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2024-07-14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精选12篇)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第1篇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 承担着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信息文化服务的功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对象、服务定位为其实现人文关怀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使其在服务中比大中型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研究型图书馆等更具优势和必要性。

1.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普通大众, 包括社区居民, 离退休人员, 下岗、待业人员, 中小学生, 自由职业者等。其中有些人文化层次不高, 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 而且在生活上、心理上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较少惠及社会进步成果, 但渴望改变现状, 寻求知识, 作为社会大学校的图书馆应该帮助他们。有些人是休闲型读者, 如大多的老年人, 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2.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是满足普通大众阅览、借阅、阅读指导、培训等基本文化需求。因此基层公共图书馆应树立平民形象, 关心弱者, 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消除距离, 让人找到家的感觉。

二、 基层公共图书馆体现人文关怀的方式

1.实行免费服务。

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 是实现人文关怀最基本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 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免费提供服务。我国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收费有以下几种原因: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出现了“以文养文”、“集资办馆”等收费形式, 一些馆至今仍在延续;在市场经济条件冲击下, 收费司空见惯, 天经地义;经费紧张;制定创收指标等。岂不知公共图书馆收费, 不仅有违公共图书馆精神, 更违背了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宗旨。一个国家国民接受文化教育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学校教育, 这一条国家比较重视,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并且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这无疑是正确的。另一条就是公共图书馆教育, 它是为那些因某些条件限制失去学校教育机会, 及想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人而设立的, 这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些人往往社会地位较低, 经济条件较差, 如果图书馆实行收费, 无疑堵上了他们实现自我提高的另一扇大门, 势必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长远的影响。即使从眼前利益来看, 收费也解决不了图书馆面临的困境, 收费带来政府投入减少、社会关注减弱、读者群下降等, 更加剧了图书馆功能弱化、作用丧失, 从而带来更大的生存危机。相反, 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 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发挥,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这必然给图书馆带来生机。南岗区图书馆正是坚持阅览、借阅等基础服务实行免费, 使读者队伍不断壮大, 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政府的加大投入。2004年底, 南岗区图书馆搬迁进了3 000平方米的新馆舍, 2005年3月全新开馆, 除电子阅览室收取必要的上网成本费外, 其余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图书外借、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等11个对外服务窗口全部实行免费服务, 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和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2.平等、公平地对待读者。

图书馆的平等服务, 一方面强调的是对图书馆读者的无歧视性原则, 另一方面是关注边缘化人群、弱势群体。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 图书馆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平等地开放,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 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 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图书馆把读者划分为重点读者、一般读者等, 在借阅册次、借阅时间等方面加以区别限制, 有些馆还对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予办理图书证等, 这违背了自由、平等对待读者的原则, 今天看来, 是对人性的极大伤害。在区县公共图书馆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以南岗区图书馆为例, 前些年就把读者划分为很多类, 在服务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重点读者与一般读者, 成人读者与少儿读者等。近几年取消了种种差异, 实现了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 少儿读者同样可以办理借书证, 进库任意挑选各类图书, 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应为弱势群体、边缘化人群提供特殊服务, 来彰显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如送书上门, 采购他们所需的图书资料, 免费举办培训班等, 使图书馆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3.实行开放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机构。这种开放应是全面的, 尽可能不加任何限制的, 特别是基层图书馆, 馆藏较少, 面积较小, 应把所有文献、所有场地、所有的服务对所有的读者开放, 而不论身份、地位、是否有工作等, 所有读者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接待。南岗区图书馆2005年新馆开馆后, 取消了办理阅览证限制, 所有的阅览室一律免证免费阅览, 进门只需登记姓名, 以便统计人次, 无需其他任何证件。这样也许会带来一些麻烦, 但是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开放, 正是图书馆精神之所在。

4.在服务中注重体现人性化。

图书馆的服务, 不仅要注重结果, 同时也要尊重和关怀读者, 使服务过程充满人情味。人性化服务是对读者的尊重, 这除要求馆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外, 还必须展示仁厚的爱心, 做到科学、爱心、艺术的完美结合。要求图书馆透过专业服务, 展现人性关怀, 营造图书馆温馨快乐的阅读氛围。要求管理者在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中, 不但对读者体现人性关怀, 也要对馆员体现人性关怀, 发现每个人的所长和特点, 安排适合他们的岗位, 并从思想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 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使他们心情愉悦地工作。只有馆员生活安定、心情舒畅, 馆员才会将愉悦、积极的情绪传达给读者。

三、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全社会都积极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人们呼唤公共图书馆精神回归, 图书馆人也正在努力实现着图书馆人文关怀, 但并不尽人意, 图书馆人文关怀问题仍然突出, 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体现在:一是我国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图书馆法”至今没有出台。这使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极不平衡, 人们公平享受图书馆的权利受到侵害, 图书馆员行为缺乏法制规范, 读者权益缺乏法制保障, 侵害读者权益的事情仍然存在。二是图书馆缺乏政府的经费支持, 许多基层图书馆面临生存困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 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必须专门立法维持公共图书馆, 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致政府对图书馆经费支持存在较大差异, 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政府对图书馆缺乏重视, 经费极少甚至没有, 购书经费得不到保障, 满足不了读者基本的阅读需求, 人文关怀只停留在表面。三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基层图书馆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员极其缺乏, 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不够, 导致与读者发生冲突的事情屡见不鲜, 严重损害了图书馆的形象。

解决基层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需要社会的关注、政府的重视、法治的健全, 同时也需要图书馆自身不断的努力, 继续宣扬《公共图书馆宣言》, 倡导图书馆精神,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使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让基层图书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图书馆的模样”, 我想那一定是安静、温馨、祥和, 充满人文关怀的景象。

摘要:基层公共图书馆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是实行免费服务、平等服务、开放服务、人性化服务。解决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中所面临的问题, 需要社会的关注、政府的重视、法治的健全及图书馆自身的不断努力。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图书馆精神

参考文献

[1]邹序明.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基础[J].图书馆, 2003 (6) .

[2]李国新.中国图书馆法制建设的成就与问题[J].图书馆建设, 2004 (1) .

[3]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2) .

[4]谭英.弱势群体呼唤公共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 2004 (3) .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第2篇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播公共知识和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责,它是面向社会基层精神文化服务的最前沿阵地,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党和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但是,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瓶颈。

一、存在的问题:

1、数量少,分布不合理,辐射范围小。

目前,基层图书馆的数量不容乐观,特别在乡镇地区,很难看到像样的图书馆,一些新建的图书馆没有考虑选址问题,往往建在比较偏远和不显眼的地方,令读者难以找到。图书馆辐射范围很小,交通不便利,导致许多读者往返困难,因而少来问津。

2、基础建设滞后,制度缺乏保障。

政府对图书馆建设的关注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投资力度不够,作为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政府没有具体款项与图书馆建设相对应,导致图书馆的发展仍然缺乏常态的资金保障。在制度上缺乏保障,近年来,国家有很多文化投入项目面向基层。比如说农家书屋,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因为体制上的问题,送下去以后怎么运行、怎么管理,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存在很多问题。

3、购书经费不足,藏书更新速度慢缺乏吸引力。

基层图书购置经费严重不足,购进的图书、册数等逐年下降,更新速度缓慢,新书购得少,报纸期刊品种单一,文献资料的储藏发生严重断条,缺乏吸引力,图书馆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新老读者逐渐流失到其它的文化娱乐领域去了。

4、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

图书馆事业的兴衰,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一般情况下,基层图书馆普遍没有专职人员,除少部分工作人员参加过短期专业培训外,绝大部分对图书馆工作较陌生,很多图书馆分类排架不科学,目录不健全,管理较混乱,读者服务工作不到位。加之图书馆员这项工作的认可度低,导致了图书馆员的流失和不愿做这项工作。

二、对策及建议:

1、政府应该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增加对基层图书馆的人力及财力的投入,把基层图书馆建设目标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中来,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大力发展县、乡镇、中心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2、提高政府的关注力度,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涵养,属于基础建设的一部分,理应属于政府的职责范围,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更好的建设图书馆,要明确态度,提高意识,分配相应的人力、财力用来扶持基层的图书馆建设,保持持久性,不能一次就了事,也要做好对图书馆的工作监督和审查,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审核和各项日常工作的监督。

3、充实馆藏资源,加大对基层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农民读者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获取知识途径,加大政策扶持,创新经费投入的方式,探索与高校、企业共建等多种途径,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

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外包实践与思考 第3篇

关键词 基层公共图书馆 管理外包 运营方式 服务方式

分类号 G25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Management Outsourcing in Primary-level

Public Library

Xu Wenxian, Huo Jianmei

Abstract Management outsourcing of library has been paying more attention and favor, and was applied in practice with its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high quality management objectives. This paper takes Nansha District Library, Zengcheng Library, Wuxi New District Librar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roots library management outsourcing. And currently somewhat controversial issues are discussed here.

Keywords Primary-level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outsourcing. Operation mode. Service mode.

图书馆管理外包是参照企业外包的模式通过签订合约将图书馆全部(或大部分)管理和服务委托给企业或团体的一种做法,以实现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的管理目标,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能够体现图书馆现代化经营战略和管理理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外许多图书馆已普遍将大量机械性劳务,诸如清扫、保卫、拆包、贴书标、装订、上下架等事务性工作,甚至专业性工作如分编、数据库建设、计算机系统管理和设备管理维护等交给专业公司来完成。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整个图书馆外包的案例。在美国,自加利福尼亚州河滨县(Riverside county)图书馆于1997年将整个图书馆业务承包给私营公司以来,截止到2013年,先后来自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5个州(包括20个图书馆系统,84个图书馆)的图书馆实行了管理外包。对这些图书馆承包服务的是Library System & Service(简称LSS)公司,被誉为美国第五大类图书馆系统[1]。管理外包在日本、英国也均有实践案例。

国外图书馆管理外包的做法曾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国内也出现了把图书馆所有业务外包出去的案例。国内外图书馆的管理外包主要出现在基层的公共图书馆。目前关注到的主要有江苏省无锡新区、广州增城区新塘镇图书馆、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和安徽滨湖世纪社区图书馆,都是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图书馆管理服务外包给企业或团体。国内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管理外包大都持一种疑惑的态度,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案例,尝试概括图书馆管理外包开创性应用以及其良好的服务效果,为其他公共基层图书馆管理外包提供参考。

1 基层图书馆存在的共性问题

有一种理解:市以下的图书馆都被称为基层图书馆,在政府管理机构中,算是最底层的文化管理单位。长期以来,在体制和资金两大压力下,国内基层图书馆大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首先服务人员欠缺服务意识。由于工作人员工作效益与薪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在工作中大都持保守沉闷的工作方式,还会有一些素质较差的馆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导致读者对馆员不亲近。另外基层图书馆通常人少事杂,但是安全稳定、环境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都要面面俱到,真正单一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能够给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导致读者对馆员的不信任。

其次服务效益不高。由于服务人员和体制等各种因素,基层图书馆存在文献资源不丰富、服务不规范等现象,甚至有的馆对外开放都得不到保障,如一部分基层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位,处于濒临关门的境地,有些已经被迫租让场地去做营利性开发,导致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用严重扭曲。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在改革之初也曾有过此现象,余子牛馆长刚接任馆长职务时,曾经有一副对联调侃基层图书馆现象:“上联:建了,开了,评了,达标了;下联:书吧,网吧,性吧,快来吧;横批:文化进社区”[2]。虽说是笑谈,也可以看出基层图书馆的窘态。所以基层图书馆亟待改革,外包便是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2 基层图书馆管理外包特点

2.1 运营方式的转变

图书馆是公益性质的,公共图书馆更是承载公民文化教育的责任,所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通常是由政府来主办与运营。管理外包形式是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通过公开招标把原本由政府承担的管理与运营功能,转交给企业或团体来实施。在投标前,政府对参与投标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对其服务内容、设备投入、图书数量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并要求与图书馆主办单位充分协调合作,然后将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外包给承包公司来做。管理外包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政府直接兴办公共图书馆的做法,走出一条“政企合作”形式办图书馆的模式:政府提供场地、资金及设备,企业提供管理和服务等,免费对外开放。这是一种政府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施行政企合作共同办好图书馆,在图书馆领域创新的服务模式。

nlc202309041517

目前国内有几家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实施了管理外包:2010年6月,无锡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将无锡新区图书馆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外包给艾迪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规模扩大与政府直接提供能力有限的矛盾,管理人员认为通过管理外包,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3]。2011年6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图书馆对外公开招标,最后将整体图书馆服务外包给深圳两家有限公司联合管理,服务期限为10年。新塘镇图书馆负责人说:“图书服务公司和图书采购公司共同开办图书馆,在服务管理上更专业,及时将管理上的情况进行沟通,更能购入符合当地读者需要的书籍。”[4]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于2011年8月以招标形式将图书馆的管理外包给了一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5]。

2.2 专业服务人员的转变

美国图书馆学界有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所发挥的服务作用中,图书馆建设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服务人员可以占到75%”,可见图书馆配备专业服务人员的重要性。但是我国整个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来源和构成都比较复杂,有上级调派的管理人员,有公开招聘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是其他的人员安排。在图书馆这种技术要求相对没那么高的事业单位也有如此随意的性质,这就造就了图书馆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素质高低不一,敬业态度与职业规划多种多样,致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难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另外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编制名额逐渐减少,如广州南沙新区图书馆只配备了1个人员编制,所以这种情况不可能维持图书馆的正常开放。那么如何突破人员编制的瓶颈呢,很多图书馆通过雇佣非正规员工、以短期合同来约束员工,为了降低成本还以低工资等为雇佣条件。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员工队伍的高度不稳定,而且不能使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在专业及技能上得不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及专业性功能的发挥。

南沙新区图书馆通过管理外包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把区公共图书馆外包给公司管理,通过签署合同,把“养人”的钱花在“养事”上。服务人员由企业派出,薪资待遇、绩效考核等相关人力资源事宜都由企业全权处理。这样一方面减轻政府人员的编制压力,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也更加注重专业服务。在签署的合同条款中,要求所有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是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中级职称资格。这样,面对读者的是能够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图书馆员,给读者展示了整齐有序、有能力、高素质的馆员形象。无锡新区图书馆也通过服务外包形式,解决了编制紧张,人才匮乏的问题,不仅如此,有些更专业的服务人员还能延伸服务层次,扩大服务范围,为读者提供更专业的讲座服务。读者在对待馆员问题上,陈翘楚等针对增城区新塘镇图书馆和广州南沙区图书馆进行了读者回访,读者反映,他们并不在乎馆员是属于编制人员还是外包人员,更多的在乎馆员提供服务的质量[6]。

2.3 服务方式的转变

图书馆服务外包公司通过开展各种转变服务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基层图书馆带来不小的变化,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率和运营质量。

2.3.1 图书馆延长了开放时间

南沙区图书馆,从2011年12月份开始,每周开放时间48小时增加到60小时,每天来图书馆看书的读者和外借图书量都比以前增加了近一倍。无锡新区图书馆也实行全年无休,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00到晚上7:00,极大地方便市民到馆学习。自2011年4月份运行以来,到馆读者量已达4万人次。同时在专业服务人员的指导下,馆内数字及网络资源搜索使用也大大提高,本年度图书馆网站点击量13万次量,数据库搜索量20万次。无锡新区图书馆现已成为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璀璨亮点。

2.3.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改变图书馆运行效益不佳,服务效果不好现状,外包公司还针对读者类型和图书馆职能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广州南沙区图书馆于2011年12月22日,邀请了著名作家金敬迈先生到馆做读书与人生为主题的演讲,2011年12月25日开展了以新书分享快乐阅读为主题的2011年圣诞节活动等[7]。无锡新区图书馆自2011年4月以来,多达10多次主动外出拜访,直接与机关、社区、街道、学校、企业等进行接洽,通过走访,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对图书馆的需求,为企业、社区、园区、政府机构、学校等1500多位读者办理注册登记。同时围绕阅读需求,因地制宜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将更多的读者“请到图书馆来”,增添图书馆人气。还建立了覆盖无锡新区民众、政府、企业的知识学习平台,使图书馆成为社区市民的加油站。增城新塘镇图书馆专门开设展区,不定期为读者开展画展和各种艺术培训展览活动。

3 对基层图书馆外包相关问题思考

3.1 保证图书馆政府主导地位,制定外包制度

目前图书馆界对管理外包存在着很大的质疑,就是图书馆外包后会不会导致图书馆公益性的改变及图书馆的所有权问题何去何从,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外包是否意味着政府“甩包袱”和无所作为呢?业界认为极端化外包可能引发图书馆的性质、服务观念、功能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目前的应用案例来看,外包后政府仍然是图书馆主导者,与外包公司双方以合同的方式来达到服务目的,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性质,政府仍然能够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公平地为大众所用。虽然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经营方式,但是成本经费仍然是由政府部门来支付,而且没有对读者增添收费项目,它仍然定位在公益的性质上,图书馆所有资产和资源仍然属于公有。1998秋,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小组”。研究小组详细调查了图书馆分类编目、管理和服务外包的实际情况,参与调查的图书馆包括夏威夷公共图书馆、沃斯堡公共图书馆、国家航空航天研究中心和河滨县图书馆。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外包服务方式对政府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主导角色是一种威胁,也不会对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外包模式能够对图书馆提供更有素质的劳动力,而且能够拓展图书馆发展趋势,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8]。

nlc202309041517

目前管理外包在图书馆行业发展尚不成熟,想要走出一条政府主导、借力市场的服务经办模式,任重而道远。我国的服务外包行业虽然形成了一些地方法规,但还缺少比较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相关责任部门不甚明确,一些发展政策和措施在实践中遇到障碍。为了保证图书馆服务外包能够在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并发挥作用,政府职责不应该减轻,反而需要强化。首先政府要重新定位其角色,从图书馆公共服务直接生产者转变为图书馆服务市场秩序维护者,进一步明确图书馆外包产业的政策定位,同时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其次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像美国LSS这样专业化的图书馆管理公司,政府应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统一认定和科学管理。要制定出一套公共服务外包制度和管理办法,减少或避免主观随意性,提高公共服务外包的规范性。最后政府应该继续研究和落实好图书馆服务外包的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等,从而为图书馆外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2 加强图书馆外包质量、价格监控

目前图书馆管理外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外包后由于成本压缩,人员、管理机制的改变,业界对服务质量和数据安全表示担忧。图书馆服务是一个对文献进行收集、保存、整理并提供读者使用工作系统,其业务包括文献的采访、分编、主题标引、典藏、流通、情报服务、参考咨询、读者信息反馈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专业流程,而国内外包企业都是图书采编业务为主,进而转化到其他服务业务上的,应对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及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经验不足,而且私营化性质难免造成在利益驱动下忽视基本服务的情况。因此政府要坚持对外包公司的基本服务的监督,同时要制定完整的质量控制制度、标准评估流程和评估内容等,确保基本服务数量和质量,抑制企业在基本服务中谋利的冲动,对于违规企业要给予法律制裁[9]。针对缺乏大型全面专业型服务的外包企业,目前国外有一些图书馆采取业务分离的方式外包给不同企业,并要求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来保证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如采编业务、流通业务和图书馆系统管理与维护业务分别给不同的公司来承包,但是需要各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服务效率,整体做好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外包是以合同的方式来约束和管理政府和外包企业双方的,实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外包合同实施过程,包括合同的制定、招标与遴选、绩效监督、风险防范等等,每一环节都关系大局[10]。因此,公共部门必须提高自身的合同管理能力,对合同外包进行全程监控,不能一包了之。此外。还应当注意有效监管和跟进评估,当承包者不符合要求时,及时中止合同,采取应对措施,必要时依法办理。在质量控制方面,增城新塘镇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将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得比较到位。首先开馆前由政府以及省里的图书馆行业专家组成的队伍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实施过程中政府会不定期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抽查;另外要求外包公司做定期检查,并提交检查报告;最后馆内原有员工守则同样对外包服务人员具有约束作用[11]。

3.3 有序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保障体系

图书馆总体外包后,原来的员工可能面临调岗、减薪甚至解除工作关系,这样可能导致图书馆员工的不稳定,而外包公司则处于员工缺乏状态,既有员工也不能保障其专业性及熟练技能,而且由于私营企业的成本理念,更多员工是以非正规或短期合同以及低工资等方式雇佣而来,同时在国内长期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员工与公司、图书馆之间都缺乏长期维系的纽带。

想要改变图书馆外包用工的现状,首先更新图书馆员的理念,传统图书馆编制用工适合图书馆原来 “小而全”的管理方式,但是不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鼓励原有员工将目光转向外包企业,改变就业观念,利用原本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塑造整齐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形象。另外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服务外包适用人才,完善高、中、低服务外包人才的科学配置和结构优化的市场体系,增强图书馆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12]。

图书馆管理外包作为一种新生理念并在现实中应用,并在短期内可以体现它的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质量。但是在业界仍然没有得以广泛采纳,争议仍然集中在图书馆的性质问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人员等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外包作为一种新生管理模式会对图书馆的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问题与对策

0 引言

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免费能让知识更加开放”。“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按照培根的观点,知识的价值取决于知识能否被传播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馆藏的书籍和知识需要流动,只有当其被更多的人借阅、浏览,其作用与价值才能被发挥出来。于社会而言,公共图书馆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为社会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文化价值方面,文学、艺术、科学、知识等精神财富的丰富及扩散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软实力”的基础,它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

1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目的

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吸引社会公众更多地利用图书馆,使图书馆更好地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启迪智慧、服务群众、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要,保障人民享受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任。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为此,各地、各层次公共图书馆都应以免费开放为契机,科学设计、注重实效,紧密结合图书馆基本职能,研究确定基本服务项目和内容,同时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规章制度,做到职责任务清晰,服务内容明确,促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使免费开放的初衷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图书馆免费开放,意味着普通公民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这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都是大有裨益的,也意味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教育,是“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普通民众心里,图书馆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而免费开放图书馆,让公共图书馆与民众有“亲密”接触,是让图书馆回归公众,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的双重需要。

2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二是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建立健全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财力的增长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发生变化。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主要包括:普通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全部免费。

3 基层图书馆免费开放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经费问题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机构,理应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但服务就意味着投入,如果没有投入,“免费服务”就是一句空话。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图书馆界就流行“以文养文,以文补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非常少,图书馆设立名目创收,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虽然“以文补文”部分解决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事业单位的运行经费,但同时带来了严重后果———图书馆的公益性没有得到体现,把负担转嫁给了读者。因此,经费问题是制约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主要因素。

从打造优质图书馆,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享受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这个整体角度来看,免费服务的经费应包括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经费和项目经费。基本经费包括:人员、设施设备、文献资源和日常运行经费。项目经费包括: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的读者活动、科研、专项改造升级等经费。

解决基层图书馆运行保障保证机制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经费问题。首先是国家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免费开放是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鉴赏能力的重要举措。各级文化、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和创新,保证这一惠民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文化单位性质,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建立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免费开放后正常运转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公共图书馆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公共图书馆进行捐赠和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近年来,国家通过一些诸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公共服务项目,使基层图书馆初步具备了服务条件,但各地区、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基本服务人员配置等尚存在严重缺口,致使公共服务大打折扣。

3.2 转变服务观念

免费开放后,图书馆面临的真正问题是面对更多类型、更多层次的读者,尤其是知识层次较低的读者群的涌入,这些读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图书馆的认知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图书馆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图书馆不应限制任何有阅读需求的人,这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出发点。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所有进入图书馆的人只有一个身份,就是读者。图书馆没有权力、也不应该去区分谁是乞丐、谁是拾荒者、谁是学者、谁是官员。但图书馆也有对读者身份认同的区分,比如,大学生、研究生或普通市民等等,这是为了了解阅读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在阅览室布局、服务策略调整、文献购置方面,获得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同时,必须明确免费服务,不是免责服务。图书馆服务是无偿的,但需要读者暂付一定数额的押金,押金将在退证时全额退还。同时,要求办证者对使用的图书和设备承担保护责任,如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或丢失,将承担赔偿罚款责任。免责不应该免除读者对损坏公物、违犯规定破坏正常的借阅制度而形成的责任。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但不是将必须的管理措施放弃,免费服务不是免责服务。

4 文献信息资源的供需保障

文献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也是构建图书馆优质服务极其重要的方面。对一个有活力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图书馆资源不仅包括一定的馆藏信息资源,还应该达到一定规模,并保持持续适量更新。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新颖程度,年新增图书应达到开架图书的1/7到1/8。如果新增图书达不到这个临界点,图书馆就会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确保一定数量的文献购置费是实现基层图书馆免费开放所必需的。基层图书馆的购置费达到十几万的标准,这样的增长是保障普遍均等的基本服务,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吸引更多公众利用图书馆为目的,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能使基层公共图书馆达到真正免费开放的服务效果。

5 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服务,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将免费开放落到实处

5.1 取消“乱”收费项目,收回出租场地设施,降低非基本服务收费

要严格履行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取消办证费、验证费、自修室使用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存包费等,尤其是收回出租房屋场地。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除基本公共服务外,还应为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开展多种多样的公益性服务,如公共图书馆深度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收集专题信息、编写参考资料或者进行代查、复印书刊资料等服务)等。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的前提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有偿服务,也须与市场价格有所区别,降低收费标准,按照成本价格为群众提供服务。

5.2 完善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制定应急预案

首先基层公共图书馆须公示免费开放内容,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其次,做好免费开放的前期准备,充分考虑免费开放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严谨细致的免费开放工作方案;最后,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免费开放后的公众安全、资源安全和设施设备安全。

5.3 细化规范工作程序,保证各环节的服务工作步骤清晰、目标明确

如外借可分为办证、借阅、违章处理三个环节。办证时告知读者“读者须知”,登录读者信息;借阅时指导读者利用目录检索,根据读者需求推荐图书,检查借出图书是否破损和收回图书时检查破损及放回书库排架;违章处理则包括对借阅超时或损坏图书等违章行为进行处罚。

6 适应信息环境和读者阅读习惯变化,利用网络改善服务

最近10年来,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渠道和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基层图书馆必须适应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善服务。近几年,国家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国家图书馆的网上读者数量远远超过到馆读者数量。图书馆官方网站访问量,这两年就提升了4倍多。目前国家数字图书馆已经建设有电子图书、报纸资源库、精品图库、工具书库等13个数据库的数字资源。读者只要登录网站,便可浏览国家数字图书馆拥有的23万种、46万册电子图书和全国各大报业集团的400余种核心报纸。对于研究性读者而言,数据库中还有覆盖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地区的信息资源体系,包括国内公认的精品工具书2000余种。在视频资源数据库,读者可以看到、听到近万场视频学术报告,基层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公共图书馆界提升服务、开拓读者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通过资源共享,让更多的读者受惠。以此实现公众资源的合理使用,真正让读者免费享受更多、更充分的阅览服务、文献流通服务等。

7 结束语

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是文化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公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免费开放势在必行。随着图书馆免费开放,基层图书馆会面临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但只要做到“认清形势,胸怀大局”,预先有准备有措施,就能够在免费开放过程中完善自己,并争取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欣禄,秦小燕.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

[2]陈华.对图书馆免费开放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4).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第5篇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内在价值

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来看,还面临着资金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困境,不仅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設水平。因此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有必要明确自身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并采取相关措施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内在价值

1.1可以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

先进文化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实现先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等的支持。而对于公共文化体系来说,对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文明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对先进文化的发展进行有效保障。

1.2可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要

现阶段,人们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文化的需求。而对于公共文化体系来说,它是保障人们文化权益、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图书馆、文化站等对知识进行及时获取,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1.3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第6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基层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网络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86-01

1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及现状

公元前668年,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西方图书馆事业也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到了20世纪初才出现了公共图书馆。1904年,湖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图书馆相继建立。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才促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据史料记载,1914年全中国共有省級公共图书馆18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才开始相继建立,截止1987年底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2440所。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财政投入匮乏。“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

据调查,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

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应当本着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基本性、大众性、公平性的原则。构建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2 如何建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1 发挥行业组织领头羊作用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咨询和为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双重任务。其中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是所在地区图书馆的业务交流中心,它们还有对各级中小型图书馆等基层图书馆提供业务辅导、培训等职能。还要把书送到基层,并协助和指导建立社区、街道图书馆(室),建立庞大的覆盖全社会的城市基层图书馆网。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发挥当地图书馆领头羊作用,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科学、规范发展。

2.2 建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硬件条件

2.2.1 政府规划和经费保障

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公共图书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已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中。

2.2.2 要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理想的馆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社区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图书馆基础性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应避免出现社区文化活动室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混设一起,存在一室多用,哪个部门检查挂哪块牌的现象。

2.2.3 要加快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加快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间及与高校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3 建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式

2.3.1 建立总分馆制

一般各省公共图书馆设立为总馆,其他图书馆为分馆也就是基层图书馆,在总馆和分馆之间的居民区设立图书流动站,形成能够覆盖众多人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部队官兵、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等,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2012年吉林省图书馆为公安消防总队送新书6500余册。为长春监狱办了集体借书卡,一次性借书几千余册,保证了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2.3.2 公共图书馆服务向社区、学校延伸

自2011年8月起,吉林省图书馆率先启动了“百姓书房”推广计划,开创了“图书馆进商场、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之先河。目前,吉林省图书馆已在政务大厅、欧亚卖场、长春市绿园区、武警消防总队等建立了多家百姓书房。绿园区首批的55个“百姓书房”已经全部建成,2014年预计将再建50个。其总体目标是通过3到5年,在全区51个社区、24个行政村全面铺开。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鲍家中心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经费十分有限,2012年7月,吉林省图书馆“百姓书房”正式落户该校,为学校送去了1451册崭新的图书。截至目前,吉林省图书馆已经在省内27所学校建立了“学生书房”,其中23家都是像鲍家小学这样的贫困学校。

与传统的分馆相比,“百姓书房”突出了居民自行管理的特点,减少了图书馆人员设置,同时,加强了后期图书流转,使更多人受益。

2.3.3 要着力建设“农家书屋”网络

据调查,中国农村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如果不包括小孩的课本,人均0.1册书/年,也就是10个人一年才有一本书。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作为最末端文化阵地,是建在农民自己家门口,农民自己管理的文化设施,当前,要在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向农村自然村的延伸。

2.4 建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必要条件

(1)图书馆员是图书馆读者与馆藏文献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图书馆员的素质对馆藏的挖掘和文献的充分利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项技能,熟悉各种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应该具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工作中自学与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让全体公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2)做好读者及用户培训工作,帮助读者及用户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各种讲座、参观和现场实习指导等培训活动,帮助读者及用户快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网络数据库,全面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3 结语

总之,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整个图书馆网络体系的基石,在整个图书馆网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具备良好的条件,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要当成重点,使之纳入到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中,让基层公共图书馆成为公共图书馆散布在各地的分馆,从而让百姓可以方便、快捷、免费地获得公共图书馆“贴身”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广钦,张丽.关于面向公众的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

[2]韩琳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创新[J].华章,2013(14).

[3]冯庆.新时代的图书馆员要具备5职能[N].深圳特区报,2009-11-17.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第7篇

1 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

在我国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 现代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2岁, 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 而且年龄比较幼小, 整个人生的最初思想正在建立中。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 儿童时期对儿童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 包括知识, 思想, 价值观, 世界观等等在这个时期都是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 可以说儿童的品质培养关乎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由此不难看出, 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

2 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思路

2.1 以儿童阅读为中心, 与馆藏资源相结合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少儿读物馆藏资源丰富, 以笔者所在的湖北省中部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荆门市图书馆为例, 少儿借阅室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其建筑面积366平方米, 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存包柜和等候座椅, 内设阅览座位席140个, 藏书约56000余册, 涵盖文化、教育、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等21个门类, 图书的形式多样, 种类丰富。全馆以儿童阅读推广为侧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以“快乐星期天”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在荆门地区营造出了良好的儿童阅读氛围。

2.1.1 活动案例一:“传承孝文化”亲子阅读活动

春光明媚, 万物复苏, 荆门市图书馆在春季成功举办了“传承孝文化”亲子读书活动。六十多名儿童读者和家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 来到位于象山的老莱子山庄, 参观了老莱子塑像和二十四孝典范陈列馆。活动当天还在馆少儿阅览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孝心实践活动, 如手捧图书讲解孝道故事、学会“给父母倒杯茶”、少儿读者阅读孝道书籍等, 参加活动的家长与孩子们体会颇深, 都认为这项活动意义深远, 很好的弘扬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传统美德。

2.1.2 活动案例二:“关注留守儿童共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金秋时节, 荆门市图书馆流动图书车装载了1200册少儿图书、60多种期刊杂志来到麻城镇斗笠小学开展送书上门服务, 该校位于荆门市郊区, 60%的学生是农村留守儿童, 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当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孩子们纷纷进入流动图书车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 流动图书车成为了孩子们通往知识殿堂的明亮之窗。

2.2 以儿童兴趣为亮点, 与广泛参与相结合

儿童时期, 孩子们刚刚接触大千世界, 他们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最富于幻想, 最易接受新鲜事物, 渴望认识生活和周围世界。需要靠社会和家长带领着孩子去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更应当重视营造儿童阅读氛围, 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正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前提与基础。

2.2.1 活动案例三:“书香荆门”经典诵读暨读书演讲比赛

每年“世界读书日”, 荆门市图书馆都精心筹备做好“书香荆门”经典诵读暨读书演讲比赛活动, 在荆门地区产生了良好的活动效应。经典诵读参赛对象为普通儿童、青少年读者和市区学校学生。参赛选手最小的才3岁半, 年龄最大的选手则来自荆楚理工学院的大学生, 他们的表演形式多样, 既有十余人一起表演的说唱《三字经》, 又有单人载歌载舞表演的《爱莲说》, 精彩的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扬, 参赛小选手们认真阅读经典书目, 也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了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情。

2.3 以儿童认知为重点, 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基层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就要善于观察, 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所在,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的用心制订推广活动方案, 吸引儿童与家长们的广泛参与, 以科普教育为活动主线, 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才能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3.1 活动案例四:“庆国庆”科普知识竞猜活动

国庆节前夕, 市图书馆少儿部组织儿童读者开展“庆国庆”科普知识竞猜活动。科普活动的题目有100道, 以知识性、时事性、趣味性为主, 吸引了50余名小读者积极参加竞猜。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 市图书馆在暑期就特别精选购进了两百余种优秀科普类图书、绘画本供孩子们阅读交流, 让他们通过阅读、传递, 增长知识、增进友谊从而变得诚信豁达。

3 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三个原则

从以上荆门市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案例不难看出, “快乐星期天”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区域性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系列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群众基础广泛, 本地新闻媒体荆门日报、荆门社区网站、荆门电视台等均多次报道与关注。可以说其品牌成长正是得益于其长久坚持与积极打造, 得益于其阅读推广的三个原则:

3.1 积极主动原则

传播正确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是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奋斗目标, 因此, 基层公共图书馆首先要有积极的态度、完善的制度和详实的规划, 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都应当充分考虑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同时, 更要主动与与当地的幼儿园、学校、社区、科技馆所等联合行动, 把儿童阅读推广的种子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3.2 活动多样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 基层公共图书馆要注重推广活动的实效性与品牌性, 在活动的开展中真正把握好激发兴趣、阅读接受、知识推广这三个要点, 根据孩子们的身理、心理特点, 策划出故事会、亲子活动、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切实做好阅读推广活动, 通过活动的多样性来搭建阅读与孩子们心灵沟通的知识平台。

3.3 扩大宣传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 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工作也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实际操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基层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本馆网站、微博、微信、QQ群及当地网络社区、论坛、当地知名媒体等, 加强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前期活动信息、中期活动内容、后期报道进行宣传与传播, 建立与之相关的活动报道档案, 才能使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当成全民运动来开展, 从而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 熊伟, 惠涓澈, 朱蕊.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推广模式构建探究[J].广州:图书馆论坛, 2014.9。

[2]王永丹.面向未成年人的英文阅读推广活动探讨[J].济南: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 4.

网络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转变 第8篇

县级图书馆迄今为止还是我国由政府主办的实行规范管理的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 它在面向县和县以下基层群众提供信息和文化服务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 承担着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信息文化服务的功能。

为本地区的居民和政府服务, 是公共图书馆不同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一大特点。基层公共图书馆如区图书馆、县图书馆、街道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等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 去设计、规划、安排、考虑自己的工作。

一、网络时代的阅读模式转变

2011年4月22日, 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做客人民网读书频道时, 透露了三组数字:一个数字是国民整体阅读率已经达到了77.1%, 比2009年又增加了5%;第二个数字是传统阅读率, 2010年图书阅读率增长了2.2%, 全国有52.2%的人读各类传统的书;第三个数字, 数字阅读的人群增加的比较快, 现在有32%点几了, 相对于上一年相比, 数字阅读人群上升了8%, 在三个数字里面增长最快。

从这三组数字, 可以窥见当今网络时代的阅读模式, 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国民的整体阅读率正在回升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种信息服务机构和实体应运而生, 社会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和范围, 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充斥着整个网络, 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图书馆的依赖。但是, 这并不代表人们远离了阅读, 并不代表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在降低。相反, 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中, 阅读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为一个人贯穿一生的重要活动。图书馆, 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受到冲击只是暂时的表象, 它们仍然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 仍然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二) 传统阅读模式正在改变, 由单一的图书阅读转变为多样的综合阅读, 知识与信息接受的渠道越来越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 带来了社会信息环境的重大变化。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 冲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推进, 作为知识殿堂的图书馆面临着技术革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能够扩展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突破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 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便利。

读者信息接受的三大原则是求便原则 (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简便的方法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求全原则 (读者来电图书馆希望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的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求新原则 (读者来到图书馆希望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最新动态、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以追赶时代脉搏) 。某种程度上讲, 互联网恰恰满足了读者的这三大原则——方便、全面、新鲜。因此, 传统图书馆完全依赖纸质图书的运转模式面临挑战。

(三) 数字阅读增速最快

如前面所讲, 传统的图书阅读正在被更便捷、更全面、更新鲜的数字阅读所逐步取代, 基层图书馆面临着如何依托传统资源创新阅读模式的挑战。

二、基层图书馆的现实处境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峰在深入考察了德州各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建设的情况后, 总结了我国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就是投入不足。经费问题是制约各基层馆发展的首要瓶颈。据图书专家保守估计, 一个县级图书馆, 当地财政每年最少要投入20万元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而现实中很多县区的投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有的还相差甚远, 有的甚至连职工最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证。

二是发展失衡。全国1000余家大中型图书馆, 2000家小型图书馆已经有50%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与省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蓬勃发展相对应的, 是各区县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滞后。藏书老化、服务手段落后, 设备不足, 甚至连基本设施都还缺乏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普遍现象。建设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 而实际上各县基层馆的业务自动化建设并未真正启动。

三是人才匮乏。目前,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中几乎不存在信息技术知识, 而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又占极小的比例, 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技术, 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难以得心应手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

四是功能不全。数据库建设、信息开发方面严重滞后, 面向读者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内容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行传输和通过卫星下载的, 自行购买和开发的数字资源较少, 尤其是本地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开发利用, 虽然前者内容丰富、更新快, 但从实际使用的程度来看并不一定适合读者的口味。

三、网络时代图书馆的职能转变

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其职能转变离不开党委、政府及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 促进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

(一) 加大投入, 创新渠道, 积极互动, 拓展书源

网络时代, 特别是网上书店的兴起, 使得购买图书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书店, 这对于基层群众来说, 一方面, 可以有效打破与城市读者之间的信息鸿沟。买书, 正在成为基层读者的日常所需, 民间的藏书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 信息更迭速度加快, 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一本书很快就读完了。如何充分发掘民间的图书资源, 拓展图书馆补充新书的渠道, 实现图书馆与广大读者的积极互动, 让已经读完的书继续发挥余热, 是现代基层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新问题。

图书馆可面向社会开展相关活动, 如财政支持向农村文化大院“农村书屋”配送书橱图书等。可同步开展捐献图书和征集地方文献活动, 有效拓展书源。

(二) 加快信息化建设, 以图书馆为平台, 打造符合基层需求的文化资源共享库, 拓展基层读者的阅读范围

从2002年开始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以来, 全国已建立国家、省、市县、乡镇到村五级运行保障机制。实行统一规划, 分级管理, 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方式进行服务, 将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基层。因此, 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现形势下发展的重要战略。图书馆的未来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 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

基层图书馆要不断整合文化信息资源, 搭建服务平台。可将从国家、省文化信息资源网站下载的信息进行整理,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发布出去, 使基层服务点操作更简便, 内容更具实用性和实效性。

同时, 积极探索信息资源共享入户工程, 拓宽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范围, 使广大群众无需计算机, 通过电视就可以收看信息资源共享节目。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建平台的整合共享, 扩展基层服务终端数, 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文化资源。

(三) 立足基层, 拓展服务领域, 从单一的知识获取转变成多样的服务平台

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拓展服务领域时, 更应该立足现实需求, 面向广大基层读者, 尤其是农村读者。

切实注重农村读者的需求。向农村文化大院“农村书屋”配送书橱、图书, 同时为村民提供书刊阅览和图书外借服务。村级图书室将基层馆服务延伸到农村基层, 倡导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 图书馆信息环境的变化促使图书馆中心从“藏书为中心”转向“用户为中心”, 服务对象从“图书馆读者”转向“社会用户”, 服务范围由“图书馆服务”转为“资源共享服务”, 服务的重点由“一般借阅咨询服务”转向“电子信息咨询服务”。由此可见, 网络时代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创新, 应确立“以网络为依托, 以基层需求为目标”的发展与管理模式, 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徐丽.基层公共图书馆与人文关怀[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 03.

[2]陈誉.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J].图书馆杂志, 1992, 03.

[3]吴尚之.[DB/OL].http://book.people.com.cn/GB/69360/14462104.html.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第9篇

1.1 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现状

当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已经就馆藏资源建设、特色服务、馆舍建筑以及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进, 在图书馆日常运营和管理中心引入了大量高科技元素。例如南京的很多基层公共图阿书馆都开始对自身进行全开架、智能和网络化的改进, 显著提高藏书量, 增加阅览座位量, 同时网络节点也显著提高, 使得每日读者接纳能力较改进前数倍提高。并且这些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引进某市级公共图书馆自行开发研制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ILAS) , 应用到实际运营中。不仅使得这些基层公共图书馆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而且还使得公共图书馆对于读者的帮助作用明显提升。

1.2 开展基层图书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社会正在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快速发展的多媒体渠道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中传统的印刷文献的利用率, 使得利用率持续降低。这一现状之所以令人堪忧不是因为人们单纯的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渠道, 而是绝大部分人通过网络并没有去主动的获取信息和知识, 网络只是他们用来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等娱乐的工具。这些人中很大部分是青少年, 他们对于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差, 对于咨询的判断能力较差, 所以无法管住自己, 最终痴迷于网络, 荒废了学业, 自然无法通过网络来获得需要的知识以及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了。

但是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与网络化和信息化之间并没有冲突, 反而可以通过网络以及信息技术帮助公共图书馆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 可以更好更快建设图书馆数字资源, 通过将报刊、图书、杂志等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互相结合, 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全满的多样化信息服务。

2 目前基层公共图书在宣传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2.1 形式上的不足

自从改革开放起, 我国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一直在都对自身进行不同程度的宣传, 例如印刷图书馆简介、通过各种媒体向大众展现图书馆工作、每年都定期举办图书馆宣传周活动等等, 尽管这些工作都或多或少的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但是整体而言,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依然是有待提高, 相关的管理力度不够, 所以导致宣传范围较小, 导致目前很多群众依然不知道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认为基层图书馆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人们提供读书消遣的地方。甚至在很多不太发达的地区,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连一些书吧、书友会以及出租书亭都不如, 很多喜欢读书的读者经常到这些书吧等地方高价租书看, 也不知道其实自己所在城市就有很多免费借阅图书的基层公共图书馆, 也有一些是因为觉得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手续太过复杂, 但是总而言之, 还是因为这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宣传上管理力度不够, 导致大量的读者流失。

2.2 内容上的不足

因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处于基层, 所以无论是图书的馆藏资源还是受到政府的重视程度都明显不足, 而且因为经济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阶段下, 很大一部分基层图书馆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情况, 每年的购书量都在逐渐降低, 很多经济状况不好的基层公共图书馆甚至已经好多年没有购入新书, 导致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着馆藏的图书出现严重老化和读者无法找到所需要的书籍的情况, 进而造成读者的流失。群众也缺乏图书馆意识, 很多人都认为基层公共图书馆与自己的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也有一部分群众是不知道究竟要如何才能够有效利用图书馆。之所以出现以上的这些问题, 一个原因是因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不足, 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群众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了解太过浅显, 这也是为什么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另一个原因, 长期这样, 会严重阻碍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所以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力度, 正确当地政府领导重视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力度, 引导广大社会群众关注基层公共图书馆, 更好的利用基层公共图书馆, 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人民的终身学校”的作用。

3 增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宣传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借助宣传工作引导公众深入了解基层公共图书馆

就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们需要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问题。要注意做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应当将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和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软硬结合, 共同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发展,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工作效应。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自己身做得好, 就不怕没人来光顾图书馆。但是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 这种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所以尽管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确是公众来学习知识的场所, 但是因为没有注重宣传、没有加强推广、很少有人知道、公众对图书馆了解的不多, 也不得不面临门可罗雀的情况, 那么基层公共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需要采取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个媒体渠道进行宣传, 在基层公共图书馆里面增设多个宣传栏、张贴条幅、海报以及宣传册等措施来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推广。要本着让公众都能够深入了解基层公共图书馆和认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目的, 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当地的知名度。

3.2 引导公众主动走进基层公共图书馆

可以采取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以及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到基层公共图书馆中进行阅读,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做到以人为本, 真正做到从读者角度出发, 这样可以更多的吸引公众到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可以借助举办多种大型活动的方式来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制造声势。例如, 每年都举办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 联合多个基层公共图书馆共同举行该活动。确保每个图书馆门前都设立宣传点, 还可以设立“图书服务一条街”, 让公众先感受一下图书馆的氛围。

3.3 通过设立专业特色服务让公众离不开基层公共图书馆

想要让公众对基层公共图书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那么首先应当做的是引导公众进入图书馆, 进而让公众学会从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文献。所以, 图书馆方需要按照不同的读者类型进行分类, 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达到吸引公众的目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设立专门的图书专柜和电子文献数据库, 例如漳州平和以琯溪蜜柚出名, 那么平和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就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图书专柜和电子文献数据库, 用来收集与蜜柚的种植、病害、销售等相关的印刷文献和电子文献, 这样会显著吸引当民群众来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 也就间接达到了加强基层公众图书馆的宣传工作的目的。

4 结论

基层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文化设施, 所以每一位群众都有权利来享受到这一文化权益。随着图书馆的宣传管理工作的加深, 人们对于基层公众图书馆的认识程度也会不断加深。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将会显著推动全民阅读, 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毅.我国不同区域民众利用公共图书馆状况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4 (2) .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第10篇

一、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图书馆是公民终身学习,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公民素质的知识学堂。但全国大多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仍以老旧服务形式为主,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它的各种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各种信息和知识的迫切需要, 有的甚至已是名存实亡。怎样才能使这样的局面改变, 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建为民所建、建为民所用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加大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的同时, 查找不足、去劣存优和改变工作方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全面实施是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图书馆, 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不仅从整体上改善当前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还能满足基层读者的各种需求, 对我国公众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生产生活知识的普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随着国家对各项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全面实施, 为传统老旧的公共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迈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 还是基层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 图书馆破旧创新行动势在必行。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场地、技术条件和经费严重不足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存在各种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资金投入问题。

经费不足是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现状。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有所提高, 但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公众快速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条件相比, 对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各项资金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有的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只能勉强维持基本日常工作开支, 甚至有些连人员工资都无法保障, 根本不可能在图书馆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致使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严重受制于资金投入不足。

2. 基础设施落后, 功能不全。

随着社会科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与省市图书馆相比, 各县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严重滞后, 藏书老化, 人员不足、场地限制、服务手段老旧, 设备不足, 有些甚至连基本设施都还没有。有的已实现和部分实现了图书自动化管理图书馆, 也还存在不够完善和应用程度较低的问题。有的虽然建有电子阅览室, 但是拥有电子数字图书的数量和种类有限。甚至有的图书馆由于技术人员缺乏而将省市配置的机器闲置, 建设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而实际上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并未真正启动。

3. 工作观念依然陈旧, 服务手段没有创新。

以墨守成规, 不求创新, 信息化意识淡薄的传统工作方式, 也相对制约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和服务方式。大多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仍遗留历史的手段, 有的虽然引进了信息技术, 但是由于技术人员缺乏, 利用程度不够, 更多还停留在有设备无人会管理的局面, 工作人员没有形成转变和创造性服务的意识, 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4. 技术人员缺乏。

建设一个好的图书馆, 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在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中, 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操作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另一方面, 现有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知识结构陈旧、管理水平较低, 不论是自身知识、业务能力还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都有欠缺, 整体水平不高, 这些都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三、加快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基层公共图书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不断提高其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领导重视, 政府支持。

政府资金投入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产品, 政府应当取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资金。只有政府增加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公共图书馆各项建设现状的关键。同时, 各基层公共图书馆也要主动出击, 积极向社会各界筹措资金, 从推介、宣传入手, 努力提升自身在公众及政府领导心目中的声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特色信息化数据库一是各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合理利用资金, 不断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同时具有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收发、光盘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库的检索并支持远程访问、运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和网上读书、视频点播、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功能的电子阅览室;二是在逐步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 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 不断扩大自己的馆藏资源;三是在建立信息化数据库时要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特色和网络优势。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有特色的信息化数据库。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增加对本地区政治改革、经济发展、乡土人情等有关内容的收录力度, 在做好文化信息资源接收、传送和日常工作的同时, 更注重本地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让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 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

3. 改旧创新基层公共图书馆要进行建设。

当务之急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解放思想, 破除陈旧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和“封闭式服务”的陈旧观念。只有树立全新的信息化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理念, 基层公共图书馆才会开创信息化的新局面。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工作手段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要转变服务模式, 变被动为主动, 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多样化、及时性的需求, 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4. 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需要既懂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 又熟悉各种信息技术的人才, 需要高层次、高素质创造型管理人才和训练有素、学有专长人才, 特别是受过正规培训的管理人才和计算机网络人才。一方面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 特别是熟悉图书馆业务知识、计算机技术、图书馆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人才。

结语

基层公共图书馆员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基层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5-0070-05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gral Modern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at the Basic Level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he values of modernity, integration and holistic governance are emphasiz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at the basic level, you can see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fragmented because of the conflicts between cultural station system and public library system, and its root lies in the county and township cultural govern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l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at the basic level needs organizational change.

Key words Modern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public library at the basic level; Integration; cultural governance

1 问题的提出与限定

在过去十几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特别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整合性等整体化特性。

由此,对于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子体系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整体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求,对其发展状况的分析不仅有利于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也有利于认清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局势。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上述整体化要求中,关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这一项,从国家层面已经由文化部牵头于2014年3月19日牵头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协调组将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保障标准、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在3~5年内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实现各级政府保障责任和义务的标准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工作评价的标准化[2]。所谓“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协调组力图解决千条线的协调问题,但最终要落脚在基层如何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这一根针上面。要打造好这根针,对基层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化状况客观认识很有必要。

本文关于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化状况研究主要限定在基层,试图通过对县区级以下基层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化状况的分析,认清当前基层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化态势。

县区级以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两条实践路径:一是综合文化站体制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延伸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本文试图从这两条路径的实践探索、冲突与整合的现状分析,指出基层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化的时代要求。

2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文化站体制

综合文化站体制是我国县区以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体制,它承接各种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图书馆服务也是其中一部分,但并没有完全按照公共图书馆理念建设基层公共图书馆及其专业化服务,且往往被虚化和碎片化。

我国农村图书馆体系建设伴随着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的历史进程跌宕起伏、曲折前行[3]。农村的综合改革使得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渐形成,国家一系列文化发展规划、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得以持续蓬勃发展。而到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国家进一步提出了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2005年11月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文化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明确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4]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最初构想,规划建立一个多功能的整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阅读是其重要服务内容。

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为国家重大文化建设工程。要在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2.5万个左右综合文化站,配备必需的设备,完成对农村危旧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5]。

2007 年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认真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县(市)、区文化部门指导,日常工作由乡镇管理。”[6]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性质和职能做了初步的设定。同年 10 月,《“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从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和投资安排等几大方面,详细地为我国新时期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规划[7]。

2009 年 10 月文化部发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性质和管理体系、规划和建设、职能和服务、人员和经费、检查和考核等文化站日常运转的方方面面,为今后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的规范化、体系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通过上述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十一五”的建设,完成了中央安排的预算内投资39.48亿元,补助了全国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带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改善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整体面貌[8]。在我国基层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县区有两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的建设模式。

从这一模式来看,在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馆相对独立发展,而到了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被整合到综合文化站,它不仅要发挥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馆的服务功能,还要行使农村公共文化管理功能。由于县区的两馆、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分属于县区文化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综合文化站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分散化的单一机构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所以其实是形成了在县(区)域内的一种分散化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规定,文化站是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基本职能是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9]。公共图书馆服务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中书刊阅览室仅保留了图书馆图书借阅场所的功能,其他典型功能都被分散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其它功能模块之中,被虚化和碎片化,失去了图书馆服务应有的专业化特性。

图书馆服务的碎片化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资源、功能的虚化、碎片化和非专业化管理状态。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乡镇政府习惯于行政管理,使综合文化站表现为行政性机构,重管理轻服务,服务被虚化;(2)功能繁杂、多头管理,项目众多、分头建设,资源分散、效益低下;(3)专业人员匮乏、资金短缺、专业化基础设施薄弱,服务难于专业化管理。

3 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延伸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乡镇有综合文化站体制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设计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公共图书馆理念建设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及其专业化服务,因而呈现虚化和碎片化状态。针对这种状况,图书馆界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理论上,图书馆界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解读,明确了把图书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农村图书馆发展总方向;明确了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发展总要求[10]。

在实践上,各地图书馆建设者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上述“总方向、总要求”通过联合建设、总分馆建设、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图书馆发展建设模式。经济发达地区有市(县)馆与乡镇政府合作建设乡镇分馆的苏州模式[11-12];市、区、乡镇三级政府联合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嘉兴模式[13-15];市、镇两级投入联合建设的江阴模式[16];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农村图书馆的诸城模式[17]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以政府为主体、县镇合办、镇办县助、双重领导、社会捐助建设的遵义模式[18];政府主导、统筹城乡、标准化建设、制度化保障、总分馆管理、文化站协同的平桥模式等。

这些模式被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等概括为:自下而上的全委托、半委托式总分馆体系和自上而下的全委托、半委托式总分馆体系,以及完全(纯粹)总分馆体系等几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利弊,提出:“适当上移其建设主体,整合建设主体和管理单元,实现图书馆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及资源和服务的整合共享,在农村地区应以县级政府为建设主体,保障县域所有图书馆的运行经费(含购书经费、人员经费、设备更新经费等),设置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全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管理和协调,以县图书馆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作为分馆,形成资源和服务高度共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19]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思路,这一思路已包含了整体性治理的因素。

以上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贯穿着依靠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延伸建设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但实践途径各有不同,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乡镇综合文化站体制的窠臼。一是以市、县(区)馆为总馆建立总分馆体系,与综合文化站体系平行向下延伸,同时对综合文化站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进行专业指导,如岭南模式、嘉兴模式、苏州模式都属于此,保证了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专业化延伸,但是没能整合综合文化站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二是依托社区或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包括综合文化站体系)延伸公共图书馆专业化服务,如诸城模式即是如此,其能够提升综合文化站体系中公共图书馆专业化服务水平,但是难于形成真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化服务体系;三是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建设乡镇公共图书馆,并以其为核心整合综合文化站体系中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资源、项目、人员,如平桥模式是一种探索,形成了公共图书馆县、乡、村三级总、分、支馆专业化服务体系设计,同时为综合文化站体系中相关内容提供了实体性的整合平台,但是体制融合难题尚未妥善解决,缺乏完善可行的制度设计。

4 建设整体化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时代要求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其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但由于诸多因素,特别是体制性障碍、协调合作机制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造成“碎片化”的现实困境,制约了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县区有两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体制本身就是分散化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它在管理层面和治理层面的极端化必然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碎片化”,而这种“碎片化”所带来的困扰也必然对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整体化的要求。

(1)综合文化站体制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延伸体制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观念冲突与矛盾困扰着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两种建设体制的观念冲突与矛盾在于,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延伸体制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观念强调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涵、价值意义与专业化,并且能站在全县(区)共同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上;综合文化站体制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观念由于各乡镇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对公共图书馆事业认识也有所差异,各自为政,听命于乡镇政府,缺乏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涵、价值意义与专业化的认识,也很少关注跨乡镇的公共图书馆问题。这种冲突与矛盾的存在有悖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方向,以及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总要求。因此就要求在发展模式上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观念。

(2)县区文化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治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机构的设置、规范等体制性障碍困扰着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县区文化主管部门治下的公共图书馆机构设置和运作规范都是按照业务部门或总分馆制确立的,按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涵、价值意义开展专业化服务;乡镇政府治下的综合文化站机构设置和运作规范都是按照功能空间和行政管理体制设置的,既开展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也实施指导基层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两者在机构设置和运作规范上难于融合对接、协调合作。这种体制性障碍的存在有悖于建立健全包括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总目标。因此就要求在管理上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体制。

(3)县区文化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治理上协调合作的机制欠缺困扰着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县区文化主管部门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治理上多要求按照专业化管理机制推进业务工作,并视全县(区)情况有向下延伸的意愿,有些地方推进了总分馆建设和通借通还;乡镇政府在综合文化站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治理上多要求按照行政命令和项目管理机制推进文化工作,以本乡镇工作为主,不会主动与相邻区域和文化主管部门进行相应沟通,对相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问题所付出的成本不同、难易程度有差异,各乡镇政府对协调合作的认知不同,对跨域跨部门治理的认识不足,各自为政,忽视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合理性认识的缺失,导致出现诸多公共性问题。县区文化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治理上缺少信息通报机制、资源与项目分配协调机制、联合评价反馈机制等机制建设,这些缺陷距离建立健全包括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总目标有很大差距。因此就要求在治理上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机制。

(4)基层图书馆与综合文化站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活动开展不足困扰着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图书馆与综合文化站之间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相互间合作的随意性与分散化,增加了合作成本,降低了合作开展活动的效率,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人力资源分配上,基层图书馆多数依靠事业编制安排人员,由于编制限制,加上主管部门借用占用,常显得人员不足,而综合文化站多数靠乡镇政府聘用安置或公务员兼职,由于经费不足,乡镇政府经常借用占用,更是显得人员不足;第二,在财政资源分配上,基层图书馆主要依靠县区财政支持,多数只能支撑县区馆生存,难于向下延伸服务,而综合文化站主要依靠乡镇政府财政支持,常常显得捉襟见肘;第三,在财物资源分配上,基层图书馆主要建设县区图书馆馆舍与设施,向下延伸服务的服务点与设施难于配套,而综合文化站相关图书馆服务的房舍与设施常被其他功能空间挪用挤占,难于形成专业化服务设施;第四,在信息资源分配上,基层图书馆主要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对其他信息类型收集不足,而综合文化站收集当地文化发展信息、传递文化管理信息、承接基层文化信息惠民工程,多头建设、分头管理、缺乏整合。这种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资源效益难于最大化,影响基层公共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因此就要求在资源整合上开展整体性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活动。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回应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化的时代要求,明确了全面深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总方针:

(1)总目标是建立健全包括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总方针是:①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明确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协调机制,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②整合文化惠民项目,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服务标准化、均等化;③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管理与建设。

这些精神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整体化特征(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整合性),体现了“整体性治理”思路。

所谓基层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化的思路,强调了整体化的概念,试图借助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制度设计,解决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与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体制的冲突,协调县区文化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权力与利益,形成功能、资源、项目、人员整体化管理、全方位服务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实践中,信阳市平桥区开展的“政府主导、统筹城乡、标准化建设、制度化保障、总分馆管理、文化站协同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以及苏州吴江开展的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等,都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化的初步尝试,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总之,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碎片化的现实要向整体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首先要在组织变革理论指导下自觉进行组织变革,构建整体性组织,然后按照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整体性组织进行整体性治理,自觉从观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活动开展等方面推进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4-07-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 /c_118164235.htm.

[2]黄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今天成立[EB/OL].[2014-08-27].http://culture.people.com.cn /n/2014

/0319/c1013-24682122.html.

[3]王宏鑫.我国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流变[EB/OL].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8):18-22.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14-02-13]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932875.html.

[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4

-02-1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

[6]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014-02-13].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

6/207393/13304562.html.

[7]“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EB/OL]. [2014-02-13].http://www.sdpc.gov.cn/zjgx/t20071016_

164970.htm .

[8]张林林. 关于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EB/OL]. [2014-02-13]. http://www.ccnt.gov.cn/sjzz/sjzz_cws/dcyj/201309/t20130902_389845.htm.

[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EB/OL].[2013-01-27].http://59.252.212.6/auto255/200909/t20090915_20868.html?keywords=.

[10]王宏鑫.公共图书馆建设应从文化建设向社会建设拓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36-39.

[11]沈红梅,吴荇.长三角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发展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8,(9):16-19.

[12]潘丽敏.吴江市整合农村信息服务资源的探索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3):91-93.

[13]李超平.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6):10-16.

[14]李超平.嘉兴模式的延伸与深化:从总分馆体系到图书馆服务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3):12-19.

[15]刘修兵.“嘉兴模式”让乡镇图书馆活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9-05-10(002).

[16]陈蓉,谢旗.江阴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0,(2):103-106,126.

[17]臧运平,宋桂娟,郑满生,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5):4-16.

[18]黄文忠.乡镇图书馆发展模式述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211-213.

[19]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3):31-40.

基层图书馆员的素质探析 第12篇

1.1 信息服务现代化的要求需要加强图书馆员的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基层图书馆在书刊采购分类、编目、标引著录、读者服务等主要环节将实现自动化操作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是未来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手工借阅和加工处理, 将为当前的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所代替, 服务方式和服务效率也将会大大提高, 这就要求基层图书馆员应跟随时代潮流, 积极吸收新东西新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1.2 提高基层图书馆员的素质也是服务对象多层次需要的满足

基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对象是多层次的, 查找文献信息的类型是多方面的, 需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检索要求也是广博的、多样的。作为信息的导航员, 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 这就需要馆员由过去片面单一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向多方面复杂的综合知识转变, 整体知识结构要有质的提升, 以确保多层次读者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1.3 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馆际之间的服务竞争由以往的文献数量与建筑规模的竞争向信息加工处理与服务质量转变。基层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做好各项工作, 要求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学的专业素养, 而且要拥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 基层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2.1 思想政治素质

基层馆员是文献信息的传播者, 是开展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主体, 是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基层工作者。图书馆员应了解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政策法规, 以正确的思想文化引导读者, 同时要有较强的政治辨别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员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 也是图书馆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 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条件。

2.2 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一名基层图书馆工作者, 言行举止会对读者带来一种无形的影响, 通过自身管理和服务所产生的教育效应将直接作用于读者, 因此, 若要给读者带来良好的教育影响, 馆员本身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一素质要求基层图书馆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具有诚实正直、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3 专业素质

第一, 应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不仅要学会计算机编目、标引、数据库建立、光盘检索、联机检索, 还要熟悉大量的网络软件, 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良好的信息检索技能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 指引读者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第二, 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图书情报学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学、信息情报学、分类学、目录学、计算机应用科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具备和精通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第三, 其他学科知识。现代化图书馆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 要求馆员除具备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知识外, 还要有较全面的、系统的文化、理论、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第四, 语言文化知识。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与国际接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世界各国的文献信息资源都可为读者共享利用。

2.4 信息素质

一是, 信息道德意识是人们在整个信息利用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要求馆员在收集、接受、组织和使用信息活动中, 应遵循国际、国内的各种有关信息资源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二是, 信息思维能力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的敏锐的心理反应, 包括对信息正确的认识和对信息需要的准确度的把握;三是, 信息能力素质是指人们在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潜在能力, 具有较强的信息应用能力及其评价、鉴定能力和较娴熟的应用信息处理图书馆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技能素质

一是, 从对馆藏纸质信息繁琐低效的传统加工中解放出来, 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和使用电子资源, 充分发现信息、筛选过滤信息、整理组织信息, 为服务对象提供电子与纸质相结合的创新性服务;二是, 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需求的差异化的特点, 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搜集、评估、储存、加工, 开发新型图书产品;三是, 根据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环境不断变化的现实,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要尽可能的对外扩展, 围绕用户需求,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 提供更多的信息咨询服务。

2.6 求实创新素质

当代的基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工作中要勤奋思考、善动脑筋、有所创新、勇于开拓, 适应信息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新方式, 勇于探索有利于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机制、新领域, 成为具有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业绩的创新型人才。

2.7 身体素质

基层图书馆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能够承受繁重的业务工作压力。图书馆工作可谓动静并存, 脑体结合, 服务工作艰苦而繁琐、细致而又严格。馆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能光埋头苦干, 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不断增强自己的体质, 保持健康的体魄, 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2.8 心理素质

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 应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工作中应学会心理调节, 克服不良情绪, 培养强烈的自信心, 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提高心理承受压力, 勤奋、乐观、坚强地去面对困难和逆境, 挑战“压力”, 变心理上的压力为工作上的动力, 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饱满的热情、坚忍不拔的毅力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 提高基层图书馆员素质的策略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 要求馆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图书馆事业, 牢固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宗旨。平时工作中, 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以优秀人物为榜样, 以点带面, 树立敬业意识、乐群意识、创新意识、职业道德意识, 并广泛开展诚实守信、办事公正、服务读者、奉献社会的优质服务, 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坚定信念、顾全大局, 形成一支头脑敏锐、政治思想水平较高的图书馆员队伍。

3.2 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和制度

保障基层图书馆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除应调动馆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外, 更重要的是应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强有力的制度作保证, 建立激励竞争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的建立, 要让馆员有危机感, 营造能者上, 不称职者下的氛围。

3.3 树立学习理念, 建立学习型组织

一是, 强化终身教育理念, 鼓励支持馆员参加继续教育;二是, 要树立集体学习理念, 基层图书馆员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学习;三是, 坚持全面综合学习理念。拓宽馆员教育的内容, 探索学习形式和方法, 使更多的基层图书馆员一专多能, 学以致用, 成为多面手;四是, 互动学习理念, 基层图书馆员应形成与读者相互影响、彼此沟通、知识共享, 共同提高的学习模式。

3.4制定教育研究制度

一是, 鼓励馆员撰写学术论文, 积极参加国内外图书馆情报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 更新观念, 吸取经验;二是, 支持馆员攻读继续教育, 以全面提高馆员的知识结构及业务水平;三是, 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馆讲学, 开拓馆员视野, 及时了解掌握图书馆发展趋势及学术研究的新动态、新观念、新成果;四是, 注重馆内业务骨干的培养提高, 提供进修学习、参观研讨的机会, 以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摘要:现时期基层图书馆员的素质, 是图书馆发展进步的关键与核心。加强图书馆员的教育培养, 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是图书馆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环节和基本因素。本文简要对现时期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员,素质,基层

参考文献

[1]许旭英.提高馆员素质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图书馆, 2008 (4) .

上一篇:健康体验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