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教育范文

2024-07-16

封闭教育范文(精选12篇)

封闭教育 第1篇

一、研究方法的封闭

研究方法是一门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衡量指标之一。同样, 教育学也不能例外。然而从我国教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 与教育学研究的日益开放和丰富相比较, 我国教育学研究方法在贫瘠和匮乏的同时, 并日趋于封闭。在20世纪早期, 也就是我国教育学的引入初期, 翻译和介绍国外教育理论是当时教育学研究的最主要的方式。当时, 由于近代日本的快速崛起, 以及清末明治维新和影响, 日本成为中国效仿的对象, 自然教育学也不能例外。关于当年中国对日本教育著作的“翻译之风”, 梁启超的描述颇能说明问题。他写道“日本每一新本出, 译者动数家, 新思想之输入, 如火如荼矣”。[1]根据《译书经眼录》统计, 1902—1904年间, 翻译学校类书籍48种, 根据周谷平的统计, 1901—1915年间, 中国出版教育类著作63本, 直接译自日本的36本, 其他为编译, 或参阅原著改写, 但都与日本人有关。[2]尽管从形式是来看是翻译引进的日本教育著作, 但就实质而言, 这个时期引进的是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学, 或者至少说是以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为主。但到了1919年前后,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趋于平缓, 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思想的兴起。与从日语著作中介绍赫尔巴特的思想所不同的是, 这一时期大多是对原著的直接翻译。教育学的研究也从单纯地引进、翻译国外教育著作, 到对不同教育思想进行评价和取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陈科美在《新教育学纲要》 (开明书店1932年版) 一书中, 认为“杜威之‘教育即生活’说, 确能指出教育之真谛……吾人进一步研究, 仍发现缺点, 不能不另立一圆满之说以代之”, 其在分析了杜威学说的缺点之后, 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教育乃意识之连续适应”等等。[3]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一阶段, 由于实验教育学的兴起, 教育实验的方法开始受到青睐。当时有学者认为“近代科学之所以迅速发达, 其原本于实验;教育家有见于此, 以为研究教育, 或实施教育, 也非注重实验不可”[4]。随后, 相关教学设计和教育改革便在全国开展起来了。一些本土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也从这些实践和改革中孕育而生。经过新中国成立后, 教育学的“苏化”和“文革”期间的“语录化”, 使得我国教育学逐渐与国际教育学界失去了话语。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似乎并没有取得突破, 并且还愈发表现出一种封闭的姿态。目前, 在社会科学研究在方法上取得突破的同时, 我国教育学在方法上的研究并不活跃, 其研究大多还在沿用上个世纪教育学初创时期的一些方法。并且与当时对教育实验的青睐相比, 目前从教育实践出发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而在另一方面, 就在教育学学者们一边感叹于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匮乏, 教育学现有方法难以满足教育研究的时候, 又对社会学或国外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形成了自动过滤和封闭。好比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外就趋于成熟的统计学和数学建模的研究方法, 在我国教育学界始终难以形成风气, 至于近20年流行的人种 (类) 学研究方法, 在国内更是曲高和寡。与20世纪上半叶, 我国教育学紧扣国外研究方法发展的脉搏相比,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教育学在研究方法的发展显得贫瘠与封闭。

二、理论功能的封闭

所谓教育学理论功能的封闭, 指的是教育学理论在应有功能上的缺失, 或教育学理论不能担负其应有的职责。那不禁要进一步发问, 教育学理论应该具有何种功能?首先, 从教育学的起源上, 正如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那样, 教育学是起源于教育实践理论。在教育学产生之初, 教育学被理解为一门有关教育与教学的艺术。所谓艺术,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解为一种“理性的行为状态”, 而涂尔干把其界定为“做事方式的系统, 它指向于特殊的结果, 它要么是个人体验的结果, 要么是与教育相关的传统经验的结果[5]。虽然这些教育学理论在规范、内容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但它们都秉承了一个共同点, 即服务于实践的目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不能例外, 即使是像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这样带有极其思辨和哲学性质的著作, 也被视为是针对教育者的实践理论, 是“没有经验的教育者的地图”。同样, 在我国教育学蓬勃发展之初, 诸如陶行知、陈鹤琴等人的教育理论也都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功能。其次, 从教育学理论的性质上来看, 教育学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规范———描述性的学科, 自然教育学理论应当是一种适合于“为实践提供指导”的理论。从教育学知识的现实性和价值性上来看, 这种致力于人的发展和如何成为人、成为何种意义上的人的学科, 自然不能形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理论, 但这里并不是怀疑教育理论在揭示“是”的问题上的能力, 而是强调教育学至少在“考虑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实现教育目的”方面应该是经验性质的, 或者换一句话来说, 教育学不能把自己局限于研究“是什么”, 而是至少部分地也是一种规范性的科学, 正如后来沃尔夫冈·布列钦卡将教育学理论分为三部分的努力一样。由此可见, 教育学理论应当具有联系实践的功能。教育学历史发展的逻辑也佐证了这一点。20世纪上半叶, 军阀、战争、动荡是当时时代的关键词;但就是这样的时代, 却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平民教育思潮、乡村教育运动、各种教学改革风起云涌, 诸如陶行知、陈鹤琴、晏阳初、黄炎培、梁簌铭等人在各自的教育信条下积极投身教育实践, 抛开各自实践的成败来说, 至少他们的教育理论得到了升华, 并被现代人奉为经典。然而, 反观目前我国教育学研究, 教育理论“脱离实践”一直备受诟病。一方面, 教育实践界称教育理论是“光说不练的假把戏”;另一方面, 大量的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却是由非教育学出身的学者担任, 大量教育决策的推动亦是如此。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使得如今的教育学趋向于一种经院之学, 但教育学在本质上是有着不可褪去的实践性。

三、科学精神的封闭

我国教育学封闭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教育学科学精神的丧失。在科学教育学的相关研究上, 就有学者提出科学精神中的价值无涉和对普遍知识的追求并不适用于教育学。这只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化的表现, 正如上个世纪斯诺在牛津大学的振臂一呼。而真实的情况是, 科学本身也蕴含着一定的价值体系, 根据科学的目标是否和认识有关, 科学的价值可以分为认知价值和非认知价值。其中认知价值中, 最主要的律令便是对真理的追求精神;而在非认知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中, 说到底, 也就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关怀。从这里看, 教育学应该具有这两种价值, 也理所当然的应该具科学精神。然而对现实进行考察,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我国教育学在科学精神上却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首先, 在“求真”的价值追求上, 教育学大多以人的特殊存在性来否定教育学中大写的“真理”价值。殊不知, 就算在自然科学领域, 从波普的证伪主义之后, 也不再宣称其追求的是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而这种否定的态度, 使得教育学陷入一种相对主义的歧途。一切教育研究都落入了“怎么都行”的无政府状态。这便给政治、意识形态等非学术因素的进入提供了便利。诚然, 教育学因为其研究对象的社会属性而致使其自身无法完全离开社会的制约而存在。正如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批判的那样, 教育学不可能在完全意义上摆脱价值判断的影响而成为如自然科学那样的纯粹经验的科学, 教育学总是受到一定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判断的影响。但当一门学科完全依附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话, 它的发展也就窒息了。纵观我国教育学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求真精神却始终没能完全确定。教育学的内容、范围、宗旨等等都一直被禁锢于政府的各种大纲、标准之中。例如:国民政府出台的战前师范课程标准 (即1934年的《师范学校课程标准》) 和战后师范课程标准 (即1941年经过修正的《师范学校课程标准》) ;在此之后, 教育学更是出现了“党化”的味道。新中国成立之后, 我国教育学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 逐渐成为政治的传话筒。最近30多年来, 教育学求真意识和独立精神逐渐增强;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惯性。常常将政府的讲话文件奉为经典、为了迎合政治的需要, 甚至是为了一些功利性的目的, 不假思索地引入或人为地制造一些教育学的假命题和伪命题。其次, 在非认知价值上, 作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学却出现了人文关怀的缺失。目前, 从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法律等不同角度对教育进行的研究不可枚举, 但很少有学者从人的发展这一终极目标上研究教育事宜, 教育学研究中“人文关怀”的封闭, 使得教育学无论在研究范式、价值取向还是学科自身合法性问题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学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种繁荣的局面, 但就在这种繁荣背后, 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却似乎陷入了一种贫乏与封闭。本文从教育学研究方法、理论功能、科学精神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学日渐封闭的现状。

关键词:教育学,科学精神,研究方法,理论功能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清末学术概论[M].中华书局, 1954:71.

[2][3][5]郑金洲,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道路封闭通告 第2篇

封闭期限:x年10月30日上午8时至x年12月10日

车辆绕行路线方案公告如下:

1、沿线去往赤峰市区、海拉苏、哈拉道口、乌丹方向的车辆绕行省级通道→大板→S205线→赤大高速(G16);

2、沿线去往宝日勿苏、林东、天山及省际通道方向的车辆绕行乌丹→赤大高速(G16)→S205线→省级通道;

3、沿X219线、线去往海拉苏、赤峰市区方向的车辆绕行S205线→赤大高速(G16)→乌丹→赤峰;

4、沿S304线、线去往宝日勿苏、林东、天山及省际通道方向的车辆绕行赤大高速(G16)→S205线→大板→省际通道;

由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特此通告

交通运输局

交通警察大队

浅谈封闭式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学生;心理分析;素质教育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市县区的小学里又出现了一批新的模式——封闭式学校,而且越来越多,这就有了住宿学生的问题了。由于学校学生年龄不同,家长又不在身边,而且小学又正是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主见的阶段,所以他们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因此,注重住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情感体验中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的心理困惑

学生的心灵单纯而又容易受到伤害,平时在生活、学习中,应倍加关注。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就有可能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教育中,笔者首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1)独立的心理

住宿生离开了父母的保护,一切都要靠自己,如生活费的合理开支、学习时间的科学分配等都要靠自己把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自我调节,他们基本上也能够学会自理,充分显示出了独立性。

(2)软弱的心理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大人的溺爱和过多的关心爱护,很少遇到挫折和经历生活的磨练。一旦远离家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教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如自卑、胆怯、敏感,以至意志消沉,失去信心,害怕面对现实。

(3)孤独的心理

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学校,他们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躲避、远离新的同学,既不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去了解别人,产生了这种孤僻的心理现象,造成在学习、生活上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

(4)自暴自弃的心理

这种状况在后进生中表现较为明显。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反正父母不在身旁,管不了自己,干脆破罐子破摔,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出现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和行为,得过且过。

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我时时注意保护学生,决不放过任何一个调整学生心理状态的机会。如王宁同学是我刚接手不久的学生,期末考试,她的语文只考了18分,数学成绩也很不理想。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为帮助她进步,我和她进行了谈心,鼓励她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给予她充分的肯定,慢慢地,她的成绩进步了,学习兴趣提高了。

二、在班集体中培养和引导学生善于交往

(1)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个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不可轻视的。班主任是营造班级心理环境的关键人物,这就是要求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要以爱心治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组织他们参加班级管理,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营造一种良好宽松的班级心理氛围。

(2)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使他们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懂就问,鼓励他们组成各类的学习小组。我在班里举行了“一帮一”、“友好待人”等主题班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同学交往,多交朋友,并且教给他们交往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尽可能地增加住校生的交往机会,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歌曲比赛、队列检阅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让住校生在比赛中学会交往,学会协作,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1)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杰出人物不怕失败、勇于吃苦的事迹,这些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极好材料。如《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设身处地感受越王的处境及心情,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谈谈感想。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感悟,他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次的陶冶,提高了自己的意志力。

(2)感受教材中人物乐观、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许多学生生活在优裕的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溺爱,使得有些孩子形成了自私、心胸狭窄、易于嫉妒等不良的心理,因此和同学总是不能融洽的相处。针对这些特点,我努力培养他们的乐观、开朗、乐于奉献的性格。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时,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懂得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叶子那样拥有一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能只顾自己。这样的引导,将心理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封闭教育 第4篇

一、封闭式管理学校值得深思的两个问题

1. 封闭式管理学校一般规定学生每一周或两周, 甚至一个月休息一次, 期间不准随便出校门。这样, 一方面造成了家长对学校的过分依赖, 他们平时忙于自己的事, 疏于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甚至认为孩子的教育是教师的事, 连父母子女间的亲情都淡漠了。另一方面, 学校封闭式管理, 人为地切断了青少年学生与社会大环境的联系, 导致他们不了解社会, 不适应社会, 造成“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分低能者越来越多。

2. 学生被封闭在学校, 白天上8节课, 外加早读和晚自习, 一天要在教室里呆10多个小时。日复一日面对所谓的知识, 生活单调、枯燥而乏味, 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很容易造成他们心里压抑、心情烦躁, 甚至造成性格孤僻, 心理扭曲。

二、如何贯彻开放的教育理念

1.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理念, 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所现代化理念下的学校, 我校应该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 新课程理论的研究。学校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和领悟, 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团结奋进的教职工队伍, 不仅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帮助, 并且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 塑造出身心健康, 品格良好的新人。教师能够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学生, 启迪智慧, 滋润心灵, 雕刻人格。

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是学生交流思想、进行知识学习的殿堂, 学生知识的获得, 能力的形成, 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课堂这个主阵地。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收获人生的成功。课堂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要让学生走进课堂, 走进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给学生创造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其乐意追求的生活, 而不是把学习看做异己的、被迫接受的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大胆提问, 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勇于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提倡师生平等和教学相长, 建立起师生之间合作、开放、真诚、共融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3. 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的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活动的内容应该异彩纷呈,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陶冶学生的心灵。要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获得全面的发展。重视音体美课的教学,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教学, 挖掘学生潜能, 锻炼学生体魄, 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发挥学生特长, 释放学生激情, 展现青春风采。

4.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 是学生得到历练的好场所。教师要发挥社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机会, 让学生从学校走进社会, 走进大自然, 走进人民群众中间, 走进火热的社会中间, 让改革的春风沐浴学生的心灵, 滋润学生的心田。严密组织春游、秋游、清明节扫墓。加强实事、新闻的阅读交流, 开展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 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 为他们融入社会, 推动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道路封闭施工通告 第5篇

一、封闭路段:江村路1K+400M(xx路苏震桃公路路口西50米)

二、封闭时间:xxx2年9月18日至xxx2年10月5日。

三、为保证施工期间群众出行安全,封闭施工期间道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请过往车辆和行人绕行。

四、工程施工单位要按照规定设置安全标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五、因道路封闭带来的诸多不便,敬请广大群众理解。

xx市七都镇人民政府 xx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

走出封闭的自我 第6篇

我从小就比较胆小、害羞,每当家里来了陌生的叔叔阿姨,就想躲开,现在更是觉得与人交往是件异常头痛的事情。在陌生的环境里,特别是人潮涌动的商场、广场,我感到浑身不自在,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大家关注,甚至觉得他们在背后对我指指点点。我喜欢呆在自己的卧室里,无论春夏秋冬,回到家就马上进房,而且习惯性地关上门窗,拉上窗帘。那是我的小天地,只要有一样开着就觉得不自在,有种被窥视的感觉。

我没有朋友,陪伴我的只有芭比娃娃。我其实也很羡慕同龄少女们在一起聊天,一起逛街,到对方的家里作客,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融入她们的圈子。爸妈常叹气,说这样的我将来该如何在社会立足呢?

我还有得救吗?帮帮我吧!

怡然

像怡然这样自我封闭的人,可以运用心理训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改变封闭心理,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牢记三原则

主动交往 积极参加集体和社交活动,多接触人,是改变封闭心理的关键。人只有溶入集体中,才会获得知己,心情舒畅开朗。

求同存异 由于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文化修养、性格特征的不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分歧,有时甚至产生矛盾。因此,与人交往要求同存异,懂得宽容。这样,别人也容易接受你,愿意与你交往。

乐于助人 这不仅是种美德,而且对个人的心理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人需要温暖和帮助,主动帮助别人,别人也会给以同样的回报。这样,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建立,你会慢慢走出封闭的自我。

具体三步走

第一步:置身人多的环境

每天放学或下班后不要急于回家,先到商场等人多的地方逗留一段时间,引导自己对周围环境里的人和事情感兴趣。可以先从人少的环境里开始,在外逗留的时间也应逐渐延长。

心语:这一步要将你从个人小世界里拉出来,置身于自己以前不愿或不敢呆的环境里。回家后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强化效果。

第二步:与陌生人搭讪

①阅读一些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了解怎样和人打招呼,怎样和人开始谈话,以及谈话的礼貌等知识。

②到某市场询问一种蔬菜的价格。

③在路上分别向陌生的男女老少问路,特别是要完成一次向年轻英俊漂亮的异性问路,完成一次向看起来并不和善的人的问路。

④买一种商品,然后退货。成功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敢于并能够向店方陈述理由。

心语: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要写出感想,分析自己所学沟通技巧的运用情况,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长处,要在以后的行动中坚持下来,对于不足,要通过再一次的“补充练习”来纠正,直至基本克服。

第三步:倾听并参与聊天

①每天向同伴询问一个有关本校或本单位的问题,直到第二个星期。刚开始,可选择那些比较和气的人,然后再选择那些看起来不好打交道的人。询问时要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认真倾听。眼睛要经常注视着对方,并要有所反应,如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②主动参与同伴们的聊天。刚开始你可能不太会表达,没关系,耐心倾听即可。过一段时间后,你可以适时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为了使自己成功,你可以像老师一样“备备课”,如头一天特地看一场球赛,或从报刊上记下一个有趣的事例,第二天用它来参与聊天。

③约同伴一起出来逛街,吃顿便饭,看个展览之类的。

封闭教育 第7篇

一、五年高职学生在封闭式管理下的特点

1. 心存自卑、对未来悲观迷惘, 但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

五年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 初中阶段往往被认为是中等偏下的学生甚至是差生。此外, 社会对五年高职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 随着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 使得就读五年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 认为自己不如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然而, 他们内心深处却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 希望别人同等看待他们和普通高中的学生。

2. 年龄小, 独立生活能力差。

学校新生年龄普遍为16、17岁, 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且没有住校经历, 没有了父母长辈的悉心照料, 学生无法适应独立的生活;此外, 从单处一室的“独立王国”到六、七人“群居”的集体宿舍, 封闭式的集体生活对很多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考验。

3. 以自我为中心, 情绪波动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五年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家长的溺爱导致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淡薄,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学生追求张扬的个性, 心理素质脆弱, 受不了委屈, 情绪波动明显, 容易失控。当情绪失控时就容易转化为各种攻击行为, 如拉帮结派、打群架等。

4. 厌烦说教, 逆反心理较强。

五年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 心理发展迅速趋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 他们厌烦说教, 对大道理本能似的反感, 很多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一些硬性要求出现抵触情绪, 甚至会和教师对着干。

心理学研究表明, 处于青年中期的学生, 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 但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与之同步发展, 且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 情感教育是五年高职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 就如同他们的身体成长需要补充钙质一样。[1]

二、情感教育的涵义及必要性

情感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 它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教育, 能扣动人们情感的琴弦, 所产生的效果是心灵的震动、灵魂的净化、道德的升华, 最终使感情理性化, 容理于情之中。

教育的过程, 也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受教育者将教育影响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 以及将思想意识转化为行为需要情感这个媒介和桥梁, 如果缺少了情感, 教育就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伪君子。”

俗话说, 强扭的瓜不甜。学生若是对学习没有兴趣, 丝毫没有自主学习的意愿, 完全是在师长的强制下学习, 试问, 这样的教育能达到好的效果吗?在我校的新生中, 有很多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但是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 而且在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比如:电子竞技大赛、篮球赛、足球赛、台球赛、棋类比赛等。这是因为他们特别有天赋吗?其实不然, 而是他们对这些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五年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 这就需要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建立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联, 学生和学生的情感关联, 以情感作为动力, 帮助他们培养学习自主性, 摆脱厌学情绪。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 人们的生存压力随之增强, 人们对情感的需求、渴望越来越强烈。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求层次理论说明, 如果学生的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学习动机, 例如:父母离异, 会导致孩子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我校五年高职学生, 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 他们远离父母, 独立生活, 无论是学习上, 还是生活上, 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此外, 五年高职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 他们的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认同。所以, 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 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 让学生的心理有归属和爱的感觉, 真正做到“动之以情”, 排除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的一切干扰因素。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过一位自己非常喜爱的老师, 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位老师的教导, 这就是情感的力量。教师, 不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还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这就要求教师真心地和学生沟通,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光辉正直的形象, 给其留下好感, 逐步建立自身的人格威信, 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信和接受情感上乐于接受的东西;五年高职学生对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抱有极大的抵触情绪, 即使是理智上承认正确的东西, 也往往被否定性情感所排斥。事实证明, 在五年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 除道理正确和方法得当之外, 还必须注意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和感情距离,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心理。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1. 以良好的个人素质, 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直接性、生动性和示范性, 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俗话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言行一致, 则一言九鼎;言行相悖, 则一文不值”。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学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引导学生。

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成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是德育主体, 而不是灌输客体, 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投入。因此, 教师只有从情感入手, 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要真正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品格在大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努力做好言传身教的导师。

3. 尊重学生。

五年高职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求有被人承认的独立人格, 希望被人尤其是被老师关注、理解、信任和尊重。教师与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 教师可以以一定的标准要求学生, 却不能以权利颐指气使、以势压人;教师可以批评学生, 但出发点必须是与人为善的;教师有权就某些问题单方面做出决定, 但切不可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倾向。如果教师在某方面处理失当, 学生就会与教师离心离德, 有咫尺天涯之感,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使情况难以收拾。

4. 理解学生。

五年高职学生在思想、心智等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教师与他们交流时应该尽量避免古板枯燥、空洞无力的说教, 而应该尽量多沟通、交流, 以朋友般的理解之情对待他们。人, 只有被人充分尊重的时候, 才会真正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尊重自身。教师也只有以朋友般的理解之情和学生平等相处时, 才能真正做到换位思考, 才能在学生工作中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一个集体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做到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爱学生。

五年高职学生年龄偏小, 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大多数学生从未有过住校经历, 从未离开过父母, 初到学校往往不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如果此时教师能无私地向学生传达师长的关爱之情, 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 那么就很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只有在受到真心关怀的时候, 才会对教师、对班集体产生信任和归属感, 才有可能表达出真实愿望和要求, 才会逐步形成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6. 做学生的朋友。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 “假如你只是从教学的讲台上观察学生, 假如学生仅仅因为点名才走近你, 假如他跟你的交谈只限于回答你的问题, 那么无论怎样的心理知识也帮不了你的忙。应当像对待同伴和直言相劝的朋友那样跟孩子打交道, 同他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2]教师应该经常和学生沟通, 就像朋友一样, 倾听和感受他们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此外,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也会乐于接受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四、实施情感教育的注意点

1. 把握爱心的尺度。

列宁曾说, “爱孩子是母鸡们都会的事, 但是如何去爱则不是母鸡们知道的了”。[3]教师要关爱学生, 并不是说学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教师替他们完成。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 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并进行总结, 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 在总结中进步。

2. 公平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教师应该以一颗公平、公正、博爱的心去关爱所有的学生, 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仅仅偏爱某一部分或极个别学生, 这样的情感教育注定失败。

3. 将“情”与“理”合理结合。

此处的“理”不仅包括做人的道理, 还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教师要严在当严处, 在学生的错误面前, 教师还要认真执行“理”, 绝不姑息任何一位学生。

重视情感教育在学生整体素质形成中的作用, 将情感因素渗透到辅导员工作中,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就要求辅导员投入更多的心血, 以爱动其心, 爱在细微处;以严导其行, 严在当严处, 切实做好五年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娜.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时代教育, 2009, (1) :23.

[2]邵长梅, 马燕.浅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因素[J].中国林业教育, 2007, (1) :35-36.

封闭教育 第8篇

广州市海珠区从2013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窝沟封闭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工作。为了解该区开展窝沟封闭、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分别评估学生和家长对窝沟封闭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度、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对不同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等,以期为儿童窝沟封闭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的修订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2014年海珠区需要开展的窝沟封闭项目学校共95所,笔者于2014年3—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其中的24所小学开展调查。在抽中小学的二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个班,该班的全部学生及其家长均为调查对象。共955名学生,944位学生家长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学生年龄8 ~ 9岁,男女比例接近1: 1。家长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为主, 占76. 27% 。大部分参加调查的为学生的父母,仅有4. 87% 为祖父母/ 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

1. 2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海珠区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学生/家长调查问卷” 开展调查。学生和家长问卷,均包括一般情况、授课教师讲座效果、口腔卫生常识3个部分,家长调查问卷增加了窝沟封闭必要性调查。问卷信度相关系数为0. 91。家长调查问卷主要采用家长自填方式完成,学生调查问卷由调查员现场读题,学生自填完成。

1. 3质量控制为保证调查顺利开展和问卷质量, 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培训,要求采用统一的指导用语开展调查; 学生和家长调查问卷分别在授课结束后统一发放给调查对象,填写完成后调查员逐一回收,进行问卷质量控制。授课教师统一课件。

1. 4统计分析问卷用Epi Data 13. 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核对并修正。采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百分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 α = 0. 05。

2结果

2. 1讲座效果96. 02% 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生动好听( 917 /955) ; 大部分学生( 96. 96% ,926 /955) 能听懂老师讲的知识,仅有3. 04% ( 29 /955) 的学生反映听不懂或不知道是否听懂老师讲的知识。

38. 35% 的家长认为此次讲座的收获很大, 60. 17% 的家长认为有所收获、基本能听懂,仅有少数家长没有听懂( 1. 38% ) 。听完讲座后,绝大部分家长了解了窝沟封闭的必要性,并且77. 97% 的家长会带孩子去做窝沟封闭。不做窝沟封闭的原因主要有担心封闭材料的安全性( 38. 83% ) 、没时间( 32. 52% ) 、 不觉得窝沟封闭对孩子有好处( 13. 11% ) 。家长给授课老师平均评分为8. 71分。

2. 2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海珠区二年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平均知晓率达到84. 84% ,除“每次刷牙应该持续多长时间”和“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的正确率较低外( 分别为63. 35% 和78. 95% ) ,其他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80% 。家长对口腔卫生知识也有较好的掌握,平均知晓率为86. 10% 。家长对糖果类食物对牙齿最有害( 97. 88% ) 、每天应该早晚各刷牙1次( 96. 19% ) 、牙刷应该3个月换1次( 95. 02% ) 和儿童换牙年龄( 90. 89% ) 的知晓率均在90% 以上,但仅有56. 14% 的家长知晓全国爱牙日的日期。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知晓率/% 。

2. 3不同类型教师授课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以教师类型进行分层,比较学校老师、口腔医生/护士、 社区医生3种不同类型老师授课的教学效果,结果发现,对二年级学生而言,课后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社区医生( 87. 22% ) 、学校老师( 86. 93% ) 和口腔医生/护士( 82. 7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对家长而言,学校老师的讲座效果明显差于其他授课教师( 口腔医生/护士、社区医生) ,在窝沟封闭必要性认识和是否会带孩子去做窝沟封闭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7. 469, 34. 47,P值均 < 0. 01) 。见表2 ~ 3。家长对授课老师的评分由高到低分别为社区医生( 8. 83 ± 1. 23) 、口腔医生/护士( 8. 71 ± 1. 28) 和学校老师( 8. 27 ± 1. 7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8. 098,P < 0. 01) ; 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

3讨论

2011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将“免费窝沟封闭项目” 作为广州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8],既往研究表明[9 - 11],在小学生中进行有计划、系统、长期的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口腔检查率和实际窝沟封闭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授课后94. 39% 的家长了解了窝沟封闭的必要性,仅有5. 83% 的家长不打算带孩子去做窝沟封闭,与广州市萝岗区[9]2013年开展健康教育后,学生窝沟封闭的实际封闭率( 91. 7% ) 较一致,高于增城市2011 /2014年窝沟封闭率( 32. 27% ) 和赞成孩子窝沟封闭率( 40% )[12], 说明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本研究发现,对学生而言,社区医生的讲座效果最好,学校老师效果次之,而口腔医生/护士的讲座效果最差; 对家长而言,学校老师的讲座效果明显差于其他授课老师( 口腔医生/护士、社区医生) ,并在窝沟封闭必要性认识和是否会带孩子去做窝沟封闭方面尤为显著。既往有研究者提出,在专业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应开辟其他途径,挖掘口腔健康教育的其他力量[13],与本研究观点不一致。虽然在授课前,窝沟封闭项目办对参与授课的社区医生、口腔医生/护士、学校老师进行了统一的培训,统一了授课课件,但是不同类型教师的授课效果却有很大差别,说明了授课教师的授课技巧、自身专业水平、能否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才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首要因素[14]。 本研究结果正是佐证: 一是窝沟封闭本身专业性较强,对学校老师来说是一个比较生疏的内容,他们对窝沟封闭没有实践基础,无法了解窝沟封闭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将真实的体会和经验讲述给家长,导致讲解生涩、不够深入; 二是窝沟封闭是一项操作性十分强的工作,面对家长的很多具体的问题,学校老师不能很好的解答相关疑惑,因此会产生不信任感,说服家长带儿童开展窝沟封闭的作用较差; 三是社区医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仅重视向家长进行医学知识的讲解,同时能够考虑到小学生这一特殊受教群体的兴趣和特点,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设计教学内容,因此效果较好。

过去大量窝沟封闭健康教育研究仅停留在窝沟封闭的应用效果[15 - 16]或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方面[17 - 18],在口腔健康教育方法、窝沟封闭健康教育效果,特别是不同教师授课效果评估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为了保证研究质量,较好地帮助二年级学生填写问卷,问卷所有问题均由专人现场阅读,并严格对现场纪律进行监督,既保证观察对象对问卷内容的理解,又保证观察对象的答案不受他人影响,确保问卷的独立性及准确性。

封闭教育 第9篇

纳米材料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2],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因颗粒的纳米化而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表面活性,有利于根管严密充填。叶玲等[3,4,5]分别采用染料渗透法、动物根尖周炎模型和体外微核法测定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封闭性、组织相容性和基因毒性,得出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生物相容性,但尚需对其抗微生物作用、基因毒性、物理学特点等进行全面评价。我们已通过琼脂扩散法对纳米氧化锌和纳米羟磷灰石的抗微生物作用进行了前期研究,现采用葡萄糖定量分析模型对纳米氧化锌和纳米羟磷灰石的根尖封闭性进行评价,为将其作为根管封闭剂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粉:氧化锌(上海齿科材料厂),液:丁香油];纳米氧化锌糊剂[粉:纳米氧化锌(山西省丰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液:生理盐水];羟磷灰石糊剂[粉:羟磷灰石(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液:甘油];纳米羟磷灰石糊剂[粉:纳米羟磷灰石(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液:生理盐水];葡萄糖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叠氮化钠(Amresco 0639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5.25%次氯酸钠(天津市耀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理盐水(安徽双鹤药业);牙胶尖(上海齿科材料厂)。

1.2 实验样本及分组

选取新鲜拔除的、根尖发育完全的、直的单根管上前牙40 个,要求牙根无龋、完整、无裂纹、无牙吸收、根管通畅、根尖孔未破坏,牙根长度在10~15 mm。贮存于40 g/L的甲醛溶液中,使用前除去牙体表面的结石和软组织,贮存于4 ℃生理盐水中备用。所选符合上述条件的40 个牙,编号后随机分为5 组,每组8 个,即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组(ZOE)、纳米氧化锌糊剂加牙胶尖组(NZO)、羟磷灰石糊剂加牙胶尖组(HA)和纳米羟磷灰石糊剂加牙胶尖组(NHA);对照组1 组4 个、2 组4 个。

1.3 实验方法

40 个离体牙按分组编号分别进行如下步骤:

1.3.1 常规开髓,拔髓,用15号锉插入到根管中,直到在根尖孔处可以看到锉尖端为止,测量得出牙根实际长度。工作长度通过牙根实际长度减去1 mm确定。根管采用逐步后退技术预备成锥形,主尖锉35#,预备过程中生理盐水和5.25%次氯酸钠交替冲洗。预备完成后吸干根管内的水分,分别应用上述4 种糊剂和牙胶尖、采用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

1.3.2 对照1 组4 个牙的根管分别用牙胶尖和实验组所用4 种实验糊剂充填;对照2 组的根管仅用牙胶尖通过侧向加压法充填,不使用根管封闭剂。

1.3.3 根管充填后,进行桩腔预备,使每个根管内的剩余牙胶长度为6 mm[6]。最后用垂直加压器压紧根管内的牙胶,对照2 组不用垂直加压器压紧牙胶。

1.3.4 根管充填后的牙在37 ℃、100%的湿盒中贮存1 周后,实验组、对照2 组的牙根外表面(根管口和根尖孔除外)涂黏蜡,对照1 组的牙根表面、根管口和根尖孔均用黏蜡封闭。

1.3.5 将每个牙用黏蜡固定于一个底部开口的Eppendorf管底部,使约2/3的牙体置于管底之外,Eppendorf管的上部与一个长约15 cm透明的输液管相连,用注射器通过输液管向根管内注入1 mol/L(含2 g/L NaN3)的葡萄糖溶液,直至输液管内的液面比根管内牙胶高15 cm,然后移除注射器。输液管上方通过一个小孔与大气相通,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输液管内葡萄糖液面的高度不变。装有牙体的Eppendorf管固定于一个可完全密封的玻璃瓶,瓶盖上插一个12号注射针头与大气相通(图 1)。将上述装置置于37 ℃饱和湿度的环境中,于第1、2、4、7、10、15、20、25、30 天在根方的玻璃瓶内取10 μl样品。在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上用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测定法(GOD-POD法)测量其中的葡萄糖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获得结果为计量资料,数据符合重复测量数据特征,采用重复测量混合线形模型分析,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0.05。若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则进行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

2 结 果

对照1 组从第1 天至第30 天均未检测到葡萄糖的漏出,对照2 组则于第1 天即检测出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且呈快速上升趋势(表 1)。

由表 1可得出4 种材料的渗漏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ZOE组上升最显著,其余3 组均上升缓慢。

表 1组间比较F值=16 523.5, P值<0.000 1,说明在所有时间点,4 种实验材料葡萄糖渗漏值都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F值=11 897.2, P值<0.000 1,

说明在不同的时间点之间4 种实验材料葡萄糖渗漏值有统计学意义;固定某一时间点可以对4 种实验材料葡萄糖渗漏值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得出:①在9 个时间点ZOE组微渗漏量最大,其次为HA组和NHA组,NZO组的渗透量最小;②HA组与NZO组在开始第1 天到第15 天之间微渗漏量无统计学意义,而到第20、25、30 天有统计学意义。HA组的微渗漏量大于NZO组。③HA组与NHA组在开始第1 天到第20 天之间微渗漏量无统计学意义,而到第25、30 天有统计学意义。HA组的微渗漏量大于NHA组。

3 讨 论

根管充填不完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充填后存在的微渗漏进入根尖周组织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7]。根管充填后微渗漏的大小是衡量充填质量的重要指标,微渗漏越大,治疗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据报道根管充填不严密的牙有45%出现根尖周病变,而充填严密的牙仅有7%有根尖周病变[8]。

3.1 关于实验方法

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方法有多种,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某种示踪物(tracer)渗入根管的情况来反映微渗漏。最常用的有①染料渗入法,通过测量染料渗入根管的线性距离来反映微渗漏的大小,无论是将牙体纵劈[9],横切或进行透明处理,均不能反映示踪物渗入的体积,且充填物内部存在的气泡能阻碍染料的渗入,使测量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微漏量[10];②细菌微渗漏模型临床相关性好,但只能定性,且不易控制其它细菌的污染,不同研究使用不同种类的细菌也使结果缺乏可比性;③放射性同位素法和电化学法因存在放射性污染及操作复杂等问题而较少使用[11]。近年来可定量的流体输送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于研究根管微渗漏[12],有研究报道该方法影响因素较多且试验条件较为复杂,常需特殊设备[13,14]。

葡萄糖定量法以葡萄糖作为示踪物检测根管微渗漏[15],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仅为180,易通过根管内极少的间隙;是微生物必需的营养物质,有良好的临床相关性。该方法通过直接检测从根管内漏出的葡萄糖的浓度对微渗漏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灵敏、准确,是目前国内、外推荐的首选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1 组密封良好,均未出现微渗漏,而对照2 组于第一天就出现较大的微渗漏,明显高于实验组,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该法检测微渗漏不破坏牙体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本研究观察时间为30 d)对样本连续观察,可对随时间延长微渗漏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与目前所用其它检测微渗漏的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优势[16]。

3.2 关于实验材料

牙胶和根管封闭剂是最常用的根管充填材料,牙胶是充填的核心及主要材料,但牙胶只能发生少量的压缩变形,与根管壁的适合性差,且对根管壁没有黏附作用[17],因此必须配合使用根管封闭剂。封闭剂可以增加充填材料对牙本质的黏附力,填充根管内的不规则区域及牙胶尖之间、牙胶尖与根管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根管侧支,还可起润滑作用帮助牙胶尖就位[18]。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根管封闭剂。4 种材料中,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的葡萄糖渗出量最多,微渗漏最大,根尖封闭性最差,原因是这种材料易溶于水和唾液。Barnett等[19]将充填有各种材料的牙根植入兔皮下组织,使材料与组织和组织液相接触,模仿在体条件的研究也发现,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的根尖封闭性不佳,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氧化锌丁香油类糊剂在组织液中具有可溶性。尽管当材料超填时这种可溶性可以使超填材料吸收,有利于根尖周病变的愈合,但当其发生于根管内时,则会降低封闭效果。

纳米氧化锌是普通氧化锌纳米化后形成的,由于颗粒的纳米化使材料的强度、韧性、超塑性大大提高[20]。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糊剂组葡萄糖渗漏量最少,其根尖封闭能力最强。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该材料颗粒细小,达到纳米级,在根管充填时更易进入到牙本质小管,侧副根管的细小解剖部位,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性;二是材料聚合过程中有一定的吸水微膨胀,与根管壁牙本质易于粘接,更好地封闭了根管系统。

本实验中,羟磷灰石糊剂组葡萄糖渗漏量明显少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与纳米氧化锌组在开始第1 天到第15 天之间微渗漏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从第15 天起,羟磷灰石糊剂组渗漏量大于纳米氧化锌组(P<0.000 1),表明这种材料的根尖封闭能力次于纳米氧化锌,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材料与甘油混合后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这可能是其获得良好根尖封闭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应考虑到在体条件下,由于这种材料具有诱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可以使硬组织沉积封闭根尖孔,因而可能会获得较离体情况下更好的根尖封闭效果。

纳米羟磷灰石是在羟磷灰石基础上经纳米化处理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本实验结果显示,纳米羟磷灰石糊剂的根尖封闭能力优于氧化锌,次于纳米氧化锌,但与羟磷灰石糊剂组相比,在开始第1 天到第20 天之间微渗漏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从第25 天起,羟磷灰石糊剂组渗漏量大于纳米羟磷灰石组(P<0.000 1),表明这种材料的根尖封闭能力优于羟磷灰石糊剂。叶玲等[3]将其与高分子材料复合,然后对这种复合材料的封闭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这种材料用于根管充填可以获得理想的物理性封闭。分析其原因认为是:材料聚合过程中有一定的吸水微膨胀,利于材料与根管壁的密合性;此外,这种材料可能与干燥的牙根内表面牙本质有粘接性。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葡萄糖定量法对4 种材料的根尖封闭性能进行了比较,对其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提供证据。

(1) 纳米氧化锌具有最佳的根尖封闭性能,加之以前的实验结果已证实其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故从这个角度讲,它作为根管封闭剂是较为理想的。

(2) 羟磷灰石和纳米羟磷灰石作为公认的生物材料,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使之作为一种根管封闭剂应用于临床具备了理论基础。本实验进一步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根尖封闭性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根管充填材料。

(3) 尽管许多实验已证实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生物相容性和根尖封闭性都存在缺陷,但其价格便宜,在基层应用广泛,故可考虑增加一些成分进行改进制成复合材料应用于临床,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然而在临床应用之前,尚需对纳米氧化锌和纳米羟磷灰石的细胞毒性,基因毒性进行研究,并且进一步寻找理想的液体成分与其调和,增强其流动性及对牙本质的粘接力。

摘要:目的:观察纳米材料的根尖封闭性能。方法:选取40个直根管的上前牙,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各8个)和2个对照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个),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用侧向加压法进行充填。4个试验组所用根管封闭剂分别为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ZOE),羟磷灰石糊剂组(HA),纳米氧化锌糊剂组(NZO),纳米羟磷灰石糊剂组(NHA),置于微渗漏模型,于第1、2、4、7、10、15、20、25、30天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漏出的葡萄糖量,根据葡萄糖微渗漏情况,评价根尖封闭性。结果:经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4组材料的葡萄糖渗漏量有显著性差异(F值=16523.5,P<0.0001),渗漏量由高至低为ZOE>HA>NHA>NZO组(P<0.0001)。且4组材料的渗漏量均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ZOE上升趋势最显著。结论:纳米氧化锌糊剂具有良好的根尖封闭性能,羟磷灰石糊剂和纳米羟磷灰石糊剂次之,氧化锌糊剂根尖封闭性能最差。

封闭教育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外阴营养不良35例, 全部病例均经过外阴活检病理确诊, 其中鳞形细胞增生12例, 硬化性苔藓23例。患者年龄最大72岁, 最小30岁, 全部为已婚已生育女性。未生育妇女、幼女、青春期少女罹患本病者不在本研究之列。病程<3年者22例, 3~10年者8例, >10年者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封闭组20例, 对照组15例, 两组病例在病变的类型、病程长短及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采用的药物均相同, 即曲安奈德40 mg+丙酸睾丸酮100 mg+维生素B1 0.2 g+维生素B6 0.1 g+维生素B12 0.5 g+1%利多卡因5 ml混匀。封闭组所有药物加入注射用水5 ml混匀。患者先取膝胸卧位, 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找到长强穴, 于长强穴处注射, 注射时需斜刺, 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 保持酸麻胀感觉后注入药物约1.5~2 ml, 然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2%碘伏溶液消毒外阴, 剩余药物注入会阴病变区皮肤, 经过一侧大阴唇皮下直至会阴, 缓慢回抽针头, 将混悬液注入皮下组织。对侧同法治疗。每个月1次为一疗程, 有月经者每月于月经干净后2~3 d进行, 所有病例均在门诊定期随诊。对照组将以上配好的溶液混合于鱼肝油软膏中, 嘱患者涂抹会阴部病变区域, 3~4次/d, 1个月内涂完。

1.3 疗效判定

每次治疗前通过询问患者瘙痒程度和观察患者外阴皮肤黏膜形态的改变以作评分。评分标准如下:初诊评分作为基础, 0分为治愈, 评分减少3~5分者为显效, 评分减少1~2分者为好转, 评分无改变者为无效。每次治疗前评分, 1疗程结束后作效果评价。见表1。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封闭组注射后即出现治疗区皮肤肿胀, 患者诉感麻木, 无疼痛, 瘙痒立即停止。治疗后第1天大多数患者肿胀消失, 病变区皮肤较前无明显异常。患者体温、精神、食欲、大小便等均正常。治疗后1个月随访。

2.2 疗效分析

封闭组1个疗程结束后, 20例瘙痒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其中12例瘙痒症状完全消失。2个疗程结束后, 治愈9例, 显效8例, 好转3例。3个疗程结束后, 治愈16例, 显效3例, 好转1例, 显效率为95%。患者不同的病理类型疗效见表2, 两种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1年。对照组1个月后15例中有8例瘙痒症状较前减轻。2个月后, 治愈2例, 显效3例, 好转6例, 无效4例。2个月后, 对照组15例患者拒绝继续用药, 表示不能坚持。

3 讨论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女性外生殖器皮肤、黏膜的慢性疾病。以顽固性的外阴瘙痒、局部皮肤色素减退为临床特征, 是妇科较常见、较难治、易复发的疾病。患者常常久治不愈, 非常痛苦。外阴白色病变的病理改变主要在表皮及真皮层, 特点是细胞变性, 黑色素细胞消失, 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真皮层毛细血管闭塞, 微血管障碍及胶原纤维生成障碍, 真皮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退行性变。七十年代, 多采用外阴切除或局部外阴切除进行治疗, 术后不但外阴瘢痕挛缩变形且术后复发率高达50%。此后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丙酸睾丸酮、黄体酮等性激素药物局部涂抹, 每日多次长期反复使用, 停药后易复发且外阴皮肤黏膜始终难以恢复正常状态。激光问世后, 又采用CO2激光,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或波姆光进行局部热疗, 每疗程10~15次, 需多个疗程且疗效不稳定[2]。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开始用超声治疗, 但其强度频率尚属探索阶段。外阴营养不良的病因不清, 主要有下面几种观点: (1) 局部神经营养失调; (2) 局部皮肤代谢异常; (3) 感染因素; (4) 免疫因素; (5) 性激素因素; (6) 遗传因素; (7) 氧化与抗氧化作用等。

曲安奈德为皮质激素的一种, 长效, 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能稳定溶酶体膜, 防止溶酶体的释放干扰补体激活, 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 降低毛细血管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 减少炎症渗出, 抑制组织胺及其他毒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控制瘙痒。且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并可使很多组织包括皮肤的蛋白分解代谢加强, 从而使增厚的病变皮肤逐渐变薄。丙酸睾丸酮为性激素的一种, 具有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增加并使氨基酸分解减少, 从而使病灶局部变薄的皮肤恢复或接近正常皮肤厚度。采用的各种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三大物质的多种生化反应及代谢过程。

外阴营养不良用中医的解释为冲任督三脉气血失调导致湿热下注, 热蕴阴部, 气血不畅, 阴血不足等所致。长强穴属督脉, 位于人体的尾骨端, 肛门动静脉分支, 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 布有尾神经和肛门神经。其主治阴部湿痒, 通过长强穴药物封闭使阴部气血畅通, 增加外阴的血液循环及代谢,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

通过本资料的随访结果表明, 药物封闭使药物直接达到真皮组织内而起作用, 能促进真皮内的微小血管的修复及再生, 改善局部组织生长的微环境, 改善神经末梢的营养状况, 使病变的皮肤得以恢复正常, 同时还保持了局部组织器官的完整性。封闭组中应用的利多卡因起局部浸润麻醉作用以减少患者的疼痛,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 笔者认为外阴封闭联合长强穴封闭治疗外阴营养不良, 治疗方法简单, 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 且效果良好, 患者易于接受, 并能坚持治疗,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01-304.

[2]李成志, 王志彪.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和病理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1) :17-18.

莫谈“封闭针”色变 第11篇

所谓封闭针,是将强的松龙注射液(同类药物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和盐酸普鲁卡因(或同类药物)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一般成年人的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关节痛、肌肉附着点痛、神经痛、骨膜炎、筋膜炎、神经根炎等众多运动系统疾患,都可以接受封闭疗法。通常情况下,封闭针的主要药物成分是麻醉药和激素,麻醉药可以缓解疼痛,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不少患者担心打针之后会产生激素依赖症。其实,这种现象只存在于长期、大剂量、反复使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封闭疗法一般一个疗程只打3~5次,每次间隔2~3周;剂量一般控制在2~5毫升,不会产生激素依赖。

打封闭针后的15分钟内,患者应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是否红肿,有无过敏反应。打针后3天内患者应避免注射部位运动,避免沾水,保持皮肤清洁。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症选用 封闭针大多用于肩周炎、关节炎、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局部具有明显的痛点。要准确选择打针部位,哪儿疼打哪儿,打对地方才能立竿见影。有的患者打封闭针后,在第1~2天局部疼痛可能略有加重,可能与药品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有关,很快就会消失。为安全起见,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心衰、骨质疏松、急性化脓性炎症、精神病等患者及孕妇均应慎用。

疗程充足 不少患者认为打封闭针只能暂时止痛,其实像网球肘等一些慢性痛症,经封闭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前提是疗程充足,否则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因此,选用封闭疗法一定要坚持完成疗程,不要中途停止。

留心副作用 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皮质激素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体形改变、皮肤多毛,甚至使女性患者长出胡须;并可导致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还可加重胃肠溃疡,诱发高血压、胃肠溃疡等。一般短期的局部封闭治疗,不会引起这些反应。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除了询问有无糖尿病史、查看皮肤条件是否正常外,还要告知患者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改变、皮下脂肪变薄等副作用,尤其是手、腕、肘等暴露部位,会影响美观。

正确操作 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保证操作无菌,避免感染。有些患者在卫生环境不达标的小诊所打完封闭针后,会出现化脓、组织坏死等问题,使病痛加重,雪上加霜。

若在多次封闭后症状仍未完全消失,需适当配合针灸、推拿、牵引、理疗、超短波、频谱、离子导入、内外用药等治疗,以促进痊愈。

封闭小区的开放之路 第12篇

关键词:封闭小区,街区和路网,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公共交通体系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开发, 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给我国城市景观带来了巨大变化。住宅作为生活必需品、商品和投资保值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市场经济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住房配给制, 分层级的居住区规划配套体系也在大规模的土地出让制下解体。住宅及其小区环境和配套成为独立的商品单元体, 封闭式小区成为改革开放后城市居住的基本模式。

作为商品单元, 住宅品质及其小区内外部环境配套是影响住宅价格的决定因素。外部环境取决于区位, 城市中心由于交通便利及各种教育、医疗等服务配套设施完善成为住区的高附加值。小区内部的住宅质量、绿化和配套则成为小区的自身价值。这一自身价值通过封闭围合得以实现, 成为一部分居民的生活空间。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 居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区位和价位的住宅, 城市中心逐步成为高收入阶层的居住空间, 而城市外围边缘区则集聚了大量的中低档居住小区。遍布城市的各种规模和形态的封闭小区成为我国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

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开放居住小区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 土地和住宅国有分配制下, 居住区的规划采用了层级式配套规划模式, 根据居住区和居住小区人口规模安排学校、医疗及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同时, 单位大院式的“工作—居住—生活”一体化单元, 使人们“足不出区, 足不出院”, 在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条件下近距离上班、上学、购物。这种单元式静态交通对城市公共道路交通影响较小。单位大院模式下形成了尺度较大的路网, 交通主要以公交车和自行车为主。

由于住宅建设严重滞后, 居民居住条件恶劣, 传统合院住宅成为大杂院, 独立的内向式住宅成为小尺度群居的围合封闭式院落。新建住宅以多层为主, 由于非单元式的居住模式, 公用厨房和卫生间促使居民熟识度很高, 一方面是邻里纠纷, 另一方面邻里互帮互助也增加了居民的安全感、归属感, 小区的环境和设施主要靠居民自觉维护。在收入水平相当、居住水平相当的条件下, 除了大院内部的居民楼外, 城市中居住小区是开放的。

三、从开放走向封闭

1. 住宅商品化、高层化

住宅商品化的开发, 使追求经济效益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目标, 高容积率的住宅, 即高层甚至超高层住宅逐步成为居住小区的主要建筑模式。商品住宅及其内部环境需要商业化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的责任和居民权利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 封闭式的小区管理成为商品住宅模式下的选择。高、中、低档的封闭小区配备相应的物业管理。不同档次的小区承载着个体的价值认同和社会认同, 越是高档小区门禁系统越严密, 技术在此成为商品的门卫。

从传统的内向型院落式住宅, 经过并联式里弄住宅, 到现代多层及高层集合式住宅, 住宅从水平向度过渡到垂直向度, 楼梯、电梯取代了小街胡同。从传统的步行、自行车出行到现代的机动车出行, 快速路、高速路及地下停车库取代了小尺度的街道。高速的水平式和垂直式交通改变了自然的、慢速的交通和交往模式。这一快速生活模式需要更多的能源和机械消耗, 同时带来大量的污染和各种安全问题。高层建筑加大了城市中的空间尺度和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高层住宅对人的交往和身心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2. 规划后置、开发无序化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对城市规划造成巨大压力, 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规划滞后于开发, 粗犷的土地出让模式使得城市外围的居住区密集成片, 道路无法形成网络, 学校、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就业场所不足。造成居住片区单一的“睡城”模式, 在公交不畅的情况下, 加速了私家机动车的发展, 从而加重了城市交通负荷。居住小区停车及拥堵问题严重。

在资本利益的冲击下, 很多规划不得不持续调整。限高被突破, 保护区范围一再缩小, 绿地逐步被蚕食等。缺少统一的法定的前瞻性的规划, 城市开发陷入无序化, 简单的土地划分、出让使规划陷入混乱。“谁开发, 谁配套”的政策促使小区各自为政, 封闭住区, 特别是北方城市大尺度的封闭住区内部自成一体, 缺少和城市外部环境的衔接, 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内部拥堵、外部绿化等设施无法共享、城市道路断头等问题。

为了获得开发收益, 城市规划范围盲目扩张, 城市“圈地”运动导致出现大量城中村。联排低层的城中村以高密度和低容积率、商住混合、相对开放的形式成为城市封闭小区中的特殊类型。[2]

3. 城市改造片面化

改革开放以来, 传统价值观受到西方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冲击, 为了实现个体及小团体的利益, 往往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在城市改造更新中, 公共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经常被地产开发取代, 转化为私人绿地和设施。城市规划失去了价值平衡, 公共配套设施的不均衡和私有化使得普通居民难以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福利。

与此同时, 城市中心改造的步伐加快, 城市中心的老城区在土地升值的条件下被资本重组, 低矮老旧的居民区被金融商业地产以及高档住宅区取代。在城市改造更新中, 资本对城市片区功能与居民结构进行了置换, 城市中心原有的低收入居民外迁到城市边缘, 长期的邻里关系解体, 大面积的传统老街区迅速消失 (图1) 。[3]

4. 机动车发展过度化

从传统到现代的居住模式的演变, 是一种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接纳, 即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生活的便利享受。这种建立在资本和能源基础上的便捷生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心理及价值观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私家车创造了个体自由出行的便利, 与此同时, 大规模的私家车出行模式改变了城市道路交通形态、城市尺度和交往空间。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过多的机动车无论对于宽阔的大路网还是密集的支路网而言都是难以负担的。过度的个体自由必然造成全体的受困。[4]

为了居住环境的安全和安静, 保障居民的利益, 小区通过封闭手段可以防止机动车的进入, 原来开放的老小区也设置门闸。由于停车位不足, 很多小区每天上演着车位保卫战。空气污染恶化和道路拥堵成为私家车快速发展的后果。无处不在的汽车对行人, 特别是老人和儿童造成了威胁, 巨大的车流阻碍了人性化城市的发展 (图2) 。

5. 公共意识缺失

市场经济下, 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与此同时, 公共价值和公共规范却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缺少普遍的法律意识和公共行为约束使得公共环境中的冲突和纠纷频繁。各种侵占和违章行为需要不断增加法律法规来予以规定。在公共场所中很多设施、绿化遭到人为破坏, 城市公共环境的维护和管理成为难题。

由于机动车进入我国城市时间不长, 人们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道路行为习惯, 在道路交通中, 缺少公共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驾驶和停车行为严重影响道路通行, 造成各种交通事故。城市人行道、公共广场和绿地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都被违章停车侵占。在相关法律缺失及监管困难的情况下, 通过封闭式管理, 可以避免一定的矛盾问题, 保障公共场所及小区的环境不受到损坏。

四、西方城市规划和设计

1. 城市总体规划

欧洲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以多层建筑排列围合的街区式肌理, 底层多为商业, 楼层以居住为主, 街道狭窄, 路网密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 城市人口激增, 居住、卫生和交通问题的恶化迫使现代城市规划来应对。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总体发展制定了目标和框架。建立在街区尺度上的路网体系为城市交通、土地开发及城市形态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节点、绿色廊道、商业中心等明确了城市发展边界和方向, 保障了城市绿化、交通和服务配套的均衡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总体的城市设计, 在用地功能不明确的情况下, 城市形态框架可以为未来灵活而有序的发展创造条件 (图3) 。

大部分欧洲新城规划是在延续老城肌理基础上的统一规划, 在城市改造中, 老城没有被拆毁, 而是通过有机更新重新焕发了生机, 原有街道狭窄的老城被辟为步行区, 成为商业和旅游中心, 很多老居民仍居住在传统的祖宅中, 同时, 内城环境的改善也让很多年轻人和家庭回到老城工作和生活。新城或城市新区建在老城外围, 通过层级化的道路和公交系统与老城及周边城镇相连。城镇在区域网络中进行定位, 每个新城和新镇作为区域交通中的节点通过城际铁路、轻轨、高速路及快速公交和外部建立紧密的交通联络。城市内部则规划完善的道路网络。[5]

2. 城市设计实践

城市设计的早期实践以奥斯曼的巴黎改造为代表。通过规划贯通的林荫大道, 景观轴线和改造地下管道系统, 奥斯曼使中世纪的巴黎进入到了现代 (图4) 。奥斯曼对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立面分割、街道家具、绿化配置等都做了详细的设计与规定。宽敞的街道改善了楼层的居住条件。直到今天, 宽阔舒适的林荫道不断吸引人们漫步和休憩, 巴黎的街道成为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 (图5) 。

在巴塞罗那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塞尔达在老城外围设计了统一尺度的街区, 配合几条贯穿的快速路, 保证了城市的均衡发展 (图6) 。边长113 m的小街区使商业、居住和办公有机融合, 宽度20 m的街道尺度宜人, 方便行人穿行。在后期的道路改造中, 尺度较大的快速路中间被辟为绿化和步行道, 两侧是两车道的机动车道。由于有比较完善的地铁和公交线路, 私家机动车被限制在城市允许的容量内。整个城市步行街道贯通, 街头绿地和游戏场地遍布 (图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重建中, 柏林采用了延续城市传统肌理的设计原则, 围合填补被破坏的街区, 连贯街道两侧的建筑 (图8) 。通过国际城市设计竞赛, 完成了波茨坦广场的重建, 波茨坦广场在尊重历史肌理的前提下, 融入现代建筑景观, 汇聚了大量的商业和企业, 同时有很高比例的居住功能, 形成了高密度、人性尺度的商业居住街区, 成为柏林新的城市地标 (图9) 。

五、从封闭走向开放

1. 总体规划全局化

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面统筹城市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平衡教育、医疗、产业资源, 改善公共绿地及配套服务设施, 建立层级化的配套体系, 限制无序化城市扩张, 改变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应立足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整体居住和生活条件以及居民文化水平。通过征收税费和发放补贴稳定住房市场, 减少投机, 保障居民整体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

全局化城市总体规划着眼于公共化的道路交通和资源配套, 城市新区应规划为产业就业及居住生活一体化的新区, 以避免单一的功能片区对城市交通产生的巨大压力。总体规划应对城市长期稳定的发展起到控制作用, 通过道路网框架协调城市形态的发展。

2. 城市设计法定化

新形势下, 城市发展不是以“增量”, 而应以“升质”来优化、细化城市内部结构, 通过提升城市环境和文化生活品质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活力。产业转型升级对城市发展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城市中的大型老旧企业和传统商业面临调整和升级, 建立小尺度的路网街区格局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功能调整和置换, 适应小型商业企业的发展需要, 减少大尺度的城市改造更新对城市肌理文脉的破坏。上海崇明岛城桥新城的方案采用小街区、放射型绿道、均布绿地广场的形式为新城形态奠定了有序发展的基础 (图10) 。

城市设计是协调城市形态、促进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的产生也是源于西方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出现城市环境恶化、尺度失调等问题。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规划管理手段, 应通过法定化引导城市的新建和改造, 从总体到片区和专项设计, 从宏观到微观控制城市形态 (图11) 。[6]

在提升城市品质的阶段应建立街区层面的城市设计, 避免大尺度的土地出让对道路环境的影响。城市设计通过对街区层面的高度控制、绿地广场和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 创造人性化和谐的城市景观, 方便居民的出行和交往。通过城市设计可以有效控制居住小区的规模, 完善道路网, 特别是支路网体系, 为步行、自行车及公交出行提供便利, 创建小尺度、安全、慢行居住街区。街区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封闭住区的开放 (图12) 。[7]

3. 公共交通体系化

人口密集的城市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目标, 限制私家机动车的扩张。健全公交系统网络可以促使人们绿色出行, 减少城市拥堵和污染。通过轻轨、地铁实现大范围的市域交通联系, 在市内完善公交线路, 健全慢行支路网和步行通廊, 方便自行车及步行交通。

人性化的充满活力的街道是小尺度下具有复合功能的活动交往空间, 居住街区应通过慢行支路网形成宽敞的人行道、街头绿地和沿街商铺方便居民日常购物, 增加居民相互交往。通过单行道道路设计来限制机动车通行速度, 降低噪音, 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安静。

六、结语

封闭住区的开放之路是建立在交通完善、公交发达、配套均衡的城市环境中, 在缩小居民收入差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 在不断提高居民的公共环境意识、遵守统一的行为准则、共同维护公共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望实现。这需要政府、规划部门、企业和居民的长期努力。只有坚持公平、长期和绿色的发展理念, 才能实现城市的开放、繁荣与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全面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在城市整体富裕、开放、健全的环境里, 个体封闭的价值和意义也会随之消失。

参考文献

[1]徐苗, 杨震.超级街区+门禁社区:城市公共空间的死亡[J].建筑学报, 2010 (3) :12-15.

[2]胡适人.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杭州城西封闭住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0:26-45.

[3]WEIWei.Stadtgestaltung in Peking[D].Stuttgart:Universit□t Stuttgart, 2004.

[4]杨保军.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J].城市规划学刊, 2006 (6) :9-15.

[5]KIESS W.Urbanismus im Industriezeitalter:Von der Klassizistischen Stadt zur Garden City[M].Berlin:Ernst&Sohn.1991.

[6]丁旭, 魏薇.城市设计 (上) ——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封闭教育】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封闭因素论文04-10

封闭工艺05-12

封闭管理06-17

封闭开放08-24

封闭组合电器05-24

封闭管理通知06-14

露台封闭方案07-15

封闭交通通告09-12

全封闭型06-01

简易封闭负压引流06-03

上一篇:成本分割的优势下一篇:早期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