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县范文

2024-07-11

河北蔚县范文(精选5篇)

河北蔚县 第1篇

一、蔚县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形态特点

据史书记载, 其始创于清代咸丰年间,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蔚县历史源远流长, 古称蔚州, 又名萝川, 曾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以窗花见长, “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 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早期当地还盛行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 吸取其色彩特点, 仿“天皮亮”透明效果, 以刻代剪, 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

蔚县剪纸和其他各地的剪纸不一样, 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点的文化形态艺术。蔚县在壶流河流域, 不仅有相当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文化遗存, 而且还有夏和早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古老的文化积淀无疑让蔚县剪纸散发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 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 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 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动、有味、耐看。

蔚县剪纸是一种从窗户上发展起来的艺术。在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里, 有着过年贴窗花的习俗。这种源远流长的民俗习惯, 是蔚县剪纸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塞北农村的窗户和现在城市里的窗户是不一样的。由于贫穷和寒冷的缘故, 那里窗户上玻璃仅占较小的比例。一般窗户的上部是由许多的小方格子构成, 下面才是几块透明的玻璃。在小方格子上面, 糊了一层厚厚的麻纸, 窗花就是贴在方格子的纸上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太阳光透过窗户纸照射进屋里, 窗户纸上面的窗花在光线的照射下栩栩如生、鲜活美丽。也正是由于窗花是贴在窗户纸上欣赏的, 因此窗花的用色必须浓艳, 浓重的颜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窗花的特点, 普通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是难以表现彩染窗花的特色的。

二、蔚县剪纸的题材和形式

蔚县剪纸题材广泛, 寓意深长, 生活气息浓郁。大体的可以分为:

(一) 吉祥图符

在吉祥图符中, 有文字和花卉、动物等的组合:如福字系列的:花开富贵、金娃送福、否极泰来、年年有余、金羊开泰等。还有用于婚庆礼仪的龙凤呈祥、鱼戏莲花、喜上眉梢、鸳鸯戏水等。这类剪纸, 构图匀满、色彩鲜明, 颇富祥瑞气氛。此外运用谐音、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吉祥寓意的内容, 采用的这些具有喜庆意义的花、鸟、鱼、虫等生机盎然的瑞兽祥鸟或文字图形, 通过一定的组合来构成图案、花边和画面, 以此纳吉驱邪, 在蔚县剪纸中也是常见的。

(二)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剪纸分为人物和故事两种。神话人物常见的有西游记人物系列:《钟馗捉鬼》、《和合二仙》等。还有民间寓言传说, 《老鼠娶亲》、《猪八戒背媳妇》等, 多采用拟人化手法, 并赋予深刻的社会涵义。

(三) 戏文故事

这一类剪纸题材占有相当比重,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民间对戏曲的爱好, 表达了民众对英雄的景仰, 对善恶的辨别和对自由的赞美。它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而且人们在欣赏这些故事的过程中, 增长了知识, 了解历史, 接受传统的道德教育。这类剪纸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演义小说及地方戏曲等, 有单张的, 也有屏条式连环故事形式的, 如《三国演义》、《杨家将》、《红楼梦》、《包公案》、《西厢记》等等。并且在众多的戏文故事当中, 戏曲的脸谱人物剪纸最具特色, 色彩和形象鲜明生动, 栩栩如生。

(四) 神像

神像题材取来自于佛教、道教、儒教诸神以及民间俗神等, 这类神像题材在剪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主要是观世音菩萨像, 财神像, 灶神像等。神像类剪纸带有一定的宗教和武术性质, 是一种带有明确功利目的, 祈福纳祥的信仰崇拜。

(五) 风俗时事

这一类的剪纸多是表现现代社会时事、风俗和家庭生活的场景为内容, 如《挂红灯》、《瞎子观灯》、《年夜饭》、《煨旺火》、《迎灶神》、《初二祭祖》、《抬灯官》、《老王八戏妈子》、《骑活马》、《踩高跷》、《八戒背妻》等等。画中所表现的多是民间生活的风俗, 画面色彩热闹喜庆, 极富装饰色彩。

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 素以刀工精细, 色彩浓艳而驰名, 所谓“阳刻见刀, 阴刻见色, 应物造型, 随类施彩”而成。

它的工艺流程别具一格, 第一步是“熏样”, 即把原纸样或设计的草图, 帖在一张白纸上, 然后点燃蜡烛进行烟熏, 使其在白纸上留下一个清晰“黑样”。现在这道工艺人们已采用晒图的方法。第二步是“闷”, 就是将刻窗花用的宣纸剪成将要刻制的画幅大小, 因为剪纸层数一般是三十到五十为宜, 所以要用水淋湿, 用手压实, 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以待刻制。第三步是刻制。蔚县由剪纸剪刀换成刻刀, 其优点不仅在于生产的数量多, 更主要的是, 刻刀能更好地发挥艺人的艺术思想, 刻起来随心所欲, 花样翻新。在艺人的手上, 刻刀灵活得像笔一样。刻刀有单刀、三角刀、圆口刀之分。刻制时以阴刻为主, 兼有阳刻或阴阳结合的方法, 使得作品玲珑剔透, 层次分明。第四步是着色, 艺人们的行话叫点染。点染所用的颜色要事先用酒调和, 因为剪纸的原料是宣纸, 用酒调色可以使色彩浸润而不渗透, 色彩效果极佳。浓浅浓淡烘托、渲染得当, 富有强烈的透明感和立体感。

参考文献

[1]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河北蔚县 第2篇

利用综合柱状图提取属性数据,弥补了煤田勘探资料的不足.通过尝试将盆地沉降史模拟技术应用于含煤盆地分析之中,反演了河北蔚县含煤盆地演化历程.根据沉降史、埋藏史、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将该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早中生代(J)为盆地形成期,以快速沉降为特征;晚中生代(K)为稳定发展期,以抬升剥蚀为主;新生代(E-Q)为盆地反转期,蔚县煤田伸展断块格局定型.

作 者:占文锋 曹代勇 王强 张路锁 Zhan Wenfeng Cao Daiyong Wang Qiang Zhang Lusuo  作者单位:占文锋,王强,Zhan Wenfeng,Wang Qiang(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42)

曹代勇,Cao Daiyong(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张路锁,Zhang Lusuo(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河北,石家庄,050051)

刊 名:中国煤炭地质 英文刊名:COAL GEOLOGY OF CHINA 年,卷(期):2009 21(9) 分类号:P618.110.2 关键词:蔚县煤田   沉降史   构造演化  

★ 窗花剪纸的作文

★ 福窗花剪纸教程

★ 春节窗花鲜花怒放剪纸教程

★ 剪纸模板

★ 《窗花》阅读答案

★ 剪窗花作文

★ 工具造句

★ 剪纸教学计划

★ 剪纸作文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艺术及发展 第3篇

一、蔚县民间剪纸艺术传统的形成

蔚县位于冀西北的太行山、恒山和燕山三山余脉交汇处,一条贯穿全境的大河壶流河与清水河、定安河共同汇成一马平川的沃野,形成三山聚会、三河交合、地貌齐全、气候温和的自然地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使蔚县自古就成为中原地区通往蒙古大漠、西北和东北的天然古道和兵家必争之地。这种特殊的地貌环境和生活方式,既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文化交融创造了条件,也为蔚县剪纸艺术的萌生、发展和传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文物部门统计,该县目前保存比较完好和还在使用的古戏楼尚有近三百六十座,不仅样式繁多、建筑精美,而且还绘有各种各样宣扬英武忠孝的图案,并形成了人人热衷看戏、讲戏、唱戏的良好民风。这无疑为蔚县剪纸以戏剧人物和历史故事为艺术特色的萌生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蔚县民间剪纸创作传统的形成,得益于广泛的群众基础。蔚县剪纸艺术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农忙务农,农闲就剪刻窗花,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朴实情感,美好的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蔚县剪纸艺术获得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蔚县南张庄王老赏(1890-1951)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艺人,他擅长表现各类角色的戏曲人物,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传神,姿态优美,是蔚县民间剪纸艺术成就最高的剪纸大师之一。

二、蔚县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特色

蔚县剪纸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民俗艺术,它的题材、体裁、内容、形式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自然之美。蔚县民间剪纸根植于现实生活,依附于民俗礼仪,是普通劳动者最直接、最率真地表现生活、寄托理想的艺术手段。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企盼,还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中国品种繁多的剪纸艺术中,蔚县剪纸独树一帜,它是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色剪纸,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道工序:一、画。民间艺人根据自己的思路或顾客的要求把图案画下来,通称为画样子。二、订。将画好的样子订在宣纸上(一次以50张宣纸为宜),并用剪刀按照样子的大小剪成小块。三、浸。把订好的纸放进水里浸透后拿出,再将水分挤净,在阳光下晒干。四、刻。将浸好的纸放在蜡板上,根据图案进行刻制。五、染。为刻好的作品着色。六:包。将作品用书本、镜框、金铂等形式包装。

蔚县剪纸最大的特点不是用剪刀剪出来,而是用刀刻出来。颜色也不单一,而是用染料点染绚丽鲜艳的色彩。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每一件作品都十分形象生动。首先,图形的表意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剪纸创作中,艺人把自己最朴素的认知,升华为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和超越。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的是朴实健康之美,是最本原的纯粹之美。他们更关注的是人物的情态、神态和意态,追求的是整体气韵连贯和寓意传情。第二,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疏密有致、表现力强。在艺术手法上,采用虚实、黑白、粗细、曲直等手法增强艺术效果;构图上通过点、线、面的组织和构成法则。第三,蔚县剪纸造型丰富、装饰性强,采用对比、对称、打散、主从关系及平衡、空间等对比调和,使图案主次分明、灵动活泼,增强艺术感染力。构图巧妙,繁而不乱,体现了民间剪纸艺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第四,蔚县民间剪纸艺术通常是将形象夸张变形,强调神似重于形似,写意重于写实。构图上大胆取舍、概括传神,尤以戏曲人物突出。保护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的工作正如人类保护自然界的物种一样,多保留一种民间艺术,也就为人类文化的“基因库”多保留了一份文化“基因”。

三、如何保护和发扬蔚县民间剪纸艺术

1、蔚县民间剪纸艺术必须放到民间才能吸取养分对民间剪纸艺术最好的保护,应该是充分强化和利用它在当代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功能。民间艺术的源泉和生命力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在使用中对人自身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言而喻,民间剪纸艺术的营养来自人民生活的土壤,长年的生产与劳动为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提供了素材。

2、民间艺术必须融入时代精神才能拥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任何艺术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变化体,作为反映民族生活及内心情感的蔚县民间剪纸艺术,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我们要挖掘民间剪纸艺术中仍然具有的生活功能和精神文化功能,而这正是我们需要保护的。所以,要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发现新的视觉形象,不但要对艺术品进行研究、分析,更应该了解民间剪纸的艺术内涵,把民间剪纸的艺术精神、艺术语言融入时代的审美中,进行新的创造,发掘民间剪纸艺术形象更为广阔的文化价值。

3、民间艺术应更多融入到教育中如何合理地将民间剪纸技艺与现代艺术教育相融合,使民间剪纸有一个动态的发展空间,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地方剪纸人才培养机制,这都是蔚县民间剪纸面临的一系列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教育中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进而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不但可以起到传承作用,更可以起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河北蔚县 第4篇

河北蔚县西坡煤矿单候北井从细节做起确保安全生产,如果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拒绝开工、通知作业。在这里保持了与国内同类型矿井现金水平。

河北蔚县西坡煤矿单候北井多年来一直都把安全生产建设作为发展的战略核心,通过培训、教育、管理等多项措施切实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确保特色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由硬性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实现了良性互动,让安全概念逐步深化到每个员工内心,为企业也注入了勃勃生机、活力。

河北蔚县西坡煤矿单候北井综合实际情况,不断构建严密高效的安全运行机制,以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确保安全责任机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打造平安和谐矿井奠定基础。

河北蔚县西坡煤矿单候北井规定充分发挥煤矿班组安全第一生产防线,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规定要求煤矿企业应噶建立健全从企业、矿井到班组的安全管理体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中去。

河北蔚县西坡煤矿单候北井还明确了班组长的权利,如果遇到危险可在第一时间内停止下井、停产,加快人员撤离。河北蔚县西坡煤矿单候北井还制定了多套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指挥权,提高了现场自救、互救能力。在这里有着明确的交接班制度,重点明确交接情况,避免隐患进行整改,对作业环境、安全设施以及生产系统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排查现场动态隐患。

河北蔚县 第5篇

一、历史文化名镇的概念特点

在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范畴, 首次提出有关历史文化名镇的概念, 是在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村庄”。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在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村) 时, 又对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的概念作进一步完善, 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 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 (村) ”。

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首次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的专门立法。《条例》规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具有以下特征: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 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 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但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文化名城、名村相比, 既具有相似性, 又具有差异性 (表1) 。一方面, 它们均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们又分属不同的聚落类型, 具有鲜明的特色差异, 因此在保护与管理过程中一些成功经验可相互借鉴, 但不能完全照搬模仿。

二、历史文化名镇规划的基本内容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就有不少学者对历史文化名镇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阮仪三 (1996, 1999) [2,3]介绍了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规划的内容, 并以周庄为例探讨了保护规划应涉及的保护与更新方式以及风貌整治、设施改造等内容。聂晓晴 (2007) [4]以重庆市丰盛古镇为例, 提出将保护与发展的观念贯穿于规划的各个层面, 借助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对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实现历史古镇规划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张丛葵 (2008) [5]以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保护规划为例, 阐述历史文化名镇应从建筑高度、人口容量、土地布局、道路系统、传统街巷、绿地景观、建筑整治与更新、基础设施等规划控制要素对古镇文化环境进行整体动态保护。另外, 程远 (1999) [6]、朱光亚 (2002) [7]、单霁翔 (2007) [8]、孙翔 (2008) [9]、朱猛 (2006) [10]等学者, 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规划问题。

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处于不断地发展变迁的过程中, 不可能像文物一样被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历史文化名镇要保护、经济要发展、设施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提高, 必须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 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与格局。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也要通过合理的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来综合协调保护与发展问题。历史文化名镇的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 二者的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见表2) 。作为历史文化名镇, 其总体规划要将保护理念贯穿整个规划之中, 要在城镇发展布局, 功能分区, 用地布局, 交通体系, 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划分等方面, 充分体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思想, 为专项保护规划的编制明确定位方向, 奠定基础条件。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则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 进一步摸清历史文化资源的家底, 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 并可根据保护的要求对原有总体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三、历史文化名镇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河北省蔚县代王城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进一步探讨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代王城镇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中部, 在战国时期是北部边境重镇。代王城遗址为春秋至汉时期的遗址,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城址平面形状在汉代城址中极为少见, 为研究汉代城市与中国城建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 (图1) 。

(一) 代王城镇总体规划

在编制代王城镇总体规划过程中, 要在控制区规划范围划定、城镇产业布局、城镇布局调整等方面着重体现保护的理念和方法。

1. 空间开发管制区划编制。

明确各类用地性质, 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的合理使用。

2. 城镇产业布局优化。

规划将代王城镇产业布局定位为:城镇周边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镇东北发展以无污染工业为主的工业园区, 老城区依托代王城镇历史文化名镇的优势, 利用代王城镇与周围乡镇交通便利的特点, 合理发展旅游业, 使该镇同蔚州镇、暖泉镇共同组成蔚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产业链, 并以此为契机, 带动第三产业共同发展。

3.城镇格局确定。

古镇经过千年发展, 其交通道路系统早已定型, 并形成一定的特色格局。没有特色格局的存在, 古镇就基本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为了缓解旧城压力, 确保古镇风貌得以延续, 代王城镇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选择上充分考虑古城墙的轮廓及古镇形态的完好性, 延续原有道路格局, 维护镇区传统肌理, 将集中体现当地特色的三个古堡原址保留。考虑多中心布局, 将行政、经济、商贸、科教等等中心转移到新城区, 形成新老两个中心。“这种分散、多中心式的城市发展, 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缓解了旧城的矛盾和压力, 确保了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更多的保留”[11] (图2) 。

(二) 代王城镇保护规划

代王城镇保护规划主要从保护镇域范围内的历史环境要素, 保护古镇区整体格局和传统街巷景观, 保持古镇现存历史建筑风貌等入手, 保护古镇留存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片段, 并逐步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促进代王城镇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1.基础资料的调查与评估。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对基础资料的深入调查与评估之上。一般可以从历史和自然环境、现状建筑和基础设施、人口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代王城镇是蔚县十大镇中最古老的集镇之一, 历经先秦、两汉、三国魏晋数代, 近800多年, 除东汉治高柳 (今山西省阳高县) 外, 代王城始终是治所, 因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代王城镇内现有古代王城城址, 其城垣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墓群和三面观戏楼被评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镇区内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十处, 分别为:大堡、东堡、西堡、小堡城、地藏寺、财神庙、观音庙、郝杰故居、龙王庙、刘家药铺, 以及未定级的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60余处。

2. 建筑鉴定分类与保护整治模式确定。

在对代王城古镇自然、地理、风俗习惯、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的调查基础之上, 分析定位代王城古镇的价值特色为雁北军堡格局。规划对核心保护区大堡、东堡和西堡的100多处院落编号, 进行重点调查。从年代、风貌、质量等不同角度对建筑进行分析, 将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等保护价值, 能够反映代王城镇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 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确定为代王城镇的历史建筑, 并拟定保护清单, 建立历史建筑档案。选择恰当的保护整治模式, 采用保护、保存、修复、更改、更新等措施对历史建筑予以保护和整治 (图3) 。

3. 确定保护内容。

为了全面地展现代王城镇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 保护规划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其中,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环境要素、历史街巷、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聚落自然环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工艺、宗教礼法、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字、民间文学艺术、历史地名等方面。

4. 划定保护范围。

代王城镇保护范围的划定是在现状调查的前提下, 根据现存聚落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历史建筑遗存、历史环境要素等的现状分布状况上进行的。代王城镇的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 同时考虑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代王城镇保护范围之外又划定了环境协调区。核心保护区范围划定的原则是要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包含古村落中“保存着历史信息的遗存”, 以及载有真实历史信息的传统建筑物、构筑物。核心保护区是代王城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风貌特色的核心体现区域, 主要包括大堡、东堡、西堡、口字商业街及古城墙。在核心保护区内应严格确保建筑的传统风貌, 以维护古镇视觉景观的连续性。同时为了延续古镇历史建筑的景观风貌, 使得建筑风格和环境特色有较和谐的过渡, 规划将代王城墙以内的镇区建设范围规划为建设控制区, 作为核心保护区的背景区域。此外, 为保证代王城古城传统风貌的完整, 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 将古城墙外100m范围内划定为环境协调区 (图4) 。

5. 制定保护措施。具体保护规划措施主要包括古镇空间格局、历史街巷、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

1) 空间格局的保护:

代王城镇的村堡格局与古城墙是古镇的显著特色, 古堡、庙宇与城墙遥相呼应。因此, 保护规划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 对古镇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进行保护和控制。主要包括古城格局保护、古堡格局保护、视线通廊控制、建筑高度控制等方面。

2) 历史街巷的保护:

代王城核心保护区的道路系统要保持或延续原有“丰”字形街巷布局形式, 保持街巷尽端正对的两座庙宇遥相呼应的关系, 保持或恢复传统路面材料, 同时保护沿街民居的传统建筑形式, 对于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采取整治更新等措施, 使历史街巷景观得以延续。

3) 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

代王城镇历史环境包括古城垣、汉墓群、小堡城、古树、古井等, 这些都是能集中体现代王城镇地方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构筑物, 与民居建筑群一样都应该受到保护。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代王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地名由来、四堡四村的文化脉络及其传说、生活民俗及手工艺品等。规划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做好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挂牌和标识, 建立“代王城镇民俗文化馆”等措施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6. 基础设施的整治:

代王城保护规划中主要对核心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和控制, 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电力电信网络有线电视工程规划、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安全防灾规划。这些核心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主要目的是为改善核心保护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的外部设施环境, 确保核心保护区的生活延续性。

结语

由于历史文化名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历史文化名镇的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必须都在充分掌握名镇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编制。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要注重分析城镇性质规模、用地布局, 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合理的保护规划。只有这样, 才能使古镇的新功能与传统功能、新风貌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使古镇在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中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 从而延续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勇, 张捷, 张锦河.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人文地理, 2005, 1 (20) :68-73.

[2]阮仪三, 黄海晨, 程俐聰.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规划.建筑学报, 1996 (9) :22-25.

[3]阮仪三, 邵勇.精益求精返璞归真——周庄古镇保护规划.城市规划, 1999, 23 (7) :54-57.

[4]聂晓晴, 段炼.多维视角下的古镇保护规划探析——以重庆丰盛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新建筑, 2005 (5) :48-51.

[5]张丛葵, 陈京涛, 常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以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保护规划为例.规划师, 2008, 12:94-98.

[6]程远.“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初探.华中建筑, 1999, 17 (4) :78-81.

[7]朱光亚.古村镇保护规划若干问题讨论.小城镇建设, 2002 (2) :66-70.

[8]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城市规划.2007, 05:9-23.

[9]孙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探讨——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规划师, 2008, 12:71-75.

[10]朱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以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古镇盐文化为例.重庆建筑, 2006, 04:31-3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河北蔚县】相关文章:

蔚县卫生系统2012年党建工作方案08-0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阅读答案07-23

河北武安05-28

河北文化06-24

河北枣强06-27

河北农民06-27

河北唐山06-29

河北经济07-13

河北农业07-15

河北平泉07-20

上一篇:房屋归属下一篇:石油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