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沟通范文

2024-07-29

心灵沟通范文(精选11篇)

心灵沟通 第1篇

所谓心理沟通, 就是师生之间心理上的互相容纳。既理解对方, 接受对方, 又能互相信任, 互相尊重。具体来说, 就是学生能理解老师对他的教育要求是合理的, 正确的, 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 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 体谅其具体情境。在情感上, 师生之间相互接受, 将心比心, 不曲解对方。

一、了解学生,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班主任要想深入学生心灵, 使教育富有实效, 了解学生是基础。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 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 多问问学生有什么新打算, 能不能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与学生谈谈家里的情况, 谈谈他们的兴趣爱好;透过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

开学前几天, 我在家访时发现学生周×很特殊。他是一位内向的学生, 母亲是残疾人, 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父亲打工那几百块不多的工资。回校后, 我把这一情况向学校反映, 希望能给他减免点学杂费, 学校同意了我的请求。果然, 第二天, 周×交不起学费, 当我把学校的决定告诉他时, 我发现他眼中隐隐含着泪水。第二天, 他告诉我, 他妈妈非常感激我。

但是, 周×太内向了, 内向得简直有点自卑。平时说话不敢大声, 做什么事都仿佛低人一等。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感觉, 我要让这位小男孩坚强起来, 让他感受到老师像爱其他同学一样爱他。

我找他一起散步, 讲了小时的故事, 告诉他那时老师也曾交不起学费, 是老师的老师给了我帮助。周×有点不相信地看着我, 等看到我诚恳的目光时,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分明看到了他对我的信任, 也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那种默契。

二、关爱学生, 抚慰心灵的伤痛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是除了母爱之外, 世界上又一种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 但师爱不同于母爱, 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 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时间, 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 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 才会产生动情效应, 让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张扬。

班级中有一名很有才气的女生, 她的具有较高的悟性和极富灵气的作文常令同办公室的老师看了赞叹。但翻开她以前的习作你会发现, 她写的不是同学的自私就是妈妈的偏心, 字里行间透露着满腔的不平和怨恨, 这也难怪, 因为她有个特殊的家庭:她上头有个姐姐, 母亲一直想生个儿子传宗接代, 但这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家庭盼来的却又是一个女儿。因而从出生开始父母便不喜欢她, 总骂她是多余的。姐姐的出色又使父母将爱全部转移到姐姐身上, 这个小女孩一直像一只丑小鸭那样生活着。听了她的故事我留下了眼泪, 同情她的无辜, 又为她的不幸叫屈。但几次家访后, 我发现她的母亲极难沟通, 对自己的行为毫无自责之心。我想既然她母亲这样欣赏她姐姐的成绩, 我何不让她瞧瞧她小女儿的才能。于是, 我对她给予了更多的关怀。一句问候, 一个眼神, 一声鼓励的话语……我发现她眼中也闪耀起了自信的光芒。我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她的习作, 把她的习作推荐到报社发表, 还把这些成果都告诉了她的母亲。有一天早晨, 这个女孩突然对我神秘一笑, 说:“老师, 这几天妈妈对我很好很好, 今天还给我烧早饭呢。”听了她的话, 我鼻子一酸。但我想, 有这样一个好的开头, 一定会有好结果的。我对她倾注更多的爱心, 帮她找回应有的母爱, 帮她拥有健康的心灵。

三、尊重学生, 点燃希望的火花

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 他们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思想, 更希望老师能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感情, 商量事情, 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 引导他们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扭转他们不良的个性品质, 点燃他们心中希望的火花

李×一直是班中最桀骜不驯的学生。开学头一天, 他就当着全班同学面让我下不了台, 想杀鸡儆猴的我也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将他连拖带拉一直撵到办公室, 并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全加到了他的头上。晚上我越想越不对, 越想越后悔。第二天一大早便站在校门口等着李×, 我想我必须与他彻底地谈一谈。我为我前一天的行为向他道了歉, 并像一个兄长一样与他坐着谈话。我从我小时候的顽皮讲到现在, 渐渐他也向我敞开了心扉。他说他其实很想改好, 但总管不住自己。我还了解到他对踢足球和打乒乓球都很感兴趣, 我们谈了很多很多, 那一天, 我觉得过的特别充实。

不久, 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 我第一个想到了李×, 并单独找他谈了话。我鼓励他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平时手痒想犯错误时想想乒乓球, 课余时间多练练乒乓球。自那天起, 再没有一个同学来向我告他的状。在比赛过程中, 我都在为他加油鼓掌, 为他助威呐喊, 他也不负众望, 竟超常发挥, 捧回了冠军奖杯。

次日的早晨, 我把晨会课让给他, 让他谈谈夺冠后的体会, 他竟说了一大堆话, 还特别提到了要谢谢我对他的帮助。那一刻, 我真的感动了。我想, 我因为用真心才换回了他的改变, 我因为像对待朋友似的尊重他, 才点燃了他心中希望的火花。

摘要: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金钥匙, 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要当一名合格班主任, 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他们学业上的导师, 又是他们生活中的父母, 更是他们个人成长中的朋友。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第2篇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爸爸妈妈,其实我也很优秀,只是你们没有发现,请你们不要在再我的面前说别的孩子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了,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也可以像别人一样的优秀,但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无意间伤了我的心,我需要的是你们对我的鼓励啊!

爸爸妈妈,我多希望有一天我们面对面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声,可是,每一次,您都说还不快写作业去,您不知道,多少个黑夜我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的流泪,你们对我的期待,对我的要求,如巨石般压在我身上,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都说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桥梁,可是,为什么和父母沟通却那么的难呢?为什么我们和父母之间会存在着“代沟”呢?让我们一起坐下来和父母谈谈心,把我们心中想的告诉父母,让父母知道我们的想法,让父母了解我们,也让我们走进父母的心灵,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和父母做朋友,父母也一定能够改变!

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有时它无需繁琐华丽的语言,只要你肯敞开你的心扉,让别人去拥抱你的热情,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真诚的心在他面前跳动。

妈妈曾经对我说:“男孩子应敏于思而讷于言。”由于这种观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关于交流的人。这一点在我的生活中已留有不少遗憾,使我差点失去一个真诚的朋友,那就是他。

有时我们彼此保存那句“珍重”,天界虽大,但在我们心中总有边界,就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彼此的爱就在咫尺。为何不用“沟通”这根红线使我们零距离相处?

天上众星璀璨,但他们都有着遥远的界限。天上人间是两个世界。我们相处,有过隔膜,也有过零距离的沟通。生命之海源源流淌,每朵浪花之间都有他们彼此的联系。在我们冷落他人时,是否感受到一颗心灵被摧残。我们必须用真诚来看待他人,快乐是反射的,用你的爱抚摸他人心灵上的创伤,你是幸福的。虽然性格的内向使你与„沟通“为敌,但打开你开闭的心幕,世界原来如此美好。大气与阳光产生了雨露去滋润万物,生物界的锁链是循环的。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感人的故事:男主人公不幸成为植物人,但在这之前他与女主人公有一个誓天的诺言——忠于爱情。她没有弃他而去,她相信他也一定会遵守他们的誓言,坚强的活下去。每天她都在他的床边细语周围的变化,畅想他们的未来,回忆他们一起走过的快乐时光。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一就是十几年。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时的他——一个与她有了心灵感应的植物人奇迹地“活”了。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遵守了我们的诺言,我们为彼此而活。”一句“为彼此而活”,他们已有了心灵的沟通。事物总会诱发奇迹!沟通一片蓝天,风光无限美。

孤独和寂寞永远都是一对伴侣,跨越心灵上的那座陡崖,面前就是一座平坦大道。我们有失意的日子,有回忆的时刻,有憧憬的瞬间,为何把时光轻轻流逝,不给“沟通”多留一些存在的空间,冲破心灵的障碍?原来我们都是那样随和,我们都是生命的漂流者,在浩瀚的海洋中我们都需要陪伴一起走到海港的朋友。

增进心灵的沟通 第3篇

这种会心的微笑,实在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但是,“沟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譬如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同学,但是真正“知心”的,不见得有几个。在大城市里,人海茫茫,摩肩接踵,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无暇顾及其他的事。

有时,看到一栋栋高楼、一扇扇窗户,我便会发生奇想:“人啊,人,你为什么要构筑一格格的小窝,把自己封闭起来?”这和鸟儿衔木构巢不是一样的动机吗?事实是每个人都愿意呆在那四面墙壁围成的格子笼中,因为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窝”。在电影《72家房客》的原型地段,虽然居住差,却也有乐趣:人世间各种的声音都会透过板壁漏过来,形成一个“石库门交响曲”;而一旦进入新楼房,便隔房隔室,“老死不相往来”了。

如果我们在海外一个小镇上,听到了乡音,虽然彼此不认识,但是很快会有讲不完的话,两颗心的距离可以一下子在异国他乡接近起来。如果在荒山大漠中,在你生命危急时,忽然有一个人出现,不管这个人是不是与你处在一个“等级线”,你俩也会成为一对好朋友,就像鲁滨孙与他的仆人在海岛上那样。

人类终究是群居的生物,人不仅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社会的集约化程度越高,文化水准越高,科技越发展,越需要心灵的沟通。

我们常常感叹于“代沟”。是的,两代人之间有许多一时难以互相理解的东西。但是“代沟”不是不可以消除的,不是还有忘年交的故事吗?一些比较早熟的年轻人愿意找一些中年人做朋友,他们企望从一些品位较高的人的身上,找到同年龄的朋友身上所缺少的东西。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对某个人会蓦地产生一种“好感”、“亲近感”;对某个人会凭空觉得“惹气”、“反感”。见了某个人,会有说不尽的话,真是“相见恨晚”;对另一个人,又感到很别扭,一句话都不想说,即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

在这个时候,不妨试一试、学一学“沟通”。先来几句“客套话”、“应酬话”。在这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可能会开启沟通渠道,找到双方感兴趣的共同语言。人的兴趣很广泛,可以谈天说理论大事,也可以花草虫鱼话女红;可以自己发宏论,也可以由他人抒怀。当你发宏论时,你得注意对方的表情,唤起对方兴致;当你在听别人讲话时,要让对方感到你在认真倾听。

语言的沟通,导致心灵的沟通。

但是,沟通要有“桥梁”,要有开启心灵的“钥匙”。

没有万能的“钥匙”,只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沟通,还有一种润滑剂:“诚则灵”。至诚的态度、坦荡的胸怀,使人如沐阳光,会感到温暖可亲。反之“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会最终使所有的朋友都远离你而去。

沟通,将不使你觉得孤寂,当你一旦把真心交给另一个人时,另一个人也会袒露他的真心。虚伪,是沟通最大的敌人;狂妄,也与沟通格格不入。平等待人,坦率对话。这是沟通的基础。

浅析文化与心灵沟通及心灵超越 第4篇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 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是个框, 什么都可以装, 他还把文化比喻为民族的人格。新儒家牟宗三也说过文化是“生命人格之精神表现的形式。”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文化世界乃是人类心灵的创造, 借鉴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看法, 可以说文化世界 (作为世界3) 是从心灵世界 (世界2) 滋生的。早在十七世纪,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维柯就指出过:“民政社会的世界确实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 所以它的原则必然要从我们自己的人类心灵各种变化中就可找到。”.心灵系统的四度确立四种文化形式:艺术、科学、经济、道德, 并相应地建构起四种科学:美学、逻辑学、经济学、伦理学。他断然排除了有第五种心灵形式存在, 认为法律、宗教等都不过是上述基本形式的派生物, 他的“心灵哲学”就是对四者的形而上研究。克罗齐像康德一样以人的心灵为考察中心, 并明确意识到人类心灵存在两大系列, 即认识的与实践的;他又像黑格尔那样力图阐明心灵层次的有序性和辩证递升的特点。

二、文化底蕴对心灵沟通的影响

人类的心灵是一个场, 一个生命场, 它是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而成长与发育的过程和规律, 尽管, 在无数的因素的影响下, 它不一定能够成熟。

我们的心灵蕴含有我们的气质, 我们的欲望与本能。而文化的选择是由我们的心灵所做出的, 而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由我们的头脑所做出的;文化是能量的调配者, 心灵是一个感受器, 文化的信仰让我们体验着心灵的喜、心灵的怒、心灵的哀、心灵的恐惧、心灵的痛苦等等

人的潜意识认知心理, 思维固有模式会影响判断能力, 并且不同的文化造就的不同思维模式看待问题的方法不同, 角度不同, 结果也必不相同.事无绝对, 正确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虽然开拓思维并不容易.沟通对于我们称之为“心灵”的东西的本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心灵的沟通更多的时候不需要语言, 只要一个眼神或者是心灵上就能够体会到。它是种内心深处的共鸣!

对于心灵沟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 文化中的符号应当在一个个体的自我之中导致它在另一个体那里导致的反应。对于一个像海伦·凯勒这样的盲人来说, 这种刺激是一种有可能像给予她自己那样给予另一个人的接触性的经验.海伦·凯勒正是从这种语言发出确立了自己的心灵.正像她所承认的那样, 她直到能够运用可以在她自己的内心之中导致在其他人那里所导致的反应的符号、与其他人进行沟通的时候, 她才获得了我们所谓的某种心理的内容, 或者说获得了自我。

三、心灵之境界离不开文化

“一切文化活动, 皆不自觉的, 或超自觉的, 表现一道德价值。道德自我是一, 是本, 是涵摄一切文化的理想的。文化活动是多, 是末, 是成就文明之现实的。”境界是心灵之境界, 不能离文化而谈心灵境界。它是心灵智慧所达到的境地。仁做为心灵境界, 是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最高标志。而诚的根本意义是真实、信实。它是心灵的超越。文化是心灵境界的基础, 谈心灵境界, 从其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明确的文化理念基础之上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我们讨论心灵境界就离不开文化的基础。心灵超越正是在完善的文化基础之上的心灵境界的提升。

心灵的境界的提高是通过心灵的超越来实现的。它是对宇宙、人生和自己高觉悟、高理解和最深的意蕴。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必然在内心中认可着这些心灵境界, 并追求着实现和达到这样一种心灵境界。这也是我们的心灵在超越现实生存处境的目标。心灵的不断创造, 并经过自我文化修养, 能够完成理想人格, 实现自我超越, “对越神明, 无愧于心“;承认心灵具有美的价值, 并能够创造出一个美的世界、艺术的世界, 陶冶性情, 提高情操和情趣, 经过自我超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 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四、精神文化——心灵的超越打破心智的枷锁

心灵沟通的结果, 就是可以建立一个超越的精神文化世界。这即是心灵的创造, 又是自己实现自己的过程。按儒家所说精神文化心之本体就是仁, “仁者, 心也”, 这是文化和道德的创造之源。当其未实现时, 它只是一种潜在可能性, 当其呈现时, 便成为一种心灵境界。

精神文化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某个角度来说精神文化范畴就是科学、艺术和道德简单的真善美的统一。精神文化是心灵最高的财富。在人类文明史中, 除了物质文明就是精神文明, 精神文化是各行各业的最高文化, 有了精神文化才会有一切。

心灵的超越可以让我们打破心智的枷锁。本质上就是文化制胜。我们知道, 成功之路充满汗水和辛酸, 甚至充荆棘和障碍。克服障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这障碍即有外部环境的原因, 也有我们自身的心理障碍。它包括五种情绪:自卑、骄傲、妒嫉、虚荣和焦虑。这五种情绪在一定条件下, 会成为心智的枷锁。其实, 这五种情绪都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精神文化事实上是一种心灵活动, 只要我们努力, 就可以打碎这些心智枷锁。用事业上的成功、学习上的优异成绩、用心灵上的优越感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以消除自卑感。高尔基在读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曾给予这样的礼赞:“你看, 灵魂是怎样战胜了肉体的啊。

对骄傲的评价因文化的差异而明显不同, 一个强调集体本位和人际和谐的文体体系很少能容忍骄傲。很多心理学家认为, 幽默感是骄傲的拮抗剂。富有幽默感的人有一个强有力的心灵境界。它引导我们反观自己, 从自身洞察到人类本性中的矛盾:即庄严、智慧, 又滑稽、可笑, 从而产生宽容、调和、均衡。这种幽默感全面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超越。

五、社会文化环境——对心灵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社会风俗、历史传统、生活方式、教育水平等。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人们欲望和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 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 因而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风格。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和触犯法律的行为, 都与不良文化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社会文化环境是产生心灵嫉妒的一个重要因素, 让丰富健康的文化潜入人们的心灵深处, 从而提高人们心灵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果一个人在生活中, 尤其是在精神生活方面过得很充实, 心灵境界较高, 那么即使他受到伤害或感到失望, 通常也不会想到要报复他人, 因而也就不需要嫉妒。因此, 提升心灵境界是克服嫉妒的有效途径。

总之言之, 我认为, 健康的文化是心灵的沟通的基础, 而心灵超越其实是一种精神境界, 它的存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和丰富, 其肯定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健康的文化氛围, 提高我们的心灵境界, 而高尚的心灵境界是与文化共同进退的。人的精神素质、人的心灵境界无论何时都是最重要的, 甚至是决定性的。

摘要:文化是能量的调配者, 心灵是一个无声的感受器。生命的意义是人类文化的文化法则赋予的。以文化为源, 建立心灵沟通以及心灵的超越可以让我们打破心智的枷锁是心灵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心灵沟通,超越,文化角度,心灵境界

参考文献

[1]维柯.新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2]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

[3][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华夏出版社

[4]蒙培元, 《心灵超越与境界》, 人民出版社

心灵的沟通最重要 第5篇

如何发挥科技中介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更快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前方)通过几年的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创新科技中介方式。中科前方将技术开发与科技中介有机结合,整合首都技术成果进行专利经营,提供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中介服务,进行“特色中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了行业形象,增强了行业信誉。中科前方创新形成了“五天半”工作模式。那就是快速深入当地的企业(一般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了解其资源、产品、规模及开发状况,在下游了解了企业的需求;针对其需求以及遇到的难题,组织专家学者拟定开发方案,得到企业认可后,再组织研发专家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经纪人中介相关项目,这样,又调动了上游的科研力量。这种从下而上、再由上到下的技术服务方法为技术中介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为更好地解决农副产品技术成果的“熟化”与“孵化”问题,促进中科前方建设“生物技术中试与孵化创新基地”,使其尽快为首都农副产品深加工服务。2004年,中科前方承担了《为生物技术中试与孵化创新基地调研》的软课题。课题以“科技中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为背景,半年的时间,公司先后考察了平谷、通州、大兴、顺义、怀柔五个区县,了解了一手资料,写出了18000多字的研究报告。

沟通心灵 激发兴趣 第6篇

一、以动作、情感激发兴趣, 在活动中沟通心灵

端正的姿态、和蔼可亲的语言、规范的行为举止, 在英语课堂上显得尤其重要, 即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教师好比演员, 要使学生喜欢就要有好的演技。笔者采用动作、表情或扮演角色的方法进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保持精神饱满, 情趣激扬, 动作表演贴切逼真, 音容表情显示出喜、怒、哀、乐, 具有启发性。如:当笔者教到初一英语Unit 5 I am watching TV时, 教现在进行时, 首先选择学生已经学习过或者个别容易接受、没有学过的单词。如, laugh, 笔者哈哈一笑, 全班同学就哈哈笑起来。这时, 笔者边笑边问:Hello!What am I doing?笔者自问自答:Ha, ha!I am laughing.然后, 笔者又叫一个男生学唱歌, 然后问学生:What is he doing?笔者引导回答:He is singing.笔者再叫一个女学生做跳舞的动作, 又问:What is she doing?引导学生回答:She is dancing.笔者继续叫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画画, 然后问:Is he drawing a picture?学生回答:Yes, he is.笔者再叫这个学生写字, 故意问:Is he drawing a picture, too?引导学生回答说:No, he isn't.He is writing.然后, 再叫一组学生做擦窗户的动作, 笔者问: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回答:They are cleaning the window.笔者与学生做完这番对话之后, 首先, 笔者在幻灯片上播放出一些已经学过的表示动作的单词和有动作图像的幻灯图片, 使学生触景生情。其次,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以三人为一组, 学做、学说。为了便于学生活动, 笔者要求学生每人都把屏幕上的单词一个一个地抄写在多张白纸上, 一个单词一个动作地进行对话活动。如, 其中一个组的学生A拿着一张写有单词“play the guitar”的纸, 然后做弹吉他的动作, 问:Hello!What am I doing?学生B回答:Oh, you're playing the guitar.又到学生C手里拿着一把扫帚扫地, 然后学生B问学生A:Hello!Whatis he doing?学生A回答:Oh, he is cleaning the floor.最后, 进入该课的内容学习时, 学生就觉得很容易了。笔者只是在课堂上作导演,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讨论、对话、表演、做练习的场所。课堂交给了学生, 气氛相当活跃。总之, 在每一节课里面, 无论是在开始、中间或是结尾, 都设法安排得有条有理、连贯有序, 教每个单词、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 都以动作和情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活动进行语言交际, 与学生结下友谊, 沟通心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他们树立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用亲切的鼓励语言沟通心灵, 以平等合作学习培养兴趣

说好英语口语, 对英语教师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上英语课时, 教师应该用英语教学, 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 说英语。用自然规范的语音、具有节奏感的语调, 流利、有效的口语与学生交际, 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 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一种令人陶醉的美感, 在学生的心中就会产生对英语的兴趣。笔者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好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根据当天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 或编几段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英语对话。例如, 当笔者上到八年级第二册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 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如When do you go to school?How do you get to school?How does your sister get to school?How do your classmates get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How far is it from one's home to school?等等。然后再给出一些单词或词组, 如take the subway, ride a bike, take the bus, take the train, take a taxi, go in a parent's car, walk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生的好、中、差分成A、B、C三个组, 每组都安排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小老师) 。笔者充当总导演, 参与各组的交际活动, 特别多参与C组的活动。学生讨论并编完对话后, 要求学生能背熟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让他们都到讲台上表演英语对话。最后, 笔者作总结。对说得好的学生, 笔者就用激情洋溢的话,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如Very good.You're great.You're very clever.What a bright idea!You're such a smart boy/girl!等等。对差生要怀着期待的心情, 鼓励他们:If you work harder, you are sure to be able to learn English better and better step by step...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以后, 学生自己学会说一些英语、写一些英语了, 同时, 每天都摘录几句常用的、漂亮的英语句子, 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并且能应用到课堂上来, 使每节课都能巩固旧知识, 学到新内容。学生找到学习的点子, 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只要老师用英语一说:Please show me how well you can do and say.Who'd like to have a try?全班就会喧闹起来:Let me have a try...人人争先恐后, 个个积极登台。

三、在交流中沟通心灵, 在引导中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 也是培养兴趣的主要源泉。笔者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堂, 创设生动、真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 采用实践、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兴趣、生活体验和知识水平出发, 利用多媒体开展电化教学。如:教到初一英语 (新目标)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这一单元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单元所需要学习的内容 (Language goal) , 笔者首先在幻灯片上放出自己一家人的照片, 然后对学生用英语解析说: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I'm on the right.My wife is on the left.My son is in front of me.My wife is behind my daughter.What do I do?I'm a teacher.What does my wife do?She is a doctor.What does my son do?He is a policeman.What does my daughter do?She is a student.She is studying in a university now.What does she want to be?She wants to be an actor.自我介绍之后, 即时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be?What does/do your sister/brother/friends want to be?...老师这样一说, 使学生学说话的欲望更强, 信心更足。然后, 让学生拿出他们家里人的照片, 分组讨论。再安排一些时间让他们上台表演。他们组组争先恐后, 个个不甘示弱, 接连不断地作自我介绍。而这些介绍, 学生早已在课前准备好了, 有的学生已经背熟, 因为, 学生都养成了预习新课的习惯。为了巩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笔者鼓励学生继续分组讨论, 询问对方的亲人、朋友是干什么的, 想干什么……一系列贴近我们生活的讨论,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觉得有话想说, 在愉快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避免只听老师说、只听老师教、被动地接受语言, 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会说话, 开拓了他们的语言思维, 培养他们在课堂上说英语的习惯, 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震撼心灵的沟通 第7篇

一天上午课间操时, 我忙完一堆琐事, 急匆匆迈向我班站队的地点, 远远只见稀稀疏疏的几个人, 而其他班级都是人气正旺。我不由怒火中烧, 才几天没空盯他们, 就成这样了!我强忍着火, 数清了出操的学生数, 课间操一结束, 我立即飞奔教室, 想找出没有出操的18名学生。

教室里只有6个学生, 3个在清洗后墙板报, 3 个在座位上做作业。教室外, 还有两个在晃悠, 而另外的10 个学生不见踪影。我忍着气等了十几分钟, 上课铃响了。等全体同学都回到了教室, 我要求所有人从书包里找出《班规》, 让他们学习其中的第45 条:“认真做两操, 集队静快齐, 不拖拉懒散。”教室一片安静。我对大家说:“除了请假的同学, 其他没出操的人都违反了《班规》第20条。《班规》是你们自己订的, 你们应该自觉遵守。请你们按《班规》上最后一条去做!”《班规》最后一条的内容是:以上《班规》由全班同学共同制订, 如有人违反上述约定, 写500字书面说明, 并抄写相应条款10遍。

这时我看到一名女生举起了手, 我不但没有让她申诉, 反而呵斥道:“谁让你举手了!”自动过滤了她终于没敢顶嘴的委屈。

晚上, 我接到这个女生家长的电话, 才知道, 原来她是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读培训, 以代表学校参赛的。训练时间紧, 作业又多, 她本来就辛苦了, 白天又受了委屈。回家后, 她狠狠地发泄了一顿, 让父母又心疼又心慌。

我躺在床上, 反复思考白天的事, 这位同学确实是因为服从学校安排而缺席课间操, 我为什么一定要用《班规》处罚她呢?这样做是不是会打击到她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呢?会不会伤到她的自尊?如果伤害到了她, 我该怎么弥补我的过失, 以减小对她的伤害?

第二天批阅“家校联系本”时, 我看到了她的说明:“今天犯了太多严重的错误!上午没有去跑操, 是因为参加排练耽搁了, 但这并不是理由。我确实未事先告诉老师, 无视《班规》, 无视老师的说教, 理应受罚。平日里崔老师工作认真负责, 课上, 她娓娓动听地讲课, 让我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课间, 她会坐在教室最后, 静静地改作业、备课。想着老师的好, 心里一阵酸楚, 我干嘛要做这样不尊重老师的事呢?自己还哭鼻子, 活该……”

我震惊了!在她的500字说明中, 没有一句怨言, 有的只是对老师做法的理解, 这是才从小学跨进初中的孩子呢!她的懂事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我真的被感动了, 于是在她的“家校联系本”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晓航:

作为班干部, 对于《班规》, 你应该带头遵守执行, 给其他同学做示范, 甚至在其他同学违反《班规》时, 要主动提醒他们, 你说是不是?

昨天你参加学校的排练, 我并不知情, 你没有告诉我, 我们缺少了事先沟通。作为班主任, 我必须随时了解班级每一位同学的在校情况, 这是我的职责, 你说对不对?

我着手处理时, 先让有理由不出操或已请假的同学作出说明, 此时聪明的你应立即说明情况, 可你没有, 错过了老师给你的最佳时机。等我开始让大家学《班规》时, 你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举手示意, 已为时晚矣。我在班上多次说明了“时间点”的重要性, 多次说过“错过时机, 不再有机会”的道理。你想一想, 我班共有学生52名, 昨天竟然有18人没有请假就不出操, 作为班主任, 我能不急吗?

昨天让你按《班规》行事, 耽误了你很多时间, 还请你谅解老师处理问题时的心情。

期待你理解的老师

上课时, 我看到了她满脸灿烂的笑容。没想到, 晚上我竟又收到了她爸爸发来的信息:“崔老师, 谢谢您对孩子的关心!您的信让我们备受感动, 前进的路上有您的陪伴是她的幸福。跟着您, 她肯定会学到很多。孩子的不懂事麻烦您多多包涵, 对不起了!谢谢您, 还恳请您继续关心她、帮助她, 让您费心了!”

家长的感谢是我没想到的, 本来这件事就是我武断了, 我赶紧回信:“昨天交流时, 我有些激动, 请多多包涵!”很快我又收到了回信:“没什么, 我们理解您的苦心, 谢谢您!”

第三天, 我翻开她的“家校联系本”, 又是一行熟悉的字跃入眼帘:

亲爱的崔老师:

细细品味您苍劲有力的字, 心中流淌阵阵暖流, 不禁潸然泪下!我对自己年幼无知的行为深表愧疚, 我向您真诚地道声“对不起”!

您的学生:晓航

这次的事情震撼了我, 也令我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深知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健康人格的培养比考分的提高更重要。但是在实践中, 我却忽略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总是主观臆断。学生表现出的军事化的顺从, 是我满意的姿态, 是被我训练出的习惯。但是, 全体服从绝对不代表全体优秀, 更不代表学生心理成熟到能够理解我的初衷是所有人都整齐划一地做事, 才能严谨和有条理。也许, 大多数学生的服从, 只是敢怒不敢言的屈从而已。教师的期待越高, 学生的压力越大, 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往往更脆弱更敏感。晓航这次的偶然“叛逆”, 恰恰蕴含了长久以来的必然啊!对于这件事, 我除了失职于没有进行细致调查, 更主要的是教师权威心理在作祟。殊不知, 正是这样的心理伤害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做教师的, 不应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还应该换位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 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学生, 渐渐脱离儿童期的依赖心理, 不再完全信服成人, 主观上希望作为独立的个体被充分尊重, 但是客观上心智发展又不够成熟。他们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不太能接受批评意见, 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 使得他们容易浮躁、叛逆, 师长如不及时引导, 也许会耽误他们的一生。

架设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8篇

一、以心相交, 拉近距离

对于教师来说, 让学生喜欢自己很重要, 而且不难做到, 只要有一份童心, 再加上微笑就行了。上学期我执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 开课面对41张陌生的面孔, 面对41双充满疑惑的眼神, 我的首要任务是让他们尽快了解我、信任我、喜欢我。于是我微笑着向他们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阎岩, 很高兴有机会与你们共同学习, 我非常喜欢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 如果你们愿意, 可以把我当成你们的好朋友、大姐姐。愿意让我尽早认识你们吗?”望着我真诚的笑脸, 大家立即取消了顾虑, 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自己:“我叫张禹, 我喜欢看书, 认识您我很高兴。”“我叫王雅茹, 我很高兴与老师一同上课。”“我叫张帆” “刘英华” “吕馨”……有三十几名小同学向我介绍了自己。得到这么多学生的信任, 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谢谢大家对老师的信任, 我会尽快记住你们的名字、你们的笑脸。”望到另外几位羞于介绍自我的同学的目光, 我另外又补充了一句:“同时我也感谢那些没介绍自我的同学, 你们一定担心太多的名字老师记不住, 没关系, 下节课老师给你们机会。”我发现在他们的目光中写满了惊奇与怀疑。课后, 我以较短的时间记住了41名学生的名字。在第二次上课时, 我首先鼓励那几位同学自我介绍, 很明显, 他们少了上节课的羞怯, 同时有一丝被尊重的自豪感在面部显现。在这之后, 我试着把脑海中的41个名字与可爱的小孩子对号, 虽然有时候需要思考片刻, 但当所有的学生最终被我喊出名字后, 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啊, 老师记住我了!”这声音中充满了无限幸福感。他们开始喜欢我了, 这种喜悦对我而言来得比预想的要早很多。当然这绝不是意外的幸福, 因为尊重、信任、关爱是相互渗透的, 没有尊重, 就谈不上信任和关爱, 当然, 没有关爱更谈不上尊重。可以说,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 你对着对方的心灵大山喊:我尊重你!那么对方的回答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信任你!对方就回答:我信任你!用尊重、信任的心灵去聆听, 你便可以听到学生尊重、信任的回答。

二、以诚相待, 增强氛围

著名教师于漪曾打过比方:“一个人坐在老太婆跟前, 他会觉得时间太长;一个人坐在美丽少女面前, 他会觉得时间太短。”作为教师, 唯有时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用自己的一片诚心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而言, 才可能真正有所收获。

为了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我用心为十个小组均起了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组名:“一心一意”“二人同心”“三思而行”“四通八达”“五花八门”“六通四辟”“七步之才”“八仙过海”“九霄云外”“十全十美”, 并希望每位同学把更多的优点集于一身, 力争做到“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有上佳的表现。当看到组员表现欠佳时, 也愿意用恰当的“组名”去提醒其改正。

动画形象永远是受儿童宠爱的, 针对这一特点, 我把书中的卡通“小精灵”画到了纸上, 并且每节课都以小精灵的形象与学生见面:“嗨!大家好, 我是小精灵, 很高兴再次与你们见面, 这节课我们一同到我的家乡去看一看, 愿意吗?”学生看到小精灵, 兴趣浓厚, 并且非常愿意去了解有关他的知识。当学生们表现较好时, 会得到小精灵的赞许;当偶尔犯错时, 小精灵会委婉地告诉他:“下一次一定要表现得更好, 不然我会失望的。”得到小精灵的评判, 学生们的高兴劲难于言表, 他们也非常愿意采纳小精灵的建议。如果哪一次因为我的疏忽忘记了“小精灵”, 马上会有学生问:“老师, 小精灵今天怎么没有来?”学生们喜欢小精灵的一举一动, 愿意模仿他的一言一行, 他们更加喜欢小精灵的主人———他们的老师, 因为喜欢老师, 更愿意与老师一起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三、以行相染, 增进友谊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爱。”我们通常所谓有问题的孩子, 其实都是好孩子, 在他们的心底里同样渴望着关爱, 渴望着心灵的呵护与滋润, 就像一粒种子, 本来就已经不是很饱满, 如果再被遗弃在乱石之间, 就永远没有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但如果有一只怜爱的手把他移植到一片土壤里, 细细地呵护, 给它一个温暖的成长空间, 或许它就会有一个硕壮的未来。

几节课后,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孙宗昌的小男孩, 他无法约束自己, 上课东张西望, 且时常打扰身边的同学学习。我曾提醒过他几次, 但他没到两分钟就又坐不住了, 这样的情况若一味地批评, 效果肯定不会太好。一次上课, 我趁大家讨论之机, 走到他面前:“在老师眼中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如果你再认真一点点, 一定会超过别人, 你认真思考这道题, 待会儿老师给你机会表现自己, 好不好?”他一下子来了兴致, 开始认真看书讨论, 当被提问时, 他精彩的回答令大家意想不到, 我借机当众表扬了他, 他乐得合不拢嘴。以后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 几次的鼓励使他转变了, 变成了大家的好榜样。

教低年级孩子做人, 讲多少大道理都是空的, 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课上课下, 传入我耳中的话语尽是一些粗话, 而礼貌用语却很少有人提及。针对这一情况, 我时常找机会向学生“借”小物件, 随后一声“谢谢”便随口而出, 开始, 很少有人回应“没关系”, 偶尔听到这样一句, 我便当众表扬他有礼貌;我也时常借机不小心“碰”到学生, 然后随口说声“对不起”。耳濡目染, 学生开始愿意使用礼貌用语, 受到老师的鼓励, 学生感受到了相互尊敬同样会收获很多。看到学生的进步, 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作为教师, 我深知“奖”比“送”更具有意义。上学期即将结束时, 我把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奖励给41名可爱的小学生:“这一学期来, 同学们的进步令老师感到满意, 今天老师给每人发一个小小的奖品,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谢谢小精灵。”“老师, 这是我画的最好的一幅画, 送给您。”在我离开教室时, 我的手中捧了几十份学生精美的画纸, 虽然在别人看来只是一张张拙劣之作, 但我内心却充满了感动。

四、以笑相赠, 回味无穷

赞可夫说过:“儿童对教师的好感是很灵敏的, 他们会用爱报答教师的爱。”应当说, 尊师不是自发的,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是对“教师爱生”的反映。因为我真诚地爱学生, 与学生心心相印、忧喜与共, 最终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沟通师生心灵 加强班级管理 第9篇

几年来, 我通过周记与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 学生的心扉陆续对我敞开, 无话不说, 使我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一些隐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女学生, 小学时被母亲抛弃了, 跟着父亲一起生活, 从此失去了童年的欢声笑语。 后来父亲娶了一个后母, 虽然后母对她不错, 但是闲言碎语伤透了她的心。在周记中写道:“想亲人, 想亲生母亲, 可离得太远, 只有孤独和寂寞与自己做伴。敬爱的老师, 我告诉您, 因为您是我最信赖的亲人。”在这位学生的周记后面, 我写道:“希望你坚强地生活, 集体会给你温暖。父辈的事情, 子女没有必要去伤感, 进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你要鼓起生活的风帆, 争当一名优秀学生, 让生母和后母都为你自豪。”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周记交流, 她抑郁、孤僻、消沉的性格, 逐渐变得开朗、乐观、向上。

通过周记, 及时发现榜样, 带动后进生。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优良集体中, 他的情操会受到各种榜样的行为、精神的熏陶, 自己的不良习气在榜样的好思想、好行为的感染下也会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或“榜样的力量”。通过周记, 我有意发现并树立各类榜样。

通过周记, 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 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 有力地促进良好班级的形成。中学生心理上不成熟, 表现在行为上冷热无常, 容易形成小团体, 且和同学交往时, 往往把握不住分寸, “亲极反疏”, 因而经常陷入苦恼。我在学生的周记中通常抓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借题发挥式的教育。

通过周记, 让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进言, 收到了一些连自己都想不到的建议, 使我深受启发, 被学生美好、纯朴的心灵所感动。尽量采纳学生提出的好建议, 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 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几年来, 我通过周记让做人的道理像涓涓细流一般不断汇进学生的心田, 使社会的需要变为自身的需要, 进而发展为积极向上的内驱力;通过周记集思广益, 师生之间配合默契,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你追我赶, 使班级管理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用爱经营 沟通心灵 第10篇

一、做个关爱孩子的老师,让孩子喜欢老师

我觉得,做一个好老师,首先就得做个有耐心、有爱心的老师。《福建省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老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让幼儿感到安全、温暖,自由、心情愉快。”平时,遇到有的小朋友肚子不舒服,我就会把他叫到眼前,耐心地询问;有的孩子感冒了,我会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温度计,量一量体温,看看他是否发烧;有时遇到孩子们玩具没有收好,我会去帮忙收拾;孩子如果有进步,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奖励一朵小红花;孩子如果表现不好了,我会循循善诱,使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得以周全的保护。这样,让孩子们都喜欢上老师,感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也就喜欢来幼儿园了。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教育爱护其他孩子,使他们能够在暖暖爱心的氛围当中茁壮成长。

二、做个善于引导的老师,营造和谐的气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在去年的艺术节及运动会中,我让每个孩子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运动项目,并调动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做好自己的运动项目,知道为班级争光。就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可可小朋友也在“小小运动会”的“运西瓜”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不仅树立了他的信心,而且也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在“比比谁最快”(乘摇摆车)的比赛中,当我们班的孩子乘上车的时候,总是有稚嫩的声音在喊:“小二班加油!XX加油!”就连平时总是爱闹小矛盾的几个调皮的孩子也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在平时的卫生评比中,我也经常强调要保持整个班级的公共卫生,才能拿到“流动红旗”。记得刚上小班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总是迟到,拿到了“黄牌”,而且屡教不改,我就通过故事来教育小朋友,让他们知道人人都不喜欢迟到的孩子。于是,迟到的现象逐渐减少了,“流动红旗”也逐渐多了起来。这样,通过课外活动,班级评比等方式来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不仅使个体的才华得到了展现,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也树立了孩子的荣誉感,增加了孩子的责任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做个热情的老师,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我从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认识到,搞好家园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珍惜每一次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主动出示孩子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孩子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个性倾向等等。小黑板、彩纸条也成了我与家长交流的工具,如:请明天为小朋友每人带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上常识活动;请家长们暂留开个小会等等。在家园联系栏中,我也把《育儿知识》、《保健堂》、《今天我学》和《主题网络》张贴出来,让家长们知道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所学的一些知识,有时也请家长帮忙,帮孩子巩固复习。可以说家长是孩子们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搞好家园联系工作,保持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与接触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目的性、阶段性的培养孩子。因此这项工作是卓有成效,不可或缺的。

四、做个研究型的老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我觉得:老师应该像一条汩汩而出的,永不干涸的涓涓活水。不忘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处在一个信息高速迅捷,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工作者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专业,固步自封,而应该把眼光放远,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单一型的教学能力向多面型发展,勇担重任,接受挑战。在阅读中扩充自己,在学习中挑战自己,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德才兼备,一专多能,做一个合格的研究型、学者型班主任。

评语——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11篇

一、作文评语应遵守原则性

(一) 符合学生实际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在作文中, 学生试着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是独立的, 因而也就显示出了极大的差异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 同一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 同一阶段能力不同的学生, 写出的文章都会不一样, 即便是低年级作文的大同小异也是现实存在的, 更何况中年级的小同大异、高年级的独立构思取材。教师的评语因而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提出过高的要求, 也不放过该改的错误。如果说课堂作文讲评注重的应是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 那么, 作文本上的作文评语就应多抓一些个性的问题, 根据每个学生、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 提出具体的意见, 只要能切中要害, 又促进学生的发展, 做到有的放矢,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得就可以了。

(二) 兼顾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一篇作文的血肉和骨架, 二者不可分割。一次作文, 训练的目的有所侧重, 或内容, 或形式, 作文评语也往往要相应地有所侧重。但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又反过来影响内容, 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使得教师的作文评语不可能只顾其一, 不及其二。大纲指出, 指导小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作文评语也要首先从内容的角度指出文章写没写出真情实感, 哪方面观察得仔细, 体验得深入, 哪些材料选择得既有趣, 又有意义, 哪部分思路开阔, 想象丰富, 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值得写的, 什么是不可以写的,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但同样的材料, 不同的同学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不同, 也会显出高下之分。很难想象, 面对一篇言之有物, 情真意切而语病甚多, 句子散乱的作文, 教师会只肯定前者, 而对后者视而不见, 评语中只字不提。语言能力是一种基本功, 它是从小学到中学经过无数次的语言训练积淀成熟的, 教师对学生语言形式上的任何一次微小的忽略, 在学生那里都可能被误作默许甚至肯定。因此, 作文评语在重视内容的同时, 也应该不放过形式上的纰漏, 使学生的作文从一开始就做到文质兼美。

(三) 遵循鼓励性原则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 习作评语中教师若能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就能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写作热情, 从而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诚于嘉许, 宽于称道”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过百万的管理人员斯瓦伯的管理之道。记得他说过:“我最大的本事就是能鼓舞起员工, 而鼓舞员工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与鼓励。”“如果说我喜欢什么的话, 那就是我诚于嘉许, 宽于称道。”企业管理之道如此, 教育之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写作文评语时, 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习作的亮点, 特别是待进生, 更应予以充分的甚至放大的肯定与赞许,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自信心, 提高作文兴趣。教师若能写满怀热情期望的激励性评语, 往往可感染学生, 使学生更加努力奋发!

二、作文评语应讲求灵活性

遵守原则性不等于拘于原则性, 作文评语还应在把握原则的前提下讲求灵活性。

(一) 标准因训练目的而异

一篇作文在表情达意, 用词造句等方面的好坏是有一定标准的, 但这个标准可以因训练目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如看图写话练习, 只要学生把图中主要的意思写出来了, 顺序清楚, 语句通顺, 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写一个人, 能写出他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基本特点, 写一处景物, 能写出它的层次、特色, 也该是好文章; 同样, 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 真实可信……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下面是一位教师给作文《第一次做家务》写的一段评语:“第一次独自做饭, 免不了要手忙脚乱。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 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因为经验不足, 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 就越慌神儿。好在小作者挺机灵, 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 转危为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 文字不多;却写得小有波澜。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 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 (《小学生优秀作文》1996年11期33页) 这段评语从说明文的训练目的出发, 着眼于所评作文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 如过程是否完整, 顺序是否清晰, 标题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样, 就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么方面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训练目标, 从而进一步努力。

(二) 语气因人而异

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 学生能否和乐于接受并受到启示, 是检验教师评语写的是否合格的尺度。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 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 这就需要教师变化各种语气, 写出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评语来,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 让学生有所收获, 与学生有所沟通, 互相理解, 同时又赏心悦目, 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用的评语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请看作文《给姑妈的一封信》写的评语:“兰兰同学在给姑妈的这封信里, 记叙了家里发生的一件大事——爷爷给她找了位新奶奶。她明知道这应该是件喜事, 可是自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是她太爱自己的亲奶奶了。”兰兰同学, 你不是也很敬爱爷爷吗? 你不是也希望爷爷晚年幸福快乐吗?那么请你在心里给新奶奶留个位置, 像爱亲奶奶那样去爱新奶奶吧!全信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得体, 格式正确无误。初学写信的同学能把信写得这样好, 是很不错的。这样的评语, 语气更像谈心, 从写作的角度看, 谈心也是一种在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方式, 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综上所述, 新课改的浪潮已进入每个教师的思想, 教师们应携起手来, 不断地总结作文评语的经验, 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以更好地指导作文教学, 教师也应充分利用作文评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所以, 我们倡导: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应该敞开心扉, 利用作文评改的机会和学生平等的交流, 以此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 点燃他们心中的写作火花!

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应该敞开心扉, 利用作文评改的机会和学生平等的交流, 以此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 点燃他们心中的写作火花。本文探究评语的技巧性。

上一篇:西方思想下一篇:众筹网站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