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创新实验范文

2024-07-04

电子创新实验范文(精选12篇)

电子创新实验 第1篇

电子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能力。体现在实验教学上就是在熟练掌握一些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能够独自进行创新性实验。因此, 在创新实验开设的过程中, 要结合专业的特点, 制定灵活的方案。

一、传统实验模式的弊端

高等院校传统实验模式, 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由实验室人员按要求准备实验器材, 学生直接在实验室做实验, 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前的准备不足, 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如学生课前只是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内容, 没有到实验室接触实验设备、实验工具、实验材料, 对实验没有直观的认识, 也就没有办法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2) 对实验设备了解不深。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设备往往不完全一样, 学生没进实验室预习, 对仪器设备及其原理没有全面直观的了解, 实验时又不认真地看仪器设备说明书, 只是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

(3) 实验报告同质化。传统实验模式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指导完成规定的单元实验。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完全按指导书或教师讲的操作步骤进行, 有些学生为了完成报告, 会抄袭实验数据。

(4) 对实验的思考不深入。因为课时少, 学生在实验时只能完成既定的实验内容, 对实验的思考题和讨论题没有进行认真研究, 影响了学生探索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实验室运行模式

创新实验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管理实验的实验模式。这种实验模式旨在建立以问题和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开展创新实验, 可以带动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 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差的现状。为此, 笔者认为, 应采用以下模式开设创新实验。

(1) 自选命题实验。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设想自行命题, 或根据实验室提出的实验项目指南选择命题。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 自行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合理选择实验仪器, 自主开展研究。也可以由实验室给出本实验室可进行的研究性课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实现步骤、实验方法, 并在实验过程中加以验证。

(2) 参加项目研究。

让学生当教师的科研助手, 让优秀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项目组, 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活动。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检测仪器和实验条件, 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工作。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 以科技创新小组为载体。

可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 自我管理日常实验活动。可以采用实验中心与团委总支共管的方式, 实验中心负责日常指导, 团委负责日常活动的组织、项目立项、经费管理等。

(4) 科学管理创新项目。

为保证科技创新活动有序进行, 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按科研项目进行管理, 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 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创新实验室由高年级学生培训低年级学生, 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学生创新团队。

(5) 改革实验室管理。

开设创新实验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建立现代的管理手段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保障创新实验室有一个良好的软件环境。应基于校园网络设计实验室管理系统, 对学生选修创新实验、实验预约、实验过程、实验考核、成绩认定等全过程进行管理, 同时也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 从而控制实验学生的人数, 合理有效地利用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开设创新实验的保障, 开设创新实验后, 无论是实验项目的数量, 还是实验项目的难度都远远超过以往, 对师资的需求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室需选拔出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实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和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创新实验指导工作。同时通过政策措施鼓励任课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 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创新实验。

三、考核办法与激励措施

全面、合理的实验考核办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实验作风和科研态度。实验室应建立多种实验考核体系, 使考评分数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体现其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创新实验室所做的实验或参加研究项目, 须向实验室提供实验报告或相关论文, 作为他们创新实验的考核依据。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创新实验活动, 实验室可以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1) 设实验技能优秀奖学金。

实验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 那么实验技能就也应该成为工科学生获得奖学金的主要参考依据。也可以在原有奖学金的基础上由实验室另设一种创新奖学金, 每学年评选一次, 除发给获奖者奖金外, 并同时颁发创新实验奖学金证书, 重在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2) 设立创新实验学分。

可以将学生参加创新实验的成绩经考核后按学分计入总学分, 对参加创新实验中表现突出或完成具有独创性成果的学生, 经指导教师考核和推荐, 还可作为附加学分。另一种办法是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必须修够一定分数的创新学分。

四、结 语

以上是针对电子类专业开展创新实验工作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探讨, 当然, 开展创新实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比如实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问题、实验室设备安全问题以及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另外如何引入激励机制培育一批相对稳定的师资团队, 利用创新基地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如何吸引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等, 也需要我们不断探讨和实践。

摘要:创新教学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开展创新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条件, 如何科学管理创新实验室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电子类专业

参考文献

[1]葛霆.要准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及其本质[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 20 (6) :515-517.

[2]郭志军.探讨高校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模式[J].惠州学院学报.2006, 26 (60) :104-406.

[3]甘兴勋.关于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7 (2) :106-108.

[4]黄胜君.加大高校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3 (8) :47-48.

[5]李锦春.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7, 8 (4) :56-58.

[6]刘艳, 朱昌平, 张超等.构建优良的学生自主创新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5) :8-9.

电子创新实验 第2篇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教学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实验实训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一是注重问题,激发创新意识培养;二是定位高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三是突出课外,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实训教学;创新;问题意识;工作岗位;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05-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性、实用型人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互联网+时代,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实训作为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专业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我校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将创新意识、创新理念融入实验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注重问题,激发创新意识培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医学高职类学生普遍习惯于迷信老师的权威,习惯于被动接受,“求同思维”几乎成了固定的教育模式,在创新思维、探究意识、质疑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实验教学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是理论的升华,是智力操作与实验操作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实验中,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三个层次。基础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应用实验是在验证性的基础上,增加应用性和简单的设计为主,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无论是哪类实验,都要特别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创新始于问题,源于探究,教师要反复论证该实验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能否指导学生在验证对比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触发新的问题。实验前多设计相关问题,刺激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强化学习动机,创设创新氛围,鼓励学生探索、讨论和证明。也许学生提不出什么创新类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也是一般化的简单问题,但是每次实验的问题强化,无数次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得到强化,就会变得有创新意义。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营造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形成师生平等、互动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逐渐培养求异、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敢于表现个性,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创新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创新,时时有创新,实验过程本质就是一个认识、发现的过程,当学生带着问题时,就不会迷信书本、权威,就能大胆质疑、勇敢探索,就能敢于怀疑,敢于批判,这就启蒙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定位高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医学基础课,由于课时的限制及岗位的需求,不可能全面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全部知识。尤其是对于高职层次的专科生来说,更要考虑他们将面临的岗位要求,定位“高职”,用得上,能操作,会使用,不追求高大上的全面和广泛。教师应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类职业岗位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调研历届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现状和实际,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例如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的是能从事常用医疗仪器生产、维修和经营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就要深入分析该职业岗位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强化学生对医疗仪器的电子器件及实用电路等的学习,把熟练使用常用医疗仪器,能识读医疗仪器电路图,能安装调试电路,能进行医疗仪器故障分析和维修作为技能目标等,可重点设计相关类的实验实训。不强求高大上的科研创新,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结合工作岗位,从小的方面着眼,从日常的工作流程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由已知到未知。例如关于并联型稳压电路设计的实验,就可以从学生已经熟知的二极管整流电路入手,然后过渡到二极管整流桥的搭建等,设计一系列的内在联系问题链接,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接受新知识。再比如在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的实验时,就可借助多媒体,由商场霓虹灯的控制系统讲起,做一个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的动画,引入按钮,断电自锁,互锁及电动机的正反转可控,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继电接触器的工作过程。当然,在定位高职的同时,也可以添加能反映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最新发展方向的相关内容,考虑到学生在后面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相应的专业课程,对专业应用实例的讲解及分析应符合高职层次。突出课外,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使学生由单纯的“技术劳动者”向“技术研发型”转变。如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的学习和开设,每学年开展电子小制作竞赛、医疗仪器维修活动、家电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在丰富的课外实践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挖掘学生的创造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第二课堂活动,必须围绕高职教育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突出专业性,另一方面又要突出创新性、实践性。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医学影像协会举办的技能大赛、团省委组织的挑战杯技能大赛、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以比赛促进创新,以项目推动创新,让学生在参与竞赛、设计项目和作品制作的过程中,发挥特长,实现科技创意,提高积极性,并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构建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型的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开放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室,保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能力在课余时间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和资源进行相关训练及兴趣的开发活动,为学生创新提供相应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利用医院、企业生产的实际项目、工程技术人员的丰富资源和经验,聘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授课,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见习、实习,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磨练意志,丰富经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工作也要随之不断地探索和更新,但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新的实验实训教学方法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努力开发新的项目和实验方法,创造出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整个现代行业变化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实验电子音乐的创新使命与历史必然 第3篇

关键词:电子音乐;音乐材料;噪音;声音属性;空间观念;音乐行为

孕育在20世纪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电子音乐带着强烈的创新使命出现在世人面前,给音乐带来四个方面的变化:音乐材料的丰富;音乐组织手段的创新;空间观念的强化;音乐行为的改变。

1 音乐材料的丰富

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材料的丰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对新材料的探索是作曲家传统,不是电子音乐独有的做法。音乐的材料包含音色(乐器)、乐音体系、旋律素材、节奏素材等,我们不妨先从这几个方面回顾以下音乐材料的发展进程。

从音色及乐器的进化方面来看,从原始的打击乐器、到弹拨乐器、管乐器,再到弓弦乐器以及机械结构复杂的键盘乐器,再到当前的电子乐器,乐器制造技术在不断进步,新的樂器、新的音色不断出现。一部器乐史也代表着人类对新音色的不倦追求。

从乐音体系来看,从早期各民族的五声调式、中古调式到大小调地位的确立,从调性瓦解到人工调式及微分音,人们在不断地探求乐音体系更多的可能。

从旋律和节奏素材上来看,世俗音调向教会音乐的渗透、民族乐派对民间旋律和节奏的重视、爵士音乐对严肃音乐的影响,以及半个世纪以来世界音乐(World Music)、新世纪音乐(New Age)等风格的出现与繁荣,无不体现出音乐的旋律材料和节奏材料丰富的过程。

电子音乐对音乐材料的丰富首先体现为电子音色的广泛使用。广义的电子音色包含三类:模仿传统音色类、修饰传统音色类、纯电子音色类。狭义的电子音色仅仅是指最后一种,它超脱了传统音色的审美标准,具有独立的音色表现力。

在电子乐器出现之前,人们听到的声音仅限自然界存在的声音,自然界没有的声音在当时是一个无法思考的问题。泰勒鸣(Theremin,又译作泰勒明、铁耳鸣、色丽明等)①等电子乐器的出现让世人惊奇万分:这种声音神秘奇幻,人们闻所未闻,有人称这种声音为“穹宇之声(Music from the ether)”,[1]这说明:电子乐器独特的音色有着强大的表现力,完全可以走出模仿声学乐器的路线。

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就认识到电子音色是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泰勒鸣前后,人们还发明了电传簧风琴、海曼管风琴、球形琴、特罗特琴、玛特农琴、哈蒙德琴等电乐器。后来又陆续出现了RCA合成器、穆格合成器,FM合成、AM合成,物理模型合成、波塑性、粒子合成等更高级的电子乐器和合成方法。理论上,电子合成器已经可以制造出任何一种声音。70年代以后,电子乐器又凭借数字化平台得以迅速普及。而今,电子音色已经渗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对声音的审美标准。

电子音乐对音乐材料的丰富还体现为噪音的广泛应用。电子技术与声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含噪音在内的声音的控制成为现实,这种“可操控”使噪音拥有了独特的表现力。

20世纪初,未来派艺术家主张的“声音的艺术”[2]打破了噪音与乐音之间的隔阂,改写了音乐的概念。他们主张人们应该去倾听和发现我们身边被忽略的声音世界,认为“当我们把有轨电车、汽车、轿车的声音和喧闹的人群声巧妙地组合起来后,会比听《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得到更多的享受”。[2]这种观念影响到后来具体音乐的形成,并继续影响着后来的电子音乐。随着录音技术、音频技术的出现与成熟,噪音不仅仅“可拿来”,而且还“可操控”,从此,噪音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打击音色或某种具体事物的符号(如鸟鸣、枪炮声等),而是在电子手段的操控、发展下具有了音乐结构意义。

2 音乐组织手段的创新

噪音和电子音色不仅仅带来材料的丰富,更重要的是,随着噪音和电子音色的广泛应用,声音的本质属性开始进入作曲家的操作范畴。换句话说,作曲家的操作对象必须从一个个的声音个体细化到声音的具体物理属性,如频率、频谱、振幅、相位等,这是电子音乐创作实践的最突出特征之一。在具体音乐时代,音乐家们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变速播放(改变音高)、倒放、LOOP、②磁带片断(声音片断)拼贴等,后来陆续出现了一些的新的组织手段,如音轨混合(MIX)、放大、滤波、激励、包络控制、声音调制、声像调制、施加各种效果器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音乐特有的组织手段和技术语言日趋成熟。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客观上——科技的进步。人文领域的每一重大飞跃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电子音乐的诞生也不例外。对声音与电子振荡的认识以及录音技术、音频效果器技术、声音合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是作曲家得以直面声音属性并操作它们的前提条件。

第二,主观上——声音的还原。肇始于20世纪初的“声音的艺术”观念打破了原有的音乐概念。在音乐里,当一切声音都是平等的,噪音与乐音不再有本质的区别。新的音乐观念引发了乐音和噪音互为逆反的双向还原运动,即乐音意义的消解和噪音地位的提升。在乐音方面:乐音消解、抖落了人们赋予它的调式、调性、旋律、和声等意义,还原为物理的声音,这时,它的频率、振幅、泛音等本质属性便显现出来,成为电子音乐家必须面对的。在噪音方面:噪音较之以前变得“可控制、可操作”成了音乐家可以面对的。

面对声音的频率、泛音等物理属性,作曲技法层面的组织手段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音乐特有的组织手段和音乐语言。有观点认为电子音乐的作曲思维方式即“以音色为音乐构思出发点,将音色作为主题材料、主题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并在音乐结构力的层次上赋予其特殊意义”。[3]本文赞同,并且认为这种观念的建立根源就在这里。当声音的主观意义被消解掉后,音乐家面对的必然就是声音的物理属性,针对声音物理属性层面上的操作必然建立以声音为核心的组织发展原则。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和追求,电子音乐特有的组织手段和音乐语言应运而生。

3 空间观念的强化

声音的空间属性是由发声源所处的环境与位置因素决定的,恰当利用这一属性会极大地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教堂里的圣咏合唱,之所以听起来宏伟庄严,除了音乐构成和音乐表演方面的原因之外,教堂独特的声学环境营造出的空间效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电子音乐以前,人们也认识到了环境和乐队布局对音乐的影响,在音乐厅的建筑和乐队的布置等方面有很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却没有作为一种成熟的、系统的表现手段进入作曲家的操作范畴。并且,实现手段也不自由,如果需要一个左右游移的声音,则需要乐手在台上手跑来跑去,③这显然不实际。

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创作于1955~1956年的《青年之歌》④对空间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进行了相对成熟的尝试,标志着声音的空间特征开始被纳入音乐的范畴。在这部作品中,斯托克豪森用了五轨声音信号,每一轨信号对应一组扬声器,以此组成五个独立的、分布在音乐厅不同空间的声部,这些声部的“对答”使这部作品有了独特的表现力。此后,声音的空间特征逐渐引起了电子音乐家的普遍重视,并且随着电子音乐技术手段的发展,实现起来也更自由,在创作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当今,电子音乐的声音空间表现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组织概念和表现手段。

声音的空间属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声音的空间环境和声音的空间定位。空间环境是指声音所处的声场特征或声场类型,如声场的大小、形状、材质或大厅、山谷、剧院等。电子音乐不仅可以虚拟、再现空间环境,而且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声音环境,如所谓的“宇宙”、“海底”、“天空”⑤等。空间定位是指声音在空间中的位置,如上下、前后、左右等,在扩音中,还可制造出点声源、阵声源、移动声源等。这两者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声音都同时拥有环境、定位两方面的空间特征,没有无环境的定位,也没有无定位的环境。

4 音乐行为的改变

除了上述三个新变化以外,电子音乐的出现还使得音乐行为发生了改变。就音乐的演奏行为来说,传统的观念中,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而很多电子音乐作品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乐谱、演出时舞台上没有演奏者,甚至不开音乐会,造成了剧场表演行为的消失。再拿欣赏行为、传播行为来说,由于电子音乐有很强的实验性特点,一些作品都对声音的还原、再现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使得这些作品必须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才能实现,这时,音乐会也就只能在实验室为少量的听众举行,很难登上大众舞台。电台、音像出版物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介的应用使得电子音乐的欣赏和传播方式已经与传统的音乐会、乐谱出版有了很大的區别。

综上,实验电子音乐对音乐概念的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音乐材料的丰富、音乐组织手段的创新、空间观念的强化、音乐行为的改变。这四个方面是有内在联系的,技术的进步导致电子乐器出现,丰富了音乐材料,也使得噪音可以被控制。与此同时,观念领域的发生的革命使乐音和噪音统统被还原为“声音”这种客观存在,声音的物理属性显现。面对声音的物理属性,组织手段的创新问题和空间概念问题便提了出来,对这些新问题的探索实践的过程,也是音乐行为改变的过程。

这种创新背后的根源是:第一,未来派艺术家提出的“声音的艺术”打破了噪音与乐音的隔阂,为创新提供了观念的准备。第二,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使声音的物理属性得以显现,为创新提供了技术准备。第三,面对声音的物理属性,传统音乐组织手段失效,为创新提供了必然性。

注释:①俄国科学家Leon Theremin(1896~1993)于1919年发明,它虽然不是第一件电乐器,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件无须接触的“间隔操纵”乐器,因为这一特点,故而成为较早用于公开演出并引起巨大轰动的电子乐器。

②将一段磁带首尾相连,连续播放。通过选择磁带内容、调整播放速度及在播放中对磁带施加外力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③刘健《风的回声》曾以若干个笛子变化不同的力度演奏的方式间接实现了这一效果。

④Karlheinz Stochkausen,《Gesang Der Juenglinge》。

⑤诸如宇宙、海底等词汇主要是传达声音制造者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存在。

参考文献:

[1] [DB/OL]http://www.oddmusic.com/theremin/what_is_a_theremin.html . 2015-04-04.

[2] 玛丽—克莱尔·缪萨(法).十二世纪音乐[M].马凌,王洪一,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04-105.

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实验教学探讨 第4篇

1 创新实验方法

1.1 教学理念———“做中学”

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根据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因材施教。创造性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和途径去培养学生, 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最优的方式, 其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而且可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我院在电子信息专业的实验教学中, 事先仅给学生布置一个宽泛的范围, 只要能完成预期的实验结果, 可不拘泥于成法, 选用各种软件及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在实验的准备过程中, 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方面或是那方面的问题, 为了继续开展实验, 必然会激励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有的翻阅大量书籍求解, 有的上网百度搜索, 有的跑办公室找课程老师, 甚至有的找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做中学”这种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了解程序设计、制作、仿真等整个过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1.2“CDIO”教学模式的采用

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专业[3]。2005年开始, 汕头大学副校长顾佩华教授首先在国内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 其认为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具备的工程师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汕头大学在CDIO加以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中有益探索, 并指引着更高的高校与学科争相学习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在各自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我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也积极探寻新的教育模式, 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CDIO教育模式,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 创新实验内容

2.1 自选实验命题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完善, 对必不可少的一些验证性实验, 加大思考题的比例;多设置应用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对一些开放性实验, 学生可自愿选修, 并作为创新实验课题和今后毕业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4,5]。在此过程中, 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命题。学生可以申请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 在自行查阅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后,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合理选择实验仪器, 自主展开实验研究。以此, 我们将16周的实验做了如下灵活安排。

2.2 参加研究项目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将自身从事的科研引入教学, 将自己从事的相关科研项目和具体进展与学生沟通, 为学生打开走进科研之门, 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科研到底是怎么回事, 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教师在从事科研项目时有意识的吸收学生做自己的科研助手, 让其从中真切体会思考科研的过程。对那些悟性高、求知欲强的学生适时吸纳入科研项目组, 特别是那些具有培养研究生资格的教师可以遴选合适人选作为自己的研究生, 为他们提前走上科研之路做准备。

2.3 学习途径及窗口的创新

考虑到我校主校区在新区, 教师平时的生活区在老城区, 除日常上课时间外, 主校区内少有专业老师。我们千方百计克服这一弊端, 积极为学生开拓学生的途径及窗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小组讨论、展示和答辩,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此外, 就创新实验的内容采用面对面互动, 网络互动, 建立教师随访、网上课件学堂等多元化的教学平台, 保障学生特别是好学生的课外求学渠道的畅通。

2.4 创新实验的CDIO改革

在有限的学制内, 不可能让学生学习掌握全部专业知识, 只有在大学四年内“授之以渔”, 教师以少量的时间教授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这之后应该大部分时间花在按实验或者说项目组织教学上, 即CDIO模式所倡导的让学生真正知道这些知识在整个实践中的用处以及如何运用, 从而避免很多知识学了没有用, 反而挤占了有限学制内的大量时间。所谓的“做中学”就是要将课程嵌套在做实验中, 以“用”致“学”, 用到什么, 学习什么, 突出自学能力, 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在CDIO改革中, 电子信息专业必须精心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项目实验, 以此为导引, 让学生产生对核心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进而对本专业形成一个清醒的全面认识。

2.5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就是要给那些学有余力, 并乐于拓展知识面, 提高动手能力的学生所准备的。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或学生社团组织明确管理制度和作息时间等一些规章制度之后, 便可开展其相应的活动。学院考虑到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一些指导, 特配备了1~2名指导老师或实验管理员, 在实验现场提供帮助。随着 (下转第8页) (上接第2页) 这一创新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或破损率也随之上升, 学院在经费上给予了自要的支持帮助, 保障创新实验室正规有序的进行下去。

2.6 以竞赛促发展, 检验教改成果

以上述开放式创新实验室为平台, 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 积极开展院级电子信息专业的设计竞赛。竞赛每学期组织一次, 由教师命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 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动手能力。通过评审选拔出优秀学生, 推荐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设计大赛, 不断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并为学校挣得荣誉。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地培养了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课程改革的意义

大学课程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 教学中往往要花上整个学期来忙于课堂上教授基础理论, 照本宣科让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因此, 难怪乎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开小差, 干与本门课无关的事, 甚至跷课;即便有些女生认真听讲, 也是忙于做笔记, 根本没有时间思考, 谈何理解授课内容。实验课也就往往成了突击课程, 集中花上极少数时间把几个固定的实验做完就草草了事。由此造成学生对实验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极大地限制和抹杀了其对事物的感悟、思考与再创造的能力。近几年来, 我们越发认识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于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因此,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动手实践, 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才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才能在以后步入社会迅速适应工作需求[6]。这也是教育部在全国实验教学工作中所强调的。我院响应急切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给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带来桎梏现状的呼声, 与时俱进地在电子信息专业的创新实验教学中敢于引入新理念, 新模式以谋求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这对我院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从当前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需求出发, 针对如何改革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 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取得了一定效果,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唐红梅, 王霞, 李琦, 等.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1 (4) :8-10.

[2]胡升平, 宋跃, 余炽业, 等.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7, 14 (2) :28-29.

[3]陶勇仿, 商存惠.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1) :81-83.

[4]徐振方, 孟艳花, 王艳.从电子设计竞赛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7 (1) :135-136.

[5]曹亚丽, 宋爱娟, 顾德英.构建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的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0, 23 (2) :188-189.

电子商务实验报告实验四 第5篇

安全机制(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招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支付流程及相关概念;

2、了解招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服务内容;

3、理解招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机制;

二、实验内容

1.浏览招商银行网站(http:///)

2.了解招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

3.熟悉招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http://mobile.cmbchina.com/MobileWeb)的电子支付流程及有关规定。浏览并理解招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机制.先登录再进行各项业务的操作,并且记录操作流程。

三、思考题:

1.思考网上手机银行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手机银行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手机遗失;二是手机遭黑客入侵。专家表示,若无动态密码,若仅凭借账号、账户的交易密码和手机验证码操作,手机一旦被盗窃或验证短信被复制、拦截,那么手机银行的账户资金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2.你认为影响用户进行手机支付的因素有哪些?

(1)大多数手机用户都遭遇过垃圾信息(短信、彩信、电话)的骚扰。(2)机卡分离模式以及难以落实的手机实名制。

(3)手机支付在我国尚属初级阶段,运营商与银行两套系统间的业务融合一时难以完成。(4)手机支付利益各方还未达成统一的结算标准。

电子创新实验 第6篇

关键词:创新 实践 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65-01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电气、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实验性,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在过去实验中主要依赖于数字电子技术以及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实验也较多停留在低水平封闭和重复模式当中,从而造成实验教学内容严重制约理论课,内容老套且验证性实验过多。同时,知识孤立、零散,在表面上来看知识面广,但实际上却严重缺乏联系。此外,传统电子技术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当中,考试成绩并不单独计分,从而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这便降低了实验的目的性。基于这种情况,设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以此培养学生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细化实验为基础性、研究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多层次实验

教师可在平时实验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电子技术基础的内容分成诸多实验单元,如模拟电路实验、综合性应用研制实验、应用电路实验以及数字电路实验,并且每一单位由若干个实验项目构成,以此实现基础性、研究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多层次实验。

基础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电路的连接、实验数据的采集和误差的处理等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其中,主要应用授课和基本实验训练有机结合的方法。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其中主要包括,按照一定要求模拟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并且在最后完成实验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教学主要采用以实验为主、教学为辅的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首先运用PSPICE仿真软件完成辅助设计与仿真,再开展实验,然后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 开放型实验采用引导、启发学生为主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

2.1 教师的授课方式应从传统灌输式切实转变为启发式和讨论式

开始每一实验单元之前,教师都应该对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实验重点进行启发式讲解,并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以及课题和思考题。此时学生应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应从基础型转变为研究型和综合型,通过引导、启发最终完成实验。通过一般性验证实验转变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有效提升了实验由繁到简的过程。

2.2 建立起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中,为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应打断学生动手完成实验的过程,即便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也不应急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相反应多鼓励学生,使他们开动脑筋,通过讨论等形式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这种情况需要建立在学生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并且通过评估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最终将问题解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学生不能够完成实验教学任务,那么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探讨,最终将问题解决。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教学任务无法完成,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教学任务。

3 构建模拟、实训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改革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创造了硬件条件,而为EDA(电子线路设计自动化)提供了有效的软件支持。通过引进EDA电路仿真软件,建立起电路模拟实验、仿真实验以及科学分析计算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这一模式,促使传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

每一个实验都是需要不断发现问题、比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或者和教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所以这不但对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计算机使用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的基本素质以及创新意识。

4 编写、制作实验讲义、教材以及电子课件

讲义的编写和制作工作需要组织教师以及实验技术人员,比如电子电工要想编写关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讲义”、“实验器材及设备的介绍”、“PSPICE仿真软件说明”等,为保证这些内容的准确使用,需要经过试用期,通过2年至3年的时间,确定和实验教学课程的实际情况是否充分符合。与此同时,还应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制作电子课件,通过利用先进教学设备与实验室教学实验相配合。

5 完成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相关报告

为了验证实验过程中各参数的准确性,需要和PSPICE仿真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从此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解决,最后正确评估实验结果。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验过程,规定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还应对以下实验数据予以保存:首先是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数据表格的绘制,以及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各种特性曲线(诸如伏安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幅频特性曲线等等);其次是由示波器测试各种波形的描绘,再次是实验出具的分析和处理;最后是仿真计算结果的保存。

6 提升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实验教学素质

从当前形势来看,教师和技术人员应不斷提升自身实验教学素质,以此适应现代实验教学技术,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新型教学器材、设备。诸如,编写仿真软件说明书、软件开发电子版实验报告、熟练操作调试实验台各种功能等。

总而言之,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针对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必然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唯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够建立相对完备的教学体系,也才能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蒋中,陈杰,刘国林,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2)

[2]蔡长韬,朱维兵,周利平,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3]邱相艳,张玉玲,李艳玲,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4]许凤慧,陈军,侯煜,等.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

电子创新实验 第7篇

1 目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电工电子课程采用的教材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课本,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很多课本中缺少目前比较先进的通信和控制方面的知识,且没有跟人们的实际生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同时大部分学校重视理论教学部分,忽略了实验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大部分的课时用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只为实验课程分配了很少的课时,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程学习时不认真,毕业后其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1.2 设备数量有限

学校中用于学生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的数量有限,实验课程上经常是几个人共同一台仪器或者设备,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几个学生共同一个设备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另外由于学校资金匮乏,很多仪器质量和精度都达不到实验的要求,导致实验结果出现的偏差较大,有的实验甚至无法正常完成。

1.3 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实验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比较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教学质量水平较差。

2 电工电子实验改革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完成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的需要,且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教师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2.1 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督促学生平时的积累,教师要不断改革其课程考核方式,将学生的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同时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中理论课程成绩占到60%,平时成绩占10%,动手能力占30%,这种类型的考核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认真对待每一次电工电子实验。

2.2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实验课程上教师将要连接的电路图画好,并且为学生演示每个线路的连接方法,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有的教师甚至将操作的步骤发给学生,让学生照着做,学生对教师依赖程度较高。为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自进行电路的设备,并且自己动手完成电路的连接。在设计和连接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引导,而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实验以验证和观察为主,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或者观察实现现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验分析问题,让学生分析实验中存在的故障,并且寻找解决的办法。如在进行数字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芯片,这时教师可以将其中一部分芯片换成不能正常工作的,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电路将线路连接好后,发现实验不能够正常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线路和设备的检查,让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分析实验的原理和各个实验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类型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电工电子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开放实验室

传统教学模式下,实验室只在上课时间对学生开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对实验室进行动态管理,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做好各项记录,并且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教师只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给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跟教师探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如那些实验内容已经过时,可以采取新的实验方法来进行。

2.5 加强师资培训

随着学校扩招的进行,学校中的年轻教师数量巨大,大部分教师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具备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导致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较差。学校要定期开展对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操作水平,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6 更新教材内容

电工电子实验原有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特别是近些年来新的电子技术不断出现,教师如果还按照原有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学生不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为此学校要抽调一定的师资力量进行实验教材的开发,按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

2.7 增加实验设备投入

学校要加大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投入,确保能够满足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实验设备,学校必须要保证每个实验课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分到一台设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操作。否则几个同学一组进行实验的话,只有一个学生进行操作,其余几个学生只是观摩,不能够真正学习到相关实验知识。学校可以加强跟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企业的一线,学习企业最新的设备操作方法。

3 结论

电工电子课程是理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后续教育的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等几个方面对其改革内容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较好的参考。

摘要:电工电子实验是电子、电气和机械等理工专业的基础性实验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对电工电子理论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实验课程的作用,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较低。为此本文针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现状,给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几个措施。

电子技术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8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电子技术实验综合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 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类实验课程, 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工程设计理念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演示, 学生验证为主, 实验内容陈旧, 实验过程固定,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目前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器件层出不穷, 客观上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 以任务驱动方式重新设计基础性实验内容, 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比例, 探索和建立一种“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与创新为主体[1], 教师指导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创能力, 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1 实验项目的设计与教学体系的构建

1.1 设计任务驱动的基础性实验

电子技术基础性实验多为验证实验, 如单管放大电路、组合逻辑设计、触发器等, 目的在于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加深理解,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思考和分析, 只是机械、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而任务驱动实验项目是将实验教学内容中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实验重新设计和整合, 将每个实验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把理论知识要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提出设计要求, 并以问答方式给出设计提示。学生每人一组, 在预习实验时, 需要先查找相关的实验资料, 根据设计要求, 确定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步骤, 并进行Multisim仿真分析, 经教师审阅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搭建硬件电路, 实验数据的记录要随时与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发现问题要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思考和解决, 真正体会理论指导实验, 实验验证理论的快乐。最后是实验结果的分析, 要求写出的实验报告具有个性和独创性。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任务驱动基础实验内容设计采用从易到难、软硬件结合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和掌握实验, 从动手实验中发现自己的创新潜能, 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电路的能力。

1.2 增设引进新技术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选择具有工程背景或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一个内容相对综合、难度相对较高的实验任务[2], 如设计函数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竞赛抢答器、汽车尾灯控制电路等, 也可选取电子竞赛中的实用电路。实验任务以技术指标的方式给出, 并给出部分电路设计原理图或设计指导,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 通过查找资料, 相互讨论和研究, 在课外用Altium Designer完成整个实验原理图的设计, 选择元器件和实验仪器, 课内只进行电路调试、测量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在实验中引入EDA虚拟实验, 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仿真, 验证设计方案, 调试和确定元器件参数, 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还可认识很多新器件[3]。这样不仅弥补了传统综合设计性实验中实验学时数不足的问题, 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思维和创新的空间, 学生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案和实验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创新的设计潜质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3 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

创新性实验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开发、新技术应用研究的高层次实验教学环节[4], 题目由小型的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计竞赛题目以及教师的科研子课题单元等构成, 如红外线检测系统、出租车计价器、水温控制系统等, 借鉴电子设计竞赛的模式进行。学生2~3人一组, 题目任选, 也鼓励学生自拟题目, 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从拟订实验方案和论证, 新器件选用, 系统安装和调试, 最后形成电子小产品的整个设计流程 (如图2所示) 。整个实验以学生在课外完成为主, 实验室预约开放,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完成自己的设计, 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师重在对学生设计方案和方法的指导, 强调学生的自主开发、自主研究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 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和综合设计能力, 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提供平台。

1.4“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 建立一个由简单到综合, 由基础到创新, 分层次、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 使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新的教学模式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层、综合设计层和研究创新层 (如图3所示) 。

基础层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传统验证性实验内容, 是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 是大二学生的必修实验课程, 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层是为大二、大三学生设计的, 包含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工艺实训, 主要从学生独立设计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了解小型电子系统设计的整个流程, 锻炼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研究创新层可进行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各类大赛的集训、毕业设计和学生自选实验, 全部在课外进行, 还可为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科技制作提供平台, 主要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开设,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查找资料, 自行设计、制作和调试, 最终达到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的设计

对学生的实验考核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 总体分为两个部分, 即:总成绩=平时实验成绩 (占60%) +期末考试成绩 (占40%) 。

平时成绩由所有单个实验成绩组成。单个实验成绩=现场操作 (占50%) +实验报告 (占50%) 。在每次实验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辅导, 全面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 然后对每个学生的现场操作按照A+, A, B+, B, C五个等级进行打分。实验报告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情况、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及实验总结等, 教师根据具体书写情况, 给出A+, A, B+, B, C五个等级的成绩。重视平时单个实验的记录, 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实验, 能给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采用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成绩=现场操作 (占50%) +理论 (占50%) 。现场操作的题目从本学期已做过的实验中选取, 将平时的实验项目分成30~40个小题目, 包括实验线路搭建、实验数据测量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和记录三部分, 学生考试时随机抽取1题, 在15~20 min内独立完成实验线路连接、调试并得出结论, 由教师检查实验线路和测试结果。现场操作考试考查学生对完成某一规定实验项目的仪器操作水平、数据测量方法与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测试来自所做实验题目的相关理论知识考查, 或回答问题或理论计算, 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按考核标准综合评定成绩。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考查了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结束语

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们对电子技术实验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设计了任务驱动的基础实验内容, 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并将现代电子技术的新器件和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 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并建立了循序渐进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提出了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电子技术实验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 软件与硬件结合, 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重在培养学生的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显著, 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段玉生, 周雨阳, 刘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创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32 (S2) :119-121.

[2]肖看, 尹仕, 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4) :79-82.

[3]朱晓瑞.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新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 (5) :134-135.

电子创新实验 第9篇

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预习实验内容,到实验室做实验。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预习不够重视,对教师比较依赖;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因此,目前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及内容,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都十分重要。

二、更新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已成为电子技术实验的关键问题。

2.1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实验教学已从过去单纯的验证性实验逐步深入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验证性实验还不能完全抛弃,还要保留一些典型的基础实验。学生在刚接触电子技术实验时,对实验模式及方法不熟。遇到问题不会解决,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实验时,要把电子电路实验要求及调试方法等讲解清楚,为以后综合设计性实验夯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确定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发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而创新性实验则体现了实验效果的最高境界。按照改革思路首先适当地安排一些综合性实验,例如,在电子技术的实验内容中,可以安排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三角波、方波的波形产生电路,由555芯片构成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路、由78及79系列芯片构成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作为综合性实验选做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给出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要求,学生自己按照要求,查阅参考资料、设计、安装、调试电路,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内容的改革,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引入Multiuse设计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地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仿真成功后再搭接线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实验步骤,发现问题可以立即更正,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各种数据结果、波形也有新认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效果,调试也方便,减少了元器件的损坏,特别是可以随意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其对电路的影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同时也能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先进的电路设计方法,拓展知识面,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能,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四、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就必须有一支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等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这就要求实验教师不应满足于已掌握的实验技能,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此外,实验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本职的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实验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实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创新性人才。

摘要:改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武林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实践.实验室科学,2012(4)

电子创新实验 第10篇

1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开设的条件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开设于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 而实验教学也因学时有限常常以验证性实验的形式开设, 这些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所起作用还远远不够。自主创新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 由学生自主开展对创新实践的探索。在整个创新实验开展的过程中, 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 实验过程中配备有专门的辅导教师,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完成科技创新实验。

1.1 开放实验室的提供

开展学生自主创新实验, 必须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在保证实验室各项安全措施达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的向学生开放。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包括实验时间和实验设备两方面的开放。

实验时间的开放是指在正常作息时间内的全天候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经批准即可在申请的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实验时间的开放,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研究时间, 保证了自主创新实验的顺利开展。

实验设备的开放是指学生根据所做实验的需要, 向实验室申请借用所需设备, 待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将设备整理好并归还实验室。实验设备按需使用, 责任到人的特点, 不但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而且有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

1.2 辅导教师的配备

开展学生自主创新实验, 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指导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验, 旨在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全把一个创新实验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往往是不现实的, 因此每个实验项目均需配备有实践经验有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指导教师,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助的方式开展创新实验,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参考性建议, 保证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顺利开展。

1.3 创新实验题目的选择

开展学生自主创新实验,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保证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前提下, 可以由教师提供多个创新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学生非常愿意把时间花在感兴趣的东西上, 同时由于题目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所提供,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得到相关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这种选题方式既保证了对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 又防止学生因盲目自定题目而偏题。创新实验题目的可选择性让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过程

学生在选定创新实验题目之后, 要进入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的方案设计、实施、整改和优化及检查阶段。

2.1 创新实验的设计

学生在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创新实验题目之后, 对所做题目未必会有一个很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创新实验的设计阶段, 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辅助作用。教师根据学生所选题目, 给学生讲解实验的要求、目的和意义。指出实验中会用到的基本知识, 对设计方案和指标提出要求, 并制定时间进度表让学生参照以完成创新实验。要求学生查阅与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 并通过深入学习, 与所做创新实验的实际要求和条件相结合, 制订出可行性实验设计方案。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 学习和分析问题, 制订出设计方案, 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对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 为顺利完成实验奠定基础。

2.2 创新实验的实施

学生完成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后, 就要进入创新实验的实施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一环节是整个实验中的重点与难点, 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与焊接, 软件的编程、软硬件的联调等多个步骤。在动手操作阶段, 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教师要告诉学生实施过程中失败是正常的现象, 要求学生一定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逐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 进一步找出问题所在并逐步改进完善实验。这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创新实验的整改和优化

在学生完成自主实验的基本要求后, 指导教师需通过检查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 以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验结果。对于实验实施效果较好的项目, 则需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造意识。这一环节的开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掌握优化结果的方法。

2.4 创新实验的检查

在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完成之后, 通过成立专家检查小组对所有学生自主创新实验进行检查。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进行讲解和现场演示, 并回答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专家组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各项自主创新实验打分, 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并对获奖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激发低年级学生参加自主创新实验的积极性。

3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应用实例

我校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出了多项学生自主创新实验, 下面以基于DSP应用技术的学生自主科技创新实验为例对创新实验进行说明。该项实验要求学生选用当前TMS320C6000系列DSP开发板, 熟悉平台的硬件结构, 并以此开发板为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实验研究, 实现基于DSP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实验。在该项实验DSP实验硬件平台的搭建过程中, 学生遇到了许多问题, 通过深入学习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知识, 经过多次尝试才完成了平台的搭建, 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在实验平台下采用C语言编程完成了图像处理的多个程序。在整改阶段, 学生改进了算法, 优化了程序。该项创新实验的开展给对DSP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验平台, 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并强化了学生的硬件基础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效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自主创新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验平台, 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并强化了学生的硬件基础知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自主创新实验中, 大部分能够认真地进行实验设计与实施, 有些学生提出了很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连指导教师都很受启发。学生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操作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该实验项目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和支持。自主创新实验为我校各类电子竞赛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探索与实践, 加深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提高了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力求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开展了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改革项目。结合我校当前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项创新实验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罗黎霞.采用自主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6) :561-563.

[2]赵兴浩, 陶然, 鲁溟峰, 冯远, 单涛.电子信息类综合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6) :131-133.

[3]宋跃, 杨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12) :11-12.

[4]秦剑, 胡晓, 唐冬.基于课程群的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实验体系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4) :27-30.

电子创新实验 第11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 TM1-4;TN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123-2

1 全开放实验教学的意义

1.1 对学生个人成长具有的意义

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对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可以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彰显学生本色,对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掘,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巨大的环境优势。同时,全开放实验教学,还能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对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索。

另外,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也是电工电子教育改革与探索中所提出的要求,更是实验室建设的一大标准。通过我校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全开放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培养均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历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对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1.2 对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具有的意义

相对于传统封闭式实验室,全开放实验室投资较为集中,不但可以开展课内实验,老师还能带领学生开展对电工电子的深入研发,同时还能为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等各个类型的比赛创造机会。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开展时,可将教学内容与新型技术做到有效融合,进而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完成对现代化技术的学习。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开展中,还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完成虚拟实验的开展,这是传统实验所不具备的优势。对于这种开放式实验模式来说,其完成开放教学环境的创设,同时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新观点的提出。同时,这种实验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教师在实验教学开展时,能给学生更多的关怀与教导,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也会得到大大提升,从而对学生个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深刻意义。

2 全开放实验模式教学内容实践与探索

2.1 实验内容的优化

我校在创新型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时,依据学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应用型教学理念来对电工电子课程体系进行了改进,不仅使教学内容与结构发生改变,还借助电气信息大类平台,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时,让实践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做到有效融合,在课程设置上安排单独开课,并通过实验学时的增添,来突显实践教学的地位。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来完成实验项目内容的审查,使实验项目在开展时,能够做到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做到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同时,实验内容除了一些必须开展的经典性实验外,应当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开展,多开展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要求电工电子课程体系结构还需在设计型实验方面有所改善,要能够有效体现出,理论上尚未表现出,却在实际中有所需求的问题,实验内容要具有应用性与前瞻性,让实验内容与新型技术得到有效融合,通过虚拟实验的开展,使实验内容更具有应用性与前瞻性,尽可能让实验项目与新型技术进行融合,用虚拟实验替代一些不切实际的实验项目。

2.2 实验项目的分层次设置

根据学生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来完成基本技能层、创新创业层、综合应用层,完成验证性、实训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与自主性试验项目的构建。对待层次不同的学生,应当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学指标,从而减轻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限制,使其能力能到得到自由发挥。因此,需结合教学规律,完成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型实验项目的分层次构建。在《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依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做到灵活运用,使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并使其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开展之后,还能对原先教学内容做到进一步调整,对原本的内容做到重新整理,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实验。这种实验层次的设计,为教学开展,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全开放实验模式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

全开放实验模式的构建,能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基地,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个人操作与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还能够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了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做到系统化培养,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采取基本工程训练带头、常见工程训练指导、创新训练开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实践形式得到多样化发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全开放实验教学还借助现代化技术与手段,运用互联网与专业性软件,来开展虚拟与仿真实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

在实践与探索中:

一是在实验指导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内容,完成对实验教学的不断丰富。通过相关教学内容与环节的引入,使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通过仿真和模拟实验与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在面临社会竞争时,展现出更多的社会竞争力,避免华而不实的现象出现。

三是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上收取资料信息,借助网络便捷功能,来查阅电子设计中用到的相关集成芯片资料。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借助互联网,完成很多问题的解答工作。

四是借助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来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包含实践创新与思维创新,很多知识只是思维创新而不去实践是不够的,有了思维创新,必须在实践中开展,才可以使创新能力得到更多展现。受到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不具备实践动手能力,若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不多开展实践活动,便会使学生在社会中遭受磨难,因此需重视起来。

五是在“电子技术实验·设计”课程上,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目标开设若干实验的项目,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时间和项目,再到实验室去完成课程设计,将电路模拟实验、仿真实验和课程设计整合到一起。

4 总结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很多理论与技术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与此同时,社会对该类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增,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对电工电子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时,需让每一位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师都能够转变思维,敢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完成跟上时代的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本色的彰显,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李红玲,李玲.竞赛式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

[2] 万庆.将创新教育融入中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99).

[3] 金永杰.新课程理念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电子世界,2013(16).

[4] 程永扬,王为,李小昱,梁秀英,张终.构建立体化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7).

[5] 宋跃,张宗念,杨雷,胡西多,胡升平,余炽业.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1).

电子创新实验 第12篇

一、电子实习在实验室里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教学效率, 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课件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 把感知、讲解、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 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三点一线的格局, 增强了直观与师生互动功能, 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开阔了视野, 启迪了思维, 增强了记忆,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比如《电子产品工艺》一课中讲授焊接过程时, 内容非常抽象, 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 将该过程模拟表现出来, 让学生能更形象地了解该内容。此外, 我们电子专业课中的很多实验、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 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电子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电子行业发展迅速, 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不断地出现, 新型仪器设备不断地更新发展, 电子技术也不断向深层次、高技术含量领域发展。电子专业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电子专业教师应本着“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的理念, 积极投身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 多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在这方面经常阅读专业杂志, 了解一些最新技术动态, 同时也要寻找机会每年主动参加、接受一些相关的业务培训, 努力学习新知识, 积极掌握新技术。学校还有每年参观学习电子企业的机会, 这是教师获取新知识的最好途径。在电子企业的参观学习当中, 专业教师能更快捷、更准确地获得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这样, 学校才能适时培养出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科技和工艺要求的合格技术人才,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服务于社会。同时, 在企业的参观学习中, 专业教师能学到更为丰富的书本中没有的新的东西, 扩大了专业知识探索、研究的空间, 促使书本中固定的、静态的内容与现实有效接轨, 令教师的授课内容更实际, 更贴近时代。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 加上经验丰富、材料翔实, 必将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 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必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 示范操作并制作套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看似简单, 但操作起来却有不小的难度。在电子理论和实验课程中, 有些知识很抽象, 没有接触过的人很难想象, 很难理解。我们教师可以把这些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展示, 再加上一些动手示范操作, 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每个章节, 精心准备了相当多的元器件、线材、电路板、收音机、充电器、机顶盒等各种实物或模型用于展示, 加强直观教学。但是很多元器件在本地买不到, 如果有也很贵, 比如, 在讲述“片式元件”时, 许多学生都不知道片式元件是什么样子, 与普通元件有何区别, 如何焊接等。我在外地买了几个片式元件展示给学生, 学生一看, 一目了然, 很快就弄懂了。在焊接电路时, 直接跟厂家联系买套件, 价格也便宜, 学生更喜欢, 作完后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 职业技术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承担主要责任的专业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 加强专业学习, 勇于创新, 多掌握新知识, 并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 提高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质量, 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体系.北京:水平评估方案培训资料, 2005-3.

上一篇:学生管理视阈下一篇:胸腔镜小切口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