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范文

2024-07-19

日本枯山水范文(精选6篇)

日本枯山水 第1篇

1 日本枯山水庭院特点

枯山水庭院是日本本土的微缩式园林景观。它是在禅宗冥想的精神和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 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园模式[1]。其置山理水的特点:白砂为水, 将白砂耙制出纹路, 象征着河流、海洋等;置石为山, 选择造型优美或者丑陋、具有深远寓意的山石置于庭园中象征海岛、山川等。植物种植中明显体现着“自然之中见人工”景观营造特点[2], 选择种植常绿, 较低矮, 耐修剪的植物为主。枯山水庭院独特的“山景”“水景”营造手法,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景观设计的季节因素限制, 四季都有景观供以欣赏。这样的造园手法如若可以融入到寒地高校景观设计之中, 便可解决寒地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局限性问题。

2 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在校园整体环境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 它是指高校校园里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总的来说包括两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寒地城市是指冬季较为漫长、气候环境为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这些寒地城市中的高校校园,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 气候因素成为影响其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诸多因素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因素之一。寒地校园景观设计中要兼顾景观的季节性, 要做到每个季节有景可观。比如:春夏秋若以植物擅长, 则要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 尚不可忽略冬季景观的营造。根据寒地的气候特点, 做到因地制宜, 雪景文化是寒地景观的特色, 设计中应当注重雪景的营造突出寒地风光的校园景致, 增加校园景观的多样性, 力求凸显出寒地景观特点。

3 枯山水庭院在寒地高校校园景观的融入

为提高改善高校校园环境,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逐渐趋于“园林化”, 传统造园的“山水骨架模式”在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依然作为设计的基础。

水景营造出自由、希望和求知的景致, 符合高校整体环境的基调, 景观设计大师劳伦斯·哈普林在他的研究中曾提及过:水, 有一种特质, 那就是唤起人类天性中所根深蒂固的原始需求的本源[4]。水本身的灵动活泼的物性使枯燥的寒地高校景观有所改善。但是, 在寒地高校内引入水体伴随着一些问题:有限的水资源, 冬季温度低枯水期、水体结冰期长, 水体景观营造质量较低, , 低维护管理造成水景的废弃等。日本枯山水庭院中虽有“山水”却是“枯山枯水”, 水景的营造则是用白砂代替, 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5], 设计出水波涟漪, 漩涡样式的水纹等等。白砂耙出的纹路通常可持续一段时间, 这样的景观素材的后期管理远远轻松于水体。但是, 在枯山水庭院中以砂代水的形式具有不可涉入性, 还需要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进行多方面的融合。夏春秋三季为白砂模拟的水面配以植物, 冬季砂石造型凹凸有致, 白雪覆盖, 展示了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北国独有的风景。从景观技术方面, 解决了寒地校园水景冬季结冰胀裂的隐患。从生态效益方面, 避免了盲目跟风设计, 节约水资源。从景观意境的营造上, 迎合了高校校园“学无止境”“宁静致远”的学习氛围。

地形的设计, 多数寒地校园形状近似规则式, 这里的地势可以理解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和层次。地形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 如中国苏州名园沧浪亭, 巧用竹林来表达起伏的地势。日本枯山水庭院中, 多选用火成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代替海岛。这样的地形设计方法, 可以运用到寒地高校校园地形的设计中去。寒地校园整体规划的大地形固然不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而部分微地形则可在组织排水的作用之余, 采用枯山水庭院置石手段, 创造视觉效果较突出的地形变化。冬日里, 白雪皑皑, 置石岿然不动, 从美学角度来说, 高校是做学问之地, 这样的冬日景致, 使校园景致更加意境深远。从工程角度来说, 适当运用枯山水庭院置石以代地形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土方工程量, 节省经济支出。

4 结语

枯山水庭院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枯山水的造园模式也逐渐被校园景观所吸收运用[6]。寒地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难于南方高校, 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观赏效果极佳的植物较南方地区更少;营造大型水景观难度大等导致多数寒地高校校园景观形式单一、园林书院的意蕴表达不到位、缺乏观赏效果。日本枯山水庭院融入寒地高校校园,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园景观营造和意境表达, 使校园景致不再拘泥于写实, 而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抽象写实写意的结合。从大方面看, 枯山水园林基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起来, 现代寒地校园设计将枯山水庭院的精华运用其中, 可以说是两种文化的融合、吸收。

摘要:对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特点和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从运用枯山水庭院造园要点解决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营造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枯山水庭院造园要点有助于寒地高校校园景观的改善。

关键词:庭院,寒地校园,景观

参考文献

[1]谢璞.枯山水景观源流探析[J].丝绸之路, 2014 (15) :37-40.

[2]来蕊.论日本枯山水庭院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差异[J].大众文艺, 2011 (23) :344.

[3]董舫, 王春晖.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J].学理论, 2010 (19) :312-313.

[4]陈禹.寒地校园水体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13-32.

[5]孙琴, 杨柳青.枯山水庭院设计要素浅析[J].文史博览 (理论) , 2009 (31) :23-24.

枯山水庭园景观设计论文 第2篇

1.1日本枯山水由来

汉末中国园林传入日本。日本园林最初是对中国园林简单的模仿,随后就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日本园林史划分为古代(大和、飞鸟、奈良、平安)、中世(镰仓、室町)和近世(桃山、江户)三个阶段。枯山水是在镰仓时代(1192~1333年)由梦窗国师在日本西方寺园中第一次把枯山水运用于回游式池全园中,形成与池全园共存的形态。但枯山水庭院是否根源于日本本土目前还有待于园林爱好者、历史学家等继续考证,传说日本枯山水最早被称为“唐山水”,是对中国秦岭深处的一段河道景观的描摹,据此推测可能来源于中国,可惜的是中国现存古典园林中找不到枯山水的范本。由枯山水之父梦窗国师营造的经典枯山水园林之一———龙安思方丈庭园,庭园约占地300m2,庭中由大小不一的15块岩石,每5个组合伏置坐落在富有装饰性水感纹样的沙砾上,整个庭园除了苔草没有一植物,能使静坐在庭园前的人们心灵得到净化。

1.2枯山水庭园的特点

日本枯山水也就是枯山枯水,就是以砂代水,以石代山。《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枯山水庭院以卵石、白沙为造景的主要元素,用以代表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海岛等景观,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并且园内几乎不用开花的植物(在修行者看来花朵是华而不实且容易凋落的)。枯山水追求的是美的永恒和凝固,枯山水一旦营造好几乎是不可再变的。由于日本地理位置、国土资源的特点,造就了枯山水小而精致的特点并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无限的意象。由于日本经常发生地震和海啸,使日本本民族比世界其他民族多了一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枯山水园林比其他园林多了一份禅意和深远意境。

1.3枯山水景观在日本现代庭园景观中的传承和发展

枯山水景观是日本人们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精华后结合本民族文化、审美观念、地理特点后所形成的独特的园林景观,并在日本现代园林景观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现代景观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新技术的运用给枯山水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发展形式。日本传承和发展枯山水景观并使之很好地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之中,给我国现代庭园景观的发展很大的启示。以位于日本福岗安田水灾保险大楼前的石园景观为例,来说明传统枯山水园与现代材料强烈的对比,使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矛盾进行反思。此石园造园手法继承了枯山水的手法———简洁凝练,全园无遮挡使人们可以在此静观冥想———枯山水造园特点的再现。石园在结合枯山水造园手法、特点的同时,又结合现代材料进行新的创造,使之成为现代景观。枯山水景观在日本现代景观中传承和发展下来,并影响到世界其他景观的发展,对拥有3000多年造园史的中国现代庭园景观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纵观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得之它是一个吸收、整合、嬗变、传承的过程,这对我国现代庭园景观设计师及其相关人员有以下启示:优秀的设计不是对传统设计的简单模仿或简单叠加,而是将地方传统园林特色和现代生活需要、技术特色、美学价值等相结合,形成新的园林景观(但与古典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日本枯山水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现代庭园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

2.1我国现阶段庭园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更迭,文人雅士的相继离开,我国古典园林必然面临着衰弱的局面。面对这种现状,现代庭园对优秀古典园林有两种态度,一是:“古典园林休矣论”:认为古典园林是过去的东西无法融入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将其应完全抛弃,同时将西方园林搬上东方“舞台”,这些生搬硬套的东西,在现代中国很多园林景观被证明无法取得良好的发展。二是:古典园林复兴论,将其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全部照搬到现代庭园景观中,这些表层的模仿也不会取得本质的发展。

2.2中国庭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日本枯山水在现代景观中的继承和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得出中国现代庭园必须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代的技术、材料、人们需求、人文环境等特点创造出新的适合现代人们需求的庭园景观。唯有继承古典园林中优秀的部分、大胆创新,吸取西方精华并变通运用,才能使中国现代庭园走向健康发展之道。

2.3枯山水园林对我国现代庭园景观设计的启示

今天庭园已不仅仅是与住宅相连的一块土地,其范围扩展到办公楼、楼前空地等领域。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得之日本对枯山水庭园的继承和发展取得了优秀成果,这对我们现阶段的庭园设计有着相当大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2.3.1现代庭园景观设计应结合民族审美特点中国浩瀚的文化历史使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集中国古典绘画、诗词、自然观和道德观为一体的中国古典园林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趣味。在今后庭园设计时我们要深入挖掘本民族的审美情趣,把它们和现代庭园景观相融合,营造出适合中国人民审美口味的具有可识别性的景观。

2.3.2现代庭园景观设计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特点现代庭园景观的营造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甚至整个城市环境)相融合,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的现代庭园。

2.3.3现代庭园景观设计要结合本土艺术庭院景观是艺术的综合体,庭园中每个造园要素都可以在本土特色中找到灵感,融本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中。如山东高密植物园融剪纸雕塑于现代园林之中,为景观增添了活力。

2.3.4现代庭园景观设计要融入新技术、新材料在中国现代景观营造中,造园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千篇一律,景观项目在评审过程中专家意见也相对保守,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比较缓慢,这导致了景观的重复及雷同。日本现代园林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地在现代景观中运用高科技产品和技艺,顺应日益更新的社会要求,这也是日本现代园林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把现代新技术、新材料融入到现代庭园的发展之中。

2.3.5现代庭园景观设计要展现其互动性现代庭园景观要展现其互动性,让大众参与进去,体验庭园景观的设计特色,感受设计师的设计成果,消除工作学习中带来的疲惫感,使人们能更好地再次投入工作。

3结语

论日本人的庭园自然观——枯山水 第3篇

【关键词】庭园 自然观 禅道 枯山水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64-02

一、引 言

日本人自古受美丽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和培育,对自然怀有深切的爱和特殊的亲和感情。崇尚和顺从自然是日本人最原始的自然观,对自然变化和自然美的感觉特别敏锐和纤细是日本人自然观最重要的特征。佛教传入日本后,宗教在日本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社会政治力量,影响了各个方面,园林亦如此。其中有本土原始神道教的影响、早期净土宗的影响,到后来禅宗的影响决定了日本园林的宗教化的特点,形成了日本庭园自然观“枯山水”园林这种极至的抽象形式。下面就此进行分析及探讨。

二、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石庭,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公元7世纪,在中国文化大规模被引入日本的同时,中国园林艺术也被引入日本,如同日本的茶道源自中国一样,日本的枯山水的根源也来自于中国盆景园,然而中国的茶道及园林艺术进入日本后被吸收、净化、升华。日本文化独有的特征,就是善于精工细作,注重整体与细节对比。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具备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

日本早期的神道教的石崇拜是这种海岛、丘陵的自然景观的内在基因。优美的自然景观风景影响着日本人原始的审美意识。原始的神道教“万物有灵”之说认为:自然事物都有其神灵所托、所栖,是人类应崇拜的对象。尤其是山石,山石的形态各异,各自有各自的灵性。如富士山就被封为“圣山”。在民间甚至还有将两块石系以红绳,使其成婚的习俗。园林中对石景的重视,枯山水中的“九石”的精心摆设,甚至在园林小路中还有放置一块用绳系住的石块做路石的做法,都是源于此。除了石崇拜,还有砂崇拜,枯山水庭园中常用的白砂就是这种神道教崇拜影响的结果。古人迎贵客举行仪式时,要在神社的祭神殿、宫殿以及贵人豪宅前左右堆白砂一对,称之为“立砂”,铺在道路上用以驱邪。他们认为洁净的白砂具有咒力和神力,在神圣的场所里仿佛神在注视一样。在其特有的环境氛围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枯山水庭园建造方式在公元14~16世纪的日本室町时代,逐渐从寺社园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成为庭园的象征和主流。它建造庭院不造池子,不引入水,只利用石头、白砂、苔藓作为基本元素,充分发挥其象征性。极端的,甚至全部用石头,发挥石头的形状、色泽、硬度、纹理以及其他石头的个性,使静止的素材在自然或人工光照之下,形成动的感觉,幻化出一种抽象的自然形象。

三、枯山水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在日本,很久以前人们就具有了充分利用自然之美来建造庭院景观的智慧,并且在保持与自然共存的同时,不断发现自然美、欣赏自然美。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人们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節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时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禅宗哲学。禅僧不仅把厌世淡泊的情调融入园林,更用“枯山水”来表达摆脱一切生老病死状态的永恒。既要否定现世,又热爱自然并以之来助修禅。禅宗意境、禅宗目的要超脱于生命,在生命苦海中解脱,摆脱世间一切纠葛达到虚空、幻灭的境界。不仅胸有丘壑,而且要达到“物我两忘”、“无念为宗”的四大皆空之境界,反传统的思想表现禅道的真谛。枯山水是为这种思想服务的:没有自然的起伏地形、山林、曲折变化空间,无人于其中游、更无诗情画意之对联诗词,自然是被高度提炼、净化了的,空旷之中山石、白砂、苔藓仅是表现自然的一种符号、象征,一种参禅的媒介物。人的思维会感受到禅宗的虚幻、无常,禅师们盘膝面对,从无山、无水中感受见山见水。纯净把思维带入虚幻之地,抽象更把禅意发挥到极至。禅宗中的空境:“观空如色,观色如空”,只有在这种象征的环境中才能品味、领悟人生真谛。

枯山水庭园利用最简单的砂石,以人们的空间视觉感受让人去联想、去顿悟,创造出独特的宗教的审美效果。禅宗与园林艺术结合,使由砂石构成的“枯山水”,变成充满灵性的抽象自然。

日本之所以发展了枯山水庭园,是因为日本人生活在四周被海包围的岛屿上,大海养育着日本民族,因此人们总想与大海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寓海于石、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给不动之物以动感,用以满足精神上的寄托。

四、枯山水造园手法及审美

枯山水富于石、白砂、苔藓这些静止的东西以动的感觉,使整体的动静相配合,以获得抽象化的形象。但在这种抽象化中又具象化了,如在园中置石,石头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也不会言语。但通过置石的技巧却让人感到它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感情,会说话,甚至会唱歌,而且石的微妙起伏,其形与势产生了无限的变化,与自然景观绝妙调和,可表现出酷似真山真水来。尤其用石砂表现海,即用耙帚将白砂梳出各种形状,造成汹涌的波涛,或微微的涟漪,乃至平静如镜的水面,表现出一幅幅变幻无穷的象征性海景。造园偏重于自然的成分,如枯石、枯水、草坡、苔藓等,园林景观甚至只用一石一木即能点题,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天性。

与郁郁葱葱、小桥流水式的华丽庭园相比,“一沙一世界”的“枯山水”乍看毫不让人感觉惊艳,但静坐在廊下面对它,就渐渐生出一些意味。三两块一组的石头摆放似乎不经意,却和谐自然。耙好的白砂在石块组群周围呈同心波纹状,仿佛水波在小岛周围泛起。包围石庭的低矮土墙上交融土黄色与黑色,仿佛古朴深邃的背景,加以矮墙外高大深绿的松柏包围,整个石庭仿佛是线条简单、含义深远的一幅水墨画。若从美学角度考虑,枯山水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具体的说,以必要的界限,恰到好处的地方,安置有限的、奇数的、不匀称的石头,石头底部缀满青苔,以掩盖其肤浅,表现出“空”即“无”的状态,由“有限”进入“无限”,以引出一种空寂和幽玄的情趣,收到抽象为丰富境界的艺术效果。

五、结束语

日本的园林艺术深受禅宗影响,日本禅僧以禅宗崇尚自然,喜爱山水的灵性,枯山水“沙”字以水为偏旁,这表明沙与水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比如,洁净。沙粒是干净的物质。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线,好似万重波澜。枯山水中使用的石头,气势浑厚;块石根部,耙成环形,好似惊涛拍岸。如果点缀花木,也是偏爱使用矮株,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这种以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是把美隐藏在尘沙与岩石中,可以从沉沙中听到水的流动和人的呼吸声。从岩石中感觉山的存在。枯山水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人们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处得山水之真趣。

综上所述,日本人力求在庭園里能反映自然,无论庭园如何被人工雕琢,日本人对庭园的追求是自然的缩影。枯山水庭园把石头比作山,把沙子比作水,这种看似奇怪的制作手法,其实真实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嗜好始终如一。归根到底,这来源于日本人不把自然当做要征服的对象,而是当成可以亲近环境的自然观——即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

参考文献

1 重森三玲.枯山水[M].东京:中央公論新社,2008

2 刘庭风.日本小庭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3 周正芳媛.论日本枯山水[J].文学与艺术,2011(1):167

4 陆静华.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87~89

“禅花园”——被误解的枯山水 第4篇

一、枯山水并非起源于禅宗寺庙

虽然枯山水多建于禅宗寺庙。但早在日本平安时代末期, 大约781年至1185年间, 世界第一部园林典籍《作庭记》中就出现了“枯山水”的记载。而于1187年, 日本僧人明庵荣西才将临济宗黄龙派禅法带至日本。由此可见, 枯山水并非起源于禅宗寺庙。《作庭记》规定“枯山水”的特定意义是:“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 名曰枯山水。此枯山水样式, 乃先做出断崖、野筋等景, 再因顺其势, 立石而成之。”可见最早定义的枯山水只是表现自然山水为人工景观时, 抽去水这一要素, 因无水而取“枯”意, 并非归于禅意。

而日本之所以出现这种石块、白砂的庭园, 并赋予其精神内涵, 与日本人的原始宗教神道教有关。其早期的神社形式就有在铺满白砂的地上支四根柱子, 以柱子作为牵连, 来指引神灵的降临。神道教认为古木、大树、巨石以及形状好看的岩石都是神圣之物, 它们之中存在着自然的精灵, 并且把具有精灵的石头叫做“岩座”, 即使是当代也被一些地方的人们奉为神灵之物而予以珍护。所以以白砂、石块为基本材质的枯山水就不能否定神道教的影响。由此可见, 枯山水的起源应该更多地归类于日本早期的神道教, 与禅宗并无关系。

二、枯山水的精神内涵并非禅道的体现

禅宗的核心思想是“悟”, 就是一种心灵的启悟, 禅宗把这种悟称为“见道”, 即与道合为一体, 这时, 广漠无垠的“道”不再是“无”, 而是对世间万物的肯定, 是一种“无差别的境界”。禅是自然而然, 禅与大自然同在, 用慧眼来看, 大地万物皆是禅机。未悟道前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悟道后, 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但是前后山水的精神就不同了, 悟道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 物我合一, 相入无碍。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 真正达到了智慧的彼岸。而枯山水本着“只有负的山水才是真正的胸中山水”为建造理念, 石头为山, 白砂为水, 以山不是山, 水不是水的形态出现。这种对形式重视, 忽视了山水的本质, 这也致使枯山水透出的精神内涵始终无法触及禅宗的深层涵义。

日本自镰仓时代 (1192年-1333年) 到江户川时代 (1603年-1867年) 的近千年中, 由于实权旁落于大将军和各地大名手中, 故私园以武家园林为主。经历了连年的征战, 武家对生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并把它寄寓于枯山水之中, 但这种认识却脱离了佛性。武士道主张苦修、戒律、并尊崇死亡, 并以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这种主张苦修、戒律以及尊崇死亡的武士道精神在枯山水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枯山水形式的枯淡、凝固与武士的苦修、戒律相互依衬;而枯山水材质中的石头是死的, 白砂也是死的, 这种死亡之美与武士的尊崇死亡相互统一。因此在枯山水所营造的审美意境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动人心魄的“物哀”之美。枯山水庭园大多只有尺寸之地, 只有意象化的山与水, 几乎不使用开花植物, 没有四季的荣衰, 没有真实的流水, 也缺失了盈涸和运息, 其类似墓地坟场的悲悯气氛, 反映了日本民族所追求的独特的生死观———这是一种让所有其他民族几乎都无法理解的思维方式。其实, 中国传统的禅宗, 主要突出的是一种直觉智慧, 并最终仍然将此智慧溶化和归依到肯定生命和人生中。在开悟的人看来, 大地充满生机, 众生具备了佛性, 一切是那么活泼那么自然, 绝非枯木死灰般的景象, 更不会以自绝生命以求禅定。日本武士道这种对死的执着与迷妄, 决定了在日本武士道精神影响下的枯山水, 即使名义上追求禅道, 也最终无法体现出真正的禅道。

三、当代的僧人及学者对“禅花园”称号仍有异议

很多著名的学者及园林设计师, 都认为“禅花园”概念是杜撰的, 是西方人在20世纪末期的发明, 与日本的传统园林艺术无关。

亚洲语言学家Tim Hansken指出, “术语‘禅花园’最早出现于洛兰·库克 (Loraine Kuck) 1935年的英语著作京都百园 (One Hundred Kyoto Gardens) 中。直到1950年, 日本还没有任何历史、园林书籍中提到过‘禅花园’这个词, 但现在已经成为了流行词汇。历史上, 南派的禅宗僧人完全拒绝花园这种奢华的东西。梦窗禅师, 足利幕府园林的建造者, 并以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但他训斥其他僧人时, 一位僧人批评他说:‘修禅的人不应该去建造园林。’他并指出, 梦窗的行为已经叛离了佛经的本意。”

伊利诺伊州的艺术家和园林设计者J.Skuba认为, “‘禅花园’是把“禅宗”的标签强加到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 是被劫持的术语。禅宗旨在掩饰情绪, 并通过实行严格的戒律, 最终将强大和崇高的精神蜕变为内部能量。”

日本园林枯山水的美学并非禅宗寺院附近的园林所独有, 枯山水分布在在家庭、餐馆、旅馆及其他一些公共场所;同样, 禅宗寺院周围的园林有许多风格, 枯山水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日本禅宗源于中国, 中国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于嵩山的石洞中面壁九年, 并非面向秀美的园林风景。而且日本的禅宗僧侣也几乎一直都是在室内冥想, 面对着一面墙壁 (曹洞宗) 或是相对而坐 (临济宗) , 也并不面向园景。日本僧人有慢步禅修的习惯, 而不可以踩踏的白砂显然对这种修行方式并无多少益助。并且在寺庙里单独设立“立石僧”来修建“禅花园”这种供人观赏的玩物, 也非僧人苦修之本分。

综上所述, 枯山水并非起源于禅宗寺庙, 枯山水的精神内涵也非禅道的体现, “禅花园”实质上是被误解的枯山水, 并不适合作为枯山水的称号。

参考文献

[1]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7.

[2]叶渭渠.日本建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 11.

[3]圣严法师.禅的智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 11.

[4]圣严法师.禅的世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 11.

[5]徐晓燕.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J].安徽建筑, 2007年03期.

论现代景观中传统枯山水艺术的提升 第5篇

1 中国现代景观中枯山水的应用解析

中国和日本同属东方园林体系, 相近的文化渊源造就了两国在园林设计中所表现出的较为近似的审美情趣。因而, 日本的枯山水也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和应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 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枯山水的应用, 如私家庭院、公园、居住小区以及屋顶花园 (图1-4) 。就拿上海静安寺的枯山水举例而言 (图2) , 该景观的设计吸纳了日式枯山水的精髓, 园内硬质景观以阁楼和景石为主, 而软质景观则以日本文化的代表性乔木东京樱花为基调树种。景观规划设计中, 通常把水 (真水) 定义为软质景观, 而此处的“水”用的是常见的细碎蛙石 (属于硬质景观) [2]。可见, 日式枯山水在整体上, 能把软质景观用硬质元素表现得惟妙惟肖。

2 国际现代景观中传统枯山水艺术的提升应用

2.1 案例分析

以加拿大驻日本大使馆庭园为例。设计伊始, 日本和加拿大设计师达成一个共识, 通过该处庭院的景观设计促进两国的沟通和友好往来。因为大使馆的庭院位于四层的平台, 而这个平台上建有的一所主体餐厅占据了约一半的面积。设计师认为, 如果生拉硬拽的把象征两国文化的元素符号布局于园中, 会显得很牵强。经过深思熟虑, 他们决定抽象化处理两国地理景观, 将上述地理景观沿逆时针方向布局于主体餐厅周围。该院东南角的水池, 象征了造型大气的太平洋;此外, 还用岩石组景来再现加拿大的地质景观 (冰河与古代岩石、落基山脉等) 。该园西北角的水景则代表了日本国所处的太平洋;狭长的砂石铺装蕴含了一种寂静、精致的日本风情;园中其他景观要素 (景石、雕塑) 都表现出较为柔和、细腻的特点。整个庭院在和谐中, 还映射出粗犷与柔美的对比关系。从全园来看, 植物配置相对较少。设计师利用借景的造园手法将园外的绿色引入园中, 大大丰富了游人的视觉感受。同时, 园中的天然岩石矗立于人工处理的水纹状沙砾中, 沙砾中还布置了些许步石, 该景观作品实为枯山水艺术在现代景观中提升演绎的佳例。

2.2 枯山水艺术在日本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频率加大, 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对日本的本土化设计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日本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 在不断汲取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 也做到了与本国文化内涵很好的融合。具体表现在, 重新组合本国传统设计要素 (如传统元素的抽象化) ;强化特色的民族符号。日本向来注重景石的应用, 有无石不园的说法, 在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中沙砾、岩石成了日本重要的设计元素, 也是凸显其民族文化的符号;在设计风格方面,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从浓缩的庭院逐步向极度简化、抽象和客观的方向发展[3];整体布局方面, 注重到了构图的多变、形式的多样;此外, 在其整体设计上处处能够利用象征的演绎手法, 流露出其具有禅味的精神气质;同时, 在表现方面, 日本较为注重色彩的运用, 如主色调常用黑白灰, 其间利用现代材料 (玻璃、水面、金属等) 以共同营造其深沉的主旋律, 同时用少量的植被点缀以获得清静、素朴的韵味。

3 枯山水艺术发展对中国现代景观提升的启示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环境意识的增强, 使得我国人民对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以现代文化的频繁交流为契机, 学习现代设计理念, 融入中国传统造园之精髓, 使营建出的现代园林既有时代性, 又能彰显我们特有的东方哲学与审美内涵。

笔者认为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应着重注意以下5个要点:一要不失民族性及地域特色;二要满足服务功能;三要体现时代特色, 符合大众审美标准[4];四要以服务区域生态功能为目标;五要注重景观要素的巧妙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路, 李雄, 章俊华.日本枯山水的禅宗理念在现代日本园林中的表达方式——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环境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 2012 (3)

[2]王航兵.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风格差异原因初探[J].中国园林, 2002 (5)

日本枯山水 第6篇

关于枯山水的确切形成时间确已很难考究,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枯山水起源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颇为深远。而且古代日本很长时间里都是以中国为文化母国, 枯山水也曾被称作为“唐山水”。另外, 中国佛教禅宗与水墨画的传入日本也为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造成较大影响。禅宗教义与传统水墨画的构图与意境是影响枯山水的两大重要因素。

日本枯山水艺术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镰仓时代的固定形式的出现, 到南北朝时期的与真山水的共存, 直到室町时代的巅峰, 其发展无一不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而且积极的影响。中国佛教禅宗在日本镰仓时代传入日本, 并且得到大力传播。禅宗的理念里有诸如“一花一世界”“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等说法, 说明禅宗的修行非常注重人的内心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且禅宗僧人多追求苦行与清修自律, 枯山水的营造也符合禅宗的精神。自此日本的禅院大多开始摒弃了真山水式的池泉庭院。这也说明了中国的传统造园艺术对日本古代来的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枯山水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细细想来日本传统的枯山水设计理念和现今流行的现代简约风格理念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都是减法美学。简约风格的基本理念就是遵循“少就是多”的法则, 而且受时代影响, 侧重表现工业化社会生活的个性与追求, 具有实用、简单、经济等特点。在现实意义上, 简约风格出于时代的原因加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元素, 注重实用功能性与审美的结合, 显得更偏向于物质化。而日本枯山水产生的初衷却是出于简单而质朴的审美考虑。多注重营造简单深邃的自然场景, 对各个元素构成都非常之考究。如此以焕发出修行者对于恢弘自然界的想象力和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虽然在表象上有所差异, 但两者之间审美理念却是大同小异。都是以简单低调的设计手法来达到审美上秩序平衡感和心灵上的宁静感。

枯山水作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 对于东西方的现代景观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个人认为, 园林设计师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工艺技能, 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在设计传承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 陶瓷艺术是纽带, 是桥梁, 世界通过辉煌的陶瓷艺术认识了中华文明的非凡和伟大中国的陶瓷艺术。我追求它不是因为它曾经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 而是因为它的散发出来的艺术芬芳感染了我的人生, 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闻到了陶瓷艺术家独有的气息, 这足以让我为之疯狂, 让我人生价值得到升华。瓷者, 质之坚也。每一件的过程中把握住关键的或者说本质的东西, 即本民族自身的文化特点以及历史文化脉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善于推陈出新, 结合传统与现代, 勇于革新。如位于日本安来市的足立美术馆就是日本传统设计与现代风格结合的典范。立足美术馆的建筑主体具有浓郁的现代风格, 而其主园就是传统日式枯山水园, 该园大多采取日式传统造园手法与现代风格的建筑主体相结合。该庭园也自2003年起连续5年被庭园专业杂志选为日本第一, 在日本国内外都获得了很高评价。

中国园林艺术甚至可以说是日本园林艺术的源头, 但平心而论,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由于某些原因也确实在不少方面落后于日本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国外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却是国内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日本的京都大德寺、龙安寺、桂离宫等枯山水园林大多保存完好且数量繁多, 枯山水园林设计也在西方设计界占据了一席之地。所以, 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发展是具有巨大意义的。因为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很大程度上给予设计师们很好的设计灵感与氛围, 从而使设计师们准确而牢固的把握住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性, 设计出具有浓厚民族性底蕴的作品。例如日本的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就非常注重借鉴他们的传统园林艺术。东京都的各种古典园林几乎都能给予设计师们更多的设计灵感与养分。可以说那种良好的民族意识以及文化认同感几乎是根植于设计师们的内心的。日本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在借鉴的同时也善于开拓创新, 更新工艺技法, 大胆运用新材料、新理论。古今结合, 使日本的枯山水园林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样一来, 使得日本的枯山水艺术逐渐传递给整个设计界, 直到到西方设计师们也开始认同和接受。发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的确有很多值得敬佩的地方。但是, 也许不会有人否认民族性、传统性的东西在很多方面都不输工业化产物, 甚至能焕发出现代工业社会更蓬勃的力量与生机。

中国园林艺术和日本园林艺术从类别上讲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整体来看, 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体现还远远不如别人。例如日本国土面积小地狭人稠, 且自然灾害多发, 所以其在诸多的设计活动中总是遵循节约资源与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等原则。并且其设计活动都是严格的遵守法律法规, 提高了设计活动和成果的安全性。而且他们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传统园林文化的继承和把握都很到位。以及他们乐于尝试, 勇于创新, 并且积极引进外来文化对其包容并蓄的精神和态度, 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中国传统园林最大的优势之一即是祖先留给我们大量宝贵的艺术遗产, 现代的技术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新的素材。当前, 国际间交流日渐密切, 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全球化。中国的景观设计师可以吸取日本园林设计的经验。立足于传统、用于创造革新、多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传承并领悟传统园林文化精髓, 使其具有时代精神而又不失中国特色, 实现我国现代园林景观新的发展。

成功的瓷器都是在严酷的环境中锻造其自身、磨练其意志。只有意志坚强的瓷器, 才能在每一次际遇的磨练之后, 给人们带来视觉和精神的享受, 成为传世佳作。

作者简介:

王靖智, (1981-)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师。

摘要:枯山水园林被誉为日本园林艺术的最高峰,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现代设计中都使用了枯山水园林艺术设计手法, 由此枯山水这门传统型民族性的园林艺术开始在整个设计界大放异彩。本文简要分析了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发展,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枯山水园林设计的影响, 结合现今日本枯山水发展的现状得出对于国内园林景观发展的几点启示。

上一篇:建设与方法下一篇:趣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