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转型范文

2024-07-27

建筑专业转型范文(精选4篇)

建筑专业转型 第1篇

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 国际建筑与建设研究创新理事会、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协办的“2016北京·开放建筑发展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该论坛旨在推动中国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 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搭建行业技术交流平台。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贾倍思和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建筑系名誉教授Stephen.Kendall等5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在论坛上表示, 作为中国的一流工程建设综合服务商,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一直是中国工程建设领域技术与实践的引领者、推动者、探索者。集团所属的多家企业对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全方位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成绩斐然。特别是所属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一直致力于推动开放建筑的理论与住宅产业化在中国建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迄今为止, 标准院已在科研课题攻关, 标准规范制定, 工程实践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成为中国开放建筑和住宅产业化普及推广的重要引领者。

多年来, 编制中国装配式建筑领域最重要、最基础的标准规范。研发确立新型全面装配式住宅的技术体系, 先后完成了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国家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完成上海绿地威廉公馆、山东鲁能领袖城等一批中国百年住宅的示范项目。对国际先进的开放建筑理论和技术, 进行系统的研究, 吸收转化和实践。标准院刘东卫总建筑师在苏黎士举行的2015年世界开放建筑大会上, 作为中国开放建筑研究与实践者进行主题发言, 得到全体参会人员的认可, 充分肯定中国在开放建筑领域取得的进步。

建筑专业转型 第2篇

【关键词】经济转型;中小建筑企业;发展战略

自我国城市化建设推进以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35303亿元,同比增长16.2%。可以说,当前处于建筑行业发展的高峰期、然而,这种发展趋势却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而有所改变。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建筑行业本身,在这种转型的背景下,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中小建筑企业本身就发展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在这种状况下,其发展越加困难。

一、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现状

城市建设的推进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不少人看到了这个契机开始从事相关工作。然而,建筑工作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以及危险性,使得很多企业创立者无法承担较大的风险。于是选择低成本、小规模操作。也就形成了当前的中小型建筑企业。

中小建筑企业存在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运作资金紧缺。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成本相对较低,只要争取到一定的建筑项目,再有一定的工人,就可以形成。而这整个过程的成本十分低,这也就导致一些成本欠缺,但是有创业想法的人员进入该行业,使得中小建筑企业的运作资金相对欠缺;第二,承接工程规模较小。中小建筑企业本身具有的运作资金缺乏的问题,就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更大,为了减少风险,其必然要选择一些小型的工程来作为施工对象;第三,内部人员专业度缺乏。从上述两点中可以看出,中小建筑企业的组成相对容易,且进入门槛较低,而我国当前没有专业的教授施工实践的机构与课程,这其中的人员素质自然偏低;第四,容易破产。由于规模小,可担风险能力较弱,且其承接的工程本身也相对较小,人员素质又低,这就使得其整个运作的风险性极强。基于这些特点,我国当前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经营时间都相对较短,难以达到对应的发展程度,就已经消失在这个行业,导致施工人员失业就业频繁。

二、转型是经济发展对中小建筑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快转型必须要中小建筑企业的配合

中小建筑企业虽然其基本实力相对较弱,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来说,其覆盖面积相对较广,出现了在各个经济区域。其对于经济转型的影响极大。而在经济转型的需求下,自然也就要求中小建筑企业配合其转型的发展。因此,中小建筑企业也必须要加快自身转型的脚步。

(二)行业发展需要中小建筑企业的转型

建筑行业本身的状况想对复杂,而从开篇笔者就已经指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峰。根据价值规律来说,达到高峰之后,就会出现一定的跌落或者趋于平缓。而平缓则是最好的结果。在这个背景下,如果中小建筑企业还按照之前的运营模式,而不做出适当的改变,就必然会导致其发展受到制约,无法再达到先前的状态。因此,要想适应行业的发展,中小建筑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型。

(三)宏观经济背景对中小建筑企业的转型要求

当前,我国期望适当的改变产业结构,从而使得发展方式有所改变。从粗狂型转为集约型。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对应的约束政策,希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资源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绿色建筑的不断提出,这也对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转型背景下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策略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一些行业都会受到影响。而在这些行业中处于弱势的企业,其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中小建筑企业本身作为建筑行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其在硬件设备与软件投入上,都存在瑕疵。在转型的要求下,中小建筑企业也需要对应的发展策略。笔者认为,其发展策略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产业细化的发展战略

对于中小建筑企业来说,其本身的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十分有限,要拓展自身的业务或者短期内扩大。因此,中小建筑企业需要努力的去寻找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当前的产业都趋于细化。传统建筑行业中的整体性建筑,如今也分为了室内外建筑。而不同类型的建筑,也逐渐由不同的企业来进行细化。中小建筑企业要想达到一定的发展规模,可以根据自己的建筑特性,分析出属于自己的建筑优势,从而从事这一类的建筑工作,达到一个建筑特色。

(二)企业联合的发展策略

中小建筑企业单个来说,其经营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是,很多企业都具有自己的建筑特性或者说特色。也就是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如果将中小建筑企业的特色进行联合,就可以适当的提高自身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在转型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市场,可以进行联合。

(三)品牌发展策略

当前,品牌效应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企业的一大优势。无论是何种行业,其都有一些品牌的经营相对较好,从企业本身的素质到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都受到了广大公众的喜爱。中小建筑企业本身的资源相对缺乏,因此,需要一定的无形资源来帮助自身发展。而品牌是其最好的选择。中小建筑企业可以在质量加强的角度上,来满足自身的品牌设计,从而使得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加。

(四)做出科学的规划

中小建筑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经济地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看到发展的契机与风险。准确把握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去选择一条相对稳当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准确的分析市场形式,从而确定经济转型背景下,市场需要何种企业来满足其需求。另外,在目标上,必须要有所规划,中小建筑企业不能一直都局限于一种状态,而需要不断的发展来达到更高的层次。

(五)制定对应的策略落实制度

上述各种发展策略,如果得不到有力的实施,也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制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战略时,也必须要制定对应的制度来满足其战略的落实。从人力、物力等多个方面的配合着手。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保证战略的实施。

四、结束语

经济转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从最初的粗狂型经济发展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都体现出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在对经济发展要求提高的背景下,自然也就要求我国各个企业也配合其要求的实现。中小建筑企业本身就是期望以少量的投入来获得利益,在这个背景下,其对建筑资源的规划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在转型提出后,其也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路径[J].施工企业管理,2008,08:71-73.

[2]王刚.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研究[J].建筑经济,2008,S1:137-141.

[3]陈万桂.转型背景下中小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外资,2013,09:104.

[4]王玉娟.中小建筑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究与思考[J]. 建筑与预算,2013,03:1-2.

[5]梅鹰,侯渡舟.中小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77-80.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进行时 第3篇

纺织业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统产业,在当前的新常态下,纺织业面临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机遇。实现转型升级,是纺织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环保、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也对专业市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加大专业市场之外的其他流通领域的研究,提升整个流通领域的发展水平;第二,继续加快智慧商城建设的探索,智能制造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流通领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是摆在会员单位面前的一大任务;第三,继续加大品牌成长的扶持力度,品牌的成长是专业市场发展的核心功能;第四,推动行业内外的强强联合、专业市场的多方联动,逐步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专业市场联盟;第五,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产业流通领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更是“十三五”谋划布局之关键年。身处重要时间节点,面对产业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专业市场冷静思考,找准定位,蓄势而发,正在为纺织强国梦的早日实现努力前行。

宏观把握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中国经济在经过了快速增长时期后,增速放缓是正常的经济规律。过去我国经济的增长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如今在马拉松的赛道上,百米的技术显然并不能够让我们跑到终点。现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希望企业能够尽可能长效地发挥效应与能量。

中国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让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增长率,而忽略了增量。其实,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经济增速换挡,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也需要换挡。但需要关注的是,这两年的下行速率已经明显放缓。

从2012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运行的波动保持在7%~8%的窄幅区间内。看起来增速在下滑,但下滑态势是非常平缓的,也可以说长期来看已经处在一个“平底”之中。根据换挡的趋势来看,这个“平底”可能是略微向下倾斜的“L”形平底。

中国经济在压力和动力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动态向前发展,二者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当压力和动力的动态均衡在一段时间相对比较稳定,就出现了经济底部。

为此,我们要更理性、全面地看待经济发展,用更为综合的指标去衡量:实现从增速到增量、从数量到质量、从速度到效率、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

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由于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纺织服装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明显,这充分表明行业正在普遍的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事实也证明,广东、江苏、浙江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已经在重视技术改造,重视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路径。”这句话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样会对行业甚至是企业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纺联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 孙淮滨:全产业链模式助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已经给我们画出了宏伟的蓝图。就纺织工业来说,“十三五”规划也已经把智能制造放在一个重要的层面。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智能产品上,而不只是机器换人,提高效率。

经济放缓,作为新常态下的基本特征,既是大势所趋也同样不可逆转。在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当中,产生一种对冲来抑制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是行业对纺织新常态的一个理解。

在国际市场上,自金融危机结束之后,缓慢的增长态势依然会持续存在,行业也会面临一个漫长的调整期。发达的经济体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此外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也让行业提振信心。首先,70%~80%来自农村的中低消费人群,是未来行业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其次,中产阶级追逐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习惯,让这部分人成为创新驱动的主要原动力;第三,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让零售业有了新的发展动力;第四,移动端、PC端和线下实体的有效联动,打造全渠道网络零售结构的移动思维正在逐步灌输给企业家们。

未来,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已把智能制造放在一个重要的层面。具体而言,在纺织领域将建设的六条智能生产线,基本覆盖了全产业链的主要行业。有了这样的智能生产线,再去发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包括装备的智能化以及管理的智能化。当然,这些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与产品上,所以产品结构调整才是行业企业发展不可忽略的方向,而不只是机器换人,提高效率。

微观切入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衍虎:创新经营:构建“蛛网式”大平台

不论是改革、创新,还是转型升级,这种探索一定要基于自己的基础上来做更多的尝试。电子商务不是“狼来了”,是市场的新型融合,是诚信的建设。如今,义乌加快市场走出去的步伐,构建多渠道营销网络,正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转变。

2011年3月,义乌市成为全国唯一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市。随着义新欧铁路专线的开通,义乌成为中国“丝绸之路”新起点。日前,义乌又获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义乌将充分发挥内外贸结合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优势,拓展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空间。

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旗帜指引下,公司以市场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打造“现代贸易服务集成商”,大力培育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围绕公司“互联网+”战略,践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义乌购电子商务绿色生态圈,构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蛛网式”大平台。

在电子商务的大平台上,义乌推进线上线下联动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以实体市场为依托,以义乌购为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市场诚信评价、激励、监管机制。在实体市场建立经营户诚信评估体系,在虚拟市场推出“义乌购”诚信交易保障体系,实现每一笔交易都有诚信保障。

与此同时,义乌重新梳理“智慧市场”发展规划方案,改版运行集团门户网站、市场商户工作平台、市场百度地图。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全员培训方案”,积极开展“经营户上网工程”和“网商培育工程”,构建“虚拟电商产业园”。

通过“资本+品牌+管理+商品输出”多途径走出去,有选择性地组织商户到全国重点市场以及丝绸之路重要贸易国开展贸易对接会,大力发展连锁配送市场,进一步提升义乌市场国际辐射力。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总经理 程九洲:“互联网+”的背景下巧布局

白马从2005年上市以来,就开始了对硬件、品牌和交易方式的转型升级之路。白马下一步的发展是把这个模式进行再造,展开以“广州白马+区域中心+白马电商+白马奥莱”的全新“白马+”发展战略。

近十年来,专业市场外部的环境,变化非常明显。首先,交通和物流的高度发展,让专业市场的主流经营模式发生转变,渠道扁平化和批零结合成为专业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比如白马目前的零售比重是20%~30%;而一些北方市场,零售的比重可能已经超过50%。

其次是产地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区域化。由于成本上升,导致大量的工厂往中西部地区迁移,带来产业的多元化,由原来聚集在东南沿海,变成分布于全国各地,从而导致专业市场也跟着发生变化。四川、贵州、陕西等西部地区专业市场发展得非常快,2014年比2013年同比增长39%。反而在东南沿海,专业市场的经营面积增长得比较慢。这就需要专业市场在自身上找突破。

此外,移动互联的崛起促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去五年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平均增长率是10.8%,网上零售总额平均增长率是39.7%。可以发现电商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线下零售总额的发展速度。

白马从2005年上市以来,就开始了对硬件、品牌和交易方式的转型升级之路。自2005年起,白马每年投一千万元左右,对大厦的硬件设施进行改造,目前已累计投入一亿元。而比硬件改造更难,也更加重要的,则是定位的改变,定位的核心在于品牌的升级。打造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这是中纺联流通分会一直在做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白马从1500多个档口,调整为目前的1100个,明年计划调整到800个,整个档口数量的减少是为了扩大单一品牌展示的空间,提高白马市场整体集约化的程度。

电商面面观

目前,中国正进入互联网发展的快速阶段,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O2O正在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商业模式和资源使用方式。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正在快速渗透着纺织服装行业,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行业融合发展,提升行业协同创新,提升精准制造、精细管理的水平,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加快纺织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的步伐已成为大势所趋。

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网购规范处处长 白海龙:使命 用心 向前看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商务模式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显示出了巨大活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1~9月,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超过了1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其中B2B的交易额增长了21%;网络零售的交易额是2.59万亿元,增长了36%,远远超过了B2B的交易额,在网络零售交易额当中实物商品交易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4%,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个百分点。

从用户的规模看,2014年服装鞋帽已占网购市场的75.3%,成为了网购第一大类商品,由于毛利高、重复购买率高,服装鞋帽类一直成为网络零售主要利润来源,吸引了众多电商积极投入这个市场。

从发展模式上看,O2O是当前最大的热点,也是未来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我国O2O市场规模达到了3000亿元,同比增长了近80%,远远超过了网购、B2B整体的增长率。业界普遍认可O2O的发展潜力,O2O也将成为继网络零售之后,中国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在发展领域上,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两个重点领域。目前,农村网民的比例还很低,仅为27.9%,但随着我们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环境、购物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的网络零售也将很快迎来大幅度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被很多业界人士认为是跨境电商进口的元年。去年以来,传统零售商、海内外的电商巨头,包括创业公司、物流公司纷纷布局跨境电子商务。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跨境电商做好了顶层设计,也为跨境电商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东华大学教授、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汤兵勇:

互联网+纺织:借助区域商贸优势与电子商务完善产业服务功能

“互联网+”的时代一定不能就事论事,而且不能再走传统互联网的老路。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概念?较严谨地说,实际是发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深度的融合来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里的互联网就是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互联网+”必须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去,而不是简单的说零售商在网上开网点卖东西。

纺织服装行业是最完整的行业,从原料采购、纺纱织布、到服装,最后进入到商品环节。整个链条非常完整,中间既有大宗商品的交易,也有客户直接面对面的零售。

要把“互联网+纺织”做透,首要核心还是“互联网+工业”,实现工业互联网,也就是智能制造。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在走这条路,随着企业原有生产逐步半自动化、自动化,甚至是智能自动化。要在“互联网+”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产品的小批量定制,工厂的智能化,物流的智慧化等是行业企业发展的方向。其次是“互联网+商贸”或者“互联网+流通”。过去专业市场的任务主要是销售,现在还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要把客户需求反馈给生产企业。此外需要“互联网+文化创意”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将“互联网+纺织”做大做强。

易观国际北区咨询中心总经理 李宁:

互联网+金融: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互联网金融绝对不是互联网跟金融行业简单的结合,一定是依托在一些互联网化工具的基础之上,对于金融业务的创造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对于在信息层面上不对称的变化,从而提升金融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

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里面有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网络等模式,当然还包括虚拟货币。在众多的模式之下,关键的一点不是在于多有特色的产品,而是在于到底如何运用大数据,基于数据层面建立数据体系进行管理。

未来,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基于互联网产业金融相融合的1+1+1式的综合性平台。互联网金融会从过去的由点到点向点到面的发展。

专业市场的平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关注度非常高,网上轻纺城、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等都在紧密结合“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概念。这些互联网金融工具,最终还是希望服务于专业市场。如果跟有形市场的流通环节紧密连接,无疑对行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院长 胡宝钢:

互联网+流通: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网络化社会的全面到来,“网络商城”成为互联网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商城形态。在这一阶段,互联网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的主流模式,网络化电子商务的方式广泛普及。如今,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和数字贸易等网络化应用,都已在很多商城得到实现。方兴未艾的中国商城网络化电子商务大潮,经历了“信息商城”、“网络商城”、“数字商城”阶段,开始迈向“智慧商城”。

“智慧商城”是在传统商城和文化商城的基础上,依托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等一系列新科技、新技术,为传统商城构建起智能网络、智能管理、智能物业、智能商业、智能监管、智能预警等。同时“,智慧商城”本身也孕育着一批新兴业态,特别是互动共享、数字商铺、专业资讯服务等高端信息服务业。

建设智慧商城不仅仅是搭建物联网系统,更应重视的是如何促进传统商业地产转型、升级、发展,即传统商城发展路径的转变、商城网络化方式的跃迁,及商城整体如何发生质的变化,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商业地产进程中正在遭受“产能过剩”的困扰,如规划难、定位难、招商难、运营难中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商城的管理日趋复杂等。

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定位应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智慧商铺、智慧物业、智慧商家为代表的商城应用领域。这些与商城的建设水平、运营能力、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并推动传统商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商业地产产业发展领域,包括智慧商城产业发展、传统商业地产产业改造与升级,选择、引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物联网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商业地产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以及产业之间的互动与促进。

有赞CEO白鸦、运营总监 冷面:

互联网+渠道:传统企业的转型路

今天的服装企业,对于中间的渠道环节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不是一定要在网上交易,而是如何去利用互联网经营自己的顾客,传播自己的信息。

有赞利用半年的时间,走访了1750多个商户,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一个是消费者不再逛街了,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和商家沟通;另一个是新增的市场份额给了电子商务,而不是线下零售市场。

很多商户进入电子商务的初期,并不是在线上达成交易,而是为了传播产品的信息,维护老客户,并挖掘新的潜在客户。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许多商户尝试去搭建自己的移动电商系统,去做营销,与客户进行互动,以及策划品牌的活动。无论任何形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韩都衣舍副总裁 贾鹏:

互联网+品牌:电商企业的多品牌发展之路

基于互联网的多品牌运营集团,韩都衣舍整个集团现有28个品牌,40多个业务部门,2600名员工。

近几年来,韩都衣舍非常乐意与大众分享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很多业内人士对韩都衣舍的“买手小组”逐渐熟悉。而这个“买手小组”的全称是“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目前,集团拥有280个小组。

从韩都衣舍创立伊始,“产品小组制模式”就借鉴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在最小的业务单元上实现了“责、权、利”的相对统一,培养了大批具有经营思维的产品开发和运营人员,为集团多品牌战略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储备。

产品小组一般会由选款师、页面制作专员、库存维护专员三个核心职务组成,配以文员、韩语助理等人员进行协助工作。选款师,他是掌握产品款式定夺大权的人,必须运用自身的经验去判定一个产品在网络上是否有前景。因为选款师是小组的灵魂人物,因此这些小组也经常被业内称为“买手小组”。而其他几个岗位,则在销售过程,或者选款过程中协助选款师的工作。他们是一个团队,每个岗位对电商来说都很重要。

每一款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以“产品小组”为核心,企划、摄影、生产、营销等相关业务环节配合,全程数据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在实现“大规模C2B定制”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服装行业最为头痛的库存问题,从而保证以极高的性价比给顾客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

未来,韩都衣舍要打造全球最大的时尚品牌孵化平台,到2020年旗下品牌达到50个。

记者手记

转型升级与互联网

对于现今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来说,“互联网+”的模式创新、“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历史机遇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不触电,生意将越来越难做。”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过去一味开门卖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互联网+专业市场”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专业市场相结合,寻求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实现跨越发展是当务之急。

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开辟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可以完全突破线下市场空间规模和交易时间的限制。由于专业市场大多以自身已经拥有的商户资源、产品资源及品牌资源发展电子商务,也是对现有线下资源的再一次利用。

社会转型中的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研究 第4篇

建筑设计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发展

单一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已不符合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经济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改革思路。因此,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企业制度原则,根据建筑设计企业是智力服务性企业的特点,确定相适应的建筑设计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最有利于形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最有利于推动企业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最有利于提离企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制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类型是多元化的,因此,建筑设计企业所有制结构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是相互补充的,所有制结构发展的模式可分为: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军事工程、保密工程和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和命脉的领域属于不开放的领域,因此,专门从事此类工程设计的单位宜采用公有制所有制形式,保证机构构成和人员构成相对稳定、可靠,以及管理相对严密。此类工程设计业务不进入市场,由政府直接委派。建筑设计企业的工作目标是保证国家安全,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设备密集型企业,如工程总承包公司、专项工程承包公司,尤其是国际型工程总承包公司所有制结构宜有采用股份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形式。主要是考虑到该类型企业需要多种类型技术、管理人员合作,需要较大的企业运作资金必要时需要社会融资,因此,采用股份制或股份有限责任制所有制形式,能比较合理地处理协调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管理体制比较适合大量资金的筹措和运作。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需多种专业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提供技术设计、技术管理和技术咨询智力服务的企业,如工程设计公司宜采用股份有限责任制或股份合作制所有制形式。主要考虑到工程设计公司不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没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做抵押,也不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动作,同时体制能够比较合理地解决企业内部投资者、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责、权、利明确,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效率。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只需少数人合作提供单一专业技术设计、技术管理和技术智力服务的企业,如建筑师事务所,结构工程师事务所等宜采用合伙人所有制形式。主要是考虑到该类型企业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人员单一,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设计人往往是几个人,因此,采用合伙人所有制形式比较适合企业特点和动作。

建筑设计企业机构性质和构成的改革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设计企业属事业性机构性质,其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行业特点的建筑设计机构性质、机构构成和人员构成以及相应的机构管理方式。

建筑设计企业要建立社会化企业,完成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专业化改造,实现机构企业化和市场化管理,具体的模式有:

除进行国家军事工程、保密工程和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设计单位以外,其他适合社会市场竞争发展的智力服务性建筑设计机构应转变成真正的市场导向型和经济效益型的自我注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企业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

在建筑设计企业组织机构调整方面,要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综合性的建筑设计企业机构构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专业化的机构构成的转变。在人才结构调整方面,要实现做创造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与做服务性技术工作的人员相对分离,实现做技术性工作的人员和做后勤管理服务性工作的人员相对分离。要强化做创造性技术设计和管理的人员,合理配备做服务性技术设计的人员,减少或社会化后勤管理服务人员。

建筑设计企业在人事管理和劳资管理制度调整方面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劳资制度,要实现技术设计中的骨干人员由单纯的劳动者向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部分资产拥有者的转变;要承认科学技术无形资产在建筑设计行业的价值存在,并体现在分配制度中;在一般人力资源利用方面,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海绵式的动态吸纳机制,以符合市场需求变化和形成企业自身保护的能力。

在建筑设计机构管理方式调整方面,应该围绕如何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最终形成市场竞争能力进行调整。要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事业单位进行行政性管理的方式,转变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企业进行企业化和市场化管理的方式,要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

建筑设计单位企业类型结构的改革发展

在建筑设计单位企业类型结构方面,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结构体系调整企业类型结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多元化企业类型结构体系。通过市场的导向,引导企业向多元化企业类型结构转变,在统一的建筑设计市场体系下,逐步实现工程设计市场与工程总承包市场相对分离;工程设计市场与专项工程承包市场相对分离;工程设计市场与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相对分离;工程设计市场与工程劳务服务市场相对分离。按照市场结构体系,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综合性的建筑设计单位转变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动作的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企业。

具体模式为:

原国务院部委所属大型工业设计单位,尤其是以成套设备和工艺为主的工业工程设计单位可转变成为工程公司,有条件的可转变成为国际型工程公司,主要为业主提供工程总承包服务,提供交钥匙服务,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咨询服务,以及联合或配合国外工程公司和工艺软件承包商,承担工程总承包或技术劳务承包。

原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所属大中型建筑设计单位,有条件的可转变成为国际型的工程设计咨询公司,为业主提供多种行业和多种专业技术的工程技术设计、技术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包括设计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研究、工程方案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以及后期技术咨询、物业管理等服务,甚至为业主进行工程建设融资方案的策划研究。

原有地方所属小型设计单位,有条件的可以转变成为国际型的单专业工程设计事务所,为业主提供单专业的设计咨询服务。如建立建筑师事务所,结构工程师事务所等。

部分有条件的建筑设计单位可以转变成为项目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作为业主代表,为市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和有关工程建设政策、技术、经济分析等咨询服务。

部分有条件的建筑设计企业可转变成为专项工程承包公司,为业主提供专项的工程项目承包服务,提供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以及维护一体化的服务。如建立玻璃幕墙工程公司、建筑智能化工程公司等。

部分有条件的建筑设计单位可成立技术劳务公司,承担施工图设计、建筑渲染图或三维动画设计、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等技术劳务工作。

建筑设计单位业务范围的改革发展

在建筑设计业务和服务范围方面,建筑设计单位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市场需求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智力服务,促进建筑设计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建筑设计单位应实现从单一技术设计型机构向智力服务型机构的转变;设计工作应实现从生产任务型向社会服务型的转变;设计业务应实现由“点”到“面”到立体空间的转变。

具体模式为:

部分原国务院部委所属建筑设计单位业务范围应由提供单一行业工业工程、土木工程或建筑工程设计转变成为提供多种相关行业工程建设总承包,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服务。

部分原综合性建筑设计单位业务范围应由提供单一行业技术设计转变成为提供多种相关行业和专业技术设计、技术管理、技术咨询服务和相关服务。

部分原建筑设计单位的业务范围应由提供单一行业技术设计扩展到提供工程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多方面领域。

上一篇:强化学生自主管理下一篇:阿加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