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范文

2024-09-10

我国北方范文(精选12篇)

我国北方 第1篇

凤翔东湖,古称“饮凤池”,位于陕西凤翔县城东南,由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疏浚引流,建亭修桥,植柳种荷,遂成东湖。苏公在湖心区创修“君子亭”,周围以地上君子“翠竹”环绕,前面湖中植水中君子“荷花”,以亭名道出东湖园林品格高逸,“寓理于景”,得以“借景抒情”。从此,东湖和荷花遐迩闻名。考其志乘,明神宗四十四年(1616年),湖心莲盈1334~2001hm2,青竹万竿,翠盖红芳,摇金曳玉,岸渚交映,良足怡怀。于是南人魏琪题书“两岸回寰先生柳,一湖荡漾君子花”。清朝大诗人王士祯咏诗曰:“垂柳欲生烟,重过荷香里”。但在民国十七年(1928)秋,国民一军驻军凤翔时,决湖放水,挖掘莲藕,前后达月余。从此,湖中绿盖掩映,红莲散馥的美景破坏。1988年春,东湖管理处从西安植物园引种荷花,经精心培育管理多年,现在北湖区春风亭以北、断桥以南区域已成荷花池,每年7~9月,翠盖红芳,随风摇曳,使人迷醉。2010年,东湖南湖区经过整修、绿化和湖底防渗处理,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成功将北湖中的荷花引种到南湖,现就荷花栽培要点做以阐述。

1 生态特性

荷花,原产中国,是喜温暖、喜光、喜肥的水生植物。气温在20~30℃时对花蕾发育和开花最为适宜,24~26℃对地下茎的生长有利。宜浅水,怕大水淹盖和干旱,忌突然降温和狂风吹袭。在强光下生长发育快,开花早,在弱光下生长缓慢,开花晚。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富含腐殖质的肥沃黏土为宜,pH值在6.5。

2 栽植技巧

我们在2010年秋,组织劳力对湖中心的两块地进行深翻整理,把湖底多年含有大量腐殖质的肥沃泥土,整理成4m宽、2m高的荷基,让其充分腐熟。

按照荷花对温度要求甚严,一般在10℃开始萌芽的习性,清明过后就应栽种,但是,根据本地温度早晚较低,栽种过早藕节易烂的实际,我们推迟到谷雨过后栽种,这时的温度回升较快,对荷花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栽种采用斜埋的方法,就是让藕节的发芽点稍微向上斜一点,斜度为10~20°为宜,种后覆泥土10cm左右,过深过浅都不好,栽种时行距为2.4m,株距2m。

3 栽培要点

荷花性喜温暖多湿,但极怕水淹没荷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新栽种的荷花控制水位高低是成败的关键。当荷藕栽种好后,荷基表面保持有水分的程度,等到藕节间抽出“钱叶”后,将水位增加到荷基的表面全部淹没水中为宜;以后又抽出浮叶时再将水位升高10cm,当藕鞭长出能抽出水面的立叶时,可将水位增加到50~60cm,这时可稍放松管理,只须注意观察,做好病虫害防治就行了。

荷花为多年生水生花卉,无明显的主根,仅在地下茎节间生不定根,地下茎在浅水中横生,也就是“藕节”。藕是它地下茎的肥大部分。藕栽种后,藕节间最初抽出的小叶,叶柄细弱,不能顶出水面叫“钱叶”;以后在母藕节先端新生如指粗的地下茎上抽出稍大的叶,能浮出水面为浮叶;当新生的地下茎长至3m左右时,由由藕鞭长出能抽出水面的叫立叶;立秋前藕鞭最后一节抽出后把叶;后把叶前一片叶为小而厚的叫终止叶。后把叶出生后,荷花地下茎先端直接向下钻入较深的泥中,转向地下结藕阶段。由走茎先端直接形成肥大的新藕为亲藕;亲藕以后又长出分支为子藕;再分支则为孙藕。当荷花的亲藕、子藕、孙藕形成时,母藕(即种藕)开始发黑而渐烂。

荷叶初出水面时常呈翻卷状,翻卷的方向就是藕鞭前进的方向。荷叶开张多呈圆盾形,全缘,叶面深绿或黄绿,外被之腊质白粉,表面密生细毛,用以保护叶面气孔。花蕾多伴生立叶旁,花蕾通常高出荷叶,但也有花蕾低于荷叶者。花蕾形状,单瓣形多呈长桃形,复瓣形多呈纺锤形,重瓣型则多圆桃形。花形大,花茎常可达8~12cm,大者可达20cm,花色有白、粉红、大红。品种有佛座、红千叶、碧降雪、大碧莲、重台莲等。

荷花生长对温度要求甚严,谷雨前后是北方种植荷花的最佳时期,20~30℃是荷花生长发育的最宜温度,开花则需高温。荷花对光照要求亦高,在全日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开花亦早;生长在半日照条件下,发育缓慢,开花期推迟。荷花又是喜肥植物,它喜欢生长在肥沃、腐殖质特别多的塘池里。初引种时,一般水宜浅不宜深,夏季高温时水可深50cm左右,秋冬季应保持深水位,以保证池内地下茎安全越冬。

4 病虫防治

我国北方 第2篇

2012年6月20日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摘要:干旱向来都是我国农业的一大气象自然公害,给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干旱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危害越来越显著。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干旱更是肆虐四方。我们对干旱的研究迫在眉睫,干旱的分布有其自带的时空性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我们对干旱的防治就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这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意义。

正文

1.引言

近年来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沙漠化,沙尘暴与旱灾互为因果,共同肆虐,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长期受到干旱的威胁。而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受地理环境与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地区,干旱自古横行。

2.干旱成因

干旱的成因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首先,客观方面包括大气环流和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等的影响。北方地区属亚洲季风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变化也很大。西北地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干旱区之一;华北地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年际降水变率大,季节分布不均,干旱经常发;东北地区干旱相对发生较少,但如若从东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被阻,降水减少,也易发生干旱。北方地区水资源组合不平衡,也是造成干旱缺水的原因,北方土地多,水资源少,不能满足农田用水的需要。北方地区多山脉,丘陵,平原较少,地上水容易流失,这也是造成干旱的一大客观因素。

其次,是人为的主观因素。北方地区植被被严重破坏,减少了自然降水向土壤的渗入时间和渗入量,形成大量地表径流,进而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方以水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多比较落后,大部分地区采用

漫灌的方式,这种方式对水的利用极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北方地区土壤偏沙质,土壤保水能力不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

3.干旱分布规律

3.1时间分布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北方地区干旱具有季节性规律。春季3-6月,降水量很少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4—28%;气温回升快,风大,蒸发量大,极易干旱。春旱有一定阶段性周期,平均2.9—3.9年一次,春大旱约6年一次【1】。夏季7-8月,气温属全年最高,降水较多,但由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分配极不均匀,所以伏旱经常发生。伏旱与伏大旱平均约2.2年出现一次【1】。秋季9-10月,温度逐渐降低,降雨量也在慢慢减少,但这个时候作物即将成熟,需要大量水分,易出现干旱,对来年春旱具有一定的影响。冬季11-2月,雨量极少,降雪大多集中在腊月。冬季的降水量多少直接决定了来年开春的干旱情况。

3.2空间分布

春旱主要发生在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华北地区发生春旱的几率在70%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伏旱是盛夏“三伏”期间的干旱,多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南到华南北部地区,以长江中下游多见。秋旱多发生在华中、华南地区,对南方晚稻生长影响较大。冬旱主要发生在华南和西南东部地区。因为这里冬季仍有作物生长,需水较多,如遇少雨年就会发生冬旱。有的年份干旱持续时间长,冬旱可持续至第二年初春。

4.干旱的危害

干旱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中。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旱灾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5.干旱的防治

干旱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充分应用现代科研成果,通过认真总结推广广大群众抗灾的经验,减轻和制止灾旱的发生。增加植被覆盖度,这是长久之计。北方由于地貌与地形的原因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的覆盖可以保水,减少这种流失。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这是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最有效的制止干旱的根本措施。该方法还要求同时配套提高水利灌溉设施。进行人工增雨,这是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通过人工影响,增加自然降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于解决局部地区干旱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雁北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M】 郭保槐,郭仲元 气象出版社15页

《北方地区干旱规律及抗旱综合技术》【M】 李玉中,程延年,安顺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浅析我国北方园林的设计与布局 第3篇

关键词:北方园林 人文精神 特点

一、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

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有两个相辅相成的主流,一是齐鲁文化,二是燕赵文化,它们都是周朝封国后形成的相对完整和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现存的古典园林众多,如颐和园、圆明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西苑三海、景山、什刹海、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花园、乐家花园、八大处、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达园、避暑山庄、古莲花池、铁山园、因园、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百脉泉、偶园、十笏园、蓬莱阁等。

齐鲁北傍燕辽,南依黄淮,西峙泰岱,东临大海,齐鲁的史前文化为东夷文化,亦当地土族文化,东夷人的鸟崇拜一直延续至商代,上古之大庭氏、伏羲氏、神农氏、太昊、少昊、颛顼、尧、舜等兴起于此。东夷文化的鸟崇拜是山东及至江南鸟头屋脊的直接根源。周公封鲁,派儿子伯禽前往治理,伯禽“变其俗,革其礼”,成为周礼的最后堡垒;吕尚封齐,“因其俗,简其礼”,齐国最终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周公尚文制礼,吕尚重武强兵,使两国显出差异。齐国尚武游斗、开放豁达,鲁国迂腐保守、稳重持久,在两国交往和互补融合中形成雄厚沉稳的齐鲁文化。鲁国以孔子、孟子、曾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以至东南亚都影响深刻,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园林是众所周知的。齐国以吕尚、孙膑、司马穰苴、孙武为代表的武家文化对中国武学影响至深,但武家思想对园林的影响只能从园林形式、游乐态度等观照。在齐国园林中,善于借鉴江南园林的成就,学习江南园林以水为中心的布局形式。鲁国园林则保持儒家正统,以轴线、后花园、对称为特点,正是鲁国中心、等级、中庸、前朝后寝的观念。齐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海上三神山传说,使无数皇家帝胄为之倾倒,从而奠定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

燕、赵、中山三国,在封国时代因兵家之争而酿起一股浓烈的慷慨悲壮之风,又因匈奴、蒙古、金国的威胁而产生了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史志时代(秦以后)民族大融合而显出强悍性格。后来金、元、明、清定都于燕而成为主流文化。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举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锋并交融的有力证据,金、元、清三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稳固的少数民族关系是汉朝所不能比拟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园林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成片帐篷、骑马射箭场所、密宗寺院、长城关隘等景观入园是汉园所没有的。

战国时代燕国下都的钓台、金台、阑马台、仙台,赵国的聚(此字加草字头)台都是崇山文化的代表作。另外,燕国的禅台、黄金台,赵国的野台、丛台等,都是实用兼游乐的居式园林,丛台至今犹存。燕国的碣石宫、赵国的赵圃亦是东周时期有名的园林。

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环筑列景,成为园林规制。在齐国神仙思想流行之后,在台周或山周环水,演变为一池三山之制。由昆仑崇拜(指崇山文化)到蓬莱崇拜(指东海仙山崇拜)在燕赵园林的发展中表现较为突出。直至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池三山仍十分明显。

金代以北京为中都,在如今西苑位置凿太液池,堆琼华岛和瀛屿。元以北京为大都,在西苑位置堆三山,名圆坻、万岁山、屏山。明清两代在西苑承袭旧制,清代在颐和园创作大小三山,在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堆三岛,成为一池三山的巨制。

明初园林因朱元璋提倡低薪廉政,园林建设较少,在张居正改革之后,全国园林建设铺陈开来。到了清朝,从康熙开始,南巡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纷纷增建行宫,大凡行宫都有花园,作为行宫的花园,既有当地特色,又带有皇帝喜好的北方园林风格,扬州瘦西湖的白塔、五亭桥也在一夜之间落成。在巡幸过程中,江南园林得到皇家的极大认同,狮子林、瞻园、烟雨楼、天一阁、金山等名园被当场绘图,带回宫中,复建为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文园狮子林,圆明园中的西湖十景等都是江南园林的写照,狮子林被仿写四次之多。

二、北方园林的布局特点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前朝后寝,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二是园内游与居关系上,居在前、游在后,如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在南面入口处,颐和园的宫殿区在东面入口处。此等布局直接受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一致。

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皇家、私家、寺观皆如此,只不过在轴线和对称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园林的轴线与宫殿和住宅的轴线一致,成为宅区轴线的延伸。中轴线上置最重要的大门、厅堂、宫殿、甬道、水池,无论大小园林都是如此,其中以颐和园轴线最为壮观,从昆明湖上的凤凰墩开始,到南湖岛,到万寿山的牌坊、排云殿、佛香阁、须弥灵境、牌坊、石拱桥、北大门,既可以从岛上观,亦可以从山上观,气象不同。慈宁宫花园、乐家花园、恭王府花园、景山都是一条轴线,而有些园林则用多条轴线,如御花园有中、东、西三轴,在建福宫花园有东西二轴,圆明园则多条复合。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北方园林的一池三山主要表现于皇家园林之中,如金、元、明、清四朝在西苑三海景点创作,一海一山,南北一线,成一池三山之制。颐和园有大小三山,大三山是:南湖岛、藻鉴堂、冶镜阁,小三山是:凤凰墩、知春亭、小西泠。当然,一池三山思想在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中则演化为一池一山、一池二山或一池多山,与私家没有绝对权力有关,对于生命的把握不如皇家至高无上,大臣生命的存在有时不过皇帝的一句戏言,老百姓的生死更是无足轻重。在园林中凿一池堆一岛,就大呼蓬莱瀛洲,赞叹不止。

三、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我国北方雪松扦插育苗技术的分析 第4篇

雪松, 又称喜马拉雅雪松, 其主干较为耸直, 树冠呈现宝塔形, 且叶丛分布匀称, 侧枝也逐渐散开平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景树, 它在世界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有关雪松的繁殖方式, 主要有播种、扦插以及嫁接这三种, 而通常情况下, 对园林进行育苗采用的是播种和扦插的方法。因雪松隶属于雌雄异株的类别, 在自然授粉方面并不具备什么优势, 这就促使雪松的种源方式十分的匮乏;再加上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雪松深受其影响, 所以开花结籽的几率相对比较低,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雪松的繁殖。面对如今市场对雪松的巨大需求, 这就需要对雪松其种源的短缺及繁殖困难情况予以很好地克服和解决, 从实际情况来看, 繁殖雪松运用扦插育苗技术是极为恰当的, 而且在现实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 对雪松扦插之前的准备工作

2.1 苗圃地的选取

苗圃地尽可能地要选择一些地势中稍稍带些缓坡, 具疏松状且呈微酸性的沙质土壤, 而且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尽量多靠近交通较为便利的主干路地区, 以便在雪松育苗的过程中相关物料的及时输入以及所培育的苗木的及时运出。

2.1.1 对苗圃地的相关整理

对苗圃地进行整理最好是在早春或秋末冬初的时候, 施撒充足的基肥, 通常情况下, 面积约为667m2的苗圃地应当施撒4000kg的肥料, 待施肥完成之后, 应对床面予以平整, 开展20到30cm的深耕, 并尽可能的确保土质的疏松、细致以及床面的平整。随后开展做畦的工作, 畦的长度最好是25m, 宽度为1m, 并且开凿相应的排灌水渠道, 以避免低处容易积水成涝, 而地势过高的地方容易出现水过地皮干裂的现象。

2.1.2 对土壤的处理

在进行雪松扦插的前十天, 应当将2%到3%的硫酸型亚铁溶液浇洒在床面上, 在每平方米的地方宜用5kg的药;除此, 也可以采用多菌灵对土壤予以消毒, 每平方米可以用2到3g的药。想要将地下害虫予以消灭, 可以将5%的辛硫磷型颗粒剂与细土进行掺匀, 以每667m2用药2.3kg的含量, 随后均匀的撒向苗圃地, 再予以深翻。

2.2 选取最佳的扦插时间

一般情况下, 一年四个季度都能对雪松进行相应的扦插育苗, 而其中扦插的最佳季节是春夏两季。等到三月的中上旬, 在雪松萌芽之前便进行春插,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一月份的时候应当在大棚内予以扦插;适宜进行夏插的时间可以是五月到六月之间;等到秋插之时可以在八月份进行, 但需要重视的是待扦插完工之后必须搭建相应的防晒棚;雪松的扦插时间如果是在晚秋或者秋冬季节的话, 大多会出现极少数的生根或没有生根的现象。

2.3 对插穗的合理选取

对插穗的合理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扦插最终的成活率。所以, 在对插穗予以选择的时候, 必须重点考虑到插穗其母体的年龄状态, 因为不同的母树树龄会对所选部位产生影响, 使得选择的部位存在着差异。依靠播种而繁殖下来的雪松实生苗, 因其树形较为优美, 枝条具较好的匀称性, 且有较强的抗逆性及萌发力, 所以将其选用为扦插育苗的插穗母体再合适不过了。

综上所述, 插穗最好是选取一到两年发育比较充实、生长较为健壮、且没有病虫害的粗壮枝条, 而且还要是三到五年的生幼树长成的, 这样一来, 扦插的成活率可以达到95%左右。针对在高龄母树上剪下的插穗而言, 应选取树冠中部发育比较充实、带有顶芽且向阳的分枝, 从而保证插穗枝条的嫩状, 确保能有较高的成活率。

2.4 对插穗的剪截及相关处理

一般而言, 剪取插穗适合在阴天及无风但有露水的早晨进行, 其长为15cm, 0.8cm粗以上。若想要确保切面表层的水分其蒸发速度较慢的话, 可以对插穗下切口处予以削剪, 使其呈马蹄形, 其上切口处到上芽的距离应为1到5cm的距离, 并将其剪平, 尽可能地保证基部的平滑;除此, 对于插穗基部的针叶及其分支必须予以剪掉。春插之时应当留叶的10%, 秋插应留叶的60%。在插穗剪截好之后, 先以每为束50到100支的数量予以捆扎, 再将其插穗的基部放置到含有500mg/kg的萘乙型酸水溶液当中, 浸泡3秒钟之后立即予以扦插。针对那些不能马上进行扦插的插穗而言, 应当及时地予以施水, 并放置于背风的阴凉处, 避免遭到风吹, 另外还应注意防风冻及霉烂的现象。若是在雨季进行扦插工作的话, 对于插穗应选取当年生的较嫩的粗壮枝条。

3 扦插

为了使得苗木能够匀称的生长, 且发展状况良好以便于对其进行管理, 应当在扦插插穗之时按照相应的长短粗细予以分级与分床。针对夏插来说, 因其插穗比较细短, 所以在扦插之时应适量的增加一些扦插密度, 在进行扦插工作的时候, 可以采取直插法, 按照每排每列5cm×10cm的距离, 6-8cm的插入深度, 须注意的是要确保较快的扦插速度, 并最终同时予以扦插、剪取及处理等。

4 插后工作的管理

4.1 对温度的管理

一般适合雪松扦插根部生长的温度为22到25℃之间, 在春插之时为了能达到插穗生根的相关温度要求, 应当在土壤之中铺上一层25cm厚的马粪, 从而使其达到相关要求。在扦插育苗之时, 土壤的温度如果比气温要高一些的话, 这对插穗生根是很有帮助的。

4.2 遮阴

由于雪松其扦插生根期比较长, 所以在扦插完工过后应当架设相应的遮阴棚, 加强对防暑、蒸腾量控制以及遮阴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在进行夏插之时, 气温较高, 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苗木生根有所影响。

5 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扦插苗木能够正常的生长, 就必须经历冬季休眠。实践证明, 若苗木没有经过冬季休眠这一过程的话, 从夏季生长的情况来看其色泽较差, 而且状态也不佳。因此, 在温室大棚内进行雪松的扦插育苗时要特别注重对越冬休眠的安排, 可以在冬季的12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这段时间予以放帘降温, 保持其室内温度在零下10℃以上, 以免苗木出现受冻情况。因扦插的密度较大, 所以需要在次年予以适当的苗木移栽, 以此才能更好地保证其良好的生长。此外, 在将苗木予以移栽出大棚之前, 需要安排相应的炼苗, 从而保证苗木能够和生长环境想适应, 并减少一定的缓苗时间, 只有这样, 经过炼苗这一过程, 95%以上的苗木都能很好地存活下来。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雪松作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绿化物种, 因其自身所带有的特点和优势, 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园林的栽培以及城市的绿化当中。而做好相关的雪松培育工作, 除了要对雪松的相关生长习性以及栽培技术有充分的了解之外, 还应强化对相关培育工作的管理, 从而确保雪松能有较高的成活率。

摘要:文章旨在对我国北方地区有关雪松的扦插技术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扦插前的准备工作, 接着扦插技术予以阐述, 最终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雪松,扦插育苗,技术分析,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崔汝光, 王心慈.北方地区雪松的扦插育苗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 2010.

我国北方 第5篇

水资源 问题 是当今世界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危机正与日俱增,尤其是一些干早地区和大中型城市,解决水荒问题已成燃眉之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已成为许多学科的一个 研究 方向。在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今天,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其定量评价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1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了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几点:①经济结构不合理。②水资源短缺,表现在水资源总量偏少、人均占有水量偏低、径流量年际变化大、降雨量和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等方面。③供水工程建设滞后。④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地下水过量开采、持续干旱少雨、工业 和生活污染等造成了水环境的日益恶化。根据1996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河流枯水期水质进行分类评价结果,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总河长51 670 km,水质良好的ⅰ类水占总河长的4.0%,水质较好的ⅱ类水占总河长的18.6%,水质尚可的ⅲ类水占总河长的21.4%,水质已受污染的ⅳ类水占总河长的23.7%,水质受严重污染的ⅴ类水占总河长的32.3%,有11个省区(冀、晋、辽、台、黑、苏、皖、鲁、豫、陕、宁)受污染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0%以上。

依据国际通行的水资源紧缺指标(表1)衡量,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地区属于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现状评价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我国北方除宁夏、新疆为轻度缺水地区外,其他15个省市都为重度、极度缺水地区。

通过上面对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和评价,可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该地区人口密集和生产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综合评价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指标选择的原则

判断一个区域以水资源为主要控制因素的资源— 社会 —经济—环境这一复合系统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衡量标准与 方法,才能给出可持续与否的科学界定。因此,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体现该区域水资源本身的特征、开发、利用、管理状况即水资源系统的发展水平,与水相关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还要反映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协调程度,以及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这种思想,在选择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2.1.1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区域以水资源为主导因素的资源—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复合系统的内部非常复杂,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求建立的指标体系层次分明,不仅要反映 各子系统各自的特征,更要体现水资源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2.1.2 全面性与概括性相结合 所选择的指标既要尽量全面地反映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复合系统的各个方面,又要精炼,避免信息重复,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精度。

2.1.3 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建立的指标体系往往在 理论 上反映较好,但实践性不强。因此,在选指标时,不能脱离指标相关资料信息条件的实际,尽量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具有综合性的指标,使得建立的指标体系简洁明确,易于 计算 和分析。2.1.4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 作为一个系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因此,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也应该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既要有静态指标,也要有动态指标。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原则选取了充分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i1,(亿m3)、年降水量i2,(mm)、大中型水库蓄水量i3,(亿m3)、供水总量i4,(亿m3)、耗水总量i5,(亿m3)、人均用水总量i6,(m3/人)、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i7,(亿m3/万元)、实际灌溉面积i8,(万亩)和水质i9,(等级)等9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见表1),对该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2.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

近年来,随着多元统计方法的普及与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也成为一种较新的评估方法,它有着不同的原理和特性,它的本质目的是对高维变量系统进行最佳综合与简化,同时也客观地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避免主观随意性,而综合评价的焦点正是如何科学、客观地将一个多目标问题综合成一个单指标形式,因此主成分分析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

2.3.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在力保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即在保证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经线性变换和舍弃一小部分信息,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始采用的多维变量。

由图1及表5,将17个城市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划分为ⅰ、ⅱ、ⅲ、ⅳ等4个等级。其中i级表示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该阶段水资源开发程度低,利用率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巨大,这样的城市有2个,分别为图1中宁夏和新疆;ⅱ级表示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但该阶段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然较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这样的城市有4个,分别为青海、甘肃、黑龙江、内蒙古;ⅲ级表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己相当高,可持续发展潜力较低,但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分别为江苏、吉林;ⅳ级表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潜力极低,应该考虑较小区域调水,并且以节水型为主,这样的城市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河南、陕西。这一评价结果同水资源紧缺程度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3.结 语

我国北方 第6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林业产业也随之在不断的扩大与完善,北方主要是以造林树木和抗旱造林为主,在这两个方面应用了许多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树木蒸腾的时候所需要耗水量,并且对北方的树苗耗水的特性做出了简要的分析,为抗旱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北方;树种造林;耗水的特征;抗旱造林的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1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4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产业在不断壮大。其中在部分干旱地区都已经开始了较深入的探索,而且随着造林技术的发展,针对林地中水分供应的各项抗寒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运用技术来进行实施覆盖,而且还可以运用相关技术来进行造林整地,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1 不同区域植被耗水的特征

对于我国而言,森林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森林地区分布不均匀,很难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当前对于我国的植被所面临到的重要问题是水土的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水资源的缺乏等,这与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破损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例如干旱、暴风雨以及龙卷风,这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造成森林分布不是特别的均匀,而且存在着树木的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其中包含的植被耗水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各个地区环境不同所造成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土壤的含水率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地区,水土流失以及干旱问题日益严重,也对植被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不同地区,将种植的植被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极为重要的。在干旱的地区,其所包含的水分是非常有限的,这就代表在干旱地区恢复种植的植物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要想很好的解决不同区域所種植的植物耗水不同的特征,需要加强种植的植物耐旱,并且要加强对于植物在干旱地区地区所消耗水量的研究,这样才能达到不同区域所种植植物恢复目的。

2 不同植被种类耗水量的特征

对于植物而言,植物的种类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种类的植物其耗水量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其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的代谢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并且植物的生理指标衡量是与升腾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升腾作用,可以反映不同植物对于自身的水分处理以及适应干旱环境不同的能力。而且升腾作用作为对树木有关于水分的参数,已经被很多的研究专家所关注,而且也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结果。如果想要清楚地知道植物对于水分需求以及利用就要清楚地知道升腾作用以及环境中不同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所种植的植物成活率,而且还可以对于不同耗水量的植物种类给予最合理的选择。

3 抗旱造林树种的技术分析

干旱是制约造林树种技术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在此类地区实行特别的种植树木的技术,而且在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树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干旱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抗旱造林,抗旱造林树种的技术是针对于植物干旱地区产生缺水的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并随着种植产业不断的更新,新的造林树种技术也在更新,有助于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3.1 选择具有抗旱性的树种

树种抗旱性的强弱是直接关系到造林是否成功,俗话说:“栽树有巧,树种选好。”干旱地区的树种应该选择耐旱品种,其次是所需要的摄水量小,再者就是树种可以很好的利用水分而且寿命还要很长。在干旱地区,种植树种植应当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而且还需要考虑到长效性以及可持续性。

3.2 整地造林

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取种子和树苗,在选取种子或者树苗时应该选择没有森林病虫害侵袭的种子和树苗。整地的方法可以选择穴壮整地,而且整地口径应该选在50~60厘米,这样才可以让树种很好的生长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3.3 起苗与种植

在种植树木的同时,起苗和种植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将选取的树苗标记好并且把土壤的湿度调节好,然后进行拢冠,准备好工具与材料开始试掘,在种植时应该在树苗容易受到损伤的地点做好相应的标记以便于让树苗快速的生长,并可以有效的提高树苗的存活率。

4结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林业产业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如果要在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树种技术,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种植树木所消耗的水分以及种植树木耐旱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以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出更绿色、更有益的空气质量以及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陶曙光.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2014,(03).

[2]招礼军.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2003,(02).

我国北方植树造林整理方法分析 第7篇

1常见的清理以及整地措施

清理活动是翻地以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是清出林地中的植物以及采伐剩余物。常见的清理措施有三种, 分别是全面的, 带状的, 条形的。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其中第一种非常灵活, 人工也可, 设备亦行。比如常用的推土机等设备。当完成清理之后, 对其进行聚集然烧之。除此之外, 通过使用除草剂的方式也可以取得显著地功效。 常见的整地措施有两种, 分别为综合性的和区域性的。第一种主要的适用于地势较为平顺的地块。主要有三类整理方式:火烧法、化学法和割除法。其中火烧法是把造林地表面的杂草落叶杂物等堆积起来, 使用火烧的方法对造林地中的废物进行处理。化学法是通过化学药品对造林地无用的杂草和其他的物种进行清除, 为植树造林提供条件, 使树木得到充足的阳光, 存进树木的正常生长, 这种化学的整地方法可以消灭一些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害虫, 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割除法主要是通过人工对造林地进行大范围的、全面的、彻底的整理, 通过这些彻底的整理, 使造林地符合我们造林的需要。通过对造林地整体性的整理, 我们国家可以更好的进行造林。

2人工种植措施

第一种, 撒播:按照一定的距离播种种子。 通常无需整地, 而且种植之后不需要在其上覆盖土壤, 其在自然状态下成长。所需的费用不高。活动形式欠缺精细。常会发生种子被损害, 比如被水冲或者是动物吃掉等等。此法比较的适用于劳动力不充足, 而且交通闭塞的区域。第二种条播措施。按照合理的距离进行种植, 其行数不固定。而且当种植之后要对其上覆盖土壤, 然后压紧。可以使用设备开展活动, 对于种子的使用量非常多。它比较的适合迹地更新。常见的树种为灌木。第三种穴播措施。按照设定的株行距进行种植。每穴播种数量应根据种粒大小来定, 一般的小粒种子每穴播入7- 10粒种子。大粒种子播2- 3粒。播种后要覆盖土壤, 盖土厚度是种子的2- 3倍。然后压紧。此法非常的灵便, 但不常用。适用于立地条件复杂地形变化较大的地类。第四种块播措施。在块状整地上, 密集或分散地播种方法。块状面积一般在1平方米以上。

3常用的植树造林措施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 是指把种子直接种到林地里。 此法无需进行育苗活动, 最主要的是方便, 非常适合规模较大的地区开展活动。不过此类措施对立地条件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 而且对幼林抚育有非常严苛的规定。比较的适用于尺寸较大, 而且易于生芽的树木, 比如核桃等。它对土壤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 要有足够的土壤, 非常的适用于人口稀少的地区。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播、穴播、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 对保证春播, 早出芽, 增强幼苗抗旱能力, 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3.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 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 生长稳定, 因此, 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 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 栽植技术要求高, 必须先育苗, 却也节省种子。总之, 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 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 主要是播种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 可以利用野生苗。 植苗造林后, 苗木能否成活, 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 所以在造林过程中, 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 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3.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 造林技术简单, 操作容易, 成活率较高。

3.4常见的其他措施

3.4.1插条造林此法在春天和秋天都行得通, 在春天的时候最好是嫩芽刚发, 而土已经化冻的阶段进行。而秋天的时候通常是当树叶已落而土未冻以前。选择1.5- 2.0cm粗, 1- 2年生的枝条, 剪去侧枝, 剪成长30- 40cm的插穗, 结合设定的距离, 在已经平整度土地中插入枝条, 而且要将其压紧。假如天气干燥, 最好是用细土, 除此之外, 用塑料膜也行。具体工序为, 先整好地, 作垄, 提前灌透水, 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 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 当长出叶子后, 即可撤掉薄膜。

3.4.2插根造林

此法和上述的措施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也是适用于如上的时节, 不过也有区别, 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 剪成15- 20cm长的段。 按照一定的株行距, 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 深30cm的坑, 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 需要关注的一项内容是明确好其具体的方向, 大头通常是朝上的, 而且其上面不能够露出地表, 而且要埋入土中。

3.4.3分蘖造林

就是直接利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例如榛子的根蘖能力很强, 天然根蘖苗多, 尤其在平茬以后, 每亩能产生根蘖苗6000- 12000株以上, 可为分蘖造林提供大量能区分雌雄的苗木。这种方法已为许多地方种植榛子时所采用。

3.4.4其他的植树造林的方法

除了上述的两种造林方法外, 我国还有许多的造林方法, 使用树苗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分殖造林法;每年的春天或者是秋天我们可以把树木的跟插到整理好的造林地中, 这种造林方法叫做插根造林法;还有插条造林法, 有一句话说的好有心栽花化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种插条造林法对于柳树是非常适用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造林情况选取不同的造林方法。

结束语

森林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 但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们国家的天壤林是有限的, 我们不要过度的采伐天然林, 我们要在采伐树木的同时进行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一种增加森丽资源的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 保护我国原有的天然林, 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 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植树造林可以扩大我国林区的林木资源, 同时为我国的林业发展提供条件, 存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森林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森林资源逐步退化, 人们的居住需要、生活需要不得不通过看法森林来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我国北方植树造林的整理方法, 文章对常用的整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多种常见的植树造林方法, 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北方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

关键词:北方,植树,造林

参考文献

[1]李忠魁.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体系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 (上册) [C].1999.

[2]董旺.我与林业之缘[J].云南林业, 2011 (03) .

我国北方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耗能,门窗,节能

从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总体来看,建筑的建设量不断增大,与之相应,建筑的能耗也迅速增长。建筑是百年大计,应及早的通过节能建筑设计控制建筑的能耗,防微杜渐,防止危机的产生。而窗户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主要的传热损失部位,北方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能耗中大约有42.48%的热量是通过门窗的传导以及换气而消耗掉的,加强对门窗的节能改造对于提升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门窗节能长期以来都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节能条例的颁布,提高窗户的节能性能已势在必行。

1 目前建筑门窗存在的问题

1.1 门窗制作材料传热系数偏大

目前我国人们普遍使用的为铝合金门窗,主要为全铝空心材制造的铝合金门窗。使用这种铝材制造的门窗,传热性能不符合节能要求。目前国内已有工程塑料复合的隔热型铝合金门窗大量生产,但其市场份额依旧只占少量。另外,窗户玻璃的安装以单层玻璃为主,双层窗以及单框双层玻璃窗应用较少。

1.2 门窗密封性能差

木制门窗长期使用后变形缝隙宽度可达3 mm以上。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室外风速较大,由此造成了室内大量的热量散失。

1.3 窗墙面积比过大

窗户的面积加大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能,增加室内采光。但是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为外墙的3倍~5倍,即外窗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将远远低于其因为热传导和冷风渗透所消耗掉的热量。节能规范中对窗墙面积比的规定见表1。

2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提高窗户保温性能的措施

2.1 采用多层玻璃窗

采用多层玻璃窗,目的是形成有一定厚度的空气间层,因为空气的导热系数远远小于玻璃的导热系数。而且,从热工学角度看,由于间层内空气对流状态对换热程度的影响,当空气间层的厚度小于40 mm时,其热阻值是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的,但达到或超过40 mm时,其热阻接近定值,不再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采用双层玻璃窗时,其空气间层的厚度应不小于40 mm,以充分地发挥空气间层的作用。

2.2 改善空气间层的气体状态

空气的导热传热性能差,但对流换热性能好,为提高空气间层的保温性能,避免或减少空气的对流换热,空气间层必须是密闭状态,亦称中空状态,甚至是真空状态或充填惰性气体。空气间层的封闭,是避免间层内的气体与外部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确保空气间层发挥保温作用的关键措施。真空的间层或充填惰性气体,是为避免或减少间层内部气体的换热,提高间层热阻的重要措施。

2.3 选用隔热性能好的窗框材料

窗框材料的选择对于窗户的节能也很重要,窗户中约有1/4面积是窗框材料,高性能的装配较传统的窗框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常用的窗框材料有木材、钢材、铝合金、塑料。它们的导热系数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塑钢和木框的隔热保温性能优于钢、铝合金。

目前北方地区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塑钢门窗。塑钢门窗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建筑材料,能够满足人们对门窗的各种需求。塑钢门窗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热环境和声环境,因此推广塑钢门窗是节约能耗,提高建筑功能的需要。荷载—位移曲线见图1。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即在铝合金中间注入一条PE树脂(聚酞胺塑料隔板),阻断铝合金导热,使之达到既隔热又保温的效果。结合中空玻璃其传热系数可达到2.23 W/(m2·K)。断热铝合金窗可使冬季居室取暖和夏季空调制冷节能4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这也是目前寒冷地区推广和使用的一种节能窗材。

2.4采用具有“透短反长”特性的镀膜玻璃或外窗玻璃上贴膜

整个窗的节能性首先要求玻璃节能,其次是窗框节能,窗户的节能关键在于玻璃节能,因为窗户主要是采光构件,玻璃占有主要的面积,目前由于对住宅采光要求越来越高,玻璃有时达到窗户面积的80%,因此窗节能的关键技术在于玻璃的节能。在双层玻璃窗的里层给玻璃涂贴上含有氧化锡或氧化锌的透明薄膜,形成“透短反长”———玻璃的热镜效应,既能在白天使室外的短波热能更多的辐射到室内,又能在夜间避免或减少室内的长波热能向外辐射,增强室内的温室效应,对于采暖地区冬季提高或保持室温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在原外窗玻璃上贴膜,此项技术只需在现有玻璃窗扇内表面上贴一层透明塑料薄膜,利用玻璃与薄膜之间形成的空气层来提高窗户的热阻。有资料表明,厚度为3 mm的玻璃贴膜以后,若空气层厚度为30 mm,热阻值可提高40倍以上。采用窗上贴膜技术,可使采暖地区居住建筑室温明显提高,减少窗户结露现象,还可使通过窗户的传热耗能降低45%以上。

2.5提高窗户的密封性能

在墙与窗框之间,窗框与窗扇之间,窗扇与玻璃之间都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缝隙,这些缝隙是窗热量传递的主要途径。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密封可以节约采暖燃料费用15%以上,而且密封对节能而言,是一种最简便、廉价的节约能源方法,同时外窗的良好密封可以改善室内的居住条件。例如可将普通空腹钢窗在改善断面加密闭条后制成新型密闭空腹钢窗,其在传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使空气渗透量降低3/4倍,节能效果明显。

3结语

目前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中,通过外窗散失的热量占总围护结构散热量的一半左右,加强对门窗的节能设计和改造对于提升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涂逢祥.住宅建筑节能形势[J].住宅科技,2005(9):25.

[2]付祥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战余环.寒冷地区窗在围护结构中的节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0(1):9-10.

浅析我国北方地区景观的色彩设计 第9篇

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艺术设计门类, 景观设计中需要涉及到的气候、地貌、水文、植被、文化等多种因素, 这在我国南北都有很大差异。相对于南方地区湿润温和的气候, 山清水秀的风光, 北方地区在景观设计上遇到的问题就更加复杂。首先, 在气候上, 北方的冬季干燥寒冷, 且多数地区, 冬春两季风力较大。其次, 在水文方面, 北方地区河流和湖泊流量及蓄水量多数较小, 并均有结冰期, 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再次, 在植被选择上, 限于气候、地质、水文等多种因素, 使我国北方地区植被种类不如南方丰富, 且大多数为冬季落叶植物。这在植物种植和组合效果上, 明显不如我国南方区丰富多彩。所以, 北方地区的景观设计遇到的困难比南方更多, 如只进行简单的装饰和地面硬化, 或简单盲目的复制南方庭院景观, 最终的设计效果, 都很不好。同时, 还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这些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北方地区庭院景观设计的发展。

二、景观中的色彩

1、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对于建筑外观、景致造型等造景方式, 色彩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更直观。景观色彩的组成载体主要来自植被、建筑、铺装、水体等元素的表面固有色, 通过这些色彩组合映入人们的视野。色彩还会随着季节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呈现给人们一幅流动的色彩画卷。通过色彩设计去展现景观环境的绮丽多姿, 比通过造型、结构等要更直接。

首先, 因不同色彩的光属性的不同, 其对太阳的辐射的吸收作用也不尽相同, 而热吸收系数也不同。虽然, 这些与物体本身的材料属性有直接关系, 但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冷暖都会影响到其吸热和反光。其次, 不同的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同时, 色彩的组合应用也为景观带来了直观的视觉美感。

2、景观色彩的组成

景观环境设计追求“师法自然”, 那大自然的色彩必然成为景观环境“师法”的对象。与其他设计元素一样, 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必须通过抽取和提炼, 实现这些色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的统一, 才能为我们所用。较之于其他设计门类, 景观设计更接近自然, 因此在色彩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地域、气候等自然因素, 不可能像其他设计形式那样自由的应用色彩。

景观色彩大致可分为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其中自然色的种类多且易变化, 尤其是其中的植物色彩, 一年四季植物的枝干、叶、花、果都在变化, 且每种植物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变化规律。而在我国北方地区限于冬天寒冷的气候和植物的种类等因素, 这种植被的色彩变化, 在景观设计上给设计师增添了一定难度。相对于自然植物色彩的易变性, 人工色彩更稳定。在设计中利用自然色彩的规律变化, 使人工色彩设计融入到不同季节变化的自然色彩中, 决定着整个景观设计的色彩效果。同时, 人们的色彩观念通常会受到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人工色彩的设计组合与宗教信仰、地域风俗密切相关, 使色彩在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中, 成为体现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

三、北方地区景观的色彩设计

1、植物色彩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多数植物为落叶植物, 冬季多数植物仅剩枝干。使得植物景观色彩的设计成为北方景观设计的难点之一。

(1) 注意植物的固有色彩

在植物的种植组合上, 应注意植物的色彩变化。这种色彩组合变化的方法, 通常有两种:一是类似色或近似色的组合。在实际应用中, 景观中的树木、灌木、草坪等不同植物本身就是近似色。为避免因植被种类少而形成的色彩单调, 可在绿色的色彩层次上寻丰富变化。二是对比色的组合形式。但这种植物组合绝不是1:1的等比例组合, 还是以绿色为主, 确保不打乱景观沉静安详为主的环境氛围。可选用北方常见植物红叶碧桃、紫叶小檗等搭配于绿色调为主的植物中。

很多年轻设计师在进行植物色彩分析时, 只注意植物的叶色, 而忽略植物的干皮色彩。当秋叶落尽, 深冬到来时, 多数北方植物会只剩枝干。此时, 枝干的颜色与形态会更加醒目, 成为冬季庭院的主要观赏景观, 虽说多数植物的干皮色彩为灰褐色, 甚至黑褐色, 但也有其他色系的干皮色彩, 应合理利用干皮、茎皮的色彩为景观增添活力。

(2) 花色与果色

花色在植物观赏属性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多时候花色给人的美感更直接。利用花色, 可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整体美感。在设计中应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环境气候特点, 注意应用色彩理论知识, 合理搭配花期与花色, 选择合理的植物进行搭配种植。和花色一样, 果实的色彩也可点缀景观。宋代诗人苏轼在《冬景》一句“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出了果实色彩对人们观感的直接感受。限于维护等因素, 观果类的植物在公共景观中应用较少, 但在私家景观中可按需选择种植。

(3) 冬季的植被色彩

我国北方冬季的景观色彩多数都十分黯淡。在色彩设计时选种部分常绿植物是最有效的方法, 但这些常绿植物所占的比例非常考究。首先在地被类植物选择上, 应尽量选种耐寒类草种。其次, 适当加大大叶女贞、大叶黄杨等可在我国多数北方地区种植的阔叶常绿植物的数量, 避免这些植被的孤植。再次, 落叶植物的选择, 也尽可能选干皮、茎皮色彩鲜亮、明快的植被。

(4) 植被与山石、水体的色彩搭配

景观常用石类景观多为太湖石、泰山石、黄石等石材。授“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 石景观在现代景观中广为应用。而这些石材因不同产地、材质造成了其色彩的不同。如不考虑其固有色彩, 只是一味的简单进行植被搭配, 势必无法最大限度呈现其景观效果。景观中的水体通常有静水和动水两种呈现形式。因水是无色的, 在设计时水体的色彩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水体载体的铺装色彩, 二是水体因其中藻类植物的原因, 形成的绿色碧水。在设计中很多水体是与山石一起组合呈现的, 植物与其的组合除需考虑植物的生长, 亦要考虑色彩的组合。

2、铺装色彩

在景观中, 所占面积比重最大的就是植被和铺装。而铺装又分为地面铺装和建筑小品等的饰面铺装、涂装。在设计风格多元化的今天, 各种风格的景观在我国北方地区都很常见。但很多景观因北方气候原因, 加之自身色彩设计饱不够和不注意日常维护短短几年后会黯然失色。而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很注意这一点, 比如我国古典园林景观环境中北方色彩多华丽, 而南方色彩多素淡。在当今的设计中, 设计师也应注意这一点。所以, 在庭院铺装的设计中应适当增加色彩的纯度、明度。同时适当增加色彩明暗对比和纯度对比, 以便提高秋冬季节庭院的色彩明快感。在小品、灯具等设施的涂装上, 尽量利用色彩的造型能力, 使其成为景观的焦点或标识, 但前提条件是不管这些装饰色彩多优美, 都要与环境相协调。

四、结语

如果没有色彩, 我们眼前的世界都是黑白。色彩的组合和呈现形式在景观设计中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随着人们对景观色彩的重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很多新的材料和工艺在设计中广泛应用, 以及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林专家们对植物的不断培育, 设计师将有更多的色彩呈现形式。未来北方的景观色彩势必四季常绿、绚丽多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宜居环境的营造, 由于限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植物种类等客观因素, 在景观的营造上, 相比我国南方地区要更困难。而合理的色彩设计, 可以最大化的弥补这些客观因素上的不足。

关键词:色彩,景观,北方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2]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风冷热泵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应用 第10篇

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正挑战我国的供暖热源。各种传统采暖方式都存在不同的缺陷。

1)燃煤锅炉采暖污染严重,必须改变。

2)集中供热收费制度正在改革,但即使解决了分户计量问题,也还存在着系统网络如何避免水力与热力的失调问题,除非彻底解决自动化,否则很难实现用户自主调节使用,并缴纳相应的费用。

3)使用燃气炉采暖:a.用户支出费用高;b.仍存在污染问题。据北京市节能办公室对用这种热源分户采暖的住宅小区进行测试,证明氮氧化物明显超标,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

4)直接用电取暖(如:电暖气、电热膜、电锅炉等)。由于燃料的利用率太低,运行费用很高。所以,在国标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不允许采用。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空调制冷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如果能创造冷暖合一的人工环境设施,将具有环保、节能的双重意义。

风冷热泵是一种无需水源,只与空气换热的电驱动供冷暖设施。空气随处可得,用之不尽。因此,采用风冷热泵在更广阔的地域供冷暖可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方便管理、安全使用乃至美观的诸多目的,是众人所企盼的。

2 风冷热泵的低温性能

为揭示风冷热泵的低温性能,北京清华索兰环能技术研究所建立了低温模拟实验室,于2001年8月对以下3种有代表性的热泵机组进行了人工气候下的试验:1)索兰中低温压缩机的热泵试验机组(以下称A型);2)某著名公司热泵机组(以下称B型);3)索兰现产机组(以下称C型)。

测试结果说明:

1)测试的三种风冷热泵在室外温度为-5 ℃~-15 ℃的寒冷天气下,出风或出水温度皆可满足一般房屋供暖要求,尤其是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前提是机组出力与负荷匹配。即热泵机组选型时需将额定出力比设计负荷大一些,否则,在出力不足时需加电补热,所选机组扩大的百分数应视地区冬季气候而定。

2)不同压缩机在相同的蒸发、冷凝温度、压力下(试验中监测温度、压力)表现出的性能不同,即供热量和耗功率不同,A型最好,C型次之,B型较差。说明A型更适合北方供暖,需尽快定型生产。

3)关于冲霜对供热量的影响:a.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决定了冲霜问题不严重;b.不少产品的冲霜过程都有较大的改进,完成一次动作的时间都很短,试验中观察,对于一个惯性较大的供暖水系统,水温的变化不大;c.在外温愈低时,空气中的绝对含湿量愈小,冲霜的时间间隔变得愈长。

3 风冷热泵供暖的末端装置

3.1 与低温辐射地板相结合

辐射供暖是一种卫生条件与舒适条件都比较高的一种供暖方式,地板辐射供暖比天花板供暖更合理。

由于人体在地板辐射供暖的房间中,能从接触、辐射及对流多方面进行热交换。所以,不少权威性资料指出,在达到人体同等舒适的条件下,室内空气温度可以比设计温度低2 ℃~3 ℃,采暖负荷可降低15%左右,因此它又是一种节能的采暖装置。

此外,它的突出优点是必须利用低品位热媒,并具有较大的蓄热性,在满足舒适性的要求下,其表面温度不得超过24 ℃~26 ℃[2]。这一点为利用风冷热泵采暖提供了可能性。

以北京地区为例,其供暖设计温度为-9 ℃,住宅连续供暖的热负荷为52 W/m2,地板供暖的室内设计温度为16 ℃。由公式[2]:

TEP=Tn+9×(q1/100)×0.909。

其中,TEP为地板表面平均温度,℃;Tn为室温,℃;q1为地板向上的散热量,即房间的热负荷,W/m2。

TEP=16+9×(52/100)×0.909=16+4.96=20.96 ℃。

结果与文献[2]指出的20.12 ℃相近。根据文献[2],有下列热阻值:1)由加热管道内的水至水泥地板表面的平均热阻为0.074 6 m2·℃/W;2)实木地板层热阻为0.1 m2·℃/W;3)地板砖层热阻为0.02 m2·℃/W;4)复合木地板层热阻为0.046 m2·℃/W;5)辐射地板向室内空气的传热热阻为0.107 m2·℃/W。

将上述热阻组合,并以北京地区住宅供暖负荷52 W/m2为例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1)采用地板砖的辐射供暖设计水温需25 ℃~28 ℃;2)采用复合木地板的辐射供暖设计水温需27 ℃~30 ℃;3)采用实木地板的辐射供暖设计水温需29 ℃~33 ℃。考虑到使用的盘管材料壁厚不同等因素,上述温度应适当提高1 ℃~2 ℃。

上述地板中敷射管道直径为16或14,间距为150 mm~200 mm。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采用风冷热泵时,以上出水温度皆可满足,并且其功效比皆可在3.0左右,节电60%以上。

3.2 与风机盘管相结合

一般出风温度为38 ℃~40 ℃即可。从试验数据看,风冷热泵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是可行的,它的前提是将机组选型时选大一些(约40%)或采用电补热。

4 风冷热泵供暖的经济性分析

选取北方寒冷地区几个大城市的气象数据,对风冷热泵供暖的成本进行分析如下。

4.1 京津地区

北纬39.1°~39.95°,采暖室外设计温度-9 ℃,室内设计温度:地板+16 ℃,热风+18 ℃,热泵的性能采用索兰现产机组数据,电价0.4元/度。

若采用电补热,年运行费为17.478元/m2,而设备投入加大40%,则年采暖运行费为13.45元/m2。

例如,一台8 000 W热泵机组采用地板采暖,供110 m2,则采暖季的运行费为13.45元/m2,而如果选6 000 W的热泵机组,虽初期投资可减少0.26万元,但冬季运行费为17.478元/m2,每年要多花443.8元,5年后就不合算了,并应考虑到电补热需加大用户电容量。

当末端采用风机盘管送热风时,则由于出风温度较高,C.O.P下降(例如室外温度为-7 ℃时,产生35 ℃热水时,热泵C.O.P为3.5,产生45 ℃热水时,热泵C.O.P为2.58)以及采暖负荷较大,两项因素会导致上述费用加大30%~35%。例如北京地区冬季会增加约5元/m2的运行费。

4.2 济南

北纬36.41°,采暖室外设计温度-7 ℃,室内设计温度同京津地区。

分析表明,如末端采用风机盘管需加大运行费25%~30%。

4.3 郑州

北纬34.43°,采暖设计外温-5 ℃,室内设计温度同京津地区。

分析表明,在郑州等纬度较低的采暖地区,用电补热的运行费用与加大热泵机组的情况相差不多,例如1台6 000 W的机组若采用地板供暖+电补热时,可供125 m2采暖,冬季采暖费为10.185元/m2。

4.4 兰州

北纬36.03°,采暖室外设计温度-11 ℃,室内设计温度同京津地区。

分析表明,对于比北京寒冷的兰州地区,用电补热的采暖费用比较高(29.361元/m2,较地板高出近10元/m2),不如加大设备。如采用风机盘管,其运行费可能达到26元/m2(如用电补热则为39元/m2)。

综上所述,表1为我国北方几个城市采用风冷热泵采暖的运行费用比较。

元/m2

北京地区各种采暖方式运行费用见表2。

由此可见,风冷热泵地板采暖系统是最经济的清洁采暖系统。

5 结语

1)在黄河流域利用风冷热泵供暖无论从节能、环保、安全、方便使用,还是从经济上都是合理的。愈是寒冷地区采用适当加大设备配以地板采暖的经济性愈高。

2)热泵机组的低温性能是有差异的,对于以采暖为主的寒冷地区,应当注意选择。对于性能良好的机组在配地板采暖时,由于出水温度低(25 ℃~35 ℃),冬季大部分时间制热效率高于3.0。

3)同样的热泵机组,末端分别采用地板采暖和风机盘管时,由于前者可接受的水温较后者低10 ℃左右,热泵C.O.P将相差20%~30%,加上地板采暖2 ℃~3 ℃等效温降,使得两种末端的运行费相差30%~35%。愈是寒冷地区愈明显。

参考文献

[1]马广兴,孙德兴.城市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探析[J].山西建筑,2007,33(10):219-220.

再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 第11篇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一个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而这些理念恰恰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国著名少数民族美术史及民俗学者鄂•苏日台先生曾经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他出版的书籍及发表的文章当中曾经详细介绍了生活在我国北方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从事狩猎、捕鱼的少数民族是如何使用桦树皮来制作器物的。之后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该文化做过有关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去研究该文化的,故而笔者该角度出发,重新来解读古老的桦树皮文化。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桦树皮文化是怎样的一种文化。桦树皮文化是一种世界北半球所特有的一种物质文化。它产生的年代久远,延续的时间漫长,分布的范围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样桦树皮文化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鄂伦春族的狩猎生活使得他们需要经常迁徙,故而经常居住于用桦树皮搭建的“辍罗子”中,这种房屋用树枝做支撑,以桦树皮做“瓦片”和“墙体”;赫哲族经常捕鱼,就用桦树皮做成轻舟,即防水又轻便易于滑行;鄂温克和达斡尔等民族则用桦树皮制作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桦树皮箱、桦树皮篓、桦树皮碗等,因为桦树皮防潮、防腐,所以非常适合储存食物。

那么这些用桦树皮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是怎样的体现了绿色设计的思想呢?

第一,从原材料来看:

绿色设计的第一步是材料选择,绿色材料是指在满足一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的材料。一般情况下,会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及回收材料。桦树皮取自桦木,所以材料的天然、绿色、无污染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 桦木从北半球40到70之间范围有广泛的分布,基本含涵盖了北寒温带及部分寒带地区,这为桦树皮的获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更像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给予。此外,每年都有大量的桦树被砍伐,而人们往往将桦树皮弃之不用或付之一炬,这使得树皮成为数量最多的林业废料之一,而桦树皮文化正是将这种废料变废为宝。

树皮剥取的季节一般在每年5、6月份,这个时候正是树皮内部汁液流动的时候,树皮较容易剥落,有时还会自己脱落。因为树皮分为外皮和内皮,只要在剥取的时候不伤害内皮,树皮来年仍然会继续生长,树木也会继续生长。所以从这一角度讲,桦树皮也属于可再生材料。

第二,从制作过程来看:

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桦树皮器物的制备符合了绿色设计的要求。在制作过程中首先是对剥下的树皮进行简单的火烤或蒸煮处理,然后进行裁剪,再进行组合,主要以咬合和缝合为主,这一过程对环境基本无附加污染。最后一部为装饰工作,装饰手法以点压、雕刻、彩绘为主,彩绘的颜料也取之于自然,紫色为野生蓝莓的汁液,黑色为锅底灰,黄色取自腐朽的柞树浸泡出的汁液,红色取自野生的红豆。

第三,从使用过程来看:

由于树皮质地轻巧,非常方便携带。而且桦树皮本身具有很好的防腐作用,不容易被腐蚀,可长久使用,一些制作精美的桦树皮制品,亦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可世代相传。

第四,从废弃过程来看:

绿色设计还提出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 桦树皮器物因其防腐特性使其不易在自然情况下降解,但是可将废弃的桦树皮器物做粉碎处理制作成燃料,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亦可以将桦树皮在土壤中堆肥,起到肥沃土壤的作用。

虽然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桦树皮器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作为一种文化财富,已经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重视,2006年,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这三个民族也通常被称作“三少民族”)的桦树皮制作技艺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保护”上面,如何将其更为有效地发扬,同样可以用工业设计的思想来指导,从而使其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延续。

在当今工业时代的社会下,任何一件产品的诞生都不单单有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来完成,就如同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一样,产品的制造也不再是孤立的,需要各个部门协作完成。只有更好的将政府、企业、社会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够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如何把使得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在当今社会工业时代下的“产品——商品——用品——废品”这个系统中实现其价值,就需要充分调动起各方面因素,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原材料的采集上面,传统的采集方法通常都是手工艺人们结伴进入山林采集,采集的区域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就有可能造成某一区域的桦树皮被剥取较严重从而破坏其再次生长。如果政府部门能够进行干预,有计划的对不同区域进行桦树进行书皮的采集安排与协调,不仅保护了桦木的正常生长,也可以使得桦树皮可持续的生长;另一方面,对于已经砍伐的桦树也做好剥皮处理,将这些林业废料作为产品设计的原材料,就大大提高了桦树皮的产量。

第二,在桦树皮器物的制作上面,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从事桦树皮工艺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经营,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还可以使得桦树皮制品的销售体系化,不再是少数工艺品店的恶性价格战。

第三,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商家不仅可以将现有的手工艺品品牌化,还可以发展一系列的家居用品,使得桦树皮的制品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同样,政府可以有计划的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桦树皮工艺品作为旅游产品的销售。

第四,在政府宣传上,也要起到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因为桦树皮制品的耐久性,可以提倡一种更低碳更持久的生活方式。

柳冠中先生曾经说过:设计是创造一种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强调“创造”——使人类生活更健康、合理、有节制,要与大多数人“和谐”、要与大自然“和谐”。设计是协调人类需求、自我发展与生存环境条件想制约的关系,这称之为适可而止、因势利导的可持续发展之理。那么用这一思想来解读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似乎二者不谋而合。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生活智慧或许正是值得当代的工业设计师们去深入探究的,也为我们这代人如何去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丝借鉴。

参考文献:

[1]吕光天.论北方渔猎民族的桦树皮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1983,4:214-222

[2]鄂•苏日台.北方狩猎民族原始艺术[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1:58-65

[3]赵越.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6:52-55

[4]哈纳斯.试论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1:44-49

对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思考 第12篇

水是生命之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是同现代工业文明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资源。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所引发的供需矛盾变得越来越明显,水资源缺口越来越大,有限的水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缺水问题:

(1)很多河流水量逐年减少,甚至断流干涸,部分水库已多年无水,地表水资源紧张。

(2)城市及工业、农业用水量持续增加,供需矛盾加剧,严重地区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需水都无法保障。

(3)由于近几年降水量偏少,缺少地表水源导致很多农田水利设施荒废,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严重的漏斗区。

(4)工业的发展导致水污染加剧,水环境质量下滑,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5)人类节水意识较差,为保证粮食高产,部分地区农业浇灌都采用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

2引发的社会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具体包括:

(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口的增长使得生活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造成垦荒面积减小,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呈扩展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污染加剧,江河、城市水系水质恶化,地质灾害频繁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恶性循环。

(2)水资源短缺导致灌溉难度加大、 农民浇水成本越来越大。由于水资源短缺,地表水变得越来越紧张,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不得不采用深层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低,用水人多,流量小,用电多, 导致亩均浇水投入成本直线上升,水贵如油。

(3)水资源匮乏会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导致农作物受旱,产量下降,甚至干枯死亡,农产品价格随之上涨,增加农民负担,从而导致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放缓或停滞。同时,由于农田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也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被污染的河流水又用于灌溉,对土壤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直接威胁着我国粮食的质量安全。

(4)人民的基本生活饮水无法保障, 用水纠纷增多,影响社会安定。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水环境污染日趋加重,污染后的水通过饮水或其他食物链, 使污染物进入人体,导致人急性或慢性中毒,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给人类健康带来隐患。有限的水资源在各地区、 各部门、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如何进行调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引发各种争水大战,水事纠纷增多,影响邻里和谐,最终影响社会安定。

3目前已采取的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的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目前国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解水危机。

(1)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通过南水北调,可增加北方地区的水资源补给,置换受水区的地下水,有利于修复北方水环境。另外,南水北调还可增加就业,对拉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正式通水。

(2)压采。2014年河北省开始首次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压采,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位下降及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有效遏制水环境的持续恶化,修复水生态环境,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退更还林。现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已实施退耕还林,该工程的实施,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源的涵养能力,还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4)节水。通过宣传节水,提高人们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对各种水资源浪费现象和行为进行批评或严惩,鼓励全民一起,建设节水型新社会。

4思考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北方的缺水问题已成为全民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现在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且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根据中国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从总体上来看,未来数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将进一步降低,蒸发量将进一步增强, 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单靠南水北调、压采措施等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去解决这个缺水的严峻形势呢, 作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还在迅猛增长,必须把节水提升一个台阶,如果全民齐心,共同提高节水意识,节水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比如大力宣传节水,鼓励一水多用,不用漏水器具,集中用水等,让人们都能够清醒的认识水资源短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节水。

(2)需要从经济上去制约人们的水资源利用行为,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已对区区几元钱一吨的水不屑一顾,浪费水现象严重。因此,应该实施阶梯水价,制定用水惩奖措施,用多罚多,且用得越多水价越高,罚的也越多, 罚的同时对低用水户进行奖励,这种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水资源浪费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

上一篇:学科国际评估下一篇:高频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