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控制体系论文

2024-07-02

财务控制体系论文(精选12篇)

财务控制体系论文 第1篇

一、企业集团的财务特征

1. 以产权管理为核心。

在企业集团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 集团总部通过直接投资形成被投资企业的法人资本, 通过资本控制关系实际控制成员企业的全部资产, 实现由资产到资本的转化, 并通过这一过程控制集团公司的全部财务资源。

2. 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更加复杂。

集团企业内部的筹资除通常意义上的自我资金积累外, 还包括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在母公司资本具有一定负债能力的情况下, 由母公司投资形成的子公司资本又产生了新的负债能力, 企业集团筹资的杠杆效应明显高于单个企业。从对外投资看, 企业集团不仅投资规模大, 范围广, 而且投资活动将带来企业集团的重组;从内部投资看, 企业集团内部的相互投资, 由此带来的资产重组活动也相当频繁。企业集团的收益分配形式有上缴利润、投资分成、转移价格、提取管理费等, 收益分配形式多样化。

3. 财务管理层次比较多。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层次包括母公司、子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等, 由产权链条形成多层级的财务管理关系, 集团公司对各阶层的财务活动的控制程度不同,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总体模式分析

1. 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

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是指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决策权都集中于集团母公司, 各子公司是按照集团总部制定的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来具体控制各自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优点是有利于保证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一致性, 实现集团一致性战略的控制。同时由于税务处理上由集团母公司集中核算, 将盈亏不均的各子公司盈亏相抵后, 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集权制管理模式关键在于集团母公司的综合管理和上下联系的紧密程度, 操作不当, 也会暴露出弱点, 比如子公司过分依赖于母公司, 灵活性差, 不能对市场环境做出迅速反应。

2. 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

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是指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决策权在集团母公司, 与子公司之间实行分权。集团母公司将日常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 只保留少数关乎整体利益的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但分权制也存在着不利于协同效应发挥、战略管理很难落实等诸多不足。

3. 母公司集中指导下的分权控制模式。

集团母公司指导下的分权控制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 是一种集资金筹集、运用、回收与分配于一体, 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集权模式。集团母公司是企业集团的权力中心, 在财务管理方面起着战略决策的作用。有关集团筹资、投资等集团发展战略有关的可行性分析与决策, 以及在现有的规模下集团内部资金的流动、转移决策等, 由集团母公司的财务部门直接负责, 而各成员单位其财务活动在集团母公司财务部门规定的可独立决策的界区内, 执行相应的权限并负责上报本公司的财务预算。

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

1.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 企业应让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 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共同组成企业完整的财务治理结构。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公司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是促进财务控制系统有效运行, 保证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2. 全面预算控制系统的建立

(1) 预算控制的组织体系是预算机制的运行基础, 预算控制应当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的组织体系一般如图所示:

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集团整个预算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 直接对集团董事会负责。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整个集团企业的预算方案, 协调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分析、考核和奖惩。预算专职部门是日常管理和决策执行组织, 其主要职能是协助预算管理委员履行其职责, 具体负责预算的汇总编制, 处理日常管理事务。预算专职部门通常包括集团母公司价格委员会、考核委员会、内部审计及财务部门。价格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实施供销价格和转移价格的政策;考核委员会负责业绩考核、制定和实施奖惩制度;内部审计除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计外, 还应对各预算责任主体编制的预算进行审计;财务部门负责集中办理各预算责任主体的核算和结算业务, 统筹资金分配。预算的责任网络是预算的责任主体, 由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组成。由于各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都有自己的利润目标或成本目标, 他们之间需要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 用内部转移价格进行核算, 实现最佳的协调。

(2) 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流程的规范。预算控制涵盖预测、试算、平衡、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奖惩等环节。对于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是进行集团整合, 实现集团财务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3) 预算的实施与动态监控。预算一旦确定以后, 各级责任部门应以预算为目标, 层层分解至责任人, 并根据预算综合地调整和控制经营活动。为了保证预算制度的有效实施, 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集团的财务部门也要及时和成员企业及生产、营销、采购、供应等部门保持信息沟通, 以便对成员企业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预算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存在预算因种种原因需要调整的问题, 对此, 必须明确预算调整必须经过的规定程序。

3. 资金集中控制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主要表现为资金管理, 资金集中控制模式主要有三种:

(1) 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母公司借用商业银行的结算、借贷和利率等杠杆而设立在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 主要职能有资金结算、资金管理、资金内部融通、风险防范、资金运作、资金计划、信息反馈等。

(2) 组建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集团公司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设立的、为集团成员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 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建财务公司, 能够促进集团公司资金的集约化管理, 提高资金效益, 实现了信贷结合与产权融合的双重联系, 弱化了集团外在的信贷契约的不稳定性。

(3) 财务公司与结算中心并存方式。鉴于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各有千秋, 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以财务公司为载体, 设立了结算中心, 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发挥了财务公司在集团资金管理中的作用, 其实质是使财务公司对内行使结算中心的职能, 对外借助商业银行功能将市场机制引入财务公司, 达到优化内部资金配置, 强化资金营运力的目的。

(4) 集成化财务管理。对传统资金控制模式的分析, 不难发现其存在资金流与业务流脱节,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使集团的资金不能从价值增值的源头进行控制, 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非增值环节。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可实现集团资源的整合和资金流、物流、业务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 建立满足集团决策需要的完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在该系统之上的集成管理应当成为集团资金控制模式的发展方向。

4. 财务总监委派制建立。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三种具体形式, 人员是关键的控制因素。财务总监制是出资者财务控制既快又低成本的措施, 有三种类型的财务总监委派制可以考虑选择。

(1) 监控型财务总监制指母公司以出资者身份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 对子公司财务活动实施监督和控制职能。监控型财务总监在子公司完全履行出资者财务监督, 不对子公司的经营行使决策权。

(2) 决策型财务总监是母公司以总部管理者的身份, 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子公司派出财务主管人员, 负责管理子公司的财务事务, 直接介入子公司的管理决策层, 进行财务管理活动。

(3) 混合型财务总监制是指集团母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同时具有监督和决策双重职能, 一方面, 财务总监代表母公司对子公司行使财务监督和控制, 另一方面, 其作为母公司经营代表, 以子公司财务主管的身份直接介入子公司决策层。笔者更倾向于我国企业集团采用混合型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主要原因是财务总监实质就是委托人通过一个代理人财务总监来对另外一个代理人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控, 目的是减少母子公司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文煌袁泉:企业集团人格化预算控制模式的构建[J].财会研究.2004 (1) :40~41

[2]张志刚刘广生:集团公司理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35~151

[3]谢志华:出资者财务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激励与约束[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

财务控制体系论文 第2篇

摘要: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完成了对新财会制度的修订,新财会制度的修订完成使得我国的医疗系统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规范和完善了医院的财务制度,对于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质量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对新财会制度下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财会制度 医院财务 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构建

内部会计制度主要就是指为了让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让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确保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贯彻和执行等从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的措施、方法以及程序。在我国卫生和医疗事业不断改革深入的情况下,那种传统的内部相互制约和牵引的制度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那么就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这样医院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实现发展的目标,保障医院能够稳定健康以及科学的发展。

一、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首先医院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编制完整的预算时过程比较的短,质量不高,这样在管理很多资金的使用时就只能够按照前一年的相关资料来进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其次就是很多医院的管理者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全面,在认识这项制度的目的和作用的时候还不到位,只是简单的认为是和其他的一些条例规范一样,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流程,对于内控控制的作用并不能够真正的认识到。最后就是现在很多医院的审计体系不是很严格和完整,这样医院内控审计体系的工作就会不到位,经常就会发生财务会计内部事件。

二、构建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医院的财会制度在经过最新的修订之后,和传统的财会制度相比较,在会计的核算以及财务的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工作都进行了更加明确的改进和规范,对它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进一步的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项目的收支管理工作也进一步的加强,财务的报告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对于医院的财务报告审计和监督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的重视,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健全性以及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在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对于新财会制度的相关规定医院应该要积极的配合,在进行各项财务会计内控控制工作的时候应该要严格的按照制度的相关内容来进行。同时还应该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着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在建立医院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和设计工作相当的重视,同时对于控制体系的监督工作也应该要加强,这样医院的财务会计内控控制体系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和运行。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应该要不断的提高,对人事管理要不断的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应该要不断的提高,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思想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如果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出现违规现象的话,那么就必须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也应该要不断的完善,医院的各级领导都应该要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建立起一套比较权威、科学以及高效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这样医院才能够在比较科学和合理的控制体系当中开展实际的工作,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才能够公开化和透明化。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就包括了控制的环境、风险的评估、控制的信息和活动以及监督、沟通这样五个部分。在建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对于医院本身的管理要求以及环境应该要考虑充分,对于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应该要处理好,通过对各个部门的利益进行调节来对医院的管理规划和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制定出一套比较科学的管理体系,保证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提升。各个医院应该要根据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战略规范以及发展的目标来建立起一套比较适合自身医院发展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对于财务会计内控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执行工作应该要高度的重视,对于医院各个机构的职责应该要比较的明确,在设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对医院的具体情况比较熟悉以及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机构来进行,同时还应该要咨询各个机构,多吸取一些建议和经验,设置内部的审计部门以及相关的机制,来监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工作,这样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发挥出真正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医院是一个经济实体性质和行政事业单位统一的综合体,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以及良好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医院的管理环境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贪污和腐败的事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能够保证我国的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诚君.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01:147+149

[2]习彩红,盛春平,王斌,邵建华.新时期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01:175

[3]潘莉.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策略[J].经济师,2013,04:179+181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 控制

随着资本经营和资本扩张的不断深化,集团公司已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与组织体制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质性控制的重要方面,它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集团公司只有成功地实施有力的财务控制,才能真正实现对其子公司的控制。因此,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研究,是当前集团公司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传统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缺陷

1、预算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不科学。相当多的企业集团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集团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集团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预算成为摆设;还有一部分企业集团预算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软弱,有的企业集团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账,资金运作极度困难,时常难以支付到期的债务。

2、缺乏监督、控制、考核力度。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一些企业集团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不甚了解,很多时候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乏力、滞后,资金“跑冒滴漏”严重。

3、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大部分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使用效率低下。有的集团内部一方面大量资金闲置、沉淀;另一方面却又为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而为难,拿不出钱来调剂子公司的资金余缺,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

二、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1、强化集团内部审计制度。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内审的主要方法是:①以强化集团资产控制为主线,建立审计网络,坚持下审一级,各审计部门负责对下属公司的内审。②设立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由相关人员和职能部门组成。委员会的作用在于保证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充分可靠性。③对子公司的一些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对外合作项目、联营合同等进行单项审计;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审查和评价子公司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监督和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⑤集团公司实行总审计师制度,加强集团公司整体的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设。

2、实行预算控制。①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这样既考虑了子公司的意见,照顾了子公司的利益,又有利于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②预算的整体性及全面性使子公司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摩擦,增强凝聚力。③预算是以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为依据,可保证集团目标计划的实现。预算给每个子公司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④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下属子公司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母公司的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任何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控制各个子公司的经营情况。

3、进行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特别是对有些易造成损失和资产流失的重要项目作出明确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母公司应建立、健全子公司对外投资、贷款的立项、审批、控制和检查制度,并重视对投资、贷款项目的跟踪管理,以规范子公司的投资、贷款行为。子公司的授权管理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

4、各项指标考核体系。集团公司为确保投资回报的顺利实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合理确定投资回报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集团公司可参照子公司的历年盈利水平,结合子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在一定经营期间所能达到的业绩,确定各子公司比较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核定各子公司的利润指标,促使各子公司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对集团公司而言,子公司所获利润要按一定的投资比例返回母公司,以满足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二是建立各项财务指标执行情况的指标管理体系,使考核和监督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和科学化。其主要指标包括: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流动比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净资产收益率。

5、行财务总监委派制。集团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在母公司,费用由子公司列支。被委派的财务总监,应组织和控制子公司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把母公司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的预算中去。集团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监督、控制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会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过程,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贯彻和实现,而且能监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切实维护集团公司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石建光.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之我见[J].北方经济,2001(10)

2.孙志岩,张晓峰.论集团公司如何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J].江苏商论,2003(8)

3.张国芝.浅析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J].内蒙古财会,2002(1)

4.刘祖龙.集团公司如何对子公司实现财务控制[J].广西会计,2003(4)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构建探析 第4篇

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内容

(一) 责任控制

责任控制指以岗位责任为中心的管理责任控制, 通过以企业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 以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 对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严密的财务控制体系。它着重于对生产经营活动进程的控制和效果的评价, 以确定责任为约束, 以检查责任的履行为监督, 也就是指根据企业的责任中心的不同责任, 进行分析、记录、分类、报告而建立起来的条款规定。

(二) 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时期经营活动的筹划和控制, 使公司的经营活动始终有一个长远的总体战略布局。预算控制的执行常与目标成本制度联系一起, 按照预定的标准, 并不断利用所订的标准与实际情形作差异分析, 来完成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 具有“全面、全额、全员”的特点,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纳入预算控制之中, 以此为依托, 可以将企业的目标、业绩评价、激励与约束等各种控制方式融合到一起, 形成渗透生产、经营、销售、投资、融资等各个环节的财务控制系统, 所以预算控制可作为内部财务控制的基本方法。

(三) 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指为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 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确定管理的控制。如生产工艺流程、会计处理程序以及其他内部手续制度等。如果将责任控制作为控制点, 内部牵制作为控制的线, 这两点为过程中控制, 预算管理作为事前控制, 而内部审计作为事后控制, 则程序控制为所有过程中的控制。形象的说, 程序控制是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纵向控制。

(四) 业绩评价

在财务管理循环中, 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的份量逐渐加重。业绩评价也就是一个“业绩如何”的问题, 出资人据此判断是否投资或收回投资;债权人据此确定偿债信誉可靠程度, 管理者用以评价自己或下属业绩, 也可以此纠正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鉴定机会。业绩评价系统可谓公司管理控制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它服从和服务于公司总体目标业绩评价的指标, 为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及管理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 有财务方面及非财务方面两种。

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必要性

(一) 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财政部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 (同时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 施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 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概念, 提出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规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内容在于对企业经济运行的控制, 而控制的主线是财务控制, 这是由财务信息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普遍性和基础性决定的。因此, 财务控制职能是企业控制职能中的一项最基础的职能。

(二) 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表述:从财务要素分析, 财务管理的内容有资产、权益、收益、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等;从管理环节分析, 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 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对于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 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比较集中的观点是:以财务决策为核心和以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以及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为核心。

(三) 财务内部控制好坏决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为促进企业的有效营运, 确保各部门都能充分发挥其职能。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权的分散、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以及管理阶层的形成, 内部控制的目标趋向多元化。2009年7月1日执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提出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些都必须通过内部控制来合理保证企业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信息。可见财务内部控制的好坏具有直接、具体、能够切中要害的特点。

(四)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实现的保证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 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由于企业财务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 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一切, 往往要在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中才能发现。因而,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 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中, 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 而对实施预算的行动不加控制, 预定财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 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和规划措施, 而财务内部控制则是对这些规划加以落实。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 没有控制, 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

(五)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 企业附属于国家部门, 为了满足国家的计划而组织生产,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 必须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 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而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核心, 是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更是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构建

(一) 建立以财务预算为重点的财务目标控制体系

财务预算是指经营计划的财务转化和必要的资源分配过程, 以确保业务目标实现, 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财务决策, 明确经营目标。通过财务规划和预算来调整企业的经营规模、水平, 使企业的资金、未来收入和可能发生的费用成本, 以及投资、融资等相互协调, 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应适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可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 实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

(二)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 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 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成为企业的决策的依据和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 企业管理人员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 应

用财务信息进行定量预测是十分必要的, 实际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只能在财务报表中间接地表现出来, 没有哪一个或哪一组财务比率能全面反映每一个企业独特财务状况的复杂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现象, 企业的外部公众对企业的了解总不如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在信息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 进而影响到各方的利益。因此, 对财务风险预警除了进行定量分析外, 还可以通过企业的某些外在特征运用信号传递原则来进行定性分析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 建立财务控制反馈机制

建立财务控制反馈机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建立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财务控制不单是财务系统的职责, 其融于企业管理过程的每一环节之中, 需要各个部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参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固定、畅通的沟通渠道, 及时解决财务控制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以保证财务控制确实有效的执行。

二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控制效果评价机构和与此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

(五) 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

在企业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 如果无法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到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 并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相关层面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 那么企业内控制度的效果将无法实现,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难以顺利进行。

因此, 为了及时掌握企业营运状况, 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效果, 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在全面、及时地收集到准确信息的同时, 也可以有效降低信息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分析能力, 为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证。

(六)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在财务内部控制的监察过程中, 控制自我评估和内部审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在企业各级的人员中, 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地方的主力。

为了适应新时期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企业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 为企业保值增值当好监管者;坚持效益原则, 运用监督权力督促企业聚焦到促进生产力增长这一主要任务上来;坚持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审计的长效服务监督作用, 为企业服务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国柳、卢闯、黄鹤:《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控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财务分析体系 第5篇

本文介绍了现行财务分析体系的内容,分析了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提出改进目前的财务分析体系,应夯实财务基础数据,强化现金流量分析,引入非财务指标。

关键词: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表;现金流量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可以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掌握经营信息,衡量经营业绩,还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实施外部投资决策,调整经营方式,挖掘企业潜力,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决策依据。

一、财务分析体系的内容

目前,企业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主要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入手。

1.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主要是对利润率的分析,包括资产盈利能力分析和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主要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组合而对实现企业目标所产生的作用。

资产营运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即资产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

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主要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3.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本身所欠债务的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受企业债务的构成内容和偿债所需资产的制约,通常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4.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潜能。

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相比,发展能力分析更全面更充分,是前三个的综合体现。

主要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

二、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如前所述,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为基础,而这些资料提供的主要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信息,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历史成本计量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

现行财务报表主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部分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均是按“过去”的价格计量。

当交易价格发生明显变动,在不同的交易时间内历史成本所代表的价值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同时历史成本计量过程中费用是由历史成本得出,而利润却由当前价格计算,两者计算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历史成本忽略了通货膨胀和市场变动等因素,使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目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也会存在一定偏差,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

2.会计政策的不一致会导致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某些经济业务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存在不止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

如,存货的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同时准则规定,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企业出于某些特殊目的,在不同年份,会对同一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这会导致财务信息失去可比性,使财务分析结果失真。

3.存在表外信息使财务报表不能完全反映企业价值

财务报表的数据仅反映企业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事实上,企业还有许多资源如品牌效应、商誉等无形资产,这些资产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但不能在报表中反映,使得财务报表不能计量企业拥有的全部资源。

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经营预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4.忽视现金流量分析

传统财务分析大都以杜邦分析体系为基础,而杜邦分析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更关注企业的账面利润,忽视现金流量分析。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编制的,强调企业用现有资产获得了多少会计利润,而不考虑企业通过经营获得了多少现金。

忽视现金流量分析,财务分析就不能提示财务风险,失去财务预警作用。

5.表内信息失真的可能

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不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事项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不同,甚至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情况;在企业集团的报表编制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内部交易应予抵消而未抵消的情况。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导致财务分析出现偏差。

三、完善财务分析体系的措施

1.夯实财务基础数据

财务基础数据不真实会掩盖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导致财务分析和预测出现方向性错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强化内部外部监督等手段夯实财务基础数据,保证财务分析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

2.深化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能够动态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利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会计利润受会计政策选择、职业判断等人为因素影响,现金流量指标不仅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还能提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支结余情况,评价企业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获取现金的能力,预警财务风险。

在传统财务分析基础上,深入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构成,剖析现金流量指标如现金流量债务比、营业收入现金比率等,可以清晰揭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现金流情况和获利能力,判定企业内在价值,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3.增加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一定期间、特定时点企业经营成果的货币表现。

财务指标更注重对经营成果的考察,而忽略经营成果产生的原因,无法反映创新和学习方面的绩效,对智力、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度量不够。

非财务指标着重描述企业的内部营运过程和外部环境变化,更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反映的往往是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关的信息。

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发展动向,满足企业战略需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引入产品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新产品开发能力等指标,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完整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夯实财务基础数据、充分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深化现金流量分析、恰当引入非财务指标等措施构建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以提高财务分析质量,防范财务风险,从而为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芳.改进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相关思考[J].财会月刊,(4).

[2]陈钢.对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探析[J].山西财税,(9).

[3]邓燕,陈亦璇.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16).

浅析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体系

由于我国的电力企业属于国企,没有太多的强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也就容易导致电力企业没有太强的竞争意识,在管理模式大都存在“重施工,轻风控”的现象,这样的管理模式,很容易使得我国的电力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甚至是导致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往的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了,如果想要继续寻求可持续发展,只有接受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理论的指导,并将一系列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切实有效地落实,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最终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国务院发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之前,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处于垄断地位,没有太强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什么竞争和市场威胁,电力企业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要求都不是很高,主要是以内部牵制为准;在改革之后,电力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电力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原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当前电力企业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跟上发展的需要。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内部控制观念较为薄弱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由于其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内部控制管理容易出现走过场、制度流于形式等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但总体而言,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观念较为薄弱,内控体系的建设和执行都均停于表面,内部控制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例如:在经费的管理上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控制规范,容易造成部分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的浪费,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外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进而导致资产短缺、毁损、滞销、报废或积压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一系列的巨耗甚至是亏损,从而造成资产的流失。

2.管理信息化技术方面建设存在明显的缺陷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运用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密不可分,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化社会,近年来,电力企业的管理虽然也与时代接轨,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也应用了信息化技术,但在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衔接上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科学、高效的作用,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甚至是企业的持续发展。

3.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风险

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整体基础,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尚不健全,风险显现,体现在:一是会计人员的财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意识较薄弱,有关组织机构的权责界限设置不清,二是内部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进而导致内部的控制系统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三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较弱,审计模式缺乏突破性和创新性,对财务管理业务风险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在决策上具有一定的监控风险。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建设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要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规则,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和界定,尤其是在资金的分配和利用上,一定要有一个严格的规范,绝不能出现资金无节度浪费和挥霍的现象,同时通过对企业内部发生的一切经济事务及财会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防空、堵漏、核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扼杀于萌芽之中。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化的推广应用,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全面实现财务管理从事后核算到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职能的转变。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管理风险

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包括财经法规、会计制度、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会计基础等知识考核,优胜劣汰,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觉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其次,通过聘用制度从社会选拔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精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端人才,从整体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激发团队的突破性和创新性,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而电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又受到企业财务内部管理的影响,由此可见,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建设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徐 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探讨 第7篇

1、内部医疗财务需要全方位的控制。

医院财务内部要监控到医院的各个层次、医疗服务的全部环节, 包含着医院的全部岗位, 排查出盲区。

2、内部医疗财务实现多元化监控。

要对医院财务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措施并制定好应对措施;对医院资金的流动要进行预算、设定指标以及汇报追踪信息。

3、内部医疗财务实现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保障措施。

医院内部保障措施指医院的经营、设备采购、各种费用的办理、医疗体系的管理等管理项目必须有两个系统或者两个部门一起负责监督;保障措施指需要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文件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传递制度, 明确文件的签字;保障措施指内部监督审计部门要独立完成本岗位的业务活动并且及时监督, 将监督结果及时送达到医院的管理层。

二、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缺乏重视程度。

当今社会, 我国的医院发展形势, 医院的很多管理人员担当医学专业的技术骨干, 他们本职专业的技术过硬, 但是管理意识相对欠缺, 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医院的管理人员对财务控制体系缺乏正确的认知, 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部的事情,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经济责任制度, 这样就使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出现很大的漏洞。健全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需要医院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统一认识, 才能有效地实施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2、医院内部制度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虽然在逐渐建立医院内部制度, 但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科学合理性, 在应用到医院的内部控制当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医院的内部制度存在不合理性, 很难将医院的经济效益、业务和工作人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发挥其作用;很多医院只注重业务, 忽略了医院内部控制建设, 没有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建设, 大大的制约了医院发展的进程;还有很多的医院只注重经济效益, 经常不遵守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原则, 通过事后惩罚措施的方式来对待相关问题, 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3、医院的审计机制没有严格的规范。

我国医院的审计机制是各大医院财务管理中很大的漏洞, 无法发挥其作用。医院的内部审计在医院进行内部控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 也在医院财务管理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医院的审计机制还不是很健全, 其内部的审计机构不能独立运转, 其工作直接由管理层负责, 缺乏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和审计, 很难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医院管理层只能通过书面上的数据, 对其进行考察, 很难真正地实行内部财务控制, 也很难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给财务内部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 其权利主要集中在医院的管理人员手中, 管理人员对财务活动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这样就造成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工作非常的困难, 其监督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医院的资金流动就更加随意。

4、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当中, 医院的财务人员是该体系的核心人物, 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体系能否有效的实施。目前, 我国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这支队伍当中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医院往往只注重了医务人员的选拔培养, 忽略了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有很多医院的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学习, 也缺乏上进的工作热情, 故步自封, 知识守旧。其知识结构单一, 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 业务水平、专业视野有限, 从而影响财务工作的水平, 使财务人员很难紧跟时代的发展, 从而很难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健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具体措施

1、健全科学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科学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要从三方面来认识:第一方面是医院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管理层要明白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医院从业人员的一种管理方式。只有从思想上使医院的管理人员认识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而且大力推广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第二方面是医院要成立一个监督审计体系, 使这个体系服务于内部控制体系, 这个体系针对医院的管理进行, 相互依存、相互帮助, 各个岗位之间能分工明确, 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医务人员身上, 从而提高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责任感, 使医院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 具有正能量的一个群体;第三方面是财务部门是医院的核心部门, 医院所有的账务都要由会计来完成, 将医院所有资金的流动进行整理, 医院内部只有建立一个科学的会计控制体系, 才能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会计控制体系将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职责, 分工明确, 积极地完成本职工作, 提升医护人员的热情度。

2、全方面的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的财务人员是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医院财务控制体系能否进行, 只有全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保障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进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方面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素质:一是是加强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与时俱进, 不断的接收新鲜的知识, 全方面的提高解决工作当中问题的技能;二是要提高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将会计电算化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 由于现在信息的处理越来越复杂, 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财务工作者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要求现在的财务工作者要将网络信息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 从而适应信息会计的快速发展;三是医院要定期提供财务工作者培训的机会, 使财务工作者能更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也能更加了解法律法规;四是强化财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帮助财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避免误入歧途。

3、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医院管理层要大力支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 大力宣传相关的知识, 建设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充分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医院内部调控深入到基层医务人员的思想当中, 制定奖惩措施, 使每个医护人员都意识到医院的利益和每个人利益都是密切相关的, 将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地发挥到极致。

4、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功能。

要想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 必须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的功能, 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部门, 并且派专人进行负责, 负责人要与财务部门的管理完全脱离开。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时刻监督会计账目的核对情况, 保持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同时, 要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有效地履行自己的权利和承担的任务, 进而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 虽然我国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正在逐渐的发展, 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事情, 要将其进行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只有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 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工作当中, 强化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晓辉.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财会研究, 2013.10.

[2]张洁.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刍议[J].财务研究, 2011.11.

我国零售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第8篇

1 我国零售企业财务控制现状分析

总体来讲, 我国零售企业近年来在财务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零售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 在依靠制度对企业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财务控制制度, 缺乏财务控制意识, 使企业的整体内部管理水平低下, 导致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财务控制制度缺失

受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影响, 许多零售企业领导的思想主观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未充分意识到财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财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 大部分零售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财务规章制度, 以至于企业的财务控制环节薄弱。有的企业虽然具有相关的财务规章制度, 但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未严格执行, 没有一个完整的财务控制体系。还有一些企业, 在内部控制的管理方面, 为了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 模仿先进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 却忽视了本企业的规模, 经营业务及范围, 往往适得其反。

1.2 资金管理混乱

我国零售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为了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 许多零售企业并未按照要求聘用相关的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 而是聘用一些文化水平较低, 不具备专业财务素质的工作人员, 甚至还出现一人同时担数职的情况, 忽视了会计准则中对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规定。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缺失, 导致企业出现坐支资金, 挪用资金, 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在审计方面, 绝大多数的零售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 企业财务人员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 整体资金管理混乱, 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性大大增加。

1.3 缺乏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

零售企业的财务控制手段还停留在会计控制阶段, 重视实物控制, 却未考虑控制者的行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并且由于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 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 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 缺乏一定的规范性, 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会计科目和账簿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 以至于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一些管理人员中饱私囊的现象, 导致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问题反映了我国零售企业财务控制方面的滞后和不足, 因此, 现阶段迫切需要探讨如何改善零售企业的财务控制, 构建完整合理的零售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2 零售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

财务控制体系, 并不是全面控制体系, 在建立零售企业财务控制体系时应该结合零售企业的特点及自身企业的权力设置、治理结构、人员素质等情况, 选择比较重要的方面实施重点控制。总体来讲, 零售企业应该主要实行集权控制, 辅以分权控制的财务控制系统, 本文从机构控制、人员控制、制度控制、资金控制、信息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六个方面来构建零售企业的财务控制体系。

2.1 会计机构和核算控制

由于财务控制会受到区域空间和时间的影响, 零售连锁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对于分布比较集中的连锁企业可以只设置一个会计机构对其业务实行集中核算, 而对于分布在较大区域内的零售连锁企业, 应该将各个零售连锁企业注册为独立机构, 分别设置会计机构进行独立会计核算。在每一会计期末, 零售企业总部应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零售连锁企业总部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域和时间对于财务控制的影响, 决定是否独立设置会计机构。

2.2 财务人员控制

人是财务控制的主体, 也是财务控制的客体, 因此对财务人员的控制是实现财务控制体系高效运行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财务人员的控制首先要限制的是其专业素质能力, 改善我国零售企业现有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的现状。企业可以通过严格的招聘程序, 严格控制人员质量。在工作中要求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公司财务制度, 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完善考核和奖惩制度, 以保证零售企业总部实行财务控制的质量。

2.3 财务制度控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零售企业为了扩大竞争市场, 提高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多采取跨区域连锁经营的方式。虽然这些零售连锁企业分散于各个不同的区域, 但在财务管理方面, 仍应服从零售企业总部的统一管理。这就要求零售企业总部制定严格统一的财务制度, 规范各个连锁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行为, 统一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零售企业财务制度应该按照我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并结合本企业内部管理的客观要求制定。财务制度一般包括基本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支票管理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盘查制度、财务报告和分析制度等等。

2.4 资金控制

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 离不开资金的周转, 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 资金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零售企业的货币资金流量大、周转速度快, 财务控制方面可以结合这个特点, 合理的分配和使用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 可以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 加快资金的周转。其次, 总部与连锁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 实行财务统一核算, 并于年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最后, 从现阶段零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建立一个统一的结算管理中心已经必不可少, 统一的结算中心, 避免了复杂的结算手续, 能够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 有利于资金的预算安排。

2.5 信息控制

一个良好的信息控制系统, 可以保证零售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连锁企业的运营信息和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使总部可以在经营管理方面及时做出调整, 保持企业信息沟通顺畅有效。在计算机管理系统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可以借助于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总部对各个连锁企业的信息控制。信息沟通是财务控制的载体。它使员工充分地了解其工作职责, 自己在财务控制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与其他工作伙伴进行沟通和交流, 以此保持各个环节对财务活动的控制。

2.6 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指在零售企业总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各零售连锁企业实施内部审计, 监督企业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 是实现财务控制的保证。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帮助管理层调查和评估财务控制活动的执行及效率, 它的主要内容是对零售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及财务制度等事项进行审计。通过内部审计的实施, 总部一方面可以对各连锁企业对于企业统一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分析, 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各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利润成果, 以便在日后的经营过程中做出合理决策, 纠正信息传递的偏差, 保障总部可以实现对各个连锁企业的内部审计。

3 基于我国零售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案例分析

Y集团是一家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业连锁企业。该集团成立于1996年, 发展形势很好, 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截止目前, 已拥有50多家大型现代化商场、10 0多家连锁超市, 经营面积超160多万平米, 员工人数7万多人。2003年, 为培育企业的发展优势, 壮大企业, 该集团收购了某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 实现了借壳上市, 使得集团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该集团成立之初, 因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 吸收不少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 加之本土企业对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熟悉程度, 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管理体制和经验方面的优势, 整体运行良好。

伴随着Y集团的上市, 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主要存在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方面。在Y集团中, 在企业财务控制方面的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控制制度落后于企业的发展, 费用支出较高、影响利润增长, 资本结构不合理、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缺乏财务控制的沟通衔接机制, 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些问题的产生于企业的管理和治理结构上的漏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企业现有财务控制方法进行改进, 完善财务控制体系, 可以从资金控制、信息控制、人员控制、加强内部审计等几个方面进行。

3.1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

Y集团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即在对新项目进行投资时投入资金过多, 导致各期间的分摊费用较高, 影响企业整体的利润增长, 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财务控制、建立于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预算体系是解决这一难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 对各期的支出费用制定一个定量的标准, 编制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体系, 严格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

3.2 加快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保障沟通机制

作为大型的零售连锁企业, Y集团已经开发了比较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 例如, 报表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 为企业的信息沟通和决策提供了保障。但这些系统的运行都是相互独立的, 缺乏一定沟通衔接, 使得信息沟通机制不够顺畅。此外, 管理者并没有充分的合理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大多数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认识仅停留在数据上, 未发掘这些数据信息的进一步的价值, 未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完善各信息系统的融合, 可以使总部与各连锁企业的信息传递加快,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完善考核机制

随着近几年零售企业的迅猛发展, 零售业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在企业的财务控制方面, 一个管理人员给予的重视程度也会对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能够严格要求维护控制制度, 并且对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弥补和完善, 使企业能够拥有良好的财务环境。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与激励, 可以产生一定的约束力, 促进职业经理人完成相应的责任目标。

3.4 促进内部审计的转型, 引入风险导向机制

目前, 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内部的财务进行监管, 主要突出的是其监管作用, 对于Y集团而言, 应将审计的重点倾向于风险型财务控制, 加强内部审计的事前控制和风险控制, 构建风险控制体系, 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同时, 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有效地展开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涛, 刘澎.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及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32) .

[2]刘畅, 刘婧.公司财务控制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6) .

[3]曹丽萍.基于全面预算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 2012 (1) .

[4]黄文.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设计:影响因素及基本取向[J].财会月刊, 2011 (19) .

[5]李宗峰.零售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商界, 2011 (11) .

企业集团加强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第9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异常迅猛, 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分权型或集权型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采用的财务控制模式, 但这些企业集团又常常根据集团自身状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这几十年屡见不鲜的大型集团财务问题也说明我国当前所采用的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证监会的每年检查也会暴露出许多公司的财务问题, 极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所以为了给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就必须找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

(1) 财务信息普遍存在滞后和失真。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财务信息普遍存在滞后和失真, 财务信息的滞后和失真危害很大, 因为会导致对企业发展进行分析时, 参考的数据有可能是假的, 不利于集团有效地控制财务。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企业集团旗下都会有很多的子公司, 这些子公司也会相互之间合作, 产生一些内部交易, 但是交易产生的财务情况延迟上交或根本没有上交给总公司, 导致总公司不能及时科学地编订财务报表, 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无法正确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对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做出不合理的决策。此外, 财务信息的失真还可能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得高业绩, 虚报营业额造成的, 因为很多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工资采用年终分红, 这些管理者为了完成高指标, 就会以失真为代价, 给企业集团发展造成巨大危害。

(2) 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不合理。在当今社会, 企业集团会分开经营权和所有权。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优点, 但也会造成不对称的财务信息, 而问题的根本又是因为企业集团内部不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当前很多企业集团都是依赖相关的企业公司收入以及是否完成公司既定的战略计划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价, 这样的做法势必导致所有财务人员得到的利益都是相同的, 不但大大降低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迫使财务工作任务单纯地为了完成指标去工作, 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同时也会因为盲目追求指标的经营者在上交的财务报表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 不让原有的绩效考评体制健全, 企业就很难真正做到财务控制, 更别说企业集团得到长远发展。

(3) 资金管理问题。参照有关部门数据分析可得, 当前资金管理模式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中还是一个生僻理念, 就算一些已经形成相应资金管理模式的集团企业, 它们的资金管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集团企业的流动资金分散, 很难进行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是企业集团的资金利用率低下。

集团企业旗下会有很多子公司, 各个子公司在获得了资金利润后大多用于自身的发展, 很少或者根本不把资金上交总公司, 根本没有全局观念, 没有考虑集团整体的协作。更有甚者, 子公司不但不把钱上交给母公司, 还会随意挪用总公司的资金, 一些子公司更是私自开设银行账户, 不仅导致了集团企业的资金白白流失, 还导致资金没有利用效率。比如, 西安宁邦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被调查出利用闲置的50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 虽然该公司宣称是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但就是随意使用了企业集团的资金, 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司的正常运行。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改进方案

(1) 完善并建立严密的财务信息系统。想要更好地控制财务, 就必须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没有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系统, 企业集团的很多决策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了。当前, 我国企业集团必须依据公司自身状况建立健全严密的财务信息体制。先从企业集团的财务流程和业务中入手, 从上而下地将财务控制理念传播到集团的各个方面, 对公司的财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以减少传递过程的信息失真问题。

在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 企业集团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这个角色要演得出神入化, 就必须控制好财务这个关键。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集团必须与时俱进地运用信息技术, 比如,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财务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进行相应的管理授权,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影响, 并且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最后, 因为我国的财务控制起步较晚, 跟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所以企业集团还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取其精华, 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也要去其糟粕, 看到西方国家的失败案例, 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2) 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绩效考核制度对提高公司集团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 要改革当前只是依靠指标和业务量完成的情况来作为队员考核的唯一标准。首先, 要完善业绩考核的指标, 除了一些常规上的指标考核外, 还要把一些财务内容添加进来, 例如各公司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将财务信息传递效率等纳入到考核指标中来。其次, 还要建立健全奖惩体制, 许多企业集团的奖惩体制存在很大问题, 有很多种的奖励方式, 却缺少惩罚措施。公司必须建立可以随时公布奖惩信息的平台, 对每次的奖惩进行及时公布。此外, 还必须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 及时处理考核不合格人员, 可以选择将其调离或者进行职业培训。

(3) 合理利用资金, 提高资金利用率。一个集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合理利用, 我国集团企业现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十分不合理, 完全不能适用现代企业的发展, 必须对这种落后的体制加以改善, 提高集团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 减少资源浪费。当前, 我国企业集团对企业资金的控制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统一的结算中心。企业集团的资金结算一般都是在经济活动发生后, 这种习惯不利于企业的财务控制。必须对这一现状加以改善, 对企业集团各个阶段的经济活动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财务预算, 让资金管理贯彻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

三、结论

高效地获得最大的利润是所有企业集团运作的最根本目的, 企业集团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的集团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平稳发展。但是如果企业集团的财务出现了问题, 那么这个企业集团就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势必也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今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 企业集团必须与时俱进, 加强自身的财务控制, 为我国的经济平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先贵.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力评价指标体系探析.江西财经大学, 2013.

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体系问题研究 第10篇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时代的更替转变,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向前,一路披荆斩棘,并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企业得以孕育,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寻求契机,以实现自我的发展。但同时,在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变化、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为提高竞争力而屹立于众企业之林,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开始致力于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社会环境或经济环境下,企业或单位为了让自己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并使整体效益稳步上升,从而达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有计划合理分配,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改善的方案和方式方法。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路途来说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它关系到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资源分配。

而内部控制也是有着具体的划分的,它分为内部管理和内部财务控制。内部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有序发展,内部财务控制则关系着企业拥有产业及资金的安全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财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的改善调整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仅只是对财务起到保障的作用,也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体系都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些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有序发展,还对内部财产的安全和利用造成了威胁,对整个财务的管理都是不利的,还容易导致不良风气的传播。

二、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体系中需要面对和越过的阻碍

(一)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的建立草率,未得到高度重视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在想各种办法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寻求健康良好的发展。企业也因此不断在完善内部管理。但在实际的发展中,许多企业只是建立了内部控制财务体系,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相对冷淡,只是注重于基本的管理和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也没有对财务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及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忽略了内部控制财务体系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和企业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给予更多重视。并且在制定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的具体项目中,没有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只是把人为跟财务相关的几个重要点划出来,再根据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会造成财务链条的缺失,使资金的流动无法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相关的记录和信息失去参考性,使整个经济活动没有在有效的制度和管理下进行,造成了局部的混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的缺漏使财务信息难以正确传达,使预算与实际脱节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内部控制财务体系是很不健全的,有着许多问题和缺漏,从而会造成很多环节上的漏洞。目前,许多企业都使用信息网络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财务信息的记录,而系统的不够严谨很可能让财务信息的记录十分简单,将许多细节都省略了,而此时若再缺少有效的沟通,就会使信息很难正确有效地进行传达。而财务信息的失真也会使局部出现紊乱,影响判断,还会间接影响情绪,助长擅自修改财务信息等不良风气。一些财务人员更会为了个人利益私自动用资金,用于一些私人需要。这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会给国家整体的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企业在进行预算时,沟通的不及时使得信息难以有效传递,在不了解真实信息和资金实际运转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且企业在进行预算之时,也没有对市场和企业实际发展相联系,更容易出现预算与实际不符,甚至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

(三)财务的核算和分析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企业要有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财务体系,必须明确职责,进行正确的财务核算和分析。但现在许多企业都存在着职责不明的问题,这会导致越权的现象时时出现,增加事情完成的难度。并且工作人员负责的项目和事务出现交叉,不仅浪费人力,还容易造成混乱。而财务的相关核算和分析的不到位,更容易使得信息紊乱,平白增加许多工作量,也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与此同时,监督力度不够以及监督执行不严格更是增加了困难,形成了混乱。没有一个良好有效的监督,就无法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政支出进行监控,不但会造成内部的混乱,而且很难及时的进行反馈。而且,缺少有效的监督,更容易使企业内部出现违规行为,加大了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动用资金的事情发生的频率。

三、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体系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对策

(一)深入了解并谨慎建立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给予相应重视

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财务体系时,应先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制订财务系统的具体方案,此时可以参考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系统的运行方式,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和分析,同时不断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认识到其重要性后要给予其相应的重视,并将内部控制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对财产资金的安全保障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普及到整个企业,使企业上下员工都有着统一的认识,从内心接受,并促进员工积极配合和推动内部控制财务系统的运作。企业领导人也要不断加强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刷新观念,并适时的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关讲座,以起到宣传和深入人心的作用。同时,要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和管理,并制订相关的细节和方案,使财务系统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不出现财务信息的缺失和不真实现象,从而保证经济活动的进行和资金的使用都在严格的规范下进行。

(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财务体系,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达和预算与实际的契合

企业在建立了内部控制财务体系后,不仅要随时观察,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有随时随地调整和完善,才能从最初不成熟的状态和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而财务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在企业中作用的发挥必然需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只为保证了流畅的沟通,才能使财务信息保持完整和真实。对此,要对财务信息的记录和管理做一个详细的规定,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助,使财务信息能够正确有效地传达。同时,让财务人员对资金流动和财务做好相关的详细统计,以便随时进行反馈和调查。此外,要定期进行查阅和反馈,对一些财务信息模糊、语句不清不楚的记录要及时做出调整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最终保证各部门在有效的沟通和规范的管理下协助并促进内部控制财务系统的运行。

与此同时,在进行预算时,必须要多次对市场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再借助财务系统对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和资金情况列出可行的方案,再依据方案进行预算的制定。当发生预算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时,要及时的总结原因,分析影响其产生差异的因素。对于市场的不可预计性的因素要尽量多考虑在预算之内,以缩小与实际的差异,最终实现预算与实际情况相契合,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这样,不但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流失,也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财务体系,使其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总体经济效益,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三)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加强监督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要进行正常有序的发展,保证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的有效运作,必然要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使其能够各司其职、相互协助,以保持内部的稳定和谐。对此,企业必须要制订详细的部门负责事项表,对每个部门的人员所负责的事宜进行具体的说明,避免出现越权和事务交叉的现象,并加大执行力度,定期进行考察。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对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并成立特别的监督小组,随时进行监督和反馈。对相关的财务信息必须要进行对照和审核,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资金的流动过程也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包括企业投资、贷款以及日常的经济交易活动。同时,要做好统计,随时进行反馈,以避免私自动用资金的现象出现,并能及时对出现的纰漏和问题做出调整和改善。

另外,企业在引进人才时要严格要求、层层把关,要求其具有基本的会计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并能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之后要开展培训和实践测试,并定期进行交流和学习,明确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的运作结构和对企业的深远影响,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

总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实现自我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财务体系,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资产的安全,促进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最终实现内部的稳定和谐,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利润。对此,企业必须要针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一系列调整,明确各员工负责事务、加大监督、做市场调查并结合实际做出预算,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内部控制财务体系在企业中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倩.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研究[J].低碳世界,2015,(29).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浅析 第11篇

摘 要 目前集团公司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也面临着财务风险的挑战,下面本文将探讨集团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设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措施,促进集团公司的高效运作、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风险 控制体系

前言: 集团公司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以生产经营协作以及产权关系为纽带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如产权关系力量等。再加上目前全球经济进入白热化状态,使得经营的环境更加的复杂、风险因素更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更严峻,其中以财务风险的管理问题最为突出。由此可见,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内涵与内容

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指的是公司未来的财务收益变动性和导致的失去偿债能力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了资金管理风险、税务风险、关联交易风险、流动性风险、担保风险、利率汇率风险、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筹资管控风险、财务报告风险以及成本费用控制风险等。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运营风险的控制、筹资风险的控制、分配风险的控制以及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建设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对于公司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处理:

1、正确认识构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虽然当前集团公司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内容具有多样性,但是却不具备系统性,进而导致对于财务的控制能力严重不足、集权分权两极化、预算和资金的管理较为分散以及内部审计较为薄弱等,使得集团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建立系统、全面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对公司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为管理查缺补漏,确保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2、坚持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性

(1)全员性以及全面性的原则 即控制体系涵盖集团公司的每位工作人员和岗位,并将执行、决策以及监督等职能贯彻落实,是全员以及全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 结合集团公司目前的管理体制,对财务风险的管控采用分级分权的管理模式,保证管控的有效性。

(3)收益与风险均衡的原则 即全面分析集团公司经济活动的收益性与安全性,将发生损失的可能也考虑在经济活动开展中。

(4)超前预警以及风险适度的原则 在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识别以及管理系统,将财务风险有效的规避和降低,同时将风险的最大承受度明确。

3、建立四级风险控制组织机构 将主任师、财务人员、总会计师以及财务

负责人作为分公司、集团公司以及三四级单位的风险控制责任人,并实施逐级负责和统一管理的模式,促进集团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的提升。

4、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这是构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重点与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并完善财务制度体系 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综合性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财务机构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建立并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并将其贯彻落实,则有助于规避财务风险,提升决策、经营的效率以及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实行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 主要将其应用于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财产保管、稽核检查以及会计记录中,若职务不分离,则可能出现舞弊以及错误的现象。由此可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对集团企业至关重要,它可以牵制内部,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预防发生经济犯罪。

(3)严格授权审批控制 主要指的是在办理各项业务的时候,以规定的程序为标准,确保所有员工履行职责、范围、程序和权限,促进对权限的监管,再者就是规定重大事项和业务的决策必须由机体决策审批,同时每位参与人员必须在自身的权限范围类承担责任与行使职权。

(4)加强财产保护控制 主要是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集团公司的财产主要包括了存货、固定资产以及现金,它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财产的日常管理、定期核对与清查,并由专员或机构进行管理。确保财产的完整与安全。

(5)加强财务稽核控制 主要是对集团公司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合格性以及完整性核实与检查,它主要包括了对政策、财经法规、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等。它是规避公司风险的重要措施。

(6)实行运营分析控制 这样有助于预算风险掌控能力的提升,对偏差问题进行修正和解决,并结合公司运营中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对集团公司的运营情况详细掌握,并对报告进行分析,促进问题的早发现和早处理。

结语: 建立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有助于对风险控制手段全面系统的掌握,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促进集团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公司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代商贸工业.2009(6).

[2]冯克红.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第12篇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高校教育事业活动有秩序和有效地运行,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组织、计划、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可以调节控制的制度。常言道:“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由于受管理体制、思想认识以及财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整体系统性

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应当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高校的“经济活动中心”,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职能可以弱化,甚至可以放弃。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些高校的管理层对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他们对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认识或理解,还未真正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的必要性。更为严重的是,有的高校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将已订立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也仅仅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不认真总结、分析执行效果,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已制订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监控力度不够

在一些高校,由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已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公款私存、公款炒股、挪用公款以及为了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或搞账外账,隐匿或偷盗钱财物资等。如果在事后审计中发现,往往是损失已成为事实,挽回全部损失的可能性极小或根本无法挽回,财务管理已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高校对外部环境和复杂经济业务的变化缺乏预见性而导致其管理滞后,加之对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尚需一定的过程,使得高校对某些新的业务没有能够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尚未健全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内部财务控制机构,盲目投资或错误投资,造成投资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务管理未能起到事前预测和控制作用。

3. 高校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往往因为预算编制时间过短或是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或覆盖面不够广泛,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而且编制方法简单,长期延续“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却不符合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分配给下属预算单位的指标基数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其弊端在实际管理中越来越明显。在经费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因而导致资金使用不高。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常常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政府采购计划因政策执行不到位也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容易导致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常常被随意调整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执行结果不考核,导致预算没有约束性。

4. 现行的人事制度、审计制度制约着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目前,很多高校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控制高校财务运行。但其内部财务控制效果普遍不佳,由于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和内审人员的升职和待遇与校领导息息相关,有些单位即使发生违反财经法律、法纪的事件时,也不向领导提出意见,而是一味地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甚至帮忙弄虚作假,导致内部控制失灵,给单位的资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另外审计力度薄弱。目前一些单位经常出现“先离后审,审任脱节”的现象,一些审计部门在领导干部离任后才进行审计,这种事后审计往往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一方面难以做出准确的审计评价,另一方面审计结论难以落实,不能达到审计的威慑作用。

5. 高校整体风险意识比较淡漠

近几年,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各高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机遇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姐妹,由于高校管理层不同于企业管理层,很少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风险意识比较淡漠,在决策上缺少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在追求“一流”的道路上过分强调“大楼”等硬件建设。伴随着求大、求新、求洋高标准的往往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为此,许多高校以某项收费权作为抵押,通过向银行借贷的形式筹集资金,并由此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很有可能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危机。另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对高校收费的政策稍有变动,都有可能给高校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1. 营造良好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任何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都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如高校办学的观念、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授权和责任分配、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等。实践证明,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影响重大,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高校其它控制能否实施,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因此,高校管理层应建立有效而合理的控制环境,使全校教职员工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

2. 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从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财务控制及业务程序控制等几方面建立一套适应于高校财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体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学校的管理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包括组织控制、人事控制、程序控制和纪律控制等。二是注意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对外投资、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和学生招生等。三是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各部门及上岗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制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

3. 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强化预算的管理,一是要把部门预算和校内综合预算合二为一;二是要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制度,对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相应的规定;三是要推行校级预算(即部门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对学校所属各级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要求编制预算,克服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四是要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另外,高校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要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列为年度常规工作,安排内部审计机构在事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和调整情况;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对校本级和所属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审计,对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确认和审查。对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对重大违规事项,要依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对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后续检查。

4. 建立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完善高校经济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校(院)长经济责任制,是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按照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校内财务、审计、监察、国资、劳资、物资设备等行政机构监督为主,上级监督、社会监督和教职工监督为辅的监督保障体系,并结合经济责任制确定监督目标,实行以事前和事中监督为重点,事后监督为补充的监督机制。

5.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加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强化风险管理。首先,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尽量减少和避免投资风险。

上一篇:诱导表达下一篇:企业网站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