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的应用范文

2024-07-01

辩论中的应用范文(精选12篇)

辩论中的应用 第1篇

1.高中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提炼与概括。教材形成某些观点,这未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时期,教材对有关理论的见解与阐述会有所不同。由于政治学科受到现实的影响巨大,极易受到政治见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中的人们本身也在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势必造成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必然要求不同的观点遵循合理的途径表达。采用辩论的形式即可将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观点呈现出来,在彼此磨砺中摒弃谬论,更新观念。

2.学生个人对已被公众或教材认可的某些观点会持有自己的看法,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合适的形式,为他们改变一己之见提供平台,让他们尽情释放疑惑。辩论即可为他们提供机会,表达观点,彼此影响,共同提高觉悟,统一认识,避免出现偏激之见。在辩论中,有的学生可能会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可能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难免打上个性化烙印,未必符合普遍事理。这恰恰为这部分学生改变思想、提高政治思想道德觉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3.辩论本身具有对抗性、挑战性和刺激性,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释放学生的潜能,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能够改变枯燥的说教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同样如此,他们不希望在沉闷、死板的课堂环境中枯燥而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如果学习不能唤起他们深层建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意识,则学习必定低效,而且学习的积极性被一点点侵蚀。辩论的活动性特点则恰好迎合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够弥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之不足。

从教学理论的角度看,我们不妨将辩论与教学联姻,形成一种“案例辩论式”的教学方法,作为讲授法的有益补充。“‘案例辩论式’恰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听’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开发。”如果老师组织得当,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能够担当辩手、记录、评委、点评、自由辩手(随时加入选定的一方)等不同的角色,学生就会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

从实际价值的角度看,由于辩论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的纯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里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所以案例辩论式的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辩论的本质上是“议”,合理的议、正确的议、深入的议、对抗式的议能够使理越议越明。“‘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请看下面的案例。

教学目标: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辩题: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呢?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就这个议题,正反双方选择下列观点之一:潜规则能够轻松地带来经济效益;正规则能够保障经济效益。

辩论程序:主席致辞———辩论双方陈述观点——辩手对辨———辩手总结陈词———评委给出辩论结果,评出最佳辩手、最佳参与奖。

辩论要点:

正方:我方认为正规则好。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规矩就是正规则,合乎道义,合乎常理,合乎法律,合乎人们的共同的约定。谁如果离开了这个规则,谁将受到规则的惩罚,被排除规则之外,也最终会失去既得利益。古今以来,人们从来不赞成强取豪夺、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的做法,而且,这样的人,不管在哪一个朝代,只要他不收手,累计到一定程度,必然被绳之以法。清朝时期的鳌拜、和珅就是有力的证据;如今纷纷落马的所谓的“大老虎”更是活生生的例子……

反方:我方认为潜规则好。俗语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别人都在潜规则,而你偏偏守着正规则,不是不合时宜吗?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不是有很多人凭借着人脉广的条件,拿到很多地块,轻而易举地中标吗?你看看,哪一个巨商的背后不是有着官员的影子?

这个案例,辩题设计具有可辩论性,正辩双方围绕辩题辩论,有利于弄清楚潜规则好还是正规则好,充分调动才情。正反辩双方陈述观点明确,表达清晰,有观点,有论据,而且还采用了反问句,加强了论辩效果,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好不激烈。这样的辩论过程就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也成为一个巨大的情意场,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社会治理的缺陷和不到位,的确产生了诸多乱象,这给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崇尚潜规则的思想。而通过辩论,学生们就会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和人们向善向美的愿望,增强民族自信心。

当然,辩论式教学不一定非得中规中矩地严格按照辩论的样式执行,大可以相机而动,灵活设计,只要能够发现具有可辨性话题,即可随时展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师具有相对专业的学科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积累,具有一定的辩论和沟通能力,适时地参与,能够起到点拨、纠偏、升华、鼓励的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调整辩论方向,补充论据和道理阐述,掌控整个辩论过程,增强辩论的学科性和有效性,不断地优化高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质量。

另外,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最好不要增强学生的负担,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组织,尤其是对于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既要严肃地对待,也要分清轻重缓急。比如,规范地辩论活动能够开展三到四次也就可以达到离理想的效果了。为了释放备战高考的压力,可在距离高考较近的时段安排一次;平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相机而动。不过,这三到四次的辩论务必引领学生,严格遵守辩论程序,科学设计辩题,确保体现出教学性、辩论性,能够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切记为辩论而辩论。所以,教师务必加强整个活动的指导,既要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辩论中的应用 第2篇

李微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学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辩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准备阶段、课堂辩论阶段、辩论评价阶段。

(一)准备阶段

辩论赛的组织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辩题的选择、课前准备和小组分工、资料搜集。

辩论前,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切合时代脉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合适的辩题,要有一定的思辩度,既能引起学生共鸣,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正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继承传统文化

反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学习外来文化

选择合适的辩题之后,教师要把学生适当分组,辩论一般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辩论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确定人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确定正反方主辩人数各为4人,同时每方可以有智囊团,智囊团每方人数为16人,记分员2人,监督团8人,这样就基本可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辩论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可是文字、图片,又可是视频,还可是学生实际调查结果。

(二)课堂辩论阶段

课堂辩论阶段主要有课堂辩论和教师指导两大部分组成。

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可以借鉴大学生辩论赛的流程,结合学生实际加以补充。首先是一辩阐述本方观点,其次是二辩对本方观点的论证。接着是自由辩论时间,自由辩论时间以每方的三辩为主,其他人员皆可参与,智囊团也可参与其中,丰富辩论,活跃气氛。最后是每方四辩阐述总结时间。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才能,又能促进每方团队之间的合作。双方积极互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培养健全的思维方式,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乐趣。

课堂辩论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对整个辩论过程的引导、调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健康、自由的言论环境,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尊重学生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辩论主题和过程,当学生辩论脱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拉回主题;当学生辩论出现过多负面影响时,教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保证辩论赛的正确方向;当辩论赛气氛过于活跃时,教师要严肃认真、恰到好处地控制;而当出现冷场时,教师又要善于调动气氛,适时引导。教师的点拨要精练,言简意赅,“四两拨千斤”,不可喧宾夺主。

(三)辩论评价阶段

辩论评价可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好的点评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点评从学生角度,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特点和想法。教师点评可从学生论前准备和论中表现两方面入手。论前准备包括学生材料准备是否充分、逻辑思维是否严密以及学生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论中表现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程度、队员表现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创新,肯定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指出学生在辩论赛中的不足,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对辩题进行剖析,并与课本理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宏扬正能量,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辩论式教学方式的反思

辩论中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 英语辩论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29-02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urge English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method. English debate,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will be applied to practice students’ ability of thinking,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nd writing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English debate Independent colleges

一、綜合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我国各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并据此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测试与评估等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发展战略。依据大纲指示,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大类型。综合英语则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是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初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和提高英语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传授系统的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阅读技巧等基础语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综合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任,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的新兴产物,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教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总体较差,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在听、说、写方面,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另外,由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的不适宜以及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等原因,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更无法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这些问题也体现在综合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所在院校教学的非系统化和教师所授课程的不断变动,综合英语教材出现了不连贯性,有的学期使用的教材偏重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如英语语法、词汇、语篇分析,忽略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期使用的教材则侧重口语输出,文章难度偏低,内容过时,只是对学生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没有考虑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需要。同时,作者通过对综合英语的教学观察发现,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以阅读为起点,着力讲解词汇、课文,带着大家做练习,说、写、译的任务并不多。即使有,也主要是用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练习、巩固新语言形式的使用。换言之,说、写、译只是手段,而不是培养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英语辩论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各种规模英语辩论赛的盛行,英语辩论在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专家、英语教师都达成共识,认为就本质而言,英语辩论实际上是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拥有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强调互动交际;关注语言也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强调学习者个人经历在学习中的作用也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四、英语辩论在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我院使用的综合英语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第三版,与之前的版本相比,该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更注重语言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与语言活动以及语言学习联系起来。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任务型活动和研究型活动。总之,每一个单元的话题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重现,听说训练、阅读理解与扩展性训练。而英语辩论教学对综合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无疑更为明显地体现在锻炼提高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上。

1.综合英语课堂英语辩论的形式

英语辩论的形式除了常见的英语辩论大赛上的席位式辩论外,还有单辩、自由辩等。单辩指给出一个辩题,让单个的学生给出意见,学生可以自由组织自己的观点,并与意见不同的学生进行比较,完善自己的论证。自由辩则是涉及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针对给出的辩题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以此分为双方,并各自推荐人选进行开题陈述和辩论总结。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辩论方式。以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相关谚语为“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教师可以提问“What counts as a good beginning for English study in the college?”该题目无确定答案,不涉及正反意见,每个学生都可依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只要有理有据,便有可接受性。而在本单元的阅读理解部分Pre-reading task中,有一思考题为“Should children get paid for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their families? Why and why not?”此类辩题只拥有正反相对的选择,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辩论的方式也可采用席位制辩论,这两种方式相对而言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且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综合英语课堂英语辩论辩题的选择

由上可见,综合英语课堂上的辩题可直接源于该课程。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与学生的大学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当下的重要时事、社会新闻等。譬如,“Students should have a part-time job”,“Smoking should be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

3.英语辩论对提高综合英语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①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②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③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英语辩论作为任务型教学的方式之一,同样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仍然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结合课文提出辩题“Children should get paid for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the family”,并按照席位制辩论的要求进行任务布置,全班被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队,所有队员都要围绕此辩题进行思考,交换意见,提出问题,并进行归纳合并,此时学生已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进入实际的辩论过程时,每个队可选取四名代表作为辩手,对己方的观点进行阐述,并针对对方的发言进行反驳,为了让所有的同学都有直接进行辩论的机会,每一次所选的辩手可不同。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做评论、总结,并要求学生结合辩论,完成一篇议论文的写作。

在整个辩论的履行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要运用英语完成辩题分析、决定论证要点、预测对方的表述,并进行现场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努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准确得体地说明自己对论题的理解,注意倾听和把握对方的语言信息,揭露对方的谬误,并从广度和深度上深化辩题。这就要求学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而议论文写作则可以将辩论的促学效果发挥得更为明显。辩论中的集思广义让学生有话可讲,并懂得如何组织语言,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辩论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锻炼听、说、写的有效途径。

五、结束语

综合英语课堂上的英语辩论能切实依据教学目标而进行合理设计。英语辩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更能突出说、写能力的培养,通过输出带动输入,缩短输入到输出的距离,使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英语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蔡基刚.大学英语课堂讨论与辩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Jane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g-man,1996

4 吴东明.应用英语辩论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3):91~92

5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6 肖琦.高校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97~99

辩论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4篇

自本世纪初以来, 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也有了显著增加。据新华网2010年9月14日报道, 2009年, 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达964.8万人, 比1999年增长了8.2倍;招生数达313.4万人, 比1998年增长了6倍以上, 超过本科生的招生规模;毕业生数达285.6万人, 比1999年增长了6.2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1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的扩招导致学生的差异性较大, 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不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落后, 而英语更是这些高职学生难以突破的学科。从我院去年 (2010年) 入校学生英语成绩统计来看, 他们的入学成绩英语最高分118分, 最低分35分。这种状况给高职英语教学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就更令人担忧, 很多学生遇见老师只会简单的打招呼, 之后就不知该怎么表达了。

同时, 进入高职阶段后, 很多院校仍然着重“应试英语”、“哑巴英语”。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仍然以有多大比例的学生能通过一定级别的考试为主进行量化考核。这样一来, 课堂完全由老师来控制, 进行考试的模拟和操作, 学生没有多少机会进行语言应用训练, 在教学中很难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Johnson (2002:140) 指出, 这样的压力导致教师被迫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 通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展示他们教学的有效性。在高职院校中, 多数高职教师仍习惯于“以教材为中心”, “以语法知识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以语法讲解、翻译课文为主, 对交际教学法、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法等用的较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少, 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大大受阻, 很多学生无法和其他人进行英语交流, 从而严重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 (2000) 《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强调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方针。从《要求》可以看出, 高职英语教学具有三个特点:实用性、应用性和职业性, 即学生学习的知识要和社会接轨, 与职业接轨, 和具体的职场环境实现零距离对接。根据《基本要求》, 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和探讨适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 国际化不断深入,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Ellis强调, 许多语言, 特别是英语, 现在已广泛作为国际化的语言。在很多领域, 如商贸、学术、媒体、旅行、旅游以及文学等方面, 这些国际化的语言都是作为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的一种交流手段。

作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精神, 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在教学中积极应用英语辩论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做了一些探讨。

三、辩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辩论是英语中小组活动的一种方式, 可以是班级中二人辩论、小组辩论或分群体辩论。无论以哪种方式, 参与辩论的同学都会进行较多的输出与输入:既有辩前的资料查询、相互讨论, 也有辩中的随机应变、灵活作答, 还有辩后的总结, 这些活动都涉及了学生英语知识的输入和输出, 不仅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而且通过大量的交际活动, 学生的知识范围又有很大的扩充。

(一) 学生通过参与辩论活动, 增加了知识积累。

在得到辩题以后, 学生为了在辩论中有很好的表现, 会上网搜寻资料, 或咨询同学或老师, 无论采取哪方面的形式, 对学生来说, 都会增加知识。如果是参加小组辩论, 学生之间还要进行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会学到很多。在辩论中, 他们通过聆听, 对自己的同伴或对方辩友的陈述会进行相应的筛选, 从而得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二) 辩论增加了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 语言的发展要靠习得, 而习得是发生在当语言学习者获得的知识略高于现在的语言能力情况下, 即“i+1”理论, “i”代表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 “1”代表略高于学生自己语言能力的信息。学生在参加辩论的过程中, 为了能更好的合作, 会参与很多同学之间的语言交互活动。学生间的水平差距不大, 彼此之间进行的语言交流也就是可理解性的。通过经常的辩论活动, 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 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输出使得学生发现他们想要表达和能够表达的, 语言输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从外语的语义学习向句法表达转变。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 为了能让说话对方理解自己, 他们会用和对方水平差不多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通过大量使用英语, 通过彼此交流来获得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三) 通过辩论, 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

皮亚杰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创立者认为, 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 不是被教会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者在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的情况下, 通过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辩论, 获取新知识和新经验。这种建构是发生在与他人的交互活动中, 是互动的结果。在互动过程中, 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者、协调者, 为学生提供帮助等等, 从而真正体现语言教学的特点。辩论为学习者创设了交互活动的良好环境。在辩论前, 教师作为引导者, 把一些有用的句型、短语等传输给学生, 为学生创设条件进行下一步的辩论。在辩论中, 小组的每一名成员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他们不仅要善于倾听, 还要善于应变, 对输入的内容快速反应, 并作出应答。因此, 辩论的过程让学生大量进行语言知识的应用, 并通过反复训练, 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同时, 辩后老师进行总结, 对在辩论中出现的语言应用不当的地方, 包括语法错误、语句应用不当等都会及时纠正总结, 这样通过实践和总结, 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英语教学中, 积极应用辩论来促使学生加大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是有效的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方法;同时, 这也使得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加大知识的积累, 并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渴求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00

[2].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外语界[J].2000

辩论中的逻辑技巧 第5篇

一、知己知彼

辩论与一般演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针锋相对”的“交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兵法的首要原则,对于辩论这种“舌战”来说,无疑不能例外。知己,是指对于己方的立论自我诘难,反复推敲,以求严谨缜密,万无一失。立论的诘难与推敲,大体有三个方面:

1.是论点检查。

论点是辩论中的“战旗”。辩论者对于自己所持的论点,必须充满自信,如同战场上高举战旗一样。但是,自信绝不是盲目的自我欣赏必须是科学分析的结果。论点的检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炼过程的检查,二是语言表达的检查。从原始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点,其中有复杂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思维过程。对于论点形成过程进行自我诘难与反复推敲,是保证论点正确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思维活动中,逐渐转化而成的论点表达的语言形式,也是论点检查的重要内容。语言表达的清晰度、逻辑性以及表现力,都应该逐项推敲,反复检验。

2.是论据检查。

论据是辩论中的“弹药”。辩论者如果没有掌握数量充足、威力巨大的“弹药”,就不可能在“交锋”中占优势。因此,论据的准备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物质准备。论据的检查,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论据的真实性,二是论据的逻辑性。真实可_,是论据选择的首要原则。那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论据必须坚决摒弃。推导严密,是论据选择的又一重要原则,那些牵强附会、证明不力的论据也应该果断删去。三是论证方法检查。论证方法是辩论中的“战术设计”。辩论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论据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条件,精心设计“战术方案”,即论证方法的选择与组织。只有经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反复检查,确信己方“战旗”鲜亮,“弹药”充足,“战术”精巧,方能在辩论中充满自信。这就是知己。

知彼,即了解对方。除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方的观点、材料以及辩论特点以外在辩论现场的察言观色是知彼的一条捷径。也就是说,借助观察,发现辩论对方的优势、弱点、情绪变化以及战术运用等,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是辩论技巧运用的客观依据之一。辩论中的观察,说到底是辩论双方对于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与判断。其方法大体有三种:

其一,“投石问路”。所谓“投石问路,是指先提出一两个问题作为试探。探明虚实,才能选定主攻方向这往往用于情况不明的时候。当然,“问路”之“石”的选择十分重要,也就是说,作为试探的问题的选择与表述是否得当、巧妙,这是应用“投石问路”法的关键所在。太直、太露、太浅的“问路”,结果是暴露自己的浅薄和笨拙。

其二,捕捉战机。心理学研究证明,外界事物对人大脑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体内部某些相应组织的机能在一个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现象。就是说,人往往会通过他的举止神态以及习惯性动作,流露出他内心的活动。比如,双手揉搓这个动作,显示紧张的思考;颤抖的语言,显示慌乱……在辩论中,要善于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情绪,捕捉战机,或麻痹对方,或打乱对方的思绪或超对方慌乱而层层紧逼。这又是观察的一种效用。

其三,缓和气氛。辩论,应该有良好的气氛。辩论绝非争吵,更不是斗嘴。因此,辩论双方都有责任调节气氛,使辩论在心平气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到对方情绪激动时,就应该设法用语言调节,使气氛趋于平缓:当发觉对方怒形于色时,应该考虑用笑容调节,使气氛得以松弛。

二、举事证理

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讲道理,这是辩论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逻辑技巧。可以举事实沦证己方的论点进行立论,也可以举事实反驳对立方的论自进行驳沦。例如:“”结束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推一标准》为题发表过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文章在证明“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这一论点时,就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如门捷列夫创立的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在实践中经受住考验,被实践证明确实是真理的。这

种列举已为世人所公认的事实来进行说理的方法,确实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再如,: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在批驳艾奇逊的“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这一谬论时,为我们树立了以事实进行驳论的典范。他指出: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么?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么?美国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大多么?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佛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垠远的。蒙古土地那么广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逊的道理是不能设想会发生革命的,但是却早已发生了。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列举了中国、美国、俄国、蒙古等许多国家确实发生过的历次革命这些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艾奇逊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事实确凿,不容置辩,说服力是很强的。动用举事证理的逻辑技巧,要注意两点:一是所举事实,越具有典型性,说服力越强。因为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事例,越具代表性,越能体现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所表现的道理也就越深刻。二是要对所举事例进行深人的分析,揭示和阐发事例与道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使举事与证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能充分发挥摆事实、讲道理的作用。

三、隐含判断

辩论中,有时巧用隐含判断会比运用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显得更有力量。例如,曾有一位胖得流油的大资本家想嘲笑一下瘦于萧伯纳。大资本家说:“我一看见你,就知道你们那儿在闹帆荒。”萧伯纳回故道:“我一看见你,便知道了闹饥荒的原因。在这段对话中,两人都运用了隐含判断。大资本家所用的隐含判断无非是“萧伯纳瘦得像个讨饭的”,而萧伯纳的回答中所隐含的判断则十分巧妙而幽默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穷人的罪恶实质。这一隐含判断是大家都能分析出来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隐含判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隐含判断的恰当运用能使辩论具有逻辑力量,富于艺术魅力。

四、以牙还牙

以牙还牙,就是在辩论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对方讲歪理、不讲理之类的情况。有个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的人辩解说:“只有羊呀、猪呀,才是成群结队的,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作家马铁丁反问他:“狮子、老虎固然是独来独往的,刺猬、癞蛤蟆、蜘蛛又何尝不是独来独往呢?”这就是以人之歪理还击人,使自比兽中之王的狂妄之徒如刺猬、癞蛤蟆、蜘蛛之类的小动物一般。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非常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来反驳一些无赖之徒。他妙语连珠,辩论的语言蕴含着无可辩驳的力量。一次,马雅可夫斯基演讲刚完,一个胖子挤到讲台边嚷道:我应该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同志,拿破仑有一句名言: ‘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不错”,马雅可夫斯基一边用手指指自己又指指那个胖子,一边说:“从伟大到可笑,正是一步之差。”那胖子的话意是,马雅可夫斯基的演讲有些可笑或者近似可笑,马雅可夫斯基面对这挤讲台的无礼之徒,借用他的话,非常巧妙地向他反击:可笑的正是与我只有一步之差的你!这是借用对方的语言还击对方。

五、假言辩驳

在辩论中,运用假育推理进行辩驳是极富于逻辑力量的。例如:1984年,上海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重大反革命案件,共有八名被告,经法庭审判,结果其中七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死刑二名、死缓一名、无期徒刑一名、有期徒刑三名,惟独第六被告徐汉勇被宣告无罪,当庭释放。担任本案第六被告徐汉勇辩护人的上海市第二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郑传本律师,通过认真阅卷调查,以及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法庭辩论中,依据事实和法律,为徐汉勇作了无罪辩护。请看郑传本律师的一段法庭辩护词:被告徐汉勇在主观上没有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一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刑法原理和司法实践,反革命罪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而被告人徐汉勇却没有这种故意。郑传本律师这段法庭辩护词中就包含了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反革命罪;被告徐汉勇没有共同犯罪故意(没有直接故意);所以。被告徐汉勇没有构成反革命罪。以上推理符合必要条件假育推理否定前件式的公式,其形式是正确的,加之这,形式正确的推理又是建立在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基础上的,因而,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正因为如此,郑传本律师被告徐汉勇的无罪辩护得到了法庭的采纳。在一些法庭审讯的质询性辩论活动中,如果法官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假言推理可以抓住被告的一些错误的推断,并由此打开缺口,找到犯罪的证据。

六、演绎辩论

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的逻辑方法。由于其前提必然蕴涵结论,所以,只要其前提是真的,其结论也必然是真的。作为一种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推理过程,演绎对丰富知识、增长经验、加强辩论能力大有帮助。在辩论过程中,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周密地进行论证,完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防止给论敌以可乘之机,而且可以及时地抓住论敌的把柄,揭穿其诡辩的伎俩。因而,演绎推理也是雄辩家经常运用的逻辑方法之一。在演绎推理中,演绎常见的类型就是由两个直言判断组成大、小前提推出结论的“三段论”。由于三段论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即其结论是由前提推导出来的,因此,三段论是一种很有力的辩论方法。我们知道,人们经常要对个别事物有所断定。而对个别事物作断定最方便,最有效,也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引用一般原理作根据进行论证,这种引用一般原理来论证个别问题的演绎方法就是三段论法。例如:邓小平同志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娜.法拉奇问》中说了这样一句活:“当然我急是做了点事情,革命者还能不做事?”就是运用三段论进行回答的:凡革命者都为革命作了贡献;我是革命者;所以,我也为革命作了贡献。

结合上文来看这句话是在邓小平同志向法拉奇陈述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后,法拉奇问他“你为什么不提自己的名字”时说的。在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我算不了什么”的话。这里,邓小平同志不称自己为“革命家”,只称“革命者”,不说自己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贡献,只说“做了点事情”。其实,中外皆知邓小平同志是一个对毛泽东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革命家,而他这里的回答不仅表现出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谦虚品格、伟大人格,而且,充分体现出了他具有独特风格的谈话艺术,当我们翻读这篇谈话的全文后就会更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三段论不仅是一种很有力的辩论方法,而且是一种很有力的辩驳方法

七、直接破的

这是在辩论中直接反驳对立方论与的方法。也就是直接去揭示对立方论点的错误、虚假,或逻辑上的混乱。直接反驳对立方论点的方法很多:可以举事实反驳,也可以进行分析反驳,还可以澄清概念来进行反驳。

鲁迅先生在《“友邦惊诧”论》中,为了反驳国民党政府通电中加给请愿学生的所谓“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袭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种.种罪名,特在文章结尾援引《申报》的南京专电再反驳:“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捆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南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何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在这里,鲁迅先列举确凿的事实,直接反驳了国民党政府的谬论,异常有力。这是举事例直接破的方法的功效。

八、两难逼进

辩论话语在企业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辩论话语;企业;危机传播;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市场主体日渐丰富,主体间的竞争自然也不断加剧,与之相伴随的是企业危机的出现。做好企业危机传播工作,考验着企业的每一个管理人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辩论话语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理论,主要针对日常交往而言。企业危机传播的本质就是一场交流博弈,也正是因为如此,将辩论话语应用于企业危机传播中,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条件。目前,很多企业努力尝试将辩论话语更好地融入企业的危机传播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辩论话语的作用,做好企业的危机公关工作。

一、辩论话语基本概念

杨娜、吴鹏在《辩论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一文中,对辩论话语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而通过对改编文章的解读,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辩论话语是批判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实现途径。我们知道,批判性思维理论中,态度和技巧是语言表达的两个基本环节,不管是态度的确定,还是技巧的应用,在交际场所中,都表现成了“辩论话语”。Van Eemeren曾指出,辩论话语是交际双方为证明己方立场或反驳对方立场而展开的特定话语交际互动。交际者通过辩论话语表达对某种观念或价值的态度,也通过策略性的辩论技巧掩饰这种态度,以达到消除意见分歧的最终目的。根据Van Eemeren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辩论话语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将批判性思维的观点传播出来。除了Van Eemeren的观点,目前学术界对辩论话语的定义,基本是认为辩论话语和批判性思维是同一理论的不同表现形式。辩论话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社会性和辩论性两个属性,这实际上与批判性思维理论中的态度性和技巧性相吻合。社会性,即一个人对于某一事件的社会性判断,是观点和态度的形成;辩论性,是与他人交换观点态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应用各种技巧。由此可見,不管从整体方向把握方面,还是从具体特征方面,辩论话语和批判性思维都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辩论话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现代交际的理论精髓,不管是一般的普通交流,还是达到一定层次的官方对话,事实上都是对辩论话语的应用,有些是套用,有些则是灵活应用,这也正是当前学术界研究辩论话语的目的。

二、企业危机传播理论

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国际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带来了信息的飞速传播。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企业的危机传播变得尤为重要,不管是万科的“捐款门”事件,还是康师傅的“水源门”事件,都让我们看到了危机传播的危害。那么,具体什么是企业危机传播?当前不同学者对此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观点认为,企业危机传播属于信息时代危机传播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或者特定的领域,与一般危机传播相比,其对象具有特定性,即企业。也就是说,企业危机传播,一般是指企业采取一定的手段或者措施,利用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为企业现有危机的传播加以有效控制的过程。可以说,企业危机传播对树立企业形象或降低企业形象风险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技术的背景下,今天的企业危机传播,也多通过互联网实现,这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危机传播的成效,同时也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形象。

通过对当前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企业危机除了突发事件外,比如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危机、电器生产企业的安全使用问题带来的危机等,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关注范围的变大,企业领导层的行为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不管是何种危机,都可能直接损坏企业形象,影响企业效益。因此,做好企业危机传播工作,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而言,尤为重要。当前,企业危机显示出传播速度快、影响面积大、破坏性强、真假难辨等特征,所以企业危机传播工作的开展,也应该着重这几点。

三、辩论话语在企业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对辩论话语基本理论的解释以及对企业危机传播的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危机传播中,应充分发挥辩论话语的作用,通过辩论话语化解企业危机。笔者认为,辩论话语在企业危机传播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辩论话语是企业危机传播的基础

从本质上说,企业的危机传播是一次语言上的交流和博弈,如何在负面信息出现之后通过一定的言语形式来对外解释、遏制谣言、稳住社会情绪,最终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现代企业危机传播的根本任务。企业危机传播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辩论话语的过程,更是语言技巧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基本的个人观点(主要是企业自身观点),无法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语言交流,企业的危机传播将无法实现,所以说,辩论话语是企业危机传播的基础。目前,企业危机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宣传、官方微信平台推送以及微博公众平台宣传等,可以说是以现代信息平台为主。不管采用怎样形式,其主要过程都是一个表达和说服的过程,比如在新闻发布会上,企业的发言人往往需要首先表明企业对于危机事件的态度,之后再对态度进行阐明和深入阐述。这样的过程,也正好与辩论话语相吻合,在辩论话语理论中,表达观点、解释观点和消除意见分歧正好为企业危机传播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思路。总之,如果完全脱离辩论话语,企业危机传播将无法实现,辩论话语是企业危机传播的基础。

2.辩论话语促进企业危机传播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是否能够利用最新技术解决企业问题已经关系到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技术与企业发展的融合也在不断增强,可以说,企业发展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与新技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危机传播也不例外。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目前企业危机传播也逐步转向现代媒体平台,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辩论话语,辩论话语可以促进企业危机传播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一方面,在辩论话语理论中,社会性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属性,语言的交流离不开周围的社会环境,所以企业危机传播中应用辩论话语,自然需要与社会融合,接受社会中的新技术、新信息,无形中辩论话语就在为企业危机传播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辩论话语的应用,本身需要交流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了解对方的想法,根据对方的想法选择恰当的话语,而现代社会,面对面的交流很少,特别是很多企业的业务都是面向全球的,出现危机时,其需要沟通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在空间上,也是不统一的,利用辩论话语完成企业危机传播,必然要选择现代技术。所以,辩论话语可以促进企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3.辩论话语可以实现企业危机传播与形象重塑的结合

现代企业的资产组成,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其中的有形资产多指企业当前在产品、设备等有形物方面的资产;无形资产则指凝结在企业品牌和形象中的资产,包括企业的知名度、消费者的认可度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传统消费理念产生了巨大差异,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不断攀升,特别是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使消费者在信息掌握上由过去的劣势地位逐渐向平等地位甚至优势地位转换。在基本的消费之前,消费者可以事先了解企业相关信息,了解产品的信息,这种背景下,企业一旦有未妥善处理的危机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和消费者的信赖,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盈利。辩论话语在企业危机传播中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辩论话语可以实现企业危机传播与形象重塑的结合。传统的企业危机传播,更多的侧重点是针对公关危机而公关,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危机,但是常有牵强之嫌。而辩论话语,要求在表明观点态度之后,利用一定的语言技巧说服对方,让自己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甚至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持续影响对方。应用辩论话语,可以让企业在化解基本的公关危机之后,在语言和观点的渗透过程中,再重新为企业树立更好的形象。在辩论话语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需要随时掌握对方的情绪的变化,并不断输入新的信息,这样有关树立企业形象的信息自然也可以渗入其中。辩论话语在企业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其可以实现企业危机传播与形象重塑的结合。

四、结语

辩论话语在企业危机传播中的应用,正是当前企业发展与新理論结合的结果。辩论话语本身在言语应用技巧中的优势,也为企业危机化解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危机无可避免,如何化解危机、利用危机是关键,所以说,合理吸收和借鉴辩论话语是非常重要的。让语言交流与企业发展相融合,最终充分利用语言技巧,这样来促进未来的企业发展,其发展空间也将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杨娜,吴鹏.辩论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以《高级商务英语》教学为例[J].外语界,2016(1).

[2]张保英,丁茜茜.新环境下企业危机传播的特征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7).

基金项目:第五届青年人才基本项目中“企业危机传播的论辩话语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QZ15-7)。负责人:杨娜。

辩论中的应用 第7篇

1教学设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口腔修复学专业课授课中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共计35名学生,以此为观察对象。

1.2教学方法的制定

采用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最终通过辩论环节来检验教学效果。基本模式和流程为: 收集病例 - 发现问题 - 自学讨论 - 分组辩论 - 小结。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设2次课,共5学时 ( 表1) ,针对牙列缺损修复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2次课之间间隔约1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1. 2. 1临床病例的收集和选择根据口腔修复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主线,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要求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灵活性,可有2 ~ 3种修复方案以供选择。在预约好的时间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历资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 进行口内检查; 记录检查结果; 拍摄口内照片和需要的放射线片; 制取石膏研究模型并转移颌位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临床的标准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资料初步收集完成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整理并制作病例汇报幻灯。 其后,老师根据所选的病例再精选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延伸阅读。

1. 2. 2教学实施辩论前1月给学生分发制作好的病例汇报幻灯、文献资料、讨论提纲,并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通过网络、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和期刊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的人数在6人左右,每2组组成一组辩论对手,由1名老师带领。各组内再由学生自行推选出1名组长,1名记录员。学生分组后随机抽取第二次课的一个临床病例准备辩论。辩论前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2 ~ 3次的组内讨论,同时列表整理患者问题,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准备。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组内讨论时有价值的结果并形成辩论思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分别形成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同时注意引导讨论按教学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老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相关记录并给予评价。第一次课的第一学时主要由教师对“牙列缺损修复设计原则”进行简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必要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以一个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实际应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讨论。 第二次课为临床病例辩论环节,首先各小组学生代表以幻灯形式汇报患者的基本病情、课前本组讨论的要点,分析病情并提出本组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引用教材及文献上的内容来提供依据。辩论对手则针对同一病例提出自己小组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双方观点的差异,2组互相提问并展开辩论。在回答问题环节,不同学生小组还要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听众提出的问题。最后,评委根据每组的答辩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在辩论结束后,每组将总结和感受上传至修复科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学组长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以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评价及建议。问卷包括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采用Likert 5点式量表,非常显著、比较显著、一般、比较少、非常少分别记为5、4、3、2、1分,5分和4分记为认同。采用不定项选择统计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自身的收获,并让学生按其程度排列前3名,分别记为3、2、1分,未列入前3名的因素记为0分。数据采用SAS 9. 2处理。等级资料用中位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还对部分学生、带教教员以及参加旁听的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来自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反馈。

2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学生对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课程授课效果的评价见表2,除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其他各条目的中位数均约为4。可以看出,88. 6% 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 高表达能 力方面有 比较显著 及以上的 效果; 82. 8% 的学生认为在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 77. 2% 的学生认为在促进积极主动学习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 82. 9% 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学到更多知识,80% 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 62. 8% 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 没有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激起学习兴趣方面效果少,48. 6% 的学生认为在培养科研思维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 74. 3% 的学生希望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这样的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模式( 表2) 。71. 4% 的学生认为采用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学习负担能够接受( 表3) 。

学生的收获根据选择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激发口腔修复学学习兴趣、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根据收获对学生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表4) 。

( n,% )

( n,% )

( n,% )

3讨论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理论课程内容较多,而且临床实际情况又复杂多变,在短时间内既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应用非常困难。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教学重点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3]。

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各种医学教育改革。最具代表性的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 ( case-based study,CBS ) 。很多研究都证实这些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间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综合素 质,对培养学 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 能力非常 有效[4,5,6]。我们思考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中,若能在理论课程阶段学习后运用这些模式进行融会贯通,则既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早接触临床。因此教研室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尝试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均能够认可在理论课程阶段学习后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整合。在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分析资料能力、促进积极主动学习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此外,结合教研室自行构建的网络课程平台,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资源,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从而有助于实现从“教师中心型”教育向“学生中心型”教育的转变。

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基于临床辩论模式的综合病例教学法,使得本科学生能够更早的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基本掌握接待患者的程序,熟悉医患交流与沟通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其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7,8]。同时,在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诊疗方案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而开展分组辩论, 则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 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在辩论前,学生们通过仔细整理临床资料,分析和讨论问题,不仅提高了查阅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且拓宽了知识面;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幻灯制作能力。在辩论后,根据其他小组和点评老师的意见撰写总结报告,则培养了独立判断、分析、 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践发现,这些训练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基于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的实施中,也不能忽视带教教师的作用。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带教教师应切实转换教学理念,在带领学生参与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理论内容在临床的体现。在辩论准备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随时对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留言和答案进行回复,并且提供相关文献,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来锻炼他们分析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基于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通过临床辩论的过程,则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摘要:为探讨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在口腔修复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研室以35名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带教教师选择好典型牙列缺损的临床患者后,学生分组跟随带教老师参与典型患者的临床问诊、检查和诊断过程,然后各组在提供的备选修复方案中选择一种来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整理并列出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针对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准备,最后以辩论的形式检查教学效果。结果发现,通过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们在熟悉口腔修复临床检查、诊断操作等基本步骤的同时,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做到活学活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灌输教育的不足之处,更加积极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形成和临床知识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辩论中的应用 第8篇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1. 辩题选择。

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的基础和关键。课堂辩论不同于一般辩论, 它要求在一节课的范围内进行辩题的设定, 具有选择余地小、设计难度大等特点。《水产食品学》课程组经过深入思考教材、反复研讨切磋, 针对课程教材第九章海洋功能性食品与课程体系中“功能食品”可能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问题以及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初期存在的管理方面问题, 设计出了“海洋功能食品技术与管理的关系”辩论主题, 其中正方题目为“海洋功能食品技术重于管理”, 反方题目为“海洋功能食品管理重于技术”。辩题既覆盖了“水产食品学”课程第九章和“功能食品”教材全部章节, 又贴近人民大众普遍关注的功能食品, 还涉及到功能食品的历史、开发技术、管理制度等。

2. 辩前安排。

辩论前一个月, 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2组 (18人/组) , 每组由学生自己推荐组长1名、副组长2名。正反辩题的分配由2位组长抽签确定。辩题确定后, 课程组教师适当提供相关辩题文献来源,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视媒体、中国期刊网等分别查阅和准备材料, 对查阅到的文献进行组内交流, 并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论点论据, 同时猜测对方论据, 小组协商提出反对策略。辩论前1周, 各小组在组长和副组长的组织下集中讨论并确定1名主辩和2名副辩;同时, 由全体学生推荐1名主持人, 主持预辩论和正式辩论。辩论前3天, 进行预辩论, 课程组教师对辩论过程、辩论语言及辩论规则进行指导确定。同时, 告知学生此次辩论作为平时成绩记录考核。

考虑到浙江省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课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辩论时间为40分钟;同时, 为了便于全校师生观摩, 确定正式辩论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并进行全程录像。

3. 辩论进行。

辩论开始前, 课程负责人进行引导发言, 重点阐明辩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并介绍辩论主持人和正反辩题。辩论则由主持人主持。首先正反方各自简单阐明自己的论点论据, 每组10分钟;然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 就对方论据提问、回答与反问, 时间25分钟, 最后正反双方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时间5分钟。如学生仍有兴致可考虑课下继续自由争辩。在辩论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向台下同学请求援助, 根据同学要求, 老师也可参与辩论, 形式不拘, 重在在辩论中上下求索,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拓展。辩论语言要求简洁、幽默智慧、贴近生活, 同时不具攻击性。

4. 辩后总结。

辩后总结是辩论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促进学生提高辩论能力、正确掌握知识的动力。首先, 由辩论主持人请台下学生对辩论情况作出评价, 评价角度包括此次辩论优势与不足之处;然后, 由辩论主持人进行评价, 评价角度包括辩论双方观点、辩论活力等;最后, 课程负责人对正反双方提出的论点、论据以及辩论过程和辩论的效果进行点评, 指出需改进的方面, 对较严重的错误观点指出并纠正, 同时明确正确的立场, 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二、教学效果评价

1. 对学生的影响。

(1) 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 素质教育和创新培养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此次辩论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现在辩前学生主动获取文献资料、小组交流汇总以及辩论过程中相互争辩激发灵感、活跃思维, 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和整合能力, 并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据统计, 学生人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79.3篇、阅读文献近50万字;正反主辩和副辩平均收集文献101篇、阅读文献超60万字。 (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竞争日趋紧张激烈, 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 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 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高等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最好时机。合作型学习理论就认为“学生意识到当他们的同伴也达到学习目的时, 他们自己才可能成功”。《水产食品学》课堂辩论具有竞赛性质, 正反双方若要取胜, 主辩与副辩以及小组学生之间就必须在辩前有很好的交流, 才能配合默契, 获得成功。据统计, 正反双方平均开展小组交流4次、开展主副辩交流9次。通过辩论, 使得学生在校期间, 深刻领悟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 提供了自我展示平台, 《水产食品学》课堂辩论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风采的空间和舞台, 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价值的心理需要。有的同学平常很少讲话, 但争辩起来妙语连珠,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能和语言魅力。展现在老师面前的学生是生动鲜活和积极能动的个体。他们存在着无限的潜能, 思维发散, 并具有开拓性, 他们使抽象沉闷的课堂理论学习转变为精彩的表演。通过辩论, 他们变得更加睿智和成熟。

2. 对教师的要求。

辩题的选择是辩论成功与否的关键。《水产食品学》课程组在授课之前要认真确定辩题, 辩题要具有可辩性, 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要结合专业前沿知识。这就要求课程组教师对《水产食品学》课程要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知识, 要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体系间的教学内容以及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准确的把握;辩前要积极指导学生, 解决他们的疑惑, 对于辩论弱势的一方要积极鼓励,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 本着教育的目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组织辩论过程中,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 每个学生都要发言, 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水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课程知识更新快, 认知性强, 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通过辩论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海洋功能食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更广泛地了解海洋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背景、现状与未来;使学生懂得如何将海洋功能食品的理论学习与海洋功能食品的产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实际生产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避免课程间内容体系的重叠问题, 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 合理解决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如“功能食品”、“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学”等在内容体系上的有效衔接。通过课程辩论的教学方式, 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摘要:辩论教学是目前高等人文社科教学领城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水产食品学课程特色以及专业课程体系间的关系, 在分析辩论教学法优点以及食品工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 对于水产食品学课程引入辩论教学的目的、辩题的选择、教学的组织进行了研究, 并对辩论教学的实施效果以及辩论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产食品学,辩论教学,教学组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 张东芳.采用辩论式教学提高学生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 2000, 8 (3) :182-183.

[2]赵珑.对电子商务课程开展辩论式教学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 23 (12) :234-236.

[3]赵小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实施辩论式教学的探讨[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7, 22 (11) :54-55.

[4]刘艳.中学生物学辩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闫向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注重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辩论式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28) :303-304.

[6]苏越.法学教学中辩论式教学法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6) :141-142.

[7]郑连成.高职院校经济学辩论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09 (6) :132-133.

[8]高雅杰.谈辩论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4) :39-40.

辩论中的应用 第9篇

辩论会的主题是:理性思考, 让LED照明更美好

辩论的题目是:

——目前LED用于室内照明真的成熟了吗?

——目前LED用于室内照明替代紧凑型荧光灯的方式合理吗?

——目前LED的性能真的可以完全替代T5和T8荧光灯吗?

——目前评价传统光源显色指数a的方法真的不适合评价LED吗?

——目前评价传统光源照明效果的评价指标真的不适合LED照明吗?

——LED应用于中小学校的照明真的没有问题吗?

——LED应用的新思维?

参加辩论会的有中国照明学会徐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照明学会赵建平副理事长 (担任主持辩论会) 。北京照明学会汪猛理事长 (担任辩论会总评) , 中国照明网陈玉梅经理。

辩手:

正方:俞安琪,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海) 副主任,

钱可元,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黄智辉, 中国照明网特聘专家。

反方:萧弘清, 台湾科技大学教授,

窦林平,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

章海骢, 中国照明学会顾问。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辩论, 得到8条意见如下:

1 前提

我们目前的辩论都是针对LED目前的发展水平, 不能完全正确地预测未来。

今天讨论的是室内照明环境, 室内照明是补充和替代自然光使之满足视功能和视觉功效, 这是LED进入室内不可回避的问题。

目前室内照明的标准是否会因LED出现而又较大的变化?

2 LED应用于室内要具备的条件

应具备的条件是:

——稳定的光输出 (包括光通量和光色) ;

——光源的色温符合分组要求, 显色性符合视觉要求;

——具有较高的发光效能;

——具有统一的电器和结构标准, 便于在各种室内环境中安装和维护;

——根据不同场所和使用环境满足光生物要求;

——具有合适的足够吸引人的性价比。

3 稳定的光输出

——结温的变化和荧光粉随温度的衰变引起的色温的变化时不争的事实, 但对一般视觉作业影响不大, 对部分精细作业可能有影响;

——用户反映在使用LED几百到几千小时后颜色端的一致性和光输出会变化, 但这个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会比较圆满解决。

——小结:LED作为室内照明光源的稳定性目前基本可以满足。

4 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

——目前LED色温范围有2 700~12 000 K, 室内照明用的2 700~6 500 K也没有问题, 就是目前的标准尚待完善。

——由于目前生产的LED白光是连续光谱, 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反映LED显色性的评价方法, 就现阶段而言, 使用a是可以接受的。

——小结: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

5 具有较高的发光效能和安装的灵活性

这是LED的强势所在:

——发光效率高, 但眩光需要控制;

——体积小, 但散热问题比较突出;

——使用安全电压, 但与市电的接口需要处理;

——控制灵活, 利于节能;

——频繁启动对寿命影响甚小;

——小结:在应用过程中, 如何突出LED的优势并适应室内应用的趋势, 统一标准, 避免机械模仿和替代传统光源。

6 关于光生物安全性

——人类进化了几百万年, 接触非自然只有近百年, 眼睛不可能进化得这么快。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高辐射和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

——相关的标准已有发布, 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 (ICNIRP) 发布的指导方针:

CIE S 009 E2009“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IEC60825系列, IEC62471-2006

GB/T20145-2006 (等同IEC) 。

——蓝光照明引起的非视觉生物效应。

——小结:对视网膜没有发育完成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要慎用。

7 具有合适的足够吸引人的性价比

——LED用于室内很少会有政府买单;

——LED用于室内的成本增加与节能效益的平衡;

——LED要像iPhone和i Pad那样提高自身附加值;

——提高质量, 让使用者放心满意。

——小结:开发产品——打开市场——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8 结论

——毋庸置疑, 以LED为代表的新一代照明光源必将取代那些低效、体积大和控制困难的传统光源;

——LED从发光器件到照明光源的道路远没有走完, 目前的成绩和不足都在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对LED来说, 进入室内应用市场必须有其满足的要求产品。

如何搞好高职口才课中的辩论教学 第10篇

辩论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辩论教学, 实现辩论所要达到的目的,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发挥范例的引导、示范作用

课堂上,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精彩赛况, 可采用“整——分——整”的模式, 即第一步先从头至尾地看一遍, 之后, 让学生谈谈对辩论的初步认识, 如辩论赛的模式、辩论赛的环节等。在学生兴味正浓时, 系统介绍辩论的理论知识。由易到难,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按照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行学习。第二步, 有针对性地观看, 即分步播放, 边播放边讲解, 如正反双方的亮相、自我介绍, 讲清每位辩手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所运用的辩论技巧。第三步, 再完整地观看一遍, 这是对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一次全方位的巩固。

2 辩论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辩论教学的设计要面向班级的全体学生, 教师根据班级的人数, 把学生分成几个辩论小组。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都能得到锻炼。把辩论任务落实到每一名学生身上, 用具体的辩论任务驱动学生的参与。

高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偏低,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 切忌随便用批评的话语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3 发挥民主、确定辩题

本着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民主,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再集中大家的意见, 并围绕选定的话题, 命制出规范的、有现实意义的、具有可辩性的题目。例如“网络使人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现代社会男女竞争是否平等”, “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网络立法是否可行”, “高职生谈恋爱利大还是弊大”。因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所以他们在辩论时会表现出更高的兴致, 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若一味地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命题, 而不顾及学生, 让他们被迫接受, 那么, 即使辩论如期进行了, 收效也不会很大。也就是说,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尊重学生, 要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围绕论点, 收集论据

在这个阶段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为学生列出可供查找的相关书目,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收集来的众多的、零散的材料和例子, 将其分门别类, 加工成为辩论需要的、有力的论据武器。教师的指导一定要跟得上, 否则, 学生在准备阶段, 就会很茫然, 感到手足无措, 对全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5 精心布置赛场, 营造比赛氛围

辩论教学共4学时, 理论教学2学时, 实践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即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比赛前要精心布置教室, 把教室变成辩论赛场。正反双方辨手、大赛主席、评委、计时员、观众的座位要排列整齐、泾渭分明。黑板也应好好绘制一番。用色彩艳丽的粉笔写上“辩论赛”及正反双方的观点, 这样有助于营造赛场的气氛, 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6 赛后分析, 总结提高

对于整个赛事, 有条件的可以全程录制下来, 以便赛后分析、研究、总结。若不能全程录制, 教师一定要做好记录, 认真记录每名学生的发言情况。赛后, 先让学生互评, 学生们各抒己见, 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后, 教师再一一给予全面、细致的点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 加以评析。教师在评析时要注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 有“点”、有“面”, 全方位地进行评价。这样, 才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7 延展空间, 强化效果

辩论教学的课时毕竟很有限, 而辩论水平的提高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所以要将辩论教学延伸到课余生活中, 做到“多看”、“多想”、“多练”。

“多看”, 多看辩论视频, 建立辩论赛视频库, 不断充实、更新视频库内容, 选择新鲜的视频资料,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当下人类文明成果、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围绕“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进行的“2010高校世博辩论赛”非常精彩, 辩论赛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精彩纷呈的辩论盛宴岂能错过, 教师要向学生宣传、推荐, 让学生观看。

“多想”, 即勤思考, 不光要“入目”, 更要“入脑”, 认真学习、分析辩论赛文字实录内容, 由“入目”到“入脑”,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提高辩论水平。

“多练”, 是提高辩论水平的重要途经。加强日常辩论的训练, 将辩论意识融入生活。建立辩论活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辩论艺术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定期举行以班级、系部、学院三级连动的辩论赛, 通过班级辩论选拔赛, 选出一只比较优秀的辩论队伍, 再参加系部组织的辩论选拔赛。层层筛选, 最后选出能够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精英队伍。加强校际间的合作, 进行校际辩论赛, 共同提高辩论水平。赛后举行辩论经验介绍活动, 让有丰富辩论经验的学生给同学们介绍辩论的经验:如辩手的分工、临场的心理调节、辩手的风度、辩论的方法、辩论中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论时怎样相互配合等。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 同学们的辩论水平将会取得质的飞跃。

总之, 搞好辩论教学并非易事,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安排, 认真组织好课堂辩论, 同时还要将辩论延伸到课外, 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

摘要:辩论教学是高职口才课中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的内容。通过辩论,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主要从网络资源的利用、辩题的确定、论据的收集、赛场的布置、赛后的总结等几个方面, 探讨如何搞好辩论教学, 提高学生辩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口才课,辩论教学

参考文献

[1]廖海, 王裕宁.论高职生辩论赛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与培育[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61.

辩论中的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 课堂辩论 初中英语 基本步骤 运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关注程度的提高,课堂辩论作为一种集语言交际、信息及思维功能于一体的学习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模式。课堂辩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众多学者认为,辩论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及观点表达等语言能力。如何能够更好的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运用好课堂辩论,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研究。

一、课堂辩论的基本步骤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辩论不应是为“辩”而辩。很多课堂上的辩论赛也往往是选出几名选手辩论,这样就变成了几个学生的表演赛,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观众,这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课堂辩论理应是一种讨论式教学模式,属于自由辩论,它不以取胜为目的,而是鼓励学生用目标语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一边辩论,一边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的不足。在辩论过程中,实践创新教师应鼓励辩论双方既可以因找到更充足的论据而强化自己的立场,也可允许正反双方在各抒己见后发生观点阵营的变化。要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性,教师就应做好引导与调控,在辩论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一)资料的搜集整理阶段

教师要划分小组并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帮忙搜集资料,提高每个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辩论阶段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对方的问题。为避免口才好的学生发言多、性格内向的学生发言少的情况发生,教师甚至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发言,“各自为战”,而不让“反方”集体进行“围攻”。

(三)总结评价阶段

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在活动的最后总结阶段,教师要积极运用互评机制,同一辩方组内可进行互评,正反双方也可进行互评,师生间也可进行互评,进一步发挥评价教育的多种效能。

由于英语辩论对学生要求较高,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多种鼓励性的评价方法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课堂上对于辩论的点评,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谁胜谁负、哪个同学是最佳辩手上,而应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流畅性、准确性等方面,注意使零星的、散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有条理的、系统的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辩论中形成的积极的观点进行升华,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的后续行为。

二、有效的在课堂进行英语辩论

开展课堂辩论是一个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互动的好方法,但对初中学生而言,这也是个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活动。为使课堂辩论活动更有效地展开,辩论活动的实施过程应是一个将辩前准备、辩论互动和活动总结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manatees!时,笔者在教学完两篇有关是否建立动物同的阅读文章后,组织了一场辩论,辩题是:Shouldanimals be kept in the ZOO or not?一开始,笔者结合课文所体现的“Zoos are terrible places”和“Zoos areimportant places”两种辩证的观点,通过设计相关表格,引导学生进一步精读、细读课文,使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语言,接受语言,也为后一部分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了语言运用上的铺垫。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笔者自然地引出了紧扣课文的辩题:Should animals be kept in the ZOOor not?同时,笔者也逐渐引导学生掌握辩论的技

巧,如:Try to speak loudly and clearly.Try to make itconvincing.也引導学生运用一些基础的英语辩论句式,如:1.Ithinkthat;2.Ibelieve that;3.Ifeelthat;4.I agree/disagree with you;5.Couldyoutellme;?6.W hydoyouthink?7.Doyouthink?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迅速反应,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教材,促使知识直接转化为能力。在自由辩论结束后,笔者设计了一项拓展性的

活动,让学生阅读一封来自动物园里一只渴望自由的老虎的信“I have a dream!”,并要求进行虚拟的“记者”与“老虎”间的采访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想象力飞扬,课堂教学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也在活动中得以进一步提升。

三、结束语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辩论,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口语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更具有竞争意识,不但让英语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更加自信的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多的接触新的词汇和句型,将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到课堂辩论中去,不但能够提高课堂中学习气氛,也能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彭小飞.英语课讨论式教学新探[J].教育学术月刊.2012(04)

[2]刘艳萍.通过英语辩论课培养思辨能力[J].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04)

[3]高一虹.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03)

[4]刘桂芳.辩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J]. 韶关学院学报. 2007(08)

辩论中的应用 第12篇

一、论证题材的选择

不是所有的科学内容都适用论证的方式。 Duschl及Osborne指出,应选取那些并非只有单一解释的现象或主题作为学生开展论证活动的题材, 即论题要具有争辩性,具有多元的观点,能挑战学生的原有立场,使学生经历冲突情境,通过争辩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这样才能引起有效的论证。[3]通常有两类题材。

一类是迷思概念。在进行科学概念学习之前, 学生都带着他们自己原有的概念来到课堂,不同学生的原有观念和经验各不相同,与科学概念更是有差别,这些差异性会导致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引发辩论与批驳,为论证活动的实施提供可能的“空间带”。例如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吗?这类题材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释,通过辩论可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导致学生之间不同想法的多重“碰撞”,原有的想法与新证据之间的多重“对质”,最后达至理论与证据的协调,即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还有一类是社会性科学议题,是一些具有对立性论点或社会性两难的科技问题,例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要不要填湖造田、要不要克隆胚胎等。这类问题常会因为个人不同的经验、背景、文化、利益或所处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式,所以无法达成共识而产生争议或辩论。这类议题不但要运用科学知识,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道德、伦理、价值和情感等方面的因素,具有开放性、 复杂性和争议性,因而提供了师生辩论的空间。对此类主题的论证可以增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有责任心和决策能力的未来公民,更能强化学生“自我判断与做决定的主体性”,而不会轻易地被专家或学者的言论牵着鼻子走。

一次性筷子是初中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 与初中生物课程中“生态资源环境”的内容相关。此论题与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所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难易度适宜,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进而积极参与。解决方案涉及政府管理部门、餐馆老板、就餐者、筷子制作企业、环保人士等多方利益群体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适合学生进行论证。

二、“基于证据的辩论”实施策略

在进行论证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论证的知识,可通过举例、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熟悉论证的基本组成。在Toulmin论证模式中, 论证的基本组成包括:主张、理由、证据和反驳。“主张”是指根据收集的资料所形成的结论,“理由”是说明如何由资料推论至主张的过程与方式,“证据”是用来支持主张的实验数据、图表、具体事实或研究报告等,“反驳”是在某些条件或情况之下主张不成立而提出反对的理由或叙述。[4]

(一)创设两难情境

让学生了解所要论证主题的问题情境,并指出此议题的“两难”所在。教师可介绍一次性筷子的由来、优点与弊端以及取缔一次性筷子引发的争议, 如一次性筷子在为人们带来方便、卫生的同时也浪费了木材资源、污染了环境等,引出辩论主题:“你是否赞成取缔一次性筷子?说出你的理由和证据。”

(二)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六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环保团体、政府官员、林木种植户、筷子生产企业、餐馆老板、就餐者中的一个角色,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角色扮演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多元思考,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不同角色对同一问题往往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通过角色扮演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论题情境的融入,提升学生对于论证活动的参与度。

(三)科学探究与发表

学生从相应角色的角度查找了大量相关资料信息后,教师应教导学生区分信息中哪些是证据、 哪些是观点,要求学生从证据出发形成自己对该事件的客观认识,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避免直接照搬他人的观点或受到已有观点的影响而导致偏见,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还要强调各种不同证据、理由说服效用的差异, 比如个别人的经验经历或道听途说、权威人士的观点、常识、逻辑推理、科学实验证据的说服力按照排列顺序逐渐升高,从而使学生思考所用证据的可靠性、合理性,提高论证的可接受性和严密性。在学生发表观点时,教师应当主动询问学生的证据,让学生联系已收集的证据进行论证。

各角色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其资料查找与分析结果,用证据和理由作本角色立场的发言。通过资料分析与结果汇报活动,增进学生对不同利益团体观点和立场的了解,有利于后续的论证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从就餐者的角度看,有两种主张:一是“主张不取缔一次性筷子”,理由是“使用一次性筷子安全卫生,避免了疾病通过筷子交叉感染”,证据是“许多疾病如肝炎可以通过饮食传播,如果使用了肝炎病人用过的未经严格消毒的筷子就可能会传染上肝炎病毒”; 二是“主张取缔一次性筷子”,理由是“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一定安全卫生”,证据是“有媒体报道有些企业生产筷子时用硫黄熏白,用双氧水泡,如果没有用水煮和用水洗干净,筷子中的残留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

(四)论证学习单写作

论证学习单的内容一般包括提出论点、证据的叙述、别人的反驳、提出支持性的论点几个方面。 “论点”包含了主张和理由。“证据”是用以支持其理论的“实验数据、调查报告或观察的结果、事实、经验”等。在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论证中,学生提出的能支持自己主张的测量数据、实验成果或具体实例、 事实、经验、图像等都可以作为证据。“别人的反驳” 是指与自己主张相反的论点。“支持性的论点”是指若被别人质疑自己的论点时该如何说服他人,也就是论证者针对论点所做的支持性论述,可以是对原来陈述的理由做更详细的说明,也可以补充新理由,还可以是对“别人的反驳”的“再反驳”。通过论证学习单写作可促使个体将零碎的想法进行整合, 使观念更加明确、具体;还可使学生熟悉论证各要素的内容与论证的过程,提升学生对论证活动的掌握度,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以下是两位学生的论证学习单。

1.学生A的论证学习单

(1)我的主张是:同意取缔一次性筷子。

(2)我的理由是:1浪费木材资源,破坏森林; 2不卫生;3污染环境。

(3)我的证据是:1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数字, 中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数量高达5亿双左右, 相当于砍伐380万棵树;2低劣加工的一次性筷子由于留存有用来“美白”的二氧化硫、双氧水、滑石粉等,危害人体呼吸道、胃肠道等;3使用后的一次性筷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垃圾量。

(4)别人可能会怎么反驳我:1种植速生杨树和生长快速的竹子来做筷子,这样森林就不会受到破坏;2购买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合格的一次性筷子;3将一次性筷子回收再利用。

(5)我将怎么说服别人支持我:1到目前为止, 我国对一次性筷子仍没有出台具体的卫生检验的标准;2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规范流程回收一次性筷子,并进而加工为纸张或其他木制产品。

2.学生B的论证学习单

(1)我的主张是:反对取缔一次性筷子。

(2)我的理由是:1方便;2安全卫生;3成本低;4使种树的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3)我的证据是:1用完就扔,省去洗筷子的工夫;2如果使用了肝炎病人用过的未经严格消毒的筷子就可能会传染上肝炎病毒;3一双一次性筷子包括加工成本不会超过3分钱,而使用一般筷子, 除了购买成本,还有清洁剂、水、电、人力等多项成本,远远超过购买一双一次性筷子的价钱;4如一棵杨树按照整棵卖掉最多只能卖几百元,如果制成一次性筷子,可以增加到上千元。

(4)别人可能会怎么反驳我:1一次性筷子不一定安全卫生,有的企业生产筷子时为使筷子美观用硫黄或双氧水泡,对人体是有害的;2政府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餐饮企业严格消毒筷子。

(5)我将怎么说服别人支持我: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一次性筷子。

(五)集体论证

论证学习单写作属于个体的内部论证过程,全班范围内的辩论则属于集体论证。通过辩论能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观点,充分交流与评价证据,将证据与观点进行协调。在辩论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证据来支持捍卫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对他人证据的可靠性和观点的合理性进行主动质疑与挑战,因此能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本案例中可根据学生所持主张的不同分成两大组,分别是甲方“赞成取缔一次性筷子”和乙方“反对取缔一次性筷子”。各组先陈述自己的主张、理由和证据,然后两大组之间进行组间辩论,向对方组提出问题或质疑,同时又必须以证据回应对方组的质疑,做出相关的辩护及反驳。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及时记录学生的观点、理由和证据(包括不同的、有冲突的),通过书面方式让学生对理由和证据物化,以利于学生间的质疑、评价和论证。[5]辩论结束后应要求学生针对别人的批判质疑重新检视、修正、完善自己的论证学习单,从而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

三、论证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要营造真诚、民主、平等的课堂讨论氛围。要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绝对权威掌控一切的做法,就必须将更多的权力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自由表达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评价学生的想法、适时地赞美与鼓励学生的发言等。

其次,要打破“最终讨论的结果一定要达成统一共识”的思维习惯。有些科学议题的解决方案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也就是说最后全班不一定有一致的意见。因此教师要允许多种观点并存,允许不同的学生表达不同的立场与意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辩论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辩论中的技巧06-28

辩论程序与辩论赛细则08-07

新生辩论赛辩论词重点04-28

英语辩论07-05

英语演讲辩论08-06

辩论总结词05-16

趣味辩论稿05-18

辩论:挫折(反方)05-23

辩论人格素养05-23

文才辩论口才07-15

上一篇:自媒体现状下一篇:西北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