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2024-05-24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精选12篇)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各界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资很大, 而园林绿地及基础设施建成后, 管护的成本大幅度增加, 如何加快城市园林的建设步伐, 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成为城市建设的迫切任务。

1 城市园林的作用

现代城市园林立足点已经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所创造的美的感受, 而在于对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 所以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满足于人们观赏的需要, 而是创造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 因此, 现代园林的建设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筑山, 理水, 种植花木, 它是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城市发展, 适应城市需要, 顺应当代人的需求, 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 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2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我国城市景观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努力, 就目前城市景观的存在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园林设计中不负责任现象时有发生。

在园林设计中, 有的设计初看确有可取之处, 但实施起来又有困难, 出现问题自己也难以解释清楚, 最后或改变设计方案或半途而废, 这是设计人员不顾客观实际, 盲目求新, 求景点丰富, 不考虑单位的承受能力, 也不论布置是否真正合理, 只要设计出来了就万事大吉, 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 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园林绿化设计项目, 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进行科学的论证, 就难以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不能保证设计的完整实施, 达不到理想的质要求, 设计出来的东西负不了责, 问题不能解决, 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可见为园林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是极其重要的。

2.2 城市园林建设缺乏个性。

过去人们批评“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历史背景, 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 又出现了到处仿欧式建筑的现象, 使得街道失去了个性, 街道建设在空间上, 两侧建筑的色彩, 材料, 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 缺乏可识性, 有的设计中, 道路是无作用, 而未规划路的草根本不可能控制行人踩出了路, 规划配置未试种的杜英, 木筒, 深山含等等主要生长于长江以南的植物造成了极大损失, 术荷作行道树被骄阳晒裂皮而死, 杜英因干旱多年枝稀叶疏, 深山含笔也因无遮光物及不易排水性不良或死亡, 很多花坛不建效果还好睦, 好的园林设计是可以借鉴的, 条件适合也是可以完全照明, 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气候, 地理, 文化等方面条件的协调下才取得好的效果, 不进行科学研究, 不顾实际盲目模仿, 最后适得其反, 观赏效果降低, 园林建设生命力不强, 经常需要改造, 浪费大。

2.3 城市园林意识普遍不高。

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 许多城市对园林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 一味去追求大求气派, 不从广场自身功能和市民需求出发, 盲目追求景观, 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和生态效益, 因此很多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暂时利益, 把绿化放在次要的地位。

3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保护多样性原则。

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新, 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 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 湿地, 自然河川, 低洼地, 盐碱地, 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 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 有节制地引种, 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 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3.2 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

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 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 应用生态位原则, 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 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了结构合理, 功能健全, 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应用互惠共生原则, 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 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

4 改进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对策

现代化的城市园林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好的园林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 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必须在城市规划上就要重视城市园林的设计, 因为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宏观的区域景观设计, 一个好的园林是生态和美的结合, 能够充分的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园林的娱乐和休憩的需求, 这正是现代城市园林的生命力所在。

4.1 城市总体规划需科学, 园林绿化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园林规划设计时, 应该严格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 必须考虑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特殊要求, 也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 充分考虑与城市园林系统相关的城市用水系统, 城市地貌, 城市用地, 城市地质构造等, 客观实际地对城市园林系统提出指导性意见。

4.2 要形成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需求的不断提高, 园林也必须适应新的需要, 生态学的不断发展, 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为依据, 建设生态园林, 将是园林生态发展的趋, 虽然人们认识到, 生态园林是园林行业发展的趋, 但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 对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偏差, 生态园林就是园林的生态效益, 就是多栽树, 树多了, 生态就有了, 生态园林就是植物造园, 植物造景, 减少建筑比例, 以为绿量大了, 生态水平就高了, 对生态园林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是建设好生态园林的前提, 虽然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 但是从国外的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来看, 其基本理念都是“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 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 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 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 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形成新的园林设计理念。

4.3 建设园林式城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类从城市建设中经认识到, 当今城市以面临生态失调的环境机, 城市园林化已逐步提高到人类生存的角来认识, 不少城市提出了“城市与自然并存”, 城市市自然化的口号, 园林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为了加快园林城的建设, 首先, 考虑到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 其次, 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安排城市的用,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环境, 再次, 要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 其中包括:气候环境的创造, 乡土植物景观的恢复等方在跨入新世纪之际, 我们面临着全球化与域化的矛盾, 也面临着人口, 资源, 环境的巨大压力, 只有建立完善的环境系统, 努力实现大园林化, 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4.4 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

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 面对各行各业, 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 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坎, 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 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 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文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 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 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 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 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 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 但其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我们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尊重自然, 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 适应市场, 通过城市园林设计理念的改变,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手段, 从本质上改变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明.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J].太原科技, 2001, 8.

[2]杨玉兰.实现园林管理低成本的对策和建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6 (2) .

[3]金建红, 叶圣绿, 金家国.浅论城市园林的管理与创新[J].中国水运, 2008 (9) .

[4]楮泓阳.园林种植设计[M].西北林学院.

[5]陈有民.园林树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第2篇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2.2 园林景观设计不合理

虽然园林景观的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就目前的园林景观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问题。虽然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由于设计缺乏规划,导致现有的园林景观并没有因地制宜,与整体城市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另外,现有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内容较为单一,由于苏州园林景观的成功典型,在全国各地都是存在一些模仿的痕迹。但在园林中种植的一些花卉有些因为环境不合适,会出现生存期较短或者是无法实现设计目的的结果。不仅如此,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虽然较为美观,但却不能实现涵养水土的作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的污染。

2.3 現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着盲目追风的现象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4 文化冲突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现状分析 第3篇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文章就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的方法进行归纳和阐述。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工程;现状分析

一、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起始阶段是农业和林业发展的市场化服务内容,从起初的花卉和苗圃,从开始简单的树木栽种,城市绿化到后来的工艺设计、假山工程等对城市面貌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作内容,甚至人工湖和河流的设计和建设,都属于绿化工程的范畴,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入世,世界园林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都进入我们国家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当中,使得我国该项工程的发展逐步成熟和现代化。我们国家的园林绿化工程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相对比较晚,这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所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出现的比较晚。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建设部才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等一些涉及城市绿化管理的行业标准,到本世纪初,颁布实施了城市绿化实施管理办法,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在我们国家城市绿化管理方面,行业的规范程度和行业的执行标准都出现的比较晚,所以相对于的一些相关的企业管理和运作都没有太多经验可循,很多企业也是刚刚起步,自身对行业的发展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涉足。

国家园林绿化工程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却非常的迅速,尤其是在城市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2000年之后,城市绿化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各个地区也都根据自己地区的情况制定了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从国家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面积的覆盖率已经接近百分之四十,在城市绿化发展方面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绿化建成比例也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对于改善城市气候、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的环境卫生方面的作用更是显著的。从目前国内注册的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数量上来看,具有较高资质的企业有一百多家,具有一般资质的企业有近两万家,企业的快速出现和成长说明园林绿化产业在咱们国家已经形成产业,而该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解决了众多工作岗位,比如说据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咱们国家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从业人数近五百万,而且每年都在以接近百分之五的速度在增加,人数和企业数量的增加,反映的是市场对于该产业的需要。当然,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发现,很多园林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产品和服务内容上也不断的升级,从过去单一的进行园林花卉和树木的加工,到后来各种园艺景观的设计,这些变化说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把与之有关联的产业也带动起来了,这些产业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行业的利润不断的扩大,从国家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间,我们国家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基本上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在增加,而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也在2006年为350亿,且每年以百分之十五左右的速度在增加,我们试想一下,这些快速增长的投入除了和材料和员工工资上涨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

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维护

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而言,并非简单的完成绿化建设就结束了,往往后期的维护工程是很费时间的,也是花费巨大的,从目前咱们国家在后期养护费用上来看,大约每年在200亿左右,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非常可观的,并且这些费用每年都在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在增长。尤其是现代园林施工内容的复杂性提高了,在管理技能上也要求的较多,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考虑,目前维护成本的提升带给企业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园林行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而发展的,不管其内容与形式,还是服务对象,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和发展阶段,有着很大的变化。展望我国园林行业,有以下发展趋势。与过去十几年相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种类、深度和广度均已大大扩展,正在从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几十年来,关于“生态城市”的讨论,环保意识的深化,使人们对园林在城市中的地位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高度来认识。

园林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了给百姓创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所以园林绿化施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城市的环境改善,我们在建设一个发达的经济城市的同时,更需要建造一个有着自然气息的自然城市,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1]潘晶华.哈市现有公园景观评价及改造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

[2]李燕.重庆万州旧城区绿地建设与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

[3]欧转.长沙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技术及测评体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第4篇

景观设计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标志。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 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 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1 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标准豪奢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 少园林之美, 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 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我国目前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 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 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

1.2 城市设计缺创意

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 西方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 各地纷纷效仿, 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低头是铺装 (加草坪) , 平视见喷泉, 仰脸看城雕, 台阶加旗杆, 中轴对称式, 终点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异, 草多树少、大而不当, 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这是目前许多城市景观设计的普遍雷同现象。

1.3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一个设计任务下来, 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 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强调它的功能可以理解, 而忽略功能却乐道于其形式上的美, 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 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 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 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1.4 绿地建设难于落实到位

虽然每年的绿地建设项目都当重点来抓,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绿地总是各专业项目中第一个被删减的牺牲品。马路越来越宽了, 高楼越来越多了, 绿地却越来越小了。在一个绿地项目建设的初期, 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理论思想, 有其完备的设施和功能作用。往往在实施进行中, 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而遭至搁浅:如资金不足, 与其他市政设施的交叉关系, 商铺门脸经济的利益驱动等等, 最终一件完善的项目设计会被删减得体无完肤, 功能尽失。

2 园林意境设计的有效手段

2.1 借景

将有利于风景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象组织到观赏视线之中。气象景观的借取是加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 因为气象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变化, 变化中带来无限意趣。首先, 境随时变。故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之感受;其次, 境随地变。赏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除了气象景观外, 园林中还可远借山峦, 近借湖池、植物, 乃至都市、郊野及莺歌燕舞等。

2.2 对比

通过景观要素形象、体量、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加强意境。对比是渲染景观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法。开合的对比方能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朱熹) 的境界, 明暗的对比更衬出环境之幽静。在空间程序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素求艳, 以险求夷、以柔衬刚等手法来处理。

3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 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 对公众活动场所, 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 鼓励人们运动、锻炼, 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 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 物质丰富, 但许多人缺少锻炼, 因此, 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 把机动车道变窄, 人行道加宽, 增加人行道绿化, 不仅有利于节能, 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2 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 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 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 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 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 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面”的情况下, 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 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 更有文化内涵, 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 结语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 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 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 同时在艺术上还要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单纯、极端地追逐其中一项功能, 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 风景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 才能对项目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园林的主体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在园林中, 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 同样是树木花草, 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 创作出千变万化的图画, 这些是永恒的, 世俗化、潮流化都将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

参考文献

[1]戴美琪.城市生态园林的功能和发展思路[J].湖南林业科技, 2006 (4)

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第5篇

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城市交通在我国以大规模和高速度的.发展步伐迈进了新世纪,城市化趋势使人量人口集聚在城市,形成了强大的交通需求,机动化持续发展给城市道路施加了前所末有的巨大交通压力.事上交通工问题的复杂性和持续件,交通规划的迫切性与广泛性,使很多城市一直未能跳出“交通拥挤-建造新路-车辆增加-再度拥挤”的怪圈.

作 者:朱玉清 作者单位:盐城市城南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江苏,盐城,224000刊 名:科技经济市场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年,卷(期):2009“”(5)分类号:U4关键词: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第6篇

关键词:盲道;现状;无障碍设计;人性关怀

一、“无障碍设计”与我国现状分析

“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是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设计领域提出为残障者和生理机能衰退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好的设计、好的服务和装置等。盲道便是这其中之一,且是当下我国无障碍设计系统中最普及的设计。

目前,我国有8500万的残障人群,其中盲人600~700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还有双眼低视力患者1200万,这些群体统称为视力障碍者。残障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6.34%,但他们作为公民不能被剥夺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因此包括盲道在内的公共无障碍设施是其参与城市生活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7亿,随着中国人口结构性老龄化的到来,未来20年,步入老龄的人口还将以年均超过总人口3%的速度递增;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友好设计也将给这些出行不便或身体残障的老年人带来便利。

二、何为盲道

盲道,是用于为视觉障碍者引路,由触感材料铺贴而成的道路。盲道可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行进盲道”是表面上呈条状凸起,使视觉障碍者可直接向正前方行走的盲道。“提示盲道”则是表面呈现圆点状凸起,用在盲道的起点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位置,有提示视障者前方将有不安全或危险状态的作用。根据国家《无障碍设施建设与验收标准》,一般单个盲道砖规格为300mm×300mm,随着场地设计的多样性,盲道砖的材质和铺设将更加灵活但总体铺设标准不能偏离国家基本规定,并且要从使用者角度出发。

三、当下城市盲道存在哪些问题

(一)盲道砖铺装材质选择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盲道砖材质有预制混凝土、陶瓷、石材、橡塑材料、卷材和不锈钢材。

而城市比较常见的材质便是陶瓷盲道砖和混凝土盲道砖。其中陶瓷盲道砖铺设最为普遍,这些中黄色遍布大街小巷的凹凸地砖便是国民对盲道最深刻的概念;陶瓷盲道地砖的设计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设计施工标准,其“行进盲道”砖上的触条和“提示盲道”砖上的触点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高出水平砖面4mm的要求。但据笔者观察和亲身体验它的使用率并不高,反而成为道路障碍。究其原因:一来陶瓷材质砖未做强度大的防滑处理,在受到北方雨雪天气和南方雨季影响的时候,这些盲道砖最容易滑倒行人,特别是“行进盲道”的触条凹面;其次,因砖体材质性质和个别施工粗糙,再加上北方城市常年四季变化的温度差以及南方湿热气候或频繁台风天气等不可抗力而易引起地面断裂和翘砖,试问这样的盲道,视力障碍者敢走吗?恐健全人也避之而不及吧?卷材和橡胶材质造价较为低廉但要勤于更换和维护,不锈钢材耐磨可施工繁复,需细致为之。总之各种材质各有利弊如何选择视情况而定。

(二)盲道的功能性和管理问题

视障人群使用盲道便是对盲道功能性实现程度最好的检测,而现实中盲道利用率并不理想。其中盲道空间被占用的现象较为严重。盲道空间不仅仅指地面,还包括盲道上方垂直空间以及在行进中的空间,加上时间便是四维空间的问题了。因此,一般情况下健全人偶尔行走盲道并不算占用盲道空间,因为不管在盲道还是在步行道上,行人只能做流动的个体,而道路即是行人的承载;当盲人出现在盲道上时普通行人应优先让行,当然这取决于每个城市居民的个人素养而可不做硬性强制。在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今天,盲道在功能上保持殊性外还可靠近通用性设计,这样既能满足视障者需求也可兼顾一般人使用。

但是,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盲道空间却被占用了。

1.停车泊车:停车泊车占道问题是大多城市广泛的盲道空间被占用的原因之一,私家车随意停放或临时停放占用是监管的缺失也是一个城市设计有问题的体现,特别是各种类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占用起来更是肆无忌惮。

2.商贩占道:商贩占道经营也涉及城市管理的问题,更是一城素养的体现,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区别在于存在的程度有多深。例如大多城市闹市区夏季盛行夜市,摊贩占道经营一旦成规模便会成为常态。

3.公共基础设施占道:公共基础设施的占道责任多在于设计者和施工方;城市街道的景观从落成起便处于变化中,在改善的过程中,公共设施的添除必须要考虑到使用者,而不可粗野施工或照搬图纸使一些花坛、绿植、健身器材和站牌等荒谬地出现在盲道空间上。

4.过密人群长时间拥堵停留:过密人群拥堵涉及公共活动,按照常理任何单位的主办方或群众自发集会都不能长时间占用无障碍特殊空间,一些商业活动力求以规模吸引市民参与却严重影响正常道路通行,更毋庸说盲道了。撇开传播学不谈,试问拥堵的道路环境其他行人作何感想,那些残障人士呢?

(三)盲道铺装存在的问题

1.铺设随意,不符合验收规定。近期新闻报道某城市现惊天“百米35弯”盲道,盲道折走大跨度“之”字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奇葩”铺设形式,可谓“百花齐放”。这样的铺装显然不符合规定与验收标准。根据规定,盲道转弯处砖与砖的接缝转角度在10度左右,这样盲人行进时才能给予连续触感和衔接。还有盲道距离道牙至少500mm等的硬性规定与细节性规范,设计师和施工人员须在规定范围内根据实测铺设。

2.铺装连续性缺失。盲道是视障人群参与公共生活的保障之一。盲道不应只存在于街道,它是无障碍设计系统的一部分,还应该连接到一个城市主要的公共生活交往区域内,例如主要商场、书店、医院、地铁、银行、邮局等,也包括道路上的台阶坡道都应该有盲道触条或触点提示,即盲道应连续铺设与公共室内空间内无障碍设施连为一个系统,而不是存在主要道路上的一段。

(四)其他问题

相比发达国家,“无障碍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公民对此意识淡薄,以为与自己关系不大。首先残障人群并非完全失去行为能力,他们都有和普通市民一样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只不过因身体某部位机能障碍而使行动受到限制。其次,任何正常人都可能会因意外伤害造成暂时性的身体障碍:比如骨折、崴脚、视力矫正等;“无障碍设计”在其恢复期间可帮助他们参与公共社会活动与交流,无论在生理恢复上还是心理上都有极大帮助。

四、解决方法与建议

视障者独自出行多靠两种方式:导盲犬引路和使用盲杖;两者又以后者为多数。盲杖触点设计材质多为硬质尼龙和塑料,盲人行进时依靠盲杖触点触碰障碍物或敲打感知声音来判断道路方向,所以笔者认为在材质问题处理上可考虑将盲道砖材质和邻近的地面材质做大的区分。比如:石材盲道砖和混凝土街道对比;广场或街心公园的木质地面搭配不锈钢触点和触条,等等。施工要注重细节,众所周知日本的无障碍设计系统堪称完美,其地面铺设并不单一依靠盲道砖,有的根据场所和地面依靠触点触条排列出盲道的规定尺度;同时台阶处有提示盲道触点和无障碍扶手及显著地识别系统,甚至有语音提示。

随着我国居民私家车的增多,关于盲道被占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城市道路空间资源紧张是事实但不是唯一借口,因为论汽车拥有量和城市人口稠密度中国还不是第一。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可占道停车、拥堵问题较为普遍。则应加强管理和相关惩赏制度,推行地面上的计时收费停车位,就设计而言道路停车位要安排合理紧凑并提高盲道视觉识别系统。而对于基础设施的占道应加强修正改造措施。不同街道盲道材质不同,因此要因材定期维护更换。另外还要提高城市居民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可利用加强宣传或让市民参与体验等方式达成共识。

残障者因身体机能限制多从事某一特定专业性强的工作,例如视障者多从事按摩、钢琴调音等职业;可在视障者较为集中的工作地点和生活区连续铺装盲道,公共街道到公共场所(商场银行等)也应连续铺装并使之成为系统。笔者在台湾期间经常逛台北市,每当周末,多看到盲人非常自如地出入地铁,商场和书店,除偶有当地义工帮忙外想来也与当地无障碍系统的连续性和完善性有很大关系。

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盲道也开始有语音提示或相关引路APP的出现,可供我国城市借鉴学习。

五、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国存在相当数量的残障人士,如果他们完全在我们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中“消失”便是最大的问题。笔者认为盲道最失败的时候就是没有盲人去使用的时候,而盲道的功能性被肯定的时候也就是它们正在被使用的时候。

中国正加紧步入城镇化,城市的存在应保障每个人都有参与竞争、娱乐和生活的权利;城市的市民构成也是多样化的,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转变角色。而一个友好型的城市就应当包容单个人的不同,包括那些残障人士。他们和任何健全人一样需要城市的包容与自由空间。同时中国也开启步入结构性人口老龄化社会,城市的无障碍设计系统将在现代城市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德]乔希母·菲希尔编.建筑无障碍设计[M].常文心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编.无障碍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7).

[3]周序洋,周文波.无障碍设施设计施工与验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

[4]焦舰,杨昱著.城市无障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06).

作者简介: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的思考 第7篇

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1.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要环节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 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资源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条件。进入21世纪以来, 城市化的进程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里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 因此对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起着重大作用。城市园林建设不仅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可靠途径, 同时也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是城市道德风尚和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1.2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能有效改善城市面貌

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是现代城市的2个核心点,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不单是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更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跟上城市建设步伐, 马路绿树成荫, 街头绿地随处可见, 缤纷花草四季可见, 江河堤岸桃红柳绿, 城市公园分布均匀, 这些都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愿景。城市独特的园林景观与高低错落、丰富多彩的城市建筑相互交融, 能给现代城市增添活力、亲和力, 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 提高了城市品位, 最终使城市花团锦簇、绿树成荫, 成为人们理想的观光旅游、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

2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综述

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科学不完善, 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处在发展阶段, 城市经济实力不足, 投资偏重建筑、道路、管网、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 没有过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很多城市存在道路绿化的绿地率较低, 公园规模小、功能不健全、配套设施缺乏等现象。另外部分地方政府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观念陈旧落后, 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的促进作用, 只顾眼前, 急功近利, 而不考虑长远的影响, 因而对绿地规划没有硬指标, 或者硬指标偏少, 造成城市绿线范围过小, 影响了后期的园林绿化建设。另外一个就是因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经费不足, 新建绿地绿化植物死亡率高, 死亡苗木未能及时添补, 树木、花草病虫害防治及修剪工作等都得不到长期有效的保障, 从而导致绿地垃圾满地、杂草丛生、树形凌乱不堪, 枯树死树一大片, 不但没有给城市增添光彩, 还直接影响了市容市貌。

2.2 园林绿化规划建设模式单一, 没有体现城市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自己的城市特色, 因此不同城市的园林绿化规划建设风格都应具有其特有的特色和城市独有的风格, 才能体现出该城市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我国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根本不从城市客观存在的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出发, 也没有吸纳当地的文化精华, 只停留在表面的照搬照抄, 使得园林绿化建设趋于模式化发展, 缺乏特色。这种“千城一面”的城市园林绿化, 削弱了每个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 影响了每个城市特有的魅力。

2.3 绿化植物配置不科学不合理

一是注重了绿化, 轻视了美化。园林绿化既要体现生态效益, 又要有形式美、内容美、韵味美、色彩美, 同时还要突出特色和个性。但不少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在植物选择上只注重绿色植物的选择, 而忽视了开花植物的搭配, 造成一年四季均无花开, 缺少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二是很多城市大面积种植草坪, 减少了种植乔灌木, 这样做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乔、灌、草植物未能合理配置, 缺乏了层次感, 还造成了城市绿化的绿量不足, 消音、滤尘、防风效果减弱, 遮荫、降温效果差, 从而降低了园林绿化建设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三是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一些地方为了显示与众不同, 盲目攀比, 不惜花巨资, 从外地移植外来树种, 但这样做也存在了诸多弊端, 如外来的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 成活率没有保障, 另外一些树木因不适宜当地环境条件, 种植后生长不良, 甚至水土不服造成死亡, 这样不但影响了景观效果, 还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得不偿失。

3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3.1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 提高园林绿化理念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城市绿化要科学全面地考虑,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要从城市长远发展来规划, 要全面考虑公园、市政广场、道路绿化、街头小游园、河岸绿化等的规划。在各个点要有具体的规划设计, 应考虑点、线、面的结合, 人工与自然相结合、近期与中长期相结合,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比如城市道路在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绿化面积, 提高绿地率, 要形成林荫大道, 要形成城市绿色走廊;街头绿地建设要用做园林精品的意识去做, 并且争取做到街头绿地在市区内星罗棋布, 分布均匀,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要得到专家论证, 必要时还要发公告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 同时要宣传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提高全民的护绿爱绿的意识, 让广大市民都参与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来。

3.2 从地方特点出发, 突出城市品位和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它自身的地方历史和地域特色, 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中, 要充分挖掘城市的主题文化与环境、植被特色等重要潜力, 根据特定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气候条件, 独有的名人效应, 把古老的园林艺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 建成独特的山水景观、植物景观、人文景观, 营造城市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引进地方文化, 塑造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因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理清历史, 重视对景观资源的再利用、继承与保护, 在自然生态和地带性植被基础上, 融合当地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宗教历史, 使当地城市园林绿化体现出明显的文化地域特征, 以达到城市总体绿化效果, 突出城市品位和特色, 避免出现园林绿化“千城一面”的现象。

3.3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要科学合理, 注重物种多样性

选择绿化植物品种时, 要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 不能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品种, 另外要加强对引进植物的驯化, 以此来提高外来植物品种在当地的成活率和适应性。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 选择多品种植物, 这既是植物生态群落的内在要求, 也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审美基点。植物多样性可使病虫害减少, 植物生态和观赏效果增强, 从而达到植物生长良好和景观效果丰富多彩的双重目的。在植物配置时, 还应注重一般树种和珍稀树种相结合, 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相结合。注意常绿与落叶树种配比, 注重植物色彩变化, 不仅要使植物形体上有美感, 而且在视觉色彩上也应保证有美的享受, 通过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植物配置, 以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4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和进步, 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些是历史原因引起的, 有些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合理的决策引起的。因此, 在今后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园林绿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 凸显地方特色, 并遵循自然生态植物的生态规律, 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 发挥园林绿化最大的景观价值和潜在的生态效益, 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焕忠.浅谈中国园林植物造景特点[J].山西林业, 2003

[2] 宋晓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与文化原则[J].贵州农业科学, 2002 (5)

[3] 赵宝江.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 2000 (2)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第8篇

1.1 园林植物景观艺术性、地域性不够明显

目前,徐州城区很多道路绿化形式相对简单,特别是行道树树池大多是硬质材料填充为主,树池中绿化相对较少;还有一些“一板两带式”的街道,即使是绿化带内,大多采用的是单一模纹绿化设计,街道绿化整体景观单调。徐州市的街道绿化配置不丰富,缺乏主题意向,对道路绿化景观带内的模纹、小品等具有地方特色内涵挖掘不够。特别是最近几年,徐州地区大量选用南方引进到徐州驯化后的植物,对淮河以北气候不是很适应,冬季受冻或者生长速度很慢的樟树、山杜英、乐昌含笑等作行道树;还有使用了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太良好的广玉兰等;且用单一树池形式种植,对于徐州市的地方植物,如市树银杏、市花紫薇等特色植物种植较少,使得城市道路绿化达不到适地适树的要求和景观效果。

1.2 道路绿化景观的稳定性、持续性不强

植物具有不断生长变化的特征,这就需要在植物造景过程中,注重植物的长远与近期的发展。如徐州市道路绿化中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搭配、观花与观果或观叶植物、乔木与灌木花卉的组合不够,持续稳定的道路景观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江苏建筑学院西门的泉新路,它是铜山新区与泉山区链接成的一条景观大道,道路南侧的新区道路绿化的乔灌木、绿篱配置考虑了近远期的效果,而道路北侧的泉山区绿篱带就突然少了很多种植物。这就不能够使道路景观形成持续稳定的观赏效果。另外有些街道绿化过于简单、粗放,街道垂直绿化比较少,攀援植物往往在灯柱、山底石头处、部分植物枝干上略有部分,墙的外立面及屋顶的垂直绿化则很少。徐州市区的街道因为其宽度不足,所以使得绿化的空间降低,有的还会产生街道绿化不连贯成不完善的情况,而对街道的整体性产生影响。

1.3 树种选择未能处理好与建筑、路宽、管道网的关系

首先,由于在较窄的人行道中种植树冠开阔的行道树,大树与路边的建筑之间矛盾日益增大。如悬铃木,与道路两侧的建筑矛盾很大,以至于每年不得不强行缩冠或遭人为破坏,有的树形不整齐,造成街景不美观。其次,有些树种虽然比较适宜种植在较宽的城市道路中,但生长很慢,冠幅较窄,如女贞、广玉兰、银杏等在景观道路上难出效果,营造的林荫效果相对很弱。最后,有些道路规划设计时未考虑道路绿化的空间,因此,规划部门与园林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相互协作。

2 徐州市道路绿化的发展前景与策略

2.1 突出个性、特色、多样性的设计理念

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的一个骨架,植物的配置造景也应结合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人与环境的融合、地域文化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在造景上充分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城市街景绿化环境中能够再现历史文化的场所精神。如充分挖掘、归纳徐州的历史的人物事件、汉画像石图形、楚汉玉石造型、民族服饰纹样以及淮海地区的民俗剪纸文化通过简化或是抽象化,用构筑景观小品、绿篱造型,来表现地方传统文化精华的元素或符号。从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到路边的游园设计,都应该从整体上凸显一个城市的个性特征。

2.2 重视色叶乡土植物与外来物种的科学配置

根据调查徐州地区适生常绿乔木和色叶树种有100多种,其中常绿针叶阔叶乔木17余种,色叶树种近39种,可引进的常绿阔叶乔木23余种,色叶树种23种,竹类本土9种,可引入19余种。现有的色叶树种主要有银杏、水杉、枫香、臭椿、乌桕、重阳木、黄栌、栾树、黄连木、柿、白蜡、元宝枫、五角枫、花叶青木、金边女贞、金边卫矛、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在气候变暖的时代到来,适时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如香樟、广玉兰、北美鹅掌楸、罗汉松、金叶国槐、红花木莲、红叶加拿大紫荆、红叶石楠等,以此来丰富多样性的绿化景观,以改变徐州城市园林季节性“缺彩”的局面。

2.3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化建设之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园林城市”建设兴起,赋予了城市灰色空间更多的功能色彩,建设低碳型园林城市是顺应时代必然结果,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营造出符合于人的需求,并且具有个性化的绿化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应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和设计之初和施工以养护管理等相关环节上极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真正地提示资源的使用率。

3 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是构成现代人类良好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展示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形象窗口,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休息环境,起着其他任何措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巧玲.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浅谈我国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植物配置 第9篇

关键词:园林,城市化,植物配置

就世界范围而言, 城市园林行业已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已经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 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园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我国城市园林的发展, 也在日益加速。然而, 我国城市园林的发展, 与人民的需求、国际水平相差很大距离。这就需要对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系统的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城市园林在生态建设及都市绿化美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的发展水平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且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 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 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 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尊重自然, 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 利用自然,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1 城市园林现状

1.1 城市绿地结构趋向单一, 缺乏生态学指导。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 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 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 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尤其是在近年来全国大中城市兴起的草坪热, 更是将这种单一性倾向推向了顶峰。另外, 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 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水土的城市, 都有最适合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将这些植物群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运用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 就可以自然地体现出城市绿色景观的地域特征, 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 就会使人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 便会使人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这种突出地理特征、凸现城市风貌、因地制宜而又经济实惠的绿化理念, 应该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导法则。但这一法规近些年来在名为“现代化”实则西洋化的城市园林绿化中被削弱甚至否定了。于是原产于韩国、后风行于欧美、现风靡于中国的韩国草坪大片大片地在城市铺起来了, 不论这个城市地处东西还是南北, 也不管这个城市是干旱少雨还是多雨潮湿;而一些适合在热带沿海城市生长的植物如槟榔树、棕榈树、椰子树等等, 也被广泛引种到大江南北的城市之中。在这样的园林绿化过程中, 城市的地域特征在绿色景观中消失了, 人们也因体验不到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而兴味索然。可见, 这种结构趋向单一的城市园林绿化, 削弱了每个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 影响了每个城市特有的魅力, 不仅有害于城市景观的美化和城市形象的树立, 而且也大大弱化了城市园林绿化应发挥的生态效益。从旅游经济的发展角度看, 这种单一的城市园林绿化也大大降低了旅游者对城市的兴趣, 使他们将城市作为旅游的“站”而不是旅游的“点”, 显然这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2 绿地生态效益重视不够, 绿化体系亟待完善。

城镇绿化中引进一些适宜的树种是非常必要的, 但相比之下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和安全, 因此这两者都应改受到重视。北方城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常绿树种资源有限, 在冬季缺少绿色。因此许多城镇都非常注意常绿树种的引进。当然, 从丰富景观的角度来说, 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有些常绿树种引种进来后, 许多都处于濒死边缘, 不要说发挥生态效益, 仅仅是维持生命。相反, 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落叶阔叶树种, 不仅能够在夏季旺盛生长而发挥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 而且在冬季落叶阔叶增加光照, 起到增温作用。目前许多城市在绿化建设中, 热衷于引进外国植物及新品种, 忽视乡土树种, 尤其是建群种的应用。在植物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建设中, 不重视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和美化效果, 导致城市森林景观单调, 缺乏自然特性, 生态效益低下, 不能充分发挥单位面积上应有的森林生态效益。从全国城镇绿化的现状来看, 除了城镇森林公园、城郊片林等原生绿地体现了多树种、多层次的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以外, 在其余的大部分的绿化模式中, 品种单一, 抗逆性差, 甚至是仅为造景而造景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类设计忽视了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于城市森林绿地建设自然化、生态化的趋势背道而驰。

1.3 缺乏文化品味, 难觅历史文脉。

如同建筑不是建筑材料的堆砌而是建筑思想的体现, 城市不是建筑的胡乱拼凑而是城市建设思想的物化一样, 城市园林绿化也决非简单的植树、栽花、培草, 也并非仅仅是从生态法则角度来种植好花草树木, 而是一种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植树栽花培草活动。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 应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的同时,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 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 从而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 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些文化背景。然而近些年来, 国内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 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 或以西化的美学视觉来指导城市园林绿化, 或举着“借鉴”的旗帜去抄袭模仿别人的成功之作, 如欧美式草坪的全方位推广, 模纹花坛的广泛流行等。结果使人们很难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 更难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 从而使城市丧失了自身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2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

2.1 配置原则:

2.1.1 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 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 自然景观, 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 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 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 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 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 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 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2.1.2 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 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平装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 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 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 合理配置植物, 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 按照生态学原理, 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 合理布局、科学搭配, 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 群落稳定发展, 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 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1.4 文化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 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 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 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园林景观。

2.2 配置方法:

2.2.1 近自然式配置。

所谓近自然式配置, 一方面是指植物材料本身为近自然状态, 尽量避免人工重度修剪和造型, 另一方面是指在配置中要避免植物种类地单一、株行距地整齐划一以及苗木的规格的一致。在配置中, 尽可能自然, 通过不同物种、密度、不同规格的适应、竞争实现群落的共生与稳定。目前, 城市森林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森林绿地的近自然配置应该大力提倡。首先要以地带性植被为样板进行模拟, 选择合适的建群种;同时要减少对树木个体、群落的过渡人工干扰。上海在城市森林建设改造中采用宫协造林法来模拟地带性森林植被, 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2.2 融合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探讨 第10篇

1 城市景观园林的重要性分析

1.1 构建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

城市的发展需要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仅要求市民踊跃参与、积极支持, 同时, 先进的城市文化也能给市民带来高品质的精神享受。一方面, 优秀的景观园林建筑是城市的地标, 也是城市的名片, 可以体现出城市的魅力和内涵, 让市民们充分地感受到城市氛围和城市文化, 优秀的景观作品可以起到宣传城市形象的作用, 可以在国内的同行业中享有盛名。另一方面, 城市景观园林在建设时会充分考虑到当地水土、气候、文化等, 因此, 每个城市的园林景观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烙印着当地人民的共同特质, 由此, 市民的凝聚力也可以在园林景观中有所提升, 实现城市文化的共同建设。如抗战时期的主战场城市, 多会建设有反映抗战军民浴血奋战、英勇向前的事迹与精神的园林景观, 充分地反映了城市文化。

1.2 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面貌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一个城市的整体卫生、精神面貌多会体现出城市的经济状况。一方面, 园林景观建设为市民们打造了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 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休息之余, 市民有了更多的精力实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城市经济得到发展, 进而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打造现代化的高端园林景观作品。通过景观建设和园林建筑的良性循环, 最终实现景观园林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

1.3 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 由于汽车尾气、大兴土木、空调暖气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必须要得到遏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大规模的建造城市景观园林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 我国的景观园林在设计时多会栽植大量的绿色植被, 通过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吸收粉尘, 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此外, 城市内部如果有大量的植被覆盖,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涵养附近水源, 进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虽然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但是对于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2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实践

近年来, 我国在城市的景观园林规划项目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逐渐从“粗放型规划设计”向“精致型规划设计”转变, 但是, 由于我国的景观园林建设起步较晚, 虽发展速度较快, 也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2.1 忽视生态效应

在“精致型规划设计”的制约下, 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景观园林建造时, 更注重片面的景观建造, 整体意识不强, 不仅没有考虑到生态因素, 甚至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而破坏原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建设受到城市经济状况和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影响, 容易缺失整体性的设计意识。因此, 很多景观园林在建设时与保护城市环境理念背道而驰, 大兴土木、任意占道, 对城市文明的意识不足, 甚至盲目地追求景观的美感, 而破坏城市生态。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那些单纯地把城市景观园林艺术归结为城市装饰品的思想是错误的, 不仅不能为城市形象和环境做贡献, 反而会破坏城市原有的规划和生态, 更不能为市民服务, 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2.2 设计师责任意识不强

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师的能力水平和责任意识, 如果设计师责任感不强, 就不会把景观建设作为一项事业, 而只是当作临时性的工作来应付。然而, 我国的一些设计师因为责任意识不足, 造成了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例如, 一些设计师没做好充分的准备, 事先没有认真研究地形地貌和城市现状, 凭空想象, 到具体施工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题, 但是又无法解决, 因此, 只能在最后临时修改或重新施工, 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 还不能建造出整体效果良好的景观园林作品。成功的景观园林作品应该是集创新性、生态性等于一体的, 各个景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建造完成后, 呈现出最完美的形态。但是, 如果设计师责任感不强、设计程序缺乏科学性, 也就无法保证具体施工的可行性, 在施工过程中问题逐渐显现, 设计师和承包单位互相推卸责任, 更是无法打造出精美的景观园林作品, 也无法为城市建设添一份助力。

2.3 景观园林建设缺乏新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欣赏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因此, 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也应该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创新。但是, 仍然有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感不强、景观排列方式陈旧、植被种类单一等, 总之, 缺乏设计新意, 无法建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就时代的发展速度而言, 景观园林也需要推陈出新,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因为创新意识是园林设计的灵魂和核心, 无论是整体布局, 还是微观摆设, 都要精心、细心, 才能体现出设计师的精妙想法。一般的园林景观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布局和装饰风格, 或活泼或沉郁, 每一块石头、每一个装饰、每一株植物, 都要为整体的风格服务, 而如果缺乏新意, 就只是将预先准备好的物品随意摆放在景观位置上, 失去了景观园林应有的意义。景观建设的新意应该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从城市背景、发展历程、人文特色等方面去深入挖掘, 并找到一个切入点, 完成景观设计。

2.4 设计考虑不全面

目前, 我国景观园林设计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师的考虑不够全面, 不能全方位考虑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状况, 在园林景观竣工的一刻, 虽然保证了当时的美丽和壮观, 但是由于喷泉、植物等装饰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而只有夏季才美丽的景观是失败的。必须要全面考虑, 才能打造出一个不受季节变化影响的景观园林。尤其是我国东北地区, 夏天最高温度可达到37℃左右, 而冬天最低问题却又低于-20℃左右, 明显的季节变化, 给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 在设计北方的景观园林时, 要尽量缩小喷泉等的面积, 并扩大假山、松柏、设施等的面积, 这样保证为市民提供娱乐场所, 又能保证秋冬季节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社会的发展要求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速度、规模和质量也随之提高, 目前, 我国城市的景观园林建设随处可见。尤其是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余暇时间增多、欣赏水平提升, 对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要求明显提升, 需要设计师和施工方全力配合, 为城市建设提供支持力。同时,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涉及植物学、林学、环境生态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等多门学科, 为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带来困难, 这些都应引起重视。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发的加快,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从城市景观园林的重要性和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实践两个方面, 对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规划

参考文献

[1]田姣.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2 (02) :143.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第11篇

关 键 词:城市家具、设施、环境、绿色理念

“城市家具”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须接触到的,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的设计不仅可以带给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感到心情上的喜悦,同时也代表我们整个城市的形象,体现我们城市的文化内涵。

1、“城市家具”的概念

“城市家具”即城市公共设施,之所以称之为“城市家具”,是因为有亲切感,虽然这种称呼不规范,但是这样能体现到了“城市家具”设计的理念——以人为本。“城市家具”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小到果皮箱、交通标志,大到公交站台、城市照明设施等城市环境设施。

2、“城市家具”设计研究方法

(1)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城市家具”的设计主要体现出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在设计当中应该要考虑到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当地的风俗以及当地的气候特征等。应该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以及周边的建筑环境,结合这两点来设计出能代表当地的特色符号,将这个符号提炼后运用到“城市家具”设计当中。

(2)强调色彩上的视觉统一性以及造型上的美学法则。视觉色彩和造型是最为直接的能触动大众的心灵的,美的产品总是会让人从身心上感受到愉悦,有去想要使用它的欲望,使用它的冲动。在“城市家具”设计上也遵循着美的法则,同时也要结合当地人群的审美习惯。

(3)在“城市家具”设计上着重从人机工程学出发,根据人的生理尺寸、心理尺寸、心理特征、生理规律、以及人的操作习惯,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城市家具”设计,同时根据当地人群的特征,研究适合当地人使用的设施尺寸,和空间分割尺寸,使得设计的“城市家具”适合于当地居民的使用。

(4)易用性是“城市家具”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好的“城市家具”可以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它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便于效率的提高,不至于我们会在纠结是不是该这样操作等问题。设计语言简单明了,对于使用者来说能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够满足大都数人的需求。

(5)材料的选择以及生态性原则。在“城市家具”的设计上,材料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它的使用环境等因素,这样可以延长“城市家具”的使用寿命,也可以便于它的维护等。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考虑材料的使用环境,对于材料的处理以增加其环境耐候性。

(6)“城市家具”间的合理搭配及其齐全性。“城市家具”的合理搭配主要还是考虑到人的生活习惯,动作习惯,连续的要求。例如在广场上,路灯和座椅的搭配,当人们夜晚散步想要休息的时候,通常习惯坐在有灯光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趋光性所致的。

3、我国“城市家具”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提高,与原来相比开始注重设施的发展,也开始注重设施材质、颜色等的选择和搭配。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设施不健全。

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垃圾桶、电话亭等。例如我们在街上想仍垃圾的时候,很苦恼看不到垃圾桶。街道上也缺乏无障碍设施,使残障人士缺少和整个社会交流的机会。文化艺术方面设施甚少,例如缺少报刊亭、雅俗共赏的雕塑等。如图1所示就是缺少必要的自行车停放设施,让自行车停放很杂乱。

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们在设计“城市家具”的时候应该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适当的增加设施的数量,并且通过设计研究对设施的进行合理的配置。弱势群体也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城市家具”的设计就是本着人性化的理念,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弱势人群,设计出即适合大众又适合他们使用的设施,增加他们与整个社会交流的机会。人们现在越来越注重精神层次的提高,适当的提高文化艺术方面的设施,增加报刊亭的数量,将其也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也要多建造有艺术意义的雕塑,通过这些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整体水平低。

“城市家具”的设计与街道周围的环境不相匹配。如图1所示周围都是现代化的建筑,唯独这个具有仿古造型的设施家具矗立在其中,显得很不匹配。材料和造型的选择上忽视使用功能的要求,而是注重它的审美特性。但是审美特性也往往不能达到“人—物—环境”的和谐,一味追求过度的装饰,而忽略它的舒适性(如图2)。欠缺耐久的使用性,不经长时间的使用(如图3)。经过长时间风吹日晒,座椅明显的感到褪色。制作半手工化,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生产、运输、安装、维修和更换都不方便。

在进行“城市家具”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周围的整体大环境,让设施的设计能融入到其中。前期调查很重要,要调查当地的地域特色,不能随便进行仿古设计。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不能仅仅考虑它的审美特性,因此在材料的选择和造型上也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选材要适合户外环境的,适合长时间使用的,考虑到安装和后期的维护,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模块化的设计融入其中,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选用不同造型的模块元素进行组合,得到最具个性化的产品。可以简化工序,降低成本,同时可以缩短现场制作与安装时间,方便运输与维修。

(3)缺乏人文关怀。

现有的“城市家具”未能很好地引入文化关怀理念,未能表现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缺乏对使用者在户外环境的状态的关注,缺乏对户外环境的人性化条件的探索。未能创造一种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技术、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的内在身心之间的和谐关系。如缺少适合残障人士使用的公共设施,使得他们只能生活在自己的极小的圈子中,不能很好的融入整个社会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减少正常的与人沟通的机会。

nlc202309020109

例如垃圾桶的设计,过低时,使用者需弯腰完成。过高时,小孩需要踮脚才能够到。垃圾箱箱盖过重,大型垃圾箱容积较大,并且是上盖式垃圾箱,为了防止大风吹走箱内的垃圾,上盖都比较重,老人和小孩都没有办法打开箱盖。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当地人生活习惯和人机尺寸,设计出适合于当地人使用的垃圾桶。

人性化是“城市家具”设计中的核心理论,我们在进行城市家具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人文关怀,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使用者在使用时的不同状态,对他们的使用条件探索,并且进行人机研究,设计出适合当地居民使用的“城市家具”。构建“人——物——环境“的和谐。

(4)缺乏历史文脉的延续。

目前“城市家具”的设计,不是到处照搬照抄就是盲目地复古、赶时髦。这样使得城市街道景观和整个城市的环境不相匹配,破坏了整个城市的景观。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是这个城市的特色的体现,如果我们丢弃自己地区的文化,那么就像是我们丢到了我们的根,使得我们整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灵魂。

设计的时候要考虑设计的地域性,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家具”,将历史文脉得以延续。研究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风俗等,总结研究历史文化,将其提炼,取其精华,提炼出当地特色的文化符号,将它运用到家具的设计当中。如北京前门的路灯,古香古色,造型大器。再如苏州街道两边的路灯,小巧玲珑,精巧别致。这两处的路灯都各具特色,造型上都有极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对美化环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图4、5)。

(5)“城市家具”彼此之间风格不统一

“城市家具”设计的风格不统一,没有共同的设计元素,缺少家族感,让“城市家具”看起来很杂乱。即使近些年来对“城市家具”设计进行了各种创新的设计,但是由于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使得“城市家具”的风格不统一,出现了所谓的混搭风。如我们在街道上会看见不同的“城市家具”的造型和风格都不一样,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符号,显得杂乱无章。

如图6、7所示就是一个城市各种不同的混搭风。公交车候车亭做成了仿古风格,而路灯是现代风。

在设计的时候要进行各部门的协调,设定统一的风格,让配套设施都是该种风格,这样会有一种整体感和统一感,不至于看上去很杂乱。定风格时候也得考虑到周围的大环境及当地的地域文化等。

(6)欠缺功能的可识别性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某些“城市家具”功能性不突出的现象,导致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操作它和使用它,最为糟糕的是不知道它的功能性。 例如街道边的公用电话亭因为正立面的大幅广告覆盖而使路人不能分辨其主要功能。

设计中要充分的突显出功能的可识别性,我们的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人服务的,让人用起来感到贴心,就是以人为本。设计时在突出功能的地方要让该部分做的简洁明了一些,不能在此处加上大量的装饰,不然我们的功能就不能被识别,这样就失去了设计该“城市家具”的意义了。

4、“城市家具”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城市家具”设计当中,这是未来“城市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首先,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选用不易受腐蚀、易于清洁和维护的材料,应尽可能地选择可再生、可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其次,可拆卸性也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使得大部分零件都能重新使用或回收利用。并有利于设施后期的服务和维修。然后,不仅仅要考虑原材料的回收,要更为关注新产品中如何利用废弃产品的零部件。最后,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应该被应用于“城市家具”设计当中。

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绿色理念下的“城市家具”设计会为人们提供更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城市家具”面临的问题,思考如果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改善以及创造新的“城市家具”,设计出更加适合于人们使用的“城市家具”,构建“人——物——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宋树德.街道家具——细节体现城市品位[j].中国建设报,2010(2).

[2] 樊沐佼,朱珠,李昕.景观设汁中的活力元素:城市家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2):186.?1

[3] 鲍诗度.王淮梁.孙明华等.城市家具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陈准,胡玮.谈城市公共空间中城市家具的设计[J]. 工程建筑与设计.2008

[5] 刘志峰,刘光复 著 《绿色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版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第12篇

1.1 农药的滥用破坏了生态平衡

我们对付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农药, 但是目前国内对农药的使用并不科学, 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有些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在许多城市的园林防害工作中, 我们采用的都是以叶面喷施高毒性化学农药为主, 盲目的追求百分之百的杀虫率, 这样的杀虫效果虽好, 但是却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使病虫产生了强大的抗药性, 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我们做过一些实验发现, 如果通过器械把农药喷洒到植物上, 大约20%~48%能够接触植物叶面, 不到的农药沉降到害虫身上, 但是其中的药剂才会起到真正的杀虫作用, 大量的农药都沉淀到土壤和环境中, 导致城市到处弥漫着农药, 这样不但没有起到绿化城市的作用, 反而污染了城市环境, 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 只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

1.2 城市环境适宜病虫害滋生

现在城市建设密集, 人口众多, 卫生条件差, 通风不好, 很容易形成局部闷热。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植物自身的抵抗力, 也使得病虫害得到了滋生的环境保障。例如像蚜虫等躲在树木或是建筑物上, 加上太阳的作用, 这种环境是最有利于这类病虫害的繁殖。而树木一旦受到损伤, 那么病菌就很容易通过伤口进入, 造成腐烂。

1.3 不完善的预测机制

我国采用的植物保护原则是“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预测工作, 主要是通过长期的数据统计, 科学的分析病虫害的繁殖特点, 当地气候变换和植被组成, 结合现代化的仿真技术, 正确的判断出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以及数量和规模。这个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了植被防治的效果。但目前, 国内因为缺少这方面的技术人才, 加之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资金相对欠缺, 使得在病虫预测方面的研究不完善, 通常只有靠经验预测, 这当然是不行的。

1.4 园林植被保护缺少高素质、业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

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 园林植保工作通常收入低, 工作辛苦, 因此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不高, 再加上相关培训跟不上, 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 只有靠以前的传统经验来实施, 没有与时俱进。比如, 有些连是病害还是虫害都分不清, 用药张冠李戴, 这些都会使得防治工作事倍功系, 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漂亮、新奇, 要充分认识到植物是够适宜生长, 与其他植物是否能够共存。我们在这个选择中, 必须遵循科学, 有依有据, 让有经验的专家反复论证, 最后拿出方案。

1.6 高科技手段使用缺乏

科技会带来质的飞跃, 对于园林植保也是同样。我们拿数据库来说, 我们过园林植物病虫种类大约有多种, 每种的特点, 生长环境, 防治手段都各不相同, 要收集汇总这些有害生物的资料是一个很费时费劲的工作。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共享处理分析这些数据, 而其中数据库技术是有害生物集中管理的有效途径。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绿化有害生物相关资料进行集中统计管理和查询, 将大大提高植物保护的效率。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使得我们的植保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2 未来园林植保工作的展望

对于植保工作者来说, 必须要增强对病害、虫害威胁的认识, 改变以往不重视的态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 要让园林在城市中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 要理解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的联系, 整个生态环境中, 害虫、天敌、环境是一个互相约束互相依存的关系, 当外来物种进入后, 会改变原有的环境, 打破系统的平衡。因此, 作为植保工作者应该理解有虫无害才是最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防治方法来说, 不能完全依靠药物的治疗, 而是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法, 利用一些天敌昆虫、害虫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益生物来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人工捕杀、阻隔或者光、热、电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控制害虫的数量。总之, 防治方法不能单一化, 要尊重科学, 尊重物种的自然生长规律, 多管齐下, 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人类同病虫害的斗争是长期而艰巨的, 如果一味的寻找一种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达到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也是不现实的。单一的防治措施是不能克服这个世界难题的, 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手段来防治病虫和杂草危险, 多做科学研究, 加快防治病虫害新技术的推广, 才能使得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摘要:城市园林植保工作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文章通过对当前城市园林植保现状的具体分析, 提出了城市园林植保科学化、现代化的改革方法, 对今后的植保工作也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保,改革

参考文献

[1]段新满, 中小城市园林植保问题多多[J], 中国花卉盆景, 2003 (12)

上一篇:感性因素下一篇:虚拟语气高考考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