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旅游业

2024-05-23

传统文化旅游业(精选11篇)

传统文化旅游业 第1篇

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提高国际竞争力, 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

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 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因素渗透到旅游的各个方面,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 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赢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 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 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传统文化底蕴, 便失去了特色, 也便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实践表明:举凡旅游业昌盛之国, 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因此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

再次, 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揽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为此, 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实现了“文化经济”的新战略。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

二、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 黄淮平原西侧。有着悠久的历史, 禹治水有功, 舜授禹以夏伯, 夏启建都在禹县境内, 商朝这里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熊氏 (今长葛) 、昆吾 (今许昌县) 等;西周分封时有许、鄢、康、郏等诸侯国;春秋时期有鲁、许、鄢、胡等诸侯国;战国时分属楚、韩、魏国;秦并天下, 行郡县;汉兴, 承秦制, ;东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 许昌进入鼎盛时期, 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战乱, 几经沧桑, 许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历史悠久的许昌最负盛名的莫过于三国文化。

(一) 建安文学

“闻听三国事, 每欲到许昌”。许昌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是汉魏帝都所在, 是曹魏集团同吴蜀抗衡的军事大本营, 也是当时我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曹氏集团雄踞许昌25年之久, 终于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 而且为一统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氏父子还开创了“一带风骨, 百世流芳”的建安文学。

建安, 本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公元196--220) , 由于世积乱离, 风衰乱俗的时代特征, 造就了这个时期独特的文学风貌, 由于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大都活跃在建安年间, 因而后世把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统称为建安文学。

(二) 三国古迹遍许昌

1、许昌的三国遗址, 大体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三国时期遗存至今的古迹, 亦即真迹。有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许都古城遗址和汉献帝祭天的毓秀台遗址, 许下屯田 (军屯民屯) 的营、屯遗址, 许田围猎的射鹿台遗址, 曹丕登基的受禅台遗址, 受禅碑等。

(2) 、虽源于三国历史, 却掺入了《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的内容, 历代为纪念三国名人轶事而兴建的名胜古迹, 如汉献帝的衣冠冢愍帝陵, 曹操论事城和议事台遗址, 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 关羽挑袍的灞陵桥等。

2、许昌的三国名胜古迹, 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 、分布广。遍布许昌县, 鄢陵县, 禹州市, 长葛市和魏都区, 尤其从许昌县和魏都区为最多, 相对比较集中。

(2) 、真迹多, 如汉魏许都古城遗址, 曹丕受禅台遗址和受禅碑等。

(3) 、品位高, 如汉魏许都古城遗址出土的战国玉璧、四神柱础和榆林出土的辟邪等, 均属国家一级文物。又如论述曹丕受禅过程的“受禅碑”, 称“三绝碑”, 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三、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构想

(一) 、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发展特色旅游。

要充分发挥许昌市旅游资源的特点, 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一是大力提升三国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和质量。要在强力开发三国文化园的同时, 丰富景区内涵, 提升景区品位。二是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要紧紧抓住当前休闲观光旅游热的机遇, 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 使之成为周边城市假日休闲的主要目的地。四是推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高校修学游等特色项目。

(二) 、拉长产业链条, 增强带动功能。

旅游业发展空间大, 产业关联性强, 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 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 为游客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 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多种功能。围绕旅游开发, 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和有关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鼓励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 挖掘开发能够反映新郑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引导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 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服务中求得自身的更大发展。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 互相渗透, 共同发展。文化、娱乐、保健等行业要围绕旅游业, 做好促进自身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三) 、提高服务质量创名牌旅游产品

品牌的创建必须以旅游产品的质量为基础, 一个优质的产品未必就是名牌, 但真正的名牌必定是优质产品, 劣质产品是断然无法成为名牌的。

创旅游名牌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不仅要以游客为本, 更要以一线服务人员为本, 这一点在旅游业尤其重要。很多时候, 服务人员态度不好、不尊重游客, 是因为经营者、管理者不尊重员工。旅游企业应该是遵守劳动法的模范, 否则, 很难从根本上保证服务质量。

创旅游名牌必须突出特色。特色和质量一样是打造名牌的前提, 旅游是差异吸引, 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要大力引导有特色的旅游企业, 提高质量, 占领市场, 形成品牌效应。

创旅游名牌必须规范宣传。名牌是优质的代名词, 是信誉的通行证, 是引导消费者选购的指路灯。应当规范旅游广告市场, 是名牌可以使用什么标志, 不是名牌应该严厉禁止使用类似标志和模糊语言, 以防劣质企业钻了空子。

创旅游名牌必须倡导诚信。授予名牌资格的政府机构, 要严格把关, 不随意降低标准, 维护其权威性, 诚信对待消费者, 树立较高的公众信誉度。要引导名牌企业建立诚信体系, 确保其品牌的长效信誉度。

(四) 、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努力打造许昌旅游的服务品牌。要坚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 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大力推行和实施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 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活动, 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切实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 建立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构建旅游诚信体系。

(五) 、加强旅游教育, 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河南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泽民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国际和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旅游行业也成为全国的十大高收入行业之一, 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600多万个。”目前,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毕业生人数远远满足不了旅游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 旅游人才缺口很大。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全面实施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要利用我市高校教育资源优势, 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培养不同层面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对在职旅游骨干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不断培养旅游行业职业经理人员和高端服务人员, 特别要注意加快培养高端导游人员。要积极引进高层次旅游管理服务人才, 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建安文学概论》

[2]《许昌三国大观》中州古籍出版社周孟史、进德文

[3]《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

[4]《许昌学院学报》

促进骆驼文化旅游业发展 第2篇

(一)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注重特色,突出唯一性

所谓唯一性,就是无可替代。特色越强,个性越美,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则越高,竞争力也就越强,品牌价值、品牌效益就会越大。

综观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地方,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从旅游规划设计,到旅游开发建设,到旅游经营管理,到旅游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特色和唯一性。

但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内

许多地方旅游业的定位和宣传,越来越多地表现出雷同和同质化,比较多地用“大美”、“多彩”、“秘境”等。这类词放之云南、四川、西藏或贵州皆准,只是没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容易给人一种相当然的感觉。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地方,比如青海,用“三江之源”大做文章,很好地发挥了唯一性。如果用“大美”或“秘境”就无法充分体现青海旅游资源的唯一性、独特性。进而也就难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从我们内蒙古来讲,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与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构成了一种根本性的优势,就是资源的唯一性。这些年,我们逐步打造出 1

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品牌,像“呼仑贝尔大草原”、“苍天般的阿拉善”等。这些品牌之所以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叫得响,就是因为它的唯一性。“呼仑贝尔大草原”,“苍天般的阿拉善”既有地域自然特色,又有文化内涵,最能体现这一地区的辽阔苍茫、美丽神奇、厚重博大。这种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优势,使其具有唯一性,这是其它地方效仿和替代不了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唯一性决定了她持久的生命力,最能让人浮想联翩,让人心动神往。如果说,一个地区抓不住特色或失去了特色,再好的资源最终也会被埋没。此也秘境,彼也秘境,秘境反而不秘了。

在世界旅游需要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特色就是价值。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其实就是个性化魅力的张扬和差异化品牌的塑造。内蒙古东西跨度大,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我们不但要打造全区整体特色的品牌,而且要打造各盟市各具特色的区域特色品牌,力戒地区间的同质化和雷同。例如,在中部旅游区:要建成在世界上有较高知名度的草原民族沙漠风情名胜古迹综合旅游区及锡林郭勒草原风情旅游区;在东部旅游区,要重点建设海拉尔旅游区,包括陈巴尔虎旗草原风情点,牙克石原始森林狩猎点和滑雪点,阿尔山矿泉浴,满洲里边境旅游点,通辽草原民族风情旅游区,赤峰草沙民族风情旅游区等;在西部旅游区,重点发展巴彦卓尔乌梁素海、大桦背,阿拉善盟沙漠风情

2和金秋胡杨旅游。

文化创意与旅游业如何互动 第3篇

一、文旅互动的四个层面

1.创意性的吸引物

整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围绕文化主线打造创意性旅游项目,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实现人气聚集,引爆区域,打造对旅游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2.创新旅游体验方式

将地域文化与世界级品牌、科技和资本高效对接,引进高新科技,采用情境体验、动漫形象、创意理念、游戏玩法、影视场景、个性创意商品、生态建筑景观及丰富演艺将静态的文化资源活化起来,呈献给旅游者完美的深度文化体验。

3.创建大产业体系

在文化创意引领下,以旅游业为主导,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搬运效应,带动旅游综合消费,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

4.创立多元盈利途径

实现文化产业化,通过构建销售地产产品、开发旅游经营项目、树立产品品牌、升值产品价值等多元化盈利模式,确保项目资金的快速回流。

二、文旅互动的产品形态

1.文化演出

借由文化创意产业来驱动的文化演出,对环境破坏最少,产生的效益辐射范围却最大,是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互动融合的最佳经济模式。

2.文化型主题公园

文化型主题公园注重文化展现,是以一种或数种文化内容为题材,通过设计制作逼真的景区,并加以观赏性、娱乐性、体验性极强的现场游乐项目,打造让游人身临其境、忘乎所以、尽情欢愉的旅游场所。

3.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街区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严格的管理,不仅可以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而且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到古老的街区去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4.文化节庆

节庆是独特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和民俗风情最集中的表现。当节庆与现代旅游融合,便形成了新的经济和文化载体——旅游文化节庆。目前发展较典型的如哈尔滨冰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

三、文旅互动的路径

文旅互动的本质是文化和创意对旅游业价值链的渗透、辐射和延伸,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以实现资源、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优化资源组合,重塑产业品牌基础

对遗失于现实生活、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进行抢救、整理与呈现,对已经开发利用的民族文化资源做更深层文化价值的探索、研究以及创造性整合,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核心文化价值,开发出层次性、系列化和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重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和产业品牌形象。

2.促使产业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选准切入点,突出产品的层次性;二是提炼主题,突出产品的系列性;三是丰富文化内涵,突出产品的高品位性。

3.促使环境美化,提高旅游吸引力

旅游环境的打造应注重文化和人文内涵的挖掘,要有新的表现方式,要创意文化,文化创新;创新思想,创意精品。使整个旅游环境处处有创意,景景显文化,以支撑地方旅游精品,成为地方对外推广的靓丽名片。

4.增加产品渠道,拓展客源市场

一是构筑产品竞争优势,用体验的创意思维创造旅游产品;二是建立目标客源市场的品牌忠诚,用弹性的思维运用营销策略。

5.升级消费结构,增强旅游时尚

一方面,运用创意提高旅游产品消费中文化的含量,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创意旅游可激发旅游者的潜在消费欲望,提升消费层次,拓展消费空间。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 第4篇

海洋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于1994年经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 原上级主管单位为国家海洋局。2000年9月根据中央办公厅中办发[1998]27号文件精神与国家海洋局脱钩, 海洋国际旅行社交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与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并为首旅集团旗下三大控股旅行社之一。2002年7月, 海洋国际旅行社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组团社。2004年初, 海洋国际旅行社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正式更名为海洋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大家有可能看到了, 我们后面的几位旅游界的人员没有像林总那样有很充分的讲课提纲, 我们来这里就是抱着一边观看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的态度来进行这次论坛的, 所以我在此演讲的这些都是临时写出来的, 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 我们对文化并不陌生, 但是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 许多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都有文化的解释, 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一致被认可的, 文化这个概念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今天来到这里的都是各个单位的领导和高级主管, 我们出席各种酒会都常听到烹饪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等等。它是一种社会长期发展以来的一种沉淀, 谈到文化从旅游文化, 它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 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 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中国旅游业从1949年11月第一家旅行社诞生起, 已经走过50年的历程。中国旅游业从1949年—1978年以前基本是以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总社两家的专业领导之下。1978年中国青年旅行社创立以来, 在国、中、青三家旅行社的国家垄断下的计划经济。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才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中国的旅游在90年代初期, 1993年以后, 旅游业在中国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候旅游才真正进入到了市场经济。

在中国, 中国的旅游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之前一直指的是旅游家文化, 并没有形成一种真正的旅游文化。我们就是把旅游与某种文化结合起来, 比如说健康旅游、医疗旅游、宗教旅游、体育旅游。之前的旅游都是一种纯粹的观光式旅游, 我们到中国各个景点, 往往都能看到可在墙上或树上的字“某某到此一游”, 中国人不仅是在国内旅游有这样的“刻字”的习惯, 在国外也一样。使得我们的旅游一直处在观光之下的一种普通参观, 并没有形成一种文化, 到了21世纪以后, 中国旅游澎湃发展起来, 现在基本上有了我们中国自己的旅游文化了, 我们已经从简单的观光旅游进入到了休闲旅游, 现在过度到了专业化旅游。所以说我们中国的旅游产业应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那么洪江市政府在致力于发展洪江经济起步的时候非常敏锐的发现了一个可瞄准的行业, 就是旅游业。大家知道中国改革开放最先发展的是旅游业, 那时候邓小平说“走出去, 引进来”, 那么洪江市政府也发现了旅游业对于洪江市政府的巨大作用。大家知道在中国地方只要发展旅游业, 这个地方就能迅速起步,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海南、云南以及福建的武夷山, 这种山海区都能依靠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的旅游业虽然说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 各个地区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建设, 比如说安徽的徽派建筑, 包括江西一代, 苏州园林, 北京故宫四合院, 在国外拥有很好的印象。

昨天我们跟林总探讨的时候就说, 旅行业发展不能单纯针对国内, 更应该瞄准国外。因为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 比如说洪江, 城市并不大, 但一定要考虑客流量, 交通, 客源到此地浏览的目的。

后面主要说我到此考察的印象。第一是历史悠久;第二民俗风情浓郁;第三民风朴实而且自然;第四自然景观秀丽;第五人文景观完整;第六可开发和利用性强;洪江拥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我们怎么样去开发和利用?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借鉴或克服哪些问题?我感觉洪江可开发和利用有四个方面:第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第二名声古迹和旅游资源丰富 (三古文化) ;第三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芷江、芙蓉楼) ;第四科普教育资源 (安江农校) 。

文化创意与旅游业关系研究 第5篇

【内容摘要】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类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再提升。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通过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发展,从旅游需求的角度讨论文化创意和旅游业的关系,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旅游需求 创意旅游

一、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类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

文化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年,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该工作小组率先对创意产业的概念作出了界定: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的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基于这一定义英国将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个国家所涵盖的领域不尽相同。目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几大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旅游、休闲娱乐等。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得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各国的定义不同,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广组织君友会,将文化创意产业分别称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创新科技。当今世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较有影响的国家,约有英国、韩国、美国、日本、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瑞典、荷兰等国。我国现阶段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创意产业先发国家,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了14%,英国达到了12%,以创意产业为核心推动的新经济已占据美国GDP的70%,加拿大GDP的60%,亚洲国家也开始积极推动创意产业。

在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端并蔓延全球之际,到2008年底为止,中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感应最明显的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外向型企业相比,危机对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呈现集中爆发势头,对于一些坚持创新的文化企业来说,风暴虽然潜藏风险,但更蕴含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它在各个国家的领域涵盖的领域不尽相同,如英国界定的13个行业里就没有旅游业。而北京颁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就包括旅游和休闲娱乐,尽管目前,旅游和休闲娱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增势强劲,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虽然英国等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中没有旅游业,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仍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工艺、表演等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创意的理念渗透到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景区的设计等方面,开拓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

1、旅游商品开发。创意产业与旅游商品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旅游商品包括旅游户外用品、旅游书籍、生活日用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免税商品等。其中,旅游纪念品(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是旅游商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创意产业中的工艺品设计及时尚与旅游纪念品息息相关。在旅游工艺品的品种开发、土特产品的包装、目的地的旅游印刷品的设计上,时尚与工艺品设计都能发挥其所长。如法国充分利用国内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之一,设计业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具有“品种多、法国标签、思路新、实用性强和做工精细”的享誉全球的旅游纪念品。新加坡旅游纪念品品种繁多,销售收入占旅游收入的50%以上,它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销售最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创意。在新加坡有一种名为“乐宾莱恩”的绒毛玩具,设计灵感源于其国家传统的象征性标志“鱼尾狮”造型,上半身为狮子头,下半身是鱼尾,一副彬彬有礼、笑容可掬的模样,特别受到游客的青睐。以此形象为基础通过创意设计已形成系列“乐宾莱恩”产品:绒毛玩具、手提包、手机链、钥匙圈、瓷器、印有“乐宾莱恩”图像的T恤衫等等。“乐宾莱恩”俨然已成为推广新加坡身份及文化的形象大使。由此也看出创意元素的融入使得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形式和产销环节焕然一新。

2、旅游项目策划。旅游项目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最需要创意产业的介入。从主题公园策划与创意产业的密切联系就可窥见一斑。

主题公园的最早出现就是影视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1955年美国沃尔特?迪斯尼,把在银幕上形成的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物化为一个乐园,于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迪斯尼乐园。之后,许多电影制片公司将其电影拍摄的外景基地转变成了以电影电视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主题公园。我国最早的主题公园——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其民族歌舞大荟萃、民族风情大汇演开创了中国旅游界的新路,则是以创意产业中的表演艺术为基础的。

主题公园以游客体验为目的,由于“游客体验”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既难以量化,又牵涉到投入产出、技术水平、行为习惯、时尚追求等众多因素,因而主题公园最需与创意产业结合共同发展。主题公园从其主题的选择,到公园内各项设施的设计,乃至公园内的文娱表演活动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主题公园的发展需要舞蹈、音乐、舞美、服化道、舞台机械等产业的发展,也要求设计、策划、管理咨询等产业的配套发展,这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创意产业。所以,许多的主题公园也成为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

3、旅游营销。以往大部分旅游目的地是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旅游交易会、新闻媒介等传统营销手段将旅游目的地推向市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旅游营销形式已无法使旅游地脱颖而出,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新颖独特的旅游营销显得特别重要。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的结合,就能衍生出许多新形式的营销方式,如节庆营销、影视营销、演艺营销等。

所谓节庆营销是以旅游目的地的节庆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实施针对节庆活动的系列营销活动。节庆活动营销已成为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营销方式。大连的服装节、青岛的啤酒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山东潍坊风筝节、南宁国际民歌节等等在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再如我国香港,既无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也无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迹,然凭借其在亚洲地区领先发展的创意产业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和创新旅游产品得以塑造和宣传,也使得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地方。

而影视营销是借助影视剧进行旅游营销,它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另一体现。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可推介新的旅游景区,如乌镇通过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播放很快树立了形象,旅游收入和游客量迅速提高。在影视营销方面最成功的要属韩国。据韩国秋溪艺术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日本、中国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演艺营销即在旅游地通过开展富含地方特色文艺表演或文娱活动吸引游客,打造、提升旅游品牌与形象,进而拓展市场。近年来,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地区如桂林、杭州、昆明、丽江、西安、井冈山等地,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如《印象?刘三姐》、《仿唐乐舞》、《丽水金沙》、《云南映象》、《中国红歌会》等等,在宣传地方旅游形象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者的融合发展能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同时,两者融合也能更好地将区域文化运用创意的手段促进其产业化,而这为诸多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提供了思路。此外,西方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揭示: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导致创意旅游的出现。创意旅游的成长,可通过与当地“创意产业”(尤其是艺术和手工艺)的联接、当地政府的支持而得到加强。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新时代旅游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金元浦.创意都市: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经营城市:大竞争时代的文化博弈之二。

2、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及启示。云南社会科学,2005,(6)

3、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旅游科学,2007,(6)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第6篇

一、吴中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苏州市吴中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在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 历来人文荟萃, 英才辈出。一大批历史名人曾生活在吴中大地, 谱写了吴中历史千古流芳的华美篇章。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文化资源, 为吴中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基础。

此外, 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 自然资源丰富, 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区内民间工艺发达, 传承了刺绣、雕刻、缂丝、建筑工艺、青铜铸造、古琴制作、书画装裱等行业。区内拥有广阔的太湖水面和蜿蜒绮丽的峰峦岛屿。木渎、甪直等水乡古镇仍保留着江南独有的水乡风貌。“太湖风光美, 精华在吴中”, 富饶的物产、旖旎的风光、精美绝伦的民间工艺、分布遍及全区的特色纷呈的风景名胜, 为吴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创设了优良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 吴中区立足自身优势, 审时度势, 抢抓先机, 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为:发展机制日益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格局日趋完善;发展水平有效提高;品牌影响显著提升等等。

二、吴中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吴中区文化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1. 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资源整合不充分、协调管理不到位, 存在体制不一、多头管理等状况, 同质化发展、低水平竞争的问题依然突出;引入、投入机制方面, 尚未形成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缺乏强有力的旅游投融资载体和平台;产业特色不突出, 产品开发利用上未能发挥资源优势, 产业要素发展不够平衡, 布局不够合理。

2. 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地域发展不平衡, 强弱不均

近年来, 吴中区各乡镇在招商引资、生产规模、财政收入等指标上差距有所拉大。全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直接影响到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从城区到农村逐步展开的阶梯状发展态势, 各镇、街道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不能适应城市化的需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存在着地区强弱不均、竞争力不强、重点产业不突出等不足。文化旅游产业各类型发展不均衡, 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有些类别极其弱小。

3. 文化旅游行业管理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

一是行业文明的水平不够高。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经常化还不到位。二是联合监管的力度不够大。旅游市场秩序联合检查监督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齐抓共管的制度还不完善, 管理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旅游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旅游人才特别是高端运营人才不足, 缺乏高水平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人才, 一线服务人员队伍配置不够齐整、素质还不够高。

三、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建设

1. 以理论学习为先导, 科学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加强理论学习, 明确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中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 在新形势下, 应对全区的“大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价值评估, 围绕打造“山水苏州, 人文吴中”的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 将弘扬人文精神和营造文化气息渗透到全区各个镇、区、街道的规划建设过程。制定、完善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 促进全区文化旅游产业门类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着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等配套要素建设,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创新, 提高产业素质, 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

2. 狠抓总体规划实施,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今后的主要工作是把增强总体规划“落地率”做为旅游规划工作的核心, 把重点放在各类分区规划、专项规划以及项目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上。探索区内现有景区、景点的资源和各类旅游项目设施的整合模式, 创新组建股份公司, 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 叠加发挥旅游项目优势开发、集中投资和统一运营等功能, 提高综合竞争力。执行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区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继续深化完善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和培育提升计划, 进一步细化明确配套扶持政策, 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科学合理使用好区财政已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 规范执行使用管理办法, 确保发挥最大效用。

3. 狠抓管理服务建设, 形成规范严谨的行业监管体系

论我市发展文化旅游业策略 第7篇

一、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北票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 提出了打造“辽西北重要的山水和地域文化旅游基地”。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包装项目、宣传促销和规范行业管理, 精心打造了“黑山、白水、鸟化石、三燕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产业迈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旅游经济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头。虽然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较快,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 我市旅游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小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文化旅游业发展观念滞后, 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威胁

一是文化旅游发展观念滞后。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但是目前的开发现状不尽如人意, 这和文化旅游发展的观念滞后是分不开的。尽管现在各级领导在观念上有所改变, 但是总体对于开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为重开发轻保护, 再就是盲目跟风;二是开发深度不够。

二是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威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本身就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旅游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可持续开发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尤其重要, 目前开发市文化旅游资源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开发对于资源的破坏。

(2) 旅游品位较低, 景区开发建设迟缓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缺少文化旅游品牌产品, 所以我市旅游的知名度不高, 竞争力不强。我市现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遗址大都只是原有的状态, 没有一个展现的平台。

二是有很多文化遗产迟迟不能和观众见面。包括珍贵的化石、有关尹湛纳希的历史文物都密封或是封存在库房, 致使民众很难观摩。有些基础设施仍处于正在建设中, 所以景区环境较差, 接待能力也不足, 综合服务水平较低。

(3) 宣传力度不够, 缺乏了解

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宣传, 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有很多民众都不太清楚北票的文化旅游产业。很多当地人都不清楚北票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址尹湛纳希纪念馆的位置, 甚至对东北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惠宁寺也不是很清楚。针对这种现象, 应该加强宣传的力度, 让北票人知道, 让辽宁人知道, 让全国乃至世界都了解我们的文化和资源。

(4) 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资金投入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严重限制了产业自身发展能力。旅游产业开发建设融资渠道不畅, 致使几年来旅游项目没有如期峻工使用, 也使宣传缺乏力度, 客源市场的开拓不够, 待开发建设项目储备不足。例如尹湛纳希纪念馆新址建设缓慢,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资金匮乏, 项目无法如期完工。

二、发展我市文化旅游业的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我市文化旅游发展优势明显、机遇难得, 也存在一些不可小视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们要认识到开发文化旅游的关键还来自文化旅游发展的理念以及整体规划和宣传营销等。

(1) 树立文化旅游品牌意识, 打造若干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品牌

我市应在建设开发“黑山、白水、化石、三燕文化”四大旅游品牌上多做文章, 应以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产品结构为依托, 以建设精品和龙头景点为核心, 以现有旅游区景点深度利用和挖掘为重点, 树立起优秀文化旅游产品品牌, 在实施多元化战略 (资源类别和开发的多元化、市场多元和服务多元化) 的基础上着力实施精品化战略。

一是要大力开发重点旅游名品项目。率先开发大黑山、白石两大景区, 整合旅游资源, 重点推进大黑山温泉小镇建设项目 (其中包括景区内文化旅游的内容) , 以点带面, 带动其它景区开发。

二是应加强四合屯化石馆的精品化建设。扩大四合屯馆化石精品数量和提高化石馆的规模和质量, 加强其配套设建设, 应采用现代科技手段, 应用声光电相结合技术, 加强视听效果, 提高震撼力, 以加强对游客的强大吸引力。

三是应加快尹湛纳西故居和纪念馆的建设进程。尽早和广大游客见面, 努力宣传北票的民族文化, 扩大北票旅游的影响力。

四是要加快北票市博物馆建设。预计在今年开馆的北票市博物馆, 将集中展示北票古文化的风貌, 展出一系列的家乡古文化精品, 将北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广大游客, 以这些旅游的精品项目的优势带动北票地区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2) 发挥聚集效应, 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文化旅游的各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 而各个要素又与整个文化旅游也发展有着高度关联。为此, 我市可以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 在将旅游区的各个旅游景点连接成片的同时, 还要拓展旅游的品种和经营范围, 形成集聚效应, 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一是要建设“仿古一条街”、“古玩一条街”。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段或现有的地段, 建设“仿古一条街”、’古玩一条街”, 这样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又可以丰富我市旅游资源, 促进本地区旅游的强大吸引力, 助力本地旅游业发展。可以在“仿古一条街”、“古玩一条街”中建成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风格各异的建筑、民居等建筑物, 供游人游览参观。

二是要应加强对佛教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开发工作。如对惠宁寺、惠缘寺的建设工作, 加大向游人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三燕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做好收集和整理, 及时与游客见面;另外还要加强对皮影文化等的传承工作。

三是要修建北票名人馆。我市名人较多, 可以将从古至今的各个时期的各方面的名人汇聚起来, 配以图片、文字、讲解, 以此来增加我市文化的魅力和吸力。

总之, 将文化旅游资源聚集起来, 发挥聚集效应, 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

(3) 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扩展旅游服务项目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我市旅游区各个景点的线路建设、环境建设。湖区可以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购进各种不同的船只, 既可以作为交通运输工具, 也可以用于游览。还可以在旅游景点之间为旅客出行方便, 安排自驾游、导游等。

二是安排丰富多彩的旅游方式。如一日游、多日游、假日游、特色游等, 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要在抓好观光旅游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已有的酒店资源, 积极承接大型活动、会议、培训等业务, 努力走出一条多元经营发展的新路子。

(4)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知名度

一是加大政府旅游相关宣传投入力度。在旅游宣传中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加大政府旅游相关投入力度, 同时创新宣传手段, 增强宣传效果, 整合景区旅游资源, 打包推荐, 拓展旅游市场, 提高品牌知名度。

二是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在充分发挥原有宣传手段的基础上,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如电视、广播、各种移动终端, 还可以利用公路、铁路、闹市、街区的场所家的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了解北票, 了解北票旅游业的魅力。

(5)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规划项目评审委员会的协调、论证作用。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尽快制定出台《北票市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形成强化管理, 各方参与的局面。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发挥部门优势, 调动整合社会民间各类协会旅游宣传, 形成我市旅游合力发展的氛围。

打造娄底文化品牌促进旅游业发展 第8篇

1998) 。

一、现有的娄底文化品牌有力促进了娄底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 娄底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着力打造鲜活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娄底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坚实的基础。

具有“青春娄底·湘中之光”形象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已成为娄底的一张精美名片。地处娄底城区中心地带的娄星广场, 成为省内“人气最旺、环境最美、秩序最优、活动最好”的文化广场, 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湖南省唯一的“群星奖———服务奖”, 为娄底增添了魅力无限的文化色彩。除此之外, 各县市都建成方便群众进行活动的广场。

全省独特的书画艺术“娄底现象”品牌为娄底能增添艺术色彩。现在, 娄底的书画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新人辈出, 举办画展的人接连不断, 大都崭露头角, 既有国际级国家级艺术大师, 又有后起新秀, 涌现出了大批精品力作, 许多书画美术作品响誉国内外, 形成了省内独特的“娄底文化现象”。走马街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群众书画艺术之乡”称号。著名写意花鸟画家王憨山蜚声海内外, 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并选入中学美术教材。

“梅山文化”品牌增添娄底文化底蕴的厚度与神秘。娄底市新化县被国家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梅山文化之乡”、“蚩尤故里文化之乡”、“梅山文化研究基地”、“蚩尤文化研究基地”、冷水江市被命名为“梅山傩戏之乡”。第四届中国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新化举办以后, 影响深远, 增加了娄底梅山文化学术研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国内外梅山文化学术研究团体接踵而来, 为娄底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乡间侯府、古建筑文化研究”的品牌显示娄底文化的博大精深。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幸存的最完整的侯府, 是最大的“侯府园林”。富厚堂依侯府规模建造, 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 构成了富厚堂以堂为主的园林风格, 富厚堂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来, 双峰县分别举办了第一、二届富厚学术大讲堂;娄底市、双峰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在富厚堂举行双峰国际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首届曾国藩文化旅游节;在富厚堂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现存藏书楼学术研讨会”, 增加了富厚堂的知名度, 为发展文化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极好的展示平台。

专业艺术团体和民间职业艺术团体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文艺演出品牌彰显娄底的青春艺术。娄底市的5个专业艺术团体每年都要生产、演出自己创作, 排练的剧目15个-20个, 有不少剧 (节) 目参加国家级比赛、评奖活动、省市“五个一工程”评奖活动,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大型现代花鼓戏《村官是个堂客们》, 先后获湖南省首届艺术节金奖、中国第一届映山红艺术节开幕式剧目金奖第一名、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并冲剌国家“五个一工程”大奖和国家最高奖“华表奖”。2006年, 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教材, 今年将与潇湘电影制片厂合拍成电影, 另外, 130余个专业艺术团体和民间艺术团体的稳定发展, 为娄底市发展艺术生产力和文化产业、旅游业奠定了坚定的艺术表演基础。

二、亟待发展的娄底文化品牌将为旅游业注入活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 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提高其竞争力, 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现代旅游现象, 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 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 (喻学才, 1997) 。打造娄底鲜活的特色文化品牌, 是加速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旅游对文化的要求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 以满足旅游者的行、吃、住、游、购、娱的需求。

(一) 打造精品戏剧和民俗表演品牌,

让游客流连忘返, 用戏剧和民俗表演增强景点品味, 增强宣传力度, 增加旅游人员

娄底市的主要文化特征是荆楚文化和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出土的文物看, 娄底市的东北部即双峰县、娄星区和涟源市的一部分, 以荆楚文化即耕读文化和曾国藩的“八本”文化为主要特征;在西南部, 即新化县、冷水江市和涟源市的一部分, 以苗瑶文化即梅山文化, 以崇武尚德为主要特征, 但这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泾渭分明, 而是水乳交融、相互浸透。因此, 娄底市的各个县市区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艺术特色, 有着鲜明的区域性色彩, 能排演一批又一批大中小的山歌剧、湘剧、花鼓戏等地方戏剧精品供游客团体选演, 而且还能编创一批具有梅山风格的梅山山歌 (梅山山歌还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资江号子、山歌对唱、男女对唱等小节目, 形成游客喜爱、影响很好的效应, 用以增强景点品味, 增强宣传力度, 增加游客。

(二) 打造娄底文艺人演出并被拍摄

的电影品牌, 达到使游客非看不可、不看深感遗憾的地步

2008年9月, 《村官是个堂客们》、《马东的假期》二部电影同时在水车镇开拍, 就像到过广西桂林旅游的人必看漓江渔火《印象·刘三姐》, 到过江西庐山旅游的人一定要看电影《庐山恋》一样, 娄底有了自己的风光、歌舞、戏剧电影, 也应当大力宣扬并设置一个专门电影院来放映《村官是个堂客们》, 既扩大娄底的知名度, 又增加文化产业收入, 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这样的电影品牌应该做到精、响、多。

(三) 打造娄底书画艺术品牌, 用书画艺术提升旅游品位

应该充分利用娄底的书画艺术队伍这一资源, 将娄底的名画、名摄影、名剪纸、名版画、名烙画印制成精美的画册, 与文物、文房四宝、旅游工艺美术品、图书、室内装饰品在娄底市区内设立文化步行街, 并在新化县的水车镇、梅山龙宫、双峰县的富厚堂, 永丰镇的闹市区等地设置旅游、文化一条街或展销室 (店) , 将娄底印制精美的书画艺术品和特色文化产品摆放于此, 陈列销售。

(四) 打造娄底民俗民风民情展示 (表演) 区, 为旅游区增强文化色彩

现在, 人们外出旅游, 不单是看山看水看洞看景, 还想看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民俗表演, 秀美风光是一个旅游景点的外壳, 文化表演民俗展示才是其内核。应该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大量吸收外地及境外游客。为了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含量, 增加来娄底的旅游人数, 充分显示娄底的文化品位, 应在新化县水车镇、梅山龙宫、大熊山、曾国藩故居等游客 (学者) 较为密集的地区设立民俗文化村, 组建多个民俗文化表演艺术团或梅山武术团, 让“村民”一起与游客融为一体, 开展点燃一堆火 (即篝火晚会) , 舞起一条龙 (即草龙, 用“万岁藤”做龙衣、用稻草做龙筋) , 耍活一根棍、一把刀 (即梅山武术) , 喊响一个号子 (即资江号子) 的活动。把饮食、表演、联欢、购物有机结合起来, 打造国内外独具娄底地域特色的梅山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五) 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品牌, 做大做强有娄底传统特色的文化产业区, 增强娄底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双峰县荷叶镇有曾国藩兄弟庄园九处十堂 (即黄金白玉、富厚万谊、敦德奖善、文星有恒等) , 是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属罕见。秋瑾、蔡畅、向警予、唐群英等中华女杰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因而享有“国藩故里, 湘军摇篮, 巾帼土壤, 女杰之乡”的美誉。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是典型的晚清建筑文化风格, 继承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恢复曾国藩兄弟庄园以及按照统一设计建设好旅游沿线的民居, 使其品牌化、鲜明化、魅力化, 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应该按照“整体风貌、传统格局、绿色家园”相结合的原则, 依托荷叶镇的历史文化优势, 建设好荷叶镇传统晚清风格建筑特色文化区, 让文化丰富景点, 让文化吸引游客, 让文化使人回味。

(六) 打造具有湘中特色的宗教文化品牌, 增加宗教旅游特色

娄底市现有宗教旅游景点多处, 这些景点都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市区内宗教旅游点就有多处。改革开放后, 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渐起, 传统祭祀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以及爱国爱乡、倡导忠孝、追慕先德、发扬祖业、共勉向善、团结族群、消除内耗、增进亲情等多种优良功能和作用及道德因素,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各地民间祭祀活动名目繁多, 屡有举办, 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着特殊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三、发挥文化品牌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品牌与文化品牌的产业化, 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支持和保障, 才能寻求新发展, 开创新局面。打造娄底文化品牌, 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 只有更加自觉地认识文化建设的任务, 才能主动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一体两翼”、“一车双轮”, 两者紧密相连, 缺一不可, 但同时也要看到, 两者的价值目标、机构性质、运行机制、效益诉求、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 必须正确的区分, 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 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娄底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 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既具优势又十分必要。要打造具有娄底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大力发展旅游业, 形成湖南乃至全国旅游重点区域要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 扶优扶强扶重点,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做大一批项目, 培育壮大骨干和龙头企业, 打造代表娄底的文化产品品牌和文化产业群, 推动娄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逐步形成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的环境

娄底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视野,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导, 也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因此, 作为责任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在文化投入、文化人才、文化税收、社会捐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紧紧抓住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也就要求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行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并加强与外资的合作,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促进文化产业,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对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某些政策壁垒行为, 要予以破除, 使文化产业健康稳步地发展。

(三) 文化产业重在发展, 发展文化产

业和旅游业涉及政策、经费、领导决策等各个环节, 要在每个环节上予以落实

一是责任要落实。怎样做大做好文化产业、旅游业这篇大文章, 这是政府的责任。要彻底转变文化产业是文化部门的产业的旧观念。要担当起这个责任, 市政府必须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并设立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 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由市政府组成, 文化产业办公室并成为常设机构, 可以达到协调关系、制订全市性统一性发展规划、掌握发展动态, 增加经费投入, 组织学习考察外地经验, 确保文化产业旅游业快速稳定发展。二是职能转变要落实。要把文化产业发展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文化产业是通过对知识产权 (专利、版权、商标、设计等) 的开发运用, 创造出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一种持续性的产业经济活动, 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紧密交融的集中体现, 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知识密集、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 因此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为此, 政府职能要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三是统筹规划要落实。学术研究机构通过多少辛劳研究出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很有价值, 有的可作为长远目标考虑, 有的可作为中期的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 可以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有的研究成果具有短、平、快效果, 政府必须统筹规划好。

传统文化旅游业 第9篇

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旅游与文化两者之间是统一、协调的。文化属于旅游不断发展的成果, 而旅游则属于文化的枝干, 是文化发展的因素, 是对文化的发扬。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 其渗透在整个旅游的进程中。通过人类的旅游活动, 使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得到进一步加速, 能够更好的进行文化发扬与保护。两者之间呈现为互相包容、互相协作的关系。

( 一) 旅游文化的概念

现阶段, 国内针对“旅游文化”的界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旅游文化指的是人类过去及现在所创造的所有与旅游相关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2. 旅游文化指的是旅游媒介、旅游主体以及旅游客体在互相作用的进程中生成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综合。

3. 旅游文化主要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重要依据, 以广大旅游要素为依托, 作用于旅游生活进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4. 旅游文化指的是利用旅游的这种生活模式, 有效满足广大旅游者在求新、求知、求美以及求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最终新型的具有综合性的现代化现象 ( 魏小安, 1987) 。

5. 从狭义层面来看, 旅游文化属于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怎么科学开发历史中的旅游文化遗产, 怎么立足本国、本地实际情况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旅游文化; 从广义层面来看, 旅游文化主要是针对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 ( 喻学才, 1996) 。

6. 旅游文化指的是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服务或者旅游消费的整个进程中所创造、反映出来的各种外在表现与观念形态的整体 (马波, 1998) 。

7. 旅游文化主要指的是旅游活动为核心产生的各种文化关系及文化的总和 ( 王德刚, 1999) 。

8. 旅游文化主要是以旅游环境为背景、旅游行为为重点、旅游产品为依托创造的场景文化 ( 张国洪, 1999) 。

( 二) 世界旅游文化多元一体性的文化类型

1. 文化类型充分彰显了各类文化形态体系之间的差异性, 上述差异属于人类各个群体在历史进程中共同参与的最终结果。

2. 文化类型属于各类文化形态体系当中最具有特色、最能够彰显文化本质属性的特点, 但并非其所有特征的总和, 其主要体现在不同价值体系与文化精神层面。

二、旅游文化的地位及作用

旅游与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使得旅游文化在整个旅游景区当中的作用直观重要, 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研究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当中的地位及作用。

( 一) 旅游文化升华旅游景区的价值

1. 旅游文化提升旅游资源审美价值

因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所以景观被人为的赋予了审美价值。人们在进行审美的进程中, 主要根据受观赏程度及个人喜好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 这些典型的文化元素一方面能提升当地的审美价值; 另一方面能加强游客对旅游地的认知, 最后还能作为抽象品牌来提升景点的知名度。例如被誉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甲骨文是安阳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髓。通过甲骨文这个文化特征, 不但能够有效加强广大旅游者对安阳这个地区的认识, 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安阳的旅游知名度。

2 旅游文化增加旅游资源附加值

只有针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 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对应的附加值。让旅游资源的附加值得以体现, 是要让游客消费旅游产品的同时也消费一种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提高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例如武夷山, 进行双重点开发, 让游客可以兼顾自然与人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提升其附加值, 从而有效提升旅游产品对应的价值。

3. 旅游文化扩大景区知名度

为了扩大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可以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 并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推广传播。当这种文化元素被推广传播的时候, 旅游产品也会相应水涨船高。例如曲阜孔庙, 它借助名人文化, 使其知名度大大提高。每一个旅游产品几乎都可以找出属于它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元素, 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和利用。

4. 旅游文化提升旅游资源品位, 丰富资源文化内涵

旅游资源需要深入挖掘当中蕴藏的各种文化内涵, 同时更好的利用这些文化来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 以此来实现吸引消费者目光的目标。针对自然类型的旅游资源来说, 能够利用民族风情、传说以及神话等文化来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针对人文类型的旅游资源来说, 能够选择历史事件、名人效应等文化来丰富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

5. 旅游文化能够对旅游产品产生续航作用

旅游产品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不仅是由旅游资源来进行决定, 同时还应当由文化内涵来进行决定。文化元素本身能够让旅游资源拥有重复消费的良好价值, 其能够进一步发挥续航作用, 促进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 二) 旅游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收益

1. 旅游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经济收益

旅游文化能升华旅游资源的品味, 丰富内涵, 提升附加值, 扩大知名度, 更主要的是让游客进行多重消费, 这种影响下能大大提高旅游产品的经济收益率, 最终产生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成果。所以, 为进一步发挥旅游文化的作用, 提升服务旅游产品的能力, 应当更为深入的挖掘当中的文化内涵, 使其能够与各种文化产业进行更为深入的整合, 使得收益途径获得更为有效的拓展。

2. 旅游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社会收益

整个旅游活动当中, 旅游文化本身对旅游资源地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旅游客源地社会及旅游者的文化传统等各个层面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通过旅游活动, 不但可以加强文化的传播及交流, 同时还能够有效推动价值、文化的有效更新。

( 三) 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 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旅游形象被认为属于旅游产品是否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进一步针对旅游资源文化进行研究, 打造更为极具特征的旅游产品形象, 进一步彰显旅游产品的自身特色。“形象力”之间的竞争属于市场竞争之间的重要主导形式的一种。所以, 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进程, 针对旅游形象进行塑造至关重要。倘若旅游产品本身的形象定位不准, 通常难以发挥有效的吸引作用, 与此同时, 降低旅游者的回头率。而通过打造亲和力、特征的旅游形象则能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 通过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 以此来有效提升旅游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本身的综合实力。

( 四) 旅游文化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 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当中所提出的一种理念, 已经提出便获得了各个国家的一致认同。1990 年, 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议中形成的文件《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战略》进行了极为广泛的定义, 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保持并提升未来发展机遇, 有效满足旅游地区当地居民与广大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其是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指导, 使得人民群众在有效保护生命维持系统、生物多样性、基本生态进程以及文化完整性的同时, 完成美学、社会以及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因此, 可持续发展旅游供给与旅游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其是建立在保护基础上, 针对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与开发的重要保障。

2.“文化生态”理念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文化生态”理念最早是由《进化和过程》所提出, 其指的是人类的各种行为与文化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文化生态”理念的不断发展, 许多学者已经将其当作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整体, 即将人类文化作为一个生态的大系统, 这个系统当中有效涵盖了自然环境、价值理念、科学技术以及经济体系等, 各个因素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等关系。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民群众来面对各种自然生态危机的情况下所提出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理念, 当“文化生态”系统发生危机以后, 也应当进行和谐发展, 所以“文化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扩展。

( 五) 旅游制度文化有利于旅游产品有序发展

要想有效保障旅游产品服务质量关系体系的顺利运行, 应当建立稳定、坚实的旅游产品制度文化, 以此来有效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运营、管理以及生产的效率与质量, 保障旅游产品能够在当前这个白热化竞争的旅游市场中获取更为稳定、高效的质量保障, 真正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旅游制度文化能够保障旅游产品实现有章可循的目标, 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服务水平, 推动旅游产品健康、有序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逐步升高, 它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源泉, 甚至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致.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影响着旅游业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旅游文化对我国景区的价值、收益、竞争力、开发与保护、发展五个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阐述我国景区中旅游文化的作用.

浅谈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10篇

【关键词】宗教文化 旅游业 相互影响

作为人类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文化,它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意大利罗马、梵蒂冈等都成了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方。中国宗教种类齐全,既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如道教;也有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更有受外来宗教影响而产生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如明教、白莲教等。仅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各种宗教名胜古迹就有150多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共有3000多处。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吸引了海内外信徒、专家学者和一般游客。因此,宗教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商品,为增收创汇做出了贡献。宗教文化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直接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宗教文化还可以通过间接的形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文化中的许多人物、故事和传说非常生动,被搬上了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并广为传播。从而激起一些潜在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

二、旅游业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也起着保护、修缮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及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的颁布执行,许多宗教文物古迹都得到了恢复和维修。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敦煌莫高窟等,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许多宗教组织恢复了活动,宗教文化遗产得以整理、传播,文物古迹也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昔日的风采。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对宗教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开发,经过恢复和修缮的宗教文化遗产,如寺庙宫观,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欣赏各种宗教的文化艺术,增长各种宗教知识,使宗教这一人类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而随着海外各种宗教旅游团的到来,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加强联系、互相交流的机会,对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随着信徒和游客的不断增多,许多人捐赠钱款,为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都起到促进的作用。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通过旅游可以增长人们的宗教文化知识,陶冶性情、修心养性。到宗教名胜古迹的人不仅有一般游客,更有朝圣者、宗教信徒和专家学者。因此,旅游活动的发展也是人们传播了解、探讨和研究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古代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明代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播基督教。现代旅游更是一座沟通各种宗教文化交流、研究的桥梁。如来华的游客中,就有大量的宗教信徒、朝圣者和专家学者,他们所到之处,就提出对宗教名胜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上最新的宗教文化信息。通过游览、考察和研讨等活动,促进了各国各地宗教文化的交流和研究。

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不只是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多,带来了一些人为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如游客在宗教旅游区内乱涂乱刻乱扔东西,大声喧哗,破坏了宗教名胜古迹独有的宁静和超凡的气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给宗教文物古迹造成一定的损害,如驰名中外的佛教石窟敦煌壁画由于游客人数的大量增多,游客的呼吸和汗水所起的化学作用引起壁画大量剥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遗产不只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旅游业与宗教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宗教名胜古迹的开发具有保护传播宗教文化和发展旅游业的双重意义,宗教文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应尽量保持其历史原貌,人工建造的风景,也应与周围的宗教文物古迹相协调。如杭州韬光寺一带的茂林修竹,构成了一种幽雅超然的意境;西湖的保铛塔姿态秀美,钱塘江边的六和塔风格雄伟,两者分别与湖、江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相辉映。如果当初建造时地点互换,就难以形成今日两地的美景。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开发宗教文物古迹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宗教名山胜地随意架设缆车,匆匆上下,既无法领略攀登的特有感受,削弱了旅游的吸引力,又破坏了山岳的“神气”。总之,一是要注意保护宗教文物古迹原有的价值、意境和特点;二是要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两者不可偏废。

宗教文化遗产的开发,不仅抢救继承人类的传统文化,而且开辟了人文旅游景观。应该注意的是: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维修如不与旅游活动的开发相结合,最终只能是“保”了宗教文物,“丢”了旅游,宗教文化、“国之瑰宝”也无法为国家创造出新的财富、发挥应有的作用,宗教文化本身也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实践证明:宗教文化的继承、保护和传播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有赖于宗教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关系研究 第11篇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年, 当时英国首相布莱尔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 旨在提倡、鼓励和提升在英国经济中人的原创力的贡献度。1998年该工作小组率先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做出了界定: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 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基于这一定义英国将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体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实际上, 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所涵盖的领域不尽相同。目前,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几个大类, 即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辅助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 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 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由此可知,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 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 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 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 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 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人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 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在创意产业先发国家, 增长速度更快, 如美国达到14%, 英国达到12%。以创意产业为核心推动力的新经济已占据美国GDP的70%, 加拿大GDP的60%。亚洲国家已开始积极推动创意产业。日本在2000年的电影与音乐创收分别列世界第二位, 电子游戏软件居世界第一。新加坡早在1998年就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 2002年又全面规划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香港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表明, 2001年香港创意产业对经济贡献高达460亿港元, 占GDP总量的3.8%。2002年全港创意产业企业3万多家, 从业人员17万之多。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的7.5%。2005年4月28日上海市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由市经委正式授牌, 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各类设计创意企业入驻在这些园区内, 集聚了1万多名创意人才, 为上海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充满无穷潜力的新产业。《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使它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 北京已经形成了798艺术区等十个文化创意产业积聚区。

三、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英国是最早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 也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内容的国家。早在1991年英国政府就开始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 1994年布莱尔任工党主席后提出了“新工党, 新英国”的口号, 拉开了“新英国运动”的序幕。1997年5月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 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创意产业工作小组, 推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 提倡和鼓励原创力在经济中的贡献。1998年英国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出口推广咨询小组, 检视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的效益, 提出支援改善建议。

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其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9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仅为600亿英镑, 到2002年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1 125亿英镑的收入。1997—1998年,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量增长16%, 此时整个经济增长在6%以下。从1997年以来,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9%, 大大超过传统业2.8%的增长率, 是其他产业的3倍,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200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过500亿英镑,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200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 占其经济总量的9%, 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就产业地位而言,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英国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一大产业。

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 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上理解两者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新兴的产业, 它“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所涵盖的领域不尽相同。如英国界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13个行业中就没有旅游业。而北京市2006年12月刚颁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就包括旅游和休闲娱乐一项。尽管目前, 旅游和休闲娱乐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占比重虽然较小, 但增势强劲, 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英国等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中不包含旅游业, 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仍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工艺、表演等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更为重要的是, 文化创意的理念渗透到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景区的设计等方面, 开拓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所以, 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归纳为两种:一是显著关系, 即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旅游业, 如北京;二是隐含关系, 即强调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产业与旅游业相容, 或者文化创意的理念对旅游业的影响, 如英国。

(二) 从旅游需求的层面看两者的关系

1. 体验需求。

随着旅游的纵深发展, 越来越强调旅游者的“参与”, 由此, “体验”一词就与旅游紧密地结合了在了一起。而体验的设计要求“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使印象达到和谐、淘汰负面因素、提供纪念品、重视对顾客的感官刺激”。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将这五项要求融入体验设计之中, 就需要文化和创意的元素。尤其对于主题化和感官刺激这两个要求, 文化创意的作用就更为显著。如刚开业不久的北京欢乐谷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结合的典型案例。欢乐谷是由以文化创意著称的华侨城集团因“新北京·新奥运”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而精心打造的。它由峡湾森林、亚特兰蒂斯、失落玛雅、爱琴港、香格里拉和蚂蚁王国等六个主题文化区组成。园内精心设置了40多项顶尖娱乐设备、50多处人文生态景观、10多项艺术表演、20多项主题游戏和商业辅助性项目, 融主题景观、游乐设备、艺术表演、节庆活动等于一体, 是具有独特创意的文化体验和时尚旅游项目。迪斯尼乐园更是如此。

由此, 可以得出结论:文化创意是旅游景点、饭店等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由于现在的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看一看”的层面, 体验是其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文化创意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体验的需求, 能使旅游者达到“畅爽”的极致, 因此, 对于旅游供给者来说, 就应转换思路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2. 文化需求。

在现代旅游中, 游客的旅游动机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文化需求”。也正是这个原因, “文化旅游”越来越成为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一种热门选择。据专家调查, 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 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出境旅游的三人动机之一。“在欧洲各国的入境旅游者当中, 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在美国人中, 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而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文化旅游已不仅仅指历史纪念物、著名的历史遗迹等了。文化旅游的外延在不断扩大, “活”的文化旅游形式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如许多旅游者认为“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吸引物;还有旅游者认为, 应当将“历史”生动的展现出来。这就是说, 文化旅游本身也有不同的层次。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和经验的积累, 对文化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这种更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需求, 就需要文化创意。如北京的798艺术区, 是北京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近几年798艺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光, 许多游客到北京要看的不再只是故宫和长城, 还有“798”的文化。798之所以能吸引旅游者, 就在于作为供给方, 它将艺术活生生的表现了出来, 在文化中加入了创意的元素, 从而更好地满足了旅游者的高层次文化需求。

以上从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和文化需求两个方面谈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但是体验需求和文化需求不是根本分开的, 体验需求中也包含着文化需求, 文化需求中也包含着体验需求。从旅游者的心理角度讲, 这两种需求都是旅游者的高层次需求。本文只是为了便于讨论, 将这两种需求进行了细分。

五、结论

近几年旅游的非商业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而人们之所以关注, 就在于旅游的社会文化诉求愈来愈强。旅游越是深入发展, 越要求我们跳出经济的圈子来看旅游。正如本文所述,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指旅游, 但正是这种文化与创意的元素, 为旅游开拓了新的空间, 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这是新时代旅游发展的方向。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近几年, 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在飞速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通过阐释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发展,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旅游需求两个方面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关系, 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 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旅游需求

参考文献

[1]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 2005, (12) :20-24.

[2]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 2005, (2) :32-35.

[3]宋冬英.创意产业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6, (5) :1-8.

[4]魏晓霞.文化创意产业开拓旅游新空间[N].中国旅游报, 2005-05-31.

上一篇:路政管理中经济问题下一篇:相关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