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物流企业

2024-06-05

中小企物流企业(精选12篇)

中小企物流企业 第1篇

构建和谐的物流生态体系,这是我们要做的主要事情。全心全意为物流人服务,这是我们物流团队在做的。我们团队经过两年摸索,发现需要一个平台为全国中小物流企业,中小物流行业司机,还有一些物流人做具体详细的服务。

现在中小物流企业在整个经济市场冲击下已经不能生存,内因有运营效率低,全国网点布局不足,外因有行业门槛低,竞争环境恶劣,诚信体系不健全,甚至整个交易链条中间环节过多等。中小物流企业如何不被这个时代淘汰,继续走下去,物流派的模式能够提供借鉴。物流派转变成一个为司机、为物流人、为企业服务的办事机构,在全国一些区县建立自己的物流派服务站。这个服务站与物流园区、当地物流公司还有物流企业进行合作,由他们提供具体的地方性落实工作。我们平台是开放性的,相当于给合作伙伴在每个区域和每个点建立一个小平台。当本地区出现任何问题时,当厂家需要企业亲自解决时,打一个电话,完全可以通过物流派的服务站去解决。

除了地面服务站,我们还构架了“天网”,这也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已经与几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展合作,货源信息、车源信息、诚信体系查询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其中,车主服务包括:永久免费配货;车辆维修+道路救援;车辆定位及管理;代缴代办服务;有偿带路;和谐货主、交警、路政关系服务等。通过云平台+派硬件+服务站,构建“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标准化,连锁服务体系;做到服务人性化,科技智慧化;打造最后一公里集配中心,实现商贸物流一体化;实现共享共赢的平台价值。

目前,“地网”就是物流派的服务站,是靠合伙人模式来经营的。已经在长江以北地带将近七百多个县城,包括物流园区,建有我们的合作网点。同时在物流派APP里也能查询到全国服务站的网点,有具体联系人和地址。

未来的目标是以人为中心,融合“天网”与“地网”,智能硬件和智慧物流一定会实现。但在三五年的过渡时期,线上与智能软件完不成的工作,还必须由人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年大量资金都是投入到全国网站建设的原因,目的就是由人来完成线上智能不能完成的任务。

平台的价值在于共享共赢,网络的价值就是互联互通,所以这个开放性的平台愿意与有志之士共同合作,把我国物流做得集约化、标准化。为使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更流畅,需要我们与很多企业合作。我们提供信息,各地合伙人组织当地物流企业发布真实有效信息。我们不仅是平台型的公司,同时也是销售型的公司。现在很多科技企业公司都找我们合作,全国已经建立了一千多个网点,它的产品要推向市场,未来连锁服务销售体系的价值更大。

希望这些物流人不被淘汰,坚持走下去,最后胜利肯定属于我们。

中小企物流企业 第2篇

2010-05-24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作者:张利刚

标签: 调查 报告 中小物流企业调查报告 农村市场 消费需求

摘要: 从中小物流企业调查报告中得出结论,随着中国全民医改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中国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人口较为集中的乡村将得到全面医疗覆盖,农村将成为一块潜力巨大的药品零售市场。

2009年06月16日,亚洲生物制药在东北新开360家连锁药店,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通化、吉林、长春、四平、延吉地区,以及辽宁省的大连市。此举意味着该企业在占领农村市场方面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有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全民医改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中国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人口较为集中的乡村将得到全面医疗覆盖,同时随着广大农村老百姓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将成为一块潜力巨大的药品零售市场。但据记者多方了解,该判断只是给出了一个发展的趋势,实际情况却要比这复杂得多。

农村市场的吸引力

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农村市场备受各行各业广泛关注的主要因素,医药卫生行业也在此列。新农合的普及和医改新政的出台,则为医药企业进军农村又加了一把火。药店是医疗卫生领域内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医药行业的一个主要分支。在医药行业全面进军农村的大形势下,医药零售企业却对农村市场各怀心事。

连锁药店对农村市场态度不一,是由农村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决定的。农村药品零售市场是从2003年开始逐步建立的。这一年,我国开始对农村药店展开整体布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了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的建设(下称“两网”)。到2005年底,全国3/4农村已建立了药品监督网,实现了药品连锁配送到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网”所建的药店和药柜的生存和发展并不令人满意。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全国知名连锁药店的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农村行政划分,农村药店主要是指县级药店、乡镇级药店、村级药店,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我们通常把城市分成一、二、三线,三线城市以下地区的药店就是通常说的农村药店。农村药店目前有以下几种业态:数量最多的是个体小药店,这类药店大多不是专营的;其次是挂靠连锁品牌的加盟店,数目也不少;还有就是各个连锁药店发展的连锁直营店,这部分药店数量很少;最后还有一种处于边缘状态的,是以往在“两网”建设中开设的药柜,其商业运作模式到现在还不成熟。

农村药店的主要特点是面积小、品种少、价格低、店员素质低。农村药店的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以夫妻店为最多,其经营的药品在1000种以下,主要是卖很便宜的普药:药品品种和质量都难以满足需求,其中还不乏近效期的、小厂家的以及非主流渠道的药品。这些药品多是一些处于价格带下游的品种。另外,药店的店员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是非专业的人员在从事药店工作。

相对大型药品零售企业而言,乡镇一级药店的商圈比较集中,在这里打造忠实顾客群也

更加简单。在城市,连锁药店只能抓住销售量和利润率两个因素中的一个;而在乡镇级的农村店可以两手一起抓,毛利也比较高。此外,农村单体药店在营销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顾客对直营连锁药店的促销活动的接受度很高。最后,农村居民购药盲目性还比较高,有利于连锁药店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健康和消费理念。总之,本土药店的缺点正是连锁药店的长处,因此,农村市场对大型药品零售企业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从监管角度来看,农村药店监管难度大,流通安全性、经营规范性较城市药店差。农村地区消费能力低,顾客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弱,店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就是农村市场投入大,很难做出规模,所以风险也大。这些负担对连锁药店来说,则不存在。鉴于上述原因,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对农村市场非常看好,并已经开始在农村市场布局。

消费能力决定进军速度

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先行进军农村市场,但经营管理较为成熟的连锁店一般只是进入到县级城市,且大多采取加盟管理形式。真正能够进入到乡、村的连锁药店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决定了连锁药店进军的速度。

新医改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是连锁药店进军农村的主要动力。但是,农村市场究竟能有多大,最终还是由农民的购买力决定的。而市场购买力则直接决定了连锁药店在农村的获利多少,进而影响了其进军农村的速度。由于市场购买力很难量化,且各地的消费能力差距较大,直接导致了连锁店对农村市场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目前,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大型连锁药店进入农村的,而农村本土药店的营销力量非常薄弱,也不可能同外来的连锁药店竞争。对于连锁药店来说,可谓是处于进军农村的一个良机。但为什么大多数连锁药店却对农村市场反应平静?

对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虽然在划分上它们属于农村市场的范畴,但是这部分市场早已被药品零售企业占领。比如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药店,还有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带,类似东莞虎门、苏州昆山或江阴华西、上海崇明这些大城市的近郊地区或者卫星城。上述地区虽属于农村,但由于经济非常发达,其药品零售市场已经趋于成熟,而其市场特点也不再是典型的农村市场,而是更类似城市市场。

上海华氏大药房前几年就开始进入崇明地区,2008年开始实现收支持平,略有盈利。估计未来的经营状况会更好。上海的复星大药房在奉贤县设有1个药店,每天的销售额在5万元上下,也相当不错。在南京,也有类似的例子。总体来看,在消费能力较高、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地区,或者大城市周围郊县,城市药店进入农村市场的前景很好。

对于典型的农村药品零售市场各连锁药店的态度则有所不同。由于投入高、产出低,目前连锁药店真正“上山下乡”的还是少数。这既与农村市场的购买能力有关,也与药品零售企业的企业策略有关。

很多连锁药店目前对城市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完,它们自认为目前尚无暇顾及农村市场。换而言之,就是目前农村市场的购买力还是不如城市市场。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一般的连锁药店对城市市场还疲于应战,没有多余精力转出来。未来乡镇一级的药店虽然会有盈利,但盈利额也不会太高,所以农村市场对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但是,上述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地区虽属于典型的农村市场范畴,却由于其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某连锁药店的配送覆盖范围之内,这些农村市场也被该企业作为潜在市场占领。比如云南鸿翔集团开设的一心堂连锁药店早在农村市场刚刚起步时就已经进入了农村。目前该企业已经在云南省内100多个乡镇建立了自己的网点。

云南鸿翔因为在配送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完全可以将触角伸到乡镇一级的市场。但对于一般的连锁药店而言,其外部配送最多只能到达县城一级,如果不是在县城设有中转点,他们一般也不可能考虑到乡镇级市场布点。而云南一共有1600个乡镇,为什么云南鸿翔集团只进入了100多个乡镇?说到底还是市场消费能力决定了市场开发力度,因为乡镇经济欠发展,云南很多地区农民一年的家庭收入只有3000元不到,在这样的地方开店,产出根本不能补足投入,是制约连锁药店经营的最大瓶颈。目前,这部分地区只能作为潜在市场,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开发和培养。

也就是说,农村市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民对药品的消费能力有限。但是大多医药零售企业也明确表示,随着新农合、医保等政策的完善,特别是在外需减弱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农村市场蕴涵着包括医药健康消费需求在内的巨大的内需增长空间。连锁药店要实实在在地开进农村,必然是在农村医药健康需求放大之后。

进军农村的制约因素

连锁药店相对于农村本土药店,的确具备很多占领农村市场的优势。但是,想要在农村市场里获利,它们却必须突破几个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是来自连锁药店的配送能力、人力资源和外部的政策环境等。

配送能力取决于药品零售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一般连锁药店的外部配送最多是能到达县城一级。如果建立农村药店,它们必须要在县城设置中转站,这对药品零售企业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在资金、渠道、人力和物力方面都是一种考验。

与建立中转站相对应的就是增加人力资源。在农村开店,非常消耗人力。现在培养一个店长很难,放在乡镇药店,产出不如投入。优秀的店长和店员也不愿意去农村,但农村药店需要面对的情况可能要比城市里面更加复杂,又一定需要比较优秀的人才来把关。药品零售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不愿意下乡,而本土人才又很难培养,这对于连锁药店来说不仅有些尴尬,更难的是其决策层对此难以做出取舍。一些已经进军农村市场的药品零售企业主要采取的办法是,与卫校等技校合作,定向培养本土人才;还有就是总部培养实行轮岗。

此外,对很多连锁药店而言,农村市场还是缺少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农村开药店,必须符合农村“两网”建设的要求。虽然政府支持连锁药店下乡,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它们的要求,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而且,乡村的医保定点药店太少,一个乡镇通常只有一家医保定点药店。政府如果能给予药店类似新农合这样的政策扶持,让药店享受到基层卫生机构的待遇,像农村药店的税费是否也可以享受优惠等,会让很多连锁药店加速进军农村的脚步。目前,在贵州、山东的某些地方就有类似的政策,在这些地区进军农村的连锁药店也相对多一些。一些业内人土指出,外来药店必须与地方政府协调好,在一些乡镇级区域,地方保护主义比较

严重,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完善。

因此,连锁药店进入农村市场更多的是出于战略布点的考虑,扩大自身网络,延伸已有的供应链,希望能够在代理品种的谈判中获取更大的筹码。

本土药店的影响和出路

除了上述制约因素外,连锁药店进军农村市场,必须还要面对来自农村本土药店的竞争。

在连锁药店没进入之前,本土药店的生存还可以。连锁药店一旦进入农村市场,对本土药店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一般来说,乡镇一级的药店竞争力比较弱,但是县一级就会有些比较强劲的药店。反过来说,就是连锁药店在乡镇一级的市场层面与本土药店展开比较强烈的竞争。

对于乡级以下的农村级药店来说,一天的销售收入如果能达到100元就算经营比较好的了。这类药店通常每天仅仅是销售40-50元的药品。每月除了要缴纳30-50元的地税、至少100元的国税和100元左右的工商管理费之外,还要承担一些相应的房租。因此,乡级以下的本土药店对连锁药店并不具备在规模上的竞争压力。

这些本土药店大多是夫妻店,或者是当作家庭的一项“副业”而“捎带着干”的,不属于专业药店。但是这不意味它们的影响力就很小。由于消费者的素质和多年来形成的消费理念,导致很多本乡本土的居民就是相信这些药店的药品。所以,连锁药店进村时,必须要特别注意把握当地居民的用药消费需求,调整经营品种。还要补充药品以外的商品来支持门店的销售。最重要一点是对顾客进行消费教育,影响、引导其健康观念和医药消费习惯,改善当地药店经营的商业环境。也就是说,连锁药店要在这方面打破本土药店多年经营和口耳相传的本土优势。

对于已经进军农村的连锁药店,它们认为自己与这种本土药店各有各的生存空间,在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连锁药店不会将价格压得太低,也不会去争夺这些本土药店的生意,连锁药店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刺激农村顾客的消费潜力和从医院、县级药店手上拦截生意上面。

业内人士对此比较统一的认识是:这种优势会让本土药店维持生存,但却不足以促使其发展和突破。比如一家夫妻店,每天的销售额大概在两三百元,一年下来有两三万元的净收入,除了养活自己,不可能有其他的精力和资金发展。资金是本土药店发展的一个瓶颈。在目前的信用贷款制度下,农村药店难以扩大规模。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医药分开体制的到位,农村这块市场的潜力会逐渐显现,连锁药店的进入已成为必然,只是时间尚未确定而已。因此,本土药店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早作选择。

物流金融救急中小企业 第3篇

“目前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个体之争,而是它们所在的不同供应链之争。”两年前,知名学者郎成平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包括供货商、经销商以及合作伙伴在内的整体效率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目前普遍的情况是,上游的中小企业供应商面对大企业不可能在交付货物之后马上拿到钱,双方约定的账期一般是3个月。供应商要是能按约定时间拿到钱,就已经很庆幸了。如果遇上现金紧张的合作伙伴,为了做成一笔生意,供应商会被迫同意更长的账期。它们收不回货款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而下游的中小企业经销商在面对大企业时,却往往被要求提前支付货款。之后才能提货销售。当这些售出货物取得回款的时候,通常也离当初采购支付至少3个月时间了。

于是,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贸易流通型的商业企业,虽然现金流往往很大,但由于负债率高、注册资本小、缺少抵押物,而很难获得传统银行业务的支持。但近年来随着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小企业事实上已拥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物流学院院长朱道力是国内较早研究物流金融的学者之一。在他看来,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活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实际上,物流金融的本质就是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当然,金融机构可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或者其分支机构,如UPS专门在国外收购一家银行,依托自身的物流服务来发展物流金融,也可以是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随着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金融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物流金融可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等。

利用上下游网络融资

传统的银行产品,非常关注企业的注册资本、净资产、资产负债率,而创新的银行产品更加注重企业的现金流、周转率和经营素质、经销商网络、行业地位,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上下游网络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W电子设备制造公司是专业生产信号发射和接收系列设备的公司,许多客户是电信、移动的各级分公司。该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年销售额增长率有所下滑,遂明确提出要用3年时间,按照3G的发展方向,进行产品升级和改造,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

同时,该公司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由于它的客户大多数要求延期付款,从完成销售、安装和试运行,到最终收到款项,一般都要5到6个月时间,报表上反映出大量的应收账款。

因此,W企业如果需要进一步投资,面临着贷款的难题。因为它既没有多少资产可以抵押,又没有合适的担保企业。银行建议W企业使用物流金融。其基本流程是W企业在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的时候,就明确把应收账款的权利转让给银行,买方客户只能向银行付款。当W企业为买方客户完成安装和试运行成功后,买方客户开出商业承兑汇票,承兑后交给银行,银行以该汇票为质押向W提供融资,W企业由此提前完成了货款回笼业务,且改善了报表结构。

物流金融选择更广

其实,现在中小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的选择上越来越广泛。招商银行在2008年的4月推出“点金物流金融”产品,立足于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流转效率、降低结算风险、提升企业价值,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设计五种模式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该物流金融产品体系涵盖了内外贸一体化的融资服务需求,也就是说无论是内贸与牛产的采购、销售,还是进出口业务的采购与销售,中小企业客户都可以选择到标准解决方案,并可以找到个性化的专业产品获得全面供应链融资支持,其产品细分为内贸物流金融、进口物流金融、出口物流金融。

华夏银行也陆续整合了旗下的物流金融项目,推出了一系列服务物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产品和金融服务平台。依据这些产品和服务,该行在信用管理上,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经济实体,把中小企业视若大企业的生产部门,以银行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来提升供应链中企业的信用等级,为其融资提供支持。在市场营销上,突破了原有单个金融产品、服务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营销。在服务环节上,涉及物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风险管理、物流金融客服等内容,从而打通了物流企业、客户和银行之间的壁垒,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整合。

怎样才能更快融资

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要想尽快地获得银行的支持,企业应该学会按照银行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比如,在申请物流金融业务中,如果企业在对外供货或购买产品之前就向银行咨询有关产品服务,银行同步开展调查工作,企业按照银行要求协商货物的发送、保管、资金回笼等细节,这样融资的成功率会大为提高。假如再能把银行的一些货款封闭回笼要求作为销售合同的补充,那么通过率至少是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其次,绝大部分企业都离不开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但很多企业只是在碰到融资难题时才去找银行,银行如果再进行调查、分析、审批,流程就会比较复杂,时间会拖得比较长。一个有经验的企业,应该学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信息沟通。

中小企业物流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中小企业,物流服务体系

不深,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有的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起步, 有的产业则还处在观望状态。因此, 应该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契机, 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 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 尽早规划出低碳经济在常州市的发展路线图, 确立今后各个行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 指导今后常州市低碳经济的高效发展, 因为只有目标明确, 发展才能有的放矢。

(二)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就三次产业来说, 第二产业中的机械、化工、制造等产业是耗能大户, 被形象地称为“三高产业”, 如果不能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中推行低碳经济技术, 从而降低他们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势必会影响全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 应该在“三高”企业中推行低碳技术, 帮助他们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对于实在无法改造的企业, 建议将其有序淘汰。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 在运行当中不会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 被认为是低碳产业, 因此应该大力发展。

(三)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构建节能低碳社区。建筑节能是低碳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很多新建楼盘不同程度地使用低碳节能技术, 成为开发商对外包装的亮点。但是具体来说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的低碳建筑, 它的能耗包括哪些项目, 能耗值应该是多少, 这在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常州市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然后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另外, 早期的既有建筑, 由于建造时技术的局限性, 能耗损失十分严重, 常州市也应积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以加快对既有建筑进行包括墙体、供热系统、耗电设备等在内的系统节能改造。

(四) 大力宣传碳金融, 建立激励机制。碳金融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有点陌生, 人们对它的认识可能仅限于碳排放权交易, 至于它交易的场所, 国外已经很发达了, 但是目前在国内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碳金融涉及到的交易方式, 我国目前以CDM项目为主, 但它又因为存在开发周期长、风险因素多, 收入不确定等问题, 使得很多金融机构持观望态度。因此提出建议:首先, 应该加强宣传, 使企业认识CDM项目蕴含的巨大利益, 使金融机构了解碳金融的交易规则和操作模式;其次, 应该建立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 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识CDM的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并想办法规避风险;再次, 应该构建激励机制, 通过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活动。

(五)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倡导低碳出行方式。2009年常州新增汽车上牌6.8万辆, 同比增加23.6%, 新增私家车5.7万辆, 同比增加30.4%, 每月汽车上牌量均突破5, 000辆, 而2010年1~6月份汽车上牌量平均每月达到7, 347辆。这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道路更加拥挤, 其次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 据监测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影响常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 应该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作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与此同时, 应该建立低碳化的公共交通系统。首先是倡导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其次是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设立自行车专用道, 同时完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系统。

(六) 加大宣传力度, 提倡低碳生活消费方式。构建低碳城市, 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媒体应该大力宣传, 使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入人心, 倡导大家低碳消费, 从而形成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低碳消费方面, 应该倡导市民选购节能家用电器, 如节能灯以及能效标识二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鼓励市民选购小排量车, 甚至电动汽车。在生活方式方面, 应该倡导市民按照国家标准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合理引导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通过大力宣传, 使市民自觉行动起来, 从点滴做起, 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邢继俊, 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 2007.10.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

[3]王可达.建设低碳城市路经研究[J].开放导报, 2010.4.

[4]戴星翼.论低碳城市的推进架构[J].探索与争鸣, 2009.12.

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旺盛的物流需求, 未来十几年的国内经济总体上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的经济条件非常坚实。

据有关资料显示, 2011年上半年我国GDP总值为204, 459亿元, 同比增长9.6%, 今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位居世界第三;今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为74.7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13.7%, 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 呈逐月收窄之势。总体来看, 社会物流总额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且增势更加平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 而去年上半年以来一直在17.9%左右, 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但是, 从国际竞争力来看, 中国还不是物流强国。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且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出发达国家的2~3倍。国内物流效率不高, 使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

中小企业物流研究

□文/赵晨钢

平均周转速度仅为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几。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 无论是盈利能力、规模、相对市场份额, 还是服务创新能力、物流提供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运作模式等均有很大的差距。

二、中小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 我国的物流法规还不完善, 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法规, 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法规的建立, 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发展和现代物流模式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企业物流向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物流专业化、网络化程度不高, 物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很少有企业能提供全国性或世界性的物流服务网络。目前, 企业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 需要统一化和标准化。

2、地域性与行业性发展不均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发达基本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那里的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物流需求旺盛。但是, 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运作水平则相对较低。东部地区物流率先发展的同时, 中西部地区逐步出现一批物流功能集聚区, 即便同一地区, 城市和农村物流的发展也明显不均衡。农村地区物流则相对落后, 而城市是物流的重要集聚区和节点。

物流服务需求的主体多集中于大型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 物流需求旺盛的行业多集中于医药、汽车、家电、日用化工、烟草、连锁零售等。调查表明, 矿石、钢材、煤炭等大宗物资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且效率不高。同时, 我国近92%的社会物流总额为工业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比重小, 而且十分滞后。

3、行业竞争能力不强。物流主要包括物流方案的设计、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环节, 实际上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仍以分段的、单项的、局部的物流服务为主, 不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前程一站式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有的中小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三项主业上, 认为运输给公司创造的利润最多, 较为看中运输业。这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的想法, 随着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逐渐认可, 人们认为真正的物流公司应具备各项客户可能需要的服务。所以, 配送、仓储等其他环节虽然在直接利润方面没有运输多, 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公司的条件不具备, 客户就不会与之合作, 那么运输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片面强调单项服务不利于公司的全面发展。

4、自营物流占相当大的比例。自营物流方式, 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 而且设施落后, 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不了解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知识, 所以对物流管理观念薄弱。经营管理中轻物流、重生产, 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 被动地为生产、销售服务, 对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忽视了物流管理制度的建立, 物流管理人员多凭个人经验开展工作, 缺乏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运营水平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很多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自营物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并且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低, 据调查和预测, 我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比重不足20%。因此, 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

5、中小企业物流环节严重分割, 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在中小企业内部, 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 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相互脱节的供、产、销基本活动协调性差, 无法形成相互协作的价值链, 无法实现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静态、单级的库存管理是以高库存保持生产的连续性, 库存决策缺乏与供应商的联系, 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相关物流资源, 导致库存成本太高。在客户服务方面, 中小企业往往不重视客户服务, 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难以保证, 从而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目标。另外, 在企业物流资源整合问题上, 中小企业也常常重内不重外, 导致企业外部环境不能互相作用而缺乏动态适用性。

6、信息技术应用相对落后。据统计, 我国中小企业的实现信息化不足10%, 大多数中小企业仍采取传统处理方式, 即使已采用信息管理, 也是极不完善的, 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 技术落后, 无法及时、准确处理相关物流信息。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 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从而导致了企业物流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 人工作业量多、效率低、浪费损耗大;企业物流计划评价技术、预测控制技术、物流作业方法等多停留在传统经验管理阶段, 虽然应用了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但效果不佳。同时, 在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应用不普及, 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

三、完善中小企业物流的对策及建议

面对以上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认识, 合理设定企业物流管理目标, 以真正发挥物流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培植及顾客价值创造方面的支撑作用。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物流管理的法律法规, 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垄断性环节, 要通过加快改革, 促进竞争格局的形成。优惠政策要用在处于成长期、市场潜力大但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部分, 特别是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 农业、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物流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等薄弱领域, 注重对物流基础设施、城乡物流一体化、物流产业安全等进行政策倾斜, 着力构建符合物流行业特点和阶段发展特征的政策体系。同时, 还要加大力度保证政策实施机制, 促使各项政策得以有效落实。利用物流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在劳动者权益、行业自律、技术推广、产业重组、贸易争端、民间外交、国外同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促进地域性与行业性均衡发展。依据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等要求, 实施不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 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 要从“大物流、大市场”角度, 推动区域内物流网络、区域间物流通道、地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区的“物流带”的建设。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打破市场壁垒, 更大范围内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增长物流网络规模以及提高承接东部地区物流服务转移的能力,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物流网络相对完善的基础上要提升等级、质量和效率。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重点, 优化发展和重点开发功能区是生产型物流服务发展的重点区域。还要顺应全球化趋势, 突破国界的局限, 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物流扩展到国际物流。这样, 物流业才能更有力地支撑未来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3、创造适合自身的物流管理模式。适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就是有效的物流模式。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物流模式, 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具体特色制定出适合企业量体裁衣式的物流解决方案, 才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平稳、健康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物流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变, 但并不是转变成统一模式。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只有发展和不断优化的趋势, 没有既定的现行模式。

4、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这是实施现代化高效物流管理的基础, 缺乏信息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拥有长久生命力与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中小企业必须依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借助各种有效而可行的渠道如利用公共信息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或购买相关软件等尽快建立起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 实施控制物流业务, 支持物流决策, 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为企业合理高效的物流运作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5、加强联盟, 以供应链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对中小企业来说, 应走出“小而全”的误区, 联合其他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机构, 形成以契约为基础、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联盟伙伴关系, 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中小企业物流合作, 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由于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中小企业实现集约化运作, 不仅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而且在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过程中, 提高了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6、积极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我国既有着不断增长的现代物流需求, 又面临传统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需求。全国各地的工业化水平差异很大, 传统物流在许多地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物流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新一轮的结构升级的要求, 特别是各类要素成本迅速上升、能源资源环境压力等, 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很大挑战, 迫切需要用信息化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物流系统, 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集约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集约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特种货物物流、供应链物流, 高度重视物流安全等, 使得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共同走可持续物流发展的道路。

四、总结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论文 第5篇

目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营模式、第三方运作模式、物流联盟管理模式。

(一)自营物流管理模式

企业运用现有的资源,采用自身物流管理系统和物流技术,为自身生产经营过程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称为自营物流管理模式。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物流管理模式,具体又细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另一种是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企业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了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不同环节由不同部门独立完成。

(二)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将物流工外包给专业性的企业来处理,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相对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物流设备等方面更具优势,在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中,能为企业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另外,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系统的作用,通过现代信息系统,企业可随时了解物流信息,实现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三)物流联盟管理模式

物流联盟简单来说,就是多家企业联合起来的物流伙伴联盟,伙伴之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物流联盟体系下,能够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风险,实现信息的共享。中小企业在这个契约关系中,实现了优势的互补以及要素的双向流通,实现了对分散物流的规模化管理。是否参与物流联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决策。

二、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决策

(一)以企业规模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

大型企业在资金、人力、物力、信息渠道等方面都有条件建立独立的物流管理系统,采用自营模式,确保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以上四个要素均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可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企业操作,自己则保留实力到核心业务上,确保自身竞争力。

(二)以企业产品性质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常用的三种物流模式,各有利弊,中小企业应以自身产品性质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比如,服装等运输过程几乎不会产生损伤的产品,可以交给第三方企业管理;大型家电贵重家具等对运输要求较高的产品,则建议采用自营模式;蔬菜水果等对运输效率要求较高的产品,则可以采用物流联盟的形式,实现规模化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三)以企业核心业务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在物流选择时,应参考企业的核心业务对物流的依附程度。若企业的核心业务对物流的依附程度较高,同时企业自身又具备物流管理条件的,可以采用自营式物流管理模式,以避免多元化投资带来的损失。若企业核心业务对物流依附程度较高,但企业没有一定的物流管理实力,也可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降低企业库存,提高生产效率。这适用于小型的服装加工厂、绿色产品加工企业等。若企业核心业务对物流依附程度较低,但企业自身具备较强物流管理能力,则可以主动成立“第三方”物流平台,积极参与物流联盟的沟通,利用自身物流优势,带动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

(四)以物流成本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

那些显而易见的物流成本,其实只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中小企I更要认识到那些隐性的物流成本,比如人工成本、服务成本等。中小企业通过对各项物流费用进行核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衡量企业系统成本间的关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管理模式。比如,当企业的商品库存数量降低时,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等方面问题,无法及时补给,此时仓储的费用虽然减少了,但因缺货,订货的费用就会增加。

(五)以企业服务能力为依据选择物流模式

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要考到自身的服务能力,具体包括了对客户的服务和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比如,客户对服务要求相对较高的装潢企业,既要求要有准确的送货时间,也要做好售后服务,这类企业应当采用自营的物流模式,以便于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对于服务要求相对较低的食品等企业,企业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是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按时发货即可,这类企业就可以采用第三方形式的物流管理模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和物流联盟管理模式各有其利弊,具体选择哪种模式应当以企业的规模、服务能力、核心业务要求以及物流成本等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物流模式。

南京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 第6篇

关键词:物流 竞争 企业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1 南京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1.1 规模小,竞争力较弱

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资金以及声誉等方面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没有优势,所以导致了其与客户达成协议时成本高昂;获取信息方面成本高,能力弱;融资成本高,发展资金不足;竞争成本高。

1.2 信息化水平和网络覆盖率较低

南京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物资向偏远内陆地区分拨很困难;缺乏较完善的服务控制手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或移动电话)与传真机,它们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1.3 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落后

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因为企业资金有限,所以他们中很少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专业人才的缺乏,而其中一些企业就算拥有信息系统也难以将其有效地运用。许多企业还是运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物流作业与管理。很难形成物流成本的集约化。

1.4 企业运营成本小

大型物流企业大都处于豪华地段,房屋使用单位成本很高,办公设施比较昂贵,用量大。另外,大企业的人员数量,工资成本很高,而且还要考虑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少的原因,人员比较精简,房屋租赁与办公设施都比较大型物流企业要节省,企业成本因此较小。员工的福利待遇方面的支出也相对较少,公司承担的责任也比较小。因此,企业的资产相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较少,而营运成本也随之大大减少。

2 南京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和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型物流企业处在市场劣在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了畸形发展。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只会将更多的资金注入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将是更大的挑战。在此之前,中小型物流企业,必须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好目前的资源。

2.1 适应电子商务时代,改变当前的经营模式

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了,并且将会慢慢占据市场。从近几年的网络交易量来看,网络交易已经深入广大商户心中,而且有极速扩大发展的势头。中小型企业,应当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网上交易,网上寻找客源,网上做广告宣传。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细节,而且可以扩大大网上服务范围。大型物流公司其网络控制程度已经很高,物流管理更是依赖信息化,省了很多人力,处理速度更加快。

2.2 企业联盟

企业联盟可以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缓解投送区域问题,运力问题,快速反应能力问题,服务连续性问题。限于中小型企业的以上弊端,很多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那么要生存,就必须另辟蹊径。创建中小型企业联盟,发挥各个企业的优势,弥补自己企业的不足。这样一来就会有满地开花的效果,各个企业相互帮助,组成一个更大的团体,就可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信息流通就可以更加迅速。遇到大订单或者不在自己服务区域的,可以向盟友求助,租用其车辆和服务站,即使自己的公司无法经营,也可以将业务交给盟友去完成,中间的利益划分就有盟友间商定划分。

2.3 实施重点投送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遇到很多问题,不知如何开放市场,引入资金和技术。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提出了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先试点,然后在推行。中小型企业既然做不到全面开发,不妨试试这种方法。在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等站住脚后,在将业务向其他地方延伸。大城市的交易量很大,更容易寻找客户,最后将所有的办事处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服务网络,有枢纽,有线路,有中转站。

2.4 中小型物流企业共享市场资源

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一夜暴富,就好像一口吃成个胖子似地。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的制约,信息资源等较大型企业较为滞后,很难跟上大企业的步伐,如果中小型企业可以将各自的信息等市场资源进行共享,使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5 改善服务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以品质求发展,是商业亘古不变的规律。高质量的品质和服务,可以为企业赢得客户的称赞,赢得市场的认可,赢得更多客户源的放心。中小型企业,人员精简,管理不够正规,往往会忽略服务质量这一致命的问题。服务质量上不去,客户就会另寻其他企业。

2.6 加强原有的优势,扩大运力和经营范围

企业要真正的发展,就必须做强,做大,发展才是硬道理。依靠企业联盟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只能缓解,一旦联盟成员被大企业挤压,就无力回d,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市场流失,客户被其他企业抢走。巩固原有的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扩大自己的经营队伍和运输团,组建精英团队,积极与更多的企业合作,扎牢自己的根基,立于不败之地。

2.7 加强人员管理和引进,提供有效的特色服务

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决定着公司的发展前进方向。引进人才,吸纳高素质员工,似乎是每个企业都希望的。出谋划策,努力工作,业务熟练,有团队精神,这些都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公司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定,提供优厚的待遇,员工们才能看到希望,才会当做份内的事情来处理。一只精练的团队,一只负责人的团队,会推进公司的业务发展,形成特色的服务效果,给客户留下好的印象,从而提高企业的形象。

3 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趋势的展望

首先,中小型物流企业加强信息资源系统的应用,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扬长避短、互相弥补的不足,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共享信息、技术、客户、知识、市场……使整体资源得到最合理最高效的利用,从而达到互利互惠共赢的局面。其次,南京中小型物流企业要加大力度采用物流自动化技术,条码、射频自动识别、自动分拣等技术。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工操作所产生的差错,提高企业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调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另外,南京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做好本职工作外,提供特色增值服务,创造顾客需求,增加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最后,南京中小型物流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大范围的顾客货主的青睐,从而达到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刘飞,孙东川.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2(4).

[2]钟淑云.深圳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

中小企物流企业 第7篇

1. 内涵。

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信息标准体系的内涵可确立为:一定范围内的物流信息标准, 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组成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物流信息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是国家物流信息标准、国际物流信息标准和企业物流信息标准中任意一级的标准, 也可以是各级物流信息标准中的一部分标准。所谓“一定范围”就是指某一个标准体系所包括的基本组成单元的范围, 可以是全国的、部门或专业的、企业的标准化系统的范围。所谓“内在联系”, 既表现在不同标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也体现在标准的层次关系, 即标准的形成或制定由底层向高层的共性关系和上层标准对下层标准的指导、贯彻的制约关系。

2. 地位和作用。

要建立如上所述的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信息标准体系, 首先必须按照有关的标准化方针、政策和方法, 运用标准化原理, 根据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信息标准的总需求, 确定所需标准的类目及其主要内容, 每个类目所包括的子类及其中的每个子类的主要内容, 即提出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其次要根据对标准的具体需求、按照上述框架、对所需标准 (包括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应着手制定的标准) 进行科学筛选、分类和组合, 明确其相关属性, 在此基础上形成信息标准体系明细表, 从总体上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体系明确、标准齐全的完整的标准体系。

二、主要技术依据及编制原则

1. 主要技术依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及交通部等有关部委制定了《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该规范规定了物流相关术语及概念、物流设施与装备、物流作业流程、关键支撑技术、物流系统建设等内容, 是物流系统建设的基础。同时,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 必须在遵循国家现有的物流信息相关标准, 同时考虑与国际接轨。基于以上原因, 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信息标准体系中, 主要规范来源于以下三点, 但不仅限于此:

——GB/T 18354-2001《物流术语》

——GB/T 13016-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2. 编制的原则。

根据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的内涵、地位与作用, 在编制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信息标准体系框架过程中, 既要注重标准体系框架从总体上对所需标准的分类的科学性、合理性、考虑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信息化的需要, 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对标准提出的不断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 还应注重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相互衔接。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在编制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科学性是标准化的最基本原则, 是采用所述标准的有关应用系统和技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

(2) 系统性。系统性是标准体系中各个标准之间内部联系和区别的体现。在编制标准体系框架过程中, 做到层次合理、分明, 标准类目之间体现出互相依赖、衔接的配套关系。

(3) 实用性。中小物流企业资金不足, 不可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不考虑企业的现实条件, 该体系应将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综合考虑。

(4) 完整性。充分地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所需的各类标准分门别类地纳入相应的位置、并使其协调一致、互相配套、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整体。

(5) 兼容性。充分体现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精神, 保持一致性和兼容性。

(6) 开放性。要求既要考虑到目前的需要和技术水平, 也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预见, 使之能够根据科学技术和标准的发展, 以及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扩充和完善。

(7) 协调性。物流标准体系表中的子体系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依存, 子体系间有边界, 也有交叉。同一标准不能列入两个子体系中。

三、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的结构模型

体系表采用树形结构, 层与层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1. 结构模型的第一层。

标准体系表的第一层为物流信息基础标准, 当前主要是指我国制定的《物流术语》中的物流信息术语, 应包括物流信息技术术语、物流信息管理术语的各项定义。

2. 结构模型的第二层。第二层应分为物流信息技术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物流信息安全标准和其他。

3. 结构模型的第三层。对物流信息技术标准, 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和物流信息安全标准的进一步分层。

物流信息技术标准从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交换和应用入手, 分为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

在本体系中, 将EPC管理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 盟主及核心企业原则上应应用该标准, 也鼓励有实力的加盟企业推行该标准。

物流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安全在各层面为中小物流企业联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鉴别等安全服务, 主要涉及安全管理、安全评测等方面。管理上涉及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应用各个层面的技术和运营管理。

4. 结构模型的第四层。第四层由第三层扩展而成, 共分若干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可以继续扩展成若干个更小的方面。

摘要:作为连接生产、库存、运输、批发、分销、零售的现代物流产业, 要提升上下游企业乃至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 关键在于解决单一企业或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本文对现有的标准规范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标准体系, 该标准体系立足于我国现有物流标准, 又针对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与更新, 描述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分析其特点。

关键词:物流,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鲍仲平:标准体系的原理和实践.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中小企业物流融资探析 第8篇

一、物流融资定义

一些学者认为, 物流融资即物流银行, 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小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 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 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综合服务业务。中国加入WTO后, 中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一体化, 其业务资金需求相应扩大。但由于中国银行商业信用环境建设缓慢, 中小企业本身的规范交易和纳税活动等信息记录并不充分与可信, 加上其规模小, 缺乏足够符合金融机构偏好的不动产抵押物如房地产等, 使其难以获得信用贷款。而占中国金融市场76%金融资金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现行金融体制的制约, 融资业务发展速度和融资产品结构升级缓慢。针对这一问题, 银行界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近年来大力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 包括国内保理、动产质押授信业务、国内信用证等。这些融资安排与企业的物流及伴生资金的周期性流动密切相关, 人们将这种金融创新称为物流融资业务。笔者认为, 物流融资中的物流代表动产, 融资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因此, 狭义上的物流融资应定义为:在进行国际或国内贸易时运用各种政策、制度, 由动产货主向银行申请就贸易中所涉及的动产进行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以保证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广义上, 物流融资的提供主体并不必然为银行, 也可由与该贸易活动相关的企业提供。需要说明一点是, 物流融资不一定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物流企业是银行在进行物流融资业务中作为货物监管业务外包的承担者从而进入到物流融资业务中。最后, 进行物流融资的企业必须是经营范围中包括了《物权法》规定的可以作为动产的货物。

物流融资主要模式有: (1) 仓单质押 (目前做这个的比较多) , 是指出质人 (指企业) 把质押物存储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 (物流企业的仓库实际就是出质人的仓库, 只是物流公司会和企业签订仓库租赁协议, 企业把仓库租给物流公司) 。然后企业凭借物流公司开局的仓单向银行申请授信, 银行根据质押物的价值和其他因素向企业提供一定比列的融资 (贷款) 。 (2) 保兑仓, 即银行在收到出质人 (经销商) 缴纳的保证金后向上游生产企业开出成兑汇票, 生产商在收到银行承兑 (后) 前, 向银行指定的物流企业仓库发货, 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模式。若银行承兑到期后, 出质人无法按时偿还银行敞口, 则由生产商回购质物补足银行敞口。 (3) 融通仓, 融通仓模式是指融资企业把质押物移交给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质押物所有权由金融机构占有, 委托物流公司监管, 物流监管公司按照金融机构核定的监管质押物总值, 数量, 同时承担审定质押物权属和保管的责任。金融机构根据融资企业实际提供的经监管公司确定的质押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 (4) 海陆舱, 海陆舱是针对客户企业在商品生产和贸易过程中, 普遍存在对商品流转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融资需求, 结合中远物流传统海运业务, 借用仓单质押理念, 发展成为基于海上在途货物质押, 连带发货地和目的地仓库程点对点质押融资模式。

二、物流融资服务开展的优势分析

物流融资这一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 必然会给融资企业、物流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多方带来一定的发展契机, 已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并认识其发展优势, 以求最大程度地促进物流融资的发展。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如下几点:

1.就融资企业角度而言, 物流融资业务的开展为身处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融资途径和融资平台, 有效化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加大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有效供给和周转量, 为企业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提供了可能, 同时其有效减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应收账款比例, 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和资产收益率, 进而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就物流供应商而言, 一方面其可以利用物流融资这一中小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的竞争优势, 吸引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驻, 进而扩大其仓储规模, 提高仓库利用率, 减低资源重置率。另一方面其被赋予货品流通过程中的执行者和监控者的身份, 有效协助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 规避了货主和银行的风险,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进一步促进业务发展;最后其为了满足物流融资过程货品监管的需要, 促进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同时加大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力度, 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

3.就金融机构而言, 开展物流融资业务, 第一, 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放货机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 物流融资是以动产抵押为基础的质押贷款, 同时还有物流供应商的中间监管环节,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风险系数;第三, 物流融资的开展还为金融机构带来了诸如手续费、汇兑差价等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

三、开展物流融资的风险分析

1.企业的运营风险。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其承担着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 所以企业的运营风险尤为重要, 因为一旦企业在物流融资过程中, 企业经营不善造成资金链断裂, 极易发生毁约等现象, 所以应加深对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 最大程度避免风险, 同时加强对监管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 及时回馈企业运营异常。

2.企业的内部管理风险。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起步基础较差, 内部管理极不健全, 组织机构不合理, 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员工综合水平较低等现象严重, 这些都极易造成管理者的经营策略失误以及企业发展方向定位不准, 进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 可以说这是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广泛存在的风险之一。

3.技术手段风险。鉴于第三方监管的要求, 开展物流融资业务中对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对称性也有严格的要求, 而信息的及时、准确以及对称就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保障, 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以及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一些先进的信息系统没能引进和开发, 同时相关的技术人才也比较匮乏, 致使这种信息技术风险可能会伴随着物流融资业务开展相当长一段时间。

4.市场波动风险。任何货品都必须进入市场流通, 而市场必然存在着波动性, 也就是说货品也必然存在着价值波动的风险, 同时由于国内外经济以及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亦有可能带动贸易以及汇率等因素的变动, 进而造成市场波动, 只有尽可能地挑选保值能力强、受汇率影响小的货品作为质押物才有可能降低这种风险。

5.安全、诚信风险。作为货品必然受保质期、人为损坏、保管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而在物流融资过程中, 物流供应商必须对其发生的各种损失负责, 因此仓库的安全, 员工的诚信, 以及提单的可信度都要加以考虑。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质押物的合法性以及融资企业的诚信度, 这些都是安全和诚信风险涉及的内容, 也正因如此要加大对仓库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良好的保管条件和环境, 增强对融资企业诚信度的考核来分散此类风险。

6.合同以及法律风险。物流融资涉及到融资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 其在合作时也必然会签订各种双边和多边协议, 而在签各种协议的时候, 就应该注意协议的内容, 尤其是针对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物的所有权问题的规定, 以防范法律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由于物流融资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目前中国的《担保法》和《合同法》中涉及物流融资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 又没有其他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 因此该业务合同以及法律风险较高。

四、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 提高金融服务意识。针对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的情况, 中国物流企业应努力参考和借鉴国外物流巨头的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 积极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特别是加强各种增值服务的研究和市场开发, 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特别是物流金融服务, 以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努力扩大自身产业资本规模, 开展以产业资本为主导的融资服务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 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资本实力做支持。如前所述, 相对国际上的大型物流企业, 中国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资产实力比较薄弱, 无法充分开展物流金融服务, 虽然目前受有关政策的限制, 占国际物流巨头主要利润来源的物流金融服务在中国市场还尚未展开, 但是国内物流企业应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努力提高自身产业资本规模和竞争实力, 时刻准备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第9篇

一、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 物流业也发展迅猛, 物流企业遍地开花。据统计, 国内目前注册的物流企业达70余万家, 各类物流企业规模大小不一, 良莠不齐。一部分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一部分是由过去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变为物流企业的, 另一部分是民营物流企业, 同时, 随着开放的深入, 国外的国际物流企业也进入了国内, 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物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行业竞争也不断加剧。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可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来看。

1. 企业内部

(1) 企业战略不明确。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 。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据统计在中小物流企业中有八成没有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即使制定的企业也多数没有很好的执行。这都不利于企业按照明确的目标去发展, 有时会迷失方向, 采取短期行为。

(2) 设备陈旧, 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化程度低。中小企业本身资金有限, 资产规模小, 加之管理观念落后, 对企业自身建设投入少。物流设备不能及时更新, 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如自动分拣、装卸设备都没有采用, 很多都是人工作业。多数没有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货物定单很多是通过电话和传真等方式进行, 货款的收缴还没有建立网上传输, 物流信息平台没有建立, 难以形成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局面。

(3) 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据资料显示, 截至2010年, 中国物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年均2万至3万人, 如果按当前发展速度, 那时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的缺口将达到600万之巨。而与此对应的是我国高校当前还无法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物流行业本身人才缺口很大, 而中小企业本身对引用人才的观念有些滞后, 企业自身对人才的培养也跟不上, 加之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 不仅吸引人才困难, 要想留住人才也很难, 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4) 服务项目不全。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服务项目单一, 有的就是从事运输, 而对于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很多物流环节都没开展服务项目, 服务功能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2. 企业外部

(1) 融资困难。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经营风险大、信息透明度低、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少且频率高、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的特点, 银行出于自身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 往往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是靠自身的不断积累来滚动发展。

(2) 物流法律不明, 市场秩序混乱。当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物流的法律, 没有准入门槛限制, 制使物流企业数量多, 资质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一些企业为了抢业务, 采用降低价格、降低服务质量的手段, 造成了物流市场的无序竞争, 损坏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声誉。

(3) 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开放, 国外第三方物流公司如UPS、TNT、Fed Ex等纷纷抢占中国市场, 他们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理念, 既带动了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二、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1. 明确发展战略。

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 根据市场情况,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合理确定市场定位, 明确发展方向, 严格执行。中小物流企业能在国际物流巨头和国内大物流集团的共同竞争中生存, 有着其自身因素。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 也使其具有灵活的特点;同时, 物流需求市场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而低端的市场正是中小物流企业服务的重点。中小物流企业要结合市场, 加强专业化服务水平, 采取差异化战略或集中化战略, 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空间, 不断发展壮大。

2. 扩大融资渠道。

资金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小物流企业可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实行股份制改造, 争取在中小板上市融资。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物流企业可以尝试物流金融, 采用拿流动的物品如原产品、产成品等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周转的压力。另外, 可以通过和外资企业合作, 既能得到资金支持, 同时也学习了国外物流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3. 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 加强行业规范建设,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政府要不断完善物流行业规范, 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款, 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同时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对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系统的建设、信息平台、信息交换标准, 以及其他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企业自身要在促进规模经济和网络化经营的基础上, 不断建设自己的物流作业所需基本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 积极推广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专用运输设施和现代化装卸设备等在企业中的使用。

4. 加强科学管理, 完善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以“精简、高效、务实、灵活”为原则, 使企业组织管理向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企业要积极的进行市场营销, 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细分市场, 拓展业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 发展增值服务, 广泛开展加工、包装、配送、货代等业务, 甚至开展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 用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 注重企业品牌建设, 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 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提高信息化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 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的行业, 物流企业也在逐渐向信息密集型群体转变。而我国的中小物流企业在这方面起步较晚, 同时管理观念的落后, 加之信息化建设投入大, 回报周期长, 导致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要想使企业得到长期发展, 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要引起企业重视。 (1)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可以合理运用物流信息中间商提供的信息化服务, 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信息中间商主要提供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 给予企业技术支持, 负责信息系统维护工作。企业运用信息中间商可以节约成本, 降低信息化建设的风险, 提高服务水平。 (2) 通过与软件公司合作, 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资金情况量力而行, 以简单实用为原则, 只要信息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3) 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联盟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企业通过联盟, 各家企业各自出一部分资金, 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就会建立起来, 实现信息共享。

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 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 真正把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以人为本, 关心和爱护人才, 尊重人才, 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 做到知人善任。其次, 要健全以济济利益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完善新酬福利制度, 使其具有激励作用, 同时可采用技术入股、利润提成、职位晋升等多种方法来激励员工, 做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另外, 企业要建设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来体现企业内部特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习惯和作风, 以达到引导、凝聚、激励和约束员工的作用。同时, 营造一种宽松的职业发展空间, 了解员工的需要、能力和自我发展目标, 找到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 做到不仅能够吸引人, 而且还要能留住人。

7. 建立物流联盟,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小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低, 相互间的竞争目前仍停留在比较低的阶段, 各方不是在服务质量上竞争, 而多数是在价格方面上竞争, 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还会给物流企业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而通过建立中小物流企业战略联盟, 可以实现功能互补, 形成比较完善的供应链, 给客户提供纵横一体化的服务, 实现规模经济, 扩大服务范围, 降低物流成本, 从而使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总之, 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中小物流企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小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模式, 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对如何加强中小物流企业的自身建设, 寻找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个性化道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杜海玲: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困境与出路探析.甘肃农业, 2006 (3)

[3]陈传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物流管理, 2007 (7)

[4]王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问题研究.管理科学研究, 2006 (4)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研究 第10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 物流业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2月, 物流业被宣布列入我国第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但是在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国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 这种物流方式服务机能原始、运作效率低下、网络利用率不高, 难以满足客户物流的特定需求, 更无法与跨国综合性物流公司争夺国内和国际物流市场。如浙江省义乌市由托运部发展而来的当地物流企业在促进中国小商品市场发展中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它们还没有摆脱小、弱等毛病。目前在义乌设立办事处的船务公司有中海、法国达飞、以星、中外运、美国总统轮船、地中海航运等15家国际知名企业, 有各类海运、外运、外贸代理800余家, 从义乌往外运输的标准集装箱基本上被这些国际巨头包揽, 义乌当地物流企业无法与之竞争, 有些企业成为他们的“下线”, 有些则只能在一些低端零散市场寻找出路。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据统计, 我国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发展战略规划, 即使是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的企业也仅有一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地执行, 而且发展目标也不够明确, 没有建立很好的管理体制, 可以想象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是很困难的。

(二) 物流人才匮乏, 管理水平较低。目前, 现代物流业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要求中小物流企业也要有现代化的物流人才, 要求物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等知识。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 特别是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技术人才, 中小物流企业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比较低, 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三)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程度化偏低。目前我国很多中小物流企业还没有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 通讯和联系主要是电话与传真机, 不仅及时性差, 而且出错率高。即使是拥有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 也仅仅是使用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建立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 GPS (全球定位系统) 和GIS (地理信息系统) 等应用比例较少。

(四) 企业缺乏合作发展的双赢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小物流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单兵作战是很难将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其发展速度也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目前我国很多中小物流企业之间只是存在相互竞争、相互挤压的关系, 没有相互合作, 协同发展, 缺乏联合共赢的理念。

三、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一) 更新物流观念, 推进集约发展。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要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 建立现代物流管理模式, 重视供应链管理, 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最后利益而忽视中间环节的错误思想, 以实现物流管理达到最为合理的成本, 向用户提供最为满意的服务这一目标。

(二) 重视人才培养, 注重资源开发。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指出:物流领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对行业内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物流类人才被《中国人才报告》列为21世纪最缺的十种人才之一。吸收大中专物流专业学生来中小物流企业工作, 对其未来进行规划培养;吸引优秀的营销人员、业务熟练的装卸工、高素质的配送员和物管员来中小物流企业工作, 以事业和文化感情留住人才, 将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三) 采用电子商务, 建立现代物流。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生产销售提供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系统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 提升了服务的快捷性和便利性, 而且让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最新信息, 有效率地管理供应链。计算机条形码扫描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的运用, 将使中小物流企业充分掌握货物在供应链上的流动情况, 从而使现代物流更具有综合竞争力。

(四) 调整内部结构, 缩减管理费用。由于中小物流企业融资不易, 为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提高利润空间就应尽量地缩减其管理费用。因此, 中小物流企业应适当调整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 做到精简结构, 明确职责, 提高效率。

(五) 实施柔性战略, 体现服务差异。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为生产和贸易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 而这种服务实质上就是一种“产品”。实现差异化战略, 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 可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因此, 中小物流企业必须深入了解行业、客户需求,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 推出行业特色服务, 才能满足客户需求。

(六) 扩宽融资渠道, 采取联合经营。目前我国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是家族企业, 其发展受限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近年来, 国内的新增贷款还是主要集中在优质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上。因此,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才能改变国内银行的观念, 从而放贷借款给其企业。另外, 采取联合经营也是拓宽融资渠道和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自己没有物流营业网点的区域, 采取联合经营能实现中小物流企业的双赢。

四、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 更要迎接跨国物流巨头的挤压。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就需要有效地规避风险, 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

摘要:中小物流企业是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加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孟芳、徐威、魏磊.小型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调查研究.[J].北京:中国市场.2010.32.66—68

[2]、刘方.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探析.[J].济南:科技信息.2011.1.389

[3]、崔刚.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所处的市场背景及发展探析.[J].哈尔滨: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2.116—117

[4]、陶海飞.我国农村消费品连锁经营的供应链治理机制探讨.[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6.69—73

苏州中小企业物流状况调查 第11篇

【关键词】苏州;中小企业;物流;调查

苏州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向北连接江苏北部,向南连接浙江与上海市,在上海众多的周边城市中,苏州空间与关系上都是最为紧密的,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经济也呈现出了飞速发展的势头,年均GDP保持着十个百分点的增长势头,其经济总量已经在我国大中城市名列前茅,因此具有无可匹敌的经济区位优势。如此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展示了苏州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热门地区,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苏州具有政策与经济上的环境支持,因此具有极强的发展势头,本文将从目前苏州的物流与经济环境出发,调查如今其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状况。

一、苏州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1)物流需求大。在苏州聚集了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生产中都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同时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比较突出,因此在进出口总额上也呈现急剧增长的状态,还有独特的水陆结合的交通环境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福地。下表展示了苏州海关提供的2007年辖区内出口加工基本数据,显示了苏州进出口贸易的庞大规模:

(2)物流设施全。苏州已经形成了齐备的交通与物流条件,陆路拥有便捷的高速公路围绕,水路拥有万吨码头29个,苏州的铁路已经成为高铁、火车运输的重要站点,物流仓库的存储面积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立方米,在航空运输上,依靠上海浦东、虹桥两大航空港的优势,苏州的航空物流业具有极其强大的交通优势,因此可以说苏州现已拥有了成熟的物流设施。(3)自有物流多。在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与客户的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货物的物流运输,因此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将自身的业务进行外包,对于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来说,会收集自身的物流资源,拨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自有物流的建设。(4)第三方物流。近年来苏州形成了广阔的开发区地理条件,依托其开发区优势众多的物流中心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流发展资源。首先,一些企业依托大型的产品集散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其次,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手段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再次,许多外地的企业在苏州进行了物流业发展的投资,也促成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最后,一些外资企业在苏州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物流企业。

二、苏州中小企业物流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首先,政府的交通部门主导的物流运输已经不能够承受现有的规模,且管理不能够真正到位,因此亟待新的物流交通管理部门的形成;其次,中小企业的自有物流不够正规,规模形成但是秩序仍然需要规范;再次,仓储面积总量大但是过于分散,不利于物流业进行集中发展,亟待进行规范整合;接着,物流服务企业发展方式陈旧,这与物流传统的运营方式有关,因此其亟待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与便捷的配送速度;最后,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欠缺,亟待提高技术性的人才来推动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要想改进目前的不足,首先需要政府整顿市场,打造有秩序的物流投资;其次需要建立功能丰富规模不同,便于管理的集中发展的物流园区;再次需要加快配套物流交通设施的管理与规划;接着还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与支持;最后,需要在教育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批能够更好地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专业人才,帮助推动其物流发展。

总的来说,苏州的物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政策、经济优势,在众多的中小企业发展起来时,已经通过自有物流、第三方物流等手段形成了物流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政府从大局出发一一进行调配引导,就一定能够将苏州建设成为中小企业的物流中心,更好地为其中小企业的物流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赵春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苏州物流[J].北京:电子商务.2006(10):39~43

[2]谢五届,李海键.苏州市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及物流企业发展路径[J].上海:世界地理研究.2005,14(2):51~56

[3]马颖培.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J].企业导报.2009(6)

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第12篇

物流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物流的功能,可以对物流成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运输成本

在所有物流成本中,所占比率最高的是运输费,通常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40%以上,因此,在总成本分析中,最为重要的是严格控制在运输方面的开支,加强对运输的经济核算。运输成本可以根据运费单来确定,也可以从企业车队运输的有关会计账目来核定。

仓储成本

仓储成本主要是指货物保管的各种支出,其中一部分为仓储设施和设备的投资,另一部分则为仓储保管作业中的活劳动或者物化劳动的消耗,主要包括工资和能源消耗等。物流仓储成本的构成有以下几个方面:仓储持有成本、定货或生产准备成本、缺货成本和在途库存持有成本等。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却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要对仓储的成本进行周密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流通加工成本

在物流系统中进行流通加工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流通加工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有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的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流通加工其他费用等。为了简化核算,对流通加工成本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包装成本

包装成本是指企业为完成货物包装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等。包装作为生产的终点和物流的起点,需耗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大多数商品,只有经过包装,才能进入流通。加强包装费用的管理与核算,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

装卸与搬运成本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搬运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我国铁路运输的始发和到达的装卸作业费大致占运费的20%左右,船运占40%左右。因此,为了降低物流费用,装卸是个重要环节。

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

包括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管理信息系统费以及其他杂费。由于缺少信息化管理、社会服务程度差、协同差,中国物流成本无法有效下降,因此,物流成本成为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除了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管理所带来的效益变得日益重要。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将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

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

物流是业界公认的“第三利润源”。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物流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战略决策资源。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我国如果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长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物流现状

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是物流成本计算,只有搞清物流成本的大小,才能够实施物流成本分析,编制物流成本预算,控制物流成本支出。由于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把握,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许多障碍,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通过物流总成本的统计分析,使企业可以从全局的角度了解自身的物流运作现状,明确目前关键的瓶颈问题以及突破口,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绩效。因此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掌握,这也是中小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急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中小企业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成本也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采购费、装卸费以及仓储费等,销售部门负责营销费、运费等。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重新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进行流程再造、机构整合,设置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使企业物流真正地系统化。

改善物流管理与经济核算,建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为了保证物流成本的可比性,企业应制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通过建立的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成本系统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积极采用第三方物流

对于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资金的规模小,生产的变动性大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使其无力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自有物流设施的建设,再加上自身又没有专业的人才,自身物流管理能力很差,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努力开发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把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既可以减少自身投资,还可以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引进与实施有利于促进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的融合,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交流不畅,这种信息交流的障碍既表现在公司内部缺乏充分的沟通,同时也表现在企业与外部缺乏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流方式。中小企业应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引入包括软硬件设备的购置,信息系统的搭建与调试,人员的培训,信息系统的维护等工作。

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上一篇:新疆形象下一篇:Excel财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