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2024-06-19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精选11篇)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第1篇

1 建立多专业人才库

1.1 明确建立人才库的方向

供电企业建立人才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满足“建设世界一流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远大奋斗目标为需求, 以选拔培养能够担当一流供电企业输、变、配、管、销及政工重任的各类人才为目标, 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善打硬仗的干部员工队伍。人才库专业分类:技术型、管理型和复合型。

1.2 明确建立人才库的意义

近年来,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得到不断优化配置, 用工总量持续下降, 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人工成本有效控制, 劳动效率稳步提高。但应该看到, 县供电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还很薄弱:劳动用工规范程度有待提高;班组员工特别是农电工难以分享劳务派遣资源;人才管理分散;人才选拔分级分类, 条件不明;员工工资性收入有待进一步增长。凡此种种, 归根结底, 皆由人才匮乏所致。因此, 建立人才库是提升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客观需要。

建立人才库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实施公司《“十二五”人力资源规划》和《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过程中, 建立人才库更有利于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人才库可统筹考虑企业发展规划、业绩、定员、现状等因素, 以满足人力资源需求为前提, 在“诊断”人力资源“健康机理”的同时, 有计划、分专业地选拔培养公司所需人才, 为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铺路搭桥。

建立人才库可优化员工队伍组织架构。当前,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为完成定岗定员, 在全口径业务的劳动定员标准、岗位分类标准和标准岗位名录中, 各级公司均不同程度出现“人才荒”现象, 有的公司真可谓“精挑细选”, 以保证岗位不空缺。然而, 为公司生存发展长远大计着想, 建立人才库, 培养多岗位、多专业骨干人才, 势在必行。

建立人才库可引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建立人才库目的是:从原有的员工中, 从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生、新接收的复转军人中, 选优择优, 系统培养, 坚持人才选拔考试和员工培训考试常态机制, 构建人才分级分类选拔培养体系, 优化农电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策略, 以引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各级人才库之间可以构建信息化平台, 在加强人力资源集约管控和在线监控的动态中, 实现余缺互补。

建立人才库可推动考核激励机制改革创新。新的考核机制表明, 今后将建立全员绩效管理体系, 推行企业负责人分类分级考核模式, 突出效益、效率、核心业务等关键指标, 全面规范工资、福利、企业年金管理等。在这种态势下, 建立人才库, 并把有能力、业绩优秀者纳入人才库, 让普通员工、中层干部和公司领导充分享受晋级晋职机会, 其积极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建立人才库是提升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人才库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四个管理”, 即战略管理、集约管理、分类管理和基础管理。今后一个时期,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健全机制仍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但相关体系、相关标准和相互匹配的劳动定员管理及定员贯标中, 人才不足是“硬伤”。不解决人才“硬伤”, 巩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将遇门槛。

建立人才库是完善人才开发的重要步骤。“三集五大”体系建立后, 人才开发将统一组织开展招聘毕业生考试、选拔推荐国家级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公司科技领军人才、优秀专家人才及后备人才。一是有利于催生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二是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计划管控。三是有利于强化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四是有利于人才调剂使用。

2 建立人才库的基础性工作

2.1 人才选拔条件

公司党办、工会、人资部门要密切合作, 根据企业人员情况, 挖掘输、变、配、管、销等技术型人才潜能。一般情况下, 可参照干部“四化”的方针, 重视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不受所有制及干部、工人身份限制, 即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 对特别优秀的业务骨干, 年龄可以放宽到35岁。专业职务后备人才应具备的条件:“两强”和“两过硬”, 即综合素质强, 事业心强, 思想作风过硬, 知识功底过硬;“两个坚实”和“一个突出”, 即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坚实, 群众基础坚实, 工作业绩突出;“三个出类拔萃”, 即业务技能出类拔萃, 工作业绩出类拔萃, 对企业贡献出类拔萃。

2.2 人才选拔原则和方法

选拔人才要坚持“三条原则”, 即民主原则、公开原则和公正原则。民主就是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公开就是将选拔人才的目的、程序、方法、条件和选拔结果等全部公开。公正就是客观地进行纵横分析对比, 做出一个最切合实际的评价, 让大多数人信服。

选拔人才需坚持“三种方法”, 即群众推荐、员工自荐和严格筛选。在群众推荐、员工自荐的基础上, 领导班子可采取演讲、答辩、考试、技术操作等多种形式筛选, 而后填好人才登记表, 建立人才档案。

2.3 人才的管理、培养和任用

人才管理。一是落实责任。人才库由人力资源部集中管理, 对专业人才苗子有关登记、日常考核等材料进行存档。二是定期考核。通过考核, 择优汰劣, 实行流动式管理。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保证人才库工作健康发展, 逐步建立人才库汇报制度、培训制度、考核使用制度。四是建立健全人才档案。为丰富人才档案材料, 将其考核答卷、QC成果、技术革新成果、论文及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等材料存入个人档案。

人才培养。一是采取领导干部传、帮、带, 对各专业人才苗子进行实践培养。二是对专业人才苗子有计划地轮换岗位锻炼, 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三是创造学习机会, 对专业人才苗子的政治和业务方面进行培养。四是压担子、设台阶, 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专业人才苗子的锻炼力度, 进行增长才干培养。五是考察先进的企业或挂职锻炼, 让专业人才苗子从事一定的中心工作, 扩大视野, 提高其综合能力。

人才任用。可按选拔优秀、充填专业岗位空缺、配备班组带头人的惯例, 任用人才。坚持任人唯贤, 恪守选人标准, 不搞论资排辈, 抵制不正之风。采取先公布专业岗位空缺, 再采用招聘、答辩、试用考核、录用的办法, 公平竞争, 择优汰劣, 能者上岗。待试用期满, 考核合格再下任免令, 这样会使更多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3 建立人才库的途径

加强锻炼是提高专业人才素质的根本途径。供电企业要通过加强锻炼的途径, 对专业人才库的人员进行培养, 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应该肯定, 各专业人才的素质形成于后天的工作实践。不经过一番磨练, 就不能成为专业岗位的“行家”, 更不能担当供电企业改革和建设的重任。俗话说, 百炼成钢。在工作实践中, 越是不断经受磨练, 才干增长越快。所以, 对于供电企业人才库中的人才苗子、专业骨干和后备干部必须给任务、压担子, 充分锻炼, 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 第2篇

泸州公交公司是在2001年由国有企业转制为私有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瑕疵,很多地方还是空洞,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不然就会像一棵茁壮的树苗,怎么也长不成参天大树。所以一个要长远的发展,需要从人治逐步过渡到法治再到文治,但是一个企业的制度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定实行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正,制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合适制度。企业的制度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停滞现象,遇到以下一些制度建设的瓶颈问题,我们来进行探讨,吸取教训,制定出适合公司制度建设的方法。

一.企业制度建设中的落后思想:

企业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劳动纪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怎样依靠考勤制度来规范员工出勤行为,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所以在企业制度建设中逐渐出现了只重视劳动纪律制度,而忽视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针对现象及时健全相关制度。这需要管理人员打破常规思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树立起企业制度建设的整体意识,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要敢于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创新,日本人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佼佼者,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正是因为他们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思想,实事求是的估计企业情况,针对他们的生产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工资制度,考核制度,流水线管理制度和采购制度等比较有特色和细节化的制度,特别是5S现场管理制度,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5个方面对生产现场进行了规律的整理和调节,使得他们以低成本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汽车,以价格优势成功打入各国市场,并很快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汽车行业。

二.企业制度建设的缺位现象:

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由于沟通不畅,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制度的缺位出现。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生产类型的企业对于“采购管理”,由于体制落后,制度的缺位,往往对于采购方面的制度还是空缺,只有简单相关采购管理办法,而且还并未成为制度条文,只有领导自己知道,而员工却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以致发生问题按照办法处理时,又未具有公信力。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种简单的管理办法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车间部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管理人员利用制度缺失,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

钻制度空子而做出损公司利益有利自己行为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企业中对员工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和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缺位”。特别是在生产型的企业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只停留在简单的出勤情况和工作完成量,工作态度这样的主观表现中,只进行定性分析,而忽视了绩效管理制度的量化,应调查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针对各类人员设定出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制定出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后者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 “一把手” 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生产企业存在的对员工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岗位说明书,也就是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企业的发展长期只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制度建设缺乏法制性:

企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部门自身的“自觉性”。车间部门的管理水平高,对管理制度重要性认识深刻,则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高一些,企业在这个专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就会健全一些。反之,管理制度就会有缺少法律保障而出现管理混乱现象。这给公司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带来一定的风险。

所以制定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一项“立法”工作。好的“法”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坏的“法”就会给企业到来麻烦。推进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要避免坏的“法”产生(主要是指“违法制度”等)。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逐步树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制观念,从企业大局出发,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管理制度制定的问题。

但是,现行的公司级管理制度的产生方式是各个部门自己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动议,自己草拟,自己组织讨论,自己(经部门办公室)呈送上级领导审批、下发,缺乏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会导致各部门制定的制度跟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背,而导致制度建设的可行性降低。

企业的制度建设到一定阶段常会出现以上常见的瓶颈问题,为了保证我们公司制度建设的顺利进行,能够平稳过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有关制度建设的建议:

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每一个企业的诞生,都有它的目标与宗旨,企业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宗旨,确定中心主题,所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去编制、执行、维护,一旦与这个中心产生冲突都应该无效,我们公司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就明确提出了4项基本制度,以此为中心指导员工开展制度建设工作,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建立相关制度,将错误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制度建设与企业目标一致。

2.转变价值观念思想。所谓价值观理念化,就是要把企业统一的价值观转变为各个部门的具体理念。从现代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即要形成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过程。企业是一个系统,每个子系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具体角色,但却无法选择角色要求。角色要求的差异就意味着处于不同角色位置的人的理念上要有差异。换言之,企业要继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就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目标至上”的价值观引导下,针对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提出符合其自身角

色要求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也要制定与其自身理念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如国际知名企业海尔,其企业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营销部门据此提出了“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职能部门则提出了“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的服务理念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公司的部门众多,但相互之间都有着联系,应该抓住各个子系统的特色围绕中心思想制定管理制度。

3.成立“立法”部门。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制度管理工作之部门,编制或协助各个部门编制各项制度,使之各项制度的编制都建立在企业的立场上,而非从各个部门自己的角度出发,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了法制保障,在员工中更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现在公司在实行制度建设时就是缺乏法制性,虽然强调要以法律为保证,但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毫无实质性的进展,需要相关的立法部门进行监督,也要员工看到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提高员工参与制度建设的觉悟。

4..宣传,沟通,教育。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要员工马上改变以往不良的工作习惯,这是不切实际的,这需要“立法”部门与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应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制度宣传、教育、沟通,了解员工的心态,帮助员工积极转变态度,使员工了解制度建设的目的,潜意思的形成对制度的遵守,矫正不良行为。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一个公司制度建设宣传栏,将公司最新的制度信息及时公布在公告栏上,一方面宣传了公司制度,也让员工了解企业动态,明白制度建设的具体方向,也能更好的定位自己,还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不仅让员工了解企业,也要让企业了解员工,做到双向沟通,可以在车间部门的显眼处设立一个意见箱,员工可以大胆匿名发表自己的建议,把他们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制度缺失问题反映给企业,从而促进企业制度的顺利进行。

5.权限确定。在制度的建立过程必须明确各阶层人员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制定职务说明书,避免三个和尚抬水喝。也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各种表单的核准流程的方向才不会产生偏离,作业程序方法与流程才得以合理化、畅通化,标准作业流程才可以完善的建立。

6.领导重视与参与。领导的各种行为非常容易成为属下效仿的榜样,如果各阶层领导对公司各项制度不予以重视,或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会觉得企业的各项制度是用来吓唬小孩的,给外人看看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也就不会真正去遵守各项制度,甚至还会产生破坏。我们公司在开展制度建设时也应该抓住两头,寻求中间,要使领导支持制度建设,并授予制度实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权利,还要取得员工的理解,其中企业中的车间主任做为企业的中间力量,也需要他们的支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企业进步,可见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是何等之重要,领导只有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下梁正的良好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7.维护与矫正。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立法”应对各项制度进行维护,并成立稽核小组,专门负责监督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矫正不规范的行为。同时进行调查制度的合理性、时宜性,一旦发现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矫正,废除过期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前段时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由于相关的立法部门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以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有毒物质,从而引发了全行业性的危机,在危机发生后又因为企业缺乏维护与矫正制度的意识,任由时间发生,导致最后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伊犁集团针对牛奶生产过程制度的缺失,及时处理,建立了生产线全方位监察制度,让生产过程透明化,及时化解了危机,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我们公司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破解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 第3篇

做实授信,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

在小企业信贷服务过程中,该地区农信社按照“程序可简、条件可调、成本可算、利率可浮、风险可控、责任可分”的要求,结合辖内小企业业务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小企业调查、授信、评级等工作。

罗甸县联社坚持把小企业的贷前调查、授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做实授信工作。通过组织人员深入企业生产车间进行摸底排查,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摸底调查过程中,该联社认真调查收集企业业主个人信用状况、家庭收支状况、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技术水平、行业状况及市场前景等数据,并根据企业的存续时间、经营者素质、资信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价,对信用条件好的企业,可在授信金额、期限、利率和担保条件上给予优惠。目前,该联社辖内已调查建档小企业268户,建档面达72.43%,评定信用等级户245户,信用等级面达66.22%,授信总额2.5亿。

做新产品,丰富小企业融资选择

该地区农信社充分利用点多面广、人员地缘优势,针对不同小企业客户群体的需求特点,不断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创新地推出了经济林权抵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多户联保贷款等业务,全方位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该地区农信社小企业贷款余额27.19亿元,其中信用类贷款4867万元,保证类贷款1.36亿元,抵质押类贷款25.34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都匀联社牢牢把握小企业“短、快、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通过为小企业建立资料信息库,进一步明确授信额度,畅通融资渠道,在已有的“金纽带”、“金钥匙”等金融产品基础上,推出了机器设备抵押、林权抵押、专利权抵押、浮动抵押、存款质押、担保公司担保以及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的贷款。先后为黔南州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贵州穗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都匀昌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外资企业壹零捌蛋禽有限公司、都匀市高山特种野猪养殖有限公司等130余家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金额达14.7亿元,成为了小企业发展致富的好帮手。

贵定锦江娃娃鱼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娃娃鱼水产养殖,但由于企业资金紧张,去银行贷款又没有很好的抵押担保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令公司决策层一时犯了愁。为帮助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支持其扩大发展规模,贵定县联社创新地尝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订单养殖模式支持该企业发展娃娃鱼人工养殖。7年来,贵定县联社已累计为该企业提供信贷资金9000余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余户农户的脱贫致富。

做优服务,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该地区农信社通过转变服务观念,改变工作方式,采取简化申贷操作流程,缩短申贷、审批环节,增加授信额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切实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荔波联社在服务小企业过程中,积极推行“阳光信贷”,公开业务操作流程和监督电话,实行限时承诺、廉政承诺制度,从收集客户资料到审批发放,每个环节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营销模式,上门为企业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客户的信贷资金需求。荔波县昌辉食品公司是荔波县农信社信贷扶持的企业,主要从事熟肉制品、糕点、粮制品、土花布、民族服饰、旅游产品制造、加工及销售。自企业设立经营以来,以荔波特色旅游产品为招牌,生产销售经营保持良好态势。今年4月,该企业因创新产品获得荔波县青梅酒加工开发项目立项备案,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资金不足,向荔波县联社提出贷款申请。该联社及时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查论证,仅用两天时间,给予了该企业400万元信贷支持,解决了该企业厂房投建初期资金周转的难题,为当地民族特色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的金融支持。

做全机制,畅通小企业融资渠道

该地区农信社以打造“小企业”的银行为目标,认真梳理规章制度,健全体制机制,部分联社成立小企业专营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便捷的融资方式,为小企业畅通融资渠道。

瓮安联社在信贷服务过程中,成立了扶持地方工业和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瓮安县农村信用社企业客户授信管理办法》等制度,将支持小企业发展的任务指标分解到各基层信用社,上下联动为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同时,采取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的方式,面对面地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组织人员主动深入企业厂房、车间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帮助小企业解决在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小企业办实事、办好事。

破解中小企业资金瓶颈的分析及对策 第4篇

在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时,明确了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1]要做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源,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推进器和稳定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集中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2]中小企业也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全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在国家做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大决策之时,我们却看到,许多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却因为资金瓶颈不得不放弃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企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也相应受到影响。

2 中小企业资金瓶颈产生的现实因素

有关部门对7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部分分支机构的调查表明,企业的规模越小,贷款申请的拒绝率越高,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拒绝率是大型企业的2-3倍以上。据统计,我国只有大约1.4%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总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由于大部分是期限在6-12个月的短期贷款,贷款的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多的项目。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获得中长期贷款的中小企业,其借贷资金的满足率也较低,其中能满足需要的仅有16%,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3]虽然政府一再要求银行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在我国目前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缺乏,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落实的情况之下,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相对较高的经营风险和信用违约风险时,谨慎行事也是其理性选择,“惜贷”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虽然已经有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但其门槛对于绝大多数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来说可谓高不可攀,真正能够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的中小企业可谓凤毛麟角,而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在实践中几乎只是大型企业的专利。通过民间的地下钱庄高利贷借来“救命钱”对中小企业来说很可能只是饮鸩止渴。正是由于银行更愿意争夺“优质客户”以规避风险,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惠及”中小企业的资金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上市融资的门槛又高不可攀,广大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更多形式的有效的融资方式。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 破解中小企业资金瓶颈的对策建议

3.1 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投资中介作用

中国有如此众多的中小企业,要辨寻优秀的中小企业并对其进行较为长期的投资以分享其成长性,这显然不是广大普通中国百姓所能够做到的。要实现民间的投资需求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对接,投资中介的作用必不可少。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公募基金是这种投资中介最为可行的选择。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内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为25184.54亿元,份额总规模为24215.84亿份。如果我们能够大胆地尝试将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扩展到未上市发行股票的中小企业的股权上,就能够为相当多的优秀的中小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各家基金公司提供差异化竞争的空间。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证券公司的投资研发优势发行专门投资于中小企业股权的投资理财产品,与被投资的中小企业签订固定期限的股权回购协议,积极吸引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民间资本参与到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之中。快速发展的私募股权基金同样可以成为给中小企业“输血”的选择。截至2010年12月底,国内私募管理公司的数目为242家,运行中的私募产品共628只。据粗略估算,2010年底国内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产品的总资金管理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比2009年底的估算值增长了150%。私募股权基金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可以与被投资的中小企业签订固定期限或非固定期限的股权回购协议,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3.2 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试点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发展的核心实际上就是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而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途径的创新发展。2010年中国直接融资占整体融资的比重是20%,而在发达国家,企业融资则是先靠发股、发债向市场要钱,直接融资比重占总融资的60%,银行贷款只占40%。这说明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还很不发达,特别是在融资途径的创新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将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产业链集群融资、公司金融中介化作为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方式的尝试。我们甚至可以借鉴美国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做法,将一定数量较为优秀的中小企业的债权进行打包后再均分为一定数量的衍生债券,在金融市场上公开发行,既可以做到分散投资风险又可以解决因为企业规模较小而带来的高昂的发行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卓元.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人民日报,2010.11.25.

[2]周子勋.推动中小企业发展需从政策落实出发[N].新京报,2010.12.15.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探讨 第5篇

1.受到融资环境的制约

我国对应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还相对较少,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因此很多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点都不会侧重于中小客户。而且相对来说我国还未形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可靠的贷款担保,这也是制约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等级不够而无法获取贷款。

2.企业的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的运作不规范

由于中小企业治理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因此企业的关联交易相对复杂,企业对外的财务信息披露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且资信度较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构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2)较低的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其组织结构有较强的变动性,并且形式各种各样,因此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稳定,不规范,缺乏可操性强的成本分析和费用核算管理机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银行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科学的资信调查,因此获取信贷支持就很困难。

(3)缺少有效的担保人和抵押物

银行抵押通常倾向于有升值价值的有形资产,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相对较少,且厂房设备多陈旧,升值空间小;而具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其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等又占有较大的比例,相对于可抵押的不动产则比较少。而对于贷款担保来说,很少人愿意为风险大、资信等级低的中小企业做担保。因此这也成为构成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因素之一。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策略

1.企业自身提升决策和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要从内部对自身的融资环境做出有效的改善。中小企业要真正的解决融资瓶颈问题,第一步就是要以信取资,建立良好的资信形象。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做进一步的规范,提高资信意识,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然后建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和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做大、做强,如果建立起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则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吸引优秀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从而使投资者增强对企业的投资信心。

2.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政府的大力扶持尤为重要。很多地区、国家的政府职能部门和立法机关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都会给予更多的特殊扶持,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证系统、政府部门扶持以及财政支持相结合的系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融资环境支持。比如四川省就出台《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对于金融机构试办动产质押、循环贷款等各种形式的贷款进行鼓励,从而满足私营小企业主或者个体经营者对融资的需要。而福建省也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试行)》,意见中提出对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机构,给予年度担保额度千分之八的补偿,并且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提高金融组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3.产业集群强化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上文中也提到,构成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还相对不完善,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以及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划分不同的信用等级,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企业贷款信用的可信度,向银行提供企业相关的信用信息,从而获取担保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信任,进而筹措项目的投资资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互助担保结构、民营商业性的担保结构以及政府性的担保机构等等。对于民间信贷活动进一步约束和引导,不能单纯的以禁为手段,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将其纳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中。

4.金融机构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授信授权制度

由于商业金融机构的授信授权制度过于集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商业金融机构实行上收的信贷审批权限,这无形中就延长了中小企业审批贷款的流程链条。因此商业金融机构要结合各基层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和当地的经济结构,划分出一个层次分明的融资审批权限等级,以减少贷款的审批流程,提高银行的融资服务效率。并且要同步发展中小企业的票据业务,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激励制度,以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殷翔龙: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J].会计之友,2008, (3)

[2] 李婷 辛殊: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11)

[3] 王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4] 王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8(1)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第6篇

固守核心竞争力与开发新的竞争领域一直是企业成长的最大困惑,许多处于颠峰时刻的企业巨头因为错误的进入了新的创新领域而遭遇滑铁卢,这些企业正是做了人们认为好公司应当做的——集中精力取悦那些能给它们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户——却给自己铺设了一条通向死亡之路,最终竟被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取代。

为什么会这样?如何破解企业成长创新的瓶颈?为什么追求新增长的努力却导致了企业的解体?这一难题被管理大师克里斯?祖克称为“亚历山大难题”。如何走出这个创新的困境,找到出路,是每一个企业家和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本书作者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是哈佛商学院技术与经营管理和综合管理的双料教授,迈克尔?E?雷诺是全球著名咨询机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德勤研究院主任。两位作者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分析了上百家著名企业失败和成功的案例,终于研究出了破解“亚历山大难题”的方法。

那年,我所在的企业面临很大困境,无意间购买到此书。所知其论证结构为破坏性增长,依我看实际上大体与差异化市场细分有关。本书除了讲述围绕产品周围的,诸如市场,价格,服务的差异化以外,还重点说明了企业的竞争力远不止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是做客户看重的事情。它还以鲜明的手法判断性提出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优质资本与不良资本的利用区别。正如作者阐述的——假设你是一个行为驱动的管理者,那你很有必要反思如何使用本书中理论体系。

概而言之,克里斯滕森在本书中说明了许多市场营销书籍没有说明的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和细分?他的建议是依据消费者环境而不是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通过这种以环境为基础的市场细分获取破坏性的市场立足点。

进行预测性的市场分析,通常需要了解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产品的环境。消费者意识到自己需要别人完成某项工作时,就会四处寻找可以雇佣的产品或者服务,包括价格的比较。消费者需要请别人完成工作的功能性、情感性和社会性等方面构成了消费者购买的环境。因此,市场分析的关键内容是消费者所处的环境而非消费者。

这一观点与BCG的《打破妥协》一书中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打破妥协指出了丰裕社会的消费者仍然面临着需求与现实供给的落差,进而向市场妥协的现实。这两本书都在证明,任何向消费者致敬的思考都值得尊敬。(注:编者有删改)

《投资陷阱:看上去很美的常识性误区》

李文杰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版

价值投资本土化批判,政策面分析解读,反思资本市场小概率事件,趋势走向研判分析。本书梳理并探讨了现今在投资圈内的几大常识性概念,并揭示了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对这些经典概念的曲解,而这些曲解最终带来的结果是高额的亏损,对投资者们来说是美丽的陷阱。

《解密私募股权基金》

郭恩才 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这是一个神秘的领域,也是一个神奇的领域。当你静下心来,聆听着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你没法不为其中的情节所打动,当赚钱成为一种乐趣、一种境界的时候,资本市场就成了智力竞技场。在上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商学院的毕业生都希望成为投资银行家。到了90年代,他们的理想则是进入与技术相关的风险资本公司或网络公司。而如今,最热门的去处却是私人股权公司。本书以生动活泼诙谐的语言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国内这一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私募股权基金(PE)。

《玩赚地球:吉姆?罗杰斯的环球投资之旅》

(美)吉姆?罗杰斯著 范盱阳等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6月版

1999年,罗杰斯和妻子佩蒂?派克驾驶奔驰车进行第二次环球投资旅游。在这次考察中,罗杰斯用了3年的时间,游历了116个国家和地区,行程245000公里。罗杰斯以一个出色的投资家的眼光观察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形势:谁在衰退,谁在前进;哪些国家在发展。哪些国家在衰落;哪些国家可给你带来巨大收益,哪些国家又会使你血本无归。旅途中,他广泛接触各国的商人、银行家、投资者和老百姓,通过实地考察,他广泛收集从金融报纸杂志上无法知晓的信息,摸清各国社会以及投资市场的情况,捕捉机会,俟机进攻。

展会资讯

2012广东?佛山文化产业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2年7月20-23日

展会展馆: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展会定位: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复兴

展会亮点:高素质的观众与买家是专业展会成功的关键。主办单位拥有庞大的数据库,覆盖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专业买家及业者,全球100多家专业媒体广告宣传,确保国内外专业观众及买家质量和数量。此次招商着重开发专业买家,尤其对珠三角文化产业基地、行业专家及东南亚采购商的宣传规模,全力保证客商质量和数量的大幅度提升,主办方对展会的广告宣传计划以每年15%速度递增,使所召集的国外买家范围更加广泛、更为专业。

第四届中国创业加盟品牌展览会

展会时间: 2012年7月28日-30日

展场展馆: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

展会定位:打造国内最权威、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创业投资项目平台

展会亮点:本届展会将集海内名媒,携商界翘楚,融经贸卓见,结合作盟友,以“招商”为基,紧握企业腾飞契机,以“加盟”为纲,彰显品牌辉煌实力。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第7篇

2012年4月1日至3日, 温家宝同志在广西、福建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 在谈及企业融资问题时指出:“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少数几家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 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 别的地方很困难。尽快打破银行垄断, 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让民众免受高利差的盘剥、给民间资本一条合理的出路, 对银行业自身来说也是一剂苦口良药。民营资本进入金融, 根本来讲, 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 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温家宝同志的讲话一语道破了目前一直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 即银行的垄断地位, 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截止至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余万家,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 为国家创造了60%的社会财富和50%的税收收入, 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贷款难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 根据2008年央行就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仅为18.7%。从2008年至2011年的前三季度, 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年总贷款余额比例一直处于33%-38%之间, 而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数额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额的比例在2011年之前始终低于40%。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外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但银行在金融体系的垄断地位, 导致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 缺乏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使本就自有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更为困难。

二、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成因分析

(一) 银行垄断经营体系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难的根源

一直以来, 我国金融体系处于半封闭半开放状态, 金融服务基本上由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所垄断, 缺乏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民间金融的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充分竞争的金融资本市场, 就不可能产生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民间资本也就无法进入金融市场。民间资本不能在资本市场充分自由的流动, 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资本的趋利性使得大量闲散的民营资本涌入房地产、股票、黄金等资本领域, 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在面对一个垄断的资金供应方时, 融资难度自然就会增大

(二) 国家扶持政策实施不到位

近年来, 虽然中央财政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贷款扶持政策, 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 特别是当我国宏观环境趋紧时, “外部人待遇” (相对于国企和央企来说更容易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青睐) 更为明显, 中小企业就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牺牲者。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 为控制通货膨胀国家调整了宏观政策转向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各大商业银行纷纷缩减中小企业的贷款, 同时向已贷款的企业收回贷款, 这样不仅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甚至破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名无实。据2010年中国企业家做的有关“企业外部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4256家企业中, 66.9%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税收较重。这表明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 地方政府部门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简化工作往往实行“一刀切”的税收政策, 使得中小企业承担沉重的税收负担。

(三) 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 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

现阶段, 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信用市场, 针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业务也处于发展阶段, 评级机构服务质量残次不齐、缺乏监管。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公开程度较低, 评级机构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 主要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 而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往往会粉饰财务报告并隐瞒经营活动中的不良行为。据调查, 面对中小企业的诉求, 很多银行方面表示:“不是银行不给贷款, 而是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先天性不足, 如资产规模较小, 正规资产抵押不足、信用意识淡薄;再加上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 财务制度不规范, 缺乏完整的财务报告和清晰的信息披露及纳税记录等信息, 这些都加剧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而这又会引发均衡信贷配给, 最终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 中小企业自身积累意识弱

一方面, 由于环境及受教育水平的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家缺乏长期经营思想。企业利润分配短视化, 自身积累意识比较淡薄, 很少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利用留存收益积累经营资金, 导致企业缺乏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 近几年来房地产的暴利和股权投资上市高收益的刺激, 诱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将企业的实体资金投入这些暴利行业, 致使企业实体空心化和资产泡沫化情形越发严重, 其最终的结果就是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及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减退, 经济环境的一点风吹草动, 就会产生“牛鞭效应”。

三、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解决对策

(一) 打破银行金融领域垄断地位,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比较特殊, 银行大多具有公有制性质, 银行的资金在金融市场具有绝对优势, 通过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融资的比例还是较低, 民间金融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因此, 打破银行垄断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银行降低门槛、放松利率管制, 为民间资本及外资提供充分的竞争市场, 才能推动各种资本的流动和重组, 最终给民间资本一条阳光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出路。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和支持社会资本建立中小银行和城镇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中小型担保机构等金融资机构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才能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二) 加强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应通过减免税费、政府补贴、贷款贴息、基金支持等形式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一方面, 国家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制定符合中小企业切身利益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 采取一些必要的配套措施保障这些政策在地方政府的具体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执行, 让中小企业能够从中得到切切实实的。此外, 国家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保障和支持中小银行、城乡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通过民间金融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 中小型金融机构大都为地方性金融机构, 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 且通过长期的合作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了解程度能够逐渐增加, 从而有助于解决信息部队称的问题, 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三) 完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贷款难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信用缺失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先天性发展不足, 后天发展又不注重自身素质建设, 导致中小企业商业信用、金融信用、消费信用严重缺失。中小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才发展了30多年, 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家应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 努力朝着现代化企业发展,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培养企业信用意识、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的发展、扩大奠定基础。这是企业长期发展、获取外源融资的前提条件。对于我国绝大多数既没有担保又没有抵押的中小企业来说, 信用是中小企业无价的资本。中小企业外部资本市场融资难就是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不够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中介评级机构不够发达有关。在我国, 资信评级业务处于发展阶段, 针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机构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且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 如果能加大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建设, 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资本标准、相应的社会评价及监管体系, 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因信用缺失及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贷款难问题, 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有效手段。

与相关的企业联盟、合资共同开发业务项目, 这种融资方式对于那些流通性或生产性的中小企业来说, 不仅能够降低风险、把握机遇、增加更多的有效项目, 还有利于企业接触新的技术, 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随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适时做出调整;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改善经营环境, 更应从外部引进资本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 与相关企业共同投资

(五) 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具体表现在:

(1) 网络借贷——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近年来, 伴随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出现了许多个人网络借贷公司 (Peer to Peer或P2P) , 如红岭创投、e速贷、人人贷、拍拍贷、808贷、盛融等, 其中红岭创投是我国目前做的较好的一个信用借贷电子商务平台。P2P是网络公司将社会上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借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群, 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信用贷款平台, 其运营模式独特, 参见图1所示。网络借贷它打破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信息不对称壁垒的限制, 直接通过网络完成资金借出者和借入者信息审核、验证、信用评级、列示等, 借出者可以根据借入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和选择, 利用投标机制将每笔贷款分散给若干借出者, 并负责及时追踪借入者的财务状况, 强制每月分散还款。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借出者的回款风险, 而且提高了借款效率, 降低了借入者的借款成本, 最终实现了借出者、网络公司 (收取服务费实现收入) 、借入者之间的三赢。在当前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环境下, 网络借贷将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2) 探索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和多层次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我国拥有大量富余的社会闲散资金,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公司能有效拉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扩大资金规模, 对于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 充分发挥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严格风险投资的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管理, 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行为。

(3) 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私募债是针对中小企业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 能够弥补债券市场的制度空白, 促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小企业私募债作为金融创新型产品, 不仅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又便于投资者对各类金融产品灵活配置。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市场约束机制、设立风险化解机制, 将风险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最终实现企业与投资者双赢的局面。

(4) 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 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 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的优势主要有: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 有利于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 不仅促进了金融与实业的有效互动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的风险, 而且有利于配套企业和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 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爱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市场》2010年第52期。[1]刘爱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市场》2010年第52期。

[2]周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建议——从浙江温州金融风波看中小企业融资》, 《发展研究》2012年第1期。[2]周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建议——从浙江温州金融风波看中小企业融资》, 《发展研究》2012年第1期。

[3]陈强:《基于网络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 《企业研究》2011年第16期。[3]陈强:《基于网络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 《企业研究》2011年第16期。

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 第8篇

1 民营物流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1 企业对承担风险能力和履行债务义务的认知存在偏差

许多民营物流企业主过度追求发展速度,盲目进行规模的扩张,经营不够稳健,风险意识不足,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此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民营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在资金的运用、债务的管理上没有系统化的知识和经验,导致债务过多,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企业对履行债务的义务不够重视,逃废债现象很多,使银行贷款风险程度大大提高,贷款的意愿降低。

1.2 资产信用不足,偿债能力低,银行贷款难

民营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资金长期不足,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导致资产负债比例较高,到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会遭遇较多难题。此外,从整个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技术含量来看,总体技术装备落后,大部分已经陈旧、老化,可抵押资源匮乏。企业在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时,由于资产信用度不高,难以提供充足、有效的抵押和担保,金融机构对其评估价格自然偏低,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将倾向于给那些能够提供充足抵押的企业或项目放贷。同时,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物流企业资产技术水平偏低,发展潜力不足,银行不愿对其贷款,物流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融资额度有限。

1.3 缺乏有效、正常的融资渠道

物流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仅有少数的企业建立了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渠道。与同类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民营”加“物流”,这两个新概念的组合加剧了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银行对物流企业信贷业务手续复杂,条件苛刻,审批时间较长,贷款额度较小,因而物流企业的信贷资金占民营企业融资比例远低于社会一般水平。而上市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复杂,门槛太高,成本太大,一般物流企业无力承担。债券融资“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加上物流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融资就显得更为困难。

1.4 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目前,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仍以不动产为主,对于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账款等抵押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行业“互保”、“联保”等增信机制还没有建立,政策性担保手段还在探索中。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物流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大障碍。

1.5 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缺失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民营物流企业信誉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指标,银行和部分社会机构都在进行企业信用评估,但没有一个全社会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无法发挥信用信息的最大价值。一些物流行业特有的信用信息没有列入评估范围,物流行业内部的等级评定还缺乏社会认可度和权威性。

2 解决民营物流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2.1 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实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民营物流企业而言,讲诚信即可在资本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使投资人和债权人放心,引得资金不断涌来,又可使金融部门放心到期贷款的收回,从而对物流企业不再“惜贷”。

此外,民营物流企业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增强信用意识及时还本付息,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快资金回笼与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利用水平。

2.2 拓宽融资渠道,开发新的金融产品

国家应对民营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予以支持,允许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发行债券和进行股票发行试点。相关金融、企业参与共同组建“物流银行”,筹集民间或行业资金,服务于发展较好的物流企业,或者用于调节企业周转资金余缺,开拓民营物流企业融资新渠道。

研究行业特点,开发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建议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更多的融资租赁业务,这也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实现快速扩张;建议银行针对行业特点,开发对应的担保融资业务,充分利用银行资金成本低的优势,满足企业业务规模扩大对周转资金的压力;针对物流行业客户代收货款服务等现金流量大的特点,探索开展“物流一卡通”结算业务。

2.3 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研究行业特点,在加强担保管理,控制担保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担保模式。对负债率较低、内部管理严格的民营物流企业,可适当放宽抵押担保的要求;随着《物权法》的正式通过,明确了担保的抵押物范围,要在物流行业扩大动产抵押担保的范围;为推动物流业良性发展,可以建立国家级的专项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专业化管理,统一对民营物流企业银行信贷提供第三方担保;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可凭借公信力和中立性,联合有实力的民营物流企业,建立行业“互保”、“联保”机制,构建民营企业信贷信用平台,用多种金融手段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2.4 加快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强对社会信用评级工作的推进,在金融机构内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增加优质民营物流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能力,这对银行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作为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信用建设可以委托具有公信力的行业协会来参与并统一组织。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抵御信用风险具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晓明,施国洪.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策略[J].江苏商论,2006(5):61-62.

我国微型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微型企业,融资,对策

0 引言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大型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但中小型企业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因为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营方式灵活,创新性较强,吸纳就业人员的比例较高。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而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则更为突出,相对于国外经济体系中微型企业发展的灵活性而言,我国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日益突出,这将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 国内外微型企业概念的界定

纵观中小型企业发展历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在不同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对微型企业的概念进行界定。依照微型企业概念界定的时间顺序,对微型企业进行界定的国家或机构分别是日本、欧盟、萨瓦尔多、菲律宾、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

1.1 主要国家和地区微型企业的内涵

1973年,日本将微型企业的概念界定为:是工业、运输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批发业、零售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在5人以下的企业。因此,日本的微型企业又被称为零细企业。

1996年,欧盟委员会将微型企业界定为:雇员人数为1~9人的企业并在2003年对微型企业的标准进行了界定: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不超过200万欧元的企业。同一年,萨瓦尔多将微型企业定义为劳动者不超过1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60万科朗的生产单位。

1997年,菲律宾定义的微型企业指的是在菲律宾境内,从事制造业、农业经济或服务业的,资产总额在150万比索以下,雇用员工人数在1~9人的企业。

亚洲开发银行(ADB)将微型企业定义为“穷人的企业”,指的是雇佣工人(包括雇主及家庭成员工人在内,其中员工不包括专业人员及专业服务提供者)不超过10人的企业。需要说明的是,亚洲开发银行界定的微型企业不包括高科技企业。

2003年,美国将微型企业定义为:由贫困人口拥有与经营、员工不超过10人(包括不支薪的家庭成员)的公司。

此外,法国的微型企业指的是雇员人数在9人以下的企业。马来西亚的微型企业指的则是员工数量5人以下、年营业额不超过25万林吉特的企业。

1.2 我国微型企业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类型;1962年,改为按员工数量对企业类型进行划分;1978年,把划分企业类型的标准改为“年综合生产能力”;1999年,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2003年2月,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分别确立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011年7月,国家出台了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该规定对十六个不同的行业确立了划分标准。其中规定工业企业中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新标准中对各类企业的划分标准见表1所示。

2011年新标准最具影响的修改是首次明确划分了微型企业作为独立的一个企业类型。这就为我国微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微型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能在新形势下带动我国经济稳健发展。

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微型企业含义的描述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研究的微型企业指的是:投资在5万元左右、从业人数在5至10人(有的甚至1至2人)的“迷你”企业,经营项目以劳动密集型、工艺加工型及社区服务型居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都属于微型企业。

2 我国微型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也快速活跃起来。截止到2006年10月,已经超过10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将近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数量大约为2790万户。在诸多的中小型企业中,微型企业在发展数量上占有优势,在吸纳就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2 我国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大型企业一直在政策扶持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发展则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微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又是享受扶持政策最少的企业,尤其在信贷融资方面更是处于劣势,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微型企业的发展。微型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管理方面缺乏管理工作内容与正式的组织方式;二是企业本身固定资本少,生产经营设备简单;三是销售模式过于单一,服务对象比较狭窄;四是缺乏正式的薪酬管理制度;五是融资渠道狭窄,享受金融扶持力度较小。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微型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因素。

3 我国微型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微型企业在其动态地成长过程中,因其本身的固有特点导致了微型企业在发展中必然有许多制约瓶颈。其中,最大的瓶颈是融资困境问题。本文结合微型企业自身的特征与发展阶段进行总结,认为微型企业融资困境的产生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微型企业的融资特性呈现差异性

微型企业在发展中呈现出与传统中小型企业相比更为突出的特征,人数少、规模小是其固有的特征,但它的根本特征是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这就造就了微型企业融资方式的特异性,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当其在发展中需要资金时,他会优先选择不需要出卖股权的债务性融资,而不会去选择稀释或转移股权的权益性融资。

微型企业的根本特征驱使企业选择债务性融资,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会倾向于银行贷款,但微型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导致其缺乏完备的质押资产,这就造成了与银行间融资需求信号传递中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影响了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成本与资本结构的选择。

3.2 微型企业市场淘汰率高带来资金偿还具有高风险性

马森·海尔瑞于1959年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他指出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看待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后来,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经过了多次的发展和演绎,其中,比较典型的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应经过“求生存———高速发展———成熟———衰退———蜕变”这样的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从国内外微型企业的发展来看,在众多的微型企业中,能够经历完整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最终都会变成较强的实力企业,但这样的企业极为有限。从图1与图2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很多微型企业都无法经历一个完整的企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尤其是很多微型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投入创业期后可能都没有经历成长期就被市场淘汰了,也就谈不上后续的利润与成长成熟期了。微型企业自身固有的特性导致它自身在市场竞争中淘汰率较高,存活率较低,这就增加了其贷款偿还的不确定性,提高了金融机构向其提供贷款的风险,进而加剧了微型企业融资的难度。

3.3 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造成了阻碍,而微型企业由于自身固有的特征导致金融市场和贷款机构对其信用的评价更是缺乏。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银行是典型的贷款企业,而银行的发展越来越具有规模经济特征,这种规模效应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银行自身的规模扩大与多元化经营以及企业良好的信用评价机制带来的信号甄别费用降低。微型企业往往缺乏完整的财务报告,缺少清晰的公司组织架构与可抵押资产以及良好的信用记录。这使得微型企业的融资具有极大的束缚条件,制约了微型企业的发展。

3.4 微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利益缺乏双向耦合性

尽管目前我国微型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旺盛,但信贷满足率较低。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微型企业与银行间在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利益上不具备双向耦合性。微型企业的资产规模制约了微型企业需要较低的融资成本,而银行受利益驱动往往选择那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偿还能力强的企业,由于和微型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在筛选微型企业发面的贷款成本提高,缩小了银行自身的利益,因此导致微型企业从银行借贷资金困难。

3.5 微型企业贷款到位率较低

我国传统的金融机构由于受利益驱动导致其贷款对象侧重于选择大中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率较低,针对微型企业发放的贷款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我国微型企业即使申请了贷款也会较难获得贷款,也即微型企业的贷款获得率较低。加之,微型企业即使获得了贷款,也会由于资金利用率低导致金融机构监管困难,这就加剧了微型企业融资的困境。

4 提高我国微型企业融资效率的对策

对于微型企业来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融资能加快企业的发展。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三者必须加强合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微型企业的融资效率。

4.1 建立针对微型企业的有效担保机制

在我国,近年来的政策取向已经明确了要“支持小额信贷业务发展”,为微型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良性的政策环境。但微型企业质押性缺乏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仍然会继续成为微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应该建立专门针对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的担保机制,确保其实现良性的发展。

4.2 鼓励新型的金融机构发展

中外小型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表明,要提高微型企业的融资效率,就必须鼓励新型的金融机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小额信贷公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还应该建立新型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尤其是小型金融机构创新机制,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现创新: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创新,建立针对小型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机构;二是加强经营方式的创新,例如建立风险抵押权与责任承担者的高度统一;三是建立有效的客户经理选拔和激励机制。

4.3 健全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将信用评价方法应用于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小企业的贷款直接由评分系统决定是否发放,美国信用评分巨头Fair Isaac公司推出了专门的SBSS系统,专门针对小企业进行评分,目前美国仍有300多家银行使用这一系统处理超过90%的小额信贷业务。孟加拉乡村银行在针对微型企业的信贷业务中创新了担保模式,采取“1+N”模式,即将某一家资信等级高的企业视为“1”,再将这家有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视为“N”,以“1”为中心来为“N”提供担保,或者采取协议或承诺的形式与“1”协商进行担保。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担保模式,加强微型企业间的担保合作,提高其融资效率。

4.4 建立微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沟通机制

微型企业与金融机构间需求和供给的利益缺乏双向耦合性,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双方缺少有效的沟通导致彼此间出现信息不对称。本文认为要提高微型企业的融资效率问题,就必须要在二者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实现双方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

4.5 建立针对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建设

在我国,要提高微型企业的融资效率,就必须加强针对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建设,小额信贷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些,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微型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微型企业的信贷机构建设。

总之,要推进微型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微型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针对微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利用融资次序理论,建立一个能够促使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环境,必然能带动我国微型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而带动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寿中.微型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与建议[J].决策导刊,2002,(1).

[2]李日新.欠发达地区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07,(4).

[3]董强,隋绍楼.微贷款模式理论探讨与实践[J].经济研究,2008,(5).

[4]傅昌銮.农村微型企业融资路径与模式选择[J].企业研究,2011,(2).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与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体中处于重要地位, 在2013年, 中小企业贡献了58.5%的GDP,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规模小, 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 在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瓶颈, 出现了部分中小企业倒闭, 尤其是低端制造业, 出现了大批倒闭或关门歇业的情形。纵观我国的经济形势, 不难发现融资渠道狭窄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政策的支持和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1、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 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的狭窄。通常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三类, 即借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 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中, 三种融资方式都较为普遍, 企业的融资渠道也较为广泛, 但是在我国的市场中, 中小企业难以发行债券, 股权融资也很少, 基本上都是靠借款来补充企业的现金流。银行是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枢纽, 中小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是从银行借取。一旦银行收紧放款, 中小企业将难以获得贷款, 只能依靠民间借贷筹资, 而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很高, 一些民间借贷的利息率甚至要高于中小企业的年净利率, 造成还款压力巨大。

在股权融资方面,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有较为发达的风险投资机构, 能够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进行投资, 从而持有中小企业的股权, 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但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 很大一部分风险投资都投向了成熟型的企业, 在这些企业的上市前夕进行投资, 发展规模小的企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造成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股权进行融资。我国的债券市场还不发达, 市场中主要还是国债, 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很小, 而且只限于规模较大的公司, 中小企业基本上无法通过债券进行融资。而在美国则有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 来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划分, 从而确定不同的债券发行利率, 我国在这方面还很欠缺。

2、企业规模小, 信贷风险高

由于融资渠道限制, 中小企业基本上只能从银行获取贷款, 来缓解资金的压力。但是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偿债能力有限, 一些银行为了规避信贷方面的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的借款限制较为严格, 银行金融机构倾向于为国有企业服务, 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走向了“扶大冷小”的局面, 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的信贷资金通过政府的媒介作用, 流向了大型的国有企业。由于我国的银行商业化经营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 银行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 还受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 对市场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 忽视了蕴藏巨大市场的中小企业。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产状况难以满足银行的标准, 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通常银行在审核客户资产状况时, 很关注企业的现金流, 如果现金流紧张, 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放款, 而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已经出现了资金紧张, 甚至是资金断裂的情况, 这就造成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很高, 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

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还可以从担保市场获得资金, 进行资金的筹集。但是我国的民营担保行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不论是发展时间还是市场机制, 都存在很多的不足, 民营担保行业一直发展的步履艰难, 尤其是“中担、华鼎事件”等发生之后, 整个民营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十分缓慢, 甚至出现萎缩的情况, 这让中小企业从民营担保市场融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无法从民营担保企业中融资, 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受到限制。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进行融资, 但是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还很不健全, 民营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担保行业的问题几乎在每一个省都有不同程度地表现。很多中小企业, 因为资产少, 抵押物少, 如果没有担保公司担保, 很难从银行贷到款。政府为帮助企业融资一般会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从建立目的看, 这些政策性担保公司是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 任何有融资需求的实体企业都能成为其服务对象, 但是这些公司从成立第一天起, 就有特定的服务对象。这些服务对象要么是政府着力扶持的民营企业, 要么是国有企业。一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被服务”。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没有因为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成立而得到满足。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需求在民营融资担保行业出现后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中国实体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因为民营担保公司的出现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目前, 由于宏观经济下行, 民营担保公司面临生存困境, 为减少亏损, 只能断臂脱身。民营担保行业开始陷入持续低迷状态。大批民营担保公司的退出, 会让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供给减少, 很多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难无疑会雪上加霜。一批中小企业可能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倒闭。这会进一步加大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

二、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对策分析

1、扩宽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需要积极的拓宽融资渠道, 增加融资的途径。中小企业要提升自身素质, 完善内部的管理机制,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 在自身条件良好的情况下, 能够为外源融资创造有力的融资条件, 尤其是一些高科技的中小型企业, 自身素质的提升能够吸引外部的投资者, 如风险投资、私募投资等, 如果能够引入外部的股权, 通过股权融资能够大大的增加企业的实力, 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除了加强自身的建设, 提升信誉外, 企业要积极的进行多方面的融资, 股权融资虽然是较为快速的方式, 但是股权融资面临着企业估值、控制权等诸多问题, 一旦处理不善, 可能导致企业控制内部管理出现混乱。中小企业还可以进行担保融资, 通过担保机构, 进行资金的拆借, 这能够缓解中小企业短期的资金困境。

2、寻求政策扶持

从今年开始, 中央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1月份如央行通过窗口指导,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新的规模进行了调整, 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上调5%, 地方性商业银行上调10%, 并明确的规定增加的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或者农业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 这一政策有较强的针对性, 但这也只能短期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局。从长远来看, 仅靠增加贷款规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增加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是非常重要的, 这主要是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中小企业需要积极的重视进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重视专项资金的申报, 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同时还要落实和完善在中小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对于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中小企业, 如对于所得税的要求通常是25%, 但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就可以享受缴纳15%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因此, 中小企业要积极的寻求政策支持。而政府方面要及时的批准符合条件的申报, 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税负水平。

3、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将是未来融资的重要渠道, 因此, 需要积极的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 担保机构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一些民营担保机构, 在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市场民营担保体系还不健全, 需要尽快解决这方面问题。首先, 尽快解决民营担保行业自身建设的问题显得很重要, 目前, 一些民营担保机构自身管理还很不规范, 一些担保机构甚至出现违法行为, 严重的扰乱了市场秩序, 需要加强担保企业自身的管理。其次, 让政策性担保公司充分发挥作用也很重要, 政策性担保公司在规模、资金实力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的作用, 尽可能多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中小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是重要课题

在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要积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这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规范财务会计核算, 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提高信用机制, 良好的信用是赢得融资的必要条件, 通过自身的建设, 从而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吸引风投、创投等进入。在政策扶持方面, 中小企业要积极的利用中央财政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小型企业, 及时的进行资金申请, 从多个途径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 打破融资瓶颈。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策略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政府政策,金融机构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概述

1. 融资的概念

融资一般是指企业或公司为了更好地经营发展, 为了更好地取得资产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去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是货币资金的持有者与需求者两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与流通的过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匮乏, 规模较小, 发展起步较低, 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在其发展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 可以根据自身的现金状况, 资产状况, 经营状况, 发展状况等, 通过一定的渠道向银行, 基金或者大众投资者去筹集资金, 维持自身的发展, 促进自身的发展。一般情况下, 中小企业融资是为了满足发展扩张的需要以及偿还债务购置资产的需要等。

2. 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来源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主要内容而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的主要渠道主要是自筹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资金。还有个人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资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 政府扶持资金是外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来源, 一般占到10%左右。首先, 在外源融资方面, 在中国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 融资来源单一, 对银行依赖大。同时银行对贷款的要求较高, 一旦出现资金问题, 资金链断裂, 中小企业将很难通过银行的信用评级, 获得资金, 独自承担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面对资金断裂束手无策。其次, 在内源融资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中小板市场的融资门槛, 而主板市场更是望尘莫及。同时, 中小企业的起步低, 信用水平低, 承担风险的能力低, 导致无法吸引足够的风险投资, 我国的风险资本较少, 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中小企业无法依靠内源投资。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 外部融资的渠道单一, 不能提供长期大量的资金

在我国, 金融体系并不成熟, 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单一。我国国有银行的贷款要求较高, 中小企业很难满足, 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投资门槛虽然较低, 但对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以及发展前景要求高, 除了高科技企业以及有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可以满足贷款要求之外, 很多中小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资金。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基本上都会面临资金问题, 由于自身的规模实力较小, 资金问题将是决定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的关键问题。在我国, 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而稳定的资金的金融机构, 因此,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多样的外部融资渠道。

(2) 直接融资渠道匮乏且不畅, 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

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我国的证券市场, 而我国的风险投资, 中小板市场, 主板市场, 场外股权交易市场, 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都偏向于大中型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 在资金以及资产方面无法与大中型企业抗衡, 很难获得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最终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 不仅缓慢而且承担资金风险能力低。

2.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弱, 承担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低, 容易出现问题, 管理方式十分落后, 尤其是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不规范,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方面容易产生问题,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 由于财务管理能力不完善, 员工不稳定, 企业管理体制漏洞多, 容易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 很难达到银行以及融资机构的信用评级。并且自身管理能力弱, 财务管理的混乱, 致使中小企业自身容易出现问题, 无法完整的体现企业的供销关系, 无法自身监督以及检测到自身的资金隐患与资金问题, 资金一旦断裂, 很难恢复。

(2)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金融体系不够成熟,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自身难以通过融资机构的信用评级,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不完善, 没有充足的资金以及多样的融资渠道, 技术成果转化的资金缺口大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我国的风险投资, 中小板市场, 主板市场, 场外股权交易市场, 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都偏向于大中型企业,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一方面交易成本高, 中小企业所需贷款的额度远远小于大型企业的贷款额度, 而银行等融资机构同样要付出同样的成本考核中小企业的资金以及信用状况。另一方面, 同样的贷款, 银行等融资机构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在我国现行的金融市场体系下, 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渠道。

(3)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 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我国现行金融市场上,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没有一致的监管规范以及监管部门, 致使银行等融资机构十分缺少中小企业真实有效的信用评级状况。其次,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方面容易产生问题。最后, 关于信用评级我国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 致使中小企业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性无法判断, 缺少权威机构的判定, 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不完善。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 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

(1) 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完善和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漏洞多, 致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中小企业一方面, 要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的特点, 研究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要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 吸取其他中小企业, 大型企业的先进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融资方面, 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 避免财务的混乱以及审计监督的混淆, 保证能及时检测到自身的管理漏洞以及财务隐患。并且要保证自身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 使中小企业能够保障各项债务准时的偿还, 资金链保持畅通, 流动资金保持通畅。

(2) 融资渠道多样化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过度依赖银行。融资渠道多样化要依靠中小企业以及金融市场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 中小企业需要保障自己的信用以及财务状况, 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另一方面, 政府以及金融市场需要适当降低资金门槛, 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设定一定的金融产品, 担保机构应该在担保方式上面多样化, 除了实物资产也可以考虑中小企业的技术资产以及其他的无形资产, 银行等投资机构应针对中小企业设定小额贷款业务。政府在其中应发挥作用, 完善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3) 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是有效吸引投资改善自身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自身的资金以及人才技术, 及时的针对市场找到自己的定位, 要把自身的产品做好, 同时注意自身的企业形象以及企业信誉, 不断向其他优秀企业学习经营管理的经验, 逐步积累资产, 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完善金融市场, 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

首先, 银行等投资机构应适当降低贷款门槛, 为中小企业打造合适的金融产品, 国家应该提供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应适当降低, 在贷款方面适当放松, 并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其次, 应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 提高担保机构的服务质量以及拓宽担保的种类。针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在融资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当放松要求。最后社区银行, 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银行与中小企业应相互扶持相互发展, 共同进步。

3. 政府提供政策以及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

首先应该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融资相关的法律规范, 使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有一致的规范标准。其次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深远的影响, 建立信用体系, 使中小企业能完善的规避信用风险, 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并且要对中小企业强化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非制度因素的促进作用。最后要加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成果的使用和推介, 提升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收益。

参考文献

[1]黄磊.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1 (11) 1-7.

[2]徐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1 (11) 1-7.

[3]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8-16.

上一篇:试验互联网络下一篇:合理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