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综述范文

2024-05-17

护理综述范文(精选12篇)

护理综述 第1篇

(1) 啼哭:正常新生儿的哭声宏亮有力。胎头吸引娩出者, 哭声软弱无力;颅内出血者, 哭声有脑性尖叫;肺炎患儿哭声无力, 口周紫绀, 呼吸急促;有疼痛或刺激, 暴发性高声尖叫;腹痛腹胀患儿, 阵发性哭声尖锐。不哭不闹、不吃奶者, 多为重症表现。 (2) 哺乳:正常新生儿哺乳时吸吮有力, 吞咽顺利;早产儿吸吮无力, 吞咽缓慢;病情危重者, 拒乳, 不哭;口腔粘膜溃疡者, 哺乳时啼哭不止;奶量不足或浓度不够, 喂奶时间未到, 啼哭不止, 又无异样体征。 (3) 呕吐:新生儿胃呈水平位, 哺乳后乳汁从口中溢出, 多系正常现象。呕吐物为奶液、粘液、粪汁多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喷射呕吐为颅内压升高;食后易吐, 吐后欲食, 次数频繁, 营养不良貌为幽门狭窄。 (4) 尿便:出生24h内有3~5次尿。24h无尿应加喂糖水, 观察有无腹胀, 是否泌尿系畸形。新生儿胎粪为墨绿色, 粘稠无臭, 随奶水摄入逐渐成棕色, 黄色。多次黄色稀水样大便多为消化不良。灰白色可能先天性胆道闭锁。 (5) 脐带:出生后脐部保持干燥, 脐部脱落后保持局部干燥。 (6) 皮肤:新生儿皮肤易擦伤引起感染。要勤换尿布, 勤洗臀部。臀红可涂鞣酸软膏, 皮肤湿烂红外线照射15min, 1次/d。贫血或末稍循环不良者皮肤苍白, 心功能不全和周围循环衰竭周皮肤灰暗, 青紫则是缺氧。生后2d~3d出现生理性黄疸, 7d~14d消失。 (7) 口腔:正常新生儿口腔湿润光滑。马牙用生理盐水擦洗。鹅口疮应严密隔离, 喂奶后涂5%碳酸氢钠, 口服维生素B2。 (8) 体温、心率、呼吸:夏季注意打开包被散热, 补充水份, 冬季注意保暖。心率应注意观察次数、强弱。新生儿呼吸表浅, 频率较快40~60次/min。 (9) 反应、神志、畸形:正常新生儿有觅食、拥抱和交叉伸腿反射等, 肌张力良好。若刺激反应低下, 则肌张力差。新生儿神志清, 反应灵敏。注意有无昏睡, 眼球有无斜视、凝视, 发生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观察有无兔唇, 多指 (趾) 或生殖系、消化系畸形等。 (10) 随时观察:护士在交接班、巡视病房、哺乳、治疗及换尿布等各种处置时, 随时注意观察, 重点观察早产儿的病情变化[1]。

2 早产儿的护理

WHO定义早产儿为胎龄<37周, 体重<2500g的新生儿, 均应给予特护。 (1) 一般护理:定时喂奶、称体重及量体温 (1次/6h) 。 (2) 保暖:室温24℃~36℃, 湿度55%~65%。体重越轻室温要求越高, <1000g者箱温应接近体温。低体重儿要防止硬肿症发生。 (3) 供氧:间断给40%的氧。 (4) 防低血糖:出生1d约50%出现低血糖, 应补充葡萄糖。 (5) 补充营养剂:出生1d给维生素K1, 3d给维生素B、C5, 10d给维生素D, 1个月给铁剂。 (6) 喂养:主张早期喂奶。 (7) 预防感染:环境消毒;隔离;皮肤口脐带清洁护理。 (8) 预后:饮食护理对存活率影响最大, 有效的呼吸管理, 明显降低死亡及发育异常[2]。

3 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1) 改进传统的打包法:选用婴儿睡袋代替包被包扎, 放开手脚以便体验外界的感觉, 使大脑发育。 (2) 多方位的睡眠姿势:提倡多方位睡姿, 能开阔视野、促进视觉发育、锻炼翻身、促进大脑发育和心理发育。 (3) 充分的母爱和怀抱:新生儿尽量与母亲同床, 充分抚摸、亲吻。 (4) 情绪变化的剖析:注意观察新生儿情绪, 没有明显原因而哭闹不停的, 只要在母亲怀抱里, 就能安静下来。 (5) 不同的气质用不同的方法对待:让母亲了解“难对付”和“反应慢”的新生儿气质特点, 耐心对待[3]。

4 新生儿的抚触护理

触是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 可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室温在26℃~28℃下抚触, 婴儿疲劳、烦躁时, 不宜抚触。郭凤平等[4]研究42d时抚触组与对照组婴儿体重、头围、身长的增长, 差异显著。

5 新生儿的访视护理

对新生儿的访视及护理医院已形成制度, 受到好评。 (1) 访视时间:出生后的7d、14d、28d各家访一次。 (2) 访视内容:问:出生时的身长、体重、睡眠、大小便、是否接种疫苗。看:精神状态、面色、吸吮力。查:有无黄疸、皮肤糜烂、口疮、脐部感染、四肢和生殖器异常。指导喂养:母乳喂养, 定时定量, 左右乳头交换。投药:预防佝偻病口服VD丸等[5]。

6 新生儿疾病的预防

(1) 肺炎:新生儿居室通风, 上呼吸道感染者, 严禁探视。乳母患呼吸道感染, 可隔离或暂停哺乳。 (2) 细菌性败血症:出生4d~7d为早发型, 病菌多来自母产道菌群。出生5d~7d为晚发型, 细菌由环境中的人群或污染器械传播, 注意防护。 (3) 破伤风:接生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紧急情况下, 断脐剪刀和结扎线用碘酒涂抹和浸泡, 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等。 (4) 预防接种:出生3d内接种卡介苗, 预防结核病。出生6个月内接种乙肝疫苗, 防止感染乙肝。 (5)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的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的筛查工作, 应做到早诊断, 早治疗[6]。

摘要:为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从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早产儿的护理, 新生儿的心理护理、抚触护理、访视护理、疾病预防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早产儿护理,抚触护理,访视护理,护理难点

参考文献

[1]谷连格, 季桂喜.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3 (4) :25~26.

[2]石树中.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早产儿护理[J].实用妇科杂志, 1998, 14 (3) :128~1301.

[3]郑惠珍, 陈月花.新生儿的心理护理指导[J].职业与健康, 2005, 21 (12) :2084.

[4]郭凤平, 陈益琼.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 2004, 21 (7) :638.

[5]李俊香, 张桂莲.新生儿访视及护理[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1, 18 (3) :65.

产后出血护理综述 第2篇

姓名:曾佳学号:2011022928

摘要: 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

小时至24小时3段时间,多发生在前两期。近年来,我国产妇死亡率虽有下降,但产后出

血仍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

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如果产

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做得好,便可以显著降低产妇死亡率和相应并发症的发病率。

1.出血的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分为: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有些产妇在分娩时精神过于紧张,导致子宫收缩力不好,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胎盘从子宫蜕膜

层剥离时,剥离面的血窦开放,常见有些出血,但当胎盘完全剥离并排出子宫之后,流血迅速减少。但是,如果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及其他原因,造成子宫收缩不好,血管

不得闭合,即可发生大出血。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过长,使用过长,使用镇静

药过多,麻醉过深,也可造成胎盘收缩无力,出现大出血。局部因素:羊水过多、巨

大儿、多胎妊娠时。由于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纤维过度伸长,产后也不能很好收复;

生育过多过频,使子宫肌纤维有退行性变,结蒂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而收缩无力等

等,也是造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之一

2)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也是造成大出血的原因之一,包括胎盘剥落不全、胎盘粘连等,胎

盘嵌顿,胎盘胎膜部分残留,都可造成大出血。

3)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患有血液病,重症肝炎,其后果也很严重,必须高度注意。分娩时应到有

条件的医院,以免发生意外。所以,产妇必须做好产前检查,对有产后出血史,患有

出血倾向疾病如血液病、肝炎等,以及有过多次刮宫史的产妇,应提前入院待产,查

好血型,备好血,以防在分娩时发生万一。产后出血有时候很难预先估计,往往突然

发生,所以做好保健很重要:如子宫收缩无力引起出血,应立即按摩子宫,促进子宫很快收缩,或压迫腹主动脉,以减轻出血量。

4)软产道损伤

包括会阴 阴道 宫颈破裂 及子宫下段破裂。最常见的原因有胎儿过大 分娩时候保护会阴不当或手术助产不当。预防措施:

1)子宫收缩剂

许多试验和一些观点认为,在第三产程常规注射缩宫素可减少超过40%的产后出血,并且已经证实常规预防性使用缩宫素可以减少治疗性药物的使用。在加拿大,缩宫素是目前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主要益处是缩宫素产生作用快,而且不会使血压升高或像麦角新碱那样引起宫缩强直。使用缩宫素最大的益处是可以预防产后出血,而且没有证据证实它增加胎盘滞留或第三产程延长的风险。因此,在第三产程,胎儿前肩娩出后注射缩宫素可以预防产后出血。有效的方案包括缩宫素10u im,5u iv 或10-20 u/L以100-150 cc/h的速度静滴。没有证据证实哪种治疗方案更优越,包括其治疗剂量、使用途径、或使用时机。两个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目前正进行大样本的研究,若证实为有效,则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不仅成本低,而且经肠道用药。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米索前列醇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2)早发现

第三产程的处理应包括早期脐带钳夹,轻拉脐带,宫底触诊以及检查胎盘和下生殖道。早期发现产后出血对处理至关重要。产妇分娩后,临床医师应常规观察有无多量出血。并应培训护士早期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和产后出血的存在。当预防措施无效时,一套已制定好的针对产后出血的处理措施是非常有价值的。关键在于产科医护人员必须熟悉这些步骤,提高警惕,一旦产后出血发生时,应保证正确使用应使用的仪器、药物及让应到场的医务人员到位。最初的评估和治疗当临床医师面临大量出血时,应立即寻找出血的原因,同时进行有效的复苏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为寻找病因,应全面检查子宫和下生殖道。同时,进行复苏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大量补液,面罩吸氧,监测重要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尿量。输注晶体。并考虑是否留置导尿和监测血氧饱和度。抽血进行凝血功能、血型检查并进行交叉配血。

3)按摩子宫:

最初阶段经过以上的初步治疗,仅有一小部分妇女无效。若此时出血仍得不到解决,那么很快会威胁到生命,需手术干预。在安排手术的同时,尽可能的控制局部出血,用手压迫出血部位。并考虑行宫腔纱条填塞。剖宫产术中可使用血管加压素控制胎盘附着部位出血。连续静脉输注大量晶体和血制品以维持正常血压、尿量和凝血功能。有些医疗中心在血管造影下行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这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方法。但临床医师需要考虑的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凝血状态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去组织、实施这一操作。

4)子宫动脉/髂内动脉栓塞术

1979 年血管造影下栓塞术第一次应用于产后出血。作者报道了一例病例,急症子宫切除和髂内动脉结扎后无法控制出血,而左阴内动脉的阴道分支的栓塞使出血立即停止,患者病情稳定。Vedantham 等最近总结了一篇综述,文中引用了例使用栓塞术,成功控制产后大出血。此技术的缺陷在于手术需耗时1-2小时,并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不是所有的医疗中心都能施行。然而,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病情稳定但出血不止、外科手术已经无计可施的病人。

结论:每年全世界有数千名妇女死于产后出血,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对孕产妇的保健非常重要。临床医师应该学会鉴别危险因素,逐步预防PPH,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掌握本指南中所描述的处理产后出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党世明,张宗业,金鹤万[J]妇产科护理学2004.6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5

【3】 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

【4】 梁娟,王艳萍,朱军.我国产科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

产科杂志,2007,23(6):442 444.【5】 董茜.产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论坛,2009,4(4):27-38

【6】 陈杰,姚六一。植入性胎盘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

志.2001.17(2)70-71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综述 第3篇

压疮的防护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疾病的健康恢复。本文从压疮的病因、评估、预防、治疗、及护理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如下综述。

压疮的基本概念

压疮指的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遭受压迫导致血液循行受阻,不能够及时供应软组织需要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坏死的一种临床病症,常见于长期卧床的病患,易发生部位为骶骨部、足跟部以及坐骨结节等。临床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种病患容易出现此类情况:骨折所致长期卧床;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瘫痪或昏迷所致长期卧床。

根据压疮患者的病情进展,临床将压疮分为4个阶段:①第1阶段:瘀血红润期一个在皮肤上,当按下时,不转白变红面积。这表明,压力性溃疡是开始发展。②第2阶段:炎性侵潤期皮肤出现水泡或形式的开放性溃疡。压疮周围地区可能是红色和发炎。③第3阶段:浅度溃疡期皮肤破裂,现在看起来像一个陨石坑。下面的皮肤组织有损害。④第4阶段:坏死溃疡期期压疮已变得如此之深,有损坏,有时肌腱和关节的肌肉和骨骼[1]。

压疮的评估方法

braden量表,见表1[2]。

评估:由责任护士按照braden量表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得出分值进行分类:18分以上视为正常;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则视为极度危险[3]。

用Braden量表作为评估工具对2009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骨科患者482例进行高危压疮的预报评估,结果应用Braden量表科学有效的评定,保证了预测的准确度,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降低了骨科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论Braden量表应用与顾客患者预防压疮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可行性[4]。

压疮预防及护理

压疮护理的基本措施:①勤翻身:协助卧床患者2~4小时翻1次身,以减轻对某一部位的固定压迫,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30°翻身法可以使两侧髂嵴和股骨粗隆避免承受身体垂直压力[5]。翻身后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或软枕,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减轻突出部位的压力。受压的骨突出处要用海绵或海绵圈垫空,避免压迫。气垫床和水床在预防压疮上的应用[6],大大提高了对压疮的预防。②勤擦洗: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浸渍皮肤和伤口,定时用热毛巾擦身,洗手洗脚,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可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压疮创面周围皮肤。③勤按摩:每次协助患者翻身后,先用热水擦洗,再用双手或一手蘸少许樟脑酒精或50%酒精按摩。骨突处要重点按摩,头后枕部、耳廓及脚后跟是褥疮的好发部位,也不能忽视。按摩的手法要有足够力量刺激肌肉,但肩部用力要轻[7]。④勤整理床上不能有硬物、渣屑,床单不能有皱折。⑤勤更换及时更换潮湿、脏污的被褥、衣裤和分泌物浸湿的伤口敷料,小儿勤换尿布。不可让患者睡在潮湿的床铺上,也不可直接睡在橡皮垫、塑料布上[8]。⑥营养支持:通过鼻饲和静滴进行营养补充,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尤其是对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一定要及时足量,密切关注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进行调节,适当给予胸腺肽等药物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防止出现合并症,对于容易发生水肿的患者应当控制水分摄入,脱水的患者则及时进行补充。

压疮护理的特殊方法:⑴瘀血红润期:防止局部继续受压,是指悬空,避免摩擦潮湿等刺激,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红外线照射,或热敷,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解除,神经营养功能恢复。⑵炎性侵润期: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对未破的小水泡应减少摩擦防感染,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不剪表皮)。下面是局部治疗几种常见方法:①鸡蛋膜贴敷加吹氧方法如下:用3%过氧化氢清洁创面,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并擦干,调节氧流量3L/分,通过氧气管向创面吹氧气15分钟。将鸡蛋壳用乙醇消毒后横截为上下两半去内容物留壳,然后沿纬线将鸡蛋膜从内面剥离,并敷于创面,注意无菌操作。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并包扎,松紧适宜,每两天更换1次,6天1个疗程。②表面涂以0.5%碘伏,用其外涂压疮创面。3~4次/日,次日即可见表皮形成,有渗出物时,改为每小时1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5天后痂皮形成。③湿润烧伤治疗压疮: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清创去脓性分泌物,将美宝湿润烧伤膏涂在压疮上,采用暴露疗法,涂药用一次性压舌板,是创面药液均匀,厚度2~3mm。多种临床病例证明,珍珠烧伤膏对治疗压疮的效果也非常明显。⑶浅度溃疡期:主要做好清创换药工作。下面是几种方法。①可采用安普贴进行溃疡期压疮的处理。先在患者的创面部位进行清洁处理,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之后用碘伏进行创面和周围皮肤的消毒,再用安普贴进行创面覆盖,封闭创面以及周围大概2~3cm的边缘,初期根据患者的渗液情况及时更换安普贴,一般而言2天左右更换1次,之后渗液较少的情况下可1周更换1次,直至患者创面恢复。②白糖生肌膏和庆大霉素联用也是治疗溃疡期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仅能对浅度创面效果较好。操作方法为先进行创面周围的脓性分泌物的清理,将坏死组织一并清理干净之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再用碘伏进行创面和周围皮肤的消毒,在擦净创面和周围皮肤之后用烤灯照射创面,控制距离25~30cm,10分钟/次,2次/日,同时用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并均匀喷洒在创面之上,再取白糖生肌膏均匀涂抹在纱布上对创面进行平整覆盖,用干净纱布进行固定使之与创面充分贴合,最后用胶带进行固定。⑷深度溃疡期:①分次小范围清创手术,每周做疮面细菌学鉴定。换药前,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用无菌棉签从伤口中心环形向外擦拭伤口分泌物或直接取脓液松细菌培养基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②涡流式水流冲洗伤口,每天换药是用20ml注射器先抽取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以每秒2ml的速度推出水流,由疮面中心点环形向外引流,形成涡流式水流,反复冲洗直至伤口清洁。这种方法清洁伤口彻底,对新生的肉芽物损伤,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疮面的细菌数量,在控制疮面感染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压疮的理疗

在压疮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辅以理疗,紫外线红外线照射,是创面干燥,使之促进血液循环。

紫外线照射:可起消炎和干燥作用。治疗前先行伤口清洁处理,盖上消毒纱布,理疗完毕,再敷上药物,按医嘱每天或隔天照射1次。

红外线照射:有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细胞功能等作用,同时可使创面干燥,减少渗出,有利于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压疮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在临床治疗方面有很多的困难,近年研究治疗压疮的各种方法都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9]。但是压疮是可以预防的,平时应该注意护理,避免诱因。压疮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3.

2 蒋琪霞,刘进玲,陈芳等。应用braden计分表预测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3,19(11):3.

3 陈宾.压疮及高危人群压疮评估/报告表的设计及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7,6(6):51-52.

4 谢小燕,刘雪琴,李漓.应用Braden量表评估压疮危险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41-942.

5 张靖,张延敏,汪连强.在褥疮发生中的动力学因素及对策[J].现代康复,2000,4(1):65.

6 丁彩儿.气垫与水垫在压疮预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护理与康复,2007,6(6).

7 叶磊,廖燕.气垫床对患者局部受压程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9-370.

8 蒋小敏.压疮防治与护理进展[J].广西医学院学报,2002,2(9):126.

骨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综述 第4篇

1 心理特点分析

1.1 恐惧和忧虑

大多数老年患者多是因为不慎摔伤、跌倒或者是车祸而住院治疗[1],由于对自身疾病医学知识了解的匮乏,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2],对医院这种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是普遍存在的,加之生活上从自理到需要他人照料,往往会顾虑很多,心情焦虑,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累赘,忧虑感随之产生。

1.2 沮丧和焦虑的心理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群体,因为自身的身体素质,往往出现病情痊愈较慢,再加之骨科疾病痊愈的时间相对其他外科疾病较长,患者很容易因为自身病情和经济条件的优劣而出现沮丧、焦虑的负面情绪。有些患者会因此而出现治疗不配合、不言不语、拒答[3]的现象。

1.3 孤独和敏感的心理

有些骨科老年患者,由于子女不能长期陪在身边,或是丧偶等原因,使得这类老人极易产生孤独感,心情抑郁、烦闷,消极应付治疗[4]。还有部分老年患者因为病程长,怕给自己的子女添麻烦[5],惧怕医生嫌弃而内心敏感,一旦受到言语的伤害就会对治疗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1.4 悲观和绝望的心理

骨科疾病治愈时间较长,有些老年患者身体素质不好,因为长期卧床而出现褥疮、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相对他人较长,从而出现悲观的情绪,加之经济条件有限,突发骨科疾病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易在治疗期间易出现悲观、甚至绝望的负面情绪[6]。

1.5 抗拒治疗的心理

老年患者亦常因为年岁已高、家庭关爱缺失等因素,而出现对自身不在乎,放弃治疗,甚至违背医嘱抗拒治疗的现象。

2 护理策略

2.1 对恐惧和忧虑的老年患者护理

老年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进行入院宣教,讲述有关患者疾病和康复的知识,使患者对病房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4],减少陌生感、恐惧感。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宣传,从而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减少恐惧感,利于配合治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解答时可通过语言和动作演示从而解除患者对自身疾病因知识缺乏引起的恐惧感[2]。在对疾病治疗时,要熟练准确操作,避免重复,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热情。

对患者实施亲情式的人性化护理,减轻患者内心的忧虑感,让患者感受到置身于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积极主动了解老年患者的个性、爱好、饮食起居和习惯,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减少忧虑感。

2.2 对沮丧和焦虑的老年患者护理

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等表现,仔细分析患者产生沮丧、焦虑的原因,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和开导工作。遇到患者因过度焦虑而引发情绪激动发脾气时,护理人员要好言相劝,冷静对待,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对患者解释这种负面情绪对健康恢复的负面影响。对有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老年患者,要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只有积极治疗,早日康复,才是减轻家庭负担的有益方式。同时医护人员应在保证正常治疗的前提下,为家庭经济有困难的患者精打细算,能用便宜的药品就绝不用昂贵的,节俭开支,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从而解除患者沮丧、焦虑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安心住院。

2.3 对孤独和敏感的老年患者护理

护理人员要多主动关心患者,骨科疾病疗程较长,缺少家人的陪伴,老年患者特别希望有人主动关心他们,耐心倾听他们对自己病情的述说,回答他们的疑问,及时传递自身的治疗效果。可以以拉家常的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在交谈中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住院期间,鼓励患者的亲人多陪伴他们,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更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同时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动作尽量轻柔,使患者内心得到放松,内心愉悦,减少患者的孤独感,降低患者的敏感性。

2.4 对悲观和绝望的老年患者护理

骨科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因为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多半会有一些慢性疾病,故病情重。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患者往往会不知所措,情绪低落,悲观绝望,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老年患者的痛苦和难处,给予安慰和劝导,尽量主动地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并动员患者的亲朋好友共同照顾、关心支持,使患者摆脱悲观,绝望的情绪。

2.4.1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

骨科创伤的刺激,可使老年患者因应激而出现应激性的血糖升高,故要定时监测患者血糖、尿糖变化,对出现糖尿病的患者要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因患有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易感染、愈合差,故要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按时换药,合理应用抗生素,指导病人进行糖尿病饮食。

2.4.2 防褥疮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人因皮肤干燥,外周血供差,骨科老年患者因卧床时间长,易出现褥疮[5]。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巡视,做到班班检查皮肤情况,建立翻身卡,叮嘱患者家属每2 h翻身改变体位一次。对因病情限制无法翻身者,应用棉花小枕交替垫于双侧臀部,从而减轻骶尾部压力及受压时间,避免褥疮的发生。

2.4.3 其他并发症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该防患于未然,采取积极措施。保持患者病室通风透气,病室内禁止吸烟。对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指导如何有效咳嗽,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对卧床的老年女患者,应早晚冲洗会阴,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用0.5%洗必泰消毒液清洗尿道口2次,每周更换尿袋2次。叮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减少细菌的滞留。叮嘱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按时做腹部环形按摩,促进排便,防止便秘。

2.5 对抗拒治疗的老年患者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抗拒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找出患者抗拒治疗的原因,介绍比他们年龄大的病情较重的其他患者的成功治疗病例,消除患者医治的心理阴影,鼓励患者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的交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患者看书、读报、看电视,分散其注意力,逐步树立起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解决患者的抗拒治疗的心理。

3 小结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的退化,对疾病知识掌握又少,同时合并症、并发症多,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长期求医救治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从而加大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有全面的老年护理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工作中尽职尽责,给予老年患者亲情式的人性化关怀,设法减少患者产生恐惧、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重树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加入到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来,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自身调养,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和预期康复目标,使骨科老年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摘要:通过对骨科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其目的在于为今后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相关的医学参考。

关键词:骨科,老年,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禹.让意外伤害远离老年人[J].保健医苑,2009(10).

[2]缪瑞,王超英,喻勤军.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医正骨,2009(12).

[3]司晓燕,范卫清.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生,2009(12).

[4]段建英,周翠娥.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24).

[5]林湘燕,黄芳平,方素华,等.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要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5).

护理教育学综述 第5篇

通过长达一个学期的护理教育学的学习,我们对护理教育学的发展和研究有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护理教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应用学科。通过对护理教育学的学习,我们不仅获得了良好的锻炼的机会,同时又获得了身心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我明确了教育的理念,认清了教育学的发展方向,我为护理教育学的强大的生命力所深深感染。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如何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高级护理人才成了摆在护理教育学面前的突出课题,也成为了护理教育学新的,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一问题给护理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地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已成为每一位护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对护理教育学的学习,我们深入地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护理教育实践相结合,护理教育学这门课程使我们系统地了解到了护理教学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护理教育学强调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升华,提出了新的,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培养更高层次,更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推进优质教学,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

能力。护理教育学通过增加教育理论中的前沿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术前沿最新动态,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护理教育学还特别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介绍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起源和方法,素质教育的实践途径,分类和特征,东西方素质教育的差异,中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以及现状,重点阐明了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本科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构成和如何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

护理教育学还是一门与心理学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通过讲述护理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方法和理论,使我们更加深刻,具体,系统,全面地领会护理心理学方法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认识学习跟教学的关系,更加全面,稳固的地推进教育学的发展。

通过对教育学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使我们对护理课程的设置又有了系统深入,详尽的了解,认识到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如何推进课程的改革,以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教育变革的影响,并且对一系列新的护理教学方法作了介绍和探讨,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并指出了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护理教育学的一大宝贵优点就是重视实践,强调实践对理论的指导和巩固作用。理论和经验的取得和检验靠的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是保证理论科学性和认识深刻性的保障。教会学生认识

和形成评判性思维,并且用评判性思维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护理评估和评价对护理事业的向前推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估和评价可以指导护理实践,改善护理质量,促进认识的科学性,获得更多的反馈,评估和评价为护理工作提供质量保证。

护理教育管理对护理教育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管理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力,所以可以保证护理教育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更好的发展,管理可以保障护理教育的高效运行,这对护理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始终是护理教育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护理教育学这种以提高护理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任务,通过研究护理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调整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评估和评价,重视护理管理,着力培养理论与实践技能均衡发展的全民性人才,这才是护理教育学展的重心。

现代教育的发展催生和带动了护理教育的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正日益高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重点,终身教育的思想正在逐步实现,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和密切,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护理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每个护理教育工作者都应仔细审视和解决的问题。

浅谈护理实习生的专业学习综述 第6篇

关键词:护理;实习;综述

护理行业工作者不仅需要过硬的日常专业基本功,也需要与医生和患者之间保持良好的双向沟通,更需要持久的抗压能力和对职业的无比热爱。本文从一名本科生的视角,结合自身的实习经历和相关资料研究,对护理实习生实习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和学习的方向作了一定程度的综述。

一、从理论研究到实体分析的“角色转换”

我国大部分高校医学专业的学生将会在在校学习两到三年时间迎来一次驻院实习的机会,驻院实习的基本日常流程就是通过观察和初步实践,进一步认识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能、专业素养、管理模式和实地课程学习。而在这过程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实习生面临的不再是校内实验室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而是具有很强综合性的问题分析,包括比较敏感的医患关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规定、以及各部分的协调分工,我们将这些变化统称为从理论研究到实体分析的“角色转换”,换言之,对于实习生而言,一次合理的“角色转换”将是实习过程中学习的精髓所在,下面就来具体谈谈实习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几个转换过程。

首先就是身份转换。实习生在一定程度上算作半个医务人员,与学生身份不同的是,医务人员具有非常明确的工作职能和社会责任,总结来说,实习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比,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延伸,比如说人员管理和组织,自己是哪个部门,需要跟哪些病人打交道,自己的同事又是哪些人,分别是什么职位,分管什么工作等等,再就是具体医院的管理规定和科室设置,包括科室的服务质量评估和物品使用管理规范,这些都与学校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范有了更加具体化的延伸。举例来说,各科室都有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骨科基础护理的任务是对卧有病人更换床单,专科护理则主要负责骨折病人的搬运,再比如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的任务主要是吸氧,专科护理则组要负责常见异常心电图的阅读。这些工作与学校的学习截然不同,因为身份的差异而使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方向性,并保持始终如一的专注。

其次就是思想意识的转换。这点上简而言之就是被服务方与服务方的转换,接受与奉献的转换以及提升自我和救死扶伤的转换。在校学习期间,學生上缴学费,接受学校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学校的管理规定好好学习,而实习生的工作确实为医生和患者排忧解难。另外,在实习之前的学生可能从来没有给过谁端茶倒水,扫地擦窗,一直以来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实习生的日常工作中就有很多为病人生活细节服务的工作,有些还非常累非常脏,举例来说,脑外科和泌尿外科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膀胱冲洗和建议皮囊加压呼吸操作,这种工作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抗压能力,并且会涉及到病人的一些隐私部位,如果实习生不能完成由被人服务到服务他人的思想转换,那今后的工作将很难顺利进行,而实习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过渡期间的专业学习将是引入个人走向职场人生的桥梁。

当然,关于“角色转换”的具体细节显然不是以上“身份转换”和“思想意识转换”两个简单的模块能说得清楚地,总体来说,实习就是实地适应和学习的最终目的,将自己的所学专业,操作技能与社会的人情关系,为人处世结合起来,才是实习过程中真正符合人生规划的专业实习。

二、精细化操作的专业学习

现在普遍存在医患纠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病情判断纠纷,第二是实体操作纠纷。而护理工作者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后者所说的实体操作纠纷。患者不是试验品,我们不能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要求性格和职业都多样化的患者,所以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之一就是对实习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无死角熟悉和学习。特别是内科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变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说到精细化操作,要总结的就是多看、多听、多分析。所谓“多看”,就是在实习过程中,一般实习生不会得到具体的工作任务,往往会在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实体操作观摩,在这个过程中,“看”是专业学习中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途径,包括一些医护人员常用的动作,操作习惯和临时突发状况的操作方式等等。而“多听”则是要深刻体会老师的经验之谈,这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区分的关键阶段,毕竟所有的科学技术都要以实践为唯一标准。最后的“多分析”就是对上述“多看”和“多听”的总结,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专业水平。

另外关于医疗器械方面,学校的医疗器械显然比不上医院的与时俱进的特点。而且业绩不同、地区不同的医院,医疗器械的精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对实习生来说就是一场非常难得的机会。医疗器械精细化操作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医疗器械的使用习惯,特别是操作后的消毒灭菌习惯,比如体温计使用后先清洗晾干或擦干,浸泡于有盖的75%酒精消毒液容器内30分钟后晾干或擦干备用,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用过的弯盘、治疗碗、换药镊、止血带等,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备皮刀具使用后应先清洗再浸泡消毒,晾干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使用一次性备皮刀时,按医疗一次性物品处理等等。

三、结语

总体来说,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专业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把握好每一次实地操作和观摩的机会,尽量多向带队老师和经验丰富的前辈沟通请教,及时做好每次实习的经验总结,将会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俊杰.  论合作学习与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中华护理教育. 2011(03) .

[2] 许少英,谢秀彩.  护理实习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04) .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第7篇

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产生背景

日本于2000年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但一个制度的形成过程纷繁复杂, 会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有关学者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产生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 归总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 人口老龄化和护理风险的普遍化。1970年, 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1%, 进入了高龄化社会。高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随着高龄老人的持续增加, 老年护理问题已从个别现象发展为有可能发生在每个家庭成员身上的普遍性社会风险,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以失能老年人为对象的长期护理服务制度。其次, 家庭模式的变化和家庭护理功能的减弱。1995年, 日本家庭的平均人口是2.9人, 进入“核心家庭”模式。65岁以上老人大约有50%是与子女同住, 而另外17.3%和24.2%的老人则是独居或只有老年夫妇二人。由于家庭模式的变化、独居老人的增加、青壮年女性走出家庭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增多, 使得家庭护理功能不断减弱, 老年护理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参与, 这无疑加速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产生。最后, 现有老年护理服务政策的局限性。在正式实施《护理保险法》之前, 日本分别实行了以老年福利法和老年保健法为基础的老年福利制度、老人医疗保健制度。根据这些制度, 要享受福利就要接受行政机构的资产调查, 申请手续繁琐, 且不能自由选择服务机构和服务种类。同时由于护理机构的匮乏, 造成入住难等问题, 更有甚者要等待5 年左右。但在医疗领域, 从1973年开始对7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免费医疗制度, 看病、住院都比入住护理机构容易, 而且价格低廉, 不用排队。因此, 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住院现象越来越多, 导致国家负担的老年医疗费用急剧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内容

对于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内容, 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 但总体而言,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覆盖对象与责任机构、等级认定与服务提供、资金来源与待遇给付。

2.1 覆盖对象与责任机构

在日本,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居住在市町村的40岁以上的居民为对象, 共分为两类。其中65岁以上的居民为第一类被保险人, 40至65岁的医疗参保者为第二类被保险人。第一类被保险人只要有护理需求, 就可以申请护理服务;而第二类被保险人只有在患有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等15种疾病之时才可以申请护理服务。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事务由市町村负责, 具体包括征收保险费、受理保险赔付申请、提供必要的保险服务、监督保险服务质量等老年保险福利事务, 同时国家和都道府县对市町村提供财政及行政方面的支持。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实施了福利服务地方化、市场化的措施, 把保健、医疗及福利事业移转到地方政府, 因而由市町村负责长期护理保险管理事务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2.2 等级认定与服务提供

在日本, 老人要想得到护理服务, 需要经过严格而具体的审查和认定。并且, 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的具体服务内容、时间以及费用额度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划分为7个等级, 即“要支援1~2”、“要护理1~5”。从“要支援”到“要护理5”的每一个护理等级都有具体的费用规定。

日本的护理服务项目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家护理, 二是专门机构护理。在家护理是以老人的家为中心向老人提供包括上门洗澡、访问介护、日间照料、短期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13种护理服务;专门机构护理是老人住在特定的机构内接受护理服务, 包括老年保健机构、特别护理机构、护理服务性医疗机构3种。

2.3 资金来源与待遇给付

在日本长期护理保险中, 被保险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占保险费用的50%, 另外50% 由政府承担, 其中中央政府承担25%、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承担12.5%。65岁以上的被保险人由市町村制定具体比例, 按其收入核算保险费, 每三年做一调整, 保险费从其退休金中扣除;40至65岁的被保险人的保险费先由国家统一征收, 然后根据市町村的支出情况进行分配。需要指出的是, 低保对象免缴保险费用, 生活困难者、医疗救济对象、低收入者减免50%。

在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给付方面, 护理服务需求者首先要向市町村提交相关申请, 然后根据申请人的失能程度、护理的需求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意向等综合总体情况来决定待遇的支付。具体来说, 被保险人利用保险服务时, 90%由护理保险进行支付, 而其自身只需负担10%的费用。如果利用设施服务, 则需另外支付伙食费和日常生活费。

3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总的来说, 日本自2000年实施护理保险法后, 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健康权益得到维护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通过政府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义务的社会保险模式, 体现出政府财政分级负担和被保险人“谁支付多谁受益多”的特点。该制度实施以后, 日本民众因可以参与到行政计划的过程当中, 所以其参与意识和能动性得以提高;同时, 由于缴纳了保险费, 日本民众的权利意识提高了, 特别是对于高收入和中产阶级群体来说, 他们接受社会服务的量增大了, 所以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日本民众的健康权益, 尤其得到日本老年民众的广泛支持和赞同。

3.2 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日本长期保险制度主导的护理服务的核心理念是持续照顾, 这样就逐步形成 “医疗、失能护理、生活照料”相配合、分级管理的服务体系。由于日本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都属于厚生劳动省管理, 使得护理服务资源能够得到优化组合, 没有造成“碎片”分割的现象出现, 实现了护理服务管理的一体化。日本民众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申请选择符合自己的护理等级, 经过专家审核后按实际情况并由机构 (社区或家庭) 提供相应的服务。

3.3 护理产业得到发展

日本长期护理服务机构除国家福利事业单位之外, 还鼓励支持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民间力量参与。社会力量进入长期护理服务行业, 不仅满足了日本民众多层次护理服务的需求, 而且缓解了日本政府营建护理服务设施不足的压力, 并进一步形成了社会团体和企业进入护理行业的良性竞争机制。正是如此, 日本的护理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了经济低迷状况下就业难的压力, 还减轻了医疗费用造成的财政负担。

3.4 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需要指出的是, 尽管日本政府于2005 年6 月和2012年4月对《护理保险法》做了部分修订, 但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实行了地区福利民间化、市场化之后, 为竞争型地区福利社会的形成埋下伏笔, 导致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二是收入较低者仍难享受相关的社会服务。三是制度的稳定和可持续性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改进的问题, 诸如行政的认定和费用拨给、地区差别的扩大等。

4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启示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残疾人及老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之于我们有哪些借鉴呢?

4.1 深入评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

从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产生背景来看, 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以及社会政策受到挑战是该项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而且, 日本在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前, 用了近10年的准备时间, 在评估需求的同时还做了相应的护理机构建设和人力资源培养。但即使这样, 制度实施之时尚不能满足需要。目前, 我国残疾人及老龄人口的数据已经让社会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但如果没有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进行深入评估, 而盲目引入该种社会政策, 必然会导致该项政策的失败。

4.2 深入分析国际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模式

从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内容安排来看, 覆盖对象与责任机构、等级认定与服务提供、资金来源与待遇给付是其主要方面, 这种制度模式不仅充分借鉴了德国的经验, 还结合本国的特点予以本土化。因此, 我们在深入评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之后, 还需要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做法和经验的政策性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既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上已有的制度模式, 也不能违背该项制度建立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性, 不但要理清该项制度的基本框架及其内在机理, 还要分析其发展规律及与我国国情的差异等。

4.3 深入研究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步骤

从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来看, 健康权益得到维护、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护理产业得到发展是其取得积极效果的主要方面, 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这也就说明, 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在评估现实需求、分析制度模式的基础上, 还应着重研究该项制度的建立步骤, 也即是如何推进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未来趋势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可以说, 从社会呼吁到政府高层重视、从学术研究到政策性研究、从地方试点到最后拿出全国方案交政府决策, 需要经过一段非常艰巨和复杂的历程, 但也是建立一项全国性社会制度必须经过的过程。

摘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护理问题的普遍化、家庭模式的变化和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以及既有老年护理服务政策的局限性等原因, 日本于2000年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覆盖对象与责任机构、等级认定与服务提供、资金来源与待遇给付等方面。日本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后, 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评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深入分析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模式、深入研究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步骤。

关键词:日本,长期护理,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高春兰, 班娟.日本和韩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3, (3) :104-110.

[2]戴卫东.解析德国、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差异[J].东北亚论坛, 2007, (1) :39-44.

[3]井上英夫.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N].社会科学报, 2009-08-20 (第002版) .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综述 第8篇

1 白内障眼病概述

各种原因所致晶状体变浑浊即称白内障。随着浑浊的加重, 患者就会感到视力渐渐模糊, 甚至视物不见[5]。根据不同病因, 白内障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其中后天性白内障又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创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最常见者为老年性白内障, 占白内障患者的8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形成, 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强烈的紫外线, 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晶状体营养和代谢状况有关[6]。患者主要症状为缓慢渐进性视力下降, 在早期患者常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黑点, 也有的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 在阳光下视力更差, 严重者可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甚至失明。

2 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进展

白内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 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7]。过去传统白内障完全成熟才能做手术, 目前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 一般认为当白内障影响到患者的工作与日常生活时, 即可施行手术 (一般视力在0.2以下, 另外因工作需要, 对视力要求高, 如微机操作员、驾驶员等视力在0.5以下也可考虑手术) , 患者无需等待视力降至手动或眼前数指再行手术[8]。过去传统白内障手术是在内眼或借助放大镜下进行操作, 术野清晰度受到限制, 角膜切口大 (8 m m~10 m m) 。现代白内障手术是在显微镜下操作, 术野清晰度高。术式由过去的针拨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普遍倾向到囊外摘除术发展到现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切口大, 散光严重, 术后视力恢复慢, 现已很难适应现代手术发展的需要[9],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其实现了切口小 (2 m m~3 m m) 、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9]。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日益完善, 使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目前手术中一方面尽量控制术后产生的散光, 另一方面在手术中矫正术前的散光, 手术中尽量使用粘弹性物质以减少内皮和其他组织的损伤。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越来越普及, 激光乳化也将应用于临床, 注入或人工晶状体的研究开发, 必将使用白内障手术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3 传统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

传统的观念及医疗技术设备的限制, 过去白内障一定等到成熟期才是手术的时机,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为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由于手术术式引起手术切口大, 患者反应大, 散光严重等术后并发症多, 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不便。因此, 在护理上要采取很多的强制护理措施, 如术前训练患者适应床上进食, 床上大、小便, 术后返回病房, 绝对卧床休息, 头部用沙袋固定, 防止移动, 包扎双眼5 d~7 d, 不能咳嗽、打喷嚏等, 否则会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生,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不利于身心康复。

4 现代白内障手术的护理

4.1 术前舒适护理

4.1.1 心理舒适护理

老年人患病期间心理反应复杂, 易产生恐惧、忧郁、紧张、焦虑、孤独、空虚心理[10]。应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目的、原理、方法和优点, 术中配合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引起恐惧、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答、开导, 克服心理障碍, 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手术。

4.1.2 术前准备舒适护理

操作前耐心介绍术前冲洗结膜囊的目的、注意事项, 介绍点滴抗生素眼药水的方法, 讲解个人卫生及饮食知识, 介绍术晨用药名称、目的。减少患者不适感, 增加生理舒适感。

4.2 术中舒适护理

手术室舒适护理基本包括:心理舒适、生理舒适和社会舒适[11]。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术前诊视、术中舒适护理及术后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手术室舒适环境, 室温24~26℃, 湿度40%~60%, 减少手术室噪声, 可根据患者喜好播放轻音乐。手术室护士准确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结束应握住患者的手告知患者手术顺利结束。用温水擦净患者脸上消毒液及血液, 固定敷料, 送患者回病房, 搬运患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 减轻因振动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不适。

4.3 术后舒适护理

4.3.1 患者术后返病房, 注意休息但不限制体位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术眼情况, 正常情况下术眼轻微疼痛或不适, 如出现剧烈疼痛, 很可能是眼压升高, 上皮损伤或感染的自觉症状, 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手术当日口服抗生素和维生素类药, 以防术后感染。术后次日开放滴眼, 至炎症消退为止, 保持术眼清洁, 点滴眼药时轻轻牵拉下睑, 同时察看术眼的局部情况[12]。

4.3.2 心理社会舒适护理

心理护理是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术后疼痛引起不适, 应耐心讲解术后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及可能维持的时间, 按医嘱使用止痛药, 减轻患者的不适。指导家属适当陪护患者。另外护理人员的仪表、姿态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微笑的服务, 关切的眼神, 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 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促进早日康复[13]。

4.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4.4.1 术后前房出血的护理

术后如出现前房出血, 护理要点是安慰患者, 解除顾虑, 宜半卧位, 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活动, 加强生活护理, 进食半流饮食, 注意增加粗纤维饮食, 防止大便秘结, 防止血液流入玻璃体内。

4.4.2 角膜水肿的护理[14]

出现角膜水肿的患者, 思想负担重, 应对患者说明病情及预后, 以解除心理压力。按医嘱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及高渗滴眼液及降压药。

4.4.3 高眼压[14]

注意监测患者的眼压, 及时点滴降压药和全身应用降眼压药, 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 讲明情绪可以直接影响眼压, 指出低落情绪对眼压的影响, 解除心理压力, 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4.4.4 虹膜睫状体炎[14]

应给予扩瞳治疗, 散瞳最好用托品酰胺眼液, 尽可能不用阿托品眼液, 以免散瞳后人工晶状体脱出, 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 介绍用药目的及坚持按时用药的注意事项。

4.5 出院指导

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 洗脸时用清洁毛巾, 勿用力搓眼, 按时点滴眼药水, 并教会患者正确点滴眼药水的方法, 3个月内避免用力低头、弯腰, 重体力劳动, 定期复诊, 术眼如出现疼痛、充血、视力下降或异物感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需求由物质上升到心理和精神, 并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到舒适。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进展与白内障手术的进展和护理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 眼科进入显微手术时代, 尤其白内障手术既往认为白内障完全成熟才能做手术, 目前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 一般认为视力低于0.5影响患者工作生活时即可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的运用, 及结合实际情况基层医院开展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使白内障手术从过去切口大、手术时间长, 变为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愈合快、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术后只需包盖单眼, 不必限制患者活动 (剧烈活动除外) , 如患者自身条件许可 (比如住本县城) 也可在门诊手术, 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由于患者在门诊手术, 术后在所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按照自己日常生活习惯活动, 可减少碰伤眼睛和其他意外的可能, 也可消除患者在医院紧张不安的情绪, 既减轻家人的负担, 又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应地减少了临床护理工作量, 为社会增加无形的效益。

全麻腹部手术前后的护理原则综述 第9篇

1 术前禁食时间

术前禁食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A性肺炎或窒息。传统的禁食时间为术前12h禁食、禁饮,姚尚龙等的研究表明,饮水能稀释胃酸,降低胃液PH值,义能刺激胃排空。因此,择期手术患者,如不存在胃排空延迟因素(如肠梗阻等),可从午夜开始禁食,术前3小时禁饮,急诊手术视情况而定[2]。原因是术前空腹时间过长加上灌肠等肠道准备过早,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空腹时间,极易引起患者焦虑和烦躁。

2 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后应给予24h心电监护,特别是体温和血压的监护。通常状态下,体温低于35℃的常常被忽视,但持续的低体湓会降低人体的代谢率进而导致酸中毒,还会引起凝血病和损害免疫功能进而增加了感染率等害处,故对于体温的监测也尤为重要。所以可以采取一些保持体温的方法,如增加术中及术后的覆盖、输入的液体加温至37℃、保持环境的温暖等方法都能够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由于手术创伤、疼痛等刺激和患者自身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原闻极易导致患者术后血压升高,正常情况下随着刺激的消除,术后血压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也不排除由于刺激的持续存在所导致的血压不降。故对于术后的患者应严密监测血压,一旦出现高血压及时给予降压处理,一般首选硝酸甘油,同时也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若伤口疼痛难忍,可以适当给予止疼药以防止因疼痛导致血压升高。对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白行排尿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诱导或留置导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路高血压,另外还要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3 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给予高流量吸氧,因为高流量氧气可促进麻醉药物的分解和释放,一般给予2~4L/min的氧流量。患者清醒后,让患者处于半卧位,这样有利于使膈肌下降,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而且也有利于腹腔渗出液的引流。有研究认为,床头低和长时间仰卧位是吸入性细菌性肺炎的一个危险因素”[3]。手术后伤口疼痛常迫使腹部手术患者由正常的周期性深呼吸改为浅快呼吸,呈限制性通气障碍,进而导致功能残气量减少,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咳嗽乏力,肺内分泌物潴留,可引起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4 有效的控制感染

术后要积极合理的应用抗生索,以促进手术后的炎症的消退。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以防形成膈下感染。

5 术后疼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伤口疼痛,持续的伤口疼痛除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外,还会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故术后一般给予止疼泵或止疼药处理[4]。

总之,以上几方面仅是影响全麻术后机体康复的部分因素,我们应遵循预防为主、护患配合、综合护理的原则,从而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摘要:全麻腹部手术后患者极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对患者进行舒适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的重点。

关键词:全麻,腹部手术,护理,康复

参考文献

[1]谢荣.麻醉学[M].3版.科学出版社,1994:170.

[2]姚尚龙,王明玲.预防误吸与麻醉前禁食新概念[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4):255.

[3]柳骅,姚梅芳.体位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杂志分册),2004,19(6):253.

护理综述 第10篇

1 宫颈妊娠的诊断

1.1 病因

宫颈妊娠的病因至今不明, 其多见于经产妇, 并且均有流产或宫腔操作史。其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症状危急, 难以及时确诊, 极易导致阴道大量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 由于剖宫产、人工流产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有学者认为:凡在子宫颈内口开大的先决条件下, 造成前置胎盘的原因均可成为宫颈妊娠的原因[4]。

1.2 诊断

由于宫颈缺乏平滑肌纤维, 不能像子宫体肌肉一样进行有效的收缩, 因此当发生流产或因误诊而刮宫时, 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故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有生育要求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HCG水平及彩超检查, 应该能够确诊本病。1996年, Stephanie等提出了超声鉴别宫颈妊娠和因宫腔妊娠而流产掉落于宫颈内胎囊的方法, 认为彩超检查是宫颈妊娠早期诊断的决定性因素。

2 治疗

20世纪80年代前, 对于本病的治疗绝大部分行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 随着诊疗技术、尤其是放射介入技术的提高, 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尤其是保留生育功能成为可能。宫颈妊娠的治疗强调个体化, 要根据患者是初产妇抑或是经产妇, 对生育的要求及发病时患者的一般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其治疗的目的是去除妊娠产物, 控制创面出血, 尽量保留子宫。主要方法有:

2.1 药物治疗

对于宫颈妊娠出血少或未出血者, 目前多采用甲氨蝶呤 (MTX) 的全身或局部治疗或两者的混合使用。MTX是一种抗代谢药物, 能够抑制叶酸的合成。妊娠时滋养叶细胞增生活跃, 对MTX更为敏感, 可起到杀胚作用, 故临床上常用MTX作为宫颈妊娠的治疗用药[5]。其优越性为: (1) MTX局部治疗用药量少、全身毒副反应轻、操作损伤小、胚胎脱落后不影响宫颈功能; (2) 无手术创伤; (3) 治疗途径简便易行; (4) 保留了子宫, 减少内膜瘢痕形成,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育功能。具体方法为: (1) 甲氨蝶呤0.5~4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共用4次, 四氢叶酸0.1mg/kg以解毒, 二者隔天交替使用; (2) 单次甲氨蝶呤50mg肌内注射; (3) 甲氨蝶呤50mg在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注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 要严密监测彩超、阴道出血及血HCG的情况;在做好手术及血源准备的情况下, 在B超引导下刮宫。

2.2 动脉栓塞止血

宫颈妊娠因常导致无法控制的危及生命的大出血而成为治疗上的难点。宫颈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宫动脉的下行支, 所以子宫动脉栓塞对于宫颈妊娠阴道出血无法控制时是一个很好的止血和治疗措施[6]。子宫动脉栓塞可阻断宫颈血流, 使局部缺血缺氧导致宫颈胚胎及滋养细胞死亡、病灶萎缩达到治疗目的。如果在MTX治疗的同时使用血管造影栓塞技术, 则可有效控制出血, 提高MTX的治疗成功率并扩大MTX的应用范围。

2.3 宫腔镜治疗

近年有文献报道:宫颈妊娠患者经过甲氨蝶呤化疗后在宫腔镜直视下钳刮+电凝, 可获得100%的成功[7]。在孕4~6周左右, 阴道出血量不多、血β-HCG水平不是很高, 可选择宫腔镜下胎块切除或吸取术。有以下优点:宫腔镜直视下可明确胚胎着床部位;直视下可较完整地将胚胎切净;对出血部位可在直视下电凝止血;治疗较完全、彻底, 不必长期观察。

2.4 全子宫切除术

由于宫颈妊娠的复杂性, 决定了其治疗的特殊性。对于子宫动脉栓塞后突发的难治性大出血, 或者在MTX治疗过程及刮宫过程当中发生难治性大出血而又无行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条件者, 挽救患者的唯一办法只能是全子宫切除术。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宫颈的特殊组织结构, 宫颈妊娠可能会引起阴道反复流血, 甚至可由于大量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而紧急切除子宫。因此, 护士要准确记录出血量, 必要时做好配血、备皮等术前准备。护士应加强巡视, 并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 嘱其住院期间尽量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3.2 心理指导

由于宫颈妊娠的患者发病急, 患者较为焦虑恐惧, 常常担心以后的生育功能。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 并针对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 全面细致地做好各项护理解释工作。患者入院时要主动热情接待, 全面介绍医院的各种情况, 使其很快适应环境;详细、客观地向患者讲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预后、注意事项以及失败后的处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未婚者要尊重其人格及隐私权;对有生育要求者, 要重点介绍保守治疗成功后, 大多能再次宫内妊娠, 虽也有个别早产或自然流产, 但再次妊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多[8], 以解除患者顾虑;鼓励患者主动说出自己内心感受,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增加患者正性情感水平[9]。

3.3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

MTX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口腔粘膜溃疡及胃肠道反应, 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血象, 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嘱患者淡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及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 保持口腔清洁, 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便减轻咽部溃疡引起的充血、水肿;同时, 积极处理胃肠道反应, 鼓励其多进食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3.4 子宫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

同一般全子宫切除。因宫颈妊娠全子宫切除前多有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及输血史, 故术后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刀口敷料清洁。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腹腔引流管及导尿管通畅, 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注意外阴清洁, 保持床铺整洁, 防止术后感染。根据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考虑输血。

3.5 子宫动脉栓塞的护理

由于宫颈妊娠发病率低, 其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经验较缺乏,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加以积累[10]。术前, 要耐心向患者解释介入治疗具有止血快、损伤小、恢复快、副反应少等特点[11], 并予双侧腹股沟常规的皮肤准备, 留置尿管, 禁食水6h;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腹部情况, 如出现腹胀, 自阴道流出少量鲜血, 则考虑血栓脱落, 手术失败, 应立即行剖腹探查[12]。注意体温的变化及胃肠道的反应。穿刺侧下肢制动24h, 严密观察皮温、皮色及血管搏动。认真观察穿刺口有无出血, 术后可能会出现下腹坠胀痛,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4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3.6 预防感染

宫颈妊娠时, 其周围组织因局部张力高并被挤压供血不足, 极易造成变性、坏死[13];而且由于阴道流血时间长, 容易造成局部及盆腔感染。故护理上除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外, 还要每日冲洗会阴至少2次, 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预防感染。

3.7 出院宣教

反复流产、多次分娩、剖宫产或刮宫等, 与宫颈妊娠的发生密切相关, 加强妇女生殖健康宣教, 做好避孕, 降低流产率, 可降低宫颈妊娠的发病率和孕产妇死亡率[14,15]。患者出院时, 要指导患者出院后至少休息1个月以上, 禁性交、盆浴3个月, 保持外阴清洁。定期复查B超、血HCG、血常规, 如出现阴道流血量增多、阴道分泌物改变、发热等异常情况应随诊。MTX化疗后, 短期内免疫功能下降, 要防止继发感染。如要求生育应告诉患者恢复性生活后避孕半年以上, 饮食上给予高热、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

总之, 作为护理人员, 应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而有所侧重地采取护理措施, 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取得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的关健。患者因腹痛、阴道长时间或大量出血, 多数较为焦虑、恐惧, 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宣教工作。具体在临床工作中, 要耐心和患者解释, 多与患者沟通,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了解和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调动患者和家属的抗病积极性,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摘要:宫颈妊娠发病率低, 临床罕见, 常因症状不典型, 易误诊为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20世纪80年代前, 对于本病的治疗绝大部分行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 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尤其是保留生育功能成为可能;在护理上, 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施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与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 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促进患者的康复,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综述 第11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护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82-02

一、国外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主要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1]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1959年,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被学术界认为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60年代,相关跨文化著作陆续出版,如R.T.Oliver的《文化与交际》(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I.Parryd的《人类交际心理》(The Psychology of Human Communication)等。70年代,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时期影响较大的著作有David Hoopes主编出版的 《跨文化交际学读本》(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等。此后,美国很多大学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70年代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成果是对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进行深入的讨论,并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80年代跨文化交际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对外语教学和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0年代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从国内问题转向了国际问题,加强了对美国人、东亚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研究。21世纪以来,萨莫瓦尔(Samovar)、波特(Porter)、霍夫斯塔德(Hofstede)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学逐渐形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科学体系,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美学等诸多领域。

随着学科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研究拓展到了护理领域。跨文化护理理论,也称多元文化护理,是由美国护理理论家马德莱娜·莱宁格(Madeleine Leininger)提出的。跨文化护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理论是指护士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道德、信仰、价值取向等信息,向其提供多层次、多系统、高水平、全方位的护理。[3]20世纪中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研究跨文化护理教育。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教育的全球化和跨国界的医疗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跨文化护理教育引起了各国护理教育学者的广泛重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具备跨文化护理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家的护理大学教育中加入了跨文化护理内容。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研究跨文化交际学。1982年,许国璋在《现代外语》发表了《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一文,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诞生。[2]1983年,何道宽向国内读者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出版著作有《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际》和《比较文化之我见》。20世纪90年代,有关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影响较大的有:胡文仲的《文化与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王宏印《跨文化传通》、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胡文仲与高一虹的《外语教学与文化》、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等。著作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1995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首次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主要议题,并成立了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又推出许多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果,如:2006年出版的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与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2009年出版的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2011年出版的李建军《跨文化交际》等。针对我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高一虹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面,即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并获得文化意识、反思与宽容的态度。[4]刘学惠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一文中,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即知识成分、思维能力、行为能力等。[5]高永晨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中,揭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指出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6]代礼胜在《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认为,教师应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与语境的认知能力,构建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应该是动态的、相互适应的。[7]钟华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一文中,初步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测量表,给外语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8]

近几年来,在国际跨文化护理研究的影响下,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范围也逐渐发展到了护理专业领域。石红妮、邱春英等在《护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提出护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与交际失败的危害,具体阐明了护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9]刘伟荣、王俊林等在《浅谈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指出,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作用。[10]林锋在《浅谈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中提出,护理教师应首先树立跨文化的护理理念,制订适合本国文化与国情的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跨文化护理理念、跨文化实践能力。[11]兰英、刘岚等在《涉外护理专业人才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中认为,涉外护理工作的基本素养之一是具备跨文化护理能力,医学院校应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护理临床实践、强化教师专业意识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12]周俊海在《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认为,国际护理人才在发达国家严重短缺,而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符合发展的趋势。[13]随着跨文化护理教育开始列入护理教育课程,我国护理教育工作者对跨文化护理教育的研究,不但丰富了护理教育内容,而且为普及推广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护理教育做出了贡献。

三、文献评析

综上所述,多年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改进:例如研究缺乏广度和深度,只局限在语言文化层面的研究,观点过于宏观、针对性不强;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实证研究很少;把跨文化交际学与临床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结合的跨学科研究不够系统等。目前对中国-东盟的背景下广西等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现状研究很少,均未涉及如何向外籍患者介绍、推广民族中医的理论、方法、药材等内容,对如何培养涉外型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理论探讨和实证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继承和总结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并不断地拓宽研究领域范围;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护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性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 李炯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3] 顾炜编.多元文化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5] 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6] 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7] 代礼胜.2009.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国语文(10).

[8] 钟华.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界,2013(6).

[9] 石红妮,邱春英等.护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报,2007(14).

[10] 刘伟荣.浅谈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9(4).

[11] 林锋.浅谈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6).

[12] 兰英,刘岚等.涉外护理专业人才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13] 周俊海.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华夏医学,2014(2).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综述 第12篇

1 一般护理

患者应卧床休息, 有关护理人员应主动协助患者翻身等动作, 既可以避免患者找到合适的体位以减轻不适, 又可以预防同一个姿势导致的感染等。有关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颜色、有无休克、血糖和血钙水平、并发症等[3]。在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时, 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疼痛程度, 在术前做好备皮、皮试、血型鉴定等试验, 做好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测。有必要时要给予患者镇定剂, 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为手术做好准备。

2 特殊护理

2.1 基础护理

对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尤其是在禁食期间, 有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口腔每天检测两次, 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并且及时清除呕吐物。应协助患者漱口, 给予患者口腔护理3次/d[4], 对患者的口唇涂抹润唇膏, 并注意预防霉菌飞感染。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 应每天更换内裤, 防治患者泌尿感染。

2.2 饮食护理

患者在手术前12h即开始禁食, 术前1日进行普通灌肠, 防治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或手术时呕吐进而引起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期禁食, 因此要注意营养的补充, 让机体达到正氮平衡[5], 用于补充患者的机体消耗。有关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情况, 对患者制定合理的阶段性营养支持。一般对患者的营养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胃肠外营养以便于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 一般持续15d;第二阶段一般采用经肠道注入式饮食, 成为肠道营养, 一般持续30d[6];第三阶段恢复正常饮食, 应从低至流质饮食到低脂软质饮食, 最后逐渐到普通饮食的过程。

2.3 疼痛护理

为了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尽快的使患者恢复健康, 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 了解疼痛的部位以及疼痛的程度[7]。除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镇静止痛药之外, 护士也应通过安慰、转移患者注意力等方法降低疼痛的程度。另外, 有关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按摩等方式, 减轻患者的腹部疼痛、腹胀等不适情况。

2.4 留置胃管的护理

患者由于留置胃管, 经常会出现恶心、咽部疼痛等不适, 国内有资料显示, 高达32%患者对留置胃管有不适的反应[8]。对患者进行插管时, 要轻柔, 胃管的材质要柔韧, 在插管过程中, 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必要时采取局部麻醉, 将咽喉部不适降到最低。胃管固定之后, 要每天检查患者的鼻腔, 及时用生理盐水进行消毒清理。拔管之后, 注意伤口是否有渗漏, 并对患者的体温和白细胞进行检测[9], 如有不正常, 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

2.5 并发症护理[10,11]

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多, 因此, 对患者进行并发症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进行口腔的护理, 并及时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变化, 防止口腔感染及口腔溃疡的发生;对患者的肺部进行护理, 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抗生素, 防止肺部感染;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 每2h对患者进行协助翻身一次, 防止压疮的发生;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按摩下肢, 每天至少2次, 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2.6 药物护理

对患者进行西药和中药配合治疗, 可以增加治疗的效果。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最常见的是施他宁[12], 由于施他宁半衰期很短, 因此在注射之后, 要保持一定的速度维持。抗感染一般用到的药是新瑞普欣、治菌必妥等药物[13], 用来控制继发性感染。急性胰腺炎一般会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和黏膜屏障功能损伤, 大黄能够改善胰腺的血液循环, 起到保护胰腺的作用, 还能促进肠功能的恢复。芒硝具有泻热通便、清火消肿、润燥软坚的功效。大黄和芒硝并用可以尽快恢复胃肠的功能, 尽早缓解腹胀的症状, 缩短患者的病程。中药治疗一般采用胃管灌入的方式进行, 灌入前后用温开水进行冲洗胃管, 观察患者是否恶心。灌肠时保持中药的温度是39℃左右[14], 每次灌肠的药量一般是200mL, 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 应立即停止用药。芒硝[15]外敷时应将芒硝碾碎后装入双层布袋, 对患者的中上腹部或腰部最疼痛处进行外敷, 不能使用尼龙布袋。若使用芒硝后出现皮肤瘙痒, 则应该及时停止使用药物, 防止出现皮肤过敏等情况。

2.7 输液护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医嘱进行合理的对患者进行补液[16,17], 并且在使用置留针时严格做到无菌操作, 禁止实验性操作,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 注意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 对于有要求的药物, 要进行现配现用。对使用生长抑制素的患者来说, 在确保剂量的前提下, 匀速准确的输入, 既不能过快导致患者头痛恶心, 也不能速度过慢, 到不到药物的疗效。

3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病情危急, 症状严重, 因此患者及其家属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18]。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病情, 给予患者及家属等适当的安慰, 尽量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 鼓励患者说不心理不适的原因, 并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疏导, 讲解本病的诱发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护理过程以及禁食的重要性, 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 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 健康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 有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介绍该病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以及日常护理的重要性[19]。让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有清楚的了解, 注意平时的饮食, 戒烟戒酒, 切忌暴饮暴食, 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清淡饮食, 低脂低糖饮食, 让患者了解少食多餐的有点, 避免进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患者要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和过度紧张, 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要使用磺胺类药物和解热镇痛药, 如出现不适情况, 应立即去医院复诊。

上一篇:肺支原体感染下一篇:仿真训练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