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专业范文

2024-08-03

生物医药专业范文(精选12篇)

生物医药专业 第1篇

1. 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目前珠三角地区正逐步形成生物医药优势特色产业群,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的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广州国际生物岛以其一流的研发环境,吸引了数家国内外高端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的进驻;广州科学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基因工程药物、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和现代中药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不断扩大其产业规模;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进驻企业多达140家,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企业亦达60多家。在此发展势头中,一批居行业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例如广药集团、丽珠医药集团、珠海联邦制药等,迈瑞、白云山、三九、海普瑞等全国知名企业已成为我省生物医药的龙头企业。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生物医药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产业规模的深化也必然要求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专业具有广阔的办学前景和就业前景。高职院校可结合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特色,整合重构专业需求,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工程类专业体系。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按照社会职业的需要,着眼培养服务于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树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

2.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根据珠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现状和专业岗位分析,专业设置重点在于生物制药生产和发酵食品生产两个方面,高职院校应侧重培养具备发酵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发酵生产操作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生物制药、发酵食品生产制造、检验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产学研结合等途径实现此人才的培养目标。

2.1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部分,生物医药作为一门应用性专业,应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理论带动实践,以实践深化理论。

理论课程重在打基础。针对高职专业,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2]为原则,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实例强化应用。课程设置重点应放在珠三角产业发展所急切需要的发酵工艺和生物制药技术理论方面。与此同时,增加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等经济管理类选修课程,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实践课程意在加强学生实操技能,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医药工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明显的专业,在对理论知识灌输的同时,必须确保落实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学生应有大量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使得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并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在教学中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才能培养出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2.2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投入,完善实验条件。依托当地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积极开发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重视实践教学师资,聘请在公司、企业聘任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诸如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工作。[3]

2.3 综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

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产学研结合教育综合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合理安排理论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发展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为岗位服务,走“厂校共建,科研并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新途径。高职院校可充分借助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势头,利用珠三角地区的众多生物工程企业,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联系,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采取“订单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切实的实践技能锻炼,增强感性认识,而且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珠三角高职院校应借鉴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构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中生物医药专业的构建存在必要性。高职院校应结合地区产业特色, 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 培养新型的生物医药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生物医药,专业构建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Z].2010-11.

[2]李崇高, 黄建初, 韩明等.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 .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 第2篇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名称: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和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知识;

◆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生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发酵工程设备等。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安排18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院校分布(部分)

生物专业文献翻译技巧 第3篇

摘要: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类专业选修课程之一生物专业英语中,翻译结构复杂的句子是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困难点。本文将以生物专业英语教材中的具体语句作为例子,阐述了中长复杂语句的名词性短语、被动时态、用It引导的强调句和主语从句的转换翻译技巧,与倒置法、拆句法等在翻译过程与生物专业的巧妙结合。

关键词:生物专业英语;翻译技巧;拆句法;倒置法

中图分类号:H319

生物专业英语是在高等院校中由生命科学专业开展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常在学生学习完基础英语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后开展的。该课程是以使学生能轻松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能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并拥有能检索专业英语文献和撰写英语专业论文能力为教学目标。生物专业,是描述自然界生物的特点和发展过程等。同时生物专业英语表达要求客观精确,句子的结构严密。生物专业英语通常具有词汇的词形较长,被动句出现频率高、专业高、词性转换频繁强等特点,较为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主要是被专业文献中的难句和长句翻译所难住。因此,难句和长句的翻译是教师提高生物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点与难点,也是提高学生实际阅读生物英语参考文献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以it引导的强调句或主语从句的翻译

it引导的主语从句和强调句在生物英语专业中是非常常见的。通常情况,强调句型是为了强调某一成分,主语从句则是为了保证句子结构的平衡。进行这种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汉语的语法规则与逻辑顺序:有it引导的主语从句只用译出句子中的逻辑主语意思即可;由it引导的强调句,主要是为了强调,需在译文中加上相应强调词,如“就是“正是”等。

二、将被动转换成主动

生物专业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种,通常是表达事理,常不用说出当事人;而且,常为了表示客观,通常会避免使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的主动时态,而是尽量使用被动语态。汉语则不同,其用被动时态的频率远低于同种英文文章。因此,为了让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规则,更适应中文读者的习惯,在翻译时,我们常常需要把翻译英文时我们需转被为主。

有时候在译成中文时,则要补充泛指性的词(像大家、人们等)作为的主语。如:To determine if mechanistic models of isotopefractionation can reproduce the find effect of precipitationacross all ecosystems, the equilibrium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B10ME4 was used to plot △e agains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译文:为弄清同位素分馏机制的模型能否再现己经发现到的全部生态系统的降雨效应,有人B10ME4模型来绘制△e和降雨的关系。再如:It is believed that properties of the cell cytoplasm control the cell cycle. 译文:人们相信是细胞质的特性对细胞的周期具有控制权。

当然,也不是科技文献中全部被动都转被为主。有些着重被动的被动句,则要翻译成被动句,以突出其的被动意义。

三、分句法

分句法是指分开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当定语从句的结构较为复杂时,或着定语从句只描写、叙述或解释了先行词,而不限制时,如果将定语从句译成前置定语,是与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相符合的。此时,便可以使用分句法。

例3 Qauantitatie trait locus(QTL)mapping depends on a given cross which is only related to two parents and the parents are always of lowerbreeding value In practice. 分析:句子基本结构为Qa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mapping depends on a given cross and the parents are always of lower breeding value In practice,其中Which is only related to two parents是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是来修饰cross的,该句就能翻译成将定语从句与主句并列的一个分句。

翻译:数量性状位点的作图需一个固定的杂交群体,该群体只关联两个,而这两个亲本在实践中常常育种价值较低。

四、结构分析法

定语从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它们的结构虽然有共同点但是在结构上依然还是有许多不同点的,故对它们的翻译要求也是有所差别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的修饰范围是改变的,与先行词有紧密关系,且定语从句和先行词无需用逗号。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光主语的是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本意,也就是句子的原意的,还从句的补充,看完全句才能明白意思。如去掉,则会产生歧义,甚至会扭曲原意,产生和原意完全不同的意思出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关系较为小,它只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要在主句和从句间使用逗号。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既能修饰修饰整个句子,也能修饰单个词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又加大了我们翻译的难度。

例1 To overeane this probian we generate a new series of BIFC vectors that are based on thefluorescent proteins Venus and SCEPA,which are known to exhibit significantly brighter fluorescence emission than eyfp and CFP,respectively

分析:基本结构…we generated:new series of BIFC vectors...,其中,that are based on the fluorescent proteins Venus and SCFPA,是有that引导一种限制性的定语从句,对先行词BIFC vectors which are known..进行修饰.则是Which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先行词是the fluorescent proteins Venus and SCFP3A。翻译: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搭建了许多以荧光蛋白Venus和SCFP3A为基础的BIFC载体,我们都知,荧光蛋白Venus和SCFP3A所发射的荧光信号分比eyfp和CFP强很多。

参考文献

[1]蒋悟生.生物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 -302.

[2]工音.对科技英语句法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初步探讨田.科技通报,2010 (26) :949一952

生物医药专业 第4篇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是老师讲、学生记, 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进而对学科产生厌恶。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重视人的社会化,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 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1,2], 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尽可能使用案例教学

在职业培训中应用非常成功的培训方法———“案例教学法”, 这一方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 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 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 通过此种方式, 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实施之后, 颇具绩效。其意义在于“运用精选的案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 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 甚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生本教育) , 具有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避免枯燥乏味地被动接受方式。真实的案例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学生再也不会觉得生物制药发展历史、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现状和研究现状、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品种类型、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涉及医疗领域、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新进展等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在《生物制药》案例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人胎盘对与妊娠相关疾病、滋养细胞肿瘤等疾病的诊断、鉴别, 天然生物药物、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和反义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生物药物的实际作用,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讨问题,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主动参与学习,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应用

《生物制药》涵盖内容广、发展迅速, 热点问题多, 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适合进行讨论课教学, 内容包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制药内容的题目, 并预先布置给学生, 根据每个题目提供部分相关参考文献, 其余文献由学生自己查阅。自由组合形成小组, 并确定讨论题目的主讲人;检查小组幻灯材料准备情况, 查阅的资料, 撰写报告, 制作幻灯;小组主讲人报告后, 学生自由提问, 展开争论与辩论, 教师要及时补充与总结。课堂讨论综合发挥了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与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是深化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4]。课堂讨论的优势在于它是知识信息交流的最好形式, 它改变了由教师或个人自学单通道输入知识信息所产生的“独学”、“孤陋寡闻”的弊端, 形成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献资料 (网络) 等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立体式”教学状态, 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5]。学生是积极的教学主体, 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信息者, 教育者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再是“演员”, 而变成了“导演”, 学生不再是“听众”, 而变成了“演员”。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变化,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束语

总之,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非只是一个环节, 它牵涉许多方面, 需要每一位老师不断去探索、研究、总结。我们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 那就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记, 这种教育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 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倦。像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 比较重视人的社会化,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掌握, 重点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我们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我们教师主导, 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1,2];但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培养, 所以说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课程的类型及其传授的对象不同, 授课方式也不同, 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必须使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汪维华.科研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8) :82-83.

[2]谢苏燕.在科研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 2007, (7) .

[3]石爱菊, 丁秀梅.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 2012, (5) :10-12.

[4]田铮.浅谈管理类课程的困境启发式教学法[J].教育与职业, 2007, (23) :152-153.

生物功能材料专业 第5篇

专业简介

学科:工学

门类:材料类

专业名称:生物功能材料专业

国家已将生命科学和新材料科学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领域,而生物材料学作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前沿性交叉学科,更是优先发展的重点。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正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交叉学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材料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生物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及应用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的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主要课程: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医学材料学、生物材料制备与加工、生物材料综合实验等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同时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开设有生物医用高分子改性、组织工程学、控制释放理论与应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环境材料基础等选修课程,课程注重与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相结合,既让学生对该领域有较广泛深入的了解,又能对其日后的科研、工作有所启发。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毕业后可报考国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相关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由于生物功能材料是一门正在高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因此随着相关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继续升学和出国深造的前景广阔。本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宽,可从事与生物材料、医药等领域相关的管理、产品研究开发、市场销售、贸易等工作。

院校分布部分

生物医药专业 第6篇

摘要:目的:探究培养医药市场所需的复合型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方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市场营销理念做进一步研究,通过与海南医药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们进行访谈和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以海南医学院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为例对其实际现状的、进行分析。结果:医药企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以海南医学院为例的市场营销专业发展仍在摸索阶段努力地适应本地医药市场需求,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结论:各个医药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等不尽相同,如何拟定营销专业与医药方向的结合模式,仍需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模式与定位。

关键词:医药方向;高校;营销;结合模式

在医药高校中,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所开设的营销专业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与医药方向的结合模式。众多已开设营销专业的医药高校事实上也一直是处在摸索过程,因此各个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都不尽相同,各有取舍,学者们也就此发表了许多具有可实际操作性的建议。本文中,笔者仅以海南医学院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的现状探讨如何拟定营销专业与医药方向的结合模式。

1. 市场营销与医药高校

1.1市场营销教育理念

最新2015大学毕业生就业蓝皮书发布了,其中,管理学就业率最高,达到93.4%。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它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本学科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在高校的营销专业教育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1.2 医药高校现状

市场营销专业本也不是一个新专业,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有不同的认识。一部分认为这个专业的人才已经饱和,属于不被看好的烂专业;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医药行业本身竞争十分激烈,而这个行业中,高素质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仍然是越来越受医药企业青睐的,从海南医学院的医药营销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可见一斑,就业率分别为:2012年99%、2013年96%、2014年98%,这也使得高等医药院校非常重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

2.医药市场现状分析

在海南医药企业招收院校毕业生的调查中,每年都会有接近40%的企业不能够按照自身的需求招到合适的人才,而且54%的企业也只是基本满足需求,只有6%的企业每年都能够按照自身需求招收到足够的员工。由此可知, 海南的医药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远没有饱和。

在对海南本地的医药企业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进行最缺少的具体工种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医药经营企业对于营销人员的需求最高,达到53.6%,超过一半;而医药生产企业对营销人员有需求的占28%,他们对技术人员有所偏重,达到39%。

从目前海南本地的人才市场分析,整个行业对营销人才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从事这类工作的要求由于国家政策等的改变,越来越严格和艰难。比如现有的医药代表是比较典型的医药营销人才,不仅要有医药相关专业背景,还要掌握较强的营销专业知识。而调查中发现,各医药企业对主管级别以及主管级别以上的市场或销售人员要求更高。

3. 海南医学院的模式

医药高校的营销专业培养主要面向的是将来从事医药行业的管理、销售、经济研究等方面的群体,所以海南医学院的特色是以突出医药为基础,同时掌握营销专业的相关技能,以便在医药行业内比单纯经管类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但是,也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即使不从事医药行业,也能很好的适应其他行业的营销相关工作。

3.1 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中,海南医学院营销专业与医药方向的结合模式是基于海南医学院的发展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中致力培养具有较高医药行业相关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信息综合分析与管理、执行能力的,突出医学、药学背景的,宽口径、厚基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热带医、药学和养生保健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医药行业营销专门人才。因此,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上,都遵循了学院的特色目标。

3.2 课程设置

尤其是具体实施中,在课程设置的基础课程,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将医、药两方面的知识体系综合成医学基础综合、临床医学概论、药学基础综合进行讲授(既通常所称的大医学知识和大药学知识),并且也开设其所涉及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可以很直观、完整地掌握医学与药学的综合知识体系,这对于以后无论从事医药行业哪个相关岗位,都能有很好的知识体系的铺垫,这也是非医药高校营销专业无法企及的基础教育内容。不过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许多医药高校的营销专业学生是文理科生兼招,因此,要适当地考虑删除医学、药学的部分实验内容或缩小实验课时,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能掌握到相关的医学药学知识,突出医药特色,又能很好的结合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

而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在遵循国家经管类课程本身规划设计的原则下,战略性的选择经管类主干课程。但在主干经管类课程教材的选择上,目前都是选用高教出版社、中大、北大和清华等规划教材,而并不选用带有医药性质的经管类教材。课程设置中,不仅有常规的理论授课,更加大实验课程比例。海南医学院目前采用两种方式开展实验课程,一个是购买了涉及面较广的经管类高校常用的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软件,进行上机演练营销技能;另一个是购买了企业行为模拟实物沙盘,建设推演实验室,聘请医药企业的生产、销售经理人,为学生设计推演环节,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医药企业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和可采用的相关策略。

3.3 实习设置

在实习环节的设置上,除了其他医药院校会选用的医药企业、医药相关机关单位以外,将医院各功能科室也纳入了其中,但并不作为大比例的实习环节,目的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层基础。这部分的实习环节一般在大三假期开展,部分设置在大四实习期开展,但一定要在专业课开授后进行。这种实习环节也较适用于海南医学院这种有教学医院资源的医药高校类型。

4.结论

海南医学院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率如此之高与学校对于专业模式的设置是离不开关系的,也证明目前的摸索过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高等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无论是与普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相比较,还是与医药院校的其它专业相比较,都应拟定出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模式与定位,更应该积极探讨如何将医药方向更好地与营销专业结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

基金项目: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HYP201212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第1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

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 第7篇

一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 多媒体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 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多媒体技术教学已成为各学科教学辅助手段的首选,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加之, 近年来我校教学条件的改善, 多媒体教学课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为课堂教学呈现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多维的教学空间。以图文声像并茂的传播方式把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融为一体, 生动、形象、直观、逼真地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 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 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与教条, 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可以说,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职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当代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 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然而, 目前实训技能操作课时在陆续增加, 职业院校教学理论授课时数却在不断缩减。难免有“老师赶课时进度、学生赶笔记”的现象, 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而多媒体具有广阔的空间, 承载着大量的信息, 可将搜集的大量资料和教学内容设计成课件,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必要的信息、扩大知识的密度。学生也可以将课件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 节省了记笔记的时间, 以利于理解、记忆。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 参照课件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梳理重难点, 在头脑中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只有在自身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互动式教学

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平等、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能够调动学生思维, 激发其学习兴趣, 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促进其个性发展。在讲述“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基础”时, 通过对经典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条件后, 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来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如此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经典实验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如在讲授“基因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时, 首先,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观看有关基因的相关影像视频;其次, 请学生依据查阅和观看的资料阐述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及疑惑;然后, 教师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给予肯定, 对理解错误或有偏颇的问题, 请学生思考讨论, 并亲身参与学生的讨论, 抓住重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最后对所探讨的内容进行理论升华。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师生在平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交流沟通、积极探讨、深入研究、双向输入, 极大地调动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促进了教学相长, 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自学讨论式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而书本及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 教材中学生能独立看懂的内容可采取自主、合作方式学习, 辅以教师指导。”具体教法为, 首先, 教师给出章节的要求及与内容息息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小组带着问题预习, 在合作中寻求答案, 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答相关问题。最后,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维生素与辅酶”这一章内容, 通过课堂知识竞答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维生素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又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 自学——提问——讨论——总结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关注学科最新动态

教学过程中, 及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生物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最新成果。如科幻电影《逃出克隆岛》里描述的, 提供新鲜健康器官给自体的克隆人, 绝对是违反道德伦理的。在介绍“核酸”这一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时, 可以列举若干个转基因植物带来巨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潜在应用价值的例子, 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基因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一种转基因抗冻番茄, 因不会产生会引起自身腐烂的聚半乳糖醛酸酶, 故这种西红柿不易腐烂, 较长时间保持鲜美的风味。因此可以预言, 在未来某个时期, 人们可以用基因工程技术, 把动物的基因转给植物, 如把猪的基因转给红薯, 把鸭的基因转移给西红柿, 那么可能培育出具有猪肉味的红薯、具有鸭肉味的西红柿等诸多新奇的蔬菜, 未来餐桌将是丰富多彩的。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化学技术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并对生物化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领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了逐步认识。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

任何一门学科所讲授的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阐述生命现象的学科——生物化学也不例外, 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职校生物化学教学中, 联系相关生活的实例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复杂的原理, 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升教学效果。如在讲到“蛋白质的变性”时, 就可以联系生活中他们非常熟悉的鸡蛋煮熟这一蛋白质变性永久凝固的实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不断学习, 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运用职校生物化学教学的适宜教学方法, 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体验学习的乐趣, 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本身枯燥、抽象, 难以理解。因此职校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寻找课堂讲授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如在讲“超氧离子的危害”时, 联系护肤品大宝SOD蜜中含有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等一些能预防皮肤衰老的美容护肤品的作用机制。在讲到“脂质”时, 联系社会上一些人为了减肥盲目拒绝脂肪的摄入, 而对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因此强调脂肪在人体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认识到“没有脂肪, 就没有人的生命”, 使学生站在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交汇点上,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万恂恂.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 :42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 (医学教育分册) , 2001 (2) :36~38

生物医药专业 第8篇

一、精选教学内容, 灌输思维方法

目前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同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 因此对于基础生物学的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材,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体现出自身特色。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 由于缺乏基础生物医学相关背景知识, 如果按照以往传统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授课, 很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容易造成学生把握不住学习重点, 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相对突出,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本课程的教材, 精心选取国内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最优秀的同类课程教材《基础生命科学 (第2版) 》、《生物学导论》等作为主要参考书, 基于保持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目的, 依据教学内容的差异, 为学生推荐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的优秀教材, 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和完整。同时,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 适当删减基础生物学教材内容, 调整重点、难点, 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 注重交叉学科的联系渗透, 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发育时, 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 着重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使学生在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 能够和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的、应付考试的学习, 为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 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 任课教师必须要清楚教学目的, 把握课程思想。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灌输思维方法, 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注意讲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 紧密跟踪前沿学科, 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思维。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生物学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 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 涉及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诸多社会问题,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如何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理论教学中, 我们主要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以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 促进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启发学生拓展知识,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门课程基础性较强, 内容繁杂,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繁多, 所以在每次新课前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会梳理教材, 增强其自学能力, 每节新课开始前教师首先指引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然后说明本节课的授课目标, 以及前后知识间的衔接与连贯, 并且每节课的最后都要进行课程总结, 鼓励学生自行对章节内容做出小结, 并依据课程目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进行钻研思考,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细胞分化时, 鼓励学生思考从一个细胞到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时空性意义, 影响分化的原因都有哪些, 体外三维培养对于细胞分化的作用, 等等。按照这种方法启发学生拓展知识, 让学生投入到积极地自主学习中, 逐渐让学生发现基础生物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探索、富有挑战性及成就感的创造性活动。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

突出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 在教学中融入生物医学工程国内外前沿科研成果, 引导学生课外自学, 组织课堂讨论, 以学术报告的形式, 训练学生以精练、准确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在课堂上, 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 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 比如采用动画演示或者其他计算机辅助手段, 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生物学理论及相关实验的操作技术,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对一些颇有争议的前沿话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增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引导学生积极通过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各种渠道查阅文献, 了解课堂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撰写学术报告, 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 完善教学模式, 构建具有专业特点的知识体系。

采用传统灌输式的讲课方式, 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宗旨, 同时在教学时间上也远远不够, 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各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改进教学手段, 从而构建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的知识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分析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背景知识网络资源信息库系统, 使学生不仅可以查询到某一专门知识的全部内容, 还能引申、发散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理论, 即构建一个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 系统完善, 随时更新的网状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利用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某一领域问题的前因后果, 按图索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使学生可以高屋建瓴, 在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 微观上把握具体知识, 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 注重将本学部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本实验室本专业的研究特色。例如在讲授组织工程章节时, 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在干细胞及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思路, 为学生详细介绍了皮肤、骨、神经等组织的体外构建及其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 演示体外细胞及组织培养过程, 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及使用原理, 使学生对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有了更加感官的认识, 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且还开拓了视野,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改革考核形式, 深化素质教育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对于传统的“一纸定乾坤”闭卷考试, 本课程灵活采用在总评成绩上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 即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拆分为闭卷考试方式与组会讨论、课题答辩、论文报告等平时成绩相结合, 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 还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因此书本知识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 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 论文报告要求学生自主选题,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 分析总结现代生命科学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撰写专题论文, 文章格式按照统一要求, 对写作优秀者加分。此外, 根据教学内容及本学部相关的研究领域, 为学生设置一些小课题, 让学生任选其感兴趣的话题, 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而且还能使得一些在教学中难以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 促使以后教学的改进。这种考核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研文献, 查阅检索资料的能力, 也培养了科研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 基础生物学课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基础课,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生物医学知识体系, 还为实现和其他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 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工程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医学问题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基础生物学的课程建设既要体现专业特色, 又要保持其自身特点, 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教师首先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重新确立教学的侧重点, 同时更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今后教学中, 继续优化和完善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知识体系的网络资源信息库建设,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 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 又具备灵活头脑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是现代生物医学发展与工程学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该专业基础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生物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邓玉林, 李勤.生物医学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宫照军, 顾宁, 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5:132-136.

生物专业外语的课程设计 第9篇

佳木斯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采用蒋悟生的《生物专业外语》作为教材。根据师范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生物学教学甚至双语教学的需要, 进行了专业外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对生物专业外语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生物专业外语授课内容分为课文单词、补充词汇、课文知识介绍、课文翻译、课后习题等7部分。

1. 词汇讲解采用分类记忆法和词根词缀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和词根词缀记忆法在词汇讲解中应用较多, 例如, 在“Lesson one Inside the living cell: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internal cell parts”中, 采用词汇的分类记忆法。

(1) 蛋白in。Actin肌动蛋白;Dynein动力蛋白;Myosin肌球蛋白;Tubulin微管蛋白。

(2) 肉、肌肉my, mya。Myoblast成肌细胞;Myocardial cell心肌细胞;Myocardial Infrastructure心肌梗塞。

在“Lesson three:Mitosis and Meiosis”中采用词根词缀记忆法。

(1) haplo, mono, uni单, 一, 独;haploid单倍体;monoxide一氧化碳。

(2) bi, di, dipl, twi, du二, 双, 两, 偶;dichromatic双色的;dikaryon双核体。

这些词汇记忆法的运用, 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记忆单词, 加深记忆。为及时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 每2次课听写1次单词, 督促学生记忆。

2. 补充词汇突出重要词汇

补充词汇部分给出在课文中出现的较重要的词汇, 并给出音标, 方便学生朗读记忆。在第2课“Lesson two Photosynthesis”中, 课件制作中给出补充词汇“exergonic放能的;endergonic吸能的;ground state基态;stable state稳定态;excited state激发态”等。在第9课“Lesson nine The origin of species”中, 提前给出补充词汇“prezygotic合子形成前的;postzygotic合子形成后的;gential生殖的, 生殖器;incompatile不相容的”等, 方便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对于比较难记忆的词汇, 还可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3. 课文知识介绍采用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

在课文知识介绍的讲授中, 根据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 采用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 同时结合知识口诀、大量视频材料讲授课文和讲解知识。介绍课文相关的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促进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融合。

在“Lesson four Foundations of genetics”中, 首先引入孟德尔生平简介, 进行课程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 在课程知识介绍中, 引入色彩鲜艳、对比鲜明的图表, 加深学生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在“Lesson five Discovering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gene”中, 课文知识介绍比较详细, 包括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核酸的化学结构、嘌呤和嘧啶的分子结构式和DNA复制的主要特点等6部分, 采用比较法分析嘌呤和嘧啶的分子结构差异, 采用图片分析核酸的化学结构和DNA复制的主要特点, 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Lesson three Mitosis and Meiosis”中, 引入有丝分裂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在“Lesson eight Animal development”中, 引入动物的个体发育口诀“受精卵分动植极, 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 组织器官分化期。外胚表皮附神感, 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 内脏外膜排生肌”。这些口诀方便记忆,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口诀运用到以后的生物学教学工作中。

课堂上的视频材料应用较多, 采用“Photosynthesis”“Mitosis and Cytokinesis”“Cell Structure Overview-Cell Biology”“The Origin of Life-Scientific Evidence”等视频材料,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 课文翻译突出长句和难句的结构分析

在授课过程中, 首先提出全文的主旨内容, 接着分析段落内容, 最后进行课文内容的句讲解。在句子分析中强调长句和难句的学习, 进行句子结构和固定搭配词组的分析, 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 又可以巩固基础英语的知识。

例如在“Lesson seven Fungi:The Great Decomposers”中, 首先结合微生物知识, 教师提出真菌的主要作用和分类, 课堂上让同学自主发言, 提出常见的真菌种类及特点。学生们积极发言, 表现活跃。接着介绍课文的4个主要部分, 然后对段落进行分析, 对句子进行逐句讲解。例如, 分析句子“The algal portion of the lichen provides the fungal portion with essential nutrients, while the presence of the fungal component may enable the alga to exploit an otherwise unavailable ecological niche.”时, 突出分析句子的主体结构、while对比关系以及词组搭配结构“provide....with..., enable....to...”, 增强学生对固定搭配词组和句式结构的掌握。

5. 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的讲授中以课堂提问为主

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的讲授结合课堂提问的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巩固课堂知识。思考题包括3种类型:第1种是课文学习前, 根据课文预习内容设立的问题, 要求学生结合问题阅读课文;第2种是课文学习中, 巩固单词和句子的课堂练习;第3种是课后复习的习题, 以及知识归纳总结。

课后习题的讲授主要采用提问的形式, 而对于阅读材料中比较重要的大量生物学词汇内容, 教师采用提供生词释义、督促学生记忆的方式, 拓宽学生的词汇量, 突出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Lesson eight Animal Development”的“Reading Materials”中的生词, 教师提前给出接近100个生词的中文释义, 分类解释。这种方法节省了学生查单词的时间, 减轻阅读的难度, 有利于词汇积累。

6. 课堂内容中穿插设计知识专题

课堂内容的设计中, 穿插多个知识专题, 提高学生查阅期刊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在授课中, 结合课后练习题的相关内容, 设计知识专题, 例如设计“生物学期刊和网站的介绍”“科技论文撰写专题”等。学生对此内容比较重视, 学习兴趣较高, 课堂气氛活跃。结合专题讲授内容, 根据大四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问题以及毕业后学生工作中论文撰写较困难的情况, 设计出多个题目, 如“网上或图书馆检索期刊”“摘抄中英文摘要”“翻译英文文章”等作业题, 提高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7. 信息反馈环节了解学生的建议

课程讲授期间以及讲授后, 设计信息反馈环节, 及时了解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定期的信息反馈, 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了解学生的想法, 同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进, 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专业外语课程设计通过采用多种记忆法学习单词、突出课文翻译中的长句难句分析、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开展知识小专题等方式, 提高学生翻译文章以及阅读文献的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兴趣。开展生物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 探讨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庄丽, 肖守德, 王斐, 等《.生物专业外语》实践教学的拓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1) :118-119.

[2]于娅.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技巧初探[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1 (2) :142-144.

[3]焦述强, 陈艳.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认识[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3) :76-79.

[4]陈莉娜, 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 :75-77.

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 第10篇

一结合化学专业实际, 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生物化学教材较多, 如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 (第三版) 、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三版) 、郑集主编的《生物化学》, 这三种教材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 是公认的比较优秀的教材, 各具特色。以上三本教材虽然内容丰富, 系统性强, 但由于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兴趣以及知识基础不同, 在使用这类生物专业通用教材时, 常常会感到不适应, 给教和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 不太适合化学专业学生, 因此, 结合化学专业实际, 选择适合化学专业学生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我院主要选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因为该教材是专门为化学专业而编写的, 全面反映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 介绍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在阐明重要的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同时, 也介绍生物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并且根据化学专业学生的需要和知识基础, 更多地应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来讨论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

综上所述, 化学专业使用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材比较适宜, 同时辅以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三版) 、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和郑集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学参考书。

二基于“加强基础, 强调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修订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是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不同专业要求不同, 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作为专业选修课来要求的化学专业, 必须强调生物化学的应用性。因此, 我们以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学蓝本, 基于“加强基础, 强调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 编写了生物化学的教学和考试大纲及本科生物化学教师备课提纲。上述教学资料着力于优化生物化学课程内容, 对本科生生物化学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了详尽说明。每年开课前可根据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对陈旧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及时修正与更新。教学时以教学大纲为指导, 以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参考书, 另向学生推荐一些新版专著及相关的综述文章以及生物学网址作为参考。这样, 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教材“旧”与进展“新”的矛盾, 保证教学内容不落伍,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不依赖教材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物化学前沿学科的发展现状, 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增加了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主动性。当然, 这对授课者来讲要求更高, 既要通晓各章节理论知识, 还需侧重具体实践应用。如在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时, 要联系磺胺药的发现, 以及酶的抑制作用在制药行业和农药等行业的应用, 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因其涉及的理论与技术较多,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水平, 需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1. 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 抓住学科发展前沿

在教学内容上, 要对生物化学一般性内容进行融合、压缩、削减和取消, 保留必须的基本部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突出化学学科特点, 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在授课时,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重在启发学生兴趣, 对在21世纪可望有重大突破的新的研究内容给予重点加强。

在教学方法上, 打破“以教材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注重发展智能转变, 通过正确引导, 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短短的几十个学时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生物化学知识。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应重点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着重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把学生感知孤立、零散的概念纳入体系之中。

2. 利用化繁为简的动画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讲解起来非常抽象, 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 将呆板单一的教学内容安排转变为生动、多彩的动画演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主体作用的发挥, 提高教学效果。

3. 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 以生物化学在化工、制药、环境工程、材料学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为例, 采用案例教学法, 把静态的、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例子, 活跃课堂气氛,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便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四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实验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但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总课时极少, 实验课更少, 一般仅有6个课时, 所以不能安排更多的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模式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工作, 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试验设计工作,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还能够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养成严谨的科研和工作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提高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兴趣, 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五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理论为主、应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对于化学专业来说, 生物化学课程性质为选修, 加上课时较少, 因此, 学生对其缺乏兴趣, 经常缺席, 学习态度不端正。生物化学的考核不应只看期末考试成绩, 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 必须对生物化学进行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 进行全面考评。首先主要体现在优化考试的成绩比例上:期末考试成绩占60%、作业占20%、实践占20%。在平时作业的设置上多一些理解型、应用型强的题目, 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也要适当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关于蛋白质等电点知识, 可以给出三种蛋白质的混合溶液, 并提供等电点, 让学生设计一种简单方法分离这三种蛋白质溶液。这样的题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改革,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古练权等.生物化学 (第一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曾虹燕、刘跃进、张小云等.构建工科生物化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4) :173~175

[3]高健.工科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7 (3) :113~114

构建幼师专业生物教学模式初探 第11篇

一、提高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

1.模式结构

该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学习,综合基础知识、实际应用和职业需要,启发指导学生创设课题、解决课题、评价分享,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是:激疑引趣——学习新知——提出课题——课题活动——讨论分享——总结评价。

2.教学程序

① 激疑引趣

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形成认知需要,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运用影音资料、动画片段等多媒体手段,也可设置悬念、幼儿问题等场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② 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阶段是运用整个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活动,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智能的协同提高。

③提出课题

提出课题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幼师专业的学生不再将升学作为最终目标,他们毕业后需要快速熟悉并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因此,在提出课题阶段,除了有探究式课题,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从幼教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相关课题。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出有实际意义的、适于探究的课题。比如,在学习软体动物内容时,有学生提出“如何指导幼儿观察蜗牛”的课题,这课题不仅为未来幼教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且选题较小,适合高职学生进行研究。

④课题活动

课题活动是本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一般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知识性课题可遵循一般的探究过程,展示性课题可采用多媒体设计的方式,职业预见性课题可采用绘画、歌舞、表演、场景模拟等多种方式等。除考虑一般的分组方式外,还可采用同寝室人员为小组的方式,这种方式更适于课题的延伸研究。

⑤讨论分享

讨论分享是本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此环节要求学生准确、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对于提高学生将来幼教工作中的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合理控制时间,调和学生情绪,最终达到求同存异、发展思维、提高认识的效果。

⑥总结评价

这是本教学模式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发展的能力、课题活动的创新和不足、讨论分享的结果和启示进行点评,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

此阶段要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和运用,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他人评价的结合,重视知识性评价、能力性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的结合,重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3.教学策略

在进行此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时,应注意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的前提。它是智育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及智力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新知的环节,根据未来幼教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幼师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和策划者,能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培养自主意识和获得亲身体验的重要场所,使生物科技活动成为学生的活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学会分享观点和理解他人,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最大发展。

③制订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幼师学生来说,一是要将知识与时代发展相联系,使所学知识对社会生活有所指导。二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解决好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未来职业发展真正联系起来。

二、提高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的生物学课堂实践

现笔者以“甲壳纲动物”一节为例展示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下图是形成“甲壳纲动物”概念的教学过程。

三、实践后的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的时间不长,但其优点还是很明显的: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信息和谋求自我发展,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提高实验技能,提高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形成坚忍不拔、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甚至绘画、舞蹈、多媒体设计、故事创编等各种在将来幼教工作中可能使用到的技能;促进学生掌握课题活动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技能。

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充分理解新课改、新理念,避免课题活动流于形式。第二,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注重预见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努力达到教学预设目标。第三,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对科技新知识、新动向及时关注掌握。第四,特别要注意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此教学模式只表明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模式的各个环节因课型和内容不同会有所侧重,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要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够真正适应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

生物医药专业 第12篇

目前, 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和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因此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生物信息学教学质量, 本文作者结合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教学实践, 对医学院校本科生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为提高生物信息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学习生物信息学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信息学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学,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所赋有的生物学奥秘。目前, 生物信息学也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核心领域和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 应该说不论是涉及到简单信息的目的基因查找、引物设计和载体构建还是大数据复杂的基因疾病都或多或少的运用到生物信息学的知识, 著名生物信息学家Alan Bleasby的经典名句“Half day on the web, saves you half month inthe lab”诠释了生物信息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虽然部分医学院校的的生物信息学仅仅是限定性选修课, 但是生物信息学是今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人员肯定能够应用到, 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深刻地认识生物信息学的重要性, 可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生物信息学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

生物信息学包括开发生物信息学工具的计算生物信息学和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立足于应用生物信息学的学习, 特别擅长计算机和数学并且对生物信息学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涉猎部分计算生物信息学的知识, 本人在读博士期间遇到过一个本科生就利用自己计算机方面的特长, 进行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构效关系的研究,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发表了一篇生物信息学领域的SCI文章, 在感叹难能可贵的同时, 必须承认指导教师敏锐的洞察到学生的特长, 并发挥其特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 国内有关生物信息学方面的教材因编者学科背景相差很远, 各教材的特色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对来讲, 偏理论轻实践。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应校根据本学科特点选择实验性较强的教材, 制定具有生物技术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有条件有时间的教师可以尝试自己编写适合本院校学习的教材, 那样针对性更强, 学习效果会更佳。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 因此我们将引物设计、基因查找、基因序列分析、同源基因和不同物种基因查找、判断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置、启动子预测以及简单的蛋白功能分析和常用数据库的应用作为本专业生物信息学知识学习的主体框架。

另外, 生物信息学的软件本人倾向于选取在线工具, 如引物设计软件可选取NCBI网站上的primer blast, 酶切位点分析也可在NEB公司的网站上在线分析, 应该说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欧美国家一些公立网站, 如NCBI, 或者某些相关实验室的网站都提供多种现在分析的工具, 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一来及其方便解决了问题, 避免了盗版问题; 二来可以通过网站学习生物信息学相关知识, 对某些软件的历史渊源有所了解。

三、生物信息学授课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实践课程, 实验课应该占40% 以上比例, 理论课也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室讲授, 在实验课之前应该提前让把本次课内容通过多种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发送给学生, 在将核心知识在实验课演练结束后, 进一步布置相关作业强化记忆, 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如引物设计中, 常用的是ncbi网站中在线引物设计工具primer blast和电脑安装软件primer5, 在引物设计完成后, 可以让学生思考融合蛋白表达时移码问题, 即融合蛋白引物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涉及到移码问题时如何设计引物? 生物信息学是有力的应用工具, 但是还不能完全依赖生物信息学, 我们应该成为生物信息学的高级应用者。

四、生物信息学授课教师的选择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但是笔者认为长期应用生物信息学的医学背景的教师更适合作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授课教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一名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全部授课任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可以尝试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特长讲授自己熟悉的章节, 这样一来减少压力, 二来可以较为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不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和教师授课热情。此外, 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学习相关领域知识, 目前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通过网络开始有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开放课程或慕课, 无论是学生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积极参加其中, 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技巧, 领略该领域大家风采, 笔者就经常参加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开放课程, 获益匪浅。同时, 在有条件情况下参加国内外相关讲座和学习班, 和同领域的兄弟院校保持联络, 对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促进帮助大有裨益。

五、扎实的理论是学好生物信息学的保障

除了具有学习生物信息学的热情, 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医学生还应该掌握与生物信息学紧密相关的知识, 如分子生物学、分子诊断学、计算机相关知识和统计学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应该主动参与科研课题, 不论是本院校老师申请的, 还是大学生课题, 都会对学习生物信息学有所帮助。本人读博士期间, 就遇到很多在读本科生参与博士生导师的课题, 在基因序列分析和蛋白功能研究方面都获益匪浅。本人目前也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独立申请的大学生课题, 在给学生讲授生物信息学时, 明显感觉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对生物信息学知识的掌握, 明显强于没有参与过的本科生。

总之, 我们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 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需要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师更加努力探索, 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科发展并结合教学实践, 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安排提出几点思考, 为提高生物信息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专业,重要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郝峰, 许会静, 马睿泽.《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19) :118.

[2]赵臣, 袁忠海, 侯毅鞠.论信息反馈体系在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6) :106.

上一篇:建筑工程系的毕业论文下一篇:水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