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

2024-07-03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精选10篇)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 第1篇

1 水胶比

试验时采用基准配合比的水胶比分别减少和增加0.02, 测量其各项工作性。结果如表1。

如表1结果显示, 在水胶比为0.43时, T500流出时间为最小, 砂浆的浆体粘度小, 混凝土拌合物稳定性较水胶比为0.41的差, 填充性能变差, 粗集料发生沉降分离的现象。在水胶比为0.39时, 自密实混凝土的T500流动时间最大为8.5s, 而且流动性, 间隙通过能力及稳定性比水灰比为0.41的时候差。

2 胶凝材料总量

在相同水胶比 (0.41) 的情况之下增加拌和物中胶凝材料的总量, 试验结果见表2。

在相同的水胶比下, 如果浆体量不足 (如胶凝材料用量为420kg/m3) 时, 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差。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 拌合物的T500流动时间减少, 可以明显观察到混凝土的流动速度变快。所以胶凝材料用量增加过后, 加强了混凝土的流动性能。

3 粉煤灰掺量

粉煤灰掺量分别为20%, 25%, 30%, 35%, 40%, 45%时,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粉煤灰掺量在30%~40%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好, 而且这之间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之差也是相对最小的, 说明在该掺量间的混凝土还有较好的钢筋间隙通过能力。H2/H1也较好的反应了在粉煤灰掺量35%时, 混凝土的钢筋间隙通过能力与自填充性能最好, 掺量为30%时稍差。

4 砂率

通过变化砂率进行工作性能试验, 分析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砂率从47%~51%递增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影响很大。随着砂率的增大, 坍落度及坍落扩展度逐渐增大, 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有明显的改善。砂率为47%时, 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为240mm与540mm, 工作性能较差, 同时伴有泌水, 粗细集料分层的现象。当砂率增大到51%时, 发现自密实混凝土开始离析, 混凝土边缘有水泥浆析出, 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又开始减小,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变差。在测坍落度时, 发现有部分粗集料堆积, 混凝土不能满足粘聚性的要求。

5 结论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 水胶比、胶结材料掺合量要适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以改善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 但掺量不可过高;砂率对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有较大影响, 增大砂率可提高砂浆和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能, 砂率过大会使得砂浆变得粘稠, 流动性能变差。

摘要:通过改变自密实混凝土的水胶比、胶凝材料总量、粉煤灰掺量和砂率进行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得出各配置参数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情况。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离析,砂率

参考文献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 第2篇

1.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

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是混凝土的`一个发展方向,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着众多优点和施工应用优势。首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强度较高,材料颗粒较小,并且混凝土中添加有减水剂和粘合剂,混凝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次,在减水剂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水胶比较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够通过自身重力自由下落完成浇筑施工,并且在浇筑过程中不会有离析现象发生。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振捣操作,不会对钢筋结构造成破坏,可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还不会产生噪音污染,混凝土会均匀、密实的填满整个模板,混凝土凝结之后表面比较光滑,不会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除此之外,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可以采用机械完成,能够节省大量人力,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能够减少人工成本及环境治理成本的投入,总工程造价较低。

2.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以及配合比,是影响高强度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便需要从这两方面人手,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目前国内关于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标准有以下3个: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CES02-2004《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CECS20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标准如下:JGJ,q"281-201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385-《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CECS 207-2006《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T1873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2.1原材料质量控制

上述标准规定了对原材料的要求,实验检测方法等,但是不同的标准对同一指标可能要求高低不一样,比如细集料含泥量,需要合理的进行选择,宜尽量满足其中的最高要求标准;不同标准对同一项混凝土性能有不同的测试表征方法,宜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和实验室具备的仪器设备进行选择测试表征评价方法,一般可采用比较简单的坍落扩展度(流动性)、T500(粘聚性)、J型环(通过性)及静态沉降柱(抗离析性)来进行表征。

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骨料、细集料、掺和料和外加剂等。所用原材料质量必须满足现行相关标准要求。首先,在选择水泥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在水化硬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水化热,避免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产生过大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选定所用水泥后,应在生产前提前至少3天储备水泥,使水泥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或40°:E以下,不得使用刚从水泥厂出厂的热水泥。其次,粗骨料颗粒不宜过大,最大粒径应该严格控制在25mm以下,粗骨料必须选用颗粒级配良好的连续级配,必要时,采用5-10mm和10-25mm两种颗粒级配的粗骨料配制,应先通过试验确定两种粗骨料的最佳比例以保证达到最好的颗粒级配状态,并将骨料中的杂质筛选干净,粗骨料不得有泥块含量,泥含量控制在0.5%以下,严格控制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粗骨料不得含有风化石子,粗骨料母岩抗压强度不低于80MPa,压碎值指标不得大于8%;然后,应该控制好细集料的细度模数,细度模数2.7-2.8最为合适,控制细度模数的同时,细骨料必须有良好的颗粒级配,严格控制含泥量小于2%。砂石骨料堆场应设置大棚或覆盖,以免太阳暴晒造成物料温度升高。另外,在选择掺和材料的时候,应选用活性指数高、需水量比小、烧失量小的掺合材料,掺合材料宜采用双掺。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宜采用$95级及以上等级,28d活性指数宜大于100%;粉煤灰应采用电厂电收尘而得到I级灰,不得采用磨细粉煤灰,0.045mm负压筛筛余小于12%,烧失量应小于4%,需水量比小于95%。最后,应该利用外加剂将混凝土的水灰比定控制在0.40之内,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中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是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应与所用胶凝材料进行适应性试验后选用,减水剂宜选用高浓低掺的减水剂,减水率不得小于28%;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掺量,合理调整缓凝剂用量保证混凝土凝结时间合理正常,应先通过试验确定聚羧酸减水剂各组分的用量,保证混凝土初始坍落度不小于220mm、坍落扩展度不小于600mm,坍落度经时损失满足要求,不得有离析、抓底、泌水、泌浆分层现象,慎用或不用引气剂,严格控制混凝土含气量不大于2%,生产时严格控制掺量。混凝土拌合用水同样应引起高度重视,宜用自来水或可饮用的干净的深井水,不得采用回收污水、含泥的河水,更不得使用受化学污染高含化学物质的污染水。

2.2科学设计配和比

近年来,配合比设计方法不断改进,自密实混凝土更是出现了很多的设计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类:第一类直接引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一些方法,如全计算法或改进全计算法。第二类为根据堆积填充理论模型和级配理论进行设计;第三类为引入参数法建模设计,引人粗骨料系数,细集料系数,掺合料系档冉立模型设计;第四类为固定砂石体积含量的计算方法;第五类是采用正交试验或所谓的析因法;第六类为经验推导法,即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确定单位粗集料用量、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细集料体积;第七类为基于净浆流变或砂浆流变,或者净浆厚度或砂浆厚度设计的方法。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需要不断试配进行调整优化,避免设计和实际脱节。

在确定合格混凝土原材料之后,需要按照JGJ 55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工程需要结合技术人员经验就行配合比设计、试拌、调整、再试拌,以确定符合要求的最佳配合比。试配搅拌时应该使用与大生产同类型的卧轴式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不宜人工搅拌。试配时,依据GB50080要求测试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坍落扩展度,观测混凝土和易性、包裹性、粘聚性、保水性以及坍落度经时损失、初终凝结时间是否满足要求,观测混凝土是否离析、泌水、分层,观测出机混凝土自流平效果,是否有石子裸露、骨浆分离情况,否则重新调整参数反复试配,直至满足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要求后,严格按照GB50081要求制作、养护混凝土试件,检测各龄期混凝土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收缩等。拌合物性能和后期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及工程要求之后才能确定最终理论配合比。一般情况下,粗骨料的体积要小于混凝土体积的36%,单位含量要小于950kg/m3,细集料含量大约集料总量的40%-50%,含水量以160kg/m3最为合适,水胶比控制在0.32±0.03。

3.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应用

3.1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建筑工程,需要应用C60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地点玉溪市。用到的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有普通硅酸盐水泥、当地砂石、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一级粉煤灰等。借鉴以往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要求,经过多次试配并对混凝土各项性能进行比较之后,确定了最为合适的配比方案,水泥、砂、石子、水、减水剂和粉煤灰的比例为1:1.447:2.340:0.351:0.032:212。

3.2混凝土搅拌

确定合适的配合比之后,严格按照配合比方案进行生产。生产时,及时准确测定砂石骨料含水率,根据含水率换算成生产配合比,严格按照生产配合比投料生产,做好开盘鉴定,确保生产时各材料用量、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与试配时一致,当一种或多种原材料与试配时不一致时,不得生产,应重新进行试配。生产时,确保搅拌设备和计量设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计量误差满足要求,胶凝材料、水、聚羧酸减水剂单盘计量误差小于1%,单盘骨料计量误差小于2%。搅拌时间的控制是混凝土生产搅拌过程中的尤为注意的问题,因为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中所用的外加剂主要是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与普通混凝土所用的萘系和氨基磺酸系减水剂相比,这种类型的减水剂分子聚合度较高,搅拌充分才能发挥其性能,所以应该适当延长搅拌时间。由于高强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大、用水量少、水胶比小,与普通混凝土比较需要延长搅拌时间才能确保混凝土搅拌充分均匀,经多次测试之后,要想保证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其搅拌时间至少为90s。

3.3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首先应该对模板及其支护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刚度与稳定度,保证模板表面光滑润湿,确保模板不漏浆。浇筑过程中应该控制好传输泵的传输速度,避免因空气进入到传输泵中,造成混凝土表面存在气泡。对该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总量进行计算后,确定每小时浇筑混凝土总量为36m3。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确保混凝土生产供应和泵送施工持续进行,混凝土生产供应速度应和泵送施工速度高度配合,避免泵送浇筑间歇时间过长造成输送泵堵管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冷缝,避免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等待时间过长、坍落度损失而改变混凝土性能。尽最大可能减小泵送管道混凝土出口处与混凝土浇筑面的高程差,避免了混凝土出现沉降、分层现象。混凝土泵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泵车中加水或其它任何物料。

3.4混凝土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混凝土终凝时,需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因为该工程施工阶段室外温度较低,所以为了加强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在其表面覆盖了一层毛毡,在起到保温作用的同时,还能减缓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发速率,减小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同时,还需要进行洒水养护,根据混凝土凝结时间的长短及天气情况,调整洒水频率,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失水长期处于潮湿状态。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应延长养护时间和模板拆除时间。

4.结语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第3篇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性;耐久性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032-02

自密实混凝土是第四代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20世纪8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罔村甫教授研究室率先提出自密实混凝土的概念并研制成功。它具有优良的变形能力和抗离析性,在浇灌过程中能够完全依靠自重作用自由流淌,穿越钢筋间隙填充模板空间,同时具有足够的黏聚性防止离析泌水,拌合物均匀密实,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力学和耐久性能。本文探讨了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能,这使得它在原材料上比普通振捣混凝土要求更为细致严格,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掺合料。减水剂的掺量以及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的相容性应经试验确定。矿物掺合料可采用各种母岩的磨细石粉、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等,配制自密实混凝土通常将两种矿物掺合料复合使用。

因为自密实混凝土中含有大量超细粉掺合料,因此加料顺序很重要;搅拌时间要适当延长;更为重要的是要严格控制加水量。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投料顺序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水泥、适当地掺合料、砂、水与高效减水剂配制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砂浆;第二步,在上述砂浆中加入粗集料,充分搅拌,视拌合物流动情况适当增加高效减水剂用量,若仍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调整配合比。

若泵送浇筑自密实混凝土,为减少截留空气,应从模板底部开始进行浇筑。泵送时采用几个软管输出口同时操作,以便减少浇筑时间避免混凝土凝固。普通混凝土浇筑层间的冷接缝可通过振捣消除,自密实混凝土则不能,因此,浇筑过程要连续进行,尽量避免中断防止冷接缝。自密实混凝土由于粉体系数大,砂率高,缺乏更多的抵抗收缩的粗集料组分,施工浇注后很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养护,混凝土固化后还极易产生干燥收缩以致开裂。因此,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加以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并在终凝后立即洒水养护,洒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以防止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

二、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一)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评价

自密实混凝土的最大优点在于其良好的工作性能。与普通混凝土和一般大流动性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内涵有所扩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流动性:保证混凝土能够在自重作用下克服内部阻力(包括胶凝材料的黏滞性与内聚力以及骨料颗粒间的摩擦力)和与模板、钢筋间的黏附性,产生流动并填充模板与钢筋周围。

2.高稳定性:保证混凝土质量均匀一致,在浇筑过程中砂浆与骨料不会离析,浇筑后不会泌水与沉降分层。

3.通过钢筋间隙能力:保证混凝土穿越钢筋间隙时不发生阻塞。

4.填充密实性:保证混凝土填充模板,并自行排出浇灌过程中带入的气泡达到成型密实,是流动性、稳定性和间隙通过性的综合表现。

有关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评价方法,都是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展开试验的。如坍落扩展度试验反映了拌合物的流动性,扩展度主要由屈服值决定,屈服值越大,扩展度越小。而倒坍落度筒试验中的流动时间主要反映拌合物的塑性黏度,同时也部分反映了屈服值的大小。扩展度则量化了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克服屈服应力、黏度和摩擦后的流动状态;扩散越接近圆形表明混凝土匀质变形能力良好,直径大则表明间隙通过能力强。中边差反映了石子在砂浆中的悬浮流动能力和抗离析性,其值越小表明这些性能越好。

除此以外,还发展了一些新试验方法,如L型仪、U型槽、J环、牵引球黏度计、密配筋模型填充试验等。在文献中有相关详细介绍。

(二)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控制

日本土木工程协会(JSCE)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有详细的规定,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检测方法的规定。笔者认为,对此应该力求简单实用性原则,尤其是在现场施工中,例如可以同时采用倒坍落度筒和L型仪或U型槽试验综合评价实际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西卡建筑材料天津分公司就是采用该方法向客户展示其自密实混凝土产品性能的。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控制除了严格执行上述工作性评价外,还应严密控制施工浇筑过程。在施工过程中,浇筑速度不应过快或过慢,过快容易卷入空气,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而过慢容易丧失其高工作性。为了防止自密实混凝土在垂直浇筑中因高度过大产生离析现象,或被钢筋打散使混凝土不连续,应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进行限制。在非密集配筋情况下,混凝土垂直自由落下高度不宜超过5m,从下料点水平流动距离不宜超过10m。对配筋密集的混凝土构件,垂直自由落下高度不宜超过2.5m。

三、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

(一)影响自密实混凝土力学及耐久性能的因素

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包括机械性能和耐久性能两个方面。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范围从中、低强度等级直到超高强混凝土,因此,强度对于自密实混凝土而言并不是主要问题。

自密实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与各种矿物掺合料有关。掺入硅灰能明显降低硬化水泥浆的孔隙,以及骨料与水泥浆之间过渡区的孔隙,能降低混凝土的干缩与渗透系数。硅灰还能与铝酸盐反应,明显地降低水泥浆中与硫酸盐反应生成膨胀性复盐如钙矾石的铝酸盐成分。此外,硅灰还能抑制碱——氧化硅反应,一方面是由于它降低渗透性从而有效阻止水分的渗透;另一方面是它能迅速降低孔缝溶液中碱离子浓度,这样就使得碱活性骨料无法与碱反应。

高炉矿渣具有改善硫酸盐的特性,含磨细矿渣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和抗冻性,且C1-的渗透深度比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小。粉煤灰在混凝土中,使大孔和小孔都有增多,总的孔隙体积高于对比的空白混凝土,但粉煤灰水泥浆的C1-扩散系数低;粉煤灰的抗硫酸盐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关。粉煤灰中CaO与Fe2O3比例越低,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越高;高体积含量的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试验差。

(二)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验

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检验,并按现行国家标准GBJ107-19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合格评定。硬化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应按GBJ82—19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检验。试块制作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在试块制作过程中,成型时无需振捣。分两次装入,中间间隔30s,每层装入试模高度的1/2,装满后抹平静置24h,转入标准养护室养护到规定龄期即可。

当施工过程中抽检的试件强度或耐久性不合格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对实体混凝土的质量及耐久性进行检测。如依据TB 10426-2004对钻芯取样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和氯离子渗透电量。

四、结语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 第4篇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轻骨料吸水率、预湿时间、水胶比、水泥用量和陶粒筒压强度等因素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粒表观形貌对混凝土骨料过渡界面的影响,并提出影响规律。

1 试验

1.1 原材料

水泥:福建龙岩龙麟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漳州后石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矿粉:三钢集团(龙海)矿微粉有限公司生产的S95级矿粉;砂:厦门海城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中砂;外加剂:福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Point-S改性缓凝高性能减水剂;陶粒:福建三角洲陶粒有限公司生产,分别为圆型海泥陶粒、碎石型页岩陶粒、圆型淤泥陶粒、黄色黏土陶粒,4种陶粒的性能指标见表1。

1.2 微观分析

本试验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生产的S-3500N扫描电镜(SEM)分析不同筒压强度的陶粒混凝土中陶粒与水泥石界面过渡区,试块断面见图1。

1.3 配合比设计

通过改变陶粒预湿时间及选用不同吸水率的陶粒,研究陶粒预湿时间和吸水率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影响,并用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1 h坍落扩展度损失率来表征,试验配合比见表2。同时设计不同水胶比、水泥用量及选用不同筒压强度陶粒来研究水胶比、水泥用量、陶粒筒压强度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合比见表3。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混凝土性能分析

2.1.1 工作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按表2配比制备自密实混凝土,其工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以陶粒吸水率A、预湿时间B为因变量,以1 h坍落扩展度损失率Y为响应值,方差分析得出线性模型符合相关要求(见图2),陶粒吸水率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最大,回归方程Y=17.24+16.08A-4.83B。

从图2可以看出,当陶粒吸水率为11.31%、预湿时间超过1 h时,1 h坍落扩展度损失率将落在“10.20”等高线内,随着陶粒预湿时间增加,1 h坍落扩展度损失率逐渐减小。若对陶粒不进行预湿,则1 h坍落度损失值达到15.20%,对施工不利。当陶粒吸水率为12.22%时,1 h坍落度损失率将落在“15.20~20.20”等高线内。随着陶粒吸水率的增加,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的1 h坍落度损失将增大。

结合表4可以看出,随着陶粒预湿时间增加,轻骨料自密实新拌混凝土1 h坍落扩展度损失逐渐减小。当陶粒24 h吸水率为11.31%,陶粒预湿时间为0、0.5、1.0、2.0 h时,新拌混凝土1 h坍落扩展度均大于550 mm,符合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

综上所述,制备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选用的陶粒24 h吸水率宜小于10%,预湿时间可控制在1 h左右。

2.1.2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按表3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5。

采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表5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进行方差分析(见表6),得到线性模型最符合要求(见图3、图4)。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预测值Y对编码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可表达为:Y=26.79-1.62A+3.09B+3.31C。

“Prob>F”越小,表明因素影响越显著,从表6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水泥用量对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陶粒筒压强度。

分析图3和图4的等高线,在相同水泥用量和水胶比情况下,采用筒压强度为7.65 MPa淤泥陶粒所制备混凝土的强度明显高于采用筒压强度为6.73 MPa海泥陶粒所制备的混凝土。

从图4预测结果可知,当固定水泥用量为405 kg/m3,水胶比为0.33~0.38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范围为22.3~23.5MPa;当固定水胶比为0.35,水泥用量为300~500 kg/m3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范围为20.3~26.2 MPa。结合表4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水泥用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陶粒筒压强度。

2.2 微观分析

混凝土中碎石型页岩陶粒、圆型海泥陶粒、圆型淤泥陶粒过渡界面的SEM照片分别见图5~图7。

由图5~图7可知,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内,表面多孔的圆型淤泥陶粒(24 h吸水率18.90%)比少孔的圆型海泥陶粒(24h吸水率11.31%)具有更好的粘结性能。陶粒表面多孔性,其吸水率相对较高,有利于减少陶粒表面处水膜的厚度和降低界面过渡区的水灰比。同时,表面处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含水量降低时,陶粒还可释放出一部分吸收的水,以利于水化的进行,有利于增强过渡区的密实度和改善过渡区结构。

3 结论

(1)配制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时,水泥用量、水胶比和陶粒筒压强度相比,水泥用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陶粒的筒压强度。

(2)陶粒的吸水率和预湿时间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较大,制备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时,宜选用24 h吸水率小于10%的陶粒,预湿时间不宜过短,可控制在1 h左右。

(3)陶粒的多孔性和粗糙表面有利于改善陶粒与水泥石的粘结性能。

参考文献

[1]吴智敏,张小云,张云国.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基本力学性能试验[J].建筑科学与工作学报,2004,25(4):83-87.

[2]王振军,何延树.轻骨料预处理工艺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09(3):64-65.

[3]JGJ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S].

[4]许辉,黄莹.混凝土骨料对界面过渡区的影响和综合评述[J].工程技术,2009(20):60-61.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 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大坝工程;应用技术

我国大坝工程中对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比较晚,所以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水平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也在水利施工中得到了应用。我国一些专家也对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进行了深度的研究,改进了施工的材料和技术为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介绍。

1.自密实混凝土性能

1.1自密实混凝土定义

实现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良好利用,就必须要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质进行了解。自密实混凝土相对于一般的混凝土的施工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自动的进行密实,同时其施工技术更有效,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和质量,所以是一种相对比较新型的混凝土的浇筑的技术。

1.2混凝土自密实原理

自密实混凝土之所有拥有良好的浇筑效果,是因为相对于一般的混凝土的配比,自密实混凝土的配置更精确,而且能够保证其混凝土的浓度,能够在其浇筑的空间内,均匀的流动不会造成阻塞,或者凝结的情况,因为其流动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而且在浇筑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随意粘结以及沉淀的情况,能够包含曾浇筑的质量,加固大坝工程的结构。

1.3工作性能及检测方法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自密实混凝土的优点。自密实混凝土的凝结性好,而且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均匀的流动,同时也可以自动的密室和加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相对于其他的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更为科学方便。但是其配料相对复杂一些,需要进行严格的配比,才能使得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其能够做好填充的工作。

检测方法主要有:坍落扩展度试验、V形漏斗试验(或T50试验)、U形箱试验。坍落扩展度试验用于检验其流动性,扩展度为将坍落度筒提起后,混凝土拌和物坍落扩展终止后扩展面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一般控制在500~700mm之间;V形漏斗试验(或T50试验)用于检验其粘稠性和抗离析性;U形箱试验用于检验其填充性,即新拌混凝土通过钢筋间隙与自行填充至模板角落的能力。

1.4材料及配合比

1.4.1材料

a.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单粒径级配的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0%,泥块含量不大于0.5%,针片状含量不大于8%;石子空隙率宜小于40%。

b.细骨料。细骨料宜选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0%,泥块含量不大于1.0%。

c.对于水泥材料的选择是自密实混凝土配比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混凝土的主料就是水泥,自密实混凝土的水泥使用要求是凝结度比较低的,因为凝结度比较高的水泥会在短时间内凝结,无法满足匀速的流动,并自行填补空隙的要求,在流动中很容易凝固,从而不能进行自密实。所以施工人员在选择水泥的过程中要对水泥的凝结度进行检测,选择那些凝结度较低的水泥,减少混凝土水分的损失,保持其流动性,这样才能使得自密实混凝土发挥良好的作用。

d.选择好水泥以后,就要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在配制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对一些辅助料的选择。这些辅助料主要起到了一个加固的作用,对水泥的流动的速率以及放热的情况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水泥的离析现象,并降低了混凝土流动的热能消耗,使得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密实,不会造成对建筑材料的浪费,从而也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e.在完成混凝土的基本配制后,可以添加一些外加剂,这种外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調整混凝土的浓度,降低混凝土的凝结性,防止水分在流动的过程中流失,使得自密实混凝土以液体的姿态完成对各个缝隙的填充,所以在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中一定要注意对外加剂的使用,选择质量好的外加剂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1.4.2配合比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调制,从施工的实际要求出发,结合大坝工程的结构特点,按照相关的质量哟啊球,进行配比,才能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密室性和质量,使其能够对大坝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行良好的加固,所以为了保证配制的准确性一般都使用体积测量的方式来确定各个材料添加的量,这样就可以使得同体积的浇筑空间得到完全的填充。

在配比中施工人员为了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都使用了一定量的减水剂,这种物质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浓度,使其能够维持在一个液体的形态流动。配比过程中还应该对水的含量进行控制,保持混凝土的强度。

2.堆石混凝土施工工艺

2.1基础及层面处理

将坝基开挖至弱风化或新鲜基岩面,清除松动岩块及石渣,用高压水枪或冲毛机对坝基进行冲洗。对上、下层结合面一般只需清除表面浮渣及积水即可,无需凿毛,但对表面积大于0.5m的堆石混凝土平整面要进行凿毛或冲毛,清除其表面乳皮,并将外露块石上的水泥浆清除干净。

2.2块石人仓填筑

a.块石料应新鲜、完整、质地坚硬,其最小粒径不应小于20cm,最大粒径根据运输、入仓能力,尽可能采用较大值,但应小于层厚的80%。块石开采时采取二次转运方式,除去石渣、逊径和超径料,将块石集中堆放备用。

b.采用人工或挖掘机装料,自卸汽车运输。人仓前用清水将运输车内的块石冲洗干净,在}昆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进仓堆石。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装载机或自卸汽车直接人仓,可以提高工效,无条件时也可采用塔吊、门机等垂直运输设备入仓。

2.3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a.自密实混凝土可采用泵送、溜槽、吊罐或挖掘机控斗等方式入仓。

b.在人仓时应采取多点浇筑,其问距不大于3m,保证浇筑点连续布置,在一个浇筑点的自密实混凝土填满后再移至下一个浇筑点。

c.在浇至层面顶部时,应使自密实混凝土面低于堆石面5~20cm,形成突出块石,以利上、下层面间结合。

d.浇筑中应严禁不合格料入仓,禁止在仓内加水,发现}昆凝土料和易性较差时,应及时检查拌和及运输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混凝土拌和物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质以及配制方法的研究,分析了自密实混凝土在堆石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为我国大坝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自密实混凝土凭借其稳定性以及自密实的填充对大坝工程进行了有效的加固,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工程建筑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国清,程利平.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01)

[2]陈春珍,张金喜,徐金良,王小兵.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J].建筑技术,2011(05)

彩色自清洁自密实混凝土研究 第6篇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也称作高流态混凝土、高工作性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自填充混凝土、免振捣混凝土等, 是一种高流动度、高均匀性的混凝土, 在没有振捣的情况下可以穿越密集钢筋、在模板中填充成型。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极大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节省振捣机具与电能消耗, 并且消除噪声污染;

(2) 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有利于提高耐久性, 解决了密集配筋与复杂构造的情况下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易于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的问题。

自密实混凝土近几年在国际上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我国从1996年以来也不断有自密实混凝土研制与应用的报道。由于自密实混凝土需要有很高的流动性, 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是技术关键之一。同时, 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 如对粗骨料的粒形、最大粒径和细骨料的细度模数、清洁程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成本较普通混凝土要高。

早在20世纪70年代, 欧洲就已经开始使用轻微震动的混凝土, 到了20世纪80年代, 日本出现了由于建筑工人减少而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的现象, 为解决这些问题,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Okamura[1]最早提出“免振捣的耐久性混凝土”。Ozawa和Maekawa做了相应的基础研究[2]。1996年, 在美国泰克萨斯大学讲学中, Okamura教授称该混凝土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以下简称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 。

2000年后大量报道说明, 自密实混凝土特别适用于浇筑量大、浇筑高度高、钢筋密集、有特殊形状等的工程。目前已有将自密实混凝土从特种混凝土发展成普通混凝土的趋势。美国西雅图65层双联广场钢管混凝土柱, 28 d抗压强度115MPa, 是迄今为止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中强度最高的实例。荷兰是目前应用该技术较为普遍的国家, 大约有75%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使用自密实混凝土, 不仅保证了特殊结构施工的需求, 也使混凝土制品的性能与外观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3]。

我国近几年自密实混凝土发展较快, 北京、深圳、南京、济南、长沙等城市陆续有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的报道, 应用领域也从房屋建筑扩大到水利、桥梁、隧道等大型工程。从1995年开始, 浇筑量超过4万m3。主要用于地下暗挖、密筋、形状复杂等无法浇筑或振捣困难的部位。同时也解决了施工扰民等问题, 缩短了建设工期, 延长了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有北京机场新航站楼的简体墙、西单北大街东侧商业区改造的工程、大亚湾核电站的核废料容器建设工程、厦门集美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程、长江三峡等多个水电站的导流洞、左岸左场坝的引水工程、润扬长江大桥的建设工程、福建万松关的隧道工程等[4]。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特别高, 促使不少学者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包括工作性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其评价指标等。随着自密实混凝土应用领域的拓展,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检测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 国际上开发的相关测试方法包括: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试验、Orimet流速试验、J环试验、L型仪试验、U型仪试验、湿筛离析试验 (wet sieving segregation test) 、渗入试验 (penetration test) 等。参照国外相关标准, 并根据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和实际应用效果, 目前普遍认为坍落扩展度比坍落度更能有效地体现出拌合物的流动性和填充性;同时L型仪和V型漏斗试验可以测得混凝土拌合物的间隙通过性, 也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拌合物抗离析性能。拌合物的这些性能与混凝土自密实施工性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是评定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核心内容[5]。

彩色混凝土的应用由来已久, 但作为外墙的彩色混凝土表面, 时间长了容易沉积各种污迹, 影响建筑物美观。对于无机物污迹, 可经过雨刷或者自来水冲洗就比较容易去除。但对于有机物污迹, 一般都难以通过水来洗刷干净。本研究采用在彩色混凝土中添加纳米光催化材料, 使得沾粘在混凝土表面的有机物污迹可以在混凝土表面的光催化材料作用下, 在阳光中紫外光照射时自然分解, 从而起到自清洁效果, 保持彩色混凝土外立面清洁和色彩。本研究将自清洁彩色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结合起来, 使得混凝土结构同时具有表面纹理、色彩和结构耐久性。这样的建筑物可通过一次性浇筑成型, 无需外墙装饰, 并可消除外墙随时间需要再装修的成本和麻烦。

1 试验

1.1 原材料

水泥:阿尔博牌P·W52.5白水泥, 密度3100 kg/m3,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砂:河砂, 细度模数2.78, 堆积密度1565 kg/m3, 表观密度为2630 kg/m3, 含泥量小于3%。

石:碎石, 最大粒径20 mm, 连续级配, 压碎值指标9.0%, 堆积密度1520 kg/m3, 针片状含量4.9%。

硅灰:Si O2含量96.2%, 比表面积18 000 m2/kg。

减水剂:弗克合成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5H, 固含量40%, 减水率不低于30%。

纳米光催化材料:由纳米级Ti O2、乳液和助剂等组成。

颜料:氧化铁黄、氧化铁红。

1.2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

自密实混凝土 (SCC) 的配制方法与普通振捣混凝土不同, 其能否配制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工作性能是否满足要求。通常骨料的用量、性质、粒径级配、空隙率及浆体的用量、黏度等均直接影响着SCC拌合物的工作性能。配制自密实混凝土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

(1) 析因法。采用正交实验或所谓的“析因法”研究胶凝材料总量、矿物掺合料掺量、砂率、水胶比、浆体体积及外加剂掺量等不同因素对于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 确定各参数的合理用量范围, 再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计算。

(2) 全计算法。直接引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一些方法改进的全计算法。

(3) 固定砂石体积含量的计算法。对于这种方法我国吴中伟院士和其他学者都曾作过介绍, 其简要计算步骤如下: (1) 设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石子的松散堆体积为0.50~0.55 m3, 得到石子用量和砂浆含量; (2) 设定砂浆中中砂体积含量为0.42~0.44, 得到砂用量和浆体含量; (3) 根据水胶比和胶凝材料中的掺合料比例计算得到用水量和胶凝材料总量, 最后由胶凝材料总量计算出水泥和掺合料各自的用量。但水胶比和掺合料的用量如何确定没做具体规定[6]。

(4) 纯粹经验推导法。即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确定单位粗集料用量、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 单位细集料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其它材料体积, 化学外加剂用量考虑混凝土的性能, 可由试拌得出也可以通过砂浆试验确定, 在此基础上确定初始配合比配制自密实混凝土, 测试其新拌和硬化状态下的性能, 对配合比进行相应的调整, 继而得到自密实混凝土的最终配合比。采用这类方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比较简单, 但要以大量的经验数据为基础, 当采用新的原材料或质量出现波动时, 需进行全新的试验来重新确定各材料组分的用量范围。

本文结合经验推导法和全计算法, 配制C50彩色自清洁自密实混凝土, 并通过试验进行了调整, 具体配合比见表2。

kg/m3

1.3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本文选择测量拌合物的坍落流动度、扩展时间T500值、V型漏斗流出时间以及L型箱填充高度表征彩色自清洁自密实混凝土的新拌性能。

1.3.1 坍落扩展度试验

(1) 用湿布擦拭坍落度筒的内外表面和平板表面, 将坍落度筒放在水平放置的平板上;

(2) 在2 min内将混凝土填充到坍落度筒内;

(3) 抹平混凝土上表面, 使其与坍落度筒的上边缘齐水平, 然后立刻垂直向上提起坍落度筒, 提升速度稳定并不能有间断。当混凝土的流动停止以后, 测量最大直径以及与其成直角方向的直径, 取2个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坍流度。测量只进行1次。

1.3.2 扩展时间T500

扩展时间T500的测试方法与1.3.1相同, 要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直到最大直径达到500 mm所用的时间, 使用秒表测量, 精确至0.1 s。

1.3.3 V型漏斗试验

V型漏斗试验测试装置见图1。

(1) V型漏斗经清水冲洗干净后置于台架上, 使其顶面呈水平, 本体侧为垂直状态;应确保漏斗稳固;用拧过的湿布擦拭漏斗内表面, 使其保持湿润状态;

(2) 在漏斗出口的下方, 放置承接混凝土的接料容器;混凝土试样填入漏斗前, 关闭漏斗流出口的底盖;

(3) 用容器盛装混凝土试样, 从漏斗的上端平稳地加入漏斗内直到填满;

(4) 用刮刀沿漏斗上端将混凝土的顶面刮平, 混凝土试样约为10 L左右;

(5) 将混凝土顶面刮平, 待静置1 min后, 将漏斗出料口的底盖打开, 用秒表测量自开盖至漏斗内混凝土全部流出的时间, 精确至0.1 s, 同时观察并记录混凝土是否有堵塞等状况;

(6) 流下时间的测定, 宜在5 min内对试样进行2次以上的重复试验, 以2~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进行评价, 可减少取样的误差。

1.3.4 L型箱试验

L型箱试验测试装置见图2。

采用改进的L型箱, 结合L型箱和U型箱特点, 检测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通过钢筋间隙。改进的L型箱容器是以具有光滑表面的材料制成的硬度足够的容器, 被1块隔板分为A室和B室2个部分, A室尺寸为130 mm×200 mm×680 mm;B室尺寸为130 mm×200 mm×340 mm;在隔板底部有钢筋栏栅和滑门, 栏栅由直径13 mm、长度190 mm的钢筋组成 (见图3) , 中心距为50 mm, 即设置净间距为35 mm的隔栅。栏栅外有拉门 (见图4) 。当自密实混凝土填满A室后, 拉起拉门, 混凝土就从栏栅中流到B室。

(1) 将L型箱容器垂直放置, 顶部边缘水平;

(2) 用湿抹布擦拭装置内表面、滑门、隔板和障碍;

(3) 关闭滑门, 将混凝土注入A室。连续不断地注入混凝土直至A室顶部边缘, 中间不需要振捣或者敲击;

(4) 用金属直尺或者泥刀刮走多余的试样, 在1 min内抹平混凝土表面;

(5) 快速打开滑门, 使混凝土通过障碍流入B室, 直到混凝土停止流动;

(6) 测量B室内混凝土从底部到顶部的高度H2, 精确至1 mm, 取3个点测量高度, 一般取装置中心点和2个角;

(7) 测量A室的混凝土高度H1, 填充高度差=H1-H2。

2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

参照JGJ/T 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和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见表3。

3 C50等级彩色自清洁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外观

(1) 标准养护条件下, 彩色自清洁自密实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最小值为59.8 MPa, 最大值为65.3 MPa, 平均值为63.4MPa。使用计算的标准差, 根据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满足C50等级要求。

(2) 彩色自清洁自密实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要求较高, 通常要求达到镜面效果, 本试验制备的彩色自清洁自密实混凝土经过养护后, 其表面非常光滑, 颜色均匀, 呈镜面效果。

4 自清洁效果试验

4.1 试验方法

(1) 彩色自流平混凝土的制备

根据自密实混凝土中砂浆 (去除石子) 的配比。制作: (a) 普通彩色自密实混凝土 (砂浆) 试板 (不含纳米光触媒材料) ; (b) 自清洁彩色自密实混凝土 (砂浆) 试板 (含纳米光触媒材料, 用量为水泥质量的5%) 。

经混合搅拌之后倒入预先制备好的模板中, 模板的尺寸为80 mm×290 mm×12 mm (按照紫外光加速耐候试验机尺寸要求配置) , 养护周期为28 d。经过养护的彩色自流平砂浆底板表面应保持干燥、干净、平整、不起砂、无灰尘、无锈蚀、无霉菌以及油污渍等杂物。

(2) 模拟表面被污染———涂抹试剂

为了模拟混凝土表面被污染, 用稀释好的亚甲基蓝试剂 (10 mg/L) 作为有机污染物, 分别涂刷在普通彩色自流平砂浆底板和含有光触媒材料的彩色自流平砂浆底板上 (见图5) 。

(3) 紫外光加速耐候实验

将彩色自流平样板 (尺寸80 mm×290 mm×8 mm) 斜放在试验机内, 试验的砂浆面向内, 接受紫外光和水喷淋。耐候实验1个循环为1 h。温度设定38℃。紫外光辐照度0.5 W/m2。照射30 min后开始水喷淋, 水喷淋时间为30 min, 这样为1个循环周期。经过100、200个循环, 观测实验结果。

4.2 实验结果分析

100、200个循环后自清洁彩色自流平砂浆底试板和普通彩色自流平砂浆试板上亚甲基蓝分解效果分别见图6、图7。

从图6、图7可以看出, 加了纳米光触媒材料的彩色自流平试板表面, 亚甲基蓝颜色随着紫外光的照射而不断分解, 经过200个循环后表面上的亚甲基蓝基本完全分解。而普通彩色自流平底板, 经过200个循环的紫外光实验, 亚甲基蓝基本没有分解, 附着在自流平砂浆底板表面, 难以去除。

5 结语

(1) 通过混凝土配合比基本参数优化技术, 利用白水泥加无机颜料, 可制备坍落扩展度大于650 mm、V型漏斗流出时间在5~15 s、表面光洁达到镜面效果的C50彩色自密实混凝土。

(2) 通过彩色自密实混凝土与纳米光触媒材料的复合使用, 能够实现彩色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清洁效果。

(3) 虽然彩色自清洁自密实混凝土的成本较普通自密实混凝土高, 但其在施工中不用再着色装饰, 就可做出多种色彩精美的混凝土建筑, 不仅节约了人工、时间和能耗, 同时也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装饰效果, 将成为未来具有艺术特性的高性能建筑材料。

参考文献

[1]Okamura Hajime, Ouchi Masahiro.Self-compacting concrete:development, present use and future[C]//Proceedings of lst International RILEM Symposium on Self-Compacting Concrete.Paris:RJLEM Publication SARL, 1999:3-14.

[2]Ozawak, Maekawak, Kunishima M, et al.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based on the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 tructures[C]//The Second East-Asia and Pacific Concret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EASEC-2) .Tokyo, Japan:1989:445-450.

[3]Barto S P J M.Testing SCC:towards new European standards for fresh SCC[C]//Proceedings of l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ign, Performance and Use of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Paris:RILEM Publication SARL, 2005:25-46.

[4]Svenm, Aamus F, YANG Jianying.State of the art admixtures for high performance SCC in China[C]//Proceedings of l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ign, Performance and Use of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Paris:RILEM Publication SARL, 2005:129-136.

[5]CCES 02—2004,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S].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第7篇

自密实混凝土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缩写SCC, 下均用SCC表示) 属于一种高性能混凝土, 也称高流态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免振捣混凝土等, 是通过外加剂、胶结材料、粗细骨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 使混凝土拌合物屈服值减小且又具有足够的塑性粘度, 粗细骨料能够悬浮于水中不离析、不泌水, 在不用或基本不用振捣的成型条件下, 能充分填充所有空隙, 形成密实而均匀混凝土结构的一种高性能混凝土。SCC可以在较低的水胶比下仅靠自重就能填充到复杂模型的各个角落, 具有均匀的自密实成型性能, 同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能, 且在硬化后表面的结构十分致密, 渗透性低, 提高了其耐久性。

SCC提供了一种新的混凝土配合比, 是建立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混凝土、水泥、骨料的不断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其突出优点是:它的优质性能和高质量能够满足比较苛刻的建筑要求, 避免了施工中的漏振、过振等人为因素和钢筋密集难以振捣对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的影响, 同时在整个建筑流程中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此外, SCC还具备改良度、高质量和耐久性等优点, 简化了建筑流程。同时, 相对于传统混凝土, 为了克服达到一定密实度而不停搅拌发出的噪音, SCC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施工环境, 能在不增加造价的前提下减少噪声扰民 (见表1) 。因此, SCC被认为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静音革命”。由于具有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目前SCC已经成为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加以治理;已接近必须治理的极限值。

1原材料的选用

1.1 水泥

除大体积SCC宜选用中热或低热硅酸盐水泥外, 其他多种都可用于SCC, 品种的选择决定于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基于目前我国原材料状况, 水泥的选择主要是参考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强度之间的问题, 水泥与外加剂是否相适应, 决定着能否配制出某个强度等级的SCC, 因此应选用稳定性好的水泥。一般而言, 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SCC, 其拌合物的和易性优于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且均质性好, 混凝土硬化时间短, 外观质量好, 利于拆模。因此, 水泥品种的选择应优先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般水泥用量为350~450 kg/m3。水泥用量超过500 kg/m3会增大收缩, 低于350 kg/m3则必须同时使用其它粉料, 如微硅粉、粉煤灰等。

1.2 矿物掺合料

SCC浆体总质量较大, 单用水泥会引起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增大, 产生温度裂缝, 同时混凝土的收缩也增大, 不利于混凝土的体积安定性。掺入适量的活性掺合料, 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 减少混凝土的放热和变形,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也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矿物掺合料主要有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等[3]。前两者较常用。粉煤灰作为一种工业废料, 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掺加粉煤灰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 节省工程造价, 还可以利用它们的物理效应、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效应, 增强硬化后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初期水化热, 减少干缩, 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磨细矿渣可改善和保持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 有利于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国外硅灰使用很普遍, 高强混凝土都必须掺加硅灰, 但因价格较高, 国内只是少量采用, 如果与矿渣、粉煤灰复合掺加, 掺量少, 性能好, 经济效益将十分显著。

1.3 骨料

骨料的选择对于SCC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非常重要。选择时必须注意骨料的品种、尺寸、级配等。粗骨料是混凝土中骨料的主要组成, 在混凝土的组织结构中起着骨架作用, 其粒径大小对混凝土的密实度有较大的影响。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当使用卵石时一般为25 mm, 使用碎石时一般为20 mm。由于SCC常常用于钢筋稠密或薄壁的结构中, 因此针状、片状的骨料含量不宜大于5%。连续级配可使石子获得较小的空隙率,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另一方面, 为保证SCC具有良好的粘聚性, 减少因流动性大而产生骨料分离及离析作用, 满足和易性要求, 应适当增大砂率, 以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粘度。宜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 细度模数控制在2.6~3.2[4]。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检验办法》的规定, 含泥量不大于3%, 砂中所含粒径小于0.125 mm的细粉不低于10%。

1.4 外加剂

SCC的高流动性、高稳定性、间隙通过能力和填充性都需要以外加剂的手段来实现, 对外加剂的主要要求为:与水泥的相容性好、减水率大、缓凝、保塑。配制SCC常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可使混凝土获得适宜的粘度, 以及良好的粘聚性、流动性和保塑性。一般选用的外加剂品种有高性能减水剂、增稠剂、引气剂和膨胀剂等。高性能减水剂的减水率应在20%以上。聚羧酸系列高效减水剂最佳, 能够提供强大的减水作用, 减水率最高甚至达40%, 具有特别优良的流动性。而且其超强的粘聚性, 高度的自密实性, 良好的工作性保持能力, 能够增强早期强度的发展。考虑到SCC粗骨料粒径小、砂率高、胶结材料用量大, 易导致混凝土自身的收缩量大, 加入少量的膨胀剂, 可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减少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同时, 为防止混凝土的离析, 还需掺入增粘剂, 目前用于SCC的主要有纤维素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生物聚合物、乙二醇类聚合物及无机增粘剂等。在掺入引气剂时, 掺量不宜过高, 虽然含气量增加、气泡增多在混凝土中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 增加流动性, 并对抗冻有利, 但含气量过高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较多, 所以应加以控制。

1.5 水

采用洁净的自来水。

2配合比设计原则

因SCC在配合比设计上用粉体取代了相当数量的石子, 通过高效减水剂的分散和塑化作用, 使浆体具有优良的流动性和粘聚性, 能够有效地包裹石子, 从而达到自流动和自密实的效果, 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超量取代法进行。首先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有关规定计算出未掺粉煤灰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再根据粉煤灰的质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初步选取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和超量系数, 并计算出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各材料用量;计算灰浆富余系数α并调整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和超量系数使其在3.6~4.0;最后还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进行试配。SCC配合比的突出特点是:高砂率、低水胶比、高矿物掺合料掺量。此外应满足拌合物高施工性能的要求, 其主要参数应满足:水胶比为0.28~0.40;混凝土拌合物中胶结材料浆体体积占35%~45%;砂率为45%~50%;减水剂掺量为0.5%~1.5%;粉煤灰、磨细矿渣等掺合料按其品质和作用效应的不同, 有各自不同的掺量范围, 如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为15%~35%, 磨细矿渣一般为30%~50%。

SCC配合比的确定是以上各参数和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施工性、体积稳定性 (硬化前的抗离析性, 硬化后的弹性模量、收缩徐变) 等诸性质间矛盾的统一。例如流动性和抗离析性要求粗骨料用量小, 但粗骨料用量小时硬化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低, 收缩、徐变大、砂率大, 有利于施工性和强度而增大弹性模量;水胶比大, 有利于流动性, 而不利于强度和耐久性等等。根据上述矛盾的统一确定粗骨料的最合适用量、砂子在砂浆中的含量。配制SCC应首先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水胶比、用水量、砂率、粉煤灰掺量、膨胀剂等主要参数, 再经过混凝土性能试验强度检验, 反复调整各原材参数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5]。

3施工要点

3.1 制备要点

制备SCC的关键是掺加外加剂、粉煤灰、超细矿渣, 并精心设计配合比, 使混凝土拌和物的屈服应力减小, 实现大流动性和具备一定的塑性粘度, 并使骨料悬浮于水泥浆中, 实现自密实, 满足泵送要求[7]。

3.2 搅拌要点

应检验拌合物工作性, 工作性能检测包括坍落度、坍落扩展度, 必要时可采用模型及配筋模型试验等方法测评拌合物的流动性、抗分离性、填充性和间隙通过能力。根据试配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选择混凝土工作性、强度指标、耐久性都能满足相应规定的配合比。

3.3 运输要点

SCC中少许增塑剂通过搅拌运输车的搅拌混合会导致附加的液化效果, 这叫做“存储效应”, 可能导致不久之后混凝土的离析。因此, 在运送SCC之前, 应该做好搅拌车的检查, 确保搅拌筒湿润而无明水。另外, SCC的运送及卸料时间控制在2 h以内, 以保证SCC的高流动性。

3.4 浇筑要点

由于SCC的水含量为不再允许放宽的含量, 不可能再提高, 所以在浇筑之前, 要检查模板里是否存有残余的水。少量残余的水都可能导致SCC离析现象的产生, 浇筑时, 尽量减少泵送过程对混凝土高流动性的影响, 使其和易性能不变。混凝土应采取分层浇筑, 但在浇筑范围内尽可能减少浇筑分层, 使混凝土的重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并尽量不破坏混凝土的整体粘聚性。浇筑速度不能过快, 防止卷入较多空气, 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在浇筑后期应适当加高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以减少沉降。SCC应在其高工作性能状态消失前完成泵送和浇筑, 不得延误时间, 应在120 min内浇筑完成[6]。

3.5 养护要点

SCC浇筑完毕后, 应及时覆盖防止水分散失, 并在终凝后立即洒水养护, 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 拆模后应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剂或采用其他保湿养护措施。

4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配合比设计方法

掺加外加剂改善新拌混凝土性能, 选用何种外加剂、加入多少量才能合理解决粘聚力与流动阻力, 大坍落度与泌水、分层、离析等问题;水泥、碎石、砂、水、掺和料、外加剂6种组分的掺量比例, 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配制符合规范要求的SCC。SCC对工作性要求较高, 配合比计算涉及的因素较多, 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考虑各种因素对SCC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及经济性, 应用计算机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将成为可能。

4.2 早期收缩开裂及脆性的问题

由于在低水灰比或水胶比并掺入较多的具有相当活性的矿物细掺合料的混凝土中会产生自干燥, 从而引起混凝土的自收缩, 使混凝土内部结构受到损伤而产生微裂缝, 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如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以部分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采用围水养护, 即在混凝土浇筑后仍处于塑性状态时, 尽快地进行水雾养护, 对减少或防止混凝土的自收缩具有一定的效果。SCC提高了集料与硬性水泥浆体的粘结, 改善了界面过渡区, 但也使脆性有所增大。

4.3 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认识

SCC的施工性能已得到了比较充分的研究, 但是在掺入大量的高效减水剂后, SCC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目前还不是十分了解。

4.4 经济性问题

SCC的材料成本要略高于普通混凝土, 这也成为应用SCC的主要障碍。但是SCC具有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 应将SCC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其经济指标, 尽快推动SCC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5展 望

由于SCC的良好流动性, 泵送成本相对更低, 覆盖力更大。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可用于水泥柱、墙体等承重建筑, 也可用于民用建筑和商务建筑乃至修补工程, 在表面磨光方面也较传统混凝土有优势, 耐久性也很好, 适用于大多数混凝土板、桥梁、墙体、柱体、路面、隧道等浇筑量大、浇筑深度深或浇筑高度大、钢筋密集、有特殊形状等混凝土工程中, 发达国家也在大力推广SCC的应用 (见图1) , 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8]。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 随着混凝土制品多样化、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产环境改善要求的提高, SCC以其优良的品质特性越来越受到生产企业的欢迎。建设部在2005年2月下达的2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中, 将推广“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放在了显著位置, 可见国家对此项技术的重视。然而国内关于SCC的设计与施工尚无规范可循, 因此在设计SCC时, 要综合考虑新拌混凝土的性能以及混凝土的长期性能。

参考文献

[1] Hajime Okamura.Masahiro Ouchi.Self-compacting concrete[J].Journal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2003, 1 (1) :5-15.

[2] P.J.M.Bartos, M.Grauers.Self-compact concrete[J].Concrete.1999, 3 (4) :9-13.

[3]陈志龙, 杨建宁.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J].施工技术, 2007, 36 (4) :64-66.

[4]齐永顺, 杨玉红.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混凝土, 2007, (1) :25-28.

[5]刘数华.自密实混凝土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 2004, (7) :118-120.

[6]中南大学.CCES 02-2004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7] Ake Skarendahl.Chang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rough Use ofSelf-Compacting Concrete, 1st International Sympsium on Design[C].Performance and Use of Self Consoli-dating Concrete Proceedings.2005:17-24.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研究 第8篇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自密实,均质性,免振捣

1 引言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 欧洲就已经开始使用轻微振动的混凝土, 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自密实混凝土才在日本发展起来。日本发展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原因是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的减少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高之间的矛盾。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将自密实混凝土第一次用于瑞典的交通网络民用工程上。随后建立了一个多国合作自密实混凝土指导项目。从此以后, 整个欧洲的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普遍增加。

2 实验材料

2.1 胶凝材料

2.1.1 水泥

本次试验选用米东天山水泥厂生产的P.O.42.5R水泥, 其各项检测结果见表1。

注:“—”表示没有相应指标要求。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要求值, 从表1-1可知, 水泥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 规定要求。

2.1.2 粉煤灰

本次试验选用冬储的F类Ⅱ级粉煤灰, 其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

注:“—”表示没有相应指标要求。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要求。

从表2可以看出, 粉煤灰各项指标满足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596-2005) 中规定的F类Ⅱ级粉煤灰要求。

2.1.3 矿粉

本次试验选用新疆某矿粉厂生产的S75级矿渣粉, 其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3。

注:“—”表示没有相应指标要求。

从表3可以看出, 各项指标均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046-2008) 中规定的S75级矿渣粉要求。

2.2 骨料

本次试验选用新疆金峰砂场生产的天然砂, 其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及砂的筛分结果分别见表4和表5。

注:1.“—”表示没有相应指标要求。2.技术要求引用规范《建设用砂》 (GB/T 14684-2011) 。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对于水洗砂的筛分结果, 此类砂属于1区, 公称粒径为4.75mm和2.36mm的累计筛余不符合标准《建设用砂》 (GB/T 14684-2011) 的要求。对于砂的其他技术指标达到了标准《建设用砂》 (GB/T 14684-2011) 规定的Ⅰ类砂的要求。

2.3 减水剂

本次试验研究选用新疆中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聚羧酸在生产工艺上进行了针对性调整, 聚羧酸复配过程中充分考虑自密实混凝土特性, 在粘聚性、保水性进行特殊调整, 最终配制出自密实混凝土专用聚羧酸。其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6。

注:1.“—”表示没有相应指标要求。2.技术要求引用规范《建设用砂》 (GB/T14684-2011) 。

注:1.表中的S和D分别为含固量、密度的生产厂控制值 (d为实测密度值) 2.技术要求引入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2008) 。

从表6可以看出, 根据《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2008) 要求, 其各项指标满足生产厂的内控指标既为合格。

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硅水泥表观密度3000kg/m3, F类Ⅱ级粉煤灰表观密度2130kg/m3, S75矿粉表观密度2860kg/m3, 砂表观密度2620kg/m3, 5~20mm连续级配卵石表观密度2698kg/m3, 混凝土中含气量按2.5%考虑, 通过绝对体积法可得自密实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4 实验方法和检测项目

5 实验过程

实验开始先通过10L小试配调整混凝土整体和易性, 调整完毕后进行30L试配检测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根据试配情况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微调达到理想状态后测得各标号自密实混凝土实验数据 (见图8) 。

所测3个标号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均满足自密实混凝土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过程并根据原材料情况确定自密实混凝土最佳配合比 (见表9) 。

6 实验结论

通过选择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 使用适合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通过绝对体积法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指标基本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大规模生产推广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陈春珍.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0.

[2]严琳.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及其性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8.

大连推广自密实超高强混凝土 第9篇

随着大连地区超高层建设项目的不断涌现, 对混凝土的性能以及混凝土施工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普遍应用的强度为C50、C60的混凝土已不能满足需要。大连金和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历经多年探索和反复实验, 研究混凝土的新拌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长期和耐久性能, 取得了C80自密实超高强混凝土从实验成功到稳定生产的成果。

C80自密实超高强预拌混凝土具有泵送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又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这种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抗冻、抗腐蚀以及耐磨等性能, 对节约资源能源、保护自然环境、延长工程寿命有重大意义。同时, 还可以减小结构断面, 增加工程的使用面积和有效空间, 美化建筑环境, 解决建筑工程中“肥梁、胖柱”的问题, 从而可以节约土地。此外, 自密实混凝土最大的好处是由于其像“稀饭”一样的高塌落度, 施工中可以实现免震捣。这在钢筋特别密实的结构中可避免因插不进震捣棒而造成的“蜂窝”、“狗洞”等质量事故。

自密实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分析 第10篇

一、自密实混凝土概述

自密实混凝土即是无需进行鼓捣操作仅依靠混凝土自身重力作用便能在密集配筋的条件下进行均匀密实成型的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由前联邦德国在上世纪后期研制出来的, 随后传至英美以及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自密实混凝土使用量占到了这些发达国家的混凝土全部产量的30%~40%。我国的自密实混凝土发展时间相对较短, 然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不断应用在各类建筑物的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相比于其他普通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有着独特的搅拌阶段, 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进行密实, 无需进行振捣操作。自密实混凝土的自密实能力也相对较强, 具有高填充能力、高稳定性以及高穿越能力等自密实特性。自密实混凝土的高填充能力也是自密实混凝土重要特点之一的流动性, 无需对其进行鼓捣操作, 自密实混凝土便能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流淌, 自动填充到模板的任意角落, 且不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和内部出现气泡, 其中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时的能量和自身重力作用是其进行密实的主要动力。

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和优点

相比于其他普通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有着优良的工作性能和优点。自密实混凝土的优良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稳定性较高。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均匀, 不存在泌水和骨料离析现象。 (2) 流动性较高。自密实混凝土能够有效绕过障碍物, 在密集配筋条件下仍然能够填充到模型的任意角度。 (3) 自动充填性。自密实混凝土无需进行鼓捣操作, 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能均匀密实成型。此外, 自密实混凝土也有着众多优点, 如:无需进行捣鼓操作, 降低施工噪音;自密实混凝土均质好, 不透水性能较强;简化混凝土浇筑工序;模板使用寿命长;降低劳动强度, 节省电力资源等优点。

三、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原材料称重、搅拌、浇筑以及早期养护等方面内容, 下面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的各个技术进行分析。

1. 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料称重

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的配合比和称重有着较高要求, 原材料配合比一旦确定后, 必须严格执行原材料的配合比。在原材料的称重方面, 液体外加剂和水可以采用体积计量方式, 其他的原材料必须采用质量计量方式来进行称重。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的称重误差要求相当严格, 具体误差要求如下:水泥土计量误差必须控制在±1%以内, 掺合料计量误差必须控制在±1%以内, 粗骨料、细骨料计量误差必须控制在±2%以内, 外加剂计量误差必须控制在±1%以内, 水计量误差必须控制在±1‰以内。自密实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测量仪器应当进行定期校验, 以保证其精度达到相关规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的骨料应当定期测定其含水率, 尤其是在雨天进行施工时, 应当适量增加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 且骨料的含水率应当从用水中进行扣除。

2. 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

相比于其他的水泥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不仅水胶比相对较低, 而且其塑性粘度也相对较大, 若使用普通的自落式搅拌机无法进行有效搅拌。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时, 应当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来进行搅拌, 且尽量使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前, 应当对搅拌机的搅拌筒进行湿润处理, 具体可以让搅拌机加水空转几分钟, 然后将水倒掉, 以到达湿润搅拌筒的目的。在进行第一次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时, 应当充分考虑损失在搅拌机壁筒上的砂浆, 原材料中石子的用量应当按配合比规定适量减少。在对搅拌好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卸载时, 应当保证每次基本卸载干净, 严禁在未完全卸尽的自密实混凝土搅拌筒中加入新的拌合料, 杜绝一边卸载搅拌好的自密实混凝土一边进行原材料添加。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时, 应当严格按照规定配合比来添加原材料, 严禁在未获得专业级人员的同意随意增减原材料的配合比。此外, 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原材料的添加顺序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 在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搅拌时, 应当按照先加入砂, 再加入水泥, 接着加入掺合料, 最后加入水的顺序来进行原材料的添加, 且这些原材料必须在搅拌机的搅拌筒内经过40 s的搅拌后才能加入石子和外加剂, 在添加石子和外加剂后, 各类原材料搅拌1 min便可以进行自密实混凝土出料。

3. 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时, 应当尽量减少自密实混凝土的转载次数, 并保证以最短时间转载到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点。自密实混凝土从搅拌卸出后, 应当在60 min内完成浇筑。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前应当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进行检测, 如果坍落度在250 mm以内, 扩展度在550 mm以内, 混凝土不能浇筑或振捣后降标号处理;当扩展性和坍落度均符合要求时, 必须对自密实混凝土采用自密实能力测试仪进行表观密度比进行测试, 只有当自密实混凝土表观密度比大于99%时才能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时, 无需采用任何捣鼓设备来进行捣鼓操作, 只需保证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钢筋最小净距10 mm便能满足密实性要求, 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粗骨料粒径应当控制在20 mm以内。相比于其他普通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更大, 具有更多的液体性能, 因此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支模时应当保证模板缝隙密实, 避免混凝土浆流出, 并对侧模板的支撑和固定进行加强, 保证侧模板的抗挤压能力达到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的挤压力要求。

4. 自密实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相比于一般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的水胶比相对较低, 不仅塑性粘度较大, 而且保水性也相对较强,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易泌水, 导致自密实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速度大于表层水的蒸发速度, 使得自密实混凝土在凝结过程或浇注后不久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因此应当加强自密实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前7 d的养护便可以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

四、结语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我国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 自密实混凝土不断应用在各类建筑物的混凝土工程施工中, 相信不久的将来, 自密实混凝土将会成为现代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袁辉.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 2012 (8) .

[2]孟兵宇.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3 (8) .

上一篇:有形动产下一篇:项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