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

2024-08-09

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精选12篇)

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 第1篇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又名危机管理, 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风险管理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 以尽可能降低成本, 有计划地处理风险, 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 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 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可见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在风险管理中, 常常涉及到:风险的类别、风险识别、风险概率、风险后果、风险定型分析、风险定量分析、风险登记等等理论知识, 其中风险识别是最重要的。

2 风险评估方法

1) 基准风险评估:

基于流程 (基于工种 、基于任务) 和区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风险识别。适合于定期组织评估。

2)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是对风险概述中所确定的重大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研究, 为管理层提供清楚的建议,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是对风险概述的补充与夯实 。

3) 持续风险评估:

是不间断、不考虑位置、个人进行的动态风险评估, 是风险评估的持续改进。是企业日常运行管理的一部分, 它确保及时、迅速地识别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危害, 以便于重大风险的及时处理。

3 供电企业风险评估

3.1 有关概念

1) 风险定义:

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

2) 危害定义: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依据危害在工作场所的不同表现形式, 将它分成下列类别或小组:物理危害、 化学危害 、生物危害、 机械危害 、人机工效危害 、心理-社会危害 、行为危害 、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3) 基准风险评估方法 (SEP评估法)

第一个元素严重性:所考虑的风险造成的最可能后果, 包括伤害, 疾病, 财产损坏。

第二个因素暴露: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 这个危害事件是第一个可能启动事故序列的意外事件。

第三个因素可能性:一旦危害事件发生, 完整的事故顺序事件随着时间和因果关系发生并导致事故和后果的可能性。

理解要点:三个元素关系:首先是风险发生的频率——随着时间推移导致后果——严重后果。

3.2 基准风险评估开展策略

3.2.1 识别总体原则。

1) 识别危害时应考虑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的因素。

2) 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或界线, 把特定区域的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活动罗列出来。根据罗列出来的任务活动, 分析在执行工作程序的各个步骤中存在的危害。

3) 相同种类的工作和相同的步骤只识别一次。

4) 分析风险时应梳理、识别现有的控制措施。

5) 分析风险时应重点关注的是危害转化为风险的条件

6) 一个危害可能不仅导致一种风险, 它可能是安全风险, 也可能是职业健康风险或环境风险, 或是几类风险的组合, 应分开统计。

3.2.2 “三层次”风险识别。

各基层部门基于工种、基于任务将部门负责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罗列, 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流程分析每一个环节存在的危害。

职能部门根据分管职责, 重点基于流程开展风险识别, 结合现有制度, 认真梳理各个流程存在的危害, 分析制度是否健全。

3.2.3 制定风险管理模板

对每个危险环节 (点) 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到底存在什么性质的风险, 准确定位风险类别;二是从分析风险暴露的程度、可能性、危害程度、控制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按高、中、低确定风险等级。三是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 判断制度是否健全, 是否全面合理,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检查制度是否到边到角, 是否不折不扣、始终如一地执行。自下而上开展风险评估结果的复核, 保证风险识别查找准确, 评估准确。

3.3 基准风险评估的应用

1) 形成风险概述:描述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可能发生的过程, 按风险的严重性进行排列, 确保风险控制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及针对性。

2) 根据风险值高低确定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控制, 为关键任务编制作业指导书提供依据。

3) 针对不同的风险点, 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结果, 有时风险也是一种机会, 应该开拓它积极的作用。风险评估的结果均应文件化, 并公布全局风险概述。通过分析, 明确每个危险环节 (点) 风险控制的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 提高风险控制的执行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供电企业风险评估是一项反复和长期动态过程。每一项工作开工前, 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 确保电力安全生产。

摘要:介绍了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定义和方法, 重点介绍供电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

关键词:风险,发展,基准风险,评估,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2.

[2] (美) 托马斯.L.巴顿, 威廉.G.申克, 保罗.L.沃克.企业风险管理[M].王剑锋寇国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3]吴金星, 吴宝安.如何进行风险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

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 第2篇

供应链内部风险主要来自组成供应链系统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它由各环节之间潜在的互动博弈与合作造成。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间因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又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因此为了争夺系统资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展开激烈博弈。同时,在部分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基础上,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

5.2 供应链风险与企业风险造成损失的成因不同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与防范 第3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 法律风险 防范

一、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及所属单位对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进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转让、中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原因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给企业带来法律后果的可能性。本文所研究的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履行情况与预期的合同管理目的发生不一致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

二、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现状分析

1.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低。一些企业机构和岗位设置存在空缺,法律意识薄弱,对法律风险以及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足,一旦风险发生,企业只能作为“消防员”事后补救。还有一些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缺乏制度支撑,没有规范合同管理的体系,无法防范合同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

2.合同订立管理不规范

第一,缺乏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调查。企业在订立管理的过程中,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调查是保证合同顺利履行的前提,如果发现合同对方当事人主体资格、履约能力、诚信情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存在缺陷,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法律风险,避免损失的发生。

第二,合同文本不规范。企业的合同文本应该文字规范、严谨、表述准确、具体,但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合同条款约定不明,合同文本不规范,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无法主张权利。

第三,合同的签订主体设置不当。有些企业签订合同是往往是合同双方的代表人负责签字,而不是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对签订主体和合同主体的法律关系认识不清。一旦代表人无授权或授权不明,就会导致合同因无权代理或超越代理权限处于效力不确定的状态。

3.合同履行管理不规范

第一,合同履行进度管理不规范。合同履行进度管理是合同目的实现的过程,只有控制过程才能把握结果。但有些企业不注重合同变更、交货、付款、提货、收款等基本的合同履行情况信息,不及时做好书面记录,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不注重档案管理,对于合同订立、履行的相关证据材料保管不当,一旦发生纠纷,企业会因无法找到有利的书面证据,而导致不利的法律后果。

第三,合同纠纷管理不规范。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无外乎协商、调解、诉讼、仲裁四种方式。企业通过哪种途径解决纠纷应依据合同纠纷性质而定,不能一味的追求一种解决方式,每种解决方式产生的法律风险是不同的。

三、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与防范的建议

1.合同管理模式设置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第一,健全管理机构。企业的合同管理应实行“合同管理部门统一归口管理与各合同承办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合同管理既要注重动态管理,也要注重静态管理,不仅需要企业法律部门还需要各个层级的人员与部门的共同参与,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

第二,合同管理人员的选配。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精通法律法规,熟悉公司的经营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人员不能完全由法律专业人士负责,必要时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业务方位选配专业人员进行辅助,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第三,合同管理流程体系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流程并非越紧密越完善,太过细致导致企业反映速度降低,但是太过笼统又会缺乏跟踪把关,将潜在的风险变为实际的损失。一套有效的合同管理流程应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机构设置对针对合同履行过程存在的异常情况做出快速的反应,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

2.合同订立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第一,对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审查包括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证照、合同履约能力、资信情况、财务履行状况、诚信情况的审查。企业可以建立合同对方当事人准入制度,使之规范化。

第二,合同授权委托管理。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合同对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的审核。合同对方委托代理人必须经过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授权,证明其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限,并应保存授权委托书的原件;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合同授权委托制度。

第三,完善合同文本。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承办部门等专业、非专业人员制定符合企业的制式合同文本。合同文本要内容合法完备,权利义务对等,违约责任具体,文字表达清楚,保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可重复使用。

3.合同履行管理的法律风险与防控

第一,合同履行进度中的法律风险与防控。合同履行应全面适当履行,合同履行期间,企业要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及时主张合同权利,跟踪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相对方的履约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合同履约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履约情况,控制和降低合同风险。

第二,合同档案的法律风险与防控。企业应加强合同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根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标准,对合同类别分类整理并及时更新客户资料,实现动态管理。

议企业价值评估与企业价值管理 第4篇

1 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管理及其关系分析

1.1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模型评析

在企业价值管理逐渐受到重视之前, 有关价值评估理论 (主要是单项资产评估的理论) 的研究就已经开始。

企业价值评估起源于对单项资产进行的评估, 根植于现代经济的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单项资产评估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建立在企业整体价值分析和企业价值管理的基础上, 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来评估企业价值的评估活动。单项资产评估中常用的模型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和市盈率法。评估业务逐渐扩展到对整个企业进行评估后, 用于评估单项资产的模型逐渐显示其不足之处, 于是现金流量模型 (DCF) 、经济增加值理论 (EVA) 、期权定价模型等纷纷涌现, 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 在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 运用最广泛的模型仍是DCF。EVA和期权定价模型都采用了DCF的基本思想, 都需要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并折现。因此, DCF也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最基本的模型。

1.2 企业价值管理评析

随着有效市场理论、资本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的日臻完善, 以及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战略理论与财务理论的结合, 特别是企业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依赖深重的现实, 迫使企业管理发生一场革命, 紧紧围绕“企业价值”这个中心, 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而使企业管理进入以价值为基础,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价值管理阶段。

企业价值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的, 是麦肯锡咨询企业提倡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已经成为美国企业界公认的最为有效的管理理念之一, 许多著名企业, 如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西南航空等企业都是企业价值管理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1.3 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管理的关系

企业价值评估是对价值创造预期结果的度量。在企业价值管理中进行企业价值评估, 主要是用于分析和衡量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 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企业价值管理的具体对象是驱动企业价值增值的要素, 而驱动企业价值增值的本源是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企业价值评估就是对企业价值创造预期结果的度量, 但这个量具有模糊性, 并非绝对正确的一个数字。

2 以企业价值评估为基础的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剖析

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 对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 不仅有助于管理者认识价值创造过程, 识别关键价值驱动因素, 合理安排各种资源, 而且可促使管理者将管理重心转移到企业的价值创造上, 加强对价值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的管理, 推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如今许多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都是以DCF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下面以DCF为基础来剖析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需要预测哪些数据, 企业哪些经营活动会对这些数据产生影响。

在DCF中,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 实体现金流量是营业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支出后的剩余部分, 它是企业在满足营业活动和资本支出后, 可以支付给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的计算如下:

其中, 资本支出是指用于购置各种长期资产 (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的支出, 减去无息长期负债增加额。无息长期负债包括各种不需要支付利息的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和其他长期负债。

债权人现金流量的计算如下:

债权人现金流量=新借债务-偿还债务本金-税后利息支出

从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评估企业价值需要预测的信息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折旧与摊销、所得税率、营业流动资产增加、资本支出、债务及利息的偿还、举借债务的能力以及将现金流量折现所采用的折现率等。这些看似数字化的因素实际上是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因素, 排除政府政策的影响, 受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5个方面:利润保护机制、资本成本、薪酬政策、顾客企业价值管理、企业价值形象。下面, 分别从这5个方面具体分析各种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1 利润保护机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为保证企业利润可持续增长, 企业在考虑利润、成本结构的同时, 必须同时寻找和建立自己的利润保护机制。如果企业缺乏利润保护机制, 利润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顾客偏好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模仿等逐步侵蚀掉。一个企业即便能取得很好的利润和很低的成本, 但如果没有利润保护机制, 就不可能实现持续超额绩效, 这就好比一只底下有洞的航船, 它比正常情况下更快地沉没。

企业利润保护机制越强, 企业超额收益的可预测性也就越高。可预测性越高, 投资者及公众对其股票的估值也就越高。相反, 如果企业利润保护机制不强, 企业收益波动越大, 投资者和公众对其股票的价值也就越不确定。为了使企业取得持续的价值增长, 建立利润保护机制对于企业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2.2 资本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中诸多重要概念之一, 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本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 (筹资费用) 和资金占用费 (用资费用) 。资本成本与投资收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讨论投资问题时, 强调的是投资收益;在讨论筹资问题时, 强调的是资本成本。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是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对于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选择投资方案也有重要作用。在运用贴现现金流量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使用的是综合资本成本, 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一概念。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企业融资决策的依据和结果, 与企业价值呈反向变动, 是驱动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薪酬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由于非所有者经营企业, 企业的所有者 (如股东) 无法在日常经营中对企业进行直接控制, 每家企业都面临着如何激发员工来为企业的所有者创造价值的问题。建立一个能够吸引、保留和激励表现好的人员的薪酬政策构成了企业价值管理的基础。

不论业绩衡量标准是什么, 目前用来计算激励薪酬的过程基本上都差不多。不受限制的激励薪酬支付公式[6]:

由于没有对薪酬的上限和下限做出特别规定, 这种激励薪酬是不受限制的。然而, 大多数企业并不使用无限业绩激励薪酬, 而设置相对于目标业绩而言的最低业绩水平和最高业绩水平, 当实际业绩处于这两者之间时, 使用激励计划;若高于最高业绩水平则不会支付任何激励薪酬。这种有限激励薪酬计划会对经理人员产生负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当有限业绩激励薪酬系统起作用的时候, 经理人员往往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方式。经理人员在业绩可能超过最高限额的时候将利润“存起来”。

此外, 大量的业绩评估指标, 包括会计上的衡量指标, 如利润、利润增长和收入增长等指标, 都是以单周期的历史业绩数据为基础的。这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以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 NPV) 评估项目为例, 如果一个项目的未来年度NPV足够大, 那么企业实施该项目即使开始几年的NPV是负的也是值得的。但是经理人员的决策基于个人财富最大化, 如果他的任期短于项目存续期, 目前的激励机制就会对经理人员产生负的激励作用, 决策基础短于项目存续期的经理人员就有动机做出逆向选择。这样的经理会接受那些在前期表现好而总的NPV为负的项目, 放弃那些早期带来较少现金流量而总体创造正的NPV的项目。

2.4 顾客价值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顾客价值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顾客价值的创造;二是顾客资产价值 (也称为顾客关系价值、顾客生涯价值) 的获取。顾客资产价值的获取更强调企业的收益, 而为顾客创造价值是企业从顾客关系中获得自身价值的前提, 企业顾客资产价值的获取又是它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结果, 从而清晰地形成了这一对立统一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为顾客创造的价值, 就是顾客获取的总价值或利益与其所花费的总成本之差。在21世纪新一轮对客户的争夺战中, 只有不断为顾客创造并传递更多价值的创新型企业, 才能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为自身获取价值则是顾客资产管理的根本任务。因此, 在顾客价值管理中, 企业必须考虑所能获取的顾客资产价值, 即建立和维持与特定顾客的长期关系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成功的顾客资产管理, 可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既有经济价值, 又有社会价值。

2.5 企业价值形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企业价值形象是各类投资者和价值相关者理解、看待企业价值品质的基本依据。而各类投资者和价值相关者对企业价值品质的看法, 将影响到他们是否愿意投资企业以及愿意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企业的股权。不论是在资本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还是意图十分明确的战略投资者, 都会根据企业所展示出来的价值形象 (不论这种形象是自发形成的还是企业管理人员主动设计开发出来的) 以及对这种形象的理解而决定自己的判断和相应的行动。价值形象将企业内在的价值品质表现为外在的可识别信息体系, 有助于企业价值形象的提升, 由此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

3 企业价值管理的优化

针对利润保护机制、资本成本、薪酬政策、顾客价值管理、企业价值形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现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途径。

3.1 利润保护机制的优化

在前文中已经分析了利润保护机制对企业价值的重要影响, 下面分别从产业层面、战略集团组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企业利润保护机制的优化。

对于建立了竞争优势 (超额利润) 的企业如何维持竞争优势的持久性, 即对竞争优势可持续性进行保护, 从产业角度来看, 就必须设置并提升整个产业进入壁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填补产品或市场或者渠道位置的缺口, 封锁销售渠道, 增加买方的转移成本, 提高进行尝试的成本、防御性, 增加规模经济和保护企业的自身专有技术来提高结构性壁垒;通过显示其对防御的投入、显示早期壁垒、竞争承诺、提高上市市场份额的代价、积聚报复的资源以及建立防御联盟等手段来增加可预见的报复;通过维持现有的价格和利润水平、公开行业内部增长、资助独立研究、质疑竞争对手的假设等手段来降低竞争对手对行业前景的预期, 也可以降低进攻诱惑性。

3.2 资本结构的优化

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直接因素是企业的资本结构, 即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如何规划好企业的资本结构, 使其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潜力且不会面临较大杠杆风险至关重要。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资本结构。

(1) 当企业实际负债率过高且处于破产威胁之下时, 则可通过迅速削减负债、债转股或债务重组等手段降低实际负债率。

(2) 当企业实际负债率过高但尚未处于破产威胁之下时, 若企业有好的项目, 则可以通过增发新股或利用留存收益承接该项目, 盈利后增加所有者权益从而达到降低实际负债率的目的;若企业没有好的项目, 则通过减少或不发放现金股利、增发新股或利用留存收益偿还债务等手段降低实际负债率。

(3) 当企业实际负债率过低且成为被收购的目标时, 则应通过债务与股权互换、借债并回购股份等手段提高资产负债率。

(4) 当企业实际负债率过低但并不是被收购的目标时, 若企业有好的项目, 则通过举债承接该项目提高资产负债率;若企业没有好的项目, 则可通过支付股利或者回购股票提高资产负债率。

3.3 企业薪酬政策的优化

制定一套能促使高层管理人员愿为企业价值的增值而不断努力的薪酬政策, 是任何一个正在进行价值管理的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种解决经理人决策基础以及NPV、EVA评估标准的单周期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奖金银行”。奖金银行使得雇员的薪酬能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被支付。比如, 一个3年奖金银行将是今年赚取的奖金在今年只支付1/3, 明年支付1/3, 第三年再支付1/3。因为未来的业绩较差将会降低奖金银行的余额, 它将经理人员的决策期限扩大到奖金的支付年限。然而, 要做到完全有效, 还必须将决策基础延长到项目的整个存续期。实际上奖金银行很少超过5年。

激励薪酬的水平被确定下来之后, 另外一个问题是以现金还是权益 (股票或期权) 的方式支付。权益性薪酬多用于高级经理人员, 而现金性薪酬多用于基层员工。现金和股票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关系, 大多数企业最终将会使用这两种方式来发放激励薪酬。

3.4 企业顾客价值管理的优化

企业顾客企业价值管理包括顾客价值的创造和顾客资产价值的获取, 二者形成了对立统一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两类: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其中, 感知利得是在产品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产品的物理属性、服务属性和可获得的技术支持等;感知利失包括顾客在购买时所面临的全部成本, 如购买价格、获得成本、运输费、安装费、维修费以及购买失败或质量不尽人意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针对顾客需求设计产品和服务增加顾客感知利得, 或减少感知利失来实现顾客价值的提升。

为了提高顾客资产管理的最终效果与效率, 管理者需要在构建、发展和维持顾客关系的同时, 积极发展与投资者和供应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并对以下几项工作给予特别关注:进行顾客盈利性分析;有选择地获取、挽留顾客;基于顾客细分进行顾客勘察;在顾客感知价值、顾客终身价值和基于顾客需求的顾客细分基础上创造顾客忠诚;面向互补产品并强化产品的交叉销售;获取与挽留顾客的核心过程与支撑控制过程;价值驱动因素与确保过程效率和效果的控制变量等。

3.5 企业价值形象的优化

企业的价值形象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优化、传播和沟通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管理需要一个整体优化的策略体系, 而不是采用单独的策略来进行推动。企业价值形象优化的总体步骤由价值形象的定位、价值形象的设计、价值形象的传播组成。

价值形象定位要在几个基本的定位要素中进行选择, 这些定位要素是:长期品质还是中 (短) 期品质;价值的高潜力性 (拥有企业具有中长期利益) 还是高获利性 (拥有企业具有短期利益) ;高成长高风险还是低成长低风险等。

企业价值形象的设计就是开发、论证和确定企业价值形象的整体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价值形象资源的收集、整理业绩形象的主要信息与应用策略、动力形象的主要信息与应用策略、形象整合方案和形象的一致性评价与改进等方面。

当价值形象设计完成后, 企业需要对形象传播的策略和措施进行规划, 作为价值形象拓展的行动指导。传播方案的目标就是使所设计的价值形象能顺利、快速地实现对目标受众的信息传递。

参考文献

[1][美]约翰.D.马丁, J.威廉姆.佩蒂.价值管理:企业对股东变革的反应[M].娄芳, 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东, 王翔, 陈良华.企业价值战略:现代公司的绩效解析与兴衰奥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孙姝毅, 孔玉生.构建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基本框架的设想[J].商场现代化:中旬刊, 2006 (1) :27-28.

[4]蔡昌.价值管理:增进现金流与提升企业价值[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3.

[5]David Walter, Michael Halliday, Stan Glaser.Added Value, EnterpriseValu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Management Decision, 2002 (9) :823-833.

[6][美]詹姆斯.赫斯克特.价值利润链[M].刘晓燕,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 第5篇

(1)如表1所示。对于供应链和企业都存在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环境风险,如自然灾害;社会环境风险,如恐怖事件、危机事件;经济环境风险,如经济萧条、经济大滑坡等。

(2)对于供应链,由于市场机会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依然存在,只不过其风险在供应链各伙伴企业中得到了重新分配。

(3)由于供应链伙伴企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导致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大大增加。

(4)供应链伙伴企业间容易出现相互不信任、不规范行为,因此带来信息风险

(5)供应链是个动态联盟,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彼此之间既存在技术兼容问题也存在技术泄密问题。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探究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合同 风险管理 防范

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有哪些?企业应该如何防范合同风险?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不好合同,就管理不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管理者应该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在日常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防范五个方面的风险:

1.1避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合同无效的风险。

1.2避免合同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和意思表达的不真实,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1.3避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防止合同权利残缺的风险。

1.4避免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1.5避免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2. 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不能控制合同风险,就不能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措施有:

2.1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从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无效等与合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规定。另外,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除《合同法》之外,还有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合同的无效,造成巨大的损失。

2.2企业在签约前应充分了解、调查并评估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企业在签约前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经过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对设计、施工队伍还应要求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业务部门经办人对上述证件复印件应留存备查。对标的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企业业务部门应派专人实地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对方的商誉、财务状况、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构成等。

2.3合同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目前我国法律认可的合同形式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一般仅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比口头形式复杂,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举证方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所以,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2.4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同时,经办人应认真填写合同中所列明的每个条款,尤其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及其数量条款、质量和包装条款、付款方式和时间条款、交货方式和时间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以及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注意用词严谨,避免语意模糊。另外,需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两者不能同时适用,等等。

2.5及时行使法定抗辩权。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对于降低交易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次序,企业作为先履行一方,有足够证据证明对方出现财务危机或濒临破产等情况,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如企业作为后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先履约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次序,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2.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应具体明确。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在选择“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时,建议进行“协议管辖”。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般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事先确定了管辖法院,就不必在事后因管辖问题发生争执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另外,如果合同双方约定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那么要明确约定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2.7加强对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章专用。对外签约不宜使用业务印章,应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保管、使用宜由专人负责。合同专用章原则上不得外携公出,禁止出租合同专用章,禁止在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书、信笺或任何空白纸上加盖合同专用章。每次使用或外带,应经法定代表人授权批准并进行登记备案,完善用章手续。

2.8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严格合同审查规则和程序。企业要实现订立合同的预期目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起草的合同做认真的推敲,进行审查把关,审查合同的标的、内容、主体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属于国家允许、鼓励经营的范围,还是被限制或禁止的范围;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完备、严谨,以保证所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切实可行。合同审查人员审查时,有权询问与合同谈判、签订的有关情况。若发现合同有不符合要求的有权及时提出審查意见,并要求委托代理人或经办人员修改或纠正,以符合合同谈判、签订、审查的各项要求,从而杜绝合同隐患。

2.9实行合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要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救济”作用。法律事务部门有权介入重大合同签订前的资信调查、实质性谈判和正式签约、审查以及合同履行、争议解决的诸阶段、全过程的动态活动。企业应制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专用章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配套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化、程序化。

2.10加大对合同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促使各级管理人员真正做到自觉依法办事。企业应制订《合同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序列之中,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企业法律事务部门根据工作布置,每季度末重点对有关业务部门所签订、履行的各类合同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要求上述业务部门整改;如未能整改又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则按《合同考核办法》处分。

参考文献:

[1]吴江水.完美的合同[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2]张远堂.公司合同管理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7篇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 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 使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所获得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 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活动很多, 例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收益分配, 等等。因而, 应该从企业的各个方面去关注财务风险, 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财务风险成因的主要表现

(一)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 筹资中包含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

1、合理安排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比率。合理安排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比率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 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 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 即债务资本的成本比权益资本成本低。与之相对应, 企业在盈利一定的情况下债务资本所占的比例大, 为之付出的成本较低。因而, 企业获取的利润会更大。

2、负债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无论企业经营成果大小, 利润多少, 债务利息额固定不变。因而, 当利润增大时, 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应地减少, 从而使自有资本的收益大幅度提高。

3、负债具有“抵税作用”。负债的利息费用列入“财务费用”, 与企业的收入抵扣, 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 成本费用增大, 利润减小, 应纳税所得额随之减少, 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 降低企业的税负。

(二)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 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 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 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1、投资生产项目。企业若是在自有生产项目之外再增加新的生产项目, 会发生许多成本和风险, 若投资于生产项目不能盈利, 使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者, 投建时该项目市场正旺, 但市场风云变化不可把握, 投建完成、产品生产出来时市场上已接近饱和, 导致企业亏损, 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盈利, 总体偿债能力下降。即便不亏损, 该项目利润率, 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率, 或利润高于银行存款利润率有限等等情况会导致企业在投资生产项目中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另外, 企业投资新项目还应考虑到引进新技术、培养职工新技能、建造新厂房以及配套设施等, 会发生很大的支出, 也会影响该项目的收益率, 导致财务风险的形成。

2、投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风云骤变不可预料, 若经济处于成长期, 股票大盘总体上涨时, 其收益可能可观, 但若选择有误, 即使是再好的时机也有下跌的情况。在这时, 其风险很大。收益的高低和风险成正比。股市有句老话:股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但有些企业的投资者为了获取收益盲目入市, 给企业造成不小的财务风险。当大盘下跌时, 若不能及时清仓, 此时的损失就会更大。近几年, 基金发展迅速, 虽然其风险比股票略小, 但风险还是存在, 也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然, 基金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所以有些企业也会购入一些基金作为长期或短期的投资, 但由于对基金行业的不了解, 在价格下跌时, 不能及时出售, 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

3、投资其他企业。投资于其他企业, 这一般是企业的长期对外投资, 目的是为了获取稳定的收益, 若是被投资的企业发展良好, 产品畅销, 企业有可观的收益。若是选错了行业或企业错过有利的投资期, 会导致企业收益下降, 甚至没有收益。若市场供过于求, 加上经济下滑, 被投资企业破产清算, 那企业的损失就会很大, 财务风险就成为了财务损失。

(三)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迟滞, 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

1、采购风险。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造成停工待料的风险, 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而造成企业的风险。

2、生产风险。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 以及由于库存产品不足所造成销售迟滞的可能。

3、存货变现风险。存货变现的风险相对较高, 因为产品市场的变动, 消费者喜好的变化或市场上存在企业产品的替代品等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风险。

4、应收账款变现风险。企业为了促进销售过多赊销, 导致应收账款资金无法回笼、管理成本增大的风险, 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变化, 导致实际收回期与预期收回的偏离造成的风险, 等等。

(四) 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 同样不可忽视。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企业的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的来源,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血液。然而, 大部分的股东更积极回收股息。因而, 企业净利润的分配不易平衡。一是企业存留;二是分配给股东。这两者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矛盾。如果企业发展速度快, 销售与生产规模需要发展, 需添置大量资产, 税后利润则大部分留用。然而, 资金若大部分留用, 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就会减少, 股息分配就有可能减少, 会直接影响企业股票价值。因此, 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企业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 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测。经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介绍, 可以得出财务风险确实存在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而,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虽然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 但企业管理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管理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分项管理总体控制体系, 分项管理是对企业从筹资、投资、经营到分配等环节划分责任, 不仅能提高企业收益, 更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手段。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对自己所负责的部门的财务风险有权利及义务采取控制手段。他们对本部门相对熟悉, 也了解自己所管辖部门的优势与劣势, 责任人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好本部门的财务风险, 企业总体的财务风险随之下降。同时, 企业从总体出发, 经过核算相应的财务指标, 合理分析过高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找出造成财务风险的根源, 以及各部门相互配合, 降低财务风险。分项管理是指对应企业财务活动 (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益分配活动等) 采取分项管理的策略。

(一) 筹资风险管理。现在管理层推崇负债管理, 不仅弥补企业不足, 而且可以提高收益, 成本比股权资本成本低, 并且有抵税作用等有利之处。但凡一种事物的产生或理论的存在都会具有两重性, 即均有利弊。若企业一味追求降低成本, 导致负债规模过大, 将使企业承担过高的利息支出, 出现财务危机, 因而要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减轻偿债压力, 当企业有资金需求时, 坚持“先内部融资, 后外部融资;先负债融资, 后股权融资”的原则。所谓内部融资是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和生产存留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有效地利用内部融资, 每年留存在企业, 为企业今后的运营、投资储备资金。企业的留存收益毕竟有限, 若想进行大项目投资, 必须从外部融资, 才能及时筹措到资金。企业在举债过程中要做好负债规划, 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在时间上要相互错开, 避免到期日偿债压力过大, 同时负债偿还期与利润分配日期也要均匀安排。总之, 尽可能使长期负债、短期负债和利润分配日期在时间和金额上的均匀设置, 避免“挤兑”情况的发生, 并且应随时对企业负债比例进行监控。在财务风险发生伊始, 就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还有另一条外部筹资的途径, 就是采取发行股票。一般来讲, 发行股票是风险最低的筹资方式。股权投资可长期使用不需偿还, 不会发生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 不会造成太大的财务风险。对于非上市公司企业没有这条筹资方式, 仅能依靠举债来筹资。这时, 对于非上市企业来说, 风险要高于上市企业, 这就要求非上市企业更应调整好债务的偿还时间与金额, 降低一定的财务风险。

从信用上讲, 企业在平时经营活动中, 保持良好的信用, 当企业资金链发生问题时, 银行和投资人有可能因企业良好的信用, 而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往来单位和供应商也会扶持一把, 这都有可能缓解一定的财务压力。

(二) 投资风险管理。企业投资应将主要资金放在本企业竞争力强的项目上, 把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项目的投资。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 任何一个企业都应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这样才有可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盈利能力。随之, 投资风险就会趋近最低;反之, 若把资金分散到一些其他附属的项目上, 就会弱化企业的竞争力。虽然某些项目短期内有利可图, 但时期一过企业又会陷入财务危机中。企业不断加强核心产业, 不断加强研发力度, 技术也不断提升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使企业始终在本行业中保持领先优势的地位。

(三) 经营风险管理。建立企业就是为了通过经营获取收益, 经营伴随而来的是财务风险, 企业应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控制风险。

1、确定比较稳定的供应商。最好是同一种材料有两至三家供应商供货, 以避免单一供货商供货, 因某种原因不能提供原材料, 导致企业待料停工。也能防止供应商恶意的不发货造成企业的损失。另外, 本企业也应建立资金的良好信用基础, 赊购款应及时偿还, 这样可以相对有效降低企业的采购风险。

2、多方合作解决生产风险。调研人员应做好市场调查, 令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人员应技术熟练, 能够高效的高质量的补充库存。库管人员应对各类产品、材料等进行严格监管, 及时检查材料、包装物等库存情况, 减少库存损失。另外, 产品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对所有生产员工实施轮岗制, 使员工能够胜任各种生产工作, 避免个别人员休假或辞职, 导致无人能及时接手工作, 造成生产停滞, 这类工作一般技术含量、专业性相对较高。

3、存货变现风险。企业负责人应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尽量使自己的产品新并且好。这样就可以避免其他企业同自己抢市场, 当其他企业开始生产加工该产品时, 本企业就应该在生产最新研发出产品, 这就是让企业走在行业前端, 也就避免了存货陈旧市场过剩, 以至于存货难以变现的风险。

4、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应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确定客户资信等级, 评估往来企业偿债能力, 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并且建立销售责任制, 这样能有效的回笼资金,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四) 收益分配风险管理。收益分配中, 留存是企业筹资中相当重要的一项, 为了企业今后的发展应留存下一部分大的资金。另外, 企业的股价是企业经营晴雨表, 企业为了稳定股价, 保全股东利益, 应每年发放一定的股利, 安抚股东。这两部分分配的比例要看企业的状况和发展前景。若企业近期要投产新的项目, 并且该项目收益稳定、良好, 可以多留存一些以备用来内部投资。若企业近期无大型项目, 就可以多分给股东一部分, 让股东对本企业更有信心。不管何种情况, 企业必须有一定留存, 可以防备不时之需, 缓解一定的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压力。

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除了以上几种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 还应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从总体上控制财务风险。

(一) 短期预警系统需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是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 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 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 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 存货与应收账款变现的能力就强。相反, 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 则应引起投资者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 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 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 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预收款项及存货项目中任何一项失衡, 均会引起企业危机, 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了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 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 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 可以周、月、季、半年、一年为期, 企业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准, 建立现金流量预算, 能预测企业短期财务风险, 为企业负责人加强控制提供数据与条件。

(二) 建立长期财务预算预警系统, 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根本上讲,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大部分由于举债导致的, 因而除了有短期预警系统, 还应建立长期预警系统, 综合评价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益等方面来防范风险。

1、从获利能力来分析。总资产报酬率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 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每耗用一元所得利润;利润越高企业获利能力就越强。当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企业面对的各类财务风险就越低, 这是主动控制财务风险最好的手段。

2、从偿债能力来分析。监测偿债能力的指标是流动比率。反映企业资本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这也是主动控制风险指标。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率时, 借款越多, 利息越多, 财务风险就越高。企业应通过指标, 分析企业资本结构, 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8篇

一、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企业资金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出现此起彼伏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期货、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首先是国家对于货币政策相对收紧,由过去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紧缩,对资金供求关系和企业货币回笼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加大了企业筹融资的难度。

其次是通胀风险加剧,近年来由于物价普遍上涨,通胀预期增强以及资源类产品供应紧张,企业原燃材料的资金占用大幅增加,同时存在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流量被放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再有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原因,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缺乏必要的引导作用,比如企业为应对复杂的市场形势,有着将企业规模做大做强的内在需求,对于新建、扩建项目的流动资金不配套,甚至基建项目都需要占用企业流动资金来进行,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状况。

由于以上诸种原因,造成企业资金持续趋紧的情况,资金风险也在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存货占用资金大幅增加;二是应收、应付账款波动上升;三是银行借款逐期上升,资产负债率明显提高,在国家不断调高市场利率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借助于银行借款来维持生产经营;四是在企业结算中不得不大量使用票据结算,加大了资金使用成本;五是流动比、速动比下降,短期偿债能力降低。企业资金紧张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近年来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原、燃材料成本的增加是直接动因,期间费用、人工费等也有所增加,其中筹融资成本的增长直接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期间费用,严重侵蚀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不高不仅使得企业经营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并且加大了企业筹融资难度,提高了企业筹融资成本,反过来再次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资金链越拉越紧,经营风险被成倍放大,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资金相对趋紧的状况,企业资金控制和管理工作必须跟上,但目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资金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直以来一提到资金问题,就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在企业的现实经营过程中,资金风险绝不仅仅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而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到筹融资,从原燃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过程及产品销售,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由于企业的盈利能力不高,都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流的紧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首先都是表现在资金上面,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资金管理的风险。

2. 缺乏完善的资金风险控制体系。

资金风险隐含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需要事前对资金风险做出正确的分析预测,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要先行对资金流进行预计;在原燃材料采购前,要分析建立原燃材料保障体系对未来资金状况的影响;在生产环节,要进行量本利的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对企业资金状况的影响分析;在销售环节,要建立销售渠道对稳定企业资金流的分析体系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风险控制体系,否则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后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局面。

3. 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引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表现在对经济效益的持续追求上,但这种效益必须是在获得充裕资金流基础上的效益,只取得经济效益指标而没有取得资金流,所谓取得的效益只能是空中楼阁,最终损害了所有者权益。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当紧紧围绕着资金管理来进行,但目前资金管理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生产规模、供销渠道确定等方面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引导作用。

4.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配置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分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集中管理基本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原本就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存货资金占用比例过高,应收款项居高不下,流动资金沉淀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盈利发展的能力。

5. 资金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健全。

企业为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都相应地建立有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普遍注重于资金的收付控制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重事后算账、轻事先事中的控制等问题,甚至把建立资金内部控制与管卡压、人为制造矛盾混为一谈,在内控制度执行中更是能从宽就宽,应付检查的思想严重。

三、加强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由于资金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为规避风险,就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打破资金管理工作重核算轻管理的传统理念,把资金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事中监督、事后记录向事先研究预测、事中控制监督、事后核算分析转变,从而以资金管理为重点全方位构建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 加强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引导作用。

资金管理决不仅仅是对经营活动的记录核算,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和事中的分析、判断和控制上。加强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就是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把资金管理的引导作用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从企业的战略规划、预算规划、投资融资到企业生产经营,应当首先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经济效益情况分析预测,预计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资金风险的预先控制,通过事先对效益情况和资金流进行分析预测,对投资项目、经营能力和资金链安全建立的必要审查和评估程序,从而获取稳定的资金流量,拓展企业的筹融渠道,保障最佳经营方案的资金支持,从而逐步增加企业的资金流;通过对预计资金流的分析,根据原燃材料市场变化情况,投资原燃材料行业,以锁定经营风险;通过对产品市场的分析,对下游企业进行参股、控股,实现多元化经营,保持企业稳定的资金流,转移企业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 建立企业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多年来,企业财会人员不断完善资金内部控制,通过坚持以销定产、没有合同不组织生产、不付款不发货等方式来降低经营风险,但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着问题和差距,资金风险在不断增加,而一旦风险转为现实,危害极为严重。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资金风险的控制:一是建立、健全资金风险的预先控制制度,在生产经营、投融资活动、改扩建项目等资金活动的各方面实施分析、评估制度,确保收支平衡;二是关注分支机构过多占用资金的问题,坚持资金统一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货币资金支付方式的管控体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银行、电子汇总、电子交易等新的资金支付手段不断出现,带来新的资金风险。

3. 完善企业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各管理层中,建立健全责权分明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规定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行使职权,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对货币资金的收支要严格控制,完善货币资金的保管控制,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增大,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尤其是核心决策层不仅要把资金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予以重视,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更应当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投、融资渠道的管理,解决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成本过高及债务危机的问题;通过预计资金流的变动情况,决定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投入,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量本利情况对资金影响的分析,来控制企业的生产规模,既要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又要防止规模过大带来的市场、管理费用等问题,加强资金管理在经营决策中的引导,最大程度的规避可能产生的资金风险。

4. 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为防范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发挥资金管理的引导作用,并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资金管理要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岗位分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评价资金活动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信息评估体系,对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全过程进行资金流分析预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施全面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全面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做到量入为出,严格考核,保持企业稳定的资金流,以最大限度控制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资金风险。

企业编制全面预算应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并按照各预算执行单位所承担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责任权限,编制不同形式的全面预算,从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收益分配预算,最后形成以预计现金流量表、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的全面综合预算。各预算间相互关联、环环相扣,任何一个部分的预算编制不客观,都会影响整个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是保障预算完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预算的财务预警功能的前提。

财务预算一经审定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有关预算指标细化,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应建立财务预算报告制度,由财务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落实解决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措施,纠正财务预算执行的偏差,充分、客观地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利于以后预算的制定和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防范企业的资金风险。

企业财务预算执行考核,是企业效绩评价的主要内容。企业财务预算应结合年度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进行,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的奖惩挂钩,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定期组织内部财务预算审计,揭示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增加财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5.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完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在建立全面预算基础上,企业可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企业过去实际发生情况和未来财务预算情况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企业可能存在的危机及财务缺陷,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从财务效益指标看,可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从偿债能力指标看,可选择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速动比率;从资产营运指标看,可选择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从发展能力看,可选择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财务分析和预警指标。对这些财务指标,企业可先分析本企业前几年的指标水平和行业指标水平,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制定本企业正常指标区间和风险预警指标区间,然后通过企业财务预算的财务指标分析,可以预测是否存在财务危机,是否需要调整财务预算,或是增加筹资额度,或是降低投资幅度等等,以实现财务杠杆收益,避免财务风险,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实时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应收账款增大、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等现象,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资金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9篇

一、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现实意义

企业资金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资金安全风险、资金短缺风险、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等。顾名思义, 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欺诈和贪污的风险;资金短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从而导致企业放弃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低价甚至亏本出售存货和项目、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信用等级恶化、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收购等的风险;资金使用效率风险可以定义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当一个企业既持有大量资金, 又有巨额的银行借款时, 若非行业特点和经营战略所致, 则很可能存在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由此可见, 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 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保障企业资金安全、降低资金风险, 使企业资产得到保值乃至升值;

2、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减少因资金短缺造成企业破产的可能, 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

3、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使企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等。

二、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元化经营理念的不断渗透和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 企业逐渐形成了多渠道筹资和多样化的资金运作模式。而在此过程中, 很多企业只注重账面利润的完成情况, 却忽视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 资金风险管理方案可能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施。目前, 企业在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资金安全隐患。

企业资金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资金被挪用、贪污、盗窃等情况仍旧存在。另一个方面,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数企业开通并使用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方式办理相关业务, 即使银行等相关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以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面世以来, 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2、财务信息失真。

高质量的财务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某一生产期间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 并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必须是及时、有效、完整的。通常, 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会存在诸如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不真实;财务信息不完整、不及时等现象, 以致企业决策者无法第一时间掌握确切的资金状况, 丧失正确决策的时机。

3、重大投资失败。

投资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企业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投资的成败, 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成功的投资, 会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资金, 促进企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反之, 失败的投资会使企业资金被占据, 造成企业资源巨大浪费, 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企业重大投资失败主要是指对利好项目未投资而未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或已投资的项目盈利情况不乐观致使企业资金周转不良, 使企业陷入困境。

4、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分为权益性资金和负债性资金, 两者间的比例关系, 对资金管理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如果企业的负债过多, 现有资金不足以偿还即将到期的银行借款, 或者将筹集的短期借款资金用于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 这些都可能引发资金风险, 给企业资金运转带来困难。目前, 在我国, 企业的资金更多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的债务型资金,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 资本结构不合理, 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资金风险的产生。

5、预算管理缺失。

预算管理职能的缺失, 企业无法将资金实际运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照、分析, 也就无法从中获得对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改善和调整的方法及经验。现金流量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 有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度占用资金, 如原材料、产成品过度积压、投产项目中断等, 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如果企业预算职能完善, 企业依据预算数据进行相关业务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导致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资金在周转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问题, 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

1、企业内部监管乏力。

企业内部控制薄弱, 对资金运作环节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 导致了资金管理的失控。尽管企业内部也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和相应的财务制度, 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其执行力度不够, 相应的监督也流于形式。如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牵制原则、同一人不兼任不相容职务原则、资金使用审批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等原因, 使资金被非法挪用的可能性增加, 也使现代化支付手段风险增加。

2、员工职业素养有缺憾。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能力欠缺以及职业道德缺失, 无疑是造成财务信息失真的最直接原因。现在的财务人员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对其能力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被动的完成工作, 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高效、快捷、及时、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任务。那些只会使用传统工具、传统方式处理财务数据的人员, 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其在对政策的理解上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错, 这就使得其工作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3、管理者对风险认识缺乏高度。

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资金风险无法准确把握。在经营过程中, 有的管理者过于激进, 企业的“摊子”铺的很大, 但无法应对其带来的资金问题, 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使企业损失严重;有的管理者则过于保守, 不能将企业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从而使企业丧生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一些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实际运营中缺乏资金风险意识, 没有意识到只有在风险管理体系的制约下才能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保障资金的安全, 保障股东权益。所谓风险与机会共存, 企业即不能无视风险盲目投资也不能固步自封、畏首畏尾。

4、企业的理财水平不高。

企业理财水平的高低, 直接体现在企业的资本收益上。理财水平不高, 在资金充裕时, 不能进行合理投资, 无法使多余现金获得更多的收益;在资金紧缺时, 不能通过有效手段维持良好的资本结构, 如企业的负债过高而应收账款却迟迟无法回笼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无法保障企业的日常经营。对资金的筹集、使用、监督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增加了资金风险管理难度。

5、企业管理方式不完善。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比较传统, 系统设置太过繁琐, 如企业各项事务审批流程的设置太复杂、企业管理层级太多等因素, 致使企业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太慢, 造成企业巨大的损失。

目前许多企业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预算编制、预算监控、预算考核等方面的执行情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 改善资金预算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使企业具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四、加强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这种风险, 但是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资金管理观念、加强内部控制、强化企业的执行力、提高员工素质等因素, 使企业对风险能够进行科学的预测、识别和应对, 以规避或降低资金风险, 确保资金安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来改善对资金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1、完善资金内部控制, 强化监督机制。

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完善内控环境、健全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如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收支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内部审计制度, 及时发现、纠正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 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等。

同时, 应严格要求相关项目在使用资金时, 按照相关预算和已有制度执行, 否则不予以办理。真正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 防微杜渐, 更有效地管理企业资金。

2、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降低资金风险。

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素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财务工作人员对于保证企业资金安全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防患资金被挪用、贪污等情况, 更在于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为企业资金管理出谋划策。

企业应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培养, 严把人员录用关, 避免任人唯亲现象的出现。尽量引进财经类高校毕业生, 以充实财务中坚力量, 并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 保证工作质量, 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支持, 降低资金风险。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提高资金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应对的资金风险, 不仅仅在于资金本身存在的风险, 还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导致的财务风险。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企业必须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建立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企业应该逐步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能够较好地防范资金风险, 并且在资金风险来临时, 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企业损失。

4、统筹规划资金用途, 合理使用企业资金。

合理使用资金, 要以资金回笼为首要任务, 其次才是资金的使用。企业应加快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 减少预付, 增加预收, 对于投资和担保等重大问题应进行严格审核, 以降低其风险。使企业资金按照统筹规划使用, 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还应当加强战略管理, 时刻关注国内外市场环境及国家的经济政策, 通过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分析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而减少由于外在环境变化带来的资金风险, 才能使企业取得最大的收益, 为社会创造更高的效益。

5、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能够使企业较好地掌握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资金流动情况, 保证资金安全。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能使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情况的时候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 进而使企业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

全面预算管理应做好经营活动资金预算、融资活动资金预算、投资活动资金预算, 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

五、结论

在当前经济情况下, 企业资金的管理与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应正视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 以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使用和管理, 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的现实意义、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问题、原因等, 认为企业应通过完善资金内部控制、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统筹规划资金用途等方式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以期达到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使企业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启.浅谈企业资金风险与控制措施.机械管理开发, 2013, (3) :195-198.

[2]周静.浅议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经营管理者, 2013, (12) :61.

[3]薛丽娟.基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资金风险管理研究.经济视角, 2011, (9) :48-49.

[4]杨军.全面风险管理下的资金风险管理探讨.甘肃科技纵横, 2011, (4) :86-88.

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 第10篇

关键词: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资金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资金筹集和管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类型的风险危机,从而造成资金管理失败的可能性。资金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管理风险也在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要着重加强对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认识和控制。本文通过对企业资金管理风险进行简单概述,并就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对策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便促进企业对资金管理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一、资金管理风险概述

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管理风险类型主要存在如下几种,具体包括: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目前企业经常面临的资金管理风险,它主要指企业在负债情况下因未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可能导致的亏损、破产、利润下滑等问题。过度负债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最为典型的财务管理通病。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最为常见的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之一,它主要指企业所进行的投资项目的最终收益同预期的利益结果存在很大偏差,导致企业产品大幅的亏损。如投资过大、盲目扩张等造成资金周转不良,最终造成企业利润的亏损等。

3.现金流量风险。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中的现金流量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资金流入、流出时间不协调、不对等,从而造成资金差异风险。“入不敷出”就是这一风险结果的典型表现之一。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给资金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隐患。具体表现在:

1.缺乏充分的资金风险意识。资金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发生资金管理活动,就必然会存在资金管理风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资金管理风险的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掌管好资金的使用情况,就不会出现资金管理风险,忽视了资金周转及后续流通等管理环节中的风险,这也是造成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重要成因之一。

2.缺乏充足的流动资产。企业在偿还到期债务中最为重要的物质保障就是流动资产,当企业流动资产流动速度过慢、变现能力不高导致流动资金不足以偿还债务时,就容易对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也对企业今后的资金借贷等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造成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及财务危机等。目前部分企业缺乏充足的流动资产,且所拥有的流动资产变动能力不强,容易导致资金风险。

3.资金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足。资金管理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管理决策的失误,这主要是大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决策时缺乏充分的科学性、合理性、切实性和规范性,普遍存在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现象,有些企业容易因为眼前的短期高额利益而盲目投资一些高风险的业务项目,从而引发资金管理风险危机。

4.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足。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导致企业资金在日常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存在部门资金分配不均、资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导致资金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造成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下降。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及管理现状,企业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可以采取如下方面的措施来尽可能的防范和降低资金管理风险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增强资金管理风险意识。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风险意识,通过宣传栏、知识教育、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尤其是领导层认真、全面学习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资金管理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严重威胁,有效提高资金管理风险意识,加强对现代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更好地为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充足的保障。

2.构建企业资金全面预算机制。企业要大力加强资金全面预算机制的建设,积极制定企业资金全面预算制度,以防范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风险。如在资金业务发生前,要控制好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和金额,预算编制要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并对业务开展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以便减少资金的盲目投入和增加,降低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

3.加强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企业必须积极制定和完善资金管理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部门在资金管理活动中岗位职责和标准,严格规范资金管理活动中的工作行为,并加强对资金管理决策、预算、会计核算、融资、贷款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和管理,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资金管理工作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对资金管理风险的防范效果和水平,促进和推动企业向着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4.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企业必须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职业培训,通过定期进行专门的学习培训,提高资金管理人员对资金管理风险的认识和掌握,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业务处理能力、职业素质水平,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善企业中的资金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积极的聘用学历高、专业精、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企业的资金管理人才队伍中来,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以便更好的开展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工作。

5.提高资金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企业在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大环境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着重强化对资金信息的高度集成化、统一化、实时化管理。从资金链的源头入手,加强对企业资金在决策、集资、使用、收益等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动态化管理,强化对企业资金的在线管理和远程控制,逐步将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由过去传统的分散化管理模式转变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集成化管理模式,从而更好的实现现代企业资金管理在内部财务、经营业务以及产业价值链方面的集成和统一。

四、结语

资金管理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关系着企业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积极调整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内外兼顾,通过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管理和控制资金管理风险,从而有效控制和预防各类资金管理风险的发生,降低企业因资金管理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不断促进企业对资金管理风险的防范水平和效果,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J].商业经济,2011,(03):45~46.

[2]周彬彬.论企业资金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3,(24):48~49.

[3]朱丽丽.关于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要点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6):53~54.

[4]符群力.论企业资金管理与资金支付风险控制与防范[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88+101.

[5]周萍.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4):91~92.

[6]胡卫锋.论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J].现代商贸工业,2014,(02):140~141.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第11篇

摘要:风险是时刻存在于企业运营发展当中的,规避风险是众多企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日趋激烈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前言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工作。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各大企业开始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不同的发展层面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基本发展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在经过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之后,形成了当前适应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管理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不是明显地发挥作用,而是在企业的管理与运营当中,对管理和运营过程进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随着企业发展扩大,内部管理的职能也会相应的增加和延伸,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整体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而逐步完善,形成适应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此外,内部控制并不是直接进行管理工作,而是企业利用其职能来进行管理工作,其职能是对企业的运营管理程序进行监管和控制,避免出现偏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类似于一种管理工具。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实践起步较晚,现阶段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行,促进了我国企业的良好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但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对于内部控制的掌握不够,使内部控制工作在执行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没能有效地控制,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系数,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停滞下来。首先,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极大地促进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但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权力高度集中,内部控制成为形式,难以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其次,风险监督作用不明显。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企业管理运营当中存在的风险,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对风险的评估能力不足,控制风险过于局限,没有对企业管理过程的整体进行系统的监督,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第三,没有将内部控制理念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当中。虽然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纳入到企业管理的章程当中来,但是对于内部控制的实行还没有完全贯彻落实,没有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投入到企业发展当中,使内部控制有名无实,成为形式。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以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

二、企业的风险管理

(一)什么是风险管理

风险是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因素,对企业正常的发展与运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风险管理最为主要的意义就是避免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也迈向了新的高度,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就和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更全面。现阶段的企业风险管理,形成了对风险的预防、控制、利用相结合的体系,风险评估、分析、判断以及应对的方法更加全面,实现了对企业运营风险的有效控制,防患于未然,避免损失。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

当前一部分企业对风险管理缺乏意识,企业管理者过于重视经济利益,规避风险的工作也只是局限于财务部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其原因就在于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风险管理的理念,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评估工作不全面,使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陷入僵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的发展运营发展不利。风险管理工作得不到贯彻和落实,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运营当中的风险,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加強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风险管理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对企业的平稳有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企业发展当中,二者应该结合应用,更高效地进行企业运营管理工作。而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形势,针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诸多不足,需要合理地进行加强和改进。

(一)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要进行大力宣传,并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加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打破局限,有利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企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二)根据内部控制措施,建立建全相应的管理体系

结合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实时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权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根据选择的内部控制控制措施,建立建全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

(三)加强监管力度

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有了利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真正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去。企业通过设立监督小组和举报专线,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构建管理机制外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运营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以及时的发现风险隐患,并加以改进,从而有助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更加顺利的进行,为企业运营发展、规避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术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需要从自身入手,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在企业竞争中更具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下去。(作者单位:山东华泰保尔水务农业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迪.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0.

[2]白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一个职能论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2,03:46-54.

[3]李莉.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企业经济,2012,03:52-55.

企业员工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 第12篇

一、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的关系分析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 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是不可分离的, 二者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二者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动性, 绩效评估关系到薪酬管理的效能,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而薪酬管理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又有很大影响, 是企业员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绩效评估对薪酬管理的影响

1. 绩效评估和薪酬挂钩

在新形势下, 企业展开绩效评估可以更好的完成企业发展目标, 绩效评估水平对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 企业的绩效评估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薪酬高低。如今, 很多企业把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绩效薪酬管理模式, 得到很多企业的认可。但是, 企业要想应用绩效薪酬管理模式, 就必须先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绩效薪酬管理制度, 为绩效薪酬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绩效薪酬管理成效有很大影响。因此, 企业必须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 定期派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 丰富自身工作经验, 并对绩效薪酬管理模式有正确的认识,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绩效薪酬管理模式的作用, 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 员工绩效和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

企业把员工绩效和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在一起能够强化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 让企业员工自觉的把企业发展目标当作自身的发展目标, 与企业共进退,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促进自身好的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员工只有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当作是自身的发展目标, 才能全力以赴, 尽职尽责, 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企业员工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

1. 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员工的薪酬分配受薪酬管理水平影响较大, 而企业内部深层次的薪酬分配则受到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事实上, 企业的绩效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 属于综合性管理工作, 也是相对系统的管理工作,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绩效评估的实质, 并把企业的绩效评估落实到实处, 发挥出绩效评估的作用, 这样才能提高绩效评估和薪酬管路水平。企业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薪酬管理制度, 完善薪酬管理体系, 而且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必须体现出公平性和竞争性。

2. 严格执行企业绩效评估标准

如今,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也是企业内部最宝贵的资源, 采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以此来实现企业薪酬管理改革, 完善薪酬管理体系, 这已经成为企业工作的重点, 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薪酬管理模式, 真正发挥出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必须明确薪酬管理标准, 并公平, 公正的对待企业每一个员工, 薪酬管理和绩效评估标准也是企业员工晋升和提高薪资的主要依据。企业绩效评估标准必须做到一视同仁, 这样才能让处于不同职位的企业员工内心平衡。体现出企业员工的价值。在企业开展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薪酬管理系统中无法体现出绩效评估的结果, 二是在薪酬管理中实践会失去原有的合理性, 三是薪酬管理的不合理导致大量企业员工离职, 员工的稳定性非常差。企业要想发挥出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的作用就必须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调整措施。如果企业员工的生活压力比较大, 员工就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绩效薪酬管理模式可以减轻企业员工的生活压力, 消除负面情绪。要想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企业必须合理分配薪酬比例, 这样才能体现出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在新形势下, 企业绩效薪酬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企业必须从外部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壮大人力资源队伍, 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多和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企业员工的内心想法, 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绩效评估中。

四、结语

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动性, 绩效评估关系到薪酬管理的效能,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新形势下, 企业展开绩效评估可以更好的完成企业发展目标, 绩效评估水平对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企业把员工绩效和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在一起能够强化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 让企业员工自觉的把企业发展目标当作自身的发展目标, 与企业共进退。企业的绩效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 属于综合性管理工作, 也是相对系统的管理工作,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必须明确薪酬管理标准, 并公平, 公正的对待企业每一个员工, 薪酬管理和绩效评估标准也是企业员工晋升和提高薪资的主要依据。要想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企业必须合理分配薪酬比例, 这样才能体现出薪酬管理的公平性, 并合理制定绩效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为企业绩效薪酬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摘要:如今, 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 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企业内部员工的数量逐渐增多, 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企业必须合理处理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之间的关系, 充分发挥出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让每一位员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平衡激励员工, 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企业员工,绩效评估,薪酬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光.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 2011.

[2]刘强.外资代工生产企业薪酬风险评价及管控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徐骁.基于心理资本中介效应的SHRMS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3.

上一篇:备考方法和技巧下一篇:近代油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