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方法

2024-06-28

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方法(精选12篇)

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方法 第1篇

1.背诵的重要性与理论基础

背诵是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 可作为素质教育的借鉴, 对于培养语感,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1]。背诵离不开记忆, 记忆有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之别。少年时期, 学生理解能力较差, 机械记忆能力超然。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 记忆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2]。

心理学研究认为:记忆与遗忘是相伴随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 第一天遗忘速度最快, 可到达原有记忆材料的75%。此后的时间里, 遗忘速度减慢, 遗忘的数量有所减少。针对记忆规律, 我们要采用高频率重复记忆的技巧克服遗忘, 提高学习效率。

背诵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严跃西曾经指出[4], 如果学生能够铭记大量的经典素材, 随时体会, 加深理解, 那么对提高语文修养极有裨益。韩军[5]认为, 我国语文教学中偏重于白话, 今后应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 背诵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2.背诵材料的选择

背诵内容的选择很重要, 应该背诵有价值、有意义的经典之作。因为其记录了先辈们的精华, 是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背诵此类作品, 可以领略作者的精神世界, 开阔视野, 丰富性情, 陶冶情操, 积累知识。

3.背诵方法拾遗

背诵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加以复习, 练习写作, 这样才能受益终生。以下从树立学生自信心, 顺应学生身心状态, 朗读与晨读, 以及合理复习等方面加以讨论。

3.1树立自信

树立学生背诵课文的自信与决心, 是背诵的前提。首先, 教师可以尝试自己先熟练背诵, 以身作则, 率先试范, 在给学生进行示范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当然, 仅仅这点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促使学生树立“我一定能行”的信念, 只要有信心、有勇气, 坚持不懈, 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3.2随性使然

自然背诵是在较自然的状态下, 顺应学生身心状态, 不强行记忆, 只是通过反复地读, 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 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背诵文言文尤其如此, 有利于强化记忆。背诵较长的课文时, 前后内容较为容易, 中间部分较难, 心理学上称之为“中远效应”。通过分段背诵, 符合从部分认识整体的认识规律, 扬长避短, 提高复习效率。

3.3朗读助记

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地方相对比较难懂, 教学时有重点地对这些难懂的地方多加讲解, 就能使学生的背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文章一定有一个中心段, 且每个段落都有中心句, 抓住了这些重点, 就能有效突破背诵的难点。朗读, 通过声音强化记忆。朗读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声过程, 而是眼、口、脑、耳并用, 听、说、读都涉及的言语行为[6]。“口诵心记, 心领神会”, 学生通过朗读, 反复感触, 加深课文理解, 强化语言材料的记忆[7]。可指导学生以齐读、分组读、男女赛读等形式, 有感情地朗读。

比如教学文言文时,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学生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 逐步加深理解, 直至可以背诵或口述梗概[8]。晏志萍认为[9], 文言文教学以诵读为主, 至少有四方面的深远意义:激发兴趣, 拉近距离;积累词汇, 理解语法;读出语感, 习得文气;继承文化, 化为己有。曾国藩认为[10], 读书不能仅用眼睛看, 必须出声读, 重视诵读的方法。他把诵读看做是鉴赏文学作品和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 并十分重视诵读对陶冶性情、培养美感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在诵读过程中加以指导, 促进背诵, 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领悟。诵读不能包管一切, 需与其他教学法结合使用, 这样才能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11]。

3.4坚持晨读

早晨空气较好, 是一天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此时进行诵读效果最好, 有事半功倍之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背诵, 大有益处, 既能训练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杨锦云[12]指出了早读的重要性, 他认为早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尤为重要。充分利用晨读, 极为重要, 早上神清气爽是学习的最佳时段, 长期坚持, 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

3.5及时复习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入手, 指导学生克服遗忘的方法。一定要及时复习, 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定期检查, 过一段时间, 通过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再认, 加强记忆。再认与回忆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13], 但是, 再认比回忆简单和容易。

当然, 指导学生背诵还有很多方法, 有待我们摸索和发现, 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就一定能找到一把打开阻碍学生学习之门的钥匙。总之,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 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经典著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也是一生的财富, 但要达到较好的效果, 使之不成为负担, 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新引导方式, 合理引导学生背诵,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前, 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 背诵, 这一语言输入方法的地位一落千丈。背诵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记忆规律,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 加以启发和引导, 实现机械式背诵到理解记忆的转变, 让学生轻松学习经典著作中的语言、用词、用句等多方面的知识, 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因此, 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 营造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灵活运用背诵方法。

高一语文的背诵方法 第2篇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示范激励法

小学语文课文背诵教学方法初探 第3篇

【关键词】桂林山水;背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文化、情感、审美等方面受到熏陶,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文背诵方法的指导。下面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谈一下自己在指导学生背诵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背诵时结合语言、音乐、绘画、录音、多媒体等视听手段,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体验和领悟,达到“品诵于心”。《桂林山水》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我既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又注重创设和渲染情境,让学生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

教学中,我首先于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录像、生动的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的愿望。

其次,充分运用“协同记忆法”,通过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边听边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强化记忆效果,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这样做要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效果好得多。

再次,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可用图示法,引导学生用文中语言叙述图画的内容,然后看图背诵,这样做学生记忆快,印象深。

二、合理板书,理解记忆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相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为此,我在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层次和掌握文章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抓住重点词语,设计板书,建立起学生背诵的支架。这篇文章从整体上来看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脉络主要是“静”“清”“绿”的水和“奇”“秀”“险”的山,抓住了文章的主线,背诵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有效地促成了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示范背诵,树立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教师通过示范背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示范背诵可以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

为此,我在要求学生背诵前,先在学生面前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熟练而有感情地背诵了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另外,我深入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让背诵熟练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另一方面,对于班里的后进生,给他们提供表现的环境和机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培养起他们背诵的信心。

四、寓教于乐,趣味背诵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背诵比赛,采取咏背、对背、领背、轮背等形式多样的背诵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一是“对歌”式背诵法,即模仿山区或某些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把描写《桂林山水》中“静”“清”“绿”的水和“奇”“秀”“险”的山等有关部分,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

二是“接力”式背诵法。即模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采用“开火车”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其乐无穷;

三是“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模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第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方法 第4篇

初中英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从语言的本质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出发, 提出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指出必须精讲知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而背诵是实现这些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具体作用如下:

1 背诵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提高记忆力

学习语言是需要语境的, 中学生学习英语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背诵是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之一。背诵能强制学生反复记忆, 学生随着自己的词语量、语音、语感的不断提高, 能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记忆力, 增强自信心。

2 背诵能有效的积累词汇量

通过背诵有意义的对话或短文 (语境) , 能使学生迅速有效地记忆和掌握词汇, 这是因为通过语境去学词汇是最佳的方法。初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对话和短文。对话和短文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 学生可以通过语境的特殊体会, 快速有效积累词汇量。学生还可以通过背诵为自己设置多个角色进行反复的背诵, 来达到有效积累词汇的目的。可见, 通过背诵英语文章去记忆学习词汇是有效的途径。

3 背诵是对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不同阶段略有侧重”

从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出发, 提出初学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背诵是对听说能力最好的锻炼, 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 反复听, 才能达到目的。

4 背诵对培养语感具有重要作用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 学习英语能在反复的阅读背诵中获得语感, 掌握语音技巧, 提高发音的准确度。背诵是语感形成的重要途径, 通过反复的阅读锻炼, 能自动获得这种能力。

当然背诵的作用远不限如此, 在此不一一列举。

背诵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教师, 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背诵这一重要手段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呢?

4.1 从思想入手, 树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要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背诵方法。“背诵是记忆的体操。”通过反复的背诵能提高记忆力, 随着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不能单纯地机械记忆, 要掌握科学的背诵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提高背诵的效果。

4.2 利用情景进行背诵记忆

每个单词每个句子每个语段都是有生命力的, 而这种生命力只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能表现出来, 通过语境进行词汇背诵, 能快速有效提高背诵效果。

4.3 提高英语基本功, 扫清背诵障碍

首先要能准确发音, 读准每一个单词,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和录音进行加强;其次, 语法的学习, 初中英语学习语法相对简单, 语言都是相通的, 学习英语时可以借鉴语文的学习, 进行结构分析, 对复杂的句子进行成分划分;第三, 对于语段可以进行分层记忆, 根据语段各层的不同的意思, 可以进行整合, 拆分再合并, 进行强化记忆。

4.4 合理安排时间

学生在背诵时可以据跟自己的习惯, 进行时间分配。一般的学生是在早上六点到八点间记忆力最强, 而有的学生恰好相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本文主要论述背诵对于初中英语学习的作用, 笔者根据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能对初中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背诵从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本文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分析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背诵,英语教学,背诵方法

参考文献

[1]曹红珠.背诵是学好英语的基础[J].中学英语之友 (初三版) , 2009 (8) .

[2]李利娜.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诵和背诵[J].新课程 (教研版) , 2009 (6) .

小学背诵语文课文的方法 第5篇

一、激发兴趣,树立自信

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是重要的一环。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背诵课文亦是如此,教师要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

这样,一方面我要了解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每天晨读,我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在一起背诵课文。教古诗时,我总是带感情地背诵古诗来为学生作示范。让学生觉得,在师生共学的氛围中,可以找到背书的乐趣。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背诵活动。丰富而有趣的背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提高背诵的兴趣。如“激情背诵”:让学生带着感情、动作背诵,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流利的背诵课文,还可以深刻体会所背篇段的意思。

又如“我是记忆小星”:让学生通过准确的背诵获得“记忆小星”的称号,并获取相应的奖励,这样不仅让学生准确的背诵了课文,更激发了学生背诵的欲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背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背书的成功经验,以供大家学习,号召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理解课文,把握要点

要提高背诵效果,就要让学生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让学生在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谋篇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1.深入体会文章意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力求在讲课时,运用正确流利、儿童化的语言去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在大脑中产生视像,把它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在讲解《桂林山水》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桂林的水是怎样的静、清、绿,山是怎样的奇、秀、险,这样的山倒映在这样的水里,能不叫人赞叹、能不叫人陶醉吗?世界上哪里的山水能跟桂林山水相媲美?了解了这些以后,再让学生背诵,效果甚好。

2.掌握文章内在联系。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段及其联系组成的,篇中分段、段中分层,层中分句、句中分词、字。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学生对文章的内在联系了解之后,再指导背诵,就容易多了。如《大海之歌》这篇课文,课后要求“背诵课文第二段”。指导学生背诵,应按“段意――层意――句意”的顺序进行指导。

三、掌握方法,巧记巧背

1.明确目的,专心致志。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注意力要集中;眼睛要看前句,顾后句,使语句在眼帘中成线;口要勤读,而且尽可能高声朗读,这样背书效果才好。

2.抓住重点词语背诵。比如背诵《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抓住重点词语: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高低不平;第三段抓住重点词语: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第四段抓住成群结队,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再以这些词语为凭借去背诵有关的句子,进而就能比较顺利地把这段内容背诵出来。

3.图文结合背诵。此法特别适用于背诵古诗词之类。将诗文的意境、内容与插图结合起来,然后按图索“意”,一边看图,一边“说”文,最后达到背诵之目的。

4.借助板书背诵。课文的板书设计,一般都和课文内容合拍,语言精当,形式悦目,展示出课文的全貌或某个章节。学生倚着板书里的精炼词语,脉胳的导向去记忆,能加快背诵的速度,背诵的效果与平时也就迥然不同。

5.抄写强化背诵。这种方法较适应于一些短小精彩的片断和古诗、名句,如背诵五言诗《江雪》、七言诗《山行》等等,可让学生通过抄写加强记忆。

四、及时复习,增强背诵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背诵 第6篇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背诵是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背诵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由于受方言土语及语言习惯的影响,学生的语言往往不规范、不准确、不精炼。名家名篇的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学生通过熟读、背诵规范化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吸收,久而久之,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就逐渐地被规范的书面语言代替了。

二、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文章的作者锤字炼句的功夫,匠心独运的构思,作品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意境,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必须再三诵读,反复琢磨体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彻悟。特别是意境这个东西,常常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有一个感知的过程,前一次没有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后一次理解或理解更进一步了。在反复诵读中,一方面有读者感情的投入,加上声音、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朗读手段的配合;另一方面,诵读者也在一边读一边想。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朱熹强调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再说,积累知识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对精词妙语,对佳段名篇,理应牢牢记住,而且越多越好。

三、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背诵使学生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像涌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涌到舌下,流向笔端。如果学过就忘,让知识成为“过眼烟云”,对知识不加积累,脑子里一片空白,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郭沫若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下千钧任歙张”的诗句,极恰当地说明了背诵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对背诵是抓得一着不让的。古文,基本上要求学生篇篇背诵,现代文除要求学生完成课文后练习规定要背诵的篇、段外,还另外指定了一些篇、段要求学生背诵。而且,通常是通过默写方式检查背诵完成的情况,学生一个也不能偷懒,抓得扎扎实实。十二年来,笔者在这个农村的一般初中,送了五届,每届学生参加中考,语文考试成绩都十分喜人,走向社会的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也受人称赞。这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想,狠抓学生熟读、背诵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7篇

一、背诵是训练中学生记忆力的优选途径

现在中学教材中选编的部分文质兼美的文章, 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又是训练学生记忆力的材料。反复背诵对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均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 背诵要和默写相结合, 通过默写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长久记忆, 而长久记忆是一种能力素质, 又是对作品本体的占有和切实感受。

二、背诵是对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积极继承

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非常讲究诵读。中国私塾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 背诵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我国语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各个时代的人民在继承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祖国的语言, 形成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优秀的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背诵古诗文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学的感受能力, 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陶冶情操、表达思想。对传统诵读的继承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老师应讲清古诗文的写作背景及缘由, 帮助理解易于记忆, 要把背诵与读思结合起来, 与讨论比较结合起来。

三、背诵是说写的基础

要说话写文章, 首先要积累丰富生动的词汇, 活泼优美的语句。这种积累只有通过大量的背诵才能得到。好多名人就是我们的榜样, 如巴金能背200篇《古文观止》, 茅盾能背全本《红楼梦》, 还有钱钟书、老舍、冰心等文豪都曾得益于背诵, 民族精神滋养着他们, 他们又反哺于我们及后代。中学生如果不注意诵读, 不注意积累, 即使掌握了很多读写听说的技巧, 也由于思想匮乏, 语文能力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生多诵读、多背诵, 在“死”记的过程中, 语言就会慢慢地“活”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说写训练, 那么, 学生的词汇必然丰富, 语言表达技能必然提高, 才思必然敏捷, 写文章也必然得心应手。

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方法 第8篇

一、理解背诵

理解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在学习之前,了解大意,可以为背诵奠定基础。如果学生对要背诵的文章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那么,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一定记得快,在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好关键词语、句子和课文大意,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随作者的思路而活动,从而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的程度。要让学生背诵,首先当然得让学生理解内容。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笔者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对诗句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学生弄不清楚的地方,笔者再加以引导、点拨和讲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背诵,效果就好多了。如第一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交代了事件(捉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暮、夜)、地点(石壕村)、与之相关的人物(吏、老翁、老妇)。在师生的共同作用下,笔者先让学生明白诗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进行背诵,学生也就很快地背下了这四句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效果的确非常好。

二、分解背诵

《石壕吏》的篇幅相对较长,为了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增强学生的背诵信心,从而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笔者根据诗歌的结构层次,把《石壕吏》按内容或形式特点进行了分解,讲几句之后就让学生背几句,逐次诵记,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以第三节为例,笔者根据诗文内容,设置了官差一再逼问的三个问题:“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抓不到男丁,我们回去怎么交差?”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每讲解一个内容,笔者就让学生背诵一部分跟问题相关的诗句。几分钟后,笔者提问,学生则背诵相应的诗句来进行回答。尽管本节诗句较多,但学生还是很快就能够背诵了。

三、首字提示

学生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诗文,来到老师面前背诵时往往在某一句(段)的开头就卡住了,这时,如果提示一下开头的第一个字,学生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首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例如,让学生背诵《石壕吏》的最后一节时,笔者把每句的首字“夜”“如”“天”“独”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诗句读上两遍后,开始试背,一旦“卡脖”了,就让他们看看黑板上的提示。这样经过几次反复,最后学生不看这些字也能顺畅地背出诗句来。

四、限时背诵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培根也说过:“读书费时过多易惰。”因此,限时就成了提高学生背诵效率的手段。限时背诵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必须背下一定的内容,其目的就是看谁在一定的时间内背得又快又准确。限时背诵加强了学生对记忆的时间意识,增强了紧迫感和学生的竞争意识,迫使具有惰性的大脑全面紧张起来,使识记效果大大提高。每次让学生背诵的时候,笔者都限定了时间,长则两分钟,短则三十秒,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学生想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一番,所以背诵的效率很高,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已经能够把要求的内容完整地背下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 第9篇

语文教学通过背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训练, 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它是一项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 确切地说, 是一种智力技能。众所周知, 语文学习中需要各种记忆活动, 诸如字、词、句、语法、修辞、作家、作品, 都需要记忆。只有通过对记忆的严格训练, 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另一方面, 背诵又是一种巩固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人类知识浩如烟海, 如果不设法巩固, 就会像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比喻的一样:“他拼命地赶着马, 却忘记把所装载的东西好好捆在车上, 当他赶到目的地时, 东西早已在沿途丢光了。”所以, 学生学到知识后要及时复习, 趁热打铁, 才能巩固知识, 只有巩固了原有知识, 才能积累知识, 扩大知识。唯其如此, 当需要时, 才能迅速、及时地加以运用, 而背诵正好能达此目的。

二、作用

背诵在语文学习中作用不可低估。首先, 熟记课文既能巩固语文知识, 又能帮助深刻理解文义。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就是说, 通过反复诵读, 其文义不解说而明白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况就主张“涌数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 也是强调要反复诵读, 并在诵读过程中思考领会。其次, 通过背诵, 可以积累大量的语文素材和熟悉写作技能, 从而大幅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神”从何来?是从大脑贮存的语言信息而来, 一旦需要, 则文思泉涌, 奔腾而出。现行语文新教材, 内容多为文质兼美的古今名篇佳作, 可借鉴、学习之处很多, 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想写出好文章来, 不如多下工夫背诵。事实上, 古今众多著名文学家都是在背诵上下工夫。巴金先生少年时就能背诵几部书, 包括整部《古文观止》, 他回忆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藏在我脑子里……这些具体的东西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它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而不可思议的。”巴老的话, 生动地说明了背诵对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极大。再次, 通过背诵能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背诵时会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或逐句、或全句、或按内容, 或根据行文中心……总之, 他们会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在这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还促进了自身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

既然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和能力呢?

1. 教师示范法。

要求学生要背诵的篇、段, 教师首先要熟记、熟背, 课堂上教师示范背诵, 再抽学生在课堂上背诵。对于较短的篇章, 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展开背诵比赛的办法,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这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准备, 课后抽学生背诵时, 教师应能做到不看书, 便可极准确地指出学生背诵中的问题, 如读音不准或漏背、误背等。教师的示范作用, 能促使学生下工夫认真、准确记忆。

2. 计时比赛法。

适当选取文中精彩片断,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熟记, 且看谁背得最快、最好, 这样可以刺激学生不甘落后, 争相想办法争取完成教师布置的目标任务。

3. 片断作文法。

在要求背诵片断的基础上, 学生不看书, 模仿背诵的片断写短文。例如, 教《老山界》时, 要求学生仿写文中夜晚寂静景物的那一段, 有个学生写道:“教室里出奇的静, 耳朵里传来同学们沙沙的写字声, 像春雨轻轻掠过河面, 像树枝在微风中曼舞;像缝纫机欢快地歌唱;像庄稼在嗦嗦成长。沙、沙……”如此训练, 学生不仅对背诵本身感兴趣, 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可谓一举多得。

4. 理解成诵法。

理解是基础, 熟记是结果, 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深透, 自然容易熟记, 背诵则水到渠成了。清代唐彪就说:“读书能记, 不尽在记性, 在手能。何以见之?少时记性胜于壮年, 不必言矣。然少时读书不过二余行, 而壮年时反能读三四十行, 或少时阅书一二张则昏然不记, 壮年阅书数十张竟能记其大略者, 无他, 少时不能理, 故不能记, 壮年能, 所以能记也。”这里用具体事例, 数字对比, 令人信服地说明理解背诵的效果高于死记硬背的道理。

5. 形象再现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形式。所谓表象就是在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文课本中, 许多文学作品均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 阅读课文后, 书中的形象自然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迹。采用形象再现法, 就会加快背书进程。如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 其中背诵父亲“买橘”一段, 大脑中就会浮现出慈祥父亲的形象, 他那蹒跚肥胖的体态, 过铁道、上下月台的艰难动作, 买橘后那轻松满足的神情无一不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背诵时只要“父亲”形象活在心中, 自然很容易记住了。

6. 原点辐射法。

也就是概括出要背诵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找出诗句作为原点, 向周围扩散记忆。如《隆中对》一文, 以“诸葛亮论刘备霸业可成的原因何在”为原点, 辐射开去, 就会涉及不同曹操争锋的原因;孙权只可摇动而不可图的理由;益州成为霸业基地的条件;刘备安邦的方针。学生依此为据, 会大大提高背诵效率。

7. 异同比较法。

学生背诵中, 常会出现东扯南山西扯海的混乱现象, 那么这就需要比较异同。如, 同为写春的就有《忆江南》《江南春绝句》《春夜喜雨》……如果加以归纳比较, 就不会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了。

背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10篇

一、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扭转了过去片面强调双基的倾向,大力加强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新教材的全面推广,更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普遍开展,又极大地改进了现行的传统模式。但仍有一些老师,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时,却放松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抽掉了自己的釜底之薪。因为,能力是不能凭空培养的,发展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技能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所以,如果我们重视能力的培养,就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空中楼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个道理显而易见。

二、外语教学给我们的启发

外语教学,主要是读、说、听、写能力的培养,而在这其中,背诵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背,能熟记更多的单词、词组和句型,这其中还可以通过背诵掌握大量的语法现象,你想提高外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吗?口语交流实践固然很重要,但更为基础的是背下更多的单词和更多的课文,学外语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你背的过程,也就是往头脑里储存的过程,等到你需要运用了,就可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俗话说,隔行不隔理。如果说,外语教学也能给我们语文教学以启示,那就是语言的熟能生巧,就是死背和活用的巧妙结合。

三、诵读教学的作用

1. 培植母语情结,陶冶思想情操。

我们的语言文字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实践来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炽热感情,唤醒溶解在学生血脉中的母语文化,在学生心灵上建构起牢不可破、永不遗忘的母语情结。这是最基础、最直接、最容易接受的思想教育。

2. 积累精品语言,

奠定语文基础。诵读教学所选录的诗文大多应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短制,是经历代淘洗后的精品。语言经典,情感丰厚,意蕴深远,语言更讲究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更讲究起承转合,因而更宜于诵读。积累下来,终身受益。

3. 积淀人文功底,

张扬个性品质。我们的诗文语言规范,有强烈的人文意识,本身就是一个个最富于个性化的言语现象。诵读过程也是一个展示个性的活动过程,而且,可以真正地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想。语文教师在持久的诵读教学过程中,相当于重新上了一次大学。

4. 落实整体认读,

提高综合素养。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它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正音正字,整体识字,大量识字,有效识字;可以训练句读,体察语气,梳理层次,感悟语言,感悟艺术形象,领会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特色,体会意境意蕴。诵读可以出声显韵、表情传神、唤起联想想象、感受领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更利于渗透吸收,培养语感能力,提高鉴赏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诵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了,他们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作用于说话上,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

5. 传统与现代有效整合,语文教学回归本体。

是研究语言还是学习语言,是讲堂还是学堂,是教书还是育人,是因道废文还是因文生道,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将颠倒了的语文教学规律再倒过来,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体。

上述证明,诵读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我们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将课文中无声蕴情的文字转化成有声色、溢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去叩击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思想与感情的共鸣,进入最佳的吸收知识的心理状态。

英语教学中的朗读与背诵 第11篇

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也是克服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

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练习对象。 

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 

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词汇、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海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所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地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做对模棱两可的答案。 

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续、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

为此,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不会读,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英语,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而使有的学生对英语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由于以前学过的单词不会读、课文不会读而不知从何下手。 

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方法 第12篇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古人的许多关于学习语言的名言警句说明朗读和背诵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方法, 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 说明通过朗读和背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说明背诵英语课文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整体素质能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人在非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往往容易陷入聋哑英语的状况,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 不少学生学了多年英语, 虽然考分不低, 但英语说不上来几句, 口头功夫远比不上笔头功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背诵, 把学生被动接受老师讲授转变为学生主动操练, 把枯燥的语言材料转变为鲜活的活动素材, 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中心, 这是很有必要的。

一、英语课文背诵的作用

1.组织学生先听录音然后模仿朗读, 直至背诵。整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提高口语的纯正度,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力。

2.课文背诵可以创设出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通过英语课文背诵, 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记忆单词、短语和句型, 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运用, 改变学生对单词死记硬背的低效的原始的学习方法。

4.通过英语课文背诵,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背诵的语言材料达到一定的数量积累后, 量变引起质变, 学生的写作有可以直接模仿的素材, 自然能“下笔如有神”。

可以说, 课文背诵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英语课文背诵的教学方案

(一) 教学原则

1. 集体原则。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竞赛形式开展背诵, 互相帮助, 互相鼓励, 互相克服各自的弱点和惰性。

2. 理解原则。

心理学研究发现, 理解是记忆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记忆。因此应要求学生先理解后背诵。

3. 循环原则。

输入的信息属于短时记忆, 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 曾记得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复习, 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 从而能在大脑中保存很长的时间。在背诵单篇文章的时候, 各段落之间要进行循环记忆;在背诵多篇文章时, 在一段时间里面也要进行循环反复。

4. 趣味原则。

优化背诵手段, 力求形式多样, 通过活动或竞赛进行, 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枯燥背诵方式。

5. 循序渐进原则。先短后长, 先简单后复杂, 逐渐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不可贪多求快。

(二) 组织形式

课文背诵的教学效果如何, 和教师的组织与教学实施是密不可分的, 在学生进行背诵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背诵效率。从过程来说, 分为背前、背中、背后指导。

1. 背前。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新单词的发音, 扫除语音障碍。结合语法讲解,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断句和语言节奏。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背诵的内容, 弄懂文章中的语法和句型, 搞清课文的内在联系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

2. 背中。

应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划分段落和层次, 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分段背诵, 最后通背全文, 查找不熟的地方, 进行强化背诵。

引入趣味背诵和竞赛背诵等多种组织形式, 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信心培养, 注重日常督促和鼓励。

3. 背后。

提醒学生温故知新, 同时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让学生把背诵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转化为自觉学习英语、自觉背诵英语的内在动力。

实践证明, 通过课文背诵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可以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因此, 我认为在有着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今天, 英语课文背诵的教学还是应该高度重视, 不可摒弃。

上一篇:产品设计分析下一篇:连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