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损伤范文

2024-08-22

常见损伤范文(精选12篇)

常见损伤 第1篇

一、轴颈磨损

1. 原因

发动机在工作中, 由于曲轴受力复杂, 多数轴颈产生径向偏磨形成椭圆。在连杆轴颈上所受的力, 有气体压力及往复运动部分的惯性分力以及连杆大端回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 其合力多靠向主轴颈一侧, 所以连杆轴颈在靠主轴颈一侧磨损严重。

由于连杆轴颈所受的力在主轴颈上形成反作用力, 再加上曲轴不平衡部分 (连杆大端、曲柄) 的离心力, 均作用在主轴颈与连杆轴颈相对应的一侧。靠近飞轮一侧的主轴颈上, 还受到由于飞轮重量形成的反作用力, 所以在主轴颈上则靠近连杆轴颈的一侧磨损严重。因各主轴颈所处的位置不同, 分配在各轴颈上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不一样, 故各主轴颈上的磨损程度也有差异。一般靠近飞轮一端的主轴颈磨损大些。同一曲轴上的主轴颈与连杆轴颈, 由于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最大压力及平均压力不等, 即连杆轴颈所受的压力大于主轴颈, 所以连杆轴颈磨损后的椭圆度大于主轴颈。

曲轴油道都是倾斜的, 当工作时曲轴回转后机油中杂质 (磨料) 因离心力而偏聚油孔一侧, 成为磨料, 加速了这一局部的磨损, 使连杆轴颈磨损后形成锥形。

2. 检查

根据各轴颈磨损规律查找出磨损部位, 可用外径测微器测量其圆度和圆柱度以便确定曲轴的修理级别和磨削尺寸。当轴颈圆度大于0.050 mm, 锥度大于0.013 mm, 或者发现轴颈有拉伤、烧蚀等损伤时, 应进行修理。

3. 修理

轴颈磨损量超过极限需要修理时, 应从磨损最大的的轴颈开始, 按曲轴分级修理尺寸 (每级相差0.25 mm) , 在专用的曲轴磨床上进行磨削, 并进行抛光处理。修磨后要求轴颈圆度不得大于0.005 mm, 锥度不得大于0.005 mm, 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Ra0.80~0.40μm, 各轴颈的径向跳动不大于0.05 mm, 否则为不合格。

二、轴颈裂纹

1. 原因

曲轴的裂纹一般出在轴颈处。一般分为两类:轴向裂纹和径向裂纹。轴向裂纹多是因轴颈的严重磨损或表面严重拉伤所致。

2. 修理

通常情况下, 轴向裂纹可以经过打磨来判断裂纹的深度。较浅的裂纹可以采用打磨的方法消除;较深的裂纹则必须经过磨床磨削才能去除。但是, 这种裂纹必须离圆角在6 mm以上。裂纹已经延伸至圆角处, 且裂纹较深时, 已没有必要进行修理。因为圆角处应力集中最大, 且处于危险断面位置。修理时, 遇到径向裂纹应特别注意, 当径向裂纹离圆角距离在6 mm以内, 且裂纹较深的, 已不可修理要更换新轴。

三、曲轴弯曲

1. 原因

(1) 使用中出现严重的爆燃, 或起步过猛, 轰油门, 突然加重负荷, 使曲轴受较大的冲击负荷。

(2) 发生烧瓦抱轴事故。

(3) 飞轮连接螺母松动, 飞轮滚键以及曲轴、飞轮、活塞连杆组等机件位置不正确、工作不协调、不平衡时, 运转中曲轴发生抖动。

(4) 轴瓦装配间隙太大, 引起冲击载荷增大, 曲轴发生抖动容易造成柴油机振动和曲轴折断, 发生重大毁机事故。

2. 检查

曲轴直线度检验时, 一般是利用V形铁在平台上进行测量。对于较小的曲轴也可以在机床上进行测量。检验时, 先将曲轴清洗干净, 再放在检验平台的V形铁上, 或放置于机床的顶针上, 用百分表进行测量。将百分表的测量头压在中间一道主轴颈上 (避开油孔并尽量靠近轴颈端部, 以减小轴颈磨损对直线度测量的影响) 。然后将曲轴缓慢地转动一周, 观察百分表的摆动情况。百分表的最大摆差即为曲轴弯曲的径向跳动量, 跳动量的1/2即为该曲轴直线度。在机床上用顶针支起曲轴来测量曲轴的直线度, 比在V形铁上测量的更准确, 因为在V形铁上的两个主轴颈有椭圆时, 会影响曲轴直线度测量的准确性。

为了消除支承轴颈椭圆度对直线度测量的影响, 可先在曲轴法兰外圆上 (此外圆比较规矩) , 用百分表检查出椭圆的影响大小及长、短轴的方向, 以此确定对直线度测量的具体影响大小。曲轴的直线度超过允许值时, 必须进行校直。

3. 修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第2篇

襄阳市二十中

何 兴

一、指导思想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的课程内容,是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强化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观念,进一步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进而达到具有较强的安全运动能力的学习目标要求。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体育与健康》课本中,水平三阶段,内容是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重点是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和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是学会冷静处理运动损伤。

本课是借班上课,对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了解,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也不够了解,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纯理论课的讲授式教学,相信通过师生的努力会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主要教学策略及特色

本课是一堂体育理论课,如何使体育理论课上的有新意、有实效、学生愿意参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运用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力争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一)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前教师讲授时,学生只是听讲、记忆,过程机械乏味,学生参与性、积极性较低,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本课中,学生将以主动学习为主,每个环节学生思维和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充分发表意见,并且实际进行操作,一切学习都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相信学生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

(二)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自学、讨论、操作展开,要求学生组织实施每一步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理论知识操作化比较容易掌握。由于本课题的关键内容可以实际操作,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领会和掌握。这种需要多种感觉通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效果将会更好,而且更实用。

(四)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发生的损伤,做出冷静有效的处理。

(五)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理念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性;体现学科特点,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性强。

教学设计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和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

学会冷静处理运动损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刘翔受伤、科比受伤、c罗受伤、鹤伴中学学生擦伤。

2.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组图片进一步说明,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我们能不能预防或者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呢?在运动损伤后,我们会不会进行紧急处理呢?),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结合导学案,快速阅读课本,获取相关知识。教师巡查。

三、合作探究,激发潜能

(一)屏幕出示三个问题: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有哪些? 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二)目的:通过学习讨论总结,解决问题。

(三)学习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四)具体操作: 1.教师出示问题。

2.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学,初步解决问题。3.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进一步明确问题。

4.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相应补充)。

5.在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和讲解。

(五)观看视频:前臂骨折的简易固定方法,提示:视频中有个地方讲解与操作不一致,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

(六)三个问题参考答案如下:

1.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主观原因:(1)注意力不集中(2)运动量过大(3)准备活动不充分(4)技术不熟练(5)身体状况不佳(6)情绪低落(7)恐惧心理(8)没有遵守学校制度(9)没有遵守运动规则 客观原因:(1)场地条件不好(2)恶劣天气(3)保护帮助不力(4)运动器械故障(5)其他原因

2.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运动前:(1)着装合理,护具正确(2)身体不好,要求见习(3)掌握预防损伤的知识(4)检查场地,消除隐患(5)检查体育设施与器械(6)避免环境带来的危害 运动中:(1)做好准备活动,运动量适中(2)遵循动作要领,重保护帮助(3)练习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4)遵守课堂规则,忌违规行为 3.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 参考答案: 擦伤:(1)清洁创面(2)伤口消毒(3)碘伏涂抹或使用创可贴 关节扭伤:(1)中止运动(2)冷疗(3)加压包扎(4)抬高患处 骨折:(1)防止伤者休克(2)出血先要止血(3)寻找固定材料(4)进行简易固定

四、动手实践,体验成功

(一)目的:学生掌握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形式:小组内两人或者三人一组,互相练习,准备展示。

(三)具体操作:

1.认识本组医疗器械。

2.按组长安排,两或三人一组动手体验处理运动损伤。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指导。

五、技能展示,提高本领

(一)目的:能更加正确、有效的进行运动损伤的处理。

(二)形式:三组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三)具体操作:

1.对三种常见运动损伤进行展示。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做出评价。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借助了老师准备的器械,如果没有准备这些器械呢?请看下面的问题。

六、知识检测,拓展延伸

(一)小组讨论:周末,小明在野外登山时,发生了前臂骨折,又没有携带任何医疗器械,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明进行紧急处理呢?

(二)火眼金睛大比拼:

1.篮球活动,如果在粗糙的水泥地进行,可以佩戴护膝、护踝等。2.运动完毕,我经常大量喝水来缓解口渴。

3.上学、放学路上,我们三五个同学一边骑车,一边说说笑笑,非常开心。4.前滚翻是简单的技巧类运动项目,保护与帮助是多余的。5.带校牌或者脖子上挂着钥匙上体育课有一定的安全隐患。6.准备活动虽然很重要,我们班个别同学经常不做,也没受伤。7.800米测试完毕,我们都会躺在塑胶篮球场上,真舒服啊!

8.爸爸是游泳高手。每当夏天来临,爸爸总是带我到多个自然水域游泳。

七、各抒己见,总结提升

(一)学生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认知、技能掌握、情感态度方面来说。

常见运动系统损伤及自救 第3篇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韧带组织构成,通常肌肉的末端为很厚的带状结构即肌腱,肌腱附着在骨头上。关节是骨头与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地方,韧带是为关节提供支持的强壮组织。韧带损伤轻者使关节不稳定或活动度增加,重者导致关节内骨头不能维持正常位置造成脱位。

摔倒、运动中受伤,以及通常的扭曲、翻转都可能造成运动系统不同组织的损伤,我们通常把运动系统骨头以外的肌肉韧带等统称为软组织。

多种软组织损伤

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从损伤的性质来分,有扭伤、拉伤、挫伤、撕裂等。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当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的承担能力可以导致肌肉撕裂。如跳远时用力蹬地,引起小腿后部肌肉拉伤等。

此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限度也可导致肌肉撕裂。例如,在做压腿练习时,如果用力过猛,也可使被拉长的肌肉发生拉伤。

肌肉拉伤的部位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界处,或肌腱的起止部。轻者发生微细损伤,重者则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甚至发生撕脱骨折。

肌肉拉伤时除损伤肌肉外,常可伤及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等。筋膜撕裂、穿孔时,肌肉损伤后,出血和渗出液若没有完全被吸收,导致肌肉与筋膜粘连,形成“肌肉筋膜炎”。

挫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如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扭伤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发生轻微撕裂所致。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扭伤与腰扭伤最常见。

参加体育活动时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易发生扭伤;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不小心,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

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颈椎腰椎扭伤常常是因为动作不正确、阻力过大或发力过猛造成。在我们进行深蹲、硬拉等大重量训练时容易出现,平时生活中搬运重物、从高处跳下也可以导致扭伤。特别是下背部肌肉薄弱或长期不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康复中的自我锻炼

骨折和脱位患者在送达医院后,轻者医生可进行手法复位,重者需要手术治疗。复位后或手术后很多情况下需要石膏固定,是否固定完了就等着拆除呢?

这是不对的,在石膏固定期间一定要配合好医生,尤其注意观察手足末梢的血供及活动情况,如果石膏中的手指或脚趾发白、肿胀,变得麻木或疼痛,伤肢的手指或脚趾无法活动,就须尽快去医院。

要经常抬高患肢,防止肿胀。石膏干固后,未固定的关节应充分进行功能锻炼。保持石膏干燥、整洁,防止石膏破裂或渗水。

在石膏固定期间还需要进行功能锻炼,应以主动运动为主,骨折l~2周内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局部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骨折断端得到加压而促进愈合。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

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石膏拆除后,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这时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

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例如股骨颈骨折,就不要盘腿内收。

软组织损伤处理方法

软组织损伤后局部有疼痛、肿胀、组织内出血、压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与损伤的部位及伤情轻重有关;伤后出血程度及深浅部位不同,如皮内和皮下出血(瘀斑)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血肿等。

轻度损伤后24小时内,应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并休息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外敷消肿药物。疼痛较重者,可内服止痛剂。

伤48小时后,肿胀已基本消退,可进行温热疗法,包括各种理疗和按摩以促进肿胀吸收。

肌肉拉伤时,若出血较多,肿胀不断发展或肿胀严重而影响血液循环时,应将伤员送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取出血块,结扎出血的血管,做手术缝合断裂肌肉。

在伤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抗阻力练习和参加一些非碰撞性练习,并配合进行按摩和理疗等,直至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骨折及处理方法

骨折是指骨头连续性的中断,任何骨折的处理都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但为了防止损伤加重,你应该事先了解院前如何紧急处理伤处:

使用冰块冷敷,可以缓解骨折处的疼痛和肿胀;

骨折患者有部分需要手术,因此就不要让他吃任何东西,也不要喝水;

如果失血情况严重,马上用消毒绷带或干净的布压住受伤部位止血,随意搬运、乱动均会刺破局部血管导致出血,或使已经止血的骨折断端再出血;

如果伤在四肢,在医护人员不能及时赶来的情况下,利用比较坚硬的材质制作夹板,如木头、金属或塑料。用布或胶带将夹板牢牢地固定在受伤的骨骼上,但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伤在上臂或肩膀,用布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悬挂带,将受伤的胳膊挂在未受伤的肩膀上,然后在脖子后打结。不要移动受伤的胳膊或腿。

小贴士: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由于随意搬动可使脊髓受压,发生高位截瘫或下肢瘫痪。

因此如果怀疑伤员可能伤及脊柱,一定要固定好头部,不要让伤员低头或转动头部。使头肩髋腰腿保持一条直线进行搬运,不要轻易改变伤员体位,尤其不能采用一人抬腋窝、一人抬腰、一人抬下肢的方法搬运,否则受伤的骨头会刺伤脊髓,加重损伤。

伤员应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急送医院处理脊椎骨折脱位。适当限制饮食,避免腹胀影响呼吸。

伤后2~3周宜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严重脊柱骨折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后还应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对截瘫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利用体位引流,帮助其排痰。

防止皮肤褥疮,受伤后即应使用软垫保护,并定时翻身,每2~3小时一次。保持大便通畅。康复治疗要早,越早越容易恢复。

关节脱位及处理方法

关节脱位是指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又叫脱臼,脱臼时骨骼由关节中脱出,产生移位。

脱臼通常会造成韧带的拉扯或撕伤,关节变形疼痛伴重度的肿胀。若脱臼的骨骼压迫神经,会造成脱臼关节以下的肢体麻木;若压迫到血管,脱臼以下关节肢体会摸不到脉动且发紫。

对于任何脱臼的病患,一定要测量脉搏强度及检查感觉功能,若摸不到脉博,则表示肢体已无足够的血流供应,必须立即送医就诊。同时在急救过程中,注意测量脉搏及运动感觉功能。

如果距离医院较远,或不具备6小时内送达医院的条件,必须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以防止神经血管压迫时间过长造成不可逆损伤。

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是肩或肘关节的脱位,遇到这种情况后首先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伤,应帮助其坐下或躺下,检查是否有其他伤处,并检查远端脉搏。固定脱臼部位是减轻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杂志,厚报纸或纸板托住脱臼关节,减少疼痛。禁止进食,因为可能需要全身麻醉治疗,使用冰敷减少病患疼痛及肿胀。

如果救助人员对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断关节脱位是否合并骨折时,不要轻易实施关节脱位的复位。

活塞常见损伤的检查与修理 第4篇

一、活塞的结构特点

活塞和气缸盖、气缸一起构成气缸容积和燃烧室。活塞在高温、高压燃气作用下, 在气缸里做高速往复直线运动, 完成吸气、压缩、作功、排气等工作循环过程。

活塞受到本身速率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惯性力、气体压力和侧压力的联合作用。活塞在气缸内工作时, 燃气的最高温度可达2000℃, 活塞顶还承受瞬变高温的作用, 且温度分布很不均匀, 从而产生严重的热负荷。同时, 润滑困难工作条件恶劣。

活塞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4部分:第一道环槽以上部分称为顶部, 它与气缸共同构成燃烧室的一部分;活塞环槽区域称为环槽部, 用于安装活塞环;活塞销座部分称为销座部, 用于安装活塞销;活塞销座以下部分称为裙部, 它对活塞的往复运动起导向作用, 同时承受侧压力。

二、活塞常见损伤

1. 活塞环槽磨损

活塞环槽的磨损通常发生在高度方向上, 第一道活塞环槽磨损最严重。活塞环槽磨损后使活塞环侧隙增大, 如不及时修理或更换活塞, 会导致发动机工作时烧机油和气缸压力下降等后果。

活塞环侧隙是指活塞环与活塞环槽在高度方向上的配合间隙。测量时, 将一新活塞环放入环槽, 用塞尺测量环的侧隙。若更换新活塞环后侧隙过小, 可将活塞环平放在细砂布上研磨;若侧隙过大, 说明环槽磨损, 可将环槽车削加宽并更换加厚的活塞环, 也可在活塞环上方加装组合式油环的刮油钢片, 但普通发动机的活塞很便宜, 一般可将活塞环与活塞一起更换。

2. 活塞裙部磨损

活塞与气缸壁的接触仅在裙部, 且与活塞销轴线垂直的部位, 此部位决定了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活塞裙部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 受侧向力作用的一面紧贴在气缸壁上, 产生摩擦而磨损。正常工作时, 这部分磨损一般为每1万km磨损0.01~0.02 mm。

检查活塞裙部的磨损。在与活塞销垂直的方向,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活塞裙部直径, 若测量值超过极限值时, 在发动机大修时应更换全部活塞。

3. 活塞裙部椭圆短轴部位熔着磨损

当活塞裙部圆度或圆柱度小于技术要求时, 裙部原来的椭圆短轴在受热膨胀后伸张, 使活塞与气缸壁的配合间隙变小, 产生胀缸, 拉伤气缸和活塞, 并使局部产生高温, 形成熔着磨损。当润滑不良或润滑油和可燃混合气内含有磨料时, 将使活塞与气缸产生拉毛现象, 严重时, 会因局部产生高温而导致熔着磨损。活塞拉毛如仅形成细微的直线条纹, 可修光毛边继续使用。

4. 活塞销座孔磨损

活塞销座孔磨损后表现为活塞销与座孔配合间隙增大, 运转时发出异常响声, 低速和改变转速时更为明显。内径千分表和内径千分尺在销孔上受力方向和水平方向测量, 算出圆度和磨损量。根据标准值确定活塞销孔磨损是否超限。活塞销座孔磨损产生原因受活塞销往复冲击而自然磨损, 形成椭圆;装配时未加热活塞, 强行敲入, 使销孔擦伤;孔与销之间间隙较大, 冲击磨损严重。活塞销座孔磨损多采用铰削的方法修复。

5. 活塞的刮伤

活塞刮伤一般都有明显的痕迹, 轻度刮伤的活塞, 如果不影响与气缸的配合间隙, 允许用细砂布研磨后继续使用, 刮伤严重的活塞必须更换, 并根据下述情况查明故障原因。

(1) 活塞裙部两侧同时出现刮伤, 通常是新换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过小所致。

(2) 活塞裙部垂直活塞销方向的一侧刮伤, 通常是怠速转速过低使缸壁润滑不良或发动机长期大负荷工作, 而导致活塞受侧压力较大的一侧刮伤。

(3) 活塞裙部两侧销座处刮伤, 通常是活塞销与座孔配合过紧, 受热后沿活塞销方向膨胀量过大造成。

(4) 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过大, 将会引起第一道环槽的上部磨损或刮伤。

(5) 活塞刮伤部位出现在一侧活塞销座的上方, 通常是连杆变形造成。

(6) 活塞裙部椭圆短轴部位熔着磨损。

6. 活塞烧顶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第5篇

应对运动损伤》教学设计

【学 科】:体育与健康

【课

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 师】: 【课 时】:1 【班 级】:高一社会文化2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办法。能力目标:

学会在运动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协助及自我防护。情感目标:

树立终身安全运动的意识,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教材分析: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体育与健康》(北方版 主编:毛振明)的基础模块第七讲内容。

中职学生虽然热爱体育运动,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与安全知识,容易导致损伤事件的发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软组织损伤的急救方法和外止血的急救技能)。

2、教学难点:终身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询问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片

1、片2)导入教学内容(片3)

二、运动损伤的概述

1、举例:刘翔,姚明

桑兰:1998.7.21在纽约友好运动会跳马比赛前热身时摔伤,造成高位截瘫。

2、提问:同学们在运动中发生过那些损伤。常见运动损伤

3、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1)、原因:思想上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尤其是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预防知识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加强运动安全的思想认识。每学期和每节课前,进行体育运动安全教育。2)、原因: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预防措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后动和专项准备活动。遵循的原则:内容先远离心脏的四肢活动到全身活动,再到专项准备活动。运动负荷由小到大

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气温低是可长一些。3)、原因: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

预防措施:运动负荷要适当 4)、原因:技术上的错误: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例如,做前滚翻时,因头部不正而引起颈部扭伤;

预防措施: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 5)、原因: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预防措施:掌握好身体、心理状态 6)、原因:组织方法不当: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以及比赛的年龄分组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

预防措施:科学的组织方法: 预见和避免发生损伤。7)、原因: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足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

预防措施:杜绝动作粗野减少犯规 8)、原因:场地设备的缺点: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没掘松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按放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大小或重量不符合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等);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预防措施:改善场地设备,检查、选择无安全隐患的场地设备 9)、原因:不良气象的影响: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

预防措施:避开恶劣的天气,减少室外运动。

4、急性闭合性损伤的紧急处理 RICE——处理运动损伤的原则 R=Rest(休息)

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避免加重受伤程度,受伤后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

I=Ice(冰敷)

第二个字母I代表冰敷,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无冰时,先用冷水冲洗。注意时间不宜太长,以防冻伤,尤其是关节。

C=Compression(压迫)

第三个字母C代表压迫,压迫使伤害区域的肿胀减小。以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例如:足、踝、膝、大腿、手或手腕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

E=Elevation(抬高)

E代表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都抬高伤部。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在夹板后再抬高,但有些骨折是不宜抬高的。

5、以扭伤为例讲解扭伤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理和预防

6、外伤止血的急救技能 A、冷敷法 B、抬高肢体法 C、绷带加压包扎法 D、间接指压止血法 E、加垫屈肢止血法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伤口干净(不干净的用清水冲洗干净)者,到卫生室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或贴上创可贴即可自愈。较严重的首先需要止血,酌情采取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上药、包扎等处理,以免感染或流血过多。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致使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

处理:让受伤者坐下来,头向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或干净的软纸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如仍不止,应到医院检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量出血而出现昏厥。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的损伤。)

处理:首先应该采取止血、止痛措施。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不能乱揉动,防止加大出血量。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5)、脑震荡(头部受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等脑组织受到过度震动而导致的损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让学生了解脑震荡的症状,以便在日后能快速的分辨出受损伤者的病症,以便及时处理。处理: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即可恢复。对于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身体的保暖,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而造成的肢体关节部位的损伤。)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后,立即送医院请医生矫正治疗。

7)、骨折(因外力作用而使骨的完整性受破坏而造成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处理:首先应安抚受伤者,防止休克,注意身体保暖,立即送医院治疗。

百度视频关键词:骨折的处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骨折的简易处理办法,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注意事项:一旦发生脑震荡、骨折等恶性运动损伤后,应该嘱咐身边的亲人或朋友立即拨打保险公司的报险电话,并及时拍照等,搜集出险证据,保存好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所有票据,以便康复后报销医疗费用和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

四、搬运游戏

单人/双人搬运伤员

五、小结

体育锻炼中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做到: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重视、调节身体使之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注意科学锻炼以及加强易伤的部位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效率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六、课堂拓展练习

1、大家还知道哪些应急的处理损伤的办法?

2、P36,反思—感悟。

七、布置课后作业:

1、上网了解包扎、固定、搬运、心理复苏等的急救技能。

2、树立终身安全运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视频导入,从姚明、桑兰说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

运动损伤的概述从身边的损伤说起,让学生感到损伤的重要性,学会预防操作的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很快掌握了常见运动的处理。

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原因及防治 第6篇

关键词:武术运动;常见;部位;运动损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G8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57-02

一、前言

运动损伤,顾名思义就是参与体育运动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各类竞技体育运动过程会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武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也不例外。武术运动是一项对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要求特别强的全身性运动。除了练习刀、枪、剑、棍不慎所致的外伤,练习者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发生损伤也是十分常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是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8、2009级散打爱好者和部分武术专修的学生,被调查的受伤人数占总专选人数的4/5,男子40人,女子5人,共45人次。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查阅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运动员易发生的损伤部位

从表1中各部位损伤的发生数和发生损伤之间的构成比可以看出,其中膝部损伤为最多,其次是坐骨结节,再次是踝部、大腿前肌部、腰部、臀部等。

表1:各部位发生损伤的情况

损伤部位损伤发生数构成比(%)

膝部3328.69

坐骨结节2824.34

踝部1916.52

大腿前肌部1815.65

腰部86.95

臀部54.34

胫骨21.73

小腿部10.86

大拇指10.68

表2:运动损伤原因情况分析

损伤原因损伤发生数构成比(%)

准备活动不充分3535.35

过度疲劳1717.17

局部负荷量过大1616.16

技术不正确1414.14

其他99.09

注意力不集中55.05

赛前突破高难度动作22.02

身体素质不好或比赛负量太大11.01

表2中表明,学生武术训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共有33人次,占总损伤人数构成比的35.35%;其次是过度疲劳,共17人次,占总损伤人次构成比的17.17%;再有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共16人次,占总损伤人次构成比的16.16%;还有就是技术不正确,占总损伤人14人次,构成比的14.14%;注意力不集中5人次,占总损伤人数构成比的5.05%。

2、运动损伤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正确:有三个原因,一是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运动损伤。许多同学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就投入到紧张的训练或比赛中,此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较低,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这使肌肉、韧带的力量较小,伸展性不够,关节活动的幅度不大,身体协调性差,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而且想象中的动作与实际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差距,求大于供,损伤的出现再所难免。二是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已经疲劳,当进入正式训练时,身体机能不是处在良好的状态,而是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必然引起损伤。三是开始做准备活动时,由于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容易发生损伤。

(2)过度疲劳造成损伤:频繁的专业训练是武术专修学生过度运动损伤显见的因素。由于长时间的运动,身体出汗较多,水分丢失很大,汗中散发的累计盐浓度减少。失水使运动能力降低,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Na+、K+等电解质,将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肌肉兴奋性增加而发生肌肉痉挛,同时还会引起低血糖症。 还有一个因素是教练在安排训练时,只注重于教授掌握技术的方法和策略,而忽视了对各类损伤的预防。

(3)局部运动量过大造成损伤:原因之一是运动量安排不合理,常见于专项训练时,由于操之过急,采用“单打一”的片面训练。原因之二,是训练方法突然改变,运动量突然增大,跑跳练习过多,而造成髌骨劳损等。

(4)技术不正确造成损伤:原因之一,是运动员对专项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技术动作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较多。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特点,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所以容易受伤。原因之二,是技术不正确,完成动作不协调或动作失败,迫使肢体超越正常活动范围而导致肌肉拉伤,特别是由于技术不好,练跳跃动作而遭到失败发生损伤的机会更多。

(5)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损伤:青少年的神经系统不同于成人,大脑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加上生活缺乏经验,思想上容易麻痹大意,冒失地进行体育活动,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往往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6)其它情况造成损伤:场地不好、服装不适、心理状态不良、身体素质差、气象条件不良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以上教练员都应该引起注意,积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武术运动损伤预防

1、普及运动损伤的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运动损伤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并在运动损伤发生后能分析损伤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充分作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训练和比赛内容,以及运动员个体情况和气候条件而定。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后,应做与该训练课(或比赛)主要内容相似的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在课中转项时,应补充做专项准备活动,当运动间歇时间较长时,运动前应再做准备活动。认真对待压腿、踢腿及劈叉两类动作,尤其是同学相互压腿时,要根据同伴不同的素质情况,互相配合,逐步加力,用力不要过急、过猛。这对预防肌肉拉伤至关重要。

3、安排训练科学合理由于损伤不仅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而且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因此,要尽量预防伤病的发生。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特点以及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内容和运动量,运用正确合理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柔韧性、力量性以及耐久力练习、上肢和下肢的练习都要注意张弛有度,交替进行,以避免局部负担过重。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且过重而引起运动伤,例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易引起髌骨损伤。

4、注意培养正确的各种翻腾跳跃动作的姿势在武术教学和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各种翻腾、跳跃动作的技术,并采用行之有效的辅助练习内容和方法来增强有关肌群的力量,另外特别注意选择平坦不滑的场地,这是预防关节、韧带扭伤的重要环节。

5、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

(1)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计划。

气门座常见损伤分析与维修 第7篇

1. 损伤产生原因及处理

(1) 在发动机工作中, 气门座承受较大的往复冲击负荷,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就会出现气门下陷量增大、密封不严等现象。当气门座圈工作锥面上边缘低于缸盖平面 (顶置气门) 或低于气缸体平面1.50 mm, 或装入的气门顶平面低于气门座顶面0.50 mm时, 即应更换。

(2) 当发动机工作时, 气门座圈与气门始终处于高温、高压、干摩擦状态中, 气门座圈还要受到气门工作锥面的长期撞击, 气门座圈工作锥面会出现裂纹、残缺、斑点、腐蚀、孔洞和严重的烧损。这些缺陷不能修复时, 应重新镶换气门座圈。

(3) 气门座圈与其座孔配合不当时, 座圈就会松动, 在它本身重量的作用下自然脱落。座圈脱落后如发现较迟, 脱落的座圈破碎后导致气门头部折断, 致使活塞破裂和气缸盖燃烧室开裂而报废。因此, 一经发觉, 即应更换。

(4) 镶配气门座圈。此项工作应在换装气门导管后进行。气门座圈外圆面圆度必须正确, 圆度和圆柱度偏差应不大于0.01 mm, 粗糙度Ra不大于1.6μm。气门座圈镶入后, 应检查、修整气门座圈高出的部分, 使其不超过气缸盖或气缸体的平面。检查气门座圈中心与气门导管的中心应一致, 其偏差不得超过0.03 mm。气门座圈镶配妥善后, 还需进行铰铣和气门的研磨。

(5) 气门座圈承孔的工艺要求。更换气门座圈时要检查气门座圈承孔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气门座圈承孔圆度和圆柱度变形大于0.025 mm时应加工修整, 镶配相应尺寸的气门座圈。气门座圈与承孔有两级加大尺寸, 每级为0.50 mm。修整气门座圈承孔时, 承孔底部应平整, 圆度正确。下口可略大于上口, 气门座压入后不易松脱。承孔表面应光滑, 粗糙度Ra不大于1.6μm, 圆度偏差不大于0.025 mm。气门座圈与承孔的配合过盈量一般为0.07~0.16 mm。过小, 配合不紧密, 容易松动;过大, 在镶嵌时又将挤削去一层金属, 也不牢固。

2. 铰削气门座

气门与气门座圈接触密封带, 进气门工作宽度一般为1.0~2.2 mm, 排气门一般为1.5~2.5 mm。当气门密封带磨损变宽超过3 mm以上, 接触带出现烧蚀凹坑用研磨法不能消除时, 应使用专用的气门座铰刀重新铰削气门座锥面。铰削气门时, 为了保证气门与座有正确接触位置以及接触印痕的宽度, 应特别注意铰出的气门座中心线与气门导管的中心线重合, 铰刀是以插入气门导管内的铰刀杆来定中心的。因此, 要在气门导管镶入和铰配后, 再进行气门座的铰削。气门座的铰削可分初铰、精铰和光磨, 要求保证其工作面角度和粗糙度, 其工艺如下:

(1) 铰削前, 为防止铰刀打滑, 应将砂布垫在刀下进行砂磨, 以除硬化层。

(2) 初铰:若气门角度为45°, 可先将45° (气门角度为30°时用60°铰刀) 铰刀套在导杆上, 使铰刀的键槽对准铰刀把下端面的凸缘, 即可进行铰削。铰削时, 铰刀应正直, 两手用力要均匀平衡, 直到将烧蚀、斑点等缺陷铰去为止。

(3) 试配:用光磨后的气门试配, 检查工作带宽度以及在气门头上的接触位置, 要求接触面在气门斜面的中下部。若接触位置偏低, 用75°铰刀铰削下口, 若位置偏高, 用15°铰刀铰削上口, 15°或75°锥面每经一次铰削, 均会改变原有的45°工作带宽度, 如此反复进行, 直至接触位置和工作带宽度均符合要求为止。

(4) 精铰:最后用45° (工作面为30°时用60°铰刀) 的细刃铰刀或铰刀上垫以细砂布再次作精细的修铰, 以提高接触面的质量和表面粗糙度。

(5) 光磨:用砂轮磨光的工序与铰削相同。不同的是用砂轮代替铰刀, 用手电钻代替手工操作。

3. 修磨气门座

有的气门座材质十分坚硬, 不能铰削, 而是用高速砂轮机进行光磨加工。磨削时以气门导管为定位基准, 利用与气门座各工作面角度相同的定型砂轮对气门座进行修磨。气门座各角度的磨削顺序与铰削时相同。其操作工艺如下:

(1) 选择和修整砂轮:根据气门座工作面的角度, 选择合适的砂轮, 并用砂轮修整器按工作面角度的要求, 修整砂轮的工作面。

(2) 安装:将修整好的砂轮装在磨光机的轴端上, 然后在气门导管内装上导杆, 并滴上少许机油。

(3) 磨削:用起动电动机进行修磨。修磨时, 电动机要保持正直平稳, 向下施压要轻微, 砂轮与气门座的接触时间不宜过长, 要边磨边试配检查。停止操作时, 应先关闭电动机, 待砂轮停止转动后再取出。

摘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发动机气门座常见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并介绍了气门座铰削和用气门座磨光机修磨气门座的方法。

常见损伤 第8篇

一、软组织损伤的急救常识

软组织损伤是急性损伤中最常见的,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有踝关节扭伤、大腿肌肉拉伤等,以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

(一)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后全关节均有肿胀、瘀血出现,以外侧最为显著,常伴有功能受限,一般不能负重,极为影响日常生活。踝关节扭伤后出现以外踝压痛为主的全关节疼痛。踝关节扭伤主要是踝关节周围韧带组织的损伤,最常见的损伤就是外侧副韧带,但也会常常合并踝关节其他组织损伤,如三角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等,因此需要重视(见图1)。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踝关节临床表现制订治疗计划(见图2)。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式,适用于踝关节初次损伤或者无踝关节不稳的患者。急性期应根据RICE原则(即冰敷、加压包扎、休息、抬高患肢);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石膏固定,这是治疗损伤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常需固定2~3周后行踝关节功能训练。伤后短期内可使用护踝防止再次损伤。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严重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针对踝关节周围韧带全部损伤导致踝关节极为不稳的患者。术后需要石膏固定3周后行踝关节功能训练,并逐步恢复功能。

(二)大腿肌肉拉伤

大腿肌肉拉伤是田径、足球等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以内收肌群拉伤最为常见。大腿部的内收肌群位于大腿内部,是一组肌肉组织的统称,主要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等。奔跑时当大腿肌肉外旋时,内收肌群就会受到很大的拉力,这是由于肌肉的用力收缩或者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肌肉紧张,从而很容易损伤肌群(见图3)。

患者跑步时,突感大腿内侧疼痛,不能发力或者继续进行运动,就要考虑内收肌的损伤。主要有局部压痛,若出现严重损伤(如肌肉断裂)就会出现局部肿胀明显,最主要的表现是局部凹陷的出现,这也是压痛最明显的地方。所有内收肌群损伤均会出现大腿内收受限,这也是其一个重要特点。

内收肌群拉伤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弹力带固定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裹扎后一般都较舒服,并不影响运动(见图4)。

2.慢性损伤时可以增加物理治疗、局部按摩等。

3.若上述治疗仍不见效可以局部使用激素治疗,此方法效果明显,但不能长期实用。

二、骨折与脱位的急救常识

骨折在运动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骨折是由于外力造成的,如摔倒时肩关节着地造成的锁骨骨折、膝关节着地造成的髌骨骨折等;在篮球运动中,手撑地造成的手舟骨骨折非常常见且很容易漏诊,需要引起注意。

(一)四肢骨折

1.腕舟骨骨折

腕舟骨位于近排腕骨的桡侧,但排列位于远近两排腕骨之间,在功能上发挥桥接、控制和协调的作用。腕舟骨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常由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手掌触地,手腕强度背屈,轻微桡偏,桡骨背侧缘切断舟骨。多发于篮球、足球、排球等剧烈运动。

腕舟骨骨折主要症状为: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且疼痛加重,鼻咽窝处及舟骨结节处有压痛感,第2、3掌骨头纵向叩击痛,但陈旧性损伤上述症状可能不明显。X线检查是确诊依据,最主要的是要拍腕关节的蝶位片(见图5)。

对腕舟骨骨折的治疗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以及移位情况。

无移位的稳定的腕舟骨骨折。对于早期的无移位的稳定的舟骨骨折采用拇指人字石膏固定,一般愈后较理想,10周内愈合率可达95%。若误诊或漏诊,则其愈后就会不理想,若固定20周后无愈合迹象,则要手术治疗(见图6)。

移位的不稳定的腕舟骨骨折。保守治疗很难达到成功复位,而且由于该骨折的愈合率较低,因此主要选择手术治疗。

2.四肢长骨骨折

四肢长骨骨折在运动中十分常见,现举例说明(见图7):

当前对骨折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石膏固定或者手术治疗。急救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抢救生命(股骨骨折会大量失血)、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及尽快得到妥善处理。因此,在平时活动中出现骨折时需要及时就医。

(二)脊柱骨骨折

脊柱骨骨折病情危重,急救非常重要。多见于高处坠落伤(见图8)。

脊柱骨损伤的急救方式非常重要。脊柱骨骨折的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搬运过程中不要出现二次损伤,这样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导致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在搬运脊柱损伤的患者时最好有3~4人参与搬运,并要使用硬板担架或门板等(见图9)。

具体步骤如下:

1.一人固定头部,保护颈椎,双手置于患者肩下,双轴固定头颈部。若怀疑有颈椎损伤,可佩带颈托进一步保护颈椎,避免加重损伤。

2.两至三人在病人右侧,双上肢完全拖住患者背部。

3.所有人都应该单膝跪地,然后慢慢起身。

4.四人同时用力,保持患者身体直立。

5.用绷带将患者固定于担架上,搬运患者。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防伤意识,运动时集中精神。

(二)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活动中注意保护。

(三)合理训练,注意不要发生因过度训练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柴油机活塞常见损伤的检修 第9篇

1. 柴油机活塞顶或侧面“烧蚀”

活塞烧蚀呈现在活塞顶部, 轻者有疏松状麻坑, 重者有局部烧熔现象。柴油机活塞顶或侧面局部或大面积烧蚀熔化, 是由于活塞局部的温度高于材料的熔点而造成, 活塞局部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为如下:

(1) 柴油机供油提前角过大, 燃油供油过迟, 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好, 部分燃油未混合完毕而形成局部高温, 使柴油机燃烧粗爆, 工作温度较高。

(2) 进入气缸的混合气因机车常处于全负荷或高速行驶, 使空气温度不断累计升高与燃油混合不良, 燃烧室内的燃烧压力升高, 柴油机产生爆燃。

(3) 喷油嘴喷孔堵塞或压力降低过大, 雾化不良, 没有完全雾化的燃油滴在活塞顶和气缸壁上, 一旦燃烧, 产生局部高温烧损活塞。

烧蚀较轻的活塞, 允许继续使用, 烧蚀严重时必须更换。

2. 活塞积碳

活塞上的积碳主要沉积在活塞顶。由于进入燃烧室的燃油和机油往往不能完全燃烧, 因而会在活塞顶部和环槽等位置出现积碳。若活塞顶部严重积碳, 易引发炽热点火, 使发动机气缸内产生不正常的燃烧;若环槽内严重积碳, 活塞环易卡死在环槽内, 造成气缸密封性能下降, 故应定期清除活塞及缸内的积碳。活塞顶部积碳可用刮刀清除。若活塞环槽内有积碳, 可用折断的旧活塞环磨制成合适的形状进行清除, 但应注意不要刮伤活塞环槽底部。也可用化学法来清除, 即将积碳严重的活塞放入除碳剂溶液中浸泡2~3 min, 将溶液温度保持在80~95℃。将活塞取出后用毛刷或棉布擦除积碳, 最后用加入0.1%~2.3%的重铬酸钾的热水洗净并吹干。

3. 活塞破损和烧蚀

活塞拆出后应检查其顶部有无异常, 若有撞击造成的明显凹陷甚至裂损, 应及时查明故障原因, 予以排除。发动机工作中, 造成活塞受撞击损坏一般是气门间隙过小、配气相位失准、气门弹簧折断等原因导致活塞与气门相撞, 或维修时气缸内掉入异物。对受损的活塞, 若其顶部虽有凹陷, 但无裂损可继续使用, 若发现有裂纹或孔洞必须更换新件。破损的活塞应更换新件。

4.活塞环槽磨损

随着活塞的高速往复运动, 活塞环在环槽中一直拍击着活塞。尤其是压缩行程和做功行程中, 活塞环由于受到压力作用, 对活塞环槽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并紧压在环槽下沿, 使环槽磨损成外大内小的梯形, 并且环槽下沿的磨损比上沿大。由于高温高压气体的窜入, 对环槽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故在正常情况下, 第一道环槽受高温高压及气体腐蚀的影响最严重, 故磨损也最厉害。以下各道环槽的磨损依次减轻。

活塞环槽磨损过大, 将造成高压混合气体窜入曲轴箱, 破坏润滑油品质, 降低发动机动力, 还会造成润滑油窜入燃烧室等故障, 严重时还会产生异响。

活塞环槽磨损后如超过极限, 一般通过更换活塞的方法解决。如环槽磨损未超过极限, 可采用更换活塞环的方法继续使用, 直至下次大修。

活塞环槽磨损后使活塞环侧隙增大, 可通过测量活塞环侧隙和端隙来确定活塞环槽是否磨损过大。

(1) 活塞环侧隙的检查。活塞环侧隙是指活塞环与活塞环槽在高度方向上的配合间隙。测量时, 将一新活塞环放入环槽, 用塞尺测量环的侧隙。若更换新活塞环后侧隙过小, 可将活塞环平放在细砂布上研磨;若侧隙过大, 说明环槽磨损, 可将活塞环与活塞一起更换。新装时侧隙一般为0.02~0.05 mm, 极限间隙为0.15 mm, 达到应更换活塞环。

(2) 活塞环端隙的检查。将活塞环放入气缸, 使其水平停放在距上平面15 mm的气缸内, 用厚薄规进行测量, 其磨损极限为1.00 mm。

3.活塞销孔的磨损

一般情况下, 活塞销的磨损是缓慢而轻微的, 若活塞销孔出现较快的严重磨损, 多为活塞销与销孔配合间隙过大或配合表面过于粗糙所致。由于活塞销孔主要承受上、下方向的力, 由此造成活塞销孔磨损成椭圆形, 且销孔上下方向的磨损最大。活塞销孔磨损过大会造成配合松旷并产生响声, 严重时还会出现裂纹。

销孔与活塞销的配合在常温下有微量过盈, 而活塞在80~90℃的工作环境时又有微量间隙, 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应在75%以上。活塞销孔磨损通过铰削销孔并更换加大修理尺寸的活塞销进行修复。铰削加工后, 要检验活塞销座孔中心线与活塞中心线的垂直度。

4. 活塞外表面磨损

拖拉机连杆常见损伤的检测 第10篇

连杆的主要缺陷是弯曲扭曲变形、大小端孔磨损、大端孔结合面和连杆螺栓孔面的损伤。其后果直接影响活塞与活塞环、缸套表面的相互位置与配合间隙, 使发动机压缩压力减小, 功率下降, 发动机工作性能下降。因此, 修理时应对连杆进行认真的检查校正。

1. 连杆弯曲、扭曲变形的检测

连杆的弯、扭曲不仅会降低它本身的强度, 而且还会使活塞与气缸的配合关系发生变化。因此, 大修时一定要对连杆弯曲、扭曲变形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如下:

(1) 先进行简单的检查, 把连杆平放在检验平台上, 缓慢移动并观察大小头与平台的接触情况, 反转连杆, 再观察另一个面与平台的接触情况, 如发现有弯曲异常, 再用仪器进行仔细的检查。

(2) 连杆弯曲和扭曲可在连杆检验器上进行。检验前应先校准检验夹具, 用“标准”连杆校准检验夹具。检查时, 先将活塞销装入已铰好的连杆衬套内, 再把连杆大头装在检验仪的可胀芯轴上, 旋转芯轴调整螺栓, 将芯轴胀开, 从而使连杆在检验仪上定位。再将检查爪跨放在销轴上, 轻轻移动, 使量脚靠近平板的平面。用塞尺测量三个量脚与平板之间的间隙。若三个量脚与平板平面的间隙相等, 则表明连杆没有发生弯曲和扭曲。若左、右量脚的间隙相等, 但与上脚的间隙不等, 则表明连杆弯曲;若左、右量脚的间隙不等, 则表明连杆扭曲;若左、右量脚的间隙不等, 且上脚的间隙不等于左、右量脚之和的1/2, 则表明连杆同时存在弯曲和扭曲现象。

(3) 若没有连杆检验仪, 也可采用千分表、V形块、标准芯轴和平板进行检查。

2. 连杆大小头磨损的检测

连杆大小头磨损严重时, 瓦片与衬套发生转动, 阻塞油孔, 易造成烧瓦事故。间隙增大, 运转时发出异常响声, 使压缩比变小, 启动困难。检查方法:

(1) 观察小头孔和大头孔表面, 若存在环状转动磨损和斑花状振动磨损的痕迹, 说明大小孔表面发生磨损。

(2) 小头磨损与衬套的过盈量减小甚至松旷, 则在转动活塞销时可观察到衬套走外圆。

(3) 将轴瓦瓦背涂抹红丹油, 装入大头, 拧紧连杆螺栓, 再拆卸观察, 大头孔的接触印痕应不少于85%。

(4) 用千分尺测量大小头孔内径, 与标准尺寸比较, 得出磨损量、圆度、圆柱度。

3. 连杆衬套磨损的检测

连杆衬套磨损过多, 使活塞销与衬套的配合间隙增大。间隙过大时, 柴油机工作时会出现金属敲击声, 且在改变转速时较为明显。检查方法:

(1) 衬套的磨损情况可用内径千分表进行检查测量,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出衬套的圆度和圆柱度以及与活塞销的配合间隙。

(2) 一般要求连杆衬套的圆度和圆柱度不应超过0.02~0.03 mm;与活塞销的配合间隙为0.02~0.05 mm。这样高的精度要求, 一般量具是难以测量的, 多数修理人员凭经验判断。将活塞销用手指轻轻推入连杆铜套内, 以既无阻力, 又无明显松旷感为宜。活塞销与连杆衬套的接触面积在75%以上。

4. 连杆大小端孔变形的检测

(1) 检测连杆大端孔的失圆是在长轴的垂直方向, 伸长多数发生在端盖上。检测孔径的圆度有以下几种方法:1使用专用的连杆大端孔径测量仪, 它背面有两个固定的和一个浮动的销, 浮动销根据被检测的连杆大端孔的具体尺寸可以调节。把仪表调整到适合于大端的孔后, 绕内壁转动测量仪, 仪表上的指针就指示出它的圆度。2使用测微表测量连杆大端的孔径, 测量孔径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尺寸, 其差即为圆度。3使用内径千分表测量连杆大端的孔径, 取得一组数据, 即可获得确定其直径和失圆的情况。注意:测量前应按规定力矩紧固端盖, 否则将测不准。

(2) 检测连杆小端通常为短圆管形, 其孔径的圆度必须正确, 以便装配衬套时能得到良好的过盈配合。连杆是在压缩、拉伸和横向弯曲等交变应力下工作的, 经长期使用后, 连杆的小端承孔均将产生变形失圆的现象。圆度的检测可用专用的检测仪表进行, 或用内径百分表检测。

摘要:连杆是拖拉机曲柄连杆机构的重要组件。连杆损伤后直接影响发动机工作性能, 使发动机压缩压力减小, 功率下降。本文对连杆的主要损伤:弯曲、扭曲变形、大小端孔磨损、大端孔结合面和连杆螺栓孔面的损伤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叙述, 以提高发动机的修复质量。

拳击运动员常见的手部损伤及防治 第11篇

拳击运动员常见的手部损伤有下列几种:

1、掌指关节部皮肤擦伤及关节囊损伤:运动员绑护手绷带后戴拳套击打对方运动员、或戴较薄的沙包手套击打沙袋作为长期训练的内容,握拳后掌指关节为直接受力部位,因直接摩擦、击打的反作用力而致掌指关节部位出现皮肤擦伤、破溃,关节囊慢性反复损伤而呈现纤维化增厚,尤其是第三掌骨头部位更为明显。此类损伤会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肤破溃或继发感染,反复受伤会造成局部皮肤角化、关节变形。为了预防和减轻此类损伤,要求运动员使用较柔软的护手绷带,训练后进行局部按摩和热疗,以改善皮肤的血运和营养;出现皮肤破溃要清洁消毒伤口,避免再次受伤,并提议更改训练内容,以促进愈合。

2、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运用摆拳击打对方时,由于握拳不紧或击打动作不规范,用拇指部作为击打点,易发生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这类损伤表现为突发性剧痛,有时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拇指的掌指关节局部肿胀或可见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X线拍片可见第一掌骨头向外、向背侧移位呈半脱位状。处理原则是尽快实施手法复位和局部固定,要求拇指呈背伸、外展位固定。

3、掌骨骨折:这类损伤常发生在比赛中,由于出拳迅猛有力,击打对方较坚硬部位所致。最常见的是第三掌骨骨折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其损伤表现为运动员比赛中突感剧烈疼痛而不敢出拳,甚至自己在拳台中能听到骨折的响声,运动员常示意裁判要求中止比赛。场边坐台的临场医务监督要善于观察比赛的每一个细节,若发现某运动员突然出现痛苦面容而不敢出拳击打,应示意台上裁判要求暂停比赛,细致检查受伤运动员的手部,若有骨折迹象,可中止比赛进一步诊治。骨折发生后,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有周边性压痛及轴心挤压痛,严重者可见局部畸形或听见骨擦音,X线常显示为短斜面掌骨骨折,应尽快采取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复位不满意者可考虑采用切开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

造成上述损伤的主要原因有:1、因解剖特点而造成易受伤的部位:拳击比赛时运动员一手握拳在前、一手在后,分别称之为前手拳、后手拳(亦称为主拳或重拳)。后手拳是运动员主要力量所在,出拳凶猛有力,爆发力强,击打后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亦大,因此,运动员的后手往往更易受伤。由于第三掌骨最长,突出拳锋前方,无论运用哪种拳式(刺拳、摆拳、勾拳等),均以第三掌骨头作为主要力点击对方。所以该部位的皮肤、关节囊最易受伤及劳损,且第三掌骨易发生骨折。

2、因运动员动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损伤:正规的击拳动作是紧握拳套、拇指尽量屈曲对掌、以拳峰部位击打(拳套前方有色部位为拳峰)。由于运动员本身不规范的握拳或出拳动作是手部损伤的常见原因。例如握拳不紧,拇指屈曲不够,会造成用拳心或拇指作为击打点,则易造成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3、因比赛器材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手部损伤:目前在拳击比赛中,必须使用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认可的合格拳套。如果由于拳套本身质量问题,使得运动员握拳不紧或拇指屈曲受限,进而发生手部损伤,应引起教练员、运动员、医务监督、裁判员、拳套生产厂家、拳击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高度的重视。既要监督器材质量,又要检查运动员戴手套是否规范,可以避免或减少受伤。

老年人常见急性意外损伤及其护理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月因意外损伤来我院就诊的门诊、住院老年患者共124例, 年龄60岁~90岁, 其中男92例, 占74%, 女32例, 占26%;农村居住103例, 占83%, 城市居住21例, 占17%;门诊患者7例, 占5.6%, 住院患者117例, 占94.4%.不同类型、不同年龄老年人损伤类型见表1.

2 预防

本组老年人意外损伤患者中农村所占比例较高, 跌伤患者所占比率高, 而且年龄集中于71岁~80岁, 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2]。护士对老年人意外事故的预防性护理包括进行老年人的安全教育, 强调环境的安全措施及保障, 注意降低环境的危险性, 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外出劳动时, 应向家人交待清劳动的地点, 一旦发生意外时, 家人能及时找到。从近几年实行卫生三下乡工程后, 我院抽调护士进户对老年人及其环境进行评估, 帮助老年人减少意外事故的危险因素。

2.1 增加夜间照明

在农村, 院子与卫生间要有良好的夜间照明措施;在城市, 室内采用分散柔和的光线, 避免强而集中的光线。

2.2 室内布置安全无障碍

室内减少门槛的布置, 家具的选择与摆设有利于老人的使用方便, 安全舒适。

2.3 外出劳动相互为伴

农村老年人70岁左右仍上地劳动很普通, 应与家人及邻居为伴出去, 减少单独外出劳动的机会。

2.4 使用报警装置

应用烟火、液化气、煤气等报警装置, 增加室内的安全性, 弥补视觉或听觉上的缺损。

3 护理

护理评估:了解意外发生的原因, 并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 以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评估的内容包括: (1) 对老人实施身体评估:对老年人进行全身性的评估, 了解由身体的退行性或疾病的改变而造成的视力、听力、重要器官功能的障碍等情况[3]。 (2) 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中是否有危险因素, 当时老人的相关征象及伴随症状, 如感觉及知觉的变化。 (3) 了解老人的健康史:包括既往史、患病史、用药治疗史。 (4) 对环境的评估:包括环境中是否有危险因素, 老人的辅助用具是否合适。

4 讨论

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居住地老年人常见意外损伤患者情况可以看出, 本地农村老年患者占83%, 是由于所处环境条件差, 上地劳动频繁, 做家务琐事多, 无人照看, 经济条件差, 营养失衡, 骨质疏松严重[1]。从2007年以来, 老年人急性意外损伤住院患者逐渐增加, 这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大大减轻贫困落后地区患者的医疗负担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靳海如.农村老年人跌倒致骨折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5C) :1382.

[2]郝燕萍.老年人跌倒致伤情况分析[J].护理研究, 2006, 20 (8A) :2017-2018.

上一篇:企业文化融合企业管理下一篇: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