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教学方法

2024-05-31

Java教学方法(精选12篇)

Java教学方法 第1篇

一、目前Java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定位问题。

Java语言是一门广泛应用的语言, 目前在国内产业界对Java软件开发人员存在着大量的缺口。然而要清楚的认识到:大学所学的Java语言, 仅仅是J2SE的基础性知识, 离IT产业界所要求的熟练掌握J2EE/J2ME的技术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绝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招聘时, 考核技术远远没达到企业的要求, 实际开发经验缺乏, 教学不能适应软件行业的发展, 企业运营又需要新员工的接力。

2、教学计划设计不够灵活。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教育相对滞后, 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的速度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与社会需求总是有一定的差距。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专业教学更是离不开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 或因为教学大纲的束缚, 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 这直接影响了java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教材过于理论化

理论授课内容过于庞杂, 实践教学内容又过于笼统, 如果采用这样的教材授课, 那么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不是面向应用的内容, 而是一大堆概念和术语, 使学生原本非常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乏味, 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

二、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完善java教学方案, 构建java知识结构框架和体系

Java作为一门编程语言, 教学中要制定教学方案, 构建java知识结构框架和体系, 首先选择java开发工具十分重要, 它会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发工具可以让学生得心应手的使用类库、接口和方法。Java的信息量巨大, 学习java就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java;知道什么是java编程思想即面向对象原理;知道怎么使用java开发工具和如何使用技巧;知道java开发项目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思想, 如面向对象基础 (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抽象、接口、包等) ,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讲解时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实例化、通俗化, 引入实例化教学, 注意实例的典型性,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java知识体系。

2、充分利用实验室深化课程建设,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目前java课程的实验都是在机房进行, 可以完成课程目标, 但是不足之处是总在用java语言实现其他高级语言也可以实现的功能, 体现不出java语言独特的优越性。通常人们认为学习语言有计算机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 JAVA包括三种开发平台:J2ME、J2SE、J2EE。特别适合编写网络程序、开发手机应用程序、进行企业级开发, 这些优势必须要在实训中通过将软硬件知识结合来, 完成一个具体的应用程序设计才方可体现。另外, 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 实验室的实验可以将课程更加具体化, 减少抽象;通过看得见的实训作品, 使教学更具体生动。因此计划筹建java语言实训室, 通过实训室补充实训项目, 增强java语言的项目实训, 进行一些只有用java语言才能做或只有用java语言才能做好的实训, 一定会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将使java语言的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践, 实现开放性、探讨性的学习, 可以让学生对java知识体系结构的框架掌握得更清晰。与此同时学院也可以积极与优秀软件企业联系让学生参与专业实习, 同时鼓励他们参加感兴趣的软件培训, 以及各种java竞赛活动, 为就业打基础。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将来面向社会, 参预竞争都受益非浅。

3、教学课件制作和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课件制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制作课件要结合案例适应当前java在IT领域的应用需求。建设《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 完成网上答疑的功能, 使整个学期中学生能随时在网上提出问题, 老师进行解答。将教学过程的课件, 制成网上资料, 资源共享, 并经常更新教学网站, 设立网上双向交流机制, 与学生和其他高校师生开展交流讨论, 促进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的修订应该根据计算机专业技术淘汰快的特点不断进行更新、调整,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的考核可以随时进行, 学生在学期中, 可以多次将自己结合实际应用编程的作品进行答辩, 如果各项指标按事先形成的考核方式达标, 考核合格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可以不参加期末的统一考试或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有更宽松的时间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 为准备就业铺路。

4、要更新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java软件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功底, 更要有良好的编程思想和更多的实践开发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只有不断进取, 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IT业的高速发展, 迫使计算机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不断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 教师不能自甘平庸, 要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 刻苦钻研业务, 丰富自己的专兼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人师范。学校的教师多数没有实际开发经验, 而软件开发人员可能又不太适合教学工作。正因为这样, 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项实践培训活动, 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 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弥补开发经验的不足, 以及应对软件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掌握软件前沿的新动态迫在眉睫。

5、结束语

综上所述, 是针对目前Java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的改进措施,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能扎实的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成为企业需要的java软件人才, java教学研究还要更进一步的深化, 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摘要:Java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的速度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完善java教学方案, 构建java知识体系结构框架,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能扎实的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成为企业需要的java软件人才势在必行。

关键词:IT、Java,J2EE/J2ME,面向对象的思想、教学

参考文献

[1]任哲java技术应用基础--对象、模式、虚拟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IV

java方法重载 第2篇

public void a( ){

};

public void a( int i){

};

}

说明:在Test类中有两个方法,名字都相同,都是a。在调用方法a时,如果不传参数,则系统会自动调用第一个方法a,如果传入一个 int 类型的参数,则系统调用第二个方法a。

2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void a(int i){

};

public void a(String j){

};

}

说明:在Test类中有两个同名的方法a。在调用方法时,如果传入一个int类型的参数,则会自动调用第一个a方法,如果传入一个String类型的参数,则会自动调用第二个方法a。

3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void a(int i,String j){

}

public class a(String j,int i){

}

}

说明:在Test类中有两个同名的方法。在调用方法时,如果传入的第一个参数类型为int,第二个参数类型为String,则自动调用第一个方法a。如果传入的第一个参数为String类型,第二个参数类型为int,则自动调用第二个方法a。

什么是方法的重载?

方法重载是以统一的方式处理不同数据类型的一种手段。

怎样构成方法的重载?

方法名相同, 形参不同。而形参的不同又表示在: 1). 形参的个数不同 2). 形参的类型不同 3). 形参的顺序不同

注意事项

1. 如果两个方法的.返回值不同, 而其他都相同。 这个时候并不构成方法的重载。 在编译的时候会报错:

示例代码(错误):Test.java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返回值的不同并不能构成方法的重载*/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class A {

public void f() { //返回值为 void

}

public int f() { //返回值为 int, 其他和上面的f()方法是一样的

return 1;

}

}

错误信息: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Test.java:12: error: method f() is already defined in class A

public int f() {

^

1 error

2. 构造方法和普通方法一样, 也可以方法重载。

示例代码(正确): Test.java

浅谈Java语言实验教学 第3篇

关键词:Java;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Java语言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进行Java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解(讲解基本语法,知识内容,编程技巧,学生随堂练习,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互动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实验教学必须辅以实训实习和课程设计来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深化,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Java语言的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逐步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演练,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首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再找教师帮助,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综合答疑,最后根据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这种方法已在本校的实践教学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需做必要的实验准备

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因为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棒,它对于理论教学有指导的作用,并且,对于实验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教学大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想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事项,必须充分掌握教学大纲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详细说来,应该设计出实验题目,实验题目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以便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二个要求,设计的题目要有深度,为开发实用程序提供可能。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在实验的教学之前备课,备课主要包括实验内容的确定,教学目的的确定。在实验课以前,必须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每次实验课都要做什么、学什么;除此之外,实验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验内容必须围绕大纲,内容必须紧靠大纲,必须使得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另外,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在实验课上课前提前把给学生做的题目做一遍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在做题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的题目难易系数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学生在做题过程当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帮助其解决,这样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因为Java的实验性很强,多联系能发现很多问题。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还要对实验室机房的机器进行调试,确保机器和软件都能正常运行。

最后,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状态,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想上好计算机Java语言实验课,这是一个的重要前提条件。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同学喜欢编程,并且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其他语言),但是,有的同学对编程知识了解的较少,甚至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而不能采用填鸭式的一鞭子赶,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避免注入式教学,采用启发性教学。应该启发学生学习Java,让学习的学习动机变成内部动机,使得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编程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去设计一些小项目做一下,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联系相对难的题目,基础较差的同学需要巩固基础,多加练习,总结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编程语言的初学者来说,因为Java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课程,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当难理解的。他们缺少编程的思想和模式,编程对学生而言就是新鲜的。所以,在实验课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编程理念和编程模型,要比让学生机械的把程序敲入电脑,查看程序结果修改程序重要的多。因此如何通过实验课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的学习兴趣,如何建立编程思想才是教师上实验课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具体的讲课过程如下:首先简要复习一下理论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Java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实验操作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只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了理论知识才能上好实验课;其次让学生进行预习,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好理解,不好掌握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重点详细的讲解,然后再针对实验教学计划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教师应该布置比较有综合性的题目,将题目用到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自己练习,在这其间老师可以进行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决,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路。

三、让学生动手,强化实践环节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Java编程基础知识以后,学生缺少的是实际的开发经验和全面应用Java技术的能力。该能力可以通过实际项目来锻炼提升,首先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然后通过做项目来获取实际的开发经验,尽快达到实际锻炼的要求。比较典型的实验项目有纸牌游戏,在线购物系统,图书馆系统等,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课题设计。学生可以几个人一组完成一个课题,每个课题都要有新穎性,在设计性实验中,为了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进展,把每个作业分成几大块,规定每一个学时中应完成的内容,给出每个块要完成的功能,并给出详细描述,要求学生编写相应代码。学生在实际项目的开发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学生一旦遇到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对于普遍性问题,需要进行归纳总结,统一讲解。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教的效果,比较值得推广。

四、结束语

Java语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和实际的应用开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为更深入的学习打基础,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并且引入项目驱动。以上是对Java教学问题的一点简单概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实际应用于Java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耿祥义,张跃平.Java 2实用教程(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5.

Java教学方法 第4篇

Java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也是软件从业者应当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1]。在Java课程的教学目标中, 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掌握, 还要求学生具备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2]。Java基本语法是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要内容, 本章内容如果掌握得好, 会大大减少后续章节学习的时间和难度。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 从如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章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标识符和关键词、掌握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 (包括罗杰类型、整数类型、浮点类型、字符类型) 。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解决实际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上机实践环节中自我展示、相互评价。通过展示体验成功、通过评价直面问题, 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在不断摸索中培养进取心[3]。

2 教学内容

为了达成如上三方面教学目标, 选取了以下教学内容, 分配4学时进行教学, 其中2学时课堂讲授, 2学时上机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2.1 标识符和关键词

(1) 标识符

(2) 关键词

2.2 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 (重点)

(1) 逻辑类型boolean

(2) 整数类型—byte, short, int, long

(3) 浮点类型—float, double

(4) 字符类型char

(5) 基本数据类型转换

结合以上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 采取了下面三种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3 教学方法

3.1 实例贯穿教学法

在Java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化教学方法,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4]。

例如在本章开篇, 就抛出问题“在内存中存储本金5000元, 如何解决?”, 其基本代码如下:

借此来导入2.1节标识符和关键词及2.2节Java基本数据类型, 2.3节数据类型的相应教学内容。其中的Test和money就是标识符;public、class、static、void、int就是关键词;同时int又表示整数数据类型, 5000是存储的整型数据。结合该实例,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5], 在连续流畅的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逐步理解标识符、关键词、数据类型等抽象概念。

3.2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 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构建性, 支持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自主权和中心地位。换言之, 它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6]。

例如在学习2.2节Java基本数据类型中整数类型时, 就采取了这种任务驱动的策略。首先, 制定任务即如何处理人数问题, 其中包括处理班级人数 (30人) 、处理某高校在校学生人数 (13000人) 、处理某国人口数 (1312392146人) 、处理世界人口数 (7000000000人) 。然后通过不断的尝试, 逐步引导学生采用byte、short、int、long这四种整数类型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辅以现场演示, 在演示中深化认知、强化能力。

3.3 设置程序陷阱

对于一些琐碎的知识点, 我还采取了设置程序陷阱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避免了在编程过程中由于细节疏忽而导致程序设计失败的现象[7]。例如, 在使用long型常量时需要在其后面添加字符“L”或“l”, 在使用float型常量时需要在其后面添加“F”或“f”。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提一提,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左耳听、右耳冒、过后依然不知道。所以我采取了如下的策略:先暂时不提及这些注意事项, 而是在程序中直接以错误的形式给出long型常量和float型常量的使用方法, 然后在编译时由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分析原因, 最后教师再对相关注意事项加以说明。经过这样的步骤, 学生自然就能够掌握知识的细节了。

布鲁姆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以这一教育思想为指导,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 本章以“案例贯穿”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 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发现方法、解决问题,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

4 考核与评价

如前所述, 对于教师而言, 主要采用案例贯穿、任务驱动的方法去教。对于学生而言, 则需要采用听、练、讲、评的方法去学。其中听指的是听老师讲课, 练指的是练实训题目, 讲指的是讲解自己编写的代码, 评指的是评价他人设计的程序。这也是考核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因为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所以考核的重点主要放在上机实践这个环节[9]。首先采用分组实训的方法,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如五人为一组, 共同讨论, 互相帮助, 完成实训题目;然后随机挑选学习小组中的一名同学进行讲解 (讲解程序是如何设计和编写的) ,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提出疑问、展开评价;最后根据各个小组成员的表现给予成绩评定[10]。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以上是关于Java基本语法教学的初步研究,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改革创新,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祥义.Java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刘瑜.杨玫.赵秀丽.“项目驱动”教学法在JAVA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教育创新.2010 (16)

[3]许明, 郭佳, 闫旻.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的“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J].软件, 2013, 34 (4) :79-81

[4]王晓.关于改进JAVA教学方法的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0 (3)

[5]张继燕, 欧莹元.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的研究[J].软件, 2013, 34 (5) :155-156

[6]杨艳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JAVA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 (88)

[7]梁宏涛.基于Java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软件, 2013, 34 (7) :5-6

[8]佟延秋.基于教育游戏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践教学.2009 (22)

[9]田平.Java Web开发的环境配置[J].软件, 2013, 34 (7) :40

快速学习Java方法 第5篇

万事开头难,其实对于编程来说,开头并不是那么难,因为开始学习编程的小伙伴基本上都有兴趣点,有一腔热血挺过入门问题不大,学习编程只靠一腔热血还是不够的,贵在坚持,很多人都是倒在坚持的路上,半途而废,学习编程其实也没啥好的捷径就是先搞懂理论,然后开始不停的练习实践,反反复复,其实这个过程都知道要经历多少个循环和反复,慢慢的一些基本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成了你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就会显得游刃有余,没有坚持别的都是空话。

2选择合适的入门教材

在网上搜过资料的都知道,一搜所有的资料都出来了,弄的大家不知道选哪个教材合适,入门之初不要有病乱投医的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呼呼的买上几本,结果也分不清主次晕乎乎的学了一阵,晕乎乎的放弃了。入门的书还是要选择正确,选择好了教材就制定个计划开始你的学习之路。在这过程中,如果基础特别差的,上来就是看不懂书本,可以先跟着视频入门下,找下学习编程的感觉,等感觉到差不多能看懂书的时候,立即切换方向,把中心放在书本上,因为利用书本学习非常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框架的建立,很多立志于做架构师的,不能依赖看别人咀嚼好的视频,要通过书本建立属于自己的东西。

3学习Java核心且基础的东西

如面向对象核心理念,集合框架,JDBC,异常处理,ios操作,多线程的编程,以及网络编程等等这些都是JavaSE核心的东西,在学习这些基本东西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可以去网上找对应的视频看看,把概念彻底的

搞明白,然后把书上的代码都在电脑上自己实践一遍,每个概念都来来回回的这么去做,坚持下来,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枯燥但是自学过程中最基础的部分。

4学习Java的核心框架

掌握了第三步的基础上,就要尝试学习一些框架东西了,比如Servlet、Struts2、Hibernate和Spring,学习框架的时候,就要拿到框架的代码去研究,同时尝试去调试,修改,做一些小的改动看是不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在这个过程多留言框架代码的风格,尝试了解为什么这么搭建框架,如果换成自己去做,该如何去做,这个时候要一遍遍的在大脑中进行思考打磨,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

5遇到困难要找名师指路

Java教学方法 第6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 能力目标 项目教学 教学方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软件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和计算机软件开发部门,从事项目负责人、软件程序员、软件测试员、数据库设计师、系统管理员等工作。目前在程序设计应用领域,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编程和相关的JAVA技术应用相当广泛,JAVA语言成为主流的程序设计开发语言之一,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开设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种主流的程序设计工具,并且能够根据工作平台的实际要求,设计应用软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确立重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将技能训練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培养目标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工作。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列举如下:

1、掌握JDK的安装配置,能够熟练地在计算机上安装配置JAVA的运行环境。

2、写符合JAVA语言语法规范的程序代码。

3、养成查阅JAVA官方文档的习惯,能够在帮助文档中获取系统定义类的属性、方法等信息,熟练掌握JDK帮助文档的正确查阅和使用方法。

4、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学会类的基本设计;能够用面向对象的观点分析、构建实际应用中的对象。

5、学会使用继承的方法设计新的类。

6、理解多态的含义,掌握多态的表现手段,能够根据应用的需要使用多态技术。

7、给应用程序设计构建美观、实用的图形用户界面。

8、在程序设计中能够分析可能发生的异常,并在程序中处理异常。

9、能够用JAVA中提供的流方式对文件进行操作。

10、学会进行数据库的连接,能够通过程序操作数据库,如查询、增、删、改等,从而实现对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的处理。

11、理解网络通讯协议的概念及作用,熟悉JAVA中利用TCP/IP协议进行网络通讯的机制,能够用JAVA语言编写网络应用程序。

12、利用线程机制设计多用户应用程序。

13、学会利用工具将应用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并在应用环境中发布。

14、对中、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经历。

围绕本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方法为主。“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完整的项目来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训练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实践需要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是近几年在职业教育领域比较提倡的方法,但在应用中还是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比如:项目的选择应具有目的性,所选项目应包含教学计划内要教的各学科的内容;项目应具有完整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项目的成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准备工作;要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项目教学的实施要精心地组织安排;对项目结果进行检查,做合理公平的评价等。

在对项目教学法本质及注意问题进行充分认识和分析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组织的初步实施方案:

把《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划分为五个项目模块:

一、经典C++程序转换模块

这部分的安排主要是借复习C++的语法知识,来快速熟悉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语句等内容,并在从C++语言向JAVA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把JAVA的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将其作为重点训练。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将JAVA语言的语法讲解一遍,虽然是不同的语言,但存在太多相同的东西,重复的讲解容易让学生一开始就厌倦课程,这样的调整一方面避免了重复;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教学课时,为后期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提供更充足的时间。这一部分可以把传统教材上关于JAVA语言入门、运算符表达式和流程控制、数组和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章节的知识涵盖在其中。

二、界面设计模块

考虑到项目的功能都是在一个美观、实用的前台界面之上实现的,所以第二个模块安排进行应用程序界面设计训练。JAVA中提供进行界面设计主要是AWT、SWING两个包,对于这部分工作涉及到的支撑知识,主要是各种图形界面控件类的使用。第三、第四、第五模块中涉及到的三个应用软件,都具有图形用户界面,将三个小软件的界面作为此阶段的教学案例。安排教师讲解演示一个项目界面,学生课下同步仿制一个项目界面,熟练独立设计一个项目界面的思路完成教学。这一部分涵盖了传统教材上JAVA图形用户界面、JAVA类库和常用类简介等章节知识。

三、俄罗斯方块游戏项目模块

本项目是一个小游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一般学生都玩过、都比较熟悉的,同时完成之后,学生也比较容易找到成就感。教师分析项目功能需求,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演示实现方法。第三模块阶段以教师为主,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这部分任务的完成要靠第一、二模块准备的JAVA基础,主要用到数组字符串、事件处理、异常处理等章节知识。

四、网络文件传输项目模块

进入第四模块,项目的完成主要靠学生,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首先引导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对软件的开发进行需要分析,确定完成的功能,明确实现过程,画出处理流程图;利用前期掌握的知识,根据确定的软件功能完成界面的调整修改;设计单机中文件及文件夹的建立、复制、删除功能;加入网络连接操作,实现网络中文件的传输。本模块主要训练对文件的操作和网络连接的建立。

五、QQ聊天软件项目模块

此模块是对学生进行JAVA项目开发强化训练的部分,使用到前期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由学生独立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项目分析,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根据个人爱好设计有个性的聊天界面;独立架构聊天软件的网络通讯框架;添加多用户同时在线聊天功能;将聊天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及相关信息采用数据库管理,登录时进行身份验证。此环节重点训练多线程和数据库连接、操作等章节知识。

以上的五个模块设计层层递进,并在递进中有重叠,有承上启下的目的,巩固上一环节,服务下一模块。任何的一个新的方案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通过实践我们可以不断地进行改进和调整,把教学中使用的项目设计更好更全面,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 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2.3

[3] 孙伟.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时代. 2005.11

Java事件处理机制教学方法探讨 第7篇

关键词:Java,事件处理机制,教学方法

0 引言

JAVA事件处理机制是Java GUI交互的核心技术,其思想也已被其他众多主流程序设计语言采用,如C#、C++、Java Script等。因此,Java学习者必须掌握事件处理机制。在计算机本科Java教学中,由于事件处理机制较为复杂和抽象,以及实现方式的多样性,造成学生常难以掌握和应用GUI交互技术。

笔者总结近年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应在充分剖析事件处理相关概念及其处理过程的基础上,捋清在整个事件处理编程和运行过程中各角色的分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和设计任务。另外,因为事件处理编程实现的方式众多,教师应根据教学编程习惯和难易程度选择其一进行讲授,在学生充分掌握之后再拓展到其它方法,总结对比各方法的优缺点。下面将阐述基于该思路的事件处理教学方法。

1 Java事件处理机制

1.1 剖析事件处理概念

事件处理机制教学中,应清晰阐述事件源、事件对象、事件监听器、事件类、事件监听器接口和事件处理方法等概念。

(1)事件源:事件的产生者或来源,通常是GUI界面中某个可交互的组件,例如,单击了登录按钮,则登录按钮为事件源。

(2)事件对象:事件源产生事件,通常由用户的操作触发,事件对象包含与该事件相关的必要信息,如鼠标按下时鼠标指针所处的坐标、产生该事件的事件源等。

(3)事件监听器:对事件源进行监视的对象,以便对发生的事件做出处理。那些用于处理事件的代码所在类的对象就是事件监听器。

(4)事件类:Java把事件对象的信息进行抽象并封装成事件类,其类名通常为Xxx Event,如Action Event和Mouse Event。

(5)事件处理方法:事件处理方法为事件监听器所属类的成员方法,包含具体的事件处理代码。事件监听器接收到一个事件对象即调用该方法进行处理。

(6)事件监听器接口:事件监听器接口定义了事件处理方法的编写规范,以便事件源能将事件信息传递给事件监听器,并令监视器做出相应的处理。Java提供的事件监听器接口通常名为Xxx Listerner,与所处理的事件类相对应。

事件源是产生事件的场所,事件是事件源产生的具体对象,事件监听器是事件处理方法的载体。事件源通过事件对象将事件信息传递给事件监听器,事件对象是连接事件源和监听器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事件源、事件和监听器均是对象实例,都需要通过具体的类来创建。

1.2 阐述事件处理机制

在Java事件处理机制中,事件监听器首先要与其监听的组件建立关联,即给事件源注册监听器;当组件上发生交互动作时,组件会自动产生一个事件对象,并将该事件对象的引用传递给与事件监听器;该事件监听器就会启动并执行相关事件处理代码来处理事件。基本流程总结如下:

(1)将事件监听器注册给事件源;

(2)用户做出交互动作;

(3)生成事件对象;

(4)事件对象传递给事件监听器接;

(5)事件监听器调用事件处理方法做出响应。

为帮助学生理解Java事件处理机制,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如图1所示的模型图来阐述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可让学生对整个事件处理机制及其动作过程有一个全局把握和较深刻理解。

1.3 明确学生的学习和设计任务

由于Java事件处理机制较复杂和抽象,涉及的对象和角色众多,如三个核心对象和设计者、JRE、用户,学生常分不清楚哪些工作是JRE自动完成,哪些是自己作为设计者应该完成的。因此,授课教师务必帮助学生捋清在整个事件处理编程和运行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分工,帮助学生从事件处理的复杂过程中解脱出,明确学习和设计任务。

具体而言,用户做交互动作(对应步骤(2));JRE会自动生成事件对象并将对象传递给事件监听器(对应步骤(3)和(4)),事件监听器会自动调用事件处理方法(对应步骤(5));设计者要做的事情就是设计事件监听类和将事件监听器对象注册到特定事件源上(对应步骤(1))。

2 事件处理的实现

2.1 实现步骤

Java事件处理编程的一般步骤:

(1)确定事件源,即确定用户会与哪些组件交互;

(2)确定事件对象,即确定要处理哪些事件;

(3)设计事件监听类,实现目标事件相应的监听器接口或继承事件适配器类,即要设计具体的事件处理方法;

(4)使用事件监听类创建事件监听器(对象);

(5)使用事件源(对象)调用相应的add Xxx Listener()方法,把事件监听器注册给事件源。

2.2 事件监听器实现方法

事件监听器是对象实例,须通过事件监听类来创建。但是Java中只定义了相关事件处理监听器的接口(或适配器类),因此程序设计者的首要工作便是设计实现相应监听器接口的事件监听类。笔者将现有的事件监听类设计方法归纳如下:

(1)设计外部事件监听类,即实现事件监听器接口或继承相关适配器的外部类。

(2)使用GUI界面类作为事件监听类,即GUI界面类实现事件监听器接口。

(3)设计内部事件监听类,即在GUI界面类中设计实现事件监听器接口或继承相关适配器的内部类。

(4)使用匿名类创建事件监听器,通常在事件源调用监听器注册方法add Xxx Listener()时创建此类匿名类监听器。

第(3)和第(4)种方法本质上来说都使用了内部类,不同之处在于具体实现差异较大。在教学中应向学生强调,事件监听类形式多样,只要实现了相应的事件处理监听接口或继承了相应事件处理适配器类的类,都可以作为事件监听类用于创建事件监听器。

2.3 优缺点分析

第(1)种方法把GUI界面类与事件监听类分离开,这样有利于界面和业务逻辑的分离,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然而该方法会使得两个类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比较复杂,对于初学者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第(2)种方法将GUI界面类自身作为事件监听类,该方法易于实现,只要让GUI界面类重写接口规定的事件处理方法即可,给组件绑定监视器的语法简单,组件间信息传递也方便。不过该方法只能实现事件监听器接口,而不能继承事件适配器类。

第(4)种方法使用匿名内部类,尤其适合当事件处理方法较个性且代码简单的应用场合,如Android程序开发。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组件的定义、监听类的定义及相关的事件处理代码分布于程序的各个角落,难以统一进行管理;嵌套的程序代码在遇到复杂情况时,代码的修改和维护难度将增大;同时匿名类的代码不可复用。

第(3)种方法使用一般内部类能够较好规避使用匿名内部类带来的代码无序和混乱的问题,方便开发人员进行查阅和修改,此外相关代码能够被其它组件重复使用。由于内部类可以访问GUI界面类的全部成员,因此利于组件的信息传递,但是这也破坏了类的封装性,会造成数据的不安全访问。同时内部类的代码也无法在项目间复用。

因此,上述4种事件监听类的编写方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没有哪一种方式能够完美适用于所有场合,开发者应结合项目实际灵活加以选择。对于初学者,由于每种方法涉及的编程技术不同,语法规则复杂程度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编程习惯和难易程度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讲授,在学生充分掌握之后再拓展到其它方法,总结对比各方法的优缺点,并辅之以案例分析。笔者建议选择第(2)种方法进行入门讲授。

3 结束语

本文总结初学者难以理解和掌握事件处理机制的原因,给出相关教学思路和具体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剖析事件处理相关概念及其处理过程的基础上,为学生捋清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各角色的分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和设计任务。另外,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中的编程习惯和实现难易程度选择事件监视器实现方法中的一种进行精讲,待学生充分掌握后再拓展到其它方法,并结合案例归纳各方法的优缺点。为详细阐述以上教学思路,本文剖析事件处理核心概念、事件处理机制,总结出事件处理编程的一般步骤和事件监听器实现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耿祥义,张跃平.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42-263.

[2]胡平,周鸣争.Java程序设计—原理与范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06-214.

Java教学改革探讨 第8篇

1 传统Java教学模式的弊端

1.1 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 不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Java语言教学课程的很多教材都是针对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结构进行理论层面的讲解, 对具体的Java语言运用实践部分少有篇幅进行讲解, 这完全背离了Java语言注重实践的初衷。学生在Java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最想了解的还是不同语法的应用位置以及常见错误分析讲解, 而不是相关的理论。

1.2 学生对所学Java语言不能真正消化吸收

学校课程的安排一般都是根据学期时间来设定的, 虽然课程总时间相对较多, 但课程设置的较为分散。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相关Java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难度可能较小, 但由于课程的连贯性较差, 且课间实践操作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偏重理论的死记硬背, 以应对现阶段的考核制度, 很少真正用心去学习Java语言, 更别说形成自己的编程思想了。传统教育制度下, 很少有学生能对所学Java设计语言真正做到消化吸收, 应用自如。

1.3 理论和实践脱离

Java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脱离实践的理论, 那么知识就很难被学生掌握。Java语言的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很难被真正掌握;脱离了理论的实践也很难应用自如。因此, 传统Java教学质量较差主要是没有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对学生学习成果检验的过程中, 也多半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对学生实际编程能力的测试即便是有, 也多为模式固定, 内容单一的定向考核, 根本无法掌握学生对Java语言的熟悉程度。

2 课程改革方案探讨

Java教学改革必须从作为传道授业者的老师入手,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鉴于多数Java设计语言讲师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的现状, 学校可以积极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将实际的开发项目引入到Java语言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对教师进行项目开发的培训, 使其积累经验, 以更好的运用到后续的教学过程中。

2.1 关于教材内容的改革

学生Java设计语言的教材选用首先要跟社会需求接轨, 真正了解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课程的设置和讲解要清晰合理, 在理论知识阐述的基础上, 多进行一些语言设计实例的展示。最好能通过具体的语言设计实例展示,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Java设计语言的魅力, 然后自主的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另外, 教材的编写和印刷质量一定要得到保障, 以免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

2.2 注重编程思想的训练

Java语言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适中, 让学生从简单的设计语言入手, 通过对Java语言的不断练习和深入的学习逐渐掌握这门语言, 而不能在学习初就让其学习难度很大的知识, 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效果。教师在Java语言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以及触类旁通的能力。Java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真正掌握Java设计语言的技巧, 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以及和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才能有所领悟, 才能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掌握这门工具的运用方式和方法。

2.3 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的时间, 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Java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首先要做的就是精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 为学生预留出较为充沛的实践操作。比如说教师可以将整个Java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成一个大的项目, 在每一节都为学生设计出需要动手操作的环节, 并且各环节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性, 以便对已学内容的重复记忆。理论知识的设定并不一定要占用完整的课堂时间进行讲授, 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相关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点拨和启发让学生自行领悟相关的理论要点, 亦或是在实践课程完成后, 教师对本节内容牵扯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总结。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逐渐引导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并通过部分项目和案例的引入, 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这比单纯的掌握知识更重要。最终, 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成果时, 会很有成就感, 从而增强了学习程序语言的自信心, 也对程序语言产生了兴趣。

3 结束语

我国处在互联网对日常生活影响最深刻的阶段, 亟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以保证网络带给人们的便捷生活。作为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的Java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丰富教学手段。Java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只有保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良好运行才有可能改革成功。教师培训、学生实践项目的开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这些环节中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今天, Java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必将遇到较大的困难, 我们只有迎难而上、通力协作, 不断丰富相关教学经验, 完善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促进Java教学的更好发展,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摘要:Java语言由于应用广泛而成为教学热门课程。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Java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一直是困扰众多教师的难题。Java语言的学习难度不大, 多数专业学生都能领会并掌握, 但真正将这门语言运用到程序编写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多注重学生在课堂中能否对Java语言进行理解和掌握, 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对Java语言的实际运用, 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过程。本文在对Java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去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希望能对Java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邵奇峰, 车战斌.Java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8 (12) :52-54.

[2]张席, 王志强.国内外Java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 (1) :46-49.

[3]Horstmann C S, Cornell G.Java核心技术卷I:基础知识[M].叶乃文, 邝劲筠, 杜永萍, 译.8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44-45.

Java建构主义教学实践 第9篇

Java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之一, 许多高校开设了Java这门课程, 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 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备课、准备教案, 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聆听、做笔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然后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练习, 巩固教材知识, 最后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评定学习成绩和教学成果。这种填灌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知识简单地被复制, 不利于激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低劣, 甚至学无所用。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程, 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是广大教育同仁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引进建构主义教学新思想, 创设理想的《Java程序设计》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Java编程语言的意义和规律, 从而使Java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通过图式、同化、顺应等过程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 学习过程即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 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 在这种场合, 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 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明确的, 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 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1]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Java程序语言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根据建构主意学习理论进行JAVA编程语言的教学设计, 包括以下几点:

(一) 以学生为中心, 配套各种资源支持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

为学生提供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包括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不是用于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 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二) 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 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开展讨论与交流, 组织协作学习,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三) 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学习环境围绕“情境”、“交流”、“协作”和“意义建构”而展开: (1) 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真实情境。 (2) 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和协作, 共享探索学习的成果, 共同推进学习进程。 (3)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即意义建构。

三、Java程序设计教学环节

(一) 引导学生把《Java程序设计》作为知识构建的目标

对比学生已学习编程语言如C语言或VB, 突出Java的优、缺点, 把《Java程序设计》引入课堂, 向学生概括介绍Java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引导学生重视JAVA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激情。

(二) 把《Java程序设计》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设计真实问题情境。

课程设定为以下六个章节, 以“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事件处理”章节内容为重点, 对《Java程序设计》进行探索学习。

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过程的工作环节及任务穿插于各个知识点的探索学习中, 设计出部分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沿着《Java程序设计》的各学习环节逐步“攀升”。

1、员工薪酬计算、评级, 排序———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2、管理员、经理、员工———对象、类、类的特性

3、登陆系统界面设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事件处理;

4、用户身份有效性检查———异常;

5、员工记录定义和数据处理——Java数据库

6、员工修改、增加数据的保存——输入输出流。

各章节探索学习的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搭建方式”、“如何设计前台图形界面”、“后台数据库”、“数据库的连接共享”、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 如员工的姓名、工号、薪酬等属性, 查询、留言等行为。

(三) 利用网络学习系统, 为学生独立探索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为支持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知识, 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完善的网络学习系统, 网络学习系统提供了有关《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课件、教学讲义、精品课程、经典程序实例、源代码、算法演示、图片库等各种学习资源, 极大方便学生自主查阅学习, 而网络学习系统的文本交流、音视频交流等系统为学生建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知识而进行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讨论和交流平台。

网络学习系统及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资源系统:

此系统包括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资源, 学生可利用该系统内的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网络资源系统:

此系统包括精品课程网站如爱课堂, 清华出版社编者网页等资源, 为学生探索学习提供有益的外部参考资料,

3、程序例程系统:

此系统包括众多的经典程序实例、源代码、运行结果、基本算法演示动画库以及图片库等资源, 为学生探索学习提供便利。

4、师生论坛系统:

此系统包括“信息发布”、“后台管理”, 采用BBS形式, 进行非实时的交流和互助。

5、交流讨论系统:

此系统包括“本交流”系统和“音视频交流”系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文本”和“音视频”直接交流, 在必要时教师在该网络学习系统下开展讨论与交流, 组织协作学习, 或布置任务、复习和答疑等。

6、编程实践:

为激发学生的编程的兴趣和热情, 在系统内组织学生进行编程竞赛, 学生可在此系统自由选题编程, 并提交给系统进行自动评判, 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

7、网上测试:

教师在线进行题库建设和随机组题, 学生进行在线考试。测试包括章节测试、题型测试、综合测试等以辅助学生各阶段的学习。

8、提交作业:

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和课程报告等文件, 教师在线管理相关信息, 掌握各学生作业提交情况, 从而最终完成学习效果的评价。

(四) 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和互助学习, 理解并掌握了《Java程序设计》的概念和知识, 在初步完成了《Java程序设计》学习的任务后, 开展学习效果评价, 以此作为《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最后环节。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 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 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对学生综合成绩评分为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60-79分为合格, 0-59分为不合格, 须重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若不满意占10%及以下, 则教学方式行之有效;若不满意占10%-20%, 则须改进教学方式;若不满意占30%及以上, 则须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是近两年对比的结果。

四、结语

《Java程序设计》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Java程序设计》的建构主义教学是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能体现教学互动, 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符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改革思路, 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着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引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创设理想的《Java程序设计》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Java编程语言的意义和规律, 从而使Java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科学课》2003年12期。

Java教学方法 第10篇

面向对象技术引起了程序设计方法学的一场革命,它已经替代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技术,成为计算机应用开发领域的主流技术,JAVA语言便以它的纯面向对象等特点得到了计算机界的普遍欢迎和广泛的应用。作为计算机的主干课,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非常强的课程,如何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项目开发能力便成了计算机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话题。

2 JAVA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由于JAVA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上对精通该语言并具有一定实际开发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学生实训很少且常是学与练脱离,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是只懂理论知识缺少动手能力要么是对课程没有学习兴趣,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这样的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并借鉴社会教学的优秀模式,笔者提出课堂教学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课后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再配合以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找寻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经过教学过程完成项目的目标,采用将完整的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得到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即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从而完成了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并且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进度调节以达到更好效果。

实践环节的设置其实是现在各个高校在语言类课程中必定安排的内容,它最终会以项目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真正掌握情况。

3 新教学模式在Java语言中的具体实现

3.1 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采用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其次,告诉学生完成此项目需要的必要知识点包括重点和难点问题;再次,提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对开始所提出的项目进行设计实现。当然,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Java的理论知识的阶段,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并且不能涉及的知识面太广泛,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反而使学生自信心不足以至于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以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中,恰当的案例介绍能够产生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轻松的了解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对该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由学生自己对项目进行分析,归纳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预期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原则上来讲,每一个阶段的项目计划应该能够体现出本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同时还要对以前的学习任务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样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使学生在不知所以的状态下被迫学习,接受知识,而又不知有什么用途及如何使用学到的知识,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反过来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针对不同高校对课程设置的差异,在讲解语法的基础知识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我院的教学安排是在Java课程之前开设了C语言的教学,由于C语言和Java的语法有共同之处,所以在讲解基础知识阶段可以重点介绍不同之处,不必把每一个语法知识都重新介绍。书中的典型例题因为算法是固定的,因此,不必依次讲解,完全可以作为实践环节或课后的训练来做。但是,在讲解面向对象的技术,比如类的概念及其特性的阶段就要结合案例和项目重点进行介绍。对于组件和GUI设计的内容是另外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但是,由于章节的安排,如果按教材顺序讲解,这一阶段所剩下的课时将会较少,所以,应该在开始时就计划重、难点内容的课时,并调节其他内容的教学安排。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案例选择也应该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渐熟悉、掌握、运用。

3.2 网络平台应用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个性差异会导致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此,就会存在一些课堂无法解决或暂时不理解的问题,所以在课堂讲授之后还要开展针对个性化学习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方便老师和学生课后的交流互动,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网络教学平台还提供了齐全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件、学生参考书、例题源码等教学资料,学生可以在教学开始就通过课程平台下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及辅助材料等,了解课程学习的各项信息,提交作业,察看作业情况和成绩,下载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

3.3 实践环节

语言类课程的实践环节一般都包括两种,一种是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上机实验,它是针对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阶段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要求的任务相对较简单;一种是全部授课完毕之后的课程设计工作,他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联系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求相对也较高,要进行问题的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操作。在课程设计阶段要把握两大原则来达到效果:1)要求所选项目应覆盖大部分关键知识点,并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延伸和扩展;2)要求有一定的代码量,代码在600行以上。题目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他们可以选择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自己组织开发团队,这样的工作使他们能够锻炼自身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多人合作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组织领导能力。

4 结束语

JAVA知识的讲解涉及到的内容很多,除了要介绍基础的语法和面向对象的概念外还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的系统开发等,由于课时有限只能有侧重点的讲授,更多的内容可以放到课程设计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进行相应的扩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能够更快速的掌握知识点,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预先体验到了从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文中探讨了Java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学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实际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摘要:这篇文章结合了作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指出了目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探讨了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文中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建议并且经实践新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JAVA,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白一,崔尚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2]徐宏革.关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J].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

Java教学方法 第11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高职院校对软件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不断改革,本文主要分析在传统的Java课程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希望本文能为广大高职Java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为企业多输送技能人才。

关键词:立方化教学;Java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12.2-4 ;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4-01

高职学生在学历方面对比大学生不占优势,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老大难。今各大企业都希望多吸收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各大院校应仔细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提升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为各大企业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一、Java课程的重要性

Java课程是软件专业的基础课程,高职学生对Java课程的掌握程度关乎于日后JSP、J2EE课程的理解程度,Java是软件专业主修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Java课程教学模式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用灌输的形式进行传授,讲授内容也是以教材为主,学习重点偏向理论知识。

二、传统Java课程模式的教育漏洞

(一)Java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Java课程的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与枯燥,教材是高职学生们唯一汲取知识的渠道,且授课的模式缺乏创新,多以专业课教师传授为主,单一的授课模式难以吸引学生,会造成高职学生对学习Java课程兴趣的缺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陈旧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一本教材可能教授5~10年,教材内容多已过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的Java课程项目设计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三)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失调

多数高职院校都过分的注重于理论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课的比率远少于理论课的比率,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大大限制的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高职学生们没在实践中把书本上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转化,很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若软件专业的高职学生没有丰富实操的经验,会丧失与大学生的竞争优势,使得市场竞争力更加弱化。

三、完善高職Java 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一)对Java课程重新进行课程设计

为了保证软件专业的高职学生日后能在Android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顺利学习,必须要对java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在不断摸索的道路中总结出项目驱动式教学能有效提升java课程的教学质量,项目驱动式教学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首先项目驱动式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做到了‘以人为本,将教学重点从教材转移到“项目”,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更改成合作式教育,项目驱动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教、学、做等过程完成课程教学。

(二)校方通过企业调研丰富教学内容

各大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各大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一来了解各大企业的用人需求,可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高职学生的职场竞争力,间接的解决高职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二来课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确定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在企业中的真实案例编入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软件专业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教师还可以将在企业中出现的实例融入情境教学,将学生带入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校方可根据在企业的调研情况进行工学结合,完善Java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

(三)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

各大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各大高职院校可建立网上教学资源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以浏览网页的形式对Java课程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学校应创建电子资源库,将传统纸质的资料转化成电子数据及资料、方便本校学生与教师的查找,在电子资源库中还可以上传教学的录像及复习资料等,可以开放学生端口,让学生可自由查阅资料、并可在试题库中进行自我检查,同时还可以对电子资源库进行补充。此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实体材料转换成电子书、PPT、教学录像及网络学习课件等多元化表现形式,但电子资源库中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教学大纲,立体化教学资源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料陈旧的问题,高职学生如在课堂上对知识掌握不全面可以在课后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进行“查缺补漏”,还可以进行自我检查。

(四)Java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高职院校应该完善Java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它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教学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人可以利用互联网为课程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与解决方案 ,高职院校可根据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对Java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提升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如:专业课教师可以开设课堂论坛,让学生们在论坛畅所欲言,学生可以按照意愿分成兴趣小组,在小组里进行多方面交流及探讨,对作业进行研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还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教学的模式进行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在网站上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对难以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在线测试,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校方应多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注重实践,将教学重点冲理论知识转移到实际操作上 ,各大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按照企业中真实的项目作为载体,选用项目启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软件专业高职学生的Java课程听课质量。在高职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同时各大高职院校应完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对学习模式进行选择,于此同时也培养了软件专业的高职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爽.基于Java课程的项目驱动式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27):138-140.

[2]陈为满,孙士兵,唐铁斌等.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23(2):96-97.

[3]王薇.三位立体化Java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2):29-32.

Java教学方法 第12篇

1 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 课堂教学采用“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法。使用多媒体, 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 本人使用的一些方法如下。

1.1 认真备课, 精心制作课件

现行教材基本都是以知识点的逻辑结构体系编写, 不适应高职强调应用性和适应性人才的目标。因此,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理论以“够用”为度, 突出高职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特点, 重新组织内容, 以程序实例为中心, 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把授课的重点放在精选出的程序实例的讲述上。

在教学中注重演示、操作、讲解的有机结合, 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使用软件实时操作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同步感受软件的运行过程;演示程序的调试与运行过程, 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交互性。

1.2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校园局域网, 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浏览教师的相关教案、Java API、程序实例, 上交作业, 并根据自测题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利用电子邮件、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 为学生答疑解惑。另外, 还鼓励学生有效利用各大搜索引擎和专业技术网站, 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发现问题后首先是自己尝试或者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适时发挥激励

组织相关课程的程序设计竞赛, 通过适当的方式奖励优胜者, 以此激励学生的拔尖和创新精神。

2 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是一种艺术, 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与综合应用, 才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加强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应用、引导创新, 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学会自我启发的“关键能力”。以下本人介绍的方法, 在教学中是穿插使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不同会有所侧重。

2.1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编程的实践中探索其带规律性的认识, 帮助和推动学生架构属于自己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路线,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学习能力。以实际问题为驱动, 通过生动、有趣的典型程序实例的分析、算法设计到编程实现;以应用为出发点, 重点放在讲解程序设计方法和解题思路上, 在分析问题和程序设计实现中使学生逐步熟悉语法和语句的用法, 并学会算法分析和程序设计的能力。

2.2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 以互动的形式来展开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接触问题、接触前沿技术, 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 让学生体验感受创新实践过程。针对问题, 发动大家思考,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和见解, 并开展讨论。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 展示程序实例, 给学习者以发表意见和成果的机会, 让其充分展示自我, 增强其主体意识。

2.3 任务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任务教学法主要是围绕一个实际问题, 设计出一个环境, 让所有学生共同参加讨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 承担不同角色。从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 到学习结果的评价, 都督促学生相互之间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进而在携手合作的基础上各司其职,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由此更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2.4 实践教学法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和上机实践才能获得。对于上机实践的选题, 贯彻以应用出发点的原则, 结合生活, 结合具体所学专业精心挑选难易适中、趣味性强的题目,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实践编程的锻炼过程中, 掌握了所学知识, 并达到了应用提高。此外, 教师也要认真检查和考核学生实践操作的完成和掌握情况。

(1) 小组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上本人建议提倡小组教学法。小组教学是指把整个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组员自由搭配, 以3~5名为宜, 选举组长。刚开始通过几个典型案例, 循序渐进地介绍Java语言, 帮助学生们理解、接受基本的要领和方法, 并对面向对象的概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进行案例分析, 并为各小组分配编程任务, 提出纪律要求、技术要求和完成期限, 要求各个小组进行讨论, 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最后对各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实行小组教学, 可以让不同思想的学生进行交流, 一方面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

(2) 陷阱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中再辅以陷阱教学法, 陷阱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对代码容易出错的地方, 以及理解不深刻, 在上机、项目中容易持续犯错误的地方。课堂陷阱教学法实施过程中, 教师会在典型的、容易出错误的地方故意犯错, 通过“出问题了”来吸引学员注意力、加深印象, 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认识。

(3) 激励教学法。

为方便记录学生每次实践操作情况, 每学期特别印制两张学生成绩记录表。设日期, 课程、姓名、问题、计分等栏目。每位学生每次有一格详细记录:得分多少, 奖扣分原因。期末考试结束后, 汇同综合测试、作业计分、理论课堂表现一起统计。将结果复印一份张贴于班级宣传栏中, 并加上教师的评语, 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教无定法, 学无定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只是单一的使用, 而应是根据知识点不同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对于以上教学方法, 只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使新的方法真正成为实施“软件蓝领”人才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董俊磊, 韩敏.程序设计实训教学方法的分析与设计[J].魅力中国, 2010, 9.

上一篇: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下一篇:教师形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