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你的声音范文

2024-06-28

倾听你的声音范文(精选12篇)

倾听你的声音 第1篇

主动倾听, 既是我们要完成自己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 更是我们沟通孩子心灵的教育艺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每天都会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扰。作为成人, 总希望自己的经验或谆谆教导能够成为孩子成功的航标, 也自我的相信, 只要孩子无条件的服从, 就能避开暗礁, 避开险滩, 顺利地走向成功的彼岸。遗憾的是, 孩子们似乎并没有按照我们期望去发展, 他们一天一天的成长, 一天一天的叛逆, 拒绝善意的忠告, 拒绝苦心的教诣。

沮丧?茫然?是我们?还是孩子?问题何在?

蹲下来, 或者, 干脆弯下腰, 把你的眼睛和他的眼睛放得一样高, 然后再主动倾听他们的声音。这就是主动倾听孩子声音的艺术。

首先, 主动倾听能够更进一步的增加我们与孩子的亲密程度。在主动倾听中, 如果孩子的观点、看法、情感和注意被我们理解了、接受了, 他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忠告、看法和观点。在与日增长的被倾听中, 孩子自我肯定、自尊、能够被理解的价值感油然而生, 而主动倾听中营造出来的温暖与温馨, 更会像一碗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 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健康前行。

其次, 我们的视线要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烦恼、困惑、错误, 是成长中的必然经历, 正如破土的幼芽, 如果没有挣脱泥土挤压的困难与挫折, 何来出芽的喜悦和快乐?而现实中, 我们通常却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错误之上, 没有真正去靠近孩子的心灵。取而代之的是懒散、调皮、不懂事之类的语言, 这些无数次的冷雨寒风, 充斥了孩子弱小的心灵, 久而久之, 孩子越来越烦, 越来越不听话, 越来越远离我们。在经历了这样的教育挫折后, 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扬吧, 聪明的孩子一眼就看穿了这样刻意表扬之中存在的虚伪与软弱, 至此, 改头换面已成为空想, 亲密交流已成泡影。如此难做, 倒不如我们闭上嘴巴, 保持安静, 静静地去观察, 去聆听, 去听听孩子行动和心灵中透露的声音, 思考时, 一杯热水;迷茫时, 一个明确的微笑;成功时, 一声真心的喝彩。当孩子感受到真切的关爱时, 流畅的沟通必将随之而来, 一个即将长大的孩子也将随之而来。

再次, 我们必须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考虑孩子的行动。去掉居高临下的威严, 去掉自以为是的指手画脚, 去掉喋喋不休的抱怨, 调整好心态, 真正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待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烦恼。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我们有压力和不安, 孩子同样会有, 喋喋不休只能无情的伤害他们的自尊, 磨损了他们的自信, 压抑了他们的创造力。去掉过高的期望, 去掉虚荣的攀比, 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困惑, 像朋友一样的倾听他的声音, 倾听他的喜怒哀乐, 就像帮助自己的朋友那样, 给他们一缕阳光, 一滴甘露, 一块泥土, 让他们重新鼓起勇气, 重新找回受到挫折的自信, 像一粒种子一样发挥上天赐予他们的潜能。

最后, 我们还必须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洞察孩子的心里活动。君非鱼, 安知鱼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和情感, 我们的快乐, 无法代替孩子的快乐, 只有站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 我们才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缤纷的世界, 真正听到孩子心灵的喜悦、快乐、痛苦和震撼。同学之间的矛盾, 无端的批评, 不经意的错误, 常常使孩子们闷闷不乐, 神情沮丧, 缄默不语。打破沙锅问到底, 赶快帮忙出主意, 有必要吗?问和帮, 何如细心的洞察, 温馨的关注, 让家庭的温馨和快乐驱走孩子不快的烟云。

当你对孩子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 不防去倾听一下孩子的声音, 或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摘要:主动倾听使孩子更加愿意听我们的话, 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被我们理解了, 他们就更容易接受我们的看法和观点。主动倾听能使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密, 更有意义。被大人倾听的孩子总是会经历一种自我肯定的价值感, 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倾听你的声音的作文 第2篇

红了希望,绿了梦想,只因有你,我的语文。

那是你吗?美丽、华贵、轻柔……我无法用华美的辞藻来修饰你。李白的云帆点缀沧海,辛弃疾的双眼迷离了剑光,文天祥的激情回荡了整个零丁……因为我听见了你的声音,语文,我听懂了报负、执着、爱国的心声!邀明月之满杯,举酒觥之高远,徜徉在你的诗词中,落红化春泥让我倾听到了奉献之声,国破山河在让我倾听到了不屈的呐喊,东篱之采菊让我倾听到了自由的欢唱,凌绝顶之览众山小让我倾听到了积极进取的壮语豪言。

语文,我听见了你的声音,你把心灵之音化作舞翩跹的翅膀,带我飞翔。

那是你么?语文。大观园中的人情世故,桃园中的三结之义,西天取经路上的纷纷纠葛,义聚一堂的豪情壮志,在那里,因为我听见了你的`声音,我听懂了无奈、团结、勇气、义气!零落般的花就随他去吧,葬!埋掉了一种心声,我听到了裙裾的声声幽咽与喃喃哀怨!给他一个痛苦的诠释,招安就随他招吧,死!敢赴黄泉了却了一种忧叹,我听到了聚义之剑在义与忠之间徘徊的沉重脚步!

语文,你在我心中,你把篇篇文章化成鸣玉,让我走向成功。

那是你吗?语文,汩罗江水流更加凶猛,易水河畔夕阳更加强烈,因为有你,我听懂了屈原的孤傲呼告,听懂了刘邦马上得天下的任人善听的故事。我怀揣着你,测量着心灵的密度,心音想起,格外沉重。

因为有你,你把个个名人化作动力之源,推动我前进。

语文,只因有你,我的希望让你染红,我的梦想让你润绿。只因有你,我的语文,让我唱响,向我的前方迈出了铿锵有声的坚定步伐,让我无愧于自己的心声。谢谢你,语文。

目光静静流淌,那种种声音丝丝入我耳。

倾听花开的声音 第3篇

一、走下讲台,融入学生

工作伊始,语文指导老师语重心长告诫笔者:面对学生一定要严肃,这样才能镇住学生。对此,笔者深信不疑,每天按部就班地守在三尺见方的讲台上,不敢越雷池半步。事实上,学生对老师怀有一种害怕心理,不敢亲近老师,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在一次提问中,笔者竟然听到学生由于害怕而发出的颤音。看着学生与其他老师的亲热劲,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笔者经常在思考是不是自己的课出了什么问题,后来,偶然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才发现了问题。当时学生说:“老师,您上课太严肃了,你总是那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审视着我们,我们都怕回答错问题,怕你责怪。”这时,笔者才猛然醒悟,要想与学生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必须忘掉自己是老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参与他们的探索和研究,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更生动、更有效。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说:“老师要下到学生们中间,忘掉老师身份,心理和学生完全兼容,建立全方位师生之间的信任。”在名师的指引下,笔者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声音,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和互动,让学生细心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慢慢感悟语文课堂的精彩。

记得在教学《七子之歌》时,笔者站在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唱《澳门》这首歌,并深情地介绍:《七子之歌》是著名作曲家李海鹰先生饱含着深情在一夜之间完成的。这样就创设了情境,把学生们带入一个悲壮境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急于了解课文。从小序中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缘由后,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读,然后介绍背景资料。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国家浩劫、民族罹难的象征,它警示国人:国弱民受辱,落后要挨打。在不断渲染和酝酿下,学生们渐渐融入了情境。从一个孩子的眼中,笔者明显看到了他脸上的泪花。就这样,在师生心灵不断沟通和撞击之下,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了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强盛而勤奋读书的信念。课后,笔者还请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小组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进行配乐朗读,释放情怀。总体来说,这一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聆听学生,善待错误

关注学生发展,必须从学生的一句简单的话语、一闪而过的表情、一个细微的动作等细节开始,体味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了解学生真正的兴趣。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在课堂上,学生经历感知、知晓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从而拓宽知识面,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的理解,如果教师能认真聆听学生的错误理解,善待学生的问题,并抓住这个错误理解认真分析解决,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分析《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时,说是社会造成了她那样一个小市民的性格习气,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疑问:杨二嫂年轻时被称为“豆腐西施”,说明她有几分姿色,而现在瘦骨伶仃,像“圆规”,说明她已年老色衰,她的性格习气是不是跟她的不再漂亮有关?这时,教室里响起一片笑声。这是多么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的生理和心理,且不无道理。又如,在讲解《感受优雅》时,笔者让学生们先谈谈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优雅,一个调皮的男生说:“有一次看到一位穿着艳丽的有钱妇女喝着咖啡的动作是优雅。”他的回答立刻遭到了全班学生的质疑,这是他误解了优雅的内涵。我笑着更正了他解答,并举了许多表示优雅的例子。而另一个男生的回答令我大跌眼镜:“我的周围都是混蛋。”这样的回答激起了周围同学的指责。对此,笔者地给他讲了《读者》上的一篇文章,告诉他说:“孩子,当心中充满邪恶,整个世界都会跟你作对。只要心中有佛,那眼前都是佛了。”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教育是最心灵化的。学习语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经典”,感悟现实生活,培养一颗善良的心,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三、关注个性,促进发展

教育界有句行话:备课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备课既要钻研语文教材,又要充分研究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外地,本地的大多也是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管教的。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位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都有所不同,在情感、能力、认知方面也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针对学生,让教学目标个性化。这里的目标不仅指基础性的目标,而且还指发展性目标,这样的目标划定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目标只限于对诗句的初步理解、背诵,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轻轻的”、“悄悄的”叠词使用的作用。此外,要求所有学生抓住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通过配乐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用徐志摩的眼睛看康桥的美,让学生走进一个诗意的世界。

再如,当教学作家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笔者在学生找到中心点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们迷茫的眼神,笔者立即知道问题难了。于是,笔者立刻接着提问: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呢?这样提问,学生马上能够理解问题,并找到了答案,即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然后笔者进一步提问:概括所举事例,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化了。正如教育家爱默森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是啊,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成功。

此外,在每周的摘抄本上,笔者经常建议学生多写随笔,多写身边人、身边事,多针对一些现象发表看法。在批改时,除了打等级分之外,笔者还会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写上一两句温馨评语。通过书面交流,让学生感知老师的关注。

作为教师,不仅要用广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去熏陶学生,而且要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学生,以真诚的微笑鼓励感染学生,最重要的是从细节入手去关注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从细节入手,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更灵动,使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坛的守望与历练中,我们务必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教育更温暖,让生命更精彩。

倾听孩子的声音 第4篇

一.倾听孩子阅读的声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 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 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师为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有一定意义的书籍, 会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细细分析, 却发现孩子们看书、阅读却是敷衍了事, 匆匆翻过而已, 为了引领学生走上一条真正阅读的康庄大道, 我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活动。

结合教材所学内容, 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本期, 我为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繁星春水》《三国演义》等书籍, 这些书籍, 同学们都有, 即使没有也容易借, 首先保证了书源, 达到每人一本。学校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书源, 分发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智慧背囊》《昆虫记》等, 达到人手一本, 便于撰写读书笔记。其次, 规定时间, 下午上课前是师生共读书时间, 放学后每天按量阅读, 与父母交流;最后, 通过班级读书交流会, 交流读书心得, 针对书的内容, 我设计了不同的交流形式, 在读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后, 我以“说寓言 (童话) 、讲寓言 (童话) 、懂寓言 (童话) ”的形式, 在交流时, 学生收获很多, 从读到的故事量、生动的故事情节到精彩的语言表达, 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倾听孩子阅读的声音, 让学生在童年阅读和书香浸润中获得精神的润泽, 语言的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倾听孩子背诵的声音

与经典同行, 是我校语文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我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背了大量的古诗词和经典美文。在古诗的诵读中, 孩子们品味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当孩子们个个摇头晃脑, 沉浸在古诗词的意境中时, 为师的我多少次为之会心微笑。本学期, 我从唐诗宋词元曲中, 挑选了一些难度较大, 但韵味深刻的古诗词推荐给大家, 孩子们在背诵之前, 自己可以查阅资料、工具书、问父母等方式明白诗词的意思, 帮助背诵。会背时, 可以在一周的任何一个时间给组长背诵, 我又从班内挑选五个朗读水平高、背诵速度快的孩子, 每周轮流领背, 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每节语文课前, 进行抽背。反复地练习、复习, 孩子们不觉得背诗是件难事, 而且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学习任务, 也积淀了丰富的语言。

与经典同行, 走进孔夫子的《论语》, 让孩子们获益非浅, 学习、做人、处事……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启迪就是在背诵时不求甚解中铭记于心。每天早晨和中午, 我都伴随着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背诵声开始新课的教学, 这种浓浓的文化气息充盈着整个教室, 怎能不让学生爱语文, 学语文?有了古诗词的熏陶, 有了课堂上老师旁征博引的影响, 孩子们的作文中时常也会出现一两句古诗, 润色了文章, 也展示了孩子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倾听孩子作文的声音

为了学生不再畏惧作文, 我对学生的作文开始要求很低, 一般只规定字数, 而且越多越好。有了这样宽泛的要求, 学生只管把自己想说的话, 诉诸于笔端即可。然后, 要求学生将自己积累的名言、诗句、好词佳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用词要生动、文句要优美。

学生有了低起点的要求, 渐渐对作文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每次的作文练笔都乐于去写, 在学生走上这条幸福创作的道路上后, 我抓住课本资源, 读写结合, 学习课文以小见大, 欲扬先抑,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等方面的写作技巧。最后, 我在评讲作文上大做文章, 倾听孩子作文的声音, 进一步精炼学生习作的语言、准备恰当的引用来表情达意。我给学生讲述了唐朝贾岛“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的佳话,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的史实, 通过听故事, 学生对修改有了感性认识, 才会对修改产生冲动, 学会修改。

《倾听声音》教学反思 第5篇

小朋友们专心致志地拿起画笔画起了太阳,画好的幼儿拿着画给我看:“老师,你看我画得好不好?”“不错”,我满意地在孩子们画的红太阳边上打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

“老师,我也画好了,你看”,我抬头一看是小景,我接过小景的画一看,吃了一惊,别的小朋友都画了红太阳,可她却画了个绿太阳,我不免有点生气了:“你怎么用画小草、树叶的颜色画太阳呢?太阳是什么颜色的?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我话音刚落,原本一脸笑容的小景马上变成“阴天”,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站在一边怯怯地望着我。看着她那可怜样,我尽量使自己的语气缓和些:“你是不是上课不认真听了,没听到老师刚才讲太阳是红色的?”小景低着头,委屈地说:“不是,我知道太阳是红色的,可是夏天的太阳火红火红的,照得我们太热了,一些小草、小花都快要被太阳晒死了,很可怜的,我想夏天要是有一个绿太阳,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在夏天里工作就不会那么热了,就不会那么辛苦了,所以我画了个绿太阳,想让夏天变得凉快一些。”听着小景这些天真的回答,我马上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美好,多么善良、多么奇特,而我没弄清事情真相就用常规的概念错怪了她。想想平时我总鼓励孩子要多动脑筋,要有创新,可当孩子真的有创新时,我却没能意识到,还用指责的语气说她。

想到这里,我双手举起小景的画让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朋友一看到小景画了个绿太阳,马上哄堂大笑,有的说:“真笨,怎么太阳画成了绿色的?刚才老师还说过太阳是红红的”,有的说:“天上怎么会有绿太阳,真滑稽”,我让小朋友们安静坐好,让小景把她画绿太阳的原因说给小朋友听。听了小景的想法,孩子们没有再笑话她了,还夸她会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我也利用这件事对全体孩子进行一次随机教育,鼓励孩子们要向小景那样会动脑筋,大胆想象,教育她们无论做什么事,要多为别人着想,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倾听花开的声音 第6篇

1、采用生动有趣的教育形式

一般来说,教师讲述故事时幼儿的倾听习惯非常好。究其原因,故事本身非常生动形象,再配上了木偶、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教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倾听习惯。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倾听训练的内容融进自编的故事中,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完成倾听训练的要求。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用自己良好的倾听行为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听懂对方说的话,怎样在倾听中了解说话人的意思。

2、巧妙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发言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同伴讲述时的倾听习惯都是比较差,为此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单向或个性的交流形式是纠正幼儿抢嘴坏习惯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谈话活动“小猫过生日”中,我们用“打电话”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述,小朋友在制作好礼物后,以打电话给小猫的形式向小猫说出祝福的话。这一方法巧妙地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生动、形象地迫使幼儿养成了控制自己,轮流交流,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在幼儿中树立有良好倾听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当幼儿因认真倾听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地评价和鼓励,以此激发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二、巧设计——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往往只注意游戏过程,而忽视老师的要求,倾听习惯明显较差。为此,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利用有意注意,设计了一些专门培养幼儿倾听的游戏,让倾听成为游戏的前奏。如体育游戏“我也有顺风耳”、“猫捉老鼠”;智力游戏“谁来了”、“做相反动作”、“听词拍手”;音乐游戏“和猫警长本领大”;角色游戏“电话亭”、“电视广告”等。显而易见,这些游戏都需要倾听来完成,因此倾听习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三、巧安排——在一日活动中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1、适时倾听优美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教育研究成果表明,幼儿一天中精力最集中、大脑最灵活是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在这两个时间段安排了足时倾听活动。倾听的内容包括优美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反复倾听生动、形象地故事,边看相应的图画;边倾听音乐性质对比很明显、情节鲜明的音乐,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倾听之前,教师都必须提出非常明确具体的倾听任务,如,“仔细地听一听,故事里的丑小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两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幼儿去倾听、发现、感受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美,让幼儿在美的倾听感受中获得满足,并且在明确的倾听任务提示下,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一日生活中巧安排“节日”

(1)晨间的“家庭新闻播报”节日

每天晨谈“说新闻”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他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讲述昨天晚上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报道自己在上学和放学路上的见闻。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教师时时提醒他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要尊重主持人,安静倾听新闻,让文明的小观众来当小评委。长期坚持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说”的兴趣日益高涨,“倾听”和“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离园前的“神秘话时间”

每天下午游戏后离园前,我发现孩子们的情绪都比较激动。于是,在游戏后到离园前短短五分钟里,我设计了一个“神秘话”活动。这个小活动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积极情绪,让他们能兴奋离园,也是培养他们倾听习惯的一个小细节。在这个游戏里,师幼、家长与幼儿、同伴之间的多重交流与倾听尽情展现,体验到了分享和倾听的乐趣。同时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好方法,以实现家园共育,师长同步。

四、巧运用——合理运用多种方法安排、指导、评价幼儿的倾听活动

1、游戏练习法:如“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就训练了幼儿单项的倾听能力。“请你去做几件事”的游戏,连续倾听多个要求后,去完成这一系列的任务,实现由单一到多项的累加。

2、讲评提示法:一般幼儿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不仅要说:某某小朋友回答得好不好,对不对?更要关注:好在哪?和你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幼儿就必须要认真听好了,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悬念激趣法:孩子是好奇好问的,如语言活动《小蛋壳历险记》中,老师这样提问:接下去小蛋壳又来到哪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听了故事你就知道了。让孩子带着悬念,怀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去听,激发了幼儿的倾听兴趣,激起他想听、想知道结果的愿望。

4、思维法散发:如开展仿编活动,诗歌《家》在访编时,鼓励幼儿和别人编得不一样,仿编时对幼儿提出要求,尽量编和别人不一样的诗歌,幼儿在这一要求下,就会自然地注意倾听了,教师就顺势表扬有创新的幼儿。

5、节奏练习法:用双手掌击出一种简单的节奏,要求孩子能重复出同一节奏,在开始训练时,要求可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激发幼儿听的兴趣,提高听觉的敏锐性。

6、行为强化法:当孩子出现符合规定的要求的良好行为时,教师的表扬、鼓励就是一种行为强化,使他们产生愉悦和满足感,从而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够解决幼小銜接的诸多问题以及促进其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将终生受益。但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要使倾听习惯达到长期性的效果,就必须使幼儿的这一习惯办成他们自身需要的行为方式,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与其他所有的教育一样,必须持之以恒。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区三山中心幼儿园 江苏】

倾听课堂好声音 第7篇

一、倾听现状描述

镜头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全班同学都高高举起小手, 嘴里大声地喊着:“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当老师让一位同学回答时, 其他人则很扫兴地把手放了下来, 嘴里小声说着:“又不叫我。”然后自顾自在那儿玩, 毫无倾听其他同学的心思。

镜头二:当一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 老师转过脸去板书, 无倾听状, 可能也在听, 听答案是否和自己预设的一样, 丝毫不会考虑课堂的生成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才是亮点。老师只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 而没有给其他同学思考和倾听的时间、机会。

在这两个最常见的课堂场景中, 倾听都流于一种形式,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 爱表现, 自制力差。如果老师能够积极引导, 再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倾听的习惯, 将会大大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老师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 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当有学生回答时, 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 而不是做其它事情。在平时的课堂上, 学生和老师的倾听现状都有待提高和改进, 听的效果直接决定课堂的效率。

二、改变倾听习惯

1.树立榜样的力量。在小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同样老师的行为也极易被他们模仿。在课堂上, 我们一定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在学生倾听习惯养成过程中, 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每节课中, 只要有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注视着他的眼睛, 不时用点头或者摇头对他的回答做出评价, 而不是自顾自地板书, 或者直接打断他和自己预设的不一样的答案。同时, 引导其他学生思考, 而不是插话。每节课都这样做了, 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 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2.设计任务性的教学。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中, 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 需要老师不断引导, 当提出一个问题时, 一个同学起来回答, 其他人干什么呢?会认真倾听吗?如果给了任务呢?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如在执教四年级《云雀的心愿》时, 我让学生在文中用直线画出“云雀有哪些心愿呢?”请学生起来读一下, 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做出评价并适当补充。一个小小的任务让学生立马认真起来, 用心倾听, 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生:云雀还有一个心愿:保护森林。生:我觉得他读得语速有点快, 没有读出感情。生:他把所有的sen (森) 都读成了shen (森) 。生:他读得很认真……听了学生们一个个认真的思考回答, 我感觉很欣慰, 他们已经会模仿老师的样子给出自己的评价想法了。设计任务同样可以用于生字词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小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先行, 读写跟上。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上, 听和写是分不开的。写也可以较好地检测听, 在平时听写生词时, 我觉得听一遍最容易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最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3.提高自身素养。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 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 循序渐进, 渗透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更需要每位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无论是听老师讲解重难点还是听同学回答问题, 都要用心听, 抓住关键词, 明白对方的意思。当一位同学起来发言时, 不要插嘴, 不要打断他的回答, 认真倾听, 回答结束, 你才可以补充说明,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倾听过程中, 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 做个有心人。当别人指出自己回答问题有不当地方的时候, 可以小组讨论, 多听听更多同学的意见, 汲取精华, 博采众长, 提高自己。

关注教育,倾听两会声音 第8篇

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 教育公平无法实现。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 教育经费的使用要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效率。

葛剑雄委员渊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冤政府应针对各地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如师资、校舍、教学设施、膳食、交通等, 制定、完善最低标准, 并要求限期达标。对留守儿童、孤儿、弃儿、流浪儿, 当地政府要保证他们能够正常接受义务教育。

孙鹤娟代表渊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冤扩大教育投入范围, 同等关注国民教育体系和非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类教育。中央财政要更好地运用“均衡性转移支付工具”, 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中西部的教育, 支持农业大省的教育, 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质量如何提高钥

教育质量的提高, 需要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共进。

毛杰代表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 教育均衡化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但也要谨防误区, 均衡化不是千校一面, 应鼓励各类学校办出特色。我们关注教育的公平、均衡和普及, 但也要承认学生个性和天赋的差异, 正确理解“有教无类”, 做到“因材施教”。所以, 在强调教育均衡化的同时, 建议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陈万志代表 (民盟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无论是地方政府考核教育部门, 还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升学率, 而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成绩。这样会出现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 暗地里却认认真真搞应试教育的怪象。因此, 改革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 是给学生“减负”的根本之策。

倾听学生声音尊重个性差异 第9篇

首先, 我向之前的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了解班内学生学习情况与平时的表现情况, 包括他们的个性倾向, 性格特点等我都一一记录在案, 甚至是他们的家庭情况我都摸得一清二楚的。然后, 我把成绩好, 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与成绩差, 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分开来, 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 把临近村庄的学生分别配对, 座位安排在一起, 实行一对一的辅导与补差。这样, 既方便他们在学校的相互学习, 在回家的时候还能进行辅导, 目标就是把他们的成绩提高。

安排好学生座位后回到办公室, 班长小A就找到我说: “我说什么也不与小B坐在一起。”我说:“你们两家是邻居, 这样相互学习比较方便, 同时你是班长, 其他同学都能够服从我的安排, 你却带头来反对。”当时我就加重语气对他进行了狠狠的批评, 说他没有大局意识, 没有集体意识, 只关心自己的成绩, 不喜欢帮助别人, 甚至当时一冲动想把他班长的职务给撤了。但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说完话, 他的眼泪竟然刷刷地流了下来, 俗话说,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时”。估计他心中有什么委屈, 于是就对他说:“好吧, 你也不要哭了, 你说一说不愿与他坐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班长说:“小B家与我家虽然是邻居, 但是两家有很深的矛盾, 到现在都相互不说话, 你让我如何在家里辅导他呀, 如果他成绩上不去, 我也会难过的。”听了他的话, 我心中想, 他这种做法也是为小B的成绩着想, 如果把他俩硬安排在一起, 非但起不到效果, 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就问:“好的, 你的原因我会考虑的, 不知其他学生对这次排座位还有没有想法?”班长说:“许多同学都有想法, 但是没有勇气来找你, 所以就忍着了。”我一听, 本来是出于好意安排座位, 没想到“好心没办成好事”。看来还得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下午的班会课, 我把排位的事情再一次提出来, 问大家有没有意见, 当时为了保护学生的面子与自尊, 担心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来不想与某某同学坐一起会引起不良反应, 所以, 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 想与哪一位同学坐在一起自己说, 前提就是成绩好的必需带一名成绩差的学生。

当我把学生的意见收起来后, 有近一半的学生对我原先的安排提出反对意见, 而且各种理由都有, 什么以前闹过矛盾呀, 性格不合呀等, 并提出了自己想法。于是, 我就按照他们的意见再一次排座位, 统筹考虑他们的想法, 如果实在没办法协调的话, 我就把双方都找来谈话, 一个一个地做思想工作,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都行, 尽量能让他们能够在一起互帮互助。这样, 通过我的交流与谈心, 所有同学都能接受我的排位意见。排座位工作也正式告一段落。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按照我们开学时的约定,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在期末考试中, 我们班的成绩排名从原来的全镇倒数第二奋起一跃, 升到了全镇的第五名, 学生之间也能融洽相处了。

排座位, 这个看似班主任工作中的小问题, 其实不小, 容不得班主任半点的忽视, 因为学生座位排得是否合理, 是否科学, 是否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 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影响到学生学习情绪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所说, “座位是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的, 安排座位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头高矮、视力好坏、自控能力强弱、互助能力高低等个性特点”。所以, 在排座位的时候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他们之间在学习上能够相互促进, 相互补偿, 是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果我们达到了这些目的, 那么, 我们的排座位方法就是正确的, 合乎学生发展的。

用心倾听英语课堂“好声音” 第10篇

一、留白给学生,“杂音”充耳

学生的个体问题繁多,但不可小视。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白,让他们在主动提出自己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认知,这样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在他们“求解未决”的时候给出提示,让他们能够有充分表达的自由和畅言的机会。

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他们在问题探究中强化感知。例如,在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Story time教学中,针对“The value of animal”主题,教师可设置相应的思考题目:“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Can you tell us 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your favorite animal?”让学生在主动说出自己的回答,释放表达的激情。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What should we do for wild animal?”主动拓展、延伸他们的答案,让他们在多样化表达中丰富思维。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在探究中的表现,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主动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让他们在主动查找的过程中“恍然大悟”。

故意留下空白话题,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探究中强化感知,让他们有更多表达的空间。紧扣生活、开放讨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感知,主动提出相应的意见。关注学生的不同表达,引导他们在表达和争辩的过程中大胆提出质疑,让不同的声音得到展现,让课堂更有生气、活力。

二、探白给小组,“妙音”连珠

激发学生群体学习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在彼此的互动交流中强化感知,让他们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出各不相同的声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不断的表达中强化认知,使他们在相互对话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表达技巧。

给小组留下“探白”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彼此的讨论交流中表达意见,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激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教学中,围绕圣诞节的有关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就“The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Christmas.”和“How do the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强化整体理解感知的同时,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的不同,建议他们就“What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深入探究问题。将“探白”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彼此协作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学习,让想法的整合变为他们自由沟通的载体。

给学生设计多样化的问题任务,给他们更多具体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带着话题主动深思,带着疑问主动交流。重视学生各种不同声音,鼓励他们运用、发展创新的思维来深化语言表达,让他们的观点更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三、补白给问者,“余音”袅袅

教师需要精心地指点,让有疑问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通过补充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他们在主动总结反思中大胆探索和交流,使他们有更多建言的机会,让他们发出更多富有个性的声音。建立在独特认知感悟基础上的声音,定会更加响亮,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以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知,让学生在敢于言说的基础上获得更多认知体验。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了“If we meet three bears, what should we do?”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就熊的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感知。结合学生的回答,还可建议他们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he story?”主动表达。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自己的对这篇文章独特的理解感受。以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化思考,让他们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深刻感知印象。

教师在指导学生补充表达时,可结合学生的不同问题和不同理解,挑选具有共性的问题,剖析其中的原因,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策略。给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搜集相应的背景资料。尊重学生不同的意见和呼声,引导他们在叙述意见的过程中深化感知体验。

倾听流水的声音 第11篇

古典诗词、曲赋讲究韵律与平仄对仗,形成一种声律的节奏,铿锵有致,妙不可言。细推开去,文字的韵律与广袤的大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放眼自然界,无一处不是充满平仄的诗意美:山峦连绵起伏,江河波纹流动;云与天,一动一静;桥与路,一转一折;山石大大小小,花木高高低低,颜色深深浅浅,大地版图,世间万物,便如此有序、和谐。

及至艺术层面,如绘画,构图的远近,色彩的浓淡,心物合一,气韵生动,境界高远;如建筑,次第绵延,错落的斗拱,翘角的飞檐,方与圆,点与线,延开空间,层次分明;如文章,古人早就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说,强调跌宕起伏之势;如音乐,柔缓与强烈,抒情与哀伤,千种情感万般意象一波一波环绕不绝……一马平川固令人舒目,转角拐弯景致幽深,亦有眼前一亮之惊喜。平湖宁静,久了或成一潭死水;小溪逼仄,纤细缓慢却潺湲不断。

如果,聲调的平,象征着平坦、幸福、光明、顺境;那么,声调的仄,就意味着磨难、逆境、痛苦,甚至死亡与毁灭。爱情的夭折,美好的撕毁,富贵中陡入凄凉,繁华后突奏哀音,皆是大起大落,世事难料,这平仄谁又能定?

多少朝代,风云变幻,从建国到兴盛,再到末世衰败。历史的平仄,潮来潮往,起起伏伏,兴也罢,亡也罢,终成沧海一粟,徒让后人叹息一声: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抬眼望去,“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世事变迁,不如平和淡然地去看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多少人生,万般变化始料不及。命运的自然转折,带动人生变数,李煜前半生的富贵与后半生的凄凉集于一身,致使其词风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至若生命不息者,虽经大苦难大悲愤,却能直面惨淡的人生,于废墟中振作,著书立说。屈原放逐乃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遭宫刑终成《史记》……虽命运的多舛,却亦能积极向上,大放异彩。人是需要些磨难的,困苦挫折或许是难得的经验财富与人生感受,逆境更使人刻骨铭心,促人成长蜕变乃至奋发。

地理课堂留白:倾听花开的声音 第12篇

一、课堂导入环节的“留白”——“凤头”的留白

在众多导入方法中, 悬疑法, 是最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之一。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教师要通过提问, 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阶段, 即“心求通而不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状态, 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 运用“留白”艺术, 提升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利用“问题留白”的形式有意的去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从教师所给的材料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讲“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天上的事”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说到现在外星人的问题, 请同学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有生命, 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待学生回答完毕教师也不要急于肯定、否定或补充, 而是以悬疑的形式开始这一节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又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促使学生带着亢奋的状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为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留白”——“猪肚”的留白

(一) 合理把握课堂节奏, 做到松弛得当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强弱呈倒三角的规律, 超过一定的时间即使教师讲的再妙趣横生, 学生也无法吸收更多知识, 难以保证上课效率。因此, 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思维活动之后, 教师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活动, 让学生有时间放松紧张的神经, 这里的活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空白, 也不是完全任其活动活动, 而是围绕刚才的学习活动展开, 让学生有时间将所得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例如, 在讲“锋面系统”这一内容时, 教师通过前面的讲解学生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掌握, 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此时让大家平静一下, 可以让同学们画一画冷锋, 暖锋的示意图, 讲一讲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总之, 通过这一“放松”是学生既能够放松一下大脑, 又能对冷锋、暖锋的形成有更深的印象, 将这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 在课堂上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聆听花开之声

在地理课堂中, 学生的回答总是不按照教师的预设思路走, 教师将学生的“错误回答”打断, 引领到所谓“正确的答案”上。但是, 我们回头来看这些所谓的“错误答案”是不是更能代表学生当时的思维成果呢?新课改之后, 要求我们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否也应该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看待学生的“错误”, 那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就能有很多新的东西生成, 学生也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例如, 在讲解“人口增长模式”中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有什么影响时, 有的学生会说老年人增多会使社会经济增长减慢, 影响劳动生产率等等, 甚至有的学生会回答“标准答案”没有的内容, 出现这种问题教师不应该简单的说学生错了, 应该站在该学生的角度, 从各方面考虑,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引导学生往更深的层次去考虑。在这种情况之下, 教师要舍得“留白”, 要善于倾听花开之声。

(三) 课堂内容“半”原则,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这“一半”, 不要教教材, 而用教材去教, 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取舍, 课堂教学不是“满堂灌”, 给学生留出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那里、从教材上得不到他所缺少的知识时, 那块“空白”就会成为他们迫不及待探究知识的动力。

三、课堂结尾处的“留白”——“豹尾”的留白

学生往往在上完一节课后, 精神已经处于疲惫状态, 此时, 教师不宜再啰嗦而应该简短精悍既能够达到课堂所学内容的总结, 又要使学生意犹未尽,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在课堂的结尾出也可以巧设留白, 让学生大胆创新。比如在进行“洋流”知识的时候, 在结尾之处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画的“全球洋流模式图”去总结其规律在下节课的时候请同学去总结。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不仅仅知识时间上的空白, 也是教师基于学生的情况, 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等多方面为学生预留的思考“空白”, 地理课堂“留白”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的去探索知识,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但是“留白”也不应该任意使用, 应该是基于以上的条件, 教师有意识的去为学生“留白”的。其实, 一堂好的地理课也是一幅艺术品, 好的艺术品不应该满目色彩, 而应该虚实结合, 让欣赏者从有形的画中能够展开自己的想象, 自己为空白补上自己的色彩,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为自己“留白”用这空白去倾听学生思维的花开之声。

摘要:课堂“留白”是现代课堂的新要求, 本文从课堂的三个环节三个角度去论述在地理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课堂留白。

关键词:地理课堂,留白,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倩.《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留白”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0 (8) :27.

上一篇:凤凰涅磐下一篇:纳米作用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