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2024-05-23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精选12篇)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第1篇

一、用共同的愿景引领人

愿景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 即愿望与远景。愿景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图像、价值观, 以及达成目的和完成使命的途径, 愿景是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 学校的共同愿景是规范教学行为, 凝聚力量, 唤起希望, 激发内驱力, 引领学校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为此, 我们学校精心构思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办学思路, 即, “一个定位:办精品学校;两条道路:走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个性教育与特长教育相结合之路;三个目标:学校发展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四个策略:实施精品化、开放化、特色化、内涵式办学策略;五个体系:构筑网络化、高效能多媒体教育体系, 多元化、多形式教师持续教育体系, 序列化、持续性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科学化、发展性新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联动式教育体系;六型校园:文化校园, 学习校园, 安全校园, 和谐校园, 文明校园, 创新校园。”“一、二、三、四、五、六”的办学思路, 给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激发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划目标,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 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 由此, 教师的工作就成了一种有序的、有目的的工作, 全体教师都会齐心协力地朝着一个方向而自发的努力。学校既要为学校制定发展目标, 也要鼓励教师明确前进的方向, 根据教师专业、兴趣、特长和性格量体裁衣, 定出目标和方向。如课堂教学目标、名师培养目标、校本研修目标、教师科研目标等, 这样教师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就有了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性, 从而达到自我管理与成长的目的。

二、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

坚持文化引领的同时, 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 处理事务公正、公平、公开, 让教师心悦诚服, 心情愉快, 使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 逐渐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在制度的制定与使用时, 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制度本身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与原则性, 这是其“刚”性的一面, 在制度的制定与使用中一定要坚持这一“刚”性, 以维护其制度的公正性。但是制度又必须体现其“柔”性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关注与引领教师发展的精神追求”的原则, 这是制度必须具有的人性的一面, 从而让遵守纪律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最后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二是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制度制定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征求意见, 让广大教师参与到各种制度的制定中, 让他们成为制度的制定者, 也成为制度的执行者, 从而保障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增强教师维护与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 使其成为上下沟通, 统一思想认识的桥梁。

三是处理好灵活性与原则性的关系。再好的制度, 不是摆着看的, 是需要落实的, 在落实的过程中, 需要管理者严格要求, 灵活处理, 不能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制度实施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用共同的价值取向凝聚人

我们学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多年的办学, 使我们形成了具有自己文化特质的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做好义务教育, 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奠基;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基。”学校的精神是“把事业当家业经营, 把教师当亲人关爱, 把学生当孩子呵护”。学校的工作作风是“扬合作之风, 团结协作, 和谐共处;扬学习之风, 修身养性, 健身强志;扬进取之风, 攻坚克难, 开拓创新。”

这些学校文化的建立, 统一了广大教师的认识, 凝聚了大家的共识, 使教师把追求学校目标与实现自身的价值有机结合到了一起。学校要尊重与关爱教师, 相信教师, 要从情感上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怀, 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让教师愉快地工作, 从而在工作中把领导的信任与鼓励、成功带来的愉悦心理、个人迫切的价值追求, 变成自我愉快工作的动力, 真正体现学校提出的“让教师愉快工作”的目标。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说:“满足教师的尊重需要, 一定能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用教育科研的手段促进人

给教师建立起能促进其自我发展需求的实践平台, 其中, 教育科研就是很好的平台。一是要建立起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科研机制, 要让教师的教育科研成为一种规范, 一种自发的行为。二是要积极倡导问题式、行动式科研, 要让教师把教学的问题当做科研的内容, 增加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 并在自发的科研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教师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 要对问题进行研究, 要对教学进行反思, 要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理论, 这些都必然促使教师产生学习知识的动机, 产生读书的愿望。学习为教师打开了接受先进思想和理念的一扇窗户, 有利于教师更新知识结构, 夯实理论底蕴, 提高业务素质。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第2篇

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在新的管理理念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越来越为管理者和员工接受,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已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共识。我们认为:第一、要不断调整管理的决策和措施,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化组织;第二、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强调合作与交流,为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示范性的案例,教师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帮助教师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发展;第三、建立“校长--分管领导--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组织”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措施分述如下:

(一)、对教师的管理与服务

1、教师素质提高。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对受教育者产生教育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作为教师,既要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新的教育观念,又要有相当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并制定了检查措施。

2、教学环节的管理。观念不更新,教法不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只是一句空话,必须对以前的一套方法进行合理的取舍,一些有悖于课改理念的做法必须坚决摒弃。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无疑是课堂,向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是当务之急。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分数上,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并由之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教师在备课中强化三个意识:(1)强化目标意识,坚持备课时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围绕目标进行。(2)强化主体意识,坚持在教案中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3)强化反馈意识,坚持在教案中反映出教学时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准确判断,及时矫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建立了有效的课堂教学监控机制,以此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态度转变与提高。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热情、热心:显得自信、友好;能用丰富的、生动的手势表达重点;富有创造性、指导方法多样;全身心投入,与学生有眼神的交流;能预感并迅速处理学习任务外的事情;有幽默感;通过走动保持学生注意力;能喊出每位学生的名字;经常微笑;鼓励学生接近,批评有节制,有针对性;有跟学生之间的友好的身体接触,表现开放和亲近、信任;为全体学生花费时间和提供方法指导。禁止教师上课迟到,禁止无备课的授课,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讽刺挖苦学生,反对各种歧视。

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强有力措施。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再认知、再创造。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写出教学的成功、失误之处;教学的创新之举;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的困难。

3、教研工作管理。教学研究的开展状况和活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抓教学研究的思路是:①统筹安排,点面结合。教学研究就其内容讲有课堂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教改试验等;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学校组织为主,结合各教研组的实际,把各科共性问题的研究和个性问题研究结合起来。②调动两个积极性。教研活动的生命线是教研组长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两个积极性的核心是期望值的实现,组长期望教研组获得成绩,教师期望通过教研活动取得收获和提高。教研管理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帮他们实现。③强化三个要素。教研活动是否有成效,主要是看活动的数量、工作的质量和取得的成果。我们在教研管理中紧紧抓住数量、质量、成果三个要素,要求三位一体共同实现,并以此作为检验教研工作的标准。

(二).对学生的管理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不断进步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的重点,而具体到我校,推进学风的建设是关键所在。必要的规章制度是重要的,但是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加强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使学生养成惜时勤学的好习惯。学校组织召开学期初的开学典礼和学期末的放假典礼会,组织文娱活动和体育比赛活动,建起文化长廊,各班主任利用谈心、家访、班级活动,各任课老师利用课堂与课下,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齐抓共管,确保学生学习风气有大的改观进步。

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各环节的任务,取得学习的高效益。会学应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知识;二是学习的基本技能、技巧;三是学习的优良品质。要教会学生学习,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的方法必须随着知识传授而渗透,学习的技能、技巧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训练,学习的品质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靠教和学双方的积极参与。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受三个问题的制约,一是对教会学生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它决定着教师对此项工作能否积极投入;二是教师是否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具有学法指导的知识;三是对会学的实际指导能力。它们决定着教师能否指导和指导的效果。为了使教师在会学指导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在每周一的业务学习中主要进行对全体老师学法指导的学习和研究活动。通过学习和研究解决了三个问题:①转变了观念。②基本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和本学科的学法指导知识。③提高了学法指导的能力。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则受着学习观念、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三个因素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①进行现代学习观念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现代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在学习中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现代的学习更重视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迎接两个挑战。我们通过校会、班会及课内外的活动把这个思想灌输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自觉性。 ②进行指导,教会学习。其形式一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方法知识的传授、培养和训练;二是学校制定和贯彻学习程序规范,使他们掌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学法知识和操作手段。③鼓励学生进行积累。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积累的结果,总结则是积累的有效方式。

(三)、制度化管理

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为教学发展铺设了一条科学的轨道,使教学工作的各层次、各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保证了教学的有序和协调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规范了管理者的行为,避免了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保证了教学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也规范了被管理者的行为,保证了指挥的畅通,管理的有效,保证了步调的一致和各方面的协调。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上努力实现以规范化为内容的制度化管理。

教师教的管理主要通过年级组和教研组进行,学校对年级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

工作内容上,有三个方面:①对课堂教学备课、讲课、复习、作业、考核五 个环节的规范要求;②第二课堂。规定了校内外各应开展的活动;③教师提高。规定了该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对教研组各项工作数量上的规范要求。根据我校的情况,我们把教研组的活动定为每周一次。其中特别规定专题研究2至3次,其它加课堂教学研究、教改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教师论文撰写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二、深化评价制度改革

1、学生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各班的学习小组长每天做出对组员的评价,班长做出对各小组的评价,各任课老师每节课做出对全班的评价。这些都作为学生的成长档案被记录。

2、教师评价。在改革教师评价方法的同时,将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有机结合,既要重视教学效果,也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的内容要得到教师的认同,便于操作和教师自我管理,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考试评价。要结合课程改革,突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以考促教、以考促改的导向作用。要积极探索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实际操作、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性评价。

4、教学评价。各校要每学期分两次学校反馈和评估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辅导、考试成绩等情况,组织教师全面总结教学工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把教学质量分析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仅重视学生课堂教学的优化,更迫切要求我们提供更广、更全的服务和给予学生最优、最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积极建设最佳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利用现有的条件,建设展示自身特色和文化底蕴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注重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形成最基本的符合课改要求及教师学生成长的设备和条件;使教师学生转变教学、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有较好条件。同时加强校园信息网络建设,让教师享受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思想,扩大师生的信息源、信息量,实现了开放的教学环境。

其次,努力拓展最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营造充满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而且在学校创设人文环境中成长。

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我们应注重常规性的科技活动开展,形成以校本课程为基础,以科技活动为先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常规科技活动系列,让科技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工作始终,让学生在愉快、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始终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开展有声有色的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基地建设、学校安全机制构建,注重开展富有成效的班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活动、德育主题教育。

四、强化学校内容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搞好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教学。

2、严格作息时间安排。要依据教育局会议和文件精神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要求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严禁学校、教师在法定节假日、星期天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其它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3、规范教学用书及教辅资料发行征订渠道。要加强教学用书管理,不得征订未经批准的任何教材、教辅读物、练习册及学具等;严禁给学生订阅发行目录以外的复习资料、习题集、报刊杂志;教师不得变相向学生推销教辅读物。经省审查通过并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正式公布的教辅资料,必须坚持“自愿征订”的原则,由学生及家长自愿购买。

4、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加大控辍工作力度。要严格执行招生纪律,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组织招生工作。要将“控辍”工作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成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挂钩,对已辍学学生做好动员复学工作,确保“控辍”工作收到实效,促进办学效益提高。

5、搞好安全教育,力争避免校园恶性事件发生。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对学校、班级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排查解决,中学校对安全管理列入综合评估成绩。

我们相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办学水平肯定会逐步提高。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向管理要效益,以质量谋发展”的方针,坚持“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管理,狠抓养成,面向全体,培优补差,突出特色,我校将会很快步入良性的、持续的发展轨道。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第3篇

首先对教师的管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上级主管部门是学校管理的职能部门,学校是管理的直接操作者。在实际管理中要注意管理的科学、合理、易行:所制定出的制度要符合逻辑的严密性,要合理,人心所向,深入到一线教师中去,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拥护,这也更加容易操作;同时还要建立和规范教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这样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其次要关注教师的发展。这就要加强教师的职业思想、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让教师专业新手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对祖国和人民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献身精神,这三点的基础还是爱”,“学校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爱,而且是大爱”,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思想才能得到提高,这样老师才会有敬业精神。

在多元化的社会,要求教师走出“一次教育”的巢臼,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坚守“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老格言,不断求得专业上的进步,让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重新组合和更新。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须“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关系一个国家的发展,教育行业因其独有性质、和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教师不仅承担人类社会延续的重任,而且对社会进步有重大的作用,教师是社会成员中的先进分子,这也要求教师必须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迅速为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提升铺路架桥,作为学校为此负有重要使命。

素质教育紧锣密步正大力提倡,同时也日显其优势。我们的老师踏上教育的领地,面临的是全新、全面、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它有了全新的界定、全新的体系;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再可能像传统教师那样,只要“以样画葫芦”就不会有太大偏差。社会日新月异,孩子的知识面、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也日见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这就给学校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总之,学校对于所在学校的教师,如何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已是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不断思考如何才能使老师的专业知识迅速提升,适应大同形势下的教育形势已经迫在眉睫。,教师是专业发展的对象,也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在教学生涯中教师要作为学习者进行持续的学习,作为学校就要为我们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多形式的学习机会。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为他们寻求一个业内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老师,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请导师定期访问自己的课堂,或亲临其课堂,学习他在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方面的独到之处,并与其交流。在听取其建议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的调整教学,使得自己在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方面有贤人相助。与自己单纯的“摸着石头过河”相比,这又何尝不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捷径。还可利用同伴引领。这是一种互信互助的历程,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彼此交往、互动与合作。包括教师之间非正式的信息交流。如信息交换、经验分享、问题的争论等,对于教师而言这就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也许就是闪电般的一个词或句就能使你茅塞顿开。当然还包括正式的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讲座、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

许多教师,虽然经过专业训练,有一胸把教师这个工作作好的热血。但仍不是一个教育教学教学上成熟的“舵手”。 能力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要求高质量教师是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职业能力的不可替代性。指导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组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教师指导学习性教学的技能。让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课堂控制技能、结束技能等。

抓实教师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第4篇

一、抓目标规划管理,用美好的前景激励教师成长

目标在管理过程中有导向、凝聚、激励的作用。及时制定明确、适度、富有感召力的工作目标,激励全体师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以来,我校曾借鉴名校经验,引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的 《三年发展规划》,众多的教师在规划引领、学校搭台、个人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快速成长,先后涌现了一批市县教学能手,更使学校实现了一年一大步的跨越式发展。今年,我校更是积极面对教学人员更新近半的现实,科学分析队伍组成的现状,进一步为在职教师明方向、提要求、压指标,引导他们科学谋划个人成长新三年的发展规划。靠船插篙、充分发展的规划目标,已再次成为教师主动进取、追求自身发展的无形“内驱力”。与此同时,我们各年级组、每位教师都制订出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目标,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工作有目标”,并狠抓“落实、检查、总结”三项工作,使各项工作得以逐步实现。

二、抓校本培训管理,用科学的理念引领教师发展

我们认为,“校本”就是以学校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一是以学校为基点的学校发展设计,各项活动的展开,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基于学校本身;二是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做到学校即人、学校为人、学校靠人,在管理中发扬民主,充分合作。

近年来,学校正常组织业务学习并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创造接受新观念、吸纳新思想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外出学习,都带着一定的任务,学习回来都能完成“三个一”:上交一本学习记录,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组织一次二轮培训。学校积极借助现代化设施,指导教师学习电子白板的应用技术,并以集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教师学习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策略。学校根据培训的进度,组织操作竞赛,以赛促训,以训促学。同时完善好学校的语、数、 外教学课件资源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常使用。

三、抓教师阅读管理,用经典的书香浸润教师心灵

学校传统的“师生共读”活动一直在稳步推进,更为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每学期都为教师印发必读书目,并将此纳入《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的具体考核。每月提供专著读本引领教师研读,要求教师写好教师博客,及时上传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提升理论素养。

学校定期开展教师美文诵读比赛。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不仅是我校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常规项目,学校还想方设法提升比赛品质,促进教师阅读素养的提高。本学期,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下载名家视频进行诵读技巧的专业培训,对老师们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表达能力大有帮助。

新学期,学校在教师中进一步开展了“读好一本教学论著、写好一份教学案例、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制好一份教学课件、上好一堂公开课、参加一个研究课题”的“六个一”活动,以 “六个一”活动成果的展示,巩固学习的成果。

四、抓教师“牵手工程”,用协作的智慧提升教师素养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它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近年来,我校通过开展教师牵手结队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互助型的教研活动。面对实际问题教师集体备课,同伴同讲一节课,讨论交流、反思总结,寻找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坚持以课例为载体,校长参与,同伴互助,启迪智慧,力求整体提高。特别是通过课例研讨促动教师反思,促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实践反思,同伴互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延续上学期教师的牵手结对,本学期学校要求结对同志每周相互之间至少互听一节课,互议一节课,并写好教学反思。教科室还定期、不定期地对结对同志的听课数量、反思质量、互动交流等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改进意见,并以“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反思”的评选,丰富“牵手工程”的内涵。学期中,学校教科室将分期组织牵手结对人员进行汇报展示,组织评委团对牵手人员的说课、上课、反思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检查“牵手工程”的实效性,引导结对教师真正牵好手,并将成绩作为职称竞聘的依据之一。

五、抓考核过程管理,用鲜活的数字激发教师斗志

在积极推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研究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疑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我们对课堂教学强化培训与考核,以 “同课异构、同题异构、同案异上”为主要形式,组织校内教学能手上展示课,中层干部上引领课,中老年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研究课,骨干教师上选拔竞赛课。各项评比,不打和牌,严格考核并作为年终绩效发放的依据。学校继续推进同年级组成员互上研讨课的活动,让教师在“同课异构、同题异构” 中拼能力,在“同案异上”中练功底,并以课堂教学的系列研讨活动,引领全体青年教师成为“有自己优势、有自己特色、有自己思想、有自己成果”的“四有”教师。

六、抓教研课题管理,用先进的理论满足教师专业成长

自2005年,我校就把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把教师的学习当作常规工作来抓,要求教师每月写2000字的学习笔记,每两月写一篇学习心得,每两月检查、考核、登记、交流一次并纳入教师考核奖惩范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使我校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不断深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主流,形成了“以学代研,以学促研”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但所学内容零散,随意性强,不能使教师在某一方面有系统性的认识与提高。在教研工作专题化和关于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要求下,顺应形势,我校把教研工作趋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近几年来,我校一直把用好、用足学校已立项的各级课题作为学校教科研的头等大事来抓。开学初依据实验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细化出子课题,并将细化的子课题落实到年级学科组,分步实施, 稳步推进,确保课题研究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我校安排所有青年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通过交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形成科研成果。学期末,学校将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

七、抓年轻教师个性化管理,用良好的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成长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生长,又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决定的具有个性化的成长。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必须要从规范迈向超越,在教学实践中改造自身成长环境,追求个性化教学艺术风格,凝练教育智慧,并积极寻求自觉主动的发展。

教师学校文化随笔 第5篇

例如,我们的领导层对教育发展的前沿问题缺乏系统地认识,如互联网+时代学校到底怎么“管”,教师到底怎样“教”,学生到底怎样“学”,还缺乏系统性认识,只是盲目听从上级的“指挥”,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

例如,我们的干部对如何为分管领导作好参谋,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与职责,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作,还没有从心底把自己当作当作二实小的“中流砥柱”。更有甚者,有的干部没有主体意识,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教师,甚至有时候甚至把自己摆在学校管理的对立面,不作为,甚至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作为,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中层以上干部的反思。

例如,我们的老师还没有站在“学校主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心工作,更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享受教育的教育情怀。如果仅是把教师当作一门生存的职业,那推行文化治校,就是雾中花、水中月,只能是一种空想。

例如,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是为文化治校营造一种正面导向的氛围。我们也对学校的理念文化系统进行了更新,营造了一些学校景点,实践文化体系也着手在实施,在想办法与理念文化合二为一,形成自己的体系。如一年级的雅行训练展示,安全文明课间小游戏,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读书节、体育艺术节等,我们也在包括全省黄鹤美育节上等竞技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不菲的战绩。但我们的活动还存在着各自为战,主题不统一,教师不重视,为文化而文化,为活动而活动的问题。我们急需要从学校层面来统一各种活动的时间、内容、要求、参与面等,形成活动的序列化,让文化深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每个师生的思想和骨髓,成为我们文化治校的土壤。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第6篇

【关键词】教师培养方式 学校管理 新老教师资源整合

每每谈及老教师带新教师的话题,总有不同的声音传出。有人认为很有必要,但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扼杀新老师的创新精神。笔者则认为“老带新”教师培养方案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地各大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师培养方式之一,其优势不言而喻。青年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和最基本的社会阅历,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差。“老带新”的教师培养方式能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利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帮助青年教师们快速成长,使他们少走弯路,尽快适应教学。同时,这并不妨碍新教师发挥其有活力、有朝气、有创新精神等优点。相反,新教师可以在学习老教师的同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教学相长,如此,老教师也能从中学到新东西,得到相应的提高。但各校对“老带新”教师培养方案的实际操作环节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老带新”教师培养的效率低下,成效甚微。那么,在老带新“青蓝结对”活动中,新老教师的资源如何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呢?下面我将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一种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如果只喊口号走形式,没有计划或有计划但没有具体的落实和监督评价体系支撑的话,“老带新”只会落得一个空架子,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为了结对子而结对子,口头上叫一声师傅,没有实质的教学、思想、经验等的交流碰撞,一切流于形式而已。那么这样的“老带新”是伪活动,是无效的活动,或者甚至可以說这不算是一项活动,它只是在徒有虚名地浪费学校行政人力资源而已。要让老带新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又行之有效,我们就要事先对“老带新”的新老教师双方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并由专人严格监督执行。对于新教师要观摩多少节老教师的课、老教师要听多少节新老师的课,进行多少次师徒教学研讨活动,在听课笔记、评课记录和教学札记数量等上都要有相应的规定,相关监督管理人员根据师徒双方课表不定时进行抽查。在学期中、学期末定时对“青蓝结对”活动中教学成果显著,教学成绩提高教多的班级、教师进行相应奖励。这对每一组“青蓝结对”师徒都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新教师和新师之间、老教师和老教师之间也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默契的竞争意识,这是一种良性竞争,能够引领我们的教师积极向好,很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地把各自和对方的班级管好,把课上好,与此同时整个年级、整个学校的综合成绩也就自然上去了。

另外,学校还应该坚持贯彻执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全组教师的资源和智慧,在讨论和研究中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加地科学合理,教学准备更加充分,教学反思更加多元,也更容易把握和突破教学总难点。新老教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老教师双方都能在教学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中成长、受益。但吸取集体智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不同班级采取不同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新老教师进行双向听课,增强新老教师总结和交流的意识。也要经常开展教学法研究,挖掘老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和和研究潜能,为新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让新教师的教学研究之路走得更加顺畅、更加有信心。“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训模式相结合,加强新老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让新老教师都有机会接受好的理念,让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更上一层楼。

“老带新”教师培养模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教师培养方式,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学校管理部门在实施前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并优化适合本校的“老带新”教师培养方案。要积极建立一种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坚持贯彻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新老教师进行双向听课,增强新老教师总结和交流的意识,经常开展教学法研究等方法来优化“老带新”教师培养方式,使新老教师资源更好地整合发展,最终促使教学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佛朝晖. 英美两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 中小学管理,2004 (11).

[2] 胡永新. 对以老带新活动的思考[J]. 普教研究,1997(2).

[3] 孟洁. 新教师入职培训新途径的探索和思考[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2).

[4] 王小棉. 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困难的研究一兼析传统师范教育的缺陷[J]. 上海教育科研,1999(4).

[5] 赖建辉. 国外“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研究述评[J]. 教学与管理,2002(6).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第7篇

一、注重多元管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1.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使管理“人文化”

教师是有思想、有差异、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对教师的管理理应做到以人为本。在具体分工中,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力争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完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为困难职工或生病的职工送去关心和温暖。由此,通过情感投入,既为教师提供了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更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能潜心教育的心灵家园。此外,还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做到刚柔相济,富有“人情味”,让教师从心底感受到学校对其个体的关注、关心和重视,这种关注、关心和重视,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是一种真心的关爱与培养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活动来激发教师约束自我、给自我加压、发展自我的无限动力和自觉性。

2. 民主治校,规范发展,使管理“民主化”

民主治校是当代教育中学校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学校管理理应做到与时俱进。联系学校管理的实际,就是要使学校的环境、制度、氛围等处处体现出“民主、公平、公正”的时代特征。学校要努力推进民主治校,为科学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制度保证,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凝聚民主的力量,从而充分调动和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凡是涉及学校发展的思路和规划、与广大教职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方案、制度的制订和修改等重大问题,都应通过教代会、校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等多种途径公开公示相关内容,并广泛征求和听取教师的意见,在充分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生的基础上贯彻执行。

3. 细化责任,协调发展,使管理“精细化”

学校的发展涉及的内容较多,面对各方面的工作,在管理上要做到细化责任,协调发展,做到精细化管理。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达到“有序、高效、到位”的目标,并强调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整套量化考评机制,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如:针对每个年级学情各有侧重的实际,可实行年级管理挂靠责任制。即由一名校级领导负责一个年级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再配套相应的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教育教学辅助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实行层层承包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签订责任状,明确奖惩措施,严格考评兑现。

二、注重学习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夯实基础

1. 以加强思想培训为切入“点”,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点

思想素养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教师面对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极易迷失自我。因此,学校需特别注重对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并将之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可大力加强“师德工程”建设,定期加强政治学习和培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月”,并通过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举办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由此,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使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法规等重要理论和重要精神能及时、到位地得到学习与贯彻落实,真正“入脑入心”,使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2. 以筑牢专业知识为中心“线”,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道出了为人师者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一碗水与一桶水”的精辟譬喻也强调了身为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专业知识是教师安身立业之本,面对不断改革的教育形势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教师若只靠已有的专业知识显然无法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因此,学校需特别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促使其专业知识得以不断提升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如:可积极推进“名师工程”“结对工程”,针对学科特点,可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线教师全员参加的基本功培训活动,并利用各种活动邀请各级专家指导,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行为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可开展专题培训,充分挖掘资源,发挥名师、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组内说课活动,鼓励年轻教师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努力提高钻研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在交流中借鉴、在借鉴中互助、在互助中提高的目的。

3. 以提高专业能力为延伸“面”,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点

教书育人工作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仅凭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无法完成并灵活驾驭这项艺术性工作的。要想出色地完成教育工作,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外,还必须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素养,如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艺、了解学生心理以及和学生交流沟通、同事间团结协作等。为此,学校可进行教学技艺大比武等相关教学竞赛,开展教育叙事征文比赛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活动等来提高其专业能力素养。

三、注重搭建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1. 自我研修平台

要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一种内在的主动追求的需要。为此,学校除了应加强日常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培训外,还需特别强化读书意识,让阅读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和日常习惯。如:发放读书笔记本,图书室征订各种专业报纸杂志,鼓励并要求教师自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和感悟,学习、借鉴教育教学中有效的过程、方法,让思想在书本的浸润中得到有益成长。

2. 网络学习平台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互联网已成为社会中的一种主流。为此,学校需注重和社会接轨,可开通校园网,让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交流。比如,教师可把自己收集到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供大家使用,同时,还应经常上网下载教育教学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与时俱进。

3. 专家引领平台

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若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就难以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已经过实践验证的专家的专业引领,才能真正内化吸收。为此,学校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各级各类专家到校进行现场讲座和指导,如教学方面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心理学方面的……使教师通过和专家面对面的提问、答疑等方式,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专业能力。

4. 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要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整体提升,学校就需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并建设一支积极上进的教师队伍。为此,可定期进行骨干教师专业理想信念、专业自我意识的讲座;通过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建立工作QQ群,讨论当前教育热点问题,互通有无。在活动中,老师们把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提出来,共同交流,展开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由此,通过各种活动及平台,就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

四、注重丰富载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宽渠道

1. 以集体备课、教学比武等专业活动为载体,为教师的成长架梯子,培养专家型教师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专业活动,使其专业能力在专业活动中得到有效提高。集体备课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应让集体备课形成常态化。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主讲,发表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设计,其他成员再和主备教师一起进行交流和分析,充分解读教材、挖掘教材,最后形成一致的观点和看法。每周一次用1~2个小时集中研究单元、章节的共案,其余时间则同授课教师进行问题研究。此外,还可经常通过教学比武等形式,以更直观、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师专业能力和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方案。

2. 以课题研究、校本开发等科研活动为载体,为教师的成长压担子,培养“研究型教师”

学校要形成特色,创出品牌,提升办学品位,就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并依靠科研培养品牌教师,造就一支风格鲜明的优秀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让每一个教师都走上科研之路,早出成果,形成影响力,实现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更好发展的目的。通过课题研究、校本开发、校本研修等科研活动,使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改活动中,不断发现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新问题、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汲取新思想、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不断促进其专业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狠抓教学科研工作。

3. 以职业情意、能力素养等其他活动为载体,为教师的成长引路子,培养“复合型教师”

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这也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种迫切需要。一个拥有多种才艺的教师,定会成为学生亲睐的魅力之师,他的课堂亦会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乐园。为此,可经常举行师生同台的朗诵表演、歌舞表演、书画表演等,进行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以激活和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意,让教师的一项项才艺得以尽情展示,让一个个魅力之师脱颖而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又为教师提供互动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使教师的魅力得到展示,受到学生的喜爱和亲睐,从而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第8篇

关键词:教师,精细化管理,专业发展

一、管理:搭建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学校管理, 首要的是制度管理的执行与落实, 这就不可避免会引发一些人际冲突。怎样调和这些矛盾?真正的智者是不会或者尽可能少用手中的权力迫人就范的。“进了学校的门, 就是学校的人;学校人的小事, 就是我的大事。”小到教师饮食起居, 大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中我们也看出:人文关怀, 赏识管理是教师奋起有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看来, 高超的管理力量更多来自于管理者本身的人格魅力, 也就是一种让人心悦诚服的“向心力”, 而不是什么慑于权力集约下冰冷制度的强硬态势。

二、师资:不拘一格用人才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名校在选拔人才上往往不拘一格, 除了服从少量的行政分配, 学校有自主引进优良师资的权力。孔子曾说过:“举尔所知;尔所不知, 人其舍诸?”他的意思是说要先提拔你已经发现了的人才, 这样的话, 你不知道的人才别人就不会舍弃了。这其实是告诉人们既要有求贤若渴的决心, 又要相信只要营造了重视人才的环境, 贤才就会脱颖而出。说白了, 这是一种人才的聚集效应。名校雄厚的师资, 良好的环境, 优秀的管理等, 让许多教师趋之若鹜。其实, 这种所谓“招贤纳士”的举措, 就基层 (基础教育阶段) 大多数学校而言, 在目前只能是一种奢想。事实上, 名校除了引进人才, 更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 形成良性的育人环境, 这才是学校的根基所在。环境育人, 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试想, 在一个人人优秀的环境里, 你能得过且过吗?你敢吗?人的尊严不是靠别人的施舍, 而是靠自己的实力来证明的, 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 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而作为名校管理者, 大都善于挖掘教师的潜力、发现教师的专业增长点, 量才而用, 给教师适合的岗位角色, 帮助其成长。

三、理念:学校教育的航标

时下, 学校办学理念满天飞, 而真正用其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学校却是凤毛麟角。所谓办学理念, 是一所学校总体目标与满足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相协关系, 是一所学校文化积淀的缩影, 承载着师生深入骨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其价值相悖的是, 许多学校仅拿它充当门面, 简单的“拿来主义”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来诸如“个性、和谐”字眼被祭上了“神坛”, 只是谁都有“个性”却无法“张扬”, 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在真正的教育中得不到更好的体现。“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以及“教师发展的沃土, 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学校共同愿景, 构筑学校的精神文化框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一个好校长就代表着一所好学校。个人思想的差异同时也决定学校发展的方向, 恰恰是这些不同的思想, 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名校。但殊途同归, 最终的结果却要通过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受益, 并呈现给社会民众。而所有过程中起航标作用的, 正是学校的一整套办学理念。一个睿智的校长往往承担一个奠基人、一个开拓者的角色, 能够建构适合学校发展的核心文化, 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而一个成功的校长, 至少是这一理念的执行者与完善者。

四、评价:激发教师的内动力

深入教学一线, 同样的体制, 教学的流程是相差无几的, 你不仔细体会, 还真看不出教师上课有什么“特色”。多听几节, 就发现有趣的问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真让人肃然起敬, 几乎每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 很实在, 对学生评价信手拈来。在课后的讨论中, 对自己备课的意图、上课的细小环节都很明确, 言谈流畅, 哪个地方不理想需要在下一课时切入完善, 都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不可否认, 缺陷肯定是有的, 让我演绎一堂这般水平的课, 我完全能做到, 但让我课课如此, 我自问还真没那个实力。这中间真正的差距是什么?想了很多, 其实还是业务素质的差距。或许对于我来说, 可能涉猎了很多前端的东西, 但没有沉淀下来, 加上底子薄, 也就无法运用自如。这些教师不显山、不露水, 却让人从内心产生了敬意。

问及个人的专业成长, 除了正常的职称晋升, 教师还可以通过“星级教师”评选享受相应的政策、福利待遇。举个例子, 星级教师一般划分这样几个等次, 即准星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不出意外, 所有教师都能达到准星级条件, 所以并没有什么特殊待遇。此后每评定一级星级教师, 首先可享受一次性现金奖励, 星级不同, 奖励金额不同。其次达到一星级教师, 如果能拿月奖励工资50元, 那么二星级就可以拿100元, 三星级200元, 呈翻倍上升趋势。再者, 许多政策 (如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培训进修、休养旅游等) 都可以优先安排, 所以学校层面不需要鼓励教师专业学习, 一般自己都会努力争取, 安于现状的教师几乎不见。

从客观上讲, “星级教师”既是一种荣誉, 也是个人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证明, 还可以从中获得成长的果实, 何乐而不为?再看“星级评选”制本身, 特别注重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 寻求不同方面、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不同范围的发展。每学年重新评价认定, 实行动态评定, 能上能下, 有效地节制了教师一劳永逸的投机心态。再说, “星级评选”的过程本身具有发展性, 教师在为评选做准备的同时, 需要对特色工作积累、梳理、反思、提炼、展示, 这本身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星级制正是关注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某一点的提高, 使教师在追求每天的新变化、每天的新增长中不断积累、提升、发展。“星级教师”制的出现弥补了职称评定的不足, 为教师不断进取提供了内驱力。

五、教研:搭建教师飞翔的舞台

提起教研, 许多教师头大如斗, 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事, 是那些教育家的事, 孰料这种理解其实错得离谱。常态意义上教研, 并不是纯理论体系的架构, 而是以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为主, 范围可大可小, 操作灵活度大, 同时还不受地域条件限制。

在教研方面, 通过校本培训, 为教师搭建飞翔的舞台, 以校本教研为纲领, 涵盖学校的各个层面, 要求教师必须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 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 所有新教师都拜有经验的老教师为自己的“师傅”, 从而帮助自己少走弯路, 迅速成长起来。个别幸运的新教师还有可能拜特级教师为师, 这样, 获得的帮助和机遇可能会更多。这种新型的师徒结对方式, 主要体现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面, 新教师从备课、上课、反思、再上、再反思……也就是所谓的“磨课”, “师傅”都能给予中肯的建议,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样长此以往地督促磨砺, 促进教师稳定成长。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第9篇

近年来, 党和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村中小学的师资现状如何呢?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据调查, 很多农村中学半数以上的教师原为民办教师, 很多教师是后来取得的学历, 老教师年龄偏大, 学历低, 观念陈旧, 无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2.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 流失严重, 流动缺乏科学、合理性。

3.专业知识缺乏, 学科结构不合理。

4.结构不合理, 整体水平不高。

二、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做法

1.国家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举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不仅为西部农村学校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 还创新了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2.湖北省解决农村教师资源的举措。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新机制。

三、对策

1.思想工作放在前边。因材施教, 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的管理者, 首先应该做到尊重教师的个性, 认可教师对生命价值独特的追求。作为管理者应有用好各种类型教师的水平。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2.最好的房子让给他们。资教生们得到了学校特别的照顾, 他们优先入住带卫生间的小套房。“我们愿意把最好的房子让给他们。”只要他们能安心在这里工作, 老教师们不会有任何怨言。”

3.高度重视资教生的恋爱和婚姻问题。教育部门为各校分配资教生, 也注意“男女搭配”。几年来, 我校调动了28名资教生的工作, 解决了他们结婚后两地分居的问题。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那些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农村学校、并已结婚生子的资教老师们, 因为工资收入太低, 已感受到了生活的较大压力。

参考文献

[1]原春琳.好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农村任教.中国青年报, 2007-10.

[2]李斌.湖北农村中小学吸引“优者从教”高招:“教者从优”.中国青年报, 2012-04.

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 第10篇

我镇教师发展学校于2009年3月初挂牌成立, 是资中县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 也是四川省为数不多的乡镇级教师发展学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建设和运行, 我们体会到,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至少应做到五点.一是认识到位, 二是目标明确, 三是条件配套, 四是管理科学, 五是活动高效.只有这样, 教师发展学校才不至于成为新的花瓶和摆设, 才能有效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建构起鲜明的教师发展文化.

一、认识要到位

认识到位, 是教师发展学校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1. 教师需要发展

一所学校的发展表征于学生的发展, 而学生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教师发展对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起着关键和先导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 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 强调教师必须是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专业人员.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 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其职业就需要持续发展, 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持续更新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 也应是教师发展的场所.

2. 教师发展要立足校本化, 要与教育教学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过去的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侧重于职前的理论培训.同时限于种种条件和因素制约, 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学校教师, 在从教过程中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机会并不多, 或者流于形式, 而且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也难以及时了解到更多鲜活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成果.为此, 必须在教师发展的传统途径以外, 寻求一些新的途径.而教师发展学校正好填补了这样一个缺憾, 它不仅有利于将学校原有教研活动全盘整合容纳过来, 而且有利于吸收高端外智, 借助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力量, 让中小学的教学教研特别是教师发展获得质的提升.一言以蔽之, 教师发展学校的设立, 将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条件, 为交流反思提供平台, 为外智内引提供桥梁, 为实验研究提供基地, 因此加强以教师发展学校为代表的校本教研和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设是大有裨益, 也是势所必然的.

二、目标要明确

目标明确, 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指南.教师发展学校要着力实现三个目标.

(1) 首要目标是确保教师足不出校, 即有较多的机会进行学习培训, 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交流、反思和研究, 从而让全校教师皆能在不同向度和程度上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 其实质是帮助教师构建起一种理论学习、实践研究、交流反思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 以这样的专业生活方式持续生活, 就有可能把更多的教师从“教书匠”培养成“名师”乃至“人师”.

(2) 推动教育理论创新, 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小学教育实践是教育发生和展开的生活世界, 是教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教师发展学校要凭藉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大学与中小学文化融合而构成的共同生活基础, 推动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 进而把科学的教育理论与生动的教育实践及时、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教育的科学化和生动化, 进而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组织.

(3) 实现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 构建大学与中小学相融合的学校文化.真实的教育环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 通过教师发展学校的运行, 要把学校建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和教师发展的沃土.要一方面促进在职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 一方面建构起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 使中小学成为大学的实践基地, 以此形成职前和职后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超越中小学的传统职能, 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大学与中小学相融合的新型学校文化.

三、条件要配套

条件配套, 是教师发展学校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教师发展学校的运行, 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 更离不开必要的智力支撑条件.

(1) 要因地制宜, 结合校情, 为教师发展学校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教师发展学校须具备一定的专用活动场地和设施, 如, 学习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电子网络学习室、多媒体资源搜集和播放室, 等等.为此, 应多方筹集资金, 完善活动场地, 添置水、电、电脑、宽带、光纤、投影仪、电视、桌、椅等设备, 购置一定规模的图书, 订阅一批报纸杂志, 等等.

(2) 更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主动取得大学、教育科研机构、教育专家学者的支持, 让他们帮助教师发展学校制定规划, 经常到校开展学术讲座并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尤其是要与教育类大专院校建立起稳定的协作办校关系, 借助它们拥有的高端智力、前沿信息和先进教研成果, 推动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管理要科学

管理科学, 是教师发展学校运行的保障.为确保教师发展学校的有序、有效运行, 在管理上应做到两点.

教师发展学校的设立, 意味着学校要把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大工作重心, 并将大量精力用于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帮助教师把专业发展变成他们日常化的自觉行为.为此, 必须整合学校各类资源, 建立完善教师发展学校的专门组织机构, 以实现统一有序的领导、规划和发展.就我校来说, 我们成立了由镇中心学校校长兼任教师发展学校校长的领导班子, 下设两委、一部、一团、一会、一中心.“两委”一是教师发展管理委员会, 负责统筹教师发展学校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二是教师自主活动联合会, 负责协调开展教师自主性研究活动.“一部”即教师培训部, “一团”即导师团, “一会”即青年教师读书会, “一中心”即教育信息资源中心.

2. 明确工作思路, 创新管理体系

教师发展学校的管理同其他学校管理一样, 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 要从实际出发创新管理体系.如我镇教师发展学校的日常管理, 主要从四方面着力:一是强化制度管理, 二是制定目标规划, 三是专人组织实施, 四是加强评价考核.在制度管理层面, 我们制定了教师发展学校管理条例, 细化了各项工作制度, 如, 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反思制度、研究制度等.在目标规划层面, 我们制定了教师发展学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对教学研究、德育研究、专家介入、大学师范生参与等方面作了分类规划, 并对定期举办的每项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召集人等作了切实的安排.在工作实施层面, 各组织机构和工作模块选派了专人负责, 并指定教科室在发展学校“两委”的领导下, 具体牵头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在评价考核层面, 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档》, 实行教师自我评价和学校考核评价相结合, 一方面由教师自行记录和评价专业成长点滴, 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参与活动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作了必要的记载, 对教师的学习及反思笔记从量和质上进行了适当检查, 期末将教师自我评介和学校检查记载情况进行汇总评分定等, 并纳入教师学期工作考核奖惩.

五、活动要高效

开展活动是教师发展学校主要的表现求.全国各地的教师发展学校, 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多种多样, 但都集中体现在教师的学习培训、交流反思、实践研究等层面, 我校亦如此.但不管怎样, 教师发展学校的活动一定要精心设计, 精心组织, 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杜绝过场和花架子, 确保重点突出、高效实效.拿我校来说, 主要组织开展了下述活动.

1. 帮助教师开展专业发展自我设计

要求全校教师根据《金李井镇中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纲要》,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包括:专业发展方向、目前的专业发展现状、任教学科领域的现状及趋势、三至五年后达成的目标、拟采取的措施等.在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前, 我们邀请内江师院有关教育专家到校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 帮助教师明确怎样科学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同时, 为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学校还制发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对照表》, 指导教师每月回顾总结一次自己所做的工作, 成效如何, 原因在哪里, 有什么收获, 目前正在研究什么问题, 是怎么做的, 等等.通过帮助教师拟定专业发展计划, 引导教师对照计划适时小结, 从而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从不自觉走向自觉, 进而达到了让全体教师都不断有所发展的目的.

2. 开展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

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实行点面结合, 以面为主.“点”即是定期不定期的集中培训, 主要由培训部出面, 请合作方的内江师院、四川教院、市县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到校举办讲座, 或由校内教研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主持培训.“面”即是通过青年教师读书会, 倡导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坚持日常自学, 广泛阅读, 学校也每天开放图书室的阅览和借阅, 开放电子网络教室的上机学习.对学习培训, 我们要求教师保证数量, 提高质量, 坚持写读书摘记和心得笔记.同时青年教师读书会还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 让教师们汇聚一堂, 畅叙学习体会, 交流学习成果.

3. 实行教育教学交流和互帮互学

教育教学交流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干教师论坛、一次全校教师论坛;二是不定期开展校内相互观摩听课和交流;三是适当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 让部分教师到先进学校听课后回来转训交流, 或者请部分外校名师到校上示范课或帮助教师析课、备课和评课.互帮互学主要是开展了“师徒结队”活动, 由教师自行配对.学校要求, 初任教师和后进教师必须主动拜师, 教学经验丰富和成效突出的教师也要“不吝赐教”, 大家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为促进初任教师和后进教师的尽快成长, 学校成立了导师团, 专门负责这部分教师的培养提高和“拜师学艺”工作.

4. 抓好教学反思和实践研究

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本上设置教学反思栏, 坚持写反思笔记.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 每月开展一次组内反思汇报交流活动.教师发展学校也是教学实践研究的最佳平台, 我们鼓励教师“在研究中工作, 在工作中研究”.一方面学校实行了研究课制度, 要求教师在研究意识下备课、说课、上课、课后讨论和反思;另一方面提倡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坚持开展个案研究;再一方面, 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对工作的冷思考和再认识, 积极选取和申报各层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学校对有价值的课题, 会全力协助教师开展研究, 力求如期取得研究成果.

5. 完善网络建设并做好资源共享

要求全校教师尽可能申请个人网站或教学博客, 并由教育资源中心负责学校网站建设和网络维护, 力求实现全校教师个人网站和博客的相互链接, 实现教师网上交流的同步互动.同时由教育资源中心每天搜集网上教育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 进行编辑整理, 发到学校网站, 供教师阅读和转载, 以此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学生成长 教师进步 学校发展 第11篇

一、建设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贺州高中始终坚持以教师合作文化建设为抓手,引导教师走“研究者”的发展道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强化以年级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通过组织以年级备课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交流、教学观摩和探索活动,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年级备课组活动基本实现了制度化,每周一次集体活动,每个教师都分工承担主题主讲任务,年级教学的统一备课,统一要求,统一进度使学科教学全面协调发展,教师教学既有年级一般要求,又有个人自主创新,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我校坚持多年的年级备课组“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良好的教风,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集体活动,形成健康和谐的教师文化。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跃教职工课余生活的活动。如篮球赛、汽排球赛、趣味性活动、长跑运动、暑假外出考察活动等,极大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还有班主任论坛、校本教研论坛等群体专业活动,并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是科研引领,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学校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对获奖的结题课题给予重奖,对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给予相应级别的奖励。学校已初步建构起梯级课题体系,“十五”期间,已完成结题国家级子课题3项,省级子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2项,参加实验研究教职工达208人次。其中国家级子课题《普通高中德育新情况及对策研究》、《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研究》、省级子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分别获课题优秀奖、二等奖和一等奖。2006年以来省级以上公开发表论文111篇,市级以上评比获奖的论文189篇,市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30人次。

二、创新德育和奖助学模式。培育学生健康成长

贺州高中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和学校行政领导联系班级、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的全员德育工作制度,并积极探究学生自主管理、自主体验、自主教育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在贺州高中,学生直接参与全校教学秩序管理及食堂、宿舍卫生和日常规范检查等校务、内务管理活动,自主策划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墙报宣传、辩论演讲、社会实践、服务社区等活动。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学生既是德育工作实践者,又是体验者,在服务他人和自我服务,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中反思感悟、体验德育内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优秀品德的形成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近年来,贺州高中先后有615名学生获各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1人获“广西杰出中学生”提名奖,2人获“全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8名优秀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国其同学在温家宝总理参加的教师节座谈会上,敢于发表意见并得到总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学校围绕贺州市委市政府“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一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一系列奖学助学制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据统计,2007年以来,学校自筹或争取政府、社会支持,设立各种奖学助学资金,通过奖励优秀生、资助贫困生或减免特困生资金、给贫困生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每年筹资45万元,受益学生800多人。

课程引领学校项目发展教师 第12篇

本项目的核心理念是技术引领学习,课程促进成长。项目建设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师生快乐成长,教学质量提升;区域内展示观摩,获得一致好评。下面三段话分别摘自学生、上课教师、教研员对我校课堂教学的感想和评价:

七(5)班周君同学在《感谢展评学习》的一文中写道:数学课上同学们个个都是“小老师”,课堂上活而不乱。数学教师管建峰这样说道:“之前所有的课件 ,都是由老师制作 ,学生观看 ,老师主导比较多,效率不高。现在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生可以利用相关软件来自主建模、解决问题,在学习平台上进行个性化学习。”

常州市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这样评价李妍老师的课:“课堂上学生通过电子地图的应用和展示,既开阔了视野,又提升了能力,将E学习请进课堂, 学生通过对百度地图、谷歌地球的操作,感受到了数字化时代的课堂的魅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类学科的探究热情。

眼界决定境界。拓宽教师眼界,自然也就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境界。学校联姻“常州市戴晓娥名师工作室”,依托区域内联合教研,立足“学校管建峰数字化学习”工作室这一研究阵地,不定期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现场指导,给教师们释疑解惑、指点迷津。

身处互联网时代,我时刻要求自己站在高处,常把目光投向窗外,多方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积极建设师生学习共同体,让教师成为展评学习中心里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展评学习中心里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

基于前期课堂实践的效能反馈,我校数字化环境在电脑配置、网速、软件等方面还将进一步优化。“网络改变世界”,我们重视利用网络平台给教师“补充营养”,我们期望以点带面,研究重点着力在前端学习和展评过程,以此推进展评学习的研究工作,从而让技术更好地服务教学。我们也将加强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打造领军教师和核心团队,从而提高教师对展评学习、数字化学习的操作能力和教学软件的选择、运用能力。

上一篇:不二法门下一篇:自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