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之道范文

2024-06-21

生存之道范文(精选11篇)

生存之道 第1篇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更是企业能够长久不衰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创新就是企业的灵魂与源动力, 而不管是小企业还是巨头企业, 进行创新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受到市场的欢迎, 受到用户的欢迎, 因此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与市场脱离。企业在创新的支持下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让自己可以在同行中领先而不被超越, 比如苹果, 苹果公司的成功正是创新的典型代表, 而诺基亚则是忽视创新的典型例子, 苹果公司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受到全球的欢迎, 一方面与它自身树立的品牌形象有关, 让大家觉得使用苹果手机就是高端人群的存在, 而苹果公司的另外一大创举就是创建体验店, 在诺基亚横行的时代, 体验店是完全不存在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 苹果公司认识到让更多的顾客享受到以及体验到使用苹果产品的优势而创建了体验店, 这一创举非常成功, 顾客在体验店中充分了解苹果产品的特性, 让人们更加坚定选择苹果是正确的选择。苹果在几年内就取代了诺基亚的霸主地位, 诺基亚从此一蹶不振, 甚至是从手机行业消失了, 创新在电子领域的重要性显得尤为明显, 但这并不是说明其他领域就不需要创新, 同样十分需要, 比如在电子横行的年代, 如何让报纸可以发展下去呢?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但是苹果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大型的创业公司, 这是一般的公司或者它永远的竞争对手三星都很难实现的状态, 三星在最近一两年完全输给了苹果, 虽然在2015年开发出新产品, 但真正效果如何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但是在这个已经被苹果洗脑的中国市场里, 三星的胜算不算太大。

虽然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机制存在问题, 虽然进行机制创新但大部分都失败, 可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成功的案例。国内不少公司的机制创新取得成功, 比如搜狐的搜狗输入法和合并后的搜狗、新浪微博、腾讯的微信等等, 这些产品都是新时代的创新产品, 但也都是耗费了蛮长时间才得以成熟运行并且取得成功。腾讯的微信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腾讯绝对是国内的巨头企业, 但是严格的制度阻碍了创新发展, 因此微信是远离深圳这个大本营的广州做出来的, 并且在如今的社会十分受到大家的欢迎, 而且也开辟出新的市场营销模式, 这就是创新带来的力量, 让腾讯从qq这个困局中走了出来。另外淘宝的成功也是如此。制度创新带来的力量不可小觑, 它可以改变整个格局, 如何当年的经济特区一样。但是首先我们的老板以及管理者要有创新意识, 他们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够带动员工具有创新意识, 巨头企业的老板每年都在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并且与广大群众交流就是为了获得创新的思想。

外企生存之道 第2篇

2006-05-15 , 来源: , 关键字: 外企,生存

入外企职场,如何举止言行都有着巧妙精辟的规则,往往一个举手投足间,就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甚至自己的职场前景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这一次,沪上HR联盟创始人之一的卡博先生(Gabor Nagy)亲自为职场外企白领们讲述外企生存的点滴法则。这位来自匈牙利的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HRO公司(汇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并组建了一支国际性的顾问梯队,将心理学、商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于人才测评和培训中,自主开发了HRO测试产品及培训课程,并拥有产品的知识产权,以此致力于向中国的企业提供专业化人才测评服务。

外企人士的四大通病

在外企工作,有四大方面比其它企业职员更求更高。

第一,追求高质量。很多人总是很容易就对自己的工作状况感到满意,觉得工作上“适可而止”,而不会追求精益求精。没有对高品质的追求心理当然也做不出高质量的工作。

第二,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是很多企业白领们存在的问题,认为只要开会的时候没有人说,自己也不应该强出头去多嘴什么。或者担心自己的建议听起来很幼稚、没有可执行性,会被别人否决。正是出于类似怕麻烦、没有自信的心理,致使很多优秀的点子一闪而过,根本不为他人所知。

第三,善于多走一步。许多人认为自己有了手头的这些活儿就足够了,不应该再增添麻烦、自寻烦恼。他们往往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事情就再也不会去思考什么,不会去发挥主动性寻找一些新的事情、发现新的问题。

第四,别对共享知识、经验有所保留。往往很多人,自己掌握了一些工作业务上的技巧却不肯拿出来和别的同事一起分享。可能存在着一种自私的念头,认为这是自己的东西,哪怕对新的同事,也是很有保留地带教。

这些职场上的通病,有悖于一名优秀员工的价值标准。通常一名好员工,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直截了当、信息面广信息量大;性格热情积极;充分了解自己,并有足够的自信。

给老板一个“大面子”

虽然很多人都说外企的企业管理模式比传统形式上的国企要开放得多,但是有上司下属关系的地方势必还是有等级的存在。有了上下级的等级制度,做下属的说话行事多少会有所顾忌。但是一个良好的员工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敢于说话、敢于提意见,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说话的艺术。

对上司做一个演说呈示十分重要,这可以决定你是否能说服你的上司。表达的方式、提问的形式都要在措辞、语气上十分注意。另外一点是对投资和收获要有一个清晰的阐述,好让听者感觉确有道理。在做这些的同时,要适当考虑上司的意思,用巧妙的方式迎合,最终让上司感觉这是建立在他自己的想法上而产生的注意。所以,向上司提意见时,最好的方式是让上司感觉这是他自己的想法。

此外,形式上直接的交流更好,重要的东西不用E-mail传送,或者不单单用E-mail,以免产生时滞和误解。提建议如若能利用例会的机会则更好,只有当自己十分有把握才能去面对大老板。

面对责任问题时„„

很多人可能会有类似经验,在某些节骨眼上,工作却出了差错,但这是上司的责任还是自己的责任?其时,这是一个双方面的平衡。有时候有些上司会将责任推给自己,纵使自己万分委屈,可是不好发作,毕竟是自己的上司,还想“活下去”就只能忍气吞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每当此时,就应该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件。

上司授权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把能够想到的细枝末节都询问清楚,得到过上司的肯定以后再去操作执行,哪怕最后出错也只是决策问题,而不应该单纯怪罪执行人员。因为很多上司推卸责任给下属的情况,都是出自一些模糊不清、没有得到确认和共识的地方。如果能将这些避免,那么类似的矛盾和不合也可以得到避免。

配角生存之道 第3篇

在NBA联盟,一共有450名身高、背景、年龄、技术类型和能力各异的球员,有些人职业生涯累计能拿到2亿元的薪水,成为名人堂球员,有些人则只能得到一份38000元、为期10天的合同。每名球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旅程和挑战,在某个时刻,他们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我在联盟中的角色是什么呢?”

能帮助球队赢球的球员肯定能继续留在这里,因此每个球员要做的就是帮助球队取得胜利。否则,你随时都会被年年进入到联盟的年轻球员们取代。比赛在不断地演进,球员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一些规则的改变——如三分线外禁止用手推挡,引入防守三秒等——都会让防守者在面对天赋突出的得分手时一筹莫展。进攻天才们继续通过投篮和刷数据挣得自己在联盟中的位置,因为他们的持球主导比赛和得分通常会让球队变得更好,球队也会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

那么剩下的人怎么办么?比如我。

进入联盟以前,几乎所有的NBA球员在大学时都是球队的主要得分点,进攻时由我们主导着球,为我们设计进攻战术。我们是媒体追逐的焦点,并接受所有的赞誉。但来到NBA后一切都变了,突然间,你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阶层。对此,你必须进行自我调整。一支NBA球队可能有3至5名球员有持续创造得分的能力,剩下的10余人则必须学着围绕在他们周围打球,找到帮助他们创造价值的方法。这其实也是你在为自己创造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教练才会把你继续留在场上。联盟中任何取得成功的人,都清楚地知道怎样在一个体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你必须清楚自己的角色,并多多关注除了得分之外的事情。当然,你可以在私底下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进攻技巧,但这些在比赛中不一定用得到。休赛季的大量投篮练习,训练后的加练,并不能保证你在比赛中一定有投篮机会,然而你不能因此放弃练习。帮助球队赢球,你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如果你想拥有一个较长的职业生涯,保持进取心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最艰难的部分是,在知道自己得不到足够信任和出场时间的情况下,你还得集中精力去一遍一遍地重复工作。在防守端,你做了一件伟大的工作并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我并不是抱怨什么,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很多人不会也不想做防守方面的事情,因为他们看不到它的价值,还有一些人把这看作是一种自我牺牲,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的。你做了这些说明你是个好人,帮助队友闪耀。但同时你这样做是因为想赢球,想让自己成为冠军球队的一部分,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只是一名角色球员,突然开始增加出手,场均得分从6分增加到8分,并不会有太多的人注意到的。因为你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但效率更低下。同样,如果你场均只有5分,但是在防守端你能防好对手的每一次挡拆,让对方球员很难受,那么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出场机会,也能挣得更多的钱。因为你的比赛效率更高了。我们的目标是在球队里要做到自己很难被取代,要让大家觉得离不开你,能做到这点,才能说明你是有价值的。

想想看,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像你一样,开始打篮球仅仅是因为热爱,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达不到职业球员的级别。不要听你的家人和朋友在为你的出场时间鸣不平,也不要在乎记者或球迷在各种场合评论你有多傻多呆,如果你能以自己的工作为荣,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这就是你的生活。

绘画的生存之道 第4篇

关键词:绘画,艺术,生存

前几天偶然看到《典藏当代艺术》专访蔡康永的一篇文章, 他强调艺术的生存之道是不必讨论的:“策略多的是, 你自己找好去杀就是了”“当你的东西好, 有力量的话, 怎幺哗众取宠那个东西都撑得住……就算你唱的像张惠妹, 但是你搞自闭, 那我们找一个不搞自闭的张惠妹就好啦!”这话听了着实让人心里一惊, 此语一出, 必定会有很多艺术家认同, 但或多或少会让我们这些还在向往艺术家之路的小学生感觉迎头挨了一闷棍。

中国达人秀是今年我国花巨资购买国外版权, 引进的一档新型的全民选秀节目, 节目的主旨是给每一个有才华的平民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机会。中国达人秀评委席上的高晓松在面对记者的镜头说过这样的话:“我去过一个地方海选, 海选者中不乏人才, 无论唱功还是表现形式, 在我之上者不少于一百人, 但是他们并不能全部都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一个艺术家成名靠的不仅仅是实力, 其中不乏运气和机遇。”“我曾经和那英聊过天, 当我问她成功的三个要素是什么的时候, 她给我的答案是:第一是运气, 第二是运气, 第三, 还是运气!”这些话着实让笔者一惊, 像那英这样的实力派唱将、歌坛大姐大, 都把自己的成功要素全部归功为运气, 到底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今日的绘画的处境确实让绘画者很为难, 这里笔者不说是艺术家, 而是绘画者, 在笔者看来, 艺术家应该是那些功成名就的绘画者, 而不包括我们这些还在艺术之路上披荆斩棘、削尖脑袋往绘画成功彼岸疯狂摇橹之辈。

像我们这些“80后”的年轻艺术从事者, 在我们性格成型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为活跃的时期, 也是国人认为国外资本和外来思想对中国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们年轻绘画者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确定的重要时期。就是这样的特殊时代, 造就了我们这个年代的艺术家特殊的性格特征。叛逆、逃避责任、否专业化的思想相当严重, 不管做什么事, 投机取巧好像都认为是通往成功的最好捷径。人人都想做大师, 个个都要搞创作。不管画的啥样, 都叫艺术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商业绘画盛行的年代向我们席卷而来, 并给艺术品收藏带来了一个广阔的潜在市场。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兴旺, 给了我们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作为一个油画研究生的我一直在思考, 是不是沉下心来好好的画自己的画, 就一定能够成功呢。这里所说的成功并不仅仅是我自己的作品在拍卖行或者双年展以动辄几百上千万的价格卖出去, 而是我的作品能够让所谓的业内人士和人民大众所认可。当然, 只要作品被认可, 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并非笔者物质, 现在的中国市场, 衡量一个艺术家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自己作品的价格。但现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 是一个依靠经济实力来强行推广意识形态的一个产物。在这个人为造就的市场里, 艺术家本身似乎并不是主导地位, 起决定作用的似乎都是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商人、评论家乃至官员。传统意义上的以艺术家天赋和实力来决定大众审美方向的古典艺术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像我们这代的年轻的艺术从事者, 往往基本功还没有打好, 就火急火燎的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符号”走进市场, 导致现在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水平良莠不齐。现在的绘画市场影响下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除了部分作品是在进行现代艺术的探索外, 好大一部分作品在学术上极其粗糙, 片面的反映社会的负面, 恶搞一些经典名作, 用自己本就不扎实的基本功来极力的迎合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商人、评论家乃至官员。有些人还在羡慕艺术家, 说艺术家是一个自由、高收入的人群, 可以免受世俗的干扰, 就像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天上人间, 然而, 在笔者看来, 现在年轻艺术家的画面主题、思想这些作画的精髓已然不是年轻艺术家自己所能操控的了。为了迎合那些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商人、评论家和部分官员们, 年轻艺术家自己的思想在绘画作品中荡然无存, 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极大失败所在。

大学四年的同学, 现在只有少数几个还在坚持着画自己的画, 很多同学一毕业迫于经济压力都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而还在坚持画画的这些同学家境相对都是宽裕的, 自己不必为了平时琐碎的柴米油盐来伤脑筋, 但在跟他们的沟通中笔者也知道, 他们的压力其实比转行的那些同学更大,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 必然要坚持走下去, 但是看现在的中国艺术市场, 他们禁不住的怀疑自己, 出路到底在哪里?绘画者通过作品来表达一种思想, 那是他创作的自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对待自己的作品却像经营商品一样, 要求绘画者不光光要会画, 还要懂得如何画, 懂得人情往来、人情世故。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很像西方当年艺术品收藏初期, 他们同样是90%的人都是在拿艺术品作投资。其实我们都知道, 艺术首要的功能是审美功能, 这种本末倒置的确让我们这些绘画者无所适从。而那些所谓功成名就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价格高的离谱, 归根而论, 就是他们比较听话, 就是艺术商人为了创造他们自己的财富时用的极其顺手的棋子便是了。就像文章开始蔡康永说的那句话一样“……就算你唱的像张惠妹, 但是你搞自闭, 那我们找一个不搞自闭的张惠妹就好啦!”艺术品最大的特征, 在于它本身的生产成本并不高, 它的价值更需要靠主观判断, 需要收藏者以及博物馆的共识和认可。现在的国内市场, 往往是艺术商人决定哪些画家可以出来, 那些画家必定潦倒一生。运气和机遇成了我们绘画者通往成功路上的那条缆绳。现在还好, 再走五年, 十年、如果到时候自己还是像现在一样, 没有收藏家赏识, 没有艺术商人赞助, 评论家还是对你不屑一顾。当我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地面对我们这些年自己心血凝结成的作品时, 不知我们这些绘画者到时候会不会后悔自己走上了这条路。反过来说, 现在这样的一个“有话语权的人说好就好”的时代。怎么让我们这些绘画者潜心画画, 创造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呢?

借策展人董梦阳先生的一句话“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对于我们的艺术界、艺术经营界和文化艺术的管理部门来说, 除了扎扎实实去努力之外, 更应该明确一个方向, 那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自信, 对传统文化的坚持。”我们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不管前卫思想有多么的活跃, 超前思想有多么的令部分年轻艺术家所向往, 在笔者看来, 传统文化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跟笔者一样在绘画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不倦的坚持和追求的年轻艺术家也在共同期望着一个靠大众审美存活的艺术市场。现在众多年轻绘画者能够一路坚持

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

谭平 (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传统中国绘画重写真, 师法造化, 唐宋时期的写实绘画灿烂辉煌。宋元时代文人重主观精神的表现, 书写笔墨情趣, 追求淡雅洒脱的艺术风格。但在文人画后期走向了只追求笔墨逸气, 略形重意的程式化误区, 导致近代水墨画走向衰败。20世纪初, 随着西方文化, 西方绘画的冲击, 传统保守的文人画的题材与技法狭窄越显突出。五四新文化使新美术运动也日趋高涨, 写实画法的兴起, 是对古代写真方法的回归, 中国画在今天呈现多元化, 重视觉客观再现的写实形态为主流, 这对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略形重意;笔墨;写真

一、文人画的形成及审美观

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阶层“士”, “文人”的存在对文人画的发生与形成有密切关系。文人画产生于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 宋元时代文人由于仕途的失意, 将审美情思转向山水、花鸟, “聊以自娱”“以画为乐”, 造成了其画风的游戏性。文人长于诗词文章书法, 乏于写形。对水墨的选择, 是文人长期的使用毛笔写字的结果, 几笔兰草、几条竹叶如同在写楷书字的撇捺, 缠绕的藤蔓似狂草书法的笔意, 无意中使文人的书法与绘画有了紧密的联系, 无意中文人画的审美格调与宫廷的富丽和民间的俗艳拉开了距离。宫庭画家追逐的富丽多彩的审美情趣, 是从自然万千变化丰富多彩写实而成, 如孔雀羽毛、虎豹斑纹、花卉云彩都入画对象。儒家注重“文”饰和社会秩序的一种和谐美体现。正统儒家注重五色绮丽的文饰, 追求正德正色的合“礼”之色。文人所崇尚的水墨, 也是对他们修习禅道悟空消极精神的回应。老子讨厌色彩:“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老子》第十二章) 倡导朴素的黑白之色成为文人绘画中合适的选择。“运墨而五色具”, “绘画之道, 水墨为上”王维将水墨推到了极高的程度。以水墨表现世间万物的气韵与神魂, 文人的水墨画在道家哲学思想上找到了精神支撑, 以墨分五彩代替了传统的“五色”。追求返璞归真是道家文化的思想, 不是绘画的法则。认为朴素是天下最美的也只存在于哲思中, 舍去五色, 只剩笔墨, 而笔墨等于零, 零如同佛道的空与玄, 佛否定现实人生, 寄希望于彼岸。绘画这样做实为消解了反映生活的本质功能。直抒胸臆的艺术观念符合了文人消极的人生观, 从荒山秃岭、残山乘水小家子气文人画中, 可以看出这种画风是古代末落失意文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使生逢乱世的文人抱负理想难以实现, 如屈原的流放、孔子的周游列国、竹林七贤的淡玄论道, 都是避免惹祸手法。唐朝的王维隐逸山林, 元代文人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常年与山林幽泉为伴, 水墨画成为文人安抚心灵慰藉失意的一种手段。对花鸟题材的选择, 并赋予很多寓意, 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四君子”画就成了文人画千篇一律的模式。

在技法上, 文人用书法将绘画功能的消解, 把山石规范为各

走过来, 必定也是在坚持着自己的一个梦想, 还有就是对成熟艺术市场必定能够形成的一个执着的坚持。一个成熟艺术市场的孕育和成长, 必须有多方面适合的环境。对于中国的画家来说, 确实到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时代。希望我们绘画者能拥有一个明净晴朗的天空, 能让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翱式各样皴法、点法;将竹叶以“个”字、“介”字、“分”字符号化, 严重窒息了中国画的生动活泼性。绘画借形象表情达意, 而不只是一堆笔墨概念的符号。文人画用墨淡雅, 对客观世界五彩的生活视而不见, 民间美术追求色彩的热烈喜庆、欢快气氛被认为是俗气。宫廷美术富丽多彩被认为是烦琐, 文人受道禅哲学的影响, 崇尚画贵在敛约, 偶然得之也叫天趣。空灵纯净为文人绘画的特征。文人“以画为乐”是有其原因的, 认为画画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的的余事, 对制作程序复杂耗费时日的精细画风不感兴趣, 认为它不适合表达有感而发, 还损寿。于是挥毫展纸的书法抒写过程, 瞬间完成的水墨画梅竹之类便成了文人的首选, 山水以干湿浓淡的丰富笔墨皴法造就丰富的形象和层次, 顺应了文人抒发感情的需求。长此以往文人沉醉于笔墨程式而不能自拨, 远离了绘画写真捉形的根本。

二、对写真绘画的消解

绘画的本质在于状物, 描绘世间万物, 以形象造型表现出物体之美。从宋代文同画的《墨竹图》和元人赵孟頫画的《秋郊饮马图》上看, 早期的文人画法也是很写实的。经过长期发展后, 才将作为技法的笔墨推崇为中国画的精华。而当下中国画是回归于重形式, 重视觉的客观再现的写实形态。

文人画究竟是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代表, 近百年来多有争论。文人画只不过是中国画的分支, 文人自己称之为字儿画、不是画, 因为造型能力弱, 只能靠在画面上题诗文表达画意,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是它的特点。绘画对他们多半是一种避世寄情的手段, 形似写实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主观意识的表达被放在了首位, 这种画法明显是对绘画描写物象功能的远离与消解。在大量作品中充满简单的景色、人物比例失当、山形无地貌特点, 色彩仅有墨色的浓淡变化, 造型呆板。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以精炼的书法笔墨表现闲适、淡泊的禅意, 幽美、寂静、安逸和近乎天老地荒、空无一人的寂默山水画面, 以老庄思想境界为其目的审美情趣。

然而, 这种农耕文化的绘画图式已不适应今天多元化的审美观念, 这种以书入画之法在上世纪初因“不实用”遭到众多学者批判。而陈师曾却对文人画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肯定, 他强调:绘画的本质和目的是要表现人的丰富情感活动和表达人的主观精神情趣, 而不是机械地复现简单无生命的客观现象, 并肯定了文人画传统首重精神, 以情感人的理念, 突出神韵, 不求形似, 正是画的进步, 并指出文人画重视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四个要素。这种论点在今天国画艺术呈多元化格局中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人品、学问、才情属于思想意识层面, 绘画属于技巧能力的长期训练, 一个连形都画不准的人能有高的学问、思想?有了好的人品学问就能等同于掌握绘画技巧的人吗?现代社会审美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把玩的高雅艺术, 它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反映社会现实, 才能有广大的市场和生存的空间。在近几十年大型美展中水墨画几乎不见精品, 而今大量以工笔画法精确刻画出的生

翔, 画出自己的那一片云彩。

参考文献

[1]陶伯华著.《美学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生存之道作文 第5篇

最近,在三墩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一个小偷盗窃了很多东西,正要返回时,被金晓军发现了。他冲上去拦住了小偷,小偷被逼急了,给了金晓军一刀。小偷正要逃,金晓军不顾肚子上的伤,死死拖住了小偷的脚,小偷为了顺利逃走,挥起大刀,直击金晓军的要害。最终,金晓军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这样做值得吗?为了一个小偷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金晓军还有两个孩子呢,小偷可以以后再抓,生命却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要留着生命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做更多有益的事。

金晓军死后不久,小偷就被抓到了。如果当时金晓军没有再追赶小偷,他就不会失去生命,不会白白丧生了。抓小偷虽然重要,但生命同样重要,为了一个小偷失去了生命,实在是不值得啊!

快时尚的生存之道 第6篇

来自西班牙的ZARA, 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850家的店铺, 全球营业额超过46亿欧元, 其利润率比美国第一连锁品牌GAP还要出色。而H&M虽然没有自己的工厂, 但凭借一流的品牌、二流的产品、三流的价格牢牢占领市场。去年10月, “快时尚”巨头——GAP在沪连开两店, 与ZARA、H&M等会师, 形成四大快时尚巨头齐聚中国之势。

随着国外快时尚席卷而来, 中国式快时尚应势而起, 相继出现了诸如Me&City、城市第八天等本土快时尚品牌。这些本土品牌的开店速度很快, 目标很明确:先模仿, 后超越。虽然相比国外巨头们在工序和周转期上慢了太多, 但在汰换速度上已经迈了一大步。

快工之“快”

快时尚之“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快”, 新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速度快。一般“快时尚”通过国际大牌最新款发布会及其它渠道搜集时尚信息进行整合设计, 然后生产销售, 最快时间12天。作为“快时尚”的鼻祖, ZARA提出的目标是:15天完成产品从设计、采购、生产到全球各地专卖店上架销售, 这样的“快”动作让ZARA的年销售额超过了百亿欧元。二是“狠”, 消费者购买速度能与品牌竞争相媲美, 狠劲十足。“快速时尚使得店铺中充满惊喜, ”贝恩北美零售咨询师的Kris Miller曾说。“消费者知道他们必须现在购买。因为他们不能指望在减价时购买。零售商不会降价销售, 而是将这部分货品转移到其它店铺销售。”“快时尚”每一款服装的生产数量都很少, 这样不仅减少单款的陈列, 同时人为制造稀缺。另外, 快时尚品牌推出的价格不及国际大牌类似款式的1/10, 这都极大的带动了消费者购买欲。三是“准”, 设计师强悍的近期潮流趋势准确预知力, 提升了消费者挑选商品时的判断力。

“快时尚”每年生产的服装款式是一般企业的3-4倍, 产品每周更替, 货物售完不会再有重复款上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ZARA, ZARA设计师们随时穿梭于米兰、东京、纽约、巴黎等时尚重地观看服装秀, 以撷取设计理念与最新的潮流趋势, 进而仿真仿效推出高时髦感的时尚单品, 而且速度之快十分令人震惊, 每周两次的补货上架, 每隔三周就要全面性的汰旧换新, 全球各店在两周内就可同步进行更新完毕, 使消费者于无形中建立ZARA品牌的认同力。

可见, 快时尚的“快”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即上货时间快、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表示, 快时尚最终体现的是对时尚潮流、社会环境、人文思想以及人的需求变化等方面做出的快速反应, 从而牵动整个产业链条, 以达到快速向市场推出时尚产品的目的。必须注意快时尚是一种模式, 不是一种款式和潮流。但是, 我们需要谨慎对待被过分夸张的快速时尚模型。

快工之“弊”

有人说:“人, 如果没有时间来慢生活, 那么, 他会有充分的时间来生病!”快时尚也未免俗。笔者采访韩女士时发现, 其对ZARA衣服质量颇多微词, “质量很差呀, 买了件ZARA真丝短袖上衣, 第一天穿就掉色, 太可气了”韩女士说, “而我的朋友买了一件139元的薄T恤送给他的妈妈, 衣服还没穿就开线了, 让他很没面子。”

据悉, 自2009年以来, 北京市消协依法对飒拉商业 (北京) 公司经销或生产的ZARA部分产品先后进行了3次服装产品比较试验, 3次均被质检机构认定不合格, 北京市消协为此先后3次对该司进行告知, 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却始终未得到该司明确的回应与表态。

2009年12月21日, 北京市消协委托中国商联会纺织皮毛质检中心进行了北京羽绒服市场比较试验, 结果显示, 来自ZARA的一款大衣, 标称含50%羽绒, 实测含绒量仅有40.5%。

2010年1月30日, 北京消协针对53种羽绒服和1种外套大衣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 逾3成产品不合格, 其中ZARA的一款标价999的外套, 标称填充物70%羽绒, 实际含绒量仅51.1%。

2011年4月10日, 由北京消协委托, 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天津) 对涉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等9个省市54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57种休闲裤样品进行了检测, ZARA的一款休闲裤被检测出色牢度不合格, 且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湿摩擦3个项目不合格, 另外, 其吊牌标称含羊毛20%, 实际含羊毛量仅10.6%。

ZARA的“质量门”事件使快时尚的弊端浮出水面。北京市消协表示, 因质量问题上黑榜的快时尚品牌并非只有ZARA。今年4月末,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H&M婴儿外套下摆部位纤维成分及含量不合格;去年6月,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曾发布公告称, H&M的一款针织休闲上衣PH值不合格。国内快时尚品牌存在相同问题, 网上就国内快时尚品牌衣服质量的控诉也时有发生。有关媒体在询问受访者所购买的快时尚服装品牌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时, 61.91%的消费者表示存在着问题并且让自己无法容忍;28.57%的消费者表示存在问题, 但问题较轻, 可以容忍;仅有9.52%的消费者表示不存在质量问题, 不难看出质量问题确实已经成为快时尚品牌短时间生产而衍生出的一大弊病。

除此之外, 快时尚品牌每年花在购买版权或抄袭版权方面的罚款达到几千万欧元、消费者过度盲目消费……这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快工之“源”

追求快速发展。据《信息时报》报道, 5月3日, 美国经典休闲时尚品牌Gap在中国的第五家旗舰店在北京开幕。5月中下旬, 优衣库华南区首家大型店——广州高德置地广场店及广百新一城标准店将于同日开幕。5月底, H&M的2000平方米大店也将在杭州开业……全球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开店热潮。快时尚品牌要求把产品生产周期缩短, 从产品开发到制造、物流、配送、上架等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周期要尽可能地缩短。这要求企业对产品的开发能力、生产等整个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和运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设计到成衣, 中国服装业一般为6-9个月, 国际名牌一般可到120天, 而ZARA最短只用7天。

几年前, 一间工厂完成一张4种款式、4万件服装的订单需要20周。现在, 工厂会以每天500件衣服的效率在头5个星期完成2万件;服装上市后如反响强烈, 立马加赶余下的2万件。Topshop把生产周期压缩到6周的同时, H&M不甘示弱地透露, 它们的商品从设计到上市仅仅需要3周时间。生产周期的缩短本身就是对保障产品质量的一种考验, 而快速扩张更导致快时尚品牌屡出质量问题。

追求快速时尚。ZARA的战略定位是买得起的快速时尚, 这要求设计师们必须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和迅速的反应能力, 极度的压力使设计师们在崩溃边缘搞研发, 缺乏思考, 大部分是从大牌设计元素中变相抄袭。目前, 抄袭其他时尚品牌的设计已经成为快时尚品牌的“潜规则”之一。据资料显示, 在欧洲, ZARA因抄袭每年要向那些顶级品牌支付几千万欧元的罚款, 美国本土快时尚品牌Forever21也成为被指控的焦点。廉价的“山寨”服装使消费者受益, 却侵犯了其他品牌的知识产权, 缺乏独特的原创设计让服装设计师徒有虚名的同时, 也将成为制约快时尚品牌发展的最大障碍。

追求快速消费。快时尚潮流让人们改变了消费方式, 以前按季节换衣的习惯, 转为按星期换衣, 甚至没怎么穿的衣服洗洗就扔了。笔者在ZARA店碰见一位刘女士, 购衣速度令笔者目瞪口呆, 随手拿了几款衣服就去柜台结帐, 问及原因, 刘女士无所谓的说, 看着新潮就买了。ZARA店员向笔者介绍, 象刘女士这样的买家并不少见, 因为ZARA服装款式变化很快, 并且很时尚, 许多买家买过后又会很快上门。衣服从耐用消费品变成快速消费品, 快时尚就这样变成时尚业的行业标准。消费者忙着购买最新、最潮的设计, 乐于尝试每年20多个着装季的不同设计。在服装的款式越来越多, 新陈代谢越来越快的快时尚品牌面前, 消费者丧失了主导权, 长期以来被视为最重要因素的质量和品牌逐渐被忽视。

快工之“生”

快时尚≠劣质品, 快工也应出细活, 这才是生存之道。快时尚品牌提高了消费者的时尚选择性, 所以快时尚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当社会进入到一个快速消费的时期, 很多消费者会更加认同和青睐快时尚的风格与理念, 因为按快时尚模式运作的品牌能够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产品, 但是快时尚不应该以牺牲产品质量作为前提。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 “快时尚的社会责任是在关注大众对时尚追逐的同时, 也要确保质量, 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快时尚总体不错, 个别出现了问题, 要引起注意。对质量、对低碳、对可持续消费都应提高认识, 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一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快时尚本身的罪过, 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快时尚的概念, 就会出现问题。每年推出如此多的高品质设计, 还要保持低廉的价格, 快时尚品牌必须在“快”与“慢”之间, 做出合理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快速发展, 但不一定必须选择快速扩张, 门店激增, 产品需求量猛增, 除非有足够的生产力和合理的分配, 否则会引起一连串恶性反应。

经验丰富和苛求的消费者需要出色的服务和物超所值的产品, 那些不能提供高质量服务和设计精良的产品的企业终将失去消费者。快时尚品牌必须拥有自己的设计导向, 本土快时尚品牌应加强与欧美设计师的交流, 同时更应该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 发掘自己身边的各类元素, 最终设计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款式风格。现在的消费趋势是低碳、环保、节能, 快时尚企业也能做出低碳、环保的产品来, 比如纯棉的产品, 可降解的产品等。消费者为了追逐时尚, 快速淘汰一些衣服造成的资源浪费, 必须进行合理引导。

小众APP生存之道 第7篇

移动互联网如浪潮般席卷了世界各地, 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被移动化。截至2014-06, 在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 手机使用率达83.4%, 首次超越传统PC的整体使用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稳定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APP移动应用行业迅速崛起。

调查显示, 75%的用户手机上安装了20个以上的APP应用, 并且最早推出APP的商家快速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市场利润, 使手机APP市场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如今已不是随便制作一款APP就能俘获无数用户芳心的时代, 对于APP开发者, 能否从小众这片红海中发觉未被服务到的市场已经成为了其需要深思的问题。

2 小众APP案例分析

老年人是社会上最为孤独的群体, 他们所需的服务有一定的必要性, 并且为这些服务买单的除了他们自己外, 还有其儿女。新加坡Newton Circus公司瞄准老年人市场, 开展了一个名为Silverline Mobile的项目, 开发了5款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APP——第一款名为“Discover”, 可以记录拍摄图片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第二款名为“Well Being”, 可以提醒老年人按时吃药、喝水、做运动;第三款名为“Inspire”, 可以推送每日头条新闻、趣闻;第四款名为“Connect”, 用直观的格式显示联系人列表;第五款名为“Emergency”, 当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 可以直接呼叫911或看护者。

2014年底, 据统计, 国内共有2.039 1亿人使用应用商店类APP, 24岁以下用户占30.5%, 而“90后”成为了APP的主要使用人群。2015年初, 一款名为“足记”的APP火遍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 甚至由于用户的激增, 使得服务器瘫痪。“足记”的火速窜红使人不禁想起2014年风靡一时的APP——“脸萌”。这两款同属于小众APP的软件有共同的特点: (1) 用户定位精确, 主攻“90后”群体; (2) 操作简单, 学习成本低, 易上手。它们的营销方式也具有相同之处, 即利用社交网络营销。但是, “足记”是否会重蹈“脸萌”的覆辙呢?“足记”团队表示, 他们正在努力增强软件的社交属性, 扩大用户群。

3 未来小众APP展望

移动APP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相对于微博、微信和淘宝等大众型APP, 触及老年人、大学生和儿童等小众人群的APP是新媒体和用户自身发展的需求, 也是社会创新化的产物。然而, 在小众APP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比如生存寿命短、同质化、僵尸化和盈利模式不合理等。因此, 以上问题的解决决定了小众APP能否长久发展。

3.1 扩大用户群体

正如Facebook, 其最早仅限哈弗大学的学生使用, 但渐渐地也为其他大学和中学学生所使用, 2006年, 它正式开放注册, 如今已推广到了全球各地。用户群的成功扩大奠定了其在社交平台的重要地位。同理, 老年人和儿童在家庭关系网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部分需求需要通过与其他家庭成员互动来满足。

3.2 强化核心功能

打车类人群相对于乘坐公交车人群来说, 属于小众人群, 因此, 打车类APP属于小众APP。针对打车人群和出租车司机的自身特点和使用环境, APP格外强调功能的简洁性。为了提高用户的出行效率, 调动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热情, 特制定了红包奖励机制, 而这一机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和用户使用。在中国, 使用移动APP的人数上亿, 即使是小众人群, 倘若深挖一个“痛点”, 强化一个核心功能, 其市场前景便不可估量。

3.3 寻求可持续盈利模式

细数近两年涌现的图像制作应用, “脸萌”“魔漫相机”“百度魔图”“美拍”等, 其实都是利用低成本操作, 基于年轻用户个性化追求和对美的渴望而走红。但是, 这些产品都遭遇了盈利之困, 无法逃脱昙花一现的悲剧。对于这些小众APP, 首先要从深度和时间的广度来考虑, 不断增大用户黏性, 积累用户群, 之后再寻找合理的盈利手段。

参考文献

企业活力与生存发展之道 第8篇

1 企业活力及影响因素

企业活力是指企业作为有机体通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良性循环中所呈现出自我发展的旺盛生命力状态。影响企业活力的因素主要是它的获利能力、竞争能力、生长能力、应变能力、凝聚能力和企业形象力。企业获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企业竞争能力、生长能力、适应能力和凝聚能力的基础和综合体现,是企业活力的结果。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本能的表现。有了竞争,企业才有活力,也才会有压力。企业生长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生存必须建立在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否则企业必将失去生存能力。企业适应能力是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它主要是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来实现的,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生产进行调整,调整得越及时、越顺利,企业应变能力就越强。企业凝聚力是以企业职工对企业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凝聚力的强弱,关系到企业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企业整体功能的发挥。企业形象力是塑造和维护个性化鲜明、冲击力极强的企业形象去参与市场竞争。它要求企业从深层的灵魂塑造、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到企业形象的整合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洗心革面”,它是在理念与价值导向、传统与发展、决策与经营析学、规模与设备投入、人力与技术储备、产品与市场拓展、服务质量的保证、公益与社会责任等各个层次上展开的全方位的变革。

2 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企业是有生命的,从出生到长大再到衰老、消亡,这便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如同人的成长,生活条件差、父母基因有问题、自然或社会环境恶劣,都会使孩子的成活率、成长率、健康水平等生命指标降低,即便长大了,平均寿命周期也低。企业较之于人,活下来更难,活得健康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企业出生太过容易,但活下来却需要很多条件,而健康的长大、强壮,那更是得在万千的竞争者中胜出。于是死得多、死得快,活得少、活得难,因此,要注重研究企业的生存之道。

2.1 企业运营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的客户

企业的收入来源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为客户提供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此获得销售收入;二是把企业本身当作产品,或部分或全部地卖掉,以此获得股权收入。企业出售的东西无非是企业产品(包括技术、品牌、专利)、服务和企业本身。不管卖什么,都得找到买家,而且是既有购买意愿,又有支付能力,并愿意接受某种价格的买家。判断企业能否存活、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核心就是客户问题。客户在有的场合也被表述为“市场”、“需求”或“销售”。国有企业的垄断来自行政权力的支持,但民间企业走向垄断,靠的主要是经营和智慧。像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星巴克,都是从很小的店铺做起来的。利用标准、专利和品牌垄断市场,这是很高级的企业发展层次。但形成垄断的企业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天天为客户问题发愁的企业。如何寻找客户、怎样才能抓住并维护住客户、扩大市场用什么法子等,这是企业老板们天天琢磨的事。

2.2 与政府管理部门调整好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以抽象为一系列的内、外部关系。除了与客户的关系外,企业与政府各有关主管部门的关系是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企业死活的公共关系。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一般情况可概括为几类最主要的关系。第一类,管着企业的注册、年检、商标、质检、用工、社会保险等关乎企业生存的环节的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劳动监察等部门。第二类,管着各类工商、房地产、交通项目的立项、审批,对日常经营活动也负责监督的发改委、商务部(局)、国资委、国土、环保、科技部(局)等部门。第三类,给国库和地方财政把大门的,手上有行政执法权,对企业经营看得特别紧,任何偷逃税款都会触犯法律,承担刑事责任的国税、地税、海关及其他行政、事业收费的监管机关。第四类,企业间债权债务、合同纠纷、行贿受贿等官司的解决之道的公、检、法、司诉诸司法机关。企业与这些机构调整好关系,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企业得清楚地知道与本企业有关的管理部门及相应职责。二是企业依法经营,掌握法律和政策的精髓,正确地加以使用。三是熟悉管理机关的办事程序和风格,主动与具体管理部门和人员搞好关系,积极支持和配合他们工作。与政府协调关系,既是协助政府履责的需要,更是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有两种公关的做法十分有害:一是躲,躲避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是愚蠢的做法。企业和老板消极,监管部门就会找上门;找不到人就发传票,不按规矩办事可以开罚单,直至要求停业、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二是贿,以钱开道是许多老板和企业打通关节、息事宁人的做法。依我国法律,行贿受贿均构成犯罪,没被曝光只是侥幸,一旦事发,肯定承担刑责,也就是判刑、蹲监。因此,学习如何与政府打交道,是企业要悉心研究和实践之要事。

2.3 企业素质的培养是提高企业活力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企业素质是指构成企业各要素的质量及其相互结合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整体功能。看一个企业的素质好不好,主要不是看它的规模大小或职工人数的多少,而是看这个企业的“质量”好不好。企业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企业素质通常通过企业能力得以反映。企业能力是企业素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能力:一是产品的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产品适销能力两个方面。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一两个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二是管理者的能力,即企业的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与协调能力以及它们共同依赖的管理基础工作的能力。它直接决定了企业人、财、物中的潜力和潜在优势的发挥。三是生产经营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过程、资源输入过程、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售后服务与信息反馈过程等。此过程的好坏都是由企业的技术素质、人员素质的管理素质共同决定的,是这三大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四是企业的基础能力。它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对生产的适应力、设备技术能力、工艺能力、职工文化技术能力、职工劳动能力及企业职工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和自主管理能力等。企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功能的提高。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讲过:“21世纪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同样,一个不注重工业设计的企业更加成为明日的被淘汰者。企业要生存,改革是关键,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设计本身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设计是指企业家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管理或企业战略、组织、技术、文化管理的某一方面的战略组合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提升企业活力。合理的利用和安排资源是基础,让每个阶段的资源利用合理、有序,其过程保持节奏,从而实现企业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其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5,(05):23-25.

[2]刘蕾.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问题探索,2005,(07):12-14.

[3]李敏娜,王林平.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理论辨析[J].北方经贸,2003,(12):7-9.

地产类电视节目生存之道 第9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媒体战争中, 地产类电视节目的处境尤为尴尬。相比报纸、网络等平面媒体, 电视的线性传播特点造成了其先天的“画面易逝性”。而在房地产的宣传报道中, 想要表达某一观点, 往往需要相对静态的“图表数据”等信息来进行支撑。因此在传统观念中, 电视并不是楼市分析和地产广告投放的第一媒体选择。与此同时, 目前的中国电视正经历着由“自产自播”向“公司化运行”自负盈亏模式转变的过程。创收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一档栏目的生存状况。对于地产类电视节目来说, 既要满足观众对于信息的渴求以保证收视率, 还要兼顾地产客户对于广告投放宣传的诉求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 地产类电视节目虽举步维艰, 但依然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一般来说, 地产类电视节目往往脱胎于各地电视台经济频道下属的某个板块。例如在上海第一财经逐渐发展完善的“第一地产”;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的“聚焦房地产”;成都第一系列中的“第一房产”等。目前中国的电视节目, 虽然总在强调节目的积极因素和导向性质, 但在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方面仍缺乏一些实质作为。[1]因此, 如何在地产专业报道的基础上加入更多“可看”元素, 更好地服务观众, 就成为了摆在中国电视人面前的一道课题。

一、丰富画面信息真实还原市场

叫卖式口吻是房地产开发商较为习惯的宣传策略。“本区最低价”、“秉承多年品质、打造人居大盘”, 千篇一律的口号难免招人厌倦。电视的优点在于真实还原。虽然画面的易逝性会削弱一部分表现效果, 但形象直观的画面表现却是报纸杂志这样的平面媒体所不具备的。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并不单纯地取决于它的效用, 而且还取决于人们是否拥有该产品。[2]在无法拥有产品的情况下, 体验和试用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创办上海《第一地产》的上海华映传媒在2006年就创办了大型互动节目《看房》。节目推出后, 被观众誉为“立体楼书”, 收视率和份额连创新高, 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二、硬广化为软广善用声东击西

对于观众来说, 需要在地产电视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这种信息量, 一方面是政策、新闻等已发生或已经预设好即将发生的信息;另一方面则是与楼盘项目或房屋价格密切相关的市场信息。比较而言, 后者对于观众的吸引力更大。于是, 不少地产电视就成为了“项目报价集锦”和“新开楼盘快报”。地产节目应“化硬广为软广”, 将有效信息植入节目中。这种植入并非生搬硬套, 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例如天津电视台“聚焦房地产”在宣传某开发商的“摄影活动”时就运用了这样的解说词: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 建筑所蕴含的不仅是居住的功能, 它更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巴黎塞纳河畔的砖瓦将法国人的浪漫展现无遗;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古朴建筑散发着英国人的严谨作风。一如往日的人来车往, 海河带给天津人的则是一种莫名的亲切。因此, 当泰悦豪庭时光钟摄影大赛拉开序幕时, 参赛选手们, 不约而同地将镜头聚焦在了天津的母亲河身上……”

三、把握观众需求增强节目互动

相较于娱乐节目, 经济类节目具有先天的收视劣势。纵观目前中国收视份额较高的经济类节目, 无一不体现着与消费者的密切相关性。互动, 将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现在韩国电视机构在分期编剧拍摄长篇电视剧的时候, 就会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随时改变剧情和剧中人物的命运。[3]

目前的地产电视节目, 同样可以照方抓药。天津电视台“聚焦房地产”开辟了“王牌顾问”板块, 针对购房者关心的二手房片区进行介绍。其间, 二手房置业顾问会针对片区的房源质量、价格等情况给出自己的专业建议。从收视曲线上看, 这个板块的收视率普遍高于节目整体的收视曲线平均值。通过与二手房企业的合作, 可以吸引其参与栏目板块冠名, 达到收视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拓展消化渠道丰富线下活动

多数地区的地产电视都是在当地的地面频道播出。这就给节目制作者“接地气”提供了机会。节目制作者可以开展更富针对性的线下活动。例如成都的“第一房产”就在2012年推出了“爱情婚房美丽新娘”活动。

一般来讲, 地产企业大都热衷参与大型活动。例如星耀地产曾经冠名赞助的“梅兰芳首映典礼”, 永泰红磡集团赞助的刘德华演唱会, 仁恒地产冠名的郎朗新年音乐会。类似活动在带来不错社会影响的同时, 也凸显了地产公司的企业文化。因此, 地产电视节目要善于打造包括大型活动及板块冠名这样的“电视产品”, 让开发商的广告投放变得师出有名。

无论是中国电视行业还是中国的房地产 (商品房市场) 行业, 从起步发展至今都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距离发展成熟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经济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产类电视节目的社会作用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电视会成为地产客户投放和观众获取地产信息的第一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磊.《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131页

[2]彼得·乌比尔.《为什么我们左右不了自己的生活》.中信出版社, 2010年版60页

张亚东 爱 生存之道 第10篇

《风尚志》:爱是什么?

张亚东:爱是最终极的意义。它存在一切方面,而不只是一般所理解的爱情。包含对生命,地球,人,生物的情感。没有爱无法想象。

《风尚志》:风尚是什么?

张亚东:我理解的风尚是每个人寻找美的一种方式,不管通过音乐还是美术,都一样。

《风尚志》:爱如何表达风尚?

张亚东:爱无需刻意表达,它自然已经在那儿了。每个人心里都有爱。好的风尚一定包含了爱。

《风尚志》:风尚如何传述爱?

张亚东:风尚包含的方面很多。我从音乐这方面去表达。每一个音符都发自内心的爱。

《风尚志》:你正在实践的爱和风尚是什么?

张亚东:这段时间在关注环保的事情,这是发自内心的愿望。环保非常重要,我已计划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乘坐电梯,更多去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地球。我想把自己家的概念从四壁扩展到地球。从小的自我中走出来,去关注更多的人,去关注所有人类的利益。

《风尚志》:心目中爱与风尚的模范人物是谁?

张亚东:坂本龙一。他在九几年时就做过非常环保的专辑,邀请了许多顶级艺人来参与制作。他在当时,做为一名世界性的音乐人,能拿出时间,精力来做这种关注,我个人真的很佩服。

《风尚志》:风尚志两岁了,有什么祝福吗?

张亚东:我想说用爱心关怀一切,在我眼里就是最美的风尚。祝愿《风尚志》成为最美的风尚。

作品名称:生命的颜色

浅析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第11篇

一、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是:数量众多, 基础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 往往处于竞争的劣势, 同时, 由于中小企业人才稀少, 资本额小, 抗风险能力低, 管理效率低下, 信息资源不对称等, 这些明显的缺陷, 再加上一些处于主导地位的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制约和排挤, 使得市场稍有风吹草动, 中小企业便会“感冒发烧”, 时常发出“蚍蜉怎能撼大树”的感慨, 因此, 在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的今天, 中小企业如何依靠自身力量来改变竞争弱势, 是摆在所有中小企业主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 经营战略问题

经营战略不清晰几乎是所有中小企业的通病, 大量中小企业对市场认识不清, 或者是紧紧停留在对自身业务的关注上, 注重企业的“现在”, 轻视甚至无视企业的“未来”。这种意识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对经营战略进行长远的规划, 在制定计划时, 不能客观地从长远考虑, 因此有相当的盲目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竞争环境之中, 经营战略不清晰, 使得中小企业一直被动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 而最后, 大部分会因被收购, 吞并或者破产从而淹没于浩瀚的市场血海中。

(二) 资金困难问题

在资本为住的市场经济浪潮中, 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日常运营还是以后的长远规划中, 都离不开资金这条“大动脉”。可以说, 企业的每一步行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撑, 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则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资金链的断裂是很多中小企业最终逃脱不开的“魔咒”。

(三) 人才培养问题

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比较小, 实力比较弱, 往往很难留住人才, 而人才的频繁流失又加剧了企业的负担, 使得企业更难留住合适的人才, 从而使很多中小企业进入了恶性循环的处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人才的流失加快了中小企业的灭亡速度。

诚然,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 很复杂, 以上三条是笔者认为在中小企业经营中, 最常遇到的三个问题, 择其而述之。

三、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我们要探求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就要从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 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下面简单从企业经营战略定位, 融资困难以及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一) 经营战略定位要清晰

除了有健康, 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之外,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高速, 高效的发展, 必须要有战略眼光, 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 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清晰的经营战略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位:

1、专业化战略

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 达不到以经营多种产品分散风险的高度, 所以, 切忌不要贪多, 而应该发挥其“小巧玲珑”的特长, 把有限的资源, 资金和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或者目标上来, 利用压强原理, 力量虽小, 但是受力面积集中, 专注于某一个方面,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 围绕自己的核心优势进行经营。

2、寄生式战略

大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越来越多地求助于更细致的社会分工与协作, 将大部分的生产活动外包或者发展特许式经营, 而自己只保留核心的研发与生产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的契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使得中小企业有了“寄生”大企业的机会。中小企业不要急于去开发自己的新产品, 而是接受大企业的长期订单, 基于订单去确定生产方向, 从而与大企业确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或者通过一种特许式经营权的方式, 紧跟大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 争取与大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3、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中小企业要找到自身独特性的东西, 差异化的方式可以是品牌形象、技术优势、经销服务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坚持差异化原则可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中小企业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 它可以增加利润却不必追求低成本。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更加贴近市场, 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 采用差异化战略, 开发小产业与大企业产品有差异的特色产品, 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形象。

4、品牌战略

苹果和唯冠IPAD商标权之争的硝烟似乎还弥漫在天空中, 久久不能散去。这给广大中小企业主们好好上了一课,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小企业必须针对自身品牌定位的特点, 在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 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 同时,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还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企业的商标使用权, 只有充分发挥了自有品牌的品牌效应, 只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企业在竞争中才会取得优势, 才会谋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 多渠道融资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偏小, 信用度不高, 融资比较困难, 经常会出现“无米下锅”的境况。

那么,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呢?

1、中小企业的自我原始资本积累

对于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 内部融资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资来源。这种融资模式最保险, 但是效率低下。因为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只依靠企业自身能力的融资方式是最为脆弱的, 一旦融资跟不上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所以, 这种资本原始积累的融资方式很难保证企业发展所需的后劲。

2、直接资本引进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 信誉低, 从金融机构引进资本时, 金融机构会比较谨慎。因此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 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商誉, 在银行与企业间, 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同时, 中小企业也可与相关担保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获得担保公司的持续担保, 这无疑为企业的融资问题找到了出路。

3、间接资本引进

与其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 联盟等方式引入资金, 这种共同投资, 共担风险, 利益共享的融资模式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产生了新的效益点。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 科学而有规划的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由于基础薄弱, 在用人机制上无法与大企业相比, 而频繁的人才流动则容易给中小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所以, 如果没有特殊的用人机制, 在用人领域, 中小企业是无法战胜其他大企业的。针对这样的用人现状, 中小企业如果想把优秀人才纳入旗下, 需要:

1、制定科学的录用制度。在人才选拔与录用上, 不要好高骛远, 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 不要最好的人才, 而是需要最合适的人才。所录取人才的个人发展目标最好要与公司的目标相一致。

2、制定科学的用人制度。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晋升途径, 了解员工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定位, 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这样, 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 也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为企业做贡献, 以便达到双赢的结果。

3、培训机会。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来给员工安排培训的机会, 来鼓励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这样一来可以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来也可以给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 同时, 员工个人素质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可以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总而言之,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 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就是清楚地认识自身的问题, 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增强自身实力, 选择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及经营管理模式。而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 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 以合适的渠道融资, 吸引并留住合适的人才, 走企业规范经营的道路, 以科学的手段深化改革, 谋求可持续的发展, 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美]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5.[2][美]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5.

[3]颜光华, 林明.外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09) .[3]颜光华, 林明.外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09) .

[4]石军伟.虚拟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纵横, 2002, (07) .[4]石军伟.虚拟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纵横, 2002, (07) .

[5]刘冀生, 刘伊伟.中小企业经营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5]刘冀生, 刘伊伟.中小企业经营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存之道】相关文章:

国产电视剧生存之道06-11

健身俱乐部生存之道06-26

企业的生存之道演讲10-10

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12-03

学习资深秘书的职场生存之道05-30

生存关键05-13

生存思考05-22

女性生存05-30

生存艺术07-24

生存教育08-02

上一篇:历史文化名城风貌论文下一篇:青年党政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