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范文

2024-07-26

蒜你狠范文(精选5篇)

蒜你狠 第1篇

大蒜价格暴涨暴跌

“蒜你狠”一词出于2010年, “蒜你贱”则出自2011年蒜市崩盘期间。大蒜价格的暴涨暴跌早已成为小宗农产品价格起伏的典型代表。

大蒜市场的现状部分原因在于目前国内大蒜加工产业链过于简单, 多以鲜蒜销售为主, 深加工产品非常少, 因此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

专家称, 目前中国大蒜的主要消费渠道是国内直接鲜食以及保鲜出口, 相比之下经济效益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值与自然产值的比例通常在3比1左右, 美国甚至能达到3.7比1, 而我国还不到0.5比1。而且这样的消费模式受产销失衡影响很大, 而且在市场需求降低时会非常乏力。

专家表示, 大蒜产业想要健康持续发展, 就必须依靠深加工, 依靠品牌价值。这样一来, 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了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缓解我国大蒜产销失衡的矛盾, 避免“蒜你狠”、“蒜你贱”的频繁出现。

今年, 随着低价新蒜入市、库存蒜来不及出清, 大蒜价格一路下行, 曾经的“蒜你狠”变成了“蒜你贱”。

近年来, 随着国内大蒜市场越来越资本化, 市场上围绕着大蒜库存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消息, 真假难辨, 让蒜农、蒜商和消费者无所适从, 也使得近年来大蒜价格出现过暴涨暴跌走势。如果建立全国性信息平台, 蒜农和蒜商掌握各地种植情况, 明明白白种植。这将有利于大蒜价格保持稳定。

今年蒜价崩盘“蒜你狠”变成“蒜你贱”

大蒜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和调料。中国也是重要的大蒜生产国和贸易国, 产量和贸易量均占世界70%以上。

近年来中国大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今年5月中下旬, 又到了一年一度大蒜集中收获上市的时间。但随着低价新蒜入市、库存蒜来不及出清, 大蒜价格一路下行, 曾经的“蒜你狠”如今成了“蒜你贱”。

山东金乡县年产大蒜约80万吨, 大蒜及大蒜制品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有“世界大蒜看中国, 中国大蒜看金乡”的说法。

据金乡县农业局统计, 2013年新蒜开始收获后, 收购商不多, 价格低迷。鲜蒜价格从1.30元/斤下降到0.70元至0.90元每斤, 个别镇 (街) 降到了0.50元/斤, 而去年价格最少也在2.7元至2.8元。对大多数蒜商和蒜农来说, 价格已经“崩盘”。

按目前的价格计算, 卖出一车大蒜农民才能挣两三百块, 这样的收入还不如搬一天蒜赚得多。

北京市场上的大蒜80%以上来自山东金乡。蒜价的崩盘不仅体现在金乡本地收购价上, 也体现在北京等零售市场上。今年北京市场上大蒜一块五一斤, 比去年明显便宜。

近年来暴涨暴跌大蒜陷入炒作怪圈

近年来, 蒜价大起大落,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10年蒜价高企, 大蒜价格最高涨到每斤10元以上, 都快赶上肉价了。

“蒜你狠”引发种植热潮, 直接导致2011年金乡大蒜的库存量从2010年的不到90万吨飙升至130万吨以上, 这也造成2011年的大蒜收购价格最低时只有1元/公斤, 大批蒜农连本钱都挣不回来。

2011年大蒜价格大幅“跳水”之后, 2012年大蒜又有卷土重来, 大蒜收购价格达每公斤8元, 而且蒜农蒜商均出现观望惜售的局面。

蒜贵伤民、蒜贱伤农, 似乎已经形成一个轮回的怪圈。大蒜价格波动不是让市民叫苦, 就是让农民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甚至连本钱都挣不回来。

大蒜等农产品价格, 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在减产情况下, 农民惜售再加上游资进入市场囤货, 造成大蒜市场进一步供需不平衡, 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

大蒜价格高企引发当年种植热潮, 第二年大蒜产量剧增。而国内需求量相对稳定, 供过于求加上多数蒜商处于“按兵不动”的观望状态, 造成蒜农卖蒜无门, 只得低价抛售, 因此蒜价出现暴跌。大蒜暴涨暴跌的原因是当前的生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建立全国性信息平台将有利于大蒜价格保持稳定

在中国,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资金较少, 农民很难及时获得准确、全面的需求信息和科学的分析指导, 只是凭借经验和不完整的信息碎片, 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 尚未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种植, 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面临诸多困境。价格上涨时农户会盲目扩大规模, 价格走低时又会一哄而散, 从而造成大蒜价格剧烈波动。

如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探索和做强农产品市场交易网络, 使得各地的农产品种植情况、销售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农民和蒜商掌握, 将可以最大限度地稳定大蒜市场, 促进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 这对保护消费者利益, 促进农民增收, 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新蒜能否抑制“蒜你狠” 第2篇

“这个单我接不了,实在抱歉。”河南杞县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民前几天刚刚推掉了一个东南亚客户的订单,这个客户想收5、6月份的新蒜,但是他没敢接。至于原因,跟最近风头正劲的“蒜你狠”密切相关。

2015年7月,山东金乡大蒜收获后开始收购入库时的价格约为4.7元/公斤,而2016年3月中旬达到12.8元/公斤,上涨170%。“蒜你狠”重现,蒜价达近三年高峰。

什么导致“蒜你狠”卷土重来?

“2016年炒得有点太‘狠’了,谁知道后期价格会怎么走?”这让种植户不太安心,也是黄学民不敢冒险接出口订单的原因,客商要的是5、6月份的新蒜,万一新蒜价格高开低走,一旦接单就会赔在手里。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秘书长陈明均表示,产量下降、市场供求是这波“蒜你狠”行情的决定性因素。2015年11月底开始,北方产区的低温雾霾,影响蔬菜的生长;南方产区的强降温、强降雨(雪),导致蒜苗受损比较严重,减产预期较强,由此拉开了蒜价暴涨的帷幕。

陈明均坦言,2016年新蒜减产预期引发储存商捂货惜售,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一些蒜商随势而为的投机炒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蒜价格扑朔迷离

“近期,库存蒜价格已经由13.60元/公斤下滑到了9.50元/公斤,下滑了4.00元/公斤左右,下滑幅度达到了29.6%。”陈明均说。“蒜你狠”开始“陨落”,这预示着2016年新蒜价格走势扑朔迷离。

据陈明均分析,有几方面原因导致近期蒜价松动:一是随着气温回升,大部分地区大蒜长势较为喜人,大蒜减产幅度没有想象中严重;二是大蒜价格居高不下,客商采购成本相应增加,多在观望中按需拿货;三是受冷库配资回笼影响,部分无意向续库的储存商出货积极,市场上可供交易的货源增多。

对于2016年新蒜价格而言,总的来说,从供应量来看开秤价格或将出现高位。另外,前期冷库蒜价格高涨时,产地包地交易明显增多,包地买蒜的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支撑2016年新蒜开秤价格高于2015年。

(资料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难以捉摸的“蒜你狠” 第3篇

2010年6月2日,号称中国“大蒜之都”的山东省金乡县的大部分田地里都种植着大蒜。金乡县胡集镇前戴村的戴宝明和其他蒜农一样,在自己的田地里忙碌着,收获去年秋天种下的大蒜。由于冬季过长,大蒜的产量普遍减产三分之一。本来往年5月中旬就应该挖新蒜了,而今年整整推后了20天。

戴宝明是个勤快人,当地人称“好把式”。从去年秋天开始,犁地、施肥、喷药等都是很仔细。这天下午他收获的这块土地近一亩,种的全是白皮蒜。与周围人家地里挖出的蒜相比,他家的蒜头最大,并且均匀,蒜头的直径大都在8厘米左右。

“现在新蒜2.8元,你这又算是上等好蒜,你应该多给点工钱。”雇来的挖蒜农民陈红旗笑着对戴宝明说。陈红旗和其他5名挖蒜的农民来自河南省兰考县,是戴宝明从县城雇来的。这一亩地,把蒜头挖出,并把蒜的根部切除,工钱一共600元。再加上切除茎部、装袋,还要再加上200元。

“要是蒜价再提点就好了。”戴宝明蹲在蒜地里摸着白白的大蒜就像看到多日未见的孩子一样亲热。落日的余晖下,戴宝明黝黑的皮肤变成了红铜色,和满地白色的蒜头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周围邻地挖蒜农民交口称赞戴宝明家的蒜时,唯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地头上很少说话,他坐在一个马扎上拿着旱烟袋悠闲地抽着,这是戴宝明的父亲。和戴宝明相比,老人脸上更多的是淡然和平和。老人这些天一直在帮儿子在村头看守收获的堆砌在木架子上成袋的大蒜。“好收成不一定是好年景。”老人喃喃地说。他无意中的一句话成了现实。

5 天后,当记者离开山东金乡时,蒜价开始下降了。这期间,国家部委的调研人员来到了金乡。因为蒜价下来了,蒜农的收益也就直接下降了,并且随着鲜蒜逐渐变干,分量自然减少很多,戴宝明到时肯定不会像收获时那么喜悦了。当记者再次联系他时,他在电话的那头闷闷地说:“北京的领导来我们县考察,可我们蒜农怎么一点信息和实惠也没有得到啊?我们只知道种蒜和卖蒜,能卖多点就高兴,少了就难受。”

部委:干预后蒜农能否收益

6 月7日,山东省金乡县副县长刘鹏介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到金乡县调查,是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的,但市场上有误传,说储存大蒜就是“囤积”,国家要打击炒蒜行为。“大蒜有价无市的情形已经引起了金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关部门已经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消除误解,维护市场正常的秩序,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刘鹏说,现在,稳定大蒜市场已经变成金乡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几大班子的领导全都在分头走访企业。企业不出手,没人收蒜了,蒜农的恐慌心理就会更严重。”

对于市场未来的走势,刘鹏的看法是“不好预判”。“收购商现在最担心的是国家政策的走向,比如是否打压价格、是否取消出口退税、配额。而且,目前的收购价有些高,也使他们观望的心态较重。他们要观望到什么时候,谁也说不好。不过,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大部分收购商认为价格还要涨。

“我们将有两项大的举措推动大蒜市场稳定发展。一项是3家大蒜深加工企业进入金乡食品工业园奠基,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深加工企业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蒜多价贱,蒜贱伤民情形的发生;另一项是我们和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研发的大蒜指数将公布。届时全国大蒜的种植情况、价格预期、市场分析、市场预测都会被做成大蒜指数在网络上发布,及时为大蒜行业提供信息。”

谨防蒜价暴涨不惠农反伤农

炒出来的价格是不会维持长久的,炒家目的一旦达到,就会退出,市场很快就会退烧。留给农民的,很可能就是产量过剩而导致产品卖不出去,价格极低。

近几个月农产品价格涨声不断。大蒜价格相对前两年涨了100倍,而绿豆最高也只涨了5倍。于是,网上也随之出现了流行语:“蒜你狠”“豆你玩”。确切地说大蒜不算粮食作物,它属于作料类,但是它和属于小杂粮类的绿豆一样疯狂。

农产品涨价,很多人认为对农民是好事,农产品大涨,农民腰包能不鼓吗?情况未必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吴延兵博士分析,种种迹象表明,时下大蒜涨价,有人恶意炒作恰恰是主因。

首先,大蒜涨价需求弹性很大,正常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被需求弹性抵消,不是人为炒作,难以引起价格剧烈变化。而且,这一波农产品涨价,都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符合炒作的特点,与市场正常变化规律严重不符。“哪里有蒜哪里就有我们的人,价格的细微变动也会直接给总公司的领导反应。”对2007年大学毕业就从事大蒜生意的曾庆法来说,虽然是短短的三四年,但是他见证了大蒜的荣辱兴衰史,他认为,目前以供需变化调节大蒜价格。

再有,有炒家直言炒作是农产品涨价的罪魁祸首。博览财经研究员王晓兵曾表示,大蒜等农产品的市场容量有限。据统计,我国每年对大蒜的消费量约1040万吨,按照现在9元/公斤的销售价计算,仅需要1872亿元资金,就能使其价格上涨一倍。该测算还没有考虑到市场恐慌等因素。同理,使绿豆和辣椒价格翻番也仅需要350亿元和312亿元。对于因遭遇政策调控而从楼市退出、迫切需要寻找新出路的炒楼资金来说,这些不过是“九牛一毛”。

炒家与大蒜、绿豆的出口商、饲料厂、酒精厂、纺织厂合作, 先散布一些谣言, 然后在市场上做空, 等价格下跌后, 他们就开始转手做多。当买单大部分集中在他们手里的时候, 就控制了现货供应, 也就控制了价格。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联合发通知指出,我国农业生产连续几年丰收,重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加,库存充裕,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并且总体上每年比往年都高。在总体供需平衡的情况下,目前所处的状态是却是农产品集中涨价,而且是暴涨,这很难说属于正常涨价。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曾指出,我国部分地方出现“炒大蒜如同炒期货”的现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也曾表示,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

炒作导致农产品涨价,农民是很难从中分一杯羹的。本来,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链条中,农民就处于收益分配的弱势,农产品涨价,农民收入不涨反降的事,我们见得太多。最近央视调查表明,山东聊城的西葫芦运到北京的社区菜市场,价格要翻上20倍,在产地只有5分钱一斤,销售地却变成了2.5元一斤。而通过炒作导致的农产品涨价,农民更难获益。炒作必然伴随囤积,而囤积,往往是炒家的事,一般农户,既无囤积的意识,也无囤积的资金实力和贮藏技术。当农产品被抬到很高价位时,恰恰是货源被集中,农户手中无货可出的时候。比如,大蒜猛涨,山东省金乡县蒜农表示,大蒜收获时,大蒜价格比去年有优势,蒜农把大蒜都卖完了,大蒜价格涨得很高时,蒜农手里基本上都没货了。

因为价格一高,就极大刺激农民的种植热情。目前,中国农民还突破不了“价高,一拥而上扩大种植规模;价贱,一窝蜂地减少产量”这个怪圈。当某种实力把农产品价格炒到一个高度时,农户并不明白价格高的实质,只知道追随价格而生产。农产品突涨价,农民获利甚微,但是对农民的消极影响却不难忽视。

今年农民种蒜能挣多少钱,这个不能不算。

不能不算的一笔“蒜账”

6 月5日上午9点,来自金乡县卜集乡王庄的王大运在金乡县西关的105国道上静静地等待着买家的到来,他今年种了6亩大蒜,一机动三轮车上装得满满的。

他以每亩地为标准算了一笔“蒜账”。以下是每亩大蒜的成本投入:

今年的大蒜由于前些时间气温不稳定,大蒜产量都不高,总体产蒜量平均降低30%,好的田地加上科学的管理,往年一般产鲜蒜3500斤左右,晒干大约2400斤。今年平均产鲜蒜在2500斤左右,干蒜大约1700斤。收获后的鲜蒜必须做好通风,不然容易发霉,蒜自然干得很快。按照6月13日的金乡大蒜的价格2, 2元计算,每亩毛利总收入在3800元,除去1500元的成本,蒜农每亩获利2300元。

新一轮“蒜你狠”炒作风渐散 第4篇

“从广州北上山东买蒜,怀里揣着两百万,到了当地发现,自己原来是小鱼虾。随着新大蒜收购进入尾声,价格已经开始‘跌跌不休’,看来新一轮的‘蒜你狠’炒作风渐散”……台风过境广东后,广州菜价普遍略有抬头,唯独大蒜市价一反常态,逆市下跌。这是为何呢?笔者近日在江南市场遇到了刚刚从山东买蒜返穗的邓先生,由其向读者讲述“蒜你狠”大起大落背后的故事……

市场:

新一轮“蒜你狠”从云端坠落人间

近日的石牌市场内,前来买菜的市民张女士想买点蒜头配料,一问价格发现,市场内的蒜头要10元/公斤,依然很贵,细算下来,一个蒜头要一元左右。对此,商家告诉她,其实已经便宜一点了,就在半个月前,蒜头还得13元/公斤。

笔者求证发现,商家所言非假。近日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内,北方运输蒜头南下的车辆一切如常,但是价格已经从云端坠落人间。在干货区45档,档主邓老板告诉笔者,如今便宜的蒜头6.4-6.6元/公斤,最好的9.2-9.4元/公斤,均比高峰期下跌了。江南市场的统计显示,7月29日市场内蒜头的批发均价为7元/公斤,较6月20日的9元/公斤已经足足跌了2元/公斤。

买蒜者:

怀揣两百万觉得自己是小鱼虾

2010年是“蒜你狠”发飙的一年,当时批发价曾达到12元/公斤的高度,为何此次“蒜你狠”这么快鸣金收兵了?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主管林业桃告诉笔者,此前就曾判断今年蒜头价格涨至8元/公斤的时候就可能是一个顶点了,过去2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个判断十分准确,虽然个别日子出现9元/公斤,如6月20日,但是多数日子,蒜头价格在8元/公斤以下徘徊。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炒作只能暂时性掀起波澜。

十分巧合的是,邓老板告诉笔者,他刚刚从山东采购蒜回来,20多天的行程,让他大开眼界,他向笔者介绍了炒蒜的来龙去脉。

7月2日,邓老板从广州出发去山东,看见蒜头的价格已经很高,他就怀揣近两百万,本想收购200多吨新蒜返穗销售,但是去到当地才发现,原来仓库中还有很多去年的陈蒜。邓老板走了3个市,亲历的就有约5000-6000吨陈蒜没有卖完。但是为何蒜头价格却节节攀升呢?这让不少人看不懂。

一个炒蒜大老板资金就100多亿

进一步走访,邓老板还发现,今年虽然蒜头是减产了,但是这个幅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以我亲历的计算,今年新蒜比去年减产约20%。”

令邓老板迷惑的是,到了当地他才发现,那两百万根本不算个钱,原来自己是彻头彻尾的小鱼虾。“有大老板手上可以动用的资金是100多亿,能控制一个地方的蒜头价格,他们想让价格升就升,想让价格跌就跌。”

如此收购之下,蒜头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但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有陈蒜的大客户。邓老板告诉笔者,由于去年蒜头多,因此仓库中的很多陈蒜是以每斤不到一元的价格收购的,且大客户可能囤积了很多。而到了今年新一轮的蒜头收购,他们利用减产的消息,纷纷做多市场,如此造成市场紧张。上述邓老板在仓库中见到的陈蒜就得以高价脱身。

笔者发现,目前的江南市场内,陈蒜价格比新蒜价格要便宜很多,商家告诉笔者,陈蒜8000元/吨,而新蒜在9200-9300元/吨。这是由于陈蒜在冷库中放了一年,在高温下,保存的时间比新蒜要短,为了尽快脱身,唯有降价出售,但是无论如何,以去年0.8元/斤的收购价计算,如今3.5-4元/斤的出售价格,已经比去年的收购价足足赚了3-4倍。

信息不对称催生炒作

而进入7月末,新蒜必须入库和销售了,否则将发芽,这个时候商家发现,其实市场上的蒜头并没有大幅度减少。因此蒜头价格开始“跌跌不休”了。

笔者了解到,大蒜的需求完全是刚性的,近年来国内需求量相对稳定,但市场的供应量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一旦减产和出口减少,就给虚假信息冲击价格提供了机会。

蒜你狠 第5篇

一、不平静的十年

较之粮食、蔬菜和牛奶, 猪肉的价格可谓起伏跌宕, 近十年来生猪养殖户犹如坐过山车, 在大赚与大亏之间艰难地与市场博弈。最近十年, 山西生猪价格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价格波动, 平均周期长度为30个月左右。前两轮分别在2004年9月和2008年2月形成峰值, 而这一轮猪价上涨正处于峰值“窗口期”。

2003年以前生猪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价格波动幅度不大。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 养殖户宰杀母猪, 补栏停滞, 造成生猪供应紧张。同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 引发居民对禽肉消费的恐慌, 进一步助推了猪肉消费量的增加, 导致生猪价格开始明显反弹, 并一直持续到2004年下半年, 猪价进入十年中的第一个高峰期。2006年下半年, 具有急性高致死性蓝耳病爆发。一时间人们“谈猪色变”, 养猪业遭受重创。2007年年初至2008年2月, 疫情对猪价的影响开始显现, 猪价经历了历史性的高涨。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 猪肉价格进入回调期。从2009年6月起, 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开始启动。不过到2010年上半年, 由于生猪疫情造成养殖户提前出栏, 猪肉市场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2010年6月生猪价格开始回升, 直至今年9月份, 日均生猪价格达19.4元/公斤, 创历史新高, 鲜猪肉批发价格达23.0元/公斤。

二、猪市变牛市, 养猪如同买股票

董合林是太原市清徐县的普通农民, 十多年来一直以养殖肉牛为生。2010年5月间, 老董从饲料供应商那里了解到, 周围的村子正在大规模出栏母猪, 每天宰杀达50多头, 而且这种清仓式的宰杀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究其原因是全省生猪价格从2008后半年起一直低迷, 2010年4月, 日均生猪价格只有9.1元/公斤, 仔猪150元/头都无人问津。眼看着耗下去只能越养越赔, 养殖户只得忍痛出栏抛售。精明的老董马上意识到, 母猪的大量减少, 是猪价探底的直接表现。不出半年, 猪肉价格肯定会反弹, 正是入市的最佳时机。于是老董当机立断, 毅然卖掉了家里的50头肉牛, 转行当起了“猪倌”。

事实证明, 老董的判断是正确的。从2010年6月, 生猪价格进入了上升期。老董以280元/头的价格一次性购进291头10公斤重的仔猪, 到当年12月出栏时, 全省日均生猪价格已经涨到13.7元/公斤, 较6月上涨了41.9%。但由于他购买的仔猪品种差, 管理经验不足, 死亡了106头, 但老董还是赚了近5万元。第二次进猪时老董吸取了教训, 从正规猪场购进优质品种三元猪266头, 成活达255头。这时15公斤重的仔猪价格已经涨到400元/头。到2011年2月出栏时, 日均生猪价格已经达到14.5元/公斤, 比四个月前又涨了16.0%, 老董净赚14万元。2011年春节过后, 老董扩建了三间猪舍, 在4月底又分三次购进仔猪497头, 这时仔猪价格又涨了一百元, 达到500元/头。9月中旬出栏250头, 毛猪价格已经涨到19.8元/公斤, 比7个月前又涨了35.6%, 老董又有了近20万元入账。

近15个月来, 仔猪价格上涨了近70%, 生猪收购价翻了番。每头猪纯利从300元到500元, 目前已可获利近700元。但面对目前炙手可热的市场行情, 老董在数钱数到手软的同时, 也不无担忧。这么好的行情不知还能延续多久。今年7月份, 一头20公斤重的仔猪已经涨到830元/头, 养殖成本在不断增加, 如果选择大量补栏, 等出栏时没准正赶上价格大跌, 他不敢冒这个险, “先进200来头, 看看再说。”

三、算算养猪这笔账

以太原市为例, 目前生猪养殖以中小散户居多, 为降低养殖成本, 中小养殖户一般都没有雇工, 配料、保健、防疫等工作都由家庭成员自己承担, 养殖的主要成本就是饲料支出, 约占到全部成本的80%左右。

一头10公斤重的仔猪从购进到出栏, 整个育肥期约5--6个月。在这期间, 如果是全价料饲养, 则要消耗饲料约275公斤, 其中1号料44公斤, 2号料231公斤。一头仔猪价格按550元计算, 1号料按4.5元/公斤计算, 2号料按3元/公斤计算, 那么每头猪在育肥期的饲料支出总额是891元, 出栏时如果毛重为115公斤, 收购价为19.8元/公斤, 那么每头猪销售收入为2277元。扣除水电费、保健防疫等杂费50元和仔猪进价、饲料支出, 从理论上讲, 目前每头猪纯利应为786元。但大部分养殖户利润没有这么高, 因为在养殖过程中仔猪并不能完全成活, 有一定的死亡率, 而且仔猪在一个月的成长期中要精细喂养, 成本相对要高, 均摊下来, 目前一头猪净利润在500元左右。

如果选用混合料, 那么每养一头猪大约需要饲料成本800元。混合饲料的原料主要是玉米、麸皮和豆粕, 三者的搭配比例为65:20:15。同样养到115公斤出栏, 需要消耗饲料约325公斤, 按目前市场价玉米约2.3元/公斤, 豆粕约3.7元/公斤, 麸皮约1.6元/公斤计算, 购买玉米支出为 (210×2.3=) 483元, 豆粕 (60×3.7=) 222元, 麸皮 (55×1.6=) 88元, 合计约800元。采用混合料, 虽然可以节约100元左右的养殖成本, 但育肥期却要延长一个月左右。

大家公认猪粮比为6:1时, 养猪处于盈亏的平衡点;低于5:1, 养猪就进入了赔本期;高于9:1, 养猪就进入了高价预警期。就目前来看, 猪粮比价约为8:1, 养猪收益率近25%。

由于养殖经验和经营能力的差异, 即使在相同的规模和市场条件下, 养殖户之间的收入也存在较大差异, 大型养猪场还要扣除人力成本、贷款利率和固定资产折旧等, 粗算下来, 目前养殖效益差的一头猪盈利也在400元左右。总体来看, 今年的养猪效益非常好。

四、从猪舍到餐桌的变化

太原市猪肉消费量一年约5.5万吨, 除熟食制品外, 主要是鲜肉和冷冻肉。鲜肉除本地供应外, 还有一部分来自晋中、晋东南等周边地区。冷冻肉主要来自陕西、东北、四川等地。近几年为稳定猪肉价格, 太原市实行了生猪活体储备和冷冻肉储备。活体猪储备一年在3万头左右, 冷冻肉储备任务一年有3000吨。猪肉储备在猪价低迷时进行收储, 价格高涨时启动储备投放市场, 能有效地调节供求, 稳定肉价。

生猪出栏后主要有两个流向, 被收购和运输一体的“猪贩子”运往国有肉联厂或私营屠宰点, 进行检疫屠宰后批发到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猪贩子”一般与屠宰场都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屠宰场定的收购价随时决定产地价格。“猪贩子”每贩运一头猪大约可获利30-50元左右。

一头猪的出肉率约70%, 出栏115公斤的毛猪胴体重约80.5公斤。头、蹄、下水、约合15公斤, 一副下水能卖到约200元;每头猪的屠宰、检疫等费用约20元。如果出栏时毛猪收购价格是19.8元/公斤, 被“猪贩子”贩到屠宰点时就涨到20.2元/公斤, 经过屠宰分解后, 价格就涨到24.1元/公斤左右。到再经过超市或农贸市场等零售环节, 加上运输费、摊位租金、雇工费、营业税等, 最终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零售价格就达到32.3元/公斤。猪贩子、屠宰点、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流通环节的加价大约占猪肉价格的38%左右。

五、猪肉价格飞涨的背后

养猪成本上涨和由于生猪散养户减少、局部发生疫病爆发等因素引起的生猪存栏量减少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主因。

生猪存栏量减少, 猪源相对紧张。2010年春节后, 生猪价格持续低迷, 养猪业出现全面亏损。部分养殖户淘汰低产母猪, 适当控制压缩存栏规模, 造成生猪存栏相对减少。以太原市为例, 2011年第一季度, 生猪存栏为28.8万头, 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6%, 与2010年第四季相比, 环比下降9.9%;2011年第二季存栏29.8万头, 同比下降2.0%;第三季存栏30.8万头, 同比下降3.2%。但由于猪价的回升, 从2011年初开始, 生猪存栏止跌回升, 2011年第二、第三季生猪存栏环比分别增长3.4%和3.3%。

CPI上涨带动养殖成本上升。物价上涨不仅会提高饲料价格, 而且也使劳动力成本上升。近15个月来, 1号料的价格每袋 (40公斤) 从130元涨到180元, 涨幅为38.5%, 2号料每袋从108元涨到120元, 涨幅为11.1%。玉米的价格约2.3元/公斤, 与2010年上半年相比, 上涨40%, 与2010年下半年相比, 上涨20%;豆粕3.7元/公斤, 与2010年上半年相比, 上涨12%;麸皮1.6元/公斤, 较2010年上半年上涨18.5%。雇工工资也从1200元涨到了2000元, 涨幅为66.7%。多方因素从成本角度推高了猪肉价格。

大量散养户退出造成供给缺口。目前太原市生猪生产仍以中小规模散养为主。规模在100头以下养殖户占到总数的87.8%, 100—500头的占到11.2%, 5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只有1户, 500头规模以下的生猪出栏数占到全市出栏总数的76.9%。没有协会组织的帮助、政府又不能准确及时地公布市场行情, 养殖户普遍只能通过中间商、猪贩子来获取市场信息, 或凭个人经验对市场进行判断, 价格对生猪供需情况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当“小生产”面对“大市场”时, 很容易受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而决策失误、遭受损失。所以在市场价格不稳定, 大起大落时, 许多散养户只能被淘汰出局。

疫病影响也是造成供给不足的一大因素。去年全国生猪爆发了两次大疫情, 造成母猪、仔猪大量死亡, 生猪供应量减少, 生猪价格上涨。

六、生猪生产面临的考验

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压缩利润空间。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 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增加, 发展生猪养殖劳动力成本明显加大。

产业化程度低, 抗风险能力较弱。生猪生产散养户占有很大比重, 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 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

养猪业发展贷款难。小额农业贷款额度偏低, 贷款程序和手续复杂, 由于圈舍和牲畜不能作为资产抵押, 农民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生猪生产所需资金。

防疫水平还有待提高。现在虽然大多数村里都有防疫员, 帮助养殖户开展防疫工作, 但由于技术水平和服务设备落后, 疫病防控基础脆弱, 防疫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国家配给的生猪疫苗, 其运输和保存都有严格的低温要求, 但由于保存不善或没有及时注射, 导致疫苗失效。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能适应生猪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规模养殖用地难。由于一些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 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把生猪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用地问题已成为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七、促进生猪生产需要真功夫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 促进规模化发展。由于生猪产业对所属区域税收贡献小、占地面积大、就业带动小且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 地方政府对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足, 因此, 必须从政绩考核方面, 从优惠税收方面, 动员和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生猪规模户的支持, 扶植规模化养殖企业。

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 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 (由现在的2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上)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 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 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养猪专业合作组织 (合作社、协会) 、龙头企业等, 也要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降低信用风险, 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

加大疫情防控力度, 规范疫苗的保存与应用。为做好疫病的防控, 必须严格执行疫病 (尤其是口蹄疫) 的应急预案, 真正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同时, 加强主要疫病疫苗免疫, 切实提高免疫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蒜你狠】相关文章:

上一篇:自护行为下一篇:自制护理评估单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