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人群

2024-07-18

60岁以上人群(精选11篇)

60岁以上人群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街道办工作人员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春市部分居委(包括朝阳、宽城、南关、二道、双阳和绿园区),再由各居委负责通知落实,以60岁以上的常驻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无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障碍等影响调查的病症,共有1000名进行了眼部检查。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统一的眼病筛查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由专门的负责人发放、填写、收集筛查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家庭住址、职业、学历及家庭背景、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震颤麻痹、老年性变性骨关节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高脂血症等、是否做过眼部白内障手术、是否有青光眼史。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视力检查,主要项目包括视力及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测定。

1.3 诊断及分级标准

1.3.1 诊断标准

眼底病的诊断标准参照《眼底病诊断与治疗》[4]中关于眼底疾病的相关诊断进行。

1.3.2 盲和低视力分级标准[5,6]

以针孔视力作为矫正视力。双眼矫正视力低于0.05为双眼盲,一眼低于0.05为单眼盲;双眼视力0.05~0.3为双眼低视力,一眼视力0.05~0.3为单眼低视力,双眼均>0.3为无视力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眼盲及低视力患病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1000名老年人中,眼部严重损伤301例,占30.1%。眼盲共计61例,其中,双眼盲20例(2.0%),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盲41例(4.1%),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低视力75例(7.5%),单眼低视力165例(16.5%),男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视力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间矫正视力不同区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5岁组视力损伤较为严重。见表2。

2.3 老年患者眼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分布

结果显示,白内障、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导致老年人群眼盲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9.5%、22.9%、16.4%;白内障、屈光不正、黄斑变性屈光不正是导致老年人群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0.8%、22.1%、21.3%。见表3。

3 讨论

眼底病是影响老年人视觉功能的一类疾病,且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使视功能能够得到较好恢复,只能稍微改善或者保持现有水平[7,8],但如果不注意任由其发展则会严重损害视觉功能,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对眼底病的相关因素、分类、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等进行了解至关重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老年人机体的保健工作。获得眼科防盲治盲信息资料,有利于持久地做好防盲治盲工作。开展主要眼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盲及低视力的患病情况,为开展防盲治盲工作及减少低视力人群、做好眼病防治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基础数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1000名老年人中,双眼盲20例(2%),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单眼盲41例(4.1%),双眼低视力75例(7.5%),单眼低视力165例(16.5%),男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性别可能对视力的影响较小。不同年龄组间矫正视力不同区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5岁组视力损伤较为严重。本调查显示,白内障、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导致老年人群中盲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9.5%、22.9%、16.4%,白内障、屈光不正、黄斑变性屈光不正是导致老年人群中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0.8%、22.1%、21.3%,提示白内障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某些眼病的发病人数增加,老年人群患眼病的比例较其他人群明显增高,眼视力逐渐减退,致盲率逐渐升高。可能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器官衰老,眼是局部器官同样也要衰老,机能退化,相应的免疫力减弱等[9,10]。眼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疗眼病时要注意采取全身与局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调理气血、脏腑以治眼病,可以通过抗衰老的办法来预防中老年人眼病的发生。建议可通过加强宣传预防或延缓白内障的知识、加强体质锻炼等措施来进行防盲、治盲工作。一旦发现眼病,可及早手术或给予眼药治疗;避免强光的刺激,放松眼睛,勿过度用眼;使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加强体质锻炼,戒烟限酒,保持心情的愉悦等。同时,政府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适当的措施,并给予相应的补助,提高防盲工作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市老年患者中白内障占大多数,且盲、低视力现象明显,年龄越大,病情越严重,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另外由于本次研究人力资源的局限,未能在全国范围进行分析,全国普及调查是接下来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家良,王羽,高学成,等.我国九省眼病调查设计的抽样和测量方法[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9):779-784.

[2]罗伟荣,施新秀,夏冰,等.山区和平原眼病调查对比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5):97-98.

[3]管怀进.在眼病调查基础上如何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3):196-198.

[4]唐丽君,邓仁政.重庆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眼病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65-1466.

[5]罗荣,赵家良,易敬林,等.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江西省吉安县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状况的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6):530-536.

[6]李凤荣,赵家良,陆宏,等.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北京市顺义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状况的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3):211-218.

[7]易敬林,罗荣,赵家良,等.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江西省吉安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患病率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6):524-529.

[8]刘虎,赵家良,陆宏,等.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北京市顺义区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患病率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3):199-204.

[9]贾建芳.南宁市4782例体检者眼病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604-605.

60岁以上人群 第2篇

根据对目前许多企业的调查,大部分都存在着聘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员工的现象,原因不外乎聘用成本低、很大程度上能缓解招聘困难、退休人员经验丰富心态也稳定、雇佣这类人不受劳动关系约束(即双方为劳务关系,不受工作时间、社保、支付违约金等劳动合同法方面强制要求)等方面。但是,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用工风险和纠纷,如人身意外伤亡的赔偿和处理、工作时间和加班费问题、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问题、保险问题、带薪休假等。如果公司已经在聘用这类人员,如何能够合法的规避用工风险,以下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请您多指教,呵呵。

一、加强生产中的各项预防措施和安全管理,避免发生各类工伤事故,无论如何预防的成本和影响远大于事后补救。比如公司要把安全生产放到第一位,加大公司的安全防护措施、配备适当的劳保用品、特殊岗位持证上岗、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定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的操作指导书让员工能够有章可循,避免由于公司的各项操作规范不严谨导致的意外发生。和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增加他们对安全的意识和责任。以上这些措施都能避免由于公司的过错导致的工伤事故,若双方是劳务关系(员工60岁以上享受退休金的),员工违规操作造成的意外事故,那么公司的损失不会很大甚至不用承担,可以在劳务合同中明确规定。

二、实施一系列的员工关怀政策。根据中国的国情看,中国人都是比较有人情味的,而且对劳动法了解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是很强,所以公司如果平时在人文关怀上多下工夫,这些小的成本也许会带来大的成效。比如增加员工福利,多组织员工活动、上级多和下级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等这些关怀措施,就会让员工觉得公司有家的感觉,有主人翁意识,不仅平时工作积极性高尽职尽责,而且如果日后因公司过错出现意外事故或在加班费等方面出现纠纷时,只要公司的态度很友善勇于承担,员工不会走法律途径解决,公司只需很少的代价也许就能平息事件。

三、尽量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公司的内部“法律”,是公司行使管理权、主动解除合同的重要依据。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入困境。规章制度制定和修正,按相关法律规定要符合“民主”、“合法”,“公示”3个条件,因此公司要尽可能保留民主讨论、公示的相关书面证据。

四、区分这些60岁以上达到退休年龄人员和公司的法律关系,及时签订相应的合同。

1、若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他们与公司是劳动关系,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若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并且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员,他们与公司是劳务雇佣关系。公司聘用这些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和约束,只签订具有劳务合同性质的聘用协议。内容可以明确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动保护待遇等权利义务,以便共同遵循,若发生劳动争议,处理起来也可作依据。

3、在权利义务方面,劳务雇佣关系中的雇主与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1)雇主与受雇人之间是平等的法律关系,雇主无须为受雇人提供社会保险、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休假制度等基于劳动关系才产生的待遇。即法律不强制要求公司为劳务关系的雇员提供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可以双方协商不强制必须每周最多40小时,至于加班费也没有几倍支付的强制要求,可以计时工资制,解除劳动合同不必支付补偿金,带薪休假制度也不强制要求等。

(2)员工在工作中受到人身伤害的时候,雇主仍然要对受雇人承担赔偿责任,但雇主赔偿责任与用工单位及工伤赔偿有较大的区别,经网络资料了解主要有以下四个:

 赔偿主体不同,工伤发生的大部分费用及人身赔偿大部分由社保基金支付,企业仍然要支付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等少部分费用;而雇主赔偿责任中,由雇主分担的比例部分全部由雇主自行承担。

 计算方法不同。工伤赔偿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方式计算,雇主的赔偿责任按照《侵权责任法》等民事法规规定的方式计算。

 雇主赔偿责任,适用过错相抵原则,如果受雇人有过错,要相应减轻雇主的赔偿责任,而在劳动关系中,工伤事故中员工能够得到的赔偿不受员工在工作中是否有过失的影响。

 雇主赔偿责任,如造成身体伤残,可另外要求精神赔偿;而工伤赔偿中,不存在另外支付精神赔偿的问题。

4、签订这两类合同的注意事项:

(1)对工作报酬规定、劳动保护规定和不最低工资标准必须合理的明确规定。(2)本着双方协商的原则。

(3)公司要注意操作细节。要及时审查这类员工提供的身份证明的有效性(例如退休证),以免在发生争议时因为身份证明失效被判定为劳动关系。

五、保险方面:如果这些人员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若这类人不想上社保了,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说明不能办理的原因,员工同意不办理相关保险,以免员工之后反而以未办理社保保险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由于没有办理社会保险,这些人员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如果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伤害,将会给公司带来数目可能十分巨大的赔偿。如果要防范这种风险,建议为其购买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免发生工伤由公司承担全部责任,并在合同中约定。另外,如果是劳务关系的,那么公司可以不为其上社保,但若退休人员在工作中受到非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公司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因此公司要预防这种风险,建议也为其购买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在合同中约定。

六、关于加班费、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和带薪休假等方面,若员工是60岁以上享受退休金人员,则双方签订劳务合同,法律上没有强制要求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执行。即约定随时解除合同,而无论有无过错,都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加班费可以不用按照劳动法多倍的支付。可以不用给予相应的带薪休假安排。而这些均需在劳务合同中明确。

七、双方关系可采用合作或者承揽之类的方式。如果这些60岁以上人员的工作与公司之间的附属性很低,可不接受公司的过程管理要求而独立完成提交最终成果,也不需要遵守公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制度,公司最好与其采用合作或者承揽之类的方式,而不要采取劳动关系或者劳务雇佣关系的方式,因为在合作或承揽等合同关系中,合作方和承揽方应当自行承担由于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法律风险或法律责任。

八、经过劳务派遣渠道雇佣这些人员,也许可以适当规避一些风险。

九、出现意外事故或劳动纠纷时上级领导和人事部门尽可能的要和员工进行私下的面谈解决,能私了的就不采取法律手段,因为通过法律途径即使公司最后胜诉,也会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一定影响。

十、建议公司聘用一个顾问律师,万一出现纠纷律师在这方面还是比较精通,能够帮助公司解决问题。

下面是搜集的两个劳务雇佣协议范本,可参考修改使用。

离退休人员聘用协议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码:

乙方已达到退休年龄,或者已经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含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待遇),根据工作需要聘用到甲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一致,自愿签订本聘用协议,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一、协议期限

本聘用协议于签订之日起,至 年 月 日终止。

二、工作内容

乙方聘用期间的岗位及工作任务为。乙方应当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三、报酬

甲方按计时工资形式,按月支付乙方薪酬;

四、保密义务

乙方负有保守甲方商业秘密或工作秘密的义务。

五、医疗

(一)乙方承诺其无遗传性疾病及不能正常完成每天八小时工作任务的疾病。

(二)聘用期间如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费用的承担办法是自行承担,医疗期间甲方不支付乙方工资。

六、协议的解除

(一)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协议。

(二)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以立即解除本协议且无需支付违约金,如乙方的行为对甲方造成损害的,甲方可依法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1.严重违反甲方的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泄露商业秘密或工作秘密给甲方造成重大损害的; 3.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除本条第(一)、(二)项规定情形外,甲、乙双方若单方面解除本协议,需提前 天书面通知对方。提出解除本协议的一方,应向对方支付相当于乙方一个月薪酬的违约金。

七、协议的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协议终止:

(一)协议期满;

(二)乙方在聘用期间患病或负伤,不能继续胜任工作的,协议终止。

八、工作交接

本协议终止、解除后,乙方应在 天内办理工作交接。

九、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友好协商确定,并订立书面补充协议。

十、其他事项

本协议一式两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生效,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离退休人员聘用协议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离退休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一致,自愿签订本聘用协议,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一、本协议所称离退休人员是指已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或虽未达到规定退休年龄但已依法享受养老保险金、退休金的人员。

二、聘用期限:

本协议期限为 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工作内容:

1、甲方聘用乙方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在此列明按乙方的技能结构和素质可适合并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并可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的表述方式)。

2、协议期内,甲方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乙方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按照上述第1点的范围安排乙方在某个阶段内的具体工作内容。

四、工作时间:

甲方安排乙方从事的工作内容、任务实行责任制,乙方应本着诚信原则按甲方要求完成,工作时间一般按国家规定执行,如遇工作需要,乙方必须配合甲方的安排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五、聘用报酬:

1、甲方每月 日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当月/上月劳务报酬。

2、乙方每月劳务报酬比照甲方的(填写在职职工的劳务报酬分配制度的名称、生效日期)执行。

3、甲方实行年薪制(所谓的年薪制,就是甲方按月向乙方计发劳务报酬,其中岗位劳务报酬及各项津、补贴全额发放,不作预留;效益劳务报酬则按根据当年经营业绩情况并按不高于年效益劳务报酬的70%进行预发,待下根据甲方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进行年终劳务报酬清算,多退少补,月度预发,按甲方经营实绩结合个人全年考核进行年终清算。

4、乙方加班劳务报酬、假期劳务报酬及特殊情况下的劳务报酬支付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六、其他待遇

1、甲方不承担乙方的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 可添加甲方出资为乙方购买商业性人身意外险之类的约定。

2、乙方非因在甲方工作原因受伤或患病需要治疗的,其接受治疗之日起一个月内,甲方按其劳务报酬的60%支付其待遇,超过一个月乙方仍无法履行本协议约定义务的,甲方可停止支付该待遇,并有权解除本协议。医疗费用由乙方自理。

3、乙方因在甲方工作原因直接导致其患职业性疾病需要治疗的,其待遇按国家民事规定执行。

4、乙方在工作时间在甲方工作场所内从事工作任务,或在工作时间在甲方工作场所外从事工作任务,受第三人伤害的,其待遇按国家民事规定向第三人主张损害赔偿。

5、甲方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提供乙方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七、相关纪律:

1、乙方应当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本单位规章制度处理并有权向乙方追究赔偿责任。

3、乙方因个人行为导致甲方财物损毁灭失,按照国家民事规定应向甲方赔偿损失;乙方因个人行为导致第三人财物、人身伤害的,按照国家民事规定应自行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甲方鉴于各种因素为乙方向第三人垫付有关费用的,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偿。甲方对乙方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或追偿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全额扣取乙方劳务报酬、向乙方收取有关款项等等。

八、协议的变更、解除、终止:

1、协议期限届满,本协议终止。

2、订立本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或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协议解除。

3、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协议可以变更。

4、本协议的解除或终止不适用《劳动法》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中有关经济补偿(或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医疗补助费等)的规定。

5、(对特别恶劣的单方不诚信解除或终止协议的行为可在此设置违约金条款,免得乙方在甲方生产经营的关键时刻擅自解除或终止导致甲方生产经营损失;当然,权利义务是对等的,所以,在对乙方设置违约金条款时,必然需要对甲方自身设立对等的违约金条款。)

九、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1、乙方必须按规定提供各项真实、合格、有效的证件及资料。若乙方提供的证件及资料有虚假、欺骗等现象,甲方将解除本协议,不作任何经济补偿;如因乙方行为造成甲方损失,甲方有权向乙方要求赔偿。

2、乙方要严格遵守甲方的《计划生育管理实施细则》,如实填报有关计划生育的资料,如有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行为,一经查实,甲方将解除本协议,不作任何经济补偿。

3、(甲方或乙方解除本协议是否需要30天的提前通知期,在此可由双方约定,但法律无强制规定)。例如:任何一方单方解除本协议必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如未提前通知对对方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标准和计算方式为:有实际的具体的经济损失金额的,以该金额为限;无法确定具体金额的,则以解除本协议前上个月的乙方劳务报酬总额为基数,按一方未提前通知的天数折算赔偿金。

4、在签订本协议时,乙方确实已熟知甲方之规章制度,并承诺自觉遵守。协议期间,如乙方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及政府的法律法规,甲方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直至解除聘用协议,不作任何经济补偿。

5、“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乙方在签定本协议时,必须明确应承担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如因乙方疏忽、失职或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甲方财产、安全、综合治理等方面出现险情或事故,甲方可即时解除本聘用协议,不作任何经济补偿,并保留追究乙方赔偿责任的权利。

6、乙方在本协议期内,甲方可按本协议第三条约定,在第三条第1点的工作内容范围内,按第三条第2点方式安排乙方某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其待遇标准由甲方根据其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比照甲方的《„„薪酬制度》中相应工作内容的报酬标准水平幅度调整。乙方确认已知悉并接受甲方的《„„薪酬制度》中所有与本协议第三条第1点的工作内容范围的相关报酬标准水平幅度。

7、劳务报酬发放日如遇休息日或法定节假日,甲方可以提前或推后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劳务报酬。

十、其它:

1、甲方所订立的规章制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2、本协议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民事规定执行;

3、本协议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4、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法人代表(签名):(签名):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

公 章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60岁以上人群 第3篇

“经历了从20岁左右初次尝试社交网络到每天都依赖社交网络,他们已经不再是年轻群体了。”Forrester分析师Sean Corcoran表示,相比于去年,34岁以上成人的社交网络参与度增加了60%。“超过一半的35~44岁人群都使用社交网络。”

“70%的55岁及以上在线人群称,他们每月至少一次会浏览社交工具; 26%使用社交网站; 12%会更新内容。因此,面向年龄较大成年人的社交应用目前已经拥有了大规模的受众。”Sean Corcoran说。

Corcoran将使用社交网络的人群分为: “创造者”,包括自己在社交网络上写博客、上传视频音频或图片等信息的活跃用户; “评论者”,包括喜欢参加在线讨论的用户; “收集者”,包括使用RSS或Digg等网站整理网上内容,或者打分的人群; “参与者”,包括实际订阅社交网络的用户;“旁观者”,包括喜欢看别人网上信息的用户。根据这种分类标准,35~54岁的用户大部分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而55岁及以上的用户大部分是“旁观者”。

60岁以上人群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8年和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2008年共919例,其中男性383例,女性536例,年龄61-94岁;2015年共2815例,其中男性1280例,女性1535例,年龄61-92岁。全国数据来自于2010年中国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的中国慢性病检测。

1.2 方法

采集受检对象空腹静脉血,2小时内离心、分离血清。仪器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使用贝克曼公司原装配套试剂,购自国药控股菱商医院服务有限公司。在保证实验用试剂同批次、检测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同时监测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血脂水平分类标准

血脂水平分类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的定义。TC≥6.22mmol/L为升高;TG≥2.26mmol/L为升高;有任意一项升高,即认为血脂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将检测数据和病人信息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TC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年份之间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TG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不同年份之间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检验;P<0.05者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血脂水平

调查对象按年龄分为61-70岁、71-80岁和≥80岁三个年龄组(表1)。2008年919例TC值(5.32±1.91),TG值1.55(0.97),2015年2815例TC值(5.38±0.97),TG值1.44(1.04)。两年份之间男性总体TC升高,以61-70岁组较明显(P<0.05)、总体女性TG下降,以61-80岁较明显(P<0.05),其他各组、男女之间变化均不明显(表2)。

2.2 血脂异常发生率

2015年2815例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两种血脂异常者比例、单一血脂异常者占比、高TG者占比较2008年的919例均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高TC者占比升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

2.3 梅陇社区2015年与全国2010年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的比较

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调查水平。见表3

注:P<0.05,两年份之间数值差异显著。

3 讨论

本调查以梅陇社区60岁以上老人血脂TC和TG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该社区目标人群TC水平高于2008年,而TG水平有所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TC水平升高,TG水平基本持平,其差异在61-70岁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与男性中吸烟饮酒比例较高、健康意识较薄弱、依从性较低有关,当然也不能排除部分病人对非药物干预降脂效果不佳的可能。就女性而言,在61-80年龄段2015年TG水平较2008年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说明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女性认识到了血脂异常的危害,促使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说明我们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女性TC水平基本与2008年持平,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膳食结构的变化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降低以TG为主有关[3]。

调查还显示,除个别性别年龄组外,不论是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两种血脂异常率、单种血脂异常率还是TC升高、TG升高的发生率,2015年与2008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虽然TG水平与2008年相比出现了下降,但是这种改变并没有有效的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与2010年全国水平相比,无论是血脂水平还是异常率,各项指标仍都高于全国调查水平[4,5]。

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显示,近15年间,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全部死亡的比例由76.5%上升到82.5%,心血管疾病成为第1位死因[6]。2011年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68.6%,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12.4%[7]。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相应器官或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冠心病、脑缺血性发作、脑梗死及周围血管病变[8,9]。因此,针对患者和普通居民开展血脂异常防治工作,对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从2008年到2015年,梅陇社区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0岁以上女性的TG水平有了较明显的下降,但是60岁以上男性血脂控制不佳,总的血脂水平和异常率依然高于全国调查水平。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男性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血脂异常的危害,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提高男性的依从性是今后工作的方向。与此同时,对TC异常者及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2008年和2015年上海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比率的变化,了解5年来社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效果,为更好的指导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其变化,并将2015年该人群与全国2010年同年龄组人群血脂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与2008年相比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TC水平略有升高,男性组升高明显(P<0.05),而TG水平有所下降,女性下降明显(P<0.05),血脂异常比例基本持平。无论是血脂水平还是血脂异常比例,各项指标都高于全国水平。结论 经过5年血脂异常防治,梅陇社区的60岁以上女性TG水平有了较明显下降,但60岁以上男性血脂控制不佳,总的血脂水平和异常率依然高于全国调查水平。可能与上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饮食搭配欠合理有关。提示社区血脂防治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关键词: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社区

参考文献

[1]宦红梅,冯洋,张大东上海市某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调查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4):672-67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3]杨卫国,金莉子.膳食结构的变化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广西预防医学,2004,10(3):151-153

[4]李剑虹,王丽敏,李镒冲,毕宇芳,姜勇,米生权,戴蒙,徐瑜,宁光,赵文华.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点[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14-418

[5]李剑虹,米生权,李镒冲,张梅,毕宇芳,姜勇,王丽敏,宁光,赵文华.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607-612

[6]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7]世界银行.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EB/o L].[2012-01-07].http://d.dxy.cn/preview/2144000.

[8]Penalva RA,Huoya Med O,Correia LC,et al.Lipid profile and intensity of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rq Bras Cardiol.2008,90(1):24-30.

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总结 第5篇

工作总结

为更好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的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于2013年3月27日——3月28日协助******完成******村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工作。体检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认真部署,按工作流程操作,大力宣传,在社区范围内张贴体检通知、入户发放体检通知单,共发放体检通知单628份。

二、体检项目;常规物理体检:内、外、眼、五官、口腔、肝功、肾功、血常规、血糖、B超等检查。

三、应体检人数628人,实检检人数565人,体检率90%。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应检172人,实检163人,体检率95%。

四、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为参加免费体检的老年人更新健康档案,对新发现的阳性病例患者建立重点人群建立专案,并进行规范管理。未查出阳性病例。

五、体检结果反馈

完成了565份/人的体检结底反馈,让每个受检者清楚本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六、效果 此次体检前的宣传工作和体检中、体检后的服务工作较 为扎实,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拥护和赞誉。通过体检结论反馈、健康维护通知书和健康咨询,提高了对健康的意义的认识,此次免费体检了解老年人群重点疾病的患病情况,分析评价老年人群疾病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干预策略与措施,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广大老年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社区全体人员热情服务下,圆满完成了此次体检活动。

******村卫生室

60岁以上人群 第6篇

夏老伯今年63岁,虽然20年前被查出患有高血压,但由于身体一直不错,他也没太在意。偶尔觉得头晕时,他就服用一些珍菊降压片。有时到居委会量量血压,基本都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一周前,夏老伯洗澡时不慎着凉,出现咳嗽、咯痰、鼻塞等症状。起初,夏老伯并不在意,吃了点消炎药,以为病马上就会好。不料,这次的感冒“来势汹汹”,几天过去了,不仅消炎药不起作用,夏老伯还明显感到“虚弱”了不少,稍微活动一下,就胸闷、气急,晚上睡觉时没法平躺,两条腿也肿了起来。

家人感觉夏老伯不对劲,连忙陪他去医院就诊。出人意料的是,医生竟然说他患了“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要住院治疗。夏老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从来没有心脏病,身体也挺好,怎么会突然患上了“心力衰竭”?

医生的话: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类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引起心衰的原因很多,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老年人各器官和功能逐渐老化且常合并心、肺、肾等其他系统疾病,更易发生心衰。由于心衰早期症状不明显,故不少患者是在心衰急性发作后,才被发现的,夏老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60岁以上老人是心衰高危人群

在我国成年人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0.9%(男性0.7%,女性1.0%)。随着年龄增长,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55岁以上人群心衰的患病率为2%~3%,65岁以上老年人心衰患病率高达4%~6%。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肺气肿、心肌炎、贫血、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老年人,更是心衰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尽管心衰的诊疗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心衰的预后仍不乐观,多数患者死于心衰恶化或并发症,少数为猝死。据统计,严重心衰患者2年死亡率约为30%,5年死亡率高达50%(高于大多数恶性肿瘤)。同时,心衰的医疗费用也相当惊人,为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多数心衰患者就诊过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日益了解,心力衰竭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心衰患者的就诊率、住院率都有了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心衰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是在心衰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才去医院就诊,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

大多数心衰并不难诊断,一张胸片或一次心脏彩超检查,就可以得到结论。如何能早期发现心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呢?很多老年人困惑于这个问题。其实,心衰往往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以留心,并不难发现。

当发现自己有以下症状时,往往说明已有心衰迹象,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1. 不明原因的咳嗽,咯白色黏痰。

2. 从事原先觉得轻松的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

3. 爬楼梯或是慢跑后气短,且持续半小时以上不缓解。

4. 夜间平卧时感觉胸闷或憋气,需要将枕头垫高。

5. 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或是轻微恶心。

6. 尿量偏少,下肢浮肿。

7. 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

心功能检查有助早发现

勤体检是帮助早期发现心衰的好办法。60岁以上老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心脏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心房脑钠肽(BNP)和心脏彩超。此外,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检查也有助于早期发现一些心衰的高危因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者,检查频率应更勤一些。

60岁以上老年眩晕临床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门急诊收治老年眩晕患者441例, 其中男250例、女191例, 年龄60~93岁、平均 (67.3±6.2) 岁。纳入标准: (1) 临床资料完整; (2)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表现。排除标准: (1) 服用耳毒性药物等外界原因导致的眩晕; (2) 严重心理、精神障碍。

1.2 方法

1.2.1 诊断

患者入院后, 都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询、体格检查, 对于伴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患者, 联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于眩晕伴有平衡障碍、跌倒、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患者, 怀疑卒中, 进行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转我科住院治疗。对于发作性眩晕, 每次持续数秒至1 min, 通过体位改变, 能够缓解或消失的患者, 可能为BPPV, 送该院康复科行DIX实验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眩晕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患者, 怀疑突发性耳聋或美尼尔病, 送耳鼻喉外科, 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测试, 包括静态姿态法、动态姿势平衡测试检查等, 进一步明确诊断。有明显诱因患者, 如精神原因诱发, 怀疑为应激性心理障碍引起的眩晕, 门诊留观。

1.2.2 治疗

急诊入院患者, 明确诊断前, 保证休息, 卧床, 对于无法明确诊断者, 针对临床症状及体征, 完善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头颅CT/MRI、心电图等检查,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 给予异丙嗪 (国药准字H12020237, 25 m L×100 s/盒) , 肌注抗眩晕, 胃复安 (国药准字H41021615, 5 mg×100 s/瓶) 口服止吐、纠正水电解质、营养支持等, 观察疗效。对于明确诊断者, 送相应的科室治疗, 如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卒中, 大部分转入我科住院治疗, 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活血化瘀、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 部分患者联系康复科进行平衡功能、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于严重后循环血管狭窄的患者, 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二级预防治疗, 并联系上级医院DSA检查, 必要时介入治疗。经该院康复科行DIX实验检查证实BPPV患者, 由医师给予手法复位治疗, 视病变部位, 选择针对性的复位方法, 包括Ep Ley复位方法、Barbecue翻转复位法或两者联合等。眩晕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患者, 耳鼻喉外科证实为突发性耳聋或美尼尔病等, 送耳鼻喉外科治疗。有明显诱发因素, 如疲劳、失眠、情绪激动, 反复发作患者, 门诊或急诊给予镇静、抗眩晕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各类疾病, 24 h内明确诊断率, 有眩晕病史率, 门诊出院率, 年龄, 住院率, 院内停留时间, 随访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描述统计, 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 (KolmogorovSminmov) 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 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描述统计, 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除眩晕外, 伴恶心/呕吐214例、耳鸣听力下降144例、肢体麻木76例、气促55例、头痛14例、肢体功能障碍11例。最终诊断为BPPV 198例 (44.90%) 、脑血管病 (后循环缺血/脑卒中) 115例 (26.08%) 、精神原因诱发眩晕61例 (13.83%) 、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31例 (7.03%) 、其它36例 (8.16%) 。合并有其它基础疾病352例, 主要为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有明显诱因149例, 疲劳41例、精神原因61例、其它48例 (包括饮酒、吸烟等) 。BPPV、脑血管病、精神原因诱发眩晕、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其它年龄、院内停留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精神原因诱发眩晕年龄最大, 脑血管病其次, 脑血管病院内停留时间最长, 其次为BPPV、后循环缺血。见表1。

2.2 病史、诊断、预后

BPPV、脑血管病、精神原因诱发眩晕、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其它患者, 24 h明确诊断率、眩晕病史、门诊出院率、随访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3.1 老年人眩晕诊断

60岁以上老年眩晕病因较复杂, BPPV、脑血管病、精神原因诱发眩晕、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其它分别占44.90%、26.08%、13.83%、7.03%、其它8.16%。柳刚等[3]调查显示, 脑血管病 (以后循环缺血为主) 占60%以上, 与该次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可能与患者来源的科室、纳入标准差异、医院的主要诊疗服务业务差异有关。另一项社区老年眩晕调查结果显示, 后循环缺血、BPPV是主要病因[4]。除眩晕外, 患者还常伴有其他症状表现, 如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肢体麻木、气促、头痛、肢体功能障碍, 伴随症状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门诊入院老年眩晕患者, 不应武断的诊断为循环缺血, 考虑到既往病史、有无耳部手术病史、伴随症状, 采取合适的辅助诊断方法, 有助于明确诊断。该次研究中, 后循环缺血、脑卒中24 h诊断率相对较高, 这两种疾病也是医师较重视疾病, 采用颈部超声、急诊CT/MRI可快速诊断。良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亦较高, 通过体位改变缓解, 及DIX实验可快速诊断[5]。精神原因诱发的眩晕, 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诱发的眩晕, 需与脑血管病相鉴别。

3.2 老年人眩晕治疗与预后

明确诊断后, 据病因针对性治疗, 急性期控制率较高, 除卒中外, 多数患者住院1~2 d, 或直接门诊治疗出院。需注意的是, 部分反复发作性后循环缺血患者需充分评估血管条件, 若颈部血管超声、MRA/头颈部CTA或DSA检查, 若存在严重血管狭窄或闭塞, 可采用介入治疗。BPPV、脑血管病引起的眩晕采用保守治疗急性期控制率高, 主要方法包括用药、推拿、中西医结合、理疗等, 大量循证研究显示, 中西医结合在良性眩晕治疗中具有比较优势[5]。但BPPV、脑血管病引起的眩晕复发率较高, 有报道显示复发与精神状态关系密切, 需做好心理治疗, 控制精神刺激因素[6]。60岁以上老年眩晕可能为非器质性病变, 也可能为器质性病变, 病因复杂, 多见BPPV、脑血管病, 复发率高, 多数患者需积极住院治疗, 充分评估卒中危险因素及复发率, 需加强慢性病管理, 减少复发率并预防卒中发生[7,8]。

3.3 结语

60岁以上老年眩晕病因复杂, 不同病因表现、病史、预后存在较大的差异, 医师不应武断的诊断, 需获得足够的信息, 提高诊断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60岁以上老年眩晕发病、治疗与预后情况, 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门急诊收治老年眩晕患者441例, 患者入院后, 都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询、体格检查, 据伴随症状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手段, 转相关科室诊断, 急诊入院患者, 明确诊断前, 保证休息, 卧床, 对症治疗, 明确诊断后转科或门诊停留针对病因治疗, 对比不同病种相关资料。结果 除眩晕外, 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肢体麻木、气促、头痛、肢体功能障碍;最终诊断BPPV、脑血管病、精神原因诱发眩晕、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其它分别占44.90%、26.08%、13.83%、7.03%、其它8.16%, 不同疾病年龄、院内停留时间、24 h明确诊断率、眩晕病史、门诊出院率、随访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60岁以上老年眩晕病因复杂, 多见BPPV、后循环缺血, 多数可在门诊治疗, 部分需住院治疗, 复发率高。

关键词:眩晕,老年人,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1) :369-374.

[2]Wipperman J.Dizziness and vertigo[J].Prim Care, 2014, 41 (1) :115-131.

[3]柳刚, 汪晓颖, 李景海.老年眩晕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1) :170-171.

[4]刘博, 刘鋋, 关静子, 等.老年眩晕的社区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2015, 14 (4) :256-259.

[5]屈洪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7) :1015-1016.

[6]罗志洪.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2, 34 (3) :405-406.

[7]Balatsouras DG, Korres SG.Subjectiv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2, 146 (1) :98-103.

60岁以上人群 第8篇

高血压的发病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导致正常血压调节失偿的结果。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重要危险因素三个方面[3]。国内外已有一些高血压相关因素调查,生活方式、肥胖、体质指数、腰臀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显示与高血压有关[4,5,6,7,8]。国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也有一定差异[9,10,11,12]。据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而在世界范围内约10亿人受到高血压的影响,估计到2025年,世界高血压病人将达15.6亿[13,14]。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病人的70~80%。但至今仍缺乏汉族高血压人群较为系统的体质特征研究,也无中原地区高血压人群体质调查与流行病学分析。河南省地处中原,人口1亿多,接近中国总人口的10%,其中绝大部分为汉族,经济水平不够发达,城乡居民普遍对高血压健康意识淡薄,很有必要对河南城乡高血压人群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

通过对2009~2010年河南省汉族40岁以上城乡高血压人群16项体质特征抽样调查资料,从体质人类学角度探讨人群高血压与相关体质因素的关系,为补充高血压人群体质资料,同时为该地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开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测量对象与仪器

运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地级城市2个、农村4个居民区,3代均为汉族的常住人口入选。征得调查对象对调查方案知情同意下,对4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质测量,排除发育异常、身体畸形、高血压病以外遗传病、营养性疾病者。

主要仪器设备:汞柱式血压计、皮尺(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马丁测高仪(无锡帆鹰警用器材新技术有限公司)、直角规(无锡)、弯角规(无锡)、电子体脂体重计(HBF358,Omron公司)、皮褶厚度计(常熟市华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1.2 观察测量指标

采用自编的统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家族史、遗传性及营养性疾病等个人基本情况。体质测量指标:测量血压、身高、坐高、体重、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WHR、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BMI、基础代谢率、身体年龄。坐高用马丁测高仪测得头顶至地面的高度再减去凳高。肩胛下皮褶:取肩胛下角下端,皮褶方向向下偏外45°角。髂前上棘皮褶:取髂前上棘上方,皮褶方向向下偏内45°角。腹围取肋弓下缘与髂嵴连线的中点连线,臀围取臀部最大周径,计算腹围/臀围比值(WHR)。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电子体脂体重计读取。

1.3 诊断标准[15]

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 Hg或/和舒张压(DBP)≥90 mm Hg或/和使用降压药者。新发高血压患者以现场体检结果结合诊断标准判断。

体质指数(BMI)判断标准:BMI<18.5kg/m2为偏瘦,18.5~23.9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

1.4 质量控制

体质及血压测量按照《人体测量手册》[2]进行。体质调查前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测量时间统一在每天上午8∶00~11∶30,被测者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呈标准立姿或坐姿,着内裤和背心,赤足。两次测量值相比,误差不超过2 mm,对指标均测量两次,测量项目值取其均数。被测者心情平静有助于获取较为准确的血压及基础代谢率数据。

1.5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全部资料采用Excel 2003建库,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大样本资料采用u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数据的比较依据资料的性质,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入选符合标准的居民1 765人,其中1 676人同意并参加本次调查,应答率为94.96%,其中有96人的调查数据中因缺少年龄、性别、血压等关键信息而被剔除,故本研究有效调查人数为1 580人。其中高血压人群740人(城市290人,农村450人),正常血压840人(城市240人,农村600人)。河南汉族城乡40岁以上调查人群分布见表1,高血压人群年龄及体质指数人群分布见表2。由表2可见,对于高血压全人群,BMI主要分布于正常体重与超重,而肥胖与偏瘦人群较少;正常体重、超重分布比例,城市人群(132/290、113/290)与农村(220/450、182/450)很接近,而肥胖分布比例,城市(39/290)高于农村(36/290)。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16项体质测量结果分布见表3、表4。表3显示了河南汉族城乡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血压、身高、坐高、体重、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WHR、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BMI、基础代谢率、身体年龄调查结果,而表4显示了正常血压人群调查结果。

2.2 河南汉族40岁以上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体质特征性别、城乡比较

河南汉族城乡40岁以上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体质特征性别比较见表5,高血压人群城市和农村体质特征比较见表6。表5中,河南汉族40岁以上高血压男性人群体质测量结果中,身高、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腹围、臀围、WHR、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基础代谢率、身体年龄与正常血压人群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女性人群体质测量结果中,身高、坐高、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腹围、臀围、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BMI、基础代谢率与正常血压人群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6结果表明,河南汉族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体质测量结果城市与农村比较,体重、髂前上棘皮褶、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身体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身高、坐高、肩胛下皮褶、WHR、BMI、基础代谢率未显示出城乡差异(P>0.05)。

注:覮与同性别正常血压人群相比,P<0.05

注:覮与农村高血压人群相比,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由多种相关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受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6],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超重与肥胖、体质指数、心理行为、家族史、不合理饮食等都在探讨范围之内。该研究从体质人类学角度,对高血压人群16项体质特征进行探讨。

身高与体重是2项最基本的体质指标。本研究显示,对于40岁以上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身高有差异(P<0.05),而体重无差异(P>0.05)。城乡高血压人群比较中,身高未显示差异,而体重(kg)城市(66.78±9.95)高于农村(64.69±9.87)(P<0.05)。对于坐高,城乡之间、男性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都没有显示差异,但身高与坐高之差则更为有意义,即更能代表躯干高度,代表上下半身比例状况。

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厚度是体质测量中躯干脂肪分布的主要指标。通过皮褶厚度的测量,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揭示皮下脂肪分布类型,判断个体的胖瘦程度和推算人体组成成分[17,18]。该研究显示,肩胛下皮褶女性大于男性,而髂前上棘皮褶没有显示性别差异,2项皮褶厚度数据都显示了高血压人群与正常血压之间的差异(P<0.05),也提示躯干脂肪堆积程度与血压升高的相关性。躯干皮褶厚度的城乡比较显示农村的皮褶厚度与城市相比没有太大的差距,农村略高于城市。分析原因,可能与农村居民的营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居民由于工作的原因导致体育锻炼不够等因素有关。

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是反映胸部围度主要指标。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差可以作为衡量肺活量大小的指标。3项围度指标结果显示了在该人群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均大于农村(P<0.05);而在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没有表现出差异,提示该围度指标与高血压发生无直接关系。由于本研究只是统计形态体质是否存在差异,而生理机制相关指标则另需研究。

腹围、臀围、WHR、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BMI均与高血压人群有较大关联(数据见表2、表3、表4),该研究显示该6项体质指标均与血压值相关,这与北京市[19]调查结果相近,而与哈尔滨市[20]调查结果有所不同。腹围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臀围反映髋部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情况。皮下脂肪层厚度增加也反映体内的脂肪增多,过多脂肪积聚于体壁与高血压、心脏病等有关。WHR是描述脂肪类型的指标,高者多趋于腹型脂肪分布,WHR越大,腰腹或内脏就有可能堆积更多的脂肪。目前,我国男性WHR≥0.95、女性WHR≥0.8即为异常。本研究中,河南汉族此3项指标都显示了其与高血压体质很强的关联。城市高血压人群腹围、臀围数据高于农村(P<0.05),而WHR则无差异,这与腹围、臀围数据变化一致有关。身体脂肪率是身体脂肪总量占体重的比率,内脏脂肪率是内脏周围附着脂肪的程度。身体脂肪率即脂肪的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男性正常值为15~20%,女性为20~30%;内脏脂肪率正常范围小于10%。人类健康需要合理的体脂率,体内脂肪过多会造成肥胖及相关疾病,超重与肥胖人群年龄普遍在下降[21]。研究表明,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中,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都要高于正常体重和正常腹围者,特别是脂肪过多地集中于腹部,形成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高于一般人群。城市高血压人群身体脂肪率(29.9±6.8%)、内脏脂肪率(10.4±4.4%)均高于农村(27.2±7.3%、8.9±3.7%),提示城市人群体内脂肪堆积程度高于农村,分析其原因,此次调查的河南城市人群多为上班族,男女体力劳动强度相差不多,而农村男性以在田间劳作和打工为主,体力劳动强度大,肥胖多不明显,另外城市农村差距还可能与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

体质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2,是判断身体肥胖度的国际标准,与标准体重人比,肥胖的人更易患生活习惯及相关疾病。实际分析BMI时,要注意在BMI正常范围之内的一种隐性肥胖。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部分高血压人群体重集中于正常(47.57%)和超重(39.86%),偏瘦(2.43%)与肥胖(10.14%)较少。BMI均值位于25~27之间,属于超重。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南汉族40岁以上人群BMI的变化随年龄增长呈递增的变化趋势,极可能是由于人体肌肉的自然退化以及与年龄相关的身体活动能力的降低而脂类物质摄入过多造成的。BMI在农村女性高血压人群(25.94±7.90)较正常血压人群(25.46±7.07)为高(P<0.05),在男性未显示出差异,也未见城乡差异。分析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男性饮食结构更不合理,三餐分布不均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女性特别是城市女性,更加注重审美观,在日常生活中较能控制体重,在饮食及生活上均较男性要规律所致。

基础代谢率(BMR,KJ/m2/h)是指人体在清醒安静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考虑年龄或/和脂肪率,均有方程公式可以算出,该研究采用仪器计算之后的测量数据。BMR可以代表人体细胞的代谢能力,BMR与瘦肉组织(Lean Body Mass)成正比关系。基础代谢量会因年龄、性别、身体组成、激素的状态而有所不同。基础代谢率高说明能量消耗大,反之则能量消耗减少。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率呈下降趋势,同龄女性低于男性。在同一性别、体重和年龄组的正常人中基础代谢率很接近。高血压人群BMR值(男1576±100、女1291±95)高于正常血压人群(男1509±95、女1218±88)(P<0.05),在城乡比较中未显示差异。

身体年龄是从基础代谢的角度,根据身体各成分的含量及与正常值的对比,推算出的身体达到的年龄,是综合评价身体状况的一个标准。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肌肉比例的不同,身体年龄会不同。结果表明,男性高血压人群身体年龄高于正常血压人群(P<0.05),而女性未显示此差异;城市高血压人群的身体年龄高于农村(P<0.05),提示在身体综合状况观察检测中,要更加注重城市人群、注重男性人群。

60岁以上人群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样本,共抽取6个城镇和12个农村乡镇作为调查点,本研究确定抽查人数为3680例。

1.2 调查方法:

(1)询问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族遗传病史等。(2)体格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等。(3)实验室检测:所有调查对象(已确诊糖尿病者除外)均接受空腹血糖和口服75 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测定、血脂分析。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分析采用酶化学法。

1.3 诊断标准

1.3.1 超重/肥胖评价标准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BMI≥24且<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向心性肥胖(中国标准):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

1.3.2 糖尿病的诊断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

(1)空腹血糖(FBG)(血浆静脉)≥7.0 mmol/L;(2)餐后血糖(血浆静脉)≥11.1 mmol/L;(3)经乡镇/社区及以上医院确诊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IFG)(指FBG6.1~6.9 mmol/L且2 h BG<7.8 mmol/L)、糖耐量受损(IGT)(指IFG<7.0 mmol/L且2 h BG 7.8~11.0 mmol/L)以及IFG合并IGT。

1.3.3 高血压的诊断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者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血压已低于上述标准者。

1.3.4 血脂异常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三酰甘油≥2.26 mmol/L。

1.3.5 代谢综合征根据2004年CDS标准[2]。

具有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1)超重和/或肥胖:BMI≥25;(2)高血糖:FBG≥6.1 mmol/L及/或2h BG≥7.8 mmol/L及/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及/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4)血脂紊乱:空腹三酰甘油≥1.7 mmol/L。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0软件双录入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年龄和性别患病率差异的卡方检验、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3617例,应答率为98.29%,符合本研究应答率为80%的设计要求。其中男性1387例(占38.35%),平均年龄为(43.85±1.05)岁;女性2230例(占61.65%),平均年龄为(46.35±0.77)岁。

2.2 糖尿病、IGT和IFG现状:

肇庆市1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现患率分别为10.81%、15.51%和7.82%。按2010年肇庆市人口普查资料年龄人口构成标化后,计算得出1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IFG和IGT的标化现患率分别为8.66%、14.51%和6.87%,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2.73%。糖尿病和IGT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IFG患病率随年龄增加的趋势不明显,Logistic回归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别间糖尿病和IFG现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GT现患率城乡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糖尿病、IGT和IFG危险因素分析:

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IGT和IFG的危险因素。经性别和年龄调整后,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超重或肥胖、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P<0.001),且后5项为IGT的危险因素(OR>1,P≤0.018);超重或肥胖、向心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为IFG的危险因素(OR>1,P≤0.012)。将上述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P≤0.024),代谢综合征为IGT和IFG的危险因素(OR>1,P<0.001)。糖尿病人群中暴露率最高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男性代谢综合征的暴露水平显著高于女性(χ2=3.898,P=0.009),女性血脂异常的暴露水平显著高于男性(χ2=8.611,P=0.003),糖尿病家族史的暴露水平在男女之间不显著(χ2=0.113,P=0.737)。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肇庆市城乡1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及其前期人群患病风险处于较高的水平,1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现患率分别达到10.81%、15.51%和7.82%。按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进行标化后,1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7.57%,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5.11%,均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时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平均患病水平(2.60%)[3,4]。但按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后,1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51%,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2.00%,均低于2010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时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平均患病水平(13.0%)和35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平均患病水平(15.2%)[5,6],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为该地区居民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为IGT和IFG的危险因素,因此,代谢综合征是该地区糖尿病及其前期人群主要的危险因素。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提示肇庆市城乡自然人群糖尿病及前期人群患病风险处于较高的水平,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针对该地区主要的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前期人群大力开展个性化和专科相结合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因为社区是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中的第一线[7,8],可以考虑从社区着手开展行为干预工作。

摘要:目的 了解肇庆市城乡自然人群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肇庆市15岁以上居民3617例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肇庆市15岁以上自然人群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现患率分别为10.81%、15.51%和7.82%;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为该地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肇庆市城乡自然人群糖尿病及其患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该地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前期人群大力开展个性化和专科相结合的糖尿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文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4.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3]张坚,王春荣,付萍,等.2002年中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状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1):4-7.

[4]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成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报告(2010)[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

[6]胡楠,姜勇,李镒冲,等.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数据加权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424-426.

[7]周立平.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02-1803.

60岁以上人群 第10篇

关键词:死因,65岁以上人群,监测,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我国老年人口正逐渐增加,并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1],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也日益突出。笔者对汉源县2006—2011年全人群死因资料中65岁以上人群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该人群死亡情况,为疾病监测、健康促进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依据汉源县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居民死亡资料。人口资料为汉源县统计局提供。

1.2 统计方法

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ICD-10进行分类;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DeathReg2005版死因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老年人群定义

为65岁以上人群。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汉源县系全国综合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DSP),2006年开始实行全死因监测,6年来共监测人口1 929 930人,男性980 917人,女性949 013人,粗死亡率为6.33‰。男性7.38‰,女性5.24‰。监测65岁以上人群157 919人,报告统计65岁以上死亡人群7 366人,死亡专率为46.64‰,死亡数占同期死亡总数的60.31%。

2.2 死亡性别、年龄分析

2006—2011年汉源县6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46.64‰,男性死亡率52.08‰;女性死亡率46.6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347.08,P<0.01)。男女均为随年龄增高,死亡率呈现升高的趋势。见表1。

65岁以上人群按系统分类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占全死因的94.49%。男女前8位死因一致。见表2。

2.3 死亡疾病和性别分析

65岁以上人群按疾病分类前4位死因顺位男女一致,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占全死因的61.50%。男女前4位死因顺位一致。见表3。

2.4 首位死因与全国比较

汉源县农业县人口占总人口的90.3%,从表4可见, 65岁组汉源县首位死因为肿瘤,而与全国农村地区资料[2]有所不同,70岁以上组与全国一致,但死亡率均低于全国水平。

2.5 主要死因分析

2.5.1 循环系统疾病

由表2可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17.31‰,占65岁人群全死因的37.10%,死因顺位为第1位。主要为脑血管病,总死亡率为10.59‰,男高于女;其次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为3.47‰,女高于男;其他冠心病死亡率为1.20‰,女高于男;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为0.91‰,女多于男。

2.5.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是单病种死亡率最高的,死亡率为12.68‰,女略高于男。

2.5.3 肿瘤

死因顺位排在第3位,死亡率为7.78‰,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结肠癌等,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2.5.4 损伤和中毒

死亡率为3.27‰,主要为意外跌落、自杀。2项均是男性高于女性,自杀以服毒(杀虫剂)为主。

3 讨论

(1)我县6年监测资料表明,老年人死亡率顺位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疾病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冠以病)、肿瘤(胃癌、肝癌、肺癌、结肠和直肠癌)、意外伤害(意外跌落、自杀)等。根据顺德区居民60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和长寿县监测资料结果,前3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呼吸系统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恶性肿瘤[3,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致残率在老年人中较高,因此对生命影响较大,提示汉源县重点是防治老年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

(2)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冠以病)和糖尿病有一个共同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有计划地降压或控制血压与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此外,糖尿病、高血脂、高胆固醇、吸烟、饮酒、肥胖和超重等均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从中年人起就应该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锌,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均衡饮食结构,保持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控制肥胖,保持正常体重等,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3)汉源县全国综合疾病监测系统系农村监测点,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居第4位,高于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54.89/10万。伤害死亡是影响我县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跌落和自杀)人群组影响严重,这与国内有关报道相一致[5,6]。与曹卫华等[7]报道中国城市人群意外伤害的前3位死因一致,而与廖海江等[8]报告的顺位略有不同。自杀原因分析,以家庭纠份所占的比重最大,为55.17%,自杀方式以服毒多见,占72.19%。伤害控制与干预的主要措施在于改善生活环境和加强安全教育[9],因而应针对诸多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社区干预,避免伤害流行;自杀是一

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主要与社会压力的增大和家庭纠纷有关,所以应加强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另外,也应注意65岁老年人的意外跌落,注意对他们的监护。

参考文献

[1]方鹏赛,张桂慧,李亚萍.基于健康老龄化的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分析[J].社会医学,2006,19(16):10-12.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2-235.

[3]余卓文,陈思东,郜艳辉,等.2004—2005年广东顺德地区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78-3181.

[4]韩淡.长寿县631例病伤死亡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4,10(1):30-33.

[5]王声湧.应该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工作[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156.

[6]肖国兵.1995—199年宁波市区意外死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1,18(6):361-362.

[7]曹卫东,吴涛,李立明.1990—1997中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27-329.

[8]廖海江,张鹏,吉路,等.江西省1997、1998意外伤害死亡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14(7):38-39.

60岁以上人群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全面查体的60岁以上老年人1283例, 男性796例, 女性487例, 并将其分为三组:60~69岁组, 70~79岁组, 80岁以上组。见表1。

1.2 查体方法

成立健康查体小组, 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五官科、检验科等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组成。检验内容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乙肝系列、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医技检查包括心电图、腹部B超、经颅多普勒、胸透。健康查体以统一的体检表内容进行, 各项检查结果汇总后由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进行主检, 并做出治疗及保健建议。

1.3 诊断标准

(1) 高血压以《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为标准, 收缩压≥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90mm Hg。 (2) 高脂血症按国内诊断标准, TG>1.69mmol/L, CHO>5.6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3%为异常, 体检中发现异常者复诊三次后确诊。

1.4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病检出情况构成比

参加查体者1283人, 共检出患各类疾病者1186例, 占92.4%, 患2种以上疾病或指标异常者占85.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 其中,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排在前几位, 见表2。

2.2 各年龄组患病率与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总体来看, 年龄越高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越高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人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特殊意义, 由于机体器官功能的衰退, 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不同的疾病, 查体数据显示:老年人共检出患各类疾病者占92.4%, 患2种以上疾病或指标异常者占85.3%,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是体检中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 与国内报道相似[1]。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最高, 其中高血压、高血脂均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2], 而高血脂、高血糖又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甚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高血压是近年来公认的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生的最强危险因子, 心脑血管病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各脏器的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的降低、环境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等。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 在社区服务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1) 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 提倡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 控制肥胖, 适当摄入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 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食, 同时戒烟限酒, 强化人们的防病意识;鼓励老年人适量运动, 形式多样化, 如快步走、扭秧歌、做保健体操等, 保持开朗、愉快的心理状态。 (2) 坚持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通过定期健康查体, 可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致病危险因素,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有重要意义[3]。 (3) 建立社会关爱和照顾, 不同年龄结构的老年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都需要关爱帮助, 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对卫生资源的投入, 积极开展高龄老人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龄老人生活质量, 体现党和政府对高龄老人的关爱。

摘要:目的 通过健康查体, 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 探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资料,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病率高, 其中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与随年龄的增加比例增大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查体对老年人非常重要, 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查体及健康教育, 对于慢性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查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孙琳.4583名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 (2) :115.

[2]Grundy SM, Clee man JI, Rifkind MB, et al.Cholesterol lowering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J].Arch Intern Med, 1999, 159 (15) :1670-167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60岁以上人群】相关文章:

15岁以下人群07-18

65岁以上老年人08-22

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助06-24

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表06-24

70岁以上老年人手术的可行性研究09-11

流行人群05-06

献血人群05-20

青年人群05-31

人群干预06-03

人群调查07-17

上一篇:烟气浓度下一篇:基层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