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管理问题

2024-07-25

外国留学生管理问题(精选8篇)

外国留学生管理问题 第1篇

1. 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重庆愈来愈开放。来渝的留学生人数急剧上升, 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

跨文化适应, 是指参与者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所发生的目的在于适应新环境生存要求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而跨文化条件下的心理适应是跨文化者在异文化环境中指不易产生焦虑、抑郁、思乡等负面的心理情绪的心理状态。

根据本文对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定义, 可以对在渝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与否设定了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 即根据访谈记录以及问卷反馈情况, 以在渝留学生对自我适应情况的判断为准;二是较高层次, 即在渝留学生心理适应对社会交往以及融入主流文化圈的促进作用。

2. 在渝外国留学生的调研样本

本研究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主要研究范围, 以来自六个大洲的60多个国家的145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

重庆各高校共有留学生5000多人, 分布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留学生人数约2000人, 在重庆留学生总数中占40%多, 具有抽样代表性。调查问卷发放151份, 回收145份, 占比约10%, 可以构成抽样框, 具有抽样代表性。回收率96%, 问卷有效率100%。

本次调研的研究对象来自亚洲的留学生最多, 超过半数, 其中又以东南亚的留学生居多;来自美洲和欧洲的留学生对象人数较少, 这符合了重庆留学生以亚洲东南亚留学生为主, 美洲、欧洲留学生较少的结构比例。同时文科类专业、理科类专业、汉语硕士专业、语言学习以及博士进修五种留学类型均有样本。

二、结果与分析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以SPSS17.0为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使用对问卷数据进行科学地整理、统计和分析。

2. 描述统计的均值分析

通过SPSS17.0的描述统计的均值分析的结果来看, 一共12道题的在渝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问卷均分布在1.59至2.52分之间, 得分较低。

因为本次心理适应问卷的题目均是采用逆向设问, 因此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适应存在问题越多, 得分越低则说明心理适应的情况越好。由此看来, 我们初步估计本次问卷调研出现了与预设相反的结果, 即大多数受访的留学生对心理适应问题的选择大部分都集中在前三个度即“从不会这样”“极少会这样”“有时会这样”中, 因此可以初步判断在渝外国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良好, 没有出现较大异常。

3. 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水平的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从数据的总体均值上看, 各题的心理适应的分都偏低, 本文初步认为在渝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没有出现较大问题。本文借助SPSS17.0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对各影响因素对在渝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显著性进行分析, 对在渝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良好这一推论做进一步的论证。

根据问卷的填写情况, 运用单因素检验分别检测了来渝时间、HSK等级、所在大洲、学位、年龄、专业这6个可能影响来渝留学生心理适应的客观因素的显著性。

结果显示在渝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对其跨文化心理适应好坏也没有影响。即年龄、所在大洲、学位、专业、出国经历以及HSK等级这5个因素对在渝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性。

“中国认知”这一因素的显著性为0.682;“大学认知”这一因素的显著性为0.540, 与统计学的显著性标准相比相差较大, 说明这两个因素对在渝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好坏基本没有影响。

在渝留学生的中国认知和所在大学的认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根据一般经验, 如果人们对一个新环境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则可以更快地适应与融入新环境。而统计结果显示留学生的中国认知与大学认知并没有影响显著性, 说明在渝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良好, 心理状况较为稳定。

“来渝时间”因素的显著性为0.056, 接近统计学显著性小于或等于0.05的标准, 可以判断“来渝时间”这一因素在6个客观因素中显著性相对较强。

通过对“来渝时间”这个影响因素的均值检验, 得出了表5所示的各种来渝时间段的心理适应得分的均值。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渝时间”这个变量的总体得分偏高, 说明在影响留学生心理适应的因素中比重很大, 其中随着来渝时间的增长心理适应的得分升高, 说明来渝时间越长, 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在相对变差。

这个现象正好符合了利兹格德的U型曲线假设以及奥贝各的“文化冲击”理论, 真正的文化冲击是在真正进入了主流文化圈之后才产生, 这时的不适感会比刚来时更强烈。但这并不能证明在渝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在心理方面是不适应的, 这只是其适应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是我们如何促进留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自我调适的一个经验依据。

三、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良好原因分析

一般认为留学生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极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不适的状况。但这种设想实际上是在强调主流社会对旅居者的单向影响, 是不合理的, 我们应该是把文化适应者和客居国社会当作两个互相独立的维度来进行分析。

John W.Berry从文化适应者和客居国社会之间的互动性出发, 提出双维的跨文化适应模型 (cross-cultural model of acculturation) 。他将文化适应按照适应者对东道国文化的接受程度以及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的双向比较, 把跨文化适应分为融合、分离、同化和边缘化四种不同的类型。本文将根据Berry的跨文化适应模型, 从双向维度, 使用科学的工具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1. 在渝留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结论

本文的第2部分“问卷结果与分析”中问卷各题的均值 (表2个体均值) 显示心理适应12道题的得分均在2.6分以下, 这表明受访的样本对象极少会出现焦虑、抑郁、失望、思乡、孤独、无助、失眠等心理状况以及由心理不适引发的身体的不良状况。同时, 男女性别因素与各主观、客观因素的显著性分析显示, 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均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在渝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良好;第二, 在渝留学生的心理适应表现为不受HSK等级、所在大洲、学位、年龄、专业等客观因素和中国认知、大学认知这两个主观因素的影响。

John W.Berry的“文化适应压力”理论指出, 文化适应者在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会因为不适应而不同程度地出现困惑、焦虑、抑郁、身体精神症状增多等心理不健康的状况。也就是说如果留学生没有出现这一系列的由跨文化引发的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不适和失眠等身体的不适, 我们可以就认为他们的心理适应状态良好。

2. 在渝留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产生原因

(1) 留学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圈。统计结果显示, 在渝外国留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其深入当地社交圈的程度是呈负相关的关系的,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留学生不会出现焦虑、失眠、抑郁、失落等负面情绪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进入重庆的文化圈中, 他们是生活在主流文化圈之外的一个群体, 生活环境较封闭, 形成相对独立的小众文化圈, 没有真正体会到进入主流文化圈带来的困难和压迫感, 自然感觉不到外界带来的压力。这一点在访谈和调研结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对留学生的特殊管理和留学生自身性格的原因, 大部分留学生的社交面非常狭窄, 大部分留学生都只与自己的同胞交往或者是留学生群体交往, 中国朋友很少或交情太浅。在问卷中对于遇到困难会首先向谁求助的提问超过2/3的学生都选择了亲人和同胞的选项。我们称这种没有真正进入主流文化圈的跨文化模式为跨文化的分离状态。

(2) 网络交互缓解了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压力。正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弱化了危机阶段的冲击作用, 消解了多方面的文化适应的压力 (acculturative stress) , 留学生们没有受到太大的异文化的冲击作用。困惑、焦虑、抑郁、疏离感、边缘感、认同混乱、身体精神症状增多等一系列的因心理不适引发的症状也没有普遍出现。因为网络可以很好地规避留学生群体的社会交往, 以网上购物为例, 网购的兴起就使留学生免于受到当地商贩欺骗。因为不少外国学生如果直接去实体店购物, 会因为肤色、外形差异被“宰客”, 无法改变的外形特征会使其产生被差别对待的焦虑感, 但是虚拟的网络购物就很好地掩盖了其“外国人”的事实, 规避了这可能产生的购物的压力。同时, 远程视频等网络工具能较好地解决了留学生的思乡之情。因而尽可能地延长了“蜜月期”的时间, 使U型的心理适应曲线趋于平缓, 以至于留学生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不适给他们带来过大的情绪上的波动。

(3) 留学生的高素质促使其较快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据访谈了解, 留学生群体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群体, 拥有较高的素质, 相较普通的学生于会有更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一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大二的留学生告诉我们, 她打算大学四年的假期都待在中国, 同时表示不会特别想家。两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也表示假期准备在中国旅游, 不会特别想家。

在41位访谈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是奖学金获得者或者是为期一学期的交换生。除个别语言学习生外,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高, 问卷中也有相应的反映, 达到HSK4级以上的留学生也占了大多数。特别是来自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的留学生, 大多有在孔子学院或从小接受汉语教育的经历。较高的语言水平有助于减少留学生的对异文化紧张感, 同时增加亲切感, 有利于留学生自我的心理调适。

四、结论

在渝各高校积累了相当的对留学生的跨文化管理的经验, 相较于以往的对留学生的外部的硬件管理, 现今重庆各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和对留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关注度正逐渐提升。

一方面, 心理适应是跨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适应主要由心理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这三大部分组成, 而心理适应的程度会对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因此, 如果在渝的留学生在心理状态方面能够快速适应, 或者说重庆各高校能够帮助留学生尽快调试心理状态, 那将有利于其在学习以及社会方面的适应状况进而有利于留学生的整个跨文化适应。

另一方面, 对心理适应问题的关注以及心理适应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重庆各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我们在与重庆大学国际学院的老师交谈中了解到, 有心理问题的留学生对班级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必须及时发现并处理好, 重庆大学曾经有过一个出现了幻听症的留学生, 如果不及时发现, 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毕竟留学生涉及的是两国家之间的国际交往的问题, 必须慎重处理, 这里就充分体现了关注留学生群体的心理适应问题的重要意义。

摘要:跨文化心理适应是跨文化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的基础, 跨文化心理适应的研究对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跨文化心理适应是指跨文化者在异文化环境中不易产生焦虑、抑郁、思乡等负面的心理情绪的心理适应状态。本文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渝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在渝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良好, 主要原因是留学生与东道国文化圈分离, 网络等信息技术使文化冲击得到缓冲。

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 第2篇

摘 要: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外国人在边境地区居留、旅行及其它有关事务所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往的同趋频繁,来中国边境地区的外国人数量逐年递增。同时,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就业、非法居留等问题也进一步突出。对我国边境地区数目庞大、日益增多的外国人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和控制成为公安机关社会治安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挑战。[1]如何在确保入境外国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又有效打击外国人在我国边境地区犯罪,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之下,我根据在边境地区近两年来收集和掌握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国际法和国内相关法律,采用了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具体探究在新形势下,我国出入境管理机构与边境管理机构应如何应对新形势下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严峻考验,科学地进行自主改革创新,治理好边境地区居留外国人,从而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管理与服务并重”目标。

关键词: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国际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来中国边境地区的外国人迅速增多,大批外国人进入国内,带来了诸多商机,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边境地区的外国人身份背景、职业构成等均比较复杂,良莠不齐。当前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从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加强对我国边境地区居留外国人的管理迫在眉睫。

在我国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工作上,公安机关是最不可或缺的行政和司法力量。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是指我国公安机关在行政和刑事管辖活动中,对涉及外国人有关事务的管理。它不仅包括外国人入境、居留、出境的日常行政管理,而且包括外国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

二、国际法与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法律法规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关系的理论基础是一直争论不休的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国际上关于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问题上持有两种观点,“一元论”,主张国际法与国内法属同一法系;“二元论”,主张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我国法学者认为: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应既看到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互相渗透和补充。[2]也就是说,从国家而言,在参加制定国际法时应当考虑国内法的立场,在制定国内法时必须顾及其承担的国际法义务,通过制定国内法履行国际义务,不应制定与国际法相违背的法律。从国际法看,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是借用国内法概念的,另外,各国的国内立法实践对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影响。在不少场合国内法也采用国际法的概念。[3]从实践来看,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国家如何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问题,也就是国家如何在国内履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问题。[4]目前各国通过采纳或转化的方式把国际法的规定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适用,并对国际法的地位作出规定,从而解决上述问题。在我国,缔结的条约是我国法律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在我国直接使用,但不能优于我国宪法。[5]总的来说,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是既对立有统一的辩证关系,既有互补性,又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完成外国人管理立法和执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6]

三、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内容

(一)外国人入出境、居留管理 1.依法管理外国人入、出境

国际法规定:决定外国人入境问题是国家的内政,一个国家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允许外国人入境,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同意外国人入境。国

[21]家没有准许外国人入境的义务,外国人也没有要求别国必须准许他入境的权利。因此,一个主权国家可在不与其签订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相违背的情况下,设置自己的标准决定哪些外国人可以入境。

国际法对外国人出境的一般准则是:无待偿纳税义务或债务、无未了结民事、刑事官司等,国家不得禁止外国人合法离境。[7]外国人只要遵守了本国有关出境的规定,办理了出境手续,国家无权限制外国人出境。

2.准许难民入境、居留 根据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1967年《难民议定书》,对符合以下条件者有义务给予永久居留的权利及保护:由于种族、宗教、社会团体和政治主张等原因,身处所属国家或常住国家之外,有充足的理由惧怕返回后遭受迫害,并不愿意或不可能向原居住国政府要求保护,而且规定“难民在受庇护国内享有高于无国籍人而又低于本国人的待遇,确定了“不推回”的难民处置原则,要求签署国在各自的外国人入出境管理中都应体现人道主义这一原则。[8]

(二)边境地区的“三非”外国人的管理

“三非”外国人,指的是非法入境外国人、非法居留外国人和非法就业外国人。近年来,由于实行对外改革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基本政策,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相比之下,周边的越南、老挝等国与我国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驱使一些“三非”人员为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不惜冒险入境。“三非”外国人利用我州边境线长、难于管理的特点,从深山密林中的羊肠小道非法越境。这是“三非”人员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由于“三非”人员无合法证件、加之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这为我国社会治安造成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由“三非”外国人制造的诸如抢劫、诈骗、盗窃和故意伤害等治安事件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处理涉外案件是一项十分敏感、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处理时要加强与外事侨务办、民政、财政、边防等部门联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齐抓共管,达到有效地清理、处理“三非”人员的目的。

(三)边境地区外国人的刑事犯罪

我国刑事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受理外国人犯罪的主要依据。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飞机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根据这个领土管辖原则,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不论何种罪行,只要构成刑法上应受处罚的犯罪,都由我国立案管辖。当国内法以及某些内部规定同我国所承担的条约义务发生冲突时,应适用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9]

(四)外国人犯罪案件程序

1、涉外刑事诉讼管辖。涉外刑事案件的立案管辖和审查起诉及开庭审判,应由与中级人民法院相等的公安、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管辖、侦查和提起公诉,由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2、关于律师何时参加诉讼的问题。在涉外案件中,在审查起诉阶段就可委托辩护人介入,并可实施辩护权。外国籍被告人要求监护人介入刑事诉讼是可以的,但不能以享有特权或豁免权的外交官身份充当监护人。

3、实施强制措施的程序。我国已签署了《维也纳外交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如逮捕或羁押了外国人,根据被羁押人的要求,应及时通知外国驻这个国家的领事馆,并允许探视、通信。

4、关于诉讼时限问题。对于可判处轻刑的刑事案件要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办结。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则应适当延长诉讼时限。

5、判决及执行要审时度势。刑事案件判决或执行中要考虑外交斗争的实际需要。如两国关系较好或好转,有互惠情况的,则应适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四、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边境地区外国人入出境管理体现的国际法准则不够 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外国人违反出入境管理法能够实行的行政处罚,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限期出境、驱逐出境等5种;强制措施有拘留审查、监视居住、遣送出境、缩短停留期限、取消停留资格、提供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不准入境、不准出境等。单就《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中对违法的外国人所采取的手段而言,既有遣送出境又有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以及取消居留资格等,这些规定不但烦琐,而且多属于同一性质,与国际习惯的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的做法不符。[10]

(二)法律滞后,不能及时体现国际法的新元素

作为1951年《联合国难民公约》及1967年《难民条款》的签字国,我国没有履行签署时“签署国在各自的外国人入出境管理中都应体现人道主义这一原则”的承诺。现在还没有专门的难民立法和明确的难民身份甄别程序,对难民的保护无法可依,对主管机关的行为无直接约束,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联合国难民署也认为我国对来华难民并没有接受。所以,如果不从根源上,即法律制度方面解决问题,就会给国内行政机关带来管理上的困难,不利于国家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难民保护和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11]

(三)公安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执法民警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一是处罚程序不规范。刑事案件对外国人拘留逮捕适用程序错误。在给予违法外国人的处罚中,有些地方不立案登记,讯问笔录不正规,不按有关规定审批,不依法裁决,没有告知程序等;二是执法中随意性较强。执法中,对涉及违反出入境管理法的外国人常常出现以警告代罚款,以罚款代拘留的情况,罚款额度无确定原则、宽松不一,或机械照搬多少天罚多少钱,或受人情影响罚款很少甚至不罚;三是查处时思想上有顾虑,主动性不够。有的外管民警被“外事无小事”的理念吓倒,一方面害怕涉外案件处罚不当会引起外交纠纷,另一方面,由于不具备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素质,一遇到此类案件时,心理恐慌,常常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不敢也不能放手查处。[12]

(一)完善有关外国人入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

顺应国际潮流,着眼于制定一部与国际法、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出入境管理法。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国际出入境法正在形成。建国以来,我国参加、签订或承认了一些与出入境管理有关的国际条约、公约和双边协定。这些国际法规范也是出入境管理法律依据。

按照国际法的有关原则、规则和制度,修改我国现行的涉外法律、法规及政策,使国内法适应国际法的要求。我国在制定和修改有关外国人管理的法律或行政规章和采取个别决定时,必须符合根据国际法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为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就要保证我国国内法与所承受的条约义务保持一致。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公安外国人管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各级领导要把提高队伍素质、加快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针对新形势下的外国人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抓紧教育培训,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从事外国人管理工作的民警自己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外国人管理工作事关国家主权,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从而确立依法行政的外国人管理理念,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13]

(三)加强国际警务合作 加强国际警务合作首先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侦查协助未经当事国准许的情况下,外国警察不得进入当事国进行任何调查取证活动,不得进入当事国境内追捕逃犯;外国人在当事国犯罪适用当事国法律;凡是当事国立案侦查的涉外案件由当事国的侦查机关查办,外国当局不得干涉。[14]此外,一方给予另一方协助不应损害本国的主权、尊严或其他利益;一方给予另一方协助应得到受惠国的某种回报,这种回报可以是道义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其次,国际侦查协助必须坚持双重犯罪原则。只有当事国刑事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或者当事国所缔结的国际条约中规定为犯罪的案件时,当事国才认可为可以协查的案件。

六、结论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和平和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会集中力量加强本国的自身建设,以合作求发展,以发展促安全。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只有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发展趋势,按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完善我国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工作,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魏琴.当前出入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4).[2]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8,177.

[3]向党.涉外警务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2. [4]向党.出入境法与国际法的关系探析[J].法学,1993,(2):16-18. [5]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381-382 [6]宋国涛,金歌.国际形势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2002,1. [7]向党.出入境法与国际法的关系探析[J].法学,1993,(2):16-18.

[8]王元君.关于建立我国难民保护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J].公安研究,2005,(12). [9]向党.涉外警务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5.[10]魏琴.当前出入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4).[11]孟昭阳,张建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208.[12]吴德昌.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之救济制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7,第20卷,(7).

外国留学生管理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外国专家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一、外国专家及其管理现状概述

外国专家指的是符合我国外国专家局规定的条件与资格,为建设我国各项事业而来到我国国内从事短期、长期工作的外籍专业人员。随着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外国专家的引进力度,并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领域、全方位的引进与使用外国专家的工作格局。由相关调查数据可知,从改革开放以来,到我国工作与发展的外国专家多达210万余人次,并且,近年来我国每年管理与聘请的外国专家达到了40万余人次。由此可见我国外国专家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局面。不仅如此,外国专家的引进主体也由以往的国家科研院以及国有企业逐渐发展为外资、民营等各类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国际机构。外国专业的工作领域由以往的以高校为主发展成为了涉及医药卫生、文化教育、法律金融、新闻出版、工农业、能源环保等各行各业当中,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现阶段我国外国专家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外国专家管理较为混乱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管理外国专家时,往往没有整合其管理功能,从而降低了外国专家管理的质量。具体表现如下:①外国专家管理所涉及部门与内容较多,管理环节具有一定复杂性。加上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整合,从而导致办事程序复杂、办事环节繁多,使得大多数聘用单位以及外国专家在办理相关事宜时多走重复路,多做重复工。②出入境管理处与外国专家管理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如在办理《外国人就业证》或是《外国专家证》时,我国外专局相关政策规定“在中国境内企业任职副总经理或以上职务或是享有相同待遇的外国籍管理人员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办理《外国专家证》”,但是我国劳动部门则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外企副董事长、董事长兼任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当按照其所担任职务办理就业证,这就让许多企业感到无所适从。

2.外国专家质量难以保障

结合实践来看,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来华外国专家呈现出迅猛增长之势,然而我们在肯定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之时,也不得不面对部分来华外国专家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质量难以保障的局面。根据笔者对此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缺乏较为完善的专业资格认证机制。专业资格认证机制作为保障外国专家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总体而言我国在该方面的建设中较为滞后,因而这就使得部分来华外国专家在不具备相应行业执业资格或等级较低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如此一来不但难以达到引入外国专家推动发展之目的,同时更有可能对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埋下不安全的隐患。第二,缺乏外国人才诚信体系。与上述相似,目前我国在外国专家诚信体系中较为滞后,导致部分行为有劣迹、瑕疵或者职业诚信较低的外国专家蒙混过关到我国工作,进而影响引智单位的行业竞争力。第三,外国人才评价与鉴定机制落后。在对外国专家专业水平评价与鉴定中,目前主要依靠外专相关证书,这就使得相关企业无法准确判断他们是否掌握真才实学。

3.缺乏较为完善的外国专家服务体系

从目前来看,我国仍缺乏较为完善的外国专家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完善的市场服务。现阶段我国海外人才市场较为匮乏,国内外人才市场在管理模式、运作手段、市场要素等方面差距较大,二者间的融通障碍难以消除,从而对外国专家的配置造成影响。此外,有关市场监管不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给一些不法机构可乘之机,侵害外国专家与单位合法权益。第二,相关社会服务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外国专家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适应发展所需,服务能力偏低、服务平台过少、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三、解决我国外国专家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1.全面落实外国专家统筹管理

首先,应当完善外国专家工作体制,对我国外国专家管理部门的职能责任予以明确,确保将机构、人员、职能、资金等方面内容落实到位,以确保外国专家相关事务得以更好的监督、管理与指导。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外国专家管理的协调机构,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进行管理职能的整合。其次,应当积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在进行外国专家管理过程中,应当依照权责一致、转变职能、改进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效能等要求,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最后,应当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引进外国专家,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外国专家多元化的需求。

2.建立起外国专家质量评价机制

针对当前外国专家质量难以保障而对导致引进人才无法起到推动发展的目的,建立起外国专家质量评价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在外国专家质量评价机制中将职业资格认证予以完善,即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在探索出符合我国实情的专业资格认证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其他国家互认进程,以此为引进高质量外国专家奠定基础。其次,加快完善外国专家质量评价机制的人才诚信体系。除了通过加强国际间合作外,我国相关部门也应就外国人才诚信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例如在国外有犯罪记录的不予引进和录用。最后,完善外国人才评价与鉴定机制。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建立起外国专家人才评价与鉴定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外国专家人才库,将一些经鉴定合格,学历与专业技能兼具的人才纳入其中,从而为各行各业能够引进高质量外专打下良好的基础。

3.构建完善的外国专家服务体系

首先,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做好国际人才市场的对接工作,对外国专家的竞争机制、价格以及供求机制进行完善,以提升用人单位与外国专家的匹配效率。其次,规范人才中介机构,将其聘用与吸引外国专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应积极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立起开放、统一的外国专家服务平台,为外国专家提供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以及定制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宫岩明. 试论“激励理论”在外国专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专家工作通讯, 2000(2):20-22.

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第4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留学。许多高校已认识到留学生人数的多少也是衡量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纷纷调整来华留学生招生策略,加强招生力度。在这种形势下,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另一方面,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和留学生特点日益多元化,对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实现招收留学生的稳定和持久,逐渐成为很多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紧迫任务。本文从留学生的招生录取、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和毕业后的跟踪联系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方法,以期为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思路。

二、招生录取

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工作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在激烈的留学生招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招生院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广开各种交流渠道,狠抓生源,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是要把留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办学工作的框架结构中,依托学校师资条件、办学经验和教学设施,结合留学生的具体需要,开发现有资源的最大效能,提高学校对留学生的吸引力。这些措施包括增加留学生申请各类奖学金的机会,开设英文授课的专业,以及针对留学生的具体需要设立新课程、新项目等。其次是争取与国外政府、国外院校建立校际教育交流项目,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积极探索合作办学的新途径。第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互联网、电话、传真等,及时向国内、国外公布学校有关留学生招生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主动与有留学意向的外国人进行耐心的交流和沟通,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第四,如果有条件,可以派留学生管理人员走出国门招生,如参加国外的教育交流会展,现场讲解学校在外国留学生教育方面的特色和长处,面对面地解答有来华意愿的学生的咨询。最后,要注重发挥口碑效应,以优质的教学和服务获得老生们的认可,通过老生的介绍,新生将会慕名而来。

三、日常管理

留学生的日常管理涉及留学生在华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复杂、繁琐。要做好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建立健全留学生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长期以来,我国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工作随意性大、服务和管理效率低下、对留学生不合理要求和行为过度“包容”甚至导致留学生管理职能丧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各方面意见(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留学生的意见),建立和完善留学生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将这些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给留学生管理人员和每个留学生,使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将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分门别类,落实到具体岗位责任人,由专人负责管理。避免出现多人“掺和”,无人负责的局面,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再次,要树立“重”留学生而非“宠”留学生的管理思想。一方面,留学生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地为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其尽快适应中国的环境,全心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另一方面,留学生管理人员又要严格依照留学生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处理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秩序。对留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酗酒、熬夜、晚归、吵闹、浪费水电等行为要及时加以劝解和制止。对留学生在华期间内出现的破坏学校公共设施、打架斗殴、偷盗及其他违法行为要进行严格地批评教育甚至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要上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2、在提高留学生管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倡导无私奉献精神

由于年龄、性格、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方面的不同,加上各国的历史、文化、习俗、宗教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来华留学生往往水平参差不齐,表现各异,给留学生日常管理带来难题,这就要求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可能胜任这类工作。具体来说,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加强语言的沟通。外国留学生(特别是欧美和非洲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在与留学生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常常倾向于使用国际通用的英语或其他语言。为了不使语言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高校应该有意识地对留学生管理人员加强这方面的培养,留学生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努力学习提高语言能力,做到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二,加强跨文化管理意识。留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大到民族性格、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宗教信仰,小到个人性格、情绪、生活习惯、学习目的和动机等,都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留学生与留学生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留学生初到中国,人地生疏,对我国的文化习惯及其他同学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往往容易产生因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因此,留学生管理人员要有意识地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发展历史、地理环境等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互补性,在差异中寻找共性,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第三,利用多学科知识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留学生管理不仅仅涉及跨文化的管理问题,还涉及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必须多方学习,方能够在留学生管理中得心应手。

要在提高留学生管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倡导无私的奉献精神。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只身来到中国学习,必然会因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人生地疏等原因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留学生管理人员跟他们接触较多,往往成为他们在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求助者和解决者。因此,留学生管理人员所做的工作往往是长期的、全天候的、繁琐的,寒暑假也不例外。留学生报名报到一般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假期里也会有留学生报名报到,所以留学生管理人员在假期里依然每天都要接待前来咨询报名的学生,做好学生的个人信息记录和更新,催促并帮助签证快到期的学生办理签证延期或办理新的签证,帮助假期里没有回国的学生处理一些生活上遇到的问题等等。因此,留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留学生管理人员具有任劳任怨的敬业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并且发扬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进行整体协调管理。

3、实行中外学生“趋同管理”

所谓“趋同管理”,通常是指对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教学管理统一标准和尺度,对日常生活的管理统一要求和安排,不将外国留学生过分特殊化的管理方法。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相对不长,在对外国留学生的管理方面又长期处于“封闭式”、“隔离式”、“保姆式”的模式,将其管理与中国学生分离开来、这样容易使留学生误解我们,并且管理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留学生是外国人,但同时也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既要尊重他们各自的特点,又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了解中国,对中国友好,学有所成的有用人才。近年来,很多国内院校开始尝试把留学生和本校中国学生放在同等位置看待,对他们做到平等公平相处,同时在文化背景、情感诉求上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权利。根据本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很多院校开始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住在一起或在校外依法租住民房,使他们能融入中国社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进而更能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所接纳,而且使他们从更深的层面上了解中国,并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平等的社交。像中国学生有班级、学生会、研究生会、老乡会和各类社团一样,一些留学生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院校也开始鼓励、组织留学生成立留学生会、留学生文体活动小组和留学生校友会等留学生组织,培养、提高留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些管理模式的推广将对完善留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快其与国际上通行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接轨,也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教学管理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教学是学校压倒一切的工作,对留学生也不例外。只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才能吸引留学生,从根本上保证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向前推进。要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留学生教师队伍

近年来,随着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专职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开始呈现不足,兼职教师人数在不断增加。为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必须制定规范的汉语教师聘任制度,严格教师考评制度,建立快速反馈机制,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定期请专家学者来给教师讲课,组织教师开展讲课比赛,并选送表现优秀的教师去重点大学进修、读学位,帮助教师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随着来华学习各类专业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各专业的教学质量也被纳入留学生管理体系中。传统的教学安排是:留学生一般需经过一年的汉语培训,方可与中国学生一起进入专业学习。但实践证明,即使留学生的汉语达到较高水平,直接用汉语学习专业仍然会有困难,部分学生不得不重修有关课程,甚至中途退学。为此,对一些前沿学科和留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学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采取双语教学。通过聘任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专业课教师或对现有教师进行专门的双语教学口语培训,实现双语教学,为留学生的专业学习扫除语言障碍。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由于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以及心理原因,尽管在一个校园里学习和生活,留学生也常常无法和同校的中国学生融在一起,更不用说真正地体验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社会了。为此,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留学生安排和外界接触的机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这其中可以包括组织汉语角、汉语比赛、文艺会演、体育比赛等校内活动。也可以包括组织参观博物馆,观看戏曲、武术、杂技表演,定期的外出旅游等校外活动。还可以包括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中国家庭交朋友的聚会、野餐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留学生业余生活,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

3、努力为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是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随着国家和学校对留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学校已经为留学生设立了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有的学校还在留学生宿舍楼开设了公用机房并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当前流行的留学生网上辅导教学系统在一些学校的应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毕业后的跟踪联系

学校承担着促进文化传播、加深中外了解和增进中外友谊的使命。学校同学生的交流不应随着学生毕业而停止。对于已经毕业离校的留学生,学校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其保持并加强联系。例如采取定期通过电子邮件了解他们最近的情况,在节日期间送上学校的问候,或通过网上建立QQ群或论坛等方式,增强与毕业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实际工作中,这些方式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让毕业生离校后仍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母校的关怀,并让他们能及时了解母校的发展。从长远来说,毕业离校留学生的牵线搭桥,对学校今后的对外交流,尤其是在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外事无小事”。留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加以探索和总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提高留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文章从留学生招生录取,入校后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以及毕业后的跟踪联系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并寻求在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日常管理,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磊.浅谈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111-112.

[2] 裴玉梅.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医教育ECM.2003;3:67-69.

[3] 傅卉.地方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心理误区与对策[J].高教研究.2006,8:4-5.

[4] 李琳.谈如何做好高校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J].黑河学刊.2007,5:104-106.

外国留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第5篇

第一条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对 学生进行思想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维护学生公寓正常的 生活、学习秩序,创造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西南财经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生公寓 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学生公寓日 常管理服务、设施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等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并会同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学生公寓安全、卫生检查等工作。

第三条 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会同各学院、中心及学 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立健全各公寓“楼委会”和寝室室长管理制度, 加强和谐寝室和公寓文化建设,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 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第二章 住宿管理

第四条 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根据学校年度招生计 划及学生公寓房源情况统筹学生公寓寝室调整并安排学生入住学生公 寓,住宿学生应服从安排并配合调整。

第五条 入住学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或复学等文件和交纳的住宿费 收据,到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办理入住手续。

第六条 入住学生应按指定的房间、床位号住宿,不得私自调换、出租、出借本人床位或寝室空置床位,不得擅自占用床位。

第七条 入住学生因休学、退学、出国、毕业或按学校规定住宿期

已满的,应按时办理退房手续,在规定时间内移交家具用具,带走个 人物品,搬离学生公寓。

本科学生寝室四人一间。因同寝室同学休学、退学、出国、节假 日等离校只剩一人住宿时,该同学应当报告辅导员和本公寓楼值班室 门卫,并服从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和学院(中心)的寝 室调整安排,不得个人单独住宿。

第八条 学生公寓严禁留宿外来人员。

第三章 安全卫生管理

第九条 严格执行消防法规。不得擅自动用、损坏学生公寓消防设 施、设备;禁止使用电磁炉、电饭煲、电热杯等电加热、电制冷、电 炊器具、洗衣设备和不合格电器;禁止使用酒精炉、煤油炉、液化气 罐;禁止私拉乱接线路;禁止焚烧废弃物;禁止将自行车等个人物品 停(堆)放在消防通道、楼道等公共区域。

电吹风、电热毯必须具备国家 3C 认证和自动断电保护装置,并在 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登记备案后方可使用。电吹风、电热毯使用后必须 关闭电源,拔下插头。

第十条 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禁止将易燃、易爆、强腐 蚀性、有毒等危险品,管制刀具,淫秽反动书刊、音像制品,酒精饮 品带入学生公寓;贵重物品、现金、证件、寝室钥匙、校园卡等要妥 善保管,外出时关窗、关灯、关水、关电器、反锁房门,发现有盗窃 等异常情况时,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保卫处。

第十一条 自行车停放在学生公寓楼指定位置。禁止在窗台、阳 台边缘、空调外机等区域放置物品,以免发生高空坠物。

第十二条 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守纪律、爱劳动,尊敬师

长、团结互助和热爱集体的优良作风;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增强 安全意识;自觉保持整洁,不在书桌、床铺上堆放杂物,床铺和被褥 每天要整理整齐;室内安全卫生寝室成员轮流值日。

第十三条 自觉维护公寓公共环境卫生。不得向过道和窗外乱扔 乱倒物品,应将垃圾分类倒入相应垃圾桶;禁止在公寓楼内做饭,不 得将剩饭菜倒入盥洗池内;不得在阳台、走廊等公寓公共区域堆放物 品和悬挂有碍观瞻的物品;衣物晾晒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收取,禁止 私自在公共区域牵绳子、放置晾衣架等晾晒衣物。

第十四条 入住学生应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对公寓的安全、卫生检 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章 行为管理

第十五条 学生公寓实行供电管理。本科生公寓周日到周四 6: 00-24∶00 时供电,周五、周六和节假日 6:00-0∶30 分供电,熄灯 后严禁使用蜡烛等明火照明。研究生公寓实行 24 小时供电。学生应合 理安排作息时间。

第十六条 学生公寓实行门禁管理。早晨 6∶00 时开公寓大门, 晚上 23:30 分关闭公寓大门。入住学生须严格遵守学生公寓门禁制度, 持本人校园卡刷卡出、入所住公寓,严禁将卡转让他人使用,若未带 卡,应主动在门卫值班室进行身份核实登记。

第十七条 入住学生应在学生公寓大门关闭前回到公寓就寝。学 生公寓大门关闭后,学生因事外出或晚归须主动出示有效证件并说明 原因,在门卫值班室登记后方可出、入公寓。

第十八条 男女学生实行分区住宿,不得互串公寓。来访者应主 动联系被访学生到门卫值班室当面确认,并出示本人有效证件登记核准后方可入内, 21∶00 后禁止在公寓内接待来访人员。

第十九条 应推行自行车出、入学生公寓;带大件物品、电脑等 出、入公寓时,凭证件在值班室登记,经门卫值班人员核实后方可通 行。

第二十条 自觉遵守公寓内公共秩序。学生在公寓内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 法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进行宗 教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的活 动;禁止饲养猫、狗等宠物;禁止散发或张贴广告、传单和进行经商 活动;不得开展踢球、打篮球、踢毽子、滑冰等影响他人学习、生活 秩序等活动。

第二十一条 应树立节能降耗意识,共同创建节约型校园。养成 人走关灯、断电的习惯,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不开照明灯,关闭 一切不必要的用电设备,减少用电器待机时间,用电器充电完毕及时 切断电源;用水时根据需求控制水流量,用完后立即拧紧水阀门,防 止长流水的现象发生。

第二十二条 学生公寓公共寝室及公共区域禁止吸烟。

第二十三条 文明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学生在公寓内应当遵守 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和传播非法 文字、音频、视频资料等,不得编造或者传播虚假、有害信息;不得 攻击、侵入他人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网络系统。

第五章 设备设施管理

第二十四条 学生寝室实行限额用电管理,超出限额部分按成都 市居民用电现行价格收取电费,若欠费,公寓智能电控系统将自动切

断寝室电源。学生应自行关注寝室用电情况并及时充值,以保障正常 用电。

第二十五条 学生应爱护公寓内各类设备、设施并按规定使用, 不得私自拆装、移动。未经允许,不得自行添置家具、家电等设备。 第二十六条 公寓和寝室内的设备、设施出现损坏、故障等情况, 应按相关程序及时报修。属自然损坏的,维修时不收取费用;属人为

损坏的,照价赔偿,若责任不清的,由寝室成员共同赔偿。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学生,依照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相关 规定给予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所指学生公寓是指学校内学生住宿建筑物。 其中,留学生公寓、廉租学生公寓、培训学员公寓的住宿管理办法由 相关部门参照本规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学生工作部(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 解释。

外国留学生管理问题 第6篇

关键词:留管人员 留学生管理 理念 行动

教育的国际化是一所大学对外开放的标志,而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又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的指标,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能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专职的留管人员承担着大量的繁杂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对留学生进行服务,还要配合各部门关于留学生管理的工作,这就对留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留管人员作为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要以外国留学生的差异特性为基点,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理性的角色定位,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为留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一、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来源是涉外因素,即外国留学生的管理不仅是对学生的管理,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跨文化的管理。

1.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学习,首先存在的就是语言的障碍,语言的差异带来了学习和生活上的不便。尽管现在许多高校开展了英语教学,但还是无法消除语言的表达和理解上的障碍,原因有许多,比如我国高校教师的英语能力、许多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基于社会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对同一词汇的不同理解等。生活上更是如此,这就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中形成了隔阂和阻碍。这种语言的差异就致使在留学生的管理中,留管人员必须也要擅长英语,这样才能增进与留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荷兰著名的文化比较学专家霍夫斯坦特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在共享的生活环境中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群体所共有的心理程序。因而不同的文化群体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不同的。留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两种文化就会产生冲突和抵触,就存在一个跨文化的适应问题,面对中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该如何协调和适应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题。许多留学生就产生了不适应的问题,这种不适应表现为心理上的孤独感、无安全感和行为上的易怒、忧郁、抵触等。因此要做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注意到这种文化差异,在管理上重视和采取相应的策略。

2.管理工作上的其他特殊性。辅导员对中国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政治思想工作和日常的管理工作,但是在留学生管理上,留管人员的工作存在着特殊之处。首先,对留学生的管理不用涉及政治方面的工作,如开展团员、党员工作,学习党中央的文件等,当然,对留学生适当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也是被允许的,如引导其遵纪守法等。其次,对留学生的某些方面的管理没有对中国学生的管理重视,比如职业教育,因为许多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就回国了,不存在在中国找工作的压力。再次,由于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外国留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和个性、民族的差异,再加上一些外国留学生无视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制度,易形成个体冲突和群体冲突,因而在留学生管理上应更加重视突发事件的管理预案和应急处理预案的制订。最后,留学生管理工作复杂事务繁多,会涉及到校内各部门和校外各机关,工作具有联动性,因此许多工作需要和其他部门机关打交道。基于这些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就需要留学生管理人员更新理念,更好地进行角色定位,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二、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原则和理念

正是因为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具有特殊性,反射到留学生的管理的理念中,我们就要突破传统的极端的单一的管理理念,转变管理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1.宽严相济、张弛结合。在对外国留学生的管理中,要避免两种极端:一是只采取硬性的管理策略,极端刚性;二是采取放纵态度,给予他们特殊礼遇和优惠,完全放任自由,极端宽松。这两种极端都会给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问题,不利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在对留学生管理的工作中,留管人员要兼采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策略,既要表明原则性的立场,树立出威性,表现出一个管理者的姿态,同时也要进行人性化的沟通与教育,展示出一个服务者的姿态,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恩威并施。只有这样,才能使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张弛有度,有序进行。

2.外部管理和留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外国留学生的管理事务繁杂,涉及到与很多校内各部门和校外机关的配合和协调,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候还存在与外国留学生交流不畅的问题。由于留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且又十分细致的工作,涉及面广,贯穿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的全过程,使得处理涉外事务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此外,外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一个留管人员要同时管理相当多的留学生,难免会有疏漏和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如果所有的事务都要亲力亲为,会降低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在这种现实的背景下,应当适当放权,提高留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发挥留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尝试适当让留学生参与管理,充分发挥留学生语言优势,将为我们的留学生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内外结合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促进了民主友好和谐氛围的形成,提高留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内部管理辅助外部管理,是个双赢的管理策略和理念。

三、留管人员在外国留学生管理中的行动

基于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宽严相济、内外结合的管理原则和理念的指导下,留管人员就要采取一些行动和措施以符合理念的贯彻,只有行动与理念相符合,才能推进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留管人员应该采取下列行动。首先,优秀的英语能力是对留学生、留管人员的基本要求。留管人员要对留学生进行涉及行政、教学和日常的管理,传达学校和学院的相关信息,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就必须具备优秀的英语能力,减少甚至消除语言障碍,语言是基本,否则管理和服务工作很难开展。其次,在承认和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留学生、留管人员应该主动地去学习了解各国的文化,同时也要熟悉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和风俗习惯,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为留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外国留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和风俗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熟悉本国的文化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向留学生介绍本国文化,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留学生的需求,帮助留学生度过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最后,在知识构造方面,留管人员要学习和完善如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了解相关的法学知识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才能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引导留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心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留学生消除跨文化适应的心理问题;了解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面对大量繁杂的工作和众多的学生,以及需要和校内校外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留管人员不仅应该规范管理,即按照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进行留学生管理,更应该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推动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郭玉堂.关于搞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研探讨,2009,(2).

浅论文化差异下的外国留学生管理 第7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中国热和汉语热, 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我国自1950年起开始接受第一批外国留学生,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来华留学生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学生层次有较大提高。截至2008年, 已累计接受来华留学生146万余人次。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 499名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外国留学生群体的融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特别是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国家存在文化、宗教和风俗上的差异, 因此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应着重关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和应对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双向跨文化沟通。

二、文化差异及其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表现

1. 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根据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系统表述,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 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和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所谓文化差异, 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特定人群之间遵循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 因而使他们对于特定事物具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他们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 而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则会导致文化冲突。

所谓文化冲突, 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而引起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由文化冲突概念延伸的留学生文化冲突则指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表现出的在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重要文化要素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矛盾。

2. 文化差异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表现。

(1) 语言障碍问题

语言作为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 包含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世界各国的语言多种多样, 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语言, 特别是西方的拉丁语系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在语音、构词、语法、书写结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对进入新文化环境的外国留学生来说, 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问题。初学汉语者在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方面有很多障碍, 在使用汉语学习和交际时, 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的干扰, 造成留学生和管理者双方的误读与误解, 导致言语交际的失败。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言语交际在基本语义和语言表达结构上的差异就有可能对外国留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产生双向障碍。而非言语交际如手势语、面部表情等传递信息能加强和补充语言的交际功能, 但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 相同的非言语交际符号象征的意义可能是不同的, 所以非言语交际同样存在着沟通障碍。

从语言表达形式上来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表达上比较含蓄, 而许多西方国家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由于表达形式的差异, 即使语言准确无误, 也会产生误会或容易使留学生产生中国人不真诚, 而管理者觉得留学生不好相处、不好沟通的错误认识。

(2) 生活适应问题

留学生来华后直接面临的就是因生活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具体问题。国内的气候、住宿、饮食、安全等方面的变化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能尽量为留学生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相对舒适的物质条件, 但仍无法保证满足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和需要。在面临具体的生活问题时, 留学生由于身处异乡, 住宿、饮食方面的差异, 出行、医疗方面的不便, 与室友在生活习惯上的不同, 加上学业的压力, 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易引发生活不适感, 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一旦解决不好、处理不当, 他们就可能会对生活中的琐事缺乏宽容, 产生一些不稳定的情绪, 甚至与管理者发生争吵。

(3) 思维方式差异问题

传统的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而西方文化就有较强的具象性。中国人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局部, 语言和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 与西方人的直观性和精确性的言语观不同, 中国人之间如果关系亲密就会无所不谈, 如自己的家庭、朋友、工作等。而西方非常重视个人隐私, 如过度询问私人信息和情况, 就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中国人习惯在语言和行为上都对别人表示尊重, 对自己则尽量谦虚, 有时会故意贬低自己以示谦逊, 而西方人则将有自信和得到赞赏看做自我的人格和价值得到认可, 不会为了显示谦虚而贬低自己, 相反常夸耀自己。

(4) 宗教和风俗习惯问题

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习俗和教义, 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质。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多种不同宗教信仰同时存在, 留学生群体之间在社会交往和日常交往中难免产生一定的冲突。因此, 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避免冒犯他们的宗教禁忌, 引起他们的敌视情绪。

风俗习惯也是文化差异在具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表现。而风俗习惯指的就是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同, 形成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风俗表现在留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很多风俗跟宗教有直接的关系, 如信奉伊斯兰教者会在固定时间朝拜和斋戒, 基督教徒则会定期到教堂做礼拜, 而有些佛教徒是素食者, 等等。另外, 各国留学生在长幼称谓、身体接触等方面也有基于各国文化的不同的风俗习惯。

(5) 价值观的差异问题

价值观作为特定群体所公认的判断事物的标准, 因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人们处于何种社会关系中, 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人生经历,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中国传统价值观不突出个体和个性, 而强调集体的作用。这与西方追求推崇个性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有很大差异。来自异国他乡的外国留学生在新的文化环境下会习惯性地以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为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行为, 进而有可能会产生文化冲突。

三、正视文化差异, 有效推进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

来华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管理对象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留管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留学生群体表现出的诸多文化差异, 帮助来华留学生顺利适应来华留学生活, 有效推进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 了解和尊重外国留学生各自不同的文化。

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但文化并无优劣之分。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习性和思维方式, 提倡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有差异。我们要尊重留学生的文化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信仰和隐私权, 尽量避免在沟通中产生文化冲突, 尽可能为外国留学生营造轻松融洽的管理环境。

2. 完善管理制度, 合理安排入学教育。

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一个完善和合理的管理体制, 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力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学生, 并且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 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留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但我们在尽力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同时, 不能姑息他们违反校纪校规、触犯中国法律的行为。这就要求留学生管理制度针对留学生的特殊性做出合理、周全的完善, 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 我校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专门编纂了一本《南京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手册》, 将学校涉及留学生的相关学习、管理、住宿等各项规章制度汇总, 并加入了关于外国人签证、保险等方面其他部门的相关制度, 同时将其中重要的部分翻译成英文版, 在学生入校时给每一位留学生发放一本, 让他们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

合理安排入学教育也是让留学生了解和意识到自身责任和义务的有效途径。南京师范大学在每学期新生入校后, 及时安排新生入学教育讲座, 并同公安局出入境等部门为留学生现场宣讲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良好的入学教育会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 为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3. 开展多种多样的留学生活动, 加强主动沟通。

开展留学生活动或者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 能够直观地让他们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等。可以通过开设关于中国文化与民俗的讲座, 组织留学生参加一些文化之旅活动, 在各种中国节日期间举办与中国学生一起联欢的活动等各种方式, 丰富留学生的业余生活, 创造更多来华留学生与中国人接触的机会, 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校园生活, 并逐渐在感性和理性上加深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理解。留学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各种活动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交流, 拉近与留学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4. 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增强教育服务意识。

留学生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在留学生管理中对于避免和解决留学生文化冲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必须切实加强留管队伍的建设。首先, 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留学生沟通的语言能力和灵活的沟通方式。其次, 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多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情况, 为今后在工作中避免由文化差异引发的留学生矛盾进行有效干预。再次, 要有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 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注特殊学生和问题学生。最后, 可以会同各高校外事管理人员举办一些交流活动, 交流优秀的管理经验。

教育服务理念是指导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的有效保障。留学生管理部门要转变角色, 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服务留学生的理念为指导, 为留学生的发展着想, 做好留学生来华的生活、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五、结语

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 它是基于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下进行的双向跨文化管理。通过关注留学生文化差异的表现, 积极主动地寻求探索新的有效管理方法, 不断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与留管队伍的交流, 推进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为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营造美好融洽的环境和氛围。

摘要: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文化差异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并从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多样活动和建设留管队伍等方面对如何有效推进留管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文化差异,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晓萍.跨文化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8-17, 217-224.

[2]张秋红, 李纯丽.留学生跨文化心理探究与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J].兰州学刊, 2009, (3) .

外国留学生管理问题 第8篇

一留学生管理现状

目前,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有43人, 分别来自韩国、俄罗斯、日本, 大部分是学院友好姊妹学校的学生。在生活方面, 学生住在两人间的留学生公寓, 寝室居住环境较好, 另配有公共厨房、洗衣间等。学习方面, 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设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班级, 学生们进行3~8个月的汉语学习。暑期开设7~21天的以汉语教学为辅、体验中国文化为主的汉语文化体验班。

二留学生管理问题

1. 缺少主管部门统一布置工作, 管理质量有待提高

中国学生在学生管理方面, 由学生工作部统一规划设计、实施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日常管理工作。留学生管理没有主管部门进行统一领导, 负责留学生管理的教师身兼多职、精力有限, 无法和学生工作部进行互动, 开展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留学生管理职责不清、管理行为不规范、管理效果不明显等情况。

2. 缺少专职留学生管理教师, 学生工作开展缓慢

在留学生管理方面, 缺少专职留学生辅导员开展活动, 致使留学生活动开展不能和全校学生工作形成一盘棋, 缺少策划、实施、开展留学生活动的带头人, 致使留学生生活较单调, 不能很好地融入学院这个大家庭。

3. 分工不明确, 工作出现相互推诿

留学生的管理工作的学习方面, 由于缺少一名直接与各院系联系了解留学生学习动向、教学反馈、教学课程安排的老师, 致使学生在课程安排、调课、串课方面都存在问题, 从而影响了系里教师的正常教学。

4.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网站建设不足

学院对留学生招生信息发布途径较单一、信息更新慢。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介绍得较少, 对来华就读学生的吸引力较低, 不能使留学生全面地了解学院的优势、特色, 从而流失了一批学员。

三解决方案

1. 活动方面

设立留学生专职管理辅导员一名, 负责留学生日常学生工作, 包括思想教育、学风建设、日常管理等工作。与学生处、团委、心理中心三部门联动, 学生处、团委、心理中心开展的活动, 留学生都可参与, 既让留学生走出学校, 体验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 锻炼了语言能力, 也为国际化的华桥外国语学院做了宣传。

2. 学习方面

在学生来我校之前, 专职辅导员就要做好前期调查工作, 与对方大学沟通做好学生入学前的一切准备。学生来校后, 定期向对方大学反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学生离校后应做好追踪, 帮助留学生规划就业方向和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 跟踪了解学生最终的就业情况。

3. 生活方面

专职辅导员要定期召开班会, 了解并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所在国家的不同开展寝室文化建设。

4. 资金方面

留学生开展活动少另一原因是资金短缺。作为互换学习的留学生, 在我院学习不缴纳学费, 如果开展过多的活动, 教学成本势必增加。现可不拘于交换留学生互免学费这一框架, 可与对方大学沟通, 多招收对方大学学生, 学费从对方学生交给对方大学的学费中扣除一部分, 以学校名义汇到我院账户。这样既保证了留学生活动正常开展, 又解决了教学资金短缺的问题。

5. 网站建设方面

加强学院官方网站信息更新、增加介绍留学内容的同时应创建介绍留学生学习、生活的网页论坛, 将更直观、更贴近留学生生活, 提供学生和教师能在线交流的非官方网站, 如在人人网设立我院公共主页, 既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也为宣传我院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

6. 内涵建设方面

留学生管理工作各个方面都需要补充、建设。需要有经验、有国际性视野、认同我院精神、懂学生工作, 能规划好留学生管理工作, 为留学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谋划者。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以及汉语在世界上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新形势下, 应创新留学生管理工作, 形成有特色、有内涵、高效率的高校管理模式, 开创留学生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何丽静.加强对来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北京高等教育, 2000 (5)

上一篇:隐匿性抑郁症下一篇: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