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合作论文范文

2024-05-26

环保合作论文范文(精选11篇)

环保合作论文 第1篇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 面对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情况并考虑“后危机”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变化, 我们应当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更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李克强副总理强调, 在新的形势下, 中国政府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坚持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 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 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推进能源原材料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 实施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 继续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水平,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直岛正行出席论坛并做主旨发言。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也做了重要讲话。有800名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中介组织和企业的代表积极参与了本届论坛, 其中日方400人。双方代表就领跑者政策、循环经济、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汽车、发电和煤炭、化学等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会上还签署了41个节能环保合作项目。

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宁波市政府与日立公司在2008年第三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 就建立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开展循环经济友好合作签署了意向书。此后, 三方根据意向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在2009年1~6月份进行了2家宁波中小企业的节能诊断工作, 共同举办了首期2家中小企业节能环保示范项目及日立公司节能技术产品的专场推介活动, 日立公司凭借先进的节能技术与管理体系, 与30家宁波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宁波市政府与日立公司协商决定共同建设宁波市节能监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并在本届论坛上正式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三方共同承诺, 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宁波市节能监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友好合作, 共同争取中日两国政府对有关合作项目的支持。首先在宁波市中小企业节能环保领域进行合作, 通过2012年前对50家中小企业节能诊断、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 在“宁波市节能监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环保局对外合作工作总结 第2篇

一、制定《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江段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年初,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xx―20xx)》要求,我处组织制订了《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江段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xx―20xx)》,并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通过实施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流域综合整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强化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确保流域水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同时,经过我处大量的调查摸底,健全了我市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库。结合国家规划,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将哈尔滨气化厂等9个点源治理项目、朱顺屯等3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整治项目及文昌三期等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报国家,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目前我市三大类24个项目已纳入国家流域治理规划中,总投资约22。5亿元,争取国债支持6亿余元。

二、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一)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界工作。经调查,全市共有35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目前,依兰、方正等县已经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界工作,已报我处备案,其他各区、县(市)正在按要求进行划界工作。

(二)组织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进行整顿。四方台、朱顺屯两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放牧点已被取缔,已对较大的度假村下达限期整改通知,目前度假村已确立治理方案,较小的度假村由道理区政府负责马上搬迁;程家岗垃圾处理场的整治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之中。西泉眼确定了21家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其中在坝里的11家餐饮服务单位已确定了集中治理方案,现正在落实资金;坝外

的6家单位限期治理,其余的4家单位计划搬迁。磨盘山已形成了向市政府的汇报材料。

(三)继续开展湖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宾县环保局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及二龙山湖库内的单位去吉林市松花湖进行调研考察,并最终确定了由吉林市环科院负责对二龙山13家企业进行治理,目前正在制定治理计划。道里区正在组织对太平湖内的单位进行调查,7月初能够完成。

(四)组织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治理项目申报工作。朱顺屯、四方台饮用水源地、西泉眼水库、磨盘山水库等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治理项目共落实了1。24亿的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工作

(一)继续抓好限期治理工作,巩固和提高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水平。年初以来,我们确定了包括哈尔滨气化厂、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哈尔滨华尔化工有限公司、蓝星集团哈尔滨分公司、中石油哈尔滨分公司等100家单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并依法对哈尔滨气化厂、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等超标、不稳定达标排放废水的32家工业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要求其在期限内限产、限排,安装、改造或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同时,我们对哈航集团等5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要求限期改造除尘器、型煤炉及清洁洁能源,实现烟尘达标排放,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

(二)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的煤堆、灰仓等集中堆放场所扬尘防护设施建设。目前,哈药、哈啤、世一堂等灰棚建设工程已完成;哈热电厂已将粉煤灰储灰场建设工程列入机组扩建项目及除尘系统改造的整体规划中,并确定治理方案,报总公司审核通过后即开工建设;哈航厂外道线灰场已确定治理方案,正待集团审核通过后开工建设。其它企业灰棚、煤棚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中。

(三)在医药、化工企业中开展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年初,我处组织22家市直管医药、化工行业企业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了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各企业已启动该试点工作。下步,我们将组织有关区县市环保局及相关企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技术工作培训班。

(四)在流域及重点工业企业中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我处负责组织对流域、重点企业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环境隐患排查工作。3月13日至17日按照省、市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市安全、城管、水务、供排水等部门成立了三个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组,集中力量深入到各区、县(市)和有关企业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77家存在问题的单位4月14日至4月26日,为进一步落实华建敏国务委员在我省考察批示精神,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部署,我们组织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开展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前阶段排查出存在隐患单位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对化工、制药、电镀等210家企业进行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问题的3家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这两次排查工作,仅全市环保系统就出动1500余人次,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35处,排查企业近千家。对存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无应急预案、应急设施不完善等环境安全隐患的80家企业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对存在违法行为企业分别予以了处罚、限期治理。目前已有40余家单位已完成环境应急预案制订、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应急设施建设等整改工作。其它的正在整改之中,我处将加大督办检查力度,确保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单位按要求按时限完成整改工作。

(五)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今年我处将在包括54家电镀企业在内的80家工业企业开展规范化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年初,我们组织化工、机械及54家电镀企业召开了清洁生产工作暨内审员培训班。目前,已有30家企业完成审核任务,其它50家审核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将华尔化工有限公司申报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单位,争取了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国家5月份在哈尔滨召开的清洁生培训班。

中国大气环保网诚邀合作 第3篇

中央部委直属重点新闻网站

由国务院职能部门——环境保护部主管,污染防治司指导,环境保护部直属单位——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国内唯一一家以“大气污染防治报道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为主的中央部委主管新闻媒体。

完善、齐全的组织管理架构

中国大气环保网实行以总编辑为领导核心,各职能中心分工协作、共同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

合作媒体

中国大气环保网在稿件发布、活动承办、广告招商、专题报道、视频拍摄、品牌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合作媒体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法制日报、经济参考报、第1财经(CBN)、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腾讯网等。

自媒体中心

建立了官方微信、微博、博客、BBS等公众信息平台,集信息生产、积累、共享、智能推送、公开传播于一体,覆盖面广,内容多样,迅速、高效、传播快,时效性强,已成为中国大气环保领域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

发展定位

以环境监理监测、风险评估、污染曝光、环境治理、产业信息播报、NGO公益活动报道等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大气环境,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发展宗旨,致力于环保知识普及、政策法规发布、形势现状报道、治理措施关注、行业案例展示和产业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宣传报道。

环保气象合作预报空气质量探讨 第4篇

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 环保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未来空气污染变化的信息, 密切监视污染变化动态, 合理控制污染排放[1~3], 对预防严重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空气质量预报

空气污染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 也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难题, 通过各类预报方法与多种手段相结合, 可对多种大气污染物在城市、区域、全球尺度下的不同类型污染过程进行模拟预测, 研究内容涉及气象、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 包括宏观、微观等多种过程, 其中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是涉及多种物质、多个界面、不同介质、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分支学科, 它需综合考虑城市、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污染源排放规律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且环境污染的程度主要与排放源源强、地形条件和气象因素等密切相关[4], 这已成为当今城市及区域污染调控与治理的有效途径。空气污染预报从预报方法上分为潜势预报、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3种。

(1) 潜势预报是以气象学为主导因素, 以天气形式预报为基础的“二次预报”。潜势预报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从已经发生的各次污染时间着手, 在一段时间内, 一定污染源存在的条件下, 未来的气象条件对出现污染的可能影响, 对于空气污染潜势预报, 主要是基于对气象要素预报值和天气形势的预报[5~6]。

(2) 统计预报是通过分析发展规律来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各种气象因素的贡献均可在环境监测历史数据中综合体现, 这需要通过对历史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SPSS等不同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7]。统计预报方法是对特定的城市或者区域, 利用大量气象与污染物浓度的历史资料, 分析天气变化规律, 建立其污染物浓度与气象之间条件或非气象条件的, 具有一定可信度的统计关系进行预报。

(3) 数值预报是以大气动力学理论为基础, 基于对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理解, 通过计算机运算, 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物质守恒方程, 或者简化方程形式[8], 需要了解某一城市或区域的空气质量受气象条件、污染源排放、地形、周边区域远距离输送等因素的影响。以求得污染物在未来中、短期内的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用以来预报大气污染物浓度在空气中的动态变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

3 合作预报的意义

现阶段, 各省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一般由环保部门承担。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开展空气质量预报时间不长, 不少区域省市还在起步阶段, 停留在潜势预报阶段。就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手段来说, 无论是潜势预报、统计预报还是数值预报, 气象条件是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素。局地空气污染浓度的高低除与释放源有直接关系以外, 与气象条件之间有着密切而且复杂的关系[9~10], 某一区域或者城市在一段时间污染物总排放量变化较小, 因此,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是当地空气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如果天气形势发生变化, 尤其是骤变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浮动较大, 例如在强锋面过境的几小时内, 大气的扩散稀释能力增强10倍以上, 2014年10月28~29日长沙市AQI从223降到45, 污染等级从重度污染将到优。而在某一些稳定的天气条件下, 如冷锋与暖锋相持较长时间内, 当地污染物极易积累, 若在加上外来污染物输送, 就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北京2000~2010年北京由于天气静稳积累91次大气重污染[10], 2000~2010年上海大气重污染共计26次, 因此, 气象条件是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其中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颗粒的分布和多少都有直接的影响, 利用气象资料可以很大地提高空气质量预报, 掌握大气形势、把握天气变化是准确预报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前提, 无论是潜势预报、统计预报还是数值预报都需要一定的气象学知识为基础。

就目前而言, 环境监测部门缺乏一手的有用的气象资料, 采用的气象因子较粗略, 同时, 气象学人才储备也较为欠缺, 导致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都不是很高。相对环保来说, 各地区气象部门建立时间长, 相关历史数据、资料齐全, 对于本城市和区域气象条件掌握成熟, 同时气象预报平台建立较完善, 预报模式运行人才多, 技术好, 然而气象部门对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形成与转化机理尚有一定空白。

因此, 环保部门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开展, 需要与气象部门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共同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 协作会商, 这将是未来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发展趋势, 不仅能极大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能力, 加快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还可为减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合作提升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

为全面应对雾霾, 为以具体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为深化大气污染成因研究、提升重污染天气精细化预警预报水平和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更为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健康生活提供保障。2013年, 中国气象局和环境保护部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这次合作将以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为重点, 建立健全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合作与会商机制, 以提高应急联动响应能力;同时, 联合推进重大规划的协调和实施及重大科技攻关, 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气象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这标志着环保和气象部门间合作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国内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开始, 陆续在大气扩散模式、污染气象学、污染气象参数与污染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空气污染预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先后在北京[11]、上海[12]、兰州[10]等城市初步开展了空气污染预报的试验研究工作。他们都对气象要素与空气污染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 基本都反映出二者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 并被运用于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当中。

北京市环保局与上海市环保局, 作为国内最早合作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的城市, 市环保局和当地市气象局就已经联手, 合作长达10多年, 共同开展该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 双方技术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商机制, 为每日向社会公众发布高质量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牵头, 以北京、上海为榜样, 天津、四川、福建、新疆、山东、山西、甘肃、宁夏、安徽、云南和湖南等多个省、市和自治州环保相关部门相继与当地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 就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方面共同合作, 取长。

其内容主要涉及:一是数据共享。环保部门负责提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等相关信息, 气象部门提供气象监测、天气预报等相关信息。二是人才共享。双方将加强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合作, 组织双方相关业务科研单位组建团队, 共同研发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技术, 联合制作、发布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试点工作, 强化专业人员技术交叉培训, 逐步在由市、省道区域气质量预报。三是平台共享。建立会商机制, 共同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数据实时共享机制和业务系统。建立日常工作预报会商机制, 健全重大活动、重大节假日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会商和重污染应急预警会商机制。实现两部门大气成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实时共享共用, 实现环保和气象部门电视、网络、显示屏、大喇叭、移动终端公共发布手段共享, 将空气质量预报共同发布。四是科研共享。共同组织申报及开展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联合推进重大环境气象规划、项目工程的协调和实施, 加强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切实提高环境气象的科技支撑能力。同时还将进行气象条件研究课题研究, 将对多年来一些重点区域不利气象条件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初步摸清不利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探索不利气象条件下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途径和有效措施, 提出重点区域制订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技术方案与对策建议等。

5 结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城市空气污染加剧,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做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意义重大, 提升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是关键。由于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还在初期, 环境气象研究有待深入, 环保部门与气象部分共同合作是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有效途径。我国多区域、省、市和县均相继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 签署合作协议, 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资源共享、分工负责, 注重实效、稳步推进为原则, 进一步加强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的协调、联动和合作。

实现合作预报不可一蹴而就, 需要缓慢推进, 各地气象条件相异, 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进程不一, 还需要因地制宜, 同时, 双方合作因及时沟通, 把握方法, 适度用力是关键。

摘要:指出了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合作预报, 能有效提升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基于此, 分析了合作预报的意义, 探讨了合作内容, 以期提供参考。

环保合作论文 第5篇

规划》(全文)

时间:2017-05-15 10:32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评论(0)

分享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文如下: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2017年5月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迅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在生态环保合作领域,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深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强化生态环境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和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环境保护部编制《“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一、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深化环保合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进生态环保合作是践行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化水平、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

(二)生态环保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加快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强。中国和一些沿线国家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开展生态环保合作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动沿线国家跨越传统发展路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是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生态环保合作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

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共同提高全人类福祉,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具体目标,为未来十几年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引方向。“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将有力促进沿线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

二、总体要求(一)合作思路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为导向,有力有序有效地将绿色发展要求全面融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保合作格局,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保合作水平,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理念先行,绿色引领。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绿色化进程,提高绿色竞争力。

共商共建,互利共赢。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发展需求,加强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推动达成生态环境保护共识,共同参与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完善政策支撑,搭建合作平台,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承担、社会参与的生态环保合作网络。

统筹推进,示范带动。加强统一部署,选择重点地区和行业,稳步有序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效,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夯实生态环保合作基础,形成生态环保合作良好格局。以六大经济走廊为合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合作平台建设,提高人员交流水平;制定落实一系列生态环保合作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保信息支撑;在铁路、电力等重点领域树立一批优质产能绿色品牌;一批绿色金融工具应用于投资贸易项目,资金呈现向环境友好型产业流动趋势;建成一批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基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科技园区等国际环境产业合作平台。

到2030年,推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深化生态环保合作领域,全面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水平。深入拓展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合作,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惠及沿线国家,生态环保服务、支撑、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共建绿色、繁荣与友谊的“一带一路”。

三、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保政策沟通(一)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多双边合作机制,深化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等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推动共同制定实施双边、多边、次区域和区域生态环保战略与行动计划。

分享绿色发展实践经验。归纳总结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呼应绿色发展需求,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推动将生态环保作为沿线国家绿色转型新引擎。

(二)构建生态环保合作平台

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开展政府间高层对话,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欧亚经济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亚信等合作机制,强化区域生态环保交流,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

推进环保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提升生态环境

风险评估与防范的咨询服务能力,推动生态环保信息产品、技术和服务合作,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综合环保信息支持与保障。

(三)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智库交流与合作

推动环保社会组织交流合作。积极为环保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并提供政策指导。支持环保社会组织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公益服务、合作研究、交流访问、科技合作、论坛展会等多种形式的民间交往。

加强生态环保智库交流合作。构建生态环保合作智力支撑体系,提高智库在战略制定、政策对接、投资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参与度。推进国内和国际智库、智库与政府部门、智库与企业以及智库与环保社会组织之间的生态环保合作,推动科研机构、智库联合构建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平台。

四、遵守法律法规,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一)发挥企业环境治理主体作用

强化企业行为绿色指引。落实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共同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以及19家重点企业联合发布的《履行企业环保责任,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自觉遵守当地环保法规和标准规范,履行企业环境责任。推动有关行业协会和商会建立企业海外投资生态环境行为准则。

鼓励企业加强自身环境管理。引导企业开发使用低碳、节能、环保的材料与技术工艺,推进循环利用,减少在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铁路、电力、汽车、通信、新能源、钢铁等行业,树立优质产能绿色品牌。指导企业根据当地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措施,做好生态恢复。

推动企业环保信息公开。鼓励企业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定期发布环境报告,公布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计划、措施和环境绩效等。倡导企业就环境保护事宜及时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的生态环保要求,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行业的环保标准和实践,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维护过程中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

强化产业园区的环境管理。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共同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与循环再利用及示范。发展园区生态环保信息、技术、商贸等公共服务平台。

五、推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发展绿色贸易(一)促进环境产品与服务贸易便利化

加强进出口贸易环境管理。开展以环境保护优化贸易投资相关研究,探讨将环境章节纳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自贸协定的可行性。推动联合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越境转移。推动降低或取消重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适度提高贸易量较大的“两高一资”行业环境标准。

扩大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分享环境产品和服务合作的成功实践,推动提高环境服务市场开放水平,鼓励扩大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管理及处置等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探索促进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的方式。推动环境标志产品进入政府采购。开展环境标志交流合作项目,分享建立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的经验。推动沿线各国政府采购清单纳入更多环境标志产品。探索建立环境标志产品互认机制,鼓励沿线国家环境标志机构签署互认合作协议。

(二)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示范,制定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全产业链角度推动绿色发展。开展供应链各环节绿色标准认证,推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建设,支持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在国际贸易中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建立绿色供应链合作示范基地。加强沿线国家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的交流和宣传,鼓励发布政府间绿色供应链合作倡议。鼓励行业协会、国际商会等组织开展宣传和推广。

六、加大支撑力度,推动绿色资金融通

促进绿色金融政策制定。开展沿线国家绿色投融资需求研究,研究制定绿色投融资指南。以绿色项目识别与筛选、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等为重点,探索制定绿色投融资的管理标准。

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金。推动设立专门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支持沿线国家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项目。

引导投资决策绿色化。分享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对外投资项目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使用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并使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工具开展环境风险管理。

七、开展生态环保项目和活动,促进民心相通(一)加强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合作

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合作。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合作,实施一批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推进生态保护合作。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东南亚、南亚、青藏高原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项目,推动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伙伴关系建设。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合作。分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良好实践,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经合组织核能署等国际组织的各类活动。推动建立核与辐射安全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帮助有需要的国家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

加强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开展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

合作与交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推动环保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

推进环境公约履约合作。推进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多边环境协定,构建环境公约履约合作机制,推动履约技术交流与南南合作。

(二)加大绿色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推动绿色对外援助。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技术与产业以及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等领域为重点,探索制定绿色对外援助战略与行动计划。推动将生态环保合作作为南南合作基金等资金机制支持的重要内容,优先在环保政策、法律制度、人才交流、示范项目等方面开展绿色对外援助,提高环保领域对外援助的规模和水平。

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深化完善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实施方案,以政策交流、能力建设、技术交流、产业合作为主要路线,加强沿线国家环境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互动与交流,提升沿线国家的环保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

开展环保产业技术合作园区及示范基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开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引导优势环保产业集群式发展,探索合作共建环保产业技术园区及示范基地的创新合作模式。

八、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地方优势 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编制地方“一带一路”生

态环保合作规划及实施方案。重点加强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环境监管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江苏、广东、陕西、福建等省份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鼓励各地积极参加多双边环保合作,推动建立省级、市级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政企统筹、智库支撑的良好局面。

推动环境技术和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创新和转移基地,建设面向东盟、中亚、南亚、中东欧、阿拉伯、非洲等国家的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推动和支持环保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主要工业行业、环保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珠三角、中原城市群等支持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支撑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九、重大项目

规划涉及25个重点项目,包括政策沟通类6个,设施联通类4个,贸易畅通类3个,资金融通类2个,民心相通类4个,能力建设类6个。

十、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和企业及公众之间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交流与良性互动,分工负责,统筹推进。

加强政策支持。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出台一批有针对性政策措施,创新实践方式,完善配套服务,提高对生态环保合作的支持力度。落实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规划相关工作的资金落实,重点支持生态环保合作基地建设及开展相关示范工程和项目。

环保合作论文 第6篇

公告显示,拟建设的环保产业园项目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设计总规模为1500吨/日;城市污泥建设处理规模200吨/日;医疗废弃物建设处理规模15吨/日;餐厨垃圾建设处理规模200吨/日;电子垃圾一期建设处理规模300吨/日。合作协议书的签署,无疑对公司未来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

孔铭:盛运环保擅于在生活垃圾中寻找“黄金”。从此次与包头政策签约,我们其实也能看到公司的定位和战略。公司主要布局的是二三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周边,这样一来就避免与央企发生正面冲突,公司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一市场定位是很准确的,而且公司拿单能力也较强。公司的小订单策略,将会占据国内更多的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动态》:目前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业是怎么样的一个现状?能否为我们介绍。

孔铭:我们看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垃圾处理能力的相对不足直接导致了“垃圾围城”现象日益凸显。国家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强调,要对垃圾处理要做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鼓励增圾焚烧发电和供热”,“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部的环保投入约为3.1万亿,其中固废物处理达到8000亿。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焚烧处理能力会进一步增长,到2020年,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率将达到50%,垃圾焚烧在2015-2020年期间将会迎来高速增长。

《动态》:由此看来,盛运环保作为垃圾发电龙头,公司发展前景巨大。

孔铭:的确如此。公司具有很强的接单能力,从12月份以来,除了最近公告的包头项目外,公司在月初也与贵州德江县人民政策签订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权协议。目前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订单相当丰富,目前在手项目超过40个,明年新投产的项目在7至8项,后年则有30项投入生产,这将大幅提升公司的业绩和规模。

《动态》:我们注意到,公司在今年4月公布了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筹集资金不超过21.66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公司借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此后,公司修改了定增价格和数量,分别改为8.3元/股,2.61亿股。12月份,公司的定增获得了证监会核准批文。对于定增,你有什么看法?

孔铭:定增对象早已确定,预计最迟1月份资金将到位。前期,公司通过向金叶珠宝转让持有的丰汇租赁22.5%的股权,今年将确认的收益约为7.60亿元(税前)。此外,公司还分别与华融控股、国开金泰成立并购基金,在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投资领域积极寻求资金支持。这些都有望保障未来业绩增长。

《动态》:公司未来业绩亮点,能否给我们展望一下。

孔铭: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着力拓展PPP项目,扩大业务版图。9月,公司与中建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建设有限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以PPP合作模式为主,对城市固废治理、水务治理、城市污水等项目的股权投资、工程总包、咨询设计、建设安装、运营管理等业务领域,开展深度的合作,优势互补。二是,进军碳排放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8月,公司与上海盈碳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未来盈碳将使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申请成为减排项目,并就这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产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销售达成合作。通过长期合作,盈碳为帮助公司实现CCER 销售收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会进一步拉升公司未来的业绩水平。

我们认为,在未来国内垃圾焚烧行业的景气将延续的背景下,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公司成长弹性最好,随着公司工程建设进度的加快,公司将维持高速增长。

《动态》:从二级市场该股的走势来看,前期反弹力度尚可,但进入12月以来一直没有太多的表现,是不是这一格局还会延续下去?

孔铭:进入12月份以来,盛运环保的股价走势不甚理想,12月的涨幅不到1%,相信会令很多看好它的投资者大失所望。但是,公司目前的盘整是为了今后更好的上涨,目前多条均线排列呈多头,上升形态并没有被破坏,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还是可以持续关注该股。

《动态》:本周还有什么重要的公告,需要投资者关注?

孔铭:隆基股份(601012)拟定增募资29.8亿元加码主业的公告,值得大家关注。隆基股份日前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2.46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39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8亿元,拟用于年产2GW高效单晶电池、组件项目及补充注动资金。

《动态》:能否对该公告为我们进行解读?

孔铭:好的。根据方案,该年产2GW高效单晶电池、组件项目拟合计投入募集资金24亿元,其中19亿元用于泰州乐叶年产2GW高效单晶PERC电池项目,项目将建设15条PERC电池生产线及辅助生产设备,生产转换效率20.5%以上的单晶硅高效电池,预计达产后营业收入43.81亿元,净利润4.71亿元;5亿元用于泰州乐叶年产2GW高效单晶光伏组件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预计达产后营业收入68.38亿元,净利润2.01亿元。

隆基股份作为单晶硅片龙头企业,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此次定增无疑会使得公司的单晶硅片产能得到扩充,这不仅对公司业绩带来提升作用,同时会使得公司不仅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环保合作论文 第7篇

从世界范围看, 经济与社会越发达的国家, 环境保护的意识越强, 环境保护也做得越好;然而, 这也只是根据结果的判断, 如果从发展过程看, 发达国家也是先经济发展, 尤其是工业发展在先, 然后又回过头来治理环境, 最后是经济与环保同步发展, 人们的环境意识在逐步强化。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几乎也是沿着这一“路线图”前行的, 目前正处于经济与环保同步发展的关键点, 因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被提到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日程上来。与全国一样, 黑龙江省环境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远远不能适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 黑龙江省的环保产业主要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 其主要方式是把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回收利用, 所谓“变废为宝”, 以及消烟除尘和污染处理等。到20世纪80年代, 黑龙江省的环保领域范围开始扩大, 建设了一些治理水、气、渣及噪音污染的设施, 开始重视环保技术开发, 出现了环保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 此外, 环保咨询服务业和环保工程设计行业开始兴起, 全省有20余家单位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经济与社会中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黑龙江省的环保产业开始快速发展, 人们不但日益重视生产领域、建筑领域的环保问题, 而且对城市生活领域、生态保护领域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环保问题越来越关注。到2003年底, 全省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有484户, 资产总额148.1亿元, 产品销售收入86.5亿元, 实现利润3.4亿元, 上缴税金3亿元, 职工人数15.33万人, 从事研发人员6071人, 完成研发项目528个。虽然黑龙江省在环保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与新时期黑龙江社会经济发展对环保事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一是黑龙江省的环保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政府对环保产业和环保问题的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规划, 环保产业结构呈畸形状态。到本世纪初, 黑龙江省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单位占50%以上, 从事研发、设计的单位占17%, 环保产品生产单位占18%, 而相关营销单位只有0.3%。二是环保产业技术比较落后, 环保产品单一, 重复和盲目生产现象严重。三是环保投入不足,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都远远满足不了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四是环保标准体系不健全, 环保信息渠道不畅, 环保监督力度不够。

二、黑龙江省与日韩开展环保合作的需求与条件分析

大力发展环保事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黑龙江在“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也是黑龙江省对外经贸合作的重大课题之一。黑龙江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 目前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正在全面展开, 而在新兴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环保问题、生态平衡问题和绿色生产与绿色产品问题, 所以黑龙江在这方面所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更迫切。老工业基地改造应该把一次性消费经济转变为循环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这既需要具有环保理念和环保规划, 也需要现代环保技术手段。黑龙江省在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要把这种资源和生产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就应主打“绿色产品”牌, 要生产和经营绿色产品就需要系统的环保设计规划和相应的环保技术。此外, 黑龙江省城镇的水污染处理, 空气和噪音的污染问题, 企业的“三废”问题, 建筑与装修的环保问题, 城市垃圾问题等, 都有待于环保产业和环保技术的大发展。然而, 黑龙江省环保产业的发展存在两个瓶颈:一是环保投入不足;二是环保技术设备落后。为此, 我们需要与日韩企业及相关机构在这一领域展开积极的、广泛的和深层次的合作。日韩两国是黑龙江的近邻, 也是黑龙江省的两个重要经贸伙伴, 黑龙江与日韩在其他经济领域已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和良好的合作基础, 而且日韩两国的环保产业比较发达, 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比较成熟, 环保经验比较丰富, 因此黑龙江省与日韩的环保合作具有现实可能性。同时, 黑龙江省的环保质量提升也会使邻国受益;黑龙江的产品, 尤其是农产品越环保、越绿色、越安全, 对于我们的贸易伙伴日韩两国来说就越放心, 对于双边的贸易发展越有利。从另一个角度看, 日韩两国的环保产品、环保技术也在积极地寻求和开辟国际市场, 而黑龙江省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环保市场, 因此双方的环保合作必将会产生一种双赢的经济效应。从大环境看, 中国与日韩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99年中日韩三国在首尔召开第一次部长级环保会议, 会议公报表示, 三国将在防止大气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等方面进行合作, 建立信息交换渠道, 强化克服气候变化的措施。2004年, 中日韩三国在东京召开第六次环境部长会议, 会议就防止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排放等进行合作达成共识, 并表示将推进东亚酸雨监测活动, 开展东北亚跨国界空气污染研究, 同时对建立沙尘暴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达成一致, 并就建设循环型社会交换了意见。2005年中韩双方又确立合作进行“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及其对海洋环境影响调查研究”和“东亚季风演化及古气候预测”的项目。

上述说明, 中日韩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已形成共识, 三方政府都积极地进行推动, 这为黑龙江与日韩的环保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与大环境。

三、黑龙江省与日韩进行环保合作的模式选择

黑龙江省与日韩两国在环保领域进行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和战略性的合作, 同时又要依据双方的需要、条件和可能性尽快启动和加速推进, 而具体的合作形式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模式。

1.进口替代型模式

进口替代模式即是在有些环保产品和技术设备目前黑龙江省还不能生产、国内同类产品还不成熟或质量、功能还达不到标准的情况下, 可从日韩两国进口以满足黑龙江省环保方面的需求。这种模式看似简单, 但却是行之有效, 又是目前黑龙江省难以回避的一种合作模式。从整体看, 不但黑龙江省, 而且全国的环保产业发展也处于一种滞后状态, 很多环保产品、技术设备国内还不能生产, 有些国内生产的产品其技术标准和相应功能也达不到要求和国际标准。而日韩的环保产业比较发达, 环保产品和技术设备比较成熟, 其售后服务质量也比较好,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进口日韩的环保产品和技术设备应是一种自然的、明智的选择。如韩国已研发并生产出一种电脑控制的自动清淤机器, 不但能清除淤泥, 还可将淤泥变成肥料, 非常适合清理城市中的河道和渠道, 这种机器我们非常需要, 但国内还没有。

2.技术转让型模式

技术转让型模式即是由黑龙江省企业通过购买日韩的专利技术, 或通过日韩企业向黑龙江省企业转让环保产品和环保工程中的生产技术甚至核心技术, 由黑龙江省企业来生产同类环保产品或从事同类环保工程。我们知道, 日韩对环保产品、环保技术的研发已有多年, 对环保领域的投入比我们要大得多, 而且已取得了很多相应的研究成果, 其中有些已进入生产领域, 进行市场化生产, 有些仍处于专利技术形态。有些环保产品如果黑龙江省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需求较大并且具有长期需求的特点, 就可以考虑通过购买日韩的相关环保技术专利, 进行规模化生产, 既可解决黑龙江省市场的需求, 又可推动黑龙江省环保产业的发展。要转让日韩环保产品的生产技术甚至核心技术, 还可通过日韩企业在黑龙江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来实现。

3.合作研发型模式

合作研发即是整合中日韩三国的科研资源, 就黑龙江环保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包括技术问题、规划问题和方法问题, 进行共同研发和项目攻关。这种合作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交流和纯学术性质的科研合作, 它是一种应用性很强, 需要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一种商业性的科研合作。这种合作需要在三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 签订具有国际法和国际商务合同约束力的协议, 需要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尤其是要明确投资方式、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

4.项目参与型合作模式

项目参与型合作模式即是由日韩的企业、研发机构或科技人员参与黑龙江省的重大环保项目工程, 解决相应的环保技术问题, 根据外方参与的程度、所起的作用和事先约定的条件, 给予相应的报酬或利益。日韩两国不但在环保技术方面在东北亚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而且在环保工程领域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而黑龙江省今后有很多重大的环保工程需要实施, 但在这方面我们缺少相应的技术保证和实际经验, 如松花江水治理工程、扎龙湿地保护工程、呼兰湿地保护工程、城市空气净化工程等等, 都需要相应的环保规划、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 因此如能获得日韩企业、相关机构或科技人员的参与, 将会产生更好、更快的环保效益。当然, 我们必须要保证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激励日韩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5.咨询顾问型合作模式

咨询顾问型合作模式即是由黑龙江省政府或市区县政府, 或大型环保企业, 聘请日韩的研发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科技人员作为常年的环保顾问, 指导我们的环保设计规划, 帮助解决环保领域中的技术难题。我们认为, 这种合作方式既简便又可行, 如果能有效利用, 将会产生较好的宏观环保效益。目前黑龙江省政府设有科技与经济顾问委员会, 市政府设有专家顾问委员会, 但这两个委员会均没有日韩专家, 尤其更缺少外籍环保专家。我们建议省市政府和大型环保企业可聘请日韩环保专家或相应机构作为常年顾问, 协商好报酬条件, 明确权益与义务, 充分发挥日韩专家在环保领域的优势和专长, 并给予相应的回报和利益。

摘要:黑龙江省的环保产业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与全国相比仍较落后, 与黑龙江省环保事业的需求增长远远不相适应, 其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和技术设备落后。因此, 需要与周边的日韩两国开展深入广泛的环保合作, 而合作的模式有5种, 即进口替代型模式、技术转让型模式、合作研发型模式、项目参与型模式和咨询顾问型模式。

关键词:黑龙江省,日本,韩国,环保合作

参考文献

[1]施重涛, 林齐昌等.黑龙江省环保产业基本情况及其分析[J].北方环境, 1996 (2) .

[2]孙化东.黑龙江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分析[J].统计与咨询, 2004 (5) .

[3]www.xmems.org.cn/cgi-bin/ut/threaded-show.

[4]www.news.sohu.com/2004-12-06

环保合作论文 第8篇

“爱普生与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战略合作关系的达成, 是爱普生在践行《SE15中期环境活动方针》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大事, 标志着爱普生在中国节能环保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爱普生将在环境发展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 持续提供环保型产品和服务, 为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消费发展做出贡献。”爱普生 (中国)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中庸表示。

可持续消费是指在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 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 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 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目前,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刺激了消费欲望, 直接导致了商品消费数量的增长。商品在制造、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构成现在污染的很大一部分, 因此降低商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污染物和宣扬可持续消费理念, 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而要做到这一点, 还需企业与环保机构的协同合作。

“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与爱普生的合作来源已久, 长期以来我们开展了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制定以及相关领域的合作。期间, 爱普生致力环保的企业理念和产品的环保特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 环境发展中心与爱普生达成关于推进可持续消费的战略合作备忘录, 这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有益尝试, 相信环境发展中心与爱普生的合作, 将有助于加快推进可持续消费进程。”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领导就此次战略合作评论说。

环保合作论文 第9篇

精心改版, 取得预期效果

近几年, 节能减排成为了灸手可热的世界性话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作为这一行业的专业媒体, 《节能与环保》杂志以办出特色、办成精品为目标, 坚持为中国和北京的节能减排工作服务, 坚持为节能环保管理者服务, 坚持为节能环保技术人员服务的宗旨, 锐意改革, 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多年来, 虽然杂志在节能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办刊水平上不断提高, 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李庆社长认为, 《节能与环保》杂志在办刊目标、栏目设置、内容质量、版面设计等还不能完全适应节能环保领域快速发展要求, 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因此我们下定决心要改版升级, 首先为改版升级定了一个基调, 就是既扬也弃:要保住杂志较好的口碑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作者和读者等资源, 同时要进一步明晰杂志的办刊的目标、定位、受众的对象, 并对内容、设计风格等方面大胆创新, 对那落后的东西予以放弃。”

经过杂志社全体人员将近一年的努力, 新的杂志风格已经基本形成。杂志的读者对象进一步明确, 由过去只面向专业技术人员转变为面向政府主管部门的公务人员, 有关科研单位、院校及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栏目经过了精心的研究, 重点打造高端访谈和热点透视等几个栏目, 并提高了原有技术性栏目的内容品质标准。版式设计突出了专业化和国际化风格, 力求赏心悦目, 富有吸引力, 给读者以简洁、大气、时尚之感。一系列的转变赋与了刊物的新的生命力。事实证明, 这次改版是成功的:杂志订阅数量有所上升, 收益也在不断增加, 品质和品牌得到了来自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人士的认可。

着眼未来, 打造精品刊物

杂志的目标是要打造一本在节能环保领域内占有权威地位的, 具有国际品质的综合性刊物。

如何把《节能与环保》杂志办好, 是全体杂志社工作人员在时时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答案。《节能与环保》杂志自创刊以来, 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创新, 特别是这次改版升级工作, 使杂志有了全新的面貌, 在多个方面有了突破。“但杂志在专业化、国际化和商业化方面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在组织水平、服务水平和满足企业和读者的需要方面, 与高水平期刊媒体还有很大差距, 杂志运行水平还需要提高, 杂志的知名度还需要扩大。”李庆社长在总结这次改版升级工作时说。

面对当前的局面, 面对传媒业激烈的竞争, 李庆社长认为杂志需要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更精。就是将加大栏目策划的力度, 重点做好高端访谈、热点透视等几个栏目, 为读者提供更多精品文章。

二是更美。杂志将多方吸收读者的对版式设计的反馈意见, 在设计中坚持专业化、国际化风格, 使杂志体现出简洁、大气、时尚之感。

三是更广。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杂志的平台作用, 组织和举办更多有利于节能环保事业, 有利于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活动, 使杂志在推动节能环保这项高尚的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献计献策, 推动合作共赢

节能与环保杂志是一个信息汇聚和交流的平台, 汇聚了节能领域各方面技术和信息, 既有对政策的解读, 业内高层官员和权威专业的观点, 也有最新的前沿技术和发展信息、企业发展的动态;作为媒体, 杂志希望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 发挥杂志的媒体作用, 满足读者所需, 让读者有所获;同时借助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 《节能与环保》杂志为企业提供了许多商机, 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

会议上, 理事单位代表对杂志一年来的改版升级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对杂志和理事会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并对杂志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

北京源深节能有限责任公司代表认为, 《节能与环保》杂志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产品, 应包括文化传播、信息传播、技术传播三个功能。从改版后的效果来看, 其信息传播和技术传播功能较强, 文化传播功能应进一步加强。他认为, 节能与环保是国际性话题, 可以考虑和美国劳伦斯实验室等国外能源权威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在内容方面进一步拓宽国际性视野, 同时应吸引国内专家在更深程度上参与杂志内容建设, 使杂志更具权威性。

郑州中南科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郭其峰总经理认为:杂志的读者群不应局限在制造商, 而应努力吸纳设计商、工程商成为读者, 把杂志打造为产业链的资源调剂的平台。可以增加理事会成员成为编委会兼职编委, 以便更好地进行杂志的选题策划。

此外, 辽宁飞鸿达蒸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际高建业有限公司、北京希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林盈科智能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杭州竞达电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对如何提高杂志品质、增加发行渠道和发行方面、杂志的运行模式, 以及理事会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环保合作论文 第10篇

国家交往中的“互惠”, 就是双方在相互交往中既注意从本国利益出发, 为本国争取利益, 也须适当地顾及对方的利益。中日两国在经济上实行“互惠”的余地非常大。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 使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近年来日本经济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华出口的增加, 甚至有经济专家将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增长称为“中国特需”。而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使得地理上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具有了更大的、休戚相关的共通利益。可以说, 能源和环境利益已成为中日两国战略互惠的最大亮点。

2008年5月, 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被誉为“暖春之旅”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 中日双方签署了两国关系中的第四个重要战略文件——《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就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 并将两国在节能环保以及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置于显著位置。《声明》称, “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和国际社会的义务, 基于这一认识, 要特别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中日双方应“共同努力, 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 中日两国应“重点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合作”;“中国正在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加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日本拥有国际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 两国开展节能环保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希望两国经济界积极参与, 官民并举, 将节能环保合作打造成两国经贸合作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中日双方在随后的《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中, 提出近二十条关于加强能源和环保合作的具体共识, 进一步突出了这一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战略互惠关系。

总的来说, 中国与日本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战略互惠, 可以分为“互补”与“互利”两方面, 而其目标都在于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

二、互补共赢

长期以来, 由于存在资金短缺、理论水平较低、经验缺乏、技术落后等问题,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增长的同时, 也出现了生态环境发展滞后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 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带来了阻碍。2006年3月, 全国人大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在规划中, 国家对以往的能源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从通过扩大能源生产以促进经济发展转变到集中建立一个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作为这一政策转变的结果, 迫切需要在能源和环保领域采取新的发展思路, 与国外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在环境保护方面, 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环保技术, 积累了丰富的环保经验, 在环保理论探索上也居世界前列, 这些条件都与中国环保需求相应, 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而在能源问题上, 日本作为世界上能源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 同时也是世界上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这一成果除了得益于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之外, 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其发达的节能环保技术。目前, 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已同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并列成为日本三大国际领先技术。

因此, 对于中国来说, 与日本的合作重在利用和引进先进技术及经验。以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例。日本对新能源的开发涵盖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废弃物热利用、清洁能汽车、地热发电、天然气混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其中, 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焚烧废弃物 (垃圾) 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来发电和供热, 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03年日本新能源发电设备供给总量达4014.1万千瓦:其中, 太阳能发电147.2万千瓦、风力发电989.9万千瓦、中小水力发电838.2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2038.8万千瓦。日本计划到2010年新能源利用达到相当于利用19100百万升原油的效果。可以说, 日本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达到技术成熟、体系完善和能效卓越的阶段。而中国对新能源的开发, 无论是从种类上来说还是从开发利用程度上来说, 都远远不及日本。因此, 向日本借鉴技术经验, 对于中国来说还有相当广阔的空间。

而中国对于节能环保技术的迫切需求, 也正好迎合了日本能源及环保技术企业抢占海外市场的需求。日本企业进驻中国能源及环保技术市场始于1977年。此后虽然中日政治关系一度跌入冰点、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但中国市场始终向日本企业敞开大门。从2000年起, 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 尤其是高新技术, 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2000年, 中国从日本引进包括环境技术在内的技术设备共1266项, 包括环保项目在内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614个, 合同金额33.8亿美元, 实际使用金额29.16亿美元。2001年, 中国从日本进口包括节能降耗及环境保护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品121.1亿美元, 引进包括节能环保技术在内的技术设备771项,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4.2亿美元, 实际使用金额43.48亿美元。到2004年,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增值6348亿日元, 2005年达到7262亿日元, 约为2001年的3倍。中日节能环保合作中的巨大商机已经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 并开始积极地引导本国企业参与合作进程, 与欧美国家中争夺中国的能源和环保市场。中国为日本的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而凭借其产品、技术以及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日本企业在中国大获其利。

三、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首先表现为环境利益的共赢。中日两国仅一海之隔, 两国之间环境的交互作用非常明显。据日本NHK报道, 2002年3月21日, 日本北九州地区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沙尘暴影响, 福冈上空黄沙飞舞, 能见度只有3000米, 国内航线有76个航班因视野不佳延误。2007年, 日本环境省官员多次在谈话中提及, 一些仿真试验显示, 日本酸雨中所含硫化物的10%到30%来自中国。一些关于中国环境问题危及日本的言论虽然有失偏颇, 但我们不能否认中国近年来环境状况恶化的事实, 以及中日两国环境利益休戚相关的关系。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其直接目的就是改善区域内的环境状况, 而受益者将是两国的人民。

同时, 中日两国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有助于提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声望。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之一。从2004年至2007年短短4年间, 诺贝尔和平奖两度被授予从事环保的人士和机构, 凸显出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而与能源问题密切相关的全球气候变化, 成为2007年许多重大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 其中包括G8+5对话会议、联合国安理会气候变化专题辩论会、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如果将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合作看作一种外交, 那么环境外交对于中日两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说, 这是“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一些“中国威胁论”的有力还击。而对于日本来说, 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 日本至今在国际政治领域仍受到一些限制, 而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其提供了一个机会, 使其得以在国际社会承担起作为一个成熟和负责任国家的相应的作用。例如上世纪90年代起, 日本政府用于环境领域的对外官方援助贷款 (ODA) 以及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邻国开展的节能环保合作, 就为日本的国际形象加了不少分。

最后, 从中日双边关系来看, 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是双边关系的缓冲区。节能环保合作拓宽了中日关系的领域、丰富了中日关系的内涵, 为中日关系, 尤其是政治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回旋余地。首先, 中日能源和环境合作的加强使中日政治关系的恶化蔓延到其它领域的可能性降低, 限制了中日关系恶化所波及的范围, 阻止了中日关系全面倒退;其次, 中日节能环保合作的加强为两国政府实现双边矛盾和冲突的可控性提供了最方便的台阶, 这主要是基于其共识度高、敏感度低的特性;第三, 中日环境合作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使中日政府和民间交流得以维系和加强, 并使两国人民在两国关系最困难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共同利益的存在, 从而增加了双方对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信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日本将对华官方援助的主要领域锁定在节能环保领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于, 在中日关系紧张时这样做国内反对的压力最小。由此观之, 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是中日双边关系中的减震器, 中日两国加强这一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双边关系平稳健康地发展, 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四、总结:战略高度的互惠关系

和则双赢, 斗则双输。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一种处于“战略高度”的国际关系。这样一种关系, 首先意味着两国都要从本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出发处理两国关系, 摆脱诸如“个人信念”、“从感情出发”等缺乏基本外交常识的政策理念。对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问题, 应当尽量淡化、尽量不激化矛盾。同时, 战略高度的国际关系还意味着给予对方国家以准确的战略定位, 与对方平等相处, 相互承认对方的大国身份和国际地位, 认同两国战略目标与战略利益的共同点。此外还应该把握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 顺应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势, 在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中, 实现合作共赢。从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 就中日节能环保合作问题举行能源部长级政策对话, 到同年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 双方签署了内容丰富的《中日关于推动环境能源领域合作的联合公报》, 再到2008年胡锦涛主席“暖春之旅”中的一系列历史性成果, 中国与日本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战略互惠不断深化, 其前景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0.

[2]林华生.东亚经济圈.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3]冯昭奎.战略?互惠?互信--中日关系的三个关键词.世界知识, 2007, (15) .

[4]姜雅.中日两国在新能源及环境保护领域合作的现状与展望.国土资源情报, 2007, (5) .

环保合作论文 第11篇

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国, 日本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国, 经贸合作是支撑中日关系的基础。因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日关系多次进入“寒冬”, 却始终能在经贸领域达成共识。然而, 中日关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经济上的交往无法“游走”在政治之外。所以, 细考量下的中日经贸关系, 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密切。

按照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报告, 日本2007年对中国内地的投资总额为62亿美元, 而其在香港一地的投资就达到了76.8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只占到其海外投资总额的2%。

显然, 要中日关系在寒冬之后真正“暖”起来, 仅仅依靠经贸层面的并不能让问题得以解决。中日关系还需要“新动力”予以推动。

节能环保与能源领域的合作或将成为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新动力。

日本是全球最有环保意识的国家之一, 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节能环保经验和技术, 这些都可以为致力于提高能源开采和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大气质量,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借鉴和利用。

中国迫切地希望能引进高科技的节能环保与能源清洁技术, 而日本通过开发中国广阔的环保市场, 向中国输出环保技术和经验, 有利于日本国内的经济增长。

中日在节能环保与能源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巨大的合作空间。

在5月初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期间中日双方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中, 节能环保和能源领域的合作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胡锦涛主席强调, 希望借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机, 加强中日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将节能环保合作打造成两国经贸合作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作为接待胡锦涛主席访日团随团人员的日方企业代表之一, 日立集团中国总代表、日立 (中国) 有限公司董事长长野晄史亲历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以及随后八个合作备忘录的产生过程, 感受了中国政府对节能环保工作的态度和致力于改善环境问题的决心, 也看到了中国节能环保市场的广阔前景。

7月14日, 在日立中国总部, 长野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中日节能环保合作将大张旗鼓地展开”

《中国外资》:在中日联合声明之后, 中日双方又签署了8个备忘录, 其中节能环保和能源领域的合作成为双方合作的新亮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新变化?

长野晄史:从2006年开始, 中日两国每年都会举行“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 中国方面由发改委和商务部主导, 而日本方面由经产省主导, 这是一个政府间的部长级对话平台。其实, 在这之前, 中日双方已经认识到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并达成了共识。

前不久在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G8首脑峰会上, 与会国就解决温室化问题达成共识。这可以理解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一些大国,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共同性的全球问题时已形成共识。

在全世界范围内, 环保节能、能源安全和防止地球温室化都成为热门话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胡锦涛主席和福田康夫首相签署了战略互惠的中日联合声明以及与节能环保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备忘录是大势所趋,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外资》:您如何看待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前景?

长野晄史:从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前景来看, 我认为今后两国将会大张旗鼓的展开, 无论是从企业层面, 还是政府间的合作上, 都会大幅度的展开。

就我个人而言, 我来北京任职整整三年了。这三年间, 我一直致力于推进日立在节能、环保等领域与中国的企业和政府以及研究机构的深层合作。如果以三年为节点, 我认为在今后的三年, 我们在这方面的合作会有更大的飞跃和发展。

《中国外资》:在节能环保领域, 日本有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而中国节能降耗市场巨大, 两国有着强烈的互补性, 因而可否认为《双方关于继续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将成为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的契机?

长野晄史:这是毫无疑问的。未来两国在节能技术、生态城市与循环经济实验区示范项目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很值得期待。如你所说, 日本在节能环保方面有先进的经验和丰富的技术沉淀, 这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形成的。中国有很广阔的节能环保市场, 而且中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 这都将使得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得到一个很好的发挥空间。我相信将日本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中国推广并应用, 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而不久前结束的G8峰会, 也为在节能环保方面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合作和交流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 也让我们更加坚信, 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能够对地球的“健康”产生积极意义。

其实, 环保和节能具体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做起来也不是很简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因而, 我们乐意做这方面的工作。

《中国外资》:既然在目前的情况下, 环保和节能具体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那您认为是推行环保节能的理念重要还是推行节能环保的技术更重要?

长野晄史:其实, 这不是二选一的问题, 而是需要并举并重的问题。拿垃圾处理来讲, 为了更加有效的对垃圾进行处理, 就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是保证垃圾有效处理的前提。现在已经有技术非常先进、燃烧效率非常高的垃圾焚烧炉, 但是在投入焚烧炉之前, 如果没有垃圾分类的理念, 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分类, 那么就会影响焚烧炉的实际效率。所以, 有先进的技术保障并不一定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环保节能的理念同样不可或缺, 两者应该并行并重。

《中国外资》:在节能环保技术上, 您认为中国企业有哪些不足?日本企业的哪些做法最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长野晄史:首先应该是意识改革的问题, 不但要将节能环保理念贯彻到企业经营意识中, 还要贯彻到每一个人的意识中。企业管理层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应该着眼大局, 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应该将节能环保看成是能为企业带来利益和利润增长点的事业。

举个例子来说, 两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 都有废水排放, 其中一个工厂将废水不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进了附近的河流, 而另外一个工厂则从保护环境的理念出发, 按照工业废水的处理程序对污水进行处理。那么社会会对污染环境的企业感到不满, 民众也会逐步去购买遵纪守法、注重环保工厂生产的商品, 而不是随便排放污水的企业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我们应该让遵纪守法、注重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让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 成为他们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 意识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过程, 在日本也同样有亟待解决的课题。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地方。

让更多的节能环保技术在中国得以应用

《中国外资》:从举办“日立公司节能环保技术交流会”到与发改委合作, 参与《中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都可以看出日立在推动中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用心。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长野晄史:中国在发表十一五规划的时候, 将1000多家企业列了出来, 要求他们将环保和节能作为必须履行的义务。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日立举办了几次大型的环保技术交流会, 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 日立结识了许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 通过与他们的对话, 我们了解了他们对节能减排的想法和需求, 以及所面临的困难。

除了这1000多家企业外, 还有很多企业同样要实现中国节能20%的指标, 所以这方面的市场机会很大。后者的规模多比那1000多家企业小, 业务量也少, 因此我们一直在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因为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和那些大型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 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方法成为关键。现在, 我们和发改委进行合作, 按区域进行试点。选择一个地方后, 探索适合这个区域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方法和模式。如果成功了, 再将这些经验和模式推广到其他的区域和地方,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外资》:那么, 日立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试点城市的中小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的标准?

长野晄史:我们致力于为他们制定一套最适合他们的高效节能减排方案。我们会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去试点企业考察, 之后我们会根据考察的结果来判断这些企业的哪些方面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 而且我们会计算采取这样的方式和措施可以达到节能多少的具体数字, 然后我们会做一个综合的诊断, 出具一个综合诊断书和评价报告。就像医生对病人的诊断一样, 当然这里面会有比较详细的数字, 比如引进一套节能设备会实现节能多少的目标等等。

《中国外资》:从“电机系统节能”到“水处理及解决方案”再到“绿色城市”, 日立节能环保技术交流会的主题和涵盖领域都在扩展, 这是否和日立对节能环保的认识有关?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长野晄史:日立的事业非常广泛, 产品很多。第一次举办交流会, 我们选择从单个产品开始, 所以将主题定为电机系统的节能。第二步, 我们从单品到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所以我们就做了水处理的整套解决方案, 最后这些肯定是要应用到环保生态型的城市里面, 所以我们在就做了更大的绿色城市的题目。

当然, 我们在节能环保方面可以提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还有很多, 所以我们也是在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 我们希望继续推广适合中国需要的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应用, 而不仅仅局限在上述的三个领域。

“日立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外资》:《关于推进中小企业领域合作备忘录》的签署, 也是中日双方合作的一个亮点, 这是否可以看成是双方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经贸合作的信号?

长野晄史: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 中日两国签署的“推进中小企业领域合作”备忘录, 会给中小企业节能环保领域带来很多利好。比如日立和发改委在今年5月签署了《中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这对日立以外的其他公司也会起到示范作用。当他们看到日立在推动中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成功, 会让他们对中国的节能环保市场充满期待, 坚定在中国节能环保市场上的信心, 示范效应的影响是很大的。

中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单独靠少数几个企业的力量是很难做成一些事情的, 通过上述备忘录的签署, 希望日本的其他企业也能够看到, 在中国如此广大的市场上, 帮助中小企业推进节能环保大有可为。所以我个人认为, 这个备忘录的签署也应该有这样的一层意思。

《中国外资》:《关于推进中小企业领域合作备忘录》签署后, 日立对中国市场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措施?

长野晄史:这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我们和发改委签署《中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协议, 目前正在同合作方进行接触和商量, 比如我们合作的试点应该设在哪里?规模该多大?该选择多少家中小企业进行试点等等, 这些问题正在商讨之中。

我们不希望这样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而是希望能够将它具体化, 具体到怎么实施、在哪里实施、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来实施。

《中国外资》:那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比如说在某个时间点之前, 应该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长野晄史:实际上这方面的考虑我们是有的, 原来也的确有个具体的时间表。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使得原来的计划有些变动。我们会从8月份开始一些实际性的举措, 但是因为奥运会, 可能有些行动和活动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

政策支持很重要

《中国外资》:为了更好的促进两国企业间的合作, 您认为两国政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长野晄史:这个问题很重要。其实, 中日双方在一些大的问题方面达成一些共识并不困难, 关键难在如何实施。一些共识的具体实施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资金、配合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的制度以及政策保障, 这些都很重要的。

今后, 在中国进行节能环保方面的合作时, 我们会就资金还有一些制度及政策的建立方面, 向发改委提出建议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我们在和中国的地方开展合作的时候, 也会和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沟通和确认。

日立在中国有60多家工厂, 他们都享受到了中国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同样, 无论中外企业,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如果在它达到了多少节能目标的情况下给它一定的优惠, 这样就能够促进和激励企业去做节能环保事业。有了这种激励机制, 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我相信不仅仅是日立, 所有制造企业都希望有这样的优惠政策出台。

还有, 很多时候做节能环保短时间内是很难见成效的, 企业的资金投入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收回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节能环保需要他们在前期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 这对他们而言非常困难, 所以就需要政府为他们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给他们信心, 让他们有积极性, 这样他们才会积极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中国外资》:近几年来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热情似乎有变淡的趋势?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长野晄史:与其说是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的欲望和热情降低了, 不如说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当初中国政府希望在某些地方建立生产基地, 鼓励外资来投资建厂, 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 将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但中国很快从原来的“世界工厂”跃升为全球第一的“世界市场”, 经济的发展状况可能也超出了中国政府当初的预期。

对当今的中国来说, 时代已经更替。在利用外资方面, 中国利用外资的重点和中心已经发生了转型和升级, 高科技、信息产业、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成为了今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热点, 而相应的企业今后会有很多进入的空间。

上一篇:工艺与造型艺术下一篇: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