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

2024-08-01

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精选9篇)

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肾病且血红蛋白 (Hb) <100g/L的42例肾性贫血病人为 2006年2月- 2008年3月间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住院病人, 均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 慢性肾衰竭23例;男性24例, 女性18例;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 (43.6±15.2) 岁。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肾内科饮食及单纯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排毒方进行综合治疗。常规西医治疗: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控制血压、利尿剂的使用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并常规补充铁剂、叶酸等药物。中药治疗:方用经验方补肾活血排毒方, 药物组成:生黄芪20g, 太子参15g, 熟地黄9g, 枸杞子15g, 炒当归12g, 淮山药15g, 山萸肉12g, 茯苓12g, 半边莲30g, 川芎15g, 益母草20g, 大黄6g, 怀牛膝15g。每天1剂, 水煎2次, 分2次口服。共治疗2个月。

1.3 疗效标准

显效:贫血症状改善或消失, 血红蛋白升高≥30%, 或血红蛋白达100g/L, 红细胞压积升高≥10%;有效:贫血症状改善, 血红蛋白升高≥15%, 但<30%, 红细胞压积升高≥5%, 但<10%;好转: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略有上升, 但上升幅度血红蛋白<15%, 红细胞压积<5%;无效:贫血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升高或降低。

1.4 指标观察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 检测查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及肾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将Hb、RBC、HCT、BUN、SCr等各项指标前、后检测值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治疗前、后检测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42例病人经2个月治疗后, 显效9例 , 有效19例, 好转8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5.7%。治疗前、后Hb、RBC、HCT、BUN、SCr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P<0.05。

3讨论

肾性贫血多由于慢性肾病、肾功受损后, 导致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减少所致, 造成骨髓红细胞系统营养障碍分化失调, 红细胞的脆性增加, 呈球形红细胞形态。由于肾毒素对骨髓的刺激使骨髓微循环改变, 骨髓释放功能受阻, 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目前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多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寻找突破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司秋菊等[1]用中药组成方——滋肾生血冲剂治疗肾性贫血,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并通过观察滋肾生血冲剂对肾性贫血病人红系祖细胞的影响, 认为滋肾生血冲剂治疗肾性贫血的机制可能与刺激机体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提高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红系造血刺激因子的反应性, 拮抗造血抑制因子对红系造血的抑制作用及对造血干细胞向红系分化的抑制作用, 改善骨髓微环境, 从而延长红细胞寿命有关。而传统中医认为肾性贫血, 主要是由久病肾衰, 精耗气竭, 骨髓空虚, 无以化生血液。因肾藏精, 主骨生髓, 精血同源, 故采用补肾填精为主要治则, 肾精充足自能生髓化血, 从而使贫血状况得以改善。另一方面, 肾病迁延不愈, 脏腑功能失调, 使体内水湿、湿热、浊毒、淤血等病理产物滞留, 戕伤气血而致贫血, 而气血阴阳受损, 气虚不以推血, 可致淤血内生, 淤血不去, 血不归经, 新血不生, 均可加重肾性贫血。因此, 水湿、浊毒、淤血等邪实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故在补肾填精的同时必须配以解毒降浊、活血化淤之法。补肾活血排毒方为我科治疗CRF的经验方, 以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淮山药、山萸肉补肾, 川芎、益母草、怀牛膝活血化淤, 大黄排毒, 半边莲清热解毒, 兼用生黄芪、太子参补脾益气以行水积, 全方既补肾以治其本, 又重视活血化淤、排毒泄浊以清除或减少其毒性而治其标, 标本兼治, 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 延缓早期CRF的进一步恶化。经临床观察表明, 该方还可明显地纠正贫血状态, 对肾性贫血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排毒方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验方补肾活血排毒方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病人共42例, 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 同时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Hb、RBC、HCT、BUN、SCr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 42例中, 显效9例, 有效19例, 好转8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5.7%。治疗前后Hb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 。结论:常规疗法结合补肾活血排毒方对肾性贫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补肾活血排毒方,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

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 第2篇

[关键词] 贫血; 肾脏病;中医;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中图分类号] R2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54-02

肾性贫血(RA)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所产生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在肾性贫血的治疗上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6年4月~2009年4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90例,其中男57例,平均年龄(47.9±10.3)岁,女33例,平均年龄(50.8±9.7)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51例,糖尿病肾病17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9例,狼疮性肾炎9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多囊肾2例。其中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37例。

1.2 入选标准

确切的肾脏病史,肾功能损害,50g/L<血红蛋白(Hb)<90g/L,红细胞压积(HCT)<25%且近3个月内无输血及其他血液制品史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明显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感染或严重的心脑血管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血肌酐浓度、尿素氮浓度、HCT、Hb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针对基础病治疗,进行西医综合对症治疗,予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单位,每周3次皮下注射,同时常规口服铁剂、叶酸及维生素B12。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益肾生血方组方:黄芪30g,党参、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肉苁蓉各15g,白术、泽泻、当归各10g,煅牡蛎15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丹参各20g,女贞子10g,生大黄6g(后下)。兼瘀血者加三七粉(冲服),川芎15g;兼湿浊者加藿香 20g、佩兰 15g;脾肾阳虚甚者加巴戟天、淫羊藿各15g;肝肾阴虚甚者加阿胶、龟板。水煎口服,每日l剂,根据患者每日大便次数调整大黄剂量,保证大便次数每日2~3次。

两组疗程均为12周,整个治疗过程不予输血。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 HCT、Hb、血浆白蛋白数值的变化及与贫血相关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做疗效评定及副作用评估。

1.4 疗效判定[1]

显效:贫血症状缓解,HCT升高≥10%,Hb升高≥30g/L;有效:贫血症状缓解,HCT升高≥5%,但<10%;Hb升高≥15g/L,但<30g/L;无效:HCT、Hb未达到有效标准,贫血症状无好转或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数据采用(χ±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贫血相关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比较(表1)

2.3 两组贫血实验室指标观察比较(表2)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贫血是CRF患者常见的症状,肾性贫血是多因素引起的复合性贫血,导致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肾衰后肾脏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不能有效地刺激骨髓造血或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贫血[2]。多年来临床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使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疗效确切,但因价格昂贵,作用不能持久,疗效难于巩固[3]。

祖国医学将本病归入“血虚”“虚劳”范畴,认为本病属虚实错杂、本虚标实证,“虚、瘀、湿、浊”互结,肝脾肾亏虚为主要病机[4]。故应温阳补肾填精,益气活血生血、祛湿化瘀。从结果可以表明,本益肾生血方和注射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确有疗效,且疗效等同,但在改善临床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各项化验指标改善程度略有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中医药不仅能益气生血,而且还能改善患者全身症状,确有效果。

本研究不良反应轻微,未出现严重者,注射部位疼痛与患者敏感性差异有关,未作特殊处理,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能纠正肾性贫血状态,使Hb维持于理想水平。综上所述,应用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一定疗效,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安全性高,但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影响了疗效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原理,尚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357.

[2] 陈国新,陈力,高鸣.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0):44.

[3] 彭涛,胡昭,王荣,等.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国药房,2007,18(26):2040-2041.

[4] 李良. 益气生血降浊汤治疗中重度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2):7-9.

肾衰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临床探讨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在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67例病例。其中对照组30例, 男14例, 女16例;平均年龄为42岁,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 肾动脉硬化15例, 糖尿病肾病2例, 病程4~6年;治疗组37例中男23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为38岁,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 肾动脉硬化7例, 糖尿病肾病12例, 病程3~5年。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持续时间、原发病等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一般处理, 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包括营养治疗, 控制血压、血糖, 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防治感染、心衰等并发症。对照组采取一般西药治疗 (加用包醛氧化淀粉 (H12021136) , 10 g/次, 2次/d, 潘生丁 (H13021310) 75 mg/d, 3次/d, 实验组加用肾衰宁 (国药准字:Z53021547, 规格:0.35 g/粒) 胶囊, 5粒/次, 3次/d, 持续6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抽血化验测定血红蛋白Hb值

1.4 诊断标准

符合我国肾脏病贫血的诊断标准[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b和ΔHb值的比较, 对照组ΔHb值为1.13 g/L, 肾衰宁治疗组ΔHb值为2.97 g/L,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在治疗贫血方面两组都有一定效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b差值与实验组治疗前后的Hb差值, 采用独立t检验, P<0.05, 证明肾衰宁治疗组效果更好。

3 讨论

各种原因的慢性肾脏疾病 (CKD) 与肾功能下降, 都会出现贫血。贫血可以出现在各个时期, 晚期更普遍。研究表明:严重的贫血和肾小球滤过率 (GFR) 和肾病。红细胞生成素 (相对缺乏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4]。临床上常以补充EPO治疗肾性贫血。

对于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脏贫血只在少数文献中有提及。在林艺[5]《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文献中提及肾衰宁的确可以有改善贫血的功效。其中肾衰宁治疗能提高2.4 g/L, 一般治疗能提高1.5 g/L, 有描述性意义, 但数据较少 (5例) , 统计学意义暂无。因此该实验收集较多数的病人资料进行验证, 该实验数据证明, 两组的贫血情况都有些许改善, 肾衰宁治疗组的ΔHb值 (2.97 g/L) , 对照组ΔHb值 (1.13 g/L)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对于慢性肾性贫血, 肾衰宁胶囊较于常规的西药治疗而言更有一定的疗效 (两者ΔHb进行独立t检验, P<0.05) 。对于两者的贫血都有改善这一点, 可能是因为出于对原发病的控制, 使肾脏病的危害减少。而传统中医肾衰宁胶囊的改善功能较好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其在改善肾功能方面较一般方法已有显著疗效。肾衰宁减少尿素氮肌酐, 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血瘀, 缓解泄浊度为主[6]。内含大黄, 有清热解毒, 活血祛瘀的作用, 清除氮源, 保持肠道清洁, 和保护肾功能。减少毒素在体内的成分对红细胞生成系统和抑制对红细胞的影响生活因素有一定效果[7]。其中的成分冬虫夏草含有多种肾脏的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锌, 可以减少氮素的水平, 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 还有必须氨基酸, 蛋白质和脂质, 纠正代谢紊乱, 调节细胞的疾病, 提高免疫力, 保护和恢复肾功能, 并能防止感染;增加尿量。肾衰宁胶囊中的某些中药成分也有促进生血的功效。肾衰宁胶囊辅以大黄, 与丹参、红花、牛藤, 活血和消除瘀滞;丹参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血瘀, 太子参益气健脾, 改善了肾功能和贫血, 也可减少其不良反应如导致高血压。其中红花的作用、牛膝等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血瘀, 可能与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贫血有关[8]。肾衰宁胶囊因此能增加排毒水平, 毒素水平降低或与延长红细胞的寿命有关。

综合以上, 肾衰宁胶囊在治疗肾性贫血的方面确实有益处, 但由于本试验所纳入的病例数较少, 或存在偏差, 还是需要大规模的临床数据来验证结果, 仅供参考。在治疗肾性贫血的过程中也不应该只依赖一味药, 应该与其他方式相互比较, 选取对患者不良反应最少的方法进行治疗,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缓疾病进程。

摘要:目的 观察与评价中成药肾衰宁胶囊对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性贫血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67例有慢性肾性贫血患者, 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30例) 和实验组 (加用肾衰宁) (37例) , 对照组给以慢性肾病常规治疗处理,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肾衰宁6周, 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血液检测血中Hb值。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后Hb值都有一定提高, 肾衰宁治疗组的ΔHb值 (2.97g/L) 在治疗后较对照组ΔHb值 (1.13 g/L) 相比提高更明显。结论 在治疗肾病的同时, 贫血状态多有改善, 但肾衰宁胶囊对于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较好, 作为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方法, 但其改善贫血的原因, 提高幅度之显著等方面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分析与探讨。可以适当减少其他补血方式, 减少用药种类以及对病人的影响。

关键词:肾衰宁,肾性贫血,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崔瑞昭, 谢雁鸣, 廖星, 等.肾衰宁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 2016 (11) :2149-2161.

[2]吴雷云, 左力.肾衰宁胶囊纠正肾性贫血的荟萃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 (2) :145-147.

[3]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4]屈明芬, 任建兰, 屈桂霞, 等.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6 (5) :366-367.

[5]林艺.肾衰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 2007 (12) :2251-2252.

[6]罗俊华, 巴元明.邵朝弟治疗肾性贫血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 22 (1) :109-110.

[7]张金波.康肺散结汤直肠给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21 (3) :190-193.

简述肾性贫血 第4篇

成年人的血红蛋白值,若男性<13.5z/d1,女性<12.0g/dl,即为贫血。慢性肾脏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常会出现贫血,且随着肾损害的不断加重,贫血日趋严重。肾功能衰竭晚期尿毒症患者,几乎百分之百会出现贫血并发症。这种由肾脏病造成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慢性肾病患者一旦并发肾性贫血,常外在表现为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

二、肾性贫血的病理

肾损害后为什么会出现贫血呢?原来,人体骨髓造血除了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铁、维生素)外,还需要一种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内分泌激素(简称促红素)。缺少这种激素,人体不能正常造血。而促红素主要由肾脏产生,一旦肾功能受损,将会影响该激素的分泌,所以,促红素减少是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体内大量代谢毒性产物潴留,破坏了内环境,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加速红细胞的破坏,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肾脏病患者食欲减退或长期低蛋白饮食,加上尿排出蛋白量的增加,常存在营养不良使体内造血原料缺乏,特别是晚期肾脏病患者往往有口腔、牙龈或胃肠道出血症状,加重了贫血的程度。

肾性贫血在肾功能不全期即出现,随着肾功能恶化而加剧,贫血严重则预后不佳。临床诊断可询问肾脏病史,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则能做出结论。然而部分患者无明显的肾脏病表现及病史,加之以前从未做过尿液检查,发现自己脸色不好看了才去医院就诊,往往容易被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实,有经验的医生会让患者先查血肌酐、血尿素氮这些指标。这样可大大减少误诊率。

三、肾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肾性贫血属于慢性病变,患者往往有较好的耐受性。对轻度贫血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主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肾炎等原发病。不需要特别进行抗贫血治疗。当人体血红蛋白数值<10.0g/dl时,应开始使用促红素治疗。促红素自20世纪80年代被成功采用基因重组方式生产并应用于临床后,不断普及,现已实现国产化,价格低廉,一般每周1~3次,皮下或者静脉注射,剂量根据患者血压、血红蛋白的上升速度而调整。另外,要根据患者体内铁的储备、转运情况,服用右旋糖酐铁、琥珀亚铁、叶酸等造血原料。对有吸收、利用障碍的患者。特别是维持性血透的患者,要给予静脉注射补铁。

对肾性贫血患者,一般不主张输血。因为输血有增加血源传播性疾病(乙肝、丙肝)的风险,刺激机体产生相关抗体,影响将来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易发高钾血症。因此,除非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值<6.0g/dl且伴有明显的贫血症状,以及有出血情况时,才给予输血。

另外,对于肾衰透析患者,要加强透析,保证透析充分。透析虽然不能增加促红素的分泌,但可以充分清除患者体内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改善体内环境,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有利于贫血治疗。

总而言之,肾性贫血是肾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贫血可能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病并发症,增加死亡风险,影响生活质量。治疗肾性贫血是肾衰患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不可忽视。

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肾衰规律血透患者, 透析每周3次超过三个月, 年龄18~75岁, 血清铁蛋白<300 μg/L, 转铁蛋白饱和度<20%。血红蛋白<90 g/L, 红细胞压积<27%。除外人员已知对铁剂过敏, 怀疑铁负荷过重, 1个月内有输血史, 2个月内使用过肠道外铁剂, 合并急慢性血液系统疾病, 活动性溃疡, 消化道肿瘤。重度营养不良, 严重肝病, 心衰, 中风或精神疾患等。

1.2 应用药物蔗糖铁注射液

100 mg/支, 南京恒生制药;维铁缓释片, 广州迈特兴华制药。

1.3 用药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促红素

总补铁剂量按美国NKF-DOQI推荐用量。第一组 (15人) 口服维铁缓释片:1次/d, 每次1片 (其含硫酸亚铁525 mg) , 共9周。第二组 (15人) 静脉滴注蔗糖铁:每次100 mg, 每周2次, 共9周。观察用药前及用药9周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的临床变化。

2 结果

2.1 口服与静脉补铁治疗后监测指标的变化, 见表1。

2.2 副反应第一组口服补铁患者消化道反应明显, 15例中有10例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第二组静脉补铁患者中仅有1出现胃部不适, 且程度较轻。此外无其它不良反应与过敏现象。

3 讨论

慢性肾功衰竭的患者存在多种并发症, 其中肾性贫血最为常见, 近年来,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为肾性贫血的治疗带来了显著作用, 但是单纯应用促红素忽略造血原料的补充则不利于贫血的纠正, 临床上常可见患者常规注射促红素而贫血纠正不明显[2]。此时则应考虑是否存在铁及维生素B12, 叶酸等元素的缺乏。慢性肾衰患者血透缺铁的重要因素与饮食中铁的摄入不足, 营养不良, 胃肠功能低下, 铁的吸收利用减少, 促红素的应用使骨髓造血增加, 对铁的需要量相对增高等因素有关。

本文针对30例患者进行口服铁剂及静脉补铁的疗效比较, 可见静脉补铁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变化较口服补铁明显改善, 且通过静脉补铁明显能减少铁剂对胃肠道刺激, 使一些因糖尿病胃轻瘫、长年胃肠道疾病所致服药困难的患者可以有效的补充铁剂[3]。

因此, 本文推荐推荐慢性肾功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补铁治疗以静脉补铁为主。

摘要:目的 对慢性肾功衰竭尿毒症患者口服及静脉补铁辅助治疗肾性贫血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患者中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共30人, 平均分两组, 一组给予口服补充铁剂 (维铁缓释片) 1片/d, 第二组给予静脉补铁 (蔗糖铁注射液) 每次100mg, 每周2次, 共9周, 依据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种方法疗效[1]。结果 第一组口服补铁有效率18%, 并出现明显胃肠道副反应;第二组静脉补铁有效率75%, 副作用少。结论 慢性肾功衰竭尿毒症肾性贫血的患者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方法。

关键词:肾性贫血,血清铁缺乏,蔗糖铁,维铁缓释片,慢性肾功能衰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81-346.

[2]季大玺.重视肾性贫血患者静脉铁剂的合理应用.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8, 17 (04) :349-350.

两种方案治疗肾性贫血对血压的影响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该院血液净化科进行MHD尿毒症患者50例。入选标准: (1) 年龄18~76岁; (2) 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 (3) 血红蛋白浓度110 g/L左右, 红细胞压积0.35L/L左右; (4) 血清铁蛋白≥500 ug/L, 转铁蛋白饱和度﹥20%; (5) 无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6) 收缩压≤180 mm Hg。其中男42例, 女8例,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 间质性肾炎8例, 糖尿病肾病14例, 高血压肾病14例, 不明原因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日常降压治疗方案和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不变, 采用EPO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前, 和所有病人签订知情同意书, 经患者知情同意, 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每个月抽血化验检查“贫血4项”和血常规, 保证患者充分的铁储备, 保证患者无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维持患者血红蛋白浓度110g/L左右, 红细胞压积0.35 L/L左右。首先应用EPO 3 000 u, 2~3次/周皮下注射。治疗6个月以上后, 改用EPO 10 000 u静脉注射, 7~10 d/次, 治疗6个月以上。

1.2.1 有关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该研究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通过自动分析仪检测, 血清铁蛋白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用比色法检测, 转铁蛋白饱和度=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00%。

1.2.2 评价标准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10版) [1]和KDOQI指南, MHD患者透析前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为达标, 140/90~160/90 mm Hg为基本达标, >160/90 mm Hg为不达标。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 行χ2检验。总有效率= (达标数+基本达标数) /总人数×100%。

2 结果

EPO 3 000 u皮下注射治疗贫血时, 控制达标16例, 占32%, EPO 10 000 u静脉注射治疗贫血时, 控制达标34例, 占68%, 通过χ2检验χ2为6.4, χ20.051=3.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EPO 10 000 u静脉注射, 血压控制达标率, 高于EPO 3000 u皮下注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PO 3 000 u皮下注射治疗贫血时, 控制总有效数33例, 占66%, EPO 10 000 u静脉注射治疗贫血时, 控制总有效数48例, 占96%, 通过χ2检验χ2为10.5, χ20.051=3.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EPO 10 000 u静脉注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 高于EPO3 000 u皮下注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研究方案中完成实验的50例患者先后用不同的EPO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 血液净化模式和降压治疗方案等都不变, 保证患者血红蛋白浓度110 g/L的情况下, EPO 10 000 u静脉注射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68%和96%, 显著高于EPO3 000 u皮下注射组 (P﹤0.05) 。EPO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复杂, 血压升高与其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变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无关[2], 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发现, 在接受EPO治疗且合并EPO诱导高血压的MHD患者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中均发现一种截短的EPO受体 (Truncated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 该类受体的比例越高, 则患者由EPO诱导的高血压表现越明显, 但是这一现象在临床上尚有争议[3,4]。另外还有研究发现EPO诱导的高血压与经典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TRPC) 上调有关, 但这需要进一步证实[5]。关于其用药途径方面, 有报道认为促红素引起的纯红再障多数由皮下注射引起[6], 这与抗原、抗体免疫原则相符。而该研究显示静脉注射促红素升高血压的不良反应也大大降低, 是否和促红素应用途径有关, 由于临床资料局限, 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有关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67.

[2]Krapf R, Hulter HN.Arterial hypertension induced by erythropoietin and 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 (ESA) [J].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9, 4:470-480.

[3]Carruthers SG.A truncated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T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susceptibility[J].Clin Pharmacol Ther, 2009, 86:134-136.

[4]Ioka T, Tsuruoka S, Ito C, et al.Hypertension in-duced by erythropoietin has a correlation with truncated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mRNA in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J].Clin Pharmacol Ther, 2009, 86:154-159.

[5]Liu Y, Xu Y, Thilo F, et al.Erythropoietin increases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5 channels[J].Hypertension, 2011, 58:317-324.

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 第7篇

关键词:肾性贫血,补铁方式,疗效

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 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肾性贫血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得到改善, 但铁的缺乏是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本次抽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34例, 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观察口服补铁与静脉补铁的效果差异。

1 方法与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共34例, 其中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3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 糖尿病肾病8例, 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7例, 多囊肾4例, 梗阻性肾病2例, 狼疮性肾病1例, 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原发病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入选要求: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 且病情稳定, 既往使用过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口服铁剂疗效欠佳, 目前停用1个月以上患者, 其中血红蛋白不低于60 g/L, 低于90 g/L;红细胞压积低于26%;血清铁蛋白低于300 g/L;排除铁剂过敏, 严重肝病, 严重心功能不全, 急慢性失血, 严重营养不良, 消化道溃疡, 急慢性感染, 甲状腺功能亢进。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 皮下注射3000单位/次, 每周3次, 当Hb>100 g/L时, 减少为每周2次;当Hb>110 g/L时, 减少为每周1次;当Hb>120 g/L时, 减少为原剂量的25%维持。对照组口服珀酸亚铁 (四川奥邦) 300 mg, 每日3次, 饭后服用。治疗组使用蔗糖铁注射液 (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10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 每周两次, 初次使用需小剂量试验用药, 排除过敏及过敏样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用药前后的第4、8周分别测定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压积 (Hct) 、血清铁蛋白 (SF) ,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运用SPSS15.0软件, Mann-Whitney U-test检测各组资料差异;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均升高, 之间有差异变化 (P<0.05) 。而治疗后8周上述数值两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 (静脉补铁) 比对照组 (口服补铁)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升高更为显著 (同期两组之间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见表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两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注:*组内不同时期与治疗前比较P<0.05, #对照组与治疗组同期比较P<0.05

3 讨论

对于慢性肾衰患者来说, 肾性贫血为临床上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原因为人体内的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 但慢性失血、营养缺乏、感染、红细胞寿命缩短、铁和叶酸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引起[1]。而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贫血, 给患者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随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广泛使用, 肾性贫血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相当数量透析患者即使补充足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也不能改善贫血, 其中原因是由于体内铁缺乏, 因为体内铁缺乏降低了铁的利用率, 铁释放过慢使骨髓的造血需求得不到满足, 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降低或者无效。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同时, 包括正常血清铁蛋白在内的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补充铁剂[2]。因此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改善的关键在于铁剂的补充[3]。

纠正铁的缺乏临床上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点滴3种补铁方式[4]。口服铁剂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但由于透析患者胃肠道功能较正常人群差, 对铁吸收不良, 不能满足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过程中骨髓对于铁的需求, 且口服铁剂有胃肠道反应。肌内注射由于容易导致局部肌肉坏死, 已经被淘汰。蔗糖铁含有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活性成分, 静脉补充能直接进入血液, 其生物利用度高。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均升高, 之间有差异变化 (P<0.05) 。而治疗后8周上述数值两组改变更为明显,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过程中口服铁剂患者出现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 蔗糖铁注射液无明显不良反应, 极少部分患者出现头晕症状, 主要跟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有关, 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总之对于肾性贫血患者来说, 蔗糖铁纠正贫血速度快、不良反应小, 同时可以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剂量。

参考文献

[1]缪洁萍, 侯菲, 蔡红梅.静脉和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0) :1175-1178.

[2]许志忠, 朱再志, 成刚.静脉使用蔗糖铁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对照研究[J].四川医学, 2008, 29 (8) :982-983.

[3]Tessitore N, Solero G P, Lippi G, et al.The role of iron status markers in predicting response to int ravenous ir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erthropoieti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1, 16 (7) :1416-1423.

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 第8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补铁,蔗糖铁,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患者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肾性贫血的原因较为复杂,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缺乏是其主要病因。因此,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充E-PO,但有效的红细胞生成还需要铁,缺铁将影响EPO的疗效。当CKD发展至终末期,将有半数患者存在铁缺乏[2]。因此,EPO与铁剂的应用是肾性贫血的治疗核心[3]。在欧美国家及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静脉铁剂主要有右旋糖苷铁、葡萄糖酸铁、蔗糖铁等,其补铁及改善贫血的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有不同,其中以蔗糖铁不良事件发生率最低,过敏反应发生风险最小,安全性最高[4,5,6],并且目前尚无最佳静脉补铁推荐方案。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患者入选标准

(1)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2)CRF维持性血透患者,病情稳定至少1个月,透析频率2~3次/周;(3)60g.L-1≤血红蛋白(Hb)≤110 g.L-1,或0.18≤红细胞比容(HCT)≤0.36;(4)SF≤300μg.L-1,或TSAT≤30%;(5)4周内未用过静脉铁剂,或虽使用口服铁剂但仍符合以上第4条标准。

1.1.2 患者排除标准

(1)铁制剂过敏;(2)1个月内有输血史或4周内使用过静脉铁剂;(3)CRP>20mg.L-1;(4)怀疑铁负荷过量,SF≥800μg/L,TSAT≥50%;(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严重心、肝功能不全;(7)患有下列疾患之一者:活动性溃疡病、急慢性感染、哮喘、多关节炎、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等)、恶性肿瘤、急慢性失血、严重营养不良(血白蛋白<25g/L)、中风或精神疾患等疾病;(8)正在接受其它临床试验;(9)其它:任何择期手术。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情况

将患者分为3组,A组:周期性补铁组;B组:维持性补铁组;C组:周期性补铁组+维持性补铁组。

1.2.2 铁的使用

A组:予静脉蔗糖铁100mg ivdrip,于透析时给予2次/周,如果患者每周透析3次,于每周的前2次透析时使用,直至补足储存铁;当检测到铁状态低于目标值时再予上述方法治疗;B组:予静脉蔗糖铁维持100mg ivdrip,于透析时给予1次/2周;C组:予静脉蔗糖铁100mg ivdrip,于透析时给予2次/周,如患者每周透析3次,于每周的前2次透析时使用,直至补足储存铁,然后改为100mg ivdrip,1次/3周。100mg蔗糖铁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于透析开始后2h通过透析器的静脉端点滴治疗30min。初次使用时,先用试验剂量,即以上剂量的25%(相当于25mg铁,25mL稀释液)在15min之内输完,如果在用药15min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将余下的剂量在30min内输完;若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按药物过敏进行相应处理。静脉用药时应准备好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维持静脉通路,并配备有急救经验的人员。观测时间共16周。

1.3 伴随用药

所有患者均继续使用常规用药,3组患者均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20~150U/Kg/周,使用进口EPO或国产沈阳三生药业公司生产的益比奥。患者保持入组前的EPO用量不变,但在整个研究期间内,如果患者的Hb已达到目标值110g/L,则可将EPO用量减少25%。

1.4 临床观察指标和处理方法

1.4.1 观察指标

3组均于试验透析前采血检测血常规、铁评价指标、CRP、PTH、血生化、肝功能等指标。3组于试验4周、8周、16周透析前检测血常规、铁评价指标、血生化、肝功能等指标。

1.4.2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入选45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57±17.06)岁(18~80岁),平均透析龄11.5月(2.5~28.8月)。A组患者11例,B组患者21例,C组患者13例。治疗前3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年龄、身高、体重、CRP、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Hb、Hct、EO%、PTH、ALB、BUN、Scr、人均每月静脉铁量及透析前EPO用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2.1 血液学及铁指标变化

用药16周后,3组患者的Hb和Hc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C组和A组升高的幅度高于B组(P<0.05),见表1。用药16周后,3组患者的SF和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同样C组和A组升高幅度高于B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3组间相比P>0.05。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在同一时间点,A组和B组比较,※P<0.05,B组和C组比较,*P<0.05。

2.2 肝功、生化指标的变化

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ALT、AST、Scr及BUN均无明显变化。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变化。4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CRF患者重要的、常见的并发症。肾性贫血的病因分别为EPO绝对或相对不足、RBC寿命缩短、铁缺乏、叶酸缺乏、营养不良、失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感染及铝中毒等,其中EPO缺乏及铁缺乏为主要原因。在EPO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缺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大多数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由于铁的丢失(失血)超过口服铁剂的吸收量,导致铁储备的下降;由于口服铁剂的吸收与体内铁的状态呈负相关,在血清铁蛋白水平超过200mg·mL-1,转铁蛋白饱和度超过20%时,不会有大量的口服铁剂被吸收;大多数患者对口服铁剂的依从性较差,所以首先考虑使用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在本研究中,3组使用蔗糖铁注射液后患者的Hb和H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表明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应用EPO治疗伴有缺铁的肾性贫血的效果是明显的;治疗后3组患者的Hb和Hct水平虽均有明显升高,但3组间Hb和Hct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静脉补铁方案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虽然3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病例数较少和观察时间较短有关,但周期性静脉补铁结合维持性静脉补铁组升高Hb和Hct的幅度高于周期性静脉补铁组和维持性补铁组,说明周期性静脉补铁结合维持性静脉补铁组补铁方案可能优于周期性静脉补铁组和维持性补铁组补铁方案。

本研究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300mg m L-1、转铁蛋白饱和度<30%进行研究。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说明蔗糖铁注射液能有效提供储存铁和功能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透析患者的缺铁状况。3种静脉补铁方案中,周期性静脉补铁结合维持性静脉补铁组和周期性静脉补铁组能在较短时间内升高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有效地提高储存铁和可利用铁,使Hb和Hct升高幅度明显,维持性补铁组升高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缓慢,使Hb和Hct升高幅度较小。但周期性静脉补铁结合维持性静脉补铁组升高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幅度高于周期性静脉补铁组和维持性补铁组,说明周期性静脉补铁结合维持性静脉补铁组可能更能有效地提供储存铁和功能铁。综上所述,3种静脉补铁方案可能以周期性静脉补铁结合维持性静脉补铁组改善贫血和铁代谢的状况为最佳。

静脉补铁除考虑疗效外,也必须把安全性看作CKD贫血总体治疗的一个部分。静脉注射蔗糖铁100mg,10min后即能达到最高浓度,平均538μmol·L-1,半衰期约6h,药物动力学显示铁能很快从血清中清除,铁可结合于转运蛋白和贮存铁的血浆蛋白迅速到达骨髓用于造血,蔗糖铁副反应极少。本研究中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实验室指标如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等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以往关于静脉铁的报道源于右旋糖酐铁,该药若应用不当,可发生过敏反应或休克,其发生率约为0.7%[7],其它反应有:肌肉关节痛、皮肤潮红、腰痛、腹痛腹泻等。

因此,蔗糖铁是治疗伴有缺铁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药物,可有效纠正血透患者的缺铁,增加铁储备,改善血透患者的贫血状况。

参考文献

[1]刘俊,侯凡凡.肾性贫血的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8(7):25.

[2]US RENAL DATA.System:The USRDS Dialysis Morbidity andMortality Study(Wave 1).I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ationInstitute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eds):USrenal Data System 1996Annual Data Report[J].Bethesda,MD,1996,8(9):45-67.

[3]NATIONAL KIDNEY FOUNDTION.K/DOQI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 for An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m J KidneyDis,2001,37(Suppl 1):S182-S238.

[4]FISHBANE S,KOWALSKI EA.The comparative safety ofintravenous iron dextran,iron saecharate,and sodium ferricgluconate[J].Semin Dia1,2000,13(2):381-384.

[5]CHARYTAN C,LEVIN N,SALOUM MA.Efficacy and safety ofiron sucrose for iron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dialysis-associated anemia:North American Clinical Tria1[J].Am JKidney Dis,2001,37(8):300-307.

[6]MICHAEL B,COYNE DW,STEVEN C.Sodium ferric gluconatecomplex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 compared toplacebo and iron dextran[J].Kidney lnt,2002,6(1):1830-1839.

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3月住院的慢性肾脏疾病Ⅳ期患者40例,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51.2±12.2) 岁。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感染、肿瘤、营养不良和慢性失血。

1.2 方法

治疗前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肾功能、血红蛋白 (Hb) 、铁蛋白。根据公式总铁量[mg]=体质量 (kg) × (110-Hb) [g/L]×0.24+500mg计算出所需补铁量。采用蔗糖铁 (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每次100mg, 每周2次。治疗后复查Hb、铁蛋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b及铁蛋白

治疗后Hb、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40例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出现恶心6例 (15%) , 面部潮红3例 (7.5%) , 静脉炎4例 (10%)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 论

1999-2004年美国CKD发病率是15.3%。贫血是其常见并发症, 肾性贫血主要应用rHuEPO治疗, 并维持铁状态的目标值[2]。蔗糖铁是目前较安全的静脉补铁制剂。在本资料研究中蔗糖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及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心理护理:应告知患者蔗糖铁治疗的目的、意义, 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减少肢体活动。 (2) 正确选择血管穿刺:宜选择充盈、弹性好、易固定且较粗大的上肢静脉,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避免在短时间反复多次穿刺静脉。 (3) 严密观察:若发生外渗, 应使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避免局部按摩。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具有良好效果, 但应严密观察, 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全国eGFR课题协作组.MDRD方程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改良和评估[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 (10) :589-595.

上一篇:数显控制仪下一篇:轻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