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摭谈

2024-06-20

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摭谈(精选11篇)

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摭谈 第1篇

一、重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学生对世界独特的感受与生俱来,他们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一切充满幻想,富有创造力……这些独特的本性一旦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发挥,将会成为他们学习外语的强大推动力。儿童模仿能力强,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优势明显。儿童学习语言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他们总是先理解意思后注意语言形式,教师要努力让他们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情境中理解语言;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和使用语言,教师要提供可以发挥想象的情境;他们经常会在玩中无意识地学到语言,教师要通过各种语言活动,让他们掌握运用语言;他们会从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模仿和使用不断重复的他们感兴趣并理解的语言,教师要提供图文并茂、节奏感强、有意义地重复的语言和语境;他们还具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潜能,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更多实践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因此,小学英语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等目的。

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英语电教手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运用电教优势将学习材料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声、色、形、景来强化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并建立起信息联系,从而诱发大脑迅速反应,加强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率,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增大教学信息容量的目的。在英语电化教学过程中,在有关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媒体自身功能和特点,把设备的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电教媒体与英语教学相互作用,不断磨合,得以巩固和完善,并为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造性地制作教具趣味教学

运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制作教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具,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有兴趣地参加课堂的交际活动。如教材中Daming, Amy, Lingling和Sam等主要人物和熊猫Panpan的头饰,我在课堂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增强了趣味性和真实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我充分利用水彩笔制作五颜六色的单词卡片,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做单词游戏,如:“遮一半说一半” (教师遮住单词的一半,先说一半,叫学生说剩下一半) ,“快看快说”,“快听快指”,“藏藏、找找、说说”与“英汉反问游戏”等,使教材内容直观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把握好教学节奏,处理好量、质、度三者的关系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慢条斯理地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连珠炮式的讲解会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鉴于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在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所花时间应不少于三分之二课时,参加练习的学生最好达到100%,最少不得低于8O%。这种面广、量大、质高的练习无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听课效能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了重要的位置。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英语学习中应具有哪些学习习惯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听课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抓住课堂学习是小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经验。例如在课上讲到简单语法时,全神贯注听讲的学生能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轻而易举地把题目做出来,而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则呆若木鸡,无从下手。由此可见,课上是否认真听讲,学习效果差别很大。

2. 养成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预习与复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习不但能提高个人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及时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哪里,从而找到课堂听课的重点。当教师讲到这部分内容时,自己可以格外专心地听,从而收到更好的听课效果。而复习则能对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强化记忆。经常及时复习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经过多次强化就很难忘记了。而有些学生,明明已经记住的外语单词过一段时间会忘得一干二净,就是因为没有经常复习巩固。

3. 养成独立作业、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习惯。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有些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即抄袭作业。其实,作业的目的只是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果遇到实在不会的,学生可以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及时将课上丢失的内容补回来。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抄袭只能是自欺欺人,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因此学生要养成独立作业、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实效。

六、不断总结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总结规律,认真思考,不断摸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新的评价理念,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适时地加以肯定。评价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评价采用等级制或达标记成绩的方法,不对学生按成绩排队或将评价作为各种评比、选拔的依据。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有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创新,才能让学生每天都期待着上英语课。

参考文献

[1]冯晓艳.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学.金色年华, 2009.12.

[2]段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吉林教育, 2009.9.

摭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六法 第2篇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摸索和总结了以下几种实用的、便于操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法,今缀以成文,期望和广大同仁一起探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一线贯珠”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一线贯珠”,“线”即教学主线,即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珠”则是紧紧围绕教学主线展开的、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各个活动环节。教师可以由课文中的某一个字、词,或者句子展开,设计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初读课文之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走进文本,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抓住“关键点”深入解读文本,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这种以一个关键问题带动学生对全篇文章阅读品读的教学设计方法,我们称之为“一线贯珠”式。

如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围观的人为什么会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具有提纲挈领的主问题深入文本阅读、圈划、批注、对话、交流。而接下来的阅读对话、语言感悟、情感体验、人文熏陶、语言训练都紧扣这个主问题,这个学习主线。

这种“一线贯珠”的线索式教学思路,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简化了教学头绪,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简洁、流畅。

二、“板块碰撞”式教学设计法

“板块碰撞”式教学设计法的基本教程是“三部曲”:即先品读一个板块,再品读一个板块,然后将两个板块用一个问题拉在一起进行“碰撞”,这样使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教师将其切割成赵州桥的设计、坚固、美观、联想四个板块,在教学中四个教学板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相对独立而又环环相扣。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升华,理解了说明文特有的严谨之美与智性之美。

“板块碰撞”方法运用在教学实际中,有时也不见得一定要求“板块”就是课文中的“段”或“层次”,它也可以是由教师的设问而形成的某种内容的“集合”,这种集合同样可以“碰撞”而发出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几个板块进行连缀,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三、“螺旋上升”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螺旋上升”式教学设计法,就是将教学过程分成几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之间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课堂结构。这种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识、接受、学习事物的一般规律。其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每个板块之间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思维坡度,具有鲜明的教学层次和节奏的美。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教学造型。特别是重点部分,板块突出的内容具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语言文字训练。

如《搭石》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是三个板块:1、整体感知(感知美):什么是搭石?2、品味赏析(品味美):搭石美在哪里呢?3、拓展延伸(提升美):通过补白资料提升美。三个板块看似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由浅入深,逐层理解,获得审美体验的教学目的。

这种设计法似乎更切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即“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三步曲的课堂结构。但如果只用这一种方法势必显得单调,难免导致千篇 一律。因此教师要在“研读赏析”这一板块下足功夫。

四、“延伸创造”式教学设计法

“延伸创造”式教学设计法是一种“无提问式”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变“读”为“写”(或“说”)的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设计的特点是,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出发,淡化提问设计,不将问题作为理解文本的抓手;但是它注重的是“问题”的设置,将“问题”作为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的钥匙,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如《白鹅》的教学设计:1.读――学生阅读文本,想:白鹅的特点是什么?2.议――作者是怎样写白鹅?3.说――介绍身边熟悉的动物。4.写――运用说明方法写片段。

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思路设计较多的.“延伸创造”式教学形式,它可以使我们的日常教学增加许多“花色品种”,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扎实,更加活泼、有效。

五、“选点突破”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进行“重敲细磨”。这个关键的地方可以是语言表达有特点的、内容非常深刻的亦或是细节描写非常精彩的。教师将这些关键点提取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细腻深入地品读,以达到对课文深透理解的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这种教学设计法不仅能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学生在表达上出现施教者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普罗米修斯》这一课的教学,在理解普罗米修斯遭受宙斯惩罚,可引导从“锁之痛”和“啄之痛”两方面进行品读。第一个是“锁”的品读。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文字,展开想象,提供画面,体验情景,最后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遭受到巨大痛苦。抓住这个字,抓住了整个语段的向心力,整个语段的支撑点。第二个是“啄”字,那只凶恶的鹫鹰,对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一天又一天,不间断的啄食,这个“啄”字凝聚了这个语段的全部精神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感悟,体会普罗米修斯遭受的巨大痛苦。

“选点突破”式教学设计法因其点少而精,而其内蕴又十分丰富,所以能把学生从繁琐的分析中带入自悟自解的豁朗之境,深奥的文章也能被它学得深入浅出。

六、“一字立骨”式教学设计法

“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它是指以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凝练的短语作为构思的焦点――立意的根本,行文的线索,统摄整个文章的结构。这里指教师抓住能引领课文主要内容的某一个关键字、词或者句子,将它们作为整个课堂的支点,贯穿整个课堂。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线索清晰,环节简单,重点突出。

如《索溪峪的“野”》的教学,教师抓住一个“野”字,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就可带起全课的教学:1.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2.课文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

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的教学,抓住“美丽”组织全课的教学:1.质疑“美丽”(引导学生围绕“美丽”进行质疑);2.初识“美丽”(找到描写外貌的语句,体会外表美);3.解读“美丽”(品读3、4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所指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4.升华“美丽”(通过阅读5、6段以及资料,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更深的认识);5.定义“美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给“美丽”下个定义)。

上述设计以“野”和“美丽”两个词为主线,贯穿起诵读感知、内容品读、方法鉴赏和拓展延伸这四个基本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既独立又互为交叉,环环相扣,简单有效。“一字立骨”教学设计法,它抓的是诗眼、文眼或题眼,主要是题旨型的线索,抓住了诗眼、文眼或题眼,也就把握了课文的内涵,领悟了文本的主旨。

教无定法,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教者要想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教学设计,就要不断地钻研教材,在教学实际中去摸索、研究。

(责任编辑:左小文)

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摭谈 第3篇

[关键词]学生提问能力;初中科学;意义;现状;教学实践策略

提问是学生与教材进行沟通的媒介,是教学中常见的手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勤学好问一直被认为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传统的“问”与现代教育中的“问”并不相同,传统的“问”指的是学生就不理解的知识向教师发问,问的问题往往是考试会涉及到的问题,并不是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思考和答案探索,也不是对已经有答案的老问题所提出的新思路和新挑战。

一、提升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

(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思想活跃,而且开始出现叛逆的行为,让他们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全神贯注、认真听讲,一直是初中老师绞尽脑汁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光靠教师的讲课、维持课堂秩序、缩短讲课时间等方法是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而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案,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思考中强化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思考的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提问的过程正是训练这些能力的好机会。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还是学生对教师进行提问,都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然后组织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从而使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灵活性得到提高。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问题和疑问的产生是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其实也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可以使学生改变依赖教师和书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发挥主动能动性,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提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滞后

初中科学教学与传统的数理化课程不同,它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综合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自然图像,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但是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而且很多也只是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滞后,致使初中科学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学生没有提问的意识

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进行提问。而且,由于课堂氛围太过严肃、刻板,很多学生害怕被同学笑话或被老师训斥而不敢进行提问。另外,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提问,没有提问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师不重视提问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多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培养,还有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进行提问,提问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些错误的认识和观念,使得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仍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互动很少,甚至对课堂上进行提问的同学不予理睬。

三、基于学生提问能力提升的初中科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新教改的要求和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下,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科要求的教学方案,除了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知识和基本原理,还要让学生会学,即让他们可以进行提问、思考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有调动手、脑、口去进行自我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培养。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重、求知欲和理解能力旺盛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成效更大,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促进课堂上的学习谈论和交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三)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和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在学生敢于提问、形成了提问意识后,还应该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掌握提问的能力,达到提问能力提升的目的。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际,运用他们熟悉的现象进行引导,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并对他们的提问能力进行指导,扩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和提升提问的能力。

四、结语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教学也会随之而变化,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学习到科学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让他们的创新力和智力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提问,并对他们的提问进行引导,让他们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的提问能力得到更好、更快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分析[J].神州旬刊.2013(35):56-57

[2]黄继尧.探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5(11):190-190

[3]周春.《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學研究.2011, 05(4):51-52

[4]孙玉珍.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时代.2014(17):99-101

小学写字教学摭谈 第4篇

一.“讲”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分析、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的执笔方法及一些写字基础知识。

1、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安。写字姿势正确, 是写好字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五指执笔法。既掖、押、钩、格、抵。掖, 是大拇指的作用, 用大拇指肚子斜而仰一点的部分紧贴笔杆内侧, 由内向外出力;押, 是食指的作用, 用食指的第一节, 斜而俯地紧贴笔杆外侧, 由外向内, 即与大拇指相对的方向出力;钩, 是中指的作用, 用中指的第一、第二两节, 弯曲如钩地钩着笔杆的外侧, 由外向内出力, 使食指的力量得到加强;格, 是无名指的作用, 用无名指的指甲根部, 紧贴笔杆右内侧, 使力量较小的无名指增强了推挡中指向内的钩力。

3、写字基础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点画。二是结构。

⑴点画是组字的基本材料, 点画不精字难佳, 古人云:熟、劲、逸乃为上, 汉字的基本点画有几十种, 要想写好绝非易事。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参照“欧阳询三十六法”和“黄自元九十二法”等书总结的写字规律进行教学。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有以下几种做法可以提高写字兴趣。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故事激发兴趣。在学生写字前以一些名人的故事来激趣, 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 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练字的精神所感染, 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 从而受到启发, 提高写字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提高兴趣。小学生生性好动, 好胜心、荣誉感极强, 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在写字教学中, 可以安排合适的比赛活动。在活动中, 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比赛活动结束后, 进行学生作品展览。

⑵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 任何一种字的结构, 都可以利用点画规律, 找出点画与点画、点画与部首以及字的其他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及结构特征, 进而在脑海中形成这个字的书写骨架, 在运笔中表现出轻重缓急的运笔速度及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

二.“练”就是教师运用点画结构规律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的过程, 是再练、再提高的过程。

写字训练, 练习最重要的环节, 练也是强化写字唯一的途径, 只有练才能逐步把字写规范, 写美观, 课堂上练为主要部分。一节课40分钟, 最少要用20分钟练, 如何让学生练有方法, 练有成效呢?学生在练写中先要认真读范字, 写后对照范字进行检查, 纠正不足之处, 使“意在笔尖, 笔居心后”。教师要严格训练学生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即仔细观察范字上的笔画, 字形;“心到”即心中对用笔特征、字形结构和它们在格子中的位置有数;“手到”即下笔临写要把眼看到的, 心中体会到的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要求学生做到:1、树立“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2、写字量要少而精, 突出重点;3、学会反复比较, 反复推敲, 提高写字水平。写字时要学生比范字, 找差距, 学他人, 多练习, 真正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三.写字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也就是学生“想”的过程。

心灵感受力的培养与手上功夫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有了很好的感受力, 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发现。如果不想, 学生写出的字最高境界也只能是形似而已, 很难达到传神的效果。但千人千面, 万人万相, 每个学生由于感受力不同, 写出的字是有差异的, 不要扼杀学生审美的角度, 只要学生写出的字是规范、美观的就可以了。

四.搞好写字教学的最后一步是“评”。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摭谈 第5篇

1.师本对话。师本对话是指教师课堂教学前钻研教学资源、设计课堂对话的准备过程。而“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学生身心特点、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基本情况。简而言之,师本对话其实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教师备课的过程。这是教师熟悉教材、确定目标、了解学情、选择教法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2.生本对话。所谓生本对话,就是学生与文本(即教学内容)的对话。它包括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的过程和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感知、理解课文的过程以及课后消化、吸收书本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生本对话的本质,就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体验,实现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意义,提升素质。

3.师生对话。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对话形式。它是指师生之间进行的、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是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获得精神交流和价值分享的过程。师生对话的形式,既有较为常见的提问与回答,也有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等多种形式。

在《拉萨的天空》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笔者与学生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师:在这个比喻句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作者是把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了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师:这位同学讲得比较具体。为什么要这样比呢?

生:这样一比,形象、具体地描写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通过形象的比喻,作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段师生对话中,学生通过对这一比喻句的理解,一下子就把握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4.生生对话。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所谓生生对话,就是指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进行的对话。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形式。需要指出的是,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因一味追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成为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应适时成为这一对话的关注者、倾听者、指导者和评价者——通过关注和倾听,教师可以发现对话的精华,纠正对话的偏差;通过指导和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了《梦圆飞天》后,根据课后练习四的安排,笔者布置学生在自主搜集“神舟号”飞船信息的基础上,开展一次交流活动。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踊跃:

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都是无人飞船。

生: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我国第一位成功飞天的航天员是杨利伟叔叔。

生:我国发射的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是“神舟六号”。

生:2008年9月25日晚,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栽人航天飞船。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七”成功飞天。

孩子们的积极交流,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交流中,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大家都为祖国日益强大而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教师的适时点拨,恰到好处地把孩子们的思路调整到“‘神舟号’飞船”这一中心话题上,从而有效避免了交流活动的偏题、跑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上述四种对话形式绝不是机械地割裂开来的,它们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也只有实现多种对话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对话教学更加生动,也更为有效。

有效的对话教学,应以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认真钻研和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为基础,应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熟悉和理解为基础,应以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基础,应以学生良好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基础。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大力开展对话教学,以建构全新的、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开发区实验小学)

小学美术教学摭谈 第6篇

1.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

1.1 强调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结合,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 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 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 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 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 它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 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2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来自学生自身, 一部分来自外在刺激, 另一部分则来自教师的激发与调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直观刺激, 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教学内容呈现和丰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 强调情感体验, 注重学习的过程, 注重跨学科学习, 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 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 还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中, 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 为了营造浓厚的氛围, 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有节日气氛的歌曲, 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 老师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要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3. 在“玩”中学习美术

玩, 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从小就喜欢撕纸、玩水、摔东西、玩沙子和黏土, 其实这些都是带有他们本能性质的游戏活动。诗人席勒曾说:“人类游戏的时候, 是最有人性的。”因此, 让孩子有目的地投入玩游戏之中, 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玩”, 在玩中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练一练、画一画。如, 学习二年级《花衣服》一课时, 我在课前准备好各式各样的服装请学生穿上, 等到上课时, 在课堂上播放音乐,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尽情地玩耍、表演、展示、翩翩起舞, 然后让他们互评舞姿、服饰、搭配、色彩、款式, 等等, 我再进行总结引导。这种上课方式将造型、色彩、款式等知识融于玩的游戏之中,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并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了,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另外, 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 参与到游戏中, 受到教师的启发、引导, 一定会产生积极进取、渴望成功的感受。可以说, 这样的授课方式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玩中体验成功”。

4. 通过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1 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自己的眼睛感受事物, 这便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画过程中, 大部分同学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 画得多, 看得少。这时教师就应引导他们有步骤、有层次地仔细观察, 并说出绘画物象的结构、颜色、明暗规律等, 进而提高学生敏锐地感受事物的能力。

4.2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 富于幻想。这就要求教师在绘画的同时,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进行大胆的合理想象。教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必须从小抓起, 经过大胆发展思维后的绘画, 虽然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 但只要合乎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推“陈”才能出“新”。培养想象能力, 激发创新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已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优良素质。让他们在创新中体味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3 培养动手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

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主要集中于工艺制作中, 包括各种小手工制作, 绘画剪贴, 等等。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 充分调动全部注意力, 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 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5. 构建开放式课堂, 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摭谈小学数学教学 第7篇

小学数学生活性极强,开放课堂,贴近生活,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认识知识的生成,体验学习的过程,理解知识在学习中的价值,产生“我要学”的意识与动力,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一、改善环境,开放课堂

环境能影响人,更能塑造人。开放的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的主客观条件、教材的时效现实性等情况,尽力调整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心态开放,积极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把他们的优势展示出来。在学习方式上,尽量让学生尽情地说说议议,写写画画,做做演演,折拼剪画贴都可以,学习伙伴你可以自己选择,你不会,找老师或同伴,你做不了,同学可以替你做,你也可以当当小老师,指导同伴来学习;在学习空间选择上,找机会让学生去室外,量操场的长和宽,数一数一分钟门口经过的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计算花园的面积,调查全校各班男女生人数等等,把讲知识、讲做法改变为找知识、求学法,全面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只有在这种自由宽松、学生喜欢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才会丰富有趣,精彩纷呈。当然,课堂的开放还应有个度,以保证教学的目标性。

二、淡化形式,变静为动

课改不是搞形式,做样子,摆架子,一定要追求本质。课堂教学一定要回归到原始状态,从学生和知识的原点出发,求真实,求实效。那种要求学生始终瞪着眼睛,看着黑板,盯着老师,静静地听的课堂教学形式并非专心听讲。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做过的,记得牢。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对书本知识重新复原的过程,不让学生动手实践,再探究再认识,就难以吸收和内化。所以,我们一定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把展示和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想说就说,能做就做,参与学习。只有他们融入了学习,对知识才会认识深刻,感受充分,把握准确,吸收内化。如,在教授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拿出来,再展开来看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长宽各是多少,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求出总面积。问题就是在学生的标、拆、展、观、算等环节中来解决的。

三、合作共享,整合信息

课堂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如何在课堂上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使课堂学习有效呢?为了能让学生获取信息,积极交流和置换信息,在课堂上,教师要倡导广开言路,学习形式自由,让学生自找学习伙伴,建立团队学习等,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实现学习途径、内容方法的优势互补与知识的形成与建构,以优化学习过程,理解知识,掌握学法。

四、自主探究,体验快乐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疑难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呢?教师的讲解虽省时有效,但学生吸收内化的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吸纳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思考,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去解决疑难,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划,提出测量每个圆形物体周长的办法,由于让出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探究结果,使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在整个学习集体中共享,并给予探究者以学习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五、倡导真实,回归生活

摭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第8篇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1. 群文阅读的概念。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具体说来,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2. 群文阅读的重要特点。

第一,教材是群文阅读的核心内容,不宜寻找过多的课外文章,吃透课本才是关键,注意单元整合,以课外阅读为辅助手段。第二,在以课本内容为主的前提下,着重增加课外阅读,注意课内外文章的关联性。第三,确定明确的主题,从多篇文章的多个角度去理解其多种思想和写作手段。第四,以多种形式进行主体阅读、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群文阅读的形式。

3. 群文阅读的要求。

第一,群文阅读跟现代的新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即群文阅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展开,注重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自主学习,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第二,群文阅读需要一定程度的精读。在群文阅读中,虽然阅读量大,但是不能过多地使用略读,需要分清主次,区别对待:对于课本内的文章必须精读,而课本外的文章可以适当略读。第三,群文阅读需要注意文章的精髓和评鉴。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

1. 加强搜寻能力,找关联度高的文章。

之所以将一些文章拿到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是因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值得学习和研究。寻找关联度高的文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共同点,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文章的理解和搜寻能力,将这些文章整合到一起进行阅读。

2. 紧密贴近实际,需找出文章根源。

所有文章的内容都来自于人的生活,因此在群文阅读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紧贴生活。在整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阅读的要求、问题的设置都较概括,学生与教师抛开了传统课堂的目标、问题压力,沉浸在文本中,学生阅读效果反而更佳,阅读收获巨大,课堂闪光点频现。

3. 寻找共同点,积极进行主体探索。

传统的阅读方法形式主题单一,不易让学生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无法使学生全面地认识文章的主题。而充分利用好群文阅读这一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对主题认识、写作方法等),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

4. 求同存异,在差别中学习。

虽然群文阅读强调寻找课文的共同之处,然后进行探究和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不能以主体为全部,在寻找共同处的同时,要注意文章的差异性。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用“点”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面”上的“同”;在“面”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点”上的“异”,进而对群文的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实现认识的升华;对群文的表现手法有更全面的掌握,实现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总之,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摒弃传统阅读教学的陈弊,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实现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群文阅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虽然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但是还有诸多不足,还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努力去完善。

摘要:<正>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一、什么是群文阅读1.群文阅读的概念。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

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方法摭谈 第9篇

1. 游戏表演法

游戏是少年儿童普遍喜欢的活动,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的歌曲适合学生做游戏时演唱。例如《Teddy Bear》。课前准备好跳绳, 先让学生听录音, 拍手并有节奏地一起唱。然后请两个学生摇绳, 第三个学生跳入, 其他学生唱这首儿歌, 第三个学生跳入后做完下列动作 (touch your nose, turn around, touch your head, touch the ground) , 然后跳出, 轮到下一位学生做, 轮流游戏。谁的动作不正确, 则要罚下摇绳。这样, 学生都积极参与表演, 不管是好的、中等的、差的, 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果班额大, 就分成小组进行, 多准备几根绳子, 也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熟练后, 可让他们自由发挥。

在游戏中学习是儿童的天性, 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为此, 教师应当选用通过学生言语和动作的游戏来达到教学目的。有益的游戏给他们快乐, 并从中学习新知。再说, 游戏还有很强的心理教育功能。不同游戏可起到不同的心理效果, 如竞赛性的游戏, 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非竞赛性的游戏可以减轻紧张或焦虑, 获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等。

2. 歌词替换表演法

有的歌曲可以替换歌词演唱。替换就是为了复习、巩固英语单词。如《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就可以采用歌词替换表演法。学唱前教师准备黄、红、蓝、绿、紫各色衣服一件, 目的是为了用red, blue, green, purple替换歌词中的yellow作直观教具。上课时教师穿上准备好的黄色衣服问学生:“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然后教师用手指指着自己回答:“Miss Ying is wearing yellow today。”以此来暗示歌词大意。之后让学生跟录音学唱:“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Yellow today……”学生熟悉歌曲后, 就请五位同学出教室, 分别穿上黄、红、蓝、绿、紫的衣服。当其他学生唱:“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Yellow today……”穿着黄衣服的同学马上挥着手臂进教室, 给学生创造感性认识。唱完一遍, 就让学生分别用red、blue、green、purple替换歌曲中的yellow演唱。如同学们用red替换yellow演唱“Who is wearing red today?Red today……”时, 穿红衣服的同学同样挥手走进教室。总共替换表演四次。这样, 丰富了歌曲内容。

单调的单词操练和机械地反复演唱同样的歌词都会使学生疲惫, 精力涣散。歌词替换演唱法就避免了这种不良现象, 它形象直观地让枯燥、机械的单词操练在替换活动中进行。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在高潮状态。研究表明, 在情绪高潮状态下记忆的知识最牢固。

3. 对唱表演法

有的歌曲是以问答形式出现的, 在教学中若分组对唱, 学生就容易理解歌词意思, 体会表达的感情。如《How Are You?》前两句是问候, 后两句是回答。唱歌时, 可将全班分成甲乙两组对唱。甲组向乙组挥着手臂充满关切地唱前两句, 表示问候、关心, 乙组用手指指着自己满怀感激地唱后两句, 表示回答和感谢。然后甲乙两组交换对唱表演。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对唱, 还可以走动, 跟自己的好朋友对唱, 也可以师生之间对唱。

对唱形式是多样的。这样既巩固了非常重要的英语常用口语“Hel Io!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又加深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同时渗透了礼貌教育。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学会做人。由于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 这种对唱表演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如果不形成发达的, 丰富的情绪记忆, 就谈不上童年时期的完满的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写过:“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

4. 舞蹈表演法

舞蹈表演就是通过一定的肢体语言来呈现歌曲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歌词大意以及歌词中所包含的语法知识。例如《Ten Little Candles Dance》。课前准备10个蜡烛头饰, 安排10位同学在课余时间按照该歌曲的节奏自己编排好舞蹈动作。上课时, 教师首先通过实物教学单词candle。唱第一段歌词前, 先把10位演员请出教室, 戴上蜡烛头饰, 伴着音乐节拍, 听到歌词内容时, 按预先安排的顺序分别进入教室。当听到one little时, 第一个戴头饰的学生入场, 听到two little时, 第二个入场, 听到three little时, 第三个入场……直到最后一个入场。每位蜡烛小演员进入教室时都在翩翩起舞。第一段歌词结束时, 音乐稍作停顿, 老师问学生, 听到的是candle还是candles?学生会答是candles。抓住契机, 告诉学生两支或两支以上的蜡烛要使用复数形式的candles。在此渗透单复数名词的概念。唱第二段歌词时, 要求10支小蜡烛分别退场, 听到ten little时, 退出一支, 听到nine little时, 再退出一支, 听到eight little时, 又退出一支……依此退完, 直到歌曲停止。在退出过程中, 没轮到退出的小蜡烛们都在跳着舞。整首歌曲的内容表演完毕, 歌词的意义学生已理解。之后,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Body Language在这首歌曲中的运用能快捷地输入语言, 既复习单词, 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没参加表演的学生观看整个流程, 同时听老师讲授, 认识candle是单数形式, candles是复数形式;dance是“跳舞”的意思;dance和dances的区别在于两支或两支以上蜡烛跳舞用dance, 一支跳舞用dances, 突破了“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 谓语动词要发生变化”的语法难点。教学在具体直观表演中呈现语言, 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发现语言规律。这种打破常规的先看后学,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 充分相信学生的做法, 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探究中非常有效地自我获取语法知识。

5. 画图表演法

一定的图画可以刺激人的大脑思考, 回忆相关知识。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 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colour song》就可以用图画教学。课前教师自制一幅可以拆拼的七色彩虹图片, 课上教师随着《colour song》录音, 把图片按歌词的顺序在黑板上拼成一道漂亮的彩虹, 创设一个五彩缤纷的场景。教师提问“What’s this?”学生嚷嚷着“彩虹!”教师引出:“Yes.It’s a rainbow.”图片呈现, 学生产生一种直观感觉。学会生词rainbow后, 教师要求学生借助黑板上的彩虹图听录音学唱《colour song》。儿童对色彩非常敏感, 让他们置身于七彩的图画情景中, 先通过视觉认识《colour song》, 再通过听觉学唱《colour song》。

学会之后, 教师收起黑板上的彩虹图, 要求学生听着歌曲自绘彩虹图。让学生“画音乐”, 是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训练过程, 因为绘画的直观性同时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这样创造一种图画和音乐交融的课堂氛围, 温馨、融洽, 让孩子们在陶冶中习得、巩固语言。这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所教的学科不仅应该用口教, 这只能顾到耳朵, 同时也应该用图画去阐明, 利用眼睛的帮助去发展想象。”

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指导摭谈 第10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 优化指导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105-02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许多教师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做了大量的探索,但作文教学的髙耗低效依然困惑着广大教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成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那么,如何清除改正作文教学的弊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文前指导言简意赅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该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主要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的范围、文体、字数等要求,审清题意。对于小学生而言,习作前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应该以谈话为主,做到言简意赅。在谈话中,老师更了解学生所写的题材,在对话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每次作文前不必用范文引路,粗略讲讲本次作文需要注意的地方,突出什么,然后由学生自己大胆想象构思,从生活中挖掘小题材,适当引导,然后撰写提纲,组织材料语言,下笔作文,一气呵成,最后修改润色。这样的作文才是原汁原味,浑然天成。

二、文中训练抓住时机

作文训练周期要短,次数要加强,每个星期至少要有一次作文,建议作文指导后趁热打铁,马上就写。经过老师的点拨,有的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灵感一触即发。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这种作文训练最佳时机和最佳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胸有成竹,不吐不快”的心理状态。如果失去最佳时机,时过境迁,提起笔来,再没有当初的那份激动,写起来也黯然失色。如:每次春游后,当教师要求学生把春游的见闻写下来时,学生总是兴趣索然。有的学生说:“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去春游呢!”他们已经厌烦了“春游必写景”的旧套路。因此,教师大胆地抛开原来的教学设想,让学生用眼睛当摄像机去捕捉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然后定格一个最喜欢的镜头,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心情愉悦,思维灵活,表达自由、流畅,兴致勃勃地展示着自己看到的最动人的一幕。一个学生写了《整装待发》:“在学校操场上,我们穿戴整齐,聆听着校长的教导,时刻准备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还有的学生写了《她真美》《“一”字形队伍》《太不应该啦》等。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内心的真切感受。这样的练笔挣脱了“春游必写景”的旧套路,放松写作内容的束缚,让学生自由地“写自己想说的话”“把最新奇有趣、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便在练笔中很好地得到张扬。

三、文后讲评指点迷津

作文的评讲要及时,时间拉得越长,学生对作文的印象就淡忘了,难以激发其听课的兴趣。作文评讲要有重点,有的放矢。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评讲,讲深讲透。作文评价要分层对待,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对于优秀生,应该多在作文中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针对没有写具体的地方应该批上如何将之具体化的建议,而不是包办帮他写具体;对于差等生,只要其作文中有一两点达到要求,就应予以肯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初评意见后,再次修改,让他们真正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例如在讲评续写《山坡上的小红花》时,(山坡上,有一株很美丽的植物,开着鲜艳的红花,经过的人都被吸引住了,大家对着它,指指点点……)时,教师先请几位小作者宣读各自思想倾向不同的作文,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最后教师逐一评点,肯定全体学生对于“面对别人的表扬时不能得意忘形”的主题的把握,同时,又指出假想旁边小芽对小红花的骄傲自满采用针锋相对的稍逊一筹,褒扬假想小红花被移栽到城市大花园中,比对其他美丽花朵的谦虚而自觉羞愧的高明想法,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如有个同学原来写作水平很低,但他认真习作,搜集并在文中运用关于谦虚的名言警句以及人物故事,有理有据,分析清晰,写得很好。笔者在班上表扬这个同学,使他受到了鼓舞,其余同学也受到了一次传统教育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总之,有效组织习作讲评,将使落实立德树人事半功倍。

很多学生作文平平淡淡,缺乏情趣,究其原因,不是缺乏生活体验,也不是没有感受,而是不善言辞。例如对于“学骑车”这件事,甲生描述如下:“我坐上座位开始骑了,可没骑多远,车子就倒了下来。”乙生却这样写:“我骑上了自行车,先学怎样掌握平衡。可是,这自行车龙头偏不听我的使唤,没骑多远,我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摔得人仰车翻。就这样上上下下,我不知摔了多少次,摔得我脚青手肿,我真不想受这份苦罪了。可是怎么能受一点儿轻伤就泄气呢?一定要紧咬牙关坚持下去。接着,我又把自行车推到斜坡上。人坐在上面,抓住刹车,右脚踏右踏板,然后放刹车,车就会滑一段时间。可没想到,我刚坐上去,就摔了个狗啃泥。” 两位学生对同一件事的体验与感受是一样的,但表述却有天壤之别。其原因是,乙同学把过程细化了,先写“掌握平衡”,接着写“下斜坡”,用“人仰车翻”、“脚青手肿”“狗啃泥”写出摔倒时的样子和神态,还用“咬牙坚持”写出“我”持之以恒的决心。多么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练笔的内容,更要关注学生言语表达是否准确与生动。

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主体意识,尊重科学规律,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快乐,才能够使每位学生真正喜欢作文。我们期待我们学生能应景生情,应文忆事,真正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小学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2]王光中.小学作文的新发现[J].小学语文教师,2013,(5).

摭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第11篇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创设课堂气氛让学生乐意学。识字任务艰巨,教学,要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要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爱交朋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宝宝”、“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交朋友的过程,同时,亲切自然的称呼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爱表现的特点有意培养竞争意识,鼓励学生进入“争做聪明娃”、“看谁最棒”、“为小组争光”等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兴趣高昂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再次,我们要学会“哄孩子”、表扬孩子,因为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比较分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地多表扬孩子。

2.丰富识字形式让学生玩中学。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的持续时间不强,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识字形式,往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情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很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找朋友”、“拼图形”等游戏吸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去学。另外,我们还可以将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这样,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二、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生识字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地识记下来,并且要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这要求我们还得教给学生一定的识字方法。“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用”。

1.掌握规律。汉字多为形声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规律,让他们知道“三点水”旁的字与水有关,“足”字表示与脚有关。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大多数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其意义记忆它的偏旁,根据其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字形,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看到“根”字会说,“根”左边是“木”字旁,因为跟树有关,这样,触类旁通,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学习。

2.发挥想象。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有了想象这把金钥匙,学生便能轻松地跨入汉字库之门。对于部分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过程中已失去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如“熟字加偏旁”、“猜谜语”、“顺口溜”、“编故事”、“加减法”等形式巧记字音、字形、字义。童心纯真无邪,学生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花。如“鸟”的一点是眼睛,去掉一点乌黑一片。通过这样的顺口溜区别和记忆“鸟”与“乌”。这样的课堂,既启发了学生的心智,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把好写字关。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虽然表现很好,说的头头是道,但作业上错别字总是难免,因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次要把好写字关,要求学生写出正确、匀称、美观的字来,如“大”字“撇”和“捺”易写歪,“竹”字两部分有区别,“多一点、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以及字的部件大小宽窄组合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注意写法。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注意的同时也促使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学会了学习。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先“扶”,后“放”,让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的财富。

上一篇:运行特色下一篇:人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