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工程传输

2024-05-11

广播电视工程传输(精选9篇)

广播电视工程传输 第1篇

安徽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 贯穿全省近30个市、县, 承担着中央和本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传输任务。由于采用模拟技术, 电路传输容量小, 设备陈旧老化, 器件故障率高, 难以保证广播电视信号正常传输, 难以满足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需求, 必须更新改造。

1工程概述

安徽广播电视微波电路的数字化改造工程包括:微波传输网络系统、业务组网系统、天馈线系统、网管监控系统、供配电系统, 以及9个新站址的机房、铁塔等基础建设, 涉及面广, 技术复杂, 工程量大, 全省电路于2012年完成建设, 2014年又完成业务组网系统建设。建成的安徽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网络全长1548km, 形成以省会合肥为中心, 贯穿全省28座台站 (其中省级骨干发射台10座、市级台8座、县级台10座) 的两环六线网络, 可实现多种业务信息的传输, 充分发挥数字微波电路传输安全、容量大、质量稳定、投入和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实现全程全网调度、监控、数据处理等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有效地保证广播电视多业务全天候传输, 实现高质量传送和高效率管理。安徽广播电视数字微波网络路由图见图1。

2网络架构

SDH同步数字传输技术是先进的数字传输网络组网技术, 它的同步复用、标准光接口和强大的网管能力等核心技术能够组建先进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网络。为实现SDH数字微波传输还需要考虑采用一些新技术。如:高性能调制解调技术、高性能自适应均衡及干扰抵消技术、发信功率自适应控制及高性能预失真线性化、多重分集接收及高性能天线等。基于SDH的安徽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网络通过系统设计和采用具有这些技术特性的设备, 建成了一个融复接、电路传输及交换功能于一体, 由统一网管系统管理操作的综合数字信息网络, 有效地开发了网络资源, 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满足了广播电视高质量、大容量、多业务的传输要求。

2.1电路组网

数字微波传输线路的组成形式可以是一条主干线, 中间有若干分支, 也可以是一个枢纽站向若干方向分支。不论哪种形式, 主要由微波终端站、中继站和分支站等组成。如图2所示。

安徽省SDH数字微波传输网共有29个微波站, 30个中继段。设中心站1个、枢纽站1个、三分支站5个、中继站16个、端站6个, 最长站距121.3km、最短站距5.7km、平均站距53km, 总长1548km。

中心站至枢纽站的电路为南、北两环的交汇电路, 传输容量为3个STM-1通道, 微波波道采用3+1备用方式。其余每个中继段1个STM-1通道, 微波波道采用1+1备用方式。

2.2路由选择

1.我省北部地形多平原、水网, 南部地形多山区。由于地面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微波信道传输路由应尽量避免跨越水面和平坦的开阔地面, 以防造成强反射信号而形成深衰落, 所以路由尽量选择起伏不平的断面, 并注意充分利用地形条件。

2.根据视距微波通信的特点, 两站间的距离必须在视线范围之内 (小于50km) ;为保证可靠通信, 站距不应太长。因为深衰落与站距有关, 站距越长越容易发生深衰落。对于中间无法加站的长站距, 采用全方位对抗衰落技术, 确保电路的可用性。

3.新建9个站点, 充分利用海拔、站距等自然条件, 每一中继段设计合理的余隙, 确保传输可靠。

2.3工作频率及抗干扰设计

工程选用7 GHz (7 1 2 5 GHz~7 7 2 5 GHz) 和8GHz (7725GHz~8275GHz) 频段。除省中心至大蜀山段使用7GHz频段, 其他均使用8GHz频段, 极化方式均按单极化配置, 大蜀山枢纽站为5方向通信站, 其对省中心站通信选用频段与其余4个方向选用频段不同, 相互间干扰不予考虑。枢纽站对西北和西南两方向的频率相同, 但线路转折角约为147°, 前背干扰可忽略不计。枢纽站对东北和东南两方向频率相同, 但极化方式不同, 线路转折角约为105°, 前侧干扰可忽略不计。对三分支站, 选用不同波道和不同极化, 线路转折角大90°, 前背干扰亦可忽略不计。对于极易形成越站干扰的北环区域微波电路和南环高山地型存在的本系统内越站干扰, 采用高低站交错配置、调整频率和极化配置, 避免越站干扰。

2.4传输指标设计

电路依据ITU-T G.826建议的原则, 传输质量指标设计以高标准为依据, 在考虑到衰落、干扰及其他各种恶化因素的影响下, 对系统差错性能指标严重差错秒比 (SESR) 进行指标核算, 各区段的传输质量指标均可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分配值。严重差错秒比指标核算见表1。

2.5业务组网

全省SDH微波电路传输业务组网, 是以合肥首站为业务接入点和监视点, 大蜀山枢纽站为业务分发点, 向庐江、含山、淮南、保义等4个方向下发STM-1的业务, 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入、分发、传输和监看等功能。

1.下传业务:5路ASI信号通过多业务平台完成组播信号的接入、复用和交叉连接传输, 大蜀山等28个站点均可下4路ASI地数信号和1路ASI广播电视信号。

2.回传业务:4个不同方向指定站点, 同时将下传的ASI信号有选择地回传至首站监看, 以监视信号的传输过程和质量。

3.业务网管:合肥首站设置网管中心, 实现监视网元状态、业务调度和配置等功能。

2.6电源系统

合肥中心站等29个站都接入两路不同路由或一路专线的外电。各微波站直流电源系统由组合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组组成。开关电源设备模块采用1:2以上高冗余配置, 蓄电池组后备工作时间达48小时以上;首站接入两路不同路由外电且交流供电播出负荷采用不间断电源 (UPS) 供电, 后备工作时间超过40分钟。

2.7网络管理

合肥中心站设置1个全网监控主控站, 28个微波站均配置远端受控单元, 能完成合肥中心站对全网28个站的远端管理, 28个站还可完成本地管理。实现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监视参数等功能。

3网络特点

3.1采用双环组网实现全程全网

由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信息的不对称特点, 下行信号量比上行信号量要大的多, 如果采用线型网会对上行通道造成很大的浪费。将分布在我省南北两地的站点组成两个独立的环型电路, 利用数字微波的双向传输特性, 形成双向电路, 可使网络的传输容量扩大一倍, 使工程的性价比最大化。同时大大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使网络更先进更灵活, 实现全程全网。

3.2优化路由设计改善电波传播

我省的北部多平原, 南部多高山。为防地面强反射对电波传播造成深衰落影响, 路由设计时采取了以下措施。1.选点时尽量避免跨越水面和平坦的开阔地面;2.经过强反射地域时, 尽量增加两端的天线高差, 使一端天线架得较高, 另一端天线架得较低, 使反射点落在低端, 并注意利用地形障碍物阻挡反射波。3.利用站点高海拔和铁塔, 使中继段两端较高, 电波处于高空路径传播, 这样较少受地面低空 (100m~200m) 出现几率较高的波导层影响, 避免了在波导层内形成多径传播衰落。

3.3应用抗衰落技术, 提高电路可用性

在系统设计中, 针对我省微波传输电路有超百公里长站距2段、超60km站距中继段6段, 40km左右的平原水网类断面8段, 传播条件不理想, 在系统设计上采用空间分集接收、增大天线口径、缩短馈线长度、增加发信功率等, 和设备选型设备采用SDH自适应均衡、时域均衡、自动发信功率控制等技术, 同时以上应用大大地改善了电路传输指标, 提高了电路传输质量, 确保了电路的可靠性。测试报告显示1.各系统接收电平稳定, 电平波动范围小于±3d B;2.系统误码率低;3.电路可用性达99.996%。

3.4传输数字地面电视业务提升网络应用价值

网络功能的开发应用, 是提升网络价值的根本所在。安徽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网络建成后, 具有台站合一、全省一张网的特点, 凸显了开展数字地面电视业务的优势, 它的大容量、高质量、接口标准化为数字地面电视业务信号源提供了最佳传输平台, 是构建全省数字地面电视业务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传输40套地数节目, 先期实现全省10个骨干发射台的数字地面电视业务的开播。

参考文献

[1]王一平, 肖景明.微波传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7.

[2]邓忠礼, 赵晖等.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测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传输发射广播电视论文 第2篇

1.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业务工作的意义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业务是使广播电视信号得以畅通传播的必要条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是受众最广、最便捷以及最普遍的媒体,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主要依赖于传播相关的节目信号,传输发射业务在这里就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是否能顺利传输到用户终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广播电视的传输发射业务在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相关工作中可以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承载作用得到顺利地发挥,它也是保证广播电视信号得以畅通传播的重要条件。广播电视的传输发射业务也是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为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广播电视仍然是人们群众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民群众享受日常的娱乐文化以及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我国的一部分地区网络信息仍不发达,但广播电视业务却早已得到普及。

2.现阶段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业务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业务新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产业化、安全化以及数字化三个方面上。首先,在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业务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各个传输发射中心、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不仅是大众传播媒介,同时还是负责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自身所具有的重设备、高消耗、高技术含量以及高投入的特点被凸显出来,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的产业化也就成为了今后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必然趋势。其次,在安全化方面,与其他媒体相比较,广播电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其他媒体如报纸等平媒只需要进行印刷工作并将报纸发行到固定的销售网点就能够完成基本的信息传输,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报纸的内容可以做到完全不变,然而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业务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运输设备部分处在室外,这种情况就为不法分子破坏广播电视系统提供了条件,让他们可以通过对广播电视网络进行破坏以及对卫星进行攻击等方式来传播虚假信息,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最后,在数字化方面,对于广播电视系统来说,数字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系统在采编制作等环节中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然而资金欠缺、网络与电信所带来的竞争以及部分消费者对于广播电视所具有的抵触情绪等为广播电视系统实现并推广数字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面对众多问题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可使用的管理对策

1.业务管理对策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增值业务的欠缺。所以,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丰富节目的内容,使数字电视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实现其自身的服务能力。第二,对于融资渠道的经济性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确保在实现系统数字化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足够的所需资金,第三,还要对整个工作人员的队伍进行相应的组织与协调,重视专业人力资源的使用。

2.管理对策

广播电视工程传输 第3篇

1“天网”系统概述

“天网”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包括中心管理平台、数据干线网及接入网部分和系统专网。基于有线电视传输技术的天网工程一般具备的特点如下:

●采用全数字化, 全IP化网络技术:采用全数字、全IP网络技术, 是视频传输应用的发展趋势。图像信号的数字转换能够在前端监控点实现实时转换, 然后再向全网传输。根据中心平台授予的权限, 可通过部署在系统内的监控中心, 在调度系统中实现资源共享。

●光纤全网络:系统网络架构采用全光纤方式, VPN网采用MPLS技术组建。为了实现对监控点、监控中心的全光网覆盖, 在区县局的每一个节点部署专用PE路由器, 采用最前沿的EPON光纤技术部署接入网汇聚层[1], 在每一个监控点接入10 M/100 M流量的端口, 在前期可以采用10 M带宽的端口速率, 在多用户访问的情况下, 依然可以实现并发访问需求。

●前沿视频处理技术:采用时下最前沿的H.264的视频编解码率格式, 分辨率达到D1级别 (704×576) (类似于DVD效果) 。视觉效果清晰, 能充分满足道路监控、安保监控、社区监控等需求。

采用最先进的视频流媒体技术及视频流分发处理机制, 当多个监控中心并发访问某一热点, 如:发生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等, 仍然可以保证视频传输及浏览的顺畅、清晰。

●灵活的管控功能:“天网”系统采用模块化管控架构, 灵活地将管控模式部署在分中心、各级监控前端、系统中心平台。设置一个主控台具备统一分配和操作的功能, 因此系统将用户权限交给中心平台数据库统一管理, 设定多级管理架构。可实现多个分控中心、监控中心权限的统一管理。

●双体系信息共享:“天网”系统和互联网预留安全接口。“天网”系统经有线电视网络的MPLS VPN专网上联至城域网核心路由器, 实现了与互联网的互通[2]。

本文将对太原市“天网”系统的建设架构进行描述。

2“天网”系统中心管理平台

2.1 中心平台架构

“天网”业务系统分为三层:运营支撑层、媒体交换层和用户接入层。中心服务平台由运营支撑层和媒体交换层构成, 客户接入层包括客户端 (包括客户监控中心和访问客户终端) 和客户监控点。系统结构图如图1:

运营维护层通过和媒体交互层及客户接入层设备的交互, 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层面能够实现统一调配、控制和管理, 在客户设备方面可以实现有效的接入、控制和管理。

本地网、省级业务开展中有关用户接入认证、计费、管理等功能在运营维护层完成。运营维护层主要由3A (验证、授权和记账) 及CMS (内容管理系统) 服务器组成。

媒体交互层承载在现有太原有线传输网络上, 分别由NRU (网络录像单元) 、VTDU (视频分发单元) 及其他配套设备构成, 在运营维护层设备的管理及控制下实现音视频的存储及传送。媒体交互层设备经前端单元即用户接入层的PU发出音视频认证, 接收客户端单元即用户接入层的CU的音视频传输请求, 建立与客户接入层协同的信号传输通道。

客户接入层通过宽带、宽频等有线接入网络将各种CU及PU终端设备并入到管控平台, 这种接入方式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能, 能够根据用户需求, 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 提供给用户简单方便的使用方式。

2.2 中心平台网络拓扑

“天网”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前端监控点、基层执行部门分控中心、区县及政府职能部门监控中心、中心控制平台[3]。中心控制平台是管控的关键平台, 由存储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分发平台等几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

通过汇接各种监控资源, “天网”系统的核心部分, 成为了互联、互通、互控和满足政府部门实战应用的共享平台。在区、县及市政府职能部门建立监控中心, 通过主控台, 完成各种功能操作[4], 实现对所辖各单位的权限分配和管理, 如图3所示。

“天网”系统的设计思路, 站在管理视频资源系统的高度进行规划, 立足于建成一个能整合多业务、多资源、多应用的平台, 并采用“基层部门分控、职能部门主控、政府统筹调度”运行模式, 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的数字视频专网平台。

3 骨干网及接入网设计

结合业务的需求建设全新的“天网”MPLS VPN核心干线网络和基于光纤传输EPON技术的接入层网络[5]。太原市“天网”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基于MPLS技术组建VPN专网作为“天网”系统的业务承载专网, 是基于MPLS VPN网络能进行流量控制的优点, 因业务繁忙而引起的网络拥塞可以实现有效缓解;快速双路由保护配置的LSP具备自动切换功能, 可在某处出现链路中断或节点失效时, LSP能够自动切换数据到保护链路上, 迅速恢复中断的链路;可以满足用户对信息传输实时性、安全性、方便性要求, 是当今VPN网络发展的主流技术。

基于EPON技术组建的“接入专网, 因其成本便宜、速率高效、便于扩展、快速灵活的特点, 以及节省光缆资源、长距离传输、可管可控、方便维护等方面都体现的优势, 其他接入技术无法比拟, 一般作为网络运营商首选的传输网络接入技术。

3.1 EPON接入专网建设方案

通过结合“天网”工程监控点位的布设规模, 在太原市几个行政区所属局端分别放置EPON设备, 用于接入某项工程新建监控设备终端。

系统专网组网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3.2 接入专网建设总体设计

结合接入专网建设的总体要求, 在太原有线分中心机房放置一台至多台ZXA10 C200 OLT设备, 光分配网络采用2级分光模式, 用于汇聚各所辖片区监控点。

一级分光在分中心机房内进行。选用1∶4分光器;2级分光部分在分中心机房进行, 选用1∶16内嵌式分光器;其他部分在环网上的野外光交接箱内进行, 采用1∶16分光器。依照对应关系在各光交接箱放置一个或多个1∶16分光器, 通过两级的光分配网络, 将各用户点的ONU设备连接到该分光器, 实现所有监控点位完全覆盖, 满足接入需求[6]。

4 结束语

“天网”工程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 如此庞大和密集的监控网络覆盖城市各个角落, 能够保障市民在公共场所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综合城市管理和打击犯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有线电视视频传输技术在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应用中体现出卓越的专业技术优势和重要的公益使命。

摘要:有线电视视频传输技术作为视频行业的技术领航, 专注于视频传输服务50余年, 视频传输网络建设、视频处理能力、客户服务体系、安全传输需求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基于此, 就天网工程建设中应用到的相关视频传输技术和组网架构进行了阐述, 就EPON技术在解决天网工程中视频传输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难点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思路, 并在实践中实现良好的效果, 从而为有线电视视频传输技术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给出了建议和参考方案。

关键词:有线电视,视频传输,EPON,公共安全,天网

参考文献

[1]胡学良.EPON在运营商接入网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0.

[2]王军.EPON网管系统分析与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0.

[3]李培亮.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设计[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0.

[4]林贵.“平安鹰潭”天网工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D].南昌:南昌大学, 2011.

[5]张喆.太原市森林火险预报预警系统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3.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解决措施论文 第4篇

当前我国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卫星传输和传统的微波传输方式不同,在距离上比较远,传输质量也比较突出,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层面来说也比较突出。但是广播电视卫星的传输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就会对传输造成干扰,解决这些干扰问题就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解决措施加以探究,希望能在此次对卫星传输干扰的理论研究下,能有助于促进解决实际问题。

我国的卫星传输技术发展比较快,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水平也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卫星传输中的干扰问题还比较突出,对于开放式无线传输系统而言,也会造成干扰,这就降低了信号传输质量。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研究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问题,就能进一步深化理论,从而为解决干扰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1.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功能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如:同步卫星,空间段,地球站,接收站等,卫星转发器以及地球站主要是进行传输信号,地球站在卫星传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球站的作用主要是将信号调制和变频等相应通道处理后,通过天线传输到卫星,然后地球站需要接收卫星下行载波信号,变频处理和解调后恢复基带信号,然后把信号传输给用户加以应用。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中的卫星转发器也是重要的部件,主要是将地球站输送的信号变频处理后传输到地面接收站,通过卫星广播,地球站的实际工作当中就会含有多装置设备以及转发器装置,工作的时候也会受到空间因素影响,对卫星传输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

2.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空间自然因素干扰和解决措施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过程中,受到空间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其中太阳辐射的干扰是比较严重的,太阳辐射并不会造成卫星的辐射,但是太阳风暴爆发后就会对卫星传输的信号产生严重的影响,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就会积累在卫星的表面,使得卫星绝缘材料击穿放电,造成电子器件的`损坏等,有的则会改变存储单元工作状态。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会造成直接影响,我国就出现了电离子积累造成伪指令的现象,使得卫星转发器自我保护关机。除此之外,受到星蚀以及日凌的干扰也比较突出,日凌是卫星运行到太阳以及接收地球站间存在直线的时候,接收站天线对准卫星和阳台的时候,太阳噪声就会淹没微弱的下行信号,这样就会造成卫星广播以及通信出现中断的现象,日凌这一现象是不能够对此进行避免的,但是也并不会影响地球站上行的信号。解决日凌以及星蚀造成的干扰问题,就要依照针对性的原则,日凌干扰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得以避免,卫星公司主要是把日凌时间提前通知用户,这样能在器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造成的损害。关闭自动提升功率功能,避免系统误提功率,有条件接收站也能通过切换大口径接收天线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接收灵敏度,从而能有效减少日凌所持续的时间。再或者就要进行切换地面通路节目源,像微博传输信号作为有效节目源以及光缆等,要充分保障节目的正常播出。在地球和卫星以及太阳间位置的时候,地球就会将阳光遮挡住,在这一时候的卫星太阳能电池就不能正常工作,星载电池只能够维持卫星自转,但是却不能支持转发器的工作,当前的卫星技术已经比较先进了,不会对卫星通信造成影响。空间自然因素影响卫星传输还体现在雨衰方面,雨中传播的电波在受到雨滴吸收以及散射的因素影响下,就比较容易出现衰减,这就是雨衰的原由。雨量比较大的时候,波束仰角也就会随之增大,频率高的时候降雨所造成的衰减就会比较显著。在对这一干扰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在异地建立地球站,降雨的时候节目代播,这样能确保节目的正常上行。上行功率控制利用接收本站所发出的信号以及卫星信号,来推算上行链路雨衰值,这样能有效增加地球站发射功率。还有就是雪衰,这就和雨衰差不多,化雪的时候天线馈源和主反射面存在着凹凸不平的积雪就会影响电磁波强弱不同散射以及吸收效果,这对卫星天线口面函数均匀性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从很大程度上就会降低天线增益。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主要是通过去除雪的方法,馈源除雪以及反射面的除雪是常用的方式。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受到空间自然因素中电离层干扰的影响,电离层中都是电子,就像是一个等离子导体一样。在电磁信号传播的时候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反映在卫星通道上就是表现在折射以及散射等方面,对其信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就要提高卫星通路以及元器件抗干扰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卫星传输的整体质量。

3.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地球站影响因素干扰和解决措施

影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地球站因素造成的干扰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地球站电磁环境所造成的干扰。当前的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背景下,地球站周边电磁环境也比较复杂化,地面微波以及调频广播等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串入下行链路发射上行造成上行干扰,串入下行的链路就会造成下行的干扰。播出的设备接地问题以及电缆屏蔽性能差的问题等。这些都会对卫星传输造成很大的干扰,在解决这一干扰的问题中,就要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能够结合现象进行逐一加以排查,并要能够具体进行分析确定干扰源,从而有效解决。建站的时候在选址前就要做好电磁环境的相关测试工作,并要能对播出系统硬件设施以及传输路由做好电磁屏蔽措施,机房设备要保证有好的接地效果,电缆的屏蔽性能要良好,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的规定,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把干扰的影响因素最大化降低。地球站影响因素干扰中由于上行设备杂散干扰对卫星传输的质量造成了直接影响,这一干扰是地球站调制器以及高功放以及上变频器等设备的性能不佳所产生的。设备自身的性能因素除外,对于设备的安装以及信号屏蔽效果不佳等,这些也是造成干扰的重要因素。在对这一类的干扰问题解决方面,就要测试系统的各个节点,并能确定干扰源,及时更换设备,定期对设备检修和测试,对各个环节加强检测,及时找到干扰问题并解决。另外,地球站影响因素中造成的干扰中,互调干扰也是比较常见的干扰问题,这是通过变频高放中增益大造成非线性失真输出所致。上行用户进行多载波工作的时候,功率储备就会出现不足的情况,回退不够比较容易造成三阶互调超标,上行电平比较高,就会造成卫星转发器进入到非线性区域,会造成转发器互调的特性比较差。应对这一干扰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在播出前系统测试,按照入网测试的相应规范限定上行载波电平,出现超功率载波就要能及时性对其加以调整,上行站要保障回退量,发射功率电平不能出现超标的问题。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当中存在的不规范造成的干扰问题方面,主要就是地球站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做好播出设备以及网管的规范操作工作,从而就出现了误发以及错发载波信号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安全播出的管理工作方面进行强化,充分重视值班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做好专业化的培训工作,强化安全播出意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要按照三关制的要求,严格遵循机房的规章制度,安全播出要杜绝人为责任性事故发生,从这些管理方面进行强化,才能有助于解决好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干扰问题。

4.结语

广播电视工程传输 第5篇

近年来, IP骨干网的流量高速增长。有统计表明, 在未来5年, 通信带宽总需求量将扩大近10倍。与此同时, 网络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则进一步催生了40G、100G及路由器集群的应用。为适应这一发展需求, 在IP骨干网设备之间应大量采用光网络技术。光传送网络 (OT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正是为适应这一需求而发展的下一代传输网技术。

1 主要技术介绍

OTN技术是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议所规范的新一代光传送体系。OTN综合了SDH的优点和DWDM的带宽可扩展性, 集传送和交换能力于一体, 是承载宽带IP业务的理想平台。

从电接口来看, OTN保留了许多SDH的优点, 如多业务适配、分级复用、管理监视、故障定位、保护倒换等。同时, OTN扩展了新的能力和领域, 例如提供大颗粒的2.5G、10G、40G业务的透明传送, 支持带外FEC, 支持对多层、多域网络进行级联监视等。从光接口来看, OTN将光域划分成OCh (光信道层) 、OMS (光复用段层) 、OTS (光传送段层) 三个子层, 允许在波长层面管理网络并支持光层提供的OAM (运行、管理、维护) 功能。

1.1 OTN的分层结构

OTN可分为通道层和段层, OCh为通道层, OMSn、OTSn和OPSn为段层。OCh为整个OTN的核心, 是OTN的主要功能载体。OCh由3个数字结构单元和1个模拟单元组成, 模拟单元就是光信道物理信号, 数字单元包括:OCh传送单元OTUk、OCh数据单元ODUk、OCh净荷单元OPUk。

OTN技术体制的层次结构及详细的信息流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完整的OTN技术体制包含电层和光层, 电层主要完成客户信号从OPU到OTU的逐级适配、复用, 最后转换成光信号调制到OCC上, 光层主要完成OCh信号的逐级适配、复用。ODU和OCh层还具有连接功能, 实现本层的特征信息在输入输出端口间的交叉调度。

1.2 基本帧结构

SDH信号有一种基本的帧结构STM-1, 更高速率的信号则由N×STM-1信号间插构成, 这样在不同速率情况下每一帧传送所需的时间相同。同样, OTN也有一种基本的帧结构OTUk, 不同速率 (k=1, 2, 3) 情况下, 帧大小保持不变, 而每一帧传送所需的时间不相等, 如图2所示。

OTU具有比SDH/SONET更加丰富的各种管理开销, 使OAM能力进一步提升。

1.3 光层信号结构

OTN光层信号分为OTM-n.m、OTM-16r.m、OTM-0.m三类, 如图3所示。

OTM-n.m信号为n波波分光传送模块信号, 有固定信道间隔, 信号速率和帧格式符合ITU-T G.709建议, 有1路独立的光监控信道 (OSC) 用于传送OTM开销信号 (OOS) , 有OTM开销信号 (OOS) 。

OTM-16r.m为16波波分光传送模块信号, 有固定间隔, 物理层参数遵循G.959.1建议, 信号速率和帧格式遵循G.709建议, 无光监控信道OSC。

OTM-0.m为单通道光传送模块信号, 黑白光口 (1310nm或1550 nm) , 物理层参数遵循G.959.1建议, 信号速率和帧格式遵循G.709建议, 无光监控信道OSC。

1.4 OTN的维护管理

相对于传统WDM设备, OTN在光层的维护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光层开销需通过OSC传送, G.798建议定义OSC应传送的OTS/OMS/OCh开销逻辑信号, 但OSC具体实现格式未做要求。传统的WDM设备基本上只实现了连续性监控 (LOS监控) 和部分管理通信功能。

1.5 OTN设备形态

OTN技术涵盖了电层接入、适配、复用、交叉、保护和光层适配、复用、保护功能。不同设备由于网络地位的不同, 功能侧重点有较大差别, 并不会实现标准要求的所有功能。基于OTN技术实现的可以有OXC、OADM、OTM、OLA等设备形态或它们之间的结合, 如图4所示。

线路设备:OTN接口设备, 扩展线路容量和OCh通道的传输距离。

OCh/ODUk XC ADM设备:部署于网络核心位置, 在不同OTN/WDM/SDH网络间提供大容量的OCh、ODU交叉调度。

完整功能设备:根据ADM和线路容量的不同, 应用范围可覆盖从接入到核心网络, 构建全OTN网络。

2 技术优势

SDH和WDM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两种传输技术。其中, SDH侧重于业务电层的处理, 可为子速率业务 (E1/T1/E3/T3/STM-N) 提供接入、复用、调度、管理以及保护;WDM则专注于业务光层的处理, 以多通道复用/解复用和长距离传输为基本特征, 为波长级业务提供低成本传送。

OTN的技术实质将为SDH的可运营、可管理能力应用到WDM系统中, 使其同时具备SDH和WDM的双重优势。

2.1 同SDH技术比较

OTN技术方案实现了光、电两层的数字化集成, 这完全消除了光层组网的限制, 避免了复杂的光层部署和维护, 可以采用SDH模式进行OTN网络建设, 结合综合网管系统的端到端管理能力, 使得只要熟悉SDH系统的运营商规划运维人员可以非常方便使用OTN系统。

OTN允许管理穿越多个网络每一条光纤中的每一个波长, 而SDH只关心单个波长的数字性能。

OTN较SDH对定时的要求要低很多。当恒定速率的客户信号以比特同步映射入OTN帧时, 产生的OTN线路信号与客户信号具有相同的定时特性, 并能将定时特性向下游传送, 在解映射时提取出原来的定时信息。即使恒定速率客户信号以异步映射模式被映射入OTN帧, 在解映射时, 也可通过参考OTN帧内调整控制字节, 将定时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

此外, OTN具有多级串联连接监视 (TCM) 功能。监视连接可以是嵌套式、重叠式和/或级联式, 从而可以支持跨不同运营商网络的通道性能监视。

2.2 同波分技术比较

传统WDM设备功能是OTN设备的子集, 因此所有采用传统WDM的地方都可以使用OTN。OTN对业务信号的处理主要包括电层处理和光层处理, OTN系统与传统WDM系统在光层平台上特性基本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支线路分离OTU和集中交叉。OTN采用支线路分离和集中交叉的模式, 可实现任意业务接入, 可提供交换时组网和智能调度, 适合任意组网拓扑。OTN的大容量集成交叉技术使得在用户侧接入业务量大且业务类型丰富的情况下, 可灵活进行业务调度和混传, 实现各种业务在不同或者相同的波道中进行传输, 非常灵活, 更加合适目前的网络需求。OTN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波分系统存在的新开业务周期长、响应慢, 调波困难等问题。

3 组网和网络保护

3.1 OTN几种常用的组网方式介绍

OTN支持点到点、链形、环形和网状等组网方式, 可以与其他WDM设备以及SDH设备共同组网, 实现完整的传送网解决方案。

1.点到点组网是最简单的一种组网形式, 用于端到端的业务传送。点到点也是最基本的组网形式, 其它组网方式以此为基础。点到点组网一般用于常见的语音业务、数据专线业务和存储业务。

2.链形组网。当部分波长需要在本地上下业务, 而其它波长继续传输时, 就需要采用光分插复用设备组成的链形组网。链形组网应用的业务类型与点到点组网类似, 且更加灵活, 可用于点到点业务, 也可运用于简单组网形式下的汇聚式业务和广播业务。

3.环形组网。网络的安全可靠是网络运营商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 为了提高传输网络的保护能力, 在城域DWDM网络的规划中, 绝大多数都采用环形组网。环形组网适用范围最广, 可用于点到点业务、汇聚式业务和广播业务。环形组网还可以衍生出各种复杂网络结构。

4.网状组网。网中大量节点之间有直达路由互连。因此网状网络没有节点瓶颈问题, 并具备设备失效时通过路由迂回确保业务畅通的功能。网状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有多种路由可选, 业务传输的可靠性高, 是智能光网络的主要组网方式之一。这种组网方式具有灵活、易扩展的特点。

3.2 OTN的网络保护方式

OTN定义了三种类别的保护, 分别是:路径保护、子网连接保护和共享保护环。路径保护为专属端到端保护机制, 可用于任何物理结构 (网、环和混合) 。如果工作路径失效或性能跌至最低要求, 工作路径将由保护路径代替。路径保护可单向管理也可双向管理;可以是1+1方式, 也可以是1:N方式。

子网连接保护同样为专属保护机制, 可用于任何物理结构上 (即网、环和混合) , 可用来保护网络的全部或部分。子网连接保护又可划分为SNC/I、SNC/N、SNC/S (基于TCM子层监视的保护倒换) 三类。SNC/I对服务层的失效和劣化执行保护, 倒换处理和缺陷检测处理由两个相邻的层完成, 其中服务层提供缺陷和劣化检测处理, 而客户层根据服务层的信息执行保护倒换;SNC/N使用客户层信息来保护服务层失效和客户层失效与劣化;SNC/S使用在子层创建的路径来保护失效。SNC/I、SNC/N、SNC/S支持1+1单/双向保护方式, SNC/I和SNC/S可支持1:N (1≤N≤255) 保护方式。

共享保护环为每个连接提供了1:1方式的保护路由和保护容量。在无故障情况下, 保护连接本身并没有传送工作连接的备份, 因此保护容量没有占用, 而可传送低优先级的额外业务。额外业务是不受保护的, 该保护容量可其他保护连接共享。

3.3 保护的网络层次

OTN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网络保护, 即OMS层、OCh层和ODU层, OTS、OPS和OTU层不适用连接和保护功能。OMS层仅定义了1+1单向路径保护倒换, OCh层仅定义了恢复式或非恢复式SNC/N。最新的G.798建议定义了5类ODU层SNC保护, G.873.1对保护实现过程做了详细定义。

4 主要业务应用介绍

通信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 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 以IP为中心的业务快速发展, 对带宽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建设带宽更宽、网络更稳定、维护更容易的传送网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OTN技术客户侧接口丰富, 支持从小到100M到40G的全业务接入, OTN强大的交叉调度能力能实现各种速率不同业务的混合传输, 可实现业务的灵活调度, 能灵活应对现在愈加复杂的组网需求和业务调度需求。随着OTN应用的不断成熟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OTN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4.1 波分系统的全OTN化

根据对国内外厂家设备的调研, 目前主流厂家的波分系统在线路侧已基本上采用了OTN结构, 并均已支持符合G.709标准的OTN接口, 可以实现不同系统的互通。

在WDM系统中引入OTN接口, 可以实现对波长通道端到端的性能和故障监测。OTN可以实现对多种客户信号的透明传送, 是路由器采用10GE接口的前提条件。逐步在WDM系统中引入OTN接口, 可以为未来引入大容量的OTN交叉设备做准备。

因此, 标准OTN域间互通接口将是未来波分系统进行互通的主要接口形式。建议在今后的长途WDM系统建设中提出对符合G.709标准OTN接口支持的要求, 要求提供标准域间互通接口OTU2 (10Gbit/s) 。

4.2 OTN交叉设备在长途骨干网的应用

随着长途IP网的发展, IP业务量的激增, 长途骨干网的核心节点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业务量。利用大容量OTN交叉设备, 可以实现大颗粒波长通道业务的快速开通, 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加载了ASON智能控制平面后, 还可以提供基于ASON的多种保护恢复方式, 提高骨干传送网的可靠性。

同时, 引入OTN交叉设备可以优化现有IP网络的组网结构, 大幅度节省路由器组建IP承载网络的成本。其应用方式为:IP网络的转接业务不再进入路由器实现中转, 而是通过OTN设备在传输层直接完成转接, 节约路由器的接口数量并降低对路由器容量的要求。OTN设备提供的灵活保护恢复机制可以有效解决IP网络中继电路故障问题, 提高网络生存性。

4.3 OTN交叉设备在城域网的应用

城域网中的情况比较复杂, 相应的竞争技术也比较多。为了提高光纤利用率, 在城域网或本地网中建设波分系统是必然的, 基于波长级颗粒调度的OADM/ROADM是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选择。但对于子波长颗粒GE、2.5G等业务, OADM或ROADM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加之它本身存在的波长受限、恢复速度慢等缺陷, 该方式需要与其他技术配合应用才可以实现城域网的多方面需求。

在城域网中采用OTN交叉设备, 由OADM或ROADM实现波长级的调度和保护, 由OTN交叉设备完成子波长级 (GE, 2.5Gbit/s) 的调度和保护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应用方式。

在与传统业务和传统传输网络的兼容上, OTN支持与SDH、传统波分、PTN、MSTP等网络的融合组网, 将OTN做为大带宽传输干线的设备。对于带宽需求不大、业务种类较多等小型网络, 则可以采用SDH、传统波分等设备进行接入和汇聚, 然后送至OTN骨干网进行传输 (图5) 。

5 在广播电视业务传输中的应用

广电行业早期建设部署了一些基于SDH和波分传输网络, 因为早期广播电视节目源数据量不大, 对带宽的要求不高, 而且对网络的灵活调度和保护没有很高的要求。但随着高清电视、3D电视、互动点播等业务的不断发展, 现有的网络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网络容量不足、网络调度不够灵活、保护等级不够等方面。新建和扩容OTN网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办法。

对于已有SDH传输网络, 未来OTN网络与SDH网络可以独立或结合使用。根据用途, SDH网络可用于传输速率较小的业务或负责支路业务的上下, OTN网络可用于传输新增的大速率业务或进行业务的汇聚和骨干传输。

对于已有波分复用网络, 因早期的波分复用设备一般不具备网络维护管理的功能, 对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的今天, 早期的波分复用网络应逐步向基于OTN网络发展, 以解决网络维护的困难, 从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提高安全性以及用户服务质量。

6 小结

广播电视工程传输 第6篇

关键词:光纤传播技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应用

近年来,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我国网络覆盖越来越广泛, 省级网络基本已经覆盖。而且本地的传送网也基本覆盖了县级各乡镇。在我国, 网络构成主要是混合传输网络。所谓混合传输网络, 指的是利用光缆和微波两种方式进行传输的网络。运营商所拥有的丰富的传输和光缆资源, 也极大的推动了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

1 光纤传输技术及特点

1.1 光纤传输技术

光纤即是光导纤维, 是一种透明玻璃丝, 这种玻璃丝与头发丝差不多粗细。光纤通信则是依托光波, 以光纤为传输媒介进行通信, 光的发射机、光的接收机、中继器和光纤及不同耦合器件几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光纤的通信系统。

光的发射机可以完成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光发射机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调制器、驱动器和光源。利用这个设备能够调节控制信息源。光的接收机能够将光信号转向电信号。放大光的仪器和检测光的仪器共同构成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可以把光信号转换成的弱电信号完成整形并放大后送到用户端。中继器可以放大或补偿在传输过程中遭受畸变的光信号。在信号传输过程中, 一旦有脉冲的波形出现失真, 中继器可以及时进行校正, 以保证通信信号的质量。“光纤主要传输光, 利用光纤传送调制后的光信号, 然后整合到检测光的仪器上。以此, 完成信息输送的整个过程。光纤连接器和耦合器, 受光缆施工条件和光纤拉制工艺的影响。经常发生光纤线路和多根光纤相互连接的状况。因此, 利用光纤连接器和耦合器, 作为光纤和光端机之间的连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光纤通信技术在各种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光纤通信技术也日趋成熟和完善。

1.2 光纤传输技术的特点

1.2.1 传输损耗低可靠性强

光纤的传输途中, 距离越远光波的强度越弱, 将这种光波在光纤中传输随距离而衰减的情况叫做光纤的损耗。“通过光纤传输损耗较低, 通常淡漠光纤波长如果是1310 nm, 则其损耗仅是0.35d B/km;单密管线波长如果是1550 nm, 则其损耗仅是0.20 d B/km。”[4]由于光纤传输的损耗低, 所以传输的距离就远, 也增强了可靠性。

1.2.2 不受电磁干扰

光纤是电的绝缘体, 因此它在输送信号时不受电磁干扰。既不受电磁影响, 也防止受到自然雷雨天气的影响, 因此能够减少信息的丢失, 使信息保存完整。

1.2.3 线径细, 质量小

一般地, 单模光纤蕊线的直径在4~10μm。加上各种保措施后, 光纤的直径一般也在1 mm以下。制作光纤改变以往利用铜铁做导线, 换之石英, 使光纤的质量较轻。光纤质量轻, 方便排线, 利于使用。

1.2.4 不怕潮湿, 耐高温, 抗腐蚀

因光纤制作原料的原因, 不像以往采用的金属导线那样易于腐蚀。由石英为主材料制成的光纤, 加以各种保护措施, 使光纤可以在潮湿, 稍高温的环境中继续使用。因此, 光纤传输经济实用。

1.2.5 安全可靠

由于光纤的传输过程没有通过中继的扩大作用, 减去了非线性的失去原本面貌的情况。激光器的线性高, 传输信号保持原本面貌的可能性增大, 使信息的传输过程比较的安全可靠。

2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光纤技术

目前, 我国的广播电视信号传播方式主要有3种:其中包括卫星传播技术、微波技术和现在光纤技术。选择传输电视信号的方法时, 第一点必须要思考的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传输终端。不仅要确保设备运行和线路传输安全可靠, 还应该降低转化信号所产生的意外状况。以上三类信号的传输方法中, 能够随意对不同信号进行变换, 且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变换中所产生的问题的方式就是光纤传输, 因此也就只有光纤传输最能满足广播电视在信号传输中的多样化的需要, 所以更加适合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光纤技术包括以下2种。

2.1 非压缩式传输

“非压缩式传输通过视频光端机, 利用直连基带光纤的方法。利用这种方式将高清且没有经过压缩的信号传输至广播中心的机房内。”[2]现在, 人们经常用的非压缩传输, 一般先利用视频信号作为基础。再使用终端的设备连接光纤传输信号。一般而言, 这种传输的方式适用于直播的形式。直播现场通常在广播电台的转播车和转播的控制室50 m, 设立TOC, TOC即技术运行中心的简称, 主要作用是监控国际广播电视信号的质量。先通过TOC和光端机将HD-SDI信号转至成光信号。再通过光缆传送至TBC机房。最后, 通过光端机和转换信号, 获得高清信号。“一个通路由芯光纤占据着, 再利用视频光端机收发, 并提供BNC的接口, 达到没有损耗就能够传递信号, 以保证全部场地的覆盖, 并能够保证传递效果。”[3]

为了更方便快捷的管理信号, 在信号的传送中, 一般使用“1+1”的传输方式。“1+1”的信号传输形式可以实现对接上终端的设备端口。这种端口对端口的双方设置的传送, 可以让光纤设备的使用更加有效。这样也将光纤设备双光缆的优点展现出来了。

使用双光缆及冷备设备的单边信号传输, 技术运用中心的用户供给高清信号一个接口。在通信的机房和技术运用中心之间建立主备的光缆以及冷备设备。当重要的部分发生传输问题的时候, 能够形成光缆以及设备之间的相互替换, 以此来保证主要通道以及备用通道传输的效果及可用的可能性一样。

2.2 压缩与非压缩结合传输缩结合传输

非压缩和压缩信号各自都有一定的特点及优势。要得到更高质量的电视广播, 根据应用的不同, 就需要考虑两者的特点。通过考虑两种方式各自的长处, 并将二者优略互补进行使用。通常情况下, 如果广播范围较广时, 采用这种结合的方式。每个场地利用视频的光端机直接光纤, 长距离的地方利用SDH传输通路进行传输。将HD-SDI高清的信号传输到IBCTER机房, 使用的是接口设备的编解码器来进行压缩。解码。由于压缩解码使得信号码的速率降低,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这种压缩和非压缩相结合的传送的方法, 增减带宽很是灵活, 因此能够符合具有重要性的信号。

不在本地的场地, 它们的聚集地点一般是中间的TER机房。其传输的通路即是直接通向TER的机房, 路过光端机的高清信号传播在技术运用中心以及TER机房。编码器将HD-SDI信号进行压缩并解码。再将ASI信号传送至单元口。信号经过网络适配器之后, 再经过SDH长距离的传输道传达到IBC的机房内部。最后再进行HD-SDI解码程序, 此程序采用的是接口单元传输ASI信号到解码器。

3 总结

光纤传输的特点使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在广播电视领域中很多的使用计算机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另外, 丰富的传输资源以及光缆资源, 使其在广播电视信号中的传输有很大的作用。因此, 提高了我国的电视广播信号传递的效果以及水准。近年来, 广电总局和三大运营商之间加大合作力度。为了更好地达到广播电视的要求, 借助光缆资源和传送网本地传送的方式。在广播电视中应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以达到更好的传输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建生.光纤技术分析及其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应用[J].信息通信, 2014 (10) .

[2]孙殿伟, 侯飞.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应用[J].电子制作, 2013 (9) .

[3]胡亚楠.光纤通信在广播传输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C].2015.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探讨 第7篇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信源主要指采集的各种广电信息, 包括摄像、录音等;信道指信号的传输渠道, 包括地面无线、微波、卫星、光纤, 电缆等, 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往往包含有信号的处理, 包括调制、混合、放大、耦合等;信宿指信号的接收和显示, 主要通过天线、接收机、机顶盒、显示器等设备加以实现。在三大组成中, 信道负责信号传输, 随着SDH技术的发展, 将其应用于传统的传输技

的阻碍, 此时一种新生的感知无线电技术走进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视线中。它可以通过感知无线电技术快速查找并且连接到闲置的无线电频谱, 大大的改善了无线电频谱资源匮乏的情况, 解决了突发情况中无法连接有效频率这一问题, 它的灵活性和操作之能化使无线发射技术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 同时感知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十分灵活便捷的新型技术被使用其中也给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3.3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在更早时期的军事作战, 雷达声纳技术中已经产生了空是无限电发射技术, 在当时它更多的被用于电波过滤和空间定位功能。随着新一代移动3G, 4G通信网络的发展, 空时无线电技术被更科学的开发和应用在互联网网络范围之中。而其所倡导的空间资源理念, 则引起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兴趣, 工作人员发现, 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完全可以在广播电视领域范围内得以实施, 它可以完全自动化的处理无线电信号的信术, 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原有传输技术的优点, 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中。

2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中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 以光波作为载波。光纤通信系统包括五大部分:发射机、光接收机、光纤连接器、光中继器及耦合器的无源器件。其中光端机是系统的核心设备, 光端机又分为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 光发射机负责将光源调制成光信号, 然后将光信号输入光纤传输至远方;光接收机内有光

息资源。空时无线电技术为广播电视无线电技术引入了更加宝贵的资源---空间资源, 合理的开发空时无线电技术, 科学有效的利用空间资源无疑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上的一大创新, 也大大提升了无线发射技术的科技竞争力。

3.4 开发人才, 保障技术

随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线发射技术所使用的设备都是高科技含量最高的系统装备, 如何使重要的无线设备能够最高效、最高质量的发挥作用, 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机器操作和维护。因此, 广播电视部门必须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挑选, 同时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水平培训, 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工作人员保持高技术与高水平的从业素质。在数字化电视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与科技支持。

总结: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媒体行业的工作者呈现出的信息就是, 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 才能走在时代的检测器, 负责将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 然后经放大、整形、再生后还原输出, 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的性能直接影响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如果是长距离的光纤通信, 还需要中继器, 中继器将衰减和畸变后的微弱光信号放大、并对失真的脉冲波形整形、校正后生成一定强度的光信号, 将处理后的光信号继续传输, 用以保证良好的连续通信。

光纤通信系统具有诸多的优点, 传输频带极宽, 通信容量很大;由于光纤衰减小, 故传输距离远;串扰小, 信号

前端不被人们所抛弃。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一定会被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所覆盖, 并且能够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也可以达到自动控制机器开关, 自动检测机器运转情况, 发现故障自动检修以及自动发送信息报告等等技术。工作人员只要在机房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对无线发射技术实施发送监控和遥控指令, 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也使得无线发射技术的科技化进程向数字化大步迈进。科技时代向广播电视行业提出了要求, 如果没有创新和发展就会被信息化社会所抛弃。这也就促使广大的电视无线发射工作人员加快科技的开发, 使广播电视更加贴近用户的生活, 为用户提高更高效、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姜汉宸, 基于局域网的数字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 2009

[2]李绍辉, 无线发射技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 2007

(海伦电视台, 黑龙江海伦152300) 传输质量高;光纤尺寸小, 重量轻;光纤抗电磁干扰, 保密性好;传输方便, 系统架设简单;光纤材料是石英玻璃, 材料来源丰富, 耐腐蚀, 可节约有色金属的使用。光纤通信系统可用于高性能通信网络, 是高质量视音频业务的理想传输介质, 除用于电视台数字化节目制作中, 光纤通信还可用于计算机网, 广播电视网, 以及在其他数据传输系统。但光纤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弯曲半径不宜过小, 另外光纤的切断和连接操作技术复杂, 分路、耦合麻烦, 在系统搭建时需要特别注意。

3微波传输系统

微波通信中, 波长一般在0.1毫米至1米之间。微波在通信中不需要固体介质, 只要传输两点间无障碍时就可以使用, 它是国家通信网的重要通信手段之一, 同时也可用于各种专用通信网。微波的发展与无线通信的发展密不可分, 它一直是国际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手段, 并且对目前的应急和军事通信仍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微波站主要设备包括天线、调制器、多路复用设备、收发信机以及电源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等。

微波通信系统搭建时, 线路建设时间短, 系统投入使用周期短。灵活性较大, 通信容量伸缩性强, 较适合山区、海峡、水面以及有断层的特殊地形等光纤网不易铺设的地区。相比较卫星传输, 微波传输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 能够更容易适应特殊的天气情况, 如水灾、风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微波传输频带宽、容量大、可以用于多种电信业务的传送, 包括数据、电话、传真、电报以及彩色电视等。但微波衍射能力弱, 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因此在微波传输的方向上, 不能有高大的建筑物阻挡, 因此微波系统的搭建工作必须在无线电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之下进行, 铺设线路设备时要考虑市政建筑规划, 防止高楼阻隔, 影响微波通信效果。

4 卫星传输系统

卫星广播诞生于2O世纪60年代。卫星电视广播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上行发射站、星载转发器、测控站、地球接收站。上行发射站把节目制作中心送来的信号 (可以是数字电视信号、数字广播、视频、音频、中频信号等) 加以处理, 经过调制, 上变频和高功率放大, 通过定向天线向卫星发射上行C、Ku波段信号;同时也接收由卫星下行转发的微弱的微波信号, 监测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星载转发器用于接收地面上行站送来的上行微波信号 (C波段为6GHz, Ku波段为14GHz) , 并将它放大、变频、再放大后, 发射到地面服务区内。因此, 星载转发器实际上是起一个空间中继站的作用, 它应以最低附加噪声和失真传送电视广播信号。地面接收站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 经过低噪声放大, 下变频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过调频、解调后得到基带信号, 分别送到视频恢复电路和伴音解调电路, 重新得到正常的视频信号和伴音信号, 直接送到电视监视器或电视机, 重现彩色图像和重放伴音, 也可以重新调制到电视频道上传送给用户。

卫星传输系统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广泛使用, 一颗数字卫星可以传输几百套电视节目, 通信范围广, 在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范围内均可进行卫星通信;受自然灾害影响小;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通信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但卫星传输受天气影响较大, 如日凌、雨衰、卫星蚀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科技工作者不断提高卫星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卫星传输将为我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传输信号。

5 SDH传输技术

SDH传输是一种融合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SDH功能丰富, 可实现动态网络维护、网络管理等功能, 可有效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满足广播电视传输网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要求。这种技术的优点明显, 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 SDH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广播电视传输网中, 目前已成为广播电视领域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热点。

SDH以同步传输模式 (STM-N) 承载信息业务, 根据ITU-TG.707规范的SDH速率, STM-1对应的线路速率为155.520Mbps、2.048Mbps的速率等级接口。SDH网与现有的PDH网完全兼, 具有统一的光接口和复用标准;它采用同步复用映射结构和先进的指针调整技术, 使来自不同业务提供者的信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同步复用, 同时可承受一定的基准丢失;SDH具有健全的网络管理功能, 可以进行统一的网络管理, 并可以对网络单元进行分布式的管理、具有业务的性能监视、网络的动态维护、不同供应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功能。

6 结语

广播电视的产生是社会发展, 人类生活需求和科技进步的结果, 它使人类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对于保障信号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光纤、微波、卫星是三种重要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广电节目中, SDH技术的发展, 使得原有的传输技术得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应用。依靠科技创新, 提高广电信号传输速度和质量是我们的共同要求, 也是未来广电传输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技术的发展预示着一个全新信息时代的到来。

摘要:广播电视已经进入到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化的时代,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广电信号质量的要求大幅提高, 传输技术的好坏影响着信号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 对于保障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行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广播电视系统的结构组成, 整理了常见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 分析比较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传输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浅谈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J].南北桥, 2008 (3) :192.

[2]余林.浅析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播出的重要手段[J].应用研究, 2006 (10) :2-4.

[3]袁晓雷.SDH传输技术在广电传输网中的应用[J].网络技术, 2010, (2) :47-48.

如何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 第8篇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重要技术手段,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不间断是电视发射台安全播出的前提条件。由此可以看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不间断,事关我国信息化的建设和宣传工作的开展,所以要保证传输过程中设备的安全运行。这就要求技术维护人员一方面总结技术维护的合理方法,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条例。

做好设备维护工作是提高安全传输和技术指标的有效途径

目前多数广播电视台使用模拟和数字设备,其中设备都采用主备波道自动切换的方法,对正在传输的系统进行维护,同时还配合其他技术部门进行系统各项技术指标测试,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设备不断出现。新设备的熟悉和维护需要定期对传输系统进行测试,并认真分析测试结果。这样才能找到新设备的优缺点,熟悉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各项性能,还要注重传输系统的技术改造工作。

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维护方法

定期维护的目的是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对设备定时定点地进行检查和巡视。检测是这项工作的重点,要做好详细的检测结果记录,并同设计值相比较,从而对系统做出主观性的评价。

不定期维护是定期维护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维护手段,定期维护会导致维护时间之外的盲点,这就有可能发现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而不定期维护可以一定程度上扫除定期维护的盲点,排除突发性的故障,并多这些故障及时进行检查处理。

传输设备的维护处理

一般情况来讲,对于环境的要求,现代传输设备表现得更为苛刻。首先要确保设备运行环境的良好。包括机房环境的湿度、温度,供电设备质量的好坏以及防尘等设备是否同要求相符。现代传输设备的科技发达,性能良好,但是一般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新设备,要确保环境符合要求,操作符合规范。

在定期、不定期检查中,光靠工作人员的感觉经验是不够的,要善于利用高科技手段的监测检查设备,不仅做到检测出问题,还要做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防和提早解决。

在处理故障和检查设备时,很多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亲手操作,有些工作是比较危险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特别注意某些危险设备,特别是应对静电和不能带电拔插设备,在进行操作和检查时应先拔电源,工作中佩戴防静电工具。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备份易坏易损的插盘和插件。对于设备电路故障的处理的方法主要更换故障插盘和插件。机盘装配密集、集成度高、导线细,维修难度较大,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无法自行修复,很容易会导致设备的损伤,在维修时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的一些功能需要靠软件来加以实现,在传输设备当中软件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充分发挥应对网络管理系统的作用。利用网络、软件的功能来进行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及故障类型判断等,可以有效地进行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

设计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广播电视信息传输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管理做出了重要指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广电部门和建设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共同做好城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缆线入地工作,缆线敷设要逐步由架空方式改为管沟敷设或直埋方式。广电传输的建设和规划事关国家信息安全,同时也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所以相关部门要积极沟通,协力合作。

广播电视部门在建设当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设施前,首先要编制本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路由规划,报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纳入本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安全,尽快批准本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路由规划,同时在制定各类管线的专项规划中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路由规划经批准后,各地城市规划局要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对有线电视光缆、电缆的埋设位置予以保护。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镇住宅小区,要按照当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要求配套设置有线电视设施,要将小区内的地下管孔、墙内暗管及配套电源等列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城镇住宅小区工程总体验收项目中应包括有线广播电视设施的验收。有线广播电视设施测试验收工作由当地广播电视部门组织,验收结论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部分。验收合格后,向当地广播电视部门办理有线电视的入网手续后方可使用。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的探究 第9篇

广播电视的卫星信号在传输中主要有上行发射站、星载转发器、地面接收器三大模块来进行信号的传递。首先上行发射站是将经视频处理后的相关视频信号和伴音处理电路处理后的视频伴音信号混合处理在一起, 形成最终基带信号, 该部分完后, 要对中频载波的波段进行调制, 将基带信号调节为70 MHz的中频调谐波。然后将中频信号变成规定的发射频率。最后是将最终调成的频率由发射站的发射天线传输给卫星。

其次就是星载转发器在接收到地面发射站发射来的信号以后进行信号中转转发至地面接收器。目前的电视广播卫星上都有C、Ku等不同波段类型的转发系统, 在星载转发器工作时, 就是由它来接收上行发射站发射的信号, 随后向卫星电视广播的地面接收站进行下行信号的转发, 其中工作实质就是转换机。

最后就是地面接收站来进行信号的接收, 转播成电视有上行发射站最初发射的视频信号。地面的卫星电视接收站主要是由天线、卫星接收机以及高频头这三部分组成。天线负责接收卫星信号, 通过天线上的高频头把电磁波信号处理放大, 将其频率转换为950~1450 MHz的第一中频信号。随后, 转换后的中频信号通过电缆输送到卫星接收机来调节至广播电视适合的波段。最后将其转化成最初原始的复合基带信号进行加重处理。

2 我国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1) 首先是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的问题。这主要是该设备的安装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由于自身素质和责任心问题导致操作失误以及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挽救措施。此外, 还由于维修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 在维修中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所以, 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就首先需要制定出比较完备的维修管理和施工管理制度, 确保在全面细致的制度监督下最大程度的规避施工维修失误现象。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设备建设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素质培训, 提高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意识。另外, 为确保施工、维修工作的有效落实, 还要制定出比较科学规范的施工、维修工作指导办法, 确保设备建设的合理以及维修中遇到问题时能做到及时解决。

(2) 电磁干扰, 电视广播节目信号在传输中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类型电磁波的干扰, 这样就会导致传输中的电视信号波中的不同波段都受到影响。最终会导致节目信号的质量下降或者有的地区根本接收不到卫星信号。其中最为常见的电磁干扰主要是中、短波干扰、手机信号塔干扰以及各种设备上的雷达干扰。其中中波主要是干扰基带处理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短波主要是干扰高速数字基带系统以及L波段窄带传输系统;雷达主要是对卫星C波段中的下行信号 (4 GHz) 进行干扰。

所以, 要中波的影响, 需要确保整个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良好以及设置机房屏蔽或者屏蔽接地系统;对于来自短波的影响, 比较有效地措施是设置机房屏蔽和馈线屏蔽系统, 此外还可以采用半钢 (铜皮屏蔽) 输送电缆, 这都能很好做到对短波干扰的规避;对于雷达的干扰, 由于雷达的干扰信号是直接由接收天线传输到卫星传输系统, 所以, 地球站或者卫星单向收站对此根本无法克服。这种问题的出现只能和国家无线电输送相关管理部门来进行频率协调解决, 此外, 如果地球站以及卫星单向收站距离强干扰信号源较远并且这两种装置都有一定夹角, 可以适当加大接收天线的口径来进行解决。

(3) 卫星信号在输送中受到的外部因素影响, 由于卫星通信是一个几乎完全开放的传输系统, 所以, 卫星信号在输送中很容易受到很多外部条件的干扰。其中影响其传输的主要因素有通信信号之间的干扰以及太空天气对传输空间信号传输链路的影响等。其中太空的天气因素对卫星传输的影响主要是对卫星自身运转的影响、信号传播途中环境的影响以及地面站发射端和接收装置的影响, 具体表现是太阳活动中放射大量的高能粒子会致使装置中的存储器运行程序混乱、以及导致绝缘材料被电击穿而造成的装置元件损坏;信号在输送中穿过电离层或者对流层时, 会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导致法拉第极化旋转装置降级, 造成地面接收站接收到的信号不好。

所以, 要想规避来自电磁波对传输信号的干扰, 除了要进一步加快对卫星信号输送设备的抗电磁波干扰技术以外, 还要注重对太空天气以及太阳活动等对卫星信号传输中干扰较大的外在天气因素的监测, 来及时做出应急规避方案, 减少对卫星信号的干扰。此外对于那些早就投入使用的卫星来说, 不仅仅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更应该考虑的是自身会不会因为年久而失去自身轨道参考, 所以还要做好对卫星以及信号传输装置的定期检修。

3 结语

目前在我国, 卫星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主要是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节目技术并存、Ku波段卫星电视信号传输和c波段卫星电视信号传输并存以及数字加密电视和数字非加密电视传输技术并存这三大主要现状。但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其发射容量小、广播节目类型传输较少、覆盖率低等, 所以需要在科学进步的步伐中加快对新的卫星传输技术进行研究。除此之外, 还需要注重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遇到的问题做总结以及及时提出解决对策, 来保护卫星信号在输送中不受到外界干扰, 保证信号输送质量, 提高电视节目可观性。

参考文献

[1]奚向涛, 范建明.卫星接收信号的干扰和抗干扰[J].有线电视技术, 2007 (2) :51-53.

上一篇:智能信息平台下一篇:太极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