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注射液论文

2024-08-05

地西泮注射液论文(精选7篇)

地西泮注射液论文 第1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安瓿超声清洗机 (QCA16/1-2、上海远东制药机械总厂) 、隧道式安瓿灭菌干燥机 (SZALA00132A、上海远东制药机械总厂) 、安瓿灌注封口机 (DGA8/1-2、上海远东制药机械总厂) 、机动门多功能安瓿灭菌器 (XGI.SDA-1.0B、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1.2 材料

地西泮 (湖北中天爱百颗实业有限公司20030905) 、丙二醇 (南京威尔化工有限公司20031002) 、水扬酸 (广州化学试剂厂050303) 、活性炭 (杭州木材总厂活性炭分厂20020522) 。

2 处方与制备工艺

2.1 处方

见表1。

2.2 制备工艺

2.2.1 取丙二醇水浴加热至70~80℃, 加入地西泮原料, 在70~80℃保温20min, 并同时搅拌, 待药液冷却至室温, 加水至配制体积的90%, 加入活性炭, 搅拌10min, 过滤。

2.2.2 将上述药液均分三份, 用10%的水杨酸溶液调节药掖的pH分别为6.0、6.5、7.0, 加水至配制体积, 见表1。

3 实验考察结果

3.1 pH值和温度对地西泮注射液颜色的影响

将上述灌封灭菌好的不同pH值的3个样品分别在 (10±2) ℃、 (25±2) ℃、 (40±2) ℃的条件下观察, 以揭示pH、温度对颜色变化的影响规律。观察结果记录于表3。

3.2 pH值和温度对地西泮注射液含量的影响:

样品1、样品2、样品3在加速实验6个月和长期实验24个月检测含量, 结果记录于表4、表5。

4 小结与讨论

备注:#表示已考察完毕

4.1 表1显示: (1) 三个样品在10±2℃贮存2年, 颜色变化不大, 色号保持

在YG1.5以下;在 (25±2) ℃条件下贮存2年, 色号保持在YG6.5以下。 (2) 随着pH升高和贮存温度升高, 三个样品的颜色加深速度都快。

4.2 表2、表3显示pH值和温度对其含量影响不大。

4.3 研究结果显示, pH值和温度对地西泮注射液颜色有明显影响, 建议在25℃以下贮藏。

参考文献

地西泮注射液论文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儿选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响水县人民医院急诊儿科的急诊病例, 按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地西泮灌肠和对照组10%水合氯醛灌肠。两组就诊前均未经特殊治疗。治疗组32例, 男孩19例, 女孩13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6例, 支气管肺炎4例, 出疹性疾病2例。对照组男孩18例, 女孩14例, 上呼吸道感染25例, 支气管肺炎5例, 麻疹1例。两组发病年龄6月~3岁, 平均18~22个月, 统计没有显著差别 (2=0.3314, P>0.05)

注:经秩和检验u>2.6645, P<0.01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地西泮0.3~0.5mg/kg以生理盐水5mL稀释后用4.7mmFr14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5~7cm注入药液, 注射器内留少许空气, 以确保导尿管中药物全部注入。对照组10%水合氯醛50mg/kg同上法灌肠, 保留药液。部分患儿由于直肠受刺激, 可有大便排出, 如药液随之排出者, 需重新灌肠, 并捏紧患儿臀部, 以防药液漏出。同时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输液等相应治疗。观察两组药物灌肠后止痉时间及有无不良反应等病情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5min后痉止, 入睡。有效:用药后10min痉止, 入睡。效差:超过15min惊厥缓解, 仍有小抽搐。

2.2 疗效分析

两组小儿FS止痉疗效见表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出现腹泻3~4次, 未作特殊处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6.25%。

3 讨论

小儿FS发生于热性疾病初期, 体温骤然升高 (多>39℃) 时。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部分与下呼吸道感染和出疹性疾病有关, 但不包括颅内感染, 各种颅内疾患或其他代谢性疾病所致的抽搐。起病急, 特别是初次发生抽搐, 会引起家长高度紧张, 部分患儿有发生窒息的危险, 所以要尽早控制症状, 防止窒息、脑水肿等不良后果。地西泮以少量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均会出现混浊, 可以使用, 不影响疗效。部分效果差者在严密观察下追加0.2mg/kg, 再次灌肠, 可达满意效果。2例10%水合氯醛灌肠出现腹泻, 大便常规检查见少许脓细胞, 可能与该药存放时间较久, 而发生污染有关。所以, 最好使用新配制的药液。另外也可能与高热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尚需在以后病例中进一步观察。所有病例在止痉后完善相应检查, 予以留院观察或住院等进一步处理。

在临床上使用地西泮时, 我们发现肌内注射, 不能短期奏效, 而静脉注射, 虽然疗效确切, 但须缓慢, 且有发生呼吸抑制的顾虑, 还占用静脉通路, 影响其他治疗措施进行。同样, 常用的10%水合氯醛灌肠, 疗效不太满意。地西泮保留灌肠方便快捷、安全, 止痉效果确切。未发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地西泮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 64例患儿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 (地西泮注射液灌肠组) 和对照组 (10%水合氯醛灌肠组) , 各32例。观察两组对小儿热性惊厥的止痉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有效;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地西泮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方便, 快捷安全。不良反应少, 止痉效果确切。

关键词:地西泮注射液,10%水合氯醛,热性惊厥,灌肠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57-459.

地西泮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48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124例。其中, 所有患者均不存在骨盆异常、前置胎盘、产道阻塞及胎盘早剥等症状, 均为头位, 排除伴有内科疾病的患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别,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通过静脉注射地西泮 (10mg) , 与不注射地西泮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对处于分娩期且无胎头已衔接和头盆不称的产妇, 在宫颈扩张3cm后将产妇膀胱排空后进行人工破膜处理, 患者取平卧位, 检测胎心音, 静脉注射10mg地西泮, 注射过程中要保证缓慢注射, 一般推注时间要>3min。注射后产妇取侧卧位, 1min后进入浅层睡眠状态, 对其呼唤时能做到应答, 产妇四肢骨骼肌呈现松弛状态。分娩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全程进行陪产, 动态观察产妇的胎心和产程进展, 参考产妇的实际宫缩情况选择性的滴注葡萄糖及宫缩素, 一般选择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和2.5U缩宫素混合溶液。

1.3 观察指标

从产后出血状况、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分娩活跃期到宫口开全所需时间及分娩方式、产程进展等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情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产妇阴道在胎儿娩出后24h内的出血量>500ml时判定为产后出血症状[2]。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并用t检验统计结果, 用χ2进行资料的计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或P<0.01。

2 结果

2.1 产妇产后出血症状

对照组产妇有2例出现产后出血, 治疗组中有3例出现产后出血,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2.2 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

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显示, 两组统计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2.3 产妇分娩方式

治疗组产妇分娩方式中7例钳产, 21例剖宫产, 96例正常产;对照组中10例钳产, 27例剖宫产, 87例正常产。治疗组正常分娩率比对照组较高, 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3。

2.4 产妇从活跃期到宫口开全所需时间对比

治疗组平均耗时为 (2.11±1.17) h, 对照组平均耗时为 (3.45±1.36) h, 治疗组产妇从分娩活跃期到宫口开全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 (t=8.118, P<0.01) 。

3 讨论

产妇在临产后经常出现恐惧、紧张和疲劳等不良情绪, 易造成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多, 儿茶酚胺具有抑制宫缩的功能, 导致子宫出现不协调性收缩的后果。地西泮对减少产妇的焦虑、失眠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能够降低儿茶酚胺的分泌量[3]。采用静脉注射地西泮1min后使产妇进入睡眠状态, 并能做出潜意识的回应, 通过对不同位置子宫肌的作用来改善宫颈平滑肌的松弛度, 促进宫口扩张, 对产妇子宫收缩很有帮助, 避免了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利于缩短产程。本研究对248例产妇进行研究观察, 两组产后出血症状比例无明显差异。此外, 地西泮还具有增加胎盘血液供应量、舒缓平滑肌的作用, 能抑制胎儿脑细胞的氧代谢过程, 保证血氧供应, 对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不产生任何影响。

对产妇使用地西泮药物进行治疗时, 应将用药注意事项及相关反应详细讲解给产妇及其家属, 让产妇对分娩过程有一个科学和正确的认识, 从根本上降低产妇的紧张和焦虑心理, 有助于产妇的生产[4]。地西泮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 静脉注射地西泮时要注意推注的速度, 保证其浓度和吸收速度间的平衡, 确保发挥扩张宫颈的作用; (2) 严密观察产妇的胎心和产程进展, 参考产妇的宫缩情况滴注葡萄糖及宫缩素; (3) 产妇在注射地西泮后容易出现视觉模糊和头晕的现象, 需由专人陪护, 防止出现意外; (4) 进行地西泮注射的产妇在分娩后要持续进行静脉滴注宫缩素或常规子宫平滑肌注射; (5) 对处于分娩活跃晚期预计2h内分娩者, 应避免使用地西泮, 降低使新生儿呼吸受到抑制的发生[5]; (6) 产妇如果出现不顺利的情况, 应检查是否存在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现象, 根据患者不同状况决定是否再次用药; (7) 产妇在注射地西泮后, 新生儿出生后可采取肌内注射10mg维生素K1防止其出现颅内出血症状。

参考文献

[1]胡梦莹, 方络芬.静脉注射安定缩短产妇分娩活跃期76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0 (10) :210-210.

[2]李慰玑.地西泮在催产和引产中的作用机理及效果[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5 (4) :235-235.

[3]柯品, 苏琦枫.地西泮在催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8 (12) :5-6.

[4]马妍.地西泮对子宫下段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2004:63-64.

纳洛酮治疗重度地西泮中毒1例 第4篇

患者入院后, 立即予清水洗胃, 洗胃液中未见地西泮药片。同时开放静脉通道, 在积极补液等对症处理基础上, 予纳洛酮2.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10min, 继予纳洛酮8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持续静脉滴注, 滴速为纳洛酮2mg/h。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静脉推注结束时, 患者出现四肢抽动1次, 呼吸加深, 眼球运动;双侧瞳孔较入院时扩大, 直径约1.5mm, 对光反射迟钝;心电监护显示:P 76次/min, R 18次/min, Sp O20.95%, BP 100/60mm Hg。患者心率较入院时略增快, 血压升至正常, 仍昏迷。纳洛酮持续滴注2h后, 患者意识开始出现好转, 由昏迷转为嗜睡;呼之姓名可睁眼, 并能简单回答;查体:呼吸均匀, 双瞳孔等大, 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灵敏;心电监护显示:P 82次/min, R 20次/min, Sp O20.97%, BP 108/66mm Hg。在纳洛酮持续静脉滴注3h后, 患者意识转清, 诉全身乏力, 并告知家属自己于昨晚睡前服下地西泮60余片。后继续予纳洛酮每小时2mg静脉持续滴注, 8h后完全停用纳洛酮。纳洛酮使用过程中患者未出现烦躁不安、心动过速等表现, 血压维持在100/60mm Hg左右, 停用纳洛酮后患者亦未诉不适。复查肝、肾功能, 心电图等均示正常, 在急诊室观察24h后痊愈出院。

讨论

重度地西泮中毒出现深度昏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 如不及时纠正, 将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本例患者来院时处于深昏迷状态, 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 使用非常规剂量的纳洛酮静脉推注后, 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即有所好转, 及时阻止了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解除地西泮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 防止了休克、脑水肿、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纳洛酮为二氢吗啡衍生物,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本身无内在活性, 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 对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其缓解地西泮中毒可能机制如下: (1) 解除β-内啡呔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增加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改善呼吸功能。 (2) 纳洛酮使心血管功能亢进, 增加脑灌注压, 稳定细胞膜, 保护和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3) 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 通过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轴, 增强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作用, 快速解除镇静药对循环及呼吸的抑制作用, 使血压回升、呼吸频率加快。纳洛酮的用量用法[1]:用于阿片类药物的急性中毒,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0.4mg, 必要时2~3min后可重复注射。然而临床上使用纳洛酮治疗因地西泮中毒而深度昏迷的患者在用量用法上报道不一, 翟穗燕等[2]治疗重度地西泮中毒用纳洛酮1.2mg静脉注射, 每隔15~30min 1次, 至呼吸平稳后改为纳洛酮2.4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维持直至清醒, 结果患者清醒时间为 (7.45±2.35) h。刘再林[3]用纳洛酮1.2~1.6m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治疗重度地西泮中毒患者, 根据病情15min~3h重复给药1次, 直至患者清醒, 苏醒时间为 (2.00±0.15) h。本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使用非常规剂量的纳洛酮先静脉推注, 然后予静脉维持结果患者清醒时间较短, 及时逆转了病情, 减少了并发症, 缩短了住院时间, 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均天.神经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77-479.

[2] 翟穗燕, 陈悦.纳洛酮治疗安定中毒35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 2007, 29 (9) :1443.

地西泮注射液论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98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 各99例。对照组中男58例, 女41例;年龄1个月至4.6岁, 平均年龄 (1.3±0.1) 岁;患儿体温38.6℃~40.9℃, 其中存在单纯型的高热惊厥的患儿92例, 存在复杂型的高热惊厥的患儿7例;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5例, 存在肺炎的患儿30例, 存在支气管炎的患儿4例。研究组中男59例, 女40例;年龄1个月至4.7岁, 平均年龄 (1.4±0.2) 岁;患儿体温38.7℃~40.8℃, 其中存在单纯型的高热惊厥的患儿93例, 存在复杂型的高热惊厥的患儿6例;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4例, 存在肺炎的患儿31例, 存在支气管炎的患儿4例。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年龄、性别比、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高热惊厥患儿实施常规治疗, 包括常规给氧辅助呼吸、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给予患儿一定的物理退热, 研究组高热惊厥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地西泮进行预防发热及惊厥的复发, 按照患儿的体重口服0.4~0.5 mg/kg, 服用8 h后重复对患儿给药1次。分析两组高热惊厥患儿治疗之后的复发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高热惊厥患儿的发热复发率、惊厥复发率为6.06% (6/99) 、4.04% (4/9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热惊厥患儿的40.40% (40/99) 、30.30% (30/99) ,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发生惊厥最常见的影响因素, 大多因为小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对于自身体温的调节功能较差, 患儿体内的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并不平衡, 发生惊厥的阈值比较低等, 当患儿遇到如病毒侵染、细菌感染、真菌和相关的分解产物的影响、体内的组织所分解代谢的产物、注射疫苗等多种的内在的或者外来的不良刺激时, 很容易使患儿出现发热的症状, 当患儿的体温为39℃~40℃时, 由于患儿脑耗氧量的不断增加, 脑细胞出现突然及异常的放电情况, 而最终引发患儿的惊厥症状, 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 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有效的治疗和对于患儿治疗后复发的预防十分重要[3]。

地西泮是苯二氮类的抗焦虑的治疗药物, 可以有效抑制患儿中枢的癫痫病灶异常放电情况的扩散, 不过并不能阻止患儿中枢的癫痫病灶异常放电情况, 具有一定的抗惊厥效果, 且地西泮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作用良好, 用量较小, 不容易使患儿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好, 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效果较好[4]。

本研究中, 研究组高热惊厥患儿的发热复发率和惊厥复发率分别为6.06%、4.04%, 均比对照组患儿的40.40%、30.30%明显更低 (P<0.05) , 可以看出, 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加地西泮治疗的效果较佳, 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泮治疗, 分析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复发率和惊厥复发率 (6.06%和4.04%)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40.40%和30.30%)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地西泮预防复发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地西泮,预小儿高热惊厥,复发

参考文献

[1]温志园.小儿高热惊厥60例急救与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0) :1241-1243.

[2]董幼祺, 董继业, 夏明, 等.固本防惊汤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疗效观察[C].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2:205-208.

[3]王锋, 于静.小儿高热惊厥4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2) :337-338.

地西泮救治奈福泮中毒1例 第6篇

1 病案分析

患者, 女, 30岁, 由于心情不畅等原因自服奈福泮片约100片 (20mg/片) , 30min后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出现烦躁、焦虑情绪;外部表现为四肢发抖、面部肌肉抽搐;内部呼吸不规则, 在不同时间段内症状的程度也不相同, 在开始时为间歇性发作, 随后逐渐频繁并且加剧, 随之出现口唇紫绀, 而后出现了意识模糊的现象, 1h后被家属发现送我院急诊科。查体:意识不清, 双侧瞳孔直径0.4mm, 对光反应缺乏灵敏性, 患者肢体呈持续性抽搐, 并出现大汗的症状。血压150/100mm Hg, 心率100次/min, 呼吸时而急促时而过缓, 无有效呼吸, 口腔、嘴唇与皮肤的颜色明显变紫, 因此其他检查进行被迫终止[1]。于是, 医生立刻给予患者吸氧, 调整其呼吸状况, 地西泮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症状不能缓解, 改为地西泮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 患者的惊厥症状已控制, 但四肢及面部肌肉仍每隔一段时间发生抽搐, 呼吸渐渐恢复正常, 缺氧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随后患者进入了沉睡状态, 肌肉抽搐渐渐停止。最后, 医生继续给予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地西泮注射液40mg持续静脉滴注, 同时清水15000ml洗胃。建立第二条输液路给予20%甘露醇250ml脱水治疗, 大量补充液体、电解质, 并给予呋塞米20mg入壶促进药物的排泄。血常规检测显示:白细胞含量为17.5×109L, 中性粒细胞含量为0.937。留置尿管观察患者5h的排尿量为3000ml。住院后扔持续静脉滴注地西泮注射液[2], 依据病情逐渐减量, 继续给予吸氧、补液、纠正脱水对症治疗, 12h后患者清醒, 抽搐现象未再发生, 停用地西泮, 整个过程共用地西泮150mg。随后对患者进行检查, 虽有不适症状, 但身体各项功能基本正常, 在随后的观察中, 患者肝肾功能、神经系统和心电图均显示正常, 患者完全治愈。

2 讨论

奈福泮化学结构属于环化邻甲基苯海拉明, 不具有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特性, 也非阿片受体激动剂, 是一种新型的镇痛药物, 对中、重度疼痛效果明显, 不产生依赖性。肌注20mg奈福泮相当于12mg吗啡效用, 口服15~30min后迅速吸收, 首关效应明显, t1/2为4~8h。由于肝脏具有代谢功能, 可使药物失去药理活性。而患者服用奈福泮而中毒甚至出现昏厥的症状, 使患者呼吸不规则, 并引起脑部缺氧的症状, 然而脑部缺氧时间越长, 脑细胞坏死越多, 脑部是人体行为作用的中枢, 脑细胞坏死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患者死亡或者遗留严重的脑部残疾, 所以控制患者惊厥的症状攸关患者的生命安全, 是治疗的关键。

地西泮除了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癫痫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外, 还有较强的抗惊厥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 (GABA) 的释放或轴突的抑制有关。静脉注射地西泮之后, 其迅速进入中枢并且生效, 可快速再分配且持续时间短。血浆t1/2 20~50h, 经肝脏代谢为去甲西泮、奧沙西泮后, 血浆中仍存在少量的生物活性, 可在血浆中持续的积累, 当生物活性积累到一定限度时会由肾脏排出。然而本案例仅适用于临床患者症状较为明显且持续静脉给药而控制惊厥, 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的案例[3]。

地西泮静脉注射常主要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各种惊厥, 但较大剂量用于治疗奈福泮中毒导致惊厥未见报道。我院认为首先应给予患者20~30mg地西泮注射液静脉注射, 随后观察患者的惊厥症状和呼吸状况是否改善。同时还要根据奈福泮用量、地西泮作用时间短的特点持续静脉注射, 防止奈福泮药物作用的反弹, 患者明显好转后, 逐渐对其药物减量最终停药。还可以为患者持续吸氧、脱水、脑细胞营养药物的使用及补液、利尿以加快毒物的排泄等治疗, 这些都对病情的好转有利[4]。此外, 对患者彻底洗胃可防止胃对残留药物的吸收, 最终可以完全清除药物残留。观察心律、心音的变化, 加强心电监护的工作, 严格控制静脉输注的剂量和速度, 密切注意疗效及患者的不良反应,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后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 其自杀使其家属产生焦虑心理, 所以作为医护人员应主动向其家属讲解毒物的特点及抢救方案, 解除家属的焦虑情绪, 此外, 还要对清醒后的患者进行情绪方面的安抚, 并给予开导及心理安慰, 增强患者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嘱家属给予配合, 支持患者。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76-269.

[2]张文忠, 崔桂梅.肌内大剂量注射奈福泮致癫痫发作1例[J].新医学, 2006, 37 (2) :I39.

[3]曹鹏, 李美红.奈福泮致过敏性休克[J].临床误诊误治, 2001 (1) .

卡孕栓-地西泮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研究组 (卡孕栓-地西泮序贯用药组) 为2008年1~5月我院收治的早孕自愿要求选择本方案的30例女性, 年龄20~45岁, 受孕时间为35~55 d;对照组为同期自愿选择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流女性25例, 年龄17~32岁, 受孕时间为34~50 d。两组早孕女性经仔细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及妇科检查、超声、血常规、凝血4项检查及阴道清洁度实验室检查均排除了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及药物禁忌证。

1.2 方法

研究组:术前60 min碘伏清洁外阴阴道及宫颈, 并在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孕栓2枚;术前15 min静脉缓慢推注地西泮10 mg。余均按常规手术流程进行操作。对照组:在异丙酚静脉麻醉满意后, 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操作。

1.3 效果

1.3.1 宫颈松弛情况判断

吸宫器进入子宫前用4~7号扩张棒依次扩张宫口, 测定宫颈管软化扩张的程度, 首次能进入6号以上扩宫器为有效, 5号以下为无效。

1.3.2 镇痛效果判断

记录术中及术后30 min内下腹痛觉反应。根据WHO规定, 疼痛分为四级:0级为无痛, 腰酸, 稍感不适;一级为腰酸痛可忍受, 微汗或出汗;二级为明显腰酸痛伴出汗, 呼吸急促, 仍可忍受;三级为强烈腰酸痛, 不能忍受, 辗转不安。0~一级为镇痛有效, 二级以上为镇痛无效[4]。

1.3.3 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效果、术中出血量, 见表1。

3 讨论

人流门诊遇到个别宫颈过紧或子宫曲度过大的早孕女性, 往往会因手术较为困难加之手术医师的操作不够娴熟, 造成子宫损伤或其他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们的临床研究提示, 卡孕栓-地西泮方案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与异丙酚麻醉镇痛组接近, 而宫颈松弛的效果及术后子宫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麻醉镇痛组。按照卡孕栓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力学特点术前应用软化宫颈管, 术中及术后促宫缩止血并帮助子宫复旧, 地西泮的镇静及镇痛以及软化宫颈, 不但能够起到镇痛作用, 还可以使宫颈处在非常松弛的情况下, 使得术者更容易寻找到胚胎着床的位置, 减小了手术范围, 有效的降低了人流术中的不良反应[5]。该方案与麻醉组比较, 大大减低了费用, 更能为大多数的患者所接受。

摘要:目的 探讨卡孕栓与地西泮等序贯应用在人工流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5例受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30例受术者中29例受术者镇痛有效, 宫颈松弛有效28例, 术中出血8~14ml;对照组共25例, 其中25例镇痛均有效, 宫颈松弛有效20例, 术中出血11~20ml,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孕栓与地西泮等序贯应用在人工流产术, 效果较好。

关键词:人流,无痛人流,宫颈松弛,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889.

[2]王曾红, 张柏岩, 董建华.3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16:2072.

[3]张永芹, 徐光霞.异丙酚并卡孕栓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8) .

[4]张淑敏.卡孕栓用于人工流产150例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7) .

上一篇:我国煤矿安全下一篇:深圳广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