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

2024-05-16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精选6篇)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普外手术后并进行随访的患者50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行普外手术术后1个月或1个月以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并能够合理沟通和交流;愿意参加本研究。有精神病史、癌症、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者除外。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77岁,平均50.5岁;手术方式:肝胆手术25例,胃肠道手术25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中学30例,小学8例,小学以下2例。均行硬膜外麻醉。

1.2 调查方法

在调查前向所有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方法、意义、结果的无害性和保密性,获得知情同意。向患者发放问卷,详细说明填表的要求,并要求20 min内完成,核实无误后当场收回。对调查对象不懂问卷的内容或填表要求,研究人员亲自面对面解释。量表收回后,仔细核对、检查,有漏项或填写不完整者,当时让患者填写完整,发现有漏项或不完整的则一律作废。对于视力障碍、阅读困难者不加以任何暗示或讲解,要求其独立作出判断,调查者可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

1.3 调查指标

1.3.1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根据Orem的适应与自我护理理论设计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测量工具,该测量表共有43个有效条目,采用5分评分法,每一个问题的分值为0~4分(4分=非常像我,3分=有一些像我,2分=没有意见,1分=有一些不像我,0分=非常不像我),总分为172分[4]。根据此量表的总分和各个维度(技能、责任、自我意识、健康知识)分值将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分为三个层次:低等水平为0~57分,中等水平为58~115分,高等水平为115~172分。得分越高,表明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1.3.2 社会支持量表

社会支持量表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由12个条目组成,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人支持3个因子。每个条目按1~7级计分,分别表示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和极同意[5]。得分高,即社会支持高,得分低,即社会支持低。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的分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适应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

经过调查,普外手术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的总分为(110.52±20.52)分,各维度得分见表1。

2.2 社会支持得分

普外手术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64.22±10.09)分,各维度得分见表2。

2.3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普外手术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与适应之间相关性见表3。由表3可知,普外手术患者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也呈正相关(P<0.05)。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普外疾病的主要方法,不过也被认为是人生中的负性生活事件,是困扰许多普外疾病患者的主要应激源。比如术前焦虑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增加术后止痛剂的用量,从而消极地影响治疗效果,延迟术后身心康复,甚至造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7,8]。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是个体通过有目的的行为而获得的保证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指人的自我照顾的能力[4]。它是形成个体护理行为的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即适应与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是各方面能力综合结果[9]。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对普外手术患者的适应有重要的影响,在普外手术患者适应与康复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0]。有学者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式对42例普外手术患者在不同时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术后1年内的普外手术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与术后1年以上的患者无差异,只是护理造口的时间缩短[11]。本研究结果显示,普外手术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的总分为(110.52±20.52)分,表明普外手术患者的总体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到高等水平,大部分患者为中等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感到在社会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或)满意程度。它可来自于家庭内成员所提供的支持和家庭外的朋友、邻居、同事及领导等的支持[12]。本研究结果显示,普外手术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64.22±10.09)分,普外手术患者所感受到的家庭支持比来自领导、亲戚及同事多,得到来自朋友的支持最少,这可能与大部分调查对象与家人的关系都比较好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也与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不完善有关系,因此患者主要寻求来自家庭内的支持。

在相关性方面,研究表明,普外手术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及家庭内外的社会支持是影响普外手术患者对普外手术适应的主要因素,其中普外手术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是影响普外手术术后适应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支持是除了自护能力以外患者对普外手术的适应起重要影响的因素[13]。本文结果显示,普外手术患者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 第2篇

社会适应能力差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一个通病。他们通常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不敢面对挑战, 不敢正视社会现实, 或者逃避现实, 沉溺于个人的幻想之中;或者怨天尤人, 把责任统统推给社会和他人, 甚至采取反社会的态度, 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社会适应不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甚至心理疾病,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 孤独与抑郁

由于对新环境不接受, 或是原来对新环境期望值过高, 现实不如人意;或是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不能建立自己的人际支持关系;或是生活中受到重大挫折, 自己没有能力解决, 都会使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和抑郁。

(二) 失落与沮丧

由于对学习、生活、工作所定的目标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现实情况相距甚远, 或是前进路中遭受了意外的打击与失败, 因此情绪一落千丈、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这种情绪只能挫伤自己继续努力的信心。

(三) 自卑与退缩

由于对自己估计过低, 夸大了自身的弱点, 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或是过于自尊, 在某一次行为中遭到一点挫折, 就自愧无能, 自叹不如, 在现实环境中胆怯畏惧、举足不前。由于自卑, 这种人极少参加集体活动以避免伤害自己的自尊。

(四) 紧张与焦虑

或是由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到了新的生活环境, 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或是由于担心成绩不如别人而毕不了业;或是社会变化太快, 竞争太激烈……因而心理不能放松, 时时处于紧张、焦虑之中。高度的紧张焦虑, 使得一些人精力不能集中, 甚至于常常失眠和头痛

(六) 空虚与倦怠

或是因“雄心大志”一次次受到打击, 感到前途无望, 目标渺茫, 或是对自己太没有信心, 或是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太不满意, 但又无奈, 或者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于是对什么都失去兴趣, 都觉得没劲。这些人, 学习对付着学, 工作应付着干, 每天懒懒散散, 凑活着打发时间。

二、适应不良的心理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种种大学生中常见的的心理困扰, 就其心理原因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富于理想和幻想, 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 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 忽略客观条件的的限制, 期望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与期望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而使他们感到困惑、迷惘, 产生失望, 致使情绪消极低落。

(二) 自我意识不健全

一个人在自尊、自信基础上建立健康协调的自我统合, 即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是应对生活事件的心理基础。我国一项研究表明, 大学生自我的统合程度愈高, 心理困惑愈少, 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部分都与自我意识有关, 例如不能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 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 不能独立地整合各方面信息等等。

(三) 认知偏差

有些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他们以非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 过分片面化、极端化。有的人以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如果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没用”, 是“失败者”, 从而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如果别人稍有过失, 就认为他很坏, 一无是处, 从而导致责备他人甚至产生敌意情绪等等。有的是以“糟糕透顶”的思路看待事物, 他们认为一旦某事物发生, 就是非常可怕, 非常糟糕、无法弥补的, 因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

(四) 应对策略与能力欠缺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当他们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 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外原因进行一番分析, 但是最后说“我知道……, 可是我该怎么办?”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事件, 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 不能很快恢复自己的心身平衡, 而是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 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三、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

(一) 正确评价自我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是大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使自己充满自信, 经常保持积极的心态, 更应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使自己远离骄傲, 不忘追求和进取。其二是要认识“理想的我”, 即对自己的期望, 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做成什么样的事。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认识,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理想, 心理就会比较健康, 就能比较好地适应环境

(二)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在社会实践中的锻炼。这就要求大学生自觉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以丰富感性认识, 磨练意志, 在实践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通过私人交往、学生交流、艺术活动、宗教活动等接触社会, 既可以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还能使自己从团体活动中获得学习与表现的机会。

(三)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在学习上应重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会科学用脑,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能独立思考问题;在交往上应注意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 不要良莠不分, 什么样的朋友都交, 也不要孤芳自赏, 拒人于千里之外;要自觉参与集体活动, 有意识地让自己吃些“苦头”、经历些“磨难”, 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应对挫折、困难, 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社会的适应, 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才能尽量多的社会支持, 才会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心情才能愉快。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尊重原则, 既要尊重自己, 做到自重、自爱, 更有尊重他人, 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二是平等原则, 把每个人都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 像求助于别人一样帮助别人, 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平等互助的正常交往;三是互利原则, 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不能只让别人对你贡献, 而你对别人只讲索取;四是兼容原则, 当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 遇到冲突时要有耐心, 能够宽容别人, 包括宽容对方的个性和缺点。

摘要: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健康的心态。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针对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认知偏差、自我意识不健全等问题, 采取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性措施。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协同护理模式,自我护理能力,再住院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 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递增, 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多项研究表明,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不懂得如何护理自身疾病、识别症状体征变化并及时就医, 使得病情复发加重, 3个月~6个月的再住院率高达55%[1]。因此如何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降低再住院率成为了此类病人护理的重点。协同护理模式 (collaboration care model, CCM) 是由Lott等[2]根据Orem自理理论提出, 指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 以现有的人力资源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病人的自我护理和健康决策能力, 鼓励病人家属参与护理, 强化集体协同护理的作用, 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护理模式。本研究旨在应用协同护理模式, 最大限度地培养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及家属参与护理的能力, 以提高其积极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于本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8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推荐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评定标准, 无语言沟通障碍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病人, 脑肝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末期的病人, 不同意参加调查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4例, 年龄62.0岁±5.7岁;观察组男18例, 女16例, 年龄63.1岁±5.2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实施护理, 包括症状管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用药护理等方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给予协同护理。责任护士、病人及家属共同评估病人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制订协同护理计划、实施协同护理、效果评价。其中责任护士和病人家属的主要作用是对病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全程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最大限度地给予生理、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 评估病人, 建立协同关系:责任护士主动与病人交谈, 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与恐惧, 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文化程度, 评估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状况、疾病管理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同时给病人及家属讲解协同护理的目的和实施方法, 使病人认识到主动参与维护自身健康的意义与价值, 从依赖性护理转换到自我护理中来。 (2) 知识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人所用药物的种类、用法、疗效及不良反应, 指导其严格遵守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药剂量, 及时测量血压、脉搏、体重, 识别如气短、下肢水肿、疲劳增加等心衰加重的表现, 掌握其简单处理的方法。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 根据病情进行适当活动, 提高机体免疫力, 搞好个人卫生、保证休息, 注意防寒保暖。 (3) 心理护理: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 对病人及家属耐心地反复讲解, 直至他们听懂学会为止。增强与病人家属沟通, 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和心理变化过程, 给予情感支持。教会病人保持乐观心态与稳定情绪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开展“病友会”, 请心衰时间较长、自我护理能力较高的病人传授经验,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随访管理:病人出院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进行跟踪随访3个月, 每1个月进行2次电话随访, 并要求病人每月门诊复查1次, 了解病人自我护理计划执行情况, 并给予相应的指导、督促。对于执行较好的病人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奖励。

1.2.2 评价方法

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分别使用病人积极度量表与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评价病人的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病人积极度量表是由美国俄勒冈大学Professor Hibbard等编制[3], 台湾徐郁雯翻译[4], 用来测量病人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和信心。该量表由13个条目组成, 采用4级评分, 得分越高, 积极度越高。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 (The European Heart Failure Self-Care Behaviour Seale, EHFSeBS) 由Jaarsma等在Orem自我护理理论的基础制定, 王丽萍[5]翻译。该量表由12个条目组成, 总分60分, 采用5级评分, 得分越高, 表明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水平越低。同时, 在病人出院3个月进行随访时, 询问其这期间再住院的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内再住院率为26.5%, 对照组为41.2%。经χ2检验表明实验组出院3个月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8.868, P<0.05) 。

3 讨论

3.1 CCM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积极度

病人积极度是指病人认识到自己在自我管理、与医师合作和维持健康中的重要角色, 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状况和维持功能, 有技能管理症状以及能获得适当和高品质的照护[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病人积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院时、出院3个月实验组积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CCM可提高病人积极度。主要原因是CCM旨在让病人主动参与到护理中来, 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其自我管理健康的积极性, 鼓励了其维持积极角色和努力生活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积极度。

3.2 CCM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由表2可知,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院时、出院3个月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CCM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其原因是CCM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健康教育的模式, 它通过护士指导-病人实践-再指导-再实践一系列的活动, 促进护士与病人之间进行双向交流, 充分强调护士的临床教育者、倡导者和协调者角色, 发挥护士、病人家属各方面的协调作用。同时病人家属的监督和参与, 有利于形成伙伴关系, 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3.3 CCM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住院率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 绝大多数病人因为条件的限制, 在医院经过积极治疗, 病情稳定后, 会选择出院, 在家疗养。但由于其自我护理能力低下, 没有对高危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无法及时识别症状、体征的变化, 所以使得病情复发加重, 3个月~6个月的再入院率高达55%[1]。CCM在病人住院时重视培养其自我护理能力, 出院后进行科学的随访管理, 通过电话随访补充和深化院内健康教育内容, 门诊随访时督促病人实施自我护理措施, 使病人有效地维持心脏功能, 减少引起其心功能恶化再住院的诱因,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再次住院率。

参考文献

[1]胡爱英, 张泽萍, 仲罕婷.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的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73-375.

[2]Lott TF, Blazey ME, West MG.Patient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care:an underused resource[J].Nurs Clin North Am, 1992, 27 (1) :61-76.

[3]Hibbard JH, Stockard ER, Mahoney, et al.Development of the Patient Activation Measure (PAM)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Activation in Patients and Consumers[J].Health Serv Res, 2004, 39 (4pt 1) :1005-1026.

[4]徐郁雯.病人积极度测量之发展, 及其与病人行为间关系之研究-以糖尿病病人为例[D].台北: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疗机构管理研究所, 2005:1.

[5]王丽萍, 王丽姿.中文版欧洲心力衰竭病人自护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8B) :2064-2065.

精神科护理人员社会适应能力研究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笔者所在医院10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8人转行未参与,6人休假,发放问卷98份,有效问卷92份,占调查人员总数的93.88%,占全院护士的86.79%。92人中,男10人,女82人;年龄19~55岁,平均36.03岁;从事精神科护龄1~38年,平均护龄15.52年;本科5人,大专37人,中专47人,初中3人。

1.2 调查方法

分别采用社会适应性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环境适应量表对笔者所在医院98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按统一指导用语20 min内完成,当场交卷。主要针对精神科护士的社会适应能力、环境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进行调查分析。

1.2.1 社会适应性量表

该量表共20道题,每题3个答案,根据试卷设置的得分标准分别计1分、2分、3分,总分60分。得分为49~60分,说明社会适应性强;得分为37~48分,说明社会适应性一般;得分为36分以下,说明社会适应性不良。

1.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共28题,每个问题做“是”或“否”,评分标准做“是”的计1分,做“否”的计0分,总分28分。得分0~8分,说明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9~14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28分,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1.2.3 环境适应量表

该量表共60道,每个问题做“对”或“不对”,根据试卷设置的得分标准分别得到1分或0分,总分60分。得分为60~50分,个人环境适应能力好;得分为49~30分,个人环境适应能力一般;得分为30分以下,个人对环境适应能力不良。

2 调查结果

2.1 在环境适应量表中,调查98人,其中60~50分有7人,人个人环境适应能力较好,能在不同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49~30分有77人,个人环境适应能力一般,应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30分以下有8人,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应考虑改善日常生活态度,人际交往能力要提高。

2.2 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调查98人,其中0~8分有63人,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9~14分有24人,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与朋友关系经常处在起伏波动之中;15~28分有5人,在与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2.3在社会适应性量表中,调查98人,其中49~60分有10人,社会适应能力强,与人交往轻松、大方;37~48分有74人,适应能力一般;36分以下有8人,社会适应能力不良,今后要有意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

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的8人,护龄均在18~35年之间;在与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的5人,护龄在18~32年之间;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8人,护龄在14~34年之间。说明随着在精神科工作时间延长,精神科护士对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适应性不强的趋势。

3 讨论

社会适应作为个体逐步摆脱依赖,独立走入社会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个体与社会之和谐的角色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不断调整自身状态,并与环境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这一过程决定了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环境、心理、社会因素都对护理人员的社会适应产生重要影响。

3.1 工作环境因素

精神科护士耳闻目睹、每日交往和面对的都是心理和精神存在一定问题的特殊人群,在这种特殊工作环境下,护理人员承受着(1)物理性伤害,精神患者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支配,可发生伤害护七的行为;(2)心理伤害,精神科护士工作对象病情复杂,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件,工作风险大,其责任的压力来自多方面。据报道精神科护士对自己工作中安全性的满意度明显较非精神科护士差[2]。高度紧张、高度危险和高度责任感使机体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使机体内环境失衡,出现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进一步引起精神科护士社会适应不良。

3.2 生物因素

精神科护士实行轮流工作制,笔者所在医院实行晚夜班通班14个小时,导致生活规律改变,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睡眠不足,造成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从而使精神科护理人员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失眠、头痛。长期的不良生物因素影响,可能是导致精神科护士对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诱因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年龄大的老护士其承受能力减退,不适合在精神科一线工作[3]。

3.3 心理因素

王慧敏[4]报道,长期高度的心理压力,使精神科护士的适应能力不断减弱,如注意力集中困难、应变能力下降等,从而易发生差错、事故,对其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也均产生影响。

3.4 社会因素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是造成精神科护理人员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有偏见,甚至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存在偏见和歧视。除此以外,精神科护士为患者付出的艰辛劳动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无法从工作中充分体会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家庭支持不足也是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

4 应对措施

4.1 管理部门应重视精神科护士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

卫生部门应注意到精神科护士承担的工作负荷,高责任、高危险性的工作性质,设法减少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压力,如精神病院人力资源配置要高。同时要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工资待遇、护理岗位津贴、增加晚夜班补助等,使她们感到被关怀和重视。

4.2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护士社会地位

政府机关及卫生部门要提高对精神科护士的重视程度,应放宽精神科护士的退休年龄。因精神科护士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加大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树立精神科护理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对做出贡献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向社会人群宣传精神疾病的危害性,提高人们对精神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精神科工作者得到尊重。

4.3 提高精神科护士的适应能力

由于精神科护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护十的心理和体力均是一种挑战。只有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压力原因的不同,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同时注重护十情商的培养,护士能调整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感知患者情绪,理解患者并接纳患者的意识。

4.4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护士应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以尊敬、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等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和同事,创造团结友爱和谐的工作氛围。

4.5 学会放松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采取合适的放松方式,如聚会、访友、体育运动、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等,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外出旅游,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以陶冶性情,也可参加一些职业性的活动或社会性的活动。总之,护士要培养多种兴趣,使自己的心理和社会适应保持良好状态。

只有多方面努力,才能塑造出精神科护士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好状态,为精神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翠芝,邬劲,李小龙.不同工作年限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2:13.

[2]周秋华,王进晓.精神科与非精神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照研究.山东精神医学,1992,20(1):28.

[3]李涛,宫翠风,张石.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6):379.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7-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认知功能障碍,病情稳定,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肺结核者。患者年龄28~74岁,平均(53.96±11.53)岁;男72例,女60例;文化程度:初中54例,高中或中专40例,大专及以上38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新农合为主(占50.7%),省、市医保患者占49.3%。

1.2 方法

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调查,测量工具选择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

1.2.1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由美国学者根据Orem的自护理论设计制定[4,5],包括43个条目,4个维度,即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总分为172分,每个条目分值为0~4分,4分代表“非常像我”,0分代表“非常不像我”。自护能力根据得分不同可分为3个水平:高水平为分值>总分值的66%;中等水平为得分占总分值的33%~66%;低水平为分值<总分值的33%。该量表信效度良好,适用于慢性病人群。

1.2.2 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SDS)为Zung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随治疗的变化,评定时间跨度为最近1周。量表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每一个条目按l~4级评分,“l”代表从无或偶尔;“2”代表有时;“3”代表经常;“4”代表总是如此。20个条目中有l0项(第2、5、6、11、12、14、16、17、18和20)是用正性词陈述的,为反序计分,其余10项按1~4顺序评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评分指数在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患者自护能力平均分为(113.24±19.76)分,其中处于高等水平者40例(占30.3%),92例处于中、低等水平(占69.7%),四个维度中自我概念(20.69±5.25)分、自护责任感(18.54±4.63)分得分较高,处于中高度水平;而自护技能(22.13±6.72)分与健康知识维度(45.71±9.13)分得分相对较低,处于中低等水平。

2.2 COPD患者的抑郁状况 患者SDS平均得分为(39.68±6.04)分,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分。根据抑郁指数,无抑郁者占41%,轻度抑郁者占40%,中度抑郁占16%,重度占3%。

2.3 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这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并伴有与肺部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在此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早期多在活动后发生气急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静息时也出现气急并且咳嗽、咳痰,长年存在,急性发作期时可并发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并出现相应症状。此外,还有疲乏、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逐步丧失劳动力,生活质量下降,最终因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等原因死亡。由于起病潜隐,发现时病情已经较重。多年的咳嗽咳痰史和随时间而加重的气急等症状严重困扰着患者,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日常生活。急性发作期并发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3.1 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有待提高

Orem认为,自我护理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增进健康、确保自身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较高的自护能力对患者维持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6,7]。本研究结果显示,仅有30.3%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较高水平,68.7%的患者普遍处于中低等水平,说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亟待提高。其中患者的自我概念和自护责任感相对较高,而自护技能和健康知识评分较低,可能因为患者已认识到自我护理对维持健康的重要性,具有恢复健康的强烈信心,因此有较高的自护责任感,但临床的健康指导更多的停留在口头宣教上,需要探索更有效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8],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的知识,同时护士进行个别指导和监督,提高自护能力。

3.2 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疾病自护能力

抑郁通常伴有心境低落、精神压抑等情绪障碍,本研究调查发现59%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与赵文芳[6]的研究结果一致。由表1可见,抑郁与自护能力及四个维度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说明抑郁情绪的产生会降低COPD患者的自护能力,抑郁程度越重,自我护理能力越低,可能因为COPD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的过程会降低患者疾病治愈的信心,同时发作时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会降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产生无能、失望等心理反应[9]。抑郁情绪又会降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能有效的掌握自护能力[10],形成恶性循环,提示护士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健康指导中要重点评估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联合家庭的支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引导患者正确、积极应对疾病相关事件,更好的掌握自护技能,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提高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抑郁状况对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选择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32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抑郁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其四个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3-0.32,P<0.05)。结论:抑郁情绪会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必要探索改善患者的情绪体验的方法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自我护理,抑郁,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炼,张国林,林少姗,等.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0):808-810.

[2]李淑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A):313-315.

[3]李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源性心脏病[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71.

[4] Barbara Y,Kearney I,Fleiseher.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J].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1979,2(1):25-34.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l-127.

[6]赵文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

[7]唐湘林,瞿云中.COPD病人自我护理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5(1):78-80.

[8]卓燕容,李淑霞.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610-1612.

[9]许淑华,张晓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下降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1):97-98.

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10例。排除标准:所有入选者均无精神病史、意识障碍和失智等直接影响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大疾病。入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的调查

为自行设计的量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支付方式、生活习惯等。

1.2.2 Herth希望量表 (Herth Hope Inder, HHI)

采用由赵海平[3]翻译的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 该量表已在国内被多次使用, 其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系数为0.85, 此表共包含3个维度共计12个条目: (1) 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 (Temporality and future, T) 、 (2) 采取积极的行动 (Positive readiness and expectancy, P) 、 (3) 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Interconnectedness, I) , 每个维度各包含4个条目。该量表总分12~48分, 低等希望水平在12~23分, 中等希望水平在24~35分, 高等希望水平在36~48分, 分数越高, 表明希望水平越高。

1.2.3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是Kearney和Fleischer[4]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而设计的, 共43个条目, 包括4个维度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 采用5分制评分, 其中11个条目为反向评分, 总得分范围0~172分, 得分越高, 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在本研究预试验中测得的Cronbach’sа为0.89。

1.2.4 资料收集

研究者向调查者解释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 取得其同意后, 向其说明填写的方法, 采用不记名的方法让调查者在30 min内独立完成, 遵守保密的原则。如调查者有阅读困难, 由研究者逐个阅读, 让调查者独立思考, 研究者填写。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15份, 回收110份, 有效回收率为95.66%。

1.2.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处理所有的数据, 描述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 用Pearson相关确定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中男性6 9例 (6 2.7 3%) , 女性4 1例 (37.27%) ;60~69岁52例 (47.2%) , 70~79岁32例 (29.1%) , 80岁以上26例 (23.7%) ;小学以下90例 (81.82%) , 中学以上20例 (18.18%) ;已婚108例 (98.1%) ;月收入:<500元10例 (9.0%) , 501~1500元21例 (19.1%) , 1501~3000元53例 (48.2%) , >3000元16例 (23.7%) ;全部报销21例 (19.1%) , 部分报销73例 (66.4%) , 自费16例 (14.5%) 。

2.2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希望水平

本研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体希望水平为 (32.33±3.50) 分, 其中低等希望水平患者4例 (3.63%) , 中等希望水平患者68例 (61.82%) , 高等希望水平38例 (34.55%) 。见表1。

2.3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情况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见表2。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平均得分为 (106.37±19.33) 分, 自我概念的得分水平最低, 69.09%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为高等水平。

2.4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相关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相关分析见表3。从表3可见,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各个维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0.481、0.383、0.375、0.512和0.351 (均P<0.001) 。

3 讨论

3.1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希望水平

本研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体希望水平为 (32.33±3.50) 分, 中等希望水平患者68例 (61.82%) 。希望作为一种正向的内在力量, 是帮助慢性病患者应对疾病的重要策略, 它可引导患者积极地面对困难, 缓解应激压力。希望水平也反映了患者对待疾病的心态, 希望水平越高, 表明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越积极, 乐于配合治疗, 主动学习,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中绝大部分患者的希望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上, 表明患者虽饱受疾病和治疗的折磨, 但仍对生活充满希望, 分析原因可能是患者绝大部分经历过正规治疗和系统的健康宣教和用药指导, 对自己的疾病基本了解;此外, 有研究提示[5]: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赖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是构成患者希望水平的一个重要来源, 患者对我们医院和医务人员满意度较高, 这也是影响本研究对象希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平均得分为 (106.37±19.74) 分, 69.09%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为高等水平, 其次为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 自我概念的得分水平最低。分析主要原因是患者有关节问题, 不敢做剧烈的运动, 担心活动后会加重病情, 害怕受伤和血压升高,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患者各项机体功能都逐步下降, 活动后容易产生疲劳和肌肉酸痛感等不适。这些都将导致患者的活动执行能力下降。患者较少参加居住环境的教育课程或活动可能是因为缺乏消息的来源、缺乏相应的宣传力度。

3.3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 说明患者希望水平越高, 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对未来越是充满希望, 越是乐于主动学习, 加强自我护理能力及管理症状的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根据Bandura[6]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如亲身体验:与患者一起制订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计划, 如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压力缓解等, 监督并支持他们管理计划和完成目标, 使患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体验到康复的益处, 提示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影响患者希望水平的因素, 动态了解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心理状况, 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与患者沟通, 及时疏导负性情绪, 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指导, 增进家属对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此外,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伙伴关系, 定期做好随访工作, 重视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 使患者能够能到持续性照顾, 促进治疗依从性, 改变患者不良行为, 提高健康行为水平, 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Herth希望量表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1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调研。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体希望水平为 (32.33±3.50) 分;自我护理能力平均得分为 (106.37±19.33) 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各个维度呈正相关, (r=0.481, P<0.001)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体希望水平越高, 自我护理能力越强;护理人员应积极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希望水平, 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平, 孙美娟, 张冬云.Orem自理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9 (27) :1379-1381.

[2]Lopez AD, Shibuya K, Rao C, et al.Chironic obstrutive pulmonary disease:Cu r rent bu rden and f ut u r n projections[J].Eu r Respir, 2006, 27 (2) :397-412.

[3]赵海平, 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希望[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35) :306-308.

[4]Hsiu-Hung Wang SCL.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instruments to measure self-care agency and social support of women in Tai Wan[J].Kaohsiungy Med Sci, 2000, 16 (9) :459-467.

[5]Hong IW, Ow R.Hope among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in Singapore:all exploratory study[J].Soc Work Health Care, 2007, 45 (3) :85-106.

上一篇:对音乐的感知下一篇:无公害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