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2024-07-26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精选12篇)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第1篇

1 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 其对人体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对大气污染进行环境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降尘、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氟化物、可吸入颗粒物、铅等物质。这其中对人体危害性最大的莫过于可吸入颗粒物, 但由于我国细颗粒空气质量标准还有待于完善, 使得我国在此方面的治理上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加强大气环境研究是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重点对身体健康影响严重的污染进行监测, 对此需要对大气污染监测方法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应用。

2 大气污染监测方法

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有多种多样,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和仪器, 同时仪器操作人员要具有相应的业务素质以满足监测手段精度与灵敏度的要求。

2.1 常用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

2.1.1物理化学监测方法, 该种方法以仪器分析为主要手段, 由于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监测速度快, 成为未来大气监测发展方向之一。

2.1.2 化学监测方法, 以试验为主, 操作简单经济易行, 有一定的可靠度。

2.1.3 生物监测方法, 利用动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特殊敏感反应, 从而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1]。

2.1.4 固体颗粒监测系统, 主要有激光散射法、激光透射法、电荷法以及β射线法等组成。其中激光散射法依据固体颗粒散射光原理进行监测, 该种方法准确度很高, 只是由于其设备造价昂贵, 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激光透射法是依据朗伯-比尔 (Lambert-Beer) 定律研究出的一种方法, 该种方法在国际上应用广泛, 技术十分成熟, 但是其缺点在于设备安装定位复杂, 工作量巨大。电荷法是根据固体颗粒与监测探头摩擦生电进行监测, 此种方法对使用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限制了其使用范围。β射线吸收法是将监测气体经采样滤纸过滤, 从中可分析其物体浓度, 但是由于采样点单一, 代表性不足。

2.1.5 气态污染物监测方法, 主要有稀释采样法、完全抽样法以及直接测量法组成。

稀释采样法是将干燥的空气稀释到可以直接测量的干烟气, 用化学发光法对NOx等有害气体进行直接测量, 用紫外荧光法对SO2气体进行直接测量。因所测空气是干燥空气, 消除了水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监测精度高, 实用性好。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增加测量参数需要额外增加相关的仪器。

直接测量法是将检测元件直接放在检测部位进行监测, 此种方法是目前最为简单的监测办法, 不需要复杂的监测系统, 总体维护工作量较小, 但是由于其置放于现场, 所测结果受环境影响很大[2]。

完全抽取法是一种最为传统的气体连续监测方法, 对气体进行测量时需要将所测空气进行抽取、预热, 然后进入分析测试仪中进行监测, 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以及热导法等方法对SO2、NOx等气体进行监测。该种方法由于全程都需要保温预热, 系统复杂, 造价较高, 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2.2 对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测定

2.2.1 SO2的测定

硫化物对农业、人体都有着不小的危害, 其主要来自工业废气的排放, 对硫化物的监测可用SO2为代表。一般主要是采用电导法、火焰光度法、甲醛缓冲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等方法对其进行监测。

当SO2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之后, 待充分反应之后加入氢氧化钠, 最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可用分光度计对其进行测定。

2.2.2 氮氧化物的测定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废气的排放等途径, 其在空气中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对氮氧化物测定可通过仪器法与化学法来进行。

仪器法可通过库伦电池法和化学光化法进行。

化学法最为常用的主要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Saltzman法, 其中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总量可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 而二氧化氮含量可由Saltzman法测定。

2.2.3 固体颗粒测定

大气中的固体颗粒是大气污染物中成分最为复杂、危害较大、性质多样的一种有害物质, 同时其还可作为其他有毒物质的载体、温床, 并与有毒物质发生反应, 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因此对大气固体颗粒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对固体颗粒监测的项目主要有颗粒组成、降尘量测定、可吸收颗粒浓度以及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等。

一般采用重量法测定颗粒浓度, 其原理是将一定体积的空气装入切割器, 将大于一定粒径的颗粒分离出来, 而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则被吸附到恒重的滤膜上, 从而计算其质量和浓度。

3 结语

大气环境对国民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近期全国各地爆发的大气污染事件已引起了公众对大气质量的高度关注, 对此, 应加强环境污染大气监测力度, 充分结合各种方法之优势, 制定出保障空气质量的应对措施, 以便能够使国民健康环保的环境当中。

参考文献

[1]桂琴.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和气候的影响[J].科技信息, 2009, 29:740-740.

对煤矿区污染大气监测分析论文 第2篇

在我国,煤炭依然是最主要的能源,煤矿的分布广,开采量大。近些年来煤矿的安全事件经常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与此同时暴露的问题还有矿区的环境问题。煤矿的矿区环境问题的复杂、严重,让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由于矿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环境问题比较复杂,矿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要素监测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性问题。

1大气监测

大气特征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μm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采样点的布设,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在上风向和下风向布点监测。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煤矿矿区大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有颗粒物(TSP、PM10)、氮氧化物(NO2)、二氧化硫(SO2)。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其监测方法不同。

1.1颗粒物(TSP)监测常用重量法其原理是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截流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来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1.2氮氧化物(NO2)分析分析方法采用(HJ479―)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与吸收液的对氨基苯磺酸进行重氮化反应,再与N-1(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作用,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料,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

1.3二氧化硫(SO2)分析分析方法采用(HJ482-2009)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采样地点应该尽量开阔,避开锅炉和有车辆通过的道路。

1.4烃类监测煤矿矿区因为采矿溢出的`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所以空气当中的烃类含量比较高。这些烃类不仅会给煤矿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也会成为温室气体污染环境。煤矿的矿井中一般设有瓦斯检测仪,可以监测煤矿当中的瓦斯浓度。瓦斯监测仪的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空气中烃类含量的动态。大气现状监测一般对烃类监测没做。由安全监督部门进行监控。小结:大气的环境要素受到气象影响比较大,特别是风向。因此监测应该在拟建项目主道风向的上风向选择污染较小大气污染物浓度稳定的背景监测点。而下风向监测点应该按照扇形布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来设置环境影响预测监测点。

2地表水监测矿区地表水一般是指矿区河流和湖泊水体。

2.1监测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布设应该在总体宏观上反映出矿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所以断面的选取应该要具有代表性,同时还要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对于流动水应该在拟建项目的污水排放口地上下游近处各设采样断面。河流长度10千米,应该在河流下游进行水中污染物消减监测断面。断面的位置应该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点。应该尽量再河段河床稳定、水流稳定不急处。对于湖泊,应该在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设置不同的监测点。可以应用网格法来进行均匀布设。采样点的深度应根据水体的深度确定。一般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指水面下0.5m处,水深不到0.5m时,在水深1/2处中层指1/2水深处。下层指河底以上0.5m处。

2.2样品的保存及运输凡是能够进行现场测定的项目,应该在现场进行测定。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箱子上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如分装在几个箱子内,则各箱内均应有同样的采样记录表。运输前应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运输时应有专门押运人员。水样交化验室时,应有交接手续。

3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指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一般矿区地下水受到煤矿生产工作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是矿区主要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来源。拟建项目对于地下水的影响预测监测必须要认真慎重对待。

3.1监测点布设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上。具体监测布点要详细了解拟建项目地址周围水线和地下水井口的分布。监测井应该是常年使用的民井和生产井。一般不专门开凿监测井。采样深度要在地下水水面下0.5m以下。对封闭的生产井可在抽水时从泵房出水管放水阀处采样,采样前应将抽水管中存水放净。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样。采集不自喷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

3.2样品的保存与运输采集水样后,立即往水样中加入保存剂,然后将水样容器瓶盖紧、密封,贴好标签,标签设计可以根据各站具体情况,一般应包括监测井号、采样日期和时间、监测项目、采样人等。样品运输:(1)不得将现场测定后的剩余水样作为实验室分析样品送往实验室。(2)水样装箱前应将水样容器内外盖盖紧,对装有水样的玻璃磨口瓶应用聚乙烯薄膜覆盖瓶口并用细绳将瓶塞与瓶颈系紧。(3)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尽量装在同一箱内,与采样记录逐件核对,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4)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或波纹纸板垫底和间隔防震。有盖的样品箱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5)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照射,气温异常偏高或偏低时还应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3.3监测项目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目行业污水特点、评价等级、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而确定。因为监测水样是密封保存,同时内部含有一些微生物,在密封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水样内的各种物质的监测准确性。所以应该尽可能的减少采样和检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凡能在现场测定的项目,均应在现场测定。①现场监测项目包括:水位、水量、水温、pH值、电导率、浑浊度、色、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指标,同时还应测定气温、描述天气状况和近期降水情况。②水位地下水水位监测是测量静水位埋藏深度和高程。水位监测井的起测处(井口固定点)和附近地面必须测定高度。可按SL58-93《水文普通测量规范》执行,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监测。手工法测水位时,用布卷尺、钢卷尺、测绳等测具测量井口固定点至地下水水面竖直距离两次,当连续两次静水位测量数值之差不大于±1cm/10m时,可将其均值作为监测数据。水位监测结果以米(m)为单位,记至小数点后两位。

3.4地下水监测方法地下水监测的成分较多,因此要求较高,所涉及的监测方法较多较复杂。具体监测各种污染物成分的方法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地下水监测的标准执行。

4矿井水的监测

煤炭开采和选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采煤废水和选煤废水。采煤废水: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到环境水体的煤矿矿井水或露天煤矿疏干水。选煤废水:在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中,洗水不能形成闭路循环,需向环境排放的那部分废水。矿井水的监测严格按照《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执行。①采样:煤炭工业废水采样点应设置在排污单位废水处理设施排放口(有毒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按规定设置标志。采样口应设置废水计量装置,宜设置废水在线监测设备。②采样频率:采煤废水和选煤废水,每次采样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每3h采样一次,每次监测至少采样3次。任何一次pH值测定值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范围,其他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以测定均值计。

5噪声污染监测

环评噪声监测方案一般要根据拟建项目法定的厂界和建址周围的环境功能特征,在厂界周围布点监测。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工业区和生活区的噪声监测达标标准是不同的,所以噪声的监测要根据目标区域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对于噪声敏感点要多设几个位点进行监测。

5.1监测设备和监测点的布设按照国家规定,噪声测量的一起精密度要达到II级以上。可以使用声级计或者环境噪声自动检测仪。测量灵敏度相差不大于0.5dBA。噪声污染受到人类活动和气象影响较大。所以,监测的条件要十分严格。其中,气象条件应为:无雪、无雨,风速在5.5m/s以下。不符合上述气象条件停止测量。监测的时间上应该确保在矿区正常生产工作时间内进行监测,同时保证昼夜两个时间段的噪声变化情况。确保正常准确的反应矿区噪声的污染等级。监测点的设置,应该从矿区的生产区向外发散布设,要求既要反映出矿区生产和运输产生的噪声数量级。一般情况监测点在生产区内和厂区外均要设置。生产区内要根据区域大小均匀布点,生产区外,应选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之上的噪声敏感处。如果有围墙,监测点的设置要高于围墙。矿区环境条件一般较为恶劣,所以噪声监测点在居民区的布设应该室内外均做监测。室外要在建筑物外0.5m以内。室内要在室内地面中央。监测仪器要避免放置地毯、草地、杀敌和雪地等松软地面上,以防干扰拾振器监测灵敏度。靠近声源处布点要密集,远离生源处布点可以相对稀疏。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环保意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9-009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9.048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另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最近频频出现的酸雨及雾霾天气更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在今年两会之中,《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更是说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刻不容缓。而要想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必须对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标准及对策。

1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基础,而由于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而化石燃料人均存储量相对较少的国家,从而使得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高。在较长时期内,煤炭仍会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煤炭及化石燃料的大量排放,使得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也决定了我国的大气污染是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在我国南方地区,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使得该地区的酸雨天气频频出现,而在华北地区部分城市,有资料显示,其可吸入污染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并且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也将会相应增加。因此,对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这三种

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成为我国大气监测的重点。

2 大气中首要污染物的监测

2.1 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

颗粒状物质的产生多与人类活动有关系,如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和排放的烟尘、建筑场所施工过程中的产生的粉尘等。空气中有大量的颗粒状物质,而在这些物质中有一部分直径小于10微米,可以被人吸入呼吸道深部,这就是可吸入颗粒物,这类颗粒状物质对人体危害较大。可吸入颗粒物成分复杂,由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组成,并且极容易在彼此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更大的毒性。在对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检测时,要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进行测定,分析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相应的分析检测,同时还要对降尘量进行检测。

2.2 对大气中二氧化硫等硫化物的监测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煤炭和石油燃烧加上硫矿石冶炼等工业活动过程会产生及排放大量含硫污染物。而在这些污染物中,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分布最为广泛的是二氧化硫。因此,在对硫化物进行监测时,主要测定其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在监测中,利用二氧化硫的化学特性,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定位电解法”等方法对其进行监测。

2.3 对大气中氮氧化物的监测

氮氧化物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除此之外,生产化肥时产生的废气以及石化燃料高温燃烧时产生的废气都会产生和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在氮氧化物中,最具危害性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监测中,主要采用氮氧化物分析仪,利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氮氧化物的成分及比例进行测定。

3 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监测体系,合理开展污染源治理

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时,要进行污染源的调查,并加大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范围,从而对污染物进行准确监测,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建立的监测站,改进现有的大气监测技术,对当地的环境质量及空气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实时监测,确定当地的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监测。建立并完善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网络环境监测系统,从而可以对于重点污染区域及人工难以及时测量的地区进行全面监测,综合分析污染物的分布与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重工业企业所在地可以设置永久性监测点位和采样监测平台。相关部门要根据监测结果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大气排放标准。

3.2 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大多依旧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煤炭燃料使用广、能耗高、污染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采用集约式发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加大对其他清洁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渠道,并不断探索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兴能源的利用,完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发挥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促进作用。

3.3 采取防治措施,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对污染物的治理应从源头和控制排放两方面进行控制:首先,要设立合理标准,要求对煤炭燃料进行洗煤及脱硫等预处理;其次,改革生产工艺,对燃煤技术进行改善,改进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且要求工业企业在燃煤设备上加装除尘装置,通过冷凝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在汽车上也装置相应的尾气净化装置,以减少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

3.4 完善对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机制

国家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条令,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给予新能源及环保企业相关的政策优惠。相关部门要对不达标的重污染企业进行相应的关停及整改措施,合理规划工业区的布局安排,减少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同时,联合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的露天施工场所的粉尘及车辆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监管和整治。发挥媒体及群众的监督作用,共同对污染企业及污染源头进行监督控制。

4 结语

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整治大气污染,需要国家和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净化处理,完善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体系,提高环保意识,切实有效地落实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机制,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资源的利用及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晓玲.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8(88).

[2] 魏金龙.试述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31).

[3] 刘明慧,王永飞.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3,9(14).

[4] 王小平,赵娜.工业绿色转型中环保服务业发展研究[J].行业发展,2015,1(367).

[5] 陈原.环保局环境监测系统的实施及改进措施分析

[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88).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第4篇

环境监测一般采用人工采样或半自动采样, 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期、定点测量、理化监测方法, 虽然有速度快和准确的优点, 但受技术和经济条件所限, 多数理化项目不能连续自动监测, 还靠人工采样测试瞬时浓度或平均浓度值。在一些分散地点测定, 有一定的偶然性, 时空代表性差, 不能反映监测前后的污染物的变化情况, 也不能反映综合污染情况。利用生物学监测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因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生物长期生活在环境中, 受环境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物的生活周期长,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必然作用于生物体, 能贮存整个生活时期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各种信息。例如:生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的变化, 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变化, 宏观和微观受害症状的观察, 能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 能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 能检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 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

1.1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各种形式排出大气的污染物种类很多, 仅煤炭燃烧烟尘中就有四百多种有毒物质, 大气污染物对生物产生的危害有:

1.1.1 氧化性:如臭氧、二氧化氮、氯气等, 它们能形成酸雨危害很大。

1.1.2 还原性:一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醛等, 也能进一步形成酸雨。

1.1.3 酸性:氟化氢、氯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

1.1.4 碱性:氨等。

1.1.5 有机物:乙烯、甲醇、苯酚等。

1.1.6 无机物:重金属及其氧化物、粉尘、尘土。

1.2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分类。

1.2.1 急性危害:一般污染物浓度高, 毒性大, 接触时间短, 就可导致植物失绿, 组织坏死。

1.2.2 慢性危害:污染物浓度低, 接触时间长, 植物生长不良, 轻度生物绿色泽较淡。

1.2.3 混合性危害:

污染物浓度低时, 接触时间长, 浓度变高时, 时间短, 先表现慢性危害, 然后植物又表现出急性危害症状。

1.2.4 隐性危害:

污染物浓度特低, 接触时间长, 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 对生育和产量有控制作用和轻微影响。

1.3 怎样选择指示生物

针对大气污染物中某一种类选择哪种指示生物呢?一般具备对污染物敏感, 受污染后症状明显, 干扰症状少, 长期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 栽培管理繁殖容易, 并尽可能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 能起到美化环境和监测环境的双重作用。例如:污染物是硫氧化物 (SO2、SO3、H2S) 常选紫花苜蓿、荞麦、芝麻、向日葵、蕃茄、马尾松、白桦, 一般多在燃煤锅炉房、火电厂、肥料厂等处多种植。

1.4 指示生物受危害的机理与症状

1.4.1 硫化物的污染物

危害机理:进入植物体先生成亚硫酸后生成а-羟基磺酸盐能抑制氧化酶ATP形成。

症状:阔叶植物出现坏死斑点或块状失绿。

单子叶植物出现点状或条状坏死斑, 失绿针叶植物受害后叶尖呈红棕色或褐色并下延。

1.4.2 氧化物的污染物。

危害机理:进入植物体后, 在叶尖边缘积累, 抑制本酶的活性。

症状:植物嫩叶, 幼芽上伤斑由油渍状发展到黄白色而呈现红褐色, 与正常组织稍顷或近红色条带。

1.4.3 氮氧化物:

危害机理:抑制植物体内的酶的活性。

症状:开始背腹两面的脉间出溃斑, 叶片后来出现斑纹和坏死皱缩, 斑纹呈现白色, 宗黄色, 有时也出现叶尘或边缘。

1.4.4 酸雨:

危害机理:破坏植物叶绿体, 叶绿素含量降低, 光合作用减弱。

症状:叶缘、叶尖和脉间出现块状源白坏死斑, 有时黄化成枯萎。

怎样判断污染源和污染程度就应知道生物学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方法。

现场调查了解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 交通污染源, 同时还应了解是否出现过异常气候变化, 受害植物如呈扇状, 带状或片状分布于污染源下风向。在一定范围, 树木的受害症状多表现在上部重, 下部轻, 迎风面重, 背风面轻, 树冠上面叶片受害重里面叶片受害轻, 受害植物涉及种类多, 多为污染伤害。若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种类受害重, 抗性种类受伤较轻, 则更可为污染伤害, 根据叶片伤害面积判定污染程度。同时注意重合污染, 注意污染物的增效或相乘、相加、相减作用的总效应。

深入现场, 具体分析调查, 利用相应的对照点和相同指示生物, 排除一些非污染产生的伤害。如:大旱、大风、霜冻、盐害、营养元素缺乏, 病虫害的伤害等。

生物学监测在冬季很困难, 而北方燃煤多在冬季, 采取特殊方法, 也有一定作用。如果生物学监测与理化监测相结合, 取长补短。综合分析, 对大气污染监测具有更大意义。

2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 它直接参与人体的代谢和体温调节等生命过程, 因此大气污染势必危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2.1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影响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各种途径侵人人体造成危害, 其中主要有三条: (1) 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的表面接触; (2) 通过消化系统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 (3) 通过呼吸系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其中以第三条途径危害最大, 因为:每人每天吸入空气有10立方米之多。与这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接触, 肺泡表面积为人体表面积的25倍, 并且对污染物非常敏感, 同时呼吸系统富有带水份的粘膜, 对大气污染物吸收能力很高, 就矿区而言, 尘肺病、肺病是矿工的职业病, 因此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2.1.1 急性中毒:

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在几天内造成几千人死亡, 当时伦敦上空烟尘最高浓度达4.5毫克/立方米, 为平时的十倍;SO2浓度高达3.8毫克/立方米, 为平时的六倍。在严重污染的一周内人口死亡总数达4703人, 第二周为3138人, 据研究这是由于严重大气污染引起支气管炎、心血管病患者死亡数增加所致。

2.1.2 慢性中毒:

"四日市哮喘病"是慢性中毒的一个典型例子。四日市是个所谓"石油联合企业之城", 有三个大型石油联合企业和一百多个中小型化工厂。每天由工厂排出SO2和粉尘高达13万吨, 使这里终年黄烟弥漫。大气中SO2最高时达到允许浓度的5-6倍。而且大气污染物中含有铅、钒、锰等重金属微粒。人们长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 逐渐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病, 被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六十年代以来, 这种病在四日市开始蔓延, 至1972年全日本这种病患者已达6000余人。

2.1.3 致癌:

近年来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 而且大城市和工业区尤为严重。据悉美国大气污染使肺癌患者增加了一倍, 而在我们煤城七台河, 肺癌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不少学者研究认为肺癌死亡率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基本上成正比。

2.2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间接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2.2.1 对大气的影响, 发气溶胶、光化学烟雾可

降低能度, 减弱阳光强度, 从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给其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2.2.2 对植物影响:

对植物危害是大气污染影响生物界最初表现。一般认为, 植物受害现象是人类健康受影响的预兆。大气污染可使植物叶、花及果实生长迟缓、产量减少、重量变差, 甚至助长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

2.2.3 对生活条件的影响:

大气中的煤烟和灰尘等污染物会污染街道和庭院, 使居室及室内设备、衣服等被腐蚀受损。

2.2.4 对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影响。

大气中酸雨、酸雾及各种氧化性物质会腐蚀建筑材料和设备器材、损坏建筑物及名胜古迹。在一定条件下, 粉尘也会引起爆炸。因此, 由大气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文化损失是必须重视的。

综上所述, 利用生物学监测能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 能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 对大气污染监测具有更大意义。大气污染对人类影响比较严重, 我们每个人, 每个企业都要重视大气污染, 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为人民谋福, 为子孙谋福。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利用生物学监测可进行环境监测的优势, 同时论述了大气污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人类进行危害, 以及危害的结果。并呼吁人们对此产生重视。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方法论文 第5篇

摘要:

采样点位的布设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基础和关键,对大气环境监测“五性”起到十分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原则及方法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做好环境监测布点优化提出了具体对策,为提升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对特定区域内的悬浮颗粒物、降尘、硫化物、氮氧话务以及分子污染物等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区域内大气环境状况。为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既需要确定环境监测项目,也需要做好大气采样点位的布设、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其中,采样点位的布设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基础和关键,对大气环境监测“五性”起到十分着重要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原则。

(1)全面性。

大气环境监测要结合被监测区域的污染程度,从高、中、低等各个污染程度区域选择一定数量的监测点位,也要在人流量大、工业集中区和污染物排放多的重点监测区域增设相应点位,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2)代表性。

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代表性是指监测点位布设后所采集的监测数据要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大气污染及变化情况。如避开局部污染源等,区域下风向增设相应数量点位,上风口减少点位布设。

(3)可比性。

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要使得后期采样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即,大气监测点位布设确定后应保持一致和稳定,不能随意更改,这样就能够保证后期获取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4)合理性。

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要满足其合理性要求,即大气环境监测应根据不同要求合理选择点位的数量和高度,以满足监测的实际要求。如研究大气污染环境影响监测采样点位一般应设置在1.5-2.0m范围内确定采样点的高度,这样的高度切好与人体高度保持相对一致。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能够客观展现评价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依据全面、代表、可比及合理原则,根据监测目标的变化以及污染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监测布点方法确定点位和数量。

(1)同心圆布点法。

即,先确定被监测区域的污染中心,并根据该中心画若干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以该圆心向不同角度放射线,最后将放射线与圆周之间的焦点作为大气环境监测布设的点位。同心圆布点法常用于区域规模大的大气环境监测、区域内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均匀的环境监测,以及区域内由多个污染源形成的污染群等点位布设效果较好。

(2)扇形布点法。

即,将点源作为顶点,将区域主导风向作为轴线,在区域的下风向形成扇形设置45°,一般不宜>90°,将大气环境监测采样布点于距点源各个不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且弧线应位于同一个扇形区域内,一条弧线设置3-4个采样点,相邻采样点及点源间连线夹角应在10°――20°之间。扇形布点法主要应用于区域内主导风向明显,且处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区域方面的布设效果最佳。

(3)功能区布点法。

将被监测区域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区域,再依据人力、物力及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及各污染因子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各项因素后确定各功能区应布设的点位位置及具体数量。功能区布点法常用于区域性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2.4网格布点法即,将大气监测区域内的地面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网状分格,在方格的中心或者直线交汇点处设置相应的采样点位,并结合大气环境监测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污染源强度再细分成若干网格大小。网格布点法布设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常被应用于污染源分布均匀且污染源数量较多的区域,采用网格布点法能够更好反映污染物空间分布。

3、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方法及流程。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优化目的是要以最少的点位设置数量确定最佳的点位,且不影响环境监测布点的代表性、合理性、全面性和可比性。

(1)布设优化技术。

目前,针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优化点位和预测布点,优化点位主要是针对常规点位布设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确保被确定的点位能够覆盖到被监测的范围,并尽量少地应用到点位数量。特征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以及物元分析法常被应用到点位优化。

(2)布设优化方法。

在前期信息资料收集基础上,根据被监测区域内的空间和大气监测的时间等对大气环境污染物进行特征和规律性分析,充分利用之前的大气监测数据特点和规定,及时将点位布设进行优化调整,最终的效果是要达到以最少点位数获得被监测区域的全覆盖。并根据大气环境监测区域的气象及地理信息,构建符合被监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模型,达到监测点位设置的精准化。

(3)布设优化流程。

首先根据大气质量监测布点目的,制定大气监测项目及范围,执行具体的评价范围和标准。其次是要调查需要被监测区域的环境现状,掌握被监测区域的历史、现实大气主要污染物分布、产业结构及资源分布等;再次是选择合适的监测分布方法,以网格布点法为例,对被监测区域的大气质量现状设置一定范围大小的网格区域,相对应的人口密度较小的设置范围适当扩大。建立大气污染扩散模型,模拟网格浓度分布特点及规律。第四是要进行监测点位分布数量优化,经过数据分析及被监测区域的现状调查,计算出所需的最少监测点数量。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监测点位,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后期要对监测区域的监测情况进行评估,在持续的优化处理。

结语:

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对于后期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监测点位要科学合理。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点位布设方法,并根据监测实际需要做好持续的点位优化,不断提升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靖媛.环境监测大气的布点方法及意义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9):25-25.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监测,对其种类和浓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实时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已经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对象主要是分子状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臭氧、碳氢化合物以及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还包括飘尘、悬浮微粒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对这两种状态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等一系列质量监测工作。监测项目通常根据地区实际的区域特点,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规定。其中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加降尘的监测是国家规定的大气监测项目,另外可根据地方特点和污染源特征增加对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铅等污染物的监测项目。

一、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1.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

2.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

3.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會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1.代表性原则。代表性是指当前所选取的点位要能够真实有效的代表点位所代表区域的真实情况,对于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重点监测,并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指当前布点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能够与周围保持一致。无论从监测地形,还是监测地气候环境来看,保持一致性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和前提。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有效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监测点位加以科学分配,争取做到在污染物严重地区多布点,在工业化程度不高,如农村地区进行少量布点,将有效的资源尽可能用到重点区域。

4.科学性原则。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布设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结合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监测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气体污染物时,监测点位的高度尽量控制在1.5米到2.0米之间,或者选取一个适当的参考值1.7米;如监测对植物有重大影响的大气污染物时,监测点位高度应该尽量与植物的中心叶面保持一致。

三、常规监测布点法

1.功能区布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按功能分区,如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混合区等。然后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及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设置数量不等的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2.网格布点法。这种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均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的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较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3.同心圆布点法。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采用此法。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若干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可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4.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如高烟囱)且主导风向比较明确的区域。以污染点源为起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画出以点源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扇形圆心角一般在45ц90°,且不得超过90°。采样点布设在扇形区域内,先画出半径不等的若干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ц4个采样点,并且同一条弧线上相邻的采样点,以点源为顶点作出的连线夹角应在10ц20°。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应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

四、优化点位技术

1.物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以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所创立的可拓学理论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问题。从所有污染物的监测值(如SO2、NOx、TSP等)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构成“最佳点A”和“最劣点B”及由均值构成“期望点C”。由C与A、B构成标准物元矩阵Rac、Rcb,A与B构成节域物元矩阵Rab,每个测点建立物元矩阵Ri。然后由Ri对Rac、Rcb及Rab建立关联函数Ka(Xij)、Kb(Xij),由其计算综合关联函数Ka(Xi)、Kb(Xi)。利用综合关联函数值并结合关联函数的意义画出点聚图,再由点聚图上的点选出最佳点。

2.相关系数法。采用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设置网格数m,监测点n,上风向清洁点若干)。计算m与n之间的相关系数R。R越大,说明该网格越能代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再根据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平均浓度求出变异系数CV和各点方差Si。综合分析R、CV和Si,就得到优选的点位。

3.t检验法。同样以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求出平均浓度,划分区域(如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等)。根据评价标准(如监测方便程度、安全性、位置关系等)确定若干方案。再经过比较选出较优的方案。然后用t检验优选点位与总样本的差异是否显著。确定显著性水平后,由t分布表查出t分布表值。若优选点位t计算值t计算值 4.4最优指标法。这种方法是以TOPSIS法为基础创新出的方法,通过逼近最优水平对多目标系统进行决策和评价。建立原始监测数据矩阵X,确定最优指标值向量Y。通过对X的最优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优化决策矩阵Z。利用Z计算监测点指标与最优水平的逼近程度。将依大小进行排序,再结合点位优化规则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化点位。

4.特征分析法。此法是将监测点位按照污染程度归类或聚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出代表性的点位。利用原始监测数据(n个样本,m个变量)建立联系度关系矩阵Y=XA(X为编码矩阵,A为变量权矩阵),将联系度最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X□XT(XT为转秩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A。经过计算求出矩阵Y并绘制联系度折线图,根据图将联系度大小聚类,然后就可优选点位了。

五、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得到实施的监控和观察,对其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匡跃辉.环境污染热点问题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0:43-45.

[2]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略论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第7篇

污染大气的物质有很多种类, 按照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分为2大类:一类是有害气体, 它们以气体状态存在于大气中, 比如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氮氧化物等等;另外一类是灰尘、烟雾, 它们都以固体或者液体微粒散浮在空气中, 比如说煤烟、煤尘以及光化学烟雾等等。目前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数量最多, 危险最大的主要是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以及由后2种污染物经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光化学氧化剂等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厂、民用炉灶、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的燃料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和交通运输3大方面。

2 大气污染指示生物的作用与条件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反应, 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气的环境质量状况。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包括动物监测和植物监测。动物监测由于动物对于环境的特性和管理困难, 目前尚难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监测方法。而相反, 由于植物的位置固定、管理方便而且对于大气污染敏感等一系列的特点, 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被广泛应用。植物受到污染以后, 常常会在叶片上出现肉眼可见的伤斑, 即可见的症状。不同的污染物质和浓度所产生的症状以及程度各不相同。污染物对植物内部生理代谢活动产生影响, 并进一步地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使植物的生长量减少、植株矮化、叶面积变小、叶片早落以及会产生落花落果现象等等。而且植物吸收污染物以后, 内部某些成分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 根据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生物反应可以监测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的常用方法是指示生物监测法。指示生物是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 能够用来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的某些生物。主要包括指示植物和指示动物两大类别, 其中对于指示植物的研究比较多。一般来说, 大气污染指示生物的主要作用是: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能够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能够监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同时, 作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对于污染物反应敏感, 二是受到污染以后的反应症状明显, 三是干扰的症状比较少, 四是生长期比较长, 能够不断地萌发新叶, 五是栽培管理和繁殖比较容易, 六是尽可能具有一定的观赏或者经济价值, 既能起到美化环境, 又能起到监测环境的作用。

3 常见的大气污染指示生物

二氧化硫 (SO2) 污染指示生物:常用的有法国梧桐、雪松、马尾松、云杉、落叶松、白桦、腊梅、百日菊、玫瑰、月季、菠菜、南瓜、莴笋、胡萝卜、蚕豆、大麦、棉花、地衣、苔藓等等。

氟化氢 (HF) 污染指示生物:常用的有郁金香、紫荆、杜肿、华山松、番茄、葫芦、芝麻、玉米、梅树、杏树等等。

臭氧 (O3) 污染指示生物:这类常用的有花生、燕麦、马铃薯、洋葱、萝卜、皂角、丁香、葡萄、牡丹、梨树等等。

氯化氢 (HCL) 污染指示生物:常用的有韭菜、番茄、落叶松、李树和五角松等等。

氮氧化物 (NOX) 污染指示生物:这一类常用的有向日葵、莴笋、玉米、洋葱、烟草、秋海棠、法国梧桐等等。

过氧乙酰硝酸脂 (PAN) 污染指示生物:这一类常用的植物有莴笋、芥菜、早熟禾、矮牵牛、菜豆等等。

氯气 (CL2) 污染指示生物:这方面常用的有大麦、向日葵、白菜、大葱、金银花、月季、夜来香、水杉、枫柏、油松、椴树、相树、樱桃、核桃、柿子树等等。

乙烯 (C2H2) 污染指示生物:常用的有菜豆、棉花、豌豆、万寿菊、倒挂金钟、番茄等等。

硫化氢 (H2S) 污染指示生物:常用的有大叶紫、三叶草、黄瓜、番茄、烟草等等。

氨气 (NH3) 污染指示生物:常用的有芥菜、向日葵、菜花等等。

4 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常用方法

4.1 植物症状监测法

根据敏感植物在不同环境下叶片的受害症状、程度、颜色变化和受害面积等指标, 来指示空气的污染程度, 判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大气污染对内部生理代谢活动发生的影响, 例如使蒸腾率降低, 呼吸作用加强, 叶绿素含量减少, 植株矮化, 叶面积变小, 叶片早落和落花落果等等。这些都是判断大气污染的重要依据。

4.2 现场调查监测法

关于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分析 第8篇

我国现阶段处于发展中国家, 国家因而加大了对经济效益的发展, 与此同时只注重经济的建设忽视了环境问题的防治, 从而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化, 造成大气等环境问题屡屡出现, 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 对于国际整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快速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阻碍影响。大气环境污染源一般是由于工农企业生产、人们生活以及城市交通废气的排放所产生。如下对这几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1) 工业企业。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就是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 因而有效地对工业气体排放问题全面控制, 才能充分地降低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工业企业由于生产模式以及规模性质、工艺生产过程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性, 从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各不相同。快速发展的工业不仅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同样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影响。通过有效的方法降低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 是国家整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2)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居民在冬季进行取暖过程中, 生活炉灶以及采暖锅炉因需要大量煤炭进行燃烧释放热量, 同时由于煤炭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炭、硫元素, 在燃烧完毕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当排放气体流入大气后, 对大气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严重影响大气结构稳定性。

(3) 交通运输。由于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导致城市中车辆的快速增加。这样车辆、轮船等交通工具产生的排放废气流入大气中后, 对于大气层等结构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减少城市中排放废气的增加, 保障城市环境的高质量, 是目前各国都要加强执行的目标。

(4) 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社会快速发展, 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 同时也相继出现随意破坏的现象, 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对大气等方面的影响, 因而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水灾、干旱、酸雨、灰尘等恶劣天气现象, 不仅危害人们生活, 同样影响社会整体进步。

2 常见大气环境污染物的监测

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大气环境污染, 我国各地区纷纷采取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法, 实现环境整体低污染。大气污染环境的监测一般是对于颗粒状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危害物质的检测, 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 降低大气环境的破坏, 保障人们生活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下进行简要的介绍:

(1) 颗粒状物质的监测。在大气污染物中有许多颗粒状的物质, 这些颗粒状的物质较多, 它的成分非常复杂、具有多变性和危害性, 有的本身具有毒性, 有的是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者能产生有害的反应。在某种情况下, 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状物质与附着在它身体上的气态或者蒸气态物质产生反应, 会产生更大、更多的毒性。

(2) 二氧化硫的监测。在大气环境污染物中含硫物质对于大气层结构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一般常见的含硫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硫酸以及酸盐等。这些物质都是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进行煤油燃料燃烧所产生的, 同时对于一些硫矿石的冶炼化工企业也会产生相应的污染气体。这些含硫污染物一般分布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深, 对于他们的监测一般采用光度法、库仑滴定法等方法。对环境中的含硫物进行实时监管, 有效降低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3) 氮氧化物的监测。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和化肥等生产排放的废气使氮氧化物被排在大气中, 除此之外还包括汽车的尾气造成的氮氧化物污染。

3 常见大气环境监测方法以及优缺点

3.1 烟尘监测子系统

烟尘在线自动监测采用的原理主要有激光透射法、激光散射法、β射线法和电荷法等。

(1) 激光透射法:根据烟尘对光吸收符合朗伯-比尔 (Lambert-Beer) 定律原理研制而成。根据光检测器与光源位置不同, 可分为单光程和双光程。优点:成熟可靠, 与国标法一致性好;缺点:安装定位复杂, 标定工作量大。

(2) 散射法:根据烟道内烟尘散射光原理研制而成。优点:准确度高;缺点:价格高。

(3) β射线吸收法:先将颗粒物样品采样道滤纸上, 根据样品对β射线吸收符合朗伯-比尔 (Lambert-Beer) 定律原理研制而成。优点:可直接测量质量浓度;缺点:需采样单元, 数据代表性低。

(4) 电荷法:根据烟道内颗粒物与探头摩擦生电原理研制而成。优点:结构简单, 价格低;缺点:测量结果与流速相关, 准确度低。

3.2 烟气监测子系统

气态污染物国际上通用的监测方法分为三种: (1) 完全抽取法; (2) 稀释采样法; (3) 直接测量法。

(1) 完全抽取法:是最传统的烟气连续监测方法, 它通过加热管线将烟气抽取、经过采样探头和过滤装置, 进入分析测试仪器, SO2、NOx的测量采用红外、紫外、热导法测量。但由于采用全程加热保温, 预处理系统复杂, 维护工作量大, 总体价格较高。目前安装的比例为9.5%。优点:单台分析仪器多参数测量, 可实现1拖多功能, 可标定仪器;缺点:采样管路需加热、除湿, 管路复杂。

(2) 直接测量法:是将测量单元直接在烟道内部测量, 可分为红外、紫外以及紫外差分吸收法。本方法是目前最为简明的监测方法, 免去了复杂的采样管路和预处理系统, 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小, 几乎没有消耗品, 但由于其安装在烟道上, 难以实现实时校准, 并且由于监测器直接放置在工作现场, 受环境影响较大。优点:直接测量烟气成分;缺点:价格高, 不能实现1拖多, 标定复杂。

(3) 稀释采样法:稀释采样监测法就是在直接抽取的基础上, 对烟气进行稀释从而得出能够实行测量的干烟气, 通过采用紫外荧光法测量、化学发光法测量等测量方法对大气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这种方法一般不需要对采集管道进行加热除湿, 降低了监测工作的繁琐性, 准确率较高, 同时由于简单化工作实现低维护率。同样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就是在进行测量参数增加的过程中要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辅助。

摘要: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得到显著提高, 从而促使我国工农行业的迅猛发展。工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带来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同时也带来更加多的环境问题。同时经济的发展推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导致城市车辆的逐渐增加, 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影响生活环境洁净感。大气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前提保障, 污染物的大量产出, 严重影响大气结构, 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紫外线过敏人群病情加重、造成城市烟尘酸雨等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对大气污染源的形成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介绍我国常见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 从而有效地降低我国大气环境的污染, 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氛围。促使社会整体高效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秀梅.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北方环境, 2011, 7.[1]王秀梅.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北方环境, 2011, 7.

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研究进展 第9篇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直接关系到人类存亡的一个严峻问题。一方面植物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植物来对大气污染中含有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测,以了解大气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植物监测的应用原理

2.1 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机理

在大气污染中引进植物学方法,其基本的原理在于:借助于植物会对大气污染物产生的生物效应,也就是植物发生的受害症状与大气污染物种类、接触时间等方面内容的相关性,以植物群伤害症状以及受害的种类作为基本依据,对大气污染的状况做出相应判断。

2.2 监测植物

对大气污染可做出灵敏的反应并将大气污染状况反应出来的植物,统将其称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指示植物属于一种化学性的检测器,而其应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1)植物应能显示出对污染物的反应,且这一反应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包括显著可见的伤害症状、形态变化、生长变化或产量的变化等。

(2)生长的周期应该尽量长,可以不断的萌发新芽,较易繁殖,且较易栽培管理。

(3)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地点中,只要是周围污染物的浓度处于固定值时,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对于该植物来说都成立。

(4)应具有广泛的地理学分布,依据监测植物所发出来的各种信息,人们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状况的判断以及对所处环境质量的评价。

就城市大气中,比较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氯、氟化物、HF、NO2、O3、SO2等。

2.2.1 SO2监测植物

用来对SO2的植物主要包括黄瓜、地瓜、胡萝卜、芝麻、棉花、菠菜、紫花苜蓿、大豆、玫瑰、月季、白杨、白桦、马尾松以及落叶松等。例如紫花苜蓿、芝麻,对其在大气中SO2质量浓度达到3.4mg/m3,暴露时间持续1h就可以看到症状;当SO2质量浓度超出0.44mg/m3,苔藓就会表现出伤害症状。

2.2.2 氟化物监测植物

唐菖蒲、柑橘类植物、郁金香、榆树、烟草、大蒜、葡萄、番茄、玉米、山桃树等植物都可以用来进行对氟化物的监测,其中唐菖蒲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监测植物,当HF质量浓度在9~10 mg/m3,且持续2~3h的情况下,唐菖蒲就会表现出伤害症状。

2.2.3 O3监测植物

烟草、燕麦、花生、牡丹、菠菜、番茄、矮牵牛花、丁香等都是可以用来监测O3的植物,在大气中O3的质量浓度达到1~26×10mg/m3,且持续2~4h时,上述植物就会表现出有受害的症状。

2.2.4 NO2监测植物

洋葱、柑橘、胡萝卜、玉米、烟草、番茄、瓜类、马铃薯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对NO2监测的植物。上述这些植物在弱光的环境下,当NO2质量浓度达到5~6 mg/m3,且持续时间在2~3h左右,就会有受害的症状表现出来。

2.2.5 氯的监测植物

包括大麦、苜蓿、桃树、苹果树、落叶松、木棉、萝卜、白菜、向日葵、洋葱、韭菜、葱等。在空气中Cl2的含量达到0.15~3mg/m3,时间在3~5h左右之后,上述这些植物就会有受害症状的表现。

3 植物监测的方法

通过植物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的实现方法存在诸多,且近些年来在此领域也获得了极为广阔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的形态学方法,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形态学等诸多方法。

3.1 植物症状指示法

(1)借助于指示植物站岗放哨的功能来实现对大气污染情况的监测,例如在工厂周边,种植诸多敏感性各不相同的植物,一方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起到对环境污染监测的作用。

(2)借助于植物群落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进行评估,在受到大气污染之后,植物群落里的各种植物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污染敏感性,反应存在着显著不同。

(3)指示植物的定点报警功能,先于并不存在大气污染的地方培育好监测使用植物,在其经过一定阶段的生长之后,再移栽到需要监测的地方,将其安放在不同的地点,对受害症状的表现以及表现程度进行观察、记录,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3.2 生理指示方法

借助于污染物导致的生物个体行为、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发育状况为基本指标,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的方法。当大气中含有的有害气体超出一定浓度时,相应的植物体内便会出现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例如,光和强度、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等。

3.3 细胞遗传学方法

该方法较为普遍的应用在对化学诱变因子的筛选上,对环境中存在的致癌、致突变化学物质进行监测。较为常见的方法为微核测定方法,其它还包括非预定DNA合成、姐妹染色体交换率等细胞遗传学方法。

3.4 分子生物学方法

在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中,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台新是广为使用的一种DNA分子标记,它可以在群落水平上提供非常可靠的证据,且同时将基因型多样性最大化的反映出来,是一种在污染环境之下,灵敏性极高的一种检测生物种群变化的手段。

3.5 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监测方法

基于植物长时间对大气污染物质的吸收,且在植物体内有不断的积累,对植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进行分析,同样也可以对大气中含有的污染物以及其浓度进行评估,属于一项可靠的监测方法。

3.5.1 叶片

就重金属、氟化物、氯、SO2等污染物来说,叶片对其有很好的富集能力,且叶片含量同大气污染物含量存在相关性。

3.5.2 年轮

对于乔木植物来说,它们的年轮就和履历表一样,对生长过程中环境状况、气候状况以及污染情况都有很准确的记录,而且大部分污染物会在木材中形成不溶的化合物,在木材中有着深厚的沉积。借助于对年轮色泽、宽窄方面的观察,可以对大气污染水平做定性的了解。

3.5.3 树皮

一年四季树皮都与大气有最为直接的接触,同时对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也有大量的吸收、累积,即使在植物休眠的时期,树皮对污染物的吸收仍在继续。对树皮酸度PH的分析,有助于对酸性降雨情况、交通车辆总酸性气体情况进行了解。

3.6 借助于地衣、苔藓的监测方法

3.6.1 地衣

地衣对许多环境因子都有非常强的敏感性,在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的时候,最常用的植物也是地衣。主要包括两种监测方法:(1)对污染地区地衣的种类、分布以及数量进行调查,于重工业区进行地衣的移植,对当地大气污染程度进行监测;(2)选择生长于树干上的,较为敏感的地衣,将其与树皮一起切割下来,同时移植到在需监测的地区的同种类植物之上,对它们表现出受害的程度以及死亡情况进行定期的观察,以此评估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情况。

3.6.2 苔藓

它是仅排位在地衣之后的一种常用指示植物,一旦有大气污染,苔藓便会表现出明显的褐化或者是黑斑现象,同时叶片下表面会有特殊的银灰色光泽出现。当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受到破坏时,苔藓植物叶片便会伴有白化或者是褐化的情况出现,当长时间的处于污染状况下,苔藓植物群落便会出现严重的衰退问题,且物种多样性会愈渐减少,甚至是消失。

4 植物监测的优缺点分析

4.1 植物监测优点

首先,极具综合性,生物监测可综合反应出污染对生物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其次,极具富集性,这是对生物可通过诸多种方式从环境中富集某些元素这一特点的认可;再次,极具灵敏性,对于低浓度的污染物也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最后,极具经济性,避免了昂贵仪器的购置,生物监测的价格非常低廉。

4.2 植物监测缺点

植物监测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且由于植物自身的个体差异也会为观测带来误差,再诸如像农药使用、细菌、真菌等作用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5 结语

植物对大气污染能起到很好的监测作用,但是大气污染还是属于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而植物是否可以起到有效的监测还是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某些方面研究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今后有必要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植物监测新方法。

摘要:指出了随着当前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对大气污染物实现良好的监测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植物监测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植物监测的优缺点,以期为植物监测今后在大气污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污染,植物监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侯丹莉,路洋,尚博,等.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2,20(4):79~82.

[2]李欢欢.对大气污染植物监测的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4(18):265~265.

[3]杜东方,檀永红.大气污染物的植物监测方法研究[J].化工管理,2015(24):22.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对策

近年来, 虽然我国的GDP水平持续攀升, 但是, 仍旧不可忽视的现实就是我国仍旧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 以前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同时, 随着工业企业数量和种类的增多, 其规模和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都给大气污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 工业企业成为了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现阶段, 我国正是处于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出现的频发期,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频次也呈现出了递增的态势, 尤其是大气环境污染的突发事故来说, 它本身没有固定的排放模式或者是途径, 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造成较大的大气污染事故, 具有着危害范围广, 影响周期长, 治理难度大的特点。另外, 出现的较为突然, 难以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控制, 给环境污染造成了一定的偶然性和瞬时性特点。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环境下, 所涉及到的生产领域越来越多, 生产速度的加快, 也就给大气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 如何推进大气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的对策

我国大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式的多元化;二是事故的突发性;三是危害的严重性;四是对于事故的处理难度较大。在突发性事故的处理过程中, 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应急监测机制。可以说,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与普通的环境污染不同, 其产生是不可预测的, 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上述因素造成常规的环境监测措施无法及时有效的实现对于突发大气污染的防控、治理和监督, 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显得尤为的重要。

2 注重大气应急监测项目的定位和选择

应急监测机制能够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的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的、准确的、有效的处理,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 能够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应急监测的措施是应急监测人员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 来确定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 评估可能污染的范围及危害。基于大气环境污染出现的突发性特点, 在应急监测机制中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大气污染物的确定。这就需要精准的监测项目的定位和选择。第一, 能够依据大气事故的性质来确定。通过对于事故现场的勘测来确定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第二, 通过便携式检测仪等高科技分析手段, 来进行应急监测物的确认。第三, 通过实验室对于采集到的样本分析, 来得出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

3 突出应急监测点的布局和设置

大气环境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类型, 这也决定了大气环境资源污染和破坏的不可逆性, 大气污染一旦产生, 就很难用其他化学手段予以消除, 基本上只能采用物理强制通风或自然沉降等方式逐步消除其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资源又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发生时,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我们的首选要求。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监测点的布局和设置显得尤为的重要。在大气污染事故发生时, 采样点的位置选择关乎着对于大气污染浓度, 污染等级以及污染范围等数据的确认情况, 需要从以下三个原则来进行。首先, 从事故自身来说, 需要考虑的是事故的种类, 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其次, 需要考虑到事故发生的地点, 以及人口分布情况。最后, 需要考虑事故当天的风向、风速及其变化情况。

4 应急监测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也给国家,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在区域内快速有序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应急监测预案体系, 具备相关机构和职责、应急监测制度、技术支持系统、应急监测后勤保障以及完备的应急监测网络;同时区域内监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是应对现阶段我国应急监测设备不足、基层能力相对薄弱的最好方式。

2009年“8·6”血铅事件震动国内, 该事件发生于我市凤翔长青工业园, 在事件发生初期的应急监测到相关后续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监测工作, 无不提醒我们, 应急监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在市级监测技术力量无法满足事件发展需要时, 我们通过应急监测制度、技术支持系统及时寻求到了区域内省级监测中心站的技术支持和人员、设备保障, 在应急监测方案制定、后续大批量的综合样本分析结果评判, 以及事件后续解决方案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 突发性的大气环境资源的污染, 给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和不利影响。大气应急监测工作基本原则应是常备不懈、反应快速;以人为本、确保安全;依靠科技、提高水平。最大限度的满足政府及环境监管对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出现时做出正确决策的需求, 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及时数据支持, 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们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边归国, 杨建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的研究[A].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2011:8.

[2]刀谞, 滕恩江, 吕怡兵, 陈烨, 阴琨, 高愈霄, 加那尔别克?西里甫汗.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 2013, 04:169-175.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 废气 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055-02

1 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技术分析

1.1 技术原理

(1)进行颗粒物采样的过程当中,测试仪的测控系统主要作为微处理器,为此,微处理器与传感器监测所获得的动静压这一技术参数,对烟气的流速与等速流量进行相关计算。测控体系对流量的实际测量与传感器检测后所得到的流量進行比较后,把与其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进行具体计算,进而对电路进行科学合理性掌控,从而实现对抽气泵的抽气性能做出相关的调整,在保证实际流量与采样流量完全相等的基础上,采用微处理器针对流量计的压力与温度做出相关计算,把最终得到的实际体积做出换算处理,从而获得标准化采样体积,通过滤筒求得烟尘量与气体的相关体积,对排放出的颗粒物浓度做出相关计算。

(2)对气体实际浓度实施测量,需把抽取的烟气做出相应处理,采用电化学传感器进行电化学反应,同时在特定条件下促使传感器的电流传输与待测烟气污染物的浓度呈现一定的正比关系,把传感器测量传输的电流对烟气污染物的实际浓度进行相关计算,同时按照检测到的烟气排放量进行气体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计算。

1.2 具体应用流程

(1)做好监测采样准备。

为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性监测,需从根本上预先做好监测采样的充分准备。其中,在整个准备工作过程当中,现场勘查是所有工作的中心,现场勘查之后能够最终确定具体生产规模、污染特征及具体生产量,进而做好污染物的类别归属,把握好污染物排放设备的具体方位,进而再对污染源进行现场勘查的基础上来确定监测点的实际点位,综合国家监测规范,确定监测断面与点位情况,以此为实施科学有效的废气监测做好充分的准备。

(2)精心设置采样孔与采样点。

设置采样孔的时候如果为圆形烟道,则需在烟道互相垂直的直径线中进行采样孔的相关设置;如果为矩形烟道,那么则需在延长线上进行采样孔的相关设置。在设置采样点与确定最终数量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遵循规定的方法来进行采样处理,这样才能够为采样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为制定最终决策供应所需的参考资料。

(3)样品采集。

采样监测工作开始之前,需对所使用的监测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校正,以免小部位的问题,给最终的监测结果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进行样品采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烟道尺寸的精准度测量,将残留在烟道当中的杂物、灰尘彻底地清除干净,按照断面的实际尺寸进行采样点的设置,将烟道的中心位置计算出来,把握好引风机的实际风量与实际方位,整个采样的过程当中,要确保所有技术参数的精准与最终成效,努力把误差缩减到最低的一种状态。

1.3 仪器使用方法

监测仪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般运用的是皮托管等速采样重量法对管道当中的颗粒物进行采样,通过定电位电解法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实施系统性监测。

2 污染源废气检测方法研究

2.1 生产工况确定方法

对污染源中的废气进行监测需要首先进行生产工况的确定,监测工作前期要确认监测工况是否达到了规定标准,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速度是否为正比的关系。在一些企业当中在监测问题上,会考虑到个人的利益实施低负荷生产,若生产过程监督力度不足,极易造成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要想保证最终监测结果的精准度,确保生产负荷达到基本运转的75%以上的水平,那么就要在废气监测方面,监测工作人员牢牢地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及各类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标准,对运行负荷进行准确地计算。将监测设备的运行电压、电流等参数的额定运行工况作为一种对工况进行判断的参考途径。在锅炉设备的运行荷载上现已有着较为显著性的掌控方式,譬如,可利用流量孔法、水箱法、水表法实施系统性掌控,可是,小锅炉的性能并不完善,为此,对其运行荷载进行掌控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可先对锅炉的实际排放量、烟气含氧量等进行计算,进而推算出锅炉的实际压力。

2.2 待测烟气温度测定方法

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烟气温度的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尤其是通过自身设备配带的信号对烟气温度实施的相关监测。烟气实施温度监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净化设备当中没有产生任何静电,如果含有静电,便易对主机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影响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若主机被击坏那么就需要将监测工作终止,因此便导致监测设备发生被损坏的现象,与此同时,会导致最终的监测结果精准度丧失。为此,在实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将监测设备当中的静电情况检查清楚,以免因静电的存在给主机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可选用热电偶温度计进行烟气温度的监测,这种监测方法既简单又安全。

3 废气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

3.1 工况对于测定结果影响

对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过程当中,若工况监测与现实状况不吻合,有废气排放管负压过大的情况存在,则需挑选适合的监测设备,以免不能解决排气管当中的负压问题。对烟气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如果有气泵、尘泵同一时间启动的现象,若尘泵的流量很大,那么则需抽取一部分待测样品对其进行分析,以此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负压监测工作在良好的状态下顺利完成。

3.2 烟气温度对于监测结果影响

烟气采集的过程当中,若整个采样管当中未增加干预处理加热、制冷设备,则烟气污染物就能够不断地溶解掉,这样的话最终得到的监测数值就会比较低。特别是针对二氧化硫进行监测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显著,因二氧化硫进行监测的过程当中极易被溶解,所以最终得到的结果数据要偏小一些,最终可运用加热、制冷措施做出相应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与之前相比要高很多。

3.3 尘粒对风量的干扰影响结果

针对环境污染源中的废气进行监测的过程当中,需做好充分的除尘采样工作,在灰尘颗粒物浓度较大的情况下,则会对动压、全压波动带来直接性的影响,最终会造成计算幅度过大、跟踪成效非常差的一个结果。所以,对废气实施监测的过程当中,需在除尘之前增加适当的采样位置,并且与除尘之后的采样位置最终的监测结果做出比较分析,尽可能地将监测误差缩减到最小。

4 结语

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问题逐渐重视起来,从而对环境保护质量有着更高的标准要求,成功地促使环境污染源中的废气监测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我国环境保护质量得到显著性的提高。各种科学监测方法的有效使用促使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误差缩减到最小的程度,同时使得监测结果精准度得以明显提高,对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秋俚,张见昕.浅析污染源废气监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1):46-47,72.

[2]张红俊.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15):139.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第12篇

利用植物监测重金属对大气的污染, 在国外已有不少的报导。近年来, 国内也有近似的研究和报导, 而利用行道树叶的含铅量监测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程度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 在国外尚不多见。

1949年美国对汽车做了一项调查, 结果表明:汽车是大气污染的很大污染源。而空气中铅90%来源于汽油, 汽车又以汽油为主要燃料, 这样挥发出来的铅以灰尘、蒸汽及烟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 铅随汽车尾气大量进入空气中, 现在世界上每年从汽车尾气中排入环境的铅量达40多万吨。所以汽车是最严重的铅污染源。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废气排放铅的污染问题。公路进行的监测表明有50%的铅降落在公路两侧数百米的范围内, 余下的50%则以极距的颗粒状态向远处扩散。这样公路两侧的土壤和植物就受到污染。据1985年美国底特律召开的大气污染控制协会年会报导, 台湾地区快车道附近的土壤中浓度约比一般车道浓度高二十五倍。对路边工业区和城市环境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 大量重金属颗粒物能积累在植物表面。以路边生态系统中的铅为例, 植物的铅负荷量增加, 主要是由于表面沉积, 未经冲洗的农作物、禾草和树木的铅水平可分别达到本低值5~20, 20~200, 100~200倍, Little与Martin在英格兰塞文塞德的阿逢茅司工业联合企业进行了一个代表性的研究, 靠近这个企业的榆树叶上铅为5000μg/g, 因此本文根据植物叶片中污染含量的变化估测该地区的污染情况, 以达到改善和维护环境质量, 促进环境生态平衡的作用。

本课题以天津市河北区律纬路、黄纬路、李公祠大街三条市内街道作为采样点进行比较并分别测出三天内的车流量, 以获得含铅量与机动车流量的相关分析, 探讨本市大气污染情况。

2 材料及方法

2.1 选用分布广泛的槐树、白蜡树作为采样树种

2.2 车流量

律纬路 248 (辆/时)

黄纬路 395 (辆/时)

李公祠大街 74 (辆/时)

2.3 布点

每个路段各布点十五个点, 根据南北面同一种树的总数平均分配, 注意采集时, 不同树种应分开采集。

2.3.1 采样

用高枝剪剪取靠近路中心的树枝, 再将枝上的树叶捋取, 混均收集到布袋中, 大约0.5kg左右。

2.3.2 树叶的予处理

将树叶采回实验室, 立即摊开放在干燥通风之处风干, 再在70℃左右的烘箱内烘干。将布袋内的树叶搓碎, 避免接触金属物, 然后在瓷研钵中研细, 过40目尼龙筛备用。

2.3.3 分析方法

(1) 予处理 (湿消化) 。准确称取1.00~5.00g试样于125m L锥形瓶中, 然后用浓硝酸、高氯酸进行消化。至出现粉红色或白色残渣为止, 取下冷却, 用蒸馏水转入25m L容量瓶中定容, 备作测定。

(2) 萃取测定。将上述溶液倒入分液斗内, 用碘化钾、抗坏血酸和甲基异丁酮作萃取测定, 然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含量。

(以上均选自《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

3 结果与结论

3.1 计算本底值浓度来

槐树G±S=0.681-0.0827

白蜡树G±S=0.443-0

由上表看出:槐树中黄纬路的超标率最大, 律纬路次之, 李公祠最小。这说明黄纬路的污染范围最大, 李公祠的污染范围最小。从平均污染指数来看, 槐树中律纬路最大, 黄纬路次之, 李公祠最小。由于律纬路没有白蜡树, 故只对另两条街做比较, 得出黄纬路的最大, 李公祠的最小。这就可以说明律纬路的污染度最大, 李公祠的污染强度最小。即律纬路的污染比较严重, 李公祠的污染最轻。

3.2 树叶与车流量成正比相关

用τ检验, 查《卫生统计学》附表三, 均得出P<0.01成正相关, 并有显著意义, 而且白蜡树的相关系数要小槐树的相关系数。

经上所述, 可以这样说, 这个地区的空气已受到铅的污染, 用植物进行空气中铅的测定, 具有可行性。

4 讨论

4.1铅的含量除与车流量有关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白蜡树中黄纬路的超标率要小于李公祠, 而李公祠的车流量却比较小, 这是由于李公祠大街上的工厂较多, 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铅, 并且个别点还交叉路口的影响, 车流量突然增加, 使含铅量超标。另外, 从所测的铅含量看出一般北面的铅含量相对南面的铅含量要高, 这是因为春季盛行西南风, 使北面含量高。

4.2由于以上两种树都很显著, 并且分布范围广, 因此可做大气中金属污染的指示植物。

4.3本课题采集的样品是本市春季一年生的树叶刚长出不久, 铅的含量较低。如果在秋季再做一次采样进行监测, 这样树叶经过了一个季节。铅的含量更能体现出与机动车流量的相关性, 对本课题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英.北京大气铅污染的变化规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2010.6

上一篇:数学表达下一篇:高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