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024-07-05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精选11篇)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第1篇

下面就以初中三年级代数“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说明这一模式的操作过程:

1. 个人自学

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包括课前预习) , 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示 (包括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要适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在自学中要整理归纳或在书上批注, 自己已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不甚了解或还不懂的内容, 准备在小组讨论时或在别人汇报成果时得到解疑。

2. 小组讨论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本基本内容的同时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如汇报个人学习收获、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并由组长记录。

3. 质疑、释疑

在自学、讨论过程中所遇到的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小组提出, 相互研究探讨, 进行生生互助、教师释疑。如“对于AB=0圳A=0或B=0的语言表述: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 那么这两个因式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反之, 如果两个因式有一个因式等于零, 那么它们的积等于零”, 这里的“或”具有的三重含义: (1) A=0且B=0; (2) A=0且B≠0; (3) A≠0且B=0。这一过程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对学生解答困难的问题,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4. 练习、自评

在师生释疑后, 学生应做必要的练习, 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及时更正,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新课后, 学以致用, 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 反馈矫正

教师发放本节课基础知识测试卷, 学生作答, 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反馈, 同时将测试结果记载入册, 并对反馈的错误信息进行矫正。供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以便及时辅导并发挥优秀生的优势, 达到自主学习指导的目的。

6. 总结、拓展

这一步在教学中, 对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方面尤为重要。如对于6X2+5X-6=0等方程, 如果用公式法去解就比较麻烦, 若将其分解为 (3X-2) (2X+3) =0, 进而转化为3X-2=0或2X+3=0, 有X1=2/3, X2=-3/2, 解起来就简单多了, 从而总结出解一元二次方程适合用因式分解法解的条件:方程的左边易于分解, 方程的右边等于零, 以及“AB=0圳A=0或B=0 (A, B表示两个因式) ”是这一解法的理论依据。从拓展的角度来说, 本节可以让学生思考或布置课外阅读: (1) 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 掌握“或”“且”的含义并初步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 (2) 对于含字母系数的方程, 可以针对每个参数允许值就“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方程是否有解”“解的表达式是否相异”等进行讨论。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又能牢固掌握本节知识, 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第2篇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重视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乃至学生终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及评估标准,我对于这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

回想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不放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是一遍又一遍的讲解语法、翻译课文,这样我们就在不自觉中剥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权利,而自主学习模式,提倡在相互合作中通过彼此进行交谈、倾听,在分享想法的过程中,其他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主探索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并发现到了自己的价值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自主学习模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致力于学生倾听、补充和质疑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耐心、包容、尊重、礼貌等品格的形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会倾听更为重要,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制止。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讲解不透彻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分解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把问题讲透。课堂讨论中要适时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以便给其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所有这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构建,给我们现代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气。通过学习这一课堂模式,我对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 第3篇

关键词:“2+1+X”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二语教学

“2+1+X”教学模式是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光盘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2”与自主学习

高校大学英语大都每星期4个学时,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在“2+1+X”教学模式中,学生每个星期有2个学时的读写译课程,为140人左右的大班授课。在读写译课程中,有20%~50%的互动内容,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与本课题相关的自主讨论,回答与演示,老师随堂给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评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自我学习的能力。其余50%~80%课时主要为老师的讲授。这样在每星期2个课时的读写译课中,老师讲授与师生、生生互动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与锻炼。

二、“1”与自主学习

“2+1+X”教学模式中的“1”指的是在视听说课中,学生被分成了35人左右的小班,隔周上视听说课,这样学生平均每个星期有“1”个视听说的课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由于高考中听说的权重很少,学生往往不太重视听说的训练,这样到大学以后,往往是不能达到大学课程所要求的听说的标准的。如果听说课也是以大班的方式授课,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所以视听说课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课堂主要由20%的视、50%的说和30%的听组成。这样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说”,自然说的勇气与胆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三、“X”与自主学习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第4篇

新授课

⑪自主探究(10分钟):

①组织教学(0.5分钟):师生问好,然后教师简要概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角色,把自己的精力、体力、兴趣和爱好等一切因素调动到积极的状态,以便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迅速明白本节课的总体学习任务,以便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度。

②课前检测(2分钟):教师对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口头检查或者书面检测。课前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也是为了发现新问题,避免教师的备课与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不同步现象的发生,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

③展示目标(0.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提出A、B、C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目的明确,学有方向,干有动力,追有目标。④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以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要随时记录好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以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做准备。

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⑪自主探究必须是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变成无目的的自由学习。⑫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过程,此阶段中不允许学生进行交流,只准独立思考,进行独立的个体学习探究。⑫合作交流(20分钟):

这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要紧扣教材,形式多样,问题设计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层次,有梯度,有探究性。⑤小组交流(5分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习收获、感想、体会和困惑,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情况,巡回指导。小组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问题,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注意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保证探究时间真正用于学生交流。⑥班级交流(10分钟):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交流本组同学的学习收获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其它小组的成员在听取别的小组同学的交流后进行点评,解答发言小组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对学生正确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理解不透彻、思考不全面的知识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对重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规范解题步骤,并总结方法和规律;将知识体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逻辑性有清晰地认识。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或错误的解答进行引导和纠正。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以及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班级交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是为了通过同学之间对知识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以此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再生新知识的境界。应注意的问题:

⑪无论是小组还是班级的合作交流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自主探究就没有合作交流;没有真问题就没有讨论。

⑫在班级交流环节中,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完整,教师不能急于评价和补充,应再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见解,以养成学生注意倾听、总结、补充的习惯和能力。⑦巩固训练(7分钟):巩固训练不是简单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有针对性训练,达到精选、精讲、精练。

练习包括基础知识练习,即课本知识点;变式训练即拓展提高,让学生形成双基;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一道题,引导学生从五个方面思考: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为什么要这样做。③我是如何想到的。④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⑤一题多变看

看怎么样。这样做一题通一题型。

⑧归纳小结(5分钟):首先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编制知识网络图或者构建知识树。

归纳小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⑬达标拓展(15分钟):

⑨达标检测(6分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反馈矫正。根据学习目标形成基础性、综合性达标测试,有基础知识,有不同题型组合考查学生达标情况。当学生进行达标测试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本堂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学生出问题多的试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构思解决的方法,寻找突破的途径,为达标测试后的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后,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互批互改,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看自己做错了哪道题,找出出错的原因,应当如何改正,以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期间,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给予点拨和释疑,对待普遍性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二次达标考试。二次达标考试可以在当堂完成,也可以下一堂完成。达标检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测本堂课学习的情况,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达标能力,以此达到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的问题:在达标矫正过程中,对于学生出错多的题目教师要重锤敲打,对于出错较少,学生互助能解决的,老师就一定不要再浪费时间集中讲解。⑩巩固拓展(1分钟):教师根据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指导A类学生进行适当拓展、B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C类学生进行错题重做。教师从学生的纪律、学习等方面全面总结本堂课教学情况,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巩固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预习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研究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一、研究背景

元江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哈尼族、彝族和傣族为主。元江民中的学生以山区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75%以上。受语言、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表现出极大的腼腆性格,课堂中很少主动参与,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下是两节常规语文课堂的听课记录,其中5、6班为平行文科班,7、10班为平行理科班。四节课中,教师都设置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环节,分别是抢答问题和小组讨论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缺少主动学习是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此造成了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中语文“拖后腿”严重的现象。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挥主体认知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老师是辅助者。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作用。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鼓励、引导、表扬、肯定的方式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此让学生从内心对学习怀有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合作及创新的重要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老师传授知识也不再积极主动传授,而是以引导为主。课堂中,老师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而后互助学习,互相解决疑难,形成你帮我、我帮你,彼此监督互助的学习模式。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变得很重要,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也激起帮助别人的强烈愿望。新颖的观点、创新性的思维等,成为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3.学生全程参与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重点的明晰、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参与、学习情况的反馈再到学习成果的总结反思,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引导,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而不是主宰学生。学生的全程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教师破除陈规,敢于放手

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性和主动性都已得到提高,确定目标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显著增强,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作为主体的满堂灌教育方法,会滋生学生的惰性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思想,让很多学生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因此,教师应选择相信学生,放手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为主要辅导者。

元江民族中学的“352”教学模式,把时间真正还给了学生,一节课中,30%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50%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合作探究,20%的时间由老师指导、解决疑难。在整堂课中,教师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主要辅助者,而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参与者与组织者,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课堂睡觉、发呆的情况得到改善,每一个环节都在认真配合,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2.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教师虽是课堂的主要辅助者,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说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因为对课堂的设置、对课程知识的引导以及对课程目标的制定,都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课堂目标,制定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课前,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深入研究,设置适合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还要设置好课堂流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语文课为例,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后由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请小组代表展示结果。每组成员为六个学生,分别按成绩由先到后编排为①②③④⑤⑥六个号。每次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展示结果。推荐①的,结论合理,可加小组考评分1分,推荐②的,结论合理,可加2分……以此类推,编号越靠后,结论合理,为小组争取的小组考核分越高。这种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相互监督、互助,在整个探究合作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3.让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课堂中适当、正确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及优点、特点、缺点、弱点,能为以后的学习找出更好的方向,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能让老师及时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效率,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做出课程设置调整。

教学案例:9班是高二年级的理科班,刚开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极其被动,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成了课堂中真正的“陪衬者”。在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形式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老师针对班级情况,在展示结果后,制定了学生互评、教师再评的评价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发现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提高,对语文课有了期待,课堂中普遍学生变得比以前更勤奋、更踏实。

新课标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那就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辅助者,在整个课堂中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袖手旁观;既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信任、放手于学生,又要让自己成为整堂课的参与者……因此,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引导,对课堂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反思,对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创新,才可能把课堂搞活,把学生教好。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第6篇

一、自主学习内容要适当

高中历史自主学 习的内容 一般为教 材中“客观 识记”的那部分内容, 是对教材内容的初步认识。对于这部分内容, 教师可以“学案”的形式引导学习, 突出重难点。学案中还要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补充相应的史料知识, 帮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学案中的提示内容可以设计成填空、图表、问答等题型, 以梳理知识为目的。教师在自主学习环节设置的题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在自主学习时, 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进行讨论, 也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

如《儒学的兴起》一课, 自主学习的学案设计中就有明确的目标: (1) 通过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2)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3) 通过学习,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去掌握所学内容, 如儒学兴起的背景—儒学兴起的表现—儒学兴起的影响, 使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学案的设计题目 中, 既有基础性的填空选择题, 也有材料分析题。给出材 料后, 理解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 反映的社会现象, 客观评价独尊儒术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问题要精巧

合作探究的环节是通过学生探究、交流以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参与度最不好把握, 因为既要引导学生探索疑难, 还要训练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在问题的设置上不能 太难, 但要凸显学生分析、解 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 在这个环 节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史料, 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 更加深刻地分析问题。对于探究题的 设置, 可以设置为问答题的形式, 也可以设置成材料解析题的形式, 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 并展开论证。教师要全 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对合作探究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相应的帮助, 给一些提示。教 师对学生 的指导要 以“方法”为主, 问题的探究和答案的整理要条理清晰, 有因有果, 能够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学习, 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阶段特色。在学习本章节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史料, 如汉武帝时期因“独尊儒术”而造成的对其他学派的打击, 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还要结合教材中“学习卡片”和“学习思考”分析题目: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解、全面的整理。

三、自主达标练习要层次化

自主学习的效果要有相应的练习题进行检测, 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 反映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达标练习的设置要有照顾低层次学生的基础题, 有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发 展题, 还要为优 秀生设置 一部分拔 高题。这样, 学生在做自主达标题的时候, 都可以找 到适合自己的内容, 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多层次的练习题不但能够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还可以使知识点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应对各种类型题目的能力。练习题的设置不但要有层次性, 还要有多样性和探究性, 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 其知识点比较零碎, 诗、词、歌、赋、元曲、小说的知 识内容和 表现形式都需要用练习题的形式加以巩固。题目的设置以选 择题为主, 集中复习巩固知识点, 这些都属于基础题, 照顾学习层次稍低的学生。问答题的设置是对整个学习内容的系统化, 考查的是 对教材基 础知识的 再认再现 能力, 是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及其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 更适合能力较强的大部分中等生。材料分析题有好几个问题, 综合性较强, 但是最后一个问题的分析论述要求比较高, 需要有理有据, 综合分析, 这当然是适合优秀生的题目。诗、词、歌、赋文化类的题目还可以结合语文的内容, 也体现了“文综”的命题方向。这种多层次的练习题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共同提高。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第7篇

一、定向激趣, 提出目标、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驱力。它是把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引向新知的桥梁。也能快速地将学生思维引向正轨。心理学家表明:儿童的一系列注意是随着外来刺激的强弱而变化的。我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 以一题激趣:“小明今年12岁了, 可是他却只过了3个生日, 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我说完, 全班同学顿时感到非常惊讶, 更多是迷惑不解。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 你就会得出答案。”然后, 教师提出了学习目标、问题。又例如: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时, 我是这样激趣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班添了一个新朋友, 你想认识吗?”这时教师适时出示加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二、提供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 有动手操作、读、想、议、尝试练习等等。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内容选择适当的学法, 带着学习目标去自主尝试、探索。教师作必要的组织引导。例如:在教《年、月、日的认识》时, 我提出目标后, 出示学法:讨论、合作、想、找、读、算等。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法, 有的在年历画报上找;有的小组讨论;有的小组用笔计算全年的天数, 教室里学习气氛相当浓烈。

三、辅导解疑

教师提出目标后,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存在个性差异。因此, 教师的适当讲解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 而应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一是为了学生解决问题创设条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创设引起学生思维和推理的情景。点燃学生的火把。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合作、创造等活动。二是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思考探索时间, 不要轻易告诉学生答案, 使学生有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四、点拔检测、巩固应用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即为儿童的“最邻近发展区”教师点拔若不在这个区域内, 过于简单, 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过于难, 又维持不了学生思考数学的动力。例如:教学小学四年级的归一应用题时, 我出示了一道准备题:小明5天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显然是缺乏条件的应用题。刚开始学生苦苦冥想, 后来胆大的学生就这怎么算得出来呢?教师此时点拔:“应用题起码要具备几个条件?”学生顿时大悟, 差一个条件。“谁能补充?”此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强烈的纠错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掌握新知后, 教师巧妙地设计不同的题型加以巩固运用。

五、反馈信息、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 教师的点拔解释以及自身操作实践形成了本课的认知系统。教师通过信息反馈, 应积极总结、评价。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多的是一个激励, 是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一种有效的动力。在评价中,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每一个学生点滴进步。发现优点及时鼓励。知识目标能力达成评价。本节课完成了哪些知识目标?学生的哪些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 让学生体会本课我学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8篇

所谓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 改变传统模式, 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直以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相当多的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多数学生变成了观众, 根本没有参与意识。学生已习惯了倾听, 习惯了思考教师设计好的提问, 几年下来, 多数学生已没有了主动思索、主动提问的意识。上课时或听老师喋喋不休的讲着已会的知识点走神, 或如闻天书般地木然发楞。多数学生仅仅是被教师牵着被动的去学, 并没有激发出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这种模式下, 我们的学生就像是被送进砖窑里的砖坯, 到最后收获的都是清一色地没有了个性的, 没有了想象力的, 没有了创新能力的学生。在新的课堂模式下, 老师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创新意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 探究、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本能, 是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需要。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应该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顺应、发展学生的这种需要, 而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第二, 改变传统模式, 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的时代, 在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旧的课堂模式下, 学生都被磨得失去了棱角, 没有了个性。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有各种个性的学生, 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

1.转换教师的教学理念。

(1) 师生地位, 角色的转换

传统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讲究的是“师道尊严”, 学生对老师只能仰视, 老师在学生眼中充满神秘感。在一堂传统的好课中, 教师是课前的导演, 课上的演员。从一上课教师就开始了自编自导的演出, 每个环节, 时间都控制得非常的精确, 当下课铃响起时, 教师也宣布本堂课到此结束。准确得像新闻联播一样。而我们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 是如何表现的呢?能与老师同台表演的是凤毛麟角。应该说, 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优等生充当了整个演出中的配角, 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充当了观众或者是听众, 甚至可能由于老师的忘情表演, 可能部分后进生连观众和听众都没有充当, 他们可能在另一个场景中充当了演员。传统教学中, 教师按照设计好的教学预案组织教学, 想方设法围绕重点知识设疑,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不厌其烦地讲解难点求得突破, 以自己精彩的讲述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在学生似懂非懂的回味中, 在看似很严谨紧凑的氛围中, 结束自我感觉很好的一堂课。其实到最后检测的结果, 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低下的。而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所有的学生都是演员, 所有的学生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演出。教师不再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 而是深入到学生中间, 充当的是配角。也可以说是培训运动员时的陪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学习的决定者和执行者, 而不再观众和听众。在此过程中,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同时学生也会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气氛和谐, 情感共鸣, 很容易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 教学结果和教学过程地位的转换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考虑教学的结果, 至于教学的过程根本不去考虑。可以说, 学生是得到了“鱼”, 但却不会“渔”。可是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更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古人云“授人以鱼, 莫若授之以渔。”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了“渔”, 又何愁以后没有“鱼”呢。

2.新的教学模式下必须改变教学策略

(1) 有效地处理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深入钻研教材, 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弄懂教材的思想, 结合学生的情况, 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内在联系等, 其中了解教材结构, 教学目的是教材处理的核心。教学的效果体现在课堂, 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时, 要改变以往一堂课45分钟, 教师几乎讲满45分钟的现象。要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老师用于启发, 点拨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10分钟。同时也应该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 学生可以不再和以往一样, 被固定在某个地方, 根据需要,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走动。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改变以往老师自问自答的状况。备课时, 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 认真钻研教法,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应该说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老师应该认真钻研各种教学方法, 然后根据内容选择合理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 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合理。不应该搞统一模式。像多媒体出现后, 就什么都搞多媒体。现在有些地方推出“学案”, “活动单”之类的手段, 所以又是大家一起上, 就看不到多媒体的影子了。其实, 不同的知识, 也应该是采用不同的手段, 不可整齐划一的。不应该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后就完全否定原来的旧事物。应该辩证的认为, 一个事物只要存在过, 都有它优势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取其长处, 有时可以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三.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不能把课后预习代替课堂上的深入学习

现在有些地方搞的是“活动单”或者是“学案”的教学, 有些老师会在课前把“活动单”或者是“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我们知道, 设计好的“活动单”或者是“学案”, 如果学生都能够课后自己完成的话, 那么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但是, 老师试想, 如果每门学科的老师都这么做, 学生利用什么时间来完成你布置的任务。个别老师还通过一些方法在课堂检查学生课后完成的情况。曾有一次, 我听课的时候, 老师叫一个学生解释成语“欲盖弥彰”, 当时这个学生没有能够很好的回答出来。这个时候, 老师就说他预习不深入, 在课上找了几个同学帮助他, 直到找到了标准答案为止。好像只有这样做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其实这么做是不对的。预习只能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做铺垫;预习是为了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课堂教学才是学习理解并升华知识的主要过程。

(2) 课堂评价时要注意方式

老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让某个学生回答问题, 可能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此时老师的评价可能是“这个学生答得不完整, 谁帮帮他?”, 听上去好像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评价。但是, 细想, 这其实是一个否定性的评价, 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个时候, 老师如果这么评价“这位同学, 勤于思考, 问题已解决了几个方面, 能否想想还有其它方面吗?其他同学想到了也可帮他补充完整。”同样的事件, 评价方式不一样, 学生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 第二种评价就具有激励性, 能调动全体学生去积极探究的欲望。

课程改革路漫漫,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 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只有积极响应课改, 锐意进取, 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模式, 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改革之路。

摘要:新课程, 新课标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在这个改革的浪潮中,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改革的挑战呢?构建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的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教学模式 第9篇

一、加强学生历史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1. 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 保证学生拥有大量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不是通过简单的口头说教所能奏效的, 而是通过长时间大量亲身实践逐步养成的。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探寻新知, 使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2.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神奇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某事物发生兴趣, 他就会不知疲倦地主动探求。因此, 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首先, 要对学生倾注关爱之情。其次, 巧设疑问, 以疑激趣。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释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要巧妙精心设计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再次,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

3. 教师的监督指导。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如:与学生签订学习合同;建立教师监督与学生相互监督并存的机制,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日记、单元评价报告等;由学生自己出题,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测试评阅, 再由教师进行点评, 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成绩和不足。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努力构建多元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历史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

1. 让学生进行试讲,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有些内容特别是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 可以由学生来讲, 改变教学内容都由教师一个人独讲的局面。试讲的学生或小组经过充分准备和试讲, 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也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特别是在教师补充和点评之后, 每个学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课程知识, 而且还学到了一些教学技能。试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也许刚开始试讲时, 有些学生因准备不充分或紧张等原因, 讲课效果不理想, 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或组员的补充而得以完善, 并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更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质量。

2. 建立合作性学习小组。

所谓的“自主合作型学习小组”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以学习小组为主体,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 合作是促进学习的形式和途径, 两者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启人智慧的思想和方法, 合作解决问题中的困惑与顿悟, 以及愉悦的合作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有效的合作, 既有知识的交流, 也有情感的发展, 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 在合作中发展。通过共同参与, 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进而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开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意识, 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创造之源, 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 以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为依归, 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实现“课堂中心”向“生活中心”的转变。如开展历史考察, 让学生体验历史形成过程, 获取历史知识。开封作为七朝古都,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是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感受历史的天然大课堂, 作为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以探究地方文化为活动主题, 通过地方志、书报、网上查寻、拜访前辈和实地考察等各种手段收集有关古都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料, 以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奇异魅力。

总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经历一个过程, 因此,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广大历史老师不断丰富和完善。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多是教师的“一言堂”, 课堂上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苦, 教学效益十分低下。为改变这种现状, 应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意识, 端正学习目的, 保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构建多元课堂教学, 同时教师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自主学习”课堂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一定的辅佐指导作用,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与学习,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索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大部分高中物理课堂都引进了自主学习模式,但开展还不全面,施行力度也不够大,可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平时新课的学习中有时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但模式还不够成熟,在实行初期往往避重就轻、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学生学习了一节课却没有掌握重点知识,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却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重点知识,找好侧重点。此外,在学习新知识之余,课堂又恢复了说教灌输式的模式,尤其是在复习巩固与习题讲解环节,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机会,这都是今后要重点关注与大力改进的地方。

二、创建“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策略

1.借助导学案等辅助工具

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发放导学案,让学生以导学案为指引进行有重点、有目标的预习,并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进行学习与探索,按照设定好的思路与步骤展开自主学习,导学案就好像一个默默指引的老师,发挥引导作用,这样既能有效抓住重点,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又能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自主掌握知识与探索学习。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学案自我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检测,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可见导学案可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2.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

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过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反复推断从而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问题引出,通过逻辑推理或者总结归纳得出科学的物理结论,从而锻炼学生科学探究与自主钻研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储备知识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适合学生探究与学习的内容,设计好思维梯度与步骤衔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3.注重学生合作互助学习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主要方式就是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师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很难顾及每一位同学,无法就每位同学的问题进行解答,同学们学习的机会也受到限制,不利于自主学习,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疑惑,通过互相探索讨论,互相帮助学习,互相激发碰撞,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也得到提高。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性格等因素,使小组成员形成合理的构成与梯度,可以互补互助,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创新的能力。

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才是课堂与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考虑学生感受,尊重学生想法,对学生予以足够重视,为他们保留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并进行有效指导。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交流与探索中实现自我发展。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有了明显改观,“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逐步占据一席之地,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只有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导学案等辅助工具,注重学生的合作互助,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改变我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为社会输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五健.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品牌,2014,08:223.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第11篇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

1. 自主性。

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 体会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

2. 民主性。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3. 过程性。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 差异性。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发展学生特长, 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

5. 创新性。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 更能求异, 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

1. 转变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要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教师的职责已不单单是传递知识, 而是激励思考, 教师要成为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学习心理,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学习的意义、本质、内容和运作是否了解。因此, 英语课程学习中自主意识培养的首要环节是帮助加强学生对英语课程及其自我正确、客观的认知。

3. 创设和谐师生关系,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许多学生都会“爱屋及乌”, 所以,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 时时处处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让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 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

4. 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评价体系侧重于形成性评价, 注重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 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英语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时应该多用“Excellent!” (好极了!) 、“Very good!” (很好!) 、“Well-done!” (不错!) 、“Take it easy.” (别紧张) 等鼓励性话语, 让每一位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的自我实践

笔者一直担任初中两个平行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 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如下几点。

1. 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相结合。

自学意识、能力及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 但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因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互动关系。完成一个教学目标, 教与学双方都要遵循认知规律, 所以教法与学法具有同一性。教师的教法改革也应使学生的学法发生相应变化并与之适应。从这一角度来讲, 教法应该牵引并体现学法, 教学应转变为导学, 但教法不完全等同于学法。

比如, 牛津英语教材就包含有study skills的版块, 虽然考试试卷并不涉及其内容, 但我习惯从中挖掘学法, 以促教法,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再如, 英语写作教学, 我通过自身或优秀学生的写作过程来演示与示范, 尝试师生写作同行的教法, 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学生写作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2. 课堂渗透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自主学习并非局限于课堂及其时间范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课程教学资源空前的丰富, 逐渐打破了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框架, 课堂的外延与内涵也在扩大。也就是说, 教师同时也要着手开发课外活动环境, 开展各种英语课外自主学习和活动, 如英语诗歌/散文朗诵、小品/短剧表演、歌唱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我曾经利用汶川大地震的例子, 结合书本Natural Disaster单元的内容, 让学生自制避险英文标语牌, 学生非常兴奋积极, 制作出的多余的标语牌还友情赠送给了其他班级。

3. 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自主学习能力是由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构成的有机结合体。英语教学要充分发展人的智力因素, 以及优化认知过程, 同时也需要依靠情感因素。智能的良好开发必然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激发其学习热情, 使其情感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但是, 学习的本质决定了任何学科课程学习的持久都需要刻苦和坚韧等情感因素的投入。

有一段时间我明显发现学生的成绩下滑, 我利用了讲座、问卷调查等形式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 同时也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这样, 不仅可以使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而且可为学生寻求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4. 教师讲座与学生交流相结合。

教师可以根据英语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需求分析, 为学生经常性地举行英语学习讲座。讲座应突出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重点突出案例分析,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撰写学习日志, 这种学习日志不同于英语日记, 可以用汉语记录自己平时的学习感悟、体会, 包括对思维过程的回顾。另外, 教师还可以组织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心得交流, 找出可以发扬的良好习惯和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分析原因, 制定方案, 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等。只有采取师生双主体参与的结合方式, 才可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四、“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的偏颇现象

1. 课堂调控不当。

有少数教师的课堂氛围单一, 往往只有几个“尖子”学生跃跃欲试, 教师和少数学生在演戏, 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台下的观众。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决不仅仅指一两个学生, 而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大多数学生无动于衷、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的情况下, 怎么能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2. 目标导向不强。

有的课堂, 气氛非常热烈, 大家都抢着发言, 把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但学生所讨论的问题, 却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 甚至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热闹非凡, 但漫无边际, 费时低效。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导向, 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发言积极, 就是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3. 面向全体不够。

现在有部分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 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的见解和主张, 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 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 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遵循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 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 教法优化不足。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 有的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从大的环节看, 是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学情来设计和安排的, 但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仍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一问一答的机械模式, 学生想说, 教师不是不让说就是置之不理或者敷衍了事,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5. 学法指导不力。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少数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状态, 依赖性强, 离开了教师, 还是不会学习,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五、“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的注意事项

1. 加强学生学习指导, 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为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比较, 把所学的各个部分、各个项目、各个词句联系起来, 既便于记, 又便于用。比如单词inspector,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单词的结构上猜测词义 (visitor, monitor, actor) , 肯定是指“……人”, 那么, 根据inspect—inspection—inspector来推断inspector该怎样理解。引导其通过英语和汉语、英语和英语的比较, 深入英语的本质, 并通过系统的示范, 运用思维学英语。

2. 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

教师要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 呈现新的教学内容, 要力求生动形象, 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牛津初中英语每个单元都有vocabulary版块, 教师可以利用Brainstorm以竞赛形式, 既可以复习以前相关词汇, 又可以拓展新词汇,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 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

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 设计出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 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 可自我展示。牛津初中英语中有project版块, 此版块内容丰富, 可拓展性强,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要求的任务。

4. 交际活动要从头抓起。

从培养交际意识到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 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

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听、说、读、写相融合的人人参与的实践过程, 英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摘要:新教改最为关键的就是课堂教学改革, 英语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更要求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而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本文主要就“自主学习”方式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思索, 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美]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法 (第四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傅国亮.走向理想课堂——新课程基本理念与基本问题透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史根东, 傅道春.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5]程晓棠.论自主学习, 1999.

[6]傅道春, 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7]梁承锋, 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 2004.

[8]高吉利, 李秀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 (2) .

上一篇:中学数学思想的教学下一篇: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