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角色范文

2024-07-20

人物角色范文(精选12篇)

人物角色 第1篇

一、实例名称

“阿罗哈”饼干广告角色服饰建模。

效果图详见右侧。

二、实例背景介绍

(一)教材分析

《maya动画设计》这本教材内容共十章,本节为第二章内容,讲述的是多边形建模案例中的卡通角色建模。这部分内容中,卡通角色服饰建模,又是重中之重,是实现角色动画完美视觉效果的重要保证。将为后面学到的绑定及权重设置、灯光、材质、粒子特效乃至动画提供重要的质量保证。

(二)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Maya造型课是高职高专很有吸引力的课程,学生在影视动漫方面接触过很多喜爱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能力:本课教学对象为高职五年制计算机专业三年级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但由于没有受到专门的美术基本功训练,在造型准确度、细节调整美观度等方面比较欠缺。

知识技能: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桌椅、沙发、窗帘等家具建模,具备一定技能基础。

三、教学目标

本节的技能目标是在四个课时内,从搭建大框架到后面细节调整,逐步完成阿罗哈广告角色服饰建模。通过本实例积累操作经验,为解决类似问题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多管齐下解决问题,勇于实践探索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物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第一,服饰各部位衔接处的处理;第二,人体侧面造型把控。

五、教学方法

Maya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必然要多元化,这里用到的主要是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法。先讲解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示范操作。在坚持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

六、教学过程(用时4课时,共180分钟)

如图所示,这是对应教学环节流程图,其中有以下几点需要加以说明:

(一)课前准备

为保证教学顺利开展,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本课需要下载广告视频,录制或下载教学录像,角色三视图图片,评价标准等。每个班级都有反应稍慢,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学前准备好录像备用,将是这些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对于录像,很多教材都有配套,但用前一定要观看、实践。因为在Maya中,达到同一效果的方法不止一个,录像有一定局限性。如发现不适用于该班级,就有必要重新录制一些内容来代替。

(二)知识回顾环节

本课中,教材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调节点、边的位置来完成造型,但这样做工作量大,难度也高。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内容,一个是滑动边命令,另一个是雕刻几何体工具,暗示可借助这两个工具攻克难点。通过让部分学生演示操作,来判断学生掌握情况,必要时教师操作演示。

(三)任务实施环节

任务实施环节需教师先讲解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何为优秀、达标及合格(评价标准详见附表),做到心中有数。分步教学时教师需频繁巡视,发现、归纳问题,争取当堂解决。

关于衔接处的处理,可以先提醒,对于处理得好的同学,利用直播、投影给予表扬,对于处理不妥、且有代表性的同学,教师可以利用直播、投影边修改边讲解。

教学评价可先由小组推选,按照学生本人先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再点评的顺序依次进行。这样可以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Maya建模的时间长,作业量大,故本次教学环节不安排任务拓展。本着一个教学原则,就是建模学习不在于量多,而在于精细度。

七、教学后记

(一)主要成效

本教学实例摆脱了完全依照课本步骤的束缚,根据学生的学情、能力对建模方法和教学步骤做了若干调整;摆脱了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束缚,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摆脱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束缚,有效实现了讲练结合;摆脱了以单一考核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实现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小组交流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二)教学困惑

笔者从事Maya动画教学以来,一直坚持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和操作思路,但由于该软件难度较大,学生并非动画制作的对口专业,在社会岗位实习实训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学校会安排教师外出培训、聘请企业人员辅导,技能竞赛培训,师生也可通过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解决一部分难题,但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技能进阶等方面,仍有隔靴搔痒之感。

附:

参考文献

[1]黄梅娟.《高职Maya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创新》.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05期:134.

[2]程珊珊.《MAYA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2013(9):211-212.

《冰雪奇缘》人物角色分析 第2篇

在动画《冰雪奇缘》中一共出现以下几个重要的人物:艾莎、安娜、克斯托夫、汉斯、驯鹿斯特、威思顿公爵、雪怪、地精等重要的角色。

艾莎和安娜是生活在阿伦黛尔王国的两个公主姐妹。姐姐艾莎姐出生便带有能够创造冰雪的魔法,小时候使用魔法和妹妹安娜玩耍,无意中伤害了妹妹。阿伦戴尔王国的国王找到了在影片中扮演“导师”角色的地精。这些古老的生物生活在深谷,平时看似一块球形石头,只有在它们愿意为人看见的时候才会显现出真面目。它们是指引者,帮阿伦戴尔王国暂时解除了危机。并告诫艾莎如何去规避这些麻烦。

整个故事的转折点是艾莎加冕日,单纯的安娜决定与初次见面的汉斯结婚遭到艾莎的极力反对。由于情绪失控艾莎释放出了一些寒冰。汉斯在这里扮演着的是“关卡守门人” 的角色,阻碍事情的发展。汉斯是邻国小岛上的一个王子,由于辈分比较低,无望于继承本国的王位。所以汉斯决定到阿伦戴尔王国,私心想着和艾莎结缘。谁知提前邂逅了安娜,并与她产生情愫。汉斯决定和安娜结婚来获得一些权力。汉斯同时又扮演“变化者”的角色。汉斯用谎言欺骗安娜,安娜被艾莎打伤后,地精告诉她只有真爱之吻才能拯救她,安娜还以为自己的真爱是汉斯。然而汉斯根本不爱安娜,当初与安娜交往只不过是为了当上阿伦黛尔的国王,实为政治阴谋。此时汉斯不顾安娜的哀求,决定放任她在房里死去,然后以叛国罪罪名处死艾莎,进而达成夺权野心,但在汉斯来杀艾莎时,她却释出冰雪冻裂了手镣,并得以破墙而出,而因为艾莎心绪不定,城堡陷入了暴风雪中。艾莎极力隐藏的秘密被发现后,就独自跑到北山给自己建了个冰宫,想要永久远离伤心之地。长久以来的恐惧和压抑,在这里完全的释放出来。艾莎造出来的雪怪,就是她心里“阴影”的化身,雪怪沉默寡言,然而却能给入侵者沉重一击。

另一方面艾莎的愤怒让阿伦戴尔王国被寒冰覆盖,安娜为了找到艾莎解除魔法。与野外生存者克里托夫以及他的随从驯鹿斯特,一同踏上寻找艾莎的路途。克斯托夫在这里扮演的“使者”的角色,在他的帮助下,安娜历经磨难终于找到艾莎。

到达冰宫的时候,他们首先遇到的是雪宝,雪宝充当的是“小丑”的角色,不停地制造笑料。雪宝天真,开朗,具有古怪的能力,能使其是不是的身首分离,把场面变得尴尬又搞笑。它有个最异想天开的梦想,他期待迎接夏日的暖风和骄阳。除此之外,邻国权贵——威思顿公爵,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和“雪宝”类似。只是前者令人憎恶,更多的是带有讽刺意味。威思顿公爵是第一个攻击女王的人,仔细说来他似乎还扮演着“关卡守门员”的角色。

艾莎在片中扮演的是“英雄”的角色,她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能力。小时候和妹妹安娜玩耍,无意中伤害了妹妹。从那以后艾莎就把自己隐藏起来。拒绝见任何人,包括从小一起玩耍的妹妹安娜。安娜也因艾莎的改变,觉得莫名其妙。这是矛盾产生的开始,而汉斯的出现使矛盾激化。艾莎由于恐惧,把自己隐藏起来,拒绝冒险。安娜和克斯托夫找到艾莎,安娜劝艾莎回去解除魔法。艾莎因为情绪激动再次伤害了安娜,使矛盾进一步升级。后来艾莎被汉斯押送回国。在一系列事情之后艾莎也了解真爱才是主宰冰魔力的关键,并终结了自己先前无法控制的寒冬。并继承了阿伦戴尔的王位,完成她作为“英雄”使命。

由此可见,克里斯多夫•沃格勒的七角色理论在影片《冰雪奇缘》里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艾莎的经历其实也是一个英雄的成长历程的体现。人物由最初冒险的召唤,拒绝冒险,再到导师地精的出现。。。最后克服一切困难。英雄拥有超能力,却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的能力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承受力却需要在磨难中渐渐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 AndrewLynn(英), 霍斯亮译.英语电影赏析.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

体验人物 塑造角色 第3篇

人物在剧本中是无实体的文学形象,只有通过演员粉墨登场的表演,即角色的行为、言谈和内心活动,才能成为活的舞台形象。演员要把和自己有一定距离的,有时甚至是很陌生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必须在创作活动中花一番功夫,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入研究剧本,分析人物性格

一切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人的性格;演人的性格就是表现人的思想。生活中,人的形象、性格以及思想等,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典型,就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剧作者在剧中安排的人物都各有其个性特征,如果没有典型性格的剧本,那也就没有生动的舞台形象。

话剧《钟声远去》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咸阳五陵原上农村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民经历的阵痛和那豪壮的抉择。如何才能找准所演角色的个性呢?这就要从研究剧本着手,认真分析《钟声远去》剧中人物性格。 首先从人物语言中分析性格。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语言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剧中人物的艺术语言,反映着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最能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的,是我们理解角色的一把钥匙。因此,演员要从角色的语言中去寻找人物性格。《钟声远去》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咸阳五陵原上农村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民经历的阵痛和那豪壮的抉择。剧本十分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五陵原上纯朴忠厚的农民形象,该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这是陕西人独有的。 其次,从人物行动中掌握性格。角色都有性格,而性格又主要表现在人物的行动之中。所谓人物行动,指的是有目的的,由语言和动作去完成的活动过程。角色的行动就是指他在剧中想要做什么?他又做了些什么?从中去分析角色的性格。 还要从剧本提示中琢磨性格。 剧本中提示,是作者对人物情绪的安排和行动的设想。也有的剧本是导演、演员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即演出后的舞台记录。从剧本提示中可以分析和琢磨人物的某些性格。

握准人物基调,创造人物形象

演员只有通过分析剧本,就能能悟到角色性格,体会生活,体验人物,这是创造舞台形象的第一步。但要把这种性格体现出来,还得经过一番艰苦的角色创造。

在《钟声远去》的人物塑造中,如何说陕西话,演陕西事,展现了生动的“老陕”特色,地道的“老陕”特点?如何演好萧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重要环节,即把握准人物基调、创造好典型动作、防止唯程式的表演。 人物基调,是角色思想与性格的抽象,是人物音容笑貌的基本格调。为了使人物个性在舞台形象中贯穿到底,不至支离破碎地时隐时现、时有时无或者时是时非,必须把握准人物的表演基调。 演员要力求塑造咸阳农民这个角色,使自己扮演的角色有特征,不是千人一面或大同小异的农民形象,就必须在把握住人物基调的基础上,重视创造能深刻体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动作。为了更好把握《钟声远去》剧本中萧汉这个角色,笔者仔细研读了原作《天堂》。小说《天堂》中为萧汉营构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在作品中,萧汉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五陵原”上新一代的风云人物,与他性格中这样几个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他潜意识中植入了一种天然的“善性”。作家浓墨重彩地铺叙萧汉对帝陵文化的钟情,从而把主人公的情感置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上。因此,当社会环境为这种文化基因提供了雨水和土壤时,它就迅速地复苏和葳蕤,成为他处理爱情和事业的精神动力。表演程式,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基本手段。没有程式就没有表演,演员创造角色不能离开程式,表演程式是创造好角色的有利条件。但如果不从再现主题思想、体现人物性格出发,而是单纯从虚拟等手法和程式出发,那就会形成虚假和形式主义的表演,从而把有利条件变成不利因素。

积极体味生活,体验人物感情

艺术的功能是以情动人。“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共鸣。演员要从感情上打动观众,使观众真正“清醒起来,感奋起来”,就必须揭示人物思想感情的内在依据,就必须对扮演的角色进行洞幽烛微的体验,使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其内心活动融为一体。因此,戏曲演员要使外在的体现达到動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必须讲究感情体验。

艺术的真实必须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演员创造角色,必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积累和选取现实生活中符合角色性格的感情素材。在《钟声远去》创作排练期间,笔者作为主要演员和剧组主创人员三上五陵原,数次到访作家王海的家乡靳里村深入生活。请经历过那段刻骨铭心岁月的中老年人回顾当年的情景,感受和体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巨大变化。演员要学习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笔者认为,演员的活动领域越广阔,生活底子越厚实,生活的经验就越丰富,对剧中人物、事件、情节理解得就越深刻、越精辟,表演才能感情激荡,把观众引入一种身临其境的境地,从而达到感人肺腑的目的。对于创造舞台艺术形象的演员来说,深入激流,体验生活,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本课程。

中国话剧表演,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影响较深,即以追求情感真实与生活真实为重要特点,讲究情感体验与情感体现,讲究内部(心理)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的有机统一,讲究从自我出发生活于角色与舞台生活双重性。基于此,角色的思想感情,演员要有体验与感受,才能表达得真切。但是,这种体验与感受,仍然属于艺术创造,而不是演员的自我流露和暴露。感受和体验感情固然重要,但控制感情使其符合角色感情的分寸同样也不可少。演员在体验中,对感情的调动和控制要处理好,才能使感情表达得既真切生动,又恰如其分。 潜台词和内心独白都是通过演员的形体表现传达给观众的,演员在设计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时,演员要注意把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所规定的实在内容相对地稳定下来,不要随意变动。同时还要注意它们的幅度,要与表演的时间和节奏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符号人物的真情实感,才不至于脱离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认真总结话剧《钟声远去》表演的成功经验,对于话剧表演今后的创新乃至中国话剧的创新,可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月度人物月度人物 第4篇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上榜理由

联想集团以2亿美元回购联想移动

上榜等级

★★★★★ (五颗星)

简评

联想集团2008年1月份将联想移动的手机业务以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Jade Ahead、小象创投、Ample Growth鸿长企业及Super Pioneer;年中时, 联想移动CEO吕岩以及公司骨干又以12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的代价分别从Ample Growth鸿长企业及弘毅全资控股的Jade Ahead手中购入联想移动15%和5%的权益。如今, 联想又以2亿美元的价格回购联想移动。这一出, 一进, 究竟是谁赚了, 谁赔了?商场上, 谁都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想必双方都是捞到了好处。而柳传志的这一反复无常的战略被解释为是他启动二度多元化战略的开始。

陈平

原宅急送总裁, 后离职创办星辰急便

上榜理由

离开自己一手打造的宅急送, 又东山再起, 创建了星辰急便, 试图差异化创新

上榜等级

★★★★☆ (四颗星)

简评

作为宅急送和星辰急便的创始人, 陈平如今思考的更多的问题是如何将快递业务与电子商务结合地更好, 从而挖掘出更多的金子。星辰急便搭建的是物流和资金流的信息化平台, 发货方与派送方可以在星辰急便的平台上进行没有时空限制的货物交换和资金结算。如若陈平的这一快递业务得到迅速推广, 对于快递业来说将是一次震动。不知陈平所致力于寻找的差异化是否能为他带来成功。

卢文兵

小肥羊首席执行官

上榜理由

小肥羊近期进行着一场“瘦身”运动, 撤离其在海外的业务

上榜等级

★★★☆☆ (三颗星)

简评

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诸葛亮 第5篇

《三国演义》超越历史原型,塑造了一个智慧、忠贞、充满理想色彩的诸葛亮形象。诸葛亮胆大心细,料事如神、才华横溢,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艺术创造:(1)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2)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3)多方面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总体而言,书中的诸亮形象仍然是一个让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

一、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

首先,诸葛亮是一个关心时事,积极入世的“奋进之儒”。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大多怀着积极入世的态度想要有一番作为。千百年来,那些儒士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为国出力,为君分忧,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辅佐帝王,成为“王者师”。诸葛亮也是如此,隐居襄阳,博览群书,并且常常结交名士,评古论今,谈论天下大事,为日后入仕积极准备。诸葛亮隐居隆中,自比乐毅、管仲这两位典型的入世型大夫,暗示建功立业才是他真正的价值观。隐居山林不过是古代文人惯用的“待价而沽”的策略。诸葛亮在隐居期间多年积极准备,为他日后的大展宏图,打下坚实基础。他与刘备初次交谈,便体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他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分析透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为刘备定下了日后称霸天下的战略步骤,并且经过日后事实验证,这是唯一的、正确的战略步骤。诸葛亮二十七岁被刘备请出山林,开始了他一生忙碌、奔波的政治生涯。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才智对事业兢兢业业,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出将入相,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开国建业;为复兴汉室,成就霸业,他立法施度,选贤任能,务农植谷,发展生产,联吴抗魏,南征和夷,六出祁山,直到病逝于伐魏前线五丈原。诸葛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为了成就蜀汉事业,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第二,诸葛亮是一个忠实诚信的“诚信之儒”。儒家思想中所追求的人格理想是成圣成贤。首先表现在道德修养上,要有至诚至善的道德。诸葛亮对蜀汉事业一心一意,对刘氏父子忠贞不二,鞠躬尽瘁。力主统一是诸葛亮一生的奋斗目标。在辅佐刘备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竭尽全力忠于蜀汉政权。诸葛亮从初出茅庐开始,占荆州、攻长沙、克南郡、取西川,帮助刘备在成都称帝,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刘备听取张松之言,与庞统攻取西川之时,留军师孔明留守荆州,对诸葛亮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诸葛亮感恩戴德,安心治理荆州,为刘备夺取西川排除了后顾之忧。之后庞统死于落凤坡,关羽失荆州,刘备征吴失败病逝白帝城等事皆因未听诸葛亮之劝。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帮助刘备安定民生,发展生产,锐意经营,不忘统一中原的重任。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对刘备忠贞不二。在诸葛亮的思想中,作为一名儒家知识分子,可以辅佐帝王,为“王者师”,但绝对不可以篡位为王。“叩头流血”足以见其忠诚之极。在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对幼主刘禅忠诚如故。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六出祁山,竭尽全力帮助刘禅完成统一大业。在孔明病逝之前,作者借一小卒说出了孔明为蜀汉事业用心之至:“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阅览。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诸葛亮赤胆忠心,受到世人的敬仰。诸葛亮去世前夕,作者饱含深情的写到:“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观遍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一百零四回)诸葛亮直到逝世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刘氏政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安排好自己的继承人以及军队的退敌之策,方才安静的离去。毛宗岗评价说他是“古今贤相第一奇人”。

第三,诸葛亮是一个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殉道之儒”。儒家思想中,倡导积极入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诸葛亮身上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诸葛亮在最初选择自己要辅佐的帝王时,对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实力谁强谁弱非常清楚,但他认为曹操为人奸诈而没有事曹,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所以也没有辅佐孙权,而选择了势单力薄的刘备,尽管他明知蜀国勃兴是枉费心机!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博望初战,火烧新野,取得了小的胜利。之后,诸葛亮又劝说刘备取荆州刘表代之,刘备不听。最后荆州被曹操占领,刘备只好携民渡江,惨不忍睹,处境十分危险。诸葛亮没有泄气,一如既往的为刘备献计献策。他只身赴吴,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与东吴结成联盟一起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帮助刘备与曹操、孙权三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关羽心高气傲,败走麦城,丢了性命。刘备意气用事,不听劝谏,执意伐吴。彝陵之战中败于东吴,使刘蜀元气大伤,诸葛亮依然积极准备,为蜀汉霸业尽职尽责。刘备死后,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也为实现自己在隆中定下的远大目标,他数次北伐。尽管战前做了种种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期间,诸葛亮每次都积极备战,屡战屡败,即使对战争能否胜利没有把握,他也要努力去做。直到最后“五丈原诸葛禳星”诸葛亮与天命做了最后一搏,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精神。

二、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是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自然随之具有了人民所希望的旷世绝俗的超人才智。作者通过众多的战争来塑造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在我国历史上,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相比,无论是参战人数之多还是波及范围之广,赤壁之战都不及官渡之战。但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影响力却远远高于官渡之战。作品用八个回目来描写赤壁之战,三倍于官渡之战。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大笔渲染突出诸葛亮的旷世奇才。赤壁之战的对峙双方主要是东吴周瑜和魏国曹操,诸葛亮只是穿插在东吴的一个说客而已。但纵观全局,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中,战争的每一个环节缺少了诸葛亮的参与都不能继续下去。开战之前,诸葛亮只有说服东吴,使得吴蜀联盟共同迎曹,才会有赤壁之战的爆发。诸葛亮刚到柴桑,就受到东吴主降派的干预。东吴智囊团,包括张昭、顾雍等二十余人全部登场,企图难倒孔明。孔明先生羽扇纶巾,风度翩翩,舌战群儒、各个击破,说的东吴众人哑口不语,无言以对,充分体现了他能言善辩、博闻强记,满腹经纶的雄才大略。难倒众儒之后,又察言观色,说服孙权,最后又用激将法,使周瑜积极抗曹。他利用曹操的《铜雀台赋》借题发挥,巧妙地篡改了原文。原文中有关几句是:“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乔于东南兮,若长空之螮蝀”。为激周瑜,诸葛亮将其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赋中之“桥”本为连接“玉龙”、“金凤”的桥,诸葛亮将其改为“二乔”指代美女“大乔”和“小乔”。将原文“连”字改为“揽”。将“东西”改为“东南”暗示曹公欲将东南(东吴)之地的美女(大乔、小乔)占为己有,安度晚年。气急败坏的周瑜马上中计,决心抗曹,孙刘联盟正式形成。诸葛亮对《铜雀台赋》的篡改之精细,用心之良苦,使读者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如果说赤壁之战使诸葛亮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那么“空城计”则是必不可少的补充。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已而退兵,令张翼率军修理剑阁,以备归路;秘传号令,收拾行装,让马岱、姜维断后,差人报于天水、南安、安定三城军民去汉中令人去翼县接姜维老母,送入汉中。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兵临西城,情况万分危急。他身边无大将,打又打不过,走又走不脱,守又无险可守,诸葛亮果敢沉着的设了一次空城计。他令士兵打扫街道,城门大开,“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九十五回)。诸葛亮抓住司马懿多疑的心理,沉着果断,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在这里作者再次展示了他高超的虚构艺术手法。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而在《魏书·文聘传》和裴松之注中却引用了另一部史书《魏略》的记载,说明当时使用“空城计”的是文聘。作者把历史本来属于文聘的空城计,移接到诸葛亮身上,对历史进行篡改,表现了诸葛亮神机莫测的智慧和胆略。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无穷如天地。但作为一个凡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而诸葛亮却能沉着果断,化险为夷,表现了他无人能及的惊人才智。

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 第6篇

同时,作为普通家庭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承担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为人妻的角色。正是由于教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肩负着多重角色,身陷“角色丛”中,教师职业角色间冲突也就在所难免。这种冲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校中作为家长代理人与在家中充当父母的角色冲突

教师在学校里被学生、家长视为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只是情同父母般的慈爱温暖,即从教师那里寻求一种安全感和深切关注。而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一般是包办一切的,承担着为人父母的角色,因此,显示家长制作风是被家人、社会普遍接受的。同时,父母及子女也没有这种严格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样就缺少了作为教师所应具有的威严,再也不用担心因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而有损形象或伤了学生的自尊,而能放下架子同子女变成无拘无束、无话不谈的社会生活中的真正的朋友。由此可见,同在家庭中相比,教师在学校中既要小心翼翼地扮演父母温暖与关怀的角色,又要扮演一般父母所不具备的作为管理者的角色。作为管理者就意味着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权威,师生间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的朋友,因此,教师不能过于热衷扮演朋友角色而失去教师的理智与原则。这样才能做好管理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冲突常常使教师陷入两难的境地。

同时,教师在家庭中同子女之间的爱与在学校中与学生之间的爱也有不相容的成分。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爱是相互的,父母给予子女之爱自不必说,子女也会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间折射出对父母之爱的回报。而在学校中,教师所给予的是一种泛爱、博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否则,就有学生认为教师偏心而给今后的管理、教学工作带来不便。即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关心爱护学生,也被大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这是教师应该做的,因为他们是楷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所当然就应多付出,这是他们的职责。

二、爱的异化

如果对报刊媒体稍加关注,就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报道。如河北省滦南县教育局举办的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上教师的个人先进事迹报告,无一例外地都谈到对学生之爱与对家人之爱的冲突。

全国优秀教师夏宝海在其报告中说,父亲在北京住院治疗两个月,一直是年迈多病的母亲服侍,他没有去陪父亲一天。为了学生,患病在床的父母很难见到他的身影,学生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为了学生,无暇顾及怀孕的妻子;为了学生,没有陪过妻子到商场购物。他把精力百分之百地用于神圣的讲台,百分之百地奉献给他的学生。凡此事例不胜枚举,一方是学校,一方是家庭;一方是学生,一方是父母、爱人、子女。在“社会楷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的光环的照耀下,教师们选择了学校、学生,而抛开了家庭、父母、爱人、子女,“把精力百分之百地用于神圣的讲台,百分之百地奉献给了学生”,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称号”,但这样能与“家庭成员”的角色相配吗?在父母、爱人、子女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承担起为人子女、为人爱人、为人父母的角色,抛开了亲情、爱情,这还是真正的“社会人”吗?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崇公抑私”的尚公主义一直在社会伦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使人们认为人的“德性”要以牺牲个人利益、个人情感为代价。但在这种道德准则逐渐被人淡忘的今天,在教师行业却仍然兴盛,连关心家人这种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基本的情感也要受压抑。这种思想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爱的异化”。

三、时间上的冲突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在拥有家庭,享受家人的给予的时候,也应理所当然地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承担起作为家庭成员所应承担的角色,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但实际情况如何?一位普通教师李运妹是这样自述的:工作以来,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白天干不完的活,晚上带到家里,把家庭琐事、儿子的成长与学习辅导的任务都交给了丈夫。每天晚上不少于3小时坐在电脑旁进行设计、查阅、整理资料,农村学校大都是寄宿制的学生,每天从学生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都要关心,有时还怕学生晚上上网,半夜里还要去查寝室。

其他职业者在下班后感受工作紧张之余的轻松,享受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放松心情;而教师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却不能结束工作,晚上要备课、批阅作业、家访、辅导学生、检查学生就寝,班主任的任务更重,从学生的生活到学习,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时关注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无所不包。“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是大部分教师的真实写照。上文提到的夏宝海老师就说,多少个寒来暑往,总是顽强地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没有请过一天的病假,有的是一天要工作16小时的工作记录。由此可见,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在时间上的冲突是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决定的,这种冲突也是不可调和的。

四、经济上的冲突

学校中的教师,也是家庭中主要的劳动力,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为了让家人及自己生活得更好一些,努力提高家庭收入,这也是教师在家庭中承担这一角色时应尽的义务。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教师的待遇至今仍然很低,难以令人满意。在收入本来就很低的情况下,地方上克扣或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样教师的生活就陷于更艰难的境地。很多教师不管生活多么艰苦,甚至辛酸,还是尽力维持着教师的尊严、体面与魅力,但教师的种种困扰是现实存在的。一些教师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这些行为在其他行业可能是被认可的,但由于你是教师,你就要做“孺子牛”,必须只能吃草而挤出来的一定要是奶;也因为你是教师,只能默默无闻、淡泊名利、任劳任怨、甘于清贫。上至教育部,下至地方,纷纷出台措施禁止教师从事第二职业。这只是因为职业角色赋予你是教师,这就使你在家庭处在贫困的境况下却面临无能为力的尴尬,其间的冲突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美国,如路易斯安那州,对教师外出从事工作及活动的条件是:一是教师被人邀请到校外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必须让学校知晓;二是教师在校外工作以不影响校内工作为前提。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教师在校外从事第二职业就不被禁止。

教师职业角色间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丛”中的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由前所述可知,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家庭活动中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多个角色常常同时为他提出不同的角色期望,从而带来教师行为上、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矛盾和冲突,其原因首先在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理想化要求,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教师往往难以适应角色要求,在自身角色的期望与被期望中,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理所当然地显现出来。

其次,来自教师的心理压力,一方面,社会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要应付各种考试、考查,这些给教师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加快,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而教师难以在短期内适应这种改革的步伐,这是导致教师心理压力的另一个原因。正是这种种心理压力,使他们不得不疲于奔命、努力工作,而无暇顾及家庭,不能很好担负起家庭角色。

由此可见,教师所面临的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实质上是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环境与个性的交融与摩擦的结果,是各种综合因素的产物。当然,这些冲突在促进教师敬业爱岗、努力工作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自身进一步的发展,也影响到家庭和谐甚至社会进步,因此应该予以更多关注。

人物角色 第7篇

一、展现主持人魅力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符号,一个固定的主持人对栏目尤为重要。《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和第二季都采用央视主持人张腾跃。“主持人是节目的招牌。他们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驾驭节目的能力、谈吐风度、文化底蕴是决定节目整体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他们的主持风格也间接影响到节目最终呈现出的整体面貌。”[1]《中国成语大会》栏目组塑造了主持人的形象,充分展现了主持人的魅力。

(一)释放天性,流露真情

张腾跃是央视品牌栏目《走进科学》的主持人,在以往的节目中,他一本正经地传播科学知识,因此常常被人贴上“科学脸”“学播音的理科生”的标签。然而,他在《中国成语大会》的主持风格颠覆了长期以来留给观众的刻板印象,从严肃风格中解放出来,发展了综艺主持的潜质。

在这档栏目中,主持人插科打诨,见缝插针,与选手、嘉宾斗智斗勇。他敢自黑,敢表现,敢于流露真感情,甚至用一些街头语言表达情绪,成功营造了节目的笑点,也缓和了针锋相对的对决气氛。张腾跃幽默风趣又博学多才,不仅形成了这个栏目特有的主持风格,也感染了受众的情绪,为栏目博得了更好的收视效益。

(二)功底深厚,驾驭娴熟

主持人张腾跃以深厚的文化内功与娴熟的节目驾驭能力征服了观众,引来不少观众、网友的赞赏。面对纷繁复杂的成语,主持人能自如地与选手、嘉宾互动,组织参与节目讨论。如此强大的存在感和参与感源于主持人饱读诗书,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也得益于栏目组对他的包装定位,栏目组给了他上百页的主持人方式、心态和临场把握手册。

节目热播,张腾跃的主持功底可见一斑。在第二季节目中,主持人需要念出题目以供选手抢答,而这些题目往往是典故。这没有影响张腾跃播音主持的准确性,相反,由于选手的“神猜”,他在很短时间内把没念完的内容快速地传达给观众,不耽误节目的节奏,被冠以“中国好舌头”之名。

二、强化嘉宾作用

(一)阵容强大,相得益彰

栏目组力邀郦波、蒙曼、余世存、蒋方舟等诸多文化、历史学者以及青年作家,进行现场点评。这些嘉宾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功底,能深入浅出地解释成语涵义。栏目组选取嘉宾经过了深思熟虑:郦波是汉语言文学博士,比较偏重汉语言本身;选择毕淑敏呢,是希望有一个作家,能够从成语的应用之美去感受成语文化;蒙曼是历史系副教授,更偏重成语在历史上的出处。三者各有所长,相得益彰。[2]可以看出,栏目组对嘉宾的包装定位各有侧重。例如,栏目组塑造郦波“电视鬼才”的形象,这位《百家讲坛》的名师气质儒雅,语言风趣,与时俱进,偶尔调皮,受到观众喜爱。

(二)多方互动,见证奇迹

嘉宾与嘉宾、嘉宾与选手、嘉宾与主持人互动,栏目组充分调动了群英的人际传播。嘉宾与嘉宾之间少有互相吹捧,甚至偶然会有对立冲突。在一期节目中,郦波和蒙曼就“雨雪霏霏”中“雨”的读音而“较劲”,双方各执己见,个性鲜明,但作为学者大家,又能够把握分寸,不至于使场面失控。

嘉宾与选手之间也相互影响,每一轮比赛结束,专家嘉宾都会针对选手答题的表现进行点评,选手可以从中获得教育启发。另外,每当选手有出彩的表现时,栏目组会把镜头切换到嘉宾,嘉宾的表情是惊讶、不可思议,以嘉宾来见证选手创造的奇迹。

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唇枪舌剑”也令节目颇具看点。例如,郦波自称“沧溟先生”,主持人张腾跃称其为“沧老”(音同“苍老”),而称节目的女专家为“偶像”,如此差别待遇使得郦波和张腾跃的互动更加活跃,为节目增添了看点。

三、突出选手性格

(一)不表演、不做作、真实

《中国成语大会》在节目形式上实则是一个选秀节目,有着一套比赛规则,选手在比赛进程中展现自己真实的性格。不同于其他选秀造星的节目,选手表演痕迹过重,显得干巴虚假,《中国成语大会》的选手不表演,不做作,没有那么多“套路”,而显得“真诚”。观众可以看到选手描述成语而搭档没有猜中时双方表现出的焦急,也可以看到选手在创造好成绩时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享受舞台,不回避竞争。面对晋级,他们欢呼雀跃;面对淘汰,他们也会抱怨。栏目组呈现给观众一群可爱而有个性的选手,让观众成为选手的粉丝,继而成为节目的粉丝。

(二)行走的词典

栏目中各式各样的猜成语环节充分展现了选手“行走的词典”的特点,观众为选手的聪明智慧和成语功底折服。栏目组培养出一批人气选手,成为节目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第一季大气冷静的王帆,小朋友何欣航等。

此外,栏目组包装选手组合,每个组合都有或文雅或新奇的名字。例如,推出“邯郸四霸”,包装实力超群的选手;第二季的“白话灵犀”组合更是成为节目包装的典范,其猜词片段在微博上获得了疯狂转发,成功塑造了高颜值、高智慧的形象。“白话灵犀”组合“女王+萝莉”的角色塑造抓人眼球,同时她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符合“行走的词典”的定位。选手之间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以“秒”计时猜出答案,创造出的紧张感和期待感让观众欲罢不能,成为节目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宫承波,田园.试论文化类真人秀节目中的“三个平衡”——以《中国成语大会》为例[J].中国电视,2015(01):67-70.

人物角色 第8篇

在《灌园叟晚逢仙女》中, 突出刻画了一位将种花、养花、爱花甚至护花作为自己生命和理想寄托的灌园叟秋先, 这位具备了淳朴、真实、善良而又美丽的灌园叟, 用自己这些看似平凡而又伟大的举动呵护了花朵, 感动了上苍, 最后千辛万苦之下才战胜了恶势力并得道升仙。秋先与张委等人不同的性格行为导致了非常相反的人物结局, 一方是真善美的化身, 一方是丑恶的代理, 共同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

摘要:在明代白话小说中以浪漫主义手法叙述故事的情况随处可见。而在冯梦龙《醒世恒言》当中, 有一篇《灌园叟晚逢仙女》值得我们来阅读并加以赏析, 其中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对于丑恶现象的摒弃, 还体现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对比。作者用一支浪漫主义的妙笔让我们对故事主人公秋先的命运极其关切而无法自拔。

关键词:明代,醒世恒言,秋先,人物性格

参考文献

[1]《醒世恒言》, 冯梦龙编, 顾学颉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7月第1版。

人物角色 第9篇

《威尼斯商人》就是在此背景下由莎翁所创作出来的一部经典喜剧。其“经典”不仅表现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也表现在剧中人物塑造的多重性、复杂性与矛盾性,而正是其人物的这些性质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人文性。本文从角色塑造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剧中角色身上所体现的人文性。

一、巴萨尼奥

巴萨尼奥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良友。他与安东尼奥的友谊为世人津津乐道、争相称颂。当友人面临“以肉偿债”的法庭之灾时,巴萨尼奥义不容辞地表示愿意拿他的生命、他的一切,甚至他历尽艰辛换来的爱情去换友人的安然无恙。同时,巴萨尼奥也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绅士,他机智善喻,富有文采。

但这样一位绅士也并非是完美的。作为没落的贫穷贵公子,巴萨尼奥生活奢侈,好逸恶劳,多次向安东尼奥借款维持生活,甚至他追寻爱情的原因也只是为了解决因挥霍无度而引发的财务危机。他也虚伪善辩,本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问题而向鲍西亚求婚,却用华丽的言辞述说他的“衷肠”。他有勇无谋,软弱无能,朋友身处法庭审判的困境时,面对夏洛克的咄咄相逼,他却只是一味地请求手下留情。

他的这些优点和缺点,使他被塑造成一个完整的人,也使人文主义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二、安东尼奥

安东尼奥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良友。他对友人们慷慨大方,时常借钱给朋友且不要回报;而当自己没有友人要借的那笔钱时,他愿意以肉相抵借钱助友人解决燃眉之急。他宽厚善良,善解人意,视死如归。法庭审判时,他甚至表示愿意以命偿债,劝巴萨尼奥不要懊恨,称他对于自己的死是无怨的。

以上是他作为一个基督徒该行的善德、该做的善事。但他也并非总是值得称颂的。他恃强凌弱,面对和自己信仰不同的夏洛克,公然骂他是狗,用脚踢他,用唾沫吐他。他虚伪,作为新兴资产阶级,金钱是他从殖民地搜刮而来的,奴隶是买来的,却唾弃拿自己钱放高利贷的夏洛克。他鲁莽冲动,软弱无能,在没有分清以肉相抵去借款的利弊钱就盲目地签下条约。

通过塑造了又一个不完美但是完整的人——安东尼奥,莎翁揭露了教会的阳奉阴违,透露出他对夏洛克,对犹太人的同情,这些都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立场。

三、鲍西亚

鲍西亚是一位天真烂漫的富家千金,她不将爱情附属于金钱权贵,不选择荣华富贵的王子亲王,偏偏痴心于穷绅士巴萨尼奥;她不将友情附属于身份等级,与她的女仆尼莉莎关系良好,甚至还助其求得真爱。她开朗大方,充满智慧,“三匣选婿”时,她略施小计,终于得到心仪男子的爱情;得知安东尼奥深陷囹圄,她舍弃儿女私情,敦促丈夫早日返乡;“女扮男装”参加庭审时,她循循善诱,步步为营,诱导夏洛克掉进圈套,赢得官司。

但她同时也盲目,为了爱情不惜一切,却不知爱情背后的真相(上文已有提及);她巧言善变,工于心计,为了赢得官司,她故意设下圈套,歪曲事实,夏洛克只是履行约定,却被她歪曲成要谋财害命;她报复心重,得寸进尺,把夏洛克逼到拿不到本钱,还被没收财产的死角。

在她身上,当时人文主义所赞颂的爱情、友情,以及人的复杂性都得到了生动地体现。

四、夏洛克

夏洛克唯利是图,靠放高利贷谋取钱财;他视财如命,女儿离家出走后,他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女儿带走了他的金钱珠宝,他甚至诅咒他的女儿死在他的脚下,钱财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他心胸狭隘,落井下石,当他得知安东尼奥的大船出事时,他欢呼雀跃,连呼:“好消息,好消息!”他更是说道:“我很高兴。我要摆布摆布他,我要整治整治他。我很高兴。”

但从人文主义出发,他只是基督教社会统治下的牺牲品,他的这些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当时犹太人惨遭基督徒迫害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他也有温情的一面,他信任自己的女儿,外出时,将锁有钱财的钥匙交由女儿保管;他爱自己的妻子,得知女儿将妻子送给他的绿玉指环拿去换了一只猴子,他心痛地表示:“人家把一大群猴子来向我交换,我也不愿把它给人。”他爱自己的民族,他义愤填膺地为自己的民族鸣不平,“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总之,人文主义所张扬的人绝非只有某种单一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人,而是有褒有贬、有好有坏的完整的人。莎士比亚正是在此依据下,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参考文献

[1]威廉·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岑莉.《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2010(08):143-144.

[3]戴莎.浅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J].现代企业文化,2008(06):109-110.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第10篇

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人流如潮的大街上,看见一张张面孔从我们面前闪过,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将这一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着色,摄影师可以用相机抓拍,而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描绘,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写出人物鲜活的个性。

【思路导航】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这需要借助于生动传神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一、外貌描写:抓住特征,体现性格。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写外貌,要注意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进行描绘。如《一面》中:“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这段文字从脸、头发、长衫、胡须几个方面突出了鲁迅先生“瘦而有精神”的特征,体现出先生正直、严肃、刚强的个性特征。写外貌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如:“萨沙又瘦又黑,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他常常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仿佛想逃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似的。他的栗色瞳仁一动不动,但他一兴奋,瞳仁就跟着白眼珠直打颤。”这段文字紧扣眼睛进行描写,写出了人物胆怯、小心翼翼的个性特征。

二、动作描写:用准动词,凸显细节。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动作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特定的动作,用精当的动词来加以刻画。鲁迅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透过这一连串的动词,我们不难体味到双手沾着革命鲜血的刽子手攫取华老栓用辛劳积攒下来的洋钱时的贪婪和凶狠。动作描写要注意抓住细微的动作,从而表达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如《守财奴》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也使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语言描写:写出神态,张扬个性。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要注意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而不能只写人物说的话,否则就会干巴乏味。如: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班长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这段文字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将捣乱鬼的无事生非,张小勇的油嘴滑舌,高芳芳的正义勇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此外,人物的语言必须要有个性,即人物语言应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

四、心理描写:真实细腻,符合年龄。

心理活动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因而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内心所想,把自己当做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这样才能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如:“整个晚上,女孩都在想着向家里要钱的事儿。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女孩一愣。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女孩跑开了。”正是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丽心灵的跳动,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因而,作文时我们只有灵活运用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才能生动、传神。

【文题展示】

同学们,当你们跨进中学的校门,走进新的班级时,你是不是又认识了新的伙伴,结交了新的朋友。那么,你的朋友在你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在你朋友的眼中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从你的同学中选择一两个好友,说说你眼中的他(她);或者想想自己在父母、老师、朋友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别人眼中的我。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佳作展台】

片断一:

我的同学李云霄,是一个天性活泼、开朗的人,这个特点与他的外表相吻合。看,李云霄这两条弯弯的粗眉,就像是画笔画出来的,浓浓的,黑黑的。一说话,眉间稍稍挑起,仿佛就要飞起来直插云霄。还有那两条浓黑的眉毛下,一双鹰隼似的眼睛射出明亮的光芒,给人以精明强干的感觉。李云霄的个子高、身子壮,和他在马路上行走,人家都以为他是个初三学生。他的体育很好,十足的全能选手,中短跑、跳高、跳远、铅球样样出众,可以说“打遍年级无敌手”。他最喜欢看美国NBA篮球比赛,每当侃起乔丹、科比、奥尼尔、姚明等篮球巨星时,他如数家珍,眉飞色舞,语调高昂,似乎天底下最精彩的莫过于篮球了。别以为李云霄只会玩,他的学习,和他的体育一样出色。瞧,数学考场上,很多同学都被最后的一道难题卡住了,愁眉紧锁,苦思冥想呢。只有他———李云霄,脸上依然挂着微笑,一幅轻松的样子。只见他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指轻轻地敲着课桌,不大功夫,浓眉一挑,便疾笔书写起来。就这样,一道难题又被他踩在了脚下。考试结果,一百分!真让我们羡慕呢,没办法,借用数学老师的话:聪明才是硬道理。其实我也知道,这与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毕竟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

[简评]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对李云霄同学进行了描绘:外貌上个高、体壮、眉浓、眼亮。小作者对人物眉毛的描写十分传神,表现了人物活泼、开朗、精明、强干的个性特征;而在介绍人物的爱好和学习时,小作者侧重对人物神态、动作上的细节加以刻画,使得一个知识面广、成绩优秀、素质全面的中学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片断二:

还是来听听别人怎么说我吧。老师说:这孩子啊,不笨,学习嘛,也不差,就是学习方法欠灵活,不会举一反三。还有,就是有问题不及时问老师。论人品嘛,这孩子可是顶呱呱一流的好。看见老师,能主动地问好。看见地上有包装袋之类的杂物,能主动地捡起来,放进垃圾箱。班上有哪位同学生病了,总能看见她热情地跑来跑去。这孩子挺乖的,有集体荣誉感,班上有什么突击性的任务,大扫除啦,出黑板报啦,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

女同学说:她啊,真是我们的好姐妹。有知心话总跟我们说,所以我们有话呀,也总愿与她谈。虽然我们有时也为了一块橡皮,一支铅笔而吵架,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又和好了。

男同学说:虽然有时她爱打抱不平,很凶,喜欢竖眉瞪眼的,但有时还蛮可爱的。尤其是她性格豪爽,富有正义感,做事绝不婆婆妈妈的,痛快!

家长说:这孩子,总让我头疼。眼看成绩掉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到学校去找老师了解情况,她的成绩又“呼”地上来了。可是我刚放下心,她的成绩又“呼”地下来了,你说我能不头疼吗!

[简评]读完选段,我们能知道小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吗?显然她是一个热情、豪爽、有时喜欢耍小脾气、但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有集体荣誉感的人。这得益于小作者借助侧面描写,抓住细节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如:主动捡杂物、帮着大扫除、出黑板报这些细节表现了人物的集体荣誉感;愿和姐妹们说知心话这一细节表现了人物的真诚、友善……

【素材背囊】

1. 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写同学)

2.我喜欢踢球, 也喜欢看球。正是那些远在欧洲的比赛, 让我爱上了素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 让我爱上了那支身披红黑箭条衫的球队———“AC米兰”。喜欢米兰王子马尔蒂尼, 喜欢天才少年卡卡, 喜欢看他们在球场上追逐奔跑的身影。那进球后狂奔的喜悦, 那错失良机后的仰天长叹, 都曾深深打动我, 我认为足球场上的男人是最让人动情的。我会随米兰的胜利而喜悦, 也会随米兰的失败而悲伤。我爱足球, 我被足球运动的无穷魅力深深吸引, 个中酸甜苦辣, 片言只语难以尽述, 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乐趣。我想, 不管是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我都会一如既往地, 永远地爱着我最最心爱的足球。 (写自己)

3.其时进来一个中等个儿的男教师, 三十岁左右, 穿一身湛蓝的西装, 配一条红色条纹的领带。浓黑齐整的头发, 白晳红润的脸庞, 戴一副金边的椭圆形的近视眼镜。眼睛算不上炯炯有神, 但显得深邃, 似乎隐藏着无数的知识与奥秘。他健步走上讲台, 放下手中的语文讲义, 眼睛环视了一下教室, 略微点了一下头, “上课”, 声音不高, 但语调有力, 平和中略带威严…… (写老师)

【练笔空间】

同学们,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这幅漫画,在理解其深刻寓意的基础下,展开合理想象,叙写一个片断。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对漫画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生动传神的描绘,展现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人物角色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人物角色;设计策略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儿童对英语语言产生部分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初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英语能力。为此,小学英语教师需努力探索适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的教学模式,使用教育游戏可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健康发展。当然教师应做好任务角色设计工作,让小学生在教育游戏中找准角色定位,推动英语知识的学习。

一、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设计需保持趣味性

趣味性作为确保小学英语教育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游戏充满着欢乐和趣味,小学生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教育游戏中,并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充满渴望和期待,且注意力较为集中。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游戏中设计人物角色时需保持趣味性,将学生喜闻乐见或感兴趣的人物角色融入到教育游戏中;或者是增添一些适当的喜剧元素,不能过于枯燥和死板,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育游戏的乐趣,并扮演好人物角色。

以《Happy New Year》教学为例,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Happy New Year》,为教育游戏渲染氛围,让英语课堂变得喜悦、欢快。小学生对于过新年来说,对压岁钱充满着的期待,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趣味性教育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长辈和小辈模仿拜年发压岁钱的角色。在游戏中练习句型:A:Happy New Year!B:The same to you/You too。同时,教师为提升教育游戏的趣味性,可让小学生自主设计新年贺卡,自己绘画和写出祝福语,向同学赠送礼物,扮演好“新年使者”的角色,体会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乐趣。

二、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设计需保持针对性

在教育游戏中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教师在设计人物角色时需保持针对性,有意识的引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锻炼英语技能。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时,应通过游戏中具体角色的扮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在教育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更具针对性,这样能够真正实现有的放矢,明确小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他们在扮演人物角色时更具目的性。

举个例子,在讲授《How much》时,本单元通过复习数字单词1至19,让学生能够使用数字来表达价钱,教师可设计一个购物类教育游戏,在游戏情境中呈现顾客和营业员中买卖物品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购物教育游戏中设计人物角色时,不仅应让学生掌握购物相关的词汇、语法和句型,还应凸显人物角色的针对性,即为顾客和营业员,以实际购物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诸如:A(顾客):How much is it?B(守护员):Three yuan。A:Here you are。B:Thank you.。在游戏中学生的人物角色定位准确,学习目标自然也准确。

三、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设计需保持多样性

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虽然教育游戏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具优势与吸引力,不过为让学生对教育游戏始终充满着热爱和激情,教师在设计人物角色时应保持多样性,通过多样性的人物角色让他们始终积极踊跃参与到游戏中。小学英语教师也应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设计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不能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角色开展教育游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触和收获。

例如,针对同一个教育游戏角色可灵活改变游戏教学方式,在《The kings new clothes》教学实践中,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Story time是安徒生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的英文简化版本。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使用角色表演的教育游戏,在这里可进行适当加工改进,将课文内容改变为舞台剧,游戏方式由普通的分角色对话转变为舞台剧表演。这不仅是对教育游戏难度的提升,也能够让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形象更加丰满,让学生以King和Man1、Man2等的口气,用一般过去时态进行对话和表演,并掌握动词的过去式和发音,提升学习效果。

四、总结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充分发挥教育游戏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设计人物角色时更应格外重视,要保持人物角色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并控制好课堂秩序,让教育游戏有序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霞. 教育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2:101.

[2]史丽静.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模式应用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8:100-101.

人物角色 第12篇

一、细品语言, 融入角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的教是为学习者的学而服务的, 关注学生学习比关注教学更为重要。因此,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索, 发掘文本留白, 体会语言魅力, 进一步感悟文本深意, 明白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小说、戏剧课文教学, 若要把握角色特点及其思想特点, 则需要细细品味语言, 发掘文本留白所隐含的内容, 如一些提示、暗示, 加以推敲, 从而融入角色, 走进角色内心, 更全面、更准确地解读文本主题, 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 打造自主阅读课堂, 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的多向对话与互动。

以戏剧教学为例, 旁白、独白、对话等台词都体现了文本的语言艺术, 是学生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渠道。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文本,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戏剧台词, 既要读出表面文字, 更重要的是读出这些语言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信息,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领悟角色特点, 把握文本主旨。如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戏剧台词是良好的语言学习材料。正如歌德所评价的:“莎士比亚是用生动的语言感动人的。”例如:教学《威尼斯商人 (节选) 》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细品台词, 捕捉文本留白, 更好地描摹人物。

(1) 品味台词的细, 捕捉个性特点。在本文中, 人物台词自然通俗, 腔调、语气各不相同, 这些都显示出角色的鲜明个性。比如在前半场舌战中, 夏洛克完全是商人口语, 语言鄙俗不堪;在判决后, 围绕“钱”字打转等, 这些隐含的信息就是拜金主义、残酷、贪婪的个性特点。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引导同学们找找自己感兴趣的台词, 细细品读, 融入角色内心, 发掘留白, 捕捉人物特点。

(2) 品读语言, 推敲揣摩, 把握细节, 填补留白。比如台词中反复出现“犹太人”, 意味如何?“既然你要求公道, 我就给你公道, 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这又隐含了怎样的信息?等等。这样, 通过品读语言, 甚至标点符号, 发掘留白, 走进剧情, 融入角色, 并结合自身经验与已有知识, 在头脑中勾画出人物的神态、外貌等。

(3) 文中结尾剧情会怎样发展, 给人无限遐想。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诱导同学们发挥合理想象, 试着根据作者的语言风格, 自主设计台词, 进一步体会感受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魅力, 并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角色特征特点,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二、设置情境, 体会角色

在语文教学中, 情境设置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情感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更好地感悟文本角色, 领悟文本主旨。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文章内容, 发掘文本留白, 并通过课堂情境巧妙设置留白, 将学生引入学习意境之中, 体会人物角色, 加深文本理解。

如《甜甜的泥土》一文, 蕴含着丰富的留白艺术, 将无限情思隐藏于留白之处, 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发掘文本留白, 更深入地解读文本, 把握主题思想。比如: (1) 王小亮究竟在哪里?文中, 小亮的亲生母亲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上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儿子, 但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 跨出了校门, 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 踏上了马路, 也没有她的儿子……她是有备而来的, 按理说如果王小亮出现在人群之中, 她是能够辨认出来的。那为什么还是没有她的儿子, 此时王小亮又身在何处呢?对于这一问题, 文中并没有丝毫提及, 给人无限想象与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自主阅读, 交流讨论, 补充留白, 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感受小说构思的精巧。 (2) 老师转身之后。在文中, 老师也是人物形象之一, 但着墨甚少, 只是写道老师悄悄背过身……引导学生想象思考:为什么在学生欢笑声中老师悄悄背过身?此处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由省略号与简短语言看, 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 (3) 老头是如何将糖传到小亮手中的?由文中“终于”一词看, 说明传奶糖的过程一定是曲折的。因为王小亮的母亲并不知道小亮是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是谁, 因此, 老头将奶糖传送到小亮手中是需要经历一定周折的。从这些留白中, 我们可以想象与感悟到老头高大的形象, 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上一篇:法学教育的现状下一篇:服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