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标准范文

2024-08-11

印度标准范文(精选5篇)

印度标准 第1篇

据悉, 作为1项措施, 以促进铝行业配套和下游活动, 印度奥里萨邦内阁决定在铝产品销售国合理化增值税。虽然一些产品吸引4%的增值税, 其他项目进行12.5%的增值税。在此背景下, 印度奥里萨邦内阁决定对有关的所有类别的铝制品执行4%的统一税率。莫哈帕特拉财政部长说, 关于军事食堂和维修所需的物品入境税将被淘汰。

同样, 轮胎重收交易税, 二手汽车、塑料鞋、航空涡轮燃料的增值税已经合理化。考虑到周边国家现行税率, 内阁批准了财政部门的建议, 减少轮胎重新交易增值税从12.5%减少到4%, 二手汽车从12.5%减少到2%。

《印度的女儿》撕裂印度 第2篇

死不悔改的强奸犯

2015年3月3日晚,印度新德里一家法院下令:禁止媒体播放纪录片《印度的女儿》。这部由英国和印度的影视公司联合制作的影片为何会在播出前不到一周的时间遭到禁播?

穆凯什,这个在3年前参与制造了那个暗夜悲剧的男子或许是这场风暴的风眼。据纪录片导演莱斯利·尤德文表示,在长达16小时的采访中,穆凯什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悔意。相反,穆凯什认为人们对他们的行为太大惊小怪了。莱斯利在过去两年里一直都致力于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为了探明罪犯心理,莱斯利选择了穆凯什作为采访对象。在获得印度内政部的许可之后,她一连三天对穆凯什进行专访。

在纪录片中,穆凯什公然宣称“一个巴掌拍不响”,质疑一个女孩子为何要在晚上九点还在外面晃荡,女孩比男孩更应该为强奸负责。正是穆凯什这些毫无悔过之意的言论,在印度国内掀起了舆论风暴。印度内政部部长拉结纳特抨击穆凯什的嚣张言论“是对女性的侮辱”。这些片段的公开,也使得该片在印度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

据《新印度快报》报道,正是穆凯什的反女性言论引发民众强烈抗议之后,印度政府做出了禁播纪录片的决定。但并非所有印度人都主张禁播。印度议会上院就有议员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因为在印度有很多男人有着与罪犯一样的想法。3月2日,《印度斯坦时报》在网站上发起投票,结果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印度政府应该播出这部纪录片。

而对于纪录片在印度遭禁播,导演莱斯利·尤德文多少有些意外。这位57岁的英国导演本人就是强奸犯罪的受害者。尤德文认为,应该感到耻辱的不该是受害者,而应该是强奸犯。在她看来,如果拍摄过程中没有采访到强奸犯,就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她找到的问题根源就是,问题不出在强奸犯身上,问题是印度社会男女严重不平等的深层次隐疾。

深层次的社会隐疾

纪录片中有一个受害者叫乔伊蒂,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但是并不富裕的家庭拿不出钱来供她读书。为了供乔伊蒂读书,父母把祖传的土地卖掉,然而这却招致叔叔们的非议,因为在他们看来,为了一个女孩卖掉土地,这实在不可理喻。

虽然印度宪法第14条明确提出男女平等,但是现实中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远低于男性。在纪录片中,穆凯什就公然宣称男女地位本来就不该平等,女人就应该在家做家务。很多印度男性更是认为,女性在外抛头露面不成体统。印度警方通常对强奸犯罪低调处理,往往以免于起诉不了了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男人就开始伺机寻找机会,设下圈套,引诱女性上钩。

穆凯什承认,自己并没有接受过教育,习惯了游手好闲。而印度几乎所有的犯人都缺乏足够的教育,生活环境十分之恶劣、拥挤。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男女关系严重不对等,女性被侵犯、折磨的情况经常发生,而妓院的存在也加剧了这种情况。因此,一些男性被抓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惊讶:为什么要抓我们?而另一方面,女性一旦受到侵犯,往往成为不被理解的一方,舆论通常会质疑女性为何要外出。

印度禁播消息传出之后,BBC决定提前播出这一纪录片,将播出日期从3月8日提前至4日。3月4日当晚,约30万人收看了在第四频道播放的纪录片,节目播出后,BBC收到约30封投诉信。而据新德里电视台报道,导演莱斯利因担心被捕,现已离开印度。尽管莱斯利强调,此片拍摄不仅得到受害者家庭的支持,也获得了印度内政部和监狱方面的采访许可,但印度内政部依然认为莱斯利在该片的制作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完成之后并未向监狱方面展示完整版的采访素材。

在印度,强奸案多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男女不平等、经济发展悬殊过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民主制度在面对传统习惯时有心无力。多种因素的叠加,不断摧残着印度妇女的身心。可以说《印度的女儿》再度揭开了印度社会的伤疤,而这种揭示的方式本身所引发的争议,也成为了印度新的伤痛。对于力图变成现代化强国的印度来说,硬实力的增长也不能掩盖社会软效应的威力。对于印度政府来说,这一条现代化社会成长之路还漫漫无期。

论印度高等技术院校的教师任用标准 第3篇

一、印度制定高等技术院校教师任用标准的背景

(一)印度对高等技术教育实行专门管理

印度高等教育的规模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位列世界第三,2007~2008年度在校大学生1,364.2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约为12%。在印度,高等科技教育由隶属于中央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部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和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All India Council for Technical Education,AICTE),前者管辖“传统大学”中的科技教育,以自然科学教育(Science Education)为主,后者负责“新兴高校”中的科技教育,以技术科学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为主,两个管理部门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本文中的高等技术教育是指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负责的高等技术教育,包括工程学、技术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管理学、药学、实用艺术和手工艺、旅店管理和餐饮业技术等。[1]

印度高等技术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成立于1945年,一直是本领域最高级别的机构。鉴于高等技术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事务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加强管理,印度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提出: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应该负责制定高等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划,制定该领域的规范和标准,开展认证和评估工作,对优先发展的领域提供经费支持,保证高等技术教育的协调发展。据此,1987年,印度中央政府制定并通过了一条法令,赋予AICTE以法定权力。AICTE的权力主要包括:审批高等技术院校的设立与新专业的开办;为高等技术院校制定规范与标准;通过对高等技术院校或专业的认证,确保高等技术教育高质量的发展。[2]其中,也包括制定教师的任用标准。

(二)印度高等技术教育规模庞大、层次复杂

印度的大学以纳附制为主,即大学可以接纳公立和私立的各类学院作为母体大学的办学单位,所以印度现有大学504所,而学院达到25,951所。[2]各种技术教育学院一般都在学术上附属于本地区的大学,而公立学院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是中央政府或者邦政府,私立学院的管理部门是私营组织。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从建校伊始就不属于传统的大学系统,是自成体系的“国家重点学院系统”。

印度现有高等技术院校6,996所,数量多、类型多、层次多,情况复杂。按照印度人资部的年度报告,高等技术教育机构分3个类别:中央政府拨款的院校、邦政府拨款的院校和民办院校。[2]有的印度学者把高等技术教育机构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包括印度理工学院在内的“国家重点学院”;第二层次是其余的中央政府拨款院校、一些著名大学的附属学院和声誉良好的民办院校;第三层次是通过了AICTE下设的“全国技术教育认证理事会(NBA)”认证的院校;其余院校属于第四层次,主体是民办院校,也有少数由邦政府拨款的院校。[5]

可见,印度高等技术教育的规模如此庞大,情况如此复杂,如果没有一套标准来约束,办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二、印度关于高等技术教育教师的任用标准

为了保证高等技术教育的最低标准,AICTE对全印度高等技术院校任用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三个级别教师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对校长(院长)的任职资格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6]

(一)讲师

对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要求具有工程与技术学科各分支领域的硕士学位,且成绩优秀,没有工作经历的要求;或者,具有工程与技术学科各分支领域的学士学位,成绩优秀;或者,通过了“大学毕业生工程学素质测试”(Graduate Aptitude Test in Engineering),成绩在75分以上。

对来自企业和其他专业机构的应聘者,要求同上。但是,只要学士学位的应聘者一旦被录用,必须在5年内获得本学科的硕士学位,否则将不予以晋升,不给涨工资;所在院校也要为这类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提供足够的机会。

(二)副教授

对于教学岗位上的人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同时,攻读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期间的成绩应该为优秀,担任讲师2年以上,或在其他部门担任相当于讲师的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硕士学位,成绩优秀,担任讲师5年以上,或在其他部门担任相当于讲师的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后一类教师从担任副教授之日起的7年之内应该获得博士学位,否则将不再予以晋升。对于在大学本部任职的教师和担任研究生课程的教师,博士学位是晋升副教授的必备条件。

对于来自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应聘者,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均可,学习期间的成绩要求优秀,同时,应聘者的专业工作业绩显著且可以被认定为相当于博士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的工作业绩”,要由3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一致同意才能认定,这个专家委员会必须是由大学任命的),要有担任相当于讲师的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的经历。另外,来自企业的应聘者最好具有从事研发的专业经历并获得了专利。

(三)教授

对于教学岗位上的人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同时,攻读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期间的成绩要求优秀,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5年是担任副教授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

对于来自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应聘者,硕士学位亦可,专业工作业绩显著且可以被认定为相当于博士学位,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至少5年应该是担任相当于副教授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校长(院长)

必须具有教授职称,在教学、科研岗位和企业有1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药学学科的院长工作10年以上即可)。担任校长(院长)的最高年龄截止到65岁。

三、印度对高等技术教育教师任用标准的补充规定

(一)职称结构、师生比、退休年龄

AICTE对高等技术教育各专业教师职称结构的要求是一致的,即,教授、副教授、讲师之间的比例是1:2:6。

关于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AICTE规定,工程与技术(包括生物工程与技术)、药学、旅店管理与餐饮业技术、计算机应用硕士课程、管理学等专业的师生比是1:15,建筑学、城镇规划学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的师生比均为1:10。

特别值得关注是的,印度中央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部规定,从2007年3月15日开始,印度中央政府拨款的高等院校中的教学人员,其退休年龄由此前的62岁提高到65岁,教授的退休年龄可以有条件地进一步提高到70岁。

(二)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期间的成绩要求

AICTE规定,如果高等技术院校教师岗位的应聘者攻读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院校不评定等级,而是采用分数评定成绩,则百分制中的60分可以被看作“优秀”,即等级分制中的“一等”。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对普通高等院校教师有类似的规定,但是对应聘者的成绩要求是“良好”,即百分制中的55分、七等级分制(O、A、B、C、D、E、F)中的B。与大多数国家相比,印度高等院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较低,90分以上的分数难得一见,这与“教考分离”有关。

(三)特殊专业的特殊要求

根据不同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情况的不同,AICTE做出了一些特别的规定。对人才较多的药学和管理学两个专业,要求讲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在人才相对较紧缺的计算机科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领域成绩优秀的学士或硕士”可以调整为“计算机科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绩优秀的硕士以及成绩优秀的工程与技术专业任一领域的学士”。在人才更紧缺的建筑学和城镇规划学两个专业聘任讲师,如果应聘者学士学位期间的平均成绩达不到优秀也可以,但是在获得本专业的学士学位之后,必须在本领域有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对人才最为紧缺的旅店管理与餐饮业技术专业聘任讲师,本专业成绩优秀的3年制学士学位和毕业文凭均可,但是要求应聘者有本领域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另外,AICTE还规定,建筑学、城镇规划学、旅店管理与餐饮业技术3个专业的教师,如果是从1995年1月1日以后或者更早之前就一直从事教学工作,那他们在晋升上一级职称时,可以不要求“成绩优秀”,但是学士学位期间的成绩应该在50分以上。这种要求上的降低只能在职称晋升中使用一次,2010年12月31日之后终止这种做法。[6]

四、印度高等技术院校教师任用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启示

(一)印度高等技术院校教师任用标准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虽然印度理工学院享誉世界,但是在庞大的印度高等技术教育系统中,它只是塔尖部分,印度高等技术教育的总体水平并不高。除了迅猛扩充过程中投入不足、教学条件较差、管理松散等因素之外,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不高成为影响印度高等技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1. 任用标准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偏低

应该说,AICTE规定的高等技术院校聘用教师的最低学历学位标准是偏低的,这是由印度的国情决定的。其一,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改革之前,印度的经济发展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上,对教育的投入受到很大的制约,需要较高投入的高等技术教育必然受到经费不足的影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难以满足需求。其二,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是影响高学历人才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印度也不例外。高学历、高质量的技术院校毕业生要么出国、要么进入收入更高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到技术院校当教师成了最后的选择。其三,印度许多邦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很低,AICTE在制定适用于全国高等技术院校聘用教师的最低学历学位标准时,不得不考虑这些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

当然,造成印度高等技术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的主要原因还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多。据印度学者的调查显示,在旁遮普邦的7所高等技术院校中,个别专业的师生比超过了1:50(电子专业1:24,农学专业1:34,信息技术专业1:53)。而恰恰是在信息技术专业,被调查院校的总共40位任课教师中,7位具有理工科的硕士学位,33位是本科毕业生,没有1位博士。[8]

另外,在接受调查的计算机专业的315位任课教师中,9位是博士,113位是硕士,193位是学士;电器专业的126位教师中,有8位博士、67位硕士、51位学士;电子专业的243位教师中,有21位博士、103位硕士、119位学士;机械专业的301位教师中,有29位博士、167位硕士、119位学士。师资条件最好的是生物技术专业(19位教师中有1 1位博士)和食品技术专业(22位教师中,博士、硕士各11位)。

2. 任用标准对教师的教育专业训练没有要求

技术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问题在许多国家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印度,高等技术院校聘用教师只有学历学位要求而没有师范专业训练的要求。故许多新任教师不知道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他们对此也不感兴趣。结果,许多高等技术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很差。

在一项印度学者的问卷调查中,学生们抱怨说,给他们上课的绝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师讲课的条理不清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感染力;有的教师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9]

(二)印度高等技术院校教师任用中的经验

1. 对教师晋升高级职称有较高的学历要求

印度对教师晋升高级职称有较高的学历要求,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按照惯例,印度高校聘用各级教师都是面向全国进行的,符合条件的人均可以参与竞争,这就为那些在一般院校工作的教师向较好的院校流动创造了条件,而获得更高的学位是这种流动的主要决定因素。

2.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

多年来,博士学位原则上是印度高校教师晋升为教授的必备条件。这些高层次人才用于攻读学位的时间大大超过一般人,如果与一般人在同样的年龄退休,为社会服务的时间也就大大减少了,对社会当然是很大的损失。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借鉴印度的做法,尽快合理解决适当提高高级专门人才退休年龄的问题,这也不失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All India Council for Technical Education.About AICTE [EB/OL].http://www.aicte-india.org/aboutus.htm/.2011- 03 -23.

[2][3][4]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Government of India.Annual Report 2009-2010[EB/OL].151,108, 150-152.http://www.education.nic.in/.2011-03-23.

[5]R.V.Raja Kumar.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India—Quality Concerns and Remedial Measures.The Journal of Technical Education,2007,30(3 ):76-80.

[6][7]All India Council for Technical Education.Hand Book for Approval Process,2009,95-115.

[8]Neeraj.Kumar.Competent Faculty in Engineering Institutions Requirement vs Availability.The Journal of Technical Education,2008,31(1 ):56-57.

印度标准 第4篇

关键词: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中印边界问题”,框架研究

长期以来, 国内学界对印度英文媒体“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对《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教徒报》三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官方网站的相关报道作一梳理, 以期弥补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相对不足。

《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教徒报》网站大体延续了其纸质版的内容和风格, 在媒体运作、维护国家利益及对外战略目标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本研究暂不考虑三家网站的差异性, 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探究三家网站普遍性、平均化的个性和特点。笔者通过限定关键词和时间节点进行样本收集。关键词包括“India China border”“Sino India border”, 时间起止点分别是2013年1月1日和2016年1月10日。总共得到442条结果, 剔除与“中印边界问题”不相关或重复的报道后, 最终得到有效样本299篇。

一、印度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报道框架类型

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曾这样说道:“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件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 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出来的情感。”[1]对于绝大多数印度民众乃至更广阔地域内的受众而言, “中印边界问题”都不是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切身经历的, 此时这种内心的“想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内容。笔者认为, 新闻报道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不仅表达了传播者的写作意图, 也反映出他们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因此, 从态度层面进行框架提炼是较为恰当的。通过考察关键词句, 笔者总结出了印度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中印边界问题”报道的四种情感态度——“友好”“中立”“不太友好”“敌对”, 四者可覆盖全部研究样本。为避免框架过于具体和琐碎, 将“不太友好”和“敌对”归为“对立”框架, 最终将框架类型确定为“友好”框架、“对立”框架、“客观”框架。

二、印度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报道框架及比重

三家网站的相关报道蕴含三种框架, 即“友好”框架、“对立”框架、“客观”框架。三种报道框架各司其职:“友好框架”向中国释放善意的信号既是基于中印友好的历史与现实, 又是出于媒体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即从两国长远利益出发, 引导印度民众理性看待两国领土纠纷, 为“中印边界问题”的早日妥善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立”框架通过鼓吹“中国威胁”和渲染中国本不存在的政治问题, 塑造了专制独裁、穷兵黩武的中国形象;“客观框架”更多的是转述中印两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 并未做过多的个人发挥, 体现了印度新闻界一再标榜的平衡报道原则, 表明了三家网站相对中立的立场, 有助于获得印度民众的高度信任。

经统计, 这三种框架在“中印边界问题”报道样本中所占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友好”框架、“对立”框架和“客观”框架。值得注意的是, “友好”框架和“对立”框架的比重相当且均少于50%。因此, 笔者认为, 将“友好”框架和“对立框架”共同视为“中印边界问题”报道的主导框架似乎更加合理。由此可见,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在“中印边界问题”报道中对中国怀有“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三、结语

(一) 国家利益与市场导向左右了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中印边界问题”报道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相关报道不失为印度政界对华声调的某种折射。在“中印边界问题”框架建构过程中, 印度的国家利益是背后看不见的“手”, 使国际传播服从印度政府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作为私人垄断的商业性独立媒体,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生存境遇取决于广告投放。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 这些报纸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 而打“中国牌”无疑是重要而有效的一招。在“中印边界问题”报道中, 这些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常常将中国描述为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的威胁力量, 强调印度正面临不断恶化的周边安全环境。

(二)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中印边界问题”报道暗藏新闻偏见

尽管在本研究时段内,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攻击性姿态有所收敛, 但仍不乏明显的偏见。耐人寻味的是, 这种偏见在单篇报道的比重很小, 甚至不到全文的5%。但这种夹杂微量偏见的报道数量却很多, 即使是“客观”框架下的报道也渗透着记者情绪化的观点和态度。这种微量偏见能够被以事实为主体的新闻报道所掩盖, 受众很难觉察出已被悄然植入的某种偏见。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借新闻专业主义之名行偏见传播之实, 与印度某些军界人士、战略分析家大肆喧嚷的“中国威胁论”合拍, 强化了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识, 破坏了中国的国家及军队形象, 对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正义之举造成了干扰。

(三)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负面化痕迹

笔者认为, 报道中所隐含的中国负面形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 三家报纸网站在争议领土归属问题上毫不含糊, 一味地强调中国对于印度领土的“侵占”, 通过引语策略将话语权倾向印度。其二, 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与军事现代化深表不安, 甚至中国在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进行正常巡逻、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也被视为印度利益的潜在威胁和挑战, 构建出向印度“秀肌肉”的中国形象, 加剧了印度民众对中国的猜疑和防范心理。

参考文献

印度标准 第5篇

一、罗希特与拉吉之战

孟子曾说:“人性本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影片中拉吉作为恶人的典型, 全面地表现了他的自私自大、孤高自傲。他养成这种性格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小他就衣食无忧, 过着优于他人的生活, 他盲目自信, 这让他容不得别人在任何方面超过自己。然而在追求妮莎的过程中, 他遇到了罗希特的阻碍, 他本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去对付罗希特。罗希特作为善良的人的代表, 有着人类本质上的善良, 他在母亲的教育下成为了一个善良的男孩。善良与丑陋这两个极端构成一个矛盾世界, 前者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而后者则危害社会。罗希特在开始的战斗中因为身体原因, 失败了, 但他赢得了妮莎的友情, 这让拉吉害怕。拉吉的自私, 嫉妒心理驱使他最大程度的打击罗希特。他为了报复罗希特千方百计地帮助警察逮捕外星人, 还不择手段地阻止罗希特对外星人的营救, 为了打击罗希特丧失了原则。罗斯特作为战争的胜利者他身上没有高傲和自大, 罗希特在拥有超人能量后, 并没有因为拉吉曾经的欺负而怀恨在心, 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拉吉证明自己的勇敢。自私和嫉妒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人生, 为达到目的、赢得利益不择手段, 可以忽略人性甚至人的本质, 嫉妒可以蒙蔽一个人的双眼, 使他是非不分, 当今社会存在带多的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 这都是人性美的缺失造成的。

二、罗希特与妮莎之爱

动人的爱情故事往往可以打动观众。罗希特与妮莎的爱情为影片增添了很多光彩, 他们欢快的爱情片段与影片中的矛盾冲突形成鲜明对比, 让我们在紧张之余又得到放松, 充满了快乐。在爱情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有些呆傻的罗希特来说, 他同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在外星人赋予罗希特超人的力量后, 罗希特终于可以站在舞台上为妮莎跳舞, 刚开始笨拙的舞姿惹得大家一片哄堂大笑, 罗希特不管不顾继续跳到大家为他欢呼为止。为了爱情, 罗希特可以忘记自己的形象不怕丢脸, 尽自己的全力去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记得曾经妮莎为拉吉很棒的篮球技术欢呼, 他就向拉吉发起了挑战, 尽管是带领着几个小个子的朋友出战, 但最后在外星人的帮助下也赢得了比赛。外星人给了罗希特正常人的一切, 可他还是像孩子般保持着单纯善良的本质, 认真、努力、执着成全了罗希特, 罗斯特的勇敢换来了他的爱情。罗希特尽管在智力方面不是一个完善的人, 但在其他方面他很好地弥补了这个不足, 对妮莎的爱恋, 对妮莎的付出, 最终妮莎以爱来回报, 我们缺少的也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在罗斯特与妮莎的世界中, 爱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就是有了这种高尚的信仰, 才使得他们的爱情如此美妙。可是经过历史的打磨, 一切都变了模样, 爱情不再神圣得不可侵犯, 它已经蜕变成为获取利益的工具, 对于某些人来说, 爱情或许不是那么重要, 他们可以出卖爱情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实中还有一份可以相守到老的爱情吗?这值得我们深思。

三、罗希特与外星人之情

罗希特的爸爸是一位研究外星人的科学家, 当年就是因为看到了外星人才出了车祸导死亡, 当时罗希特还在妈妈的肚子里, 车祸使他脑部受到重击智力发展缓慢, 罗希特的妈妈非常害怕见到外星人, 她觉得是外星人让她失去了一切。偶然的罗希特用爸爸的电脑给外星人发了信号, 他在森林中发现外星人, 为了保护外星人的安全, 罗希特和妮莎把它藏了起来, 罗希特成为了外星人的保护神, 他时时刻刻都在保护它, 外星人也给了罗希特超人的能量, 使他变得和正常人一样。在警察追捕外星人的时候, 罗希特拼死保护它, 要把它安全送回太空, 罗希特知道如果他把外星人送回外星去的话, 那么他的超人力量也会消失, 但他没有自私的把外星人留下, 他想的只是要保证朋友的安全, 最后善良的他把外星人送回了属于他自己的地方。

一个人活着必须拥有一份纯真的友谊, 尽管外星人和罗希特不是一个星球上的人, 可他们还是成为了朋友, 在面对生命的威胁, 罗希特也没有放弃保护外星人, 罗希特把外星人定义为可以为它付出生命的朋友, 为了送它回去, 他愿意变回原来的样子, 他不在乎。在罗希特的世界中他可以为朋友做任何的事, 这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片段。一开始发现外星人的时候其实罗希特可以把它交给警方, 但因为他知道警方一定不让外星人活下去, 就是这种善良的本性使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保护外星人, 而同时他的善良也影射了人性的丑恶:一帮为了自己利益的混蛋, 不惜利用无辜的生命去换取。

这部影片中, 对人性美的展现可谓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中, 主要表现的是人类和外星物种的一种情感交流, 首先, 罗希特的人物初设, 就是一个先天智力不健全的地球人, 那么他对于世界的看法肯定是和正常人不一样的, 那么, 大家想象一下, 如果是生活中的, 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 面对外星人的时候, 那么反应会如何, 《印度超人前传》这部影片就已经给了观众很好的答案, 那么一般的正常人就会和罗希特不一样, 那种恐惧也好, 仇视也好, 新奇也好, 这些情感都不是两个个体沟通时主要存在的。但是一个智力不健全的罗希特面对外星人的时候, 却以一种友谊、爱去面对。丝毫没有因为对方是外星人而有一丝困惑, 反而是伸出了自己的援手, 其实罗希特的做法, 正是大家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大家也想像罗希特一样对待另外一个“特殊”个体, 但是在现实中, 这种友谊行为很可能将自己陷入万劫, 所以大家选择的多是冷眼看待的态度。这也是所谓“正常人”和罗希特这样的“非正常人”之间的差别。

但是随后, 导演又告诉了人们, 这种“不正常人”的付出并不是可笑的, 他会因为自己发自内心的, 毫无掩饰和虚假的友谊得到回报, 并且, 这种回报不是他要求的, 而是顺理成章应得的。而得到了能力之后, 罗希特成为了超人, 他需要拯救的是什么, 或许就是为了唤醒人们掩盖了许久, 不敢袒露的那种人性美, 那种他人看来“不正常”的爱, 以及对特殊个体的关怀。

四、结语

罗希特与拉吉的斗争, 罗希特与妮莎的爱情, 罗希特与外星人的友情, 这一幕幕无不是对人性美丽的反射, 也正是这人性美的闪光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嫉妒自私的拉吉, 为了爱情友情单纯认真的罗希特, 我们应该站在哪一个阵营里在明白不过了。现在的社会中有许多的丑恶在扮演主角, 我们骨子里如罗希特般的善良慢慢的被消磨了, 我们是应该反思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多为别人考虑一些, 为自己少一分贪婪, 为自己少一分自私, 为朋友毫无保留地付出, 为爱情我们多一些认真与坚守, 人类物质上的某些缺失并不可怕, 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精神面貌的缺失, 人性中美丽与丑陋是对立的存在, 这对矛盾蕴藏在社会发展中, 多少时候是丑陋的人性战胜了美丽的人性, 我们是要学习一下罗希特的善良、单纯, 为明天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摘要:影片《印度超人前传》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情, 人与外星人之间的友情, 把人性之美与人性之丑进行了强烈的对比, 本文也将从探讨人性美出发, 对人性的善恶进行分析寻找人性的光辉, 从而引起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罗希特,拉吉,妮莎,外星人

参考文献

[1]陈萌.试论印度电影中的舞蹈[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0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印度标准】相关文章:

印度社会05-15

印度制造06-13

印度模式06-30

印度佛教06-30

印度公司07-13

印度工程08-14

印度神话论文05-17

印度政府08-25

神秘的印度之旅05-15

印度基础教育06-01

上一篇:临床采血下一篇:生活中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