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08-08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精选12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第1篇

一、教学安排

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 城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要远远大于农村, 城市学生也许一出生就见过计算机, 成长过程中使用过计算机, 因而学习计算机对他们不构成障碍。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计算机虽不再是一种神秘的机器, 但由于计算机普及程度低, 大部分学生少见、甚至没见过计算机。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也许就是在学校的机房。

由于条件制约, 很多农村学校一般一所学校仅有一个机房, 如果按现行的计算机教材进行教学, 学生的上机时间根本得不到保证, 学生就无法迅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会让他们觉得学习计算机很难, 甚至放弃计算机的学习。如何解决这种条件与学习的矛盾呢?通过教学实践, 我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深受学生欢迎。

1. 增强对计算机的感性认知

在农村, 学生也许见过计算机, 但很少有接触计算机的机会, 因而对计算机没什么概念。如果按课本顺序, 一开始就介绍理论知识, 然后介绍计算机组成等内容, 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不易理解, 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很抽象, 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而, 针对农村计算机教学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

我的做法是:部分教学内容可先上机, 再给学生上理论课, 特别是在刚接触计算机前几节课。

如第一节让学生去机房认识计算机:先不介绍任何内容, 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去看、去摸计算机, 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个感性的认识。而后才给学生介绍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件及其开关, 等学生认识清楚后, 才接通机房电源, 让学生学会开机。

开机后, 老师演示一下键盘、鼠标、游戏软件, 然后让学生模仿使用。在整个上机操作期间, 老师应要求学生仔细回忆先前的演示, 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计算机, 不要担心会损坏, 不会操作的同学要大胆问老师或会操作的同学。一节课结束时, 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本次上机过程和心得的实验报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因此, 上机过程不必也不能讲得过多过细, 否则效果更差。

有老师认为, 在机房上课学生会分散注意力, 不容易控制。这种担心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 只要我们合理安排好上课内容, 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况且学生爱动、好动计算机也体现出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 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2. 要有所侧重, 不是面面俱到

计算机知识点多, 每个软件操作项目多, 如果我们要详细介绍每个内容, 必须要有大量的上机课时作保证, 这在农村学校很难做到。

因而我们须另辟途径, 做到有所侧重, 以点带面, 才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我们在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Excel应用软件时, 应将Windows操作系统的每个菜单项作为重点, 让学生多练习多操作, 宁可在此多花一些时间, 熟悉每一项操作, 为后续的软件学习打下基础。

这是因为, 微软公司创造的窗口图形菜单形成了目前绝大部分软件的标准, 熟悉像Windows操作系统的每个菜单项, 就可对其它软件做到一通百通。因而, 在Word、Excel学习中, 只要了解菜单项的功能, 操作都是大同小异, 这两个软件所花的时间就可大大缩短, 而且效果更好。

在其他内容的介绍上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有所侧重, 就不会造成学生整节课只被动地听讲, 而能够节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上老师只有将硬件或软件操作的步骤、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 学生才容易理解。在学生人数不多的情况下, 老师还能在单机上直观地演示并进行讲解, 但如要同时教几十个学生就得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

早期, 我们通常采用大屏幕投影来展示教学内容, 且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只是在农村, 尽管这几年投影机价格一直下降, 但学校还是承受不起。近年来, 由于我市对农村中小学加大投入力度, 使我们的软硬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通常采用电子教室软件, 利用局域网广播的方法将教师机上演示的内容广播到每一台学生机上, 同时还可控制学生机的界面, 以防止学生利用计算机玩其它内容, 效果极好。

三、上机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开设上机课, 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上机, 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同时, 通过上机, 软件的功能、作用、特点能得以直观地展示。由于上机是个体行为, 必须做到课前合理布置, 课中科学指导, 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 课前合理布置

因上机时间有限, 学生在上机前若未做充分的准备, 有可能造成学生上机时无所事事或完不成教学内容。因此, 教师必须在课前合理布置上机内容并准备好有关材料, 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可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去完成教学目标。

起初几次上机, 老师最好能先演示上机的内容, 进而让学生模仿。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 尽可能采用小游戏来进行训练。如用“打字练习”游戏来训练指法;用桌面游戏来训练鼠标等。

2. 课中科学指导

上机过程虽是个体操作过程, 但录入过程因各种因素造成的错误, 或程序本身的错误需进行编辑调试, 往往本人在较短时间内不易查出并更正, 需要别人的帮助。

较好的办法是:每2个学生分成一组, 并选出组长, 进行组内互助。组长的产生需经老师在前几次上机过程中进行观察, 让一些接受程度快的学生任组长, 负责在同学有困难时, 及时予以指导, 就可避免学生一遇问题就依赖老师的情况。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上机, 不要害怕出现错误, 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出现错误并不断调试改正, 才会更好地掌握软件操作。

3. 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上机结束后, 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题目、目的、软件要求、过程和总结。

实验报告的书写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对实验的认知, 同时也是对实验内容的一次再现, 应要求学生认真对待。

四、重视练习题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多、操作多, 要记住每一项内容, 特别一些非常用的功能项, 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识记。目前, 计算机的无纸化练习 (包括操作题) 非常多, 并附有答案, 非常方便。只要反复去做这些题目, 就可增强对每个知识点的识记和巩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第2篇

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变革的过程,其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今天,依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同仁和教育管理者们面对,其中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些问题是由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而引起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基于新的环境,把握好现在,着眼于未来,共同研究对策,从而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1.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已经得到普及,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也涌现出了一批在信息技术方面富有创意与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但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从小学到中学连贯性的课程标准缺失。

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只有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而小学和初中没有课程标准。小学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只能依照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对各个学段都是默认零起点,造成各学段间教学内容重复,学段之间缺乏连贯性与一致性。所以高中阶段虽然有了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这一点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并尽快行动,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英国在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其中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课程)被列入了全国统一课程中。在2000年9月修订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把IT课程进一步改名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在ICT课程中,对5-16周岁不同阶段学生的ICT教育内容和考核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接收程度的差异及各学段学生学习内容的连贯性。而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了。

第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种类繁多,但总体质量需要提升。

信息技术教材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重要依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师资力量差距较大,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在教学实施能力上的不足。教育部相关文件鼓励一纲多本,在教材编写上创新,市面上出现了上百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这是好事,但这些教材编写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内容重复严重,有一些是没有教学经验的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执笔,教材的课堂实施对老师的要求颇高。有的教材过分强调整合与文化,削弱了知识与技能,使教材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还有的教材过分强调活动,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各地在教材选用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往往地方教委指定了教材的版本,学校和一线教师没有选择权。

第三,高中课程的开设与课程标准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除信息技术必修课之外,还有五门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课程标准制定的初衷是:在理想状态下,各高中校开齐五个选修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选择,教师提供咨询和正确的引导。实际上这一点很难实施,即使在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北京,实施的都不理想。曾经对北京地区的十几所示范校做过调查,多数高中都没有开齐五门选修课,也没有实现让学生自由选择。北京景山学校在学生选课方面实施的较好,人大附中基本开足了所有的选修模块。在选课形式上,多数高中都是老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如师资、机房、设备等,指定开设课程,而没有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第四,信息技术课课堂实施效果还需改善。

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听老师讲课,就喜欢上网和打游戏。这在信息技术课上可能是个普遍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存在于信息技术学科,其他学科也有这种情况。另一方面,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变了,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多了,并且学生的兴趣广泛,学生个体之间信息技术基础差异较大,老师还是按一套老教案实施教学,显然会有很多学生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不同的班级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还要划分几个起点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实施不同的方案和目标。这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挑战,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不但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常常看到老教师在讲VB或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时候,还用十几年前讲QBASIC时的案例,这个显然不合适。每一门程序设计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案例与练习必须体现出语言的特色与优势。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课堂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因素之一。所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师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近几年,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补充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即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新的希望。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紧跟技术的发展,关注新的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努力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再配以必要的课堂管理技能,课堂效果必然会获得改善。北京地区,北大附中李东梅老师,在课堂实施方面做的很好,其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未来展望

非高考科目,困难还是机遇?

国家的教育改革已经尝试和探索了很多年,但改革的步子和幅度总是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的教育已经有了一个稳定的模式与结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的变革需要从一个稳定的结构过渡到另外一个更优的稳定结构,不能产生混乱与倒退。高中课程标准的制定与颁布,教育主管部门做了很多的考察,吸取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教育经验和做法,属于针对高中课程做出的幅度较大的一次改革。

但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行的高考制度与新的课程标准不能十分匹配,各高中校最大的任务与目标还是要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高考中出现的科目学校的重视程度较高,高考中没出现的科目,学校关注较少。而信息技术属于后者,学校关注较少的科目,这是高中信息课程开设不理想的一个原因,也为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上不好信息技术课提供了借口。信息技术教师绝不能因此而失望,相反,这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与改革提供了便利,信息技术课没有高考的压力,老师如果在自己课堂上探索一些新的教法,体验一些新的理念,也不会触动学校的高考成绩,来自学校的压力也会小的多,如果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有特色了,学校还会大力支持,因为素质教育已经从口号慢慢过度到课堂,信息技术课如果能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树立起一面旗帜,岂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啊。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充满信心,不能在思想上先把自己的学科边缘化了。其实有很多学校领导的观念早已经转变过来了,反而是有些一线教师还是原来的观念,把信息技术学课边缘化了。比如人大附中的校领导每到期中或期末考试前都要强调,任何统考科目都不允许占用非统考科目的课时,非统考科目包括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艺术等,非统考科目也绝不能把课时让给统考科目,否则双方教师都要接受处分。北京市也已经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市统一会考科目,高中学生如果不能通过信息技术会考,将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书。信息技术教育不管是从制度保障上,还是学校层面的重视程度上,都在逐步改善,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抓住机遇。

兴趣与知识哪个更重要?

近几年来,特别是钱学森之问被媒体推到领导的办公桌和公众面前之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从中央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在思考和研究变革,许多改革派的校长都在尝试变革,如北大附中王铮校长与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力推的选课制与走班制,在北京地区已经引发一大批的校长在思考适合我国国情的变革模式。但是,不管是山东崔其升校长的杜郎口模式,还是上海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不管是选课制,还是走班制,其核心目标都是一样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挥潜能,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展示提供舞台。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如果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没有调动起来,灌输的知识收效甚微。我在多年带学生做机器人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兴趣比知识更重要。如果学生感兴趣,老师只要给学生提供资源、工具与平台,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常常晚上活动到十点还不想离开实验室。兴趣是创新之源,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将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应该是学生兴趣的发现者与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全面发展还是突出特长?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七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智能方面都表现突出,但正常的人总会有一种智能表现突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不能

要求每位学生都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所在,并重点发展学生这方面的智能,要让学生把勤用在发挥特长生,而不是用来补拙。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程序设计,说明这些学生在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有潜质,有些学生喜欢图形、图像设计,说明这些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方面有潜质。教师发现学生智能倾向后,在其他方面的要求就要降低,重点培养学生的特长,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精力不够,可以聘请专家指导或送到对口的高校实验室。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和翱翔计划为中学生进入高校与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就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尝试与探索。在这些重点实验室里,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为学生施展特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如果信息技术明年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现行的高考制度与新课标的矛盾会日益凸显。在这种形式下,高考制度的变革将成为必然的和自然而然的事情,可以预言,未来的高考模式肯定要变化。有一种改革的模式,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科目,除了必考科目,可选科目里会出现信息技术等现在高考模式中没有的科目。另一种模式类似于美国的AP课程或英国的A-Level课程,学生报考一流的大学,必须要修一些与所选专业相关的先修课程,信息技术会是一个先修课程门类,相应学分会逐步得到大学认可。未来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的衔接会成为改革与尝试的热点,现在北京地区已经有些学校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五所高校准备联合为北京广渠门中学的学生开设大学十几门大学先修课。人大附中近十年来每年为学生开设一百多门校本选修课,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学科十几门,这些选修课已经引起高校的高度关注,正争取北大、清华等部分高校的学分认可。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领域也是产生创新成果较多的领域,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将成为优先改革与尝试的科目,其学科地位、师资力量、硬件建设与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都将得到加强。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时刻做好准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研究新的理念与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素质,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为迎接信息技术教育的春天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第3篇

一、引导创新,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记得一位名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材料,对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中。”可见,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它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信息技术正处于摸索阶段,但却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我曾借鉴过本校的一些语、数老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效果不能说不好,整个的气氛都处于沉闷状态。从事这门课,我慢慢的体会到只有深刻的了解了教学内容后,认真的备课,丢掉教材和教参,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外,我发现,在教学时应有创新,才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授画图软件中的复制部分时,上课刚开始,我对学生说“魔术师能变出许多花,那我们只画一只蝴蝶,看能否变出许多的蝴蝶?”能,当然能。今天老师让大家做个魔术师,,我们来变变变。此时激发起了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再如,教《椭圆工具》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像圆形和椭圆形的吗?学生大多说的是太阳、球、水果等,于是我提示学生:“有些东西并不是圆的或是椭圆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看成圆的或椭圆的。”一句话提醒了学生,他们的尝试欲望更强烈了。于是,在学生的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用圆和椭圆画出了胖乎乎的熊猫,美丽的鱼等。这样,我很轻松的教学,学生们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好奇心和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各地教师的重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孩子天生好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来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本节课很新鲜。现在的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携带些教具,如:三角板,地球仪等等之类的教具。以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把一条一条都列举在黑板上,这样的教学效果我相信反馈效率极低。由于学生每星期都盼望着计算机课,计算机课时本来就不多,老师如果一直讲授着理论,学生会感到很厌烦。如果让学生不感到厌烦与枯燥,我们可以采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弥补。如在讲授《信息与信息技术》着一课时,我知道很枯燥,所以我喜欢借鉴教参光盘中的一些资料,将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广播给大家看,从直观上来了解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后,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

信息技术课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运用到实践中。但是不可以让学生一直练习着同一个内容,如果练习时间长的话,他们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失去兴趣与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安排好上课时的流程与作业的要求。如:《输入文字》一课时,由于理论知识很多,难免学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们的动手操作上,首先向他们讲授单字是如何输入的,当大家对单字的输入有了一定了解并能掌握时,我再向他们讲授如何快速的输入词语,不是像单字一样一个一个的输入,假如是词语的话可以在一起输入,为了避免学生们的厌倦感,最后利用金山打字软件测试大家的成果,也许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练习软件,这种教学却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通过成功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快乐

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失败,那么学生们的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和快乐。信息技术课中,如果想让学生们体验到快乐,有效的方法则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和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时,这种成功或失败所引起的不同情绪将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循环。因此,成功决定学生多表现出来的心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教育界的同行们的一致看法。如:学生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时,我在最后一个阶段安排了一些练习:1.利用你自己的邮箱给你敬爱的老师写封信,老师看到会回信的哦!

利用你对收发邮件的了解可以发给你的好朋友。然后让他们选择对自身感兴趣的进行练习,接着让让他们充分的利用时间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练习中锻炼了收发邮件,同时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很认真的完成了练习,当老师回复信的时候,学生们接收邮件看到信,学生们会在成功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们若对本节课感兴趣,那么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他们学习起来也不会枯燥,因此,我由此感觉到成功的重要性。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刍议 第4篇

一、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 片面看待信息技术教育及重视程度不够。

(1) 部分学校领导方面: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比较少, 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 就是教会学生打字、上网、聊天、打游戏;而没有意识到它将是下一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有的校领导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的根源, 会使学生变坏, 干脆不开信息技术课。

(2) 教师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专业教师力量不足, 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而只是让其他教师兼教, 这些任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 仅具备基本的电脑常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课不作为中、高考考试科目, 认为上好上坏一个样, 因此上课则多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

(3) 学生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学生是既好奇又充满求知欲的。然而学校不能科学合理的传授学生相关方面的知识, 广大学生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 只是在街头巷尾的网吧产生了第一认识:“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 就是上网, 就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等娱乐的。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学校教育设备落后, 硬件设施差。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薄弱, 需要足够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配置。然而, 农村地区的经济大多数比较落后, 纵使办学单位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但也无钱投资。

三、教育资源不能共享, 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局限于添置教学设备, 使用率不高, 计算机和网络未能实现完美结合, 难于实现资源共享。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 修建了多媒体教室, 计算机教室等硬件设施, 初步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但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维护、管理、升级等方面能力, 设备损坏或功能降低, 使得本来紧张的设备就更加紧张。

四、重建设轻使用, 重硬件轻软件

近年来, 虽然一些地方对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教育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把校园网、远程教育信息网、多媒体教室建设起来但很多学校忽略了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很多学校的远程教育信息网都没有接受资源, 有了资金也只管硬件投入不管软件建设, 造成网络不能使用。

五、片面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 缺乏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 只是教授学生简单的计算机技能, 忽视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德育及情感教育, 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严重偏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好坏, 关系着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全面普及, 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在此我们仅提以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探索一条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道路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信息技术教学首先必须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吸取一些地区先进的经验, 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 让校方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 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 能够为信息技术深入开展创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采取一些激励政策, 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同时, 教育内部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就地取材, 发挥各级培训机构的优势, 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 采用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 分层推进, 逐步提高。

(3) 正确引导学生,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基础条件,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增强他们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情况, 制订出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各地学校本身应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教育资源建设, 切实实现信息共享。

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县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作用, 可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在县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各农村中小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因地制宜, 同时可利用课外时间适当地开放微机室, 让学生增长见识, 提高自己,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展开深度, 充分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共享。

四、加强教育科研, 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二者整合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善教与学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 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聂竹明:《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再思考》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初探 第5篇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初探

姓 名: 田 婧 联系电话: *** 任 教: 信息技术 邮 编: 410153 学 校:中 岭 小 学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农村计算机普及程度低、学校计算机少和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根据认知的规律和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字:计算机教学 农村 解决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和人们的联系也因此更为紧密。人们一方面享受着计算机给人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依靠计算机。使用和开发计算机新功能是人们对计算机发展的基本要求,新功能软件的出现刺激着人们学习和探究计算机。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我国各类学校的必修课,计算机教学在农村也得以快速开展。

一、教学布置

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城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要远远大于农村,城市学生也许一出生就见过计算机,成长过程中使用过计算机,因而学习计算机对他们不构成障碍。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计算机虽不再是一种神秘的机器,但由于计算机普及程度低,大部分学生少见、甚至没见过计算机。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是生疏的,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也许就是在学校的机房。

由于条件制约,很多农村学校一般一所学校仅有一个机房,假如按现行的计算机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上机时间根本得不到保证,学生就无法迅速理解和把握计算机知识,会让他们觉得学习计算机很难,甚至放弃计算机的学习。如何解决这种条件和学习的矛盾呢?笔者在农村执教近二十年,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1.增强对计算机的感性认知

在农村,学生也许见过计算机,但很少有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因而对计算机没什么概念。假如按课本顺序,一开始就先容理论知识,而后先容计算机组成等内容,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不易理解,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很抽象,轻易失往学习喜好。因而,针对农村计算机教学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

笔者的做法是摘要:部分教学内容可先上机,再给学生上理论课,非凡是在刚接触计算机前几节课。

如第一节让学生往机房熟悉计算机摘要:先不先容任何内容,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往看、往摸计算机,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个感性的熟悉。而后才给学生先容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件及其开关,等学生熟悉清楚后,才接通机房电源,让学生学会开机。

开机后,老师演示一下键盘、鼠标游戏软件,然后让学生模拟使用。在整个上机操纵期间,老师应要求学生仔细回忆先前的演示,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计算机,不要担心会损坏,不会操纵的同学要大胆问老师或会操纵的同学。一节课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本次上机过程和心得的实验报告。需要注重的是,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因此,上机过程不必也不能讲得过多过细,否则效果更差。

有老师以为,在机房上课学生会分散注重力,不轻易控制。这种担心有一定的公道性,但是,只要我们公道布置好上课内容,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况且学生爱动、好动计算机也体现出他们对计算机的喜好,这不正是我们所期看的吗?

2.要有所侧重,不是面面俱到

计算机知识点多,每个软件操纵项目多,假如我们要具体先容每个内容,必须要有大量的上机课时作保证,这在农村学校很难做到。

因而我们须另辟途径,做到有所侧重,以点带面,才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我们在先容Windows操纵系统和Word、Excel应用软件时,应将Windows操纵系统的每个菜单项作为重点,让学生多练习多操纵,宁可在此多花一些时间,熟悉每一项操纵,为后续的软件学习打下基础。

这是由于,微软公司创造的窗口图形菜单形成了目前尽大部分软件的标准,熟悉像Windows操纵系统的每个菜单项,就可对其它软件做到一通百通。因而,在Word、Excel学习中,只要了解菜单项的功能,操纵都是大同小异,这两个软件所花的时间就可大大缩短,而且效果更好。

在其他内容的先容上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有所侧重,就不会造成学生整节课只被动地听讲,而能够节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纵。

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上老师只有将硬件或软件操纵的步骤、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才轻易理解。在学生数未几的情况下,老师还能在单机上直观地演示并进行讲解,但如要同时教几十个学生就得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

早期,我们通常采用大屏幕投影来展示教学内容,且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是在农村,尽管这几年投影机价格一直下降,但学校还是承受不起。近年来,我们通常采用电子教室软件,利用局域网广播的方法将教师机上演示的内容广播到每一台学生气上,同时还可控制学生气的界面,以防止学生利用计算机玩其它内容,效果极好。

三、上机指导

计算机学科是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开设上机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上机,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把握计算机运行和操纵技术。同时,通过上机,软件的功能、功能、特征能得以直观地展示。同时由于上机是个体行为,必须做到课前公道布置,课中科学指导,课后及时回纳总结,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公道布置

因上机时间有限,学生在上机前若未做充分的预备,有可能造成学生上机时无所事事或完不成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公道布置上机内容并预备好有关材料,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可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往完成教学目标。

起初几次上机,老师最好能先演示上机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模拟。为了进步学生的喜好及注重力,尽可能采用小游戏来进行练习。如用“田鸡过河”游戏来练习指法;用桌面游戏来练习鼠标等。

2.课中科学指导

上机过程虽是个体操纵过程,但录进过程因各种因素造成的错误,或程序本身的错误需进行编辑调试,往往本人在较短时间内不易查出并更正,需要别人的帮助。

较好的办法是摘要:每3个学生分成一组,并选出组长,进行组内互助。组长的产生需经老师在前几次上机过程中进行观察,让一些接受程度快的学生任组长,负责在同学有困难时,及时予以指导,就可避免学生一遇新题目就依靠老师的情况。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上机,不要害怕出现错误,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出现错误并不断调试改正,才会更好地把握软件操纵。

3.课后及时回纳总结

上机结束后,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题目、目的、软件要求、过程和总结。

实验报告的书写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对实验的认知,同时也是对实验内容的一次再现,应要求学生认真对待。

四、重视练习题

计算机知识点多、操纵多,要记住每一项内容,非凡一些非常用的功能项,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识记。目前,计算机的无纸化练习(包括操纵题)非常多,并附有答案,非常方便。只要反复往做这些题目,就可增强对每个知识点的识记和巩固。

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看法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0引言

当前,素质教育的口号不知道叫了多少年,然而事实上,又有多少学校实现了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作为中高考考试科目,所以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不会去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未来几十年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都涉及到计算机的基本运用,当今世界各个领域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了前所没末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这就要求本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如何培育新一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开始抓起,因此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伟人邓小平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还曾提出“电脑应从娃娃抓起”。

应试教育下,很多涉及到中高考科目的课程,也许学生可以在压力下,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并能较好的学好它,然而,作为一门不是中高考考查科目的课程,我们就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了。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兴趣是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只有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创新。因此对教师来说,上好第一堂课是至关重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提高学习能力。小班化教育是区别于个别化教育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育,它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隐藏在其后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方法的深层的理念变革,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孩子们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的关键。

1课程设置

小学生刚刚接触电脑,首先要养成学生们上机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在课程的安排上以熟练鼠标操作为主,可适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安排键盘认识课程。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穿插播放一些Flash动画、动画片,即让孩子们得到了放松,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电脑的魅力。

熟练鼠标后安排了《金山画王》软件的画图课程,学生们认识的字少,主要强调工具箱的工具有哪些,怎么选择这些工具来画图,然后由学生们自己练习画画。学生们已经会用鼠标选择颜色了,如果讲的太多,学生反而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画出自己心中的图案,反而更能激发起他们“用”电脑的兴趣。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独特性,要鼓励孩子们说心中所想,画出心中美丽的图片,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创造欲。为了给学生制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播放一些轻音乐,在音乐中上机练习,畅游信息海洋。课堂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益智游戏,即放松了学生,也保持了学生用电脑的兴趣。

2课程整合

游戏是电脑教学中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学生练习鼠标、键盘,但对游戏的选择要十分重视,不能让学生玩游戏上瘾,认为电脑课就是玩游戏的课程,要注意把游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联系在一起,即玩了游戏,练习了电脑课的内容,也加强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可以很好的将电脑课与各学科整合起来,《金山画王》的使用,就是与美术课的整合,美术书上的图片可以拿来在电脑上,与语文课的整合,可安排一些课文添加上丰富多彩的图片,制作成Flash动画给学生欣赏,边念儿歌边欣赏动画,在欢乐中体验电脑带来的乐趣:数学可以做成一些加减法、排顺序等Flash游戏,让学生享受了电脑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加强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继续深入,加强与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合作。

3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抱怨孩子没有学好,只会让孩子在抱怨中越来越坏。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小班化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针对每个孩子来制定学习计划,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填充颜色,有的则喜欢玩鼠标拖动游戏,可根据他们的兴趣来练习,不强调学生完全按老师安排去完成课堂任务,对学生的一点点成长都要予以肯定。正确理解赏识教育中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只有真正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对学生们一点点进步都要赞赏,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哪怕只是他学会了单击鼠标,我们也要给他表扬,他对后面的操作就会更加有信心。如学生通过双击打开了‘我的电脑’他们自己会拍拍手表示很高兴,我也拍拍手来表扬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年级的孩子喜欢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己用电脑,而不去看别的同学的作品,有时一个同学完成了一张图片的绘制,鼓励他邀请身边的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图片,对画的好的同学奖励一个小礼物,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其他学生也争先恐后的去展示自己的作品,认真去修饰图片,使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教育

现在上课用的多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对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课件了解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如在画图的时候,先利用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画图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演示如何利用工具画出一张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对画图软件感兴趣了,教学任务就能更好的完成。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在儿童教育中要做到‘五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嘴、头脑、时间、空间。”在电脑启蒙课上,我们也可以考虑做到这五大解放,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多多动手去实践,用自己的嘴巴说出他们的作品,多去欣赏同学的作品,多多交流制作作品的经验,而不要禁锢他们的思想。

在欢乐中教与学,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孩子在一个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会更加有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争取能看见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优点,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第7篇

一、更新学习观念, 深入理解信息技术

观念转变至关重要, 要通过宣传、教育让领导、师生转变错误的观念, 深入了解信息技术 (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 包括音像技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以及相关临近概念的涵义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作用, 以及怎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实践。

宣传新的学习观。传统观念中学习仅限于接受继承性学习, 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还要求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并且这两种学习更为重要。要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 (如舆论导向或工作中的奖励等) 引导和促进师生自觉地学习, 使他们在时间上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空间上形成“不局限于学校学习, 而是在整个社会中学习”的观念, 在目标上形成“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观念, 让所有人认为学习是一种需要, 并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这种需要, 宣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化的学习方式。

1. 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工具”

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工具并无错误, 但许多人却把这种工具简单化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工具和应用软件的开放性和极强的可创造性;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改造;现代信息环境对人类思维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和改造, 这些影响应该超过了人类使用的一般工具的作用。如果在较系统、较科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 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收效颇为显著。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寄托于常规应试教育是不正确的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 因此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考试而局限于死板重复记忆, 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而且将会产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 只能将这门新兴学科引入死胡同, 成为应试教育的又一牺牲品。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一些学校和教师不敢、也不愿意放弃他们进行了多年的、有了丰富经验的传统教学方法。再加上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中、高考的科目, 于是信息技术成了学校的“副课”, 学生可以不好好学, 教师也可以不好好教。这一问题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显得特别突出, 甚至在一些大城市的学校里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3. 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认识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学生难倒教师的现象已不足为奇,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率先转变角色观念, 真正打破“传道, 授业, 解惑”的旧角色, 积极接受和努力适应教师的多个角色: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者转换成课程的组织者, 教师由教学管理者转换成情感的支持者, 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换成学习参与者, 教师由信息提供者转换成信息咨询者。可见教师的任务重了, 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更难了。

二、教师培训为必经之路

农村的教育师资力量尤其薄弱, 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激励政策, 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 以迅速改变现状, 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就地取材, 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 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从未间断, 但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培训起步较晚;培训的内容应用性差;培训的重点还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培训的范围仅限于计算机本身和计算机专任教师这样低层次的培训。所以总体效果不佳。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 对教师的培训应该分批次、普及性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不能单纯地只是计算机专任教师培训, 各学科的所有教师, 不论年龄大小、任何地区学校都应参加周期性、分批次的轮流培训。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 使行政部门、学校与企业等全力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共同解决教师培训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 校本培训为主

所谓校本培训, 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 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它是相对于脱产集中培训而言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针对性强, 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覆盖面广, 便于实施全员培训, 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 缓解工作学习矛盾, 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 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协作和交流, 形成良好的校内人文环境;校本培训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导向、管理、监控、评估、激励等功能。

校本培训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因为真正把教师们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拉下来到一个地方集中学习, 原想节省时间, 但教师们往来辛苦且规模庞大, 不利于个别指导, 更何况他们情况有别, 因材施教不能开展。时间不但没有节省, 反而浪费了。不如以镇或以一中心学校为单位组成分散的小型培训基地, 每周一次, 寒暑假再集中培训。县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则组成巡讲团, 邀请专家到各小培训基地进行指导。

3. 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

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以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是基础, 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才是根本。各培训基地的教员也应更新教育观念,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系统讲解清楚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培养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鼓励教师们使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首先要开展教研活动, 采用多种手段鼓励教师们多运用信息技术。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房、电子备课室, 也建起了校园网。只是有的学校领导怕损坏计算机不让教师经常使用, 而有的教师则由于工作繁忙也懒得去学去用。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领导首先要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放手让教师和学生们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 经常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

动。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 对教育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教育活动的优缺点和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诊断、调控、激励、指导等功能。对信息技术的考察仅仅通过几道选择题、填空题是不够的, 要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各种能力, 可从这几个简单的例子中找到一些启发:制作一张卡片、制作一张课程表, 编辑修饰自己的作文、日记, 制作校徽等。这样通过考察学生制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今天, 我们有必要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的适合新情况的评价体系。其基本要求是: (1) 评价标准要倾向于对创新能力的评价; (2) 注意过程评价; (3) 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4) 评价形式多样化; (5)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总之, 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应该正视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相信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EB/O L].http://w w w.xinkb.net/lw/xkjy/jn/138844.shtm l.

[2]杨明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 2001, (4) .

[4]张治平.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12) .

如何加快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第8篇

一、要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学生具备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但是,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 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投入不足, 教学设施缺乏, 师资不足, 这些软硬件环境就成为信息技术教育部难于开展的关键。

因此思想重视是开展好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 不能再把信息技术教育看作是可有可无的科目, 更不应该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会冲突其他学科的教学。要转变观念, 通过宣传, 讲座, 观摩等多种形式, 不断强化师生的教育意识, 树立信息技术教育是教会学生学习, 通往科技海洋的必由之路, 是关系到能否培养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的头等大事。只有达成这样的共识, 才能使信息技术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 教育体制的某种局限, 教育投入的局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举步维艰。要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必须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 改善教学条件, 重点是改善硬件设施的建设, 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有线电视、DVD播放机等, 建设以现代数字网络技术为主要依托, 形成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面达的校园主干网络, 将学校的各种PC机、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 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 同时配备其他各种分立的信息化化设备。配备供教师学生教育活动使用的多种软硬件资源;支持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数字校园文化和信息化科研;配备具有支持课件开发使用的课件开发中心;建立超级计算机系统。提高硬件的利用效率, 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应根据教学发展的要用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根据学校的经济水平和应用水平分布实施, 等条件成熟时再把硬件设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因此, 学校应分期、分批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让教师很快的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的知识, 这样既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进行, 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追求新知识, 不断提升自己。

面对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作为新知识前沿阵地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来讲, 不仅要关注信息技术教育的动态, 更要掌握新知识, 应用新技术, 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信息人才。从发展角度来讲, 信息技术教师掌握新知识在教学中才能突出实用, 注重效果,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探索新生知识起搭桥作用。

2. 掌握新知识, 不断武装自己。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Internet进入千家万户, 讲课的内容自然要做相应的调整,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载体, 是进行辅助学习的一种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实用技术为主线, 以应用技术为核心。所以,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 只有根据时代要求, 以新知识不断武装自己, 拓宽知识面, 才能把握知识的主线和核心, 在这个信息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 应用新知识, 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 不但要了解知识、掌握知识, 而且要掌握最新的知识。这样其知识的先进性和领先地位也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就使其在内容上与时代同步, 教学手段也不落后于时代。在教学中应不断吸收新知识, 引进新方法, 改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知识的目的。

总之, 在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技能应从中小学抓起, 已成为一种共识, 学校用新的教学手段来适应知识增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逐步发展, 到那时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迈入新的里程碑。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重点, 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第9篇

1/1牵手·十年

2/1快乐学习

3/1教育即成长

4/1阅读让教育更丰盈

5/1兴趣是最好的教育

6/1教育的目的

7-8/1技术的意义

9/1创新酿就未来

10/1养成教育

11/1最有价值的学习

12/1十八大报告中的部分“数字”关键词

资讯

1/4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做到五个“坚持”等9篇

2/4推进教育信息化:时不我待, 任重道远等11篇

3/4袁贵仁:确保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4%目标等7篇

4/4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等7篇

5/4袁贵仁:扎实做好2012年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等7篇

6/1教育资源建设政府引导创新发展——专访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等6篇

7-8/5“深度融合”彰显信息技术的效益等8篇

9/4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9月1日正式开播等4篇

10/4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6篇

11/4刘延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等7篇

12/4十八大看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8篇

高端访问

1/8从“起步、应用”到“融合、创新”——中央电教馆王珠珠馆长谈我国未来十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祁靖一阮滢

本期策划

1/33在一起

1/34专家寄语

1/36我们这十年——见证记录鼓与呼

1/38一起走过的日子李朝军等

2/8破解教育软件困局

2/9幻象与现实:解读教育软件发展困境李岩

2/11教育软件产品链条问题探析陈杰李晓坤

2/13基层行政管理视角下的学校信息化软环境构建之路戴进

2/16多措并举, 让教育软件更“给力”郑明达

2/19开源·共享·云服务黄利锋

2/20文化浸润需求导行课题引领——教育软件深度运用的实践思考唐晓勇

2/22 2011教育软件应用概述李朝军

3/8“翻转”课堂

3/9透视“翻转课堂”张跃国张渝江

3/11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杨刚杨文正陈立

3/13科技个性化学习的护照达芙妮·科勒张渝江编译

3/15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邹景平

3/16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掠影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

3/19“翻转课堂”之《氮的氢化物》教学设计廖国荣左涛

3/20“翻转”语文课堂之教师手记熊炯

4/8游戏化学习:在探索中前行

4/9解游戏化学习发展之“惑”——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卢秋红徐靖程

4/12为什么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游戏Sasha A.Barab, Melissa Gresalfi和Anna Arici著马红亮译

4/16在课堂中绽放游戏的“魅力”朱安平

4/19利用游戏化学习社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村庄”开展《如何改善地球暖化》专题研习活动为例谭瑞贞

4/22游戏让课堂教学“动”起来——《西游故事人物记》幻灯片的制作教学案例分析马永纪

5/8平板电脑试水课堂教学

5/9平板电脑进课堂教育规律为主导卢秋红徐靖程

5/11移动互联技术支撑下的学习变革——“云课堂”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思考唐晓勇

5/13平板电脑让英语课堂“如虎添翼”孙婧

5/15一场听觉的盛宴——平板电脑走进科学课堂卢秋红方昱霞

5/17学生平板电脑产品小盘点马永纪

5/20平板电脑进课堂——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李玉顺赵海涛胡景芳刘宇光

6/8数字故事演绎精彩

6/9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黎加厚

6/11数字故事的创作、设计及技术实现杨艳艳杨高云杨晓哲蒋佳龙

6/14数字故事成就未来作家作者Tom Banaszewski编译兰艳

6/16将数字故事作为班级学习活动——来自意大利波里文化项目的经验作者Nicoletta Di Blas

Franca Garzotto Paolo Paolini Amalia Sabiescu编译王碧静

6/19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中的数字故事创作毛爱萍

7-8/9全方位解码“地平线报告”

7-8/11地平线研究项目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若干启示王娟王龙

7-8/13 2004年~2012年地平线报告技术分析及教育潜力张诗潮冉花吴丽君陈振

7-8/19关于地平线报告的Q&A本刊编辑部整理

9/6强创新强少年强中国

9/7走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的孩子们阮滢

9/9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制度的创新——北京三十五中科教结合, 探索教育创新之路张珂

9/11从信息学奥赛看创新人才的培养——专访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阮滢徐靖程

9/14听吴文虎教授讲述他和学生们的故事阮滢徐靖程

9/16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袁中果

9/19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本刊编辑部

10/8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10/9也谈“优质教育资源”——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副教授徐靖程阮滢

10/11信息生态视野下的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机制探索——以广东佛山市“网上教学资源超市”为例胡铁生

10/13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张田

10/15国内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发展研究陈丹

10/17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焦建利

10/19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且思且行徐靖程

11/8何去何从: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再思考

11/9众议“信息技术课该不该开”王继华等

11/12温故知新返璞归真郭善渡

11/15解析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新动向——专访李艺、刘向永两位学者牟艳娜

11/18民间视角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索之路魏宁

11/21《互动媒体技术》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谢作如

12/8探索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之路

12/9信息技术助力区域教育变革与发展邵秀蔚

12/12现代学校校长的一天卫才友

12/15北环路小学的数字课堂探索江万里张欣

12/17自己的视频课也是一道教育风景代安荣

12/18关于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惑与思王竹立

12/21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李岩

视点

1/12信息化教育及“考试”的终结王震一

1/14电子书包“热”中的冷思考牟智佳

1/16中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教师谢敏海

2/24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反思王吉

2/2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发教育变革产生的思考杨波

3/21文化视域中的教育信息化管颖

3/24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型和应用设想王同聚

4/24从Siri可能融入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行为数据的采集王震一

4/26建构主义实践中的“形神兼备”金陵

5/22网络时代的学习理念: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郑小军

6/22虚拟学具的研发孙一萍魏雪

6/25微课程设计策略探微姚正东

7-8/20圈住成长的足迹——圈子在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徐美琴

7-8/22用“线索”串起那一颗颗“珍珠”——知识线索在学科知识点教与学中的典型应用刘超

9/35两张有趣图片后面的故事王竹立

9/37教育信息化所见、所闻、所感杨晓哲

10/21教育信息化:新的设想、新的篇章杨晓哲

11/30基本功竞赛:从倡导团队努力到关注个人实力钟柏昌魏雄鹰翟红宇

12/25教育离“信息化”到底还有多远王震一

信息技术课

1/18计算思维在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中的地位及培养王继华吴向东

1/21同课异构磨合高效刘志军

1/22对“用ACDSee浏览和编辑图片”教学的反思王敏军

1/24例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王强蒋中海

1/26关注事件以生为本章平平

1/28同课异构彰显智慧张扬个性杨峰

1/30上出“多味”的信息技术课——《编辑演示文稿》案例及反思钱国义

2/30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刘鸣家

2/32信息技术教师的“推敲”之路胡殿均

2/34项目教学法应用的误区与思考武俊学

2/36半成品加工让示范性教学重焕生机杭晓峰

2/38课堂·观察·思考张爱群

2/40关注个体重视策略——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辅导策略叶巧蕊

3/27自我评价自我发展——提高学生课堂自我评价能力的实践探索蒋浙萌

3/29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有效调控课堂鲍美景

3/31构筑信息技术教师心灵的绿洲肖焕之曹莹

3/41重拾信息技术学习利器——独立思考陈义兵

3/43网上寻宝——《共享资源》教学案例郑明达

3/46积分评价法初探王勇

4/27想说能说敢说会说——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索柴丽莉

4/30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使用感悟陆裕元

4/32信息技术课程将向何处去——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反思赵伦宙

4/34合作学习切勿“得其形而失其神”——论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行为及应对思路邱志言

4/36再谈技能课的教学朱彩兰

4/39基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遮罩层动画》教学案例杨静

4/41《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知识产权》教学案例蒋浙萌

5/26寻找信息技术课堂的韵律肖焕之

5/28破解高中复习课“难上”之惑吴建锋

5/31让“写作”走进信息技术课堂陈小萍

5/41动起来更精彩——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浅探赵建初

5/44五维度谈课堂的提问艺术李珊君

5/47初中理论课教学策略简析张海英

5/49构建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郝淑云

6/27提升信息技术“学困生”学业成就的策略研究肖年志

6/30“催眠”式导课设计的锚定效应马任

6/33从细节走向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张海云田婷

6/35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简析应香微

6/38信息技术课堂渗透特色项目活动的研究刘倩

6/40信息技术教学规范化模式探究冯文涛

7-8/25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四部曲曹雪丽

7-8/28“养眼”助创意成长——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新视角蒋晓欣

7-8/30轻松走进Flash世界汤小姗

7-8/3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问——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何民春

7-8/34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法的实施与思考施红星

7-8/36你的早餐够营养吗——《数据的收集与录入》教学案例董媛

7-8/39利用小组合作构建灵动信息技术课堂王超

9/39小处着手挖深度大处着眼显温度——小学键盘输入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王敏军邵世炎

9/41让学生的兴趣去伪存真曹铁军

9/43信息技术教学“云”应用初探蔡玲

9/44自定义动画综合应用实例——制作《古诗欣赏》翻书效果动画教学案例明纪英蒋中海

10/23你的教学“逻辑”了吗边楚女

10/28谈“三研六导四促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构建蔡福民

10/30站在技术之上为创作而教——谈“我爱动漫”电影配音作品的教学朱云霞

10/32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叶琼辉

10/34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评价的探索——以“建立主题网站”为例李华

10/36巧设任务, 创设妙趣课堂——《IP地址及其管理》案例及反思范小莉

11/33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建议李艺钟柏昌

11/35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四重”教学策略李珊君

11/38高中“数据管理技术”教材的对比研究孙继红陈新铸

11/40《输入汉字》教学案例刘君陈永存

11/44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我的风采》磨课记孙央林

11/46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和途径刘晓

12/27 Scratch能带给我们什么刘鸣家许传国

12/30探索魔法水晶球的奥秘——《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案例谢作如

12/49小环节大机智——听一节观摩课后的感悟与反思章建英

12/51应用主题学习网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张峥

12/53基于“龙芯”系统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钱宗兵

12/55《查找文件真方便》教学探析仇大成杨兰

本期热点

9/22难忘恩师——抒写那些记忆深处的感动

9/23为了理想的教育为了教育的理想——记我的导师黎加厚鲍贤清

9/2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我的导师李艺钟柏昌

9/27举重若轻的教育技术引领者——记我的导师焦建利吴秉健

9/30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记我的导师尚俊杰蒋宇

9/33做人做事做学问——记我们的导师王陆张运敏司治国林子

11/24人·技术·教育——回眸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王晓波

12/22没有错误的技术, 只有错误的选择——来自2012国际远程教育论坛的观察与思考阮滢

刊中刊

3/33提升教仪产品质量创中国教仪品牌——访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总裁李兴植本刊编辑部

3/35论“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孟庆华金明吉

3/37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创新教育的发展陆卫平

3/39校园信息化系统的统合应用及统一管理王海军

5/33让“龙芯”在教育云端跳动——访中科院计算所张福新博士本刊编辑部

5/35龙芯, 未来教育云端的舞者戴进

5/37龙芯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史晓亮

12/33云服务数字化校园推动朝阳教育信息化发展踏上新征程王晓波周力

12/36朝阳教育大讲堂: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周力

12/37田光华:学生生涯教育的“幸福”守护者卢秋红

12/39呼家楼学区:把课本搬到屏幕上牟艳娜

12/42让“数字化”悄然走进校园付黎莉

12/44构建超时空管理和个性化学习的现代数字化校园张德庆司文威姚维红

12/47全IP技术建设示范性校园信息化系统黄俊丁凡

课程整合

1/41阅读, 开启学生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以《祝福》教学为例, 谈“双课堂”教学模式和主体教育邓虹

1/43《我眼中的祥林嫂》教学实录 (节选) 邓虹俞珺

1/45把“虚拟”变为“实在”把“理念”变为“现实”——专家赏评邓虹老师《我眼中的祥林嫂》一课王大堃刘宇新

1/47弥补机阅不足提高讲评实效周云华

1/49扬优势提效能——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古诗学习的效益段爱华

1/51从学习音乐要素着手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黄维珍

1/52借助技术手段感受艺术魅力——“儿童瓦楞纸板画”教学系列之思维训练刘大伟

2/4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考证——《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光程

2/44抓住遥感影像图的特点提高地理教学效能——以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一课为例张悦

2/47应时而变“生”机无限——“一对一”环境下小学数学协作建模教学设计探索孙颖

2/50运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教学导入陈晓燕

2/52多媒体辅助探究性化学教学的实践——《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赵秀美

2/55论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策略——基于语文阅读方法培养的视角高长叶波

2/57利用语音智能机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林立香

2/58让知识不再有围墙付晨静

3/48革故鼎新推动课程整合实现三个“转变”胡兴松

3/52简单技术同样成就智慧课堂——从《有趣的食物链》一课的媒体应用说起左文飞

3/55多媒体应用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杨秀英

3/56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姚正东

3/58数学小实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王宗信

3/61思想品德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初探陈家猛

4/43跨越“学媒之争”——试论中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策略张力

4/45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查德清

4/47电子白板在美术课堂的“魅力”严及第

4/48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巧整合马彦新

4/50信息技术“点亮”历史课堂狄珂羽

4/51找准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抓手郑玉荣

4/52小学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点滴体会马丽霞

4/53《林冲棒打洪教头》之语文审美探索丁伯春

4/56简用技术优化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江梅

5/51促进探究物理教学整合研究的实践与思考韩建光

5/54用信息技术提升美术教学效能嵇雯翃

5/56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不再“乏味”杨秀英

5/57巧用信息技术培养低年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刘玛丽

5/58多媒体教学不能成为另一种“灌输”刘爱平曾伟华

5/59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王晓文高志军

5/61创设真实语境落实三维目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王卫东李锦丽

5/62读写平台让阅读空间更宽广张晓东

5/63创设互动情境构建动态课堂谢丽

6/4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为何“叫座”不“叫好”田丹丹

6/45别让“整合”变了习作的“脸”秦斌

6/47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的思考李小春

6/49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王增庚

6/50注重“四性”灵活施教——提高小班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思考郭小芬

6/52数字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以一堂初中生物公开课为例冯梅武林张怡李玉顺

6/54蓝蓝威尼斯浓浓语文味吕新平

7-8/41媒体的精到使用目标的高效达成——以沿江六市同题异构课《三国鼎立》为例周云华

7-8/43利用无线答题机提高复习课效率张桐

7-8/44以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以“古粤秀色”为例彭雪庄

7-8/46无与伦比妙不可言——说说多媒体技术在“口算乘法”一课中的运用项娟

7-8/4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郭亚平

7-8/49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刘海鸥

7-8/50基于iPad移动学习环境——《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崔登才

7-8/53视频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化运用谢丽

7-8/56多媒体让校园经典之花开得更绚烂叶美华

9/47让学生面对作文不再“头疼”——《优化事实论据的语言表现力》备教策略周健

9/49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郭晓艳

9/50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应用与思考蒙广平

9/52小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曹莹

10/39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力量支梅

10/42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曼妙生辉”彭豪钱扬义

10/45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冷思考徐寒燕

10/47有效转变构建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孟繁海

10/49在阅读课文中学习写作陈桂真

10/50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安丽华

10/51基于Moodle环境的《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毕玉红黎萍

11/48运用PPT优化课堂教学王淑苹

11/51多媒体教学如何扬长避短——以美术学科的教学为例郭春宁王红丰

11/53电影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曾群少

11/55以技术引领教学以特色促进发展——“儿童瓦楞纸板画”教学系列之《撕出来的艺术》刘大伟

11/59动态交互扬起学海之帆——电子白板课例《有趣的食物链》的教学与思考孙权

11/62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不难学李红梅

12/33云服务数字化校园推动朝阳教育信息化发展踏上新征程王晓波周力

12/36教育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周力

12/37全IP安防监控系统护航学校安全黄俊丁凡

12/39呼家楼学区:把课本搬到屏幕上牟艳娜

12/42构建超时空管理和个性化学习的现代数字化校园张德庆司文威姚维红

12/45让“数字化”悄然走进校园付黎莉

12/47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郭宝红

游戏化学习

1/56青少年游戏素养教育问题探讨陶侃

2/59《蜡笔物理学》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解析蒋宇蒋静陈晔

3/63我国教育游戏软件商业开发现状的研究郭张燕

5/6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基于活动理论、分散认知理论、生态心理学的分析赵海兰

6/57模拟城市探索无限——我的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张爱群

9/54如何在小学开设Scratch语言研究课吴俊杰何静

10/54《粘粘世界》——在游戏中玩转物理学孙也程尚俊杰

11/63《复演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基于“数字科学家”课程的数据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初探韩蔚项华吴俊杰

12/67替代现实游戏的设计与应用——对MIT Vanished项目的分析与思考陈霏尚俊杰

全国电脑制作活动

2/63有趣的机器人制作——六脚怪突围战周雪镛

4/58精彩作品源于合理组织和充分准备向春艳

2012′征文选登

2/65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幼儿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对策蒋鸣

5/70追踪教室里最常用的10大信息化工具兰光明

6/61让口语交际训练扎实有效戴晓燕

7-8/58谱写多彩尾声演奏绕梁余音——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后五分钟”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李杭波

7-8/6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处理好四方面关系高树昌

7-8/62用影片绚烂我们的课堂——英语原声动画《马达加斯加》引发的思考许晓瑜

7-8/64数字时代小学生网络阅读的争议与未来石茂林

7-8/66云教育轻博平台助学生快乐成长龚春美

7-8/6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家园互动诸取芳

7-8/70电子白板实现幼儿阅读活动趣味化陈彩霞

7-8/71教室里的信息科技课也精彩谭阳英

7-8/73小学英语教师的魔法棒——多媒体王丽香

7-8/74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互动课堂注满活力赵彦鸣姜振华

7-8/76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习得阅读方法——《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刘兵

7-8/79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探究李艳

7-8/81用微博开展中学生英语微学习初探陈燕

7-8/83多媒体让古诗教学美起来赵君娥薛传霞

7-8/85《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张明

7-8/87预设与生成在碰撞中融合董薇薇

7-8/89课堂教学的增效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融合林雅梅

7-8/91网络平台开创语文教学新天地——《海燕》教学案例吴春红

7-8/93云计算为学校信息化注入新的活力张安龙

7-8/95自我效能感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余丹洲

7-8/97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重构策略研究李丽

7-8/99“晒晒”自己又何妨钟高瑛

7-8/101数字化学习建构学生的思维空间郭建民

7-8/102北京市西城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战略思考耿佳张冈

7-8/105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Flash MV创作》校本课程为例边联

7-8/106神奇的白板灵动的画笔——《会变的线条》教学案例张洁

7-8/108记一次小小招聘会——Excel复习课教学案例俞韵琼

7-8/110多媒体在小城镇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赵凤艳刘新喜

7-8/112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促进英语学习的实践研究蒙广平

7-8/114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三味语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感”王美霞

区域巡礼

6/63甘肃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张士辉严玮

7-8/124实现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北京市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巡礼王晓波

9/58构建全新数字网络打造“智慧朝阳”新教育——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侧记肖志良

9/60大兴教育信息化印象牟艳娜

9/63以数字校园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刘博新

9/66用信息技术塑造学校的办学特色范福海

9/68信息技术给一所农村学校带来的变化李振江闫翠景

10/64依托教育信息化实现山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裴福珍

10/68探索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李文宾

11/71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高萍梁力张瑾

11/73用信息技术点亮教育“伊甸园”的理想马骏

管理E线

1/60我和我的教育“乌托邦”郑巍巍

1/65区域数字资源中心的构建及关键技术蔡莉

2/67国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邓小华

2/70信息主管 (CIO) 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李艳

2/72学校处室信息沟通“群”纳百言朱彦体

3/66学校就是校长精心打造的艺术品——记北京怀柔五中校长高铁忠阮滢

3/68网络培训给力校长信息化素养的提升王颖

4/61一个孩子就是一部教育史——重建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发展方式以及对学校管理的启迪王振权

4/64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网络班管理的启示杨文婷孙海民何伏刚

5/72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测量与分析伍海燕王佑镁

5/74一次课题研究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影响程淑梅

5/76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王秀兰

7-8/116让人和事更“现代”起来——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认识与展望章献明

7-8/120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张学良

7-8/123智慧的分析洞察引导企业IT和业务创新常湘萍

10/58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用网络搭建家校沟通黄金桥程玉玲

10/61有限的教研管理时空“无线”的发展前景——网络教研管理在无线漫游环境下的实施策略夏雪峰王红燕

11/67创新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创新化——专访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阮滢

11/69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刘继忠

数字校园

1/66如何破解数字校园新老设备的孤立使用钟觉仪

2/74数字校园之我见李小春

3/70将“提质减负”落到实处——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数字校园题库建设经验谈陈立华李颖

4/66向绿色生态学校建设的更深处漫溯陈汉龙于瑞利张英春

6/66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短信化策略张沪波

6/69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推进路径朱安平

6/71音视频环境建设在数字校园中的作用付明霞

9/70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数字校园建设成功李勇

9/72博客群撑起数字校园李小春

现象观察

1/68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读书胡永跃

1/69“网络媒介文化”挑战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朱莉王鹏

2/76平板电脑, 挡不住的诱惑詹可培

2/77平板电脑进课堂, 我赞成何广茹

2/78从iPad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姚正东

3/73技术是答案, 但问题是什么——对平板电脑进教室的沉思王吉

3/74 iPad进课堂的意义在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邱玉东

3/75舍“争”求“本”重建教与学的方式戴进

4/68冷观“山寨”风——从山寨文化到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姚文连

4/71信息技术考试请给开源软件一个机会吕士革

7-8/127教研源于内心李政淼

7-8/128教研基于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万红

7-8/130在“否定”中成长郭群

7-8/132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研之路程庆宝

11/90信息技术女教师的苦与乐林爱芳

11/91智慧让课堂如此美丽王先玮

11/92记我心中的最美教师——汪云郝维玮

11/94“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从新课标看信息技术之美郑雅芬

12/80开放课堂的“开放”难——从我的开放课堂体验说起蒋宇

12/82从网易公开课到基础教育的开放教育资源李岩陈杰李晓坤

12/84平板电脑进课堂, 你准备好了吗王小华

环球

1/72同样的教育别样的风景朱安平

1/75从技术教育到创新教育孙西朝

2/80 3D学习唤醒课堂张渝江

3/76十种技巧增加课堂互动张渝江译

4/72回眸2011年AECT年会学术活动文Deniz Eseryel编译吴秉健

5/77信息技术带给阅读者的5个好处文Ted Hasselbring编译唐劲松

7-8/133基于教育标准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专访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John Wedman教授李锋

9/74美国教师的“翻转课堂”体验兰艳谢家萍

10/70为何信息技术实现了真正的个性化教学编译唐劲松

10/71给新教师的10个教学忠告编译唐劲松

11/75新媒体联盟对未来教育技术应用的十大趋势展望吴秉健

12/71新媒体联盟对未来教育技术应用的十大挑战预测吴秉健

技术应用

1/76步入开源硬件智能机器人教育时代曾祥潘

1/79网络互动练习原来可以这样简单——Hot Potatoes在英语Web试题制作中的应用杨哲邱菲

1/82构建简单、实用、便携的自评汇总系统张斌

1/84用简单的方法绘复杂的图孙志涛

2/84教你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刘文龙

2/86我的机房改造之路王亚林

2/88用几何画板优化课件设计陈昕然

3/78 iPad、iPhone和iPod touch的理科教育应用范佳午樊方圆

3/80开源邮件服务定制个性课堂张居彦

3/82网络视频资源的便捷下载和剪辑白建林

3/84微型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检测和评价秦雪丽

3/86《我想长大》动画短片的设计与制作陈华张宁

4/74青少年物联网启蒙模式创新张涌根

4/77机器人普及赛实践操作周德炎

4/80 Scratch在少儿课件开发中的应用——以课件《小蜻蜓》的设计开发为例陈乐丁盼

4/83借助“上传”构建便捷的作业提交系统张斌

4/85小巧工具弥补课件弊端张秀常

5/79基于云计算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周兆强

5/82 EXCEL函数在成绩分析中的全面应用薛志峰

5/86局域网安装共享打印机张丽霞

5/87教你如何利用Word批量打印证书迟亚丽扈国华

6/74智能语音系统应用于英语教学的量化分析张筱兰朱亚娜

6/78运用几何画板制作数学工具辛贺华

6/81巧用SolidWorks辅助三视图教学陆晖章慧雄

6/83提高PowerPoint课件设计与应用效率的策略孙方

7-8/137源于网络讨论与TI教育技术的数学发现之旅——基于TI技术缤纷数学QQ群的问题讨论纪实高建彪

7-8/139用ChembioOffice进行生物大分子快速建模张帆郑小斌

7-8/141巧用“艺术字”绘制钟面图王恩兵

7-8/143增强PPT交互呈现的制作技巧与案例王霞

7-8/145无线校园网建设方案的研究严玮

7-8/147破解电子作品评价和管理低效问题董丽华

9/77信息技术在教育科研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张宝肖丽红奚燕

9/80在Moodle平台下利用Hot-question构建课程的反向通道张翼吴平华

9/81网管, 痛并快乐着兰光明

10/73应用几何画板编写二次函数综合题刘维兵

10/75学校视频资料的科学化管理实践应用研究张兵

10/79中小学门户网站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建议李昕荆永君杨雪

10/81中英文混合识别的利器——ABBYY FineReader张秀常

10/82校本课程《Flash卡通动漫设计》开发设计与实施余军

11/77基于iBooks Author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李珍珠赵姝丁杰王朋娇

11/82“三四五六”:翻转课堂的操作实务张跃国李敬川

11/84巧用“陀螺旋”动画制作数学课件柏纪荣

12/73快速制作课件及案例探讨郑小军李丽萍张霞覃文欢陈玉萍

12/76用手机控制PPT的播放陈鹏卞龙宝

12/78利用《双基测验分析诊断系统》进行试卷讲评孔德英

心灵成长

1/85神秘的眼睛魏宁

1/87信息技术课上的趣味心理学赵兴海

1/88他推开了我的“反思”之门徐海峰

1/89利用反向通道促进课堂参与张渝江编译

2/90失败的5分钟“惩戒”肖克成

2/91从签名和裸照说起鞠福云

2/92我们需要理性思考——读《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陈仕洪

2/93由“信息处理”想到的胡永跃

3/88一份意外的礼物李黎

3/89对学生多一点敬畏俞永江

3/90我的“潜伏”计划张淑洁

3/91一场拉动思维内需的阅读方少芹

3/92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吴标

3/94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读《解密高效课堂》有感黄泽华

4/87 ICT江湖的七个人七种武器魏宁

4/90开放学习世界的十把“金钥匙”——评《世界是开放的》王碧静

4/92握紧你手中的“金钥匙”——读《世界是开放的》所思赵敏

5/88“非常”尝试——我用英语上信息技术课边楚女

5/90信息技术课上有个他余海燕

5/91“看见”孩子们的失败——读《孩子为何失败》刘关军

5/93开放学习中教师的新角色定位王文惠

5/94网络技术支持的基础教育实践探索汪向征

6/86让学生自己“破茧而出”袁会鹏

6/87从学生用“画笔”工具下五子棋想到的王晖

6/88提升思维品质实现教育理想——评《像教育家一样思考》申屠待旦

6/89草根也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张朝全

6/91我们需要怎样的老师聂树平

7-8/149最初的梦想赵娜

7-8/150真假“信息”魏宁

7-8/151课堂上的“剽窃者”包士娟

7-8/153教师即教育——读《致青年教师》有感钟明

7-8/154“差生”的尊严更重要——读《致青年教师》之《老师, 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刘淑慧

7-8/155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欧阳利杰

9/83这节课你来讲左延金

9/84我被“窗帘”撞了一下腰刘艳

9/85从“恶魔”到“天使”李昱婧

10/86心灵“设计”:站在人文和科学的交点——读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陆平

10/88以学生的心态来教书陈丽

11/86放智慧一条生路陈复兴

11/87一次成功的导课肖克成

11/88我们用什么留住年华边楚女

11/89别挡住成长的视线王永军

教师专业发展

1/92影响混合研修学习质量的因素分析刘惠琴

1/94占位·落位·到位有效实施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以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为例汪文华

2/94微格教学在校本师资培训中的实践和应用吴仁昌许斌

2/96网络教研之投石问路江云靖

3/95教师赋予新型校本资源库以生命徐宁成钱耀刚

4/94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新课标理念内化模式探究张庆秀王换超

6/92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变王红李永庆

6/95理性认识学校网络教研程淑梅

7-8/156追求每一个行动者的思维增进——信息技术“课堂对话”主题教研的策划与启示费海明

9/86“萝卜时光”里的快乐成长詹可培

9/88瞧!我们这个教研组沈燕

9/89 QQ群网络教研促进课堂有效教学包士娟

9/90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设计”全攻略张骏

10/89让思想再飞一会儿吧——利用Moodle平台开展区域性教研反思活动章伟

11/95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张田

12/86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教师教育反思实践的研究周如俊

行业观察

6/96全脑通教育助推“后进生”转优

7-8/159创新管理促教育装备企业可持续发展黄华圣

课题在线

9/93智能终端开启教育新时代——《智能终端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开题会侧记王晓波

9/96 Adobe Creative Suite 6巡展发布常湘萍

10/91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谢忠新贾晶晶王其冰

小学阶段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第10篇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旨在对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培养教育对象利用计算机、各种通信设备等信息工具, 收集、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有很多, 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认识、信息的作用、信息的存在方式、信息的获取方法、有用信息的过滤方法、信息的处理方法、信息的利用能力等。

二、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要让他们具有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不切实际的, 应该从小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确定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1. 使小学生了解现实社会中信息技术的意义。

现实社会中信息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各种各样的信息也是随处可见的, 我们要利用信息就必须懂得信息技术, 只有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 各种各样的信息才能为我所用, 社会才能更快速高效的发展。

2. 学会使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获取信息资源, 并把它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辅助方法。

就小学生而言, 他们将来面对的是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生活, “走向社会”毕竟还是以后的事情,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当中才是信息技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

三、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应本着简单的原则进行设置, 不宜传授较深或较难理解的内容。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年级可以从一年级开始, 直至六年级。

一年级至二年级: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接受也比较快, 但理解能力偏低。基于以上原因, 这一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多以认识、了解和活动为主, 设置内容及实施的方法如下:

内容一: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载体是什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信息?平时你都利用了哪些信息?

实施方法: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组内成员分工合作, 画出自己所熟悉的某一个地区的社会场所布置图, 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 并在认为是信息主要聚集区的地方画上“X”标记。接下来让学生开始实地考查。考查结束后再回到课堂, 对各组的布置图进行讨论, 最后将布置图展示给大家, 让大家自己说一下在信息主要聚集区是如何获取信息的, 信息主要聚集区有哪些特点。

内容二:什么是信息工具?信息工具有哪些?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哪些人在用计算机?他们在用计算机干什么?

实施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 组内成员分工合作, 从旧的报刊上搜集信息工具的图片把它们集合起来并分类。然后结合这些图片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哪些是信息工具, 哪些应该是一类,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哪些是计算机类, 你在哪里还见过计算机, 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参观使用计算机的部门。回到课堂后, 以组为单位, 让学生对所看到的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情景进行讨论, 并总结一下计算机在工作中的作用。

三年级至四年级: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最快, 理解能力也较以前有所提高, 是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以理解、记忆为主, 注重能力的培养。设置的内容及实施的方法如下:

内容一: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计算机认识的信息是什么样的?如何形容计算机中信息的多少?

实施方法:在教学中抓住信息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是怎样把信息变成“数据”, 又是怎样通过“运算”得到“结果”的。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还有哪些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最后教师汇总调查的结果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内容二:如何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软件、硬件是什么?字处理软件如何使用?

实施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功的比赛活动, 通过不断的竞争机制, 督促学生练好基本功。

内容三:怎样获取远程的信息?你想要的信息在哪里?

实施方法:传授一些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然后教师演示上网的一些基本操作, 比如怎样上传、怎样下载等操作。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要求他们列出要上网查的信息和这些信息可能在什么地方。让他们讨论之后再进行实践, 实践结束后要进行经验总结, 并写一篇题为“我们在网上可以查到什么”的文章。

五年级至六年级: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快, 理解能力强。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以理解为主, 并增加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内容。设置的内容及实施的方法如下:

内容一:什么是集合?什么是数据库?如何建立数据库?如何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分类?

实施方法:这部分内容较难理解,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教学中一定要在活动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首先组织学生对集合进行讨论, 认识集合的概念, 知道相同类型物质的聚集就是集合。然后组织学生对物品进行分类, 从中了解分类的方法, 知道数据库是分类项的集合。

内容二: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深入研究。

实施方法:通过各种实例进行深入的教学和练习, 在练习中注意讲解步骤。组织学生进行电子文摘报的创作比赛, 综合应用字处理软件。

内容三: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完成一个大作业。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54-0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此我通过几年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心得,以供参考。

一、强认识

提高信息技术环境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认识不足的现象。我们应该组织专题学习活动,让广大教师明确,信息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一整套技术。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就是要借助于这些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再发展中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理念。作为小学教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特点,课前得处理各类(文字、数据、图形、声音、视频等)信息,形成符合课标要求的课件,再借助于计算机、电视、投影等运用于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时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乐在学习中。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多培训

加大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确实提高教师整合资源能力 就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而言,知识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是主线。紧紧围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个核心,教师如何获取文字、数据、图形、声音、视频等信息,如何加工处理这些信息成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因此,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培训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各类有代表性的应用软件的实际使用上。同时,确定培训内容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例如:在课件制作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的培训中,要结合农村实情,注重培养农村教师的自己操作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能力。好的课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应满足教学要求,注重启发,促进思维,问题典型,善于引导;其次应满足科学性要求,内容符合逻辑,动画合情合理,操作简单;再次应满足艺术性要求,创意新颖,图像清晰,声音清楚,文字醒目,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应满足经济性要求,投资合理,使用周期长。相信长期的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定会改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基本为零的局面。

三、正态度

当今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上是由上其它科目的教师兼任,所以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课马虎了事,没有认认真真的去上过,让信息技术课成了摆设,浪费大量的资源。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也就学不到知识与技能。所以,我觉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我国,早在1984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的指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上好信息技术课就是对学生负责,也是一个教师教学态度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完美体现。

四、强自身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一堂信息技术课的好坏,教师在其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那么要做到这些,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提高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智慧。我们只能不断学习,努力钻研,日益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才能适应今天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五、重教法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光有兴趣还不够,学生有了兴趣那就要看教师的方式方法了,我们如今教育教学的方法归结有以下:1、形象教学法;2、任务驱动法;3、游戏教学法;4、合作学习法;5、自主交互式习法;6、直观演示法;7、操作实践法;8、同步教学法;9、广播演示法等等。那么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这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必智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学生有了高涨的兴趣,教师有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以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相信一堂精彩的信息课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六、会运用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在我们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以后,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正确的运用,比如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这些科目,我们都可以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学习,查找资料、进行批注等等,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与信息打交道,可以说,现在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技术的生活中很好的生存,信息技术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我们对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显重要。

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启示 第12篇

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 日本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政府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曾先后于1994、1998年、2000年、2001年分别制定发展信息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使得本国中小学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和连接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国家IT战略总部在2001年1月提出的eJapan战略中, 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目标是, 到2005年, 在中小学要实现每5.4名学生一台计算机, 所有的学校要实现宽带网络连接率和普通教室的LAN连接率达到100%。日本文部省的近期调查显示, 截至2005年9月, 日本中小学平均每台教育用计算机对应的学生人数 (生机比) 为7.6台 (2004年为8.1台) ;普通教室LAN的连接率为48.8%, 宽带网络连续率为84%。虽然离预期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但是其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2. 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

日本在发展和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 十分重视行政指导作用。日本文部省于1992年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利用问题。报告认为, 多媒体的教学特点是吸收和综合传统教学媒体的特性, 利用多种储存的图像资料和对话式信息检索功能, 培养信息应用能力。1994年, 文部省成立了多媒体规划政策室, 举办了关于制定多媒体文教对策的研究会, 陆续制定了多媒体教育的文教对策。这些对策成为今后多媒体教育对策的基本观点和具体的策略。1995年2月, 文部省制订了“面向高度信息通信社会的基本方针”。同年8月, 确定了在教育、学术、文化、体育运动等各个方面信息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要求小学和中学教育: (1) 有计划地配备计算机以及推进学校设施的智能化; (2) 配备优秀教学软件以及研究开发优秀软件; (3) 对全体教师进行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4) 研究运用包括光缆在内的信息通信网络的教学方法; (5) 建立具有提供综合性教育、文化信息的全国中央性组织功能的教育综合信息中心。

1996年10月, 文部省召开了有关初、中等教育适应信息化发展、推进信息教育的调查研究协作会议, 着重研究各级学校开展系统化信息教育的发展策略。1997年, 制定“教育改革计划”, 提出推进全国互联网建设的规划, 确保全国的学校进入因特网。1999年12月, 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该计划提出, 到2005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科目都要实现计算机和因特网授课。中小学通过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教学, 实现三个根本转变, 即学生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的根本转变。

3. 日本政府对信息教育的投资

文部省从1997年开始拨款补助地方教育中心广泛地联结学校的信息通信网络。1997年、1998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预算分别为18亿、30亿日元。2000年、2002年、2003年度教育用计算机的配备资金分别为1760亿、1960亿、2010亿日元, 主要用于建立和完善公立学校校内网络、学校教育内容开发、私立学校计算机设置、公立学校教员信息素养教育、推进教育利用因特网开发技术等等。文部省希望各级政府机构拨出一定经费帮助“教育软件开发中心”, 让这些中心能开发出更多的适合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的软件, 还要求学校图书馆逐步建成学校的信息学习中心, 收集、储存和开发各种教育信息。

4. 中小学开设信息教育的内容

日本教育信息化不仅重视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也极为重视软件方面的建设, 以期达到总体推进的效果。日本中小学网络学习呈现出小学、初中、高中三大学段的不同特点。

小学阶段———由于日本现行学习指导要领中尚未明确信息教育的细化内容, 而是停留在原则性的要求水平上, 因此, 各校发展水平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有的以活用能力为主, 有的停留在单纯提供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层面上。

初中阶段———开设“信息基础”作为选修课, 平均25学时, 主要用在计算机设备操作和初级软件的应用上, 使学生初具网上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通过数理学科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 目前正在向整体教育活动扩展, 并设置高中“信息处理”选修课和“信息技术”必修课, 促进网上学习。

日本十分重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强调在网络信息社会中, 信息伦理道德是“有效利用信息能力”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的相关课程中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 积极地推进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为此, 计算机教育开发中心开发制作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支持中心”网, 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相关实践以文本、动画、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络上, 为学校、教育中心和教育委员会提供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相关信息, 以及对家庭教育有参考价值的典型事例。上载到网络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实践和事例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礼节”、“安全和病毒”、“著作权”等内容, 并有视频展示部分或整个教学指导活动的过程。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进入“道德”、“社会”、“特别活动”和“综合性学习时间”以及“信息”等科目的教学活动中。

5. 民间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

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进必然会带动相关市场的急速扩大。在此背景下, 民间企业对学校的信息化也提供了种种服务。系统商针对新教学大纲所编的教育软件不断地投入市场, 所有的开发商都侧重于开发即使不习惯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和儿童也能够简单操作的商品, 并纷纷将网络型教育系统的开发放在了首位。软件商则从占领学校市场出发, 一直努力向教育机构和学生实行优惠销售, 并致力于与学校的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商品开发。此外, 还有以慈善形式进行的计算机和因特网接进计划等民间支援活动。

6. 加强教师信息教育技能的培训

日本为了保证中小学网络学习的高水平运作, 十分重视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 重点放在在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师范类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两大基点之上。

日本中小学教师接受信息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有五种:国家及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培训活动、校内研修、大学举办的培训活动、研究团体举办的培训活动、企业举办的培训活动, 日本每年有大约20万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其中40%的人在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培训学校接受培训, 其余的人参加各种研究团体和企业主办的培训班或出席由大学举办的讲座等。培训一般分为两个层次进行, 首先培训都道府县一级的教师3000人左右, 让他们成为各校信息技术培训的骨干, 然后再由他们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层层递进的培训, 提高了教学效率, 节省人力资源, 具有良好的效果。日本重视教师的信息教育技能也体现在中小学教师许可证的标准之中, 在教职科目中增设了包括运用信息手段和资料能力在内的教育技术内容。

近年来, 日本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不断得以充实, 教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教育指导能力也逐年提高。为了支持教育领域人才方面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人才支援中心于1999年9月成立。该中心将具有计算机使用经验已失业的中高年龄人员以及计算机知识丰富的毕业尚未就职者转化为教师的信息教育进修和计算机应用授课的指导辅助人才。这种人才的灵活运用支援了教育信息化建设, 扩大了就业机会。

7. 重视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

从1994年开始, 日本建立了由教育委员会和民间团体的软件开发企业组成的软件开发组, 专门从事学习用软件的开发研究, 为学校提供适合各种教育活动的学习用软件。1998年日本政府预算投入4亿日元, 建立了16个开发组, 继续进行学习用软件的开发研究。

二、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为促进教育信息化, 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普及, 日本政府从多方面采取了措施, 这些经验和措施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以推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1. 制定规划与加强领导

日本在发展和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 十分重视政府的指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 提供政策、财政支持, 实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 支持、协调、引导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可以看到, 我国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已经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 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这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 更新教育观念, 制定新型教学模式, 加强师资队伍的信息技能的培训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为提高教师信息技能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值得我们学习。当前我国新课程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仍然是两张皮, 有人尖锐地指出这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并存, 相当一部分的应用培训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 或者是机械地套用国外的某一个课程设计模式, 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中的培训甚少, 培训在质的方面没有创新, 这就造成应用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总的来说,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基础性的训练, 今后的侧重点应放在培养应用能力上。

3. 整合教育内容, 强化信息伦理教育

在借鉴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同时, 更应借鉴日本在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做法。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似乎更重视正规化的信息技术基础的培养, 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基础等。日本的信息技术教育则更重视中小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 尤其是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认为新世纪教育的最大特点就体现在这里, 即信息社会中最基本的能力是有选择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并具备同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与技巧。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方面, 因为信息技术教育最终是为了服务育人的全面发展, 而不是仅仅学会应用技术。

4. 采取多种融资方式, 鼓励企业参与,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在日本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 民间企业对学校的信息化也提供了种种服务。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目前国家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更应该在国家加大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投资的同时, 采用市场化的手段, 制定相关政策, 多方融资,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过程, 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5.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教育技术资源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借鉴日本开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做法, 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同时调动多种力量, 重视教育软件、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参考文献

[1]张舒予, 王主编.中外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4.

[2]易红郡.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经验[J].教育探索, 2001, (7) .

[3]IT基本战略[EB/OL].http://www.kantei.go.jp/jp/it/goudoukaigi/dai6/6siryou2.html, 2004-11-06.

[4]董玉琦, 解月光, 孙启林.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5]刘文, 刘世青.日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10) .

上一篇:工程达标下一篇: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