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艺术范文

2024-08-19

数字化的艺术范文(精选12篇)

数字化的艺术 第1篇

人类发展进程中,所有伟大技术的光辉其实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才闪现。人类的很多需要都是生来难以拒绝的,例如温饱,例如对美的追求。我们发现,人类的基本需求都来自我们生来具有的身体器官。鼻子这一重要而又不起眼的器官最近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气味艺术应运而生。犹如古韵伴琴而生,气味艺术如果要普及为全人类的鼻子更好地服务也需要依附这个时代的主流技术。在数字化时代,DSP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气味艺术数字化是其广泛传播,成为人类历史上又一重要艺术表达形式的关键所在,如图1所示。

1 气味艺术的发展

气味对人类的影响,目前体现在工业和艺术两个方面。首先,随着工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及时、准确地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预报和自动控制已成为当前煤炭、石油、化工、电力等部门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类对生态环境净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监测、监控、检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而且要进一步要求气味监控技术为确保身心健康, 减少环境污染服务。 在艺术方面,上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畅销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2]是第一部以“气味”作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出神入化的文字表述,仿佛能让各种气味透过纸张飘出来。小说在轰动德语文坛的同时,也让人们第一次对每日都要接触却又难以形容的“气味”产生了真正的兴趣。2006年,《香水》同名电影再次掀起一阵“香水热潮”,“气味”这个抽象概念从默默无闻的角落一跃成为流行文化和学术研究的焦点。

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气味艺术家,图拉斯[3]所从事的原本冷僻的职业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她也因此迎来事业的巅峰,如图2所示。然而,图拉斯[3]对小说对气味的理解还不够满意。她认为,借助食物、植物和物品的香气描述气味的手法虽然直观,但仍然无法揭示气味的丰富内涵。图拉斯[3]说,气味植根于社会背景中,它对一个社会的文化政治和人类神经学研究都有深远影响。嗅觉是人类最基本的官能之一,它反映我们的现实、泄漏我们的欲望、激发我们的回忆、构成我们周围的环境。同一年,她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体味的畏惧”的气味展览,搜集了来自俄罗斯、美国、非洲、欧洲、印度、中国和冰岛等国家的9名男子在面临巨大恐惧时散发出来的体味,用化学合成物还原出来后用微型胶囊“封存”在涂抹特殊涂料的墙上,参观者触碰墙壁后就能闻气味。图拉斯[3]希望用气味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不是用眼睛嘴巴耳朵,而是用鼻子交流。就在2010年11月,在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建立嗅觉艺术中心,举办了首场香气作品展,从而将气味当作一种艺术品呈现给世人。

然而可以发现,现在的气味在工业上并没有与人类的鼻子发生密切的联系,主要侧重于安全领域;在艺术领域上还处在奢侈品和小众艺术的发展阶段,距离其成为人民的艺术,像音乐和影像一样全方位的影响人类的生活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一方面,日本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以说,他们最早建立了气味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一直在从事“气味录放机”[4]的研制。它通过15种感应控制装置捕捉气味,对其进行分解并用数字形式记录下来,随后再选择各种香精成分予以重新合成,再现原味。这种“气味录放机”有大有小。有种大型“气味录放机”内置96个小瓶,每个瓶里装着不同的化学药水,用于调制不同气味。还有一种“气味录放机”[4]体积要小得多,内置32个小瓶。到了2010年,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冈田谦一又研制出了气味发生器[4,5,6,7,8,9,10,11,12,13]。为了使各种不同的味道能够被明确地区分出来,冈田教授借鉴了打印机墨盒的工作原理,把不同的气味剂装在不同的盒子里,并通过类似于打印机喷头一样的微型喷嘴向外喷射。他还将其与电视机相结合,今后看电视时,只要将气味发生器与电脑相连接,发生器内部的控制装置就可以通过分辨不同的画面来选择不同的气味,如图3所示。不过,冈田谦一实际上是对非常困难的气味数字化的一次妥协,采用相对直接的气体产生理念以催生实际产品的出现。但是,气味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还是必须经由数字化的道路,借鉴相关艺术形式发展的经验,才能迅速的成为人民的艺术。

2 气味与DSP技术的结合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6,7]是一种独特的微处理器,是以数字信号来处理大量信息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拟信号,转换为0或1的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并在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解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它不仅具有可编程性,而且其实时运行速度可达每秒数以千万条复杂指令程序,远远超过通用微处理器,是数字化电子世界中日益重要的电脑芯片[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DSP技术特点实际上实现了人类对信息规范和快速传播的渴望。气味艺术要被人类更好地接受就必须能够顺利地融入这一平台。以色列著名的威茨曼研究所的数学家巴威·哈尔和生物化学家科隆·兰舍特经过长达三年的合作研究,已经能够大致分析出150种不同气味的特性[24,25,26,27,28,29,30]。他们设想,如果能将气味的信息电子化,那就可以把这一电子信息传送到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并且再在那儿把信息还原成气味。气味与DSP技术的结合主要分为三个过程:气味经由传感器转化为电子信息;相关信息经由DSP实现对其存储、编程的数字化操作;数字信息解译为气味送往人类的鼻子[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其中第一个过程借由工业生产中的安全需求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第二个过程的研究目前还是比较少的,而谁首先在这一发展前景相当广阔的领域制定了相关标准,谁就将取得极其有利的先机。至于第三个过程,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但是其实现的难度就目前的技术来讲非常困难,暂且不谈。下面将主要阐述气味传感器的技术发展和气味与DSP技术结合的设想,如图4所示。

2.1 气味传感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气味电子化是可以实现的。任何气味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可以与某种化学物质发生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造成某一物理量的变化(比如质量、颜色、电特性等变化),通过特定的信号转换机制可以将其转化成电信号,从而可以进行电子化传输[46]。从实用化角度出发, 可把气体传感器分为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和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等[1,47,48,49,50,51,52,53]。从材料、结构和应用范围来看, 目前仍以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占多数, 但近几年来以氧化锆陶瓷材料为中心的离子导体型气体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 并成为发展新型气体传感器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技术而言,目前“气味电子化”的实现方法可归纳为三种,即仿生学方法、数字化方法和仿生学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方法[27,54,55,56,57,58,59,60,61]。仿生学方法[63,64,65,66,67,68,69,70,71]就是模仿生物嗅觉系统,可对任意不同的多成分混合气味进行实时识别、记忆,并用因特网传送信息,然后在接收终端由气味元素合成产生气味;数字化方法是对有限种类气味进行分析,事先形成气味特性数据库[63,64,65,66,67,68,69,70,71]。在工作时,气味发送端检测气味特征并用因特网传送气味特征编号,接收终端根据气味特征编号从气味特性数据库选出已库存的气味进行播放;仿生学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在气味发送端通过仿生嗅觉装置实时检测气味,用因特网传送气味整体信息,在接收终端从气味库中播放气味。

除了工业中气味传感技术的发展,多年来人们还一直试图探索模仿生物嗅觉功能来满足不同领域对气体成分的检测需求,这便是具有仿生性质的化学分析仪器:电子鼻[27]。Gople等提出,可以用生物分子功能单位为目标来发展高灵敏性嗅觉传感器:生物电子鼻[72,73,74,75,76]。气味识别与仿生学相结合是人类对这项技术发展的必然思考趋势。不过,不必太过追求对气味的电子采集装置一定要像人类的鼻子那般运作,只需要能够恰如其分地收集到需要的信息即可。

2.2 气味艺术与DSP技术的结合

以色列科学家所设想的“气味电子化”[76,77,78,79,80,81,82,83],简言之就是“气味采集—气味远距离电子传输(有别于其他气味传送方法)—气味复现”的过程。那么要实现这一过程,当前存在的技术难关在于气味采集和气味复现这两个环节,需要突破的技术难关主要是气味采集装置和气味发生装置的研制和开发。然而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过分地追求气味的信息化传播并以其为最终目标将会大大压缩气味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其应用前景。试想一下,如果音乐等到当代才被开发,被赋予了频率的标准,那它恐怕就变成只能传输现有声音的工具了。所以归根结底,DSP技术和数据库必须仅仅作为一个建立符合人类美学标准的手段。

DSP技术与气味艺术相结合首先必须实现气味作品创作标准的制定。这一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希望借助DSP技术进行分析整合,跨过如其他艺术标准制定那般漫长的历史过程,较快的实现气味艺术作品在一个合理的平台上进行创作传播。DSP能够以数字形式对信号进行采集、变换、滤波、估值、增强、压缩、识别等处理,在DSP系统收集到经由气味传感器输入的电子信号之后,通过labvieW等虚拟仪器软件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归纳总结出可以概括大部分气体的谱表。这种规范不能是简单的总结出各种气体类型的基本组成要素,它是在人类感官基础上建立的主观的艺术的规范,同时也是在DSP技术基础上建立的客观的科学的规范。在规范的气味艺术作品创作平台实现之后,DSP技术还能够借助其强大迅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类似语音识别、语音增强、语音合成等操作,实现气味作品的再创作并通过网络传播,这将极大有利于我们的鼻子被正式激活,实现造物者所赋予它的真正的意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气味艺术的发展以及气味传感器的不断改良和优化,气味艺术结合DSP技术作为数字化时代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普及到千家万户将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可能性和意义将随着科学及艺术的发展得到充分的体现。

数字化的艺术 第2篇

要做一名合格的动漫设计师,就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有一定的手绘能力;各种常见的、不常见的绘图软件你都要精通。你需要独立完成动画设计创意和美术设计工作,当然,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肯定是必要的。

二是平面设计、网页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负责公司日常宣传、策划设计制作,你的工作大致是设计、制作企业宣传资料,协助其他部门人员在设计和美学方面的工作,负责公司其他PC及MAC设计文件的使用和修改,进行数码照相处理等等。平面设计的薪水一般在2000元到5000元,地区不同,公司不同,薪水也会有所不同。

三是美工

奢侈品与艺术的数字化营销 第3篇

近年来,奢侈品与艺术的的联姻事件比比皆是。奢侈品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是以商业为目的而服务于大众,而艺术的外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逐渐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奢侈品的营销手段已经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而寻求突破。于是,联姻通过新媒体推广这种新形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那么,奢侈品与艺术的结合是否会利用互联网通路愈加宽广?会不会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实现一种数字模拟化的奢侈品艺术营销大戏?

本期邀请了新浪网女性尚品中心总监杨芳女士、与本刊出版人、主编就上述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对话和分析,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奢侈品牌与艺术融合愈加紧密

于天宏:如今,我们能感觉到奢侈品在产品层面与艺术领域结合的愈加紧密。

首先,从家具、服装、鞋、包、手表,汽车甚至飞机,已经请艺术家来进行设计,甚至直接把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在产品设计上。比如Ferragamo早在1992年就已经与11个艺术家合作,日本村上隆与LV的长期合作……今天奢侈品行业的产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考验,有些本身已经变成了艺术品和收藏品。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上会有很多已故设计师的作品,经历了五六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历史,就会像艺术品和古董一样价值连城。而对于现今而言,一些品牌设计大师在成名十年以后,作品的价值已然可以比肩过去大师级的设计师了。

再者,许多奢侈品牌家族,本身就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贯穿在奢侈品家族的历史主线的,就是古董和艺术品的收藏。包括现在像Gucci的老板皮诺特,还有LV的老板阿尔诺,本身就是艺术领域里面数一数二的大收藏家,也是在最新的全球艺术权利榜中排在前十位的重量级人物。他们除去收藏之外,甚至建立了自身品牌的美术馆,比如LV的美术馆不论规模还是藏品都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美术馆。奢侈品家族本身也和艺术家关系紧密,品牌目标客户群的大部分人,不是艺术家就是艺术收藏者和爱好者,或者是艺术产业的相关人士。

在另一个重要层面,奢侈品的营销方式也与艺术领域的结合在规模、在策划、在投入和媒体的传播度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您对整个奢侈品领域的人群构成和消费习惯比较了解,那您觉得奢侈品与艺术的融合,对整个的行业推动是怎样的?

杨芳:在奢侈品发展脉络中,早期存在“祛世俗化”或者说“贵族化”的现象。因为很多奢侈品创始人都是出身于底层的手工艺工匠。比如,路易·威登创始人曾经是法国乌婕妮皇后的一名出色捆工,他的工作就是帮热爱旅行的皇后捆好旅行箱里的衣服。后来他为了解决旅行箱的种种难题,让旅行者体验更多乐趣,干脆自己开始研制旅行箱。比如爱马仕,早期也是从一个专做马具的品牌发起的。这些奢侈品虽然很多并不是来自贵族之手,但是随着他们的创始人与贵族和皇室的交往,随着他们的生意被贵族和皇室所渴求、所欣赏、所推动,他们逐渐渴望融入上流社会,祛除自己出身中的世俗化。而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贵族生活中从不缺席的部分,从这点说,在奢侈品发展的过程里,奢侈品对艺术是关注的、渴望的。

另外,从设计层面来讲,很多奢侈品牌设计大师的作品,比如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先生曾经从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推出了震惊世界的“蒙德里安”系列。比如现在的香奈儿首席设计师卡尔拉菲尔德先生,很多媒体都觉得他很难采访,因为你很难平等地和他深入对话。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对艺术的了解非常博大精深,很少有采访者能够在绘画、建筑史、收藏、电影这些领域达到和他平行的视角。

顾维洁:这也很正常。因为我们曾为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做过专访。当他谈到艺术领域就会特别的投入,对艺术的观点更是如数家珍。

杨芳:奢侈品牌并不是简单在做女人穿的衣服、男人喝的酒,奢侈品一个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容量、充满商业艺术的产业。奢侈品连同销售奢侈品的公司已经成为一桩大生意,贝恩咨询公司曾经在08年末称全球奢侈品产业规模已达2200亿美元。奢侈品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生意,一个皮质手袋,可以买到高于它材质成本多倍的价值。销售的过程,比起快速消费品,也显得低调、优雅。对于卖者而言,卖出的更像艺术品。对于买者而言,买一件奢侈品往往是实现一种生活观念和梦想。这个生意很有趣也很艺术,当然难度也比较大。还有就是奢侈品人群是相对小众的,所以奢侈品想做更大的生意,就需要不断突破、去寻找品牌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给养。而艺术正是奢侈品获得突破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事实证明,奢侈品与艺术的跨界结合,也确实取得双赢。比如,1979年,皮尔·卡丹进入中国市场是以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开始的,以此为起点,皮尔·卡丹一举成为当时中国认知度最高的奢侈品牌;英国老牌“朋克时装教母”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把马蒂斯的名作印在了自己的服装上,当时这件衣服引起很大的关注。最成功的例子应该是路易·威登:路易·威登2003年找到日本艺术家村上隆,推出了樱花系列手袋,获得极大成功,这样一个结果达到了奢侈品牌和艺术家的双赢。实际上在这个过程里面,无论奢侈品牌怎样营销,都要有产品对于本身的突破,而这种突破正是艺术家赋予产品的,为产品灌注了灵魂。

从另一方面讲,艺术仍旧相对小众,通过与奢侈品的结合,经过市场化的推广,被推向了大众。还要那路易威登举例:村上隆因为和路易威登的合作,成为2006年日本身价最高的艺术家。村上隆曾经写过一本名叫《艺术创业论》的书,这本书里提到名媛们需要在路易·威登店中注册排队,才能买到他设计的“樱桃包”。他还非常大胆提出,艺术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赚钱手段,若想让这艺术事业成功,既要舍得投入成本,又要拥有具有国际视野的宣传策略。虽然这种言论可能有偏激成分在,但从中可以看艺术家在和奢侈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鼓励。包括不久前迪奥在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展览,如果没有奢侈品牌的推广,它可能不会

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能只是798平日的一个展览而已。

于天宏:与奢侈品牌合作之所以对艺术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个是奢侈品在高端层面的巨大影响力,另一个就是奢侈品牌的宽广的营销通路。奢侈品的宣传和推广,会借助媒体,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大量的高端人群,从好莱坞明星,到社会的时尚人群,关注度和辐射力量可想而知。实际上,它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在一个艺术媒体,一个批评家的笔下,或者是在美术馆的展示的影响力了,而是被无限的放大。这对艺术家而言肯定是有极高的性价比。仅在艺术领域,知名度就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在市场上会得到最直接的回馈。

对于奢侈品牌来说,得到的回报无疑更大。产品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独一无二的创意源头形成了与其他品牌竞争的重要元素。所以奢侈品牌,都在拼命追逐当红的艺术家,当红的设计师,和有一定设计感的其他领域的知名人士,这甚至包括好莱坞明星,或者体育明星。因为奢侈品牌并不在意设计能力的高低,而是更看重这些人背后的巨大的市场影响力。

奢侈品利用网络通路将会愈加宽广于天宏:您认为,在中国,财富人群是否能通过网络与奢侈品达成一个畅通无阻的必然渠道?因为对于奢侈品牌而言,它可能也会考虑以网络作为一个筹划的平台是否合适。因为从传统意义上讲,网络还是一个大流量的资讯平台,所以它可能会缺失奢侈品牌最需要的高端关注人群。奢侈品更愿意投入更多的地面活动,比如高端的杂志等其他的载体。网络也许并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杨芳:在国外,奢侈品会把网站当成很有效的一个宣传和通路的手段,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建设自身品牌的网站。在国内,这是一个从“疑惑”到“尝试”的阶段。奢侈品牌对于中国网络媒体的广告投放曾经存在颇多疑虑:第一,奢侈品认为网络覆盖过于大众,投入产出比存在一定困惑。第二,视觉品质存在瓶颈,奢侈品对于自身视觉形象如何在网络上被体现存在疑虑;第三,从整个中国的媒体宣传计划来说,传统媒体已经基本能满足宣传需求。

从2006年开始,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更为迅猛,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奢侈品在国外e-promotion经验的成熟,他们开始更多考虑如何在中国市场加大和网络媒体的合作。

同时,奢侈品本身推广方式的转变,除了这些我们常见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经营结构转变,将有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以上市公司的方式来经营。比如Prada,不出意外的话它应该在09年上市,计划募集15亿美元、至少60%的普通股掌控在Prada家族里,Prada家族之前掌握着95%的股权。其实从业绩上看Prada一直表现得很不错:2007年其销售额增加17%、净利润增加66%——上升至1.8亿美元。而且Prada进行了系列重组,卖掉了盈利性较差的业务,并在管理层中层加了多名家族外高管。但是和奢侈品同行比,它的业绩仍然有很大上升空间,其现金流只占营收比例的19%,而大部分竞争对手这个数字都超过25%。从经营支出上,有报道称:2007年,和Prada规模相当的爱马仕花了2.2亿美元用于开新店,但Prada花了1.7亿美元用于支付其债务,这使得Prada用于开新店、发展壮大的资本只有爱马仕的一半左右。

所以,如何在新兴市场有更大活力,解决现金流等等诸多问题,将成为许多奢侈品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上市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奢侈品从家族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势必对品牌的推广方式造成改变,奢侈品做生意的方式可能会打破以往很多规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赚钱、业绩这个非常重要,任何能创造价值的手段上市公司都会考虑去尝试,网络当然会成为奢侈品也会去尝试的重要部分。从我们看到的日本电通最新公布调查数字看,日企2008年网络广告逆势增长达到16%。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减速的情况下,各大企业纷纷削减成本控制广告支出,2008年日本总体广告支出5年来首次出现下滑。数据显示,去年日本企业的广告支出为6.69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4日元),比前年减少4.7%。

其中在21个行业中,有18个行业的广告支出都有所下滑,特别是金融保险、通信、汽车等主要产业。从媒体类别来看,企业在报纸和杂志广告方面的支出下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12.5%和11.1%,均创下自1947年电通公司开始这项调查以来的最大跌幅;电视广告和广播广告支出也分别下滑4.4%和7.3%,四大传统媒体广告所占份额首次跌破50%。而另一方面,企业的网络广告支出则增长16.3%,总额达到6983亿日元,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一成。

新媒体营销已经成为奢侈品牌重要的推广手段

于天宏:现今很多大的奢侈品牌都建立了新媒体部门,这是不是也代表着一种信号?

杨芳:奢侈品牌已经把新媒体部门作为高投入和高产出的重点部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

另外,对于他们下游的公关公司来讲,新媒体的介入,能够提供更多的创意和方式,也会得到更多的盈利空间。对于整个互联网市场,通过新媒体,奢侈品牌不断在做新的尝试。比如去年路易·威登与舒淇和巩俐进行的视频合作,在业内就引起了相当高的关注度,据我所知奔驰Smart也和一个在传统公关领域和E-Promotion方面都很有经验的公司合作,09年将在新媒体领域有很创新的尝试。

于天宏:新媒体的介入,比如在youtube上面,就有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奢侈品牌通过与几个极富创意的导演以及好莱坞时尚的女明星进行合作,制作出带有后期特效的视频。虽然投资不菲,但是效果显著,被争相下载。这种合作当今已经成为奢侈品新媒体营销策略的新的热点。

杨芳:所以说新媒体天生就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新媒体的巨大容量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资讯矩阵。其次,新媒体表现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比如通过Flash和3D可以达到完美的视觉传达效果。另外,新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比如艺术领域的知名艺术家在圈内的号召力,被商业营销方式所运用,实际上具有极大的爆发力和影响力。通过与艺术家的合作,结合新媒体的推广方式,在艺术领域会起到一个巨大的导向性效应。

于天宏:奢侈品现阶段的营销方式在物理平台上已经和艺术结合得非常完美,那么在新媒体平台,如果想寻求新的突破,时机是否已经完全成熟?比如说,Dior在尤伦斯美术馆的展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邀请设计师、布展等等。而如果通过新媒体平台,虽然可能展示的视觉的冲击力没有前者那么强,但是相对低的投入,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是否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未来会不会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实现一种数字模拟化的奢侈品艺术营销大戏?

杨芳:乐观的说,我认为会。首先,2007年以来,由于奢侈品牌对生意的需求,对于新媒体新的理解,进行了策略性的调整,新媒体部门的建立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其次,经济衰退也创造了更多机会,比如奢侈品会考虑如何增加对于生意有帮助的公关活动,如何更好跨界——比如和艺术合作寻求突破,那么通过新媒体合作形式的营销手段就会被更多的使用。另外,过去奢侈品在互联网是以硬广的投放形式,更多的是以展示性,像路牌广告一样的宣传形式。但是实际上是有局限性的,奢侈品牌更希望通过寻求一种新形式去体现产品层面之外的东西。因为奢侈品本身就是在为客户群营造一个“梦”,在“梦”中体现它的一种思想、一种风格的导向性。

于天宏:通过新媒体去体现一种更感性渗透力更强的东西?

杨芳:是的,通过更多跟艺术去结合,跟收藏去结合,跟设计大师去结合,利用新的形式来更好的营造“梦境”,并把它一直持续下去。但是仍旧会有一些问题,如果说通过新媒体作为营销手段,比如展览或者网上艺术馆等形式呈现,在短期仍旧有一定的难度。

顾维洁:这种难度确实存在,您所提到艺术在网络上用新媒体的呈现方式,这种方式可能仅局限于真正的新媒体,比如通过艺术家和明星参与,通过视频进行表现的形式。但是艺术品本身也具备特殊性。因为在网络上看一张画,跟在实际中看一张画所能达到的快感和满足感是无法复制和比拟的。艺术领域的拍卖行、画廊都不会在网络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原因有二:第一,网络的消费群不具备相应的消费能力。例如大部分藏家是没有上网的习惯。第二,网络对艺术品的色彩还原仍旧有瓶颈,而艺术品对直接观感的要求是非常高,一丝一毫的差距就会影响观者的直接感受。

杨芳:但实际上,网络技术的瓶颈限制已经很小了,包括艺术品的色彩和肌理效果,大部分的还原和展现是能够实现的。

顾维洁:技术仅仅是一方面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当不能直接面对艺术品的时候,是没有那种快感和冲动的,更没有被艺术品震撼的幸福感。在交易层面,举一个例子,嘉德在线在创立之初销售最好的,就是从文物店出来的打火印的器物。因为在网络上只有价格公开并有标准的东西才能有竞争力,购买者才会放心。但是几十万,几百万的艺术品,很难在网上实现销售。

女红艺术在数字化时代的价值 第4篇

(一) 机器时代手工劳动的消失

这个时代早已不屑手工劳动, 认为手工劳动是该被淘汰的落后生产方式。数字化机器推动的现代化潮流中, 手工业淘汰的速度和广度, 往往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程度。因为从事精神生产, 艺术家未被看作手艺人, 尽管他们也离不开手艺。然而, 随着精神生产的高科技化, 纯艺术领域如今也面临严峻挑战。因为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处理一切“精神形态”, 从图形生产到音响、影像生产, 不仅可以模拟现实还能够虚拟现实。随着工业机器对手工的不断取代, 手艺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危险, 如同手工业的颓败。女红艺术是手艺性和技术性的统一体的表现形式。她在制作中最能充分体现出其自娱性、原始性、朴素性和实践性。通过动手带给制作者的沉静、安闲, 心无杂念, 乐在其中的纯美心态, 它是一种母亲的艺术, 是从最原始的劳动中获得和生发出对美的发现、对美的认识、对美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以及展发出来的智慧, 这些都说明女红艺术具有的数字时代最值得借鉴的价值。

(二) 数字时代感知直觉的丧失

数字时代其实就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代名词, 因为电子信息的所有机器语言都是用数字代表的, 人们将其美称为数字时代。一切都建立在电子信息的基础上, 构成一个虚拟世界。但是数字化时代有好处也有坏处, 人们过多的依赖网络虚拟世界, 与现实世界越来越远, 割裂人们认识活动中的知觉与思维, 孰不知人的知觉、思维和感受是同时进行的, 都是在感受实践中才有的。

以数字化技术态度来看在数字化潮流中, 劳动和艺术的血缘关系、劳动和审美的实践统一随之被割断和分裂。注重虚拟空间, 缺少真实实践和感受。创造来于感知直觉, 人只有充分感受事物、认识事物, 人的感知和思维才能更好合作。

二、女红艺术的价值

(一) 女红艺术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体

女红是一种生活技能、一种生活艺术、一种生活文化。女红”的“红”应该读做“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德、言、工、容”是古时女子的“四德”, “女红”最初写作“女工”, 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工”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等女性工作者。为避免混淆, 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 “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 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 借另一意义获得重生。女红技巧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 因此又称为“母亲的艺术”。——《汉书?哀帝纪》

女红艺术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女性聪明才智的结晶, 是我们生存的智慧提炼出来的一种文化。创作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红艺术直接来源于大众生活, 是生活的情趣带给它创作灵感、创作激情, 往往使用最普通的材料, 纯手工制作, 加工不多, 又大都为劳动群众实际应用。有许多女红艺术的创作是从实用开始的, 在实际应用中逐渐产生审美, 体现了创作者追寻美好、陶冶情操的一种向往。进而不断变换更新艺术样式, 成为一种质朴、纯真的艺术审美形式。

(二) 手工劳动的乐趣和对智慧的开发

女红艺术是纯手工的制作过程, 具有劳动所具有的优点。其次, 它是一种锻炼。动脑构思、动手制作, 每个人都需要。再次, 女红艺术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创意的过程。当你的想法变成了一件作品, 你的成就感必定油然而生, 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 倾注你的心血和对他人的美好祝福, 当你把这份“独一无二”赠与他人时, 相信它的价值远不止其本身。劳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创造物质财富, 还在于人的生存内容的充实和丰满。

在开发智慧的过程中, 手的重要得反复强调。长期加强对它训练能优化脑的结构, 脑结构的优化又促使手的灵巧。从某种意义上说, 手是脑的窗口之一, 它能反映脑结构的发展情况。这对成人和儿童同样重要。儿童是教育的重点, 杜威认为, 从心理学所得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儿童的本能怎样的重要, 儿童天然的活动怎样的重要。去利用这本能和活动的方法, 就是手工。手工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孩子懂得团结合作和互相帮助、锻炼孩子勤于思考, 动手动脑、还能让他们勇于实践, 有趣味的学习, 巩固已获得的知识, 从而直接启发儿童的智慧。

三、女红艺术对当代工笔画的启发

(一) 女红艺术创作中的纯美心境与工笔画的相似因素

女红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反映了三种能力:动手、构思和心灵手巧。生活中的灵感、情感、创意都在女红作品中显现出来, 普普通通的针线活, 经心灵手巧的女人做出来, 就变成是一种充满美感与浪漫感的艺术品。女红艺术在创作中心生愉悦不可名状, 充分体现出其自娱性, 沉静、安闲的心态, 心无杂念, 成为乐在其中的乐营生, 在充满乐趣中发现美、认识美、热爱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长期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 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内在涵养。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在中国绘画发展中, 工笔绘画以它刻画精细、传神, 富有抒情色彩的艺术面貌而独树一帜。画工笔画看上去是件很辛苦的差事, 其实是乐在其中, 与女红艺术相同时充满了乐趣, 长时间的制作既需要充沛的精力与体力, 又须具备灵敏的思维及良好的画面感觉, 是画家综合能力的体现, 与女红艺术的制作过程有非常的相似之处。绘画本身是手艺, 女红也是手艺。女红艺术创作时的沉静安闲、心无杂念、乐在其中。这份心闲气定正是工笔画家可以借鉴的最好的状态。

(二) 女红艺术创作中的淡定心境与当代工笔画的艺术本真的回味

让心平静, 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安静下来, 以平静的心态重新认识工笔画的艺术本真。当代工笔画的绘画态度应该如同女红艺术一样的对待, 安于自己的内心, 回到绘画本体中、平心静气地回味、聚精会神地做事、淡然无争的心态下, 促使更为集中精力地创作。

(三) 女红艺术作品中的稚拙形态对当代工笔画的启发

女红艺术的纯美心境与工笔画制作过程中的相似因素产生借鉴的可能性, 以及在这种淡定状态心境的启发下对工笔画艺术本真的回味, 女红艺术在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然真朴、神宁气定、符合自然之道的状态, 对于当代工笔画画家的绘画心态具有的启迪性、女红艺术作品中的稚拙形态对当代工笔画的启发。女红艺术的技术性, 尤其是她具有的独特的在制做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持守内心的纯一、心神不外分、修养内心而不求治外在、明澈纯素、自然真朴、神宁气定的符合自然之道的状态, 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 尤其对当代工笔画画家的绘画状态无疑具有的启发性。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

[2]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数字艺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第5篇

彭晓辉

(江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数字艺术是集科学、艺术、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艺术品缔造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通过数字化设备和软件来表达艺术语言和设计思想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和创意空间,它还具有方便的交互功能,设计中的所有物理操作将由机器代劳,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数字艺术;艺术设计;辅助设计;创新;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Arts in the Field of Art Design

PENG Xiao-hui

(From Art College of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Hu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Digital arts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created by modern art objects combining science, art and technology and an art form expressing art language and design ideas by digital equipment and software.It not only provides designers with an unprecedented art form and creative space but also has convenient interactive function.As all of the physical operations are performed by the machin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Key words: digital arts, art design, aided design, innovation

1引 言

数字艺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涉猎了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工业造型等。数字艺术能有如此蓬勃的发展,既表现了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方式的冲击,也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体现。科技的发展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它不仅丰富了艺术设计的构成语言和视觉效果,同时增强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设计者只需提供具体数据和完整的设计思想,即可快速高效完成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作品。计算机技术对数字艺术的推动和数字艺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是值得关注的。

2数字艺术的科技依赖性

数字艺术的造型与表现手段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和软件技术。数字艺术主要涉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在艺术设计不同研究方向的应用与实践,特别是图像处理及影视动画软件技术的应用。软件,从核心来讲,是算法和编程的集合,它们具有更友好和人性化的界面、图形编辑工具及操作环境,为设计师打造了更自然、更方便的设计空间,而把繁杂的算法语言、编程逻辑和运算公式都隐藏在“后台”。因此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工程师的事情。这并

不意味着数字艺术设计师不需要学习计算机语言,目前很多特效和交互设计都需要用计算机编程来定制,而一般的应用软件并没有这些特殊的模块。如:FLASH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交互动画就需要设计师动的ActionScript编程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平面设计、游戏设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设计师不仅要懂得使用软件,还要能够辅助编程来实现仅通过软件所无法实现的艺术效果。

数字艺术对技术的依赖与传统艺术对创作材料的依赖有所不同,传统的绘画艺术的创作依赖于画笔、画布、颜料等物质材料,而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并不依赖于这些物质材料。但在数字艺术中,创作者和观赏者对硬件的依赖是相同的,如二者都需要电脑或网卡等。所不同的是,创作者依赖于更多的创作软件。于是艺术家就必须成为技术人员,因为他们必须掌握运用软件,而IT技术的发展迅猛,软件更新快,这促使艺术者必须不断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艺术家不断地思考如何利用一种新的创作资源进行艺术创新,这种创作资源使艺术家可以极其逼真地再现任何形象,也可以随意塑造任何形象[1]。

3数字艺术的应用

3.1 数字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电子视传设计等。在所有设计行业中,视觉传达设计最易受到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其中,计算机桌面排版技术、计算机图形工作站以及相关艺术设计软件的发展,引起了设计行业乃至整个印刷工业的巨大变革,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研发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数字艺术设计具有传统设计手段无法比拟的强大优越性,它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图像的编辑;印刷分色打样等许多印前工作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可以很出色地实现复杂而精确的点、线、面的绘制;可模拟特殊效果的图像,如浮雕效果等;它还可以将多幅图像进行叠加、羽化,产生虚拟而又真实的视觉效果;也可迅速修改画面中任何部分的色彩和形状,设置各种字体,拷贝设计元素,并将画面存储以便随时调出使用、调整,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

3.2 数字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行业最初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才实施计算机化的。首先是服装样版的数字艺术设计,这样就可以用最少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服装效果图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利用计算机数字艺术软件可以很轻松地对服装设计效果图进行绘制和色彩调整;利用服装打版软件可以直接完成服装制版、做缝份、牙口、记号、开省、贴边、剪接等传统制图方法[2]。可以自动排版及人机交互式排版,同时开

启服装设计图与打版图,使设计观念具体化;可以建立常用的打版符号作为版型的制图标示,让打版师与缝制工人达到最佳的协调,使作业流程连贯化。

服装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得设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三维动画软件将模特的形体数据化,在计算机中形成一个虚拟空间中的模特,然后将设计的服装也转化为计算机数据,在虚拟空间中与虚拟的模特进行位置结合,通过视频输出,有助于设计师对其作品的细节和整体效果的把握,在还没有成批量生产之前,通过虚拟数字艺术设计将其做得尽善尽美。服装面料的印染重塑也主要使用计算机系统,用艺术设计软件将图案纹样编辑好,然后进行菲林制作和感光制版。目前服装行业软件存在多版本不统一的问题,企业使用的和学生所学的并不一致。这种矛盾有待教育机构、服装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协同解决。

3.3 数字艺术在工业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造型设计涉及产品造型、色彩、美学、人机、标志等方面的内容。未来的造型设计不仅要表现产品的三维效果,而且还要模拟产品的工作状况,它可以研究用户对产品的反应,也可以从生产的角度来检验设计。产品模型用三维建模软件来制作,然后用动画软件表现产品要完成的预想功能,这样使用者就能全方位观察产品并体会产品在使用甲的感觉。

数字艺术中,概念设计的魅力就在于你要设计一款仿佛真的存在于特定世界的物品,它在那个世界应该是高效率的,可用的。这要建立在对已存在的机械结构和工业设计的深刻理解上。计算机将概念设计图通过数字艺术软件转换为设计创意,渲染生成效果图方案;这还为生产制作提供数据,从CAD到CAM等系统,还有新开发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参与整个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3]。

汽车工业设计就是较早运用计算机数字艺术设计的行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上大多数大型的汽车制造商都安装了计算机设计系统,并开始认识到运用计算机设计汽车要比传统的方法更为有效。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车身的同时,还能显示出汽车的所有表面特征和材质效果,它比实物摄影更灵活。由于虚拟的场景中没有一粒尘埃,所以产品的效果也可以一尘不染。这种模型的质量和精准度远远超过了手工技法,使设计师能建造出更为逼真的模型。

随着工业造型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设计师提出了数字三维建模和其他数字艺术软件结合,进行高质快速的应用设计,缩短了工业造型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使造型设计和生产加工更方便、更迅速、更精确。数字艺术和工业造型设计的成熟结合,将为未来的工业造型设计师提供更为丰富的造型语言和创新手段。

3.4 数字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数字艺术软件不仅可以绘制线稿图,还可以绘制高质量的环境效果图。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升级和设计师对软件的熟练掌握,环艺设计效果图在质量上有了令人瞩目的提高。

数字艺术的设计模式使设计师从繁重的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利用计算机可以完成从方案设计、施工图纸到效果图的全部设计工作。目前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软件很多,应用AutoCAD, 3DS MAX和Photoshop组合软件即可取得很优秀的效果,它们可以完成平面设计图到三维效果图、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的全套操作 [4]。

数字艺术的可视化应用也越来越受到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重视。设计者可以把天空、树木、湖泊、人物以及规划区域附近的保留性景点通过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将这些素材输入计算机,当我们在三维软件中将规划模型建好并调整角度后,便将它们一同合成到计算机中,这样就能直观地观察规划方案和周边环境是否和谐统一,如需调整、修改,也很方便、直接。三维动画在计算机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可以始终身临其境地在三维环境里进行直观、真实的创作和设计[5]。数字艺术这一信息时代的宠儿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设计方法和观念,它将为环境艺术设计开辟更广阔的新天地,使环境艺术设计师的工作更加流畅、完善。

3.5数字艺术在多媒体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是基于数字艺术的媒体,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诸多成分的交织组合。数字动画是指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生成具有空间维度的动态连续运动画面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传统动画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在计算机构建的虚拟空间中制作数字模型和材质,配合模拟灯光和摄像机,再为模型或摄像机设置运动轨迹,通过最终的渲染从而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出运动的连续画面。计算机动画所生成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景物并不需要真正去建造,物体、虚拟摄像机的运动也不会受到什么限制,动画师可以自由地去创造虚幻世界。动画使得多媒体信息更加生动,富于表现力[6]。

基于数字艺术的多媒体动画首先应用于传媒娱乐,也就是电影、游戏等。许多电影中以假乱真的影视特效,其实都是计算机动画生成的画面。其次是宣传,利用多媒体动画全方位地表现某种信息。其他,如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形式发展变化分析,城市规划预想等工作,也很适合用多媒体动画来表达;仿真模拟在军事、医学、经济、工程等许多方面都用得上多媒体动画技术;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制作的课件直观而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形象生动地传授知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展厅将多

媒体动画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它既是对学生实践情况和教师指导工作的检验,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好渠道[7]。

数字艺术动画以计算机图形学,特别是实体造型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涉及图像处理技术、运动控制原理、视频技术、艺术,甚至视觉心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它以其自身的特点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结束语

学会运用数字艺术,这将为我们认识和表现世界提供新的途径。了解数字化设计和传统手绘设计的关系,学会应用数字艺术设计软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历史背景来看,数字艺术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而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对科学和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加深,数字艺术的活动范围和表现深度将不断加大。今天的数字艺术借助其强大的数学模型和精确的几何表现手段,在现代工业造型设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了绘画、摄影、动画和三维空间再现的种种优势,数字艺术正在成为数字艺术家们表现人类精神世界、探究作为“内在自然”的人类生命的奥秘的有力工具。玛格利特、达利等人开拓了超现实主义艺术。而当代数字艺术恰好是对传统艺术的补充和提升。数字艺术打破了客观世界局限,将抽象思维和意念直接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再现于电子显示器上[8]。这无疑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现自身艺术思维的一步大的跨越。

参考文献:

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 第6篇

装饰艺术从人类诞生起就始终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装饰艺术逐渐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以其艺术美的审美因素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装饰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的本性需求,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不论是室内装饰还是艺术设计都体现了人类在力求装饰艺术和自然、人文和谐发展上的努力。目前的装饰艺术小到日常用品装饰如服装、首饰和商品包装等,大到室内装饰和环境艺术设计等都有装饰艺术的身影。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装饰艺术的实现工具,因此,数字技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必须探究的课题。

数字艺术下的对装饰设计的影响

1.推动了装饰艺术的更新

数字技术的产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与革新,随着时光的推移,数字技术能够以一种平和的、认知的探索式良性心态去走进装饰艺术中来。新的科学技术必将导致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为装饰艺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机遇。尤其包装、纺织、服装、动画、电影电视广告、建材装饰等都在受数字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各种色彩缤纷的装饰艺术作品为装饰艺术提供了图像设计功能。

2.提高了装饰艺术的表达效果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真而深刻地反思自己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应当担负的责任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保护环境、回归自然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通过艺术创作和处理营造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益的环境。数字化在科技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设计领域的工具变化。随着数字技术手段的不断拓宽,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缩短距离,相对于图像、图形、文字来说处理更简便而精确,还可以在构思时去追寻要表达的意念,通过数字艺术的方便快捷的优越性快速出现自己想要的创作效果,经过排列组合不断地对图形、画面进行调整与修改,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

3.为装饰艺术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

数字化技术对于整个艺术设计领域而言,计算机的参与强烈地冲击设计市场导向,使装饰艺术的制作与发布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字化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减少了设计中的重复劳动,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可以开发信息量巨大的资源库,替代了真实材料并降低了制作成本。使原本手工无法完成的精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有序、生动、准确。

4.数字化开拓了人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数字化在装饰造型的运用中,协助设计者扩大了设计的思维空间,同时协助设计者调整着思维中混乱的秩序,给人的思维提供了不断变化的视觉体验。数字时代的兴起不但开拓设计思考的范围,而且还使装饰设计具有现代文化的特色。电脑设计为从构思开始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装饰图形变化。使设计师从中得到启发后创造出更为理想的装饰元素。而且也使设计从摆脱手工描绘的复杂性,使人有更多的精力放到装饰设计本身的思考之中。数字技术通过变形、重复、光化的数字手段来在装饰艺术的技术表现上带来新的变化和突破。由于数字艺术所表现的艺术作品逼真、生动、活泼、五彩缤纷,其特殊的视觉效果利于保存修改、作品能成批复制等,新的创作方式扩充了原有的审美视野,使设计者可以借此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

1.观念更新

新的事物令人目不暇接,而观念的更新表现在以新的文化态度、新的视野来从事装饰艺术设计的研究,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为人服务思想。在短短几十年里,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既表现了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方式的冲击,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语言。数字化是现代装饰设计史上设计方式的一次变革与解放,其表现手法上会越来越倾向于 “科技化” ,数字艺术运用的设计手段能随技术的更新而融合,实现虚拟与现实、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实现立体式、跨跃式的设计模式

过去我们的装饰艺术设计中追求将大自然的形态加以装饰变化。而现代设计思维是各种非自然地的形象渗透于艺术设计中,使得设计形式上的变异和形象更丰富。数字化技术的诞生可以改变人们对标志设计的传统的思考方式和制作手法,逐渐实现智能化、人性化。使得装饰艺术从形态到传播方式都具备了数字化的时代性特征,所以未来的装饰艺术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意识的发展。今天的先进技术明天就有可能被新技术取代。我们应当敢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手段,理性的去看待计算机文化这一现象。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数字媒体在艺术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信息借助于媒体来传播,媒体就是人们为表达思想或 情感所使用的手段、方式或工具,使计算机制作出来的视觉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数字化技术使单一分离的技术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由计算机完成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压缩及实时处理,从而改善了人们信息的交流,缩短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时间。

总之,装饰艺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迁徙、社会的更替而变化。作为装饰艺术的图形、文字、色彩、构图符号在数字化的技术引领下重现了视觉形态的审美观。数字化技术下的装饰艺术通过设计师的汇集,逐渐成了准确完整地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第7篇

凭借互联网的超时空性、 数字技术的超现实性, 在全球这一共同的大舞台上, 数字艺术从创作手法到表现形式上不断丰富着自身。 数字艺术作品表现出本土特色与国际潮流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的借鉴和更新。 数字艺术在对传统艺术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中, 丰富着自身的内容和形式, 新兴的数字艺术本身也日新月异。 纵观艺术发展史, 每次革命均来自于概念和技术的不断发掘和更新, 数字时代的到来促进新的艺术创作方式的产生, 同时也改变了审美者的欣赏方式。 新的创作方式的诞生又影响新的媒介的产生, 在这种情形下, 其他设计门类是否也应当寻求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来适应这信息和数字化的时代?

2 数字化时代下的改变

2.1 室内设计表现图创作手法的变迁

数字绘画出现之前, 我国室内设计表现图在创作手法上以手绘效果图为主导, 设计师在透视的理论指导下, 借助一定的绘画工具, 通过对现实的模仿来展示其设计方案。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电脑图形学的面市以及各种电脑图形设计软件的陆续开发、应用, 电脑艺术全面介入室内设计领域并为其发展开创了新的领域, 从此室内设计表现图从以往以手绘效果图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电脑效果图为主、手绘为辅的格局。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室内效果图呈现三维的、动态的效果, 甚至加入了交互体验, 从而更真实、更详尽地贴近实际, 不仅全面展现出设计师的设计成果, 更能让业主提前感受到较真实的效果。

2.1 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设计师不断地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引入室内设计中来。 比如, 设计师通过感应元件来控制灯光照明、温度、湿度, 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从技术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1894 年开始出现智能建筑以来, 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不断地探求家居智能化并广泛应用。 轻松、有序、高效的智能生活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推广, 智能家居将步入千家万户, 引领新的时代的到来。 据有关人士的预测, 到2015 年智能家居在全球营业额将达1240亿美元, 这足以证明智能家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智能家居在我国现处于起步阶段, 操作简便、功能全面, 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 远程视频监控, 人们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地进行查看, 智能家居将在不久的将来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2.3 数字艺术的发展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互动性作为数字艺术发展的较高层次, 它实现了艺术欣赏者与艺术作品良好的互动, 公众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地欣赏作品, 而是作为艺术创作的某一环节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同艺术家共同完成艺术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艺术将提供艺术欣赏者更为广阔的参与空间, 从艺术作品的创作、 实现到传播都有艺术欣赏者的参与, 带给观众更多的话语权。 室内设计的过程就是把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在限定的空间内进行形象化、 艺术化、技术化的整合与系统运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室内设计在其艺术发展演变过程中, 不断地吸收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不管是视觉艺术上, 还是技术的运用上, 都紧跟时代的脚步。 生存和创新从来都是室内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日新月异, 给艺术这一意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巨大的冲击, 新的艺术现象和新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 综合化的发展趋向, 特别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新媒介、新技术的不断进步,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影响甚至改变着大众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室内设计的中心是“人”, 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营造的空间范围。 注重的是人与空间的互动性,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对空间的感受从而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数字化时代崭新成果与发明创造通常最先通过展示、展览的方式与公众见面, 新形式、新材料、新媒介、新技术对展示设计的影响最为及时也颇为明显, 特别是依托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与进步, 运用声音媒体、影像动态媒体、触摸媒体、互动式媒体以及一些新奇的多媒体艺术装置, 不仅形象、充分地向观众传达展品的信息, 而且有着丰富的视觉效果, 使得室内环境更为新颖、独特, 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和艺术的高度融合, 满足了观众、企业、设计师的不同需求。 数字科技在商品展示中的成果案例—《飘浮在空中的表》。 这是设计师运用数字科技手段为斯沃琪集团所做的标志系统。 这一成功案例的实现是在日本的斯沃琪集团的品牌展示中心尼古拉斯G·哈耶克中心大厦。 设计师利用投影机投射出一块显示时间的模拟表, 观众到达特定位置后, 会看到表的影像, 伸出手, 一块清晰的表的影像便会呈现在其手掌之中。 此方案不仅向观众诗意般传达了商品的信息, 给人一种用手抓住时间的体验, 而且良好地体现出品牌的魅力。 设计师的这一方案不仅准确地阐释了该项目的标志系统, 完美地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而且将数字科技引入其中, 使企业形象深入观众的脑海之中。 从空间艺术美的追求来说, 当下数字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为室内设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数字科技的发展, 扩大了设计师在空间、造型、色彩、材料、灯光乃至声、光、电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范围。 设计师充分发挥其专业素养, 将先进的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 在结构、色彩上要追求新颖、独特、个性的同时又不失空间合理与实用, 创作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和生活需求的设计方案, 更好地诠释存在和创新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的表现。

数字化技术对工业设计和空间设计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发展到二十世纪末, 兴起了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 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 (CG) 学、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从而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 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 可以及时地、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例如在设计电子产品时, 由于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 设计者可以快速地建造具有逼真立体感的虚拟实体, 设定产品材质和场景光照, 还可以为观看虚拟物体提供多种灵活转动的视角, 同时动画路径的引入又为观看过程加入了时间概念, 在视点的流动中赋予物体丰富的表现方式, 并能直观地发现不足及时修改, 这些都是传统艺术设计不可比拟的。 再如在房地产开发的楼盘设计、投标或售卖中, 设计者可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场景, 开发商和购房者可通过计算机虚拟构建的环境较为直观地参观和了解楼盘的内外结构和效果, 通过参与者与仿真环境的相互作用, 并借助人本身对所接触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帮助启发参与者的思维, 以全方位的获取环境所蕴含的各种空间信息和逻辑信息。 虚拟现实技术在日用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等工业设计领域, 以及现代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空间设计领域的运用为艺术设计带来了巨大的优越性。

4 结语

生存与创新是科学家和艺术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生存和创新揭示了科技和艺术的对立和统一。科技的进步给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又促进技术的革新。 数字化的生存和创新势必影响着室内设计行业的革新, 把室内设计带入到数字化时代的新领域。 室内设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室内设计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 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摘要:生存和创新, 是人们不断追求的基本状态, 也是科学和艺术共同研究的课题。当人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化元素重新构架我们的社会生存环境时, 室内设计的前景无疑成为室内设计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生存和创新,科学和艺术,数字化,室内设计

参考文献

[1]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J].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绮曼, 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3]廖祥忠.数字艺术论[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4]崔冬辉.室内设计概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探究数字化技术下的动漫艺术 第8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数字化技术为我国影像创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数字影像技术一直在进行不断地革新, 其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如以下几点。

1.1 图像和视频的绘制

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 艺术家们可创建多样化的虚拟数字影像, 该技术有效节约了影像制作的成本, 并且数字技术使得影片的修改更加方便, 能使得超现实表现手法变得更容易。

1.2 动态影像移除和跟踪匹配

在数字影像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影像修整和跟踪成为该领域的一项新成就, 这对我国影片制作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当前影片制作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手段之一。

1.3 三维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现实匹配

三维数字技术的问世和应用有效加大了艺术家对影像原始文件的处理能力, 该技术的应用与现实匹配有效解决了三维数字角色的拍摄和相应的素材匹配问题, 并有效解决了因拍摄器材和拍摄条件引起的技术难题。

2 中国动漫设计的现状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动漫这种文化产品已经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 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动漫设计产业的大力发展, 有效增强了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和爱国教育, 丰富了社会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 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一直在进行不断地革新, 经历了动漫设计的突破期, 动漫设计产业的迅速崛起和产业链的形成, 使得动漫产品成为家庭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我国的动漫设计吸取了大量国外动漫作品的设计元素,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使得我国目前的动漫设计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全能型动漫人才正在不断成长, 动漫设计的不断革新使得我国的动漫产品实现了数量和技术上的又一大突破。目前, 我国形形色色的动漫设计产品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动漫作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人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其中动漫产品在电影、电视、服装、工艺品等领域的应用最广。

3 数字化技术对动漫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实现了动漫艺术的全方位数字化

近几年来, 中国的动漫产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革新速度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 中国的动漫艺术中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水平能够将动漫素材记录到计算机中, 然后进行相应的剪辑, 将图像数据提取出来经过一定的处理, 能够有效实现动画的生成, 该做成只需用鼠标和键盘操作即可, 无需使用剪刀加浆糊的传统的手工操作, 其操作过程简单便捷。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动画剪辑软件也得到优化和完善, 能有效将传统动漫的简单画面转变为具有特效的复杂动画技巧的画面。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为我国的动漫制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动画制作过程中, 需要使用模型或者通过相应的摄影手段才能完成, 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使用使得动漫作品的视觉传达过程更简单, 效果更显著。数字化技术下的动漫艺术能够有效完善人物的活动, 其视觉系统表达的视觉感受更真实, 并且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代替传统的胶片部分视觉效果的合成, 在极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现代化的动漫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制作过程都采用了数字化技术, 该技术涉及到动漫制作的整个过程中, 随着全方位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特技动漫也呈现在受众面前, 这对我国的动漫艺术的全方位数字化进程就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使得动漫艺术观念和形式得到革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技术和动漫艺术得到有效融合, 现代化的动漫艺术不仅体现在数字化技术操作上, 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也影响了动漫艺术的观念和形式, 实现了我国动漫风格的巨大转变, 使得新的动漫艺术观念和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逐步提高, 技术和艺术得以有效结合, 大多数技术操作中都反映着艺术思维, 艺术创作中又体现了技术思维。我国目前的动漫艺术发展和动漫产品的生产离不开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存在才使得动漫形象的塑造更完美, 其荧幕表现形式才能深受受众的喜爱。数字化技术的使用, 使得我国的动漫艺术由静态的视觉传达逐渐转变成动态的视觉传达, 并且有效实现了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换, 使得传统的声像艺术转变成虚拟的信息形象, 带给受众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受。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廷·坎伯说过:“计算机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激光手段使各种可以利用的技术为再现和处理空间、光线、色彩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以形成无穷的静态和动态的变化。”也就是说数字化技术在动漫艺术中的应用是动漫发展的必然结果, 计算机动画制作成为当今最为高科技、高智力、高艺术价值的一项工作, 并且该工作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加快了现代化动漫产品的生产速度, 使得动漫艺术观念和形式都得到突破和革新, 有效加快了动漫艺术风格的新陈代谢, 动漫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者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 必将推动动漫艺术不断发展的步伐, 人们对动漫艺术需求的不断增加, 必然会带动数字化技术的革新, 这样就是的动漫艺术和数字化技术呈现日益优化的趋势, 使得我国的数字化技术发展空间逐渐扩大, 并产生多样化的动漫艺术表现形式, 为我国动漫艺术开辟了全新的全方面的数字领域。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动漫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数字化技术对动漫艺术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动漫设计不断革新的今天, 数字化技术使得动漫艺术的表达手法更加多样化, 动漫产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

摘要:众所周知, 数字动漫是在传统动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动漫艺术广泛应用到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下的动漫艺术改变了传统动漫的创作方法, 有效实现了传统动漫艺术观念、形式和制作方式的革新和优化,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动漫艺术中, 开创了动漫艺术发展的新纪元。本文对数字影像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对中国动漫的现状和数字化技术对动漫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科技,数字化技术,数字影像技术,动漫

参考文献

[1]孙立军.动画的数字时代[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4 (8) .

河北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第9篇

一、河北民间艺术资源保护的现状分析

1. 河北民间艺术资源现状分析。

要对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首先就要了解民间艺术资源的现状。根据统计, 河北省先后评得了3处世界文化遗产, 另外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更为关键的是, 河北省还有24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民间资源的丰富, 不管是传统还是后来新兴的民间艺术, 都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这有利于实现文化形式的多元化。从历史角度来看, 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河北地区就已经有了文化繁衍的痕迹, 如燕赵文化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河北地区多次成为帝都, 成为当时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河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 河北民间艺术文化能够代表中国传统的北方民间文化, 而且通过研究河北民间艺术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认识, 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1]73。

2. 河北民间艺术资源保护中的问题。

由于河北民间艺术资源的丰富性, 做好河北民间艺术资源工作是极为关键的, 然而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 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总结来看, 有几个比较显著的问题。第一, 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涉及艺术的传承, 而民间艺术的传承则需要后人的支持和认同。当前由于无人继承, 而导致传统艺术的失传和流失,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淡, 所以从事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的热情和支持也变得更少。第二, 民间艺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上的保障都不够完善, 由此导致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没有做到位。另一方面, 民众对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工作并没有大力支持, 而是对艺术的认识不深, 很难真正重视民间艺术的珍贵性和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第三, 由于历史的发展以及当今时代的巨大变迁, 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尤其是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影响更为显著。经调查发现, 河北民间传统的民族图案和手工艺品由于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现代日用品的普及, 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实用性变得越发不明显了。另外, 除了少数的几处古建筑得到了重点的保护, 其他绝大多数建筑都被现代房屋所替代了。再看民间艺术表演, 由于其内容的历史性, 也多为失传, 而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表演, 其内容的丰富性也大为降低, 艺术形式更是呈现出单一的趋势。

二、数字化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里, 网络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借助网络和计算机能够实现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保护。2010年, 国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中, 这就表明了数字化保护手段的可行性。对于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也是一样的, 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通过计算机和云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就能够解决当前许多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数字化保护手段在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数字化保护可以降低维护工作的成本。

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工作由于涉及面广, 而且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等因素所致保护成本较高, 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较多, 而且需要周期性的维护和保护。而数字化手段则可以免去这些困扰, 数字化的实现可以极大地降低维护工作的成本。数字化保护就是将民间艺术的各种资源形式, 通过数字化处理, 转化为二进制的信息。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与计算机之间的互通, 经过信息化处理后, 就能够将所需要的内容存储在计算机中, 而且便于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既省去了举办艺术展馆的成本, 也降低了文化资源保护的成本[2]39。

2. 有利于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

民间艺术的失传很大原因是后继无人, 主要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不了解以及民间艺术宣传力度不够。而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民间艺术的保护, 可以将民间艺术资源与网络相关联。通过网络这一有效的媒介, 能够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认识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利用数字化手段, 民间艺术就能够在手机、电脑、电视等现代工具中查询和了解到, 当代人很容易就能够认识到真正的民间艺术。随着推广程度的加深以及宣传手段的丰富化, 就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可, 就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目的。

3. 便于交流民间艺术资源。

数字化后的民间艺术资源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通过信息化渠道, 既能实现传统艺术的推广和宣传, 也能够实现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文化的交流。民间艺术要想传承下去就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下, 既适应时代的变化, 也不会失去原本的文化气息。所以, 只有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 才能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促进当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经过数字化手段处理之后, 有利于交流民间艺术资源, 一方面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 能够及时得到反馈, 也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民间艺术资源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措施

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极为必要, 也迫在眉睫。为了保护好珍贵的文化资源, 就必须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 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用新的技术方法来开展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信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可见, 数字化这一手段就是理想的保护方法。在形式上, 数字化保护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 如建立数字博物馆、文化资料库、艺术交流平台等;在内容上, 可以是多元化的, 既容纳传统的民间艺术, 也可以实现与现代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相互交流。所以, 数字化保护方法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而要实现对民间艺术资源的良好维护, 关键还是要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

1. 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

数字化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第一步, 是要大范围地收集民间艺术资源, 这就需要对文化发源地和文化之乡等处进行仔细的调查。在实地的考察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文化艺术的内容, 即传统文化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而且也要关注民间艺术的多样化形式, 如社会风俗、社会礼仪等, 这些方面同样洋溢着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将民间节庆时的场面拍成纪录片, 并储存在计算机中;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的记录也可以采用数字化记录的方法, 这样就能够将珍贵的传统民间技艺保护起来。收集的过程中要详细而且全面, 要将民间艺术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体现出来, 小到一件手工艺品, 大到一次节庆场面, 都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3]95。

2. 民间艺术资源的整合和分类。

收集后的丰富民间艺术资源, 要进行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分类, 由于艺术种类繁多而且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所以分类和整合是极为关键的。一方面, 整合和分类文化资源是为了方便管理, 另一方面则是利于后期资源的检索和查找。在民间艺术资源数据化保护的过程中, 整合和分类是极为重要的, 不仅仅要将各种艺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 便于储存, 而且也要有规律分门类地进行储存。比如, 就民间艺术这一大门类而言, 就可以分为民间手工艺品、非物质形式艺术、习俗文化等多种门类。因此, 整合和分类有利于系统地认识和保护好民间艺术资源, 而且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整理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3. 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数字化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形式也有很多, 总的来说是将统一整合和分类之后的民间艺术资源通过数字化处理, 并借助网络平台来实现民间艺术的宣传、储存、推广以及深化等。可以采用的形式, 如成立民间艺术网络以及利用论坛、BBS等网络平台来促进大众对民间传统艺术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同。随着后期的不断努力, 将会有更多的民间文化内容加入到民间艺术的数据库当中, 由于河北民间艺术的丰富性, 相信在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之后, 一定可以使数据库资源得到迅速的积累。总而言之, 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将会使得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4]25。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的提高, 对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工作也要更进一步。一方面, 要更加深入研究河北地区等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 另一方面, 要开发出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对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但更为重要的是, 要让民众更加了解到民间艺术保护的现状以及意识到艺术资源的珍贵性。只有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民间艺术资源保护的队伍中, 才能真正起到文化保护的目的。

摘要:本文就河北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通过探讨新的艺术资源保护方法——数字化保护的重要实践意义, 不断拓宽数字化保护艺术资源的实际运用形式, 以最大程度保护好珍贵的民间艺术资源。

关键词:民间艺术资源,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华东.河南省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J].现代装饰, 2011 (10) .

[2]青峥.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观察与思考, 2007 (14) .

[3]李婧.论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策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 .

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 第10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装饰艺术,发展趋势

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始于原始时代, 是人类对自然的本性需求, 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不论是从“河姆渡文化”的“筑土构木”建筑结构到黄河流域孕育的“仰韶文化”式建筑群, 抑或是室内装饰从“轻装修重装饰”到“轻装饰重空间”感悟的变更, 无不体现了人类在力求装饰艺术和自然、人文和谐发展上的努力。

如今, 装饰艺术已经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小到日常用品装饰如服装、首饰和商品包装等, 大到工业造型设计、室内装饰和环境艺术设计等, 都有装饰艺术的身影。

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 不仅改变了装饰艺术的实现工具, 而且改变人们对装饰艺术的观念理解和审美特征, 如何实现数字技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探讨数字化背景下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一、数字技术的产生酝酿了新的耦合点

每一次科技的进步与革新都会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多维的影响, 数字技术亦不例外。随着时光的推移, 数字技术神秘的面纱已经悄然褪去, 人们对于它的态度不再是过分的追逐与狂热, 亦非极端的质疑与抨击, 而是能够以一种平和的、认知的探索式良性心态去走进数字技术。而数字技术自身具备的特性, 使其能够为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耦合点。

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步推广, 其在艺术设计领域的适用性不断得以拓展。通过使用不同的艺术设计软件, 一个具备丰富想象力的研究者, 不论其业余抑或专业, 均可以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 而不必受专业手法技术的限制而不能刻画出心仪的向往。可以说, 数字技术的产生使得每一个有想法的人都具备设计装饰艺术的可能性, 为装饰艺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数字技术还拓宽了装饰艺术的艺术表达范畴, 该技术使得装饰艺术的创作由静态视觉传达向动态的多媒体的信息传播延伸, 从二维空间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 从静止的三维空间拓展至动态的四维艺术, 从传统的纸质印刷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 (李平平, 2008) 。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各门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 把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手法进行耦合, 使得其他艺术门类中的特殊手法也能够在装饰艺术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大大提升了装饰艺术灵感的多维度爆发。

诚如前文所述, 数字技术为装饰艺术的普及提供了充分而非必要条件。这就意味着以为会使用几种软件, 就能够“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是个谬论。要想成为一名艺术家, 是需要良好的艺术修养为前提、坚实的艺术理论为基础、一定的艺术灵感为保障、深刻的社会理解为后盾的。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应当是作品本身, 更应当是引人入胜的画面背后, 能够诠释出深刻的社会价值和人格理想。否则, 特殊蕴义的尚缺只能使个人的装饰艺术作品止步于绘画的游戏和娱乐的对象, 而不能登堂入室于真正的艺术品。显然, 这些是数字技术无法提供的, 而是需要一个人的先天灵感和后天积累来实现的。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 明白数字技术能为装饰艺术提供什么和不能提供什么, 是有利于我们认清数字化背景下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的。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将走向何方

数字技术的出现究竟是仅为装饰艺术增添一门应用工具, 还是会从观念上改变人们对现实艺术和设计本身的理解 (李于昆, 2006) , 这是我们在数字化背景下思索装饰艺术未来走向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 大众化与专业化的分形分立

就最原始的装饰艺术而言, 其图形设计是非常通俗化的, 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其贴近, 但随着装饰艺术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 装饰艺术逐渐脱离了大众, 成为少数专业人员的专有。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化, 让人们对装饰艺术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变更, 装饰艺术作品一方面必须走向大众、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也必须得离每个人的工作和闲暇更近, 让更多的非专业人员也能够通过某种形式释放自己的艺术情怀, 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但艺术作为一种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存在, 又不能局限于大众化, 必须保持一定的艺术独立性和专业性。而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工具, 为装饰艺术的大众化和专业化的分形分离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 富有想象力的个人均可以借助于相应的应用工具, 在自己的舞台中设计出心仪的作品, 另一方面, 富有专业素养的专业人员也可以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升装饰艺术的高雅性、艺术性和深刻性。

(二) 融合性与多元化的共同存在

世界本身是多维的, 每个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自身的文化理解和艺术诠释。在数字技术发明和普及之前, 受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装饰艺术往往呈现地域的分割性, 不同地域之间在装饰艺术上的交流是受限的。但在数字技术的便捷性、可复制性等特性的作用下, 世界上的每个装饰艺术设计者均可以方便地查阅他人的装饰艺术作品及其他艺术产品, 也可以很便捷地和其他装饰艺术设计者及其他艺术产品设计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从而有利于艺术灵感的碰撞和融合, 使各个地区的装饰艺术流派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 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装饰艺术优点的进一步集中和发扬。但艺术之间的密切交流, 并不是要抹杀不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而还会在融合后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特别是每个有想法的个人均可以借助应用软件表达出自己在装饰艺术上的独特想法, 是有利于装饰艺术的进一步普及和百家争鸣的。

(三) 市场化与个性化定制趋于增强

资本的本质是实现价值增值, 而需要投入一定资本作为运行保障的装饰艺术亦不能脱离资本的本质欲求。虽然在一定时期内, 装饰艺术似乎和商业联系不是十分紧密, 但随着数字技术下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装饰艺术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上的每个环节都和经济行为紧密相连。市场化虽然会使装饰艺术设计师不能像无经济行为时那样安静执著地从事艺术活动, 但市场化也能为装饰艺术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实现装饰艺术设计行为的优胜劣汰, 让装饰艺术更贴近大众的品好需求,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设计资金的积累, 为基础理论的拓展提供前提资金保障。同时, 当今社会的个人追求个性化发展, 每个人都希望在装饰艺术品上拥有区别于他人的产品, 而数字技术则能为装饰艺术品的个性化定制的实现创作可能, 在应用软件上, 设计师可以根据需求者的要求, 在基础产品上做相应的变更, 而这种变更勿须像传统设计方式那样繁琐和高成本。

(四) 生态环保内涵日益凸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之中,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核心因素。装饰艺术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要素, 也应当顺应大势所趋, 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工艺来协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追求设计美感的同时, 实现节能减排。而数字技术则能够为装饰艺术的生态环保化趋势提供技术支撑, 在设计环节上, 数字技术的出现避免了传统纸笔式的设计模式, 设计者可以在计算机上设计作品, 避免设计环节的材料浪费;在流通环节上, 数字技术可以把装饰艺术作品以网络的形式传递, 避免了传统的实物型传递途径;更不用说数字技术在装饰艺术作品的制造、储存、消费和回收等环节上的环保功能。因此, 在

探析强权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冲突

于志学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本文揭示了西方的强权文化对殖民地的本土文化的侵蚀和压迫, 试图进一步唤醒弱势文化群体的自我意识, 以建立本民族或种族的尊严和信念。

关键词:西方强权文化;其他弱势文化;冲突

种族问题现已成为文化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很多学者都非常关注这一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著书撰文加以论述。本文根据众多学者对种族问题的论述, 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 试图谈谈本人对文化研究中种族问题的看法, 目的是揭示西方强权文化对其他弱势文化的压迫, 唤醒弱势文化群体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指殖民地国家独立之后, 西方通过文化霸权, 用经济和文化方式继续对前殖民地国家进行统治。通过文化的不断渗透, 西方的主流文化逐渐将殖民地的本土文化边缘化, 并控制了被殖民者的意识形态, 最后从精神上和心理上将被殖民者彻底同化。[1]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殖民比土地的占有更加可怕, 因为它侵蚀人的心灵, 所以也更具有残害性。其中, 后殖民主义批评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后殖民批评“三剑客”的Edward Said、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和Homi K.Bhabha.

一、西方强权文化与东方弱势文化的冲突

Edward Said的《东方主义》 (Orientalism) 是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 是后殖民主义理论成熟的标志, 它对种族漫无边际的扩散进行重新审视, 展示了19世纪欧洲历史学家, 文学家、地图制作者, 伪科学家和语文学家是如何清晰地将事实和幻想合并在一起来建构一个东方。那么, 什么是东方主义?在一般人看来, 东方与西方的概念是自然地、地理的、空间的概念。但Said指出, “东方”这个概念是被人为地建立起来的一种话语, “这是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将欧洲之东的地域空间命名为“东方”的。Said还指出, “东方学作为西方的产物, 是为了控制、重构和压迫东方的一种话语系统。从根本上说, 东方主义是蔑视东方的。东方或东方人作为西方人研究的对象, 被打上了他者的烙印。东方是被观察者 (watched) , 西方是观察者 (watcher) ”。Said分析了东方主义建构起来的三种典型的关于东方的形象:一是作为西方的理想梦幻, 东方历来是浪漫传奇之地;二是作为失落了的人类的过去, 东方市西方人失去的伊甸园;三是作为文明的西方的对立物, 东方是落后、野蛮的象征。但这三种形象都不是东方的真实形象, 而是西方为其自身利益、目的而建构起来的话语系统。[2]由此可见, 在西方对东方长期的殖民过程中已经彻底形成了以欧洲或西方为中心的文化, 即使在后殖民时期, 各殖民地已先后独立, 但长久以来形成的这种欧洲中心主义或西方文化霸权仍然在发挥作用。东方便成为作为西方附属品的东方, 东方人便是低于西方人的属下。

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传统意义上以军事占领和政治统治为标志的殖民形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瓦解, 殖民的真正含义已经开始变为一种文化层面的含义, 即认为西方对于东方的控制和统治以一种西方知识权力话语的形态出现, 它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了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历史建构, 进而威胁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的生存, 因此民族认同的重构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 意义尤为重大。

二、白人文化与其他种族文化的对抗

在长期的殖民过程中, 西方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极为数字技术的推动下, 装饰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必将更低碳、更节能、更环保。

强势的白人文化, 对其他种族的本土文化进行压迫、侵蚀和残害, 由此, 在强大的白人霸权文化的冲击下, 其他种族人群的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无可排解的文化自卑情结和劣根民族的痛苦。这些种族的审美观产生了异化现象, 他们自我厌恶, 对自己的肤色、面貌产生曾很。他们竭力向白人标准接近, 认为只有接受白人文化, 才能为整个社会所接受。这样, 他们失去了自我价值观, 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本位, 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彻底被白人文化所殖民。Wilcomb Washburn的《红种人的土地、白种人的法律》 (1971) 和Galvin Martin的修订卷《美国印第安人及其历史问题》 (1987) 详细地描述了将美国土著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视为外族人的政治。一些人认为在美国很多黑人跻身上层社会, 特别是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 这说明在美国种族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这些人一定没有看清种族问题的本质, 部分黑人或其他种族的人在经济或政治上获得一定的地位不能说明整个种族问题的解决, 正如一些学者都论述道:种族问题是文化问题, 它被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和文化的烙印, 因此种族歧视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若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黑人或其他种族的人民应提高自我意识, 重构自我身份认同。

三、弱势文化重构身份认同

但随着全球化现象的出现, 各民族、各种族文化呈现多样化趋势, 即, 由最初的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 再到文化整合。东方弱势文化开始对西方文化进行反渗透。后殖民理论和文化帝国主义批评理论针对民族文化之间事实上存在的权力不平等关系, 从文化角度对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进行一系列反思和批判, 对各民族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思考在何种基础上重构民族认同, 以及在具体策略上如何重构民族身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Franzt Fanon在其早期著作《黑皮肤, 白面具》《地球上不幸的人们》中试图向我们揭示: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取得政治、经济的独立是摆脱殖民统治的第一步, 文化的殖民才是更深层次上的殖民, 只有实现文化的解放, 从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消灭西方殖民者所构筑的殖民体系, 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四、结语

作为弱势文化的东方世界或其他种族群体接受西方或白人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并非在于其先进与优越, 而是在于那种日益形成的西方文化霸权的威逼, 因此, 对弱势文化而言, 需要在经济上和社会文化上明确自身的位置, 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学会对西方文化理念的批评, 重新建构自我的身份认同, 这样才能建立本民族或种族的尊严和自信。

参考文献:

[1]曹云.强权文化的侵入与自我否定—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2]刘象愚.外国文论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刘亚斌.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J].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4]王琼.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与民族认同的重构[J].世界民族, 2005 (1) .[5]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2版, 增补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于志学 (1981.05.14) , 女,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参考文献

[1]李平平.科技与艺术的交叉点——浅谈数字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美与时代 (下半月) 》, 2008 (8) :90-91.

数字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现代艺术;艺术设计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艺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化,而数字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新的体现方式,对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早在几十年前,计算机诞生的时刻便开始了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也曾尝试将计算机使用的数字技术应用到艺术设计领域,直至上世纪8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成熟,数字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贡献逐渐突显出来,到了90年代,便开始在各行业间普及存在,这种技术的发展也更加快速化,至此,数字艺术的发展和成熟便代表着新的纪元,为后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而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其他任何行业的发展,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也代表着数字艺术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的更大的贡献。

一、现代社会数字艺术为艺术设计带来的优势

(一)数字艺术为艺术设计与创造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在以往的艺术设计中,需要创作者消耗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经过漫长的艺术创造和频繁的设计更改才能形成最终的艺术品,此过程既艰苦又磨练人,很多现代的年轻人由于心态的原因无法坚持到最后。而通过数字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将设计手法变得更加简便快捷,设计手段更加富有内容和韵味,表达方式也更加鲜明,诸多优点集结后让现代艺术设计更具魅力和吸引力,备受创作者的信赖和欢迎。数字化艺术的推行,取代了原来的手工设计,以信息技术代替了以往的设计方式,并能够让人们在短期内通过培训便可从事艺术设计,明显减少了创作时间和创作环节,对要求快速反馈的创作人有更大的吸引力。在数字化艺术制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利用相关制图软件来达到多元化的艺术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库进行艺术搜集,在此基础上进行颜色的重新搭配、样式的重新调整,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在利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细节的微调等技术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个性化创作,大胆的将个人对艺术的想法和构思用独特的艺术方式体现出来。因此,数字艺术带给人们的是格外的惊喜,不仅能充分发挥专业创作人的理想化和技术现代化,还能够帮助初学创作者发挥潜在能力,从中找到创作乐趣。

(二)通过数字化表达让创造设计更具生命力

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的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绘图软件来达到设计的目的,由于计算机的高处理图像的优化,利用计算机来处理的设计图像备受创作者的满意,其设计效果也越来越具活力和生命力。因为计算机的数字化绘图可以自由的将三维、四维动态进行转化,会让人们清楚的感觉出三维立体的视觉,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这种设计感受各空间构成,以及各材料的艺术效果,让艺术设计的制作和后期的效果体现更加丰富多彩。因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艺术的创作手法有一定的帮助,在效果的达成方面也有一定的改善,除此之外,数字化的表达还包括人们从视觉方面的改善,能够更好的将视觉效果达到最佳,更真实的将情景进行模拟,让人们更清晰的了解设计的美感,有利于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如果想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效果,数字化艺术也可以通过变换背景、灯光和色调来达成,反复尝试多样化的设计,对多元化美感的体验更确切。

(三)数字化艺术增强了人们的直观感觉

传统的现代艺术设计既单一又表象化,不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数字化艺术恰巧改善了这点,传达给人的艺术气息是直观的、立体的、形象的,并能够动态变化的,给人们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应,增强了艺术设计的美感,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我国发行的航天纪念币,他的设计不仅突出表现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展示了人类的发明的进步,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不能抹去的印象。数字化艺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科技的发展,同样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是将更具个性和创意的艺术展示给大家,让人们从直观上认可它,这就是数字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数字艺术在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数字艺术是艺术领域的一种体现形式,艺术设计是将美好的事物、传承的文化等加以展示和吸收并经过绘制成为具有价值的永恒艺术。数字艺术正是其中一种表现手法,是艺术设计的一种进步,将最新颖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方式引入其中,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文明社会发展的今天,真正的艺术品是具有收藏价值和个性化特点的,只有符合这样条件的艺术才堪称为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艺术。因此,数字化艺术丰富了艺术的设计世界,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更广的设计语言,更符合现代人对个性和艺术的追求。随着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带来的艺术体验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涉及更广的行业,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总之,在不断创新和个性化的艺术世界,不排除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可以让数字化智能技术自行开发和创作以拟定的艺术作品。因为科学和艺术的相辅相成的,艺术的发展源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艺术语言,实现科技与艺术的交融。反之,艺术的进步也对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对技术的要求逐步提高,因此,两者紧密联系,互不分割。因此,在社会科技发展的今天,唯有科技和艺术间的平衡发展,才能将艺术更好的体现,但归根结底,艺术是创造出来的,创作者的思维和艺术才华是最珍贵和宝贵的东西,只有不断的创新思路和开阔视野,才能利用数字技术这道工具将艺术完美呈现。

【参考文献】

[1]冯宜.数字媒体技术与设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35-38.

论当代数字化趋势下的视觉艺术 第12篇

视觉艺术也可以理解成造型艺术。主要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就是眼睛看得到的, 内心感受到的, 用美方式表现表达。视觉艺术不同于听觉艺术, 它是看得见用手摸得到的艺术, 强调真实性。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服装艺术、摄影艺术都是传统的视觉艺术。影视艺术、动漫艺术、环境艺术这三个视觉艺术的存在时间不是很长, 但是却起到很大的作用。影视艺术和动漫艺术属于综合艺术, 既属于视觉艺术又属于听觉艺术。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学科, 它在环境的规划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人类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 使城市的规划更加人性化。所以环境艺术是很好的视觉艺术形式!

从具体的艺术形态上看视觉艺术主要表现在静态和动态上。

1、静态的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我们并不陌生, 生活中以至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谈到静态的视觉艺术顾名思义就可以这样理解, 处于安静状态下的只能用眼睛来捕捉到的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平面设计等等很多艺术都是属于静态的视觉艺术的表现。

2、动态的视觉艺术

与其他视觉艺术样式不同的是, 动态视觉艺术的创作是建立在活动画面构思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熟悉的电影艺术就是最好的动态视觉艺术的表现, 戏剧等等都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的动态视觉表现。包括摄影技术的动态效果也充分体现不同的视觉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视觉艺术的数字化趋势导向

1、何为“数字化”

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 数字技术正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日用必需品, 从简单的收音机、报时钟、厨房设备, 到复杂些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数字化技术存在和日益发展。那到底什么是数字化呢?所谓数字化是用○和一两个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 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 它的最神奇之处是将人类的一切信息都以计算机语言○或一的二进制数来表达。

2、数字化趋势对视觉艺术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也逐渐在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所体现。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工具, 帮助设计者活跃思维, 开拓大脑, 启发设计者应用计算机的图形语言开拓新的视觉领域, 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艺术创作者一瞬间产生的灵感付诸实现, 迅速转化为艺术作品, 这是传统绘画工具所不能及的。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绘画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 少则几个月, 多则要几年的时间, 而今天把数字化技术利用到绘画作品的创作中, 几个小时就可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来, 艺术家不用担心在作品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最初的灵感会模糊不清、消磨殆尽。同样不仅在绘画的视觉艺术中体现数字化技术的优越性, 在其他的视觉艺术领域中也能看到数字技术的影子。例如在平面设计的创作过程中, 我们就是利用计算机里面巨大的数据库, 使得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随意调取素材, 在诸多的信息中获取大量的灵感, 使设计作品更趋向多样性发展, 不再那么单一, 局限。使得数字化技术与设计充分结合起来, 也可以通过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为其设计提供更广阔的信息平台, 加强与用户的对接, 实现快速交流沟通与信息的反馈, 同时也实现了资源互通共享。这种设计方式的转变, 也使得设计变得丰富多彩, 使设计师能方便而精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数字化技术的最为突出代表就是在摄影领域的全面运用,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摄影是视觉艺术中最直观的艺术表现, 生活中的拍照器材也不再局限于胶片相机, 各种具有拍照功能的数码产品应运而生, 同样数字化暗房技术和虚拟影响技术也侧底颠覆了眼见为实的惯性思维方式, 使得我们看到的影像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那么这些高度逼真的影像就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加以修饰, 处理或合成所得到的虚拟效果。数字化技术给摄影艺术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很多传统的摄影艺术者也要纷纷适应这一转变, 也使得摄影艺术朝着多元化, 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限量的。

三、数字化趋势下的视觉艺术发展

1、静--动的转变

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 扩展了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外延, 视觉艺术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 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 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 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 设计师和艺术创作者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驰骋在艺术空间的领域里, 通过模拟出逼真的虚幻空间世界, 创造出综合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融为一体的全方位, 多角度的视觉艺术效果。就像目前我们生活中所存在的3D电视的画面一样, 使得数字技术与艺术完美的再现, 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艺术效果, 也充分地体现了视觉艺术逐渐由静到动的转变。

2、创作内容形式的丰富

数字作为载体它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视觉艺术所要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数字化技术的引入, 在很多传统的视觉艺术中又滋生出新的力量, 很多新的媒体艺术不断滋生不断出现。甚至这些艺术的创作, 内容和形式都是可以多方面的结合, 融合。例如在众多的视觉艺术中的平面设计创作中, 就充分融合了数码技术, 利用数码拍摄的影像更真实, 更具象与所设计的内容有机结合出的作品, 无不体现着艺术创作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这也是当前视觉艺术的主流方向。

3、创作手段方式的升华

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 都是利用手工绘制的方式来进行操作的, 绘画作品由艺术家手绘创作, 艺术家在创作绘画作品的时候灵感是稍纵即逝的, 来得快去得也快, 通过以往的创作手段就显的望尘莫及了, 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 利用高科技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很快的把握灵感, 也是绘画手段方式的又一突破和转变。那么同样设计作品也是如此, 则是由设计者创作草图等一系列的手绘设计图纸来完成的, 甚至有的设计与制作是处于不同的人之手, 那么设计者与使用者这种直接交互的过程就不会存在, 设计者也不可能体验到使用者对于产品所带来的反馈信息, 就造成了设计的阻断, 对于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这些方面得到改善, 设计能在模拟真实使用的情景下完成, 从而提高了设计的功效, 也使得整个设计从构思, 设计, 制造和使用更具连贯性, 人性化的创作更多见。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是有其利必有其弊的, 数字化技术有着强大的优势, 就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依赖性和过高的期望,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人有着或多或少这样的想法, 认为掌握了数字化技术就可以游刃于视觉艺术领域之中, 显而易见这样的观点想法是不可取的, 目前而言就有很多艺术设计者沉溺于数字化技术的技法与游戏中, 而忽视了其真正的目的, 忽视其观念的创新。我们也要时刻提醒, 数字化技术不是万能的, 但是不去掌握这个技术又是万万不行的, 也就是说数字化技术只是作为人类改变生活的工具, 为我们所运用, 要本着人机共同创造的意识体现价值所在。

摘要:在诸多艺术门类中, 视觉艺术是最活跃、最敏感、最贴近生活潮流的脉搏。面对数码媒体及网络艺术的强烈冲击, 数字技术发展迅速, 此时视觉艺术也同样以诸多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主要的艺术领域中都融入了数字技术。毫无疑问, 视觉艺术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及其新媒体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视觉艺术

参考文献

[1]、《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2]、《视觉艺术概论》郭茂来, 张荣人民美术出版社

[3]、《数字平面艺术设计》澎湃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民事执行下一篇:加强农机职业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