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2024-06-16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精选12篇)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1篇

从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的专业课程缺乏或者较少涉及民族传统的内容。几十年的高校美术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艺术课程相比就会发现,我们仍然缺乏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来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和走向世界尖端的设计艺术的能力。其实民间传统艺术蕴含的审美特性和我们现代学校中美术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只是我们没有理解,或者说没有真正继承中华五千年来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就是对我们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最大继承。

一、我国高校民间传统艺术教育现状

高等学校是孕育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层次人才素质的培养包括美术等各种艺术方面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中科学和艺术逐渐的综合融会,艺术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发散性交叉的极有创造性的综合学科。在现代的生活中审美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艺术也从高不可攀的向少数人开放的地位和单纯的赏玩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素质教育进一步被重视的今天,提高审美情趣,加强审美教育,在艺术创作中提高本民族文化内涵逐步成为艺术教育的核心。

在当前艺术专业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灌输、技能培训转变到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方面。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在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过于西方化,缺少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民间艺术教育的薄弱,使得大部分地区在教学中仍停留在对民间艺术形式和种类的泛泛介绍中,无法培养出真正认知传统民间艺术美感和把民间传统艺术同现代艺术完美结合而进行创作的新型人才的能力。作为艺术教育主体的学校,如何提升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追求、创新的感情,如何让民间艺术在校园文化中和现代的艺术更好地结合,如何将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

二、民间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一)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载体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所确立的人生价值理想,因而民间美术还承担着启蒙教育的任务。“在文人文化风行并且占据统治地位的漫长历史中,民俗文化作为社会的一种潜性文化,一直与文人文化呈现出对立与互补的态势,并实际支撑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存。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文人文化越来越显出它内在气质的孱弱,而民俗文化却越来越表现出它底蕴的雄健。”[1]民间艺术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把思想理性内容融入艺术形象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于乐,对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以启迪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审美和教育意义。这也是其自身价值及相对独立发展的动力。在我国民间许多艺术作品中,很多题材是宣扬正面历史人物形象并进行道德教育的,例如京剧中的白脸和黑脸,把淳朴的善恶观融入到艺术中去,让人民大众在生活娱乐中就认同了这些忠孝贤良的风气,从而在普通的生活中传唱并且继承。在民间艺术中通常会把民间的传说、正史、野史、戏曲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表现的主题,当我们把民间艺术中这些隐性的东西挖掘出来告诉给学生们时,学生们是非常愿意接受和乐意学习的。

(二)民间艺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的方法

我们对“民间艺术表层形式一味单纯的模仿是不足取的。其表现为:追求表面的稚拙味,毫无法度的‘变形’,歪头偏脑、短手促脚,这种造型上的随意性只能给人带来滑稽感。片面地追逐原始风,无节制的‘粗犷’,滥用‘脸谱’、廉价‘图腾’,这种造型上的不求甚解只能让人感到粗俗和霸气。盲目地表现荒蛮感,制造画面的冷僻、封闭、凝固意味,缺乏生气,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如此种种。”对待民间艺术,我们要“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自己的艺术创造并且使其展现出新的生机。”[2]想象与创造是科学与艺术的法宝,民间艺术创作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造型上的夸张、变形;色彩上的大胆对比;构图形式上的和谐饱满;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强烈情感的表达,创作时的自由心态、丰富的联想等,无不让学生及教师感到兴奋和惊喜。“民间艺术的创造者也不采用‘独眼聚焦’的方式观察生活物象,且这种观察并没有方位、角度以及时间的限制……这种观察之后对物象形体作出的结论,显然不会是平面的、单向的、瞬间的、静止的形象。”[3]大量的民间艺术作品是人们创造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这种现实意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统一、实用特质与审美特质的完美结合正是现代设计的基本理念。

(三)民间艺术能促使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

民间传统艺术中的生活工具、日常用具,比如家具、剪纸、小物件的摆设甚至是衣物中的扣子、装饰纹样、女性的装饰用品等等,往往都体现了我国几千年来普通大众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朴素的审美观念。民间传统艺术教育能增强学生对朴素自然美感的认识与体验,是回归自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美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

三、我国民间传统艺术造型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学校是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应该借助本地优势设置具有本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专业。比如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河南的泥咕咕,陕西凤翔的年画及民间的剪纸、皮影等,这些民族传统的作品,古色古香独具一格。每个高校都可以根据本地民间艺术资源特色设置相关专业,并且要看到在高校发展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开设民族民间艺术特色的课程需要与当地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相结合, 要深度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比如剪纸、年画、蜡染、泥偶造型等艺术,这些艺术研究方向都值得我们在高校教育中以专业课程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且在课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造型方式与现代社会中流行的西式化具象写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设计专业艺术的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将本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现代教育中而被学生认可接受和喜爱,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在“创意思维”这门课程上,我们引导学生将本民族的各种民族图形的元素引入到自己的创意造型中,使传统的民族符号与现代的简单的创作符号进行结合与变形,从而产生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意图形来。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在不断的结合和提炼中逐渐熟悉了中国的传统民族纹饰符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水平和素质。

为了更好地将本民族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对本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深入的研究和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民族艺术文化的研发,近年来在各个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十分有规律的体系。首先,要取得第一手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必须走入民间,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作品中去进行学习,得到更好的启发和创作的源头。学生在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体会民间艺术的内涵,明白在作品中如何能将自己的思想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给表达出来。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纵观历史中存留下来的每一个时期传统艺术的作品,每个时代的民间艺术都有它的时代烙印,都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随着时代脉博跳动的作品才会具有勃勃生机,才能够不停地发展壮大。民间艺术的创新应该是在继承民族风格、保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作品赋予符合现代生活发展和需求的意义和内容,将更多的新材料和重组创新的新图形进行加工并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设计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创作或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传承下去。

总之,民间传统艺术的宝库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在现代高校艺术专业的课堂中引入民间传统艺术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最终将现代的审美创造和传统的艺术文化进行合理和有机的结合,实现在课程教育中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渗透给学生,以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刘秋霖.中华吉祥物图典.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6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2篇

2.1民间美术的阴阳哲学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间美术有浓厚的阴阳哲学观念色彩,如冷暖、虚实、黑白。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很注重阴阳哲学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有阴阳变化。以阴阳太极图为例,阴阳太极图就好像两条首尾相连的鱼,故此,阴阳太极图也成为阴阳鱼。随着社会的变迁,“阴阳相对”开始演变成“成双成对”的造型,以这种造型来寓意喜相逢。以民间刺绣、陶瓷工艺为例,在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表现喜相逢的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种阴阳观依然发挥了影响和作用。对于许多艺术设计师而言,他们除了讲究艺术美外,还必须传达出一定的寓意。这种寓意与民间美术的那种阴阳观有直接的关联,合理地应用民间美术的阴阳观,可以为人们设计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2.2民间美术造型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间美术丰富多样,造型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如具有典型代表的图形、图案,不同的图形、图案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也不同,好的图形、图案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观赏与使用需求。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大多来自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传统民间美术通过外在造型、纹样、色彩等元素来体现艺术特征,从而提高艺术造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艺术设计作品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力。好的造型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注意,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好地传达出来。借助民间美术,可以通过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元素来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力,营造独特的艺术美感。虽然传统美术的造型为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但是也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挖掘民间美术传统元素,要重视民间美术中“形”的表达。另外,在注重“形”的表达的同时,注重体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精神实质,从而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造型的表现力,使得环境作品具有灵性,体现出新的意境和境界,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享受。

2.3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色彩是一个重要因素。合理地利用色彩,可以起到较好的渲染作用,在视觉上产生较为震撼的`冲击感,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国民间美术非常注重对色彩的应用,注重以亮丽的色彩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以民间嫁娶为例,民间嫁娶必然会用到服装、窗花等物品。民间嫁娶习惯用红色的布料来裁剪嫁衣,贴红色的窗花。红色寓意喜庆,借助这种色彩,可以起到良好的渲染效果。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也一直被沿用至今。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观念的转变迫使艺术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会更多地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应用手段。设计师既可以单一地使用一种色彩来表现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多色彩的合理搭配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从而设计出趋近完美的作品。

2.4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素材来源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色彩也越来越突出。然而,在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艺术设计质量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些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素材可以利用,从而出现了抄袭现象,严重影响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而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我国民间美术种类多样、艺术造型各异,这些丰富的民间美术元素也为设计师进行艺术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设计师可以借助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法,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与现代艺术结合,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发展。

2.5民间美术加快了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步伐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行业而言,其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创新也是必然选择。而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求设计师把握时代脉搏,创新艺术设计手法和理念。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都属于艺术范畴,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民间美术区别于现代艺术最大的特点是民间美术的审美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差异。民间艺术比较淳朴、自然,而现代艺术比较浮夸,注重的是艺术性。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民间美术创作手法、创作理念来进行艺术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在借鉴民间美术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不仅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功底,还必须深入了解民间美术,能够合理地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3结语

民间美术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具有艺术特色、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民间美术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并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多、造型各异,色彩鲜艳,以民间美术为载体,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发展。要想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价值,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合理把握,立足创新,将民间美术恰当地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焦斌.民间美术审美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纳税,(23):165.

[2]…张燕.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分析[J].艺术科技,2017(03):256.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现代;设计艺术0前言

中国民间美术是经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发创作出来的,以丰富生活、美化环境为目的的一种独特的美术形式,“是我国本原文化和文化符号的传承,是人类劳动生活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 [1]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如年画、春联、剪纸、刺绣等,其中诸多形式至今仍为我们世代相沿并不断创新发展,流传甚广,包含了高度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设计艺术是一门实用艺术,是在机器大生产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性,并受科学技术资源影响的一种特殊文化,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目的而进行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工业文化的体现”。[2]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奇的技术手段不断出现,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加强,现代设计艺术以自身的独特优势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导着人们的审美潮流与消费理念。从最终目的上来看,不管是民间美术还是现代设计艺术都是为了满足人们丰富日常生活、获得更高层次的物质追求以及精神追求的需要,所以二者的最终归宿是极其相似的。这也就注定了民间美术对于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中国设计艺术面临的现状

现代的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于20世纪的欧美国家,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外理念的不断涌入,国内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专业设计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极大地推动了设计艺术的发展。然而从目前我国设计艺术的发展现状来看,面临着许多问题。电子工具的不断发展使得设计者们忽视了自身技艺的锻炼,只认准了利用电脑等设备拼凑资料,所涉及的东西缺乏灵性和内涵。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文化以及设计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国际化设计,与国际接轨,西化程度逐渐加深,甚至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就是落后的,没有价值的,忽视了本民族民间美术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设计成果与本土文化严重脱节,民族特色流失严重。

2民间美术研究对发展中国设计艺术的作用

尽管中国民间美术是经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发创作出来的,以丰富生活、美化环境为目的的一种独特的美术形式,但是目前我国的设计艺术在西方文化不断入侵的大背景之下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其发展前景,同时也阻碍了我们本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管是从最终目的还是手段方式上,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都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二者并不是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相反,民间美术对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说明民间美术对中国设计艺术所产生的意义。

(1)色彩。我国民间美术形式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色彩的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是建立在人文学科的基础上,崇尚平淡自然、朴素幽深的意境,表现出本土色彩与市场色彩的相辅相成。”(论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 陈敬)在我国,东、西、南、北、中个五行空间观念分别代表了青、红、黄、白、黑的色彩组合,年画、风筝、刺绣、脸谱、面具等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就体现出了这种具有濃厚特色的民族色彩倾向。例如,传统的春联以红纸为底,黑字跃然而上,贴于门侧,寓意红红火火;传统的民间年画大多采用红、黄、绿等较为跳跃的颜色来装饰节日空间,烘托喜庆气氛。这种传统类型的色彩调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精神追求,是扎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较高心理认同度的美术类型,对于现代设计艺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中国现代设计艺术中,将这种民间美术的传统色彩运用到极致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例如,2012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以传统的中国红结合中国结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跳动的红色寓意中国的蓬勃发展,也代表了以红色为主打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眼球。由此可见,民间美术的色彩代表的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这种色彩完全可以运用于中国现代的艺术设计中来,如招贴画等,这种满足普通民众共同的心理文化需求的艺术设计作品才能最终被接受。假如一味地遵循西方文化现代艺术设计原则,往往会丧失民族特性。

(2)造型。我国民间美术各种形式中的造型多种多样,既有具象又有抽象,有时还会加以适度的变形夸张,并且往往与文化相结合,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主题突出,质朴无华,装饰性极强,文化意味浓厚。这种传统的夸张的民间艺术造型往往带给人更为直观的视觉震撼,意义鲜明,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不言而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造型运用的较为成功的案例当属奥运福娃的设计。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分别代表着鱼、大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沙燕风筝的形象,它们有的来自年画,有的来自敦化壁画,有的代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的代表了我国传统的民间技艺,每一个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寓意吉祥,同时,五个福娃以五种颜色还与我国道家的阴阳五行之说不谋而合,象征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说,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保留下来的艺术形象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只要找到其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切合点,就能够重新焕发光彩。

3结语

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并不仅仅是通过色彩与造型两方面完全能够涵盖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具有人文意义的闪光点和亮点,正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面对如今中国设计艺术面临的窘境,我们确实应该认真思考如何缓解这一尴尬局面,只要我们能够以本民族的特色为出发点,保留其中的精华,将其与现代艺术规范相结合,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就能够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重新焕发民间美术新的增长力,促进中国设计艺术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

[1] 孙晓玲.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4篇

在乌江流域地区以及邻近区县中小学教师为期10天的专业技能培训中, 我们曾经对32个学校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主城区大多数中小学以升学率为主, 美术仅做表面上的工作, 充当门面, 只重结果, 不重视整个教育过程;而边远区县虽以发展艺体为主, 但由于缺乏资金和设备, 发展进程很受影响。据调查分析显示:32名中小学教师只有2名教师了解乌江流域民间艺术, 教学中仅有2名教师融入地域特色, 占调查人数的6%, 32名教师中仅有2名带学生参观了博物馆 (90%的人则没有) ;59.4%的教师认为在传授民间艺术中教师发挥的传承作用具有重要性, 62.5%的人认为中小学美术在学校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在短短十天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特点, 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把关注乌江流域民间艺术的研究理论灌输给各位中小学教师, 并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正确引导学生对本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关注与继承。

二、现状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得到许多学校的重视, 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儿童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法上进行探索与创新, 推动了课内外美术教育的日益兴旺。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各类美术考级、商业操作的竞赛活动也应运而生, 让许多有绘画天赋的中小学生丢失了儿童最质朴、最具个性特征的绘画语言, 在成人设计的名利游戏中迷失了方向。据资料显示, 除师范学院外,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几乎没有开设儿童美术工作室或研究室, 虽然大多数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自专业的美术院校, 但是站在中小学课堂宣传民间艺术的却寥寥无几。涪陵城区乌江流域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在高校学习期间几乎没有接受过乌江流域民族民间教学的相关知识, 也从没有要求他们关注本区域传统文化。在最近几年教学实践活动中, 更多的学生热衷于到贵州、云南、广西、安徽等地, 几乎没有学生愿意深

筅长江师范学院李晓勇

入到乌江流域中去。这样走出去的学生自身对本地域文化不感兴趣, 又谈何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将最具本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渗透进去呢?目前, 我国中小学生逐渐被日本、美国的卡通、暴力游戏所吸引, 就连两三岁的儿童一天吵着要看的也是“阿童木”、“奥特曼”等日本动画片, 试想“阿童木”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给我们这一代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敢想象这种影响力居然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代。长此以往, 外来文化的侵入和逐渐消失的优秀传统文化, 将导致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失落与民族文化的断层。应该说, 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关注我国民族文化传承, 应从关心青少年的美术教育开始。

本次教学现状调查表明:65.5%的人认为中小学美术在发展中面临最大的家庭因素就是认识不够, 面临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升学压力。美术在小学低年级 (主要是一、二年级) 中开展得不错, 低年级的城市儿童是周末、假期课外美术的主要消费群体;但到了小学高年级, 随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加大, 许多有天赋的儿童也放下了手中的画笔, 初中生几乎很少有人参加课外美术培训。由于学校强制性的补课、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学生的压力增大, 许多学校到了初二, 美术课就形同虚设, 到了高中也只有选择报考美术院校的学生才在考前进行应试强化训练。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随着文化土壤的变异和民间艺术在基础教育中的长期空白, 已导致中国最珍贵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悄然淡化。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美术工作者自身对本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陌生和缺乏理解, 甚至对民间艺术缺乏浓厚情感和基本素养, 那么如何能担负对少儿民间美术的传承教育?

三、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民间艺术感悟传统美的同时, 开启他们心智之门, 让青少年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审美情趣, 培养良好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形成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文化修养。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极其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本土文化教育, 加强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一代又一代继承者的培养。纵观中外教育可见, 关注基础美术教育就是对我们自身成长历程、创新发展的关注。重庆市教研项目《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研究》希望通过推动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影响和带动中小学教师参与调研、教学实践。以涪陵为中心, 延伸到酉、秀、黔、彭等地区, 从中小学美术教育为切入点, 进行乌江流域民间艺术传承的实验性尝试与探索, 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作中, 加深对本土文化的感受与理解, 并通过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唤起家庭乃至社会的关注, 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希望。

1. 集中培训中小学美术教师

因为推动民间艺术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重点在于教师的觉醒, 而在前期对参与培训的教师中进行教育现状相关调查, 结果极不乐观。普遍认为中小学美术在学校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 投入的资金不足。但是相当多的教师根本不了解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 更别说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 而教师对民族民间艺术的关注与重视, 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维。那么对教师培训的重点是转变其观念, 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民间艺术的东西, 如民间剪纸、民间泥塑、农民版画等等。其次还要掌握方法,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中倡导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本地域特有的民间艺术博物馆、文物出土地, 以及对民间艺人的采访调查, 以开放的心态实施教学。在本次教师培训完成的作品中, 对本土题材的挖掘利用, 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 很好地融入了作品的地域性特色。

2. 对美术学院学生干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协会, 具体负责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材料搜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主旋律为根本宗旨, 利用课余时间创造性地开展民族文化理论教育、科技创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专业学习、技能和就业指导训练, 突出思想性、学识性、知识性、趣味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服务。本项目组教师对学生干部进行假期艺术实践调查的培训, 组织学生到博物馆以及乌江流域地区参观、收集素材了解巴蜀文化的历史、起源及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的关注, 学生反响很大, 许多同学自发组织到郊区参观民间文化遗址陈家院子等为其一百多年的文化遭到破坏感到痛惜, 并呼吁希望得到相应的保护。实践说明, 一方面, 有关部门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 说明大学里教师的倡导与保护意识对学生本土文化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美术院校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将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 他们的影响力在中小学生中也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样的传承教育, 一方面美术院校学生对本土文化审美素质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让民间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3. 效果及评价方法

本项目探索产生的效果主要是教师实施本项研究过程中, 以中小学基础教育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重点, 创设适应传统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 使其教学成果独具特色。在城一小、实验小学、十四中学等建立实验基地。平行班级中一半保持原有教学计划, 一半实施实验性教育。实验班级所有学生创作热情明显高涨, 在继承和创新意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评价方法:通过比较平行班学生的作品, 可以看出, 实验班级在创作形式中融入地域特色后, 作品生动性与地域文化相融后效果明显增强。其二, 参与实验的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原创魅力和审美价值有所领悟。评价方法:在课程结束后, 让学生填写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表, 重点观察学生在兴趣爱好、对民间艺术的关注程度以及创作热情、教学成效等方面, 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前后变化情况。其三, 参与实验的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情况。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题材和形式精心纳入基础美术教育中, 许多教师感觉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有的教师深入钻研教学教法, 自制乡土教材和教具, 成为本地区美术教育的骨干力量。

通过乌江流域地区以及邻近区县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可知, 对民间艺术原生态的拯救, 重点在于传承而不只是拘泥于保护。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充分关注, 并影响其家庭, 最终唤起整个社会对民族文化的探索热情。我们应进一步挖掘乌江流域民间艺术地域特色文化, 并将这种本土特色文化扎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敏锐的感悟力, 使中小学生在美术教学实践中, 逐步形成最基本的艺术价值观和审美素质, 推动乌江流域民间艺术在基础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岗.中小学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教育途径与方法探寻.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0.

[2]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文艺研究, 2005 (5) .

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论文 第5篇

1.1民间美术的审美性

民间美术的审美性在人们的脑海中一直是极富艺术形态的,其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等,比如民间美术的剪纸、刺绣等就体现了“吉祥如意”之情,其图案多为富有意象化的福娃,燕子等,在色彩上普遍采用传承中国喜庆欢乐气氛的红色,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性。

1.2民间美术的民俗性

民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各具民族风俗,是对人们社会生的一种不同诠释,而这种诠释,却成就了民间美术另一种艺术特征,例如,民间美术中的风筝、年画等,早就不仅仅是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而是经过民间美术的雕琢,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态,在祈福、祭祀等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色彩丰富的风筝来驱走一年的霉运,用年画娃娃来祈祷来年的福气,这些都体现了浓浓的民俗风情。

1.3民间美术的实用性

试论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创新 第6篇

关键词:现状 发展 创新

民间美术是属于劳动者的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并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它是我国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从现代来看,民间美术则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它在各族人民中产生、流传、发展,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它很自然地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强烈地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既有传统性又有变异性;它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它与宗教、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不是迷信品;它在艺术创作上集壮美和朴素美于一体,常为专业美术家们所吸取。

二、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是我国文化与艺术的巨大宝库。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民间美术便不断发展演变,虽然历经时世变迁,但是他仍然得到很好的传承且不断得到繁荣壮大,然而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不断改变,他蕴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主要有绘画类,如年画、版画、农民画、灯笼画等;雕塑类,如泥塑、面塑、石雕等;玩具类,如泥玩具、纸玩具、陶瓷玩具等;刺绣染织类,如蜡染、土布印染、刺绣等;服饰类,如民族服饰、嫁衣、绣花鞋垫等;家具器皿类,如日用陶瓷、木器、竹器、漆器等;编织类,如草编、竹编、柳条编等,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把民间美术视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

三、民间美术的分类及其特点

1.民間美术的分类。从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民间美术可分为八大类别。即:①衣饰器用;②环境装点;③节令风物;④人生礼仪;⑤抒情纪念;⑥儿童玩具;⑦文体用品;⑧劳动工具。这些切近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有些甚至就是生活本身的许多民间美术类型,他们相互关联又各具特点。

2.民间美术的特点。在上述民间美术的分类中,我们看到民间美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因此,对于民间美术特点的认识,就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去审视去把握。从民间美术分布的地方来审视,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民间美术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四、如何发展和创新民间美术

1、搜集、整理、发掘传统民间美术精品,加强对民间美术的学术研究。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搜集、整理、开发及学术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建立一座专门的民间美术博物馆,系统地收藏民间美术精品,为全国的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应加强对民间美术的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从民艺学、民俗学等层面入手,研究民间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及传播方式与存在环境,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加强对濒临消失的民间美术品类的抢救、保护、搜集与整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创新。

2、加强民间美术与市场的联系,使民间美术的商业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充分体现。民间美术处在艺术、生产、生活的交汇处,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民间美术工艺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民间美术工艺产品的市场开发纳入我省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中来,在旅游景区开拓民间美术工艺品市场,不但可以达到旅游产业与民间美术工艺品产业的“双赢”,而且对我省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民间美术传承体系。千百年来,在以“言传身教”为主要传承方式,在“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封建传统影响下形成的民间美术传播体系,极大限制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交流。因此,要继承并发展传统民间美术,使之融入现代生活,就必须建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传承体系,培育民间美术生存的新环境。笔者认为,应将民间美术教育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中来。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意韵、图腾样式及表现形式都是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流传下来的,对艺术设计及专业创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在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中小学开设民间美术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还可以使学生从小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抓教育的同时,要保护好民间老艺人,发掘民间美术流传歌诀,广开民间美术传播途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7篇

近年来,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广泛, 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开始进入中国, 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推动了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 我国设计队伍不断壮大、设计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很多设计人员盲目的沿袭国际设计风格, 片面的追求国外设计理念, 对国外流行的设计元素进行大量的复制和抄袭。无论是工业品设计、时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领域都可以看到西方设计的影子。与此同时, 我们离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特色越来越远, 失去了民族特性。事实上, 作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根源, 民间美术种类丰富、形态多样, 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通过挖掘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元素, 可以极大的丰富现代艺术设计。

二、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一) 民间美术的阴阳哲学与现代艺术设计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阴阳观, 古代的哲学家用阴阳来形容两种互相对立的物质势力。例如古人将向日称为阳, 将背日称为阴, 二者是正反的关系。再例如冷暖、动静、虚实、方圆、黑白等, 都代表了天地万物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的哲学观深深的体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 中国阴阳太极图就好像两条首尾相连的鱼所组成的圆形图案, 因此太极图又被称为阴阳鱼。同样, 中国历史上大量的凤鸟图、腾龙图与太极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演绎着相互依存的生命状态, 表达着阴阳之间的变化。随着历史的演进, “阴阳相对”开始演变成“两两成双”的造型, 我们习惯称其为喜相逢, 我们在民间的刺绣、陶瓷等工艺品上可以看到大量喜相逢的图案。在最负盛名的庆阳民间剪纸创作中, 很多都是以“男为阳、女为阴”, “上为阳、下为阴”, 或者“左为阳、右为阴”来进行创作, 例如剪纸“扣碗”表达了阴阳不分、天地未来的状态。再例如“比翼鸟”等作品反映万物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思想内涵。

这种阴阳观对现代艺术影响依然存在, 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是两只旋转的凤凰, 头尾相接而形成的图案, 凤凰是百鸟之王, 代表着吉祥和美好, 凤凰卫视台标昭示着电视台的发展将是生生不息、永不停歇。

(二) 民间美术适形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

民间美术适形造型是运用最广的一种造型方式, 是中国的民间艺人根据民俗的特点, 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 依据一定的规律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美术造型方法。作为一种有创意的造型语言, 民间美术适形造型被广泛的用到古代的建筑、剪纸、雕刻以及服饰设计中。例如作品《三兔共耳》就是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让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 围绕一个中心点在旋转运动。整个画面毫无违和感,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这种巧妙的适形造型手法充分反映出民间美术的独特审美观。陕西省出土的明代铜铸“四喜”, 就是在器皿上雕刻了四个童子, 童子共用两个头、四支胳膊、四条腿, 四个童子相互重合、相互适应, 趣味性十足。再例如山西的绣花鞋以美观大方而闻名, 民间艺人在制作绣花鞋时, 十分合理的根据鞋跟、鞋帮、鞋面、鞋口的布局, 来设计图案和纹样, 常见的图案有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双蝶恋花、龙飞凤舞等, 喻意着欢乐和吉祥, 体现着中国民间的审美风格和造型方法。

这种适形造型设计方法在现代作品中也并不鲜见, 我们熟悉的搜索引擎工具—百度, 会在一些特殊的节目推出有纪念意义的产品LOGO, 将文字和图形充分结合, 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来表现节日的欢庆。例如在2005年, 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 百度推出以百度文字和车轮形状结合的造型, 演绎着孔子乘车周游列国的情景。2002年, 为了纪念中国龙舟节, 谷歌也适时推出一副有纪念意义的徽标设计图案, 设计师将Google字母拟人化, 化身为奋力划桨的船夫, 配上下面大红的龙舟, 演绎着一场热闹非凡的赛龙舟场景。

(三) 民间美术色彩观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色彩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占据重要位置。红色自古就被当做吉祥色, 常见于古代帝王的服饰和建筑设计中, 古代皇宫多用朱红色做装饰。在各种吉祥事中, 也常用红色, 例如, 过年过节的红对联, 民间嫁娶用红色做嫁衣服饰, 贴红色窗花等。民间传统的这种对红色的喜爱也深深的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师们经常用红色来表现强烈的活力, 营造热烈的气氛, 主要体现在标志、旗帜等方面。例如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 可口可乐公司设计的招贴, 采用大红的色调, 托了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 饱含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同时这种鲜艳的色彩也贴切的迎合了可口可乐产品的自身包装设计的风格。同样, 黄色是最明亮的颜色, 被认为最尊贵的色彩, 将黄色和紫色搭配使用, 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 营造喜气洋洋的气氛。例如我们在月饼包装设计中, 大量采用黄紫色的搭配, 喻意着节日的喜庆和祝福。

结语

总之,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是民间物质形态与设计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时至今日, 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使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时, 同样要坚持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化, 这二者并不矛盾。如果我们一味的模仿和抄袭国外的设计, 与本国的民间美术渐行渐远, 设计出来的作品也缺乏底蕴和内涵, 充其量只是国外艺术作品的复制品而已。艺术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 而是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 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

摘要: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民间美术与中国节日风俗、礼仪规范以及衣食住行紧密结合在一起, 成为最具群众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即便在今天, 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依然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设计,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姜丽娟.从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谈现代视觉设计的发展.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6.6.

[2]王平.论民间美术对现代视觉艺术的影响.装饰, 2006.12.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第8篇

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传说、风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 凝聚了一个地方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深厚的民间文化, 各地民间艺人, 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将各地淳朴的民风民俗表现制作成别具一格的工艺品。这些民间工艺品, 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善恶的褒贬;中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内容丰富多彩, 大都是寓意着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儿孙满堂等, 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等。随着社会的进步, 民间美术工艺品逐渐没落, 甚至出现濒临绝迹的危险。现代艺术设计做为当今设计艺术主体, 应当承担起传承和发扬我国民间艺术的责任, 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同时民间艺术也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和元素, 使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在世界艺术设计的潮流引领下独具民族特色。

一、民间艺术传承及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是一种美术形式, 是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历史文明而不断发展延续的, 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同时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识和精神追求, 是生活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产物, 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它植根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沃土之上, 是土生土长的传承于民间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自原始社会时期, 民间美术就以原始艺术的形式呈现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不断发展, 是人们生活经验与审美追求的综合, 富有浓厚的乡土民俗气息。

民间美术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它来自于民间, 服务于民间, 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体现。其题材丰富, 形式多样, 大家熟知的有民间剪纸、民间雕塑、民间年画、民间玩具等,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积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审美需求的变迁, 民间工艺美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部分民间美术目前都处于经营困难的状况, 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审美意识也随之变迁, 而从事民间艺术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难以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进行民间艺术的再创造。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有着源远流长的血缘关系, 早在远古时期, 人们就凭借着自身的使用经验, 设计出了既具实用价值, 又呈现审美追求的民间艺术品。所以说, 当我们的祖先画下第一笔线条, 设计也就产生了。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紧跟世界艺术设计潮流, 趋之若鹜。当然这种积极学习的态度使我国艺术设计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失掉了我们自己的特色。很快一些国内设计师意识到了这一点, 开始大力提倡设计应“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等观点, 于是大量的民族传统符号, 民间艺术元素开始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中。然而我们该如何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1. 艺术手法的借用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 其表现手法也各有特色, 以最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剪纸为例, 其表现手法独特而不拘一格。

(1) 剪影法

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 它是通过外轮廓的形状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 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一般以表现人物、动物、景物等物体的侧面为好。

(2) 阴剪

一般指镌刻, 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 用在黑色块面中展现线条的方法, 来保留大的体面, 这种效果厚实、结实、稚拙感很强, 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北方剪纸多用此法。

(3) 阳剪

一般指镂剪, 就是剪去空白的面, 留下线条或稀疏块面的方法, 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这种方法流畅、清雅、玲珑剔透。南方剪纸多用此法。

(4) 阴阳剪

此法是在同一幅作品中, 出现了阴阳两种剪法, 使构图变化多样, 画面黑白灰对比鲜明, 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方法。现代内容的剪纸多用此法。

在现代设计中, 对于形象的建构与表现, 可以根据主题需要而借用剪纸的各种表现手法, 使艺术设计作品找到新的创新切入点。

2. 传统图形的再创造

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中国民间艺术形成大量精美的传统图形图案, 及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体系, 如龙纹、凤鸟纹、云气纹、饕餮纹等, 成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呈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传统图案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并渐渐被人们遗忘。为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为树立我国现代设计特色,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对传统图案要采取兼收并蓄及继承发展的原则, 即在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传统图形元素进行设计图形的再创造, 从而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审美需求, 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既表现民族特色, 又不失时代风格。

3. 传统色彩的解构

色彩是现代艺术设计中重要元素之一, 在整个设计作品中极具表现力, 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的生理心理机能。然而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 对同一种色彩的认知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如中国人偏爱红色, 认为红色是喜庆的象征, 而西方国家则认为红色是血腥、屠杀的代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 形成了其自身对色彩的解读, 这种解读在中国民间艺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高彩度色彩的大量运用, 色彩强对比的大胆尝试, 都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色彩的表现。这种色彩的运用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喜悦氛围的渲染, 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种对色彩的特殊解读, 并结合现代色彩理论, 恰当合理的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 呈现中华民族传统特色。

三、结论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9篇

一、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特征

1. 现代艺术设计

在以经济发展为主当今时代, 其艺术设计作品也已脱离单调的物品形式, 逐渐成为具有国家性、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2, 反映当今时代不同国界、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及审美形态。具备了美学原理和文化象征的现代艺术设计, 也已经从多方面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 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形态及意识。同时,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现代艺术设计极易受其影响, 并建立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设计工作。科技的发展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便利, 但也会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构造形式和创新思维。

2. 民间美术色彩

民间美术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体现了以劳动力为主的老百姓在劳动、生产之余通过结合现实与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反应生活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人们朴实、温馨、自由的思想和民俗民风, 是民族最具特色及本土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融想象和现实、精神和物质、审美与实际为一体, 不仅选择性保留了原始艺术的特质, 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的载体, 因此, 多数或高雅、或淳朴的文化, 均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3。

民间美术色彩是装饰艺术产品的主要形式, 来源于生活中人们本能性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准则, 因而具有自由、自然的特点。民间美术色彩的应用, 基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体会, 也是现实生活的升华, 因此其作品所体现的色彩较为鲜艳且自然, 人们偏向于选用鲜明且对视觉具有强烈冲击性的色彩, 以使作品真正体现旺盛的原始生命力。

二、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结合

1. 民间美术色彩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本源

民间美术色彩在民间的传承历史久远, 在缺乏丰富物质的民间, 不断地补充着劳动者心灵的空缺, 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内涵。民间美术色彩的主打颜色是大红色, 此外在色彩的选择中均与主打色一样充满原始和强烈的生命力, 淳朴与自然的艺术魅力, 且奔放而又不失婉约, 在中华民间历史长河中不停地散放光彩、充实平民百姓的精神世界。因而在充满竞争力、物质化、科学性的现代艺术设计中, 民间美术神秘的色彩必定成为最宝贵的源泉和灵感, 即是说, 民间美术色彩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本源, 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没有民间美术色彩作为基奠, 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只是外表华丽的一副空壳, 无实在意义4。

2. 民间美术色彩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想象空间

民间美术的丰富多样, 不仅为现代艺术的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同时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从多个层面及多种角度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和想象空间。例如民间常见的美术作品窗花, 劳动人民通过与实际生活、丰富想象及心灵手巧的结合, 巧妙地构造并剪裁出极具艺术气息又贴近生活的作品。美丽的窗花中, 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也体现了劳动人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些方面很好的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获取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技巧。民间美术色彩促使人们注意观察生活, 结合现实拓展思维想象力, 完美的现代艺术作品需要民间美术色彩提供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3.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具有共通性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之所以能够完美的结合, 离不开它们之间存在的许多共通性, 现代艺术设计需要鲜明的民间美术色彩来进行强而有力的补充。民间美术极其重视色彩的搭配和应用以及其中蕴涵的意味, 并崇尚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因此受到了较多社会文化环境及文化意识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中, 色彩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是补充艺术作品美感的最重要的视觉因素。现代艺术设计需要借鉴和应用民间美术色彩的寓意性和象征性, 在社会历史文化观念的基础上, 汲取其精华, 更完整地将色彩表现于现代化艺术设计作品中, 所以, 两者之间色彩的选择存在共通性。此外, 在民间美术中, 人文精神无处不在, 劳动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和愿望, 无不通过色彩使之体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现代的艺术设计与人类本质属性渐行渐远, 容易将这一点忽略。因此,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作品中, 应该注重艺术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民间美术色彩所表现的具有重大价值的人文内涵, 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最应具备的。

三、小结

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在较多方面均存在联系和影响, 二者结合不仅完美将民族特色体现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作品中, 同时也可使民间美术色彩更好地祛除在作品中表现较为粗糙和俗气部分, 让民间美术作品具备雅俗共赏的特性, 也使现代艺术设计拓展一条创新之路。

摘要:民间美术是传承民间艺术的介质, 在民间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民间美术色彩则是反映民间文化的关键性因素;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项具备现代化意义的创新及理念的艺术活动。现代艺术设计与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色彩融合, 可以将民间文化完美地呈现于现代化艺术当中。本文对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结合进行分析, 旨在创造一条极具民间文化色彩的现代艺术设计道路。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民间美术色彩,结合

注释

11 .乔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设计色彩的影响[J].艺术评论.2010, (1) :96-99.

22 .东瑞.民间美术造型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新西部 (理论版) .2014, (5) :85.

33 .鲁梅.论民间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发[J].潍坊学院学报.2012.12 (1) :56-58.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10篇

一、引入扎染艺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扎染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 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 扎染艺术又是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促进了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将扎染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扎染课时, 我拿出一块白布,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教师是怎样将它变成一件漂亮的扎染作品的。我采用抓扎的手法, 随意用手抓, 而后用线缠, 再将扎过的部分与未裹扎部分布料放在不同染料中, 由于染料的渗透, 就形成了不同的颜色, 有了一种特殊的晕染效果。当我展示作品时, 学生们啧啧称奇, 因为他们看见一块普通的白布, 经过我的手抓线缠, 染色就变成了一件漂亮的扎染作品。

我问同学们:你们都观察到什么。崔杰同学说:“教师是先扎后染。”杨赟同学说:“教师没有在白布上画任何画, 但是最后白布上还是形成了漂亮的图案, 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了解这种古老的民间工艺, 可以让学生多观察一些扎染艺术作品,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对于扎结方法、染色技巧进行细致的了解, 作品中每一个细微环节都要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样会培养学生细微观察的能力,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项工艺。

例如, 在观察一幅白族民间扎染台巾时, 我特别提出让学生观察作品中的颜色与花纹。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以蓝白色为主。我适时总结, 扎染的颜色以冷色居多, 如蓝白色。蓝白色代表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清新、素雅, 充满生机, 制瓷中的青花瓷从元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 与它独特的冷艳、高贵密不可分。扎染通常的几种图案与蓝白色搭配更是妙趣横生, 如蝴蝶花、小圆菊、葫芦花, 都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把生活中最常见的美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此时, 我引导学生:“美就蕴藏在生活中, 只有热爱生活, 才能从中发现美, 创造美。比如, 蓝天、白云, 大海、海鸥, 苍松、雾霭, 不都是白蓝映衬出的美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不能简单说教, 而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 并通过观察体验其中的乐趣, 久而久之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就会形成独特的视角和审美情趣。

二、引入扎染艺术, 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扎染艺术是一项神秘的工艺, 这会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据说, 最初是由于人们不小心把染料滴在了布料上, 人们非常着急, 这怎么办呢?后来布料晾干以后, 人们突然发现这样的颜色和布料呈现的效果非常的好, 后来扎染艺术就逐渐发展起来, 这就是扎染艺术的来源。扎染艺术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所传承的一项工艺, 染料的颜色大部分为冷色, 如白族和彝族喜欢的白色、蓝色等颜色, 布料上的图案等都是一些具有民族性的图像, 如花朵、太阳等, 这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出更多的图案。对于扎染的图形和纹理, 大部分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我首先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扎染作品, 让学生来说作品中的图案象征着什么, 给它们取个名字?令我惊叹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比如两条鱼和两条水草, 他们有人命名为海底世界, 有人命名为自由的鱼, 有人命名为鱼翔浅底, 他们的想象不仅新奇独特而且富有诗意。我也告诉他们, 古代人们赋予“鱼”的寓意主要为“余”, 祈求生活富足有余。不同的时代, 人们对同样的事物寄寓了不同愿景, 想象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扎染之所以成为艺术, 不仅仅是因为它给人以美的享受, 还在于它反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是文化的凝结。现在, 扎染艺术走进初中美术课堂, 就是要让这些古朴、宁静、纯美的图案勾起我们对于美的无限遐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 扎染工艺的图形、样式也在不断变化。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设计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带着自己独特愿望的、适合扎染的图案。从后来收齐的作业看, 部分学生设计了如熊猫 (蓝白色) 、机器人 (赭、浅蓝色点染) 、宇宙飞船 (桃红深浅两色) 等图案, 这说明孩子们的想象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尚没有高于生活、超越生活, 设计的图案还没有具备符号性、象征性的特点。想象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 扎染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帮助的, 通过一节课的实践, 学生有了想象的热情,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 他们的想象力一定会不断丰富起来。

三、引入扎染艺术,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扎染艺术, 我们在学习它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真正地了解扎染艺术的精髓, 来了解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扎染的步骤进行实际的操作, 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扎结、染色等工艺步骤, 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后学生才能深刻的体会扎染的伟大之处,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在扎结的过程中, 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会穿针引线, 虽然他们见过奶奶、妈妈缝纽扣, 但没有亲手尝试过。针线已退出现代生活,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作, 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人自身能力的弱化。我在教孩子用平针和卷针缝绞时, 孩子们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 通过练习, 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 我告诉孩子们:在古代, 女子都要学针线, 叫做女红, 家里人穿的衣服鞋袜全是她们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 有的人家还要做一些卖出去以贴补家用。“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一针一线中凝结着许多母亲伟大的爱, 扎染艺术也是这些勤劳智慧的人们在劳动中的创造。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一件扎染艺术品, 可以对其步骤了解得更加详细, 对其精髓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 在制作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浪费原料, 还要注意一些有污染性的物质的处理方法, 保持环境的卫生。只有在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情况下, 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多大的帮助。

有人说“扎染缝合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裂缝”, 今天, 从交通工具到生活日用品等, 大多是出自冰冷的机器, 是一些缺少情感的模式产物, 而扎染将人的个性、情感、品味融于一体, 使人产生回归的冲动, 回到自然中, 回到人性最初的善良中。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引入扎染艺术,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现代文明、继承传统文化,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扎染艺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等, 这对于完善学生性格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融入扎染艺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审美情趣。因此, 民间扎染艺术走进初中美术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未尝不是一次好的选择和尝试。作为一线美术教师, 我会不懈地追求, 通过扎染艺术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了解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 进而欣赏美, 创造美并将之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顾鸣.艺术染整与服装产业新型工业化[J].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报《装饰》.2004.

[2]徐雯.服饰图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9) .

[3]黄国松.中国古代纺织品印花[J].苏州大学学报 (工科报) .2002 (06) .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71-0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常住人口数量排前5位,其中苗族397万人、布依族251万人、土家族144万人、侗族143万人、彝族83万人。多样化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以及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使得贵州的民族美术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在中国多民族文化中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传承至今的历史原因

(一)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功能性。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主要包括银饰、刺绣、蜡染、戏曲面具、陶瓷、漆器等美术工艺。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实用功能、祭祀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是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能够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

(二)封闭的环境使其原生态保存完好。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强烈的辨识度和完整性与贵州的环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贵州为山地,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大多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崇山峻岭之中,地理环境险要,交通阻塞,信息滞后,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历来一直过着远离现代社会的农耕生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缓慢,与外界的接触和碰撞少,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一直服务于贵州少数民族自身,并不迎合现代社会,也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得以传承的丰厚土壤。

因此,重要的社会功能性使得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有了生机勃勃的发展空间,封闭的环境使得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保存了完好的原汁原味。

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特点

(一)山地文化是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根源。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魂来源于贵州的山地文化,各少数民族人民世代在此劳作耕植,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大山,来自于生活,贵州少数民族对生命、对大自然的崇拜在各种美术载体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民间美术与艺术家发展 第12篇

当前, 中国的高校美术教育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诸多发展机遇, 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怎样能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化的浪潮中, 抓住机遇, 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用性、基础性人才, 是每一所高校面对的切实问题。而这一切的变革, 就需要推陈出新, 创建特色教育模式, 这是学校开拓美术教育的一个新方面。平阳木版年画艺术作为特色的民间艺术引入高校美术教学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平阳木板年画

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 平阳木版年画, 首先是传承了民俗风情。在过去, 一些重要节日习俗, 都是靠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的, 而且民间读书识字的并不多, 如何能把这些重要的仪式和民俗传承下去, 就需要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

其次,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平阳自古就是文化起源之地。尧都古城建立于此。尧舜禹时期所流传的民间故事在平阳木版年画中有很多体现。例如:《禹王锁蛟龙》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大禹在治理淮河, 途径桐板山, 有一条蛟龙屠害生灵, 阻河畅通。大禹统领众神降龙与龟山下, 并以金锁锁住。老百姓为了表示对治水英雄禹的热爱, 将传说刻入画中。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平阳木版年画的佳作。

再次, 平阳木版年画代表了百姓美好的愿望。产自民间的, 自然也就要表现民间的, 所以平阳木版年画的题材大多都表达了老百姓最真实的期望。例如, 《麒麟送子》就是老人对人丁兴旺, 多子多福的期盼;《连中三元》就是才子对金榜题名的向往;《八仙庆寿》就是儿女对父母健康的希望。总之, 木版画将民间百姓广众的美好心意表达得应有尽有。

二、高校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教育, 它并不是一味的去学习就会有好的成效, 艺术的在于其独创性, 而独创性的表达需要独立的思考与发散性思维。高校教学更应该是如此的, 高校本来就是培养的一众能力与智慧, 而非单纯的教授知识, 有句名言说“知识是可以学习的, 但智慧是需要开启的”。高校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启发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在这一方面现有的美术高校教学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完备的理念, 和成熟的体系。但是程式化的继承, 没有开拓精神, 因陈守旧是其最主要的弊端。许多失去了时代性的课程设置, 让教学缺乏活力和时代气息, 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 我们有必要对高校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

其次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存在重视技法教育忽视理论提高, 只片面的强调绘画技能的提升, 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的机器, 其作品缺乏内涵性。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到今天, 绘画也在大时代的熔炉中不断转变着原有的观念, 一幅作品的创意想法与灵魂内涵成为作品成功与否的另一大关键要素。所以对艺术的理解需要更多的理论指导, 去看到、了解、读懂一幅作品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 思想要跟的上时代的步伐, 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应该从过去的观念中转变出来, 更加重视理论指导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已成为当今艺术教育发展趋势。

三、平阳木版年画走进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平阳木版年画进入高校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丰富有趣的题材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很多民间文化是带有古朴的趣味感的, 让学生们易于去接受它、了解它。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良性学习的前提。其次是平阳木版年画的文化底蕴, 它虽来自民间, 但也包涵了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精髓, 对平阳木版年画教学课程的开展, 也是在文化精神方面对学生们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第三平阳木版年画, 来自民间, 自然扎根广袤的民间乐土, 学生们对平阳木版年画的学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艺术实践上, 都将能让自己今后的艺术思想与作品贴近群众, 走向人民。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艺术工作者, 才是有着真正艺术血肉的。第四, 平阳木版年画进驻高校美术教育, 解决了美术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 同时也是对平阳木版年画的一种继承发扬的新形势, 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平阳地区的本土文化, 为平阳木版年画带注入新的活力与气息, 使其不至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成为一门失传的传统手工艺艺术。作为一个民族时代与文化的缩影的平阳木版年画当中, 留存着我们这个民族经典的民族精神与价值, 引领学生收集、保存、复制平阳木版年画, 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 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认识到传统平阳木版年画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使得他们将宝贵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和继续发扬光大。

总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一方人民奠定一方文化, 平阳木板年画所取得的成绩, 离不开尧都这片土地与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的人民的馈赠, 它是历史的祭奠, 更是文化的根源。十万年前, 丁村人开始在这平阳大地繁衍, 尧舜禹等先贤在这里开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都平阳, 就注定这片土地的不朽。自然而然的也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出了灿烂的木版年画之花——平阳木版年画。而我们如何能让这朵灿烂之花开的更长久, 就需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进平阳木版年画, 并让民间艺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使二者得到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骥才的.《平阳木版年画集成》 (平阳卷) 中华书局, 2011.

[2]赵瑞椿.《木刻技法初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上一篇:VB教育培训下一篇:重心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