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范文

2024-06-29

信息系统分析范文(精选12篇)

信息系统分析 第1篇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 管理信息系统已扩散和渗透到企业和组织的方方面面,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社会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Internet实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 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 管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通讯技术相结合向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这也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 这就需要结合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对它进行研究。

二、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 管理信息系统是存在于任何组织内部, 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输出的系统。从狭义上说, 管理信息系统是按照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 以计算机为工具, 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体现了信息管理中利用现代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 向各级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 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是综合的人—机系统[1]。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能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处理, 以供查询;能够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 对差异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进行控制;采用各种经济数学模型和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大量数据, 辅助决策, 以期合理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系统概念

系统科学是由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管理技术等许多学科, 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大类综合性科学, 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 揭示其活动规律, 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

系统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的事物结合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行为目标的有机整体。组成系统的各个事物或部件称为系统的元素, 各个元素排列组合形成物理或逻辑关系, 这些关系有些是静态稳定的, 有些是动态变化的, 构成系统结构, 并且要素之间的联系使系统产生统一的功能。而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个系统, 具有涌现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系统特性, 所以要用系统思想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四、管理信息系统特性

1. 管理信息系统的涌现性

涌现性是指整体具有而其组成部分以及部分之总和不具有的特性, 一旦把整体还原为它的组分, 这些特性便不复存在;因而认识了各部分特性, 再把它们汇总起来, 并不能认识这类整体特性。非系统的整体是部分的总和, 也仅仅是总和, 它们只具有加和整体性。事物作为系统的根本特征, 在于具有整体涌现性;用系统观点看世界, 最重要的是把握对象的整体涌现性[2]。系统中的元素是相互作用的, 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 元素不可能在不对整体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从整体之中分离出来, 各个要素处于有机的复杂的联系之中, 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个要素的变化往往受其他要素变化的影响, 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又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最后导致事物的整体性能发生变化。要素之间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就是系统整体性之所以会发生变化的内部根源。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 从整体出发, 具体地分析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可以解释和掌握它的整体性及规律。以系统的观点, 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要素有硬件、软件、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相关人员以及制度规范、管理思想与理论。其中, 硬件包括计算机和必要的通信设施等, 例如:外存、服务器、通信电缆等。硬件资源是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构成系统运行的硬件平台。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实用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一般是指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协议, 它可以控制协调硬件资源, 是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软件;实用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语言、开发工具、浏览器等用于开发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指一些办公软件、数据分析软件或图形处理软件。数据资源大量存放在数据库中, 是实现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的基础。相关人员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涉及的各方面人员, 这些人员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影响系统应用软件的构造。管理制度规范是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开发和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是构造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的主要参考依据。而管理思想与理论给出指导思想和要求, 为系统建立一个基本框架。

以上6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管理信息系统, 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系统的实施提供了物理设施, 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传输范围等特性;数据资源和数据库是实用软件的基础, 其结构好坏决定应用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规范影响系统的结构, 制约着系统功能是否充分发挥。正是这6个要素互相作用, 互相制约, 才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存在种种差异, 包括结合方式上的差异, 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 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 层次概念就反映这种有质的差异的不同的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系统的层次区分是相对的, 一个系统往往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它本身也还有更深层次的子系统。相对区分的层次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相邻上下层之间、多个层次之间都会有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甚至是多个层次之间也会有协同作用。层次性也具有多样性, 按照不同的指标可以划分不同的层次结构[3]。

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层次结构, 按照管理活动的不同, 可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作业层。战略层的管理活动涉及组织的总体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 是为组织制订战略计划服务的, 所以它的数据和信息来源是广泛的和高度概括性的, 为组织制订战略计划提供参考价值。战术层的管理活动属于中层管理, 是为各个部门负责人提供信息服务, 以保证他们在管理控制活动中正确地制订各项计划。它的信息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战略层, 包括各种预算、标准和计划;另一方面来自作业层, 包括各种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经过作业层加工处理后的信息等[4]。作业层的管理活动属于基层管理, 它是为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所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 主要包括作业控制和业务处理。由于这一层活动比较稳定, 各项决策呈结构性, 可按一定的数学模型或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规划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

另外,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可按照组织机构划分的若干部门及各个部门的业务功能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层次划分, 这种层次结构与组织结构有很强的相关性。

还可将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结合, 分为横向多极结构、纵向多极结构和纵横综合的多极结构。横向多极结构是将同一管理层次的不同管理功能结合在一起;纵向多极结构是把同一管理功能的不同管理层次结合在一起;纵横综合的多极结构是将纵向多极结构和横向多极结构综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 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 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各系统, 自身都存在输入与输出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能力。这表明开放性既具有客观普遍性, 又具有内在必然性, 是事物、系统固有的一种规律性。系统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环境中, 必须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与信息才能生成、存在与发展, 这就要求系统的结构是开放性结构。系统既要内部开放, 又要对外开放。系统内部开放, 即各子系统相互作用, 才能形成系统的结构。系统对外开放, 即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系统, 使自己成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这样才不会孤立[5]。

建设和完善信息系统是有环境要求的, 这就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 它所面临的环境不仅指系统正常运作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而且涉及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制约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在政治方面, 政治体制改革, 要求建立廉政、高效、有序的政务, 透明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 建立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为企业所需, 也正在成为政府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 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改善监管工作, 推进政府工作勤政、廉政, 有利于改善政府对社会的服务, 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在经济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需注入大量资金, 并且进一步的维护、新软件的应用等也是一个不断追加投资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 资金的投入与回笼也将成为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现实的制约因素。在人文方面, 现实生活中, 人们的生活理念、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知识水平等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首先是人们愿意接受, 并能认识到它对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处理的重要性, 其次要有专业人才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

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建议

1. 做好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 具有多层次结构, 建立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是项精细、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做好周密的规划。信息系统涉及的部门杂、模块多、知识面广, 不仅仅涉及技术, 而且涉及管理业务、组织和行为。因此, 在筹备期间要搞清楚建立信息系统的原因和目的, 所涉及的部门和环节以及引进的时间。对这些具体要素的了解既可以增强企业开发信息系统的针对性, 又可以保证实施环节的可靠性。另外, 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注重总体规划和局部开发相结合、总体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协调、新旧系统的协调等问题。了解这些细节之后, 针对实际情况做一个周密的规划, 并对该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

2. 做好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与优化工作

在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过程中, 由于企业各单位对计算机应用积极性的提高, 计算机应用普及进度更快了。但因为在管理信息工程建设中缺乏系统性的思想, 使得许多在局部取得很好成效的应用系统不能有机地架构起真正优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在全企业数据达到统一规范方面尚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 开发者应该善于了解和把握系统性、本质性的问题, 有一个明确的系统概念。同时, 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在开发工作中保持主动。

3. 保证系统实时更新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 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并且, 信息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是信息技术, 而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 因此, 要想保证信息系统能够促进内部管理得到提升, 并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系统的实时更新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使得信息网络建设问题愈来愈重要。现有的信息采集与发布网络已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应继续加强与上级信息服务部门的合作, 开辟新的信息渠道, 同时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网络, 将企业各类信息来源有效地组织起来, 以保证信息系统及时更新, 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培养管理信息系统的专门人才

人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要素, 而信息系统使用后人员构成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新的职能出现要求配置新的专业人员, 如系统分析员、设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硬软件的维护人员等。建立这样的一支专业队伍, 必须做好选择和培训工作。尤其是系统分析员, 既要有企业管理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又要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数学方法。因此, 加强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对于系统顺利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5.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策略

要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至少要提供如下的安全服务:身份鉴别, 系统必须对用户进行身份的合法性鉴别认证, 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访问控制, 并非所有的合法用户都可以使用信息系统的所有功能和资源, 系统访问权限的规定控制用户能够使用的系统功能和资源;数据完整性, 能保证数据安全、准确、有效, 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数据原有的内容、形式和流向;数据保密性, 数据保密性是指系统中属于保密范围内的信息只能经过允许的方式向经过允许的人员透露。另外, 防火墙技术、数据备份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6. 严格的管理制度

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以及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 才能建成有效的管理系统。首先, 制订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根据本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 制订安全管理规章作为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依据。安全管理规章要求明确安全工作的目标, 安全机构的职责, 安全工作人员的权限, 各部门应遵循的安全原则, 安全管理工作的运作方式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等。其次, 制订应急计划。为了减小由意外和不希望的事件引起的对系统的损害, 必须制订万一发生灾难事件的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建立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由紧急行动方案、资源备份、备份操作计划、快速恢复和检测等部分内容组成。最后, 安全规划和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和安全策略制订安全规划, 并在安全规划系统建设和维护过程中, 解决不断出现的安全问题。

六、结论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涉及多个要素且要素间关系复杂, 本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涌现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系统特性, 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来重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要素、层次结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以便于把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性和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对于组织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和系统学的概念入手, 以系统科学为方法论指导, 研究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涌现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系统特性, 并依据这些特性分析对组织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涌现性,层次性,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吴小梅.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34-36.

[2]苗东升.论系统思维 (六) :重在把握系统的整体涌现性[J].系统科学学报, 2006, 14 (1) :1-4.

[3]魏宏森, 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201-243.

[4]苏选良.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7-18.

酒店信息系统分析 第2篇

第1章 企业概况

主要介绍本章布丁酒店的行业背景、企业概况、企业宗旨、企业发展趋势、企业具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

1.1行业背景

7天连锁酒店集团(7 Days Group Holdings Limited)创立于2005年,2009年11月20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SVN)。作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酒店集团,7天连锁酒店秉承让顾客“天天睡好觉”的愿景,致力为注重价值的商旅客人提供干净、环保、舒适、安全的住宿服务,满足客户核心的住宿需求。

1.2企业概况

7天连锁酒店现已拥有分店超过1500家,覆盖全国150个主要城市,业已建成经济型连锁酒店全国网络体系。

7天连锁酒店建立的“7天会”拥有会员超过3000万,是中国经济型酒店中规模最大的会员体系。作为业内科技领航者,7天是目前少数能“7×24小时”同时提供多达5种便利预订方式的连锁酒店,包括:网上预订(www.7daysinn.biz)、电话预订(40087 40087)、WAP预订(wap.7daysinn.biz)、短信预订(156 2222 7777)、手机客户端。

深谙企业运营之道的7天连锁酒店,凭借“7天会”庞大的会员体系,通过科技和服务的持续创新,结合充满活力的7天企业文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领先品牌。

1.2.1企业宗旨

7天连锁酒店室内在web2.0时代,『我』成为服务的核心,在经济型连锁酒店模型基础上,除了提供环保、健康的硬件环境,7天连锁酒店还倡导“快乐自主,我的生活”的品牌理念,在产品及服务流程的设计上不断整合创新,提供更具人性化、便捷的优质酒店及会员服务。

1.2.2企业发展趋势

7天连锁酒店集团于2005年注册成立。

2005年3月 7天连锁酒店第一家分店——广州北京路店开业 2005年4月 7天网站开通。

2008年11月 注册会员已近500万。009年01月 7天网站在经济型连锁酒店网站Alexa排名第一,成为全球第一酒店网站。

2009年1月 拥有分店数突破300家。2009年11月20日 7天连锁酒店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成为纽交所首家中国酒店企业。

2009年12月 拥有分店数突破400家。

2012年12月 7天旗下的分店规模已经突破1500家,其中管理店业务发展迅速,已经率先突破1000家。7天成为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管理店业务发展最快的品牌。

2015年9月18日,铂涛集团接受锦江国际旗下上市公司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

1.3企业具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

(1)建立内部通讯和信息发布平台。

(2)实现工作流的自动化,以及流程的实时监控与跟踪。(3)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并可按权限进行查询使用。

(4)随时随地安排业务、实将信息集成,将各种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可客户资源进行管理,可实现公司所有的信息和协同进行集中管理。

第2章 信息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平台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1网络的概念、分类和拓扑结构

概念:

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自治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连接起来,并在相应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网上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从资源共享观点出发,计算机网络可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其中,资源子网包括主计算机、终端、通信协议以及其他的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通信子网包括通信处理机、通信链路及其他通信设备,主要完成数据通信任务。

分类: 根据网络的传输技术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点式网络。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1、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范围在几公里之内。

2、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也称远程网,范围在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全世界。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城域网MAN(Metropolis Area Network):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城域网的覆盖范围在几公里到一百五十公里左右,通常是在一座城市内,其范围比局域网大,是一种扩大了的宽带局域网。

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是描述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子网的终点与通信线路间的几何关系。它对网络的性能、网络协议的实现、网络的可靠性以及网络通讯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1、星型:

2、总线型

3、环型

4、树型

2.2本企业使用的计算机

酒店业计算机应用发展迅速,从以前的前台接待到现在的E客房,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酒店的各个部门,甚至是每个客房。计算机管理也已经从原来的单机、局域网,发展到广域网系统,甚至使用基于Web的应用系统。IT技术应用深入、服务网络化、信息化、成为了酒店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MIS的一个具体分支、是酒店信息系统的核心、国内一般将其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分开办公自动化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处理和控制日常的办公事务,使办公室事务和文件管理电子化,以提高事务处理的效率。电子邮件管理不一定是基于互联网的,也可以是局域网,与互联网分离的。文件数据管理子系统,多种类型、也可以有独立的存储服务器、能够方便的查询、安全控制。决策支持系统是管理系统的高层部分,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辅助决策者利用数据和模型,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管理问题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2.2.1服务器

配置:

Web服务器配置

Web服务器是指驻留于因特网上某种类型计算机的程序。当Web浏览器(客户端)连到服务器上并请求档时,服务器将处理该请求并将档案发送到该浏览器上,附带的信息会告诉浏览器如何查看该档(即文件类型)。服务器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人们常把它们称为HTTPD服务器的原因。Web服务器不仅能够存储信息,还能在用户通过Web浏览器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运行脚本和程序。

Web服务器的内容

(1)应用层使用HTTP协议。(2)HTML文檔格式。

(3)浏览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Web服务器配置要求

(1)了解DNS主机名和IP地址。

如果此WEB服务器在Internet上,需向ISP申请和注册此服务器的DNS主机名和IP地址。如果此服务器只在企业网内使用,则在内部的DNS服务器上注册。

(2)打开服务器文档,选择“埠”-“Internet埠”,启用“TCP/IP埠”。(3)选择“Internet协议”,完成以下选项后,保存文檔。“绑定主机名”:

A、选择“是”则您可在“主机名”项中输入主机别名,WEB用户可用此别名替代Domino服务器访问WEB服务器。

B、选择“否”(缺省)则不允许使用别名。“DNS查询”:

选择“是”则Domino服务器查询发送请求的WEB客户机的DNS名。Domino日志文件和数据库将包含WEB客户机的DNS主机名。

选择“否”(缺省)则不查询,Domino日志文件和数据库将只包含WEB客户机的IP地址。注意:

选择“否”将提高Domino服务器性能,因为服务器不使用资源执行DNS查询。“允许HTTP客户浏览数据库”:选择“是”则允许WEB用户在URL中使用命令来显示服务器上数据库列表。

选择“否”(缺省)则不允许。但即使WEB用户不能看到服务器上数据库列表,他们仍能打开有权限访问的单个数据库。

(4)启动HTTP任务。

IIS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Web(网页)服务组件,其中包括Web服务器、FTP服务器、NNTP服务器和SMTP服务器,分别用于网页浏览、文件传输、新闻服务和邮件发送等方面,它使得在网络(包括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发布信息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2、IIS的配置

当IIS添加成功之后,再进入“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以打开IIS管理器,对于有“已停止”字样的服务,均在其上单击右键,选“启动”来开启。

(1)IIS之WEB服务器的配置 方法如下:

在“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窗口中右键“默认WEB网站”,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进入属性设置对话框。

设置“WEB网站”,这里可以设置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和访问端口。在“IP地址”栏中选择目前能够使用的IP地址;“TCP”埠默认为80,当然为了保密,也可以设置特殊的埠。

设置“主目录”,当然可以输入(或用“浏览”按钮选择)你自己网页所在的目录作为主目录。

设置“文文件”选项,“启用默认文档”选中后,当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或IP时,系统自动在“主目录”中按上到下的顺序寻找列表中指定的文件名。

2FTP服务器配置

选择“开始”→“控制台”→“添加或删除程序” →“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选取“应用程序服务器”后,单击“详细信息”按钮。

选择“Internet信息服务(IIS)”后,单击“详细信息”按钮。

选择对话框中的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后,单击“确定”按钮回到前一画面。然后依次单击“确定”按钮和“下一步”按钮直至“完成”按钮。

安装完成后,可以用“IIS管理器”来管理FTP服务器,打开方式为“开始”→“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展开“FTP网站”时,可以看到下面有一个“默认FTP网站”。

配置DNS服务器

第1步,在开始菜单中依次单击“管理工具”→DNS菜单项,打开窗口。在左窗格中右键单击服务器名称,选择“配置DNS服务器”命令。

第2步,打开“配置DNS服务器向导”对话框,在欢迎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选择配置操作”对话框,在默认情况下适合小型网络使用的“创建正向查找区域”单选框处于选中状态。保持默认设置并单击“下一步”按钮。第3步,打开“主服务器位置”对话框,选中“这台服务器维护该区域”单选框,并单击“下一步”按钮。

第4步,打开“区域名称”对话框,在“区域名称”编辑框中输入一个能代表网站主题内容的区域名称,单击“下一步”按钮。

第5步,在打开的“区域文件”对话框中已经根据区域名称默认填入了一个文件名。该档是一个ASCII文本文件,里面保存着该区域的信息,默认情况下保存在windowssystem32文件夹中。保持默认值不变,单击“下一步”按钮。

第6步,在打开的“动态更新”对话框中指定该DNS区域能够接受的注册信息更新类型。允许动态更新可以让系统自动在DNS中注册有关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有用。因此选中“允许非安全和安全动态更新”单选框,单击“下一步”按钮。

第7步,打开“转发器”对话框,保持“是,应当将查询转送到有下列IP地址的DNS服务器上”单选框的选中状态。在IP地址编辑框中输入ISP(或上级DNS服务器)提供的DNS服务器IP地址,单击“下一步”按钮。

第8步,在最后打开的完成对话框中列出了设置报告,确认无误后单击“完成”按钮结束主要区域的创建和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过程。

功能:

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以上软件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也被称为服务器。相对于普通PC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服务器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信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它是网络上一种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可用性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硬盘、磁带、打印机、Modem及各种专用通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网站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表及数据管理等服务。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信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服务器是用来说明大量用户访问同一数据或资源。服务器可以是高效率的计算机、专用超级服务器、中档服务器、甚至还可以是大型机。但是,它们有着对其各自正确操作都至关重要的相似要求和特性。

2.2.2 网络的设计方案

酒店采用星型结构的网络,可以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另一种是纯粹的无线网络,即所有的网络全部为无线网络,包括营业和办公区在内。总机房的位置在一层,为了方便网络的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应把主机房分为内外两间。

酒店的网络管理人员,工作期间一般在机房的外间,同时监控整个网络的运转,及时排除计算机,网络,软件的问题。除特别需要,平时都不进内间。内间为放置酒店网络接入设备的场所,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网络由此进入,整个酒店的种种数据服务器及总交换机都应按要求和规格,放置于此,以方便维护和管理。

办公楼或者各楼层光纤连接到主机房,外网光纤到机房,先接入防火墙,再到交换机(或路由器),划分多个VLAN,防止网络风暴。

网络的布置

由于酒店管理的需要,一到七层的各服务管理点,都采用有线的网络,除此之外,一到七层的公共场所,都可使用无线网络,以最大化的覆盖整个服务区。由于室内空间及建筑物的问题,要尽量避免网络的盲点,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合理安排AP(无线接入点)的位置。

第3章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它们纷纷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以提高获取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将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工作中去。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率等,要动态掌握酒店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必然离不开计算机的说明。

本章介绍了系统用户的需求分析,也介绍了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本系统能够实现顾客点餐,账单入库,账单查询功能,满足酒店的前台收银功能。还介绍了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3.1可行性的前提、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资源快速准确收集、处理、分析统计酒店发生的信息资源。提供各种数据查询方式,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能够形成各种数据报表,及时准确反映酒店业务情况。系统各模块功能相互独立,利用数据流相互关联,最大的限制错误录入,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安全性方面,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避免手工输入的弊病,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优化业务流程,构筑合理的管理架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数据采用多级保护,减少酒店数据丢失。

酒店管理系统模块简介,前台接待模块,前台收银管理,客房预定管理,客房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核数管理,经理查询及辅助决策分析模块,系统设置管理

3.2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经费

3.3系统简要描述 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业界先进的C/S架构模式,关系数据库采用大型数据库MICRSOFT SQL SERVER 2000,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减少数据丢失,实现内部资源共享。系统采用C++作为前端开发语言,操作界面为传统Windows用户界面,操作方便,避免手工输入的弊病

3.4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第4章 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分析是以管理问题为主要应用对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负责这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员,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本章内容简单介绍了使用者的需求分析,对企业酒店部门调查分析,系统分析的工具,还利用E-R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判定树和决策表对酒店科学合理的分析。酒店在正常的运营中需要对客房资源、顾客信息、结算信息进行管理,利用宾馆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开放性的、应用系统可灵活伸缩的,不断满足酒店业务需求、市场环境的拓展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应用酒店管理系统通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酒店的服务项目,提高酒店的服务档次,减少管理上的漏洞,从整体上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4.1用户需求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宾馆在服务行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努力在当前服务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每位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经过多年发展,宾馆管理已经逐渐由定性管理,进入到重视定量管理的科学阶段。众所周知,在定量管理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手段方面,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电脑管理。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存在着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例如:

人工计算帐单金额容易出现差错

收银工作中跑单、漏单、偷钱现象普遍 个别服务员作弊、改单情形时有发生 客人消费单据难以保存和查询 无法对大量营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无法进行会员管理和追踪

无法准确迅速的解决折扣和优惠等问题 无法准确满足客人的个性需求 无法统一管理后橱的作业过程

无论收银还是财务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宾馆管理系统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设计的。系统实现了一般宾馆日常营运的全面自动管理

4.2管理系统概述

酒店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是以顾客订房信息为基础建立的管理系统,是管理酒店客房业务的重要方法、手段、技术和操作过程的集合。作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其服务的对象是双方面的:酒店和顾客。因此,一个好的酒店管理系统,必须让双方在使用时都快捷方便。顾客通过输入姓名、密码等基本信息,由系统自行生成酒店相应的统计数据及各类统计报表以供用户查询、打印,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定期的更新和删除, 酒店管理系统力求给用户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繁琐的数据。为酒店带来方便,也为顾客带来方便,实现信息化。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客户的要求,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采用两级管理结构,将酒店管理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酒店管理人员,酒店前台收银员。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

第一步:登录系统,选择适合您的身份。根据登录用户和密码进行登陆。

第二步:录入顾客消费信息和菜单种类信息等。即吧台查询菜品,菜系和日结账等详细资料,提交订单,将信息录入酒店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一个姓名对应一个台号,台号一定要确保准确无误,以便方便上菜。

第三步:对顾客消费进行销账处理。对顾客的消费信息进行结账。第四步:对日,月,年的消费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对整个酒店每日,每年,每月的消费信息进行简单的计算,方便酒店管理人员了解酒店的运行状态和运营趋势。酒店分为前厅部,客房部,财务部,工程部,销售部,餐饮部,会员部,人事部,机房等多个工作部门,其中前厅部作为酒店的神经中枢,在客人心中,是酒店管理机构的代表。客人的入住、退房、结账等活动都是在前台完成的,所以为其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其组织结构,经过调查该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如下:

信息系统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MVC模式 B/S结构 iBATIS框架

一、MVC模式

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式国外用得比较多的一种设计模式,最早是在Smaltalk中出现,MVC包括三类对象:Model是应用对象、View是它在屏幕上的表示、Controller定义用户界面对用户输入的响应方式。它是基于的Web应用的一种最为典型的一种应用方式,Struts 1架构实际上是建立在Model2基础之上的。

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大部分内容是有关就业管理的,其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就业问你,让学生了解如何去实施选择就业的这个过程。对于就业管理试行一体化的操作,它涉及的内容包括:计划管理、简历打印、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统计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招就专干在日常工作中的职责范围。而学校的其他事宜如: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财务等等都不属于这一范畴。

MVC的处理过程,首先控制器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决定应该调用哪个模型来进行处理,然后模型用业务逻辑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数据,最后控制器用相应的视图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数据,并通过表示层呈现给用户。

模型、视图与控制器是分开的,因此一个模型是具有很多个的显示视图的。如果用户在某个视图中改变了模型的数据,那么其他只要是依赖于这些数据的视图都会马上有反应,即刻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数据都发生变化,再加上MVC设计的局限性,那么控制器都会将变化的通知视图,显示也会随之更新。

二、B/S结构简介

B/S模式是Browser/Server的缩写,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它是基于文本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系统平台。包括数据服务器、多应用服务器(一个或者多个),如此分解之后便形成了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体系。它是WEB兴起之后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将复杂的系统功能简单化,并且统一了客户端,这种技术的运用将会大大的缩小毕业生在就业信息查询时候所耗费的时间。系统资源被统一的管理和使用是这个体系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网络资源被透明使用是它另一个重要特点,其主要特点为:

①易系统扩展。当注册的学生和企业越来越多的时候,必然也会很多的问题会随之而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中间层的部署服务器来解决信息管理的相关问题,这也就是三层或者多层分布的区别于其他结构的一个重要的应用。为了提高表层客户的响应速度,他对客户端都是透明的。

②响应速度快。当中间层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它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升。对于实现均衡负载和数据缓存的实现都是较为容易的。这样的设计效果就是让客户端的反应速度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⑨便于升级维护。一般业务规则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程序的一些变化,但是因为有了业务逻辑功能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系统不会有变化,这样对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④稳定性好。为什么这种数据系统非常的稳定,其实是与它通过使用Client与实际的数据库相连接分不开的。

⑤安全性好。业务服务中间层的设计使用,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具有很大的作用,用户就不能直接访问数据服务器,通过这样就可以达到保护数据库安全的目的。

三、框架技术分析

(一)Struts框架

为了减轻企业在构造Web应用时产生的负担,所以开发者在设计企业版Web应用时,便基于MVC设计模式设计开发了Web应用开发框架。该框架自带有标记库,大幅度的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并且还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本文在设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时,按照其实现所需要的几大模块,便制定出以下四种功能模式。该统需实现四大功能:人员管理模块、单位管理模块、招生就业工作模块和查询统计模块等四个模块。

与Struts 1相比,在框架上,Struts 1是一种Action驱动的框架,必须使用ActionForm,而Struts 2是Command模式的一种实现,采用反射机制,只需要编写Action就可以。在技术上,Struts 2的标签结合ognl语言,能够方便的在页面读取数值,比EL的功能要强大方便。因此,Struts2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框架。

控制器代理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处理用户请求时回调业务控制器的execute方法,该方法的返回值决定了Struts 2将怎样的视图资源呈现给用户。

实际上,框架的稳定性是整个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要使用MVC框架,那么就必须了解Struts 2是WebWork的升级,并且Struts 2还吸收了Struts 1和WebWork两者的优势。即使他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框架,它仍然值得我们运用到本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里,充满期待。

①Controller:控制器的作用是从客户端接受请求,并且选择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然后把响应结果送回到客户端。在Struts中Controller功能由图1中ActionServlet和Action-Mapping对象构成,核心是一个Servlet类型的对象Action-Servlet,它用来接受客户端的请求。

②Model:Struts为Model部分提供了Action和Action-Form对象。Action处理器对象封装了具体的处理逻辑,它调用业务逻辑模块,并且把响应提交到合适的View组件以产生响应。Struts提供的ActionForm组件对象,可以通过定义属性描述客户端表单数据。开发者可以利用它实现对客户端表单数据的良好封装和支持。

总体来看,Struts2是当前MVC模式框架精华的集成体,是当前的主流使用框架。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开发的简单性,系统基于Struts 2框架进行设计实现。

(二)iBATIS框架

iBATIS框架是基于Java语言的持久层框架,实现从数据库表到Java实体对象之间的自动映射(对象关系映射Ob-iect Relational Mapping,ORM)。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控制sql发送的数目,提高数据层的执行效率。阿里巴巴现在也在用是IBATIS;它需要程序员自己去写sql语句,不像hi-bemate那样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自动化的,ibatis是半自动化的,通过表和对象的映射以及手工书写的sql语句,能够实现比hibernate等更高的查询效率。

Struts應用通过JSP技术来实现View部分的功能,它提供了自定义的标记库。它能非常好的和系统的Model部分交互,完全是因为它有这些自定义的标记库,创建JSP表单,去实现Model部分中的ActionForm的映射,完成对用户数据的封装。这些技术如果运用到我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的话,那么对于学生和企业对于各种信息的查询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学生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学生的这种双向现则过程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一个相互的映射。

Struts框架和iBATIS框架都是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运用的最为主要的框架,有了这两个技术的运用,将会大大的减少信息统计工作的工作量,也会更快捷的进行信息的录入审核和查询。各种技术组件的默契合作,也给本系统的建设带来不少便捷之处,为系统的成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小结

信息检索系统架构分析 第4篇

1 信息检索的应用、意义及场景

1.1 应用

信息检索是指搜索信息的科学, 在文件中搜索信息或是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 无论是在相关的独立数据库或是超文本的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技术就是指依照用户的信息需求从信息的集合中识别查询和获取信息的技术,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更广泛、更有效、更快捷、更全面地在信息海洋中吸收和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1.2 意义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科技成果倍增, 新的学科领域不断产生、研究和更新, 科技文献数量、种类急剧增长, 同时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又加速了文献信息的传递与使用, 文献信息的传递、使用和交流又促使新的信息不断产生, 人类社会已步入了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这种浩如烟海而又极其分散的文献信息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特别是对于广大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如何迅速准确的查获到自己所需文献资料, 关系到科研项目的成败。信息检索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在未来的社会中将会日益显现出来。

1.3 信息检索设计

1.3.1 场景设想

在软件机构建立一个软件文档信息检索库, 软件文档库中存放软件工程过程中的所产生的所有文档, 项目管理师负责上传文档到统一的软件文档库, 项目的每个用户均有统一的搜索。

1.3.2 场景设想的合理性分析

为了进行搜索, 用户先指定一个能反应信息需求的查询, 接下来, 对用户查询进行分析和扩展, 扩展的查询与倒排索引进行匹配, 检索出一个文档子集。对文档子集排序并把排在最前面的文档返回给用户。为了提高排序的性能, 我们收集用户反馈信息, 并使用这些信息对结果重新排序, 最丰富的用户反馈形式是在返回结果上点击文档链接。

2 信息检索系统框架

根据场景的设想, 从用户界面、文本处理、提问处理、搜索、排序这几个方面简要阐述软件文档信息检索的架构, 信息检索框架如图1所示。

2.1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的作用是帮助用户理解和表达信息需求, 并帮助用户指定所需的查询, 在可用的信息源中进行选择跟踪搜索结果。

查询输入软件文档信息检索的输入为文本形式, 用户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的主要方法是在搜索框中输入一些关键词如“空管系统软件需求规格”等, 输入查询的描述采用动态生成查询建议列表, 当用户输入“空”子查询时, 表单实施显示查询建议“空管系统”, 自动填充或自动生成查询建议, 以方便用户和节约用户时间。

查询输出当显示查询结果时, 界面输出的是相关文档, 将文档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提交给用户, 如软件文档摘要、包含查询关键词的标题、标题组合、包含作为短语匹配的查询语句。

用户反馈是帮助我们进行查询重构, 主要思想是让用户指出, 对于查询哪些文档是相关的, 哪些文档时不相关的。也能让用户指出从文章中抽取哪些索引项是相关的。软件文档信息检索系统通过这个信息, 可以重构一个新的检索集合。

2.2 文本处理

文本处理时一个以产生排序函数为目标的复杂过程。构想出表示文档和查询的逻辑框架, 该逻辑框架通常基于集合、向量或者概率分布, 如图2所示。

输入一个能反映用户信息需求的查询, 对此查询进行与文档类似的分析与修改操作, 典型的操作包括适当的拼写校对和禁用词消除等。

输出文档和查询的逻辑框架, 该逻辑框架通常基于集合、向量或者概率分布。

2.3 检索策略

假如已经有了倒排索引, 给出信息检索策略, 常用的信息检索策略模型有布尔逻辑模型、模糊逻辑模型和概率模型等几种方式。

(1) 布尔逻辑模型。这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严格匹配模型。用户可以根据检索项在文档中的布尔逻辑关系提交查询, 搜索工具根据事先建立的倒排文档结构确定查询结果。标准的布尔逻辑模型为二元逻辑, 所搜索的文档要么与查询相关, 要么与查询无关。利用这种模型进行查询, 其查询结果一般没有按照内容的相关特性排序。

(2) 模糊逻辑模型。它在查询结果处理中引进了模糊逻辑比较, 并且按照相关的优先次序排列查询结果, 这样就可以克服布尔逻辑模型信息查询结果的无序性。

(3) 概率模型。它是基于贝叶斯概率原理而提出的, 根据词条、文档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词条间和词条与文档间的概率相依性来进行信息检索。

3 信息检索带来的影响

3.1 促进生产实践

信息检索是人们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是开发智力资源的有力工具, 它能帮助人们传播知识和利用知识, 使知识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2 资源管理

原来获得的信息传统途径, 现在几乎全部可以通过信息检索得到, 而且更快、更新、更准确。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的学校图书馆开始向以电子信息和虚拟信息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转化, Internet创造了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实现了资源共享。随着学习社会化、终身学习体系的诞生和进一步推进, 网络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起来。Internet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学校综合教育信息资源, 它是提供Internet上的可用于学校综合教育过程的, 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传递的信息。

3.3 消极影响

3.3.1 侵犯个人隐私

随着智能检索技术即可以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 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检索请求, 自动形成检索策略进行智能、快速、高效地检索, 信息检索变得更加便捷, 它的飞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效益、带来方面的同时, 也把很多系统的漏洞和个人隐秘信息展示在大众面前, 使得个人信息成为被侵犯的重要对象。通过网络信息检索,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获取他人个人信息, 甚至他人隐私。智能搜索引擎的发展, 给我们的信息检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也很大, 尤其是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其中存在严重的侵权问题。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就将当事人的真实情况, 比如姓名、单位、图片、以及生活细节等个人详细信息公布于众, 打破了当事人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 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特别是对方有可能只是个无辜者。

3.3.2 信息污染

一方面是信息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是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信息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 导致信息泛滥的出现。一些错误信息, 虚假信息, 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 使人们对错难分, 真假难辨;人们如果不加分析, 便容易上当受骗, 受其毒害。人们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 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的毒害, 它导致了一些行为偏差。

4 结束语

科技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正处在急剧变化之中, 大批知识密集型工业相继涌现, 边缘科学大量出现, 如果不懂得信息检索, 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困难, 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 就可以使信息的查询过程更有条理性、计划性, 避繁就简, 事半功倍, 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所以, 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避免重复劳动。科学研究具有继承和创造两重性,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 积累、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刘惠.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浅议[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2]Ricardo Baeza-Yates, Berthier RibeiroNeto.现代信息检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杨玫.文献检索课教学新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 2004 (03) .

[4]严扬帆.谈谈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9) .

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分析 第5篇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必须将建立一个将战略目标迅速转化为执行能力的管理体系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全面预算管理正是这样一个连接战略与战略执行的管理工具。

下图所示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闭环过程。

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始,企业首先要结合战略制定各级组织的年度目标,这些目标往往既包含财务指标也包含非财务指标,这些目标即是制定计划、预算的基础,也是对各级单位及人员进行考核的标准。

确定预算目标之后,企业的各业务单元就需要结合预算目标制定相应的业务计划,而这些业务计划的财务结果最终会体现在财务预算之中,从而形成企业从业务到财务的全面预算信息。

在预算执行过程当中,需要按照预算对实际发生的费用、支付等业务进行事前实时的控制,以体现预算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变化进行动态的预算调整、滚动预算、预测等工作,使企业的业务计划能够快速的针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年度预算的执行结果会体现在对业务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当中,激励企业各级人员努力实现最佳业绩目标,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中有如下几个关键:

全面预算管理是连接企业战略和战略执行的管理工具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上下全面参与的工作,是全面的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集成

预算的编制过程需要几上几下,多次沟通、协调

预算管理离不开执行过程的监控、动态分析、调整及事后的考核

全面预算的推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2.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技术挑战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需要强调充分的信息共享,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下,预算管理人员经常会产生下述困惑:

“每年从10月份折腾到第二年的3月份,其中仅是收齐各部门的预算就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初次汇总的结果中资本开支往往超过集团规定的合理范围,运营开支也一般都会高于保证公司预算指标完成的上限。”

“财务部门对具体业务需求应该分配多少资源不易判断,预算调整经常花费了大量时间依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预算编制以及差异分析等工作没有信息系统支持,手工操作耗费大量人力,且不能及时发现业务运行中的问题。”

“各个业务部门都要为自己部门开展工作争取到足够的资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都是平级部门,横向的协调耗费精力。”

“市场变化太快,十月份要预测到下一年的年底真的很困难。”

……

在缺乏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环境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普遍面临以下的一些技术挑战。

静态的预算流程

在没有信息化手段支持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数据编制、汇总的手工工作量较大,预算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耗费在数据的收集、检查、审核、汇总等繁琐工作中,工作效率较低。由于这种大量低效细节工作使得很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变成了一个相对静态的管理过程,每年的年度预算确定后,在预算执行过程当中,很难有精力和时间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预算做出调整,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预算管理方法也很难派上用场。

协作困难

手工全面预算管理环境下,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共享的工作平台,数据缺乏有效的组织,散落在各业务部门,难以有效的加以组织利用,数据版本容易发生混淆,这些都会给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平台,预算的申报、审批、下发等管理流程中,各级部门的横向、纵向沟通效率较低。

控制能力差

由于全面预算制定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企业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在预算确定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使全面预算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控制作用难以发挥,导致预算和实际执行成为互不关联的两张皮。

分析、调整能力不足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当中,由于实际执行的发生数据分散在企业现有的各个业务系统之中,在没有专业信息化工具支持的情况下,手工从这些业务系统中将实际发生数据准确提取、汇总出来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预算分析的周期很长,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应对速度的要求。由于预算分析的周期过长,也使得滚动的预算调整成了空谈。

3. IT时代对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需要覆盖完整的预算管理循环,如下图所示,一个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从模块上应划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及管理驾驶舱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

在管理流程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支持灵活的预算方案定义,同时提供预算编制、审批、控制、分析、调整等全过程的流程支持。预算信息系统要建立在多维数据模型之上[next]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全面预算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面向交易的业务系统。在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中,数据是由多个维度(角度)描述的,如下图所示,销售收入的数据是由产品、时间、渠道、客户、区域、部门、人员等多个角度进行定义的,在对销售收入的预算或实际发生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分析人员可能会关心按产品、渠道、客户等各维度汇总的销售收入,或者按照不同的维度组合进行数据查询,这些都要求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建立在一个多维度的数据模型上。

从技术角度来看,只有建立在多维数据模型上的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才能满足用户灵活多变的分析需求。预算编制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预算管理难点

对信息系统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全面的业务逻辑,从销售、生产、采购、财务、费用分摊、成本计算,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信息系统要能够灵活的建立企业复杂的业务、财务模型

企业业务逻辑经常变化,并随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精细化

信息系统建立的预算模型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和业务逻辑,系统的模型能够随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精细化

全面预算要求各业务单元广泛参与,各单元的业务分工不同,各自处理相应的数据

信息系统要具有完善权限管理功能,能够设定数据权限(单元格级),以保证企业的数据安全

企业各业务单元的地理位置可能相距很远

信息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使本地用户和外地用户都能方便的参与预算管理过程

预算的组织协调难度很大,数据审核、汇总的工作量大

信息系统要能够提供预算管理的流程支持

要支持自动的数据分发、汇总,提供预算流程管理的效率

全面预算最终要体现为财务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有大量的财务规则和财务计算,如成本费用分摊、根据销售和回款计算应收帐款等

系统应该提供财务智能工具,减少公式、规则的定义工作量,提高编制效率

¨ 快速录入、修改预算数据

¨ 提供业务预测功能

¨ 能够自动生成预算财务报表

¨ 支持自定义的财务模型(如应收、应付计算,费用分摊等)

¨ 利用内置的财务功能,尽可能减少预算公式设置

预算编制、调整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版本,容易造成版本管理的混乱

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版本管理功能,保存不同版本的数据

预算分析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多维数据分析对于预算分析功能尤为重要,系统要能够对已有的预算和实际发生数据进行灵活、快速的多角度分析、查询,而不需要通过定义复杂的报表或公式来对数据进行展现,

预算管理难点

对信息系统要求

需要从不同角度了解预算执行情况,洞察差异产生的原因

信息系统要支持多维数据分析,可以灵活、快速的完成下钻、上钻、旋转、切片、切块等数据分析、查询操作。

实际数据分散在财务、ERP、CRM等多个系统中,从这些系统中提取数据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

系统应该提供数据接口工具,具有整合不同业务系统中数据的能力

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后,预测调整的工作量大,效率低

系统应该提供预测、模拟的功能,快速做出预算调整

预算控制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预算控制是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预算控制系统,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可以很方便的对各预算单位的预算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next]

通过将预算控制和日常审批流程相结合,在业务活动发生前,通过相应的审批过程,达到事前控制的目标。在审批流程中,业务活动发起人和审批人能够从系统中实时得到该项预算信息(预算数、预算已经发生数、预算余额),并据其作出业务活动能否发生的判断,审批流程如下图所示。例如,某公司生产部门根据公司预算要采购固定资产,那么首先由生产部这项业务的经办人首先填写采购申请单,然后由生产部经理审核,对于一定金额以下的固定资产采购可能由财务审核即可,而对于一定金额以上的固定资产采购可能还需要主管副总或公司总经理审核,从业务活动发起人填写申请单到部门负责人审批、财务审批以及主管副总和总经理的审批的过程中,控制系统要能够自动在该项业务申请单上显示该项活动的年度总预算数、本月预算数、预算已经执行数、本月实际发生数。

预算分析系统相同,控制系统也需要具有同实际核算、ERP等业务系统及预算编制系统的数据整合能力,保证各模块的信息无缝连接。

决策支持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除了要为操作和管理层面的人员提供管理和分析功能之外,还要能够为管理决策层提供直观的、仪表盘式的关键指标数据展示。能够动态显示预算的关键性指标数据及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并能够针对特定指标钻取到明细的业务、财务数据。

4. 主流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介绍

目前市场主流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主要可分为Excel、ERP系统的预算管理模块、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专业预算管理软件三类。这三类系统的应用能力是依次增强的。

产品

优势

局限性

Excel

¨ 通用的表格工具,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 提供大量的公式、宏等计算工具

¨ 系统的购置成本低

¨ 针对个人使用,很难作为多人协同工作的平台

¨ 二维表格体系,数据管理散乱

¨ 缺乏对业务、财务模型的支持,需要定义大量公式

¨ 预算模型调整工作量大

¨ 无法自动获取实际数据

¨ 工作效率低

ERP预算模块

¨ 提供多人协调工作的平台

¨ 提供了一定的业务、财务逻辑,公式定义较为直观

¨ 与财务、业务数据紧密集成

¨ 预算控制能力强大

¨ 不支持或有限支持多维数据模型

¨ 预算模型受限制于ERP的基础数据

¨ 与业务操作集成紧密,实施复杂、周期过长

¨ 更多专注与业务操作层面,宏观分析能力不足

¨ 与不同厂商数据集成能力弱

基于多维数据 模型的专业预算软件

¨ 专业的预算管理平台

¨ 基于多维数据模型,模型定义、编制、分析效率很高

¨ 提供业务、财务模型,减少公式定义

¨ 专业的数据集成工具可以有效整合现有系统的数据

¨ 没有事前控制功能,需要同其它系统配合使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率分析 第6篇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采集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63-02

近期以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因为它的作用得到了大力推广。这是为什么呢?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功能性强,可以用它实现远程抄表,不再是以前的现场抄表,利用它的功能做出相应的设置,就可以实现远程检测,信息化操控用户的断电和送电功能,更精准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与营销系统接口。节省大量的人力,更方便了用户。

根据这些功能,全国的电力系统都在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虽然用电采集系统很便利,但在一些方面上还需做出更一步的改进,使它更加的便捷。下面从采集系统现在存在的状况,分析问题原因所在,找出解决的方法,以促进现实更为良好的管理工作。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率现在存在的状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在推广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实际运作当中缺少履历,因而就出现了采集率不高的问题。根据全面采集率进行分析,有的城市采集率将近90%,更有的还不足80%,那些采集率较低的地方,还需按以前人工抄表的方式进行现场抄表,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速度也不快,效率也不高。从这些可以看出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进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网方案

从主观上讲,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经过对终端用户及配电变压器的用电数据的分析与采集,从而达到推行阶梯电价、用电监控、线损分析、负荷管理等,以实现最终的错峰用电、负荷预测、自动抄表、用电检查与防窃电、节省用电成本等等。通过传输信道、系统主站、电子式电能表和采集设备等来构建综合性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现在我国,供电局所使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网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采集器、集中器与电能表组合成为二级数据传送网络,用采集器来搜集多个电能表的电能数据,采集器可以与集中器互相交换信息内容;其二是具备通信模块的电能表与集中器交换数据信息。

3  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率造成影响的原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很多通道组合方式,采集的过程又相当复杂。因而,对它造成影响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研讨解析。

3.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受环境的影响

工业区用电,用电负荷较为繁杂,特别是有工磁电电炉和进行电焊工作的地区,它们对用电负荷会造成影响。还有就是,有些用电设备过于老化,供电线路较长,这也是造成采集率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主要表现为不同一的连接路径,线路连接凌乱,电路连接中接头太多,铝、铜超标,这些因素都会对通信和载波形成程度不一的影响。

3.2  不能正常工作的电能表

有的电能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死机或其它性能问题,影响正常运作,对于这种现象在工作当中必须立即治理,防止对整体采集工作造成影响。另外,对电能表造成影响的还有载波表,载波表的通信性能个中不一,在现实工作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通信失灵等现象,并且电能表又与载波表是相互联系的,还要解决电能表问题。

现在的电能表经过改良后,可以说是相当先进的,端口运行的很稳定,而且它的串口就有485个,因而它的采集成功率是相当高的。但百密一疏,由于它的串口线太长,在比较差的电磁环境下工作时,将很大机会造成串口被烧。

3.3  采集终端也会发生故障

将通讯设备安置于不会被屏蔽信号的地方,安放好采集终端。连通电路后要进行线路检查,要仔细确认是否安装好SIM卡,假如SIM卡安装不牢固,松动,就会直接造成采集终端无法上线,造成无法采集的后果。

在采集系统中不仅终端对通信会造成影响,而且网络端通信也会受到主站电台的影响。专网终端通信过程中主站电台占着主导位置,它运行状态是好是坏直接对专网终端通信的质量产生影响,因而,主站电台要采用相对良好的设备,大多都是采用双工电台,它相对故障较少,稳定性强,性能优良。

主站在终端进行运行时,对其进行监督监测,确保终端线路的正常动作。假如终端连不上线,原因主要是这些方面,因为在终端运行后,会有可能出现SIM卡损坏或者通信模模块故障。再而,集中器也会出现阻塞情况,载波芯片也可能受损,产生故障。所以,在终端设备中运用高增益的天线,并将之连与电箱外侧,以增强它的通信效果。

周围环境也会对采集终端造成影响。强烈的电磁波和恶劣的天气状况都会对采集终端造成影响,极有可能使其发生异常,在这时我们就要及时赶到现场,对其进行重启,使其恢复正常运作。

3.4  采集成功率受业务的波击

营销业务应用在系统无法采集到未送电的用户中,得不到他们的采集数据,对采集成功率造成了波击。另外,电台的分表与总表的系统编排也很要紧,假如分表或总表编号出现错误,特别容易造成用户线路串连,直接对用户真实性用电数据造成影响。规约机制也应该规范化,如果一台机台上被安装了两个规约表,将会影响采集率的效果。

3.5  造成采集率下降的因素——主站采集数据

系统通过以采集终端传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采集率。采集工作的进行受终端传送的数据是否完全的影响。主站如果合理分配任务,完整上传终端采集到的数据,增强采集率的准备性。与之相比较,那些受电磁干扰比较严重的地方跟设备比较老化的地区,数据上传比较麻烦,需要多次上传才能完成工作,对采集成功率造成了影响。

3.6  集中器与主站通讯和召测存在问题

以下这些问题会造成集中器与主站通讯和召测有误。

一是主站和集中器IP地址并不一致,形成集中器以不正确的终端进行登陆,或无法进行登陆。对此要重新核实参数是否正确。

二是服务域名设置不正确,使集中器无法登陆主站。对此也要重新核实参数是否正确,如果有误立即修正。

三是集中器信号有时会不稳定,这是因为集中器安置的地方不合适,或通讯模块与天线接触不良及SIM卡存在问题,对此要更改天线及通讯模块和SIM卡。

四是远距离抄表,波载信号弱,对此在信号弱的地方安装集中器来分担任务,并安置信号放大器;

五是集中器的区位码设置出现问题,使集中器不能登陆主站,对此要再次核实参数并及时修正错误参数;

六是台区受到干扰情况较为严重,针对区域台区内容性负载和感性负载等的干扰影响,我们可以增添集中器,也可以安装谐波阻断器,把干扰源阻档在台区外,针对集中器周围存在的高频信号对GPRS形成干扰,可以移动集中器重新安装位置或者是把干扰源移走来解决这类问题;

七是电表数据、集中器、参数设置出现失误,对些核查通讯速率是否正确,检查电能表的时间,如不正确马上修正,检查电表的通讯地址设置有未重复,如有及时改正,检查召测电表是不是在集中器所在位置下挂表计,如果不是,立即修改。

4  有效处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率存在的问题   的对策

4.1  妥善处理采集终端问题

综上所述,很多原因都会造成采集终端发生异常。我们可以通过调换天线,让馈线内部和天线振子正常运行;调换SIM卡,使采集终端的数据更精确。另外,安装采集终端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受电磁干扰,特别是电磁干扰严重区,假如确实无法避开,可以采用重新启动设备确保终端的正常运作。

4.2  管理好电能表

一些地区如果电能表太多,导致抄表效率和结果下降,对此要采取的方法是增加足够的集中器来分担一个集中器承担的任务,减弱一台集中器承受的抄表数量,或与集中器厂家联系并对集中器进行更高版本的升级。

4.3  妥善处理好外来干扰因素

采集成功率的数据量是否真实也会受到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对次的解决方法是增加集中器数量和安装阻断器,减少外来干扰因素侵扰。

4.4  妥善处理好环境因素

对那些线路比较混乱,设备过于老化的地区要加强维护和更换。有些接线地区假如实在无法做出整改的话,可以通过增强载波通信线路的强度,改良该地区载波模块的发射功率,使以信号更强更稳,来达到载波表能够正常的通信。另外,那些用户很少,线路又太混乱的地区。也要对其做出改良。

妥善处理好用户电荷复杂的地区。对于用户用电复杂的地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妥善的处理。其一对用户用电设备进行查访和监测,看是否有干扰;其二统计用户的用电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开高峰期用电;其三在干扰较弱的地方安置集中器。

5  结  语

通过以上叙述,找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率问题所在,切实解决主站通讯、信息集中器、采集数据、SIM卡故障等等问题,从而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大大提高,有效的监督和检测电流和功率,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率更加精准,使信息系统更加高效。通过选用合理有效的措施,使用电力信息企业更加快速前行。

参考文献:

[1] 王可如.电能信息管理与采集[J].电力信息,2010(6)55-57.

[2] 韩平.电能采集问题分析[J].科技与用电,2014(8)32-35.

医院信息化系统分析 第7篇

各项主要信息系统的浅析:

1 医疗信息系统

电子病历的应用:电子病历具有传送速度快、存贮量大、成本低、查询方便等优点。医务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远程存取患者病历, 把数据传往需要的地方。在急诊时, 医师可以通过HIS系统及时快速的查出电子病历中的资料, 为尽快制定医疗方案提供依据。电子病历初步的杜绝了我院医师手工书写病例不规范的问题, 给医护工作者节省大量时间用于临床的工作。但是由于电子病历合法性并未得到国家承认, 此模块一直属于摸索的试用阶段。

2 门急诊管理子系统

门急诊管理子系统包括:门诊挂号、叫号、划价收费、诊间系统等子系统。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管理模式, 以患者就诊环节为轴线, 使患者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的活动在统一的信息资源联系下成为一个整体, 实现门诊治疗单、化验单、检查单电子化, 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管理上存在的不良现象。系统提供门急诊信息的查询与统计功能, 支持医院经济核算的门急诊财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报道。门急诊管理子系统在我院的应用, 基本解决因排队、等待等原因所产生的医患矛盾。使患者就医更加透明, 更加方便的得知自身病情的状况和治疗进度。相比过去的手工操作, 速度和效率大大的提高。既方便了患者也加大了我院门诊量, 达到了患者满意和医院增加创收的双赢局面。

3 住院管理子系统

住院管理子系统包括:住院患者入出转院和床位管理、住院患者费用核算和医嘱处理等子系统。我院住院管理子系统在医院应用之日起, 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医护人员可以清晰的掌握患者全部信息, 把医护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系统通过对住院患者动态的准确管理、住院费用的及时核算和临床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化, 增加了医院对患者的透明力度, 提高了住院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速了病床的周转, 杜绝了患者漏费、欠费现象。系统提供住院患者医疗动态统计和各种明细费用信息查询, 支持医院经济核算的住院患者费用查询、统计、分析。

4 药品管理子系统

药品管理子系统包括:各类药品库存管理、门诊药品管理、住院药房管理、中西饮片药房、药库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系统实行药库、药房二级核算管理, 通过物流和资金流的并行管理, 实现了统一的价格管理和采购分析, 提供各类药品的统计数据和实时分析, 减少库存药品的资金占用, 防止了药品的过期、流失等现象, 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我院作为一所中医院存在其特殊性, 具有中医特色的饮片药品的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饮片药品, 种类繁多, 统计的不便利, 药品搭配的多样性等等, 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药品管理子系统的应用, 对饮片药品数目的盘点做到了清晰准确, 饮片药品因为人工统计的人为损耗率大大下降。管理人员能对各种药品的消耗量及时的掌握。使我院的药品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 财务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子系统

财务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子系统实现医院财务核算和各类应收、应付款的管理, 并提供与现有商品化软件的接口, 使系统能够方便地集成其它财务软件。对医院的各类费用进行分析, 提供各科室工作量、收入和各类医疗材料支出等统计信息, 进行效益统计分析, 为实现收支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我院此系统应用的优越性更直观的体现在其实时性上。真正的做到了各种财务账目, 报表的日结。减少了因数据不能及时派送所产生的误差和错误, 使管理层更能清晰明确的掌握医院的运营状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清晰的数据保障。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将成为现代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我院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减少和避免了错误的发生, 改善了医患关系。真正的使我院在管理和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院HIS系统可行性报道.

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第8篇

关键词: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每个职工的职能不同,那么他们的薪酬待遇也就不同,这在进行薪酬管理中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就会制约企业发展。由于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工资数据计算精确、查找方便以及数据存储量大等特征,就提高了对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从而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正规化。

一、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有一部分企业运用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还是采用的单机版模式,在信息系统功能的处理、数据库的安装以及用户的使用上都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这就不能有效的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针对这样的情况,就使得计算机的承载负荷在不断的加重,并且信息系统的性能也相对较差,就不利于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如果计算机上装载系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那么员工的薪酬数据就会丢失,信息系统就不能正常的运作,甚至还会导致信息系统的崩溃。此外由于单机版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共享程度低、安全性差等特征,就不能有效的对不同身份、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识别,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问题,因此,一定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于企业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并且由于其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那么在建设信息系统中,就必须根据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特点等对系统进行建设。此外,还要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

(一)薪酬管理数据建设

建设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对信息系统的有关业务数据进行更好的存储和检索,要想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就必须选用Oracle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存储。选择Oracle数据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优势特点,主要包括:其一,该数据库可以有效支持大数据库和多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业务处理,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取、以及操作系统化标准等;其二,在系统实施中,可以保证系统控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还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其三,被系统具有可以移植、兼容和连接的特点。

在本系统的薪酬管理的主要数据表主要包括:人员基础信息表,它主要是为了存储企业经营中薪酬发放对象的记录,包括编号、姓名以及部门等;工资项目定义表,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存储企业薪酬发放的具体栏目以及进行计算的方法等;税率设置表,它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存储薪酬发放管理,对员工个人所得税进行扣除的标准信息;工资发放信息表,主要是记录企业员工的按薪酬发放时间以及存储每次薪酬发放的实际数据;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1、系统登录模块

该模块是建设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通过应用系统的登陆窗口,对薪酬管理数据系统的用户进行编号和口令设置,当系统验证完成后,就可以登录进入系统的业务操作界面。其中系统的登录验证主要有两种,密码校验和系统权限校验。

2、系统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其一,对员工的基础信息模块进行管理,主要是员工的人员编号、姓名以及所在部门等基本信息进行录入、查询、信息转移等,其中人员编号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进行员工身份识别的关键。

其二,企业要对薪酬项目的配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薪酬发放管理栏目主要包括对栏目编号、栏目名称、栏目类型进行管理。

其三,要对税率进行设置,其中主要是设置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标准。

(三)系统业务数据录入模块

薪酬数据录入,作为企业要想把企业的薪酬数据准确的录入,就必须根据薪酬数据的实际情况将薪酬数据自动生成表格,并且按照规定的标准,对薪酬数据进行设置,从而就可以自动的进行扣税的计算。

年一次性奖金录入,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在进行年一次性奖金数据录入时,要根据薪酬的实际数据和纳税标准进行有效的设置,就可以计算出扣税奖金的实际数据。

年金数据录入,在进行年金数据录入时,必须要根据录入的薪酬数据纳税标准来对其进行设置,就可以计算出扣税奖金的实际年金数据。

(四)系统业务数据查询模块

在对系统有关业务数据进行查询时,必须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将薪酬数据按照部门、人员以及薪酬时间进行查询,并且将查询结果导出进行存储。

(五)系统统计分析模块

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薪酬数据、年金数据以及年一次性奖金等数据分析时,可以给其提供多条件、多视图的统计,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将薪酬数据按照部门、人员以及薪酬时间的不同进行分析和统计。针对分析和统计的结果将其打印成报表和数据的形式,从而用电子文件进行存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企业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的薪酬管理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薪酬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于企业的薪酬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保证薪酬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建设安全可靠,并且具有灵活性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金老,郝宝宝.国际商业银行的薪酬探秘上[J].银行家,2006;01

信息系统分析 第9篇

1 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必要性及意义

1.1 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必要性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构建现代卫生体系, 保障人民终身健康, 是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鼓励社会参与,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要达到上述目标, 需要一系列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以及强有力的产业和技术支撑。而从目前来看, 整合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是加强医疗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建立区域卫生公共平台。本文希望以IT技术研究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模式的创新, 以发展医疗服务数据交换标准、建立全民健康数据库, 实现医疗资源和信息的融合和共享以发展医疗服务无线宽频网格网络专网为基础, 突破传统医疗服务在时间和地域分布的局限性, 实施新型低成本的数字医疗服务模式, 对卫生系统数据资源存量进行有机整合, 为患者提供方便、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而达到改善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这一最终目标。

1.2 建设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的意义

(1) 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的必然发展阶段。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实现临床诊疗信息的一体化、各类医疗机构对临床诊疗信息和全部病历记录的高度共享、严格的数据安全控制、符合国际医疗标准、流畅的医疗数据调用、智能的预警系统, 最终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效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 为就诊患者和健康人群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的、方便的、透明的数字化窗口, 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因此, 建立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 既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必然发展阶段, 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2) 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技术资源的手段。全国医疗资源的数量并未到达应有数量, 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部分高质量的医疗技术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种医疗资源的偏态分布和医疗技术水相差悬殊的现象急需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加以遏制。构建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让大型综合医院高质量的医疗技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医疗技术资源, 较好地解决医疗资源的偏态分布和医疗技术水相差悬殊的问题。 (3) 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重要途径。当前,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 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一服务理念, 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中心从建设“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逐渐转移到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上来, 构建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促进这种转变的实现。地方患者的所有原始临床诊断资料和数据均采用统一数据格式存放在数据中心的集中数据库内, 不同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检索、浏览和使用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和数据, 甚至上级医院的专家还可以对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作出指导性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单通”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1.3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状况

卫生信息化建设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 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发展不平衡。从整体上说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的薄弱, 没有一个整个覆盖整个卫生系统的管理网络平台。 (2) 标准不统一。部分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只是进行了一些局部应用, 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 信息无法沟通, 资源无法共享, 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 (3) 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卫生系统队伍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水平普遍较低, 很难满足现代办公需要, 缺少复合型人才, 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4) 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少且不固定, 资金项目往往不能进入医疗单位经常性经费开支预算, 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5) 重视程度较低。许多基层单位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 缺少严格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没有明确的具体负责信息化的领导和信息员。

2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目前中国的卫生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攻坚阶段,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不合理和医疗信息的隔离。医疗信息及资源共享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其必将对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目前国内对该方向的目标、实施方案和操作细节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本文涉及项目的实施将填补这一空白, 以高新技术促进区域医疗服务模式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以发展医疗服务数据交换标准、建立全民健康数据库, 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和信息的融合和共享。这必将带来医疗行业的整体性重组和改革, 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建设目标和内容

3.1 主要目标

在国家大政策、医疗卫生大规划政策指导下, 根据区域卫生系统具体政策、业务特点, 采用国际、国内IT最新技术, 建立国内先进的、功能全面的卫生局医疗信息化规划方案。 (1) 建立和完善卫生局及下属单位的内部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这些系统包括:机关办公室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涉及科室包括:局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组干科、宣传科、纪检监察科、行政办公室、医政科、行政审批科、人事科、财务科、基建科、疾控科、社区科、妇幼保健科、。医疗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涉及单位包括:区域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院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建立卫生单位上下级间的公交流传档案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卫生局门户综合网站, 并和已经建立网站的各级单位链接, 成为区域卫生信息对外公示和交流的平台, 实现各卫生单位信息及时公示和发布, 建立信息收集发布和反馈机制, 建立医疗单位信箱或交流平台, 同时实现卫生政务网上办公, 咨询服务, 就诊指南等等, 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3)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 家庭健康档案为核心, 能够充分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各项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基础健康档案、就诊纪录、健康检查记录、预防免疫、计划生育等信息、社区就诊业务分系统、社区药品管理分系统等。实现‘多档合一’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 (4) 建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根据全国各地医院的实际情况, 对已经建立了部分信息化系统且实施效果良好的医院, 保留现有系统正常运行并深入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对未建立信息化或实施部分信息化效果不太理想的医院, 考虑重新规划并实施新的一体化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推进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如电子病历, 数字化影像, 医生工作站, 护士工作站等应用, 增强管理效率, 降低医疗成本, 继续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HMIS) 实现计算机划价、收费、发药、对药、动态药品价格及诊疗项目的标准收费, 不但强化了医院内部管理, 还能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5) 建立卫生综合业务系统。统一标准, 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 将财务管理系统, 卫生统计系统, 科研教育人才管理系统及卫生信息的网上直报系统全部纳入卫生专网, 在统一的业务平台上进行不同功能模块的操作, 从而实现“一网多用, 数出一门”的功能方便快捷的汇总出有用信息, 为领导决策和公众咨询提供服务。

4 结语

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的卫生改革和发展, 提高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 已成为当前卫生改革和发展进程中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摘要: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着力于通过实现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的密切协作和业务联动, 全面提高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水平, 逐步完善区域性卫生信息资源的统一性、规范性, 完整性和开放性,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区域内各卫生系统信息的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的集中管理与资源共享。

关键词:卫生系统,信息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1]宗海斌, 董玉珍, 赵红星.计算机多媒体在医学技能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5) .

[2]耿伟.徐州医学院成立医学信息学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 (3) .

[3]王秀梅, 刘洪.以卫生经济管理实践需要推进卫生改革[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18) .

[4]金雪, 寿张轩.医院电子处方录入现状分析与处理[J].中国药师, 2010 (1) .

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分析 第10篇

交通运输业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改善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状况,适应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要,交通部提出从“八五”开始,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即实施“三主一支持”的长远发展规划。随着国家公路主骨架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公路交通运输更加快速、便捷,对公路网结点的客货运的集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交通部和地方政府对公路枢纽的建设愈加重视,不断加大公路枢纽的建设,特别是国家级公路主枢纽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九五”以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起步、发展,传统的运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和使用的要求,需要强化信息手段,加快信息流转,提高主枢纽的运行效率。为充分发挥主枢纽的功能,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城市开始重视主枢纽信息中心的建设,以解决客、货运输信息不畅,制约客流、货流快捷疏导的矛盾。本文从信息系统设计、建设、维护、管理等角度出发,总结实际建设主枢纽信息系统的经验,从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主枢纽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

2 信息服务的总体需求分析

公路主枢纽的信息系统,应该围绕公路主枢纽的功能来建设。通常意义上,公路主枢纽具有4大功能,分别是:

(1) 站场生产服务系统

站场生产服务系统是主枢纽的基础,包括站房、仓库、货场、停车场站必要的装卸设备和车辆。

(2) 通信信息系统

通信信息系统肩负着旅客和货源信息,站场联络、车辆调度指挥、运输经济信息的收集、传输使命,必须具有灵通的通信手段,并与其他系统融为一体。

(3) 生产生活辅助服务系统

生产生活辅助服务系统是主枢纽优质服务的后勤保障,需要具备适当的维修设备和生活服务设施。

(4) 组织管理系统

组织管理系统是主枢纽的组织管理中心,肩负着行业管理、宏观调控的使命,拥有运输市场管理、组织多种方式联运、开展运输代理、主枢纽内场站的调度指挥以及与其他主枢纽的协调配合的职责。

公路主枢纽从内容上,分为货运主枢纽和客运主枢纽两大子系统,各子系统由于具体的内容不同,在管理目标和手段上有较大的差异。

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紧密围绕这些功能的实现,从管理、运行等方面,提升主枢纽的服务能力。

3 货运业务分析及其信息需求

3.1 货运业务流程分析

货运业务的起源,在于社会的运输需求,由此而产生后继的业务处理流程。在运输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交互,主要体现在运输方(运输委托者)与货运主枢纽之间的信息交互,这里将承运方归入货运主枢纽,因而货运主枢纽可以分为政府服务机构和承运方。在运输业务发生的过程中,在各主体之间都有信息传递,直到运输业务结束。运输业务发生及信息传递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中实线表示需要具体采取行动的过程,虚线表示参考过程或不需要采取行动的时间段。水平方向的线段表示信息的流向,从信息供应方流向信息需求方,垂直方向的线段,表示各主体对具体事务的处理和执行。图中表达了每个主体所处理的每个事务及在处理事务过程中信息的需求、供给和流动情况。

在图1中,包含了运输需求信息、运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能力信息、运输安排信息、运输信息等。

(1) 运输需求信息

运输需求信息来源于运输主体的销售或生产单元,经由运输主体分析后,流向承运主体。

运输需求信息中指明了运输主体的联系方式、待运物品的形态(固体、液体、气体等)、性质(一般运输物品还是特殊运输物品)、种类(钢材、沙石、天然气、炸药等)、数量(重量、体积等)、时间限制(运输的开始和完成时间)、集散地、目的地等。

(2) 运力信息

运力信息源于承运主体,流向运输主体。

运力信息中指明承运主体(运输公司)的从业情况(法人代表、企业资质、从业时间、投资规模、管理制度、联系电话等);可以提供的运输工具的种类、数量、运输价格、可使用时间、性能参数(保养情况)、配置(保温设施、保险、年检情况、运输信息反馈装置等)信息;驾驶人员的数量、资格、从业经历等。

(3) 基础设施信息

基础设施信息源于基础设施管理的企业和单位,流向运输主体和承运主体。

基础设施信息指明涉及本次运输的静态道路信息(起点、止点、道路里程、沿途通行费收取情况、道路分段等级、桥梁和隧道、加油加汽站分布、车辆维修点的分布、住宿就餐条件、运输限制等)和动态道路信息(道路的通断情况、拥挤情况、其他线路选择、养护施工情况、各道路的气象变化、住宿就餐人数等信息)。

(4) 服务能力信息

服务能力信息来源于政府服务机构,流向运输主体和承运主体。

服务能力信息指明主枢纽的站场位置、仓库数量、仓库容量、仓库位置、仓库使用费、搬运和装卸服务的人员、机械设备、价格等。

(5) 运输安排信息

运输安排信息来源于承运主体,流向运输主体。

运输安排信息有:运输工具信息(运输工具的型号,牌照号,车况)、服务人员信息(驾驶员信息、装卸搬运人员信息)、日期安排、路线安排、装卸安排、仓库安排等。

(6) 运输信息

运输信息源于承运主体的运载工具,流向运输主体。

运输信息包括运载工具(车辆)的状态数据(温度、经度、纬度、高程、速度、水平度、运动方向、轮胎气压、震动等)和运输对象的状态数据(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特殊成份含量等)及驾驶员状态数据(持续驾驶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体温、呼吸频率等)。

3.2 运输业务中各主体的信息获取手段

在货运业务中,由于各主体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各主体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是不同的。

政府服务机构是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的提供者,由于带有公共性质,因此,可以借助传统的社会媒体(电视、广播等)及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基础设施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网站向社会提供服务,但各种信息可以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业务管理中,本身需要建设庞大的网络通信体系,这些网络体系通常带有专门性,其信息来源是稳定而且可靠的。

承运方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在运力信息方面,他是提供者,但为了提供运输服务,必须获取政府机构提供的基础设施信息。承运方在获取政府信息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基础设施的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承运方在获取动态运输信息方面,需要依靠卫星服务及通信网的服务,通过公网传递车辆的运输信息,在运载工具上,还要装配获取车辆信息和运输对象信息的传感器、通信设备。

运输主体一般为单位或个人。单位可以通过固定的台式计算机通过互联网与承运单位或政府机构通信,获取相关信息。对于个人而言,使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工具是手机,通过GSM网或GPRS完成通信。在个人通信工具方面,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手机与掌上电脑功能合并是发展趋势。

因此,在考虑主枢纽的通信系统时,应该能够适应这些通信工具。

4 客运业务分析及信息需求

客运业务的特点是随机性强、产生频率高、需求分散。在客运运输之前,有大量的信息交互,主要体现在乘客对运力的获取。在客运业务发生的过程中,在各主体之间都有信息传递,直到运输业务结束。客运业务的发生及信息传递情况如图2 所示。

图2中实线表示需要具体采取行动的过程,虚线表示参考过程或不需要采取行动的时间段。水平方向的线段表示信息或票据的流向,从信息或票据的供应方流向需求方,垂直方向的线段,表示各主体对具体事务的处理和执行。图中表达了每个主体所处理的每个事务及在处理事务过程中信息的需求、供给和流动情况。

在图2中,包含了客运需求信息、运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运输信息等。

(1) 客运需求信息

客运需求信息来源于乘客,流向承运主体。

运输需求信息中指明人数、时间限制(运输的开始和完成时间)、运输工具限定、目的地等。

(2) 运力信息

运力信息源于承运主体,流向乘客。

运力信息中指明承运主体(运输公司)的从业情况(法人代表、企业资质、从业时间、投资规模、管理制度、联系电话等);可以提供的运输工具的种类、数量、运输价格、性能参数(保养情况)、配置(保温设施、保险、年检情况、运输信息反馈装置等)信息;售票点的分布、乘载率;乘车点位置、终点站位置和换乘信息;驾驶人员的资格、从业经历等。

(3) 基础设施信息

基础设施信息源于基础设施管理的企业和单位,流向乘客和承运主体。

基础设施信息指明涉及本次运输的静态道路信息(起点、止点、道路里程、沿途通行费收取情况、道路分段等级、桥梁和隧道、加油加汽站分布、住宿就餐条件等)和动态道路信息(道路的通断情况、拥挤情况、其他线路选择、养护施工情况、各道路的气象变化、住宿就餐可接待人数等信息)。

(4) 运输信息

运输信息源于承运主体的运载工具,流向乘客及乘客家属、单位(视需要而定)。

运输信息包括运载工具(车辆)的状态数据(温度、经度、纬度、高程、速度、水平度、运动方向、轮胎气压、震动、湿度、氧气浓度等)及驾驶员状态数据(持续驾驶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体温、呼吸频率等)。

5 公路主枢纽组织管理业务分析与信息需求

组织管理系统是主枢纽的组织管理中心,肩负着行业管理、宏观调控的使命,拥有运输市场管理、组织多种方式联运、开展运输代理、主枢纽内场站的调度指挥以及与其他主枢纽的协调配合的职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主枢纽还具有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作用。

公路主枢纽的组织管理系统,为各种运输提供基本信息,并以法律的形式,确保运输业务中各主体的诚信及业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根据主枢纽的业务状况,及时调整业务发展对策,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有效利用交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信息处理能力:

(1) 获取交通运输信息

从主管职能部门获取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从运输经营机构获取运输工具的信息;从主管职能机构获取运输业服务人员的信息;从主管职能机构获取从事运输业务的机构的信息;从主管职能机构获取从事运输辅助服务机构的信息(仓储信息、食宿信息、车辆维修与保养服务信息、加油加汽站信息)。

(2) 发布交通运输信息

通过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公布交通运输信息。

(3) 运输行业政策指导信息

(4) 主枢纽业务发展数据统计与状况评估信息

6 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根据对公路主枢纽的业务及信息需求的分析,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必须完成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及发布功能。由于公路主枢纽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信息系统必然要和社会上其他的信息系统建立接口,采集这些系统的信息或向社会发布交通信息,因此有必要对主枢纽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及接口进行分析,以决定信息的提供方式和流向。

在公路主枢纽中,其组成因素有以下主体:乘客(个人或集体)、托运者(个人、企业事业单位)、承运者(运输公司、个体户)、主枢纽管理者(主枢纽服务中心、管理处、管理科等)、运输辅助服务者(车辆修理、保养、加油、加汽、仓储、搬卸装运、住宿、就餐)、运输服务从业人员(驾驶员、搬运工、装卸工)。

根据公路主枢纽中各主体的特点,可以确定信息的传送途径和方式以及流向,获得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公路主枢纽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是从各机构中提取各种共享数据,为运输业务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保障。管理者信息获取的逻辑图如图4所示。

在公路主枢纽中,乘客和托运者是主要的服务对象,其获得信息服务的逻辑图如图5、图6所示。

7 结 语

从公路主枢纽的功能出发,分析了主枢纽各业务的处理流程及信息需求,并根据信息需求对公路主枢纽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功能划分,提出了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对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Andrew T F Hutt.Object Analysis and Design[M].李光志,周海涛,王冬梅,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贺竹磬,孙林岩.动态交通下车辆路径选择模型及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1):111-115.

[4]张生瑞,唐国玺.高速公路人口匝道的模糊逻辑控制及辅助方案设计[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6(4):101-104.

[5]梁新荣,刘智勇,毛宗源.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El man神经网络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6(3):92-96.

[6]颜波,孙宏波,黄必清,等.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运输子系统的设计[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5(3):115-121.

[7]彭辉,陈宽民,王京伟,等.陆桥通道旅客出行选择特征[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5(1):120-123.

[8]徐双应.公路货运站网络系统及运作模式[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4(3):69-72.

小区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小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开发;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67-01

一、开发背景

实现社区物业管理能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的益处:从政府的角度看,实行物业管理的社区房屋维修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不再需要政府补给资金,而且政府还可以向社区物业管理企业收税,增加对财政收入。开发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目的在于探索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以社区物业管理为形式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标准化水平,使社区管理者和业主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在线进行交流互动。

二、系统简介

小区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为期一年的准备和开发,首先,从技术上讲,编程语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维护性和二次三次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把相同或相似的功能都进行了方法的编写,等需要用到的时候只需调用方法即可,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比较大的容量等优点。其次,从操作界面上讲,界面人性化,布局规范合理。整个布局可分为四大部分。其中最上和最下的部分都是引用的模板,使系统界面更具统一性。中间分为两大部分,左边是导航,右边是具体内容,根据导航,显示相应的内容,这样使用户操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还有系统采用了比较统一的按钮样式,使页面保持了一定的统一性,最后,对系统的页面进行了统一的设置,编写统一的样式,这样更有益于系统的维护和再次开发。最后,从系统的功能上讲,能够较好的完成小区管理者和业主的操作,达到小区管理者和业主的需求。

三、系统目标

主主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交一些信息。

1.实现小区管理者和小区业主跨时间空间的交流:小区业主可以通过报修和投诉像小区管理者反应问题并且给出适当的处理时间,这样可以避免当小区业主有时间找管理者,而管理者不在的尴尬场面。

2.把民主理念溶入到小区管理理念中去了:在系统中有民主投票功能,每个业主用个人登录账号登录后,后台会有记录,当你点击投票之后后台就会记录是否投票,当再次点击投票的时候会跳出“你有投票”的提示信息。一人一票制,这样确保了投票的公平公正还有公开。

3.用户操作界面更加和谐:当用户登录后首先呈现的用户的桌面,桌面上是呈现的是最新的系统更新的信息并且通过“new”标志标识出来,还有特别将系统关于业主的信息放在了桌面,这样业主就不要到处找就可以直接一目了然的知道关于自己的信息。

总之,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满足用户更好的使用更舒心的使用该系统。我将根据需求的不同,进一步完善该系统,使小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

四、系统的功能结构

五、业务流程

传媒公司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第12篇

首先, 传媒公司从不同的频道运营商处购买到单个频道, 然后公司将各个频道打包成产品包或单个频道作为产品进行定价, 再将这些定价后的产品、产品包销售给各地方的网络运营商又称地网进行销售, 传媒公司根据安装在各地网本地销售系统处的接口取得网络运营商销售流水信息中的属于该传媒公司产品的部分, 接着公司在结算日针对不同的网络运行商和不同结算方式, 统计这些流水信息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 最后利用该统计报表完成其与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分账、对账和与频道提供商之间的分账。该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 阶段分析方法和使用工具说明

该系统所需实现的主要业务功能是传媒公司同各地网运营商之间的分账和对账、同各频道合作商之间的分账。笔者在该系统中负责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报表管理子系统设计、编码工作。我们将系统的需求分析过程分为3步: (1) 分析原有系统的设计架构, 主要是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和数据库系统对象的设计; (2) 在第1步的基础上, 写出基本的需求说明, 交由客户进行评审和补充; (3) 在第2步的基础上, 得到系统的设计原型, 利用此原型同客户进行交流, 从而获得最终可以实际开发的需求说明。下面将按照上述的3个步骤进行逐一论述。

2.1 实施逆向工程, 获取原有系统的基本需求

由于原有的系统在功能上大体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并且客户已经使用了近两年, 对于该系统的使用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因此新的系统在业务逻辑和操作界面的设计方面不打算做大的调整, 新开发的系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参考, 这也可以避免项目浪费时间、走弯路。在这个阶段, 我们使用的工具是Sybase公司的Power Desinger12.5和PB Documents, 前者主要用来分析该系统后台数据库的设计, 如表结构、视图、存储过程、约束、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 后者则主要用来分析系统的程序框架的设计, 便于开发人员与系统使用者理解程序设计思路。我们使用这两个工具的原因是:原系统设计过于庞大, 系统模块多, 数据库表数目多, 单个表所包含的字段数也多, 通过手工的方法很难获得一个完整、明确的系统结构和整体框架, 况且原系统并未提供一份正确、完整的设计文档, 于是我们只能依靠逆向工程工具来进行整理工作。在使用Power Designer进行数据库设计的分析和使用PB Documents分析原程序中的PBL之后, 我们对原系统的设计框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再结合操作员对系统使用方面的讲解和自己的实际操作, 基本明确了系统功能与业务流程的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组织成初步的需求文档。

2.2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总结出系统需求, 交由客户进行评审和补充

通过第一步的逆向工程, 我们得到了系统的基本需求。为了充分记录需求变化和需求间的依赖关系, 我们决定选用Rational公司的Requisite PRO作为本系统的需求管理工具, Rational公司开发了一整套用于需求管理的工具, 功能非常强大, 包括我们使用的Requisite PRO、Clear Quest等, 这些需求分析工具可以对系统需求进行全面的管理, 包括记录客户需求的变化情况、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等。但考虑到Rational的一整套工具如果全面地实施和使用将会非常昂贵和复杂, 对于我们将开发的系统而言并无必要, 因此, 我们只采用了其中较为简单的一部分功能, 那就是记录需求变更、记录需求间的依赖关系, 而其它跟RUP有关的功能就略去了。这样做的原因, 主要是考虑到项目的经费、人力投入及国内软件开发的实际情况。如前所述, 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出基本需求后, 交由客户进行评审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我们将经过补充整理后的需求作为正式需求录入Requisite PRO维护的数据库中, 并对各个需求进行分类, 设定优先级。这些工作完成以后, 就可以从数据库中直观了解到客户目前为止提出了哪些需求, 而哪些需求是必须优先考虑的, 哪些是难度较大的等等。在第二个阶段, 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客户对我们用自然语言给出的需求文档中的许多地方并不理解, 往往花了较长时间阅读后, 仍不明白我们说描述的需求过程同他们的业务逻辑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 由于是首次使用Requisite PRO进行需求管理, 在类型划分、属性值的确定上, 部分开发人员没有经验, 造成许多重复劳动, 对于前者, 我们的方法是多添加一些示例图、将大的流程分解成小的过程, 再与客户反复沟通和交流, 最终达到双方理解一致。对于后一个问题, 则主要是参考一些例子, 再结合实际中属性的使用情况, 给予取舍或选择, 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 我们建立了基本的需求库, 得到了基本的需求规格说明。

2.3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原型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在第二步任务进行需求文档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使用PB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 然后就具体的业务流程同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 通过该原型, 可以找到开发人员同客户之间理解不一致的地方, 我们在修改需求的同时, 也在Requisite PRO数据库记录下修改的历史。事实证明, 这种记录需求修改历史的方法非常有效, 曾经有客户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问题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需求, 我们根据历史记录很快证实了客户的提法有错误, 在事实面前无需再做争辩, 利用Requisite PRO,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求之间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 我们终于获得了用户认可的系统需求基线, 即可用于下一阶段详细设计的基线需求。

3 解决思路

如上文所述, 该系统存在两个主要的功能性问题: (1) 在结算日分析统计报表时, 系统运行速度缓慢; (2) 分析、统计数据偏差较大。针对第一个问题, 我们考虑了将生成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季度报表、年报表的工作通过编写数据库端的存储过程来实现, 再编写一个定时执行的JOB, 在结算日由JOB调用存储过程进行统计报表的生成。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个: (1) 将报表统计部分的工作直接放在后台数据库上执行, 这样较在前台编写访问数据库的代码, 调用数据库访问接口进行操作在效率上高很多; (2) 若报表统计方式发生改变只需直接修改存储过程部分的代码, 而与前台程序无需再做任何调整, 实现了系统模块设计的独立性。而在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上, 周报表在日报表基础上生成, 月报表在周报表基础上生成, 年报表在月报表基础上生成, 省市级地网的统计报表在地市级地网的统计报表基础上生成, 产品包统计报表在产品统计报表的基础上生成, 设计出树型结构的报表生成结构, 系统运行效率明显改善;针对第二个问题, 我们结合各地网的结算方式的不同, 设计出日结、自然月结、财政月结等不同的结算方式, 更加准确地实现了系统的业务逻辑, 统计数据准确。

这个信息系统的开发也使我们认识到, 对系统原型的分析有助于检测需求的不一致性、模糊性、错误及遗漏。在这个项目中, 我们利用了Power Designer、PB Documents等逆向工程分析工具和Requisite PRO需求管理工具, 通过这些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 帮助我们迅速建立了需求说明文档。但就需求分析工具而言, 国内一般的软件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软件企业, 需求分析工具应用得还是太少, 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需求分析不够重视, 一个实际的项目开发当中, 需求阶段投入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少, 而大量的资源是用在编码阶段, 或者是先按照开发人员个人的主观想象进行开发, 等到项目实施的时候就开始手忙脚乱, 不得不大量地修改已经实现的功能模块, 增加了项目成本, 且开发效率低;另一方面, 目前软件项目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本项目中, 我们仅仅利用了Requisite PRO软件的部分功能, 就可以体会到该工具对于项目管理的诸多好处。如果国内的软件公司能够全面地实施RUP, 那么系统需求管理问题将变得不那么棘手, 项目质量也会有相应的提高。最后需要强调的是, 在需求分析中工具方法都只是项目成功的必要保证, 真正的决定因素还是——“与客户的沟通”。

摘要:以传媒公司分账对账系统为背景, 讨论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全过程。

关键词:逆向工程,开发原型,需求基线,项目范围管理

参考文献

[1]蔚林巍.项目管理最新进展[J].管理工程学报, 2003 (3) .

[2]王立文.现代项目管理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作文空间下一篇:高压静电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