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2024-06-18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精选12篇)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第1篇

1 软土地基的共性

我国地幅辽阔, 地质情况复杂, 不同地方的软土也各不相同, 主要包括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泥炭质土及泥炭等5种类型。这些软土的物理性能虽然有所差异, 但都有如下共性:a.天然含水量高, 孔隙比大。通常含水量在34%-72%之间, 孔隙比大于1.0。b.压缩性高。压缩系数一般为0.5-2.0mm2/N, 有的甚至超过4.5mm2/N。c.抗剪强度低, 流变性显著。不排水快剪内摩擦角接近于0, 快剪粘聚力约为10k Pa, 内聚力小于25k Pa, 容许承载力小于100k Pa, 长期抗剪强度只有一般抗剪强度的40%-80%。d.透水性差。渗透系数一般为10-8-10-7cm/s。e.具有触变性。软土一旦受振动, 强度明显降低, 甚至形成流动状态。

由于软土具有以上共性, 如果软土地基处理得不恰当、不彻底, 那么公路建成通车后, 路基再出现不均匀的沉降, 就会导致路面结构层出现裂缝, 不但影响通车, 而且将大量增加维护费用, 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因此路基施工中, 必须高度重视软土地基的处理。

2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2.1 换填法。

将软弱土层全部挖除 (通常<3m) , 再换填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中、粗砂或砂砾等。如软弱层>3m, 可将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的湿软土层挖去, 在底面铺一层碎石或片石, 再换填砂或砂砾。这种方法由于换填材料的极限承载力接近, 使得路基沉降比较均匀, 目前公路建设中广泛采用。但不适宜用于超厚软基。

2.2 排水固结法。

主要是运用预压的方法, 挤出软土地基中过多的水分, 以达到挤紧土粒和提高土体强度的目的。这种方法包括砂井堆载预压降水预压、真空预压等。优点是操作简单, 方便易行, 缺点是需较长的固结时间, 对工期影响较大。此方法多用于结构物的地基处理。

2.3 挤密法。

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 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软基中形成有规律的孔限, 并注入沙、石、灰土或石灰等材料, 捣实成直径较大的桩体, 利用横向挤压作用, 使土粒空隙减少, 达到紧密状态。此方法主要用于砂质土且厚度较大的软基, 其粘土含量一般少于5%, 对于粘性土层的效果则不明显。

2.4 压力灌注法。

一般是用压力将加固软土的溶液通过注浆管, 灌注入土的孔隙或缝隙中, 凭借浆液的胶结或疑固, 增加软土间的联结, 从而达到提高软基强度、减少沉降的目的。浆液材料主要有水泥浆液和各种化学浆液。化学浆液一般是以水玻璃为主剂的水泥浆液、氯化钙溶液、铝酸钠溶液以及单纯的水玻璃等。具体施工时采用何种浆液, 主要根据土体的物理性质来决定。此法多用于较小范围的软基加固和已有结构物的加固。

2.5 高压喷射固化法。

利用工程钻机钻至预定的深度后, 以高压射流 (20000-50000k Pa) , 通过钻杆下端的旋转喷射装置, 向周围软土喷射加固浆液, 冲击土体, 强行使浆液与软土切割搅拌。钻杆边喷边徐徐提升, 在喷射有效范围内, 土和浆液快速凝固成旋喷桩, 加固直径为0.5-1.5m, 桩的极限强度可达500-8000k Pa。其优点是广泛适用于各种软弱土层, 包括超厚软基。且效果良好, 缺点是所需费用较高。

2.6 加筋土法。

将软弱地基的土体彻底挖除, 在基底填筑一层约0.5m厚的砂垫层, 再在垫层上填砂质土, 并根据设计要求在土体中加入筋条且碾压密实。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大面积的不太厚的且地下水位较低的软土地基中。优点是能大量节约工程费用, 尤其适用于砂石较少的地区, 对要求较高的高速公路则较少采用。

2.7 土工布法。

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布, 既可减少路堤填筑后的不均匀沉降, 又可提高地基承载力, 同时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类的超厚超软地基, 在采用深层加固法前, 可铺设土工布作为前期处理:为保护土工布不被损坏, 在其上下均应铺筑约0.3m厚的砂垫层。该法的优点是施工简单, 且费用低。但通常与其他软基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单独采用时只适用于并不严重的软土地基。

2.8 塑料排水板法。

用插板机将塑料排水板插入软保留中, 形成竖向排水通道, 将土中的水分排走, 从而提高软土层强度。排水板主要分为多孔单一结构型和复合结构型。其中复合结构型排水面积大, 效果佳, 此方法施工十分简单、快捷, 有利于缩短施工期, 目前在我国公路建设中被推广使用, 效果良好。

2.9 强夯法。

将重锤 (80-400k N, 甚至2000k N) 从6-40m高处自由落下, 使受夯击的土层产生很大的应力和冲击波, 致使土中孔隙压缩, 土体局部液化, 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裂隙, 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 使土中水顺利溢出, 土体迅速固结。从而降低了土的压缩性, 提高了承载力。它是从普通夯实法发展而成, 优点是工艺简单、效果好、施工速度快、使用经济、适用土层范围广。缺点是需要相应的机具设备, 且噪音和振动较大, 不宜在人口密集和附近防震要求高的地方使用。除了上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外, 目前普遍使用的还有石灰桩、袋装砂井、普通夯实、反压护道等其他多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软土的强度, 提高地基承载力, 使得路基的沉降均匀, 减少公路病害。

3 软基处理的常用材料质量要求

3.1 砂砾料。用作垫层的砂砾料应具有良好的

透水性, 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 含泥量不得大于5%。

3.2 碎石。

碎石由岩石和砾石轧制而成, 应洁净、干燥, 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 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 粒径宜为20~50mm, 含泥量不应大于10%。

3.3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 对土工织物, 还应具有较高的刺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土工合成材料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土工合成试验规程》的规定。

3.4 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是由芯体和包围芯体的合成纤维透水膜构成的复合体, 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足够的柔度,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的规定。

3.5 片石。抛石挤淤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 其尺寸应小于300mm。

3.6 水泥。

水泥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图纸要求, 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劣质水泥。所用水泥指标还应符合水泥相应标准的规定。

3.7 石灰。

石灰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表4.2.2所规定的Ⅲ级以上的要求。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3.8 材料的采购和保管。

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塑料排水板、土工合成材料、砂袋及石灰、水泥、砂等材料, 都必须按施工图纸和规范的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进购、堆放, 严禁材料被污染或混合堆放, 过期产品严禁使用。塑料排水板、土工合成材料和砂袋等材料应贮存在不被日光直接照射和被雨水淋泡处, 应根据工程进度和日用量按日取用。

4 结论

软基的处理方法很多, 具体采用何种方法, 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将会被应用于软基处理。因软基处理不当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病害将越来越少。

软基处理一直是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地形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不同的地质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 即使相同的地质情况, 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们只有综合各种技术处理措施, 才能真正处理好高速公路软基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 在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新的技术将不断涌现, 将不断地推动高速公路建设技术向前推进。

摘要:公路建设中, 常因软土地基的处理不当而造成路基病害,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结合工作实际, 针对公路工程软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林林, 史艳霞, 刘元友.在公路建设中怎样处理软土地基的病害问题.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究论文 第2篇

1软土地基的辨认

软土地基的确认是一项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工作,我们在具体施工时决定用量化的试验指标来控制和确认。在确定软土时要查明软土及与之共同存在的一般土层的成因、类别、范围、物理力学性质和必要的化学性质,以便采取经济有效的处理措施。既可降低造价,又能确保质量、缩短工期。由于各省区各公路工程的软土成因不尽相同,因此会同乐监理和业主确定了切实可行的鉴别方法,对本路段的主要软基取样并进行了试验分析,根据实验检测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律:

1.1土质的影响一般天然细粒土的天然密度在1.60~1.75g/cm3之间,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密度远小于土的天然密度,所以对于同样的土质,含水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土体干密度的减小,这也就意味着作为路基填料时其压实度的降低,这对地基成型后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1.2液塑限的影响由以上结果分析,液塑限对软基的断定并非必然的联系,只要含水量控制得当,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料紧缺地段,用高液限土作路基填料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在本工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高液限土(约为60%),考虑到该工程为二级公路,压实度要求仅为94%左右,为降低工程造价我们采取了分段开挖晾晒、换位填筑路基的办法,将软土全部挖除晾晒换填,考虑到路基耐久性的要求,只是在换填段增加了30~50mm厚的砂砾料垫层,这样既解决了软土路段的交通问题,又避免了大量的土方调运,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当然,高液限土(wl>50%)是一种不适宜材料,击实试验表明液限大,最佳含水量也较大,自然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就会较小,一般高液限粘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55~1.65g/cm3。

1.3孔隙比的影响孔隙比与含水量有较大的关系,其公式为e0=Gω(1+ω)/-1,其中ω为水的.密度,G为土粒比重,为天然密度,ω为含水量。若ω较大将导致分母较小,必然导致e0较大。对于同种类别的土质(G近似恒值),可以说ω较大程度地决定了e0的大小。本工程资料中显示,其采用的是荷兰轻型触探仪来鉴别软土。使用方法:开沟清表30cm厚之后的连续第3个晴天,现场测试地基,当满足Cu≥25kPa时即为软土深度,软基探测每断面间距10m,布置5个测点,或以5m×5m方格网“十”字角点作为触点。在实际使用中荷兰轻型触探仪对较深软土的适应性并不太好,很典型的软基,若深度超过1.5m,荷兰触探仪就处于失效状态,因为软泥对探杆的吸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

2实际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2.1挖除换填碎片石方法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的2/3。依据规范,分层回填的碎片石应碾压合格,表面石块嵌挤紧密无松动,用镐刨不动,一般采用激震力320kN以上的压路机强震碾压无轮迹。

2.2对于较深的软基挖除换填工程量太大,资料显示,施工方采用了粉喷桩。粉喷桩主要是以粉体物质作加固料和原状土进行搅拌,经过理化作用生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合柱体,促使整个路堤产生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最好用Po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要依据施工时间选用水泥初终凝时间合适的水泥,防止未成型即已凝固。试验室应重点对水泥剂量进行监控,重点保证均匀性。我们配制了3%~8%的水泥剂量试验,发现3%水泥几乎不能使软泥固结,6%剂量能满足要求。但是室内配比不能完全代替施工情形,因此应该跟踪检测,应对7d桩监控。对于不合格桩,应在原桩边上补桩,新桩与旧桩净距>20cm。如出现较多不合格桩应查找原因,进行改正。

2.3抛石挤淤用于存在多处鱼塘和常年积水的洼地。这些地方,软土层位于水下,更换土壤较为困难,或者基底直接落在含水量极高的淤泥中,土壤稠度远超过液限,透水性差、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且这些地方大多为高填方路堤,若对软基不加任何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造成公路不能正常使用。对于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采用抛石挤淤法效果最佳。当路堤较低且淤泥层较厚时,为增加换土高度,可用挖掘机自一端向另一端或由两端向中间逐段挖除上部3m左右的软泥并外运,挖除段落的长短,以挖掘机能够工作的最大水平距离为准,挖除一个段落后,即可进行抛石。抛挤时,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向两侧扩展。当软土地层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处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使低侧边部有2m宽的平台顶面。抛石达到地表常水位以上50mm时,在抛石回填的片石顶面上,铺10~30mm厚碎石垫层(砂砾垫层)并整平压实。整个路段铺筑碎石垫层(砂砾垫层)并平整压实达到要求后,即开始路堤的正常填筑。抛石挤淤时,由于各处沉降不一致,从而在路堤下面残留部分软土,完工后,则会产生不利的不均匀沉降,因而必须注意垫层铺筑后的压实,以使淤泥挤出,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浅论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第3篇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常碰到不良地质情况,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软土地基。因而在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处软土都给它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路基的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而使这些地区的公路建设者感到非常棘手,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进行勘察、测试、设计、科研和施工。若处理不好将会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

1.软基处理的几种方法

1.1 表层处理法

①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②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條件。③敷垫材料法。对于地基土层不均匀,可能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变位,可利用所敷垫材料的抗剪和拉抗力,来增强施工机械的通行,均匀地支承填土荷载、减少地基局部沉降和侧向变位,以提高地基的支承能力。敷垫材料主要有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玻璃纤维格栅等被广为采用。④添加剂法。对于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以保施工机械的行驶。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1.2 置换法

本法是以优质土置换软弱土,确保填土稳定和减少沉降量。施工方法分有人工挖掘置换和借填土自重或用爆炸法将软弱土挤出的强制置换。其施工都比较容易,多数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所要求的目的。从可靠性来说人工挖掘置换较优。置换材料应采用即使受到水浸也不致降低承载力的粗粒土。但必须进行充分压实。

1.3 加载法

加载法是为了预先促进软土地基沉降,增加地基强度,以防止设置在填土上或邻接填土的路面和构造物或者埋入填土内的构造物发生有害沉降而导致破坏。促进地基固结沉降的方法有:在地基上增加总压办法;减少土中的间隙水压提高有效应力法等。前者用填土荷载时,一般为填土加载法,后者又可分通过井点,竖井等的降低地下水法和在地表面铺砂,覆盖不透水膜使之形成真空,依靠大气压力加载来促进固结的大气压加载法。采用填土加载法时,须注意地基的稳定状态。而降低地下水法和大气压加载法则不必担心地基遭到破坏,但受到地基适应性的限制且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采用。上述方法,都很少单独采用。

1.4 砂井排水法

砂井排水法根据砂井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打入式、振动式、螺旋钻式、水射式及袋装式等。 本法很少单独使用,多与加载法或缓速填土法并用,对层厚大,均质的粘土地质最为有效;对泥炭质地基效果稍差。粘性土层固结所需时间t与垂直方向最大排水距离D的平方成正比。很清楚,粘土层越厚,所需固结时间就越长。

2.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方法

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原有排水系统不畅,原有地基土质渗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①换填。②抛石填筑。③盲沟。④排水砂垫层。⑤石灰浅坑法。

3.实际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3.1 挖除换填碎片石方法

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的2/3。依据规范,分层回填的碎片石应碾压合格,表面石块嵌挤紧密无松动,用镐刨不动,一般采用激震力320kN以上的压路机强震碾压无轮迹。

3.2 对于较深的软基

挖除换填工程量太大,资料显示,施工方采用了粉喷桩。粉喷桩主要是以粉体物质作加固料和原状土进行搅拌,经过理化作用生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合柱体,促使整个路堤产生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最好用Po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要依据施工时间选用水泥初终凝时间合适的水泥,防止未成型即已凝固。试验室应重点对水泥剂量进行监控,重点保证均匀性。我们配制了3%~8%的水泥剂量试验,发现3%水泥几乎不能使软泥固结,6%剂量能满足要求。但是室内配比不能完全代替施工情形,因此应该跟踪检测,应对7d桩监控。对于不合格桩,应在原桩边上补桩,新桩与旧桩净距20cm。如出现较多不合格桩应查找原因,进行改正。

3.3 抛石挤淤

用于存在多处鱼塘和常年积水的洼地。这些地方,软土层位于水下,更换土壤较为困难,或者基底直接落在含水量极高的淤泥中,土壤稠度远超过液限,透水性差、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且这些地方大多为高填方路堤,若对软基不加任何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造成公路不能正常使用。对于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采用抛石挤淤法效果最佳。当路堤较低且淤泥层较厚时,为增加换土高度,可用挖掘机自一端向另一端或由两端向中间逐段挖除上部3米左右的软泥并外运,挖除段落的长短,以挖掘机能够工作的最大水平距离为准,挖除一个段落后,即可进行抛石。抛挤时,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向两侧扩展。当软土地层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处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使低侧边部有2m宽的平台顶面。抛石达到地表常水位以上50mm时,在抛石回填的片石顶面上,铺10~30mm厚碎石垫层(砂砾垫层)并整平压实。整个路段铺筑碎石垫层(砂砾垫层)并平整压实达到要求后,即开始路堤的正常填筑。抛石挤淤时,由于各处沉降不一致,从而在路堤下面残留部分软土,完工后,则会产生不利的不均匀沉降,因而必须注意垫层铺筑后的压实,以使淤泥挤出,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4.结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总之,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稳定性,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所以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同时一定要采集桥涵施工后的工后沉降数据,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第4篇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引进了国外比较先进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同时,逐步发展了符合我国国内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从国外引进和发展了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冲法、强夯法、深层搅拌法、土工合成材料、强夯置换法、EPS超轻质填料法等许多地基处理技术。许多已经在我国得到应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如排水固结法、土桩和灰土桩法、砂桩法等也得到不断发展提高;在工程实践中还发展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如真空预压法、锚杆静压桩法、孔内夯扩碎石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刚性桩复合地基法等。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地运用在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地基处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总体上正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 软土地基路基施工处理的基本方法

当路堤经稳定验算或沉降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必须埘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加固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1) 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捕人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其施工简单、快捷,应用较为广泛。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2) 砂外: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粘土中起排水通道的作用,又称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应铺设垫层,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m时,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3) 袋装砂井:井陉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那样敏感。但一般砂井如果井陉太小,既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因此,现在广泛采用网状织物袋装砂井,其直径仅8cm左右,比一般砂井要省料得多,造价比一般砂井低廉,且不会因施工操作上的误差或地基发生水平和垂直变形而丧失其连续性。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4) 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层。将水从砂层中排出去。最大有效处理深度是路堤极限高2倍。

(5) 土工织物铺垫: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可以减少路疑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等高含水量的超软弱地基,在采用砂井及其他深层加固法之前。土工织物铺垫可作为前期处理,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6) 预压: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如果工期不紧,可以先填筑一部分或全部,使地基经过一段时间吲结沉降,然后再填足和铺筑路面。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0米。

(7) 挤实砂 (碎石) 桩:挤实砂桩是以冲击或震动的方法强力将砂、石等材料挤入软土地基中,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捉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减少沉降。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米。

(8) 旋喷桩:利用工程钻机,将旋喷注浆管置入预定的地基加固深度,通过钻杆旋转,徐徐上升,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以一定的压力从喷嘴喷出,冲击土体,使土和浆液搅拌成混合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地基。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米。

(9) 生石灰桩:用生石灰碎块置于桩孔中形成桩体,称为生石灰桩。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米。

(10) 换土: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士,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米。

(11) 反压护道:反压护道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一定高度的护道。它利用力学平衡以保持路基的稳定。

3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现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未能困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在合理选用地基处理方法方面有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饱和软粘土地基不适宜采用振密、挤密法加固。根据工程地贡条件和地基加固原理,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特别重要。在这方面,现在的问题是对几个技术上可行方案进行比较、优化不够。采用的不是较好的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工程问题是解决了,但造价高和工期长。

(2) 不能正确评价每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人人都承认每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遇到具体问题就会盲目扩大其应用范围,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更应注意。

(3) 施工单位素质差,影响地基处理质量。影响施工质量主要是施工单位素质和施工机械两方面问题。先分析施工单位素质存在的问题。前些年,地基处理施工队伍的快速膨胀,造成绝大多数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是普遍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其它地基处理方或轻或重也存在类似问题。

(4) 地基处理理论落后于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的角度看,实践先于理论是一般规律,对土木工程更是如此。但重视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对地基处理各种工法及一般理论缺乏深人系统的研究也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4 结束语

软土地基是指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的构造物所要求的承载力,或在构造物施工时能满足要求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为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使地基失稳,从而造成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以致彻底破坏构造物的不良地基。软土地基问题是公路工程施工中难以避免的问题,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天然孔隙大,压缩性强、承载能力低等特点,因此会对公路施工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将导致路面沉陷、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一系列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公路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难度也逐步提高, 对软土地基处理公路也有了新的需求。本文针对了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公路桥梁隧道软土地基处理对策论文 第5篇

摘要:在进行公路桥梁施工时,处理软土地基是时常出现的状况,特别是绝大多数的沿海地区,此地区软土分布较广的且经济发展较快,进而增大了交通的承载力,尤其是增大了高速公路和立交桥的承载力。若是不能恰当的处理公路桥梁的软土地基,将给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文章对公路桥梁隧道软土地基处理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公路桥梁隧道;软地基;对策

公路桥梁隧道的软基处理是确保施工和正常运行的前提,若处理方式不妥,容易引起桥梁出现不均匀下沉,从而引起桥头出现跳车的现象,给车辆的行驶安全埋下了隐患。

1.分析软体地基的危害

由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的平原和江河湖泊较多,因此,软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软土地基1.0左右的天然的孔隙使得它极易受外界的影响,不能实现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建设要求。但是面对软土地基的施工,加固是最有效的措施,如果加固的处理不当,容易出现道路沉降、断裂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软土地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地基的下沉,而地基的下沉又会导致软体地基上的路堤出现下沉,同时在此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地面变形的现象,并且沉降经历较长的时间。除此之外,一旦软土受到震动,就使得强度下降,最终导致软土出现流动的状态。

2.影响软体地基的因素

2.1软土地基的状况

对于不同的土质要求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当土|为粘性土时,要采用压实法处理,因为这样对地基的扰动最小。当土质为砂性土时,应采用振动压实法或者是挤实砂桩法,因为土体本身的强度会在开采的扰动下再次降低,还可能出现液化现象。

2.2受公路等级要求的道路性质

公路设计的要求根据公路的等级不同而不同。对于等级较低的公路进行设计时,可以先铺设简易的路面,然后待其发生沉降后,再铺设常规的公路路面,这样可以避免铺设后出现沉降,对施工造成影响。

3.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技术处理要点

3.1准备工作

任何的工程处理都需要一定的原则和适应范围,软土地基的施工亦是如此。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案,然后再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前都会进行准备工作,其主要包括:软土地基地质的勘探及其相应的调查报告,收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基基础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然后制定出初步的实施方案,接着根据后期施工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最佳的实施方案,最后进行施工方案的实施。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方案的相互对比,分析各个的优势与劣势,尽量做到取长补短,合理利用方案的优势部分,抛弃劣势成分。

3.2夯实处理技术

夯实处理技术是针对软体地基的土质成分而言更合适的技术。夯实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它通过机械物理的碾压方式对表层的地基土进行充分地压实,后者是利用夯实所产生的巨大的动应力使得土基固化压实。在夯实处理的过程中,要利用重锤从高处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自由落体,从而反复对地基进行夯实工作,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与硬度。

3.3加载填土施工技术

促使软土沉降,提升地基强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载填土施工技术,从而防止在填土上方或者是紧邻的填土路段发生沉降。在促使地基沉降固结的办法是在地基上方施加压力,降低填充物间的缝隙。除此之外,可以在地基表层铺设一层细砂再覆盖一层不透气的水膜。因此产生真空层来促进地面的沉降。

在加载填土技术施工时,要保证地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先进行填土工作再进行加载工作,填土工作是用水泥土、粗砂、沙壤土等一些透水性好的且承载力较大的土体进行淤泥层的添加。在填土时要避免出现欠挖和超挖等状况。只有让加载填土中保证地基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才能提高软体地基的强度与硬度。

3.4竖井排水技术

竖井排水技术是通过竖向排水井的设置,使得土内的水分得到缓慢的排除,进而孔隙进一步缩小,地基产生固结变形,最后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硬度。其中可以通过在天然土层内增加排水途径,减少排水距离,安装竖向排水管,从而加快地基的固结。这样可以使得地基的沉降提前完成,并且加快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增加,使得地基承载力提升的速度快于施工荷载的增加速度,保证地基的稳定性。此外,和砂井法一起使用可以加快地基的固结速度。

3.5灌浆处理技术

把液压或气压将固化浆挤进软土地基的`缝隙中,从而改善软体地基的性能。在对外部压力的作用下有效克服客观存在的阻力,按照剪切面进入到软土路基的淤泥质土体中,以达到加固地基的作用。

3.6粉喷桩加固技术

粉喷桩加固技术也称为土桩加固,可以使得深层搅拌加固地基。软体地基具有其自身的软弱性,因此要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就必须要增强其硬度。一般情况下,把水泥石灰和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利用特制的机械使得其发挥诸多物理和化学反应,促进软土地基固结为整体性、稳定性和强度以及硬度等良好的地基。粉喷桩是使用粉体状固化剂进行软基搅拌的方法。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加固不同成因的饱和性的软粘土中。

3.7表层处理法

由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过高,可以利用排水的途径来进行加固处理。其实施过程为在填土之前,在地表开挖沟槽,引导其排除地下水,从而减少表层的含水程度。例如在四川某地区的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因为天气的原因,雨水偏多,导致了地层的含水量过大,这时就需要使用表层排水法,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结语

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 第6篇

【摘 要】公路工程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公路建设中,软土路基的好坏决定着公路的质量高低。只有处理好软土路基的问题,才能保证路基强度性和稳定性;反之,会造成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路基纵向、横向断裂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来介绍软土地基施工中常用的几种有效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稳定性;地基刚度

0.引言

公路是有形状的、承受动静的工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对公路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软土路基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好,就易导致路堤失稳、路面碎裂、路面下沉现路基纵向、横向断裂等问题,如果桥台与路基的沉降不同,就会出现桥头错台的现象,甚至会导致车祸发生。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层次的填筑、压实。严格的对施工的材料以及沉降过程进行检测,综上,我们应该认真的处理软土路基问题。

1.公路建设中软土路基及其特征

软土地基,通常情况下指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的构造物要求的承载力,或虽在建筑物施工时能达到要求,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使得地基失稳,造成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以致彻底破坏建筑物的不良地基。软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粘土、亚粘土、亚沙土组成的地基。在工程施工中,松散沙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特殊地基,虽不属软土范畴,但处理不当时也会给构造物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它可造成构造物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者不但影响使用,甚至造成建筑物的彻底报废。从古到今,许多建筑物遭到破坏,多数原因并非在建筑物本身,作祟者往往是软地基。而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主要有两大工程问题,一是当填土高度超过某一高度时会骤然发生填土崩塌、基底滑坍、坡脚外侧地基出现隆起以及路堤整体滑坡破坏;二是路堤在填筑过程和填土完成后地基沉降位移过大,它除了增加路堤附加填方量,还引起桥台、挡土墙、涵洞等道路构造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和水平位移,而使结构出现断裂等损坏以及路面纵横断面的扭曲、结构开裂等危及交通安全的损坏。

2.公路建设中软土路基的施工要点

2.1软土路基施工之前的准备

软土路基施工之前应该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足的估计,例如路堤失稳,路面碎裂,路面下沉、路基纵向、横向断裂等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之后才可开工。应该测试好填筑需要的时间、提前的做好路基范围的排水的问题,确保可以顺利的完成该工程以及排除地表上的水和疏干表层上的泥土。

2.2软土路基中路基的填筑

在软土路基中路基的填筑中与软土路基问题上,我们必须采取必须要有层次的填筑、压实。我们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首选渗水性好的填料。我们必须认真的、正确的对待软土路基问题。

2.3软土路基填筑之后的沉降监测

我们软土地基路堤填筑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沉降和稳定监测,严格的控制使用材料的质量。为了减少失误,我们在填筑的过程中应该每填一层都应该进行一次观测,严格监测沉降板之间的距离以及沉降,以避免地基失稳的问题发生。路堤填筑至设计标高后,一般应留出至少六个月以上的时间使路堤沉降稳定,超载预压路堤沉降时间不宜少于三个月。

3.软基处理中常用的处理技术

通过软基处理可以提高路基的地基抗滑坍、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以及减小地基沉降量或提早完成地基沉降。软基处理方法有反压护道法、排水砂垫层法、加筋路堤法、粒料桩井法、塑料排水板法、加载预压法、井点降水加载预压。

3.1提高填土路基整体抗滑坍稳定的集中方法

(1)反压护道法。对于路堤高度超过极限高度1.5-2倍以内的路堤,可通过反压护道使路堤下淤泥趋于稳定,护道宽度一般为路堤高度的30%~50%。

(2)排水砂垫层法。对路堤高度小于2倍极限高度的软基,可铺以厚0.6-1m的表层排水砂垫层,以促进表层较薄软土层固结,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3)加筋路堤法。在地下水位较高、表层软土松湿地带,用土工布或土工隔栅分层垫隔路堤或包裹覆盖堤身,以提高路基刚度和稳定性。

3.2加速地基固结沉降的几种方法

(1)粒料桩井法。用砂、碎石、钢渣砂等粒料或袋装砂井,配合地基表面砂垫层排水和填土等进行超载预压,促进地基排水固结,提早完成沉降。适用于软土厚超过5m,地基承载力不足的地基。

(2)塑料排水板法。用塑料排水芯板竖向排水与土工布、表层排水砂垫层横向排水相结合,加快地基固结沉降,减少工后沉降,其适用于土基松软、地下水位高、泥炭饱和、淤泥地段。

(3)加载预压法。采用比路堤荷载重或接近的荷载预压地基,通过超载大小促进并控制地基固结速率,也可结合塑料排水板、砂井竖向排水加速地基土层固结。

(4)井点降水加载预压。利用井点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上层土质,同时增加土的自重应力,并可结合砂井或塑料芯板竖向排水,加速深层土层固结。

3.3提高地基刚度以减小地基沉降的几种方法

(1)置换填土法。对厚度小于2m的泥沼软土地基,可挖除软土地基而换填渗水性填料或合格填料,以消除软土沉降。

(2)抛石挤淤法。对滨河、海地带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呈流动状态的淤泥,采用从路基中线向两侧抛投尺寸大于0.3m的坚硬片石、块石,利用石料重力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构筑坚固稳定的路基。在抛石挤淤的基础上,结合水下爆破挤淤,可使挤淤深度达到9m以上。

(3)半刚性桩法。在软土地基内打人水泥搅拌桩、粉喷桩,穿透软土层成复合地基,使桩与软基共同承受填土荷载,并以半刚性桩承载为主,提高地基刚度,降低地基沉降量。此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不超过18m、有硬下卧层的地基。

(4)挤密桩法。利用振动沉管在软土地基中扩孔、振密,挤入石灰土、石灰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碎石等,以挤密软土、改善桩附近土质、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强度、减小地基变形。

3.4怎么在填筑轻质路堤时减少总沉降量

填筑粉煤灰轻质路堤是在基底铺反滤层或隔水层加土工布,用粘土封层包心填筑纯粉煤灰或间隔填筑粉煤灰,侧面按15m间距铺筑1m宽碎石或砾石砂盲沟排水,筑成水稳性好、坚固、自重轻的路堤。此外,还可使用轻质人工陶粒和EPS泡沫料砌块填筑路堤,这样,均可在相同路堤高度下成倍降低填土荷载,减小地基沉降。

4.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软土路基决定着公路的质量高低,我们要处置好软土路基问题,如果处置的不好,就会导致路堤失稳,路面碎裂,路面下沉、路基纵向、横向断裂等问题,甚至会导致车祸发生。所以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发生,我们首先就应该做好软土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在软土路基施工之前就应该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足的估计,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之后再开工。其次,在软土路基中路基的填筑,要分层填充、并且压实。最后就要严格的控制施工的材料以及沉降的检测。加强土基上有可能出现的变形以及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郑起主编.现行市政施工规范实用全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04.

[2]谈至明等编.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 第7篇

2.1老党员是高校一笔丰富资源

《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行动计划纲领》指出, “全世界要认识到寿命延长是一项生理上的成就和一种进步的象征, 并认识到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而非负担, 因为他们可以以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作出价值无比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 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 高校老党员作为老年人的先进分子, 就更是高校一笔宝贵的资源。高校老党员中有很多人原来在领导岗位, 他们具有都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学识广博, 有较强的社会评价和判断能力、社会活动的经验和组织能力、丰富的党务经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高校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老党员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老党员退休后大多数人身体尚好, 精力充沛、能力未减, 热情不退, 还想继续为学校和社会做贡献。很多高校的老党员仍然在为学校的建设出谋献策, 尽最大的努力, 发挥余热, 进一步为推动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 广东海洋大学一些二级学院党委还聘请老党员担任学生党建辅导员、邀请老党员为学生做专题思想教育讲座等, 老党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渊博知识、独特个人魅力感染和教育学生,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果高校能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声望优势和工作热情, 积极动员、组织和支持他们参与学生党建工作, 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2.2发挥老党员余热, 能提高对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国际国内各种新思潮令人眼花缭乱, 而青年学生思想活跃, 激情满怀, 但在政治上尚不成熟, 且易产生反复。如不经常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就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坚持不懈地始终重视加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党的思想建设。但如上文所述, 高校由于学生党建力量薄弱等原因, 对学生入党前教育和学生党员再教育缺乏有效性, 这使很多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损害了党在学式, 多种渠道地对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加以引导, 向他们灌输马列主义理论及党的基本知识, 使他们增强党的理想、信念, 端正入党动机。如对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以兼职组织员的身份, 接受院系党组织的委派, 积极参与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谈话工作, 在谈话中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 并反馈给党组织, 并协助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开展诸如“两论” (唯物论、无神论) 、“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四信”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四科”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 进一步坚定同学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从而使大家能够认真地、自觉地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3发挥老党员余热, 能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力量

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好坏, 关键在于党支部书记及其班子的配备[5]。在新时期, 为了要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使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 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6]。各级党组织都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及其班子的配备工作, 认真选拔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强的辅导员和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支委,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但, 如上文所述, 辅导员和担任学生支部书记及支委的学生党员党建业务素 (上接186页) 各延长0.5m。5.2 3号路在K2+840~K3+060范围内, 其地下淤泥层深度为4~6m, 路堤填土高度为4~8m, 因此该段采用深层处理方法, 碎石桩加固地基的方法比较合适。加固的桩柱体与桩柱间土体组成复合地基, 共同承受构筑物荷载的作用。桩径采用80cm, 碎石桩采用正三角形排布, 桩间距为2.5m。碎石桩的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5m, 本次3#路碎石桩的深度为打到淤泥层下的持力层。碎石桩成桩材料以粒径30~70mm的硬质岩的碎石或卵石为主, 可部分掺砂, 含泥量小于10%, 不得采用强风化岩或软质岩石料。碎石桩处治地基的宽度, 一般不少于基础底面宽度的1.2倍。用碎石桩挤密的地基宽度应比基础宽度每边至少放宽1~3排。为了充分发挥碎石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效果, 不使桩插入路堤, 在碎石桩上宜设置30~50cm垫层, 垫层宽出最外侧桩1.0m, 使附加应力合理地传递至复合地基上。碎石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质。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党建理论、党建业务知识, 其它党建工作边缘知识等等, 通过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深刻理解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 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能力, 提高其驾驭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的能力, 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 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

老党员是高校一笔宝贵而丰富的资源,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笔资源, 发挥老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声望优势和工作热情, 指导和协助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就能进一步地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第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

[2]黄悦.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68-69.

[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思考与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201.[4]中共湛江海洋大学委员会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三年规划.

[5]楼成礼.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 2003 (6) :18-20.

[6]李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9

作者简介:黄蔡芹 (1976, 6~) , 女, 广东湛江人, 法学硕士, 助教,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政治辅导员。

桩采用碎石垫层, 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砂砾, 最大粒径不超过30mm, 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经过上述的处理方法, 计算两段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为0.001〈0.15, 沉降验算满足要求, 第1、2级加荷路基滑动安全系数为1.68〉1.4, 满足稳定要求。

结论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 笔者认识的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实际设计的道路工程粗浅的归纳了软基处理方法和最终解决的问题。

a.软基处理中主要需解决的即是沉降问题, 要结合实际条件选择好具体方案。b.排水固结法是首选方法, 其成本低, 施工简单, 施工质量比较理想。c.保证施工质量, 尤其是深层施工。d.新方法应推广使用, 如CFG桩法。

处理方法:

5.1 3号路在K2+020~K2+680, K6~K6+260

谈公路的软土地基处理 第8篇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 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 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国外对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 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

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 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 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 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2 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事故

软土路基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该段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 因层而异, 不可预见性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 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事故, 常见的事故有:

2.1 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 导致对应该作软基处理的地段未作处理设计。

2.2 已知是软土地基, 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 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2.3 虽然作了软土地基处理, 但是措施不力, 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4 堆料不当, 未按规定分层填筑, 填土过快, 碾压不当, 造成路堤失稳。

3 软弱地基变形特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 就必须要弄清楚软弱地基的变形特点。它主要有三大特点:变形量大;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侧向变形比一般的土体大。变形量大:软弱土体主要指淤泥或淤质土, 其自身的含水量较大, 水份不易自流出来;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软土主要以粘粒为主, 尽管孔隙比大, 但单个孔隙教细, 孔中的水很难流动, 透水教低, 饱和土受荷载作用后, 水不能尽快排出, 变形也只能慢慢进行, 其变形过程要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侧向变形:比一般土体大, 而且侧向变形与竖向变形之比在相同条件下比一般土体大。

4 公路软土地基加固方法

当路堤经稳定验算或沉降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加固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方法有:

4.1 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 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其施工简单、快捷, 应用较为广泛。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4.2 砂井:

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 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粘土中起排水通道的作用, 又称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应铺设垫层, 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m时。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4.3 旋喷桩:

利用工程钻机, 将旋喷注浆管置入预定的地基加固深度, 通过钻杆旋转, 徐徐上升, 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 以一定的压力从喷嘴喷出, 冲击土体, 使土和浆液搅拌成混合体, 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地基。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米。

4.4 水泥土搅拌桩是胶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 它利用水泥

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 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 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 (浆液或粉体) 强制搅拌, 利用固化剂与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 使软土固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地基, 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的目的。其地基应视为复合地基, 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它具有施工速度快, 设备轻便, 便于移动, 方法容易掌握, 处理深度较大等优点。

4.5 对于孔隙较大的地基及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粘性土地基, 可采用重锤夯实或强夯。

它的基本原理是:土层在巨大的冲击能作用下, 土中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波, 致使土体孔隙压缩, 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裂隙良好的排水通道, 使土中的孔隙水 (气) 顺利排出, 土体迅速固结。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得到一定的提高, 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

4.6 加筋路基法指对于沉降量不大的路堤, 高路堤填土适当采

用土工布垫隔, 限制了软基和路基的侧向位移, 增加了侧向约束, 从而降低应力水平, 加强了路基刚度与稳定性, 提高了路基的水平横向排水, 使荷载均布。采用土工布覆盖摊铺, 既提高路基刚度, 也使边坡受到维护, 有利于排水, 增加地基稳定性。

此外,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法时, 还要注意节约能源。注意环境保护, 避免因为地基处理对地面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 避免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

5 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路基方法

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 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 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 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造成地基翻浆。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5.1 换填。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米。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 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

5.2 抛石填筑。

就是在有软土或弹簧土以及有积水的路段填石头, 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处理的路段原有土层 (或积水) 高度为宜。在填石的过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机把石块压实, 不能出现软弹现象。然后再填筑土方。

5.3 盲沟。

就是在要处理的路段根据要处理的路段的长度, 在横向或纵向挖盲沟, 盲沟通常用渗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筑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级配的石块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沟的出口要与排水沟连接, 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5.4 排水砂垫层。

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 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 在填土的过程中, 荷载逐渐增加, 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能通畅排水, 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垫层一般的厚度为0.6~1.0米。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 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 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 保持路基的稳定。

5.5 石灰浅坑法。

由于粘性土含水量影响, 施工中经常出现“弹簧土”松软现象。一般较轻的可以采用挖土晒干, 敲碎回填的方法:“石灰浅坑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面积的路段 (就是说大面积可以使用, 小面积也可以使用) 。具体做法是:挖40~50cm方形或圆形, 深一般1m上下的坑, 清除坑内的渗水 (最好挖好坑后, 第二天清除渗水) , 放入深为坑深1/3的生石灰, 即可回填碾压。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轻度弹簧路段为5~6m, 在严重弹簧路段为3~4m。

路基土方施工虽然简单, 但要控制好每一流程又不是件容易的事, 特别是土质、松铺厚度、含水量、碾压遍数和排水。但只要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有足够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 抓住关键环节, 控制关键工序, 路基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能够达到要求。

摘要: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品质、旅客的舒适和正常的行车交通, 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路基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 软土地基处理的不同选择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关键词:软土地基,加固,公路

参考文献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第9篇

1 软土地基对路面的破坏

建设公路时必须保证地基的质量, 因为公路的所有质量都集中于此, 极大的影响着公路的安全稳定性。可是我国现今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还很落后, 常常会出现路面损坏、地基沉降等问题, 我们对土地基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都很差。若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过小, 无法承受路堤和路面的外荷载, 就会对软土层造成局部或整体的损坏, 使得路堤塌方、失稳或桥台破坏现象出现。

(2) 具有较强的流变性。软土地基由于上部和外部荷载的作用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 使电路无法正常使用。尤其是沉降很大且不够均匀时, 会使路面开裂, 结构物和路堤衔接处的不一致沉降, 产生桥头跳车等现象, 使路面出现较大的损害。严重者可能使路基稳定性变差, 产生路面沉陷、桥头跳车等问题。

2 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2.1 预压及预压排水固结法。

主要有堆载预压、砂井预压、塑料排水板预压、真空预压等。原因是软土基中设置的竖向和横向排水体系, 若受到堆载作用, 便会使地基土排水固结速度加快, 使地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都大大增强。沉降的加速发展, 会让基础沉降在短期内完成。主要适用于淤泥、淤泥质粘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区。

2.2 强夯法。

强夯加固法中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重锤, 通过夯实使地基加固。工作时主要是利用夯击能, 在地基土中形成一种冲击能和动应力使土体固结压实。主要适用于碎石土、沙土、低饱和粉土、湿陷性黄土及杂填土等。

2.3 换填法。

换填法使使用水稳性和透水性高的材料来影响软土并对其进行压实。通常进行公路工程的地基施工时, 都会使用天然砂砾替换, 而淤泥质路段则会使用抛石来挤淤。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借助高强度的材料来替换地基表面的软弱土, 使持力层有较高的承载力, 分散应力, 避免沉降。一般适用于淤泥、淤泥质粘土、湿陷性黄土及暗沟暗塘的浅层处理等。

2.4 复合地基法。

主要有砂桩、碎石桩、加固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沉管灌注桩及静压管桩等。就是使用灌入或挤入的材料产生一个高强度的桩体, 并对土体产生挤密作用, 和桩间土产生一个复合地基, 加强承载能力, 避免沉降。一般复合地基要依据土质来确定。

2.5 化学加固法。

渗入灌浆, 单液硅化法或碱液法。就是用浆液借助填充和压实的方法是本来松散的土块或裂隙固结成一个整体, 浆液会和土体中的物质反应生成胶结体。适用于粉土、砂土、粘性土及人工杂填土等。

3 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重点

软土地基加固的质量取决于施工技术的高低, 对于软土地基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需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将路基路面问题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3.1 合理选择软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治前, 应复核处治方案的可行性,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处治材料的选用及处治方案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3.2 合理确定机具组合、材料级配和配合比。

处治方案完成后, 就要设立一个科学的机具组合, 以保证软土处治工作的顺利性。开展原材料的配比工作前, 有关人员要在实地进行勘测, 甚至还要进行土样检测工作, 以此为依据确定配合比, 这样能提高土体处治后的强度。

3.3 有关排水与加压系统。

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能够使地基固结的质量更好, 所以开展软土地基施工时必须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处理好加压系统, 要科学、及时的开展地面加压工作, 这也会对软土沉降固结产生积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要先安装好排水体, 产生一个竖向的排水通道。在其上设砂垫层形成横向排水通道, 与竖向排水通道共同构成排水系统, 加快排水速度。然后进行加压, 一般采用堆载, 有等载预压和超载预压, 提高软土固结速度。总的来说, 排水与加压系统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 两者有着一定的联系。

3.4 沉降处理技术。

施工过程中, 等软基处置段的沉降稳定后便能填筑路堤。比如江苏省建设高速公路时要求两个月内没有5mm以上的沉降方可卸载。可是因为技术或自然原因的影响, 还会偶然发生地基沉降情况, 对于沉降现象, 施工企业一定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下面是几个较普遍的沉降处理方法和其使用的范围。

(1) 石灰土填筑路基中部技术。该技术在使用时一定要与有关标准完全一致, 按石灰和优质土的比例混匀后便能填筑, 最后才能进行回填碾压。石灰可能会和土体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即土板结。这时会产生一些强度从而加固路基。这样使路基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提高了承载能力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2) 减小路堤荷载技术。这一方法能大大减小软土地基的荷载密度, 进而会减小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压力, 使地基整体更加稳定, 避免其发生较大的沉降。首先应与公路设计的有关标准一致, 然后才能考虑降低路堤标高, 缩小路基规模的问题, 最终减少路基的固定荷载。此外, 最好使用轻质材料来填筑路基, 减小路堤的质量, 减小或加速软土沉降提高土体抗剪强度, 比如利用粉煤灰、EPS超轻质填料来填筑路堤等, 可以有效减少路基固定载荷, 节约施工成本和土地。

(3) 工后修补技术。公路施工不仅要保证设计、施工工作的质量, 还要做好软土地基施工的工后修补和善后工作。与地基稳定性要求一致后, 还应在工作技术时对路基路面开展完善工作, 避免其产生不均匀沉降。这样才能更符合施工设计的有关要求, 并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

结语

公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几乎取决于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高低。本文分析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案, 对于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提高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能够促进该技术的进步和公路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刚.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06) :110-111.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 第10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

1 引言

鉴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公路工程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填土、淤泥等软弱地基土, 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必须采取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施工设备条件仍然比较落后, 而且许多施工单位不按照相关设计、规范标准施工, 使得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达不到预想要求, 因此现阶段急需加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改善地基处理效果, 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 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施工设备条件仍然比较落后, 而且许多施工单位不按照相关设计、规范标准施工, 使得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达不到预想要求。

2.1 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不当

软土地基一般来说都是强度比较低, 压缩性比较高, 比如素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 这些地基土层虽然都属于软弱地基, 但是由于形成原因、形成年代、含水量大小、矿物成分等不一样, 决定了其处理方法也不一样。但是目前我国很多设计、施工单位在公路工程施工中, 在没有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量、调查, 没有掌握软土地基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就选择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这样不仅贻误工期, 浪费资金, 还影响地基处理效果。

2.2 施工设备落后

我国领土幅员辽阔, 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多年来针对如此复杂的地基问题, 在广大岩土工作人员的努力下, 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取得了十足的进步, 施工设备也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有些施工设备不能针对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有效工作, 使得一些公路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差强人意, 最终引发公路工程发生破坏。

2.3 施工单位资质能力参差不齐

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不仅和设计单位所选择的处理方案有关, 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相关监督部门管理力度不够, 导致很多资质条件达不到相关要求的施工单位进行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追求经济利润与工期进度, 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施工, 从而出现很多施工质量和安全事故。

2.4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许多管理、监督部门, 缺乏责任心, 对于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施工单位的操作施工过程总是走走过场, 对于一些施工质量和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发现。

3 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换填法、强夯法、挤密桩法、砂石桩法、深层搅拌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排水固结法等, 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由于是针对于不同形式的软土地基, 因此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3.1 换填法

换填法就是将路基以下及一定影响深度范围内的软土土层挖去, 再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灰土、沙石, 并加以夯实密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当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 如果遇到含水量不大的软弱地基, 可以现将地基软土挖去, 然后回填灰土、粉煤灰;当软土地基含水量比较大, 则可以回填砂子、碎石、砂卵石、矿渣等性能稳定, 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这种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埋深不大的路基工程。

3.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先在地基找那个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 或者布置电渗排水井, 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 或通过地面堆载、真空预压、井点降水等方式现行加载预压, 从而使土体中的孔隙水逐渐排出, 孔隙比减小, 土体固结, 有效应力增加, 在提前或加快地基沉降的同时, 使地基强度、抗剪强度逐步提高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这种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天然地基, 经常与轻质路堤、加筋路堤、反压护道等一起配合使用, 而且费用较低。

3.3 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是利用冲击或振动方法, 把圆柱形钢质桩管打入原地基, 拔出后形成桩孔, 然后在回填素土、灰土、石灰土、水泥土等材料并加以夯实, 继而形成大直径桩体与原地基形成复合地基, 共同承受上部荷载。挤密桩法的优点是不用取土, 在原地基上挤压成孔、横向技密, 因此施工工作量小, 施工进度较快, 可以就地取材, 工程造价比较低。灰土、素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处理深度为5-20m左右。当地基土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 不宜采用该方法。

3.4 加筋法

加筋法就是在公路路基软弱地基中加入镀锌钢片、金属丝、铝合金等抗拉、抗腐蚀能力强的网状、丝状、条状、带状材料, 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之间的摩擦力, 将软弱土体与加筋材料结合成整体受力、变形的高强度、稳定性地基。拉筋是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中一种常用的加筋形式, 通过后期采用土工布覆盖摊铺, 不仅可以提高路基刚度, 保护边坡, 还有利于公路排水, 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加筋法比较适用于土质条件为人工填土的公路工程。

3.5 强夯法

强夯法是将8-30t左右的重锤提高到10-25m处, 将其自由下落, 利用重锤下落时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 将土体夯实密实。强夯法是目前比较常用和经济的浅层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其中夯击次数和夯实深度是质量把握的关键。但是其适用范围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适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杂填土。

3.6 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在钻机钻孔中, 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下放到需要加固的软弱土层深度后, 以20MPa以上的高压喷射流, 切割、破坏土体, 并将土体与浆液均匀搅拌在一起, 形成一种强度较高, 并具有截水帷幕作用的水泥土体。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砂类土、标准贯入度N<10的粘性土、淤泥或不含、稍含砾石的填土地基。

3.7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通过深层搅拌机, 将地基中软粘土和水泥浆等固化剂强制搅拌在一起, 从而提高软粘土的整体性、水温性和强度。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只适用于加固深度在3m以上的软弱土层中, 特别不适用于含有砾石, 或块状的土层中使用。

4 结束语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软弱土质条件, 我国已经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方法, 但是各种加固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加上设计、施工、监管单位的失误, 使得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差强人意, 这就需要广大岩土工作者, 结合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实际条件, 恰当的选择和灵活使用各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切实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滕万里, 张杰.论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吴金, 火生.浅议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中华民居, 2013.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第11篇

【关键词】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上筑堤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最后研究了选择筑堤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探讨研究。

一、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是水利堤防工程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特点,是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其性能与粘性土相似。软土通常都是在水流比较慢的时候形成的,在水流不流动的时候也愿意沉积形成。那么,软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含水量特别大,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e=1~2之间,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一般大于液限,高的可达200%。而且其渗透性性能比较低。由于软土的透水性能比较低,渗透系数微小,在粘土微小的空隙中存满了水,出现了水结合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加大了水的渗透难度,直接造成了透水性差的特点。第二,由于软土自身的特点,在固结的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承载能力又很低。给软土施加压力的作用,这样水分就会随着软体在受力后的压缩被排出,使得水的含量逐步的降低,软土的密度和强度就会增加,这主要是土的固结过程。同时软土地基具有很强的灵敏度,一经扰动,抗剪强度将显著降低。软土地基在进行处理之前,由于渗透性能小,再加上固结的时间比较慢,所以,导致空隙内的水分不容易排出,在外力的作用下,土体的整体结构受到损伤破坏,抗剪度逐渐降低。

二、软土地基上筑堤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1、抛石挤淤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厚度较大的饱和土地基或是冲填土地基上,对于原来基础的的淤泥或淤泥质土挤走,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以及荷载的影响,体内空隙的水分慢慢的排出,这样土体的体积就会变小,慢慢变形。地基土的强度在增长的过程中,静水压力会慢慢变低,效应力也会慢慢提高,这样就达到了地基加固的目的。这个办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施工工艺比较容易,而且不用太大的投资,常用于处理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

2、垫层法垫层法

实际上就是把基础底面下面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软土挖掉,然后选取适当填充料,通过人为的施工控制使其达到设计的承载力要求,例如选用一些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矿渣等;另外软弱地基还可通过人工回填的解决方法,人工回填的砂、碎石、石渣等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好、易压实的材料作为持力层,通过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使持力层达到合格的密实度,还能达到垫层加固地基的效果,同时该方法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施工工艺较为简单,适用在软土埋深较浅、开挖方量不太大的施工部位。

3、振动水冲法

振动水冲技术处理主要是通过震动的管状设备,在荷载水流冲击下,在软弱粘土利用电击的办法对其进行钻孔,然后将其碎石、砂等坚硬材料放入钻好的孔内,在进行夯实,这样会形成一个密实桩体,由碎石构成的碎石桩在和粘土构成之后,就会形成复合地基,这样对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会有所提升,反而降低了地基的沉降量,加固了地基的整体强度。如果是太软的淤泥不要使用砂桩、碎石桩加固办法。石灰桩、二灰桩是在桩孔中灌入新鲜生石灰,或在生石灰中掺入适量粉煤灰、火山灰(常称为二犯,并分层击实而成桩。它通过生石灰的高吸水性、膨胀后对桩周土的挤密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空气中的CO2与水发生酸化反应使被加固地基强度提高。振动水冲技术也叫做振冲置换法,这种方法通过挤密砂体的振冲技术发展而来,发挥着将部分的软体置换的作用,然后会产生一个形同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既不会受到地下水温的影响,也不需要投入太大的资金造价很低,同时还能减轻降低软土地基的沉降,因此,这种方法在水利堤防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4、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在水利堤防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在这种办法实施的过程中,具体过程就是将土工合成材料平铺于堤防地基表面进行地基加大,能使堤防荷载均匀分散到地基中。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在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能够经常看到。一旦软土地基受到破坏时,土工合成材料会起到阻止软土地基不会受到破坏或是降低破坏的作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

三、选择筑堤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1、根据软土地基自身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加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对于软土层比较薄的来讲,我们首先要其进行表层处理。对于周围有构造物基础的话,我们要用垫层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如果软土层薄的话,要选择其他的办法。另外,对于夹有砂层很薄的软土层来讲,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我们要采用表层处理法、强夯法等方法。

2、施工环境

我们在对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选择处理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施工环境因素,由于环境的不同,所采取的办法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施工的时候,所采取的施工办法也很重要,要注意到地基的振动、地下水的变化和排出的泥水等现象,进而引发地基周围出现隆起或是沉降的现象发生。

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方法很多,但是,我们在选择施工处理技术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软土地基处理质量的好坏对水利堤防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软土地基的情况来选择正确的处理技术方法,同时还要想到选择筑堤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处理后的软土地基的稳定,保证工程的质量。本文只是对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探讨了自己几点很小的观点,由衷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有更多的人士参与进来发表更多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张我华,蔡袁强,吴昌灿.岸滩侵蚀的环境工程观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3期

[2]李青云,张建红,王洪瑾,张明光,李明达.同马大堤施工裂缝情况下的堤坡稳定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1期

[3]施卫东,潘江岩,李永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测试与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5期

[4]王多银,周世良,刘明维,肖盛燮.库岸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护对策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刘正云,汪新槐.土石坝变形数学模型研究[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9年06期

[6]王泽华,孙颖娜,张菊蓉.遗传算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2年11期

[7]吴军帅.竖向荷载下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及承载力的确定[J].电力勘测,2001年01期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对策 第12篇

软土是指近代水下沉积的饱和粘性土, 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内陆平原或山间盆地。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 同时可呈灵敏性结构。高速公路具有通载车辆多、车速比较高、对路况标准要求高等特点, 如果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 则需要对路堤的填筑进行特殊处理, 否则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降塌陷。准确认识软土路基危害,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是保证软土路段满足高速公路营运的必然选择。

1 软土地基常见危害分析

软土是指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 分为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炭, 前3种总称为软土。软土在我国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地均有广泛分布, 其主要工程特性是: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灵敏度高、抗剪强度低、流变性显著。

软土的这些特征对软土路基产生一定的危害, 分析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软土路基强度及稳定性差, 当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承受路堤及路面外荷载时, 软土路基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造成路堤塌方、失稳及桥台破坏;另一方面, 流变性显著, 当软土路基在上部荷载及外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时, 会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特别是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造成路面开裂破坏, 结构物与路堤衔接处差异沉降, 引起桥头跳车, 涵身、通道凹陷、沉降缝拉宽而漏水, 路面横坡变缓、积水, 从而引起路面损坏等, 甚至会导致整个路基因失去稳定性而遭到破坏, 出现路面沉陷、桥头跳车等病害, 直接影响到交工后高速公路的使用。

2 软土地基处理原则标准

2.1 软土地基处理原则

对于软土地基处理, 一般原则是应当以利用堆载预压自然沉降, 来达到路基稳定。由于我国的独特国情, 特别是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 公路建设立项、审批、进入实质建设阶段的时间一般较短, 通过自然沉降逐渐达到路基稳定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般较难推广实施。在施工工期较短, 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对于软土地基处于高危地段的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处理, 非高危地段可以不进行处理, 利用工期自然沉降逐渐达到路基稳定。

2.2 软土地基处理标准

高速公路安全、高效运行, 确保高速公路建设质量是关键, 要求高速公路地基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同时要严格控制路基的沉降变形, 确保路基的工后沉降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高速公路在软土地基地段进行处理后, 路堤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得超过30cm, 桥台台尾路堤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得超过10cm。相应地在软土地基地段施工, 地基加固费用要达到总投资的二成以上, 在项目设计预算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

2.3 软土地基处理程序

在项目立项后, 要首先准确把握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 通过勘察与勘探, 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地软土地基的特征、强度, 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软土地区, 要对工程地质进行分区, 并针对不同分区进行个性化处理。这是一个动态过程, 要进行不断完善和丰富, 直至全面掌握情况为止。根据获得的软土地区地质数据, 对软土地基处理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案, 综合选择既合理可行, 又节约成本的方案组织施工。施工时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软土地段要注意控制填土速率, 避免发生路堤滑移或发生其它意外, 保证施工质量。同时, 要加强工程监理, 并保持全程监理和记录, 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确保软土地基施工质量。

3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对策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 往往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 以保证路堤路基的稳定性, 控制工后沉降和工后沉降差以满足设计要求。

3.1 减小路堤荷载

减小路堤荷载可以有效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密度。减少地基上的荷载, 可以相应减少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压力, 从而保证地基稳定, 有效减少软土地基的沉降量。在满足高速公路设计标准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降低高速公路路堤标高, 减少路基规模, 进而减少路基固定载荷。同时, 要尽可能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 减轻路堤自重, 减小或加速软土沉降提高土体抗剪强度, 比如利用粉煤灰、EPS超轻质填料来填筑路堤等, 可以有效减少路基固定载荷, 节约施工成本和土地。

3.2 地基处理

在高速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很多, 有预压法、振密挤密法、置换法、灌入固化物和加筋法等。如采用压密注浆碎石桩处理, 通过在被加固场地的桩位成孔、投碎石, 然后通过桩中的碎石桩体进行低压注浆, 等水泥浆液初凝后, 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向碎石桩体及桩周土体进行中高压注浆, 使桩体及桩周土体进一步密实, 由此形成以注浆碎石桩、改性的桩周土体及桩问土构成的复合地基。也可采用排水固结法、强夯法等进行地基处理, 使地基土体抗剪强度提高, 压缩性减小, 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目的。

3.3 工后修补

在严把设计、施工关的同时, 要强化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工后修补完善工作, 在满足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 通过工后对路基路面进行修补, 调整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差, 从而确保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确保高速公路质量安全。

摘要:本文分析了软土地基常见危害, 阐述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原则、标准及程序, 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诚厚, 袁文明, 戴济群.高速公路软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上一篇:机电运输管理下一篇:涂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