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教学范文

2024-08-11

针灸教学范文(精选12篇)

针灸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体会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临床科学, 也是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科目之一。我校在中西医结合中职专业开设了针灸学课程,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实习质量, 也关系到学生中医类医师资格的考取问题。近年来, 笔者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以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依据, 以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宗旨。对针灸学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有益的尝试,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与同仁商讨。

一、明确模块内容, 突出重点、难点

《针灸学》中既有基本理论, 又有临床治疗, 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桥梁课程, 所以说针灸学是一门从理论到临床系统完整的学科。教学中我依据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把针灸学分为三大模块:

(一) 针灸学理论部分

包括经络和腧穴两部分。经络部分要求掌握经络的概念、经脉的循环规律及分布特点, 熟记每条经络的具体循行路线及主治概要等有关知识。腧穴部分要求掌握腧穴定位法, 熟记常用穴的定位、主治。重中之重在于十二经络循行和腧穴的定位法的理顺和弄懂。

(二) 针灸学的技术部分

主要为刺法灸法, 虽说在医师考试中占的比例极小, 但依据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定位于培养综合素质好、职业适应力强的实用型、技能型第一线医药卫生人才。所以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技能操作, 要求人人必须操作技能过关, 为走上临床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 针灸学应用部分

此部分是针灸学理论、技术与内外妇儿科知识综合的内容, 对此部分内容我不只是将资格考试要点即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方法的理论传授得简明扼要, 而是注重多与临床实例结合, 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能力, 以便今后在临床上能泰然处之地去治疗患者。

二、改良教学方法, 加强能力培养

(一)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多直观化、形象化

针灸理论内容较多, 而且抽象、枯燥, 尤其是经络循行路线更让学生提及生畏。可只有掌握了经络的有关知识, 才能为进一步学习针灸学打下基础, 也正如古人所云:“学医不知经络, 开口动手便错。”所以教学时不只运用经络穴位挂图、人体针灸模型和黑板绘画技巧等传统方式, 更多的是把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我制作了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课件和常用腧穴教学课件。课件以人体经络穴位图作基本图形, 配以动画经络走向, 穴位点闪烁提示, 既解决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 使学习变得简单, 又让学生迅速形成鲜明的直观感性认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一定基础。

(二) 精选科学记忆方法, 化难为易

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腧穴的记忆, 尤其是特定穴部分。在十种特定穴中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等又较多的出现在考题之中, 所以此部分内容学生必须掌握, 而且更要能够灵活应用。以往学生多机械记忆, 却事倍功半。学习此部分内容时, 我发现采用歌决吟诵法最好, 所以我要求学生必须把特定穴歌诀记熟。古人总结的穴歌对学生帮助很大, 但有时我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在不违反大原则基础上对一些穴歌歌诀进行改编简化, 以利于学生记忆。如把背俞穴歌诀改为:胸三肺俞厥阴四, 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 腰一三焦肾俞二, 腰四大肠小骶一, 膀胱俞与骶二平。这样学生轻而易举把五脏六腑的12个背俞穴穴名和位置牢牢记住了。

又如在教学中把宋太子与臣徐伯睹一孕妇腹中胎儿性别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记住了补合谷、泻三阴交可导致流产的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针刺时注意事项和补泻手法的区别。

教学中我就从不同的角度对腧穴的科学记忆方法进行了探讨, 总结出腧穴的6种记忆法, 即:歌诀吟诵法、部位联想法、体表点划法、穴义分析法、故事引入法和综合归纳法等。实践证明, 按照上述方法指导学生可以加强学生记忆, 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三) 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多种形式结合, 辅导划经点穴

在人体上划经点穴是针灸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模仿观看”的单一教学模式, 采取一种整体互动式的强化训练, 很受学生欢迎。

(1) 示范式:即由学生回答经穴位置, 老师实体点划示范, 学生模拟仿效体会。

(2) 督导式:即由教师监督指导, 学生互相之间点划。

(3) 提问式:即由学生对定不准的穴位提出疑问, 老师给予帮助解答。

以上3种方法, 我通常联合应用, 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强化, 加深印象。同时, 我还把在人体上的划经点穴列为考试内容之一, 督促学生自觉练习, 从而保证准确取穴。

2. 重视技能训练, 亲自实践体验

各种针刺方法、灸法、拔罐疗法、常用穴位取穴等的具体操作, 需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教师现场演示, 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各种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时, 我鼓励学生第一针一定要针刺自己, 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双重角色的感受, 按要求做之后每名学生既体会到针下沉紧涩的感觉, 又体验到针刺部位酸麻胀重或沿经络传导的感觉。拔火罐时指导学生相互练习, 做到“稳、准、轻、快”。灸法练习时, 一是让学生用艾条灸操作, 二是配合针刺, 互练温针灸。通过反复实际操作,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针灸“简、便、验、廉”的独特之处。

(四) 病案教学, 加强智能培养

针灸各科疾病病种繁多, 不能泛泛讲到, 只能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来学。学习时以病案分析为主, 主要是通过观看病例录像, 或列举临床典型病案, 或设计临床问题, 进行课堂讨论,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病案进行归纳、分析、综合, 提出针灸治疗原则和腧穴配伍方案, 重在分析配穴处方。这样, 既能够温故知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又能够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 第2篇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针灸推拿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能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根据各科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电影、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科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基本技能。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1.1经络学、经络系统的定义

1.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2.熟悉2.1经络系统和组成

2.2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特点。2.3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3.解 3.1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3.2经络的标本、、气衔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

1、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教学时数:4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1.1腧穴的定义、分类方法 1.2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 2.1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2.2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教学内容:

重点:腧穴的分类及分类原则

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 难点:腧穴的定位方法

特定穴的定义和内容 教学时数:4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1十四经脉的循行及脏腑属络关系和组织器官的联系。1.2掌握。100左右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2.熟悉 十四经脉的病侯和主治特点、操作要求。3.了解 一般经穴的定位、主治。教学内容:

重点:

1、十四经脉的循行

2、以下十四经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主治。操作要求: 手太阴肺经:尺泽、列缺、太渊、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分谷、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天枢、梁立、足三里、丰隆、解溪内庭。

足太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邻、神门。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骨、支正、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承山、昆仑、至阴。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大赫。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间使、内关、劳宫。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耳门、丝竹空。足少阳胆经:听会、阳白、风池、肩井、环跳、水市、阳陵泉、丘墟。

足厥阴肝经:章门、太冲。

督脉:命门、哑门、风府、百会、水沟。

任脉:会阴、中极、关元、气海、神厥、中脘、膻中、承浆。经外奇穴:印堂、太阳、安眠、夹脊、十宜、四缝、八邪八风。教学时数:35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充分利用图表、幻灯。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3.在本章讲授过程中,可分段的放映经穴的电影——电 视片。

第四章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自学

中篇 针灸与推拿方法

第一章 刺灸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 1.1毫针的刺法

1.2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处理。1.3艾条灸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1.4三棱针、皮肤针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2.了解

2.1得气的定义及意义。教学内容

重点:

1、毫针的刺法。

2、补泻操作方法 难点:补泻手法的操作。教学时数:14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实验室示教

第二章 推拿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

1.1各类基本手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技能。1.2各类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运用。2.熟悉

2.1手法的定义及基本要求。3.了解

3.1推拿手法的命名原则和分类方法。教学内容:

重点:手法的定义及动作要领和应用。教学时数:

课堂教授:方法基本训练、人体操作。

下篇 常见病证的治疗 第一章 针灸治疗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1针灸治疗的原则、配穴处方。

1.2在针灸中运用八纲、经络、脏腑等辨证方法 教学内容:

重点;针灸配穴处方 教学时数:2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

第二章 推拿治疗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推拿的治疗原理、治疗原则。2.熟悉:推拿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3.教学内容:

重点:推拿的治疗原理。教学时数: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示教。

第三章 针灸推拿治疗各论

目的要求:

1.掌握:50种常见病证的针推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讲授以下病症的概述、因机、辨证和治疗。

中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呃逆、泄泻、便秘、癃闭、不寐、心悸、头痛、腰痛、腹痛、痹证、面瘫、高热、抽搐、带、疳积、小儿惊风、痛经、胎位不正、落枕、、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疝气。教学时教:24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幻灯。分科安排见习

四 说 明

1.本大纲为中医临床教学研室制定。

2.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有创新,也可适当增补教材。3.讲授时注意减少重复。

浅谈中专卫校针灸学的教学体会 第3篇

一、做好课堂教学

1.课前认真备课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讲课决不打无把握之仗,针灸课更不能例外,必须准备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生动有趣,所以在每期讲课前,我们都根据教学大纲,认真研究教材,弄清教学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认真书写教案。

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临床专业的学生,自学能力强,应着重启发和引导,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都是女生,学习兴趣虽然高,但大都胆小,不敢在身上试针,这就要加强示教。不但要背教材上有的,也要备教材上没有的,特别是十四经穴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单调、重复,讲起来枯燥乏味,若能把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对腧穴的文献选编、近代研究、治病原理、解剖部位及临床应用的典型例子等充实进去,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开阔知识领域,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案写成,并非万事大吉,备课任务只是完成了一半。当需花费很大精力去研究具体讲授方法。在每次课之前,还要进行一次“演戏”,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由于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讲课时才能运用自如。

2.上好第一节课

学生们对学习针灸有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人对经络理论、针灸的疗效持怀疑态度,为了坚定他们学好针灸的信念,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所以在给每个班讲授的每一节课时,都不吝口舌,大讲古往今来针灸治病的神奇疗效,向学生们灌输针灸的伟大和优越,以期收到“信则灵”的效果。从上古时期的砭石治病、烧土祛痰,讲到扁鹊针药并用,使虢太子“死”而复生的故事;从华佗扎针下死胎,用针刺治头风,讲到现代用针灸治愈急症、针麻术,进而讲到近些年来,针灸如何被国外推崇,风靡世界许多国家,使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无不佩服针灸的神奇作用,对针灸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后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善于概括,重点掌握

腧穴是针灸的施术部位,因此,正确掌握腧穴的主治作用,如同深刻了解药物的性能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因腧穴繁多,主治作用不一,为了加深印象,便于记忆,在讲明各个腧穴主治作用后,归纳其共性和个性,用两个或多个穴位比较的方法讲解其主治作用,收效较好。如足阳明胃经,头面部的腧穴,主治头面、口齿、眼部疾患;腹部和下肢的腧穴,治疗胃肠病证为主;膝关节以下的穴位还可治疗头面部的病证等。这样,只要记住某一部位的腧穴,对于它们的主治病证基本上就可以掌握了。至于有特殊作用的穴位为少数,记起来就容易得多。

4.充分利用图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

在我国宋代就有用针灸铜人进行直观教学的经验,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几年来,我们不但购买了一批塑料人体模型和耳穴模型,还自制了一些经络循行路线挂图。上课时,提前将针灸模型发给学生,挂图悬挂在教室里,再配上多媒体教学,这些模型和挂图中,标有十四经络、腧穴、耳穴的位置,通过学习,加深对经脉的循行分布,一般腧穴及耳穴位置的印象。这样,在课堂讲解时,就比较省力,学生也容易理解记忆。

5.多做示范动作

有些腧穴,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它的准确位置,如讲曲池穴的定位:屈肘,在肘横纹的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学生会感到空洞,不好着摸。结果,有些虽然记住了定位方法,但准确位置不能掌握。若教师一边讲,一边示范,另外,也让学生跟着老师在自己身上触摸。这样一比划,印象就深得多。

二、上好示教课

示教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腧穴的定位,有时不能用语言表达出它的准确位置。在教师讲完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同学们有了初步的印象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方法,两人一组,一边叙述腧穴的定位,一边相互在身上划经点穴,老师巡回从旁指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巩固课堂知识;或者划分小组,老师在一个同学身上点划,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动脑筋思考,特别是对自己点不准确的腧穴,再经老师指点,会掌握得更牢。

三 重视临床见、实习

学生对经络、腧穴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之后,通过见、实习,加强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中找典型病例,先做示范,再指导学生操作,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而且对针灸适应的临床病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好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一学生失眠,在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后,该生夜晚睡眠非常好,他亲自体验了针感,证实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也掌握了这几个穴位。用针灸为学生治病,使他们体验了针感,观察了针灸治疗的效果,在老师几次示范操作之后,同学们就可以用针灸治病了,这是见、实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有条件的,可集中安排到医院见、实习。

见、实习完毕,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包括画出经脉的体表循行,标出常用穴位的准确位置,并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引导学生系统重点的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从课堂讲授到学生之间在自身上点划,相互点穴,老师示教,临床见、实习,共有四次复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听、看、点、练的机会。通过记录心得体会,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师生的感情,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四 坚持针灸的技能考核

针灸学教学改革初探 第4篇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针灸的兴趣为目标, 对传统的针灸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势在必行。

1 改变传统针灸学教学模式

目前, 国内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用最多的就是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PBL教学模式要求以问题为基础, 以病案为媒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讨论。PBL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有相对牢固的基础知识与对资料较高的归纳、总结能力。

针灸学多设置在大学三、四年级。这时的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以及部分临床课程, 对各系统疾病有了一定认识, 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于此, 笔者认为, 在针灸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模式是非常合适的。

但是, 由于针灸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如针灸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3部分, 包括经络、腧穴, 操作和针灸治疗。结合各部分的特点, 不难看出, 最适合运用PBL模式进行教学的章节是针灸治疗部分的内容。

我校针灸学教研室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在7个平行班中进行了针灸治疗章节的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平行教学对比观察。统计结果显示, 无论是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 还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病案分析能力, 进行PBL教学模式的班级均明显强于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

2 操作部分的理论课程应适当提前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紧密的课程, 对学生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按照传统针灸学的教学顺序, 中篇操作应在讲解完经络、腧穴之后。对比整个针灸学课程设置中各部分所占的课时比例, 本科班针灸学的课时为90学时, 经络、腧穴占54学时 (实训课为14学时) , 中篇操作占14学时 (实训课为4学时) 。经络、腧穴与操作的学时比例为3.9:1。不难看出, 大部分的学时都分布在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上。这样的学时分配对于本科学生系统地掌握针灸学的基础理论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那么, 在有限的学时中, 我们可以另辟蹊径, 将理论课和实训课相融合, 从而达到理论保证实训、实训促进理论的效果。

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教学中, 将中篇操作理论课提前。当讲授完任脉、督脉、手三阴的经络、腧穴后, 将针法的操作提前插入。如, 笔者在讲授完手三阴的经络、腧穴后, 插入4个学时的针法理论教学, 然后, 再继续进行手三阳等经络、腧穴的讲授。

在讲授针刺方法的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理论课堂上播放各种针法的操作录像和动画。这样, 就能为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增加相对轻松、新鲜的内容, 可大大提高学生对针灸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 在经络、腧穴的讲授过程中, 每当讲授某些穴位的特殊操作方法 (如直刺、斜刺、平刺等) 时,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顺序, 学生就会对这些特殊操作感觉非常模糊, 难以理解。通过PBL教学模式, 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操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笔者讲授起来容易, 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3 实训课上可将针刺练习提前

中篇操作的实训课只有4学时, 与经络、腧穴篇中实训课学时 (14学时) 相差很多, 基于此, 笔者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在不改变总课时的情况下, 将针刺练习的实训课融入到经络、腧穴的实训课中。具体操作方法为: (1) 在45~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该次实训课的正常教学内容; (2) 选取自愿者进行针刺示范; (3) 学生可进行自身练针或2人1组互相扎针。

这样, 就可以将针刺操作练习提前到手三阴之后的实训课中, 与课堂上中篇操作理论课的时间一致。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和保证经络、腧穴实训课效果的前提下, 增加了学生进行针刺操作练习的机会。

笔者观察到, 经过此方法教学的学生, 在针灸学课程结束后, 对已经学过的穴位基本都敢动手操作。

在指导学生进行针刺练习的穴位选择时, 一开始最好以四肢的穴位为主, 然后过渡到颈项、腹部、胸背部, 最后是头面部。这样可有助于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增加信心。

4 在理论课上进行病案教学和针刺示范

针灸教学 第5篇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现代康复医学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的,1989年才得以进入医学院校的殿堂。目前,我国康复医学人才数量不足,康复治疗师更是极其匮乏,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培养出较高层次的实用型康复治疗师,传统康复知识的教授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且与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灸技术是祖国医学的精髓,亦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主要疗法,在临床中使众多患者重新获得了健康,显示了其在治病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鉴于此,我们在针灸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跳出课程桎梏,科学安排教学进度

传统的针灸教学基本都遵循先经络腧穴,后刺灸法,再针灸治疗的顺序,人为地将针灸学这一整体分为若干独立的教学板块。这样的教学安排隔离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序列递进和能力的序列提升。我们根据专业特点、针灸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进度进行了重新调整,宗旨就是“早做多练,做学合一,对接临床”。具体教学做法是:在学生接触针灸课程之始就引入针具和初级刺灸手法训练,使其对针灸产生感性认识,从而点燃其求知的火种,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之后再学习经络腧穴,并在经络腧穴的教学过程中反复练习,充分掌握每个穴位的具体定位、主治作用及操作方法;全面进入刺灸法学习后,其练习不再以少数腧穴为对象,而以常见病的针灸处方为单位,以处方中的腧穴为对象,并结合病情采取相应的补泻等操作手法;进入针灸治疗时,学生已经熟悉了处方内容,则以病案讨论、仿真教学、临床见习为主。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及时地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求知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感性认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掌握了一定的具体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二、以实践为起点、以操作为核心创新教学体系

要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适当压缩理论课,增加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多功能实训室,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可增加技能考核,在实训室建立模拟诊室,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临床医院场所,通过虚拟的情境,练习持针、进针手法、行针手法及针刺补泻,结合所学腧穴的不同,掌握不同的针刺方向、深浅度以及不同的补泻手法等技能。熟练后同学之间可进行实体操作,学生在身上用点穴笔点出穴位,然后自身练针或学生之间互相练针,亲自体验针感和各种不同的补泻手法,这样使学生们既获得了针刺的感性认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考试中可加入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要求在人体上进行常用穴位(每人4个穴位)的定位,描述主治、操作及注意事项,并选取其中一个穴位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进针、出针及运针手法等),最后根据步骤给出成绩。理论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三、构建“教学做一体”的课堂

通过以上两点的教学改进,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学内容。另外,我们还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机会,利用周末分批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临床,并结合临床病例,对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和针刺操作,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比如:如何准确取穴?学生会觉得这个根本不值得回答,他们会说,我早已将穴位的定位背得滚瓜烂熟了,还在同学身上找取到了,这不简单。然而常常是半天见习下来,才发现远不是那么简单。由于书本提供给我们的腧穴定位是标准体位,而患者因为其患病的特异性,常要求我们在特殊体位下取穴。如肩髃穴,课本上取穴需臂外展,但临床上因故不能作这些动作配合时(如患肩周炎或俯卧位),我们又应当如何取穴?这就需要我们将教、学、做统一起来,教育学生既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但又不拘泥于死记硬背,遇到不同的患者能够具体分析,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临床中。

针灸教学 第6篇

【关键词】三点式;针灸推拿学;临床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82-02

引言

针灸推拿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针灸推拿技术对人类卫生保健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型医学模式的改革,使得社会要求针灸医师在具备较强中医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娴熟掌握相关技能。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成为提升针灸推拿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任务之一。

1.基础点—第一核心点

1.1强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

基础课与专业课是作为打好基础、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这一阶段的基本目的在于掌握临床基础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制定“关于加强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规定”,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基础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传授,此外学校还需要强化教学督导工作,邀请专家担任专业督导人员,对教学全过程以及核心环节进行检查。督导人员上课演示,将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教师,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带头作用,以此提升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1.2召开针灸推拿临床专题讲座

在结合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学院邀请专家、老中医来校进行讲座活动。在讲座时专家明确学生对所学针灸推拿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在讲座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针灸推拿专业的最新动态,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打好了专业基础[1]。

2.竞赛点—第二核心点

2.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提高针灸推拿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青年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利用教师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大奖赛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科学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切实可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快速成长,使得针灸推拿学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

2.2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学校针对学生的针灸推拿学习情况,定期举行基本功比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针灸推拿学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需要学生的刻苦专研。培养学生针灸推拿临床思维,不仅仅需要研究理论知识,更加需要进行教学实践。定期举办基本功比赛,检验了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基本功比赛所考查的内容包括了经络腧穴定位、针法、功法等基本知识以及针灸推拿手法操作基本技能。专家针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进行点评,以此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此外基本功比赛为检测学生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利用竞赛模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与临床手法练习的积极性[2]。

3.实践点—第三核心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学生需要不断加强临床训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强化逻辑推理能力,掌握逐步归纳、总结患者所有信息的能力,并利用有关理论知识解释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在校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制造各种实践机会。

3.1增设相应的教学实践课程

学校结合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康复实验课以及推拿手法课等实践教学课程。在实验课堂上对于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需要加强操作训练,设立专门的实验课程。此外针对实验课的考试考核要求,需要和理论课的考核要求相同,遵循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原则。

3.2建立病例讨论和临床带教制度

病例讨论教学法,要求教师利用临床真实案例,向学生展示患者病情变化,鼓励与引导学生从复杂病情入手,利用所学医学知识,结合临床诊断思维,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唯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课堂上无法学会的临床治疗技能和诊断思维等。

此外临床实习带教法作为针灸推拿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带教教师是学生学习针灸推拿知识的榜样,教授学生临床技能,是实现培养医学人才、贯彻落实教学计划的基础。因此学校需要严格选拔带教教师,规范临床带教,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考核与培训;定期开展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座谈会,重视校方和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唯有这样才能够发挥臨床实习带教法的积极作用。

3.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学校针灸推拿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志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需要设立相关的针灸推拿协会,辅导员作为该协会指导教师,邀请本专业的优秀学生、专家、教师进行义务授课,为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平台。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参与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优质的医疗咨询服务。学生利用耳穴、推拿、针灸等疗法为群众治疗疾病,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为学生直接接触病患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义诊的过程中,教师针对病患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以此调动学生学习针灸推拿学的积极性。

4.针灸推拿学三点式教学模式的时间成效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学校需要制定针灸推拿专业毕业考核体系,从体格检查能力、经络、针刺技术操作技能、辅助检查应用能力、病史收集能力、腧穴、推拿手法操作能力以及病历书写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以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临床应诊能力[3]。

5.结语

综上,三点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医学生明确不同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也优化了针灸推拿学教学结构,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针灸推拿人才。因此三点式临床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本教学模式在培养高素质的针灸推拿人才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伟,邢艳丽,刘英琦.针灸推拿学三点式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01):102-103.

[2]胡玲,杜明,翟从永.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习生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 2011,02(25):178-179.

针灸教学 第7篇

1《实验针灸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成果显著

本院在《实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以“学院挑战杯”、“学术月”、“发表论文”为切入点, 注重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以“技能大赛”、“志愿活动”为导向, 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1开展《实验针灸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成果显著

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察, 针灸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成绩显著。2010年本校针灸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7篇, 2011年12篇 (其中SCI收录1篇) , 2012年12篇, 截至目前2013年4篇。

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察, 针灸学院本科生获得科技创新基金立项成绩显著。2012年本校针灸学院本科生获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立项12项, 针灸学院本科生申报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2项。2013年, 针灸学院本科生中标学校第四届创新基金项目的6项。

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察, 针灸学院本科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成绩显著。2011年针灸学院本科生获天津市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获特等奖1项, 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3项;全国首届“天堰挑战杯”创意大赛, 针灸学院学生获二等奖1件和优秀奖3件。2012年针灸学院1名本科生参加“振东医药杯”首届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中荣获针灸推拿单项第一名, 获得了团体二等奖。针灸推拿班3名学生参加全国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 荣获大赛团体二等奖, 单项一等奖1项, 2项个人全能三等奖;2项单项等奖;1项单项三等奖。2013年针灸学院本科生1项作品荣获第一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3年针灸学院本科生荣获第十二届天津市“挑战杯”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4项。2名学生荣获天津中医药大学“天中科技杯”学术节先进个人各1项。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占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12%, 挑战杯获奖6项占学校获奖总数的33.3%。

1.2开展《实验针灸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成果显著

2010年针灸学院本科生医疗卫生服务团被评为天津市暑期三下乡市级优秀示范队, 1名学生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员和天津市暑期三下乡市级先进个人。在首届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大赛中荣获大赛团体二等奖和最佳组织奖, 2名学生分获个人单项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1年针灸学院本科生继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宣传中医中药知识为群众送去健康。医疗卫生服务团被评为天津市暑期三下乡市级优秀示范队。

2012年针灸学院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 本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关爱白血病患儿和到养老院为老人做服务, 共计13次;同时开展“中医知识高中校园行”活动2次和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4次, 推广中医针灸知识。针灸学院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团被评为2012年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服务团, 1名教师被评为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13年针灸学院本科生的社会实践方面, 到养老院和研究所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每周1次;自该年9月开始, 每月末为社区老人上门进行健康咨询志愿服务;5月和10月分别两次为研究所患儿免费赠送礼物;10月15日, 青年志愿者参加“中国针灸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志愿者第四团成立仪式”, 并成为科普知识宣讲团志愿者。各种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累计时长达200小时。2013年1名学生获得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道德模范称号1项, 同时为第三届天津市道德模范推荐人选和天津好人推荐人选。2013年学院被评为2013年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服务团;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2012-2013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1名学生被评为2012-2013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效分析

针灸学院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院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 借助“针灸学国家级精品课”、“天津市精品课实验针灸学”和“天津市精品课经络腧穴学”的建设与维护, 注重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已经探索出了高等医学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培养5年不断线、临床见习“早入手, 早锻炼”、实践活动体验培养等方面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探索出了“针灸推拿基本功训练五年不断线”培养理念, 具体体现在新生入学教育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创新思维;一、二年级强调基本功培养、临床见习;三、四年级重视系统培养、提高培养;毕业年级则加强实地培养。以“学院挑战杯”、“学术月”、“发表论文”为切入点的创新能力培养;以“技能大赛”、“志愿活动”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

本院逐渐形成了有针灸学院特色的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体制及制度, 深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5年的不断完善, 在健全制度, 调动教师, 发动学生等方面三管齐下, 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现已制定了《针灸学院“挑战杯”竞赛项目申请管理办法》、《评奖办法》、《学生发表论文的管理办法》和《竞赛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长期实践基础上, 针灸学院教学成果“基于CRPCP模式的《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和“三结合、四模块、五层次——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品德、技能、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及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3《实验针灸学》利于培养当代针灸医学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针灸学》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 既根植于广大针灸临床医生丰富的针灸临床实践, 又根植于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实验针灸学科学研究的实践, 并且与时俱进, 融合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1979年北京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针灸学已发展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2]。1982年提出建立《实验针灸学》课程, 1983年编写出首部《实验针灸学》教材正式开展本科教学。陈汉平等[3]认为, 《实验针灸学》的诞生就是这种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 是发展针灸学术的需要, 也是针灸学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实验针灸学》自创立之初, 就注重培养针灸推拿专业教师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实验针灸学》 (experimental acupmoxibustion science) 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实验方法, 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 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4];因此《实验针灸学》的教学目标在于把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相融合, 培养中医针灸人才科学思维、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践中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注重PBL教学[5], 从而达到“顶天立地”, “顶天”指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出理论、出技术;“立地”指培养创新人才, 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针灸学》利于培养当代针灸医学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医学观念的转变, 如何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既能秉承中医药传统、又具备创新潜力的针灸医学专门人才是我们也是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进行研究探索的课题。本院通过深入研究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及其成长规律, 在《实验针灸学》的教学活动中,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 《实验针灸学》对推动中医针灸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6]。现已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普遍推广, 并被列为针灸专业本科班的必修课和研究生班的选修课。

通过对大陆地区2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针灸学》教学的调查, 笔者发现目前90%的中医药大学都注重“学生自行设计、学生完成实验”,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通过结合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教学讨论[7,8,9,10], 笔者还发现学生进行阶段教学实习之后, 学习《实验针灸学》的兴趣更浓。石学敏[11]院士认为应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和发展针灸学。汤德安[3]教授在针灸学领域的教学改革及科研主面作了深入的探索, 也提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经络及针灸作用原理。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文件) , 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大学》也曾谓“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因此, 培养针灸医学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加强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当今国内外高校培养创新实践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趋势。目前国内兄弟院校在《实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 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2,13], 皆是为了保持我国在针灸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应不断探索医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针灸医学专门人才, 高质量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服务。

摘要:《实验针灸学》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 笔者以针灸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得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和参加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为衡量标准, 通过开展《实验针灸学》的教学实践, 发现《实验针灸学》利于培养当代针灸医学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并且教学实践成果显著。

西医院校针灸学教学探微 第8篇

1 明确教学目的,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学中经络腧穴等理论基础知识较抽象, 让具有西医思维模式的学生感到晦涩难懂, 导致学生难学, 教师难教, 教学效果不佳。西医院校开设针灸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针灸学课程的学习, 掌握针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以便运用针灸方法和技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了解和认识针灸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临床优势, 拓展医学视野, 开阔思路。目前, 大部分西医院校针灸学课程只安排了36学时, 教师无法系统讲授针灸学知识。鉴于此, 只有明确课程目的, 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灸学是一门独立于西医体系的学科, 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医基础理论较薄弱的西医院校学生, 如果一味以中医理论阐释经络、腧穴理论, 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 我们根据西医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特点, 在讲解针灸理论的同时, 注重针灸学与现代医学间的联系, 以现代医学对针灸的研究成果辅助诠释抽象的针灸学理论,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针灸学理论。如讲授绪论部分时, 除讲述针灸的历史源流、实用简便性、学习方法外, 还介绍针灸在西方的发展、适应证及在麻醉镇痛、减肥方面的疗效等;讲授经络理论时, 强调经脉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和功能的网状系统, 折射着神经、血管、内分泌、运动等各系统的影子, 加强了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讲授腧穴学时, 把穴位解剖, 包括腧穴的定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刺灸的角度、深度、方向和人体解剖学知识密切结合,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增强教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短时间内直接获得大量信息的主要渠道, 教学中,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医学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现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 而且要学会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构建新型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为此, 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模拟性和互动性较强的特点, 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经络腧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 使难以理解的针灸学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加深了记忆, 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 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 教学中切忌以多媒体技术取代教学, 以免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由好奇转而产生疲倦或厌学, 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且还会浪费资源。

我们在针灸学教学中还采用PBL教学法, 该教学法[1]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注重培养临床思维, 强调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理论或临床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 在班级内讨论交流, 并走上讲台讲述学习心得, 提出疑难问题和个人见解。实践证明, 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强化针灸技能训练, 增强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 由于受多方面条件限制, 针灸学教学中存在“三多二少”现象, 即“理论教学多、书本知识多、老师讲得多, 学生亲自动手少、临床实践少”, 西医院校这种现象更为普遍。针灸学是一门“理、法、方、穴、术”并重的学科, 其中“理、法、方、穴”是理论, “术”是技能, 理论是基础, 是学好针灸学的前提, 动手实践更是针灸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只有具备精湛的技能, 才能让所学理论真正地服务于临床[2]。虽然西医院校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不会直接从事与针灸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但针灸技能的训练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针灸学理论。如通过练习进针、行针体会“得气”和“经络感传”。

西医院校学生具有较好的解剖生理学、外科学基础, 学生动手能力强, 易于理解和掌握针灸临床实践内容, 但如果只学不做, 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 如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持针、进针、行针、针刺补泻手法及拔罐、艾灸等技能, 并结合所学腧穴的不同, 掌握不同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从针刺安全角度考虑, 针刺先从四肢穴位开始, 再到腹部穴、腰部穴, 最后到背部穴位;所刺穴位数量由少到多, 从针刺单个腧穴到多个组合。在治疗学部分强调针灸处方原则与方法, 突出针灸本身的临床治疗特色和疗效优势。如急性腰扭伤治疗, 近取“阿是穴”、夹脊, 结合“四总神歌”远取委中, 简洁明了, 易于理解和操作。同时, 我们还改革了针灸学考试形式, 变单一的课堂考试为综合考试, 既有笔试, 又有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内容主要是技能训练的内容, 占总成绩的30%。这种考试方式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促使其提高操作技能。事实上, 由于针灸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的特点, 很多西医院校学生毕业后会重新学习针灸操作技能, 提示我们应重视针灸技能操作教学。

4 培养自学能力, 促进针灸学术发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有效地使用施教者提供的学习资源, 充分利用学习、环境要素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协作, 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 从而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3]。针灸学内容多, 而西医院校学时少,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系统掌握针灸学知识, 我们提倡自主学习,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兴趣。如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中医针灸学理论或临床相关问题通过图书、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

西医院校附属医院数量多、规模大, 临床教学科研水平高, 且各附属医院都有针灸科或与针灸相关的科室, 所以我们把对针灸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针灸学习兴趣小组, 由专门的教师指导, 课余时间或假期到针灸科室进行临床实践。通过一定时间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辅导, 学生对针灸学知识有了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同时, 我们也建议这部分学生报考中医针灸方向研究生, 促进针灸学术发展。

5 开展双语教学, 促进国际交流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4]。双语教学是实现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中医针灸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学以针灸医学为先导正在走向世界, 而语言是国际交流的最基本要素。在西医院校针灸学教学中, 我们以中文为主, 同时用英语讲解基本概念和操作应用, 让学生对针灸学专业术语有一定了解。目前, 很多西医院校开始招收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对中医针灸有浓厚的兴趣, 此时, 进行一定程度的双语教学, 对针灸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 既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临床实际操作技能, 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西医院校针灸学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而又不断探索更新的过程, 需要教师从教与学2方面着手, 与时俱进, 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西医院校针灸学教学质量, 促进针灸学术发展。

摘要: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西医院校学生中普及针灸知识是一项富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知识结构及针灸学课程学时少的特点, 从教与学2方面进行改革,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针灸学术发展。

关键词:西医院校,针灸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燕, 顾江, 李学军, 等.PBL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1) :95~96.

[2]邹燕齐, 黄泳, 陈俊琦.探讨针灸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 (6) :985~986.

[3]冯雅娟, 李军, 傅立新.针灸临床教学的自主式学习模式探索[J].山西中医, 2007, 23 (6) :61~62.

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第9篇

1 抓好实践基地建设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硬件建设

首先, 要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托, 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保障。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 应该突出规模化和专业化。努力构建以大专科、小综合型的大型临床教学实习医院为主体, 同时以基础操作技能研究室、专科医院、社区门诊为辅助的实践基地建设格局, 全面保证医疗市场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的实际情况, 为学院各个时期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同时针对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症、健康保健、美容美体等针灸推拿优势项目, 开展专业专科建设, 发挥专业特长, 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医保健养生中心。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 提前了解本专业的医疗市场状况, 提高专业学习的动力。

其次, 还应该以基础操作技能研究室、针灸骨伤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门诊等实践基地作为辅助。基础操作技能研究室主要使学生在接触临床实践之前, 对于针灸、推拿等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充分而规范的训练;专科医院可以对学生提供适宜针灸推拿诊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实践机会;社区门诊则直接面向保健养生等医疗市场需求, 使学生对于保健按摩、针灸养生等社区服务项目有较为直观的理解和实践, 有利于今后从事医疗保健工作。

再次, 在科研实践教学方面, 应该充分发挥针灸推拿学科的科研优势, 体现“以研带建”的建设思路, 通过申报重大课题的契机, 完善实验室建设,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多方面的实验操作机会。

最后, 加强通用型实验室的建设, 即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型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有先进的设备、研究理念和思路优良的人才结构, 这是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高水准, 可以适应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 也可以减少重复投资、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等。

2 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在临床课的教学中, 带教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质量。有的带教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比较高, 却无法传授给学生;有的不能很好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 不严格要求, 得过且过, 不负责任。针对这些情况, 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 紧紧围绕提高教师带教能力, 以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和适当的监督机制为切入点, 切实端正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 提高业务水平, 以保证学生临床课的学习质量。

加强对教学人员业务培训。如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医学教学会议, 组织学校内部的业务学习, 包括临床带教技巧交流, 本校针灸推拿特色疗法培训, 组织巡回教学等, 按照教师年龄特点制定有梯队的教师培训计划,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数量适中、结构优化、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

制定操作性强的年终考核办法, 对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质量、教学查房、实习讲座等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指标, 并定期检查考核, 年终汇总考核结果, 作为评优与职称晋升的指标, 对教学责任心不强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处罚, 把好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关。

3 抓好实践教学计划环节, 促进教学课程安排合理化

针灸推拿学的临床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应该突出“早临床, 多临床”的教学思路。“早临床”是指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诊断学理论时就让其接触临床, 使他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多临床”是指在随堂实习、课间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期内, 接触更多的临床病例, 了解更多的临床知识, 更熟练地掌握各种临床技能。

目前学生实习时间十分有限。另外, 医院分科过细, 小型医院专业不全, 学生轮转到的科室过少或在科时间短等因素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如此一来, 学生毕业后的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乃至于医德医风就要大打折扣。因此, 应该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保证实际操作时间。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2条建议:

一是把针灸推拿专业大三学年的针灸、推拿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进行调整。取消3个月的集中见习, 把所有专业课调整到下午授课, 整个教学年度内, 每天上午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和实践学习, 要求学生完成4个针灸推拿临床主干科室的轮转见习, 达到教学与实践的统一, 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改变以往学院内单一授课和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局面, 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切实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多安排一些随堂的临床实习课。如学生在上午学习了颈椎病的理论知识, 在下午的随堂实习中就能够见到这种病例, 使其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为此, 我们从整合教学资源入手, 重新调整教学各单位的分工, 使学生的基础操作训练课程安排更趋合理。

在科研实践教学方面, 突出科研与基本技能操作并重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计划安排方面, 将常规的验证性实验与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相结合, 做到各有侧重, 并加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基础性教学课时与设计性实验教学课时达到3∶1的比例,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包括选题、设计、实验研究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等系统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主动自学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完成从学到用的能力培养。通过科研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利用与交流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研究能力等独立从事中医药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蒉

摘要: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和科研实践技能培养2部分, 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本文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水平建设和实践教学计划环节3个方面探讨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为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针灸学教学PBL模式的应用体会 第10篇

针灸治疗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为核心,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以针法灸法为手段,进行防病治病并阐明其作用机理的一门临床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相比之下,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对针灸在临床应用与辨证论治方法含混不清,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介入来提高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医学教学较为流行的新型教学法。

1. PBL教学模式的含义

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先导,要求学生记忆,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相对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易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不善思考,缺乏创新见解。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临床技能获取是表观的、肤浅的。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教学模式,该模式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促其主动获取医学知识。教师的作用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依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协助学生正确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解决临床问题的确切理论依据。PBL模式交给学生的根本是方法,所谓“授人以渔”,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中医学知识体系的自身特点,在中医专业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PBL模式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具体操作

PBL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系列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推理、论证并归纳给出合理解释。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本课程章节的内容,任务难易程度,学生多少进行分组,每组5—10人。

2.2 构建新问题

PBL模式的核心是“问题”,问题从哪里来?问题的引入必须结合临床实践,不是单纯依靠几本教材或教参的课后习题就能建立PBL模式的问题核心。对学习有指导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对每一个临床过程细致地观察并总结、提炼而得出,只有这样,引入的问题才具备实用性、启发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其创新精神的发挥提供自由空间,所以,在PBL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把问题的设计作为重点。问题涉及的知识范畴主要针对针灸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疗效较显著的一些疾病,这样学生容易发现问题,对教师的提问也容易理解,相关信息较多,便于学生收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在操作方面,提问应更多地集中在针灸的操作技术,如针刺补泻,行针手法等。

如在学习针灸治疗学“中风”后,可以提问:患者,男,45岁,时常有眩晕,未予介意。一日晨起,突然跌仆神昏,症见:神志恍惚,面色苍白,呼吸低微,畏寒肢冷,小便失禁,言语喃喃不清,左半身不遂,脉沉细。请问中医应诊断为何病?诊断依据是什么?针灸该如何治疗?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方法?还需做一些什么检查?由此引出一系列相关临床问题。为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中风,其如何诊断,中风有何表现,有何危害,如何治疗,治疗方法有哪些等问题。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内容进行发言,最后总结并归纳为答案。

在课前,教师应先提问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然后把自己查到的相关信息与他人共同讨论,整理补充,最终得出自己的答案,同时也获得了与中风相关的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学知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针灸治疗方法知识及有关中医护理中风等较完整的知识。

3. 讨论与分析

针灸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针灸推拿;阶梯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22-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院校己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渠道,针灸推拿专业教育也逐渐完善。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正在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社会需要未来的针灸医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和人文理念。这就需要我们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一转变。我们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针灸推拿学阶梯式临床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在针灸推拿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针灸推拿学阶梯式临床教学模式的提出

1.1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需要

目前,针灸推拿已广泛地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疾病,并扩展于美容、保健和康复等方面同时,国外对中医学特别是针灸推拿的认同度越来越高,这为针灸、推拿人才就业提供了极有前景的市场。因此,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人才需求,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的知识和能力训练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

1.2适应当前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的需要

培养新时期的针灸推拿专门人才,为各级医院及研究单位(包括攻读硕士研究生)输送合格的人才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的目标。就本科针灸、推拿专业而言,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中医、西医知识之外,还应重点系统地学习针灸、推拿学知识并接受专业训练,这样他们走出校门之后,专业方向才能明确。因此,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愈加重要。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使同学们循序渐进地锻炼专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1.3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需要

针灸推拿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学习模式。以记忆、灌注、考试为主,只强调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重知识传授,而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未能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造成学生在临床上动手能力差,面对患者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从而影响到学生就业。阶梯式临床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强化训练,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连贯性不足与运用障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2针灸推拿学阶梯式临床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界定

阶梯式临床教学模式就是指为适应当前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根据针灸推拿学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按照人类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客观发展规律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把针灸推拿本科学习分解成若干个阶梯,根据每一阶梯的教学目标系统围绕专业能力塑造、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进行教学,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3针灸推拿学阶梯式临床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3.1基本思路

针对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确立如下改革思路:通过改革,建立合理、优化的课程结构和体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强化学生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考核评估体系,采用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法,实现课程考核由以考知识记忆为主向知识、技能、态度综合评估转变。

3.2实施方法

3.2.1第一阶段:基础教学环节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是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前提。这一环节的最基本目的是打牢学生的临床基本功,确保学生在面对病人实习之前掌握“三基”,不把病人当作实验品。为此,我院制订了“关于加强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规定”,规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以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与要求。

2)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优化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评估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通过评估,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院建立专家评教、教师互评和学生测评的三级评价体系。一是聘请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专家作为专职督导人员,随机检查教学过程及其关键环节,发挥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安排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以及教师相互听课并进行客观评价;三是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根据三级评价结果,对优秀教师的教法给予推广,并对评价结果较差的老师提出整改意见,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3)通过学术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根据教学进度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讲座和学术、学习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稳定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讲座过程中,专家能够了解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讲座、交流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接触到本专业最前沿的进展情况,增强了学习兴趣,稳定了专业思想,夯实了专业基础,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3.2.2 第二阶段:竞技锤炼环节

1)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青年教师打下扎实的教学功底,更是重中之重。通过举办教师教学大奖赛等方法,拓展多种培养途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上台阶、上水平。经过几年实践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不仅使基础医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也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2)每学期在学生中举办基本功大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正确临床思维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刻苦的学习和不断的钻研。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不应当是纯理论的探讨,它必须根植于教学实践。举办学生基本功大赛是检验和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良好手段。基本功大赛考查内容包括功法、针法、经络腧穴定位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针灸推拿手法技能操作掌握情况等。每个环节均由专家对学生的回答以及操作做出点评,纠正学生的理论知识上的错误和操作手法上的不足。基本功大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检测能力的平台,用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理论学习和手法练习的热情。

3.2.3 第三阶段:实践提升环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医学生要不断强化基本临床训练,在实践中加强逻辑推理和整合能力,学会逐步总结归纳病人的所有信息,并用相关理论来解释病人的各种表现。为了使培养的学生一走出校门便能基本上胜任自己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尽早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开设各门教学实践课。实践教学首先要抓紧课堂中的实践机会。我院针对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应的实践教学课,如点穴科

(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2页)

推拿手法课、康复实验课等。在实验课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强化操作训练和能力训练,适合在实验教学中的理论讲授部分,从理论向实验转移,单独设立实验课程;在实验课考试考核方法上,与理论课同样要求,单独考试或考核,并以动手操作与笔试结合。

2)建立临床带教及病例讨论制度。临床实习带教是针灸推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教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不仅教学生技能,同时也传授情感[3],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关键。我院在规范临床带教,严格选拔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定期召开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座谈会,注重实习生及校方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反馈评价,环环相扣,在临床带教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另外,我们采用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通过临床的真实病例所呈现出的病情及变化,引导、鼓励和要求学生从复杂的病情表现中,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通过临床诊断思维,使学生学到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技能。

3)鼓励并带领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实践能力是衡量针灸推拿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为提高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我院成立了针灸推拿协会,由辅导员作为协会的指导教师,聘请本专业的专家、教师和优秀的研究生进行义务授课和指导,为提高实践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们经常组织同学利用节假日外出进行义诊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医疗咨询和服务。同学们用针灸、推拿、耳穴等疗法为普通市民治病,既方便了市民,又使自己有了亲自接触病人的机會。加之教师有针对性地边讲解,边示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长了才干。许多同学在参加义诊后说自己找到了做医生的感觉,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

3.2.4 第四阶段:评估验收环节

为相对客观、有效地评价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临床技能情况,本院在中医院校创造性地制订了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实习临床考核规范体系,从病史采集能力考核、体格检查能力考核、辅助检查运用能力考核、经络、腧穴及针刺技术操作能力考核、推拿手法操作的能力考核、病历书写能力考核等六个环节进行考试。该体系在毕业考试及阶段性考核以及出科考试中运用,突出了针灸、推拿手法操作能力的考核,可操作性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应诊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 针灸推拿学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阶梯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参与职业生涯的自我设计,循序渐进地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独立为病人服务。该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有利于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也让学生自己有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对巩固针灸推拿专业思想,优化教学结构,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总之,阶梯式临床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际教学实践,该教学法在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吴素香.21世纪医学思维方式的新特征[J].医学与社会,2000,13(4):1-2.

[2]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1):46-48.

[3]梁涛,李峥.论护理临床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华护理杂志, 1999,34(3):167-168.

作者简介:

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第12篇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实践性很强, 这必然要求加强学生实践环节, 提高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训教学是学生领悟中医针灸推拿精髓, 形成并确立临证治疗的策略、思路, 制定具体、切实、有效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实训教学在中医教学中的地位, 对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为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 顺应我国针灸推拿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和美容美体的市场需求, 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我们于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对针灸推拿实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初见成效。现将我们在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改中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 独立开设实训课程, 更新教学手段, 培养多种能力

传统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的学时、内容、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三年制专科临床和护理专业中医实训课教学大纲规定, 实训技能操作分别为10学时、6学时, 其中用于针灸推拿的实训课时分别为6学时、4学时, 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另外, 在内容上也只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没有强身健体、美容美体等。学时少, 使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内容不足, 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对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展开了全方位研究, 对以往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层次单一、教学与临床实际不符、教学与社会需求不对口、教学与科研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问题进行了改革。独立开设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 在方法上利用现代技术, 以形象直观、视听结合、内容新颖、情节有趣的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促进其大脑思维和记忆,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上不断吸收最新科研成果, 并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 同时开展中医针灸推拿学理论知识竞赛、大学生科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和科研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文献整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 为其成为高级实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自编实训指导, 补充教材内容, 突出实践教学

我校中医针灸推拿教学的对象层次为专科, 有临床、护理、中西医结合等专业, 各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参编教材, 增添知识卡片, 制定教学大纲, 自编实训指导, 规范实训课。在实训室里, 采用多媒体与实际点穴、针刺、推拿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 并分组相互点穴、针刺、艾灸、刮痧、拔火罐, 最后写实训报告与体会, 教师认真批改。然后抽2~4节课到门诊见习、接诊病人或把病人请到实训室, 积极开展针灸治疗的病案讨论。并采用课堂实训教学与临床带教相结合、“走出去 (利用假期到医院) 与请进来 (把病人请进实训课堂) 相结合的形式, 努力培养高素质、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3 实训教材内容与临床、市场需求相结合, 满足实际需要

我们根据临床实际需要, 结合针灸推拿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和美容美体的市场需求来编写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内容主要包括3方面: (1) 针灸推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如头痛、肩臂关节痛、中风偏瘫、颈肩腰腿痛等。 (2) 针灸推拿在医疗保健、强身健体方面的应用。 (3) 针灸推拿在美容美体等方面的应用。另外多引用文献报道, 多增加科研成果及临床经验, 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

4 根据培养目标, 建立评价体系, 改革实训考核方法

为突出针灸推拿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 把针灸推拿实训课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和考核, 合理安排考核方法, 并且按适当比例制定考核标准。具体做法是:平时实训成绩占30% (实训报告和平时表现) , 实训理论考核占30% (以试卷形式考核) , 基本技能考核占40% (要求是每人从穴位定位到功能主治再到针刺手法操作, 人人过关) , 以求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医针灸推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提高参与科研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实用型、复合型人才;顺应了针灸推拿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及美容美体的社会需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 为毕业生提供广阔就业空间的教育原则,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石良.中国针灸在瑞士的发展概况[J].中国针灸, 2004, (2) :283~284.

上一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下一篇: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