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

2024-09-1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精选12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师专业,适应发展

一、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幼师专业成为一个热门专业。一方面, 国家在学前教育方面的重视, 早在2003年, 国务院就转发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确定了五年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第三章里, 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另一方面,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竞争的激烈, 促使家长在孩子的智力投资上都高度重视, 不遗余力, 竭尽所能, 幼儿园成为新的起跑线。因此, 近几年来本市各类幼儿教育机构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而且门庭若市, 幼儿教育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 幼师专业也成为一个热门专业。

二、职业学校幼教专业学生的培养

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使之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工作, 占领低端的幼教市场, 经过实践发展, 走向更高。

(一) 加强职业观指导,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本职工作是作为幼师工作者最为重要的条件, 也是成为优秀的幼师教育者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本职工作, 才能够对孩子有爱心、有耐心、有关心、有细心, 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的前提条件。近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相继报道了一些幼儿教师虐待幼儿的事件, 发生这些事情让人震惊的同时, 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只有不热爱幼师工作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事情, 缺少了最为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幼师师资的主要阵地, 更应该在培养幼师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幼教工作中更好的胜任工作。

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教师首先要以身为范, 用自己的语言去引导, 用自己的行动去垂范, 向学生渗透一名人民教师应具有的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明确教育本身就是爱的职业。

幼儿处在生命成长的初期, 每一个一日生活, 每一个活动都孕育着发展, 对其未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孩子要耐心、细心, 要呵护与培育并重。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一件一件的小事中磨练自己, 注重细节。让学生了解幼儿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和努力, 需要树立乐于付出、体验收获的意识。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 重视专业课教学, 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方法,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幼教与中小学、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相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幼教主要是面对幼儿展开教学, 因此幼教的主要教学工作并不是知识的传授, 更多的是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教特殊的工作任务就要求幼教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才艺, 教师通过唱歌、跳舞、绘画、手工等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就目前而言, 职校学生的理论水平不如正规本科生, 但专业艺术技能完全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超过正规本科生。因此, 专业技能在职校学习时期就应是重点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幼儿园的实际要求, 加强实用课程学习、合理分配技能学习时间。中职学生以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些专业技能, 基本上是“0”基础。因此,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 并逐步实施。其根本设计原则就是“一切为就业”, 学校也需不断完善幼师专业发展需要的硬件、设施, 好的环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技能成熟的基础之上, 给予学生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名著, 如《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福禄贝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等, 并解决学生困惑。使学生初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并能知道自己的实际工作, 设计符合本地幼儿需要的教育方法。以此为基础提高自身, 增加就业能力。

(三) 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加强联合办学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对象要求, 中职学生存在文化底蕴差、学历低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也是增强幼师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部分。倡导学生读书、加强文学学习、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另外, 学历要求也不可忽视。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一) 主动工作的意识欠缺, 需加强工作习惯培养

在对实习学生跟踪调查发现, 学生初到幼儿园后, 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园内工作生活, 不知道自己该做哪些工作;同时对需要观察记忆的工作不用心, 过目即忘。这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娇生惯养有很大关系。在校学习期间, 也是老师告诉到了才会干, 没告知的不会主动去做。所以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 也要加强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明确学习工作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活”, 自主干好“活”, 不要让学生成为“算盘珠”, 不拨不会动。

(二) 技能不会灵活运用, 需加强技能实用性指导

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 幼儿园反映, 学生学习技能死板, 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例如, 教过的歌曲会漂亮的双手联弹, 未教过的歌曲就不会自己加适宜的伴奏;美术课教过的手工会做, 自我创新的环境创设无从下手等。为此, 园方很不满意。因此, 在学校教育学生时应注重学生基础技能, 并不断练习, 使技能成为本能。在此基础上努力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面对不同的新东西时自我归类, 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 会灵活运用、调整,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能够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需要。

(三) 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需政策扶持提高生源质量

由于职业学校招生的对象大都是文化分数偏低, 文化素质较低,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不高。而幼儿教师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 教师的素质影响幼儿的素质培养和能力的发展。因此, 职校幼教专业的学生素质问题急需改善。

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好。对幼教专业学生的培养还任重道远,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式。以上只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研究思考的一点浅见, 仅供大家思考。

参考文献

[1]张菁.以就业为导向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J].科技信息, 2012 (06) :224.

[2]梅峰.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音乐课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1) :36-37.

[3]张艳梅.有效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顶岗实习”的方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07) :28.

[4]王宵.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实习的有效性探索[J].学园, 2013 (10) :182.

[5]孙涛.转型期幼师专业班主任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D].鲁东大学, 2012.

[6]张成华.中职幼师专业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教学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7]韦善孝.分析数码钢琴在中职幼师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 2014 (06) :222-223.

[8]唐淑燕.少数民族地区幼师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3 (03) :127-128.

[9]庞玲飞.结合专业指向就业——中职幼师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2) :135.

[10]吕利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幼师专业《教材教法》教学[J].科技信息, 2010 (02) :171.

[11]沙方方.高职院校幼师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8) :180+9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 第2篇

二、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三、热爱专业,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四、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五、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六、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八、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九、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创新能力;教育理念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价值取向的教育,第一是创新精神,第二是创新能力。通过教育,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掌握其中的本质规律,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创新型人才的表现特征上来看,创新意识是其中的首要特征,要培养学生养成追求创新的意识,这是前提条件。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要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中植入问题意识。要想进行创造创新,问题是前提,问题意识是批判的体现,也是反思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通过板书的方式为学生讲述课本的知识点,这样就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时,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创造活动中的一个关键心理因素。创造与兴趣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此外,兴趣是人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许多取得成功的创造者,大多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兴趣能够将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人的创造热情激发出来。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一切新发现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也就无法进行创新活动。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多关注周边的事物。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限制性因素

1.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教育内容的稳定性为出发点,将知识的记忆与复现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这种将课本知识当做真理的教育观与知识观,也就决定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这就使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形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更新较为缓慢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中,基本上是以专业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安排的。知识结构体系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这样一来,也就难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此外,教学内容更新缓慢,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1.树立创新型教育观

当今社会是创新型社会,这就导致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要以继承性教育为基础依据,实行创新教育。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究的精神。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重视起来。

2.要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首先,创造属于一种个性化的活动,需要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而这就需要教师有宽广的胸怀,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多创新。其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当前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中,有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待提升。此外,有些教师不思进取,不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也就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活动。最后,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启发的方式、诱导的方式、讨论的方式以及答疑的方式。

3.教学评价要体现创新

教育是需要进行评估的,如果一个教育没有评估,那么这个教育就属于盲目的教育。考试是测试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选拔人才时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评价体系仍沿用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立即进行改革。不能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第一是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是创新能力。在评价体系中,既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量,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如此,就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提升,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第4篇

激发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上课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情,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引发学生自主去探究, 自己思考, 自己去解决问题, 而由于不同学生去达到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而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机。

二、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

职业教育强调在职业情景中, 按工作任务真实的流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教师要根据专业和课程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新的教学内容要基于与学生原有的基础, 教学情景要把新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的真实感要强, 这样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加强学生对元认知知识的了解, 让学熟悉自主学习过程的各环节

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 每个环节无不体现了元认知成分的作用。因此, 元认知是构建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

自主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经常提醒学生思考:“为什么我要用这种方法学习?”通过这些提问, 学生对认知过程就进行了思考, 对什么是自我监控和反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四、加强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会自己学

很多中职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与学习方法不正确有很大原因。同时学习方法的掌握却不尽人意, 导致不知道怎么学, 学习效果差, 又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专项的指导, 对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长期的培养。

五、3.5指导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可以让课堂上的学习更有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老师上课的内容, 并且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即将要讲的知识那些是自己能看懂的, 那些是不能看懂的, 这样带着目的去听课, 上课就不容易走神, 而且有侧重点地去听, 学生的思维就会和老师的思路产生碰撞, 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六、3.6学会并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有效的阅读能力的是获得自主学习良好效果的保证。阅读的过程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分析、整理、归纳的过程。比如在语言类学科中, 学生要想把英语或语文的写作达到提升, 那么就要通过阅读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 但不同的作文题目需要不同的作文素材, 但并非所有素材都能用, 要同过阅读进行判断和取舍储存在大脑里, 要用的时候再准确的从大脑里提取出来。

七、指导、训练学生科学的做好课堂笔记

在学生学法指导中, 对正确笔记的指导非常重要。首先要把笔记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弄清楚。很多学生把课堂笔记简单理解为录音机的功能, 就是把教师说的或是板书的内容写到笔记本就完成了笔记, 这样做笔记的实效性是远远不够的。做笔记的前提是专注的听, 并不要记录教师所讲、所写的全部内容, 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录关键的词和关键的句子。除了记录教师讲的和板书的内容, 还要实时记录自己的理解、感悟, 比如是重点还是难点, 课后对笔记还要进行梳理、比较、分析, 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及时内化。

八、指导并要求学生课后复习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速度曲线, 他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 及记忆的遗忘开始时很快后来变慢, 记忆在刚开始的几个小时内遗忘得最快, 两天后就比较缓慢, 所以我们要牢记知识就要及时复习。所以教师应该定时抽查知识, 比如背诵, 默写, 甚至背诵和默写相结合, 督促学生去复习, 并不断强化, 循环反复, 这样才能记牢。

九、教会学生思考

思考是自主学习的核心,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和习惯。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应该如何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等等。比如:笔者在对口高考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有些同学在准备参加高考的过程中学习表现出勤于思考, 思考老师讲过的相似类型的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又有什么区别?同一概念的知识会出那些不同的题?通过思考这类同学在掌握知识方面就比那些不思考只会死记硬背的同学要灵活和扎实。

十、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学生自主学习依赖于学校、教师要提供平台和充足的资源。其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撑自己独立完成很多的学习任务。比如, 现在很多教育机构甚至是个人提供的在线课堂, 慕课等资源。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各类资源的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对学习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解, 不断优化各类资源的配置, 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有充足的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对立, 而是传统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自主学习模式则注重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它们各有利弊, 我们应该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剑萍, 魏薇.教育学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2) :191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3]吴本连﹒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D]华, 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案 第5篇

16高职幼师一班 翟婷婷

一、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内容

1.爱祖国,有梦想。

志存高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爱学习,有专长。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学苦练,精益 求精;不会就学,不懂就问。3.爱劳动,图自强。

尊重劳动,勇于创造;艰苦奋斗,勤俭 节约;从我做起,脚踏实地。4.讲文明,重修养。

尊师孝亲,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言行 一致;知错就改,见贤思齐。5.遵法纪,守规章。

遵守法律,依法做事;遵守校纪,依纪 行为;遵守行规,依规行事。6.辨美丑,立形象。

情趣健康,向善向美;仪容整洁,衣着 得体;举止文明,落落大方。7.强体魄,保健康。

按时作息,坚持锻炼;讲究卫生,保持 清洁;珍爱生命,注意安全。8.树自信,勇担当。

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珍惜青春,不怕 挫折;敬业乐群,勇担责任。

二、活动设计:

1、自测:你是一个文明的人吗? 说明: 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 得1分。

分数为30-24 分:你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止言谈文 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好,是个受欢迎 的人!分数为22-16分:一般情况下,你是个文明的人,但有时可 能没有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小事,人际关系一般,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分数为14—10分:许多情况下,你是个不文明的人,人际关 系较差,是个比较不受欢迎的人。

【测一测】(1)你平时说脏话吗? A.不说 B.很少说 C.常说(2)升国旗时,你能敬礼、肃穆,行注目礼吗? A.能 B.有时 C.不 能(3)进老师的办公室,你先敲门、喊报告吗? A.是 B.有时 C.不(4)你在家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洗碗,叠被子?A.是 B.有 时 C.不(5)瞻仰烈士陵园时,你能保持肃穆吗? A.能 B.一会儿 C.不能(6)离开宿舍时,你会关好门窗,熄灯再走人吗? A.会 B.有时 C.不 会(7)在公共场所购物购票时,你能按顺序排队吗? A.能 B.有时 C.不 能(8)你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A.能 B.有时 C.不 能(9)在学校或在街上遇见外国人,你会好奇地盯着他们看,对他们指手 画脚吗?A.不会 B.有 C.会(10)如有同学生病了,你会主动帮助他到医务室看病吗?A.会 B.有时 C.不会

三、反思: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符合《公约》的言行?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大家发言

四、总结:

纪律和礼貌是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每天我们走在校园里见到老师,同学要互相打招呼,我们不能总在《中等职业学生公约》来约束我们,这样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控,从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等职业学生公约》我们要通过《中等职业学生公约》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有纪律意识,对自己,对班级,对社会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学习上我们要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我们上课要自觉,自觉完成自己的事,好好预习复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严格按《中等职业学生公约》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举;比如说走进学校要讲礼貌,我们要讲卫生,走在美丽的校园里发现有废纸主动捡起扔到垃圾箱里,校园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随时保护它。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形象,做一个文明人;我们在升旗时要注意庄严要对国旗遵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 第6篇

一、中职生礼仪现状

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在心理成长的方面出现扭曲、自卑、游离状态,外在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好斗、偏执、敌对,非常难以管教,进入中职学校后在礼仪修养方面常常有以下共性问题:

1.课堂纪律涣散,对待老师常常出言不逊,不尊重师长且不以为耻。

2.日常生活中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平实说话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脏话不断。

3.任何情况下与人交往都不懂得使用礼貌用语,更别说礼貌的举止。

上述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帮助学生改变这些坏习惯,让学生在三年到四年的职校学习中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知书达理,懂得礼义廉耻的人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学校在礼仪教化方面下大力气去抓。

二、职业礼仪养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一个人无论是高雅的还是粗俗的,他的言谈举止都从属于心理学中行为控制和调节的范畴。中职生的无礼表现是最初良好的动机总是不被认可,被尊重的情感长期遭到压抑,不良情绪长期累加得不到释放,最终导致坏情绪的全面爆发,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系列邪恶的表情,诸如面部表情的扭曲,姿态不端正,脏话不断。当这些坏情绪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控制,就会内化为心理定势,让这些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认为自己注定就不是什么好人,就這样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时候,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心理层面及时破冰,通过示范、暗示、心理干预等手段调整、控制学生的情绪,首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产生被尊重的需要,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才能真正实现。

三、培养中职生职业礼仪的方法策略

1.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日常礼仪行为的转变作为教师、学生学年考核的评价标准。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对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及升学率为标准,那么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向社会(用工企业、单位)输送了多少合格的技术工人。让每一位教师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当需求。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共性美的认同,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对于什么是美整个哲学界至今也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是美的事物带给人的感受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能让人产生愉悦、舒畅、轻松、满足、振奋的感觉。现在很多中职生的审美由于受自身文化底蕴、心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呈现出一种追求奇特怪异的扭曲审美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身着奇装异服,染着黑色的指甲,烫着爆炸头出入于学校的各个地方。如何使中职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是直接影响学生礼仪修养乃至今后就业的一件大事,职教工作者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教师在仪表仪容方面应该身先士卒给学生做好表帅,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学校应该开设美育、礼仪课程,利用课堂向学生传递礼仪知识、美学信息;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学校艺术节、诗歌朗诵比赛、各种体育比赛、学生仪容仪表大赛等,使得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自己逐渐意识到什么才是美的,主动纠正自身的审美偏差,逐渐趋向最终实现对共性美的认知。

3.通过文化理论学科教学跟进,在文化、哲学、心理层面帮助学生练好内功,内外兼修,培养学生的气质及自信。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文化理论课基础差,知识的贫乏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都明显滞后, 语言行为方面表现出粗俗无礼的表象特征。治标先治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职生的精神面貌,使得他们的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文化理论课的教学跟进是必须的。学校应该开设文学欣赏课程,课程可涵盖经典阅读、影视欣赏、哲学探究、普通话训练等内容,同时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心理学讲座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在教学模式上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采取方便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地开展教学,启发学生愉快自主地学习知识,主动提升自身价值。

4.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在做中学提升学生对职业礼仪的认知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的培养,各职业学校都会下大力气抓学生的专业实作能力。其实对学生职业礼仪培养个职业学校也应赋予同样的重视,甚至可以把职业礼仪作为专业技能的一部分加大实训力度。学校可以联系正规的企业、公司或校企合作单位,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观摩、实习的方式,近距离的接触社会,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在看、听、练的实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养成职业礼仪思想,使自身的言行符合礼仪规范。

职业礼仪教育是一种软实力的培养,用工企业和职业学校对硬件的要求都是毫不含糊的,但现代企业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比得却是软实力,大家熟知的青岛海尔集团在众多电子企业中遥遥领先,比得就是售后服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在各种技能大赛或技术大比武中获奖的学生,基本都是品行兼优的学生,这就说明操作技能不是游离于学生整体素质之外的东西,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所以,中职学校要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职业礼仪养成必须赋予足够的重视。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 第7篇

在教育部教职成[2000]2号文件《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 则将“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中等”一词的含义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 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在这,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属性显而易见。

职业教育从属于教育, 而教育即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建设及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1]。其不单是传授职业知识、锻炼提高职业技能, 而且还要注重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掌握从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文化知识, 具备不断进取的能力和适应职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拥有创新精神与立业创业能力;拥有健康的身心;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1号文件) 。

而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内容过于单一, 主要着眼于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 相较职业技术培训, “职业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其重点在于全面提升人的职业活动素质。

1 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现状分析

目前各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状况不尽人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道德素质

在校学生中, 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他 (她) 们生在改革开放时代, 从小到大未经历过挫折。同时我们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方式相对落后, 阻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出现了现在部分年青人综合素质低, 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更有甚者连对自己的父母、师长也都没有最基本的感恩。在他们的思想中充斥着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 理想和信念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切实际无用的东西, “读书无用”、“金钱至上”的思想却日趋严重[2]。另一方面他们对国计民生的大事偶有关心, 但其对政治是非辨别能力差。在情感道德观念上, 多数人缺乏理性。这都归结于, 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使他 (她) 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了严重的偏颇、缺陷, 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

1.2 文化素质

文化基础浅薄, 没有吃苦耐劳面对挫折的能力。面对新的知识, 尤其是《数学》、《英语》等公共学科, 由于其基础理论知识基础差, 所以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也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 因此学生缺乏兴趣与勤奋之力, 最后往往会选择避重就轻的逃避方式。所以, 在课堂上经常见到的中职学生聊天、睡觉、玩手机、起哄的场景就不足为奇了。

1.3 专业技能素质

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拥有一技之长, 但是因为自身意志力的薄弱很难坚持学习。虽然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的初始期, 都对有机会学到专业上的一技之长抱有强烈的愿望, 以便将来、立足社会、成就理想。但是, 在之前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他们, 往往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 因此难有所成。例如在笔者讲授专业课《工程造价管理》时, 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很多, 需要记忆的内容也非常多,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反复记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 并且注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便帮助记忆。而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单调、乏味, 不愿意下功夫去总结、去记忆, 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来学习, 那么, 考试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很不理想。如果不算入平时成绩, 则一个班会有1/3学生不及格。

1.4 心理素质

从日常情况来看, 中职院校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许多学生对自我定位存在偏差, 导致失去信心。一方面, 社会大环境使一部分中职生觉得自己没升入高中, 只考了中职院校, 自觉低人一头, 不想与人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孤僻、自我。另一方面当在中职学习、生活中遭受挫败自感无能为力时, 在不良心理的催使下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等心态, 长时间处于如此状态下, 会造成人自身意志消沉, 精神萎靡。在如此心态下会使人的理想乃至信念动摇, 通常会出现焦虑、急躁, 遇事容易莫名发火等现象。此外, 自卑还会表现表现出自负自傲、自命不凡、独立独行, 其只是为了掩盖自己脆弱的心灵, 这种心理状态在中职学生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笔者上课的班级中, 会时不时碰到一些上课迟到后大摇大摆走进教室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很酷, 很了不起, 从这, 也反应出中职学生心理不成熟的一面。

2 职业院校在综合素质教育上的误区

我国现行职业技术教育在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上与国际先进教育方式相较之较为落后, 许多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单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 这只能是让学生成为单纯的工作工具, 而未对学生的人格树立、身心的完善予以重视, 以及对创新精神和职场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教育不重视, 对学生的这些方面的培养没有给予良好的疏导, 其实不然, 职教毕业生从业难, 其实并不单纯只是学历问题, 综合素质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放眼当下, 综合素质较高的人, 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职校学生本身缺少学历优势, 要想打破被动局面, 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其为支撑点。如果综合素质低, 就可能唯利是图, 难以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而且就算由于其对某项技术操作表现出了较娴熟的技艺而得到录用, 但因其综合素质不高, 文化底蕴不足, 缺少发展潜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同样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3 对策探寻

3.1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不同, 要求学生可以将学到的职业人文知识转化成素质和修养,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高尚人文精神和高品位的思想素养。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结合社会实践, 开展有职业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 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培养学生的科技人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

一方面学校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终身理想, 还要梳理出切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近期目标, 可以利用开学典礼进行优秀毕业生现身教育, 或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讨论, 使他们树立信心, 坚定信念, 扬起主动学习的风帆。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 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社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变成为学生的内在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充分相信学生在认识、判断、行动等能力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准。要在充分挖掘、发挥、培养学生道德潜能的基础上, 培养起学生人格魅力和综合能力, 让学生在广泛社会实践活动中找到自我定位, 自我调控, 自我创造, 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 逐步成为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才。

3.3 加强基础文化教育

因学生文化底蕴参差不齐,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做好因材施教。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分层教学;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培养, 制定实施循序渐进的评价尺度与考核标准;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侧重点。使其达到学有所长, 专一精一、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几个“度”[3]。即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度、理论知识的够用度、讲课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课外作业的承受度等。其中要特别注意不得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也不能因为学生的抵制情绪而将其放任不管, 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同时, 基础理论教学应以突出应用为目标, 以“学以致用”为根本, 在教学中着重强调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不必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4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 学校要着重帮助中职生疏导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与心理, 可以采取心理教育课、个别咨询、心理干预、他助与自助等方法, 给学生建立自信心, 激励他们自我完善, 包括自信心、耐挫力独立、自强以及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反省和情绪调控能力等。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整,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因为自信心是评价人的综合性指标, 大多自信的人同时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 其独立自强、不畏挫折、善于自我激励、努力不懈的人。自信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有自信的人善于发现、抓住机遇, 也可以从容接受挑战, 勇于面对困难。

摘要: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 就对职校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学校所培养的学生, 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 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而所谓职业教育, 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996年5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规定了建立、健全包括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产劳动,受教育者,职业培训

参考文献

[1]张炳耀, 费重阳.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30) .

[2]刘玉清.职业技术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J].职业与教育, 2000 (5) .

[3]曲钦岳.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 1997 (3) .

[4]中等职业学校将实行弹性学习制度[J].职教论坛, 2000 (05) .

[5]贾伟林, 侯升, 曾安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探讨[J].现代技能开发, 2000 (11)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 第8篇

(1) 企业需求。现今, 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本工种岗位职责, 有独立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

(2) 学生现状。毋庸置疑, 进入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比较薄弱, 甚至有的学生的基础之差几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他们在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中无疑会遇到很多的障碍。然而, 我们发现, 许多文化课薄弱的同学, 在专业技能的操作上, 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能力, 有的在市级或以上技能比赛中大显身手, 有的毕业后受到工作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因此, 中职学校的社会职能就是要把这一批学生群体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 为企业输送和培养第一线的各类技术人员和熟练的劳动者, 同时也为这一学生群体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而,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培养途径

(1) 通过文化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化课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化课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专业课学习。它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它是从事岗位工作、提升综合素质、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基础, 它是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 继续学习、适应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 在文化课教学中, 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 突出学生实践活动, 形成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实践体验等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知能转化, 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语文课, 可结合写作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远足等一系列活动, 既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开拓学生的视野, 积累了写作素材, 又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还可以模拟招聘会现场, 让学生体验求职过程, 进行自我举荐等口语交际训练, 又可以进行求职信、应聘信的写作, 从而在文化课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通过专业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如何让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 重点是要落实到专业课的教学上。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我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大力倡导“理实一体化教学”, 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理论与实习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 以实践能力教学为主线, 重视了理论知识在操作技能中的应用和对操作技能的指导作用, 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专业理论知识介绍形象、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更主要的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明显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例如, 电子电工专业理论课主要有《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 这些课程理论抽象, 但它们是直接指导生产活动的, 实践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 教师将上课地点放在“七合一”家电维修试验室, 将书上讲解的多功能电路与试验桌上实际的电路板对照, 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途径接受刺激, 获取信息, 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接下来的安装电路板等的实习中, 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3) 通过社会性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性实践是学校为克服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而力求同社会发展相联系, 使人才培养具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而选择的育人育才的途径, 是学校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性实践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 因为学生不是社会实践主体, 而是以受教育者身份参加的。社会性实践具有立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和说服力强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和稳定。社会性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特长志愿组织起来的面向社会服务于群众的一些实践性活动。诸如:利用假日或课余时间进行志愿服务电器维修、社区服务以及学生相约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探险等;二是学校根据社会需要或自身需要有计划组织的、较为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而进行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其活动指向不一定都同专业培养方向结合。如我校今年3月份组织07和08级学生到常阴沙教育实习基地进行为期3天的实践活动, 就是一项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举措。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直面接触、通力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 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层次、多频率的, 因此, 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即是学, 学即是做”的这一观点, 正是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既学书本理论, 又学动手操作;既勤于观察思考, 又勇于探索实践, 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作好准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职能就是为企业输送和培养第一线的各类技术人员和熟练的劳动者, 为此目的,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 第9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学生发展

学生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一般描述学生的优点缺点,如何改进,并肯定学生的未来,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中低层技术人员需求越来越多。国家抓住这个契机掀起中职教育改革的高潮,但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生评价问题成为了限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通过下面几个案例,了解中职学生评价的现状

案例1:02级艺术类班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一年级文化课上,他上课懒散,行为不规范,所有任课教师都说他是“差生”。一次,上课铃响后我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做好了上课准备。可我突然发现在规整的坐姿中有个学生躺在椅子上,手里还举着一本课外书看。我走到那个同学的身边小声让他起来。他起来了,但却用愤怒的眼神看着我,并把书狠狠地摔在地上。之后班级静极了,我知道同学们也都震惊了,他们在默默地等待我的反映。我很气愤,但作为老师在这样的场合下我只能以暂时的沉默来应对。我回到讲台上,控制住情绪,正常地把教学任务完成。一堂课上,他再没有过极端的举动。下课班长问我怎么不生气呢?我笑着说“因为我是老师,我只有表现出对你们所犯错误的大度和宽容,才会成为你们的榜样。再说有时沉默是最好的否定。”我知道那名学生是可以听到我这番话的。从那以后,这名学生上课没有过极端行为,有时还能认真地听一会儿课。在期末的一个下午,他来办公室诚恳地对我说:“老师,谢谢您!”然后就走了,我很欣慰。后来听他班主任说在二年级专业课中这个学生的成绩一直不错,他的根雕还参加了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展。

案例2:我校会安排二年级的一些“好学生”到外地实习,但许多“好学生”在实习期没结束就回来了。单位反馈的原因是:学生吃不了苦,坚持不下去;学生内部矛盾不断,不能很好地合作;综合工作能力差。面对这种状况,校方很迷惑,我们送的是好学生呀,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案例3:我所带过的04级班级中有两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发展变化很大,引起我的观注。王某入校时性格孤傲还有些暴躁,学习努力但成绩不很突出。他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所以我对他的评价不是很好。但在二年级的一次扫除中他默默地劳动,完成他自己的任务后还去帮助别人。结束时他严肃地问我他和以前比有没有改变,这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商某是个在老师面前很乖巧的女生,文化课基础好也很努力,虽然同学们曾经对我说过她的缺点,但评优时我还是给了她很多的荣誉。可毕业前她却对我说:“老师,我认为你不能算是个公平的老师,因为你总是很关心咱班那几个男生,对我们却不是很热情。”

案例4:在为08级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时,百盛公司的一个女装品牌需要一名销售陈列员。在考虑时有两个学生让我们举棋不定。她们专业及综合表现不相上下,只是一个性格沉稳、中规中矩;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后来考虑到销售陈列的工作性质,我们安排后一个学生去了。但不到半个月店长要求换人,我们了解了一下原因,原来是这个学生太活泼了,不能细致踏实地完成工作。于是又把前一个学生推荐去了。根据实习跟踪,店方对后来的学生评价很高,说她能踏实细腻地完成工作。

二、根据案例分析中职“学生评价”的现状,浅谈对学生评价的一点思考

1. 重知识轻技能。

虽然目前中职教学目标是以技能培养为主,但对学生的评价还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理论学习对大多学生来讲是件很难的事,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能很强。所以我们不能仅凭学生理论课学得好与坏,简单地用“优、差生”的概念评价他们,而应从多角度立体地观察学生,给学生以客观的评价。如案例1中那个学生,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的缺点,但他很好地领会到老师的态度对他的教育意义,并在专业课学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正说明了他的技能很强,而且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否则他也不会特意来说“谢谢”了。

2. 重结果而轻过程。

在职业教育中,老师们虽然会把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各种方式折算在学业成绩中,但期终考试成绩还是占大比例的。这对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不是很公平的。我们应赞扬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勤动脑、多实践的学生,而不是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我们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让学生们明白学习中勤奋与对细节的追求才是最终成功的保证。

3. 重眼前而轻发展。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只看到学生眼前的状态而忽视学生的发展性。如案例3中王某当前状态不尽人意,但他经过努力,暗藏着一种潜在进步的趋势,我忽略了这种隐性的发展状态,所以当初对这名学生评价是不客观的。由此我想,如果我们不急于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学生一个简单、绝对的评价,而是细心地观察学生,耐心地引导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学生们会信心十足地前进,这时我们的评价才是一个有发展性的评价。

4. 重智能而轻德行。

同样是案例3中的商某,因为她表现上的乖巧及很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就在潜意识中乎略了同学们对她的评价,百分百地信任她,让她产生了非常自我的心理习惯。其实这就是一个重智能轻德行的片面的评价。案例2中,我们在选拔学生时,只观注了学习成绩,忽视了她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所以说,在对中职学生评价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他们的智能作为标准,而是要根据中职的培养目标更看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德行。

5. 重规范而轻个性。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还应考虑到其个性因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不同,我们要根据他们的个性倾向,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及就业方向。如案例4中,我们不能将学生的个性平面地分析,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定论,学生个性中的优点可能会成为其发展的弱点,而其所谓的弱点在某领域可能就是一种优点。

6. 学生评价客体的单一化。

在中职学生评价中,我们只重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同学、家长、社会及实习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氛围中的适应性是不同的,表现自然也有差异。今年,朋友家的孩子来我校上学,在家我们对他的评价是老实寡言、没长性。但一个学期下来,班主任和同学却说他活泼开朗,而且在枯燥的专业软件学习过程中他在班中是最能坚持,最有耐心的。这种评价让我和朋友惊讶,也让我很受启发。看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多考虑到多种不同的人群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另外,对学生评价的形式也更丰富一些,这样的评价才能是更客观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状况浅析 第10篇

1 流失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 之所以会造成流失率如此之高,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1 学生自身原因

目前中职学校所招学生中, 相当多的学生来自农村, 就笔者所在学校部分班级甚至只有一、两个学生是城市户口。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平时经常在外打工, 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平时沟通少, 监管的亲戚朋友对于孩子大多是顺其自然。即使是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学生, 由父母们在城市从事着下层劳动者的重体力工作, 既没有能力, 也没有方法管教好孩子, 甚至还有的父母在工作中受气后回家拿孩子出气。这样导致学生性格孤僻、暴躁、易怒, 甚至有愤世嫉俗和暴力发泄的心理。这种学生到中职学校后, 表现为不听教诲、不懂礼貌, 学习缺乏主动性, 追求吃喝玩乐, 自卑心理强且承受能差, 一旦遇到挫折, 就会退学或不辞而别。

1.2 学校原因

(1) 学校扩招, 生源素质降低, 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的严格管理导致流失

近年中职学校扩招后, 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 只要学生愿意就读便接收, 这就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地降低。生源素质的快速下降, 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笔者所在学校是全封闭管理的, 周一至周五在校学习, 周末回家。在校期间, 每天早晨7点晨跑, 很多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不参加, 装病的, 赖床的不一而足。晚上7点40到9点必须上晚自习, 很多学生想尽办法去机房上网。由此可见, 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 一些学生难以适应中职学校的管理束缚, 就选择退学“谋自由”, 这是生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师资建设跟不上

学生数量增加了, 笔者所在学校的某专业科, 由原来的4个班, 扩展到8个班, 受编制和经费的制约, 师资队伍却跟不上。首先是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专业课老师平均一周18节课, 除了上课还须担任班主任, 学校会议众多, 班主任会, 教研组学习会议, 专业部每周例会等等, 教师每天上班时间忙得晕头转向, 根本无法顾及教学。其次是专任教师素质不高, “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偏低, 有的老师甚至是文化课转教专业课的, 专业理论不强, 无法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一些想学习的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 便产生退学的念头。

(3) 学校办学条件有限, 导致学生流失

笔者所在学校有2个校区。旧校区在市中心, 交通方便, 但校区面积狭小, 学生住宿条件和运动场都缺乏, 举办校运会甚至要去别的学校租借运动场。新校区面积大, 设施齐全, 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食堂等都很漂亮, 但是远离市区, 从市区到新校区, 搭乘公交车要1至2个小时。市区到校的公交车只有2路, 每周学生离校和返校公交车都相当拥挤, 特别是周五离校时间, 下午4点半放学, 有的学生傍晚6点才搭上公交车。学校为全封闭管理, 学校超市和食堂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外出购物相当不便。学校里娱乐设施不健全, 图书馆建设不完善, 书本杂志更新慢。这些原因导致学生觉得在校读书太辛苦, 无法坚持。

1.3 社会原因

学校周边及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以各种手段引诱学生, 一些学生沉迷于游戏厅、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 新“读书无用论”抬头。学生就业环境的随意性大, 专业对口率偏低。不管是国营、合资或民营企业, 很多还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获得生产利润, 很少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的用途, 让学生有“学而无用”的感觉。

诸如类的现象, 使学生觉得在中职学校学习是一种约束, 有了厌学情绪, 进而产生辍学的念头。

2 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探讨降低学生流失率的途径

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2.1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如果得不到满足, 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这就是说, 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 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学校首先要先满足学生的这方面的需求, 如果在校学生吃不饱、住不好, 那么学生在学校肯定留的时间就短。笔者坐在学校的旧校区由于校舍环境差, 有的学生刚到校报到, 看到这样的校舍, 提着行李就离开了;新校区刚建好时, 食堂的饭菜种类少, 味道差, 价格贵, 部分学生2—3个星期后也选择了退学。宿舍的热水供应不足, 学生经常因为洗澡问题犯难。所以学校首先要加强后勤保障的力度, 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吃好、住好, 不会因为基本生活问题退学。

2.2 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 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 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实力的欲望。

我们的学生对安全也是有需求的。笔者所在学校宿舍里偷盗事件频发, 学生的财务丢失严重, 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学生丢失过手机, 但是往往很难找到偷盗者, 学生找班主任反映情况, 班主任也不是警察, 无法破案。还有部分学生在校抽烟、喝酒、说粗口等等, 也使胆小的学生觉得他们是不良分子。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校不安全, 选择了退学。作为学校来说, 这就要加强安保措施和学生教育。比如在教学楼和宿舍楼都安装“天网”摄像头, 学校保安加强巡逻, 偷盗者看到后至少会产生畏惧心理, 减少盗窃事件。对于行为不良的学生要加强管教, 可以从武警部队邀请一名教官, 对于冥顽不灵的学生安排进“特训班”, 由武警教官用军人的方法让他们改掉恶习后再跟班学习。

2.3 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 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 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 无法度量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16—18岁, 心理和生理上都不够成熟, 而且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离开家, 难免会有想家的情绪;住在宿舍里和舍友之间由于性格不同, 需要磨合。学生在全封闭的学校里学习, 学校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这个“家”要让他们觉得温暖、安全。所以学校的老师既是他们的长辈, 也是他们的朋友, 学校领导老师和校工们要多关心学生, 使他们能爱上学校, 愿意留在学校。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教室, 由专业人员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开导。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组织班级活动, 比如班级的五子棋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也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心理拓展项目活动, 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学校可以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问题活动, 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 陶冶情操, 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其乐无穷, 学校的吸引力大了, 学生就会对学校流连忘返。通过这些努力, 使学生慢慢摆脱恋家的情绪, 能够放开胸怀参与到学校生活中, 增强他们的独立性。

2.4 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 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 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很多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有落差感。他们觉得自己学习不好, 不能够上普通高中, 这就意味着他们不能上好大学, 对未来充满迷茫。他们强烈的自卑, 甚至有学生自暴自弃。他们既不被人尊重, 也不会尊重他人。所以学校在满足前三个需求的情况下, 要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自信, 这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都要不吝褒奖,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学校要注重与家长保持联系, 遇事勤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到校共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 老师、父母对他们都充满的希望, 都没有放弃他们, 这样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 双管齐下, 分析问题可能更透彻、更准确, 解决问题就更能找到切入点, 可以事半功倍。

教师要言传身教, 教会学生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从最基本的文明礼貌开始, 可以利用每天早上的早读课相互问候。一开始学生可能觉得不好意思, 但是当他们慢慢习惯后, 这样的问候会潜移默化到他们的生活中, 慢慢让他们学会尊重。

2.5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 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 似乎能够竭尽所能, 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是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人生观决定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 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 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 成就人生的辉煌。

当前四个需求被满足后, 学生自然而然的开始想出人头地,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学校在师资培养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就要多下功夫。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 职业教育的教材一直比较落后, 对于新工艺和新设备很难在教材中体现。这种情况会通过毕业工作的学会反馈给在校生, 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尽量压缩公共基础课, 增加专业课, 突出实践实训课程。教师也应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减少纯理论知识, 适当降低难度,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力求把最新的技术教给学生。

学校还可以增大教学计划的弹性, 增大实训课和选修课比例。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要。分层次教学还可以考虑对口升学班的需要,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分层次教学可能给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增加一定的难度, 对学校的实训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 这正是中职学校应对新形势所需要改革、改进和改善的内在要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明: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 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 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 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所以当学生的每一层次得到满足后, 学校就要提供下一层次的满足条件,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爱学习、爱学校。

参考文献

[1]曾广明.学生退学面面观[J].消费导刊, 2006 (12) .

[2]张新, 何素云.浅析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J].问题与建议论坛, 2011 (05)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考核的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技能考核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35-02

从2002年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之一。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体现了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的目标,所以各个中职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办法。建立一套新的切实可行的考评体系,使考评更具有科学性,能充分发挥考评在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以评促学的新型模式,促进学生个体潜力和智慧的发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建立突出职教特色的技能考核模式

中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以理论考试代替技能考核的考核方式,以体现技能考核在教学活动中的显示、反馈导向功能。

二、建设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精神的指引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根据我校实际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考评体系框架。

体系框架分要素和载体两部分,体系要素包含考评制度、标准、网络、方式和流程,体系载体主要是技能考核手册。

(一)制定技能考评制度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柯桥区职教中心技能考核实施办法》。这是我校技能考评的一个“法律式”的条文。整个办法共五章,二十二条,详细规定了我校构建技能考评体系的作用、技能考评的组织管理形式、技能考评要求与程序、成绩评定和证书发放等内容。

(二)编写技能考评标准

考评标准既是学生学习训练的标准,也是考评过程中的基本依据。为此,从2006年开始成立了由校企双方组成的考评标准构建委员会,主要由各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相关行业专家组成,定期、不定期研究讨论标准制定。委员会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前沿需求,及时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变化;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逐步着手在各专业中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习训练标准和相应的考评标准。

(三)建立技能考评网络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技能考核考评网络。通过该网络体系,全方位、多角度的把学生各时期的考评纳入体系中,把难点量化,过程检测和反馈的技能考评简单化、常规化。

(四)确定考评方式

对任何一次技能训练,训练质量的好坏都是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强调的要素。假如每个技能训练过程的考评都由数量有限的专家、老师来执行,他们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但若大幅度增加考评人员,学校又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前一种方法“劳命”,后一种方法“伤财”,那么如何提高考评效率呢?经过我校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三种类别的考评方式:

1.按评委分类,也就是“三评制”

所谓“三评制”,即以专家老师考评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为辅的系统性考评方式。

2.按内容分类

(1)项目考评。此方法尤其对于项目式课程教学更加适合。当一个项目结束时,学生必需了解对该项目课程学习情况,为此教师必须对该项目课程进行系统考评,让学生有调整的机会。

(2)课程考评。有些专业技能课程并不是一学期就能完成,也不仅仅只有一个或几个项目,有时可能有十几、二十个项目,为此学校又根据实际情况,由教研组确定该门课程模块化技能训练大纲,从中确定了相关模块的比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按课程进行的技能考评体系。

(3)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技能质量标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为了保证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我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相应工种的初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3.按时间分类

(1)当堂考评。一个专业,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动手技能,而这些技能往往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教师根据学生技能课情况,当堂考评或学生互评。

(2)学期考评。学校每学期末都要根据《技能考核纲要》中的要求对学生一学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评。技能项目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需要补考,统一安排在下次本技能项目考核中进行,不实行单独补考,同时技能考评成绩也与任课教师岗位考核挂钩,使师生共同重视该项工作。

(五)实施考评流程

我校实施的学生操作技能考评流程共分两个模块,即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用一个流程串联起来。教师或师傅模块的流程从制定标准和流程开始,到考评成绩汇总、存档结束;学生模块的流程从制作加工开始,到学生鉴定结束。在学生这条流程中,设置回流环节,当学生制作加工的作品自我鉴定或学生相互鉴定后不符合标准要求,要重新回到制作加工环节,以确保学生作品质量。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紧密连接,操作实施可行性高。

三、主要成效

学校不断实践与研究学生技能考评体系,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提升了教学质量,办学经验享雀四方,办学成绩声名远扬。考评体系明确了目标、内容和标准,为专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依据;通过学生操作技能考评体系的实践,学生的职业认知明显改善,学习与实践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和技操作能大为提高,学生在技能大赛取得更加优异成绩,使我校技能比赛成绩在全省各职校中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近几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生就业岗位起薪点较技能考评体系建立前平均提高20%以上,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校办学步入了“进口旺、出口畅、特色亮”的良性循环。

四、体会与思考

操作技能考评是一柄“双刃剑”,也就是说,操作技能考评如果实施得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如果实施得不好,其负面作用也相当大。为此在构建考评体系时一定要有先进的理念作基础,构建操作技能考评体系必须遵循科学实用的原则。学校在设计操作技能考评体系时首先必须考虑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协调一致,尽量避免短期行为的弊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考评能够发挥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单美贤,马万全.动作技能教学策略探析[J].职教通讯,2003,(09).

[2]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 第12篇

兴趣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 力求认识参与某种事物, 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 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上。实践证明, 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一般情况下, 学习成绩相对较好或者进步较大, 而学习兴趣淡薄的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 学习成绩一般不理想。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在人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维持学习活动, 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 对本专业的热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入校选择机电专业时都不知道机电专业是干什么的, 机电专业是在机械专业和电子专业的基础上发展的, 老师要把机电专业的特性、特点和对将来的期望告知学生, 让他们对机电专业有所了解,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的

中职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兴趣, 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因为教师、家长只会给学生施加压力, 而不能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机电专业学生要系统掌握机械、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机械地使用、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 具有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机械技术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 现在的设备都是由机械技术、电气技术高度集合而成的, 一旦设备出现故障, 就很难区分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因此, 企业需要大量能在现场处理设备故障, 既懂机械又懂电气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介绍机电专业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展望,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家长, 不是为了老师, 而是为了自己将来有能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机电专业是传统专业, 但是一直以来, 其教育教学方法局限、落后, 远远跟不上当今机电专业的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高效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和技能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智力的开发上达到最佳状态, 从而取得较佳教学效果。一些内容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模型演示、现场观摩等, 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四、注重实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是机电专业教学的重点。操作技能是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现在学校上课的模式是理论课和实习课两周轮换, 这样就给了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机会。理论课后,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课上熟练技能, 巩固理论知识, 加深掌握, 从而使学习兴趣大增, 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和所接触的知识面还是比较窄的, 很难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需要。如果仅仅满足于学校实习课上的训练, 则远远不够。因此, 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联系相关单位, 带学生参观、熟悉工作环境, 也可以安排学生定期到这些单位实习。

五、及时强化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 让学生大胆设想, 独立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熟练技能的情况,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态度的形成、发展状况。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 及时帮助他们解惑, 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这样评价能及时强化进步, 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 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努力, 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录生, 马剑侠.新编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俊杰.浅谈职业高中机电专业教学方法[J].教法研究, 2012.7 (32) .

上一篇:生殖健康调查分析下一篇:煤矿透水事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