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和组成

2024-06-26

设计原则和组成(精选10篇)

设计原则和组成 第1篇

1.1 划分园林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道莫便于捷, 而妙于迂”、“路径盘蹊”、“曲径通幽”等都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 以曲为妙。园路规划决定了全园的整体布局。各景区、景点看似零散, 实以园路为纽带, 通过有意识的布局, 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 使游人充分感受园林艺术之美。

1.2 引导游览

我国古典园林无论规模大小, 都划分几个景区、设置若干景点, 布置许多景物, 而后用园路把它们联结起来, 构成一座布局。

1.3 园路要主次分明

(1) 主路。主路要能贯穿园内的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 形成全园的骨架和回环, 因此主路最宽, 一般为4~6m。主路图案的拼装全园应尽量统一、协调。 (2) 支路。园中支路是各个分景区内部的骨架, 联系着各个景点, 对主路起辅助作用并与附近的景区相联系, 路宽依公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因素而定。次路自然曲度大于主路, 以优美舒展富于弹性的曲线构成有层次的景观。 (3) 小径。园林中的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末梢, 是联系园景的捷径, 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部分。小径宽度一般为0.8~1.0m, 甚至更窄。材料多选用简洁、粗犷、质朴的自然石材 (片岩、条石、卵石等) 。

2 园路的布局

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 园林也多采用具含蓄、自然的布局, 但在寺庙园林或纪念性园林中, 多采用规则式布局。所以园路的布局要做到萦迂回环, 曲径通幽, 以“自然式”景园为特点。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 若隐若现, “路因景曲, 境因曲深”, 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 以丰富景观, 延长游览路线, 增加层次景深, 活跃空间气氛。也就是园路的曲折要有一定的目的, 随“意”而曲, 曲得其所。

3 园林的多样性

园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人流集聚的地方或在庭院内, 路可以转化为场地;在林地或草坪中, 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 路可以转化为“廊”;遇山地, 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蹬道、石级、岩洞;遇水, 路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路又可以丰富它的体态和情趣来装点园林。

4 园路的结构设计

园林结构形式有多种, 典型的园林结构分为: (1) 面层。路面最上的一层。它直接承受人流, 车辆的荷载和风、雨、寒、暑等气候作用的影响。因此要求坚固、平稳、耐磨, 有一定的粗糙度, 少灰土、便于清扫。 (2) 结合层。采用块料铺筑面层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的一层, 用于结合、找平、排水。 (3) 基层。在路基之上。它一方面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荷载, 一方面把荷载传给路基。因此, 要有一定的强度, 一般用碎 (砾) 石、灰土或各种矿物废渣等筑成。 (4) 路基。路面的基础。它为园路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 承受路面传下来的荷载, 并保证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土基的稳定性不良, 应采取措施, 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此外, 要根据需要, 做好道牙、雨水井、明沟、台阶、礓嚓、种植池等附属工程的设计工作。

5 路面的铺地设计

在现代园林的建设中, 继承了古代铺地设计中讲究韵律美的传统, 并以简洁、明朗、大方的格调, 增添了现代园林的时代感。目前较为流行的是预制块铺路。原因是工厂化成本较低、颜色品种多, 且可以重复使用。形状有方、长方、六角、弧形等。变化很多, 可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平板冰片路是用不规则的花岗岩石、青石板等精心错开铺设面成。它的特点是“乱”, 忌规则。在铺砌过程中尽量避免连成直线或相互平行, 两块石板之间缝隙愈小愈好, 接缝不能露太多的水泥。所成的纹理以三角形居多, 四边形其次, 五边形最少, 木片小径, 用树皮和木材破碎后作覆盖材料, 木片纵横交错, 纹理清晰, 具有自然野趣。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 用圆形水刷石与卵石拼砌铺地等等。此外, 用砖铺路可铺成人字形、纹形等形状;砂砾小径, 可铺成斑斑点, 还用各种条纹、沟槽的混凝土砖铺地, 在阳光的照射下, 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 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 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度, 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彩色路面的应用, 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使路面铺地的材料有较多的选择性并富于灵活性。它能把“情绪”赋予风景。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 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

6 园路的坡度

6和7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具学具

多媒体

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太好了,老师也非常喜欢看。你们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今天羊村要召开运动会,好多羊羊都来报名参赛了,数一数有多少只羊呢?(学生数一数有几只)这么多羊如果分两组的话,你可以怎么分呢?

二、探究6和7的组成

(一)、6的组成:问题引领

有6只小羊参加运动会需要分成两组,但是它们不会分组,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把它们分成两组该怎样来分?

1、学生先用学具卡片分一分,互相说一说,请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到黑板上。

2、引导整理得出6组成,(重点强调:6可以分成1和5,可以分成2和4,可以分成3和3)并引导发现规律、帮助记忆。

3、出示白板6的组成练习。

4、拍手游戏

师生合拍6下,并相应说出6的组成,如:生1:我拍1,生2:我拍5,生1、2:1和5组成6,6可以分成1和5。

(二)、引导自主探究7的组成大家快来看呢?谁来羊村了? 生:灰太狼

师:灰太狼来是想干嘛呢? 生:抓羊

师:它抓羊的时候会有几种情况呢?

1、把狼和羊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学生自己分一分,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记录。

3、学生汇报,展示记录。

4、白板出示7的组成

5、白板出示7的组成练习

6、对口令:师生对:XXX,问问你,7能分成3和几?……

三、全课总结

四、当堂作业

1.填一填。

2.连一连。

3.再画几个就是7个?

4.填一填。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和方法研究 第3篇

随着各大高校建设的蓬勃发展,校园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勃勃而发。在当今的国内校园中,校园环境建设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公共设施在校园中合理的存在,切实起到了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校园中的公共设施与教学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形象,体现了校园的风貌与特点,表现了校园的气质和性格。很多著名高校都有着与其他校园环境不同的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以及校园色彩设计,以此来体现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与众不同的校园文校园环境,彰显学校的文化氛围。校园公共设施要凸显校园的人文内涵,塑造个性化校园环境,校园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和方法研究已成为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现状

国内校园公共环境设施状况,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校园公共设施的更新改造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在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营造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这些公共设施,包括了各式各样的灯饰、电话亭、垃圾桶、邮箱、指示牌、坐具、花坛、雕塑等等,其设计创意,地域风格,使这些随处可见的平常普通的公共设施让人们感觉它不仅仅在功能上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心灵愉悦,已成为了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苏州大学校园的总体格局和景观营造上秉承西方式的井然有序,参照了当时西方大学校园模式,但局部又点缀以中式园林元素,校园中的格局和设施都和校园文化紧密相连,中西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校园特色。公共设施和周围的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时保留了原先年久高大的植被,设置了雕塑、亭台、草坪、花坛等设施,使人们从新建的优雅环境中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国外校园公共环境设施状况,要数欧美国家具有代表性。欧美国家的城市和校园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公共设施涌现在任何一个需要的角落。如斯坦福大学,校园的建筑、景观、雕塑以及休息椅等整个校园中的公共设施都充满了古希腊文化。麻省理工学院校园中到处可见抽象的校园建筑和抽象的公共设施相协调。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和方法

1.校园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1)注重文化传承的原则

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工艺、传统造型的沿袭,更是对人类文明、情感的追寻和回归。文化传统是历史和时间沉淀下来的宝藏,具有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和时间的推演长河中,文化的传承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具有延续地域文化与凝聚共同意识、领域感、认同感等功能。因此,在校园公共设施设计中,注重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彰显办学特色,聚焦人们的视线,引发人们共鸣。校园公共设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文化,所以更应体现其历史文脉的传承性。注重文化的传承是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注重氛围渲染的原则

什么是氛围?氛围是环境给人的总印象。是体现这个环境与那个环境具有的不同性质的有些近似于个性的气氛和情调,是由主体、客体与时空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以主体为核心的动态结构。校园公共设施要体现意境美、神韵美、境界美,就要注重设计氛围的渲染。这是因为在确立设计的主题之后,一切设计语言都以此为基准展开活动。注重氛围的渲染,一是要结合场地空间大小,考虑与周围建筑尺度关系,具有一定的观赏间距。二是造型形式应结合主题内容,根据周边空间、色彩、风格而设计出能融入整体的环境设施。三是要保证整体氛围的完整性,必须注重细节的塑造。细节处理得是否得当,往往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人们对环境整体氛围的感受。注重氛围的渲染是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3)把握整体格调的原则

在校园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整体性的原则。“整体性”就是说,不能把系统割裂成要素孤立地去研究,要注重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把握学校文脉传承发展的整体格调。要做好校园设施规划,以保证校园构建环境设施的有序性、连续性与稳定性。二是把握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的整体格调。在设计上注重历史文化定位,对整体风貌构架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注重校园及校园周边整体文化氛围,避免形成与校园及校园周边整体形象的不协调。三是要把握设施环境的整体格调。公共设施的设计要与校园环境景观所表现的主题相协调,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杂乱或相悖。把握整体的格调是校园公共设施设计成功的保障和关键。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方法

通过上述原则的总结和优秀案例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五种设计方法:

1.文脉延续法

文脉延续法较为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在该地方原有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将新的信息通过某种方法、手段连接起来。是把校园公共设施原有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持下来,加以强化处理,去掉琐碎细节,突出文化特征。这个方法主要是用于记录一个学校历史的办法,统称体现方式以壁画浅浮雕的形象墙形式出现。

2.时空联想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设计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跨越时空的阻隔,摆脱现实的束缚,根据立意的需要,把时空缩小或放大;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形象元素联结、组合;把古今中外的事物串联起来,通过解构整合,得出新的作品意象,这就是所说的时空联想法。

3.象征指示法

黑格尔说:“象征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念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所以象征就是用具体的可视形象来暗示抽象的概念。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体现特定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取向,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符号指示性。

4.符号置换法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校园公共设施设计,在三维的空间中对实体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符号置换法可理解为通过某种解释,将媒介关联物与对象的元素替换,同时构成新的符号系统。置换是符号最直接、最简单的构成形式,是对传统文化的拯救和创新。

5.系统优化法

一切相互影响或联系的事物的集合都可以视为系统。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集”中各部分的特性和行为相互制约和影响,这相关性确定了系统的性质和形态。系统优化法是指设计师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统筹兼顾,多中选优,采用时间、空间、程序、主体、客体等方面的峰值佳点,进行系统筛选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结语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校园公共设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者不能保守旧设计,应该遵循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校园公共设施设计方案的进行。

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第4篇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自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实行了近三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计划经济已经不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的需要, 逐即出现了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取代了计划统筹, 建筑成为了商品, 进入了市场流通, 建筑设计的任务来源也由以往的政府指定变为操作的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设计应具备市场的前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靠优质的设计技术和良好的服务, 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谋求一种建筑设计生存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1. 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 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是指对任一系统的研究, 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 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 从综合出发, 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再回到综合。每一层次分析的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去与整体进行比较, 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 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2. 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 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 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 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 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 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 兼顾未来, 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3. 有序性设计原则

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 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 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 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 而且层次越低, 结合度越强;反之层次越高, 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递减, 层次结构更加稳定, 由此可见, 使用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 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如果一个功能区过于依赖于它的上层系统, 一旦上层系统中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 甚至会瘫痪。因此, 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 有效地进行功能分区, 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 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4. 结构性和最优化设计原则

结构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 是性能的载体, 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结构决定性能, 性能表现可以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的赖以结合者, 要素运动的稳定与否、发展方向将影响结构的稳定与否和方向。关系是将要素连接起来的作用, 是构成系统的纽带, 关系质和量决定结构性能的稳定性。因此, 必须了解它的结构, 遵循结构性设计原则。同时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差异的事物能够整合在一起, 它们之间必定有同一性, 相互需要、相互支持、优势互补, 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 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就必须注重最优化设计。

二、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

1.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依照时间的顺序, 结构设计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结构方案部分:在这部分, 要明确出建筑的结构形式。因此, 我们要明确建筑的重要性、楼高、类型, 以及建筑该有的抗震烈度。 (2) 结构计算部分:这部分我们要计算板的计算跨度, 钢筋的搭接长度等需要计算的内容。且在计算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房屋的结构、地震防火安个参数。 (3) 施工图的设计部分:要明确房屋的结构和它的设计特点, 以四出房屋的结构平面图、屋顶结构设计图。

2. 关于结构设计的方法。在结构设计中, 有五个主要领域。绘制的结构计划, 大样本的细节, 楼梯和基本的建材, 屋顶结构图。结构计划提要几意个问题:软件建模的结构。由于结构的软件建模的负荷计算软件。所以, 你可以对你的设计进行测试, 其确保它的安个性。在建筑抗震设计裂缝控制为VII度及以上, 务必在建模时, 使用相关技术软件。屋顶结构图应汁意不同类型的建设, 使用梁板跨度大的建筑板或是跨度大的折板。科学的图纸和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有定的空间概念, 可以使得建筑图、设计意图有着极高的理解性。在绘图的时候, 必须确保施工细节是准确的。并在保持建筑特色的情况下, 确保结构受力合理, 施工方便, 为满足建设要求中横梁设计科学程度, 设计的时候, 应该合理地控制好横梁的高度。并且保证上下楼层的横梁位置能够致。

三、建筑设计的其他方面

1. 套型与而积的文明、舒适标准

文明的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 起居与主卧室分离, 工作与学习空间独立文明标准是4户房间数等于4户人口数或减舒适标准是4户房间数等于4户人口数加或以上。

2. 平面布局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居住者层次不同, 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 家庭结构不同, 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居住者在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 因此, 在住宅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 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部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 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如个建筑而积90㎡的单元大开间.可以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套型平面在考虑4套住宅内部的灵活与多样性的同时, 也可以考虑“套”与“套”甚至“层”与“层”之间的灵活性在套与套之间的适当部位预留足够尺寸的培洞, 必要时可打通, 或在适当部位楼板可以抽掉, 形成跃层式住宅, 以解决住宅套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落后的现象。

3. 厨卫布局完善合理

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 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定的使用面积, 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各及操作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 厨房的台而呈L形及n形柜式布置较合理, 同时其开间不应小于1.8m, 进深取决于水池、煤气灶、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 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而能置放如电饭煲、微波炉等这此家电卫生间应随套型而积小断的扩人也相应增加如建筑而积超过100㎡时, 设两个卫生间比较理想般卫生间有浴缸、座便器、洗脸盆、洗衣机四人件, 如家里人多最好是将洗脸、洗衣同浴厕一者之间用隔断分开 (上半部用玻璃隔断间接采光) 盟洗室分设后, 上部空间可设吊柜, 也可与厨房入口结合, 留出个完整的墙面作为用餐空阳。

4. 小区室内外环境

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 心理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居住房间的领域感、安个感、私密感;居住环境的艺术性、“人情味”或高情感等室外环境设计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另个重要方面个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有个好的总平面布局, 在总图设计时尽量避免外部空间的呆板划, 努力创造个活泼、生动有机的室外空间其次是环境设计, 多考虑此人际关系、邻里交往的需要, 设置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在绿化设计时, 应根据树的不同科目, 不同形状, 不同色彩, 不同的季节变化进行有效搭配, 来增加绿化的层次感;用水面、绿地、铺地来划分地而, 配置小品、雕塑, 布置桌、椅, 使绿地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四、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繁琐的设计过程, 设计会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领域知识, 需要设计者要有足够丰富的建筑知识才能完成此项工作, 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 体现时代精神之外, 重要的是提供使用者舒适满意的居住场所, 同时还要确保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 不断完善设计内容, 提升设计水平, 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当代的建筑设计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要求更为严格, 设计的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 掌握建筑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能更好的提升建筑质量, 本文对建筑设计的原则以及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阐述了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原则,方法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方法思维探析-民营科技-2010 (10)

[2]期刊论文解析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建材与装饰-2013 (8)

设计原则和组成 第5篇

成1.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标准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品由基本制作部分、发挥制作部分和设计总结报告3部分组成,总分150分设计总结报告是电子设计竞赛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总分的1/3,即50分。注意:从2007年开始有一个变化,不同赛题的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是不同的。从2007年开始,竞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分别出题进行比赛,高职高专组的设计总结报告为20分。具体评分要求可以参考历届赛题。

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是一个独立环节,评分过程是在作品通过专家测试后进行。学生的设计总结报告是以密封的形式提供给专家组,专家参照由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项目由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计算、电路图及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数据、结果分析、设计总结报告的工整性等六个方面组成。

2.设计总结报告的组成

设计总结报告是每个参赛小组都必须提供的文件。

电子设计竞赛的设计总结报告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3个部分组成。

① 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目录

② 主体部分包括:系统方案比较与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结论,参考文献

③ 附录部分包括:系统操作说明,元器件明细表,仪器设备清单,电原理图,PCB图,程序清单

电子商务美术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第6篇

一、电子商务美术设计的重要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3.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36.2%;2015年11月11日“双十一”淘宝商城购物狂欢节突破912亿大关,可以说,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它带来的巨大商机也是毋庸置疑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网上商店的与日俱增,消费者选择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如何在数量如此庞大的同类商品中,让消费者注意到自己的商品,除了必要的营销手段外,“视觉营销”也是不可忽视的。“视觉营销”离不开网页设计,因为网页设计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和商品的形象和评价,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以,电子商务美术设计在网上交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商务美术设计原则

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以商品发布、展示和售卖为主要功能,而商家的商品一般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庞大,所以电子商务类网站对美术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布局合理、导向清晰、内容有条理、界面美丽悦目的网站,会给消费者带来轻松愉悦的浏览感受,让消费者愿意看下去并可能发生购买行为,反之,则可能不愿意作更长时间的停留。所以,电子商务美术设计必须把握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具体来说,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感

电子商务美术设计一种最主要的形式是网页设计,而网页设计也是属于平面设计中编排设计的一种。整体统一、和谐是编排设计的基本要求,电子商务美术设计也是如此。强调网页页面的整体感原则,就是要强化版面各种编排要素在版面中的结构以及色彩上的联系。通过版面的图片、文字、色彩之间的整体安排、组合和协调,使版面具有秩序美、条理美,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只讲版面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考虑内容而缺乏形式的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把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理想的、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美感

我们知道,美感是有很强的主观性的。同样的事物,有人觉得美,而有人并不觉得美。但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否定事物本身的美对美感产生的作用。康德也认为:美感是主观的,凭借感觉而不假概念的,但同时却又不完全是主观的,仍有普适性和必然性。在他看来,美必须借心才能感觉到,但物亦必须具有适合心理机能的条件,才能使心感觉到美。2他在这里也强调事物本身的特性也是美感产生的重要条件。互联网上,各种网站五彩缤纷,个性不一,但是我们仍有评判其美感的标准。尤其对于电子商务类网站而言,使消费者在浏览时感受到美感,首先能让消费者第一眼“喜欢”上这个网站,其次因为“喜欢”,所以愿意作较长时间的停留和进一步的仔细阅览,有了较深入的阅览,才能让消费者深入了解网站商品,才能使最后的购买行为成为可能。

(三)易读性

网页作为一种媒介,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传递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网页让人“阅读”的,所以,网页设计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阅读感。电子商务网站一般需要处理和展示的信息量都较大,应该更要强调网页的易读性。易读性,就是信息有层次、有目的地传达,使人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这是网页设计需要实现的最基本目标,也是所有用户体验的基础。3当用户访问网页时,如果点击进入了自己想要找的信息内容,而这些信息内容又很恰当地、秩序井然地排列在网页页面上,自然会给人无比舒适的浏览体验。要做到这一点,网页设计师要做的就是运用视觉规律和各种设计手段,有效引导用户阅读和体验,解决客户的问题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风格适当

关于网站的风格问题,美国SimpleFlame公司网页开发高级工程师和设计师Patrick McNeil在其所著的系列《网页设计创意书》中总结了11种目前网页设计的主要风格,主要包括:扁平化设计、反扁平设计、3D设计、极简风格、无边框风格、矢量风格插图、超级头版、黑板风格等。这么多的风格,应该如何选择呢?Patrick McNeil在该书中指出:在为自己的网站选择风格时请仔细考虑,确保设计风格与整个品牌形象和网站传达的信息浑然一体。4其实,电子商务网站虽然都是卖东西的,但是所售货物却各种各样,就是卖同一种类商品的,针对的消费人群也不一样。比如,都是卖服装的,分为男装、女装、中老年服装、童装等等;都是卖女装的,但是按女装风格又可以分为中式风格、欧美风格、日韩风格等;按穿着场合还可以分为职业正装和休闲装等。设计成哪一种风格,要根据自己网站的内容和商品的特点来决定。比如,天猫知名休闲女装品牌“素缕”的店铺设计,从模特的表情、场景道具、网站色彩、文字字体的选用,无不体现出该品牌追求的简洁内敛、自由安静、极致洒脱的精神。消费者通过网站风格就感受到了品牌与商品的态度与情感,网站风格很好地吻合了网站的主题和内容。对于网站而言,没有好不好看的风格,只有合不合适的风格。

(五)色彩运用合理

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5色彩不仅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一个色彩运用合理、搭配美观的网页,会带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并愿意浏览下去,而能留住“读者”则是电子商务网站基本的任务。电子商务网站的色彩设计,首先要考虑网站的内容,要符合企业形象和商品的性质、功能及风格等,也就是色彩及色调的选用要合理:其次,在主色调的前提下,做好色彩的搭配与调控,达到统一中有变化的色彩效果。不管网站的内容和所售商品是什么,都不应该让阅览者感到压抑或因色彩过于炫目而烦燥不安。有的网站为了追求个性,大量运用黑色与暗色,深色的文字在深色的背景下非常不利于阅读,大面积的暗色也会影响浏览者的情绪。

(六)注重个性

个性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即普遍性,“个性”即特殊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很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风格相似,但应该避免“千网一面”的问题,而要在类似风格的情况下,尽力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并且与其内容完美匹配。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多样化的,划一的东西看厌了,就会追求新鲜的、个别的、有差别的东西。”6例如,售卖休闲、棉质服装的很多网店的背景设计均采用棉布、织物底纹,以体现商品的特征。但是,因为这种做法太多,如果设计时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很难让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Cotton Bureau (https://cottonbureau.com)网站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该网站明显采用了扁平化风格,但是你感觉不到与其它扁平化网站有雷同之处。该网站也是一个卖休闲、棉质服装的电子商务网站,但是没有采用棉布织物的底纹,而是在背景中用T恤衫排列成图案,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既遵循了当今时代的视觉风格却又不失自己的格调和个性。

三、电子商务美术计基本构成要素及设计要求

电子商务类网站虽然信息量庞大,需要处理的信息比较多,但从视觉构成元素的角度去分析,无非是图形、文字、色彩和版式几个方面。电子商务网站里出现的图形和文字等都是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最终是以屏幕显示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所以,不同于印刷类美术设计对图形和文字等的要求。

(一)图形

电子商务网站所用的图片主要用于屏幕显示,在处理图片时要注意图片质量和大小之间的关系。一般用于网络传输的图片都要求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传输的速度,但是如果图片压缩太过,又会影响图片的质量,图片如果过于模糊,看不清细节,会在消费者心中造成商品质量低劣的印象。所以,要在图片质量和大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文字

电子商务页面设计其实相当于一个版式设计,每一单个页面相当于一个版面,一般来说,一个页面中用的字体不能太多,以2-3种为宜,太多则显得乱。字号要合适,行距适中,以利用阅读。色彩变化亦不能太多,避免花哨。有很多网站,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用许多渐变色的闪烁的字,但是到处闪烁的色彩只会让看的人感到眼花缭乱,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另外,设计时要注意尽量用通用的字体,有很多字体,可能用户的电脑上没有安装该字体造成不能正常显示或效果变形。

(三)色彩(根据网站内容和风格)

色彩的运用对一个网站来说至关重要。电子商务网站的色彩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较好地表达网站的内容和主题,色彩也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与主题内容相匹配的色彩设计是首要的要求;其次要把握好图文、文字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关系,明度对比过弱会影响内容的易读性和舒适性。再次,要处理好色彩的层次感,层次感可以带来页面的丰富和变化感,但是,因为电子商务网站页面上的图文信息量一般都较大,所以色彩层次不宜过多,因为,简洁明了才能带给消费者良好的浏览体验。

综上所述,在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时,考虑到电子商务网站特殊的使命,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只有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才能让电子商务美术设计更好地为服务于电子商务网站的目的和功能,也才能在众多同类商务网站中脱颖而出;另外,在具体的设计制作时,对文字、图形及色彩的处理也要符合网上传输和显示的要求,以达到较好的屏幕呈现和使用视觉效果。

注释

11.戴建中.电子商务概论(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

22.朱光潜.听朱光潜讲美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19.

33.王晖.网页设计那些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41.

44.[美]Patrick McNeil著,王沛译.网页设计创意书(卷4)[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79.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98:145.

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分析 第7篇

根据我国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自然环境, 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 对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 进行合理安排组织, 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序循环、转化, 并与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高度和谐统一, 创造出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2. 绿色建筑的特征

根据生态学原理, 绿色建筑要尽可能将其融入周围环境中, 使建筑这个人造物成为大自然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

绿色建筑具有以下特征:从建筑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 绿色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参与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中去, 对周围的环境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影响;从建筑利用能源的角度来看, 绿色建筑具有节能和低能耗等优点;从建筑所使用材料的角度看, 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是可再生材料, 或者是可降解材料, 能进行循利用;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 绿色建筑是一种开放式的设计, 建筑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的连通方式, 能对气候的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从建筑物排放废物的角度看, 绿色建筑能够使各种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少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污染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绿色建筑全面节约资源, 使用中以最小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为代价,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3.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 生态化原则

绿色建筑首先要遵循的是生态原则, 即节约能源、资源, 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

(2) 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社会的主体, 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 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3) 因地制宜原则

绿色建筑强调要因地制宜, 不能照搬肓从。例如:对于独立式、建筑密度小, 分布范围广的建筑而言, 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热 (水) 、供暖都较为可行;而对于密集型的高层建筑来说, 就是将建筑物所有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 也不足以提供该楼所需的能源, 因此, 多采用现成的城市热网。

(4) 整体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还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 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 热带地区如果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对于寒冷地区, 如果窗户的热性能很差, 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 (因热量会通过窗户而迅速散失) 。由此可见, 整体设计的优劣, 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和成本。

4. 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要点

国外将绿色住宅设计分为五方面内容:选址、节能、节水、材料综合利用、室内空气品质, 其中节能比重最大。我国与外国情况大同小异。

4.1 住宅区总体规划布局

(1) 掌握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的类型与特征, 优化选址; (2) 合理确定住宅区的规模、密度、间距、高度、绿化等基本参数; (3) 合理确定住宅的总体布局、建筑形态、方位朝向, 使之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河湖水面及自然植被等相适应; (4) 小区集中供热; (5) 利用太阳能。

4.2 住宅单体空间组合及造型

住宅各功能空间的平面布置、空间组合、外部造型、门窗大小、位置朝向、墙面质感色彩等, 应与当地气候相适应, 趋利避害。这是满足室内日照、采光、通风隔热和保温、调节湿度等小气候设计的关键。其基本原则是:在寒冷地区的冬季, 促使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 抑制辐射、对流和传导所造成的室内热损失;在炎热地区的夏季, 阻止过多的太阳辐射热和室外高温进入室内, 利用自然通风促使热量向外散发并除湿。

4.3 住宅围护材料选择及构造

4.3.1 为改善外墙保温性能, 可采取如下措施:

用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做外墙, 如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预制板或砌块墙体;承重—保温复合外墙, 承重层常用粘土砖或钢筋混凝土, 保温层用岩棉、玻璃棉、聚苯板、再生聚苯板、珍珠岩、石膏珍珠岩等;围护墙中设封闭的空气间层。

为提高隔热性能, 可采取如下措施:墙体外表面粘贴或涂抹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低的材料, 如石灰粉刷、浅色面砖等;采用上下有通风口的带空气间层的外墙体, 利用空气对流带走墙体中的热量;外墙中设隔热材料。

4.3.2 屋面保温做法:

干铺焦渣、加气混凝土块、水泥蛭石、膨胀珍珠岩、岩棉、聚苯板等, 例如:以铺膨胀珍珠岩并与其上部架空混凝土预制板之间形成空气间层, 这种保温构造效果较好;在屋面堆土或砾石, 并进行屋面绿化;或用带吊顶棚的坡屋顶。

屋面隔热做法:平屋顶架设通风间层隔热;反射隔热, 即以表面光滑、颜色浅亮的材料反射日光, 以减少屋面吸收的辐射热;设带通风孔的坡屋顶;屋面绿化兼设喷灌降温, 这类生态建筑方法值得推广。

4.3.3 窗户的节能方法:

控制窗的面积, 即控制窗墙或窗地的面积比, 在满足基本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 应尽量缩小窗墙或窗地的面积比;改进窗户的材料和构造。

冬季保温、节约采暖能耗可采用:在接缝处设橡胶或泡沫塑料密封条;采用双层玻璃窗、中空玻璃保温窗, 或在窗扇边框上贴透明保温薄膜 (如聚脂薄膜) , 使之与玻璃间形成一定间距的密闭空气层, 此法简便经济;为避免窗户夜间散热, 可在窗户内侧设保温窗板或保温窗帘;户门及阳台门的夹板内填充岩棉毡或在钢门板上贴聚苯板。

为减少炎热地区夏季窗户接受的热辐射量, 可采用:在普通玻璃上粘贴热反射膜;悬挂外表面涂有热反射膜的遮阳窗帘;用吸热玻璃代替普通玻璃;设各种遮阳板。

5. 绿色住宅的设计要求

5.1 能源系统

绿色住宅的能源系统设计, 重点应放在建筑节能、常规能源系统优化和绿色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的利用三方面。

建筑节能方面, 首先应注意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 使建筑节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研究表明, 设计体形系数小以及使用保温隔热层的建筑, 可大大降低建筑的能耗, 在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体形系数要控制在0.3以下。

常规能源系统设计必须优化, 避免因多种能源结构形式的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 应充分利用绿色能源, 但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 选择适合本地特点, 且性能好的技术与产品。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一种,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 其优点是资源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

5.2 水环境系统

水环境系统的设计应体现在节水、水的循环利用与水环境集成三个方面。在节水方面应重点加强节水器具的使用;在水的循环利用方面, 重点应放在中水、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方面;景观用水系统应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

水环境系统最终应符合两个基本要求: (1) 小区的整体节水量应达到国家标准; (2) 各类水质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在住宅小区, 可根据用途设置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 这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 这个系统将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 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 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 供擦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 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5.3 声、光、热环境系统

在声环境系统中, 重点应放在室内外噪声源的控制上, 使住宅噪声等级符合国家标准。在光环境系统中, 重点应放在自然采光和节能灯具的使用上, 应尽量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采光, 并防止光污染。在热环境系统中, 应对环境温度自动控制, 使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 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 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能等绿色能源, 作为小区采暖和空调的热、冷源。

5.4 气环境系统

我国现行的环境规划中, 对住宅小区的大气环境尚未提出具体要求。但考虑我国住宅建设将来要与国际接轨, 绿色住宅气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生态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 (2) 房间应能实现自然通风, 以保证居室内空气新鲜; (3) 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以减少有机挥发物 (V O C) 的排放。

5.5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小区垃圾的收集、处置率应达到1 0 0%, 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 0%, 各种垃圾处理设备应配套、齐全。应充分利用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并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5.6 智能运行系统

智能运行是对住宅的日常使用、管理及综合用能、多能转换、自然空调、立体绿化等进行电脑智能操作运行, 借助数字技术准确估算住宅内外能量的吸收和转化数量, 对住宅的环境参数进行精确调控以维持舒适的环境条件。对突发事故如火灾、地震、入室盗抢等自动报警、监控等。

5.7 建筑与自然社会共生

绿色住宅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 不易受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 能源和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墙、窗户、门与屋顶, 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气密良好, 又有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同时保持建筑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 保护自然界绿色植被、森林、河流、湖泊、沼泽的生态环境, 以发挥大环境自然空调的作用。

在社会环境中, 要注意居民的出行, 交往和交通问题, 创造可交往空间, 设立中心广场和具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有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设施。

6. 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6.1 选址和现场设计

选择一个好的地址对实现建筑物的绿色设计至关重要。

通常绿色建筑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 与公交系统的距离要短, 方便人们步行去乘公交车; (2) 尽量设在已经城镇化的区域内, 有必要的城镇基础设施, 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3) 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 以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4)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尽量选择便于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段。

一旦选定建设地址, 即可进行现场设计, 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1) 要保护现场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 (2) 要尽量减少对附近水源系统的影响, 免除因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 减少使用自来水进行浇灌; (3) 尽量降低周围热岛效应的影响, 使绿地面积最大化。

6.2 建筑布局设计

好的建筑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场的资源, 以减少建筑物的得热和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 采用以下措施可以优化建筑的布局: (1) 利用已有的树木或其它植物来减少建筑物的热负荷; (2) 根据当地的纬度和主要风向, 对建筑物的朝向进行优化, 最大限度地利用大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资源; (3) 利用已有的地形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4) 详细划分内部的使用功能区, 把不需要窗户的区域统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 把使用功能相同的区域相互靠近, 以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

6.3 建筑及其配套系统设计

建筑及其配套系统是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健康以及是否高效的关健。除了在设计中采用各种环保型建筑材料以外, 还可采用以下设计:

(1) 新风系统设计。要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势必加大新风量的使用。无论寒冷的冬季, 还是炎热的夏季, 从外部环境进入建筑内的空气 (新风) 的温度与室内空气相比, 都有较大的温差, 较大的新风量的处理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既要保证室内环境的质量, 又不至于耗费太多的能源。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是个好办法。为减小新风负荷, 可在新风系统中采用全热交换器, 春、秋过渡季节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2) 自然能源的使用。一般绿色建筑的能耗大约是同类普通建筑的1/4~1/2, 绿色建筑要求在节能的同时, 不降低室内环境的质量, 自然能源的利用对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至关重要。可利用的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等。太阳能是不需要耗费成本的清洁能源, 它对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有重大意义, 使用方式有三种:利用太阳光作为照明, 太阳能加热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白天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作为室内照明能源。根据建筑结构, 可利用阳光天井来实现建筑内部的照明。为了提高太阳能的使用效率, 可与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 采用主动式太阳跟踪系统。

在我国西部、北部和沿海地区, 可以利用风能作为建筑能源使用。风能的利用方式一般是风力发电, 用于建筑照明、空调等。

除太阳能和风能外, 还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所独有的自然能源, 如地热和海洋能源等。

(3) 利用自然通风。这是利用大气的热压作用进行的一种通风方式, 该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耗费任何能源, 就能达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效果, 同时还起到了空调的作用。但是自然通风受到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结构的限制, 为了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还需配备其它自动控制措施。

7. 结语

综上所述, 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 还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能源, 从现场设计、布局设计和配套设施设计三方面都达到绿色设计的目标, 使建筑物既舒适、健康、高效, 又与环境和谐,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 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实践经验也较少, 当务之急是首先以系统科学为基础, 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 多层次的理论体系研究, 给绿色建筑设计以理论指导;其次, 应进行绿色建筑各项指标的量化研究, 制定和颁布有关评估标准与规范。

总之, 绿色设计正在各国大力推广, 它将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领域, 促进绿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能预期, 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和规范下, 定会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摘要: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特征和绿色住宅的定义, 然后分析了绿色住宅设计原则, 应满足的条件、设计要求和方法, 最后对这类建筑作了展望。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住宅,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晓冬等.克服绿色建筑外部性的对策建议[J].低温建筑技术, 2008 (5) :145-146.

[2]刘建勋等.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 2006 (7) :47-48.

[3]孙立新.浅谈绿色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 2006 (1) :33-34.

[4]张统生.建筑领域涌起的新潮—绿色建筑.2001 (2) :7-9.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 第8篇

1.1 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 停电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 往往比少发电能的损失大几十倍, 导致产品报废、设备损坏、人身伤亡等。因此, 主接线的接线形式必须保证供电可靠。因事故被迫中断供电的机会越小, 影响范围越小, 停电时间越短, 主接线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研究主接线可靠性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 考虑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可靠性应与系统要求相适应。

(2) 变电所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现代化的变电所都接入电力系统运行。其接入方式的选择与容量大小、电压等级、负荷性质以及地理位置和输送电能距离等因素有关。

(3) 变电所的运行方式及负荷性质。电能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变电、输电、用电同一时刻完成。而负荷类、类、的性质按其重要性又有类之分。当变电所设备利用率较高, 年利用小时数在以上, 主要供应类、类负荷用电时, 必须采用供电较为可靠的接线形式。

(4) 设备的可靠程度直接影响着主接线的可靠性。电气主接线是由电气设备相互连接而组成的, 电气设备本身的质量及可靠程度直接影响着主接线的可靠性。因此, 主接线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故障率及其对供电的影响。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 大容量机组及新型设备投运、自动装置和先进技术的使用, 都有利于提高主接线的可靠性, 但不等于设备及其自动化元件使用得越多、越新、接线越复杂就越可靠。相反, 不必要的接线设备, 使接线复杂、运行不便, 将会导致主接线可靠性降低。因此, 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是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在运行中可靠性的综合。

1.2 灵活性

电气主接线应能适应各种运行状态, 并能灵活地进行运行方式的转换。不仅正常运行时能安全可靠地供电, 而且在系统故障或电气设备检修及故障时, 也能适应调度的要求, 并能灵活、简便、迅速地倒换运行方式, 使停电时间最短, 影响范围最小。同时设计主接线时应留有发展扩建的余地。对灵活性的要求如下:

(1) 调度时, 可以灵活地投入和切除变压器和线路, 调配电源和负荷, 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系统调度要求。

(2) 检修时, 可以方便地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 进行安全检修而不致影响电力网的运行和对用户的供电。

1.3 经济性

在设计主接线时, 主要矛盾往往发生在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欲使主接线可靠、灵活, 必然要选高质量的设备和现代化的自动装置, 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因此, 主接线的设计应在满足可靠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投资省。①主接线应简单清楚, 节省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针等一次设备;②使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不过于复杂避雷器等一次设备, 节省二次设备和控制电缆;③限制短路电流, 以便于选择价廉的电气设备或轻型电器;④如能满足系统安全运行及继电保护要求, 及以下终端或分支变电所可采用简易电器。

(2) 占地面积小。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装置布置创造条件, 尽量使占地面积减少。

(3) 电能损失少。在变电所中, 正常运行时, 电能损耗主要来自变压器, 应经济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型式、容量和台数, 尽量避免两次变压而增加电能损耗。

此外, 在系统规划设计中, 要避免建立复杂的操作枢纽, 为简化主接线, 变电所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一般不超过两种。

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设计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时, 所遵循的总原则:①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②符合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规范、规程;③结合具体工程特点, 设计出技术经济合理的主接线。为此, 应考虑下列情况:

2.1 明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类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所以对主接线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的要求也不同。

2.2 确定变压器的运行方式

有重要负荷的变电所, 应装设两台容量相同或不同的变压器。负荷低时, 可以切除一台, 以减小空载损耗。

2.3 合理地确定电压等级

变电所高压侧电压普遍采用一个等级, 低压侧电压一般为1-2个等级, 目前多为一个等级。

2.4 变电所的分期和最终建设规模

变电所根据5-10年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进行设计。一般装设两台 (组) 主变压器。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 终端或分支变电所如果只有一个电源时, 也可只装设一台主变压器。

2.5 开关电器的设置

在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条件下, 变电所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尽量减少断路器的数目, 特别是非重要用户的终端变电所, 可适当采用熔断器或接地开关等简易开关电器, 以达到提高经济性的目的。

2.6 电气参数的确定

最小负荷为最大负荷的60%-70%, 如果主要负荷是农业负荷, 其值为20%-30%;按不同用户, 确定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参考文献

[1]张敏.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的仿真计算方法[J].电工技术杂志, 2001, (9) .

浅析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第9篇

(一) 色彩

1. 了解常用色彩的性格

人们对衣服的第一感觉就是颜色的效果如何, 心理体验与颜色的识别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颜色选择上, 消费者的心理大多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心理特征有着很大关系, 心理状态与品质构成对颜色的选择与反应也就随之影响, 在相同颜色的服饰里, 每个人对其都有不同认识与抉择。因此, 设计师应综合考虑消费者心理因素, 选择多数人的颜色取向, 寻摸潜藏的规律, 对消费者的颜色情感和搭配兴趣做一番探索。

2. 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及其配色方法

色相、明度、纯度, 这是色彩固有的属性, 在色彩学上称之为色彩三要素。对这三种色彩的的认知与掌控, 对设计师设计服饰在色彩搭配与选择上有很大的作用。一个要素的改变必将波及色彩的整体形象。如何将这三要素进行搭配而取得良好的外观效应呢?比如利用色相配色, 对邻近、类似、比较、补色等这些方式进行服饰设计;又如利用颜色明度, 分别用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进行颜色转换;再者, 可利用纯度配色的方式, 对颜色的纯度进行适当调整, 形成纯度层次也是表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的, 这三个色彩的要素, 配色固然会取得一定效果, 但是, 不可盲目对这些颜色进行搭配, 并且处理这些颜色的方式方法并不只这些, 想要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还需探索出更好的办法。

3. 了解服装色彩的心理因素

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人的颜色心理。服饰的色彩可以更好的让消费者驻足, 彼此之间才能更好的沟通, 色彩代表消费者内在的心理特征。因而, 大众的心理特征, 设计时应当进行研究, 选择适合颜色, 制作出令消费者满意的服饰。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的掌握, 可以从大众生活环境来了解, 例如: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构成、民间习俗的惯用、时尚的崇拜......了解了背景就了解了心理构成, 也就有了好的设计思路。

(二) 款式

1. 把握住外轮廓的形态。

对消费者来说, 这一个轮廓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它的销售。人的身体之美服饰可以很好的体现, 人的气质也从服饰中散发。外形线不只是一种造型, 它更是体现时代特征, 人的精神风貌, 因而轮廓的设计乃重中之重。肩、腰、底边线、围度这是外形线设计的必要考虑的部位, 比例的缩放也有一定的讲究:时代潮流是服饰变化是肯定的, 审美意识也随之要变, 还有服饰的材料, 材料的各种特性是直接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此外, 人才是最好的量尺, 人的胖瘦、身高, 还有所处的环境对人的要求等等都影响着服饰的选择。

2. 掌握结构线的设计。

服饰的结构在于使得各个环节能相互依存链接, 服饰的线条支起整体效果, 线条定当要设计好, 准确无误。复式结构主要是能够让人穿在身上运动合适, 和自己身体线条搭配合理, 外观与人的身材相互辉映, 美由衷而生。

(三) 面料

1. 了解服装材质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我们都知道, 服饰材料都是由纤维构成, 对纤维提炼技术的改进对面料很重要, 高新技术的发展必将影响到服饰的材料的质量, 当然,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 面料也被提炼的耿建符合环保条件。

2. 掌握各类服装对材质的基本要求。

礼服:这种服饰当以光泽材料为主, 其设计造型美观、线条简洁流畅、立体感强、适应性广泛等特点, 符合特定的礼节;居家服:以纯天然面料为主, 舒适令人方便;职业装:根据职场环境、特殊地点而定;运动服:面料材质当以有弹力、拉伸力为主, 通风透气是要求;舞台服饰:根据剧情的需要选择。

3. 了解一些常用材质的物理、化学性能。

面料的自身性质, 比如在受热方面定得考虑, 另外它的水溶性, 柔软程度, 与颜色的交融性, 和不同材质相遇会有什么化学反应等等。

4. 掌握几种材质的认识和鉴别的方法。这些认识与辨别方法对设计师选择面料做衣服很有必要, 设计师方能得心应手。

二、服装设计的原则

设计师掌握的知识是很多的, 除以上所述之外, 还需遵循服装的T.P.O原则。

(一) 时间 (T)

时间与一切制作衣服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关系, 设计始末都需要时间的酝酿, 时间也在限制, 也在要求。就那礼服来说, 在不同时间段就设计不一样了, 白天与黑夜、冬天与夏天等等, 它的复杂与简洁有特殊时间而定, 还有颜色, 适合什么样的场合, 设计的形状体现对事物的看法, 材质的选择在季节性方面要慎重选择。

(二) 场合、环境 (P)

形形色色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 不同的人就必定有自己特殊的服饰选择。如果在一个休闲的运动场上, 你身着一套衣装在上面运动, 这只能说不伦不类;在一个严肃的庄重的大会上, 一个身着运动服, 带着野性上台发言, 这叫不成体统。因而, 设计师在这方面要下一定功夫, 根据这因素去发掘、去设计真正令消费者满意的服饰, 尊重特殊人群的兴趣爱好, 以此做到人、环境与服饰完美结合, 这更能让人魅力十足。

主体、着装者 (O) :服装是让人来穿的, 所以人就是设计的基石, 以人为中心制作。凡是与人身材有关的因素设计师都应该去考虑, 定位不同人群。作为主体——人的身材, 就是天然的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 设计师们在综合考虑体型、性别、年龄、肤色、性格、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等要素之下, 进行锤炼审美, 想必这必将设计出更好更令人满意的服饰, 消费者更愿意接受。说到这里了, 我们可以知道, 作为现当代的服装设计师, 个人修养与艺术素质的锤炼是必不可少的, 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和服饰的设计创造力也至关重要, 当然, 综合素养以及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如果以上所述的, 设计师们能做到的话, 我想, 设计出的服饰不可能不被大受欢迎, 其间的审美情趣才是设计的真正理念。

摘要:服装设计有约定俗成的三原则, 构成有必要的三元素, 对这些原则和要素的阐释、分析, 是现代服装设计师探讨和追求更好设计的一大重点。

浅谈小学教室的空间类别和设计原则 第10篇

教育的本质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当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成为一项独立的事业时, 教育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也就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下, 人们所接受教育的质量以及在教育活动中培养的技能和能力成为了影响人们未来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教育的过程中, 最能够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的承载媒介就是学校。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 是人们最初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 是整个教育环节的基础。学生在初级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和形成的某些观念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随着教育的范畴越来越广泛, 人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环境对学习行为的显著影响。当人们把学生的学习行为聚焦在某一特定的建筑空间——也就是教室时, 它的设计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室作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场所, 为学生在学校中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教室的内部组成和基本的设计要素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是影响使用者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之间, 学生与教师、书本以及其他教学活动和常规教学用品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从而深入挖掘学生各个方面的潜在能力。

近年来, 随着中小学校入学人数的减少, 学校的在校人数也逐年减少, 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和“小班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小学教室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刻板样貌, 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教室的功能和环境设计有了新的发展。教室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使教室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室的内部环境就必须进行规范而科学的设计。

一、教室内部环境的构成

教室内部环境按照构成要素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空间环境、设施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 自然环境是指教室内的自然条件, 如光线、温度等以及通过人工方式改造的环境, 如人工照明、通风、供暖等。

自然环境与教室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直接相关的;人工改造的环境则是希望在自然条件不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为使用者创造出良好的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生理感知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 从而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行为。

(二) 空间环境指教室的班级规模, 教室内空间的编排秩序等。

当教学活动集中于教室这一空间中进行时, 空间的大小、密度、内部编排方式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班级规模是指一个班级内学生人数的多少;编排方式是指教室内桌椅和其他教学用具的摆放、组织方式。班级规模大小和编排方式的不同会引起教室内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 不同的空间环境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室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 设施环境指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以及其他教学用具等。

设施环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教室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 教学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能否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好坏。

(四) 精神环境指班级的文化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精神环境是无形的, 是在班级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氛围、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社会行为和心理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相比于其他的物质条件, 精神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在程度上更为深刻, 范围上更为广泛, 时间上更为长远。

教室内部环境的四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它们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和设施环境共同构成了教室的物质资源环境, 为教室的功能性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 空间环境通过对学生行为的组织方式的不同规划, 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影响教室内部的精神环境。它们之间合理的运作和配合共同构成了教室内部环境, 确保学生在教室这个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保证学生进行正常的学习行为。

二、教室的空间设置的原则

教室作为一种功能明确的空间类型, 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空间。良好的教室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 充分考虑学生的使用安全和心理健康, 满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使用需求。

(一) 合理的教室空间大小和形状。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小学普通教室的使用面积为61m2, 人均教室使用面积为1.10m2。如果低于这个平均数, 学生们就会处于“拥挤”的环境之中, 并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教室的形状是根据实际需要、建筑构造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设计的, 有矩形、方形和多边形等多种形状。目前我国以矩形作为基本形状的普通教室最为普遍。这种形状的教室也是被国际上普遍采用和认可的,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 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室内部空间。方形教室的宽度和进深尺寸基本相当, 教室的长度缩短会使教室最后排学生的视听距离产生相应的变化, 改善学生的视听条件。多边形教室能够有效地增加使用面积, 室内空间感受较之矩形和方形更为活泼, 便于更加灵活地编排教室内秩序, 同时在建筑外观处理上也可以有多种变化。

(二) 教室内光线充足而均匀。

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安装有遮挡阳光的器具如窗帘、百叶窗等。教室内应配备满足照度要求和用眼卫生的照明灯具。

教室的采光与学生的视力状况密切相关, 对学生的记忆、思维和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室采光应当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视觉舒适和视觉安全的需求。室内照度过低或过高, 都会与学生的正常光线要求发生冲突, 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导致记忆力下降, 学习效率降低。

教室内采光分为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天然采光是最经济有效的采光方法, 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由于种种条件限制, 我国的教室构造主要以单向采光为主。自然光线应该从左侧射入, 避免学生在书写和阅读时产生阴影。使用自然光线会带来较为强烈的明暗对比, 甚至产生眩光现象。尤其是受我国地理位置的影响, 南向的教室要特别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课桌面上引起眩光而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伤害, 因此教室里安装的窗帘或百叶窗应为浅色, 柔和明亮的光线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头脑清醒、反应敏捷。

人工照明可用来补充室内自然光线的不足。按照国家标准规定, 普通教室中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150lx, 适宜的照度为200~500lx。教室照明光源应采用荧光灯, 不宜采用裸灯。灯管的排列方向应该采用垂直于黑板方向布置, 与学生的视线方向一致。灯具与学生课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 以保证教室内照度均匀, 减少眩光现象的产生。

即使在同一间教室内, 由于进行的教学活动不同, 所需要的光线和照明条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就是人工照明采用可调节的方式, 既能满足多种学习活动对光线的不同要求, 又能节约能源, 做到绿色环保。尤其是在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的教室中, 可调节式的人工照明设备在多媒体使用时能达到相互配合的效果。

(三) 良好的室内听闻环境, 避免噪音干扰, 保证教室内良好的音质条件。

语言交流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 教室内听闻环境应当满足师生之间语言交流的需要。教室内听闻环境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 甚至影响教学质量。研究表明, 不良的室内声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会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智力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 长期处于不良的声学环境中, 学生的语言辨识能力和智力开发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 适宜的教室色彩。

色彩通过光线使人产生不同的感知, 同时还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儿童对色彩和形状有着更为敏锐的感受, 适宜的室内色彩能够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室内色彩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一般应采用淡雅、明快而协调的色彩, 以利于儿童的心智发展和心理健康。

(五) 教室内应有适宜的温度、通风和空气质量。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教室内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适宜的温度、良好的空气质量和通风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基本环境条件。教室内应配备供暖设备, 在室外温度过低的情况下, 保证教室内的温度维持在人体感到舒适的范围之内。开窗换气是教室内常用的通风手段, 教室应该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清新。尤其是教室中配备的多媒体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就容易造成室内空气质量降低, 因此, 多媒体教室应该经常开窗换气,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六) 教室内座位编排应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以及获得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通道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起立、就坐、通行以及疏散等活动要求。

教室内桌椅等教学设施的排列方式决定了通道的形式。教室内的通道已经不仅仅是交通的概念, 还可以作为教室空间内划分学习和交流区域的界限。通道是为了方便学生通行的区域, 为学生在教室内的活动提供缓冲地带, 同时还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结果。

教室内座位的编排应该使所有的座位都处在良好的视觉范围之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变桌椅的布置方式为一种灵活、边缘模糊的区域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集中讨论、协作互助等多项活动。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引导教学, 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 发展需求得到认可和满足, 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七) 教室内的家具设施应考虑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尺寸要求, 并便于安全使用和清洁维护。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 身高会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能让使用者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家具设施的高度应该按照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设计。材料的选择也应考虑小学生的使用安全, 且应易于清洁和维护。

(八) 教室内应具备资料查询密集空间, 如图书区、网络电子计算机设备等。

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乎是教学活动中的必需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双重的刺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 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设备可以成为桌面的一部分, 成为桌面交互学习的工具, 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提供接近真实的学习内容, 改善学习体验, 更加快捷地完成资料查询工作, 实现信息交流的远距离互动, 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嵌入开放的互联情境之中。

(九) 教室内设置“学生作品展示区”和储物区。

展示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或方案的独特空间, 墙面、地板或者家具等都有可能成为展示空间。储物区为学生在教室中提供了一个私人空间, 方便学生存储各种学习资料和私人物品。

(十) 教室内绿化。

绿化是教室内的重要部分, 能够有效地活跃教室内的气氛, 净化室内空气, 还可以使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 缓解学习压力, 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得到有效的调节。室内绿化植物宜采用小型盆景、植物, 数量不宜太多。

三、未来教室设计的发展前景

教学理念决定教室环境。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元素, 从而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加德纳的理论中, 他首次将智力定义为九种类型, 从而也使在初级教育中寻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在20世纪提出的素质教育理论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支持, 也为学生的发展指出了更多可能性。

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教室内部环境发生相应的改变。为了能够适应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互动、开放的学习环境, 并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欲望, 未来的教学模式应趋向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教室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活的空间组织方式, 因此未来教室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显得尤其重要。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 未来教室将承担起生活与学习的柔和过渡空间的作用, 在教室中增加生活情境和生活趣味, 使教室不仅仅是接受知识与技能的场所, 同时还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深层次地开发学生的智能,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

教室的设计应该以教学方式、学生的需求和可承受范围为具体考量, 体现出对学生人性化的关怀。小学教室的设计只有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才能使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得到最适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大师》编辑部编著.建筑快速设计经典范例丛书.教育建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宗尧、李志民主编.中小学建筑设计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姚远.教室照明设计的几个问题.照明工程学报[J], 2004 (06)

[4]张波.浅谈教室内部的物质环境设计.理论纵横[J], 2001 (12)

[5]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J], 2001 (04)

[6]郑太年、马小强.学习环境的设计—对话Michael F.Hannafin教授.中国电化教育[J], 2010 (02)

[7]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J], 2007 (02)

[8]刘闽生.中小学校通用教室照明设计.福建建设科技[J], 1997 (01)

上一篇:口译对策论文下一篇:双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