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资源范文

2024-06-03

森林旅游资源范文(精选12篇)

森林旅游资源 第1篇

1.1 森林防火工作

一是野外用火管理难度大, 森林火灾隐患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很多林场内部火源管理比较严格, 但是其它林区和耕地与森林交界处火源管理难以控制, 上坟烧纸、农事用火、踏青旅游者吸烟、痴呆弄火造成的森林火灾成为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二是通讯设施不适应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的需要, 无法就近调度防火队伍开展扑救, 贻误战机, 增加了不必要的损失。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是近几年在造林规划实施过程中, 引进苗木检疫不严格, 纯林面积过大, 是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诱因;二是个别地方的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没有抓实, 为森林病虫害的传播留下漏洞。另外缺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 无法对病虫害实施有效、彻底地除治。

1.3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个别地方党委、政府对森林资源管理不够重视, 导致森林资源管理出现无人管、无人问的现象, 不能有效调动森林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林木采伐作业活动不规范, 存在少批多伐的现象;三是地方林业立法不完善, 不能对森林资源实施有效保护。

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相关对策

2.1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2.1.1 扩大宣传教育面。

采取各种方式方法, 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森林防火知识, 全面提高人们防火意识, 减少野外违规用火。

2.1.2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森林资源都分布在基层林场和村庄, 森林防火工作的重心在基层。所以, 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主要有基层来实施,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 做出第一反应的应该是基层单位,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非常重要。要在林权明确、责权利挂钩的基础上, 促使基层单位配备森林防火设备, 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2.2 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

2.2.1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工作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 合理配备测报或病虫情调查人员, 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 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建立测报信息档案数据库, 定期发布森林病虫害测报信息, 提高测报工作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2.2.2 控制病虫害源头。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与林业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 加强种苗生产基地的病虫害防治, 严把种苗关。

2.3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2.3.1 加强地方林业立法。

以国家有关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为指导, 根据地方实际, 制定《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促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以实现林业资源自主管理;出台《义务植树实施办法》, 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速度, 提高群众爱绿护绿意识;对森林生态效益使用补偿办法通过人大立法, 实施碳汇交易, 减少企业污染排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提高企业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2.3.2 规范林木采伐作业活动。

实行设计、审批、发证、检查、验收人员“五分离”和采伐证审批“三把关”制度 (即:乡镇林业站、区县林业局林政科、分管领导三级把关) 。确保不越权、不超限、不乱发采伐证。不断加强伐前设计、伐中检查和伐后验收管理, 杜绝违规作业, 坚决把采伐数量控制在采伐限额以内。

2.3.3 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亲自参与研究部署, 亲自抓工作落实, 从而为搞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 将森林资源管理纳入目标管理, 区、县、乡镇各级要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 明确对辖区森林资源管理的监管职责, 各级党政领导要组织、指导和检查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并加大考核督查和奖惩力度, 严格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兑现奖惩。

3 结语

总之, 我国的森林资源问题日益严峻, 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森林资源密切相关, 森林数量的多少, 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品质。所以, 人类应该尊重森林资源的自身价值, 不得肆意破坏森林、滥伐林木、乱捕、乱杀森林资源系统内的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从而使森林资源更好、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雷雪东, 周薇.如何加强林业建设[J].北京农业, 2011 (15)

林地资源森林资源现状 第2篇

全省5606000公顷有林地中,乔木林5494321公顷,占98.01%;竹林111679公顷,占1.99%。

(一)乔木林资源

全省乔木林中,纯林面积4336366公顷、蓄积247251819立方米,混交林面积1157955公顷、蓄积55297201立方米

乔木林按龄组划分:幼龄林2832166.5公顷、蓄积93553124立方米,分别占51.55%、30.92%;中龄林1917256.7公顷、蓄积139713644立方米,分别占34.90%、46.18%;近熟林496012.4公顷、蓄积48065598立方米,分别占9.03%、15.89%;成熟林215778.6公顷、蓄积17117855立方米,分别占3.93%、5.66%;过熟林32783.9公顷、蓄积4098800.2立方米,分别占0.60%、1.35%。

全省乔木林中,马尾松1480842.3公顷、蓄积109223134立方米,分别占26.95%、36.1%;杉木1065212.2公顷、蓄积84153629立方米,分别占19.39%、27.81%;阔叶类树种(包括栎类、桦类、杨树、阔叶混、其他软阔类、其他硬阔类、乔木经济林树种等)2343299公顷、蓄积87650050立方米,分别占42.65%、28.97%;其他树种604968.6公顷、蓄积21522209立方米,分别占11.1%、7.11%。

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7.54立方米/公顷,其中:乔木纯林为60.29立方米/公顷,乔木混交林为48.06立方米/公顷。

乔木林中低郁闭度等级的占19.96%,中郁闭度等级的占54.80%,高郁闭度等级的占25.24%。平均郁闭度为0.58,郁闭度以“中”为主。

(二)竹林资源

全省111679公顷竹林中,毛竹45146.3公顷,杂竹57490.6公顷,小杂竹9042.1公顷,其中杂竹面积比例最大,占51.48%。

经济林资源

全省352619.1公顷经济林中,柑橘、板栗等果品树105224.1公顷,占29.84%;油桐、漆树等工业原料树125348.4公顷,占35.55%;花椒等食用原料树51329.1公顷,占14.56%;茶叶等饮料树37429.5公顷,占10.61%;调香料树、药用树、其他经济树等33288.1公顷,占9.44%。

未成林造林地资源

未成林造林地分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封育未成林地。

全省51915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中,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积454001公顷,占87.45%;封育未成林地面积65151公顷,占12.55%。

森林类别划分

全省8771550公顷林地中:生态公益林(地) 5329157.8公顷,占60.76%;商品林(地)3442392.2公顷,占39.24%。

生态公益林中:重点公益林(地)3080700.8公顷,占57.81%;一般公益林(地)2248457公顷,占42.19%。

林种划分

森林旅游资源 第3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 监督管理 可持续经营

一、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统计结果

森林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林木的数量和质量,林地面积、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总称。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森林面积增加1596.83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1%,增加了1.66个百分点,继续出现长大于消的趋势。森林蓄积量净增8.89亿立方米,年均净增1.78亿立方米。林分每公顷株数增加了72株,蓄积量增加了2.59立方米,林木平均生长速度加快。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例增加了3个百分点。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但从清查结果看,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繁荣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二是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34.27%。中部地区为27.12%,西部地区只有12.54%,而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86%。三是质量不高: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居世界第84位。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3.8厘米,林木龄组结果不尽合理。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现象还比较严重。四是林地流失依然严峻:清查间隔期内有1010.68万公顷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征占改变为非林业用地,全国有林地转变为非林地面积达369.69万公顷,年均达73.94万公顷。五是林木过量采伐仍相当严重:一方面可采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超限额采伐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全国年均超限额采伐量达7554.21万立方米。

二、透析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制约因素

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呈出现总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渐趋合理的良好态势。从总体上说,我国生态状况已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对峙更加激烈、拉锯更加显著、任务更加艰巨的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认清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势,透析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制约因素将具有重大意义。

1、在森林资源管理上,我们不可回避执行不坚决、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现象。很多时候我们好象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更多是以木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的服务性参与。纵观我国五十多年的林业发展历程,从计划经济年代的无度采伐、“文革”期间的超产、现实中所形成的木材售价竞疮新高现象等都是管理体制“惹的祸”在实际工作中、森林的采伐利用經营管理和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的管理与监督,在某国有森工企业内部属截然不同的两种理念。前者是木材生产上的经营性管理,是有形的,追求的是即得利益。好材卖好价,多采多赚钱。而后者则不同,追求的是森林自然恢复的能力和生态效益上的最佳化,是无形的。把两个不同理念的矛盾交叉行为人为的硬性捏在一起,让一个人去管和执行或照办,决不是用“觉悟”能实现的。需要的是分管和制约,否则,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将永远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2、森林资源的管理机构和部门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应有作用。当前,还有一些森林资源处、林政处、质检处、调查设计队和森林保护部门等,被作为一种上行下效的部门而设置在企业内部,隶属于企业中的科部室,“吃的是一锅饭,睡的是一铺炕,喊着相同的口号,干着彼此不分的工作”。不利于发挥作用,执法也难于到位,随着企业的缩编、瘦身,从事资源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已愈加显得势单力薄。

3、伐区管理的检查验收还存在许多无奈。伐区管理的检查验收不同于其他行业以终端产品为对象。其他行业终端产品不合格可以不出厂,质量差可以返工重来。在实际工作中,伐区作业质量的好坏,在其采伐、集采过程中就已形成,而检查验收所体现的结果只是一种无奈的认可。通报、批评、下不为例也只是检查验收中的一种公事。不该采的采了就无法挽回的(这类木材恰是市场最为赚钱的),而能够进行返工的项目无非是应伐木未伐而再伐、清理不净而在清,导致的是二次破坏所造成的剩余物增加、幼树幼苗的损伤。

4、从事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机构还无法肩负起森林资源管理上的更高层次的监督工作。上级派驻各森工企业局的专员办事处以及各森工局派驻基层林场的资源监督站硬件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这一机构的工资仍由企业局支付,人员的调配仍由企业掌管,福利仍在“讨要”之中,遇有大事仍需沟通、协调、甚至于请示,但欲禁不忍的工作局面始终束缚着工作的正常开展。

5、森林资源管理上的规程、规定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执行。如《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森林采伐更新规程》等,经五十多年实践,这些规定已达到了日臻完善的程度,只是在其运作当中,有时还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执行,而且,一旦涉及到国家的任务、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时,有时还有措不施、有措难施。

三、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工作的基本措施

事实上,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解决森林资源的管理问题,关系到森林可持续、关系到长久的“吃饭”、关系到其他任何一项林业改革工作的成败。新形势下,做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林权管理为核心、利用管理为重点、综合监测为基础、监督执法为保障,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突破重点,狠抓落实

1、大力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制定《编制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方案纲要》,启动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试点工作,逐步把林木采伐指标管理转移到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方案的编制和监督实施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各地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打牢基础。进一步抓好农田保护林、森林可持续经营实验示范等改革试点工作,认真总结试点成果,出台《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范不同林种、不同区域的经营方式。

2、依法严格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制定出台《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分解和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措施,加大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采伐限额的严格执行。进一步强化林木采伐的源头管理,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和伐区设计、拨交、验收制度。坚持木材凭证运输和木材经营加工审批制度,制定出台《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和《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的意见》。

3、强化林地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征用占用林地管理,实行征占用林地年度总量控制,推进建立林地用途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和林业部门预审制度;积极推行占用林地公示制,提高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率。开展打击毁林开荒等破坏林地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

4、积极推动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按照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技术规定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和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整合现有监测资源,不断提高我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5、加强森林资源监督工作。出台《森林资源监督办法》,进一步严格规范监督行为,把监督工作全面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积极理顺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监督机构的管理体制;积极引导、支持有条件的重点省区逐级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逐步健全森林资源监督体系。建立健全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体系网络,积极推进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工作。

6、扎实抓好年度各项核查、检查。开展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完成天保区新增人工林的核定,客观评价各地重点公益林管护状况;认真组织森林采伐管理情况监督检查,督促采伐限额制度落实到实处;组织全国征占用林地检查,突出检查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情况等。各项核查检查要加强工作质量和廉政纪律的监督管理,确保核查工作廉洁、高效、高质的完成。

森林旅游资源现状与开发对策 第4篇

1 伊通自然概况及发展森林旅游的优势

1.1 伊通自然概况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部,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长春市双阳区接壤,西与公主岭市毗邻,南接东辽、东丰、磐石市,北靠长春市。总面积2523平方千米。伊通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境内有大小山峰37座,最高山峰青顶子山主峰海拔611米,在县境中西部平原上,散布16座火山,组成伊通火山群。1992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准伊通火山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28条,伊通河为本县最大河流。本县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2 448.5h,年均气温5.5℃,年均降水量651.7mm,年均降水日数108.9d,年均无霜期134d。

1.2 伊通森林旅游资源优势

1.2.1 伊通森林资源丰富

伊通森林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代表的森林类型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为30.1%。森林蓄积量为379万立方米。乔木树种主要有蒙古枥、山杨、椴、山榆、水曲柳、山槐、黄檗萝、核桃楸、槭树、白桦、樟子松、红松、落叶松、油松、日本赤松、云冷杉等;灌木有卫茅、毛榛、胡枝子、东北山梅花、珍珠梅、忍冬、山玫瑰等;藤本植物有山葡萄、五味子、软枣子、狗枣子等。林下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兽类有狼、狐、狍子、貉子、松鼠、香鼠、鼬、刺猬、野兔等;禽类主要有环颈雉、沙斑鸡、鹌鹑、大山雀、苏雀、铁雀、斑鸠、啄木鸟、布谷鸟、喜鹊、乌鸦、燕子、野鸭等。;野生药用植物有人参、细辛、五味子、黄芪、五加皮、狼毒等178种。

1.2.2 伊通森林旅游资源独特

位于伊通中西部林区内的火山群产生于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至上新世,距今大约3380万年-870万年,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基性玄武岩"侵出式"这一独特的火山机制,奇特火山景观和特殊火山地质现象,这一独特的火山成因机制,国内外罕见,被专家称为"伊通型"火山机制,具有极高的科普考察、探险猎奇、旅游观光价值,其中,大孤山有塔林、石炮,、石炕、.龟峰、象峰等天然景观;西尖山可与美国怀俄明州的魔鬼之塔相媲美。

1.2.3 伊通森林旅游资源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和松辽平原过度带,位于长春、四平、梅河口等大中城市中心地带。伊通是吉林省东南部白山、通化、辽源等地区通往省城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由长春到营城子镇的长营高速公路,长春至辽源高速公路、长春至松江河高速公路,九台至开源一级公路穿越而过。伊通距省会长春市48公里,随着长春南部新城建设,距离长春的距离会越来越近,长春对其经济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1.2.4 伊通森林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融益彰

伊通是萨满文化的发祥地,悠久的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民族习惯,积淀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满族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满族民俗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展厅7个,馆藏文300余种,7000余件,是集收藏、展览、研究于一体的满族民俗基地,是展示满族历史、民俗、民风专业性博物馆,是吉林省社会主义科学院学术基础,萨满文化研究基地。此外,伊通林区内还有清代柳条边,御围场,古驿道,东北抗日联军活动遗迹等多处遗址。

2 伊通主要森林旅游景区分析

伊通满族自治县森林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秀丽,民俗风情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特色鲜明、天趣横生。已经开发形成旅游景区有5个:分别是以伊通镇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以大孤山为中心的西部旅游区,以营城子镇为中心的南部旅游区,以新兴乡为中心的北部旅游区。

2.1 大孤山旅游风景区

大孤山坐落在伊通西部,距县城13km。这里山峦叠嶂,涧溪成网,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交相辉映,花草植被与珍禽异兽声色和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孤山满名为阿勒坦额墨勒,共有四峰,资态各异,东北峰玄武岩柱,柱体截面多呈四边形,节理柱直立产出,参差不齐,总体形态为塔形,多组石塔构成奇特的"塔林",称"塔林峰"。中有"石炮"、"石炕"等天然景观;东南峰浑圆,极似一只大龟,称为龟峰,巨龟伸头探东,故称"金龟望日";西北峰状如巨象,称为"象峰";西南峰峰顶开阔,建有青云亭,又名青云峰。该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苍松绕岭、塔林簇拥、壮丽嵯峨。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北方少数民俗村、钢索浮桥、青云寺、观星台、龙王庙、植物园等。

2.2 伊通南山旅游风景区

南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曾是清代著名的皇家阿木巴克御围场,康熙、乾隆曾多次在此狩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交相辉映,现有天然林120公顷,人工林140公顷,人工栽植的珍稀树木5万多株。林中栖身着狐狸、松鼠、猫头鹰等可供观赏的多种动物;这里还有榛、橡、山梨、山核桃、山里红、和蕨菜、松树蘑、"伊通香白蘑"等山珍美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整个景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景观别致,森林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是人们旅游度假、游乐休息和召开会议的良好场所。景区地形地貌保存完好,建有万佛塔,圆通寺,综合服务楼,度假村,人工湖等景观,有全国最大的室内镀金佛,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3 牧情谷旅游风景区

牧情谷旅游风景区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处,景区占地面积200公顷,以其独特的萨满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核心,依托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规划有九情园和七彩谷。怡情园植物茂盛,色彩缤纷;浴神湖荷花盛开,碧波荡漾,休闲观光环境与周围生态资源相得益彰,形成了和谐共鸣的旅游新景区。萨满风情园由萨满文化展览馆、神路、图腾柱等组成。一个个记录着民俗风情的符号、岩画、雕塑、器物,以及萨满祭祀和歌舞表演,为游客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萨满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窗户。

牧情谷旅游风景区是以独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萨满文化为核心,集北方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位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风景区。

2.4 石门子水库旅游风景区

石门子水库位于二道镇石门子村,伊丹河上游。坝高10.65米,坝长424米,总库容2 800万立方米,养鱼水面360公顷。大坝北侧,山丘连绵,树木葱郁,空气清新,景色秀美。库内有垂钓台、游船、浴场;库旁建有佛教庙宇甘露寺、度假村、旅游服务楼,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为旅游区。每于春夏季,来自县内、长春市、双阳区等游人络绎不绝,成为本县游人最多的旅游胜地。

3 伊通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区规划设计不到位,旅游产品开发水平有待提高

旅游区规划设计是旅游开发纲领行文件,是旅游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伊通的一些森林景区规划设计整体水平还不高,景区开发缺少科学性,有的还处于无序盲目状态,旅游产品特色还不够鲜明,旅游线路设计不尽合理,各种旅游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和,所以旅游的综合效益还不明显。

3.2 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是在保护前提下的开发,保护是第一位的,开发是第二位的。伊通火山群地质景观十分奇特,在世界非常罕见,因其有七座火山一大孤山,小孤山,东尖山,西尖山,马鞍山,柳条边和魔里青平地兀起,状若北斗,因此有七星落地,.七星福地之称。这些火山群在成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前已受到了很大破坏,保护区成立后,虽然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人为盗采石材现象还时有发生,同时旅游景区开发后,游人破坏现象也比较严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已成当务之急。

3.3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

伊通县是农业县,经济实力有限,虽然县政府经过多方努力,不断加大旅游投入,但和旅游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旅游景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还不完善,在吃的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伊通的烧烤在东北很有名气,地方特产方面还要进一步开发;现在住的方面接纳能力还很有限,住的条件还有待提高;交通条件已很便利,这也是伊通开发森林旅游的优势;游还停留在观光游览的层次上,游的内容还相对单一;购的方面还处于空白,没有形成规范市场;游人娱乐活动还处于自发阶段,娱乐的形式和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3.4 旅游商品有待开发

现在旅游景区内可购买的旅游商品还很少,只有周围一些农民出售一些自产的土特产品,这些产品没有包装,或只进行简单包装,分散经营,规模很小;文化旅游产品还没有开发,一些天然绿色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旅游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没有显现。

4 伊通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4.1 科学开发,依法保护,使森林旅游资源能够持续发展

盲目的开发只能造成资源破坏,环境恶化,虽然能取得些眼前利益,但无疑是杀鸡取卵,不可能长久发展。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科学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协调发展多种旅游资源、打造知名旅游产品,使旅游业能在省内争的一席之地。同时应做好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尤其是火山群资源的保护要更加重视,除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规,要配备专门的保护人员,加大执法力度,使前人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资源能够很好地延续给后人,并能使后人获得更大的效益。

4.2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森林旅游产品

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不会对游人产生吸引力的,没有吸引力就不会产生旅游需求,没有需求就不会有旅游市场。伊通旅游资源的特色应该定位在奇特的火山地质地貌,传奇的萨满文化,丰富多彩的满族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要把森林旅游资源与这些特色有机结合,精心策划,努力打造出一些精品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点,以此来来推动整个伊通森林旅游的发展。

4.3 加强合作,多渠道引进资金与智力资源

伊通森林旅游起步较晚,同时资金和旅游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这些都是伊通森林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和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取得支持,尤其是借扩大内需之机,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第二,制定政策,吸收民间资本,对民间资本的投资要加以导向;第三,与一些大企业、集团公司联合开发;第四,与一些大专院校联合,争取他们在人力、智力上给予支持;第五,招聘一些旅游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

4.4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培育旅游市场

充分利用利用现代传媒对伊通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广泛宣传,要请专业公司进行宣传策划,要以七星落地火山群、牧情谷、南山风景区为重点进行推销,首先要加大在长春市内的宣传力度,因为长春市是吉林省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同时又是距离伊通最近的大城市,必将成为伊通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其次是做好省内的宣传工作,让省内的一些大中城市居民充分了解伊通的旅游资源,当时机成熟逐步推向东北和国内其他地区。

4.5 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带动周围农村经济发展

伊通的旅游商品主要为两类,一类为文化旅游商品,主要是萨满文化产品和满族文化产品,另一类为天然绿色生态产品,主要为菌类、山菜、干鲜果品。伊通是萨满文化的发祥地,萨满文化古老而神秘,萨满文化产品一定会对游人产生强烈吸引力;吃绿色生态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的时尚,伊通绿色生态食品种类丰富,产量大。盛产的菌类就有30多种,如白蘑、松茸、猴头、元蘑、棒蘑、榆黄蘑、鸡油蘑、羊肚菌、扫帚蘑及各种牛肝菌,其中伊通白蘑、棒蘑久负盛名;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薇菜、蕨菜、猴子腿、大叶芹、猫爪子、燕尾菜、黄瓜香、枪头菜、龙须菜、黄花菜等。优良的水果有大红杏、123苹果、山楂、南果梨、苹果梨等。要开发好这些旅游商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包装,打造品牌;第二,规范市场,提高信誉;第三,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第四,培养龙头企业,培育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刘维华,李梅,罗国容.四川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86-887.

[2]丁卫东,过珍元,傅宾领1浙江省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与发展战略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7,21(2):49-52

[3]唐志丁,安康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04-7305

[4]彭国康,俞长好,李乐辉,刘宝权1乐安森林旅游潜力及可持续发展[J]江西林业科技,2007,(4):59-61

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开发 第5篇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开展森林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也是当今世界旅游的`热点.介绍了神山国家森林公园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了目前建设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森林旅游的建议.

作 者:潘立新 王义和  作者单位:潘立新(安徽省滁州师专地理系,安徽,滁州,239012)

王义和(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安徽,全椒,239500)

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 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年,卷(期):2004 20(2) 分类号:F590.7 关键词: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旅游   评价   开发利用  

★ 潭溪山作文

★ 登五桂山作文

★ 三年级数学森林旅游教案优秀

★ 小学三年级数学《森林旅游》优选教案

★ 兰州五泉山导游词介绍

★ 旅游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 河南薄山湖旅游景区导游词

★ 唐诗 秋登兰山寄张五

★ 旅游专业专科毕业生自我评价

立足资源禀赋 加强森林培育 第6篇

高位推动,层层推进。湖南省林业厅党组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早在2008年初,邓三龙厅长就提出了“优材更替、无节良材”的木材战略储备和科学经营的指导思想,并一直督促抓好落实。2014年,邓三龙厅长又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了《关于把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纳入国家战略体系的建议》的提案,为推动基地建设引起高层重视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6月,湖南省林业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深刻认识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主要原则,严格执行划定标准,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为了支持项目顺利开展,厅速丰办联合资源林政处提前下达了2014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森林抚育的采伐指标31万立方米,并预留了11万立方米的指标用于基地建设现有林改培作业。各市(州)、县(市、区)林业局也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周密部署,以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全省基地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创新思路,建章立制。在机制建设上积极探索,提出“三主”、“三改”和“三结合”的新思路。在建设指导原则上提出了三个“为主”:即基地建设以国有林场为主,林种划定以用材林为主,树种选择以优良乡土和珍贵用材树种为主。讲条件,设门槛,将有经营实力的和国际贷款的国有大型林场优先纳入,同时发展一批资源条件好和管理水平过硬的集体林场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从点、线、面的立体发展筑牢木材安全、生态安全屏障。在经营模式上,推行三个“改造”:即改单层林为复层林,改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一般用材树种为珍贵用材树种。全省划定的国家储备林中乡土树种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95%以上,除杉木、马尾松等主要用材树种外,选择划定了楠木、栎类、木荷、榉木等乡土珍贵树种,面积超过2.7万公顷,且平均每公顷蓄积量超过120立方米。在经营机制上,提倡三个“结合”:即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新造与改培相结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湖南还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工程管理和科技支撑体系,制定出具体的种苗、科技推广、检查验收、信息档案等管理办法,规范基地建设各环节管理,为探索“生产能力高效、经营规模适度、储备调节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建立了制度基础。

严格质量,打造精品。一是把好良种苗木关。实行项目林木良种专管专用制度,并要求采用良种I级苗或大苗、容器苗上山,严禁采用不合格苗木造林,同时备足苗木以利冬春补植;二是把好质量检查关。在项目单位自查基础上,由省林业厅按照“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方式、采取“三关三除”的标准进行抽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省林业厅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同时实行验收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搞好成本核算,落实配套资金,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台账,发挥国家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做好档案管理。建立计划文件、管理合同、作业设计、施工记录、竣工验收等项目档案,将各种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五是落实好项目造林管护责任制。建立项目管护责任制,把管护制度、护林人员、护林报酬落到实处,确保基地造林一片、管护一片、成林一片。

积极统筹,融合发展。近年来,湖南省林业厅积极稳步地推进林业外资项目实施进程。2013年以来,全省共完成世行贷款项目2.8万公顷,德援项目1.6万公顷,法开署项目0.9万公顷。利用林业外资项目多、覆盖面广的优势,湖南引进世界银行、法国开发署、欧洲投资银行、德国复兴银行贷款项目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从资金上、技术措施上、管理手段上促进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外资项目融合基地建设将涉及53个县(市、区),实现利用国际金融贷款投入3.4亿元,建设面积5.3万公顷。在2014年的世行贷款和法开署项目中,湖南明确要求将任务和资金优先安排纳入国家储备林的国有林场,在建设内容方面优先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现有林的经营等项目。湖南还坚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充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形成社会多元投入机制,涉及乡村林场、专业合作社、森工企业、人造板企业等40个实体,将实现引入社会投入基地建设资金1.7亿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勇于实践,转型提升。结合湖南森林资源现状及资源特色,项目建设选择应用了15个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其中确定重点培育的树种为“3+3”模式,即珍稀树种为楠木、樟木和栎类,一般树种为杉木、马尾松、毛竹。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现已整理出了6个树种的良种选优、种苗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加快了珍稀树种和乡土树种的良种化进程,填补了湖南林业在这一块的空白。同时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总结出了针阔混交、阔阔混交等20多个造林技术模式以及杉木大径材改培、杉木与珍贵树种复层异龄林改培、珍贵树种大径材改培等7个现有林改培技术模型。各地在基地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了良种增益、定株经营、混交改培、持续发展的成功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2013年全省国家储备林共储备木材20.6万立方米,其中珍贵用材6.9万立方米。桂东县宋坪林场重点改培了10公顷红豆杉、楠木混交林,23.3公顷银木荷、枫香混交林,栽培了66.7公顷银木荷、香樟和杉木混交林,现在均长势良好。考虑到林业发展的生态景观功能,林场在营造珍稀树种混交林的同时,还混交了一些枫香和栾树等景观树种。珍稀树种和生态景观树种双管齐下,有效地促进了林场转型发展。

nlc202309040448

示范带动,强化宣传。扩大示范试点成果,因地制宜打造重点县区域连片建设,以湘鄂赣罗霄山基地,湘粤赣南岭山基地,粤桂湘黔武陵山、雪峰山基地为重点,在每个片区重点建设2~3个规模较大、示范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基地,在推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培育大径级优质用材、珍稀树种混交林模式方面做出示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模式,带动片区内基地建设的总体推进。通过2~3年的建设,将打造出7~8个金洞林场同等水平的示范基地。同时,湖南正在大力筹备建立“湖南省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林业外资项目网站”,积极宣传基地建设意义和成果。各地在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开展以后,也积极地采取新闻报道的形式,对国家储备林划定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专题宣传,发表相关动态报道40多篇,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对基地建设紧迫性的认识。

在湖南各地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现选取金洞、黄丰桥、排牙山3个国有林场推介如下:

金洞林场:创新思路,做好“珍贵树”文章

永州金洞林场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四大示范林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全国百佳林场”和“全国十大标兵林场”。近年来,林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实施契机,投入各类资金1400万元,建成木材战略储备基地2666.6公顷,划定国家储备林基地3533.3公顷。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自身特色,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突出发展楠木在林场的重要地位,以楠木、白果、红豆杉等本地珍贵乡土树种作为储备树种,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首选,以交通方便集中连片的地段为重点。实现“一园两线三边”的布局,“一园”是指围绕金洞森林公园,通过改培的方式来发展和开发利用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珍贵阔叶林资源。“两线”是指公路沿线和河道两岸沿线,以人工新造等方式,种植生态和景观功能突出的珍贵树种,逐步形成高密度、多树种、复层林分的珍贵阔叶林风光带。“三边”是指以城边、村组院落边和林区边界地段为主阵地,广泛营造珍贵树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选择和发展珍贵乡土树种。

强化措施,加强管理。为确保珍贵树种基地建设取得成效,林场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金洞林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生产基地项目管理办法》,在造林用苗方面,成立了由纪委、林业、财政等部门组成的珍贵树种苗木采购组,对苗木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进行严格把关。在项目施工方面,成立工程质量组,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由技术员包山头地块,负责技术检查、指导、监管。因项目造林全部采用珍贵树种苗木,为防止偷盗,在后期管理方面,成立管护组,实行专人管护。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为了高标准、高质量搞好项目工程建设,林场采用典型示范引路,然后再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分层次推进,要求场部领导带头办点示范,各级层层办点,级级搞样板,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场长桂发生深入到有关示范点,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示范基地133.3公顷,全场共规划建立示范样点12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在金洞林区由林农、企业老板筹资建设的珍贵树种培育基地1333.3公顷。

黄丰桥林场:立足资源,做强“大径材”文章

攸县黄丰桥林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建于1956年,境内森林茂盛,物种丰富,有木本植物431种,南方红豆杉、银杏、马褂木、闽楠等国家级珍稀濒危树种10余种。林场在50余年的发展建设中,培育出速生丰产林1600公顷,无节良材666.6公顷,杉木大径材1000公顷,杉木蓄积量达52.1万立方米,杉木大径材已成为林场的拳头产品,在中南六省享有盛誉。

2013年,林场被列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试点单位,为认真做好该项工作,林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培育杉木大径材为目标,根据培育树种、技术措施和林分生长的特性,建立了具有林场特色的杉木大径材培育模型。

精心选择林分。选择坡度在25度以下,土层厚度在80厘米以上,立地指数在16以上,位置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平均胸径在14厘米以上,郁闭度大于0.7,林木总体生长状况良好的近成熟林,作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试点基地。

精确定向培育。伐除生长不良、品质低劣、病虫害严重、无培育前途或抑制目的树种生长的林木,目的树种保留1200~1800株/公顷,然后通过修枝整形、割灌(藤)除草、施肥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林木生长指标。

精细林下补植。根据目的树种分布现状,确定补植方法,通常有均匀补植(适用于现有林木分布比较均匀的林地)、块状补植(适用于现有林木呈群团状分布、林中空地及林窗较多的林地)以及零星补植等方法,套种南方红豆杉、闽楠等前期生长耐阴珍贵树种,改变了人工林树种、林种单一现状,促进形成复层林异龄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排牙山林场:多重保障,做活“精品材”文章

2013年以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排牙山国有林场以国家启动储备林试点工作为契机,创新服务机制,强化精品意识,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工作,切实提升了林场森林资源质量,增加了林场经济收入。目前,该场累计完成国家储备林精品材示范基地面积186.6公顷(其中改培153.3公顷,集约人工林栽培33.3公顷),划定国家储备林2000公顷,后备林200公顷。

细化组织保障,夯实责任体系。为扎实推进林场国家储备林工作,林场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成立由场长负总责,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目标任务。此外,组织召开项目现场会、推进会等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强化资金保障,确保项目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标准高、要求严、投入大,林场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0万元的工作经费,用于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检查验收、档案建立等工作,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努力解决项目配套资金,从而保障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的顺利实施。

优化技术保障,提高项目质量。一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依据《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等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林场实际,编制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试点项目规划,明确了建设规模、地点、储备树种、建设模型等。二是对林场的每个项目区,实行技术人员包干负责,跟踪作业,做到事前早安排、事中勤检查、事后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实行档案管理专人负责制度,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收集,分门别类,装订成册。

加强森林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第7篇

1 林业部门应该如何看待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安全

要进一步加强依法履行职能的责任意识,主要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一些主要的领导和负责人员要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能,现如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组织和开展的深入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一些专项工作中,涉林渎职的犯罪已经是列入了重点查办的案件之一,所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员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尽职尽责的自我意识和思想。

要严格坚持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这些基本的制度都是我国这么多年来森林资源管理时间的经验总结,都是很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森林资源状况,这些制度是必须要坚持不动摇的基本制度。

要坚决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不断发生,对那些还存在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荒、无证采伐林木这些问题,各地都要认真的组织一些阶级力量,及时的进行清理,要把这些不好的扼杀在萌芽中。

要不断的提高林业部门的监管和服务水平,新疆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是比较滞后。共同发展经济,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人民和政府、国家的共同愿望,林业部门也要秉持着这一原则,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打造一个依法行政的林业机关的形象。

2 新疆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违法使用林地

一些地区,依然还是违法占用林地,尤其是一些用地单位,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再加上当地政府从经济利益角度想,也会要求林业部门不要上报征占林地项目,这些都是违法,越权的行为。

2.2 有法不依的个别现象

在有些地方,也会出现违法占用林地并且私自开垦开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属于恶性事件了。

2.3 毁林开荒问题比较严峻

据新疆相关人员调查,因为一些其他经济问题,荒漠植被很多都是被人为破坏,沙尘源被激活,这些都是和国家退耕还林的意愿是不相符合的。

2.4 个别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相冲突

2002年,新疆新政办发的142号文件,和2004年的9号文件都是和《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相关管理都是互相矛盾的,这样就造成了最基层的林业部门难以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管理林地很艰难。

3 新疆森林资源管理主要措施

3.1 要逐渐形成一个有效的依法治林的环境

最主要的还是《森林法》和一些其他相关法律的贯彻落实和实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文件的出台,可以使森林资源管理变得有了法律的保护膜,近年来,在新疆所开展的“猎鹰行动”和“保护藏羚羊”等活动,都是打击了一些破坏森里和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很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

3.2 要开始实施减产,停止乱砍乱伐,严格管理天然林的规定

在新疆的“天保”活动工程实施以后,山区的采伐数量就逐年递减,再加上胜负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防止了乱砍乱伐,伐木盗木的一些事件的发生。

3.3 要加大野生动植物、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

新疆地区通过一些鸟类、植物类和湿地资源调查等工作,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机构和人员编制设置暂行规定》打下了基础,也为以后能够更加深入保护新疆地区的森立资源做了很大的铺垫。

4 结语

森林一直都是大自然赋予人们最好的礼物,人们应该努力的去爱护它,保护它,而不是一味的向它索取,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大自然的回馈确是有限的,不要让人类现在的错误变成将来惩罚自己的最好武器。加强森林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就要从现在做起,哪怕只是一丝微微的力量。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措施 第8篇

1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1 现状

森林资源保护是林业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 旨在维护森林资源的健康与安全, 采用各种方法开展植树造林、禁止非法盗猎和采伐、防火防灾等工作。我国各个林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调查表明, 我国森林储量连年提高, 非法盗猎现象大幅度减少, 森林虫害爆发情况有所减轻, 大部分林区都能够做到全年无火警。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是尽善尽美的, 森林资源的再生和使用始终是动态的, 一天不维护, 森林资源都会发生各种变化。因此, 从细节出发, 做好日常工作, 始终是保护工作所必须的。

1.2 发展方向

制止乱砍滥伐、偷砍盗伐、毁林开荒、破坏侵蚀林地、超量采伐及偷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等, 作为森林管护工作的必要内容, 也是未来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森林火灾是破坏森林资源的一大黑手, 严格管理用火行为, 杜绝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 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之根本。森林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保有森林储备量的基础上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寻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 是林业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2 森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措施

2.1 加强森林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森林资源作为国有资源, 其开采、使用及森林中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应用, 都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目前, 北京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在立法方面较为完善,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出台的条令和法规能够有效杜绝盗用和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但是, 有些立法不够严谨, 执法行为滞后, 使得一些相对轻微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难以被发现、被遏制。例如, 游客进入林场参观所产生的垃圾对森林造成的污染屡禁不止, 游客在湿地公园中进行违规垂钓、野浴、搭建帐篷、烧烤等。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资源和森林环境, 因此, 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保护, 应加强森林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对游客产生的破坏森林环境的行为, 不按照湿地公园管理条例进行惩处, 而按照国家森林保护的相关法律进行惩处, 提高惩罚力度;在湿地公园等环境中多指派巡查员, 及时制止游客的违法行为, 严肃处理违法行为;林业部门也可以联合公安机关, 以公民身份证件为窗口, 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的诚信机制, 记录公民的违法行为, 达到一定程度后, 禁止其再进入林区和公园, 以此警示游客和林区居民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自觉保护森林资源[1]。

2.2 采用科技护林措施

森林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生态环境平衡并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势必要寻求一条维护与利用并行的路线。只有这样, 森林资源保护才有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保护工作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实现。除了利用法律减少森林资源被破坏的行为之外, 还应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森林保护, 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融合。从森林资源本身的保护来看, 在林场周围设置隐藏的摄像装置, 在重要的保护区设立红外线防护装置, 都能够有效地观察林区状况并防止非法砍伐[2];从森林资源的利用方面来看, 应提高林区附近居民生产生活的科技性,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给予林业企业相关的福利政策, 鼓励他们积极开发新技术, 使森林资源达到高效利用;另外, 北京地区有众多的学校和研究机构, 应利用这一优势, 开放林场和林区, 与学校联合, 鼓励大学生进入林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根据高校研究的结果, 为林区的各项保护工作提供建议, 从多个角度节约林业发展资源, 并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找到新的切入点。

2.3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是国家公共资源, 每个社会公民都有维护责任。北京地区连年受到雾霾和沙尘暴影响, 公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 这给社会力量参与护林奠定了基础。林业局及相关部门应利用这一社会优势, 调动全民力量参与森林保护。例如, 在造林计划中加入青少年环保活动, 鼓励青少年和家长积极参与植树, 坚持植树10、20 a, 在北京种一片“家庭林”, 让树木见证家庭的发展, 使植树造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现融为一体。另外, 林业部门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经常缺乏人手, 可以与林业相关企业结合, 请企业调配专业人员参与护林工作, 以此作为企业减税的标准, 或者抵扣相关的环保扣费等。这样的措施都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保护, 并且有利于北京地区城市环境的建设。

3 森林防火管理的积极措施

3.1 加强火源管理

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点, 尽管目前北京地区各林场几乎不存在火灾, 但由于气候关系, 火灾隐患时时存在。因此, 应强化火源管理。首先, 强化野外用火审批制度, 进一步规范农事、林事生产用火。其次, 将林区农民所需要的生产用火, 通过低火险时段的利用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且具备防范性的用火, 将其有效地疏导出来, 从而达到消除火灾隐患的效果。再次, 防火部门应建立健全移动手机信息平台和手机定位管理系统, 将护林防火管理信息等及时地传达给每个护林人员[3]。

3.2 将防火责任管理精细化

要想进一步加强防火控制, 就必须切实落实森林防火的责任, 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每一项森林防火措施都要落实彻底, 即实行精细化的防火责任管理。按照火灾的严重程度划分防火责任的归属, 将火灾产生的原因与防火责任挂钩, 将火灾最终的损失程度与护林员、组长、林场负责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的工作绩效挂钩。从日常的火险检查方面评定各个层级的防火相关负责人的工作状态并进行绩效考评, 这样的责任与绩效相关的精细化管理, 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对防火工作更加尽职尽责[4]。

4 结语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是围绕着森林资源的维护、再生、科学合理利用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北京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仅包括日常林区保护, 还包括开放林场和湿地公园的林木保护。加强立法, 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的科学性,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保护, 是值得相关单位实践的保护措施;而加强火源管理, 进行精细化的防火责任管理, 则是从根本上杜绝森林火灾隐患的有效措施。

摘要:简要阐述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以北京地区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提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方式及森林防火管理的积极措施, 以期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保护,防火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志敏.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 (66) :106-107.

[2]宋旭斌.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 (42) :108-109.

[3]尚东林.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 (66) :130-131.

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行业发展研究 第9篇

在进行森林旅游文化的论述过程中, 首先要对森林的概念进行分析, 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 森林哺育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由古代开始, 人们就与森林频繁的接触, 这就建立了人与自然及其森林文化之间的联系。森林文化诞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正是人这种对于森林的崇拜及其认识, 才更好的建立了对森林的朴质感情, 这就是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

从古到今, 人与森林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依赖关系。以前的时候, 人们的生存主要依赖森林中的动物及其植物, 其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及其栖息地。在文明的现代化社会, 人们也没有忘却自己的发源地森林, 这些形形色色的森林, 更多的是一种游览欣赏对象。我国历朝各代, 都有许多的军事家、文学家, 他们喜欢进行不同类型的森林旅游活动, 将其所见及其所感, 记录到诗篇中, 让我们感悟到其自然之美, 其所见所闻, 无不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魅力, 大自然的文化。

这些文化大家, 陶醉、纵情于山水之间, 品风景名胜, 游山玩水, 或者怡然自得, 或者修身养性, 他们在森林旅游过程中描述了形色各丽的自然风光, 其里面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人文景观。在我国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过程中, 森林及其自然景观构成了旅游活动的重要文化现象。

2 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必然联系

通过对森林旅游内涵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 森林旅游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其或者是自然景观, 或者是雄伟壮观, 或者是妩媚多姿, 让人向往, 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让人心旷神怡, 将这种自然美和人类的文化历史相结合, 使其自身内涵更加的丰富多彩, 令人神往, 让人陶醉。通过对我国名山大川的分析, 可以知道经过现代人几千年的文明熏陶, 其与人文积淀已经深深的连接在一起, 自然景观及其自然文化是相关联的, 是密不可分的。

在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证明, 中华森林旅游文化的瑰丽, 比如中华五岳的帝王封禅, 文人墨客的登临赋诗。又如我国四大佛山的华丽的佛殿建筑, 其里面充满了一系列的神秘的传奇故事。又如我国的天目山、武夷山、庐山等, 其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及其文化底蕴, 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在这些相当多的景观旅游点中, 有的是悠久的历史遗迹, 这些瑰丽的文化让人膜拜, 有的景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及其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让人叹为观止。有的景观宗教气息非常强烈, 可能不显山、不露水, 但是其里面蕴含着诸多的名人贤士的文化事实。

山不在高, 有人则灵, 这说明文化景观因为人才更加瑰丽。这句话的论证,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比如天下名山记钞序很符合当下的辩证法, 其有效的阐述了山水和文章之间的关系, 解析了自然景观及其人文景观的内涵, 这些古人的伟大见解, 对于我国今天发展旅游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从本质上说, 森林文化是源远流长的, 其博大精深, 需要人不断的进行森林的认识, 更好的进行人及其自然、森林关系的调整, 从而保证森林人格化的体现, 从而满足我国当下森林生态建设的需要, 更好的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说, 森林旅游包含着人们对于森林文化、文明等的理解,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 更加有利于开展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工作, 这是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 更有利于我国森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森林旅游工作的良好开展, 保证森林文化的良好交流, 保证森林文化旅游工作的开展, 保证森林旅游成为一种高品位的活动, 这就需要进行森林旅游文化的引导。

通过对森林文化的引导, 更有利于保证现阶段森林旅游方向的发展, 森林旅游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其包含着天然或者人工森林环境, 森林旅游活动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这里面结合了参与性、观赏性及其知识普及性, 甚至是责任感, 这些内在因素的发挥, 需要进行生态理论学的引导, 进行森林资源的良好应用, 进行森林生态环境的优化, 保证其文化范畴的开拓, 森林文化是森林旅游的灵魂, 森林文化的独特性, 是森林旅游资源必要的呈现, 这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森林旅游形象的设计工作, 积极做好森林旅游开发理念的优化。

目前来说, 世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途经是非常广泛的, 我国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满足当下人的生活需要, 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活需要。这里面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比如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其核心的内容是进行旅游环境的平衡保护, 更好的进行旅游资源极其经济增长关系的协调。可持续旅游方式不单单是一种旅游方式, 也是一种必要的发展理念, 其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 也是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工作准则。

通过对森林旅游的开展, 更有利于为游客进行植物特色及其生物资源特色的提供, 保证其满足生态及其文化的需要, 进行森林生态讯息及其整体观念的传递, 进行森林及其人类发展关系的展现, 进行森林价值的体现, 森林文化也意味着一种文化责任, 引导着旅游人群进行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更好的进行当下生态环境的改善, 更有利于进行森林文化的人文关怀的落实, 保证人类生活质量的保护及其改善, 保证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森林文化的应用, 更有利于进行森林旅游方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引导, 保证其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功能及其作用的发挥, 保护作用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特征, 人们必须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转变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经济效益发展方式, 保证环境教育功能的优化, 保证森林文化功能的强化, 更好的提升当下森林旅游的功能效益。教育对象也不仅是游客, 而是包括所有旅游受益者, 如开发者、决策者、管理者等。对于广大旅游者来说, 走进森林参观、体验和享受自然与文化资源, 充分认识它们的价值, 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上述的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旅游者的数量是非常多的, 进行普及性的教育恐怕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这就需要进行森林旅游的广泛开展, 以旅游带动森林旅游, 以森林旅游带到森林文化教育, 使其成为游客接受环境教育的有效课堂, 更好的进行环境教育的开展, 对于成长于城镇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讲, 森林旅游可以使他们获得关于植物、动物、生态、文化和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直观知识, 特别是有助于使他们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出路在于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3 结束语

在森林旅游文化的应用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进行可持续文化概念的分析, 其涉及到森林可再生资源的应用策略, 也就是持续发展策略, 做到青山常在, 永远循环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发.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全力推动森林旅游大发展大繁荣——在全国森林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热带林业, 2011 (4) .

[2]刘焱.重庆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5) .

森林旅游资源 第10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森林调查,资源管理,策略,方法

在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林业建设获得了较大进步, 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在人类的发展和生存过程中,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 森林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 更可以有效促进生态文明良好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生态的生存环境。在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 森林资源管理是重要的工作。想要保证林业的长足发展, 必须要实施森林调查工作, 换言之, 森林调查是促使林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举措。下面就对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推进森林调查工作进行探讨。

1 森林调查的内涵和意义

森林调查是指运用抽样、电算技术、专业调查、遥感、测量等技术手段, 对林区、林木以及林地范围之中所生长的植物、动物、环境条件等进行调查, 对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的预测、处理和采集。森林调查主要对指定范围中森林生长、森林分布、森林质量、森林数量、森林消耗等进行清查, 对森林进行林地质量评价, 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进而为森林资源科学经营和科学制定下一步方针政策提供保障。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 森林调查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实施森林调查, 能够对森林资源生长情况、质量和数量等进行及时、真实的掌握, 明确森林资源和当地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经营状况等所具有的联系, 为林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真实资料, 服务于林业计划编制和鉴定, 能够有效保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并且将森林资源潜在的生产力不断提升。

2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进森林调查工作的策略

2.1 明确森林资源管理的地位

在林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 常常存在为了获得暂时性利益, 无证采伐、非法占用林地、非法经营等现象。此外, 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过程中, 管理观念落后和陈旧, 森林资源管理体质不顺畅, 经营机制死板, 缺少灵活性, 不能解决森林资源管理更深层次的矛盾, 森林资源管理机构队伍也缺少稳定性, 无法与林业高速发展这一新的趋势和现状相适应。导致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 没有明确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能够有效对生态城市建设成果进行巩固, 有效促进现代林业的高速发展,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 必须要充分认识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 明确其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 在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 以促进林业的全方位发展。

2.2 严格落实林权登记发证制度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重要的工作, 能够有效发展和解放林业生产力, 更是依法治林的重要手段, 能够有效巩固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健全和严格落实林权登记档案管理, 对林权登记资料以及林权证核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件资料进行完整的保存, 做好图表完备、审查材料齐全、登记申请资料完善、坐标四至清楚标注。此外, 在林权登记过程中, 还应保证林权证、登记册、申请表载明的所有登记内容和登记物的现状完全一致。

2.3 加强木材流通管理和经营加工管理

遵循属地管理这一重要原则, 加强监督和检查, 对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和执行。建立健全木材经营加工原料的来源登记工作, 从本质上避免非法来源的木材融入到木材经营和加工企业中。严格执行林副产品凭证件运输制度以及木材凭证件运输制度, 所有运输林副产品和木材的个人或者单位, 必须要上报县级以上的林业主管部门, 向主管部门申请《森林植物检疫证》《林副产品运输证》以及《木材运输证》等证件。对于农民房前屋后和自留地自有木材运输, 以及旧房料运输, 应由村委会出具真实的合法来源证明, 由乡政府出具审核意见, 进而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部门审核完成以后, 发放运输证件。

2.4 落实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

对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相关法规进行认真贯彻和落实, 坚决抵制在自然保护区内实施烧荒、采石、开矿、采药、狩猎、放牧、砍伐、挖沙等活动。对于受到自然条件限制, 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若的确需要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或者核心区进行建设, 必须要根据规定, 严格按照审核程序进行报批, 调整功能区和保护区的范围。在国家级或者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各类建设项目, 需要征用和占用林地, 必须要在开展所有工作之前, 征得省林业厅或者国家林业局的允许。若需要在自然保护区实施演艺活动、影视拍摄活动、科学考察活动、地质勘探活动等, 必须要在事先得到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允许。严格监督和巡查机制, 及时发现违法建筑设施、采矿探矿、采挖野生植物、猎捕野生动物、占用林地以及砍伐林木等破坏性活动, 并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对以上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5 强化林木采伐管理工作

严格实施林木采伐许可证发放制度, 除了国有林之外, 申请择伐必须要填写采伐面积、采伐地点、采伐数量、采伐径级、采伐林种等林木采伐申请表。申请抚育间伐的, 必须要科学设计采伐作业, 并且将其上报给区级或者县级林业局进行审批。区级林业局或者县级林业局、委托乡镇林业工作站, 必须要结合采伐申请表格或者采伐作业设计书、林权证书, 为林权所有者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此外, 要对伐区进行检查和监管, 在采伐期间, 要求伐区的监察监管人员必须要对伐区进行定期和全面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

3 结语

总而言之, 将维护林业利益作为基础实施森林调查, 能够为林业生产和林业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尤其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 实施森林资源调查, 能够掌握森林资源整体情况, 进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科学的方案, 进而为林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促使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的落实。当前形势下, 人们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 加大森林资源监督和管理力度十分必要。与此同时, 森林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 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 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人们共同关注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新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进森林调查工作[J].技术与市场, 2014 (6) :353-354.

[2]李公富, 李涛, 刘长亮, 等.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推进森林调查工作分析[J].农技服务, 2014, 31 (7) :154.

[3]姚书锋, 海晓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记洛南县林业局[J].法治与社会, 2014 (7) :63.

[4]《热带林业》编辑部.着力于标本兼治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J].热带林业, 2014, 42 (1) :1.

[5]王道江.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 :279.

[6]刘峰.我国现行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及改革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9) :266.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探析 第11篇

关键词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S76;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在生态环保观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的重要性,森林资源包含着林木资源、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丰富的资源类型,可以说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是促进我国林业领域健康发展重要基础性措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处理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1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

1.1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

我国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主体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导致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由以前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以林农为主导的森林资源社会化保护管理体制[1]。所以,在现阶段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中,对于保护管理机制的调整和完善是主要的任务内容。在原有的森林资源的管理形式之下,主要进行的是针对林木资源的保护,控制与管理的范围也主要包含在采伐限额相关的内容上,以木材的生产为重要的管理背景,这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行为虽然能够对森林资源起到保护管理的作用,但却没有规范的遵循森林资源管理市场的经济运行原则,这种相对单一的保护管理模式使得我国的林木业的综合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在今后的改革和管理中,需要对森林资源的采伐以及处置权利进行切实的落实,明确保护和管理规范,满足人们采伐林木的使用需求,达到保护与管理之间的平衡。

1.2 林业资源的不合理流转带来的隐患

林地流转的政策的实行能够起到促进林木行业发展的作用,但在改革过后,我国林地流转方面的法律等规范依然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其中的很多管理保护行为都缺乏相应的宏观调控。所以,在林地流转的实际工作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符合规范的问题,其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第一是森林资源的流转工作在开展程序上的问题,在农村地区经常会出现口头上的协议,有的存在流转过程没有经过大部分村民同意的问题,这也是流转流程管理不完善的表现。第二是林农的经营权益受到了侵害,在森林资源的流转中存在价格偏低的情况,这使得林农的实际权益受到了外界市场行情的威胁。第三是林地的使用形式受到了不合理的转变,在缺少监督管理的情况下,很多流转后的林地被用作了建筑用地。第四是生态公益性质的林地的不科学的流转问题,也就是操作过程的不合理,改变了林地的使用性质,这种情况造成了乱砍滥伐情况的频发。第五是林地流转上合同的制定问题,出现了责权不明确的情况,森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2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相关策略探析

2.1 提升观念认识,加强法治教育

想要更好地让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管理,首先要从加强公民的法治教育,提高观念认识方面着手[2]。从实际的森林资源的破坏行为来看,大部分都与人们的观念认识以及法治认知程度不高有关,人们对于自己的滥砍滥发等行为并不能有一个明确的严重性以及后果上的认识。因此,其中的错误行为就很难得到改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当地群众缺乏法治观念且受经济等状况的驱使,造成很多人为了维持生计走向了破坏森林资源的道路。所以,要想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实践效率,首要任务是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使其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另外,相关的森林管理部门也应该将与森林资源保护有关系的法律法规大力的进行宣传和推广,重点针对农村地区的群众宣讲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知识,使其树立合法利用森林资源的观念,进而促进保护管理教育的实施[3]。

2.2 严惩毁林占地行为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中一个很大的障碍是占用林地,这给实际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阻碍,这样的违法行为必须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给予制裁。在发现违法占用森林资源时,管理部门应首先进行说服告诫,使其认识到这是一种违法的占用林地的事情,如果遇到屡教不改则可根据其违法情节的严重性进行相应地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使非法占用林地者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同时也可以起到警告的作用。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森林资源的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件违法事件,严禁杜绝出现执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以及暗箱操作等,确保保护管理人员的公正性。

2.3 创建现代化科学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模式

现代化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建立在其自身的特点基础上,主要针对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其监督管理等过程进行具体的划分,将管理平台延伸到县级单位,而监管则需要建立在市(州)级单位之中,管理服务延伸到基层乡镇,在这一体系中需要兼顾地级、省级森林资源监管的不同要求,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电子政务形式进行资源数据的共享,建立森林资源经营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森林防火联动监管系统等,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信息体系,在一定管理范围的森林资源的流转中,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林业土地权利也能够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主要程序进行全面的覆盖,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的科学保护的形式,将经营、管理、技术进行了有效的融合。

3 结语

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增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以及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都与之有重要的关联,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绩,但是也显露除了一些问题,如乱占林地、伐木盗林等,而伴随着林改出现的林权流转不合规、不合纪的问题,管护责任如何在县、乡、村和农户几级真正落实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教育,提高人们认识,在管护机制的创新和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林旺煜.浅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66,170.

[2]马云.林改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形势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5(5):164-165.

[3]何结容.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5):18,28.

洛宁县森林经理期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第12篇

洛宁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季节性变化明显,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均无霜期213d, 年均降水量551.9 mm。土壤共分棕壤、褐土和潮土3大类, 7个亚类, 20个土属, 32个土种。洛宁县植物区系成分分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植物资源丰富, 区域分布维管束植物376种, 分属89科224属, 其中蕨类9科13属14种, 裸子植物3科5属8种, 被子植物77科206属354种。含种数较多的科有蔷薇科32种、菊科24种、百合科l8种、毛茛科l7种、禾本科l4种、壳斗科11种、虎耳草科9种、槭树科8种等。

1999年、2007年洛宁县前后进行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根据调查成果, 对1999~2007年期间洛宁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评价如下:

1 林地面积变化与原因

1.1 林地各地类面积变化

洛宁县林业用地面积1999年全县121 910hm2, 2007年140 536.63 hm2, 8年增加18 626.43hm2;有林地面积1999年全县67255.2 hm2, 2007年92976.5 hm2, 8年增加25 721.3 hm2;疏林地面积1999年全县2 234.9 hm2, 2007年344.31 hm2, 8年减少1890.59 hm2;灌木林地面积1999年全县15752.2 hm2, 2007年26 068.48 hm2, 8年增加10316.28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999年全县1 106.5hm2, 2007年1 083.32 hm2, 8年减少23.18 hm2;苗圃地面积1999年全县20 hm2, 2007年75.35 hm2, 8年增加55.35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1999年全县648.4 hm2, 2007年0 hm2, 8年减少648.4 hm2;宜林荒山荒地面积1999年全县34 898 hm2, 2007年19 988.67 hm2, 8年减少14 909.33 hm2。

单位hm2

1.2 林地各地类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1.2.1 林地总面积增长18 626.43 hm2, 主要原因是:洛宁县自2000年开始实施的天保工程、2001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历年世行贷款造林项目, 使得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另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 林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 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的刺激, 群众从林产品中得到的经济效益逐年增多, 因此群众造林热情高涨, 也使林地面积有很大的提高。

1.2.2 有林地面积增加25 721.3 hm2, 主要原因是:2004年以前的人工造林, 大部分疏林地、未成林、宜林地以及非林业用地中如坡耕地、其他瘠薄农地等变为有林地;还有通过近几年的封山育林措施使其它林地经过封育达到本次区划有林地的标准。

1.2.3 疏林地面积减少1 890.59 hm2, 主要是经过人工更新造林以及封山育林措施后, 大部分疏林地进入有林地。

1.2.4 灌木林地面积增加10 316.28 hm2, 主要是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后, 管护措施得力, 一部分宜林地经过几年的封山育林, 盖度已达到30%以上, 且其他方面也符合灌木林地标准, 此次调查区划为灌木林。

1.2.5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23.18 hm2, 主要原因是:1999年调查时的1 106.5 hm2的未成林造林地经过管护和抚育, 已经达到有林地标准, 此次调查规划的1 083.32 hm2未成林造林地大部分是近几年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新造的。

1.2.6 苗圃地面积增加55.35 hm2, 主要原因是吕村林场近几年扩大了原有苗圃地规模, 另外随着群众造林热情逐年高涨, 加上城镇绿化、美化的不断深入, 苗木需求量不断扩大, 带动种苗产业发展, 出现一批育苗大户, 所以苗圃地面积增加较大。

1.2.7 宜林地面积减少14909.33 hm2, 原因还是几大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 大量宜林地转变为未成林造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

2 各类森林、林木蓄积变化情况及原因

2.1 各类森林、林木蓄积变化

2.1.1 洛宁县2007年全县各类森林、林木蓄积量为5 290 143 m3, 比1999年的2 969 193 m3增加了2320 950 m3, 蓄积年净增率为7.49%。

2.1.2 乔木林蓄积1999年2 287 514 m3, 2007年4 586041 m3, 8年增加2 298 527 m3;

2.1.3 全县疏林和散生木蓄积1999年分别是24 526m3、30 408 m3, 2007年分别是1 156 m3、2 127 m3, 共减少51 651 m3;

2.1.4 全县四旁树蓄积1999年626 745 m3, 2007年700 819 m3, 8年增加74 074 m3。

2.2 各类蓄积变化原因分析

2.2.1 1999年调查时, 洛宁县尚未实施天保工程项目, 森林采伐管理较混乱, 被采伐的对象主要是天然起源的中龄以上林分, 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大大超过生长量, 森林资源总量急剧下降。

2.2.2 洛宁县从1994年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 从1999年至2003年之间大力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从2000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项目, 天然林实施全面禁伐, 封山育林力度进一步加大;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项目, 全县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大幅度增加;再加上近几年群众自发性零星造林, 为洛宁县的森林资源的快速恢复和增长, 提供了丰富的后备资源。

2.2.3 1998年新《森林法》实施以后, 洛宁县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资源林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部门加大了对各类乱砍滥伐、无证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的打击力度, 使其得到有效遏制, 森林资源的消耗量明显小于生长量, 资源总量得以迅速恢复和增加, 8年各类森林、林木蓄积增加了2 320 950 m3, 蓄积年净增率达到7.49%。

2.2.4乔木林蓄积增加幅度大, 四旁树蓄积增加幅度小, 主要原因是小班最小面积标准规定发生了变化, 1999年调查时小班最小面积为3 hm2, 而2007年调查时小班最小面积规定为0.067 hm2, 所以, 2007年调查时有6 746个0.067 hm2~3 hm2的小班进入乔木林, 这一块乔木林蓄积286 032 m3, 按1999年的标准是统计在四旁树里的。

2.2.5 疏林地蓄积量和散生木蓄积量减少的原因是大部分疏林地和宜林地经过人工造林和封育转变成了有林地。

3 森林资源特点

全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洛河以南的涧口乡、陈吴乡、西山底乡、赵村乡、底张乡、兴华乡、下峪镇和西部山区的故县乡、上戈镇等9个乡镇以及国有吕村林场、国有上戈林场、国有故县林场、国有全宝山林场、国有三官庙林场等5个国有林场。这14个乡 (镇、场) 林地面积合计为116 434.17 hm2, 占全县林地总面积140 536.63 hm2的82.8%;林木蓄积合计为396 9704 m3, 占全县林木总蓄积5 290143 m3的75.0%。乔木林龄组组成特点, 全县乔木林总面积92 389.07 hm2, 蓄积4 588 168, 其中:幼龄林面积48 735.02 hm2, 占52.75%, 幼龄林蓄积2223 519 m3, 占48.46%;中龄林面积25 217.01 hm2, 占27.29%, 中龄林蓄积1 263 861 m3, 占27.55%;近熟林面积13 463.83 hm2, 占14.57%, 近熟林蓄积728 770 m3, 占15.88%;成熟林面积34 047.90hm2, 占3.69%, 成熟林蓄积219 256 m3, 占4.78%;过熟林面积1 565.31 hm2, 占1.70%, 过熟林蓄积152 762 m3, 占3.33%。总体上, 洛宁县乔木林各龄组分布不均匀, 幼龄林、中龄林比重较大, 面积、蓄积比重分别达到80.04%、76.01%, 主要原因是2000年以来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后, 新增造林多的缘故。

用材林主要优势树种为刺槐和杨树, 主要分布在国有吕村林场、国有故县林场、国有上戈林场以及川涧区乡镇。这两个树种面积合计为33 030.45hm2, 占全县用材林总面积34 153.06 hm2的96.7%;蓄积量合计1 665 911 m3, 占全县用材林总蓄积1688 513 m3的98.7%。

乔木经济林主要以苹果为主, 分布在上戈、东宋等乡镇。全县苹果面积3 487.49 hm2, 占全县乔木经济林4 578.95 hm2的76.2%。

4 建议

针对1999年~2007年洛宁县森林资源分析评价结果, 建议下一步编制森林经营规划要注意测算合理的调整期, 通过积极的抚育措施, 审慎的采伐措施, 使森林资源结构在一个合理的期间, 调整到最佳状态, 实现森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实现洛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一个森林经理期森林资源分析评价是编制下一步区域森林经营规划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洛宁县1999年、2007年前后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的比较分析, 得出洛宁县1999年~2007年森林经理期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 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上一篇:矿井物流管理系统下一篇:提高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