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修补

2024-06-06

混凝土裂缝修补(精选12篇)

混凝土裂缝修补 第1篇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 使混凝土裂缝成了土木、水利、桥梁、隧道等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病害。轻则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 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等, 严重的将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

2 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从微观上看,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空气、水组成的多相结合体, 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收外界影响的不同,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

(1)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 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而引起的裂缝。 (2) 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 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 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3) 在大厚度的构件中, 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受到模板或顶部钢筋的抑制, 在浇捣后数小时会发生这种由于混凝土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 (4) 当有约束时, 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体积胀缩因为受到约束力的限制, 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 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由于太阳曝晒产生裂缝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 (5) 混凝土加水拌和后, 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 析出的胶状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胀, 体积增大到三倍从而使混凝土胀裂产生裂缝。 (6) 在炎热或大风天气, 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以及混凝土水化热高等, 在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仍处于塑性状态时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7) 构件承受荷载所产生的裂缝:如构件在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 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 产生斜裂缝, 并向上、下延伸。 (8) 当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时, 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 而使结构构件开裂, 随着不均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 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9) 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处于不利的环境中, 如海洋等时, 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薄, 特别是混凝土的密实性不良, 环境中的氯离子和溶于海水中的氧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得多, 铁锈体积膨胀, 对周围混凝土挤压, 使混凝土胀裂。这种裂缝一般沿钢筋方向, 比较容易识别。顺钢筋方向的裂缝发生后, 更加速了钢筋锈蚀过程, 最后导致保护层成片剥落, 这种顺筋裂缝对耐久性的影响较大。

3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

问题出现了, 解决它的方法自然而然也随之产生。随着施工经验的发展, 现在混凝土裂缝修补的方法有很多:如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等, 其中灌浆嵌缝封堵法又可分为压力注浆法、开槽填补法和涂膜封闭法三种。

低压注浆法适用于宽度为0.2~0.3m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修补工序如下: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

当裂缝数量较多时, 先要在预计要贴的裂缝位置贴上医用白胶布, 再用窄毛刷将封缝用浆沿裂缝来回涂刷。使裂缝封闭, 大约10分钟后, 揭去胶布条, 露出小缝, 粘贴注浆咀用键包严。固化后周边可能有裂口, 必须反复用浆补上, 以避免注浆时漏浆。注浆操作一般在粘咀的第二天进行, 若气温高的话半天就可注浆。操作时先用补缝器吸取注浆液, 插入注浆咀, 用手推动补缝器活塞, 使浆液通过注浆咀压入裂缝, 当相邻的咀中流出浆液时, 就可以拔出补缝器, 堵上铝铆钉。一般由上往下注浆, 水平缝一般从一端向另一端逐个注浆。为了保证浆液充满, 在注浆后约半小时可以对每个注浆咀再次补浆。

涂膜封闭法适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微细裂缝的修补, 也可用于混凝土外表面的装饰和防水处理, 以及防止混凝土保护层的炭化和有害离子对混凝土的腐蚀。工序为:清扫—刮腻子—涂刷底层涂料—涂刷主层涂料—涂罩面层。

混凝土表面裂缝、气孔和缺陷先用腻子 (混凝土修补胶:粉料=1:1.8~2.0) 填充补平, 待干后用砂布磨平, 再进行底层涂刷 (混凝土修补胶:粉料=1:0.7~0.8) , 涂料在使用前要通过铁窗纱过滤, 除去杂质和团块。主层涂料要涂刷三遍, 每遍涂刷都要等上遍涂料干后再涂, 且两次涂刷方向最好是相互垂直。

开槽填补法适用于结构允许开槽而宽度较大但数量不多的裂缝, 如墩台或路面混凝土的裂缝。工序为:开槽—涂刷界面处理浆—压抹聚合物砂浆—养护。

先用凿子和扁铲沿裂缝开槽, 槽深和宽约3~5cm, 呈U型, 用刷子在槽底和两壁均匀涂刷一层界面处理浆, 在界面处理浆尚未硬化之前, 将拌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用抹刀压入槽中, 压实抹平。在养护时不需要浇水, 在湿空气中即可, 养护期间不得淋雨、日晒或风吹, 最好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这三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同时使用。例如桥梁裂缝的修补可先注浆, 在涂膜封闭;而对于路面、墩台的粗大裂缝则采用开槽填补发为宜;为了防止钢筋锈蚀, 混凝土受到有害离子的腐蚀, 则可以采用涂膜防水处理。

本工程地下室出现的裂缝经研究决定使用SJ-75混凝土裂缝修补剂进行修补, 采用的方法是开槽填补法:首先用切割机在裂缝两边出宽×深=1.2cm×1.0cm的小槽, 凿除混凝土, 清理干净。再直接用水泥与修补剂配成水泥砂浆修补膏进行修补。具体操作如下:用毛笔或小刷子在混凝土裂缝处涂刷SJ-75裂缝修补剂两遍, 待以上涂膜干燥后, 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用SJ-75修补剂调成水泥净浆修补膏即可使用。 (配比为:修补剂:水泥=1:3.5) 裂缝填补分为两次, 第一次填补0.5cm深, 第二次填补浆体高出混凝土表面2~3mm。裂缝修补后除采用薄膜覆盖, 防止因雨淋等因素降低修补效果外, 还要仍按原设计要求对修补出进行SJ防水涂料施工。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补剂要存放于室内, 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施工温度要求在4℃以上, 避免在阴雨天气施工。

4 结论

虽然现在混凝土裂缝修补的方法越来越多, 效果也越来越好, 但与其事后补过还不如事前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和现场工作人员的交流, 我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建议:

(1) 设计单位应该提出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的具体要求和混凝土施工养护的基本要求, 确定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 确保混凝土收缩与膨胀相抵消; (2)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要求严格, 计量要准确, 坍落度抽检工作要加强, 不能流于形式; (3) 混凝土振捣要密实, 拆模后须挂草帘或麻布浇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两天。 (4) 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的位移和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情况, 不能漏振、过振, 且在第一次振捣后要进行第二次振捣。 (5) 配置大体积混凝土宜使用低水化热水泥, 如矿渣水泥, 此外可掺加膨胀剂, 同时要采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覆盖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 (6) 对于商品混凝土, 则要在满足其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出机时的塌落度、降低砂率、并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等。

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案 第2篇

(1)现场情况及材料特性、适用范围。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本标段各单位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图纸

(5)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6)参考文献:《工程事故分析与工程安全》《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与处理方法》

2.工程概况

地铁x号线二期十标包含两站三区间,车站分别为xx站、xx站;区间为xx站~xx站~xx站~xx站区间。其中本标段已经开始施作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有xx区间明挖段、xx站、xx站以及xx区间盾构始发井。经对已施作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自验,发现xx区间明挖段、xx站和xx站部分主体混凝土结构存在有结构裂缝现象,针对目前已经发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后续施工中出现类似状况,特编制本方案。

3.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种类及产生原因分析

按照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主要可分为:荷载引起的裂缝、收缩引起的裂缝、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钢筋腐蚀引起的裂缝、冻胀引起的.裂缝、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存在问题引起的裂缝。根据本工程已完结构的施工时间以及目前存在裂缝的形式分析,本标段裂缝的产生主要受混凝土养护时间、拆模时间、温度变化、干缩及外部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其又可分为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外力裂缝。

(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此种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内或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由于受拆模时间、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洒水养护很难保证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相同从而导致裂缝出现;表面水泥砂浆养护不良或者其所含水分的蒸发过快会产生干缩,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微小裂纹。混凝土干缩裂缝还与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初凝时刻,混凝土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现浇结构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本工程施工期间多干热和大风天气导致砼表面失水过快出现裂缝,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3)外力裂缝

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墙体在基础边级部位产生剪力,导致裂缝出现。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其次是因为主体施工过程中,模板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也会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外力裂缝。

4.混凝土裂缝监测情况

根据本工程已施工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情况,我项目部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混凝土裂缝检测单位——xx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对xx站的裂缝情况进行了检测,受检区域共存在12处竖向裂缝,裂缝最大宽度为0.36mm,裂缝最大深度为75mm,长度最大为3.7m,

监测结果如下:

表4-1裂缝监测结果统计表(见附表1)

5.裂缝处理措施

5.1处理原则

根据裂缝的形态以及对结构的影响程度,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处理方法:

(1)针对裂缝宽度小于0.2mm

且不贯通的裂缝,其对结构没有本质影响,只需进行表面修复即可;

(2)针对裂缝宽度大于0.2mm

且不贯通的裂缝和贯通不渗水裂缝,为保证结构强度及性能要求,需对其进行灌浆补强处理;

(3)针对渗水裂缝,考虑到本工程为地下结构,均需进行高压灌浆补强和封堵。

5.2裂缝处理措施

(1)表面修复

该法适用于裂缝宽度小于0.2mm且不贯通的裂缝,用以恢复构件表面的观感质量。将裂缝表面清理干净,采用黑、白相掺配的水泥净浆多层涂刷,靠液体的毛细吸力挤进裂缝,堵塞裂缝。

(2)“壁可”法灌浆补强

对裂缝宽度大于0.2mm且不贯通的裂缝和贯通不渗水裂缝进行灌浆补强,采用“壁可”法进行化学灌浆补强处理。基本原理为:先封闭裂缝,在每隔30~50cm处设臵环氧胶体注入座,然后用注射器通过注入座往裂缝内注入环氧胶体,最后拆除注入座,再封闭其表面。环氧胶体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粘结力,良好的柔韧性、耐久性和抗收缩性,能满足修补的需要。根据对裂缝情况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北京地铁裂缝施工的调查,裂缝补强主要采用改性环氧灌浆材料。

改性环氧灌浆材料是由过量的多无异氰酸酯和多羟基化合物预先制成含有游离异氰酸基团的低聚的氨基甲酸酯预聚体。常用的多异氰酸酯有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次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3种。

(3)高压灌浆补强和封堵

对渗水裂缝进行高压灌浆补强和封堵,于裂缝最低处左或右5cm~10cm处倾斜钻孔至结构厚度之一半深,循序由低处往高处钻孔,钻孔至最高处后再一次埋设止水针头,然后使用单液SL-999高压堵漏灌注机将改性环氧灌浆材料注入结构,以达到强化和封堵效果。

6.施工方法及步骤

6.1“壁可”法灌浆补强在侧墙外搭设临时脚手架,在脚手架的适当位臵处设臵木板,作为修补用的工作平台。

1、根据裂缝调查结果,对宽度d≥0.2mm裂缝进行标记,将标记作于裂缝的某一末端。

2、用塑料薄膜将裂缝附件没有表面缺陷的混凝土覆盖,以防止在修补时污染完好的混凝土表面。

3、由标记找出宽度d≥0.2mm的裂缝,根据裂缝的长度,在其上每隔30~50cm设臵环氧胶体注入座。

4、对各条裂缝的表面进行打磨,并用棉布将表面清理干净。然后用电吹风吹对裂缝进行除尘。

5、调配环氧胶体并将其装入注射器中,然后从上到下将环氧胶体经过注入座注入裂缝内。注入时从裂缝的一端开始,沿着注入座逐个注入,然后反方向逐个注入,并逐个封闭注入座。

6、待注入的环氧胶体固化后,拆除注入座。

7、利用高分子树脂粘结剂封闭、填平注入座,并用砂纸将其表面打磨平整。

8、清理、打磨裂缝及其周围混凝土表面,使其表面光洁、平滑。清除包裹的塑料薄膜。

9、拆除临时脚手架等临时设施,清理施工现场。

6.2高压灌浆补强和封堵

考虑到裂缝补强时,结构体内的气体要完全排除,才能使注浆材料充分填充结构体内的空隙,达到裂缝补强效果,因此在注浆时,施工顺序尤为重要。裂缝补强注浆时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进行;竖向裂缝时,注浆由下往上依次进行。现场注浆压力控制在0.4~0.5MPa,恒压时间应以下部针头注浆液从渗漏水缝隙挤压出为标准,方可进行上部针头的注浆,注浆过程依次进行,不可跳做。

1、施工顺序(见附图1)

2、具体施工方法

(1)于裂缝最低处左或右5cm~10cm处倾斜钻孔至结构厚度之一半深,循序由低处往高处钻孔距为20cm~30cm为宜,钻孔至最高处后再一次埋设止水针头,由于一般结构体龟裂的属不规则状,故须特别注意钻孔时须与破裂面交叉,注射才会有效果。钻孔注浆范围应超过裂缝渗水上下各200mm,以防止堵漏时渗水此阻彼出,从而提高防渗堵漏效果。

(2)高压灌注完成后,即可去除止水针头,再将孔洞以封口胶填补。

7.质量检查

1、修补完工后,目测或用放大镜进行检验。

2、接茬面周边应看见挤出修补材料,不得留有缝隙。

3、对修补质量有怀疑时,采用跨缝钻芯取样进行检验。钻芯取样可按每100m裂缝修补长度取一个芯样,将芯样送至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强度检验。

8.缺陷跟踪处理组织机构

8.1组织机构人员

针对此次结构裂缝处理工作,项目部尤为重视,成立裂缝跟踪处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以总工xx担任组长,xx、xx为副组长,成员有:xx、xx、xx、xx。

8.2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组长(xx):全面负责裂缝补强和堵漏处理的所有工作;

副组长(xx):负责裂缝补强和堵漏工作的技术支持,会同工程部解决裂缝补强和堵漏施工的技术问题;

副组长(xx):裂缝补强和堵漏效果跟踪负责人,具体掌控现场补强施工情况,并负责对外事务的处理工作;

组员:质量管理负责人,对裂缝补强和堵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管理,对现场裂缝补强和堵漏施工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现场记录。

9.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组负责人必须把安全工作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严禁穿拖鞋、高跟鞋、易滑鞋上班;严禁班前、班中饮酒。

(3)电工、机械操作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非本工种人员违章操作。

(4)施工人员在压浆时还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和口罩。

(5)操作平台必须安全可靠并设有牢固的防护栏。使用后的工具必须放臵妥当以防坠落。

(6)施工电线路必须由专职电工架设,电气设备在使用前应先进行检测,并应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工必须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并按章操作,施工现场必须有专职电工值班。

(7)手持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作空载检查,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选用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防护措施的Ⅱ类工具,并应装设漏电保护器;压浆机的外壳、压力表、负荷线等必须完好无损,压力表应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压浆液材料及其配合比应符合方案要求,以防堵管或影响压浆液质量。

(8)如果不慎让浆液溅入眼内,立即用清水清洗,必要时送到医院治疗。

混凝土裂缝修补 第3篇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预防 控制 修补措施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矛盾日益加剧,我国在公路、铁路及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中,越来越多的大体积混凝土涌现,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容易产生裂缝,影响结构物的使用效果。

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之所以容易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应力和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1.1 环境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规范中明确规定:在大气干燥(RH<50%),有风,阳光直射,混凝土水胶比≤0.45,日平均气温≥20℃z,混凝土表面的潮湿养护限至少为10天。

产生裂缝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一是混凝土中原材料水泥硬化期间产生的大量水化热,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而表面温度(环境温度)变化很小,混凝土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膨胀高于外部,在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受到较大的拉应力后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产生的裂缝一般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不影响混凝土结构本身强度。二是结构温差较大,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到外界约束力时没有采取有效地技术措施放松或取消约束,从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会逐渐深入,直至形成贯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

1.2 水泥的安定性 水泥的安定性是指水泥出炉后必须存放一段时间后(一般必须大于7天)才能施工使用,其主要目的是使新制水泥充分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如果水泥刚出炉未过安定期就进行使用是大体积混凝土初凝前收光时出现混凝土开裂的最主要原因,对混凝土养护中出现的裂缝也有相当的影响。

1.3 混凝土及混凝土的坍落度 目前多数混凝土搅拌中均掺加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只是作为填充物并不与水泥发生凝结反应,这就使得这种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相比更容易出现裂缝现象。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对施工后的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大,但落坍度过大的混凝土造成承台表面浮浆较厚,浮浆中粉煤灰含量较大,终凝后没有强度,当不再进行养护后就会出现开裂。

1.4 施工過程控制 施工过程不规范也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一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致使混凝土密度不足,粗骨料下沉,浮浆过多;二是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的没有及时二次拌压和抹压;三是养护不到位,不及时洒水,表面不覆盖或者不及时覆盖,水分很快散失,产生干缩而导致开裂。

1.5 混凝土养护 多数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养护的不及时和不到位是不无关系的。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

由以上裂缝产生原因可以得出,除了受到施工过程不规范的影响外,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受约束程度有关,减少和避免混凝土开裂的主要预防措施应在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削减温度变化因素、减少混凝土结构中的约束力和变形、尽量防止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向上进行预防。

2.1 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 ①选择合适水泥:优先采用低热、收缩性小的高标号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目的是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升值,消除或者削减混凝土结构自身产生的温差。另外使用的水泥必须过了自身的安定期。②选用优质骨料:粗骨料优先选用连续的级配碎石,如果工程所在区域内难以购置到合适的级配碎石,可通过试验采用多种粒径碎石进行复配;细骨料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80-3.00的中砂。粗细骨料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③选择适当的外加剂:根据实际情况及混凝土的特殊要求,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用量外加剂,如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掺入外加剂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可减少20%左右的用水量,减小水灰比,初凝延长到5h左右。

2.2 精心设计配合比 通过选用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严格控制砂石质量,降低水灰比,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等,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以降低混凝土温升,从而可以降低混凝土所受的拉应力。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采用“三低二掺一高”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高极拉值、中弹和低热”的抗裂混凝土。所谓的三低是指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是指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效引气剂;一高是指高粉煤灰掺量。

2.3 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为消除和削减裂缝现象,混凝土的测温工作必不可少,有效地在混凝土结构内埋设若干个测温点,以利于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测温频次为:第1-5天按照1次/2h测温,第6天后每1次/4h测温,测至温度稳定为止。按照以前施工经验,混凝土内部温升的高峰值一般在4天内产生,3~4天内温度可上升到或接近最大温升,内外温差值可达到20℃左右,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 采用合理的浇筑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都是采用泵送工艺施工,根据其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使混凝土在自然流淌状况下形成斜坡,可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混凝土输送管道,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提高泵送效率,同时需要保证混凝土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在浇筑带的前后应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高度的上升,振动器也相应进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一般都比较厚,浇筑时可适当的抬高混凝土标高,浇筑结束后刮刀挂掉部分多余的表面水泥浆保证混凝土表面是真正的含有骨料的混凝土,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并压实,以减少混凝土的收水裂缝。

3.2 控制入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春秋季施工最好,春秋两季环境温度可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需要采取降低入模温度的措施,例如:混凝土拌合前可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粉煤灰及粗细骨料仓库通风良好;自来水预先放入地下蓄水池中降温;搭设遮阳棚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在太阳下直接暴晒或者直射等等。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采用温度传感片和测温仪,从浇筑开始进行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测温工作,根据温度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浇筑方法;浇筑完成后及时收面抹压,根据温控指标,及时调整养护方案。

3.3 适当增加预埋件 ①在混凝土结构中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埋设应力应变传感片,直接测试拉应力,以便更直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梯度,确保混凝土不易产生裂缝。②在混凝土表面增加一些铁丝网(小直径钢筋网),以增强混凝土表面抗裂性,减少表面裂缝发生的几率。③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水平分层间隙”施工方法,分多层进行浇筑,间隙时间7d以上,在每层混凝土上表面增设抗缩钢筋网。这种施工方法可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减少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投入。

3.4 加强混凝土后期保温保湿养护 ①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后尽快回填土,并在土中渗入水,回填土对混凝土预防裂缝也是非常有效的。②蓄水法保温养护,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可在内部设置冷却循环管并通水冷却混凝土内部热量,加快混凝土的热量散发,这种方法多用于夏季施工。③内散外蓄法综合养护,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且可大大缩短养护周期,这种方法对于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尤其适用。④特殊情况下的养护,秋冬季混凝土养护应加盖草袋、海绵;气候干燥多风地区拆模后及时采取防风,保湿措施,这些方法对温度影响系数的改变是相当有效的。

3.5 加强项目技术质量管理 严格加强控制原材料的检验工作,施工交底和方案必须详细明确,以数据说话,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认真落实施工方案,严格按照交底组织实施施工。定时检查计量监测工作,并做好计量详细记录。在混凝土变截面施工前,一定要加强预测,并采取措施予以防范。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既然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目前仍无法完全避免,而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抗渗能力,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而且可能会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降低材料耐久性,影响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因此出现裂缝后该如何处理,笔者将近几年曾使用过的方法介绍如下,愿对同仁们有所帮助。

4.1 表面修补法 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处理方法为:在裂缝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影响继续开裂,可在裂缝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4.2 低压注浆法(灌浆、嵌缝封堵法) 该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修补工序如下: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嘴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漿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

4.3 开槽填补法(混凝土置换法) 该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游侠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混凝土剔除,然后置换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工序为:开槽——涂刷界面处理浆——置换新的材料——养护。

4.4 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性能时,采用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主要有:加大混凝土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等。

5 结论

通过对裂缝产生的原因、机理的分析,采取一定的针对性的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减少到合理范围的。但由于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要做到完全避免裂缝的产生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作为技术人员应注意以下两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技术 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道路桥梁建设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我国也更加重视公路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与此同时对路面的平整程度和耐用程度要求也就不断提升, 应运而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就符合材料成本低, 使用年限长, 施工较为方便快捷, 路面平整, 运输过程噪音低, 利于驾驶的种种优点, 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更高一级的路面建设中得到广泛利用。但是随着利用的越来越广, 沥青混凝土路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裂缝等状况有时出现在应用路段, 始终对他的广泛应用造成一定的阻碍, 所以笔者由此作出分析浅谈。

2 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

2.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宽度不同, 裂缝基本垂直于路中心线, 长的缝可贯穿整个路幅, 有些只贯穿路幅的一部分。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四个, 一是没处理好施工缝, 接缝结合处不够紧密;二是沥青没达到当地气候及使用要求等有关标准, 造成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疲劳应力比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大;三是由于半刚性基层收缩而形成的裂缝反射缝;四是由于地基沉降或者桥涵、通道两侧填土发生固结而产生的。

在预防措施上可采取以下几个:一是施工组织合理, 连续进行摊铺以减少冷接缝。二是将横向接缝充分压实。三是要结合建设道路当地气候条件及道路等级选用优质沥青, 以尽量避免产生温度收缩裂缝。四是压实或加固桥涵两侧填土, 在沉降严重地段施工前要对软土地基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2.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平行走向, 裂缝宽度和长度不同。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没有按有关规范要求对前后摊铺幅连接处的冷接缝进行认真处理, 由于没有紧密结合而脱开产生;二是由于回填纵向沟槽的土没有压实而沉陷;三是路段由于拓宽改造致使新老路面交界处发生不同沉降。

在预防措施上可采取以下四个:一是全路幅一次完成摊铺, 确需分幅摊铺时要紧跟前后幅, 避免混合料摊铺前幅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 保证热接缝;二是全路面不能实现同时摊铺时, 要将施工纵缝的上下层错开15厘米以上。前后幅交界处为冷接缝时, 要切除已施工压实边缘的坍斜, 顺直切线, 垂直侧壁, 碎料清除后要采用热混合料对接缝处进行敷贴并预热软化后, 再把敷贴料铲掉, 使用粘层沥青刷侧壁, 再将相临路幅摊铺。三是拓宽路段基层的材料与厚度要和老路面保持一致或略厚。路基要稳定且密实, 在沥青面层铺筑前, 要将粘层沥青刷到老路面侧壁, 并充分压实沥青面层, 采用热烙铁对新老路面接缝进行烫密。

在纵向裂缝治理上, 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灌入细裂缝, 粗裂缝可采用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要将缝内、缝边的碎粒垃圾清除干净, 使缝内干燥。灌缝后将粗砂或石屑撒在表面上。

2.3 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通常纵横交错, 缝宽大于1毫米, 缝距小于40厘米, 面积大于1平方米。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四个, 一是由于软弱层或泥灰层夹在路面结构中, 粒料层水稳性差出现松动;二是沥青及其混合料质量不好, 抗裂性与延度都较差;三是沥青层层间粘结差, 厚度不够, 水分向其渗入使裂缝形成加速。四是路面强度不足, 损坏初期就产生网状裂缝, 裂缝逐渐扩大。

在预防措施上主要采取以下四个, 一是摊铺沥青路面前, 要仔细检查下卧层, 将泥灰及时清除, 对软弱层进行处理以保证下卧层的稳定, 并喷洒粘层沥青;二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选定施工原材料及混合料;三是沥青面层各层施工厚度要满足最低要求, 保证上下层连接良好。四是在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做好交通量调查及预测, 上基层一定要采用有粗粒料且水稳定性好的水泥、石灰等稳定类材料, 路面结构及其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

2.4 反射裂缝。

基层形成裂缝后, 受温度及行车荷载作用的影响, 裂缝就会反射到沥青表面, 路面裂缝位置形状同基层裂缝基本一致。

在预防措施上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采用适宜措施使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减少。二是沥青路面结构层加罩在旧路面前, 要将原路面后先铣刨后再加罩, 或使用土工布、格栅铺设后再加罩, 从而对反射裂缝的形成起到延缓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铺设及维修方面重要的材料, 只有了解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特性, 优劣条件,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结合当地环境和条件才能使得沥青混凝土材料得到扬长避短更好的利用, 更大限度的规避路面裂缝等危险现象的出现, 与此同时, 在某些特殊路段, 就路段如果出现了路面裂缝的现象, 我们也要熟知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时的应急预案和修补措施, 第一时间做出维修, 把危害减到最低, 这样才能为城市经济建设道路安全维修工程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当今社会, 城市建设的现代化飞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起飞, 要求我们城市中道路情况, 运输行业十分发达。最近这些年, 公路、高速运输、城市搭设立交桥和高架桥, 市区内街道和环城路段的建设迅猛增加;并且,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购买的车型增多, 日常生活中的对于车速的追求, 对于原有的旧路面损毁加快, 加重, 从而造成维修的工作成倍增长。以往, 对于需要修补的混凝土道路桥面, 需要修补的面积约在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 使用的混凝土材料较少, 这就要求材料具有较快凝结变硬的特点, 在工程现场工人当场搅拌混凝土, 接着完成浇筑过程。但是现在由于情况有所改变, 出于减低环境破坏和空气质量的考虑, 特别是在市区内市中心产生需要修补的路段时, 现场常常不能堆积石头、砂子、水泥等材料, 混凝土不能在现场拌制, 采取多少混凝土用量, 必须考虑供应商品混凝土;而且, 结合社会的经济效益, 要求在不完全阻隔交通人们可以正常运输生活的情况下进行维修, 几个小时内完成修补。这样就必须做到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充分了解, 使的在现场维修过程中材料尽快凝结投入使用, 而且要掌握好在沥青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时有充分的浇筑空间, 打好时间差, 结合当地的季节温度等因素考虑, 我们还对于沥青混凝土这种材质还要反复试验, 做到保证修补道路路面裂缝的工程的快速有效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耐磨、行车舒适、施工周期短、维修养护方便,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但其路面裂缝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较详细地分析了沥表混凝土路面的各种常见裂缝成因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建议, 对于提高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处治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11 (8) .

[2]杨福生.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及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1 (11) .

[3]刘建军.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置技术[J].甘肃科技, 2011, 12.

[4]赵茂才, 张怀志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对沥青加铺层产生反射裂缝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 2008, 3.

混凝土裂缝修补 第5篇

1.编制依据

1、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19905、5、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办法

2.工程概况: 3.混凝土蜂窝、麻面、涨模、楼板裂缝形成原因: 3.1.蜂窝

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有: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2.麻面

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或拆模较早,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3.涨模

由于混凝土模板支撑点不够,在实际浇注中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的重量而模板产生变形,造成构件尺寸变化,外形不规整的现象。其产生原因:

1、由于模板刚度不够,使局部模板变形明显形成涨模现象。

2、模板支撑在松软地基上,不牢固或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局部产生较大侧向变形。

3、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销紧,致结构胀胎,造成鼓胀。

4、混凝土浇筑未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吊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或振捣混凝土时间过长,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3.4.楼板裂缝

1、砼的收缩易产生裂缝:由于现浇砼多为商品砼,商品砼坍落度较大,由于春季施工,施工面风力较大,在浇筑完成后在初凝和终凝之间水分流失太快。

2、由于过早对砼扰动产生的裂缝:由于工期较紧致使施工工序跟得过紧,现浇楼板刚过终凝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在楼板上上人放线,同时进行下一工序钢筋、架管上料等,而且上料还是集中堆放对现浇砼震动将产生较长的纵向或横向、斜向裂缝,产生的这种裂缝较长,有些能贯通楼板。

4、本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蜂窝:2层7/N轴柱子、2层1-2/L-M轴板因砼振捣不实、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致使产生蜂窝。

2、麻面:

1、1层7-8/S轴休息平台柱子模板拆模较早,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2、1层6/S轴柱子根部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3、2层2/L-M轴梁侧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涨模:-1层J轴KL9、2层8/L轴柱子、2层7/M轴柱子因穿墙螺栓未销紧,致结构胀胎,造成涨模。

4、在检查主体施工中,发现部分楼板底部和表面出现了不规则表面微裂缝(经设计、甲方、监理现场研究认定不影响结构的安全):

1、裂缝一般较短不超过1米长,大多数在300—600mm间,个别的裂缝较长长

度超过1m;

2、裂缝部位集中,宽度大约在0.1-0.3mm左右;

3、裂缝深度不一,有些贯穿楼板厚度,有些3—100mm;

5、整改措施:

5.1、蜂窝:

1、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可用1:2~2.5的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

2、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5.2、麻面:

在麻面部位喷水湿润后,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砂浆抹压,将麻面抹平5.3、涨模:

根据混凝土鼓胀程度大小确定处理方法。鼓胀程度较小的混凝土,使用角向磨光机将鼓胀部分混凝土磨掉,使混凝土表面平滑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鼓胀程度较大的混凝土用机械将凸起部分凿除然后使用花锤对凿除面进行凿毛处理,使混凝土表面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5.4、楼板裂缝:

经现场研究决定对不成片、分散的贯穿性裂缝采用单液型油溶性聚氨酯灌浆法

6、修补的具体步骤:

蜂窝、麻面、涨模

1、混凝土应修凿到完全密实为止,我们采用目测检查和细铁丝探检,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别,使现有混凝土的砂眼、气孔、裂纹全部得以剔除干净,然后清理干净,用清水冲净浮尘及碎屑,外露的钢筋用钢丝刷将钢筋上的水泥浆清除干净,以利业主和监理人员进行复核检验。

2、混凝土修凿表面应凿毛,修凿部位的形状应尽可能规则。下口宜呈水平面,并做到基本平整,两侧宜尽可能成垂直水平折线,上部可形成外侧稍高,内侧稍低的斜面状,斜面的倾斜角不得大于20度,以利于修补后的混凝土能够很好地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切力。

3、上述混凝土的修凿工作将分区分轴线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乱地进行,现场已成立混凝土修凿专职队伍。

4、修凿混凝土时必须注意加强以下几项安全防护工作:

1)、操作人员的眼、耳、鼻等器官要重点防护,可考虑采用防风镜、防风帽、口罩等防护措施,以防混凝土碎渣飞溅伤人。

2)、部位较高的地方,修凿前必须搭设好牢固的操作平台,平台的四周应加设高度1米左右的栏杆防护,严禁设置挑头板敷衍了事。

3)、同一操作点或相邻很近的操作点,不宜多人同时修凿,以防飞溅的混凝土渣相互伤人。

5、修凿完毕的部位必须经工程部、监控部等检查认可、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进入下一阶段的混凝土修补工作。

6、修补时,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充分密实,修补的混凝土质量一次合格,避免二次返工情况发生。

7、混凝土修补浇筑后,表面用铁丝吊挂草包覆盖,然后昼夜充分浇水养护一周以上,使混凝土在潮湿的良好环境下充分养护和膨胀,确保新浇混凝土或砂浆整件连结共同受力。

10、模板和簸箕口的混凝土在浇筑养护一周左右,再进行拆模和仔细凿除,以确保新浇混凝土的牢固和棱角方正。

11、对于缺陷较小、面积和深度不大的孔洞、蜂窝,以及限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内的浅表部分修凿的孔洞,采用高强度无收缩水泥砂浆进行嵌填和分层修补。但修补后仍需安排专门人员洒水保养,确保粘结牢固。

12、上述各项工作组织技术经验较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人和管理人员成立专门修补小组进行,同时留下影像资料及修补记录,随时接受工程部、监理的认可和检查,确保100%达到修补要求,不得再发生一次较明显的质量缺陷,保证本次修补质量。

楼板裂缝修补

灌浆法: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甲脂、丙凝、氰凝和油溶性聚氨脂等。其中单液型油溶性聚氨酯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较方便,与砼结合性较好,防水性及发泡膨胀性较好,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

单液型油溶性聚氨酯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一般用来修补缝宽≥0.05mm的裂缝,补强和防渗效果良好。

1)、施工工艺:确定漏水点→清理渗漏基面→钻孔→安装灌浆接嘴→高压灌注发泡浆料→观察→补漏→拆灌浆嘴→槽孔修补→检查→验收 2)、施工重点

(1)打准裂缝点,把裂缝部位清理干净。

(2)预埋注浆管,间距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0.3m左右。

(3)用电动高压注浆泵,将油溶性聚氨酯堵漏剂从注浆管中注入混凝土空隙缝,直到压不进或封堵剂从楼板下部涌出为止,随即关闭阀门。(4)注浆完毕及时用溶剂清洗设备与工具。(5)施工现场保持通风,注意防火,禁火种。

7、修补后的检查

基础梁裂缝原因及修补 第6篇

一、工程概况

隆盛商务大厦为一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44564.24m2,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为混凝土桩承台基础,承台平面尺寸有4000×4000、5000×5000、6400×4000、8400×5000、6400×6400等。混凝土強度等级为C35。框柱间设置钢筋混凝土连系梁,混凝土连系梁紧贴承台,其断面为300×7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混凝土浇筑均采用泵送工艺。施工完承台后,紧接着施工基础连系梁。施工完2个多月后,多数钢筋混凝土基础连系梁出现混凝土塑性变形收缩裂缝。裂缝形状基本为垂直梁纵向环状贯通缝。部分裂缝宽度超过0.2mm。

二、裂缝原因分析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混凝土施工时采用泵送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坍落度大,混凝土中含水量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蒸发和水泥硬化,造成混凝土收缩。基础地梁基本都坐在两端承台混凝土上,承台体积较大,混凝土收缩较大,而基础梁混凝土收缩量较小。收缩产生的应力集中在基础梁薄弱部位上,导致梁出现裂缝。

2、基础混凝土施工在7月底浇筑完成,当时天气炎热,与十月底天气相比有一定的温差,温差影响产生应力,导致梁出现裂缝。

3、基础施工完后没能及时进行土方回填,长期晾晒。也是导致梁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

三、施工处理措施

规范规定构件在潮湿环境或土中,裂缝宽度应不大于0.2mm。该基础地梁裂缝宽度部分大于0.2mm,即大于规范要求,需要处理。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的裂缝,为防止水分进入锈蚀钢筋,影响该构件的耐久性,也应处理。处理方法采用灌浆嵌缝封堵法进行处理。裂缝宽度大于0.2mm的,采用压力灌浆方法,裂缝宽度小于0.2mm的,采用涂膜封闭方法。

1.宽度大于0.2mm裂缝处理措施

施工工艺:压力灌浆

砼表面处理→埋设灌浆嘴→密封检查→配置灌浆液→灌浆→封口→检查

(1)基层表面处理

用毛刷沿裂缝清扫裂缝表面的灰尘,并用磨光机打磨裂缝,清除裂缝周圈易脱落的浮皮、浮渣等污物,然后用毛刷蘸清洗剂把沿裂缝两侧30~40m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对于有蜂窝麻面、露筋部位用快干型封缝胶作表面修复。

(2)设灌浆嘴

在梁侧面裂缝最宽处布置灌浆嘴,将灌浆嘴底部周边均匀涂抹一层封缝胶,注意不要将底座的胶孔堵住,将底座出胶孔对准裂缝,粘贴安装,灌浆嘴应交错布置,灌浆嘴距离应视裂缝大小具体确定,一般为200~300mm,但要保证每条裂缝至少有一个进浆孔、排气孔和出浆孔。

(3)封闭裂缝

由于施工后不必清除表面的封缝胶,所以选用YJ快干型封缝胶封缝,将胶按比例调好,用刮刀沿裂缝方向涂抹30~40mm宽,将裂缝封严封死。贯穿裂缝两侧均要封闭,待封缝胶硬化后(约1h),即可灌浆。

(4)密封检查

待封缝胶固化后,在表面刷一层肥皂水,通过灌浆嘴向缝中通入压缩空气,若无漏气现象,表示密封效果良好,否则应予修补。

(5)配置树脂灌浆料

将AB树脂的甲乙组分别按比例准确称量,在容器中混合均匀,每次拌合500g为宜,随配随用。将配好的树脂灌浆料倒入灌浆器的软管中,然后将灌浆器安装在底座上,放开开关即可灌浆。

(6)灌浆

用YJ-专用自动压力灌浆器。贯穿裂缝应两面同时注浆,灌浆应由下往上灌注。每次灌浆以邻近贴嘴冒浆为准,冒浆后立即用堵塞塞紧,然后依次压灌,直到最后@贴嘴冒浆。

(7)封口结束

灌浆后,待缝内浆液处凝而不外流时,可拆下灌浆嘴,用封缝胶对灌浆孔进行封口,并抹平。

2.宽度小于0.2mm裂缝处理措施

施工工艺:涂膜封闭法

砼表面处理→密封→检查

(1)基层表面处理

用钢丝刷沿裂缝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然后用毛刷蘸清洗剂把沿裂缝两侧30~40m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2)封闭裂缝

由于施工后不必清除表面的封缝胶,选用YJ快干型封缝胶封缝,将胶按比例调好,用刮刀沿裂缝方向涂抹30~40mm宽,将裂缝封严封死。

(3)密封检查

待封缝胶固化后,对封缝胶进行全数外观检查。四周不得有起皮现象。薄厚均匀。封口处平整。

四、结语

浅议水工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 第7篇

1.1 开槽法修补裂缝

该法适合于修补较宽裂缝大于0.5mm, 采用环氧树脂:10, 聚硫橡胶:3, 水泥:12.5, 砂:28。首先用人工将晒干筛后的砂、水泥按比例配好搅拌均匀后, 将环氧树脂聚硫橡胶也按配比拌匀。然后掺入已拌好的砂、水泥当中, 再用人工继续搅拌。最后用少量的丙酮将已拌好的砂浆稀释到适中稠度 (约0.4斤丙酮就可以了) 。及时将已拌好的改性环氧树脂砂浆用橡胶桶装到已凿好洗净吹干后的混凝土凿槽内进行嵌入。从砂浆开始拌和到嵌入混凝土缝内, 一组砂浆的整个施工过程需要30 min左右完成, 嵌入后的砂浆养护即砂浆嵌入缝槽内处理好后两小时以内及时用毛毡、麻袋将聚硫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进行覆盖, 待完全初凝后, 开始用水养护。

1.2 低压注浆法修补裂缝

低压注浆法适用于裂缝宽度为0.2~0.3 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修补工序如下:裂缝清理—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

当裂缝数量较多时, 先要在裂缝位置上贴医用白胶布, 再用窄毛刷沾浆沿裂缝来回涂刷封缝, 使裂缝封闭, 大约10min后, 揭去胶布条, 露出小缝, 粘贴注浆嘴用键包严。固化后周边可能有裂口, 必须反复用浆补上, 以避免注浆漏浆。注浆操作一般在粘嘴的第二天进行, 若气温高的话, 半天就可注浆。操作时先用补缝器吸取注浆液, 插人注浆嘴, 用手推动补缝器活塞, 使浆液通过注浆嘴压人裂缝, 当相邻的嘴中流出浆液时, 就可拔出补缝器, 堵上铝铆钉。一般由上往下注浆, 水平缝一般从一端到另一端逐个注浆。为了保证浆液充满, 在注浆后约半小时可以对每个注浆嘴再次补浆。

1.3 表面覆盖法修补裂缝

这是一种在微细裂缝 (一般宽度小于0.2 mm) 的表面上涂膜, 以达到修补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目的。分涂覆裂缝部分及全部涂覆两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修补工作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 对延伸裂缝难以追踪其变化。

表面覆盖法所用材料视修补目的及建筑物所处环境不同而异, 通常采用弹性涂膜防水材料, 聚合物水泥膏、聚合物薄膜 (粘贴) 等。施工时, 首先用钢丝刷子将混凝土表面打毛, 清除表面附着物, 用水冲洗干净后充分干燥, 然后用树脂充填混凝土表面的气孔, 再用修补材料涂覆表面。

2 某水库溢洪道工程实例介绍

2.1 迎水面裂缝处理

迎水面裂缝范围内开槽, 槽尺寸为1000 mm×150 mm。即沿缝隙凿深150 mm并向两侧各扩大约500 mm形成一个矩形槽。人工开槽, 当遇已浇钢筋混凝土内钢筋时应保留钢筋完整性, 并进行适当处理;开槽的中间布置“651”型橡胶止水带, “651”型橡胶止水厚8 mm, 宽280 mm。橡胶止水带中间缝宽10 mm, 缝内采用沥青油毡 (4毡5油) 。新浇钢筋混凝土时布设钢筋应绕开橡胶止水, 橡胶止水深入基础300 mm, 新浇钢筋混凝土迎水面保护层为50 mm, (1) 号钢筋深入已浇混凝土内100mm (浇筑前先钻孔) , Φ12锚筋锚深300~500 mm, 锚筋深度不超过下游溢流堰面:Φ12锚筋间距为500 mm。

2.2 下游背水堰面裂缝处理

溢流面裂缝为一贯穿性裂缝, 因裂缝位于溢流面, 溢流面有防渗、抗冲、耐磨要求, 故对溢流面下游裂缝应进行表面处理。但暂不考虑对裂缝内部进行灌浆处理, 水库先蓄水、运行, 同时监测、记录其运行情况, 再进一步确定是否对裂缝内部进行灌浆处理。裂缝表面处理:

在溢流面的下游面沿裂缝以裂缝为中心凿一条宽80 mm, 深40 mm的旷型槽, 并清洗干净, 刷去松动颗粒, 回填弹性环氧砂浆。

2.3 施工技术要求

2.3.1 钻孔布孔方式:

裂缝较深, 缝的走向不规则, 布孔采用骑缝孔和斜孔, 骑缝孔采用灌浆嘴施灌, 斜孔采用埋设灌浆管施灌。

2.3.2 孔距和孔径

孔距、排距应视裂缝的宽度和通畅情况、浆液粘独及允许灌浆压力而定, 孔距、排距初定为0.5m, 钻孔采用风钻孔, 为减少孔内浆量, 孔径宜采用30 mm~36 mm。

2.3.3 缝面止浆

化学灌浆材料的渗透性能较好, 造价高, 为保证灌浆质量, 节省浆液, 要求对缝面进行严格而又细致的止浆。止浆方法是沿缝凿槽, 洗刷干净后再嵌填环氧砂浆或其它速凝早强的砂浆, 并将表面压实抹光。

2.3.4 灌浆, 灌浆材料灌浆材料采用环氧树脂。

因环氧树脂适用较干燥裂缝或经处理后已无渗水裂缝的补强, 能灌0.3mm左右的细裂缝。环氧树脂粘度高较, 在潮湿或水中粘合强度不高, 故选在裂缝较干燥或经处理后裂缝已无渗水时施工。

2.3.5 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初选4~5 kg/cm2, 灌浆压力由低到高, 当压力骤升而停止吸浆时, 即可停止灌浆。

2.3.6 灌浆方法

灌浆前, 应将灌浆孔 (嘴) 上的阀们全部打开, 用压缩空气将孔内、缝内的积水尽量吹挤干净, 并争取达到处于无水状态, 然后准备灌浆。

根据裂缝情况选择灌浆方法, 对细微裂缝, 需用较长凝结时间的浆液, 采用单液法灌浆;对于较宽的裂缝, 需用较短的凝结时间的浆液, 采用双液法灌浆。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材料应用 第8篇

1 裂缝形成机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破坏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不仅涉及到混凝土材料、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还与交通荷载及温度应力的计算理论、方法及其他相关学科有关。就一般混凝土工程而言,混凝土结构开裂起因有4点:①混凝土收缩变形约束裂缝;②混凝土结构受力裂缝;③混凝土化学反应胀裂;④混凝土自身的塑态裂缝。作为道路混凝土,其开裂机理与过程明显不同于其它混凝土工程,因为路面混凝土在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受力方式、性能要求、环境影响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1.1 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多组分材料,而且石料、砂子、水化物凝胶、水化晶体等分布紊乱,没有规律可循。混凝土拌和施工时会产生气孔、毛细孔、干缩裂缝、温缩裂缝、碳化收缩裂缝。干缩裂缝与水灰比有关,水灰比越大,水化物晶体颗粒愈大,其结合面取向愈加单一,在剪应力作用下更易错位。水灰比较大的地方毛细孔也越大,干缩裂缝也较多。混凝土在浇注振捣过程中,板底浆体渗漏到基层后,骨料周围水泥浆减少,填充密度下降。另外,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内部会发生泌水,粗大骨料周围会聚集较多的水分而形成水膜,这些水膜所在区域的水灰比较其他地方大得多,是混凝土路面最薄弱的区域,也是宏观开裂多发区。因此,可以说这些微裂缝及薄弱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与生俱来的缺陷。

1.2 路面基层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路面直接浇注在基层表面,与基层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力的过渡层。而现行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假设面层与基层间结合为理想状态(滑动接触),即面层与基层各自发生变形并可相对水平运动,基层对面层无约束作用。但实际上,由于基层种类不同、材料组成不同、施工工艺不同,加之温度变化的差异,致使面板与基层之间的接触状况复杂多变。

1.3 动荷载及超载的影响

路面混凝土在施工时已经存在微裂缝,在汽车荷载及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混凝土内部薄弱区的损伤不断加剧,特别是板底早期裂缝尖端附近区域的损伤最为严重,已有的微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或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扩展和汇集,最终使众多的微观裂缝贯通起来,形成宏观裂缝,致使路面板发生开裂和破坏。因此,荷载的作用使裂缝具有扩展性和不稳定性。

混凝土路面上的车辆超载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就是因为实际日平均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已大大超过原设计而造成的。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标准轴载换算公式,分析计算交通荷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危害,具体如表1所示。

从结果看来,若超载100%路面根本不能使用,所以超载车辆的作用是混凝土出现早期破坏的根本原因。

1.4 路面排水不通畅的影响

在路面排水不畅的情况下,水沿孔隙和裂隙到达基层或混凝土面层中,使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及水泥稳定类基层遭受冲刷,进入面层的水使混凝土产生湿胀应力。

2 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材料选定原则

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于其他混凝土结构物,它是裸露在大自然中的带状结构,路面不仅要经受车轮荷载的重复作用,而且还要经受大气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因此,嵌入路面裂缝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及耐久性。通过大量的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和处治效果的调查分析,考虑到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材料及施工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理想的路面早期裂缝修补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

1)与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通常要求混凝土路面板应具有较高的弯拉强度、表面平整、抗滑、耐磨。作为混凝土裂缝,特别是早期裂缝的灌缝材料,应尽可能与基质混凝土相容,其相容性具体表现在弯拉强度、粘结强度、收缩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耐久性、热膨胀系数及化学活性、颜色相近等方面。为了保证新旧材料各种性能的相容性,最好应选用无机材料作为基质材料,并通过外掺剂进行改性,以改善和提高裂缝修补材料的路用性能,如表2所示。

2)工艺性质。良好的工作性能是保证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是否成功的关键,它包括流动性、可灌性、易密性等。裂缝修补的实质在于胶结、增强与加固,如何将修补浆液通过灌浆工艺完全注入裂缝,使带有裂缝的混凝土路面板块变成一个整体,这涉及到浆液的流动与变形性能,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流变学。一般混凝土微裂缝修补浆体中含有固、液、气三相,属不均匀介质,用流变学理论很难描述其流变性能,因此,实际中常用经验参数控制施工。

3)凝结时间。工艺过程完成后,快速凝结硬化是路面裂缝修补的根本要求。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材料,一旦灌入路面缝隙,要求能尽快的凝结硬化或固化,尽早通车,减少道路运营障碍和经济损失。水泥水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水化越快,凝结硬化则越快。为了提高浆体的流动性及粘结强度,研究中将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但一般聚合物对水泥凝结有滞缓作用。因此,希望在满足工作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修补材料的凝结时间,终凝最好控制在1 h 20 min~2 h 40 min之内。

4)弯拉强度。与通常建筑结构混凝土相比,路面混凝土除车辆静载作用外,还承受冲击、振动、疲劳、磨损等作用,而路面裂缝修补材料同样承受这种作用。因此,修补材料的弯拉强度也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TJG D40-2002)中规定,即应具有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相当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方能与基质混凝土一起承受外来荷载。一般情况下,裂缝修补材料的抗弯拉强度因交通等级不同而控制在4.0~5.0 MPa,相应的抗压强度分别控制在25.0~35.5 MPa。

5)界面粘结性能。路面混凝土裂缝修补后,能否与旧混凝土协调一致地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混凝土裂缝修补界面的粘结性能,它关系到修补的成败以及能否避免二次破坏。工程实践表明:修补界面往往是修补结构中的薄弱部位,由于界面两种材料的性能不同,特别是新材料的收缩会削弱接触面的粘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粘结性能会不断劣化,降低路面板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导致新旧界面不能协调工作,达不到预期的修补效果。

6)收缩性能。裂缝修补材料的收缩性能直接影响到修补界面的粘结性能。在进行裂缝修补时,路面混凝土已完成了收缩,而新注入的裂缝修补材料的收缩刚刚开始,必将在界面上造成剪切和拉应力,在荷载及环境因素作用下,可能使界面出现二次开裂。因此,应尽量降低修补材料的收缩,使其具有较原路面混凝土更低的收缩,甚至产生微膨胀性能,在界面上产生压应力,以获得理想的界面粘结,从而使界面的过渡层的密实性能得到改善,以提高裂缝修补质量。

7)耐久性。同混凝土路面一样,裂缝修补材料灌人路面缝隙后,仍裸露在大气中,经受雨水的渗入、阳光的照射、污水的腐蚀以及车辆的反复磨损。以往使用的有机裂缝修补材料,如沥青类材料,在温度、氧气、阳光和水的综合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挥发、氧化、聚合,导致材料组分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修补效果。因此,要求路面修补材料应具有抵抗这些介质侵入和损害的性能。

8)变形能力。作为路面裂缝修补材料,同样要经受车辆动荷载的冲击振动作用,因此,要求修补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以松弛瞬时荷载,防止修补材料中或界面上重新产生并发生新的裂纹。描述材料变形能力的参数通常可用材料的弹性模量E,一般普通混凝土路面板的弯拉弹性模量为(20~30)×103MPa,因此,要求裂缝修补材料的弯拉弹性模量应小于基准材料的弹性模量。

9)环保性。从环保角度出发,提倡使用“绿色材料”,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过程中,而无机修补材料符合这种发展趋势。

10)经济性。在满足力学性能、施工性能、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材料单价,研制出性能优越、价格便宜、便于推广的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材料。

3 结束语

修补材料最主要的功能是满足新旧水泥混凝土的相容性,另外还要考虑能否节约施工时间,缩短交通封闭期限,以及能否获得最高的性价比。由于路面损坏情况及损坏原因的复杂性,不可能有某种通用的材料适合于所有路面的修补,因此,选择修补材料要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对修补材料进行评价的可靠标准检测方法,也没有大家普遍接受的性能标准,因此,修补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性能标准只有在研究和实践中去进一步去完善。

参考文献

[1]范士军.预应力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处理措施[J].河北水利,2006(9):23-24.

[2]杨伯科.混凝土实用新技术手册[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陈忠达.混凝土路面裂缝灌浆材料的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1):4-6.

[4]谢勇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超薄层快速修补技术[J].公路,2000(7):62-65.

浅谈水工混凝土裂缝成因与修补 第9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种类,原因

1 裂缝的种类

混凝土裂缝按深度不同分为表层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按裂缝开度变化可分为死缝、活缝和增长缝;按产生原因分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钢筋锈蚀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等。

1.1 温度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 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热导致内部混凝土的温度升高。随着水泥水热化程度的不断增强, 周围的环境不断的降低, 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 进而产生混凝土的收缩, 当这种收缩大于混凝土拉伸极限时, 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另一种温度裂缝主要就是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 例如夏季暴晒冬季寒冷都会造成混凝土内外产生温差, 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1.2 干缩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未饱和空气中水分大量散失导致混凝土表面体积缩小, 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是混凝土裂缝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这种裂缝扩散速度比较慢, 是温度裂缝的千分之一。正因为如此, 混凝土表面已经干缩, 内部没有, 就会对内部混凝土表面起到约束作用, 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的应力, 进而出现裂缝。

1.3 钢筋锈蚀裂缝

这种裂缝的产生主要就是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发生了锈蚀现象, 倒是钢筋自身的体积比原来的体积高出了二到四倍, 进而导致周围的混凝土承受更大的膨胀应力, 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 就会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是沿着钢筋方向延伸。

1.4 碱骨料反应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中的碱物质和骨料中的活性物质, 例如二氧化硅等发生反应, 产生吸水性物质, 当这种反应数量不断增多的过程中, 需要很多的水, 所以就会对混凝土造成很大的膨胀作用, 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这种裂缝产生及排列规律与其他种类的裂缝不同, 它主要和工程中钢筋限制有关系, 当钢筋限制力很小时经常出现网状式的裂缝, 并且在裂缝中有白色物质, 当混凝土内部钢筋限制力很强时, 就会出现顺筋裂缝。

2 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设计粗糙, 建设、监理单位工作随意性大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施工单位对地质进行仔细地勘察, 但是由于很多原因, 施工单位不能够深入地进行勘探工作, 这就导致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缺乏事实根据, 只是通过主观判断, 造成盲目性。部分施工单位由于自身施工条件, 随意地改变工程原始设计, 这就导致工程建设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2.2 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

2.2.1 在选择混凝土原料时, 没有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选择, 而

且外加剂使用随意性比较强, 在进行混合时, 也没有根据工程需要来进行石料、混凝土、外加剂等材料之间的混合, 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会有加水的现象出现。

2.2.2 目前,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主要是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不振捣, 就会影响到混凝土介质的均匀性。

2.2.3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开始盲

目地追赶施工进度, 提前混凝土脱模时间, 这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结构。

2.2.4 夏季施工单位随意地把石料、砂子等露天堆放在外面, 导致

材料温度增高, 进而使混凝土入模的温度过高, 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 裂缝常见修补方法

3.1 充填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在那些比较宽的裂缝, 也就是裂缝宽度超过零点五毫米。具体做法是沿裂缝处凿U形或V形槽, 槽顶宽约十厘米, 在槽中充填密封材料。充填材料可用水泥砂浆、环氧砂浆、弹性环氧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等。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已经锈蚀, 则将混凝土凿除到能够充分处理已经生锈的钢筋部分, 将钢筋除锈。然后进行防锈处理, 再在槽中充填聚合物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等材料。对于活缝, 沿裂缝走向开一个U形槽, 槽底垫一层与混凝土不粘的材料, 再填充弹性嵌缝材料, 使其与槽两侧粘结。这样嵌缝材料沿槽的整个宽度可自由变形, 裂缝发生张拉变形时, 不会把嵌缝材料拉开。

3.2 注入法

注入法分为压力注入法与真空吸入法两种。压力灌浆法适用于较深较细的裂缝, 而真空注入法是利用真空泵使缝内形成真空, 将浆材吸入缝内, 该法适用于各种表面裂缝的修补。灌浆材料有水泥浆材、普通环氧浆材、弹性环氧浆材等。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简况

某地河道整治工程在二零零八年六月开始新建一座橡胶坝工程, 在底板 (设计底板厚为一米) 混凝土拆模的时候发现立面顺钢筋方向产生了长约零点五米, 宽度约为零点三毫米的裂缝, 而在刚浇筑完四到五个小时后底板表面产生了多处网状裂缝, 宽度约为零点一毫米, 且表面有白色物体浸出。

通过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情况深入分析, 并派专门的检测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水泥等施工材料进行检测之后发现, 导致裂缝产生的物质是骨料中二氧化硅超出了规定的标准, 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一点五, 而且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没有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4.2 处理方法

4.2.1 混凝土基底处理。

为了使丙乳砂浆和基底混凝土能很好地粘结,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至关重要。该工程采用钢丝刷刷除表面浮层污物, 特殊部位采用钢钎打毛, 然后用清水冲洗、润湿, 使混凝土基底处于面干饱和状态。

4.2.2 丙乳砂浆配制。

按照工程建设的需要称完需要的配比料, 应该分堆放置。先将丙乳均匀混合, 然后再把水泥和砂浆混合到一起, 最后把丙乳混合液与水泥砂浆进行均匀混合, 保证一次拌合量在十千克最佳。在满足工程水灰比需要的前提下, 应该尽量选择使用小水灰比。

4.2.3 人工抹压。

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应该先将丙乳浆打在底部, 然后再涂抹砂浆。尽量把涂抹的厚度控制在五毫米左右, 并保持表面的光滑。

4.2.4 养护。

一般来说, 丙乳砂浆在浇筑完之后四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终凝。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农用的喷雾剂进行养护。大约一个小时以后在使用毛刷刷一层丙乳浆, 尽量刷的均匀, 然后再进行密封, 等到终凝以后继续进行喷雾养护, 养护的标准在七个小时左右。

参考文献

[1]张鹏飞, 覃巫黄.水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珠江水运, 2009 (9) :55-57.[1]张鹏飞, 覃巫黄.水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珠江水运, 2009 (9) :55-57.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方法 第10篇

一、表面修补法

(1) 表面涂抹水泥砂浆。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 或沿深进裂缝凿成凹槽, 扫除并洒水湿润, 先刷水泥净浆1层, 然后用水泥砂浆涂抹, 并用铁抹压密抹光。

(2) 表面涂抹环氧胶泥。用钢丝刷、砂纸、毛刷清除干净并洗净, 油污可用二甲苯或丙酮擦洗一遍, 如表面潮湿, 应用喷灯烤干燥、预热, 以保证环氧胶泥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若基层难以干燥, 则用环氧煤焦油胶泥 (涂料) 涂抹。

(3) 表面涂刷油漆、沥青。涂刷前, 混凝土表面应干燥。

(4) 表面凿槽嵌补。沿混凝土裂缝凿一条V形或U形深槽, V形槽用于一般裂缝的治理, U形槽用于渗水裂缝的治理。槽内嵌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聚氯乙烯胶泥、沥青油膏等, 表面作砂浆保护层。

二、内部修补法

用压浆泵将胶结材料压入裂缝中, 由于其凝结、硬化而起到补缝作用, 以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 或有防水、防渗要求的裂缝修补。常用的灌浆材料有水泥和化学材料, 可按裂缝的性质、宽度、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一般对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 可采用水泥灌浆, 对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 或较大的温度收缩裂缝, 宜采用化学灌浆。

三、水泥灌浆

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修补, 主要施工程序是钻孔、冲洗、止浆、堵漏、埋管、试水、灌浆。

钻孔孔距一般为1m~1.5m, 钻孔轴线与裂缝呈30°~40°斜角, 孔深应穿过裂缝面0.5m以上, 当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孔时, 宜交错或呈梅花形布置;冲洗在钻孔完毕后进行, 其顺序按竖向排列自上而下逐孔冲洗;止浆及堵缝是缝面冲洗干净后, 在裂缝表面用水泥砂浆 (或环氧胶泥) 涂抹;埋管安装前应在外壁裹上旧棉絮并用麻丝缠紧, 然后旋入孔中, 孔口管壁周围的孔隙用旧棉絮或其它材料塞紧, 并用水泥砂浆或硫酸砂浆封堵, 防止冒浆或灌浆管从孔口脱出;试水是用0.098MPa~0.196MPa压力水作渗水试验, 采用灌浆孔压水、排气孔排水的方法, 检查裂缝和管路畅通情况, 然后关闭排气孔, 检查止浆堵漏效果, 并湿润缝面, 以利于粘结;灌浆应采用425号以上的普通水泥, 灌浆压力一般为0.294MPa~0.491 MPa, 压浆完毕时浆孔内应充满灰浆, 并填入湿净砂, 用棒捣实, 每条裂缝应按压浆顺序依次进行, 当出现大量渗露情况时, 应立即停止泵堵漏, 然后继续压浆。

四、化学灌浆

化学灌浆能控制凝结时间, 有较高粘结强度和一定的弹性恢复力, 结构整体性效果好, 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裂缝修补及堵漏、防渗处理。灌浆材料应根据裂缝性质、裂缝宽度和干燥情况选用。常用的灌浆材料有环氧树脂浆液 (能修补缝宽0.2 mm以下的干燥裂缝) 、甲凝 (能灌0.03 mm~0.1mm的干燥细微裂缝) 、丙凝 (用于堵水、止漏及渗水裂缝的修补, 能灌0.1mm以下的细裂缝) 等, 环氧树脂浆液具有粘结强度高、施工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应用最广。

灌浆操作主要工序是表面处理 (布置灌浆嘴和试气) 、灌浆、封孔, 一般采取骑缝直接用灌浆嘴施喷, 不另设钻孔。

五、结构补强加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用锚杆、钢板、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对结构作补强加固, 可扼制裂缝进一步发展, 恢复结构的整体性。

(1) 锚杆常用水泥砂浆或树脂灌注, 锚杆与缝面夹角越大越好。浆液凝固后, 锚杆成为结构的一部分, 能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预应力锚杆, 锚固作用更明显, 甚至能使混凝土弥合。

(2) 钢板补强法, 是将钢板用粘合剂粘结在混凝土表面上, 再用锚杆安装固定。为了结合紧密, 也可先将钢板固定, 再灌浆充填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空隙。

(3) 钢筋混凝土补强法, 是在原结构表面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 起到封闭裂缝, 提高承载力, 阻止裂缝发展的作用。

六、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生产以及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 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 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 在实践中, 应根据裂缝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 使裂缝对构件或结构的危害降到最小, 以延长构筑物的使用寿命, 从而使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旭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成因及处理方法探讨》《建材与装饰》2008.03[1]陈旭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成因及处理方法探讨》《建材与装饰》2008.03

[2]赵霖:《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及技术处理》《山西建筑》2008.12[2]赵霖:《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及技术处理》《山西建筑》2008.12

耐磨地面裂缝空鼓原因及修补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耐磨地面;裂缝;空鼓;形成原因;危害;修补方法

某机场的行李输送走廊的横跨度为18~36m,长度达到792m,每一根柱排列的间距达到9m,在本工程中,我们采用的是耐磨地面进行施工,其施工总面积达到2.5万平米,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应该在厚度为40cm的地下室顶板上铺设一层6cm厚的细石混凝土,等到该层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再在其表面铺设一层耐磨砂浆,此时需要将其分隔缝的间距设置在9m作用,宽度应该控制在12~15mm之间,在该分隔缝当中填筑一定的弹性嵌缝膏。

一、耐磨地面出现空鼓现象

在本工程施工完毕之后,投入使用9个月之后发现耐磨地面出现了严重的裂缝及空鼓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裂缝的长度达到10000m,宽度在0.1~3mm之间,其中大多数的裂缝宽度在0.5mm以上;在行李输送走廊上,每平方米产生的裂缝长度为0.4m,地面面层出现空鼓的占据整体地面的40%以上。由于行李输送走廊上出现了这一病害,导致在输送行李的过程中,由于车辆的振动较大,导致尘土直接飞出裂缝。如果我们对裂缝进行捶打,发现裂缝的两侧出现较大的颤动。

当耐磨地面出现裂缝以及空鼓现象之后,对于地面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首先,地面出现裂缝或者空鼓会缩短地面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到其造型美观;其次,如果我们对裂缝或者空鼓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那么尘土就会因为振动而飞出裂缝,严重污染到其空气;再次,外面驶进的车辆会将雨水或者尘土直接带入到裂缝之内,从而扩大了裂缝的宽度与空鼓的面积,导致情况愈加严重;最后,如果管理人员不对裂缝及时处理,那么裂缝周边的土层就会出现疏松并脱落,不利于行李车的正常运行。

二、耐磨地面出现裂缝和空鼓的原因分析

1、地面耐磨层的厚度设计过小 一般情况下,对于车库的地面面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其厚度应在50mm以上,但是在本工程中,施工人员对耐磨地面施工的过程中,只设计了厚度为15~20mm的水泥耐磨砂浆,这种并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无法承载上部车辆的作用力,导致耐磨地面出现裂缝或者空鼓的现象。

2、分隔缝设置的间距过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隔缝的间距设置应该在6m以下,一般需要将其间距控制在4~6m左右,但是在跟工程当中,施工人员对分隔缝间距额设置为9m明显比设计要求要大很多。

3、施工方法不够合理 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我们需要对地面抹面层进行8cm的施工,施工人员首先进行了6cm的施工,然后在其表面铺设了2cm的材料,这样的施工方法极容易导致地面出现裂缝或者空鼓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施工人员应该采取一次性施工的方法来进行,在铺设细石耐磨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做到即打即抹的原则。

三、耐磨地面面层裂缝处理方法

1、在裂缝中灌注AB树脂浆

AB树脂浆是有低粘度环氧或聚氨酷、稀释剂、促进剂、填充料等多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当材料配置完成之后,技术人员可进行称量将配制好的一部分材料倒入塑料容器当中进行均匀搅拌,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一般来说,倒入塑料容器中的材料不得少于500g。在采用这种材料时,技术人员可将YJ自动压力灌浆器进行灌注,以确保其灌注质量,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2、具体处理措施

在对耐磨地面裂缝空鼓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以下工序进行:

(1)裂缝清理 在对耐磨地面出现的裂缝进行处理之前,技术人员应当采用空压机将裂缝内的浮尘、杂物全部吹出来,然后再改用电动钢长刷、又回到将裂缝两边不易吹走的杂物刮除,将两边的清理宽度控制在1.5~2cm之间。

(2)固定注浆底座 在对注浆底座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主要需要将YJ自动压力灌浆器应用在其中,如果裂缝的宽度不超过0.5mm,那么底座的间距应当控制在15cm以内;如果裂缝的宽度在0.5~1mm之间,那么我们则需要将底座的间距控制在15~20cm左右;如果裂缝的宽度超过1mm,那么我们需要将底座的间距控制在20~30cm。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底座中间的注浆孔灌注材料难度较小,因此我们不可再底座中间部分涂刷YJ胶,避免注浆孔因封闭而无法注浆。而在底座周边部分(5~7mm)的位置,应当涂满YJ胶,并将其厚度控制在3mm左右,等到涂刷完毕之后,施工人员再将底座放在易进浆的部分,此时技术人员还应当将材料不断往下挤压,保证其密实度之后再将不平整的胶抹平即可。

3、封盖裂缝

当技术人员固定底座之后,技术人员需要采用封缝胶将裂缝中捻胶,以确保其严密性。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需要将其厚度控制在1~1.5mm左右,且宽度控制在1.5~2cm左右。

4、裂缝注浆

裂缝注浆是对耐磨地面裂缝与空鼓现象处理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工作是:首先,采用注浆器将已搅拌好的材料吸入容器当中,保证其位于底座上,然后通过技术人员的合理操作,松开弹簧,材料也就可自动灌注到裂缝当中,等到注满之后再将注浆器拆下,并在底座孔内放满浆液,补充浆液;其次,在注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跑浆现象,那么技術人员精当紧缩弹簧,停止对注浆孔关注浆液,并对裂缝进行封闭,等到90分钟之后在对其进行灌浆;再次,当我们对注浆孔灌满浆液之后发现存在严重的沉降现象,那么施工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新灌注浆液;第四,避免在高温下进行注浆。

5、空鼓处注浆

通过上述,耐磨地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空鼓地面一般分为真空鼓与假空鼓两种,真空鼓也就是其间距超过0.05mm的缝隙,而假空鼓则表示缝隙较小。一般来说,施工人员可以对真空鼓进行灌注浆液,从而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而假空鼓则不同,我们不能够对其直接灌注浆液,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相应的设备对其进行处理,可采用电锤在空鼓面层上打孔,然后确保其缝隙宽度之后在对其进行灌注浆液。

6、养护

一般来说,技术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灌注浆液的过程中,要求其温度是平均气温,而凝固时间一般会在10天以内,在为完全凝固之前,切勿在其表面跑车或产生震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对地面产生震动现象,因此在其凝固之前,技术人员不得直接去除封缝胶,以避免在震动中对耐磨地面产生破坏。

四、结束语

地面出现裂缝或者空鼓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其美观以及使用质量,通过上述,简单介绍了耐磨地面出现裂缝空鼓的现象以及形成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修补,极大的提高了地面的使用质量,充分发挥了其使用价值,延长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晓目,刘冰.整体刚性地面裂缝的预防措施[J].孝感学院学报,2003(03)

水泥混凝土修补道面裂缝的防控 第12篇

1 早期裂缝损坏现象分析

通过观察水泥混凝土修复道面使用初期出现的裂缝, 可以发现每条裂缝的损坏程度和部位都不尽相同, 大体可以分为表面裂缝、贯穿板厚裂缝、板角裂缝、纵横板面裂缝和斜穿板面裂缝等。根据道面修补实践, 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技术和装备的影响

场务保障单位道面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面维修装备的性能决定了道面修补的科学程度。道面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低或道面维修装备性能状况差, 都会导致工序混乱, 使施工环节不合理, 从而引起早期裂缝频发。常见的问题有:混合料的生产配比不准、搅拌不均匀, 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抗剪和抗冻等强度, 强度不够就可能引发各种裂缝;运输不妥当, 造成混合料不均或流动性不够, 导致出现早期裂缝;扣灰、插边和铺平不到位, 会造成混合料不均或虚高不合理, 导致道面裂缝;振捣不够或过度, 造成浆体不均匀, 导致道面裂缝;拆模时间、方法和操作不合理, 也可导致早期裂缝;养护不合理, 导致路面开裂等。

1.2 基层和土基的影响

有些道面的损坏是基层和土基问题引起的。例如, 基层和土基的平整度和压实度不好、水分高产生冻胀、持续水分渗入冲走部分基层和土基料等情况, 都可能引起道面损坏。在修补道面时, 未对引起道面损坏的基层和土基问题进行处理或者处理得不好, 就可能再次引发损坏。

1.3 材料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水泥、石料和砂料。

水泥可能导致混凝土道面裂缝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 稳定性。混凝土凝结硬化后, 如果水泥稳定性差, 易引起混凝土体积不均匀, 导致出现裂缝。 (2) 水泥的水化反应。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在混凝土内部放出大量热量, 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50°C左右, 而混凝土表面仅有10~30°C。如果内部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 那么混凝土表面便形成内外温差, 产生拉应力, 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 (3) 品种。不同品种水泥混用时, 水泥中的矿物质相互作用, 影响混凝土收缩性能, 使混凝土体积收缩不一, 导致混凝土道面呈现裂缝。

石料, 也叫作混凝土的粗骨料, 它可能引起水泥混凝土道面裂缝的主要因素也有三个, 即颗粒质量、级配和含泥量。混合料摊铺后, 由于石料的颗粒质量差或级配不合理, 振捣不密实或水分被挤出, 骨料之间存在空隙, 使混凝土沉淀不均匀, 造成浆体不均匀, 导致混凝土自身密度不均匀, 从而出现早期开裂;而石料的含泥量过大, 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并且在硬化过程中随水分蒸发, 致使板背出现龟裂。

砂料可能导致水泥混凝土道面裂缝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即颗粒大小和含泥量。砂粒过大, 会使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降低、密实度低, 使强度不够引发裂缝;砂粒过小, 水泥量就会增大, 混凝土强度也会降低, 同样引发裂缝;砂料含泥量大, 同石料含泥量一样, 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并且在硬化过程中随水分蒸发, 致使道面出现龟裂。

1.4 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机场道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 温度影响以道面为主, 湿度影响则以基层和土基为主。道面结构体系的温度和湿度会随周围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些变化使道面体系性质和状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引起道面的材料、基层和土基的强度和刚度增加或减少。由于温度和湿度沿深度呈不均匀分布, 不同深度处体积变化是不同的。当这种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实现时, 道面结构内便会产生附加的内应力, 随之带来的就是初期裂缝问题。在上面提到的水泥水化阶段或水泥混凝土冷却期中, 其温度差异 (湿度坡差) 越大, 收缩裂缝就可能越多。

2 道面修补中裂缝的防控措施

2.1 加强道面维修技术队伍建设

人才先行是各领域建设中普遍的、最重要的规律。道面维修技术队伍是场务保障单位道面维修中的主导力量, 决定着装备性能发挥的效果, 决定着材料的选用是否合适, 决定着各环节工艺落实是否规范。因此, 必须建设一支过硬的道面维修技术队伍。

2.2 加强维修装备配置、训练和维护保养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通过加强道面维修装备的配置、训练和维护保养, 可以提高道面维修技术队伍与道面维修装备的结合程度, 提高道面维修技术队伍的技术水平和道面维修工艺标准。

2.3 先判断、处理基层和土基问题

判断道面损坏情况时, 先弄清是否存在基层和土基薄弱、平整度不好、水分持续渗入等问题。如果存在上述问题, 要采取强化、平整、切除和开挖等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后, 再实施道面修补。

2.4 严把材料选用关

一批水泥使用前, 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 用孔径0.08 mm孔筛, 余量不得超过15%, 测出初、终凝时间, 禁止不同品种的水泥混用。选用的石料中, 针状、片状颗粒不得超过10%, 较弱颗粒不得超过5%, 含泥量不得超过1%, 最大粒径不宜超过道面板厚的1/3, 尽可能掺入1/3~1/2的机轧碎石。砂料中, 含泥量不得超过3%, 云母含量不得超过1%, 细度模数最好控制在2.5~3.5之间, 细度模数小于0.7和大于3.9的都不能使用。

2.5 严把施工质量关

在水泥混凝土的生产中, 水泥、石料、砂料和水等配比要准;加料的顺序要对, 先石料, 后水泥, 再砂料, 水可先加入鼓内或边搅拌边加;同时, 根据混合料的含量控制搅拌时间。摊铺中, 运料要稳妥, 扣灰、插边好, 虚高适当, 振捣密实, 做面要细。

2.6 控制好自然因素的影响

就目前的技术装备来看, 应避免高温、大风天气施工, 使基层和土基湿度适当;施工时, 可根据早、中、晚的气温调整用水量, 防止水泥混凝土干缩裂缝;摊铺后, 要适时采用浇水、铺砂和覆膜等方式进行养生;严格把握切缝、灌缝时间, 以控制因温度和湿度引起的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 避免裂缝产生。

3 结束语

道面修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主要取决于道面修补人员技术状况、装备性能、基础条件、材料质量和自然因素等。要最大限度防控道面修补中出现裂缝, 除了立足实际, 加强道面维修技术队伍建设, 加强道面维修装备配置、训练和维护保养外, 还必须注意判断、处理好基层和土基的问题, 严把材料选用关、施工质量关, 并控制好自然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涛, 覃维祖.混凝土早期变形与开裂敏感性评价[J].建筑技术, 2005 (04) .

上一篇:物流产业体系下一篇:金属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