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骨折范文

2024-06-02

上颌骨骨折范文(精选10篇)

上颌骨骨折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 年龄18~55岁, 平均35.3岁, 男12例, 女5例。交通事故伤13例, 高处坠落伤3例, 暴力伤1例。合并严重颅脑损伤5例, 伴发颅底骨、颧骨、鼻-眶-筛窦复合体骨折7例, 伴发下颌骨骨折的3例, 单纯矢状骨折仅1例。矢状骨折腭粘膜未撕裂3例, 硬腭粘膜撕裂10例, 软、硬腭粘膜均撕裂4例。

1.2 方法

单纯矢状骨折的往往较易复位, 于32+23根间近前庭沟底旋入支抗钉, 悬挂橡皮圈弹性牵引, 另于32+23、43+34、76+67根尖间近前庭沟底各拧入支抗钉1颗, 悬挂橡皮圈行颌间弹性牵引固定。5例合并LeFortⅠ型、2例合并LeFortⅡ型骨折的均采用此法。术中2例不能即刻复位关闭腭部裂隙, 于65+56腭侧腭大血管神经束内侧骨质各旋入支抗钉1枚, 挂橡皮圈行腭侧牵引复位。其余各例骨折复杂, 往往复位不易,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采用手术方法复位, 眶骨、颧弓等高位骨折采用小夹板坚固内固定进行治疗, 口内裂隙两侧及上下颌间仍采用支抗钉悬挂橡皮圈弹性牵引固定。软腭撕裂处缝合裂口, 硬腭粘膜裂口不予缝合。

2 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 张口度、型均正常, 面中部无塌陷表现, 3个月后复查, X-ray示腭部骨质愈合良好。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

上颌骨血运丰富, 骨折愈合能力强, 原则上应行早期复位固定, 以防发生纤维粘连或错位愈合, 影响骨折的复位与固定[1]。但上颌骨矢状骨折多由暴力所致, 常伴发严重颅颌面部损伤, 需重视脑水肿及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 以防延误病情[2]。本组12例患者为急诊入院, 入院时生命体征尚不稳定, 立即行颌骨的复位、固定不利于对患者的抢救,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 即应尽早手术。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早期手术是必要的。

3.2 矢状骨折应急处理

上颌骨矢状骨折腭部常有裂隙, 伴发上颌窦及鼻中隔骨折时有大量鲜血自口鼻腔流出, 有效的控制出血对预防休克发生, 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对于能手法复位的可给予复位并缝合腭部粘膜, 腭部裂隙两侧旋入支抗钉, 挂橡皮圈牵引, 以防粘膜再度撕裂。不能复位而余留较大间隙的, 可在裂隙内填塞明胶海绵, 腭部置碘仿纱条压迫, 并于裂隙两侧旋入2对支抗钉, 挂橡皮圈或结扎钢丝以固定纱条。尽可能不在裂隙内填塞纱条, 避免将裂隙扩大, 增加后期手术难度。鼻腔及上颌窦出血可于鼻道内填塞止血海棉即可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3.3 复位与固定

上颌骨矢状骨折常造成两侧上颌骨向外侧呈扇形移位, 咬合关系紊乱, 张口受限。单纯矢状骨折或伴发LeFortⅠ型骨折的, 复位往往较易, 可直接行颌内、颌间支抗钉弹性牵引复位固定, 利用上下颌牙列的咬合关系获得稳定的上颌骨位置, 此点与张益[3]同。该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损伤程度, 避免传统牙弓夹板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伴发上颌骨前后壁、颧骨、颅底骨骨折时, 复位及固定均有一定困难, 因为上颌骨需要以颅底骨、颧骨作为稳定的支撑, 该类患者需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 清除碎骨块及软组织, 仔细复位, 以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 而后附以支抗钉颌内、颌间弹性牵引, 以下颌牙列作为恢复咬合关系的基础进行固定。

摘要:目的评价支抗钉牵引方法在上颌骨矢状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支抗钉颌内、颌间弹性牵引与其它方法联合使用的办法对17例上颌矢状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并随访3个月。结果17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 面中部无塌陷。结论支抗钉弹性牵引是矢状骨折颌骨复位的有效手段, 节省手术时间, 减少损伤, 与其它方法联合使用是治疗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上颌骨矢状骨折,支抗钉,弹性牵引

参考文献

[1]Manson PN, Management of facial fracture[J].Perspectives in P1ast Surg, 1998, 2:1~8.

[2]Hohlrieder M, Hinterhoelzl J, Ulmser H, et al.Maxillofacial fractures masking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4, 33 (4) :389~395.

小儿下颌骨骨折的治疗 第2篇

本组小儿下颌骨骨折中32例,男28例,女4例,男女之比8:1;平均年龄7岁,6岁以下5例,6~10岁20例,11~14岁7例,以6~10岁为最多。

致伤原因:跌伤19例,交通事故伤6例,动物伤4例、打架斗殴伤3例。骨折部位:正中部7例,牙尖区18例。66区2例,下颌角3例,倮突颈2例。合并伤:颅脑9例,肱骨2例,锁骨2例,肋骨股骨1例。

治疗:未经复位固定5例,单纯骨间固定16例,骨间加牙间固定8例,颌间加牙弓夹板固定3例。

讨 论

发病情况:小儿下颌骨骨折发病率低,因婴幼儿下颌骨所占头颅的比例较小,额部相对突出,下颌相对后缩,所以遭受外力撞击的机会相对少,加上小儿骨质本身有一定的弹性,软组织覆盖较厚,外力撞击时而分散减弱。另外,6岁以下的幼儿常在父母或成人的保护下活动,受伤的机会相对减少。一旦发生骨折则在解剖、生理和临床上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骨折的部位:小儿下颌骨折是面骨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面中部的2倍。美国西北大学的资料统计表明,软组织损伤多发生在面部上,而面骨骨折多发生下颌骨。司徒镇强等73例小儿下颌骨折中有36例(49.3%)在尖牙区附近。施长溪报道24例儿童下和错位骨折中发生在下颌体部15例(占62.5%)。余国雄分析105处儿童面骨骨折中下颌体部74处(占60%)。本组中在尖牙区的有18例(占53%)。小儿下颌骨折位于尖牙区的原因,可能与下颌骨中恒牙牙胚所在的位置有关,据X线片中观察,小儿恒尖牙未萌出之前,位置较低,该区骨质相对薄弱,这可能是造成骨折好发部位的原因。

治療方法:患者由于年龄小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颌骨情况每年都在变化,而且在幼儿颌骨内有牙胚存在或口腔内为混合牙列。因此治疗方法与成人不同。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必须通过临床观察,根据小儿全身情况,解剖生理特点,年龄,骨折部位、性质及骨折线上有无牙齿存在等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手法、牵引、切开复位3种。固定方法应采用单颌为主,再视情况加以辅助固定。

小儿下颌骨折不经复位固定而痊愈:我们观察了5例小儿下颌骨折未经复位固定而咬颌错位情况自行痊愈,其中1例年龄12岁男性患者,左下颌角骨折,牙齿完好,咬颌错乱,方法易复位,给跌打丸内服,30天后复查,咬颌恢复伤前关系。X线示骨折已愈合。另4例年龄较小,骨折端轻度移位,咬颌错位不明显,3年随访咬颌关系正常,无畸形愈合或其他不良现象。笔者认为,此法用于选择性病例可免除外科手术和复位固定的麻烦和痛苦,同样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愈效果。

颌间牵引固定:利用口内各类夹板操作简便,颌关系恢复满意,但闭口固定时间长(4~6周),影响进食及口腔卫生,语言不便,也不利于骨折愈合。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年龄较大、换牙已完成的小儿。施长溪采用酸蚀复合树脂粘接剂治疗18例小儿下颌错位骨折取得良好效果。本组对3例年龄较大且牙齿完好的小儿采用成品牙齿夹板橡皮圈颌间牵引10天,开后进食,再单颌固定3周,并用抗生素及跌打丸;X线提示骨折愈合,3年随访咬颌正常。

骨内固定:9岁以下患儿乳牙牙冠短小,牙颈部内收程度小,缺乏供结扎固定的倒凹区;在乳恒牙交替期,乳牙部分吸收,恒牙初步萌出牙根尚未完全形成,不能承担过大拉力,因此颌间牵引不适用于这些患儿。特别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更应采用切开复位骨内定固定法。其方法是利用正常开口运动及动静结合治疗的原则,可促进骨折愈合,还可避免颌间固定存在的缺点,较理想地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统一。本组切开复位骨内固定22例(占68.8%)。许多作者对不能利用牙齿结扎又不能作切开复位的患儿,采用绕过下颌骨的环状金属丝将下颌结扎固定的方法,保护了颌骨内正常生长发育的牙胚,操作也比较简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骨折线上的牙齿处理应特别注意,未松动的单根牙和已萌出的恒牙不应拔除,但骨折线上已松动和龋坏及不能作根管治疗的多根牙应拔除,以预防骨折线上的感染。

抗生素的运用:多数作者主张对所有骨折的病例都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更需要使用。用量、时间长短应视年龄及伤情而定。本组全部用抗生素1~2周。近10年来,运用硝基呋喃类制剂(94%~96%致病菌对此类药高度敏感)用以清洁口腔,可降低骨折间隙致病菌的繁殖和清除坏死组织,促进骨骼愈合。重要跌打丸对骨折愈合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创伤部位的营养,促进组织修复能力。本组织3例年龄较小外,其他均按年龄大小常规内服跌打丸,骨骼愈合也较快。

合并症及并发症:小儿下颌骨折合并伤较多且重,如颅脑损伤、出血、休克、呼吸道阻塞、内脏损伤四肢骨折等同时发生,在检查时不可遗漏,以免延误治疗。积极止血,防止休克,对颅脑损伤者要密切观察,及时请颅脑外科及有关科室共同抢救处理。我们收治1例9岁男性患者,从悬崖跌下致右下颌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右胸5、6肋骨骨折并右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恢复肺部扩张后在全麻下行下颌骨骨内固定,术后伤口愈合良好,4周康复出院。2年随访咬颌关系正常,自诉咀嚼有力对位好。

骨折的并发症以骨髓炎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常规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对于关节强直,牙槽脓肿并发症的预防,重要的是早期诊断,正确复位和固定,抗生素的应用。

上颌骨骨折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上颌骨骨折患者42例, 其中男26例、女14例, 患者年龄19~62岁, 平均36.2岁。因交通意外致骨折27例, 外伤11例, 其他原因4例。术后诊断单线骨折11例, 多线骨折31例, 总计上颌骨骨折87线。

1.2 检查方法

颌全景片使用法国TROPHY公司的口腔全景机, 二维CT检查运用PHILIPS公司的CT, 扫描层厚3mm。三维CT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 扫描范围从眶上缘至下颌骨下缘, 扫描条件为120KV, 300mA, 层厚0.625mm。扫描完成后应用ADW4.2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处理。

1.3 影像学分析

由放射科与口腔科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对所有患者的三种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对骨折情况显示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进行评价, 将显示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2 结果

颌全景片、二维CT、三维螺旋CT对上颌骨骨折的显示准确率对比如下:对于42例患者的87线骨折, 颌全景片显示准确46线, 准确率52.87%;二维CT显示准确72线, 准确率82.75%;三维CT显示准确86线, 手术证实准确率为98.85%, 其中一处左侧上颌骨外侧细密的纵向骨折线未显示。对于上颌窦前壁骨折颌全景片显示较差, 多数未能显示。研究患者中LefortⅠ型骨折为水平的骨折线, 手术证实为59线, 在颌全景片中显示12线, 二维CT成像中显示53线, 三维CT全部显示;对于上颌骨的矢状向骨折常使腭中缝或牙槽骨裂开, 二维及三维CT都能完整显示, 因为牙齿影像干扰, 颌全景片显示欠佳。

3 讨论

颌全景片是以颌骨弓形轨道作为焦点平面, 焦点曲面图像清晰, 焦点外图像模糊不成像, 而且不能显示骨折移位和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上颌骨是面中部最大的骨骼, 解剖形态不规则, 骨缝连接多, 扫描时骨面不能均匀分布在焦点平面上, 重影多, 上颌骨骨折常为多发性骨折, 颌全景片不能良好显示骨折线走形, 对骨折后的位移更无法显示。CT扫描多采用平扫与冠状扫描, 可以显示上颌骨骨折线及移位情况。但骨折线走向接近于水平的, 在CT扫描时因与层面平行易出现漏诊。医师需要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判断, 这将影响治疗及康复效果[1]。三维螺旋CT通过旋转切割能从各个方向扫描骨折线, 对各种方向的骨折线不易遗漏, 通过软件合成重建的图像立体直观, 并且清晰显示断端移位的方向和距离[2]。三维CT扫描时获得的数据为连续性数据, 用较小的层距能产生大量图像, 因而消除了常规CT扫描产生的步差, 还可根据临床需要提取所需层面的投影数据。

颌全景片和二维CT虽然能显示面中部骨折, 但在全面性和完整性上存在不足, 只能作为诊断的辅助方法。临床上LefortⅠ型骨折常有一条几乎水平的骨折线, 在二维CT成像中很难显示[3]。与LefortⅠ型骨折相比, LefortⅡ型骨折呈锥形骨折线且走形复杂, 在二维CT上显示为多处骨折“断点”, 很难作出正确诊断。LefortⅢ型骨折为高位骨折而使颅面分离, 常伴有颅底骨折和颅眶损伤, 该骨折在颌全景片上由于骨组织重叠很难显示, 二维CT虽然能显示出多发性骨折“断点”, 但不能体现骨折线的走向及骨折的全貌。三维CT对骨折数据的描述在计算机中通过三维矩阵表达, 每一点的三维坐标都是确定的, 所有定点都在三维影像表面, 每一点都是唯一性的, 任意两点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 因此可以进行准确的线性测量和空间测量, 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与分型。

临床医师使用颌全景片及二维CT诊断骨折时需依靠思维来完成患者骨组织损伤情况的三维评估, 难度高、误差大。三维C可充分利用其直观的离体空间感和立体图像任意旋转功能, 显示复杂的骨折形状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使术前对复杂骨折的处理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但重建三维影像耗时较长, 不利于危重患者的救治。部分容积效应使菲薄的筛骨及腔内的碎小骨片难以显示。但在显示上颌窦前壁线性骨折、骨折断端周围软组织改变时, 二维CT最清晰。

三种影像学成像在上颌骨骨折诊断上各有优缺点, 结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骨折线的确诊率。总之颌全景片及二维CT成像仍是诊断有无上颌骨骨折的可靠方式, 但对于复杂骨折的显示难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三维成像弥补了二维成像的不足, 可得到直观立体的病体模型。掌握了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骨折线正确显示率, 结合患者病情和经济条件组合有效的检查方案, 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进行颌全景片、二维CT、三维螺旋CT重建扫描, 观察分析骨折情况。结果 通过手术证实对于上颌骨骨折线的显示, 颌全景片最差, 但检查用时最短。三维CT显示准确性最高, 但费用最高。结论 不同影像学检查因骨折部位不同, 各有优缺点, 医师应根据临床检查合理选择或组合检查方法, 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关键词:上颌骨骨折,颌全景片,CT

参考文献

[1]梁国民, 孙巧黎, 宋立军, 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 18 (11) :946-947.

[2]南欣荣, 齐鸿亮, 王长贵, 等.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 2000, 29 (3) :187-188.

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护理 第4篇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护理

以往颌骨骨折的治疗采取钢丝、颌间结扎及石膏帽固定,致手术时间长,恢复慢及并发症多等缺点。随着科技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颌面外科得到广泛应用1。钛合金组织相容性好,强度、韧性及硬度适中,可塑性强,可做永久性植入体长期滞留体内2。坚固内固定,能够达到解剖复位,具有骨折部位恢复功能快的优点。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主要是张口受限、咬合错位、口内切口及粘膜肿胀,切口易感染,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并发症。颌间固定病人术后进食困难,营养摄入少,机体免疫力低下,局部及全身感染机会增加。因此,术后加强护理尤为重要。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我科共治疗102例颌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对于颌间固定患者给予口内甲硝唑溶液、生理盐水冲洗,指导膳食。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我科共收治颌骨骨折患者102例,男98例,女4例,年龄18至72岁,平均32.1岁。骨折类型:上颌骨骨折20例,单发下颌骨骨折60例,髁状突骨折8例,下颌角骨折10例,多发骨折2例。上、下颌骨折复杂骨折12例。交通事故伤82例,自行摔伤18例,斗殴2例。

2 结 果

本组102例患者采用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90例术后即恢复咬合,张口无受限,面部形态恢复,12例行颌间结扎牵引4周后恢复咬合,无感染、畸形等并发症。

3 讨 论

3.1 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的优缺点 颌骨骨折传统固定术,治疗周期长,因不能张口、进食及牵引疼痛,患者极度痛苦,心理压力大,往往感到恐慌、惧怕,情绪不稳定,生理上因不能进食,营养不良,进一步造成康复缓慢。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达到解剖复位。对于大多数骨折病人,术后第1天进流食,避免术后颌间结扎造成进食困难,可早期开始咬合练习。面部多发性骨折,直接关系患者的面容、言语、咬合、咀嚼及呼吸功能,患者直接陷于極度痛苦之中。因此,护理过程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心态,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此外,颌面部血管、神经复杂,局部外伤可出现面部血肿,软组织肿胀,术后张口受限。口腔为污染区,食物、气道分泌物及口腔滞留渗出物易造成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骨髓炎等,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护理极为关键。具体护理如下。

3.2 护理

3.2.1 心理护理 因伤及面容、言语、进食障碍,局部疼痛。患者难以接受而情绪激动,担心术后疼痛、手术失败及功能恢复不佳等。要耐心解释,给予患者信心,讲解手术的方式、方法及预后。同时给予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让患者知道自身疾病的预后,建立信心,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

3.2.2 术前护理 术前要及时清理口内分泌物,注意口腔清理,合并口内黏膜裂伤的,给予局部消毒处理。注意漱口。术前12小时给予术周备皮。全麻术前禁食,术晨导尿,按医嘱完成术前针。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3.2.3 疼痛护理 颌面部外伤手术前后局部疼痛,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给予酌情使用止痛药物。给予相应解释,稳定患者情绪。相应床边护理予以情感支持。术后疼痛酌情应用止痛泵,静脉缓慢给药,持续镇痛。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是术后继发症状及并发症的重要因素3。因此,术后镇痛至关重要。

3.2.4 术后护理

3.2.4.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外,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伤口情况。颌面部外伤手术部位局限,外伤易造成缺损,牙齿脱落,出血、渗血等,故需及时清理口腔、鼻腔渗出物及异物。随时观察切口渗血,如量大、持续,及时通知医生,避免出现窒息、休克等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鼻腔清理,避免分泌物、渗出物存留,每15—30min清理一次,注意每次更换吸痰管。床位去枕后可15°角卧位,减轻肿胀,利于自行吐出口内渗出物。

3.2.4.2 口腔护理 本组仅有12例行颌间结扎牵引固定,护理需要给予特殊冲洗与清理,术后给予常规4/日,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口内渗出物、分泌物及残留食物。常规给予漱口液漱口。注意漱口与口腔护理顺序,口腔护理完成后漱口,餐后漱口,可以清理残留。颌间结扎固定患者不能张口,口内残留不易清理,给予口内冲洗护理,给予20ml一次性注射器生理盐水冲洗,负压吸引器吸出。

3.2.4.3 饮食护理 除颌间结扎患者进食有较大障碍外,微型钛板兼顾内固定术后患者大多术后第1天即可进流食,因已解剖复位,大多可张口,咬合关系恢复可轻微咀嚼。颌间结扎患者大多数存在牙齿脱落或冠折,可给予吸管吸入流质食物,对于不能吸管吸入,吞咽不受影响的给予60ml无菌注射器缓慢注入,注意不要引起呛咳。患者均衡营养的摄入,是保证患者机体恢复,早日康复必要措施。对于髁状突骨折患者,复位后需要避免过早咀嚼,防止局部疼痛、移位,避免局部血肿。

3.2.4.4 功能恢复 术后7天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张口锻炼给予适当辅助压力,避免粗暴及生硬,循序渐进,可用双手食指上下撑开上下颌,10—20次,3次/天4

3.2.5 出院护理 患者出院要交待注意事项,避免面部撞击及过度震动,术后3个月内避免食用坚硬食物。加强营养,增强机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

参考文献

[1] 张成,孙绍洪,鲁伟等 钛板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3):260.

[2] 郑永红,张益,孙永刚,等.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钛板原因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11,(1):72—74.

[3] 石瑛.下颌骨骨折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27):200.

上颌骨骨折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面中部骨骨折主要以上颌骨骨折为主, 19例患者均有上颌骨陈旧性骨折,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7例, 年龄为18~42岁, 平均为30岁。其中上颌骨LeFort I型骨折4例, LeFort II型骨折9例, LeFort III型骨折6例, 合并下颌骨骨折4例, 合并颅脑损伤11例, 合并颧骨颧弓骨折5例, 合并腰椎骨折、骨盆骨折等4例, 就诊时间为30~66d, 多以咀嚼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而就诊。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建筑工地伤和打击伤等。

1.2 治疗

19位术前均进行颌面部诸骨及颅底的螺旋CT扫描和三维成像, X线片头影测量、VTO分析, 牙模型外科设计, 咬合导板的制作。术中采用全麻, 使用超声骨刀 (Piezosurgery) 施行上颌骨水平截骨术 (也称LeFort I 型截骨术) 。术后第2天重新戴上咬合导板并行颌间结扎。于术后3周去除颌间结扎及导板。

1.3 结果

19例患者切口均无感染, 其中15例术后咬关系完全恢复, 面部外形恢复良好, 4例咬关系明显改善, 患者面部外形得到明显改善。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口腔护理。

术前3d行口腔护理, 早晚用生理盐水各清洁口腔1次, 如发现牙齿松动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对于牙石较多的患者应予以清除, 以防术后感染。同时指导患者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2.1.2 心理护理。

面中部骨骨折患者主要存在4方面的心理问题:其一, 此类患者往往因颅底骨折和严重颅脑损伤或严重全身重要脏器损伤住院并进行过一次或几次手术, 对手术带来的痛苦已产生了恐惧和抵触的心理, 惧怕再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和压力。其二, 面中部骨骨折后引起的咬关系异常及面部外形异常, 使患者产生自卑的心理, 觉得自己任何地方都不如人, 不愿与人交流。其三, 担心手术后面部留下疤痕。其四, 有些家庭在支付治疗费用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患者对家庭产生愧疚心理, 治疗过程中配合程度降低。针对这4方面的心理问题, 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第一, 与患者交朋友, 使其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及依赖感。第二, 为其讲解面中部骨骨折的相关知识, 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带来的好处 (如:可以正常进食, 面部外形恢复正常等) , 给患者看以前同类手术的案例和图片,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三, 告知其手术前后带来的痛苦都是短暂的, 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手术带来的疼痛及饮食异常导致的暂时性营养不良。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抵触心理, 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第四, 主动与患者家属及患者的好友沟通, 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第五, 告知患者手术为口内切口, 面部不会留下疤痕。

2.1.3 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 (1) 与医生核实手术备皮范围。做好术前备皮工作。 (2) 确保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3) 了解患者口内有无活动性的牙齿, 以免术中或术后因牙齿脱落窒息。 (4) 术前禁食水10h。 (5) 术日晨清洁口腔。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当病人返回病房时, 在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的配合下将病人平稳过渡到病床上, 使患者处于平卧位, 术侧向上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及体位引流的顺畅, 待术后6h结束,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即可给予半坐卧位以利于伤口引流, 减轻患者面部肿胀。

2.2.2 伤口的护理。

嘱患者每隔一段时间轻轻吐出口中的血性液。主要目的在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同时避免因患者咽下过多的血性液而引起恶心呕吐、甚至窒息。如患者不能自主吐出口内血性液, 为确保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利用负压吸引器吸出口内分泌物, 注意不可长时间持续吸引, 以免伤口大出血。

2.2.3 疼痛的护理。

利用口述分级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简单分级, 如患者达到严重疼痛级别, 可指导患者使用术中带回的镇痛泵予以镇痛, 并提醒患者不可连续多次按键镇痛泵, 以免大剂量的镇痛药短时间内注入体内引起恶心呕吐等副反应。对于没有安装镇痛泵而又难以忍受疼痛的患者给予镇痛药物予以镇痛。当患者自述疼痛可以忍受时, 要教会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转移疼痛带来的痛苦。

2.2.4 口腔护理。

术后第2天, 当医护人员确定患者没有呼吸困难, 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时, 医生会为患者重新戴上咬导板并行颌间结扎。此时, 患者张口受限, 口腔自洁能力减弱。为了确保口腔清洁, 避免感染, 笔者采取的措施包括: (1) 每天用棉签及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擦拭牙齿、颌间结扎物及口腔黏膜。同时观察咬关系是否异常, 颌间结扎物有无松脱、断裂、移位及因过度膨出引起的口腔黏膜破溃。必要时给予处理, 避免影响预后效果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2) 对于口内无法擦拭处, 指导患者晨起、睡前及进食后使用漱口液含漱口腔。 (3) 对于口角及口唇有裂口的患者嘱其涂润唇膏予以保护。

2.2.5 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往往因为疼痛及颌间结扎不愿进食或进食困难。此时, 应注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告诉患者进食的重要性, 如果不进食就会引起体重下降, 骨折处愈合减慢。指导其家属为患者准备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高钙的流质饮食, 切忌进食过冷、过热或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在颌间结扎期间养成多餐少食, 餐后漱口的好习惯。进餐时可听舒缓的音乐以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促进食欲。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注脂肪乳、氨基酸等加强营养。

2.2.6 出院指导。

(1) 出院后半年内不易进食过硬的饮食。 (2) 避免面部外伤。 (3) 加强口腔功能锻炼。 (4) 按出院小结指引定期门诊复查。

摘要:目的:总结利用超声骨刀行上颌骨水平 (LeFort Ⅰ) 截骨术治疗以上颌骨骨折为主的面中部陈旧性骨折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针对此类手术的特点及患者的心理, 在患者手术前后采取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疼痛护理等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其中15例病人术后咬关系完全恢复, 面部外形恢复良好, 4例咬关系及面部外形明显改善, 咬功能恢复比较理想。结论:面中部陈旧性骨折行上颌骨水平截骨术后经精心系统的护理, 患者恢复良好, 并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关键词:颌面骨骨折,陈旧性骨折,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学, 郭照中, 李焱, 等.面中部陈旧性骨折治疗19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15) :2647-2648.

[2]何建明, 徐兵.板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 2001, (2) :66-67.

[3] Kotrikova B, Wirtz R, krempien R, et al.Piezosurgery——a newsafetechnique in cranial osteoplasty〔J〕.Int J Oral maxillofacSurg, 2006, 35 (5) :461-465.

[4]邱巧云, 魏彩虹.上下颌骨骨折患者的饮食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22) :3055-3056.

[5]周丽明.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8) :38.

120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骨外科收治的12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75例, 女性45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 (55.6±12.3) 岁。受伤原因:交通伤48例 (40%) , 摔伤20例 (16.7%) , 重物砸伤36例 (30%) , 殴打伤16例 (13.3%) 。骨折类型:单侧上颌骨骨折35例, 双侧20例;单纯上颌骨骨折22例, 合并鼻骨骨折13例, 合并颧弓颧骨骨折11例, 合并眶壁骨折9例。下颌骨骨折55例, 其中单侧40例, 双侧25例;正中部骨折15例, 颏部骨折20例, 体部骨折10例, 下颌角骨折10例, 上下颌骨骨折10例。

1.2 治疗方法

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公司生产的微型钛板钛钉 (型号ZEZ02、YE206、HCQ04, 规格MNS104、MCS104、MNA104、Φ1.5×5、Φ2.0×7) 及配套的手术器械。术前对骨折部位行X线检查, 根据骨折部位及程度,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实施局麻或全麻行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上颌骨低位骨折可采用口内上颌前庭沟相应黏膜切口;上颌骨高位骨折, 可采用冠状、半冠状或局部切口, 显露骨折部位后, 行颌骨骨折复位;下颌正中、颏孔部骨折采用下颌前庭沟切口;下颌角部骨折采用下颌下和下颌后切口, 清除骨折断端血凝块、牙碎片、异物、炎性肉芽组织, 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束。根据断端形状、位置, 选择合适的钛板, 电钻钻孔, 置钛板钛钉行坚固内固定, 分层对位缝合创口。如骨折线两侧有牙齿可短期辅助使用颌间结扎。其间如有较大游离骨块, 可作适当固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开口度>3.0cm, 咬合关系好, 周围组织无红肿及瘘管, 影像学检查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显效:开口度>2.0cm, 咬合关系尚可, 周围组织无红肿及瘘管, 影像学检查示骨折线模糊;无效:开口度<2.0cm, 咬合关系差, 周围组织红肿、瘘管形成, 骨不连, 影像学检查示仍存在骨折线或骨折断端错位愈合。

2 结果

120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 (6.6±2.4) d, 骨痂形成时间 (3.5±2.2) 周, 开口度恢复时间 (6.7±2.3) 周。经过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103例 (85.8%) 治愈, 15例 (12.5%) 显效, 2例 (1.7%) 无效, 可能由于2例患者钛板松动引起的。

3 讨论

颌骨主要通过骨内主应力轨迹抵抗和传递功能负载, 颌骨骨折后骨连续性破坏, 失去了抗力和承载的能力。颌骨骨折往往还伴有其他机体的损伤。传统的治疗颌骨骨折主要有颌间牵引结扎固定, 不锈钢丝结扎内固定术等, 由于这些方法固定颌间的时间较长, 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 口腔卫生状况不良, 稳定性较差, 对多发性、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通过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 根据颌骨骨折部位的不同, 选择相应有效的内固定, 如上颌骨骨折:在将其骨折块充分复位情况下, 通过下颌牙列确定上颌牙列位置, 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后, 以钛板行上颌骨坚固内固定;下颌骨骨折:通过手法使下颌骨骨折断端复位, 同时依据上颌确定下颌的合曲线, 然后行钛板坚固内固定;上下颌骨联合骨折:首先将下颌骨骨折断端解剖复位, 钛板坚固内固定后, 恢复了下颌牙的颌曲线, 然后以下颌为基准, 将上颌骨折块进行准确复位, 以上颌牙列对应下颌牙列恢复良好咬合关系后钛板坚固内固定。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 在保证骨折断端准确对合和精确复位的同时, 不影响颌面部正常血液循环, 相容性好, 排斥反应小, 抗感染能力强, 缩短骨折愈合和功能性改建的过程。我院通过对骨外科收治的120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结果表明, 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 (6.6±2.4) d, 骨痂形成时间 (3.5±2.2) 周, 开口度恢复时间 (6.7±2.3) 周。经过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103例 (85.8%) 治愈, 15例 (12.5%) 显效, 2例 (1.7%) 无效, 可能由于2例患者钛板松动引起的。提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小。综上所述,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 创伤小, 操作方便, 固位可靠, 临床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120例颌骨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 (6.6±2.4) d, 骨痂形成时间 (3.5±2.2) 周, 开口度恢复时间 (6.7±2.3) 周。经过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103例 (85.8%) 治愈, 15例 (12.5%) 显效, 2例 (1.7%) 无效, 可能由于2例患者钛板松动引起的。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赵立星, 殷恺, 霍建茹, 等.颌骨骨折固定治疗后感染的多因素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1 (2) :217.

[2]陈波, 刘准, 王俊, 等.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18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1 (1) :111~112.

36例颌骨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发生颌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上、下牙弓夹板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6例女性,20例男性,年龄在19~58岁,平均年龄 (34±6.75) 岁,骨折类型包括:14例患者为上颌骨折,9例患者为单侧上颌骨折,5例患者为双侧上颌骨折,8例为下颌骨多处骨折,患者受伤的原因包括;9例由于打架斗殴致伤,9例为重物意外砸伤,10例为摔伤,8例为意外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咬合错乱,同时也出现了面部畸形。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病情、性别、年龄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手术材料有小型钛板(浙江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金属结扎丝等。

1.2.1 对照组

治疗方法是采用上、下牙弓夹板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采用局部麻醉,在上下牙上选择合适的牙弓夹板,用金属结扎丝固定,同时根据骨折移动和错位的方向,将上、下牙弓夹板用乳胶橡皮圈套住,大概要经历4~6周的颌间牵引[2]。

1.2.2 研究组

患者在鼻插管全麻醉状态下应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选择内切口,将骨折的两段端充分暴露,以达到一种正常的咬合复位,固定使用牙弓夹板[3]。同时在合适的骨面位置放置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若发生多处骨折,先将下颌骨切开,使其能够正常咬合,在将复位切开,将上颌骨固定,对于患者发生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需进行辅助颌间固定。

1.3 疗效标准

在术后1、3、6月时间内,分别进行术后的复查工作,对面部恢复及软组织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效评价标准为:优:骨折线愈合状况经X线片检查良好,咬合关系良好,面部达到左右对称,软组织伤口已经恢复良好,达到Ⅰ期愈合。良:骨折线愈合状况经X线片检查基本正常,咬合关系逐渐恢复,颜面左右基本对称,软组织大部分达到解剖复位,达到Ⅰ期愈合状态。差:骨折线愈合状况经X线片检查不良,咬合关系不正常,颜面不对称,骨折复位差。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采用SAS8.2统计软件,用标准差 (χ—±s) 表示计量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用fisher,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值<0.01

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fisher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疗效要显著提高。

3 讨论

目前,在颌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小型及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在国内外非常流行,能实现骨折的三维稳定和正确复位,并因此改变了骨折区的力学环境[4]。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微型钛板不仅成型性好,还具有较高的粘合度,并保留了一定的生理动度,能使被固定的颌骨稳定性强,对成骨细胞的生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5]。它的组成材料是纯钛,这种元素不会产生致敏性,对人体不会造成炎症和毒性,表面形成的惰性氧化膜,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具有和生物机体相容性的特征,能在人体内存留较长时间[6]。

通过上述临床分析可以看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不仅有效、科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普及和应用[7]。

摘要:目的 对颌骨骨折治疗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 36例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 随机进行分配, 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下牙弓夹板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 研究组18例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 评价两组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 治疗组优的患者为12例, 占66.7%, 良的患者为4例, 占22.2%, 差的患者为2例, 占11.1%;对照组优的患者为8例, 占44.4%, 良的患者为6例, 占22.2%, 差的患者为4例, 占11.1%,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 疗效要显著提高。结论 和金属丝骨间内固定及颌间牵引固定比较,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具有优良、有效、安全和科学的特点,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颌骨骨折,疗效,比较

参考文献

[1]张善珏.坚固内固定与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陈旧性下颌骨骨折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 2008, 24 (1) :114-115.

[2]黄雄, 廖楚航, 梁高钰.颌间牵引金属丝骨间内固定与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4) :13.

[3]李东, 魏萍, 谢贤毅.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76例临床体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 (3) :195-196.

[4]卢利, 白晓峰.陈旧性下颌骨骨折的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 (4) :87-89.

[5]丁钰.170例外伤致多发性颌骨骨折诊治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9) :103-105.

[6]安义, 张怡, 张玉奎.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56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 :57-60.

下颌骨骨折65例临床分析 第8篇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颌骨骨折在全身创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已成为常见的颌面部创伤之一。由于颌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与身体其他部位骨折又有所不同[1]。而在颌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更是常见,颌面骨折中,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高达59.34%[2]。关于下颌骨骨折的分析研究,不论从其损伤原因,还是对其治疗方法上,国内外都已有不少报道,但不同的经济、文化、地域,不同时期等,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笔者将笔者所在医院6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观察65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15~65岁,平均33.3岁;单发骨折41例,多发骨折24例;平均住院天数20 d;正中骨折18例,颏部骨折21例,下颌角骨折15例,骨髁骨折11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分组,A组牙弓夹板加克氏针骨内固定,B组微型钛板固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均有可比性(P均>0.05)。

1.2治疗方法

(1) A组:行骨断端复位术后结扎固定,没有明显移位的下颌骨前端骨折行牙间结扎术[3],下颌角或骨髁或有明显移位者行颌间结扎术。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支持、口腔清洁护理等综合治疗方法,术后7 d拆线,去除牙弓牵引及牙弓,再行闭合穿交叉克氏针骨内固定。(2)B组:材料为小型钛板(厚度1.0 mm,长度规格4孔、6孔、8孔,螺纹钉直径2.0 mm,长度6.0、8.0 mm)。手术方法[4]:采用局部麻醉或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大部分病例采用口内切开复位固定,部分病例采用口内口外联合入径(下颌角、下颌升支部多发性骨折、髁状突骨折)。做口内切口后分层剥离组织黏骨膜,暴露骨折断端。术中手法复位,使骨折断端对位,恢复患者正常咬合关系,同时作暂时性的颌间结扎固定。根据Champy固位原理[5]在下颌骨应力轨迹进行小型钛板固定的位置选择,复位后作钛板固定。冲洗创口,严密缝合口内外创口。术后常规予抗生素应用7 d,口内应用口泰漱口液漱口,术后7 d内进食半流质,1周后软食(合并髁状突骨折者进流质2周)。

1.3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临床和6个月后X线检查结果,分为成功和失败[4]。成功:患者咬颌关系基本恢复,张口度、咬颌达到或接近正常,术后6个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失败:患者咬颌关系异常,明显有张口受限和咬颌力下降,术后6个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或可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χ2检验。

2结果

术后6个月,A组成功31例(88.6%),B组成功28例(93.3%)。两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都可用于临床推广。

3讨论

3.1牙弓夹板加克氏针骨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下颌骨折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损伤所致,常伴有颅脑及其他部位的损伤,故在急救时,应首先处理对生命有影响的创伤,在伤员全身情况稳定后,再处理下颌骨折。下颌骨折的局部治疗主要是复位与固定,复位要求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其复位的主要标志是以恢复受伤前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即恢复其咀嚼功能作为治疗骨折的重要标准[6]。临床上多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或切开复位骨内固定方法,这两种方法均有。笔者采用的牙弓夹板牵引复位闭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下颌骨折的方法能够扬长避短。首先行牙弓夹板牵引7 d,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再行闭合穿交叉克氏针骨内固定,即可去除牙弓牵引及牙弓,避免了长时间的上下颌牵引固定的并发症,又能够几乎不损伤容貌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骨内固定,减少了损伤,便于骨折愈合,使患者很快恢复了语言、生活、交际、工作的便利,具有手术简单、方便、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费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等到优点。

3.2微型钛板固定的临床应用

面部创伤的研究与临床有了长足进步,颌骨骨折治疗中,坚固内固定技术得到了普及与推广。与传统的颌间钢丝结扎固定方法相比较而言,内固定技术可以使患者颞下颌关节早期运动。颌间结扎固定在动物实验中证实,颞下颌关节制动6~8周时,会引起关节软骨变薄甚至破坏,造成关节的退行性变。Williams等[7]研究表明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可以引起呼吸道通气障碍,因为外伤患者口腔、鼻腔、咽喉部位软组织肿胀充血,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骨间钢丝结扎固定通常是下颌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采用的方法,手术通常采用口外切口,增加了软组织损伤和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的可能性,手术虽然可以保持下颌骨骨折复位后的连续性,但术后发生骨折移位的可能性较大,必须用颌间结扎保持稳定性。李志刚研究表明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术后恢复功能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种传统的固位方法。下颌骨的坚固内固定技术可以使患者早期张口,避免了呼吸道的狭窄,有利于通气功能和张口度的恢复,减少体重下降、张口受限、牙龈炎等诸多并发症。

手术中技术要点:术中坚固内固定前,必须确定患者的牙咬合关系,通过暂时颌间结扎固位后通过Champy系统确定钛板固位,下颌角骨折用单板沿外斜线固定,颏孔前区骨折用双板固定,上端接骨板放在根尖下5 mm处,向下方距离5 mm水平放置下端接骨板。颏孔后区骨折用单板固定,放在根尖与下牙槽管之间,避开下牙槽神经。骨折线两侧至少各固定两颗螺钉,钻孔方向应与骨面垂直,保持接骨板稳定[8]。

总之,颌面部骨折治疗中功能和外形并重的治疗原则已被普遍接受,坚固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在临床上,牙弓夹板固定及微型钛板固定都可选用。应选择适宜的方法,参考患者的意愿及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83.

[2]薄斌,顾晓明,周树夏,等.1693名颌面创伤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1):57.

[3]强振华,祝亮环,陈军.36例下颌骨骨折固定的应用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52.

[4]郑卫东.小型钛板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分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5):382-384.

[5]Champy M,Lodde JP,Schmitt R,et al.Mandibular osteosynthe -sis by miniature screwed plates via a buccal approach.J Oral Maxillofac Surg,1978,22(l):14 -21.

[6]毛祖彝,邓典智,吕云庆.口腔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14-121.

[7]Williams JG,Cawood Jl.Effects of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on pul -monary function.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0,19(1 ):76 -77.

上颌骨骨折 第9篇

关键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颌骨骨折;颌间牵引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69-01

颌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咀嚼?呼吸以及语言等功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因此,如何对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选取了96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32±5.42)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经过CT诊断确诊为颌骨骨折,其中上颌骨骨折56例,下颌骨骨折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未表现出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确定骨折线位置,给予气管内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并根据颌骨骨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使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一周,防止术后感染?

1.3疗效评定标准

在手术完成后的3-12個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检查患者开口度和咬口恢复情况?根据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即患者在治疗后,颌骨恢复到正常解剖学状态,颜面无明显畸形发生;有效,即患者术后颌骨基本恢复到正常解剖学状态,颜面无显著畸形发生;无效,患者在术后颌骨解剖关系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甚至严重,颜面发生严重畸形[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本组研究数据,以百分表示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显效为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仅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计算得出 =6.78,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另外,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无感染?牙齿损伤以及面部畸形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颌骨骨折,可以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主要是由于各种外力致伤所导致的,随着近年来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由于交通事故所导致的颌骨骨折比例也在逐年上升[3]?颌骨骨折除了一般的临床症状外,还会出现牙齿咬合错乱?骨折段移位或者异常活动?张口受限?呼吸和吞咽困难等情况,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颌骨骨折患者应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由于治疗不及时给患者的生活和面部形象造成损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压力?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坚强内固定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坚强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以及康复速度快的优势,而微型钛板由于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有效克服骨折断端的不稳定性和愈合时间长等问题,促进骨折的愈合,操作简单而且没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容易被患者所接受[4]?颌间牵引术主要是通过弹性牵引来实现患者骨折的复位和咬合关系的恢复,如果将微型钛板内固定术与颌间牵引术联合,用于治疗颌骨骨折,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6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同时,还采用颌间牵引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为16例,显效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而观察组患者显效有25例,有效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与颌间牵引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只使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而且治疗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韦玉洁.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02):188-190.

[2] 史振怡.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2):3593-3594.

[3] 陈业坚.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01):42-44.

下颌骨骨折61例临床诊治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内固定,钛板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较大、位置较突出的骨骼部位, 其骨折的发生率在面骨中居首位, 占颌面部骨损伤的50%~70%[1]。传统的颌间固定术, 难以确保其治疗效果, 并且可能引起废用性骨炎、肌肉萎缩等下颌骨骨折并发症, 故及时合理、减少并发症、恢复咬合关系是其治疗目标[2]。我科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61例。现就诊疗的一些方法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下颌骨骨折患者61例, 男38例, 女23例;年龄最大55岁, 最小11岁, 平均年龄 (33.5±10.3) 岁。其中单发骨折45例 (下颌骨颏部26例, 下颌骨体部12例, 下颌骨角部5例, 下颌骨升支2例) , 双发骨折16例 (下颌骨颏部及髁状突骨折9例, 下颌骨体部及髁状突骨折7例) ;闭合性骨折3 6例, 占5 9%;开放性骨折2 7例, 占3 7%。致伤原因:车祸31例, 占50.8%;跌伤11例, 占18.0%;打击伤7例, 占1 1.5%;其他1 2例, 占1 9.7%。

1.2 方法

术前常规拍下颌曲面体层片或下颌X线平片检查, 根据颌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路。下颌骨颏部、下颌骨体部、下颌骨角部骨折均采用口内切口, 下颌骨升支及髁状突采用口外切口。切开黏骨膜, 剥离唇侧黏骨膜至骨折部位, 尽量松弛、充分暴露骨折断端, 处理骨折端, 然后行手法牵引复位。确认和恢复受伤前的咬合关系, 行颌间结扎, 然后按最佳咬合关系固定微型钛板。微型钛板应与下颌骨表面无张力愈合, 完成微型钛板固定后, 拆开颌间结扎 (合并髁状突骨折除外) 。在取得良好咬合关系后, 应完全清除骨折断端间的游离碎骨片及软组织, 防止因其嵌顿在骨折断端之间而引起骨折愈合不良。电钻在骨折断端打孔时注意保护下颌骨内侧组织, 术中注意避开牙根及下颌管以及注意保护面神经。髁突颈部骨折尽量恢复髁突解剖结构, 术中对骨折移位严重、合并多处骨折的患者, 钛板内固定后加用牙弓夹板行颌间固定1~2周。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7d, 叮嘱患者每日用聚维酮碘含漱液漱口3次, 术后第1天进流食, 术后第3天开始进半流食, 合并髁状突骨折进流食2周。

1.3 疗效观察

临床检查包括伤口愈合情况, 对于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者, 手术前后均进行上下颌咬合关系及开口度检查。辅助检查常规拍摄下颌骨正侧位片, 术后3d内、3个月后X线复查观察骨折线愈合情况。

2 结果

61例下颌骨骨折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术后l周下颌曲面体层片或下颌骨X线平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 骨折线模糊或消失, 无骨愈合不良或假关节形成者, 无一例面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特别是术后咬合关系、张口度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3 讨论

下颌骨是口腔颌面部最易发生骨折的骨骼。目前认为下颌骨骨折的治愈标准是恢复颌骨功能、重建骨折前的咬合关系、保持颜面对称。其治疗必须符合骨折治疗的一般原则, 即骨折的解剖复位;无创外科, 功能性稳定固定;保存血运;早期无痛性功能运动[3]。目前倾向于保守治疗者居多, 原因是髁状突区域的特殊解剖结构以及颞颌关节的特殊功能, 手术可能会对结构造成破坏且影响功能的恢复[4]。针对髁状突区域骨折是否手术, Zide和Kent提出了4条手术指征: (1) 异物侵入; (2) 骨折的髁状突移位至颅中窝; (3) 髁状突在关节囊的侧方移位; (4) 闭合性复位不可能获得正常的咬合关系。

由于钛板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一般不发生排异反应, 应用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方便、组织创伤小, 一般不影响面部美观, 患者较为愿意接受。该方法不仅可避免口外皮肤入路损伤面神经的风险, 还避免了颌间结扎所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 使患者在术后能恢复良好的语言和摄食功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利于促使伤口的愈合。本研究61例患者均适用以上手术原则, 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 软组织伤口I期愈合, 颔骨骨折愈合良好。患者的开口度和咬合关系的恢复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浩, 唐友盛.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志, 2009, 19 (6) :440~443.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78.

[3]汪湛, 何一川, 陈文君, 等.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 18 (2) :l13~116.

上一篇:百年回顾下一篇:搬运机械手PLC操控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