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院校学生

2024-09-06

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精选12篇)

高职艺术院校学生 第1篇

一、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 学生群体结构多层次化, 年龄跨度大

我国目前省属艺术高职院校, 几乎都是在原有省级中专艺术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升格而成。这类学校的升格, 致使这些省份的省级艺术中职教育机构出现空档。由于表演类艺术专业人才 (如舞蹈、戏曲、器乐等) 的培养, 对学生生理条件的要求具有很强的低龄化特性, 从而决定了这类艺术高职院校在招收高中层次毕业生的同时, 还要设立初中毕业后五年制高职这一特有的办学层次, 甚至, 为了解决本省出现的中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空档现象, 而承担起举办小学毕业后中职艺术教育职能, 使大专层次与中专层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并存, 共同发展。如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目前就设有三年、六年制中专和三年、五年制大专教育, 形成大专、中专相结合的多层次梯形艺术教育体系。为此, 从年龄

常计白以当黑, 奇趣乃出。”[9]邓石如“计白当黑”之论, 即阐发了结体的精义。对此, 胡小石在《书艺略论》中也有过论述, “著字处为墨, 无字处为白。墨为字, 白亦为字, ……有字处与无字处, 其重要等同也。”[10]

如何把有固定结构的汉字“塑造”得有特色、有感情, 是书法家使用点画, 在有限的空间中别出心裁地进行组合或分割的本领。书法家强烈的风格往往在这方面体现出来。如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 先习画鸟飞之形, 使“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欧阳询写“深”字, 左边三点水如山岩挂小溪, 细水长流, 逶迤飘逸, 汩汩有声;右边的“”如危岩高耸, 险得让人目眩, 两偏旁相映成趣。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我国清末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 小如一字及数字, 大如一行及数行, 一幅及数帖, 皆须有相避相形, 相呼相应之妙”[11]。欣赏书法的章法之美时, 首先要赏析其相避相形、相呼相应的意象美。同时, 还要揣摩整幅作品的气韵之美。看其点画之间的呼应, 字字之间的顾盼, 行行之间的映带, 整幅字气脉贯通, 神气十足, 感受到生动活泼的气韵, 再是注意欣赏作品的意境是否含蓄。

四、潜心研究书写内容欣赏作品的意境

欣赏书法作品, 还要精心研究书写的内容。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 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管书法作品用的是什么字体, 什么形式, 也不论是如何运用点画线条、结体和章法, 但都是为了表达书写内容的意境来服务的。尽管同一内容的主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但就一幅书法作品而言, 作者必须以他独特的视角, 按照他书写的内容, 为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千方百计做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因此, 可以借助书写的内容, 通过分析、联想, 探询作者艺术表现的思路, 进而欣赏作品的意境。事实上, 有些书法作品书写的标题, 就是作角度来看, 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 涵盖了十二岁到二十一岁上下的年龄段。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这是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不同于一般院校学生管理的一个突出方面。

2. 学生思想活跃, 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多元化

艺术类专业所具有的创造性属性, 尤其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 加之艺术专业学生本身特有的活泼特质, 决定了他们形成比较敏感和富含活力的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表现为思想活跃, 追求自由, 难以忍受过多过繁的约束;另一方面对生活充满激情, 喜好表现, 考虑问题过于简单化, 容易脱离实际, 自我防御意识不足, 这就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随着我国国际化的进程日渐加快, 各领域的开放力度也逐步加大。加快国际化进程使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外来冲击, 尤其在思想观念、文化艺术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校园里, 网络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影响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不可控性, 大量不良信息污染了高校德育环境。一些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传播与渗透, 引发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无形中异化,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部分艺术类学生中盛行, 与传统主流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剧烈冲突。

品的主题, 对于欣赏书法作品起着画龙点睛之效。有些书写的题目比较含蓄, 耐人寻味, 仔细品味, 再加上对点画线条、结体与章法的分析, 也可以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书法欣赏与学习研究书法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对于书法的爱好, 大多是从书法欣赏引起的。同时, 人们的书法水平, 也在随着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在西方现代化的影响下, 在当今大学生书法欣赏水平并不高的现实情况下, 大学在开设书法课时, 重视提高学生的书法欣赏水平, 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沈尹默.《书法论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78年版.[2]孙过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3][4]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503.29.

[5][9]包世臣.《艺舟双楫疏证》[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8年版.

[6] (清) 康有为著, 孙玉祥、李宗玮解析.《广艺舟双楫》[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版.

[7]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8] (宋) 陈思编篡.《书苑菁华》[M].北京:北图出版社.2003年版.[10]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11]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潘爱军 (1969-) , 男, 邢台学院美术系教师,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生, 主要从事书法教学和文艺美学研究。

3. 学生情感丰富, 但心理素质面临极大考验

艺术类专业学生有他们共同的优点, 灵性、聪明、活泼、自信、有荣耀感;但他们同时存在着缺乏责任感、自私、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努力的缺点。他们的情感较为丰富, 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理性、忽视现实等不足之处。当前, 市场经济条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氛围, 无形中加重学生的思想负荷;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情感等给不少学生带来心灵困惑, 增加心理压力;当愿望落空和心理受挫时, 艺术类专业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失衡。这些不良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 严重影响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个极大的考验。

4. 专业情结浓厚, 文化意识淡薄, 重专业轻文化现象严重

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使艺术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现象。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对专业深感兴趣的基础上, 进入艺术院校后, 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 其专业兴趣得到进一步强化, 专业情结得到加深。而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教育, 其专业课程比重大, 加上经常的艺术实践活动, 使学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这就导致学生文化知识结构失衡, 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

5. 自我主体意识较强, 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欠缺

(1) 由于艺术教育特有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乃至于专业教师的思维方式也多以个性为主, 学生的主体意识愈于强化。在相当多的专业教学过程中, 学生主要从事个体技能的练习或个体创作活动, 这就打破了以往的班级观念, 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淡化了他们的集体观念。

(2)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长期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意识熏陶下, 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过分强调自我价值, 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脱离客观实际。他们的言行一旦不被外界接受则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表现为行为散漫, 缺乏自律性、不服从集体, 不配合团队等消极现象。此外在个体竞争观念趋于突出的同时, 原本在艺术院校氛围中就缺乏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趋于弱化。

二、艺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策略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是做好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处、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生干部、党员组成, 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同时要大力加强管理队伍自身建设。

(1) 校领导和学生处老师要努力提高领导素质和水平。学院党政领导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人品塑造, 树立风范;另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以公平公正原则, 妥善处理各类学生工作问题。

(2)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要与时代发展同步更新, 其角色功能逐渐多样化。因此, 在现有条件下, 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关系的协调者三种角色,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 抓好党员、学生干部建设。通常情况下, 艺术院校学生干部积聚了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多数是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的优秀者, 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 要加强培养和选拔学生干部工作,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发挥自我管理能力, 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精神。

(4) 专业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专业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思想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生对专业教师的话是言听计从, 政治辅导员讲一百句不如专业教师的一句话。如果专业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不失时机的进行思想引导, 那么,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及其今后待人、对待职业的态度, 甚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其中所起的潜移默化地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

(1) 思想政治教育是管理的基础。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思想,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政治理论学习方法, 把政治理论学习与知识竞赛相结合、与外出采风相结合、与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2) 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条件, 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增设艺术哲学、美学等课程,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如有计划组织人文讲座、利用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有特色的文体、学术活动, 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 形成良好而有艺术院校特色的校风、学风。

3.探索构建学生发展性激励机制

高校学生激励机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其作用越来越突出。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的现实,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生激励机制, 已成为当前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探索构建发展性激励机制, 有利于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树立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 另一方面要合理应用学生发展性激励原则, 探索建立多元个性的学生奖励体系, 逐步发展和完善学生发展性激励机制。

4.建章立制, 加强制度化管理

制度管理是加强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是推进依法治校的必然。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散漫、情绪容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学生管理的实际过程中有很强的刚性管理效用。加强制度管理, 在制度建设上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 二是规章制度建设要符合实际需要, 三是执行制度要公平公正。

5.以学生为本, 突出人性化管理

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尊重”, 即在管理过程中尊重管理对象的意愿, 尊重人的个性差异, 充分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使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和满足, 使人的身心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 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具体说来, 就是学校管理者要遵循教育管理的规律, 把人性化管理理念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看作教学中的重要要素, 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合理、高效地提升人的潜能, 最大化地实现管理目标和管理效益, 即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推动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吕丽青, 周治,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初探[J], 今日南国, 2008, (8) .

[2]白瑾, 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 艺术探索, 2003, (2) .

[3]李晓, 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性化管理[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 (8)

[4]刘丹, 许洪范, 李伟, 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第2篇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其内容是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依照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计划、组织以及指导与管控的手段,对于德育中不同要素加以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优良品德的一项综合管理行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涵是:1.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其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2.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属于较为特别的教育活动,其将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3.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不仅仅包含有德育管理的相关承受者,例如,学生、财务事件以及信息等,同时也包含有德育管理活动相关对象,例如,对人的组织以及管理人员所存在的关系等。

二、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通过开展德育管理活动,可以让德育工作人员拥有更为良好的状态,可以进一步的协调好德育管理工作中组织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工作人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能够一直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之下,以进一步的改善德育管理的效果。

1.要充分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的能动性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依靠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同时德育工作人员也是改善德育效果的根本保障,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也要由德育工作人员来达成。所以,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充分的发挥德育工作人员能动性,让德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应当让德育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让德育工作人员可以认识到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方法,要确保德育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工作的欲望得以激发。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的去关心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要对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的审查,增强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2.要充分的利用德育组织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指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通过特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人员集体。例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的组织形式。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组织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时,正因为借助了不同的德育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才可以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德育计划的执行阶段,德育组织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如果想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要求要做好相关的德育组织工作,以充分的发挥出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德育组织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相互的制约。若要想更好的利用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第一,应当对高职院校中的不同德育组织所存在的关联性加以梳理,让不同的德育组织可以更加的一致,确保组织可以维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例如,要对校级德育组织和下级的德育组织所存在的一些差距进行改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德育组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推行不同组织间的横向合作,以对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管理。另外,也应当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加以调适,让社会以及家庭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让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德育合力。第二,应当构建科学、适宜的德育组织,让不同的组织可以更加的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也更有利于德育组织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使德育组织成员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要建立优良的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是高职院校的所有人员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工作上体现出的一种个人态度以及个人行为的总和,其涉及到领导的作风问题、教师教学的作风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风气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的风气其实是无形的校规,学校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感召力以及约束力,使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上的一些违背学校风气情况加以改进。所以,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是达到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风气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又是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一种结果,是学校难得的一种精神力量。

4.要发挥出德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属于系统性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应当确定德育管理的具体目标、相关对象以及涉及的内容,并形成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管理方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学校的内部人员,也包括学校的外部人员,不同的人员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与配合,才组成了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同的人员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与职责,不过,不同的人员也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若使管理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则可以使不同人员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才更易使系统所拥有的整体功能得以高效发挥。

我们不仅要对德育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当掌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通过采用高效的德育管理手段,对德育管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提升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志达.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大学生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高职院校学生网上创业初探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 创业 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难题。在庞大的就业大军中,高职生占了很大比重,且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著名调查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淘宝网开店创业实现就业的人群当中,18~22岁年龄段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达20%左右。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因在校期间淘宝店生意稳定,最终选择了毕业之后直接经营淘宝店的职业。60%的“网上销售”创业者年龄在23~32岁之间,其中主要為毕业生。可见,大学生的网络交易行为会影响其对网络的认知,拥有网络交易经历的学生对网络创业具有更积极的态度。

1高职学生创业具有职业技能优势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的学科应用性强,高职学生创业具有较明显的职业技能优势。

(1)高职开设的专业其职业指向明确,注重技能性。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高职是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重视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在教学中强调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及实习基地的建立,保持与市场、企业的联系。因此,学生毕业后,大多学有一技之长。这就使高职学生具备了创业的基本技能。

(2)高职院校一般市场意识较强,开设的专业多为市场热门专业,迎合了市场需求。如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上对这类人才需求庞大,其各行各业均可以接纳这类毕业生。如果学生自己创业,这个专业是有市场空间的。

(3)高职开设的专业中,有许多专业的市场创业门坎不高,适合小规模的自主创业。如物流管理的学生,从最初的快递行业,几台电动摩托车就可以创业,其开办一个小企业的投资成本不太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只要有技能,再租一个门面就可以创业,创业门坎也不高。创业成本对于缺乏启动资金的毕业生是一道坎,而能以较低成本启动创业,是高职学生创业的重要的可行性条件。

2高职学生创业的软肋在素质

高职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这是其创业的软肋。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基本素质不高。学习基础差、自制能力差,是高职学生最明显的群体特征之一。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这与当今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当今世界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现在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它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以不间断的学习和努力去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想要成就创业大业是很难的。其二,创业素质低下。创业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事业,是一种高水平的就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中,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和经验,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创业项目失败。

由此可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创业成功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而素质是具备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并可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化为能力。

3高职生网上创业的途径的选择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政府和高效等各个层面都开始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高职高专学生网上创业。从电商发展趋势看,高职高专生网上创业的可选领域主要有下列方向:

(1)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是网民通过互联网来改善生活的重要方式,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高达52.5%。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可利用的巨大市场。

(2)网络视频

网络视频也是网民在互联网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到2014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量为4.39亿人,使用率为69.4%。网络视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和途径,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3)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指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互动娱乐的视频游戏,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68亿,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54.7%升至58.2%。

总之,电子商务创业是高职大学生未来就业的一个重要形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目前在校创业的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创业观。也有利于大学生借鉴他人电子商务创业的得失,并且更好的处理学习和创业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克柱.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互联网创业初探[J]发展,2009,(07).

[2] 胡桂兰.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05).

高职艺术院校学生 第4篇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大幅度扩招, 大学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注重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 一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形成自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从根本上讲, 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如何, 不仅决定着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 也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近十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文化思潮持续多元化, 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 也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 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由扩大规模向实现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从现实看, 高职生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基本明确但不够具体;学习方法欠妥;缺乏计划性;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学习趋于简单的实际操作, 对基本理论和公共课学习缺乏兴趣等。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主体教育、现代学习论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2]。自主学习是高职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要对其学习动机、方法、策略、自我监控、环境影响等开展调查, 探求高职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 根据学习能力培养和形成机制的研究, 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的改进,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主要思想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 较准确定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和水平, 探求高职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能力培养和形成机制的思考, 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途径, 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的改进,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方法和步骤

在方法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个案考察与普遍性相结合。在步骤上, 首先选取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据此确定易于定量、定性考察的学习能力评价指标, 制作调查表。其次, 确定实证研究对象, 以商洛职院和汉中职院为试点院校, 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总结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 探求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四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中以两所试点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包括初等教育﹑临床医学﹑护理三个专业的高职一二年级和五年制大专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建筑工程﹑畜牧兽医﹑园林艺术三个专业的高职一二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表917份, 收回885份, 其中有效答卷826份。

对调查对象在“基本理论”的学习层面, 从心理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 认知策略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管理、自我监控等, 实际应用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加工、应用等方面进行。根据调查统计, 分学制、专业、年级比较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高职生学习能力的总体策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并未随年龄增长有明显提高。这表明高职生学习能力, 特别是学习策略培养方面有很大空间。

2从心理因素看, 学生普遍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但兴趣不足;学习动机主流是为了求知、求职、学习技能, 实现自我发展, 主动适应社会, 还有少数人认为是父母安排的。这表明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3从自主学习角度看:各专业学生学习自主性存在着性别、年级差异;女生比男生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 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 对学习时间管理主动;文科生学习动机比理科生强, 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选择;大一学生学习自主性明显低于大二、大三学生, 五年制大专生一二年级更加突出。这表明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从认知策略水平看, 高职大一学生和五年制一二年级学生的记忆力较强, 但知识的加工、整理能力较弱;感性认知能力较强, 理性分析能力较弱;观察思考能力较强, 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采用机械性学习方式, 少部分学生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这表明需要加强学生认知策略、学习方法的教育和培养。

5从学习策略选择和资源管理策略的差异看, 初教、临床医学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相互联系和事物本质的探索, 建工、园艺、护理类学生较差;在性别上男生比女生注重获取课堂以外的知识, 能有效扩大知识面, 探求新知识;女生比男生更善于做学习规划和安排学习时间。这表明提高学习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需根据专业、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6在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中, 高职不同专业大二学生在学习动机、方法、环境影响方面表现出两极分化, 其学习能力处于变化动荡的危险期, 初教、园艺、护理类学生表现突出, 抗干扰能力较弱, 究其原因是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影响。这表明对高职不同专业大二学生, 需要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

五实证研究

课题组对两所试点院校2013级和2014级文科方向的两个高职初教专业, 理科方向的两个高职医学专业共4个班172名学生, 以2013级作为对照组, 2014级作为实验组。选择2011级和2012级文科方向两个五年制初教专业, 理科方向的两个五年制医学专业共4个班186名学生, 以2011级作为对照组, 2012级作为实验组。确定实证对象后, 联合上述8个班21名任课教师和6位辅导员合理分工, 统一实施。

实证内容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有效开展有关学会学习的科学理论认知教育;二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三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即围绕“会不会学”“能不能学”“怎样学”三个问题展开。

六结论

对调查和实证作对比分析, 归纳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以期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1开展学会学习的科学理论认知教育是前提

对高职生进行有关学会学习的科学理论认知教育, 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存储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对个体身心发展与思维方法及自身潜能的开发, 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学生不只是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学习, 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冲破学校教学的束缚, 培养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学”“怎样学”的思想问题。

2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引导和培养是根本

自主学习强调, 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过程, 突出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地位。加强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就是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做出有效选择、控制和调节[3]。主要内容有:一是有内在的或者是自我激发的学习的动机;二是主动选择学习内容, 合理确定学习目标;三是科学选择学习方法;四是有效计划安排和科学管理学习时间;五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六是自我评价学习结果, 有效进行自我强化;七是主动组织和利用有利于学习的物质资源和社会环境。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待开发。心理学认为, 兴趣的产生大致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教师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趣味感, 产生主动地学习的动机[4]。其次是乐趣, 教师要因教学场景因地制宜, 引入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当学生的兴趣、理想和学习有效结合时, 乐趣就会发展成为志趣, 这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学生对学习有了志趣就会产生内在动力, 从而建立起持久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科学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策略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 是打开学生学会学习思想大门的金钥匙。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运用恰当的方法, 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情境, 实现“我能学”“我会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复习;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如联想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提高笔记、提取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培养观察、思维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题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等。

(3) 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让学生懂得, 学习能力是核心方面, 学习策略是形式, 改善学习策略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 切勿片面追求其一或将二者对立起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意识是关键

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密切关联, 学生学习动机越强, 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就越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意识, 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保持一定的学习强度和力度。

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做出的学习规划、采用的方法和技巧等。培养学习策略的主要内容有:学习动机包括学习兴趣、价值观、自我效能感、目标定向等;学习方法层面包括学习注意、理解、组织加工、要点选择、批判性思维等;学习时间的计划和管理, 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率利用时间等;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学习结果反馈、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学习资源环境的选择利用等。

4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教育和培养是重点

在实践中, 客观上需要建立健全和全面开放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需求。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高职生学习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学生对图书馆、阅览室的选择利用能力;选择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的能力;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能力;主动向教师请教或向他人询问、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实验实训条件和其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的能力等[5]。

加强高职生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来实现, 如写阅读心得、撰写论文、作实验报告、社会专题调查报告等形式。

5自主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保障

自我监控能力指主体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监控能力, 是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落实学习目标,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 将学习作为有意识的活动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6]。

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监控能力, 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前、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后, 能够科学、高效地组织开展学习[7]。具体包括八个环节:一是制定学习计划, 对学习活动做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二是学习准备, 为学习活动的有序展开做好准备;三是学习意识取向, 是指对学习对象、内容、目标的确定;四是学习方法, 适用学习策略和选择学习方法;五是学习开展, 即有效执行学习计划, 排除干扰, 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六是学习信息反馈, 对学习方法、内容、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七是学习补救, 依据反馈结果对学习活动采取补救措施, 使学习更加贴近目标;八是学习总结, 指思考、总结自己的学习活动或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改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必要条件

改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高职生学习的内容、层次、环境比以往有很大改变, 原有学习方式很难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二是要端正学习态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觉悟, 端正态度, 乐于学习, 勇于探索, 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三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管理, 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使学生课内安心, 课外用心, 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引导学生尽早确立职业方向, 明确奋斗目标, 树立自信心, 使学生的潜能变成勤奋好学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尹鸿藻, 毕华林.学习能力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文博.大学学习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3]王济平.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6) .

[4]李洪玉, 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5]刘海华, 辛伟, 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08 (23) .

[6]刘昌明.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 2003 (1) .

高职院校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第5篇

在工作上,我始终坚持着我做人的宗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极的配合老师,努力的完成各项工作。同时,为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举办了许多积极向上的活动,如篮球联赛,‘手牵手,心连心’联谊晚会,素质拓展。在我的带领下,班上的同学做到不早退,不旷课,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在学习上,我还是坚持我的学习宗旨,“可以想到成功,可以想到失败,但不可以想到放弃”。于是,我严格的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拓展,广泛地学习其他科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每个学期,自己能制定出各科的学习计划,合理、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所以,得到了各科老师对我在学习上的认可。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在上学期中,考试的科目平均分为89.5分,考察科目全为优。

在思想上,我积极的学习理论知识,加强理论思想,关心时事政策,利用课余的时间,及时的了解,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治方针,不断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在生活上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幸运,但是和其他吃不饱的人来说,我可餐餐温饱,已经是人生一件幸事,我勤俭节约但不抠门,同学们需要帮助,我就帮助同学们,我乐观开朗,朴素大方,关心同学。平时也很善于和同学沟通,在生活中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在暑假期间,组持了很多大学生到我们的母校去上课,我们不需任何回报,完全是去帮助我们那初中生提高一些知识。在那期间,虽然很苦、也很累,但这毕竟是我人生中最可贵的经历。自己的将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相信自己的未来一定美好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第6篇

关键词:职业素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人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09-01

1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介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门课是所有工科专业学生都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他研究了机械在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公差以及检测技术,无论是对学生今后专业理论的学习还是具体的实践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门学科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综合应用性也较强,是工科类专业学习专业课程之前的基础桥梁课程。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工科人才的培养来说,意义重大。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所谓职业素质,就是指从业人员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职业素质除了包括所从事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这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但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课程的教学,主要按照教学大纲讲述课本内容,本篇文章,主要从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

3 基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多种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提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教学与工厂实践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并且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加入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来提高职业技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目前大部分的院校的主要教学状况是:理论教学在教室,实训教学在实验室,工厂实践在车间的模式。这样的模式第一是在时间不连续,第二由于学生是初学这门课程,专业课还没有学习,在课堂上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结合实践的具体应用,进入车间时也难以自行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也不利于职业素质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个设想:

(1)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综合教学。

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先进完备,可以通过现场播放幻灯片进行理论教学,那么在利用幻灯片讲述理论的之前,我们可以先设置模拟的工作环境来引入,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了解所学课程的具体应用,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的难点——形位公差的教学为例,在讲述形位公差之前,我们可以拿一个二级减速器的教学模型和零件挂图来进行知识点引入,在二级减速器中什么位置有形位公差的要求,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如何确定形位公差的,在零件制造的过程中是如何保证行为公差的,在装配的过程中形位公差的影响,让学生切实了解所学内容的作用。

因为有放映幻灯片这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在理论教学中搭配实物、挂图,还可以有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说,在幻灯片中加入视频和动画。二级减速器如何工作可以由视频來展现,拆装的过程可以在课堂中实地操作,而对于难以展现的细节或重点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加强展示,配以动听的声音引起学生注意。并且为了解决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教学的不连续性,可以考虑在实验中制备教学设备,直接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听课,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相应的对于教学内容,应该也做一些变化来适应教学方式,比如问题式和模块式的教学方式。所谓问题式,就是在授课之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二级减速器中齿轮与轴的装配出现无法装配、装配歪斜或者噪音较大的状况应当如何分析解决;模块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和拆装实训整合到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教学中,将实训内容按照理论教学大纲分成若干个模块教学,比如零件中齿轮轴的设计,尺寸公差的设计,在制造过程中如何保证精度以及如何测量等等。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理解的效率,也为以后的工厂实践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的人性化。

人性化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我们在授课的时间重点在授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接收情况,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换位思考,因为无论课程是多么的简单,初次学习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乐于学习的课程往往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授课严谨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比较多样化且以浅入深的方式教学。课堂上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理解压力、不照搬教科书死板教学的老师学生往往比较喜欢,更重要的是,要以学生的角度来讲授课程,而不是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熟练工研究问题。

(3)提倡学生独立尝试和思考。

在问题式和模块化教学中,必须要学生转变听课的方式,从以前中学习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只有独立尝试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敢于尝试、敢于怀疑、乐于求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这样无论是学习还是今后的职业生涯,都会有莫大的益处。

在经历了问题的提出、模块化知识点的引入、多种教学方式的学习之后,还需要学生适时总结和归纳,联系相关课程(比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完成相应的练习,经过实践考核合格才能算是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4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细致的引导和培养,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利用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切实系统掌握所学的知识,适应跨世纪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金凤,邱勇夫.创新教育的战略意义与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90-92.

高职艺术院校学生 第7篇

1. 音乐教育的普适性和业余性

学校音乐教育是包括大、中、小、幼各级以及中高职学校在内的普通音乐教育体系, 它有别于培养职业音乐工作者和音乐家的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

中高职音乐教育的对象从音乐专业角度看, 都是非专业的、业余的。因此, 教学内容应注重普适性和广泛性。教学要求也不能一概而论, 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 说到底是为发展人的个性, 提高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素质服务, 是为实现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总目标而服务。这个总目标要求贯彻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热爱祖国并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献身的人才[1]。

2. 学生的可塑性和广泛兴趣

中高职院校学生年龄通常在十六至二十岁左右, 从心理学角度看, 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接受能力, 是对社会认知和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但是, 生活中大部分人未能较系统地接受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 因此具有较大的培养空间。这个年龄段的人已形成很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 具有极大的审美需求, 对音乐具有广泛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审美取向进行正确引导, 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而防止假恶丑的不良音乐作品的侵蚀。

二、声乐教学技巧与教学实践

1. 实施主体教学, 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核心

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是不够成熟的, 这一阶段正是奠定文化基础, 提高文学素养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即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又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有创新才能有突破, 而创新能力其实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教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个性教育对声乐教育而言, 就是重视因材施教, 也就是说声乐教学不是千篇一律的, 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声音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重视因材施教, 就是突破自身和传统的束缚。

2. 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地获得知识

声乐教学大课的模式是: 上课老师先领学生发声练习, 然后对歌曲进行分析, 讲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带领学生视谱唱旋律、填歌词, 最后把歌曲唱下来。一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教学该怎么做、怎么学, 都是以老师为主体, 学生处在被动状态, 没有兴趣学, 老师也觉得乏味。这就说明了一点, 教学中缺少了主动性也就没有了创新。要想把一节声乐课上得成功, 就需要把学生的被动转变为主动, 让他们去思考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该怎么去表达, 例如, 在2014 年12 月份, 我上了一节省级的声乐公开课, 在这节课中, 首先我是选用情境教学, 用律动引入课的主题, 让学生在愉快活跃的音乐中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加入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以及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 来引导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和歌唱的乐感, 这样把原来被动学习声乐的歌唱方法, 变为学生主动去探究怎么样才能唱好。

3. 情感体验, 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如何把情感融进教学中呢? 例如, 歌曲 《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作深刻的描述, 然后通过视频文件为学生创设情感意境, 让学生抓住歌曲的灵魂, 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那么演唱效果会更佳。

三、结语

从主体性教学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 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修养, 掌握文化、美学知识, 达到如此水平, 才能胜任普通音乐教育, 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姚思源.论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2.

高职艺术院校学生 第8篇

就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历来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温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胡锦涛同志也谈到,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要着眼长远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战略, 强调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个“优先”, 一个“更加突出”, 不难体会出就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位置和份量, 事实上它关系着发展和民生,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之大局, 关系着党执政兴国之要务。因此, 无论大学生还是高等学校都应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积极主动为国家为社会分忧解难, 创新更多就业途径和模式。农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有强大优势:一是学生来源多自农村;二是专业设置可与农村需求对接, 而且很多涉农专业也不影响学生在城市就业, 所以只要做好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 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就业导向, 就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就业导向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关系国家现代化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 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职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理应积极担当。到农村去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当属利于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双赢之举。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看,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可以通过自身才华的发挥从农村物质、精神、文化、制度等层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因此, 农业高职院校是否能做好学生就业的有效引导, 能否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 对于社会和大学生个人还有学校自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 为新农村建设准备一支后备军, 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建设新农村, 经济发展是核心, 但同时也涉及到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以及农村基层民主、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根本就没有办法推进和实现。当前农村人才资本净流出态势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 农村普遍存在的人员老化现象严重, 农技推广力量薄弱。虽然有些地方有些能人留在农村建设, 有些地方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 但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和视野的局限, 不知道怎样管理和运营合作社, 缺乏管理人员、财会人员、营销人员, 培训学习跟不上, 直接影响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大户和生产经营小区, 经营者虽然初步掌握了一般的种植、养殖技术, 但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模式等还缺乏技术和设施, 种子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方面, 农村法治方面, 整个乡村生态方面, 政治民主的推进方面更是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急需掌握信息化、现代化的人才引领, 这样的一支人才队伍正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去孕育和培养。

(二) 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就业难, 缓解社会矛盾, 增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的成员应当各有其职, 各获其岗, 享受工作的快乐和事业的美好。但就业难问题这么多年仍然没能很好解决。据2012年最新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教育部于2011年11月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要求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这表明国家的政策导向依然是将这些人力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教育部要求, 各地要根据地方城乡建设需求, 在城市社区及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积极设立地方项目。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因此, 无论从就业形势, 从农村的现实需求到国家的现行政策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实际, 学校做好就业引导是其办学或者说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 有利于大学生及早规划自己, 以新农村为舞台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农业高职院校经过系统专业学习的高职生将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新技术的推广者, 现代信息的使用者, 绿色家园的守护者, 文化文明传播者;推进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主力军。比如当前农业耕作劳动强度, 生产效率低下情况普遍存在, 大学生则可以根据现代农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的新情况, 引进多种新型农业机械, 通过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 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业资源创业公司, 大胆实践, 比如传授新种植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 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技知识。可成立小型读书室, 将专家教授的总结和公司的实践结合, 编写一些相关的指导书, 供农民们借阅参考。通过推广技术, 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农户充实规模化生产。

“生态良好”是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之一,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科学发展是全社会共有的建设理念。未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中, 需要一批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设者。可以说, 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已经建立起了生态文明的新思维, 构建了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文明进步方式等新理念。此外, 在乡风文明, 法治农村、民主农村方面大学生同样能展示才华以实现价值。

三、就业导向工作的路径及方法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未实现优质就业。从普遍情况看, 大多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由于学校过分强调就业率, 导致就业存在盲目性, 短期性。表象是学生跳槽频繁, 成为社会上的跳蚤族。这既对企业发展不利, 也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就业质量,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就农业高职院校来讲, 为新农村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其应有的职责和使命, 学校在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上应适应国家整体建设需要, 特别考虑农村市场对大学生的广大需求, 做好调研, 为学生的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 全方位做好就业导向工作。

(一) 就业导向工作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领域实现全程化

1. 入学就业方向教育。

“去哪里?”, “干什么?”, 这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方向问题, 学院应就培养什么人才、人才层次、今后大致从事的领域, 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对学生全面阐释, 让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一时间就清楚明了。从对大学生的理想与事业教育、主体责任教育、献身理想教育、成功教育等多方面全程展开。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可借鉴美国。美国的机构多层且指导深入细致, 其就业指导就是职业指导, 机构包括职业生涯中心、学生生涯咨询辅导部, 辅导部实行职业生涯一对一辅导。美国的就业指导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 由受过专门培训的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的学生讲如何写简历、如何寻找工作机会, 如何应对面试等, 请杰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经验, 学生选修这门课还可以得学分;二是开展一对一的辅导, 比如通过专门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 对于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相距甚远的, 建议学生转系或转专业。对于高年级学生, 除了帮助他们修改简历外, 还提供模拟面试练习等。

3. 人生价值实现教育。

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主客观条件。从大学生自身看, 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特别是奋斗精神, 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从客观条件看, 就是要顺应社会需要, 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和途径, 激发学生从“小我”中跳出来追求“大我”价值的实现, 做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4. 新农村的情感养成教育。

首先, 让大学生思想扎根解决精神支柱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从家门到校门, 缺乏对农村情况的深入了解, 即使在农村长大的孩子, 很多也没有参加农村生产劳动的经历。学校教育中要求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变化, 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责任感, 以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激励学生, 催生出他们在农村就业的意识和情感。从现在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来讲, 扎根意识还相对淡薄, 缺少对农村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深情。学校教育就要从学生对“三农”的认识和认同方面, 唤起他们对乡村与土地、农业与农民的思考和关怀, 促进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从而带着情感、带着热爱、带着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去;其次, 进行比较教育,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为大学生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做好铺垫。社会上存在大量啃老族、校漂族、蚁族, 在强大的物质社会面前, 他们生存感不够, 少有快乐, 物质与精神方面容易感到窘迫与尴尬。如果让大学生在农村的实践中受到触动并展开思考, 特别是利用一些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成功案例加以激励, 他们就会感受到在农村就业和发展的空间和价值, 如此情形, 这种就业导向就发生了根本的意义。

(二) 学校亟需加强的工作及可尝试的实践

1. 改变现有狭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与做法。

以美国等先进经验为借鉴, 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改变过去为就业率而就业的思想和做法, 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进行全方位指导, 重视从学生自我认识、专业推荐、专业选择、职业准备到求职就业的各个环节, 把社会职业教育和指导作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 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建立职业理想, 制定职业规划。

2. 健全就业指导体系。

许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相对滞后.就业指导不到位, 不深入。虽然许多院校都已经为学生就业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 并没有真正做到系统、合理安排学生就业。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相对欠缺, 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因此, 今后农业高职院校应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就业经费、机构编制等方面给予保证。宽裕的经费能保证使用先进的信息和手段, 人员配备方面, 要有讲授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和相当数量的兼职人员;还要建立起一支专家指导队伍, 保证有专家定期指导教育, 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引导和帮扶工作。

3. 以新农村建设需求为依据, 创新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

学院应适应新农村现实发展需要, 科学合理设置涉农专业, 学校要和农村的用人单位一起参与这些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等教育管理, 共同把握专业培养方向。改革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开设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专业及专业选修课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如农村社会调解问题、农村民主管理问题、农村基层建设问题、农村计划生育问题和农村治安问题等, 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量身定做一些专业和研究方向。

4. 共建农村实践基地模式, 建立长期定点的实践实习平台。

高职院校强调就业为导向, 校企合作时应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多跟新农村开展合作, 或把校企合作点设在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新农村。让学生在这里实现就业意识、情感、职业能力的累积与提升, 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就会水到渠成, 一是学生就业质量发生根本改观;二是为其持续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

参考文献

[1].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扎根大学生思想[DB/OL].光明网, 2011-12-11.

[2].美国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课一对一辅导[DB/OL].中国新闻网, 2007-07-24.

[3].高凯.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分析 第9篇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

1. 政治思想不成熟。

多数高职学生能够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环境, 所以他们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政策。阿茹汗等对500名在校高职学生的调查显示, 87%的学生同意“中国必须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的学生选择难以判断, 2%的学生选择没想过。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作用”这个问题, 70%的学生表示同意, 21%的学生表示不同意, 9%的学生表示难以判断。由此可见, 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已进一步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进步, 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 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流与“三个代表”的契合程度是比较高的。在入党的主要动机上, 高职学生中, 14%是理想和信念的要求, 2%是寻求政治上的归属感, 31%谋求个人发展, 32%认为有利于就业, 12%提出入党要求是因为父母老师的愿望要求, 仅有3%希望能为社会多作贡献, 周围要求入党的人多, 自己也人云亦云。可见, 高职学生的选择都直接指向了未来的前途, 而忽视了党的宗旨[1]。

2.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积极性不足。

纵观当今的高职学生, 说起学习目的, 很多学生都直摇头。他们中大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 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他们当中大概50%的人会回答, 找个好工作, 过上好日子, 心再野点的会说让自己有车有房, 剩下的49%的人大概会回答不知道。而在回答不知道的人中, 大概有一半人会成为正宗的“啃老族”。那剩下1%的人呢?他们大概会讲, 为人类的进步而读书, 但讲到为什么的时候, 他们都答不上来[2]。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报考学校与专业时的选择自由, 使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就读, 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 是在为老师、家长“学习”, 这一点, 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扩招, 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现象, 因此, 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弱, 加之自身不够努力, 考试常会不及格[3]。

3. 个人主义心理较重, 组织纪律性差。

当今的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有部分出生在家境较好的家庭, 父母过分溺爱, 从小娇生惯养, 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 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 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 喜欢独来独往, 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 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 部分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睡觉、作业抄袭等现象严重, 甚至出现找人替考、作弊等现象。

4. 自我控制能力差, 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没有了父母老师在身边的管束, 学生更感到自由。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社会兼职、宿舍活动、专家讲座、自习课、网络游戏、恋爱等, 这些丰富的生活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生活活动的关系。也有不少新生入学以后听高年级学长、老乡的一些不负责任、不正确的言论, 说大学很自由, 上课可以逃课, 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或采取考试舞弊等不良手段也可以勉强通过, 最后导致学习动机不明, 学习兴趣降低, 从而把学习当做了副业[4]。

二、针对高职学生思想特点采取的对策

1. 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在加快知识更新和加大信息量的过程中, 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这将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思维能力的活跃, 进而使他们学会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2. 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增强学习动力。

高职学生的学习盲目心态, 在刚入学时表现得较为突出, 因此, 应该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的心理做全面的了解, 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树立学习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我的满足。

3. 严格学生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定期检查学生的出勤率, 定期开班主任会, 听取班干部对班级工作的汇报, 尽早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思想教育, 及时教育并纠正违反校纪校规学生的思想。

4.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创新工作方法。

将德育工作由空泛说教变成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教育要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关心学生的需求, 真心诚意地为学生解决具体困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体现平等, 体现服务。教育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做到公平、公正、平等、科学, 以理服人, 以情管理。只有这样, 才真正能够使学生从不当的思想理念中走出来, 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阿茹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与教育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08.

[2]叶洪平.浅析高职学生学习目的, 2009, 2:52-53.

[3]赵蓉.浅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1) :137.

[4]肖玉, 高长丰.高职高专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4) :133-135.

高职院校学生评语写作探讨 第10篇

高职院校的学生评语是对学生学习或实习表现的基本评价。所谓基本评价是指评语仅是学生在校某时段学习实践情况的客观反映。高职院校的学生评语类型, 按用途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记实评语。如学生的作业练习评语、学年成绩报告单、操行报告书、家长联系卡、学生自评表、班级总结评语等。其特点是“就事论事”, 如实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二是鉴定评语。如实习鉴定评语、毕业鉴定评语、就业推荐评语、组织考察评语等。其特点是“反映整体”, 真实反映学生在校阶段的综合表现。三是褒奖评语。如推荐先进或申报上级表彰, 介绍优秀学生等。特点是“如数家珍”, 可长可短, 有的需要提供先进事迹, 有的只需归纳提炼。

高职院校的学生评语, 具有以下作用:一是真实反映情况;二是对话、鼓励导向;三是介绍、推荐学生;四是保存档案资料。归纳而言, 评语有反映、导向、推介、存档的作用。

评语的要素

学生评语的本质功能是“学生在校表现的书面反映”。既然是“书面反映”, 就要对“反映”的组成元素进行规范。

书面评语起码要有四项要素。一是评价对象, 即学生, 被反映人;二是评价主体, 班主任教师常为评语执笔人, 即反映人、评价主体;三是评语生成, 学生表现映射至书面的过程, 即反映过程;四是评语使用, 评语发挥其社会作用, 即反映功能。其中, 评语生成及映射过程是核心要素,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又反过来影响相关因素, 包括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和评价使用。用人单位常先看学生评语一般是先通过评语, 再结合面谈和对话, 验证和审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若经过试用阶段, 则能更清晰地证明学生评语反映的客观真实性和书面表达的准确性。

因此, 评语生成的核心问题是“客观真实”的映射写作。客观真实性是一份合格评语的必要前提。评语执笔人在写作前就要兼顾到这四项因素, 同时要重视评语生成核心要素的地位。自身的映射能力和书写表达水平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各方也会对职校学生评语的质量做出反响。

评语的要求

要使学生评语写得客观真实, 具体要求是“实事求是, 实话实说;选词精准, 表达规范”。

一般情况下, 学生的评语由班主任撰写。特别情况, 由学生工作处或学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撰写。评语撰写人要站得高、把握准, 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写出合乎要求的评语。

写好学生评语, 要有评价标准做依据。评价学生思想行为的标准是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及高职院校制定的《学生守则》等。评价学生技术技能的标准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等。在评语生成之前, 评语执笔人应熟知上述标准要求的概要, 以便形成评判的思想准绳, 建立明晰的衡量坐标。避免因个人主观意志和性格爱好而有失真实和中直。评语的要求, 就是评语生成的参照系。阶段性评语和总结鉴定性评语的要求并不相同。最好是确定评语执笔人后, 集中商讨不同阶段评语的具体要求。

评语的生成

评语生成的过程即是执行标准、衡量对象、对照要求、客观反映的过程。评语执笔人对标准要求掌握得好, 能认真对照、规范映射、准确遣词, 就能写出合乎对象实际表现的书面评语, 做到有话实说, 使人联想到活色生香、真情实体的人物来。

评语生成诀窍如下:一是预先温习相关评价标准;二是按评价要求对照、评议, 确定评价对象的优缺点;三是综合多方意见, 兼顾评语的目的和用途;四是确定反映学生思想行为、素质技能的表达方式;五是精心遣词造句, 准确反映实情。

高职院校的学生, 每天在用自己的言行向社会做出自己的表现。一旦记录在案, 即成书面评语。好的评语, 反映本质, 催人奋进;差的评语, 曲解实情, 误人子弟。为做到客观真实性, 评价人需要花费精力研究评语的生成。不能简单应付, 不求质量, 或三言两语, 或写满为止, 影响学生的将来和职业院校的声誉。

评语的文体

评语即“评论的话”, 按用途属应用文, 是办公文书的一种。尽管是书面表达, 但口语式的句子常见。

口语体应用文的特点是平易近人、语言丰富、形式多样;常用形容词, 极具感染力;易于表达, 生动传神,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产生良好导向。学生评语因是评议身边的人, 亲眼所见, 耳熟能详, 较能反映真情;因是应用文, 能用群众性语言行文;因有学生特色, 多用生动活泼, 富有个性化的词汇。古人云:“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实际生活中, 人们常常会在人前或事后评论某人, 一旦将这些评论记录下来, 白纸黑字, 其作用就发生本质的转化, 具有办公应用文的性质。

评语的人称

评语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都可以, 但每种人称都要求不同的情境。

第一人称评语属自评, 主要起自我推荐和介绍作用。许多场合都需要自评, 如自我介绍、推荐、表白、述职、自评、申请、说明、证明等。人们十分看重自评, 在许多情况下, 包括上级主管部门, 会仔细阅读基层单位的自评报告, 或先听个人的述职报告, 而后综合分析写出评语。

第二人称评语属面评, 主要起鼓励导向作用。即对话式评语。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评语, 相当多地使用第二人称, 尤其在作业批改、学年成绩报告单中的评语, 常以教师或朋友的身份、口吻表达, 仿佛是师长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 述说优点与特长, 评议不足和希望, 鼓励奋发成长。教师快意直抒, 学生平心吸收, 家长乐意阅读。

第三人称评语属他评, 主要作为证明材料之用。第三人称常用于鉴定、报奖类评语中。以指导教师或上级管理者的身份, 对所属班级或带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第三人称评语规范、严肃。在推荐或档案材料中务必使用第三人称。

评语的人称可根据评语的目的和用途选用。

评语的内容

评语的内容, 既有共性, 也有个性。用人单位招聘时, 喜欢看具有特长的学生评语。因为, “德才兼备, 用人所长”是就业市场的选人原则。高职院校学生评语的内容, 不同于中小学生的评语。职校学生评语, 要能揭示专业学生的素质和技能, 尤其是专业特长、技能等级和和创新创业能力, 使用人单位感到人才难得, 犹欲面试。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作为评价人的道德标准。强调“德才兼备”, 但“以德为先”。西方社会以“诚信为重”, 凡有不良记录者, 其学习、工作、就业机会均难找到。国外评语内容也首先反映人品情况。

国内评语常用国家人事部门推荐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作为评议内容, 远比中国古代和西方国家更为全面, 即德为先、能为本、勤为根、绩为实、廉为行。职业学校学生评语则按照德育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体育素质等四方面内容, 进行综合考评。德育素质是指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人文素质是指职业理想、遵纪守法、文明礼仪、纪律安全、劳动表现等内容;职业技能素质是指学习行为、创新精神、技能等级、证书持有等内容;体育素质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能达标、社会功能等内容。职校学生单项考评内容是指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技能学习、群团工作、实习劳动、身体锻炼、课外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某一项。内容上不同于中小学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的评语, 应反映素质技能专长和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 以便用人单位知晓学生的职业技能信息, 方便学生就业。

评语的形式

好评语要用好形式。形式取决于内容, 又反过来服务内容。好形式源自学生的学业成绩, 也取决于评语执笔人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评语生成时, 其表达形式可因人、因事而异。要创新思维, 研究评语的表达形式, 写出优质的评语。评语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常见的评语表达形式如下: (1) 画龙点睛式:整体评价, 突出亮点。 (2) 远景聚焦式:历史评价, 展示成绩。 (3) 台阶递进式:以点到面, 条分缕析。 (4) 一分为二式:以人为镜, 分明优缺。 (5) 四色地图式:德文技体, 块板组合。 (6) 红花绿叶式:送人玫瑰, 留有绿叶。

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时, 教师的评语是“路是自己选择的。你自己选择的路, 只要你认为正确, 你就走下去。”教师的一时评语, 学生竟终生难忘, 促使该生后来创造出很大业绩。

评语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 有的成为警句, 有的成为格言, 有的是至理名言, 有的是永恒经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有许多正是从评语中节选。

参考文献

[1]高晓平.作业评语: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2) :91-93.

[2]曹洪昌.作业评语—不应遗忘的角落[J].化学教育, 2003, (5) :23-25.

高职艺术院校学生 第11篇

【关键词】提升 高职院校 人文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21-02

人文艺术修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体系、审美体系等诸多因素综合构成的人的内在品质。包括自我理想、人生态度、价值观、审美意识、道德情操等方面。艺术恰恰是人文概念中涵盖最广、形式最为丰富的学科,它包括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等不同的领域。它如同倒映在湖水中的垂柳,触摸不到,但通过视觉产生审美效应,生成无法言传艺术情操和情感意境。可以说,人文艺术修养,是在长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又有近1/3的生源来自技校、中专,长期的技能培养,使他们的人文知识相对匮乏;高校重视技能的传统教育模式又忽略对文化艺术修养的传授,这一现状对每一个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但于此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现状及原因

1.学生内在的人文涵养机制、约束机制偏弱。第一,生源基础文化知识不牢固,缺乏必备的知识含量。专科学生是在高考中,本科未被录取后的一批低分学生,较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分数有很大的倾斜,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弱。第二,专注于技能,不能对自己全面的发展,思维片面,创造能力弱。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受传统思想的制约,普变存在重技能、轻知识,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学生接受长期的技能、职业培训,人文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知识储备量及其匮乏,对中国源远流长五年文化缺少自我认识理解。第三、信息时代,网络的高度发达,产生了大量的快餐文化。大量的信息填补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空白,但学生审视的能力不强,没有美丑判断、雅俗的筛选,难以吸收到高雅的艺术样式。

2.狭窄的专业化教育,培养方式的局限性。高职院校缺少对人文艺术认识的共识。我们知道人文包括诸多领域,有政治、经济、哲学等多学科,艺术涉及到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类,是多学科相兼容的综合体。但高职院校,艺术教师少,没有共性的教学认识,课程只能成为公民素养课程的补充成分,课程内容单薄、教学手段具有局限性,除了课堂的知识硬性灌输以外,缺少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3.过重的功利导向,培养目的功利化。迎合我国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尤其是服务型、技能型的高职院校学生,深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制约,缺乏对其他专业的了解,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虽然高职院校开展了人文艺术修养的课程,但课时少、门类寥寥无几,很难满足学生对人文艺术修养的需求。人文艺术素养的课程变成了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附庸品。这种模式促使了我们的教育粉末倒置、急功近利,丧失了教育的本质。这种思想意识形态也削弱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的重视。但是长期的实践中证明,人的崇高的品性、品德往往比技能更可贵。

二、高校开展人文艺术修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艺术素养的匮乏,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迫在眉睫。21世纪面对着科技、人文、知识的多重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注重传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为不仅能胜任职业、有所专长,还能促其成为长远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加强人文艺术素养的方式及目标

人文艺术素养课程应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改变作为一种补充课程的地位。教育教学目标思维开放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具有时代的精神,有创造性,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1.加强人文艺术修养课程的师资力量

中国传统的理念尊师重道、为人师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知识传授,更在于平时学生人文精神领域的引导,学术功底是根本,人文艺术修养是灵魂。教师的本身要具有扎实的艺术专业功底、要有高水平的学科造诣,丰富的知识含量、灵活的授课技巧,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和人文艺术情怀。充分做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德高为师”成为学生“身正为范”的典型。

2.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文艺术修养课程应担负起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把传统的民俗艺术有意识的融入到教学之中,做到不仅丰富教学的内容,还要传承文化。以古老的戏曲文化为例,戏曲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民间歌舞,它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审美方式有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其中差距,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创新、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从现代流行音乐入手,循序渐进的通过音乐元素的探讨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模式中体会戏曲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3.多种艺术样式融合,兼容并蓄

人文修养是一项综合型的文化意识形态,艺术造诣的本身也不是一项独立存在的学科,这就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多种艺术样式的审美特征,做到兼容并蓄的教育教学方式,并对艺术产生的审美效果有所延伸。以美术教学为例,“皮影”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艺术,绘制“皮影”属于美术的范畴,讲究色彩、线条,但这其中又体现了我国“意象美学”的审美特征、中国戏曲的元素,光学的原理等等,有着丰富的知识含量和艺术元素。教师在讲授的过程当中应完成其必要的知识目标,还要在继承传统文化上下功夫,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

四、高职院校学生未来人文素养教学发展的对策

江泽民曾经指出“高技能的技术工人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工人的重要组成,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不是自发而成的,它必须通过群体教育的培养方式来不断的完善,为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教学需探讨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提出相应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高职院校担负着直接育人艰巨任务,要转变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情感意志的培养观念。这种教育教学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带给学生专业的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自我素质,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把职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发展。克服“重技能、轻修养”的思想,同时也教育学生转变观念,自觉地学习人文知识,提升自我修养。

2.增加有特色人文艺术修养课程

导向正确、形式丰富、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既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够弘扬人类文明的旗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认识,调整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开设一定的必修、选修课程,使人文素质教育正规的走进课堂,拓宽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的知识面,寓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中。例如开设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诸多门类课程及讲座。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要把理论教学融汇到实践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学院在能力范围内增添艺术教学的设备,通过剧场、现场、视频的观摩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3.在专业中渗透人文艺术修养教育的内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浓缩与升华。艺术作品中体现了民族的审美特征、凝聚了民族的精神意志,体现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品质。高职院校以专业课为主,因此结合专业教育发展人文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的艺术文化修养。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

4.坚持人文艺术修养,在学生“内化”上下功夫

哲学上的“内化”是指人对外部事务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人文艺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有意识无意识的发现、寻找、体会美,进而引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文安乐.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2(5):23-24.

[3]蒋蕙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31-32.

[4]承剑芬关于高职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1(04):9-10.

[5]张强加强高职学生入文素养教育的思考[J].青春岁月, 2012(13):12-16.

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探索 第12篇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的学生管理中, 一是发现60%多的学生打架等违纪事件发生在宿舍;二是学生违反规定使用大功率电器造成火灾等伤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宿舍卫生脏、乱、差现象严重, 学生生活环境差;四是学生宿舍管理、检查网络不健全、信息反馈迟缓, 造成管理滞后;五是宿舍公物破坏严重, 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等等问题和现象,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 应当进一步明确以为学生创造安定有序的宿舍环境为目标, 理清思路, 充分认识到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也是同学们习惯养成、交流思想的地方, 优化宿舍环境、创新宿舍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管理秩序直接关系到同学们的身心健康, 关系到同学们职业素质的提高, 关系到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 意义重大, 不可小视。

二、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探索

我所在的系是工科系, 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多, 2005年, 系领导在学生管理方面实行改革创新, 推行年级部管理, 我全面负责一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单独成立级部学生会, 六年多的时间里, 我先后带过3级学生, 每一级的男生都在1000人以上, 2007年, 2栋男生宿舍楼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公寓验收;在2010年的专升本考试中, 多个宿舍学生全部被录取, 取得了考取442人的历史最好成绩;近三年, 学生宿舍楼无学生重大违纪、伤害事件发生, 宿舍环境整洁、宿舍文化浓厚、学生情绪平稳、管理安定有序, 我也参加了学校学生工作规范化课题研究——宿舍管理部分的研究任务。

1. 抓好宿舍管理队伍网络化建设。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大学生管理的特色, 针对近几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 学生纪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选拔、培训、指导、成立一支分工明确、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宿舍管理特点, 我在每栋宿舍楼都设一个宿舍值班中心, “中心”配备电话、手电筒等必备设施, 辅导员为“中心”主任, 楼长为“中心”副主任;成立两个部:宿舍管理部 (负责宿舍值班中心工作、宿舍纪律检查、宿舍楼层长管理、宿舍文化活动等) 和宿舍劳卫部 (负责日常卫生检查等) , 都属于值班中心下设机构。

2. 明确学生干部分工, 实行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往往会事半功倍, 主要体现在:一是楼长全面负责宿舍楼的日常管理和开展活动等;二是宿舍管理部成员主要是由层长组成, 一般在11人左右, 即部长一人, 每个楼层2名层长, 实行不定期楼层轮换检查。劳卫部一般有6人组成, 部长一名, 成员5名, 实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宿舍卫生。以上学生干部在检查中一旦发现问题, 会及时作好记录, 各种检查结果汇总给各部部长, 一并报送学生会秘书处。为防止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弄虚作假, 学生会学生干部督查部会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不认真工作的学生干部进行记录, 对工作态度极不端正的给予撤换。

3. 规范检查内容与标准, 实行量化考核。

为让学生干部掌握检查内容, 统一检查标准, 制订下发了“宿舍值班中心工作细则”、“宿舍卫生检查标准及扣分办法”、“楼层长工作职责及检查扣分标准”等, 所有标准印发至每一个宿舍, 既让学生干部明确了检查内容和扣分标准, 又使得同学们清楚自己该怎么做, 一旦被扣分后, 知道自己哪里没做好, 以便整改, 所有扣分项具体到人, 个人量化扣分作为学生评优、综合素质测评等的重要评价依据。通过制度规范同学们的行为, 提高大家的认知能力, 由硬性规定到自觉遵守, 逐渐培养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 加强宿舍文化活动建设, 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

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是最有效的管理途径, 通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月”、“宿舍文化节”、“宿舍内务评比”、“制作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宿舍文化长廊”、“宿舍雅号”、“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叠被子比赛”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也增强宿舍间的交流和宿舍成员的凝聚力。2008年, 我们在每个宿舍制作门牌, 所有成员的头像印至宿舍门牌, 注明学生姓名和专业班级, 提高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遵守, 大家生活在一块非常的祥和有序, 直到2011年学生毕业未曾出现学生打架、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喝酒等违纪现象发生, 宿舍真正成为大家共同维护的“小家庭”。

2009年, 我们举办了“爱护公物、爱护我们的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并成立了级部“公物维修服务”小组, 在当年学院学生工作创新评选中, 我们提交的“学生公寓公物维修服务与管理”获得管理创新奖。

5. 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是宿舍管理的重中之重。

宿舍安全隐患排查不仅要查还要制度化、常态化, 防隐患于未然是最好的结果, 宿舍管理部的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涉及宿舍中的多个方面:宿舍用电、宿舍防盗网、天花板、使用大功率电器、管制刀具、酒瓶、木棍等等, 一经发现违反规定或出现问题, 坚决予以警告、没收或整改, 对于违反“公寓管理规定”影响他人健康安全的, 将按规定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纪律处分。

每当周末, 部分学生就外出上网而夜不归宿, 为纠正部分同学的不良习惯, 我们制订周末统一假条, 由层长在周四晚按楼层统计学生周末离校情况, 并由班主任签字确认, 一旦确认后, 周末将根据假条进行宿舍检查。对有的学生宿舍内乱用插排、上网毫无节制的现象, 我们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签订了“宿舍用电、宿舍内电脑上网协议书”, 一旦违反, 将根据协议内容处理, 以此培养同学们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习惯。对宿舍内抽烟、私藏刀具的学生, 我们将其纳入重点检查对象并批评教育, 所有涉及学生安全的问题, 我们都严格检查, 绝不留死角。

高效畅通的信息反馈是当今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每个舍长都是安全信息员, 级部建立了安全信息员飞信, 一旦发现问题, 辅导员班主任会第一时间收到飞信通知, 以便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我们也通过飞信群, 及时的向安全员发布安全提醒的信息。在建立飞信后, 我们及时处理了学生打架、学生夜间身体发病等多起应急处理事件, 确保了在校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三、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关键是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我们谈宿舍管理,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很单纯, 无非就是通过制度完善、标准统一、管理队伍健全等去提高管理质量, 但是,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 只有通过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不断提升同学们的整齐素质, 培养他们成为知书达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好学习、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才能使我们探讨的宿舍管理不再是单一的令行禁止的传统管理模式。

上一篇:“十一五”税收下一篇:专利技术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