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村沼气发展

2024-08-09

山西农村沼气发展(精选11篇)

山西农村沼气发展 第1篇

截至2010年底, 山西省农村沼气用户已达到了70万户, 年可处理畜禽粪便1300多万吨、生产沼气2亿立方米、年均节约煤炭136.8万吨, 相当于240万亩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 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减少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3.4万吨。同时通过节省燃料、节约化肥、农药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各种途径, 年可使广大沼气用户增收节支10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 农村沼气已在农业循环经济和农村节能减排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2004年以来, 中央连续7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9年12月,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讲话中, 承诺中国政府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长期规划, 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 这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时代。农村沼气建设通过上联养殖、下促种植, 变“三废” (人畜粪便、秸秆、生活垃圾) 为“三料” (燃料、饲料、肥料) ,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实现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走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省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2007年以来, 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为民办的实事, 斥巨资加大发展力度, 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 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全省沼气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各级领导、广大群众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使用率不高。造成户用沼气不使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气候问题。

我省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晋西北地区比较寒冷, 如果越冬管理措施不当, 容易造成沼气池冻裂而报废, 使用率下降。

(二) 人的问题。

沼气池在广大农村地区是“嫌贫富不爱”的项目, 同时也是“嫌懒爱勤”的项目, 也就是说, 由于自筹资金相对较大 (约2000元/户) , 太贫困的农户无力承担, 富裕农户嫌麻烦而更愿意选择电、液化气等清洁、方便的炊事能源。同时, 沼气池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需要勤进出料、勤搅拌、适时大出料等细致、认真地工作, 对于那些认为沼气池建成就一劳永逸的农户也不适合沼气池的使用。而且目前的沼气用户主要是留守在农村地区的“386199部队”, 即妇女、儿童和老人, 他们的知识背景、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弱, 也影响了沼气池的正常使用。

(三) 原料问题。

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家提倡健康养殖、人畜分离, 致使许多地区农民已无养殖习惯, 发酵原料短缺也是使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服务问题。

我省2007年开始安排服务网点建设, 而户用沼气项目早在2001年就开始安排, 服务网点的安排远远滞后于户用沼气项目的安排, 同时由于服务报酬低、收费困难等问题, 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 沼气技工没有真正把沼气技术服务当成一项职业来做, 多数地方还没有真正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力量充足、服务可靠的队伍, 召之不能来、来之不能战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一些服务网点难以为继。部分地区半拉子工程、沼气池闲置、越冬管理不到位、沼气用户得不到及时有效服务和培训以及沼气池出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等问题的依然存在。

(五) 工作经费问题。

由于没有管理工作经费, “粮草”不到位, 许多市、县存在无差旅费、无交通费、无资料印刷费等的问题, 在项目申报中就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 致使各市2006、2007两年申报农村沼气项目均超9万户、2008、2009两年锐减至4万多户和1万多户、2010年不足万户。六是三沼综合利用的问题。“三沼”综合利用, 是农村沼气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是农村沼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 是解决当前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土壤板结、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从目前情况来看, 由于我省这几年, 特别是2007年以来, 沼气建设任务重、要求严, 各市、县在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和建设质量的提高上下足了功夫, 在“三沼”的综合利用方面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正是由于重视不够, 使得“三沼”综合利用滞后, 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广大沼气用户所能看到的仅仅是点灯、做饭省了些电、省了些煤的效益, 却付出了很大的精力用于沼气池的管护, 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导致了部分农户沼气建设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沼气使用率偏低等问题的出现。

三、五点建议:

(一) 要由全面开花向“有所为, 有所不为”转变。

多年来, 我省的农村沼气一直考虑要全覆盖, 要使沼气项目的“阳光”普照全省, 致使目前全省115个农业县区有112个县都在建设沼气, 而由于气候原因, 真正适宜农村沼气发展的地区应该在我省的太原以南地区, 太原以北地区除个别县外, 沼气发展的适宜性较差, 这也是造成全省沼气使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在今后农村能源的发展过程中, 在技术的选择上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同时, 在各市的项目安排上, 也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能源, 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宜散则散、宜聚则聚, 同时大力发展吊炕、炉灶改造、太阳能利用等多种农村能源技术, 在全省农村地区形成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用能格局。

(二) 要由“单打独斗”向融入大农业转变。

当前, 沼气建设是循环农业的纽带, 它上联养殖 (处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 、下促种植 (沼渣、沼液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 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目前规模化养殖没有建设沼气的愿望和要求, 一些企业要项目也仅仅是为了要资金, 种植业也没有将沼渣、沼液的使用列入议事日程, 各级能源办这几年任务重、压力大, 没有精力认真做好“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同时, 不同的单位由于本身所从事的技术推广和争取项目的需要, 对循环农业又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和阐述, 造成了各自为政、各自搞各自的“循环农业”的局面。为此, 建议整合农业资源和资金, 将不同单位的“循环农业”进行统一筹划、统一安排, 同时要体现项目管理的统一性和技术指导的多样性, 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项目管理, 各下属事业单位将主要精力用在技术推广、技术承包、技术指导以及技术引进、整合、创新, 必要时进行技术研发。

(三) 要由重建轻管向全程控制转变。

由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 各市、县全神贯注搞建设、一心一意谋进度, 对建成后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操心不多, 甚至不闻不问, 使部分市、县有数量无质量, 建成就意识着报废。所以建议在彻底摸清当前全省68.4万户沼气用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规范服务网点建设、运行, 积极探索运行机制, 并开展以乡村服务网点为基本单元、领办技工为技术骨干的沼气用户建设、管理、服务的全程控制试点, 从而达到农户受惠、技工受益、企业受利、政府受誉的多赢目的。

(四) 要由单一模式向技术整合转变。

要积极开展率领粪便结合秸秆发酵技术、沼气发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支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的尝试研发, 将沼液研制成浸种液、杀虫剂、添加剂等, 将沼渣开发成有机肥料、饲料等, 充分利用沼气和其他附加产品, 增加其附加值, 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 推动农村沼气由单一的畜禽粪便发酵、砖混结构建设向多种发酵原料、多种建设材料、多种工艺流程转变, 从而逐步实现农村沼气事业的工厂化、产业化。

(五) 要由地方申报项目向规划先行转变。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第2篇

——石桥镇党委、政府

石桥镇位于嘉禾县北面,面积57.8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0万余头,家禽38万只。为了将畜禽粪便这一“废物”变成“宝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猪一沼一鱼一菜一粮”五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2006年以来,我镇新建沼气池850口,其中仅2010年完成220口,占全年任务的21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动”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柏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促推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

1确职责和任务。同时,岐峰、周家、上坪、石古元等四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池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工作“死角”,真正体现了“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邀请县能源办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调动工作激情。首先,干部带群众。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我们确立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村支书、村委主任和妇女主任等带头建沼气池,通过他们带动家族、亲戚、邻里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带动一处。岐峰村委主任刘华锋、石古元村委主任罗日生、上坪村支部书记廖日生、木牛村支部书记罗建民、文书罗朝喜等村干部建成投入使用沼气池后,各自村支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使群众知道使用沼气不仅能照明、做饭,而且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心中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先进带后进。对于发展慢的村,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沼气现场会,让后进村到先进村学习参观。如组织石市、泮桥、村尾、仙江等发展慢的村干部群众到岐峰、周家、上坪、木牛去学习参观,开现场促进会,现场办公,现场讲解,现场宣传,有效促进了全镇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六小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其他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素,圆满完成“一池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里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池三改”户,每户补250元。对于进入农宅规划点,并使用沼气的农户,优先审批办理建房手续,同时对建筑营业税采取先征后部分返还的办法给予奖励。对缺劳动力的农户,村

里帮助备料,帮助运输,优先建池。通过一系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既保证了沼气建设有效资金投入,又缓解了“三改”投入对农户的压力,触动了农民迫切改善生活条件的兴奋点,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为保证用好以奖代补资金,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农村沼气建设奖补办法》,设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基金,做到奖补资金落实,奖补标准明确,奖补对象公开,使奖补措施真正成为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助推器”。

三、讲求质量,强化一个“优”字。

大力发展沼气 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3篇

淇县地处豫北,隶属鹤壁市,辖四乡三镶一区,176个行政村,总面积589平方公里,总人口2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5万人,耕地面积34.5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5亩左右,是一个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县。

一、淇县沼气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淇县县委、县政府把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利用沼气工程;肖化畜禽粪便,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有户用沼气池18500座,大中型沼气池6处。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债项目、亚行贷款项目资金。另一方面采取县乡财政投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农民自己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已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建成“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工程4728座:利用亚行贷款项目资金建成“三位一体”沼气工程192处、“四位一体”沼气工程108处,建成沼气专业村26个,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受农民欢迎。同时在大中型畜牧企业建成大中型沼气池13座,其中用于发电的7座,向农户集中供气的6座。2008年上级下达的户用沼气项目1508座,总投资736.94万元;村级沼气服务网点项目58处,总投资171万元;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联户沼气项目1处,总投资7万元,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一)发展沼气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一池三改”沼气项目实施后,户均投入2000~3000元。靠养猪每年可实现利润1000~3000元,沼气照明、煮饭可节约电费、燃料费500元,沼液、沼渣肥田可节约化肥农药500元,总之第一年可赚回总投资,第二年可实现利润户均2500元,按一个农户4口计算,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600多元。

石桥村为全县47个贫困村之一,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该村200处“一建三改”全部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收入60万元。全村1121口人,人均可增加收入535元以上。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该村环境污染问题,深受全村干部群众的欢迎。

亚行贷款项目在桥盟乡吴寨村实施后,项目户在大棚内建沼气池,种蔬菜,施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沼气中二氧化碳可促进蔬菜增产,提高了蔬菜的品质,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大增。

(二)发展沼气在淇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淇县县委、县政府把沼气建设作为实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加以推广,使小池牵动了大社会。广大农民群众从实践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凡沼气建设搞得好的村庄,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高,号召力、凝聚力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沼气工程已安置就业人员千余人。现在,沼气建设工程已成为21世纪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

(三)发展沼气是一项环保、效益明显的工程

沼气建设突出的效益体现在生态环保效益上,如:沼气的作用。不但在于可提供生活燃料,而且还是处理畜禽粪便污染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所带来的污染,使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朝歌镇南杨庄村建沼气池普及率达90%,如今村庄里大粪堆不见了,村庄整洁,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四)沼气的发展推进了滇县的循环经济

淇县的“四位一体”模式,是指将大棚、禽富舍、沼气池和厕所等优化组合,形成太阳能、沼气、种植、养殖业四位一体,使之优势互补,多业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农村能源生态系统工程。与普通大棚相比较,冬季黄瓜、番茄和茄子等每平方米可增产2~5公斤,而且都是无污染的优质产品:生猪在冬季仍可增重出栏:并且使用自产的能源和肥料,大大节省了支出,其纯收入远超过常规农业生产。户均收入超千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结合示范池的成功实例。反复在电视节目中进行展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发展沼气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统筹规划、综合推进

一是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各乡镇村情况的农村沼气发展规划。二是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全面防治畜禽养殖粪污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三是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治污配套工程。与养殖场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在一些住宅密集区进行分散养殖的,必须建设沼气,以减少村庄猪牛粪便污染。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财政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农村扶贫、农村改水、改厨、改圈、改厕、村庄整洁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捆梆使用:三是农村信用社要把发展沼气作为重要扶持项臣,积极向农户提供小额信贷。

(四)加强技术指导,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坚持职业准入制度,要求沼气施工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沼气技术职业资格证书方可进入建设工地:对关键设备和主要建池原材料及工程施工有明确质量标准。建立起从工程施工到工程验收沼气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沼气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运行。

(五)注重沼气技术综合利用

把沼气建设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把沼气综合利用与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相结合。寻求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同时要研究开发沼气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推广沼气贮粮、水果保鲜、沼液浸种、喂猪、叶面喷施、沼渣种植食用菌、养鱼等综合利用技术,扩大沼气利用范围。

(六)实行干部包村,重点推进

采取干部重点包村的办法,包树干部协助乡(镇、区)、村搞好沼气的宣传和服务。提倡各级干部每人帮农村亲戚朋友新建一个沼气池。

(七)注重加强示范引导

积极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树立项目示范村、示范户,通过这些示范村、示范户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沼气项目建设的全面开展。

(八)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沼气发展长效机制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户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该县成立了沼气服务中心、重点村成立了沼气协会、组织了专业施工队,为沼气建设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积极扶持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配备沼气服务专用车,及时为农民提供服务。

三、展望未来

山西农村沼气发展 第4篇

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在国内整体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存在利用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的现象。全国每年收获的农作物秸秆有5亿吨, 其中3.5亿吨被当作基本生活能源而被烧掉。除了能源利用低效率带来的浪费外, 还有直接浪费现象。以全国1.7亿农户计算, 在不使用沼气的情况下存在着两种浪费现象:一是直接燃烧作物秸秆因其热效低而造成的浪费, 每年约有2.5亿吨生物质能源被浪费掉;二是人畜禽的粪便、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所含的生物质能源的浪费, 这相当于2.5亿吨生物质能源。这些加起来为5亿吨生物质能源, 相当于14亿吨标准煤。[1]在能源浪费的同时, 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十分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现状和地位决定了迫切需要加强对农村能源的节约, 建设节约型新农村。而沼气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节约农村能源提供了可能。沼气建设在节约能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 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2]根据我国新出台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15年) 》, 到2010年, 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总数将达到4000万户 (新建1800万户) , 占适宜农户的30%左右, 年生产沼气155亿立方米。

沼气虽然有很多好处, 但是许多文献显示沼气技术推广在我国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表现在:①技术与服务问题。首先, 目前沼气技术水平, 特别是农户的户用沼气技术的技术水平有限。例如,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解决季节因素造成的产气不均问题, 冬季产气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 沼气池修建和日后的维护管理存在问题。在建设沼气池时, 有的施工方没有按照要求施工, 留下质量隐患, 后期必须进行维护, 但目前的后期维护和管理工作还很欠缺。[3]②资金问题。目前, 沼气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债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民自筹三种, 在国债项目实施前, 农村沼气建设的费用主要靠农民自筹, 国债项目政策实施后, 农民有了依赖思想, 沼气建设的资金主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 资金来源比较单一。[1]③原料约束问题。沼气原料大部分是猪粪、尿。从理论上来讲, 沼气原料可以是任何可降解的有机物。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沼气池原料利用率低, 产气率不高, 且产气量波动大 (冬天比夏天少得多) , 因而需较多原料 (尤其是冬天) 。为了满足一家4口冬天的用能需要, 沼气用户至少要养4头猪。这就成了大问题, 因为一般家庭的养猪较少;加之近年猪价低, 养猪效益差甚至亏本, 很多农民干脆不养猪。因此, 原料问题实际上成了制约农村沼气发展的瓶颈。[1]④观念问题。对于管理推广部门来说, 主要目的是建好沼气池完成任务, 最关注的建设进度, 质量要求合格就行;对沼气户农民来说, 是政府出大部分钱来修建, 绝对不可能不好, 所以不论功能, 只求所有。建设的结果, 农村沼气项目管理者推广者以短期完成任务为中心, 重建轻管;沼气用户只求一次投人, 一劳永逸, 只用不管。管理者、推广者、用户均存在一个后期管理的漏洞, 在观念上都把管理放在次要的地位。[6]

本文基于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在江西、湖北、河南、山西4省的调查, 以农户视角, 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反映沼气对沼气的使用情况以及对沼气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 为今后农村沼气技术推广提供一些实际性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信息

2006年12月~2007年2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在江西、 湖北、河南和山西4省选择了11个县, 27个村进行了调研, 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问卷和半结构访谈, 调查了使用沼气的农户499户, 其中有166名女性和333名男性, 比例分别为比例分别为33.3%和66.7%。为了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沼气技术的看法, 依据当地标准, 在与村民讨论的基础上对被调查户进行了贫困户、中等户、富裕户3个层次的划分, 主要指标包括农户的经济收入、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等。比如江西省的部分农户主要依靠农户外出务工的人数以及外出的时间判定贫富标准, 外出人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家庭越富裕;整体上, 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农户被认为是贫困户;在5000元以上的则被认为是富裕户;介于二者之间的则为中等户。在被访谈的农户中, 中等户占的比例最大, 达到58.92%, 贫困户与富裕户分别占18.64%和22.44%。大部分农户是在2004和2005年安装和使用沼气的。

三、沼气技术推广状况

1.沼气的安装与使用情况

(1) 沼气的安装。

在安装和修建沼气池时, 32%的农户是由乡政府的工作人员 (如农技推广人员) 帮助安装的, 31%是由村技术员协助安装的, 16%是由县项目办工作人员协助安装的, 农户完全靠自己安装的比例仅为6%, 而这种农户大多是技术员。可见, 沼气池的安装与修建对于农户来说是一项有技术难度的事, 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完成。

(2) 沼气的使用情况。

在家庭生活方面, 农户主要利用沼气进行做饭、烧水以及照明等活动。访谈发现63.5%的被访谈农户天天使用沼气, 21.8%不是每天、但是经常使用沼气, 其余的农户较少使用甚至根本不用。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的原因包括:北方地区的项目户在冬季寒冷的时候由于沼气难于发酵, 因此在12月到来年春季之间较少使用沼气;部分只有在赶时间才使用沼气提高效率;还有较少部分农户修建沼气仅仅为了获得项目贷款, 在拿到贷款发展生产后便不再使用沼气 (详见表1) 。

农户在家庭生活中主要利用沼气进行炊事活动, 其次是照明。在全部499户被访谈农户中, 使用沼气做饭和烧水的农户比例分别达到了85.6%和75.4%;而使用沼气照明的农户比例为28.3%。这一方面表明了沼气照明不可能替代电灯成为主要照明手段, 但同时又近30%的人用沼气照明也说明沼气照明又有其独特的优势。经农户介绍沼气主要用于厨房和温室的照明。例如, 山西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沼气模式, 许多农户就应用沼气灯在温室照明, 这是因为沼气灯照明不但能够保障温室的光照充足, 而且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在沼液沼渣使用方面, 有437户将其用作肥料, 比例达到87.6%, 其中包括5.2%的农户将其用作饲料和2.6%农户用其交换沼气投料的原料。另外有6.2%的农户认为沼液沼渣用处不大, 将其扔掉。还有约6.2%的农户因为其他原因或者没有出料而没有使用沼液沼渣。目前沼液沼渣的利用仍局限在农户家庭层面, 但是有部分地区的农户开始重视通过销售或者运输沼液沼渣获得经济收入。例如, 在河南省新政市老庄刘村, 一些农户从沼液沼渣不方便清理和运输中看到了商机, 现有两户投资购置专门用于吸取沼液沼渣的机动车, 每拉一车并放到指定的地块收取10元钱费用。目前, 部分从事沼气推动工作的人员也关注并开始考察各地沼液沼渣的销售价格情况。

(3) 沼气使用中遇到困难。

在沼气系统使用过程中, 有将近60%的农户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但是还有约40%的农户遇到过各种困难。表2显示, 认为沼液沼渣难于清理以及沼气池不好清洁的农户最为多, 分别占到总调查对象的13%和9%。研究发现, 这两种困难主要集中在老年农户家庭。例如, 江西余江的雷某, 家里只有两人, 年龄都在60岁以上。2005年安装沼气后, 由于缺乏对沼气池进行有效的清理, 致使沼气池堵塞, 2006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不能使用。同时, 调查也发现因为经常发生故障导致使用困难的比例很小, 仅为2.4%, 这表明沼气设备基本能够保证质量。

沼气池的使用需要定期向池中投放原料以保证正常的产气和出料。通过调查发现, 7.8%的农户原料过剩, 36.2%的农户原料充足, 19.9%的农户能够基本满足农户需要;但是仍然有28%的农户反映原料不够需要购买进行投料, 这一比例相对较高。而从农户投料的来源看, 大部分的项目户还是用自己家养猪所产生的猪粪投料, 比例占到75.2%;有31.5%的农户自己家的猪粪不够投料, 需要从外面购买牛粪、猪粪或者鸡粪来进行投料;有2.2%的农户会用自己沼气池中的沼液和沼渣和别人换取原料。投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户的支出费用;同时, 由于投料不足或者没有原料投料的原因, 一些农户已经停止使用沼气。

(4) 沼气系统的故障情况。

在沼气池的日常使用过程中, 被调查农户中有81%指出自家沼气系统没有发生过故障。在发生过故障的农户中, 年发生故障次数比例最高的是每年发生1~2次故障, 占总调查对象的12.0%;每年发生故障2次以上的仅仅占3.4%。调查的对象中仅仅1户因为沼气系统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不使用沼气了。但是, 沼气系统也存在一些小的质量问题, 如点火开关、燃气灶损坏等。调查发现, 虽然很多农户能够解决这些小问题, 但是农户普遍反映很难在市场上买到沼气设备零部件, 这给农户使用带来了很多不方便。

乡农技站的工作人员提到, 目前沼气使用的维修问题主要集中于设备的故障和损坏, 如:点火开关以及各管道阀门坏损、燃气灶损坏、管道漏气。因此, 沼气发展与今后推广过程中的重点之一是建设相应的后续服务体系, 为村民提供技术与设备的维修服务, 这样才能保证农户使用沼气的可持续。但是目前这种体系还没有建立, 只有少数几个村里有一些技术人员自发组织沼气协会并从设备维修业务中获得收入。有一些县对沼气池的后期管理和维修没有系统的操作方法。一般有了问题会直接打电话到项目办, 所以问题可能会难以及时处理。如果交给沼气技工去办, 成本不太合适, 例如:一个沼气阀门7元一个, 安装费为1元。技工的劳务费和路费没有着落, 这样从事维修很不划算。以前经费充足的时候县项目办下面有6个技工, 每月给60元工资。现在由于经费问题没有技工了, 所以沼气的后期管理会是个问题。如果沼气户数集中, 并有足够的沼气户, 可以在每3到4个村建个维修点, 请一个技工来负责, 但现在还做不到。

(5) 农户对沼气的评价。

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农户愿意安装并使用沼气系统, 这说明农户对安装沼气是非常积极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499户调查中, 86.6%的农户认为沼气能节省化肥、农药等开支;93%认为节省了做饭烧水的时间;77.4%认为改善了家庭的环境;68.5%的女性认为发展了种植养殖业, 还有39.9%的农户认为减少了疾病。更值得提及的是, 调查中有3位女性受访者在回答中提到自身愿意使用沼气的原因在于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因为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培训。

2.培训情况

(1) 农户参与培训的情况。

2005~2006年间, 122户农户没有参加培训, 占到总户数的24.4%, 其中11.5%是由于村里没有组织过培训, 12.9%农户则由于外出或其他原因没有参加。所以, 农户对培训的参与度为75.6%。同时, 499户农户中有近60%的农户参加了至少两次的培训。参与培训的农民在性别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男性的参与度高达72%, 而女性的参与度则仅为28%。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女性的文化程度较之男性更低, 在知识获取方面对男性依赖较大;第二, 因为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 女性在时间方面比男性要少。

(2) 培训的内容。

所调查村所开展的培训活动一般是由县项目办根据项目要求以及当地的实际生产发展需要进行设计, 并由专门的县技术人员与部分乡、村技术人员前往项目村进行组织开展。在培训内容方面, 沼气的使用与沼气设备的维修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82.3%) , 其次是种植技术 (56.1%) 与养殖技术 (50.5%) , 再次是贷款的使用 (28.0%) 、以及市场信息的获得与使用 (14.0%) 。

在培训方式方面, 集中授课被普遍采用, 比例最高, 达74.5%;其次是发放文字材料占到59.9%。再次是入户考察, 47.3%, 这种方法能够现场指导农户。在实际中, 各省多是采用这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的。

(3) 培训效果。

对于培训效果, 在参加过培训的农户中, 有近66%的农户认为培训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 农户的培训满意度总体是非常高的。调查还比较了不同性别农户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价 (见表3) 。女性中认为培训“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占到了58.8%, 略低于平均的66%水平, 而男性占69.3%, 高于平均值;同时女性认为培训“很差”的占3%, 远高于男性的0.3%。这说明, 对女性的培训效果不如男性好。

调查还比较了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户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见表4) , 富裕户认为培训效果“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其总数的72%, 高于中等户的67.4%和贫困户的56.7%, 表明富裕户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更高, 而贫困户对培训的满意度较低。

(4) 社会交往方面。

县项目办的工作人员及外界的专家会经常前往项目村进行培训活动与指导, 同时农户由于生产发展后的销售等需要, 也会自发地与外界接触。从整体上讲, 61.3%的农户认为在实施项目后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与所增加, 32.1%的农户觉得社会交往没有变化;6.6%的农户说不清楚。农户在与外界交往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主要包括产品的销售信息、市场价格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外出务工信息以及获得包括亚行资金等各种贷款方面的信息等。而获得信息的渠道则主要依靠社区内组织的沼气培训 (51.9%) 、县项目办所发放的材料 (41.7%) 以及村民之间的交流 (49.7%) 等。

3.农户对沼气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1) 农户对沼气知识的了解情况。

调查中, 几乎全部的被访问农户认为自己对沼气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其主要通过参加培训和讲座、参与政府的沼气项目、亲戚朋友的告知、参观示范、广播电视来了解沼气相关知识 (见表5) 。可见, 沼气相关的培训活动已经成为农户获取沼气知识的最重要手段。

对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户进行分析时发现富裕户几乎从不同途径了解沼气知识的比例都大大高于贫困户 (见表6) , 这些说明富裕户获得沼气知识的途径更多样化, 而贫困户的途径则较少。贫困户获得沼气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培训讲座和亲朋好友的告知。与富裕户相比, 贫困户从阅读报纸实际、广播电视、参观示范以及参加政府的沼气项目中获得沼气知识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富裕户。

对于不同性别农户, 获得沼气知识的主要途径都是培训讲座和参与政府的沼气项目, 但是男性能够更多地通过阅读报纸、看广播电视和参观示范中获得知识, 这表明女性在获取知识方面的途径不如男性多 (见表7) 。

(2) 农户对沼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更好地证明农户是否对简单的沼气知识有所掌握, 调查人员通过让农户对沼气知识进行判断的方式进行了检验。在所列举的沼气知识中, “粪便加入越多产气越多”、“ 沼气无毒”、“ 沼气泄漏后不能通风”、“ 沼气不能燃烧”以及“人粪比猪粪容易产生沼气”等问题均为错误陈述, 农户如果选择认为以上表述正确, 则说明其对这些知识没有掌握。

通过结果发现, 农户回答的平均准确率仅为41.2%。这说明农户对于沼气技术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除了大多数农户 (92.4%) 均认为沼气能够燃烧以及沼液沼渣可以用作肥料 (88.2%) 之外, 55.7%的农户认为沼气没有毒性、73.3%的农户认为沼气对身体无害, 这些错误的认识都可能致使农户忽视对沼气有毒性的有效防范;63.7%的农户认为粪便加入越多产气越多, 这可能影响沼气产气的效果;20.8%的农户认为沼气泄漏后不能通风, 这也会导致农户在发生事故时不能正确处理。

(3) 农户对沼气技术掌握情况。

国内沼气项目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使用, 因此许多农户在参与亚行生态能源项目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沼气知识和沼气操作使用技术,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农户更容易接受项目的实施, 并且为项目的管理与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便利。在全部499户项目户中, 参与亚行生态能源建设项目之前就已经使用过沼气的农户共有84户, 占16.9%;而另外83.1%的农户则是通过亚行生态能源建设项目才开始接触并使用沼气的。

首先, 农户的自我评价情况。通过农户的自我评估, 12.2%的农户认为自己已经充分掌握了沼气技术;72.5%的农户认为基本掌握;14%的农户认为掌握了一部分技术但还有很多不懂;而有1.3% (6户) 的农户则认为自身对沼气技术还未掌握。可见, 近85%的农户认为自己掌握了沼气技术。说明农户对自己技术掌握的自我评价比较高。

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 接受调查的全部女性中有57.9%认为自己对于技术更加熟悉;而男性受访者中则有70%认为自己更熟悉。说明男性相比女性对沼气技术的掌握更加自信。

但是通过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 整体上看农户对于沼气技术的掌握程度平均只有50.9%。具体来看, 农户对于简单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对较高。比如:66.1%的农户知道脱硫器开关在不用时应关闭, 65.5%的农户知道有沼气池房间要经常通风, 79%的农户认为3~4头猪的粪便足够每次投料;但农户对于一些知识基础要求较高的沼气技术, 农户则了解得较少。比如:只有38.9%的农户知道如何将沼气池中的废气排出, 27.1%的农户知道如何通过观察沼渣气泡的颜色来判断沼气纯度。可见, 农户对自己掌握沼气技术的自我评价标准仅仅停留在对较简单的沼气技术的掌握上。

其次, 农户对沼气的风险认识情况。调查发现, 农户对于沼气的技术与使用风险认识较为淡薄, 仅仅有18.8%的农户认为沼气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即沼气风险认知率仅为18.8%, 农户的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再次, 沼气技术获取的途径。与沼气知识获取途径类似, 农户对于及沼气技术的学习和获得也主要依靠参加培训和讲座, 这一比例占到了73.5%;其次是通过技术员来农户家里进行指导, 这一比例达到了63.7%;再次是农户自己阅读使用说明和其他的资料, 比例为47.3%;自己摸索使用技术的农户比例占到32.1%, 说明了农户对于技术掌握具有一定的兴趣;而外出参观示范的比例最少, 为23.6%。

对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户进行分析时发现富裕户几乎从不同途径获得沼气技术的比例都大大高于贫困户 (见表8) 。贫困户获得沼气技术的途径主要是培训讲座、技术员来家里操作。与富裕户相比, 贫困户从看使用说明书、外出参观、自己摸索、技术员来家里操作中获得沼气技术的比例均要比富裕户低20%左右。

四、结论及建议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 农户对于安装与使用沼气有比较高的积极性, 能够认识和感受到沼气带来的好处。但是我国目前农村依然以小农经济为主, 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低, 一旦沼气带动的产业 (主要是养殖业和种植业) 效益不好, 就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农户使用沼气的行为, 影响沼气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有关部门要做好与农户的种养业相关的服务。只有种养业有效益, 农户的沼气系统才可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农户主要用沼气进行做饭、烧水和照明活动, 沼液沼渣主要用作肥料。许多农户在使用沼气时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主要困难是沼液沼渣清理困难和沼气池不好清洁。而且, 沼气设施的故障以及后续管理与维修服务等机制不够健全, 沼气设备的市场化程度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使用的效果。 因此, 需要完善沼气安装后期的管理与维修等服务机制的建设, 使得出现故障的农户能够及时地得到维修, 并且增强农户安装后对沼气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意识。还要加快沼气设备的市场化进程, 使得像如沼气灶、脱硫器开关等这类设备能够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

目前, 农户在获取沼气知识和技术的途径上主要依靠项目的培训, 而且农户对沼气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还不理想。但是对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富裕程度农户来说, 女性和贫困农户获取沼气知识和技术的获取途经远远比男性和富裕户狭窄, 男性和富裕农户获取的途径更多样化, 这不利于社会公平和沼气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因此, 应该积极加大对妇女和贫困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程度, 选择适合他们情况和条件的培训方式。目前, 在许多地方, 农村妇女, 尤其是贫困农户家里的妇女已经成为种植业、养殖业领域的主力军, 农业女性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载体, 向广大农村妇女普及生物质能源的知识, 推广沼气的技术和经验。

沼气投料不足问题比较严重, 近三分之一的农户存在投料不足的现状, 需要购买投料。因此需要促进沼液沼渣的流通。虽然目前沼液沼渣的利用仍局限于自家施用阶段, 但是已经有一些农户开始用其交换投料原料, 用以弥补自家投料的不足。因此, 在进一步推广沼液沼渣使用的同时开发其市场价值, 推动其进入市场销售流通也是促进其替代化肥并增加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旨在以农户视角来研究我国农村沼气技术推广的现状, 通过对四个省499户沼气使用农户的调查, 分析了农户对沼气的使用情况、使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参加沼气培训的情况、对沼气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对沼气技术的推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沼气,技术推广,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4][5]文华成, 杨新元.当前农村沼气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生态经济, 2006, (11) .

[2]王勇民, 刘荣厚, 边志敏.北方“三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经济评价[J].可再生能源, 2005, (02) .

[3]郭丽, 甘静, 张富, 蒋俊鹏, 史有国, 孟繁锡.北方农村四 (三) 位一体生态模式调查[J].现代化农业, 2006, (01) .

山西农村沼气发展 第5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云南 沼气

一、发展沼气对推进云南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村和农业循环经济。农村沼气建设主要是利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沼气池内的反应、发酵后产生沼气(甲烷),形成了“农业废弃物——沼气——种养殖”这一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林木资源消耗。目前,在云南省广大的农村,全省以薪柴为主要能源的农户占全省农户的比例为60%左右。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可以改变目前农村的用能现状,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有效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

3.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是生物再生产的产业,发展农村沼气是实现以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可以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同时,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

4.有利于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与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和农村污水。通过发展农村沼气,把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集拢到沼气池里进行发酵,避免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随着风吹雨淋,流入、浸入湖泊、河流和库塘,减轻水体污染。

二、农村发展沼气的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农村沼气取得显著成效。

1.农村沼气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05年底,云南农村沼气保有量累计达到150万户,沼气池保有量居全国第4位;建有处理畜禽粪便的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总池容为500立方米,年产沼气4.5万立方米,年废弃物处理量为3300吨。

2.投资力度不断加强。从2003年开始,云南省实施了沼气国债项目,增加了农村沼气的投入,省财政对沼气建设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投入资金从2002年的5200万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7500万元。

3.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成效。云南省沼气的推广应用,拉动了云南省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了“猪多,肥多,气多,粮多,钱多,环境美”的局面,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60—100元。

三、云南农村发展沼气中反映的问题

1.各地区沼气发展不平衡,技术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云南各州市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全省各州市沼气发展不平衡。同时沼气建设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边远山区,技术服务、技术指导跟不上,没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导致建池不规范,对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还有待提高。

2.沼气建设管理有待统一,沼气生态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目前,云南省沼气建设由农业厅、林业厅和扶贫办分管,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资金、人力等管理比较分散,缺乏示范和推广补助性资金,没有完善的沼气服务体系,维修网络不健全,制约了典型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导致沼气生态农业难以形成规模,严重影响沼气效益的发挥。

3.沼气建设资金不足。据了解,建一口沼气池大约需要1500元,加上相关的配套设施需要2500—3000元,省里补助500元,县里补助不一,贫困县基本没有配套的补助资金,资金和项目安排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

四、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农村沼气的对策建议

1.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一是统一管理机构。针对目前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机构比较散这一问题,建议统一管理机构,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二是加强质量管理。沼气池建设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必须遵循职业准入制度。

2.增加资金投入,扶持贫困地区。一是提高补助金额,减少农户的负担,提高建沼气的积极性。二是改变现在一刀切的补助额度,对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村给予倾斜。三是建议农村信用社设立发展农村沼气小额专项贷款

3.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沼气发展。一是对建池技工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建池质量。二是加强建池后服务工作,各乡镇建立沼气配件服务站或沼气零配件销售点。三是组织流动培训学校到每个乡镇进行专人培训,由此人负责维修,以保证农户沼气正常安全使用。

4.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不断成熟完善沼气的建池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产气率,拓宽沼液、沼渣的用途,把沼气建设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结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5.加强推广大中型沼气池,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通过大中型沼气池推广,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推进云南省生态农业大规模的发展,另一方面有效控制大中型养殖场和农场产生的禽畜粪便及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刘润芳. 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模式研究[D]. 西北大学,2006.

[2]曲格平.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 当代生态农业,2002,(Z1).

农村沼气发展模式及对策 第6篇

关键词:农村沼气,优势,模式,存在问题,对策

沼气是通过发酵方式循环利用生物质能,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多重功能,沼气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1]。为鼓励沼气产业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农业部先后出台了《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为农村沼气发展奠定了法律和政策基础。目前,全国已有1 600多万农户使用了沼气,每年沼气产量60亿m3以上,3 000多个畜禽养殖场建设了大中型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超过5 000万t;每年处理污水粪便近6亿t。

1 沼气能源的优势

近年来,农村沼气发展作为环保节能、改善农村生活质量项目,优势明显[2]。一是可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生产出安全的有机肥料;三是生产清洁的燃料。沼气清洁卫生,通过管道进入农家,用来做饭、供暖、照明,甚至可以用来发电,1户3~4人,修建1个10 m3沼气池,只要发酵原料充足,并管理得好,就能解决照明、煮饭等燃料需要。

2 沼气发展模式

2.1 庭院模式

该模式主要以农户型生态富民家园为主。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人畜粪便和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使厨房、圈舍和厕所得到改造,庭院得到绿化、美化与净化,从而实现节约生活用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农户可以利用沼气照明、洗浴和取暖等。沼液或沼渣发展庭院高效种植,提高经济作物产量品质,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2.2 生态农业模式

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一池三改”与“猪、沼、菜、果、粮”等模式的沼气生态种植基地,扩展沼液与沼渣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沼气生态农业作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作物对化学肥料和农药依赖性,综合治理农业污染源。

2.3 生态家园养殖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健康优雅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城乡居民追求的目标。人畜混居养殖已不适应发展需要,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成为今后养殖发展的方向。培育专业化养殖户,规划出养殖小区,实行集中统一养殖对畜牧粪便进行人工收集,减少冲洗水使用量,粪便综合利用可堆沤成商品固体有机肥、生产生物菌肥,也可生产食用菌。废水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统一铺设输气管网为村民供气。处理后的污水可为养殖提供饲料,也可通过自流或污泥泵直接浇灌田地,实现物业化管理,避免沼气池日常管理和维护的不便。

2.4 生态家园村镇模式

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生态家园村镇可实现新村新貌。这种模式以没有养殖习惯的村镇为主,以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为中心,可几户、几十户或一个村建设1个沼气净化池进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产沼气供农民使用。污水处理后,可以浇灌田地,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化利用,也可以并入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这样不断优化农村总体环境,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庭院养殖导致农民生存环境恶化。小型沼气需用动物粪便作为原料,要发展小型沼气必然要发展庭院养殖业。庭院养殖是我国农民副业收入的一部分,但从新农村建设要求看,并不适合发展庭院养殖业。庭院养殖畜禽本身气味、所排出的粪尿及发酵所产生的气味、畜禽的叫声(噪音)都会对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畜共患病发生率增高。二是沼气净化水平低,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沼气安全生产有相当高的技术设施要求,小型沼气安全技术设施不过关,不能很好地净化沼气中的有害气体,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净化装置,燃烧后气体直接排放到室内,造成空气污染。三是规模小,沼气产量不稳定。规模越小的沼气设施越易受季节气候影响,往往是冬季不够用,夏季用不完,不能通过控制原料、沼液生态状况来调节沼气产生量,因此农民应用沼气积极性并不高,导致很多小型沼气池长期闲置[3,4]。

4 对策

4.1 规范沼气产品市场,与规模养畜相结合

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积极引导和要求企业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对通过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并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得再以其他名义开展重复检测;各地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法规。合理规划,安全生产,发展规模沼气。技术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设施要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畜牧场和沼气池应与村庄保持适当的距离,沼气通过管道到达各村各户。

4.2 商业化运作,良性发展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可由相应的公司投资,进行公司化运作,也可由养殖小区为主,组建沼气合作社或协会,吸纳本村及附近村庄或社区的农户入社,以合作社发展的模式进行规范化和商业化运作,确保大型沼气池的维护、运转和发展。

4.3 将沼气建设与利用纳入当地循环农业产业链

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均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循环农业,沼气作为循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作用不容低估。目前宁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循环农业正是充分利用了沼气及各项主导产业的相关联性,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多条稳固的循环农业产业链。

4.4 搞好宣传普及,加大培训和信息传播力度

利用多种方式和各种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利用沼气能源的意义和作用,普及沼气能源知识,推介新技术、新产品;适度举办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展览、展销会和广告宣传,提高公众环保和清洁的能源意识。对从事沼气产品开发、管理和销售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促进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加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全面提高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赖建萍.黔南州沼气建设模式及生态农业发展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0(3):54-55,57.

[2]杨北桥.宁夏农村户用沼气技术研究与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2010(4):55-57.

[3]马树梅,李布青,朱丽君,等.农村沼气发展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中国沼气,2010,28(4):49-52,55.

广西农村沼气发展潜力与对策 第7篇

1 广西农村沼气发展潜力分析

1.1 农村户用沼气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广西现有14个地级市、109个县 (市、区) , 1 300多个乡镇, 14 560个行政村, 人口5 000多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约4 000万人。据调查, 桂林市总农户数103.8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76.14万户, 已建沼气池55.76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73%;河池市总农户数76.79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56.98万户, 已建沼气池32.22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56.5%;贺州市总农户数约39.44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30.68万户, 已建沼气池15.45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50%;梧州市总农户数约64.83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45.38万户, 已建沼气池15.727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35%;贵港市总农户数99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54万户, 已建沼气池13.2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24.4%;北海市总农户为24.34万户, 适宜建设沼气池农户数为15.3万户, 已建沼气池3.87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25%。据调查, 广西大部分市、县还有30%~70%的适宜建池农户未建沼气池。照此估算, 广西适宜建池农户尚有250~300万户。另外, 农户旧房改造、新建住房等, 需要重建沼气池;一些技术含量低、使用时间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沼气池也需要报废重建。因此, 广西农村户用沼气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1.2 广西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 可大力建设各种秸秆沼气工程

广西是个农业省区, 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丰富。据测算, 广西每年稻秸为1 166.17万t, 玉米秸290.26万t, 甘蔗叶梢1 481.21万t, 木薯秸166.75万t[2], 另外还有大量的香蕉茎杆、烂瓜菜叶、果皮、青料等。这些农业生产废弃物除一部分用于还田、牲畜饲料、工业原料或直接燃烧用能外, 大部分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现在广西秸秆型沼气数量还很少, 可以大力发展户用秸秆型沼气、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 以满足不养殖农户使用沼气的需要。

1.3 畜牧业快速发展, 需要建设大量沼气工程来处理粪污问题

畜牧业是广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 全区生猪饲养量5 292万头, 肉牛饲养量556万头, 奶牛存栏5.33万头, 羊饲养量367万只, 家禽饲养量9.72亿只。出栏肉猪2 935万头, 肉牛出栏133.7万头, 家禽出栏6.97万羽[3]。随着畜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广西传统的分户散养的方式也逐渐朝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方向发展。2007年, 广西年出栏100~499头猪的养猪场有4 926个, 年出栏500~2 999头猪的养猪场有827个, 年出栏3 000~9 999头猪的养猪场有185个, 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猪场有26个, 年存栏9万羽以上的养鸡场有15个。奶水牛存栏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50个。2008年广西又投入1.76亿元, 新增327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项目建设, 改建标准化猪舍31.24 hm2, 使全区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企业和专业养殖户累计增加到14.5万家 (户) 。随着广西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量也日益增多。按照肉猪0.396 t/头、禽0.018 t/只、牛10.95 t/头和羊0.85 t/只的畜禽鲜粪排泄系数计算, 2008年全区各类畜禽排粪总量约为1亿t。养殖场冲栏水、牲畜尿水总量也有近5亿t。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是处理粪污有效途径之一。既可使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 又使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广西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起步较晚, 数量较少, 仅占适宜建池养殖场数2%左右, 尚有10万多家 (户) 养殖场适宜建设沼气工程, 发展潜力很大。

1.4 不少地方可建造大中型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

大中型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是广西农村沼气建设模式中的一大亮点。在农村学校建设大中型沼气池, 既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 节约生活用能开支, 又有利于学生进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4]。按照每个乡镇适宜建设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为3~5个计算, 那么广西1 300多个乡镇, 将可建设4 000~7 000座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截至2009年, 广西建成的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为358个, 发展余地很大。

1.5 乡村企业沼气工程和农村小城镇生活净化污水沼气工程将会快速发展

广西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数量众多, 一些淀粉厂、酿酒厂、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皮具厂、小饭店等需要建设沼气工程来处理废水废渣。建设小城镇、小康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城镇、小康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将是农村沼气建设模式的又一个突破并得到快速发展。

2 有利条件

2.1 具有良好的光热条件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 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光照充足, 太阳总辐射量达376.56~418.40 k J/cm2。从北到南年平均气温在18~23℃, 年日均温大于10℃, 积温在5 000~8 300℃, 持续天数为240~358 d;年降水量1 100~2 800 mm。良好的光热条件, 极有利于农村沼气的应用与发展。即使是冬天, 只要管理到位, 绝大多数沼气池仍能正常产气。

2.2 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广西是煤炭石油资源短缺的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生活用能主要以薪柴为主。20世纪80年代, 广西恭城县创造“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后, 农村沼气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通过示范宣传,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沼气建设的热情, 建池农户充分享受到沼气带来的好处。“十五”以来, 自治区财政投入沼气建设资金达到9.52亿元, 加上2003年以来沼气建设得到国债补助资金近10亿元, 群众建池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许多不具备条件的农户也都渴望能用上清洁的沼气能源。

2.3 探索出多种农村沼气建设模式

广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沼气建设模式。根据各地养殖情况、原料来源、群众意愿等实际, 探索出户用养殖型沼气、户用秸秆型沼气、大中型秸秆沼气、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原料配送型沼气、乡村企业废水处理沼气工程、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等10多种沼气建设模式, 实现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转变, 为沼气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的沼气科学发展之路[4]。

2.4 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监管办法

广西1989年就成立了自治区能源办公室, 各市、县也都设立了农村能源机构, 部分市、县的乡镇还设有能源站。至2009年, 全区有农村能源推广机构723个, 从事农村能源推广工作2 240多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 从沼气工程项目申报、沼气池设计、工程建设、物资招标、资金管理、项目验收、档案管理等各方面实行了有效的监管, 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 使农村沼气建设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2.5 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沼气建设队伍

广西农村沼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沼气管理和技术人员,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沼气推广、研发、建设的人才结构。全区有获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1.47万人, 其中高级工460多人。大批农村沼气建设人员得到培养和锻炼, 成为了广西沼气发展的强劲动力。

2.6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 沿江、沿海、沿边, 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的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 使广西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广西与接壤的东盟国家山水相依, 在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 互补性强, 合作潜力巨大。可发挥地缘优势, 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沼气技术合作, 分享各地沼气建设经验。

3 对策

3.1 调查研究, 科学规划, 发挥沼气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广西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 摸清辖区内农户数量变化、沼气池建设使用情况, 了解未建沼气池农户数量、农户建池愿望与难点;了解辖区内畜牧业发展情况和农林废弃物利用情况。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实施分类指导,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突出重点, 完善政策措施。把沼气建设作为农业发展基础工程, 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结合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城乡风貌工程建设, 大力普及沼气, 发挥沼气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2 建管并重, 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要建管并重。严格实行沼气建设质量标准, 强化对沼气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提高建设技术水平。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自治区沼气科研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创新沼气管理服务模式, 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 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3.3 勇于创新, 实现沼气科学发展

积极开发适应不同发酵原料的沼气池型、替代原料, 切实解决沼气发酵原料问题, 使不养猪农户也能发展沼气和正常使用沼气, 巩固沼气使用率和提升沼气使用效益;要创新发展模式, 更新发展理念, 因地制宜地推广沼气发展模式, 解决沼气发展模式单一、适应性不广的发展问题;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农村沼气的科学研究与开发, 不断提高从建池到沼气利用的科技含量, 为农村沼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4 加大投入, 增强沼气建设保障能力

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对广西的沼气建设资金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功过的原则, 整合财政、林业、扶贫、教育、农业、卫生、水产畜牧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 捆绑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市、县要将沼气建设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加大沼气建设投入。要发挥国家、集体、农民的积极作用, 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沼气建设。特别是对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要提高沼气建设补助标准, 减轻农户建池负担。

3.5 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

各级农村能源主管、发改委、财政等部门, 要按照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职责开展工作, 协调配合, 推进沼气项目建设。严格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监管, 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要加快资金拨付, 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农村沼气池主要施工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按照统一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建设, 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

3.6 深入宣传, 提高农民发展沼气的积极性

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和干部宣传, 提高对沼气建设必要性、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的宣传, 坚持以典型引导农民、以示范带动农民、以效益吸引农民, 提高农民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先进实用的农村沼气技术推介到千家万户, 让广大沼气农户掌握沼气池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知识, 自觉管好、用好沼气。

3.7 对外合作, 提高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沼气交流合作水平

东盟各国气候、环境、农业等资源禀赋与广西相似, 发展沼气前景广阔。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 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推进, 更为广西沼气技术走出国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5]。利用广西沼气的技术优势, 通过展示交流、技术输出、技术培训、沼气成套设备与相关配套产品输出等多种途径加强与东盟十国的沼气项目开发, 实现合作共赢。

摘要:在对广西农村沼气发展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广西农村沼气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 提出了下一阶段广西农村沼气建设的对策, 以期为进一步发展广西农村沼气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沼气,发展潜力,有利条件,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

参考文献

[1]李银雁, 周洁.广西沼气建设:十年民生工程的经济账[N].中国经济时报, 2010-04-12.

[2]林贤, 梁涛.广西秸秆资源综合产业开发模式设计与对策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9 (1) :19-21.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年鉴2009[M].南宁:广西年鉴社, 2009:190-191.

[4]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积极探索广西沼气科学发展之路[R].沼气生态家园, 2007.

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探讨 第8篇

1 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有利因素

1.1 我国能源压力的不断增加

近年来, 我国乃至全世界能源供给压力正逐渐增加, 寻找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目前, 我国农村生活用能基本以石油液化气和作物秸秆为主。大范围推广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可以有效降低石油液化气的消耗, 减少我国能源压力, 并为日后可能暴发的能源危机打好战略基础。

1.2 国家扶持政策的大力支持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农村沼气投入最大、发展最快、受益农户最多的时期, 中央累计投入农村沼气建设资金达212亿元, 建成户用沼气4 000万户。“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投资力度, 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实际困难和物价上涨等因素, 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户用沼气补贴标准, 进一步加快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步伐[1,2]。

1.3 沼气池施工技术日趋成熟

20世纪70—80年代推广的沼气池由于建设材料简陋、池型设计不合理, 导致沼气池质量较差, 不少沼气池存在漏水、漏气、不产气的现象, 在使用几年后大量报废, 使沼气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近十几年来, 全国大量推广的混凝土水压式沼气池, 施工简单、结构合理, 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技术日趋成熟, 一些技术已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1.4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大部分农民生活用能已逐渐摆脱了以直接燃烧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为主的方式, 改为追求更为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清洁能源。农村户用沼气操作方便、清洁卫生且几乎没有使用成本, 成为广大农户生活用能的首选, 被誉为“免费的管道煤气”。

1.5 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

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用沼气替代热效率低、损耗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 用沼气池替代又脏又臭、蚊蝇滋生的敞口粪池, 将有效改善农村卫生面貌,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 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建设成本大幅上升

“十一五”以来,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成本由2006年的1 800元, 上涨到了目前的3 000元左右, 6年的涨幅高达67%, 平均年增幅超过10%, 尤其是2010年以来, 物价水平和人工工资均大幅上涨, 政府财政支出和项目建设农户的压力大增,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发展沼气的积极性[3,4]。

2.2 后续管理服务薄弱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户用沼气池投入使用, 项目建后管理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大部分地区沼气发展重建轻管, 后续管理以政府为主导, 并不能满足广大沼气用户的实际需要, 主要体现在沼气设备维修难、沼气配件购买难、沼气池大出料难等方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 沼气池由病到废, 不但影响项目效益的长期稳定发挥, 造成财政补助资金的浪费, 而且阻碍沼气事业健康发展。

2.3 畜禽养殖趋于集中

近几年来, 随着畜禽养殖成本的上升、养殖风险的增加, 以及国家对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扶持, 农村畜禽养殖正逐渐从农户家庭散养向规模化集中养殖转变。很多养殖较少或无畜禽养殖的农户因缺乏沼气池发酵原料, 打消了发展沼气的念头。

2.4 适宜农户逐渐减少

当前,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新农村建设已逐渐向农民居住集中化、农业建设农场化、工业建设园区化转变。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万顷良田、乡镇工业园区等新农村建设逐渐成型。很多农户搬进楼房, 住进小区, 失去了发展沼气的机会。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 农村人口将进一步减少,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也将持续减少。

3 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前景

3.1 沼气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今后, 在工作重心上, 应实现从建设为主向建管用并重、强化服务、提高使用率转变。积极探索沼气管理服务模式, 大胆尝试后续管理政府主导化、物业化、市场化等多种模式, 寻找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当地民情、农户能够承担、管理有所收益的沼气管理服务体系。

3.2 秸秆沼气的研究和推广

在粮食收获季节,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作物秸秆直接焚烧,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据测算, 每燃烧1 t作物秸秆可向大气排放500 kg二氧化碳及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粉尘和有毒气体。如果将秸秆作为发酵原料投入沼气池, 既解决了部分农户沼气原料短缺的问题, 又处理了多余的作物秸秆。因此, 今后应积极研究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发酵原理和处理工艺,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大范围推广。

3.3 沼气综合利用的引导与普及

目前, 绝大多数农户只将沼气作为日常生活用能, 将沼渣、沼液作为农田肥料。今后应引导农户进行综合利用, 推广“猪—沼—粮 (蔬、果、桑、菇) ”、“桑 (蚕) —猪—沼—桑 (蚕) ”、“猪—沼—鱼—稻”等农业生态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把农户畜禽养殖和粮食、蔬菜、林果、蘑菇等种植业连接起来, 畜禽粪便入沼气池内发酵产生优质燃料 (沼气) 和绿色有机肥 (沼肥) , 沼气用于做饭、炒菜等生活用能, 沼肥用于粮食生产、种菜、种果等种植业, 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提高农业产出率, 显著增加农户收入, 最终实现农户经营层面的生态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盛凯.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4) :50-52.

[2]展锦波.如皋市沼气工程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4) :297, 300.

[3]史兵方.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州化工, 2010, 38 (8) :306-308.

文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9篇

一、文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

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类型区, 多晴少雨, 年平均气温15.2℃,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左右, 年积温4500℃~5000℃, 无霜期为290天, 气候条件适宜沼气池的发酵产气。文县的沼气建设经历了几起几落。自1980年开始大力推广沼气建设以来, 1987年曾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沼气建设重点县之一, 全县共有旧式沼气池5203个, 涉及12个乡 (镇) 20个行政村, 但由于过去沼气建设结构不合理, 建池质量不高, 农户管理问题很多, 再加上沼气输配系统使用的管子直径都是7毫米~8毫米的透明聚氯乙稀塑料软管, 防腐蚀性差, 不耐老化, 裸露在室外的管道一般使用了3年~5年就老化破裂, 安装在室内的软管2年之后就开始扁缩, 其它附件机械强度也不高, 导气管多因缺质、极易受沼气腐蚀而生锈结垢, 从而导致大部分沼气池都失败, 现在还使用的仅为10%左右。

直到2003年, 文县引进了全国最为先进的旋流布料式沼气池型建设技术, 并在天池乡的鹞子坪村、李村, 梨坪乡的赵村、候家坝, 碧口片的马家山村、水蒿坪、白果, 桥头乡的罗家坪等村进行了试点, 建了214座旋流布料式沼气池, 建池成功率100%, 使用率100%, 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和欢迎, 也为文县沼气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至2008年底全县已建新型旋流布料式沼气池的达5500多户, 解决了项目村缺柴和照明困难的问题。发展沼气贵在综合利用, 沼液可以喂猪, 沼液养猪每头可节约饲料100公斤, 提前一个月出栏。沼液也可用于农作物和果树叶面喷施, 沼渣还可以作速效肥使用, 经过取样调查对比, 水稻可增产5.3%, 小麦增产8.6%, 玉米增产4.6%, 果树增产4.9%。从项目村建成情况看, 效果显著。例如中庙乡的余家湾村, 以前做饭烟火熏、畜粪遍地堆, 污水到处流、蚊蝇满天飞。自从该村80%的农户建了新型沼气池并配以“一池三改”模式, 即一个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后, 村容面貌大为改观, 做饭只要一拧开关, 不用再受烟熏火燎之苦, 并且人畜粪便直接入池, 再通过厌氧发酵, 杀死寄生虫卵及肠道致病菌, 减少了蚊蝇孳生场所, 防止了土壤和水源污染, 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 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另外, 该村大大减少了人为的植被破坏, 再加上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 植被已基本得到恢复, 保护了该村的生态环境, 保持了水土流失, 改善了该村的小气候环境。

二、文县农村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㈠宣传力度不够文县各级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虽然在沼气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致使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 缺乏责任心和紧迫感, 还有部分农户不能抹去上世纪80年代沼气失败的阴影, 对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 对沼气建设的好处不了解, 持观望、等待态度, 同时由于沼气知识没有普及, 很多人对沼气建设的作用一知半解, 了解不深, 只知道沼气能做饭照明, 对综合利用知之甚少。

㈡部分农民技工素质不高文县建池技工虽然都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但有的技工工作责任心不强, 技术不过关, 致使所建沼气池不产气, 造成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漏气, 有的管道安装不规范存在使用麻烦 (如集水器不在管道安装的最低处, 管道中存有积水, 用气不畅, 气压不稳) 和安全隐患。

㈢后续服务跟不上一是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虽然技工与农户签有“三包”合同, 但由于技工主要忙于建池, 很难抽出时间细细查找问题, 加之新建农户没有经验, 自我管理意识差, 致使有的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 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配套物资供应不上。项目村没有沼气服务机构, 小到一个弯头也要到县城去买, 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

三、加快发展文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对策

㈠加强领导,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沼气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 既是能源建设, 又是肥料建设, 对卫生建设及生态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展沼气不仅仅是点灯、做饭, 解决燃料问题, 更重要的是沼气具有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和用能方式, 各级领导要积极支持沼气建设, 并把它提到发展能源建设和改变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要列入议事日程, 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 并与农村经济建设密切配合,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 制定必要的措施和相应的政策, 配备得力的干部和技术人员, 并加强领导。

㈡依靠科技, 培训队伍, 提高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沼气关键在领导、成败在技术, 技术靠人才。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现有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更新知识, 提高素质, 才能适应新时代沼气事业发展的需要。文县近几年沼气建设虽然略有起色, 但技术力量还显的较为单薄, 全县获得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沼气生产资格证书”的只有55人, 且有一部分技工个人业务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要想全面推广文县农村沼气建设, 从根本上改变文县农村生活燃料短缺的现状, 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技工的培训, 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短期培训和现场操作练习等方法, 对乡村农民技术员进行轮训, 为沼气建设事业培养一批技术骨干, 壮大技术队伍。

㈢抓好典型, 以点带面, 提高沼气综合效益文县的沼气建设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 必须先选好重点村, 整村推进, 整村示范, 力求项目完成后的整体示范效应明显, 以点带面辐射全县, 从而推动全县的沼气建设工作。另外, 沼气建设贵在对“三沼一气”的综合利用。一是利用沼气杀菌消毒、灭虫储粮, 进行水果、蔬菜保鲜;利用沼气点灯, 烧饭, 升温孵鸡育雏, 干燥粮食;利用沼气发电搞加工等。二是利用沼渣作优质基肥, 培养食用菌, 饲养蚯蚓, 生产配合饲料等。三是利用沼液作添加剂喂猪、喂鸡、养鱼;利用沼液浸种灭菌, 对农作物叶面施肥和防治病虫等。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经济是脱贫和实现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㈣强化投入, 增强后劲沼气是一种物资生产, 它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三靠投入, 沼气项目建设量大面广, 需要大量的投资。目前文县沼气建设项目全靠国家拨的一点资金, 资金仅仅落实在沼气池的建设上, 而改圈、改厕、改厨及沼气综合利用都无法落到实处, 投资渠道太单一、沼气建设面太窄使大力发展沼气事业、改变用能现状成了一句空话。要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 扩大沼气建设面, 就必须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 挖掘地方各类资金和信贷潜力, 制定优惠政策, 坚持“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集资, 同时还必须及时争取落实各级财政配套资金, 这样才能为搞好沼气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㈤强化建后服务体系建设文县的沼气建设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沼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 阻碍了沼气效益的发挥。沼气建设“三分建七分管”, 要使沼气建设长期发挥效益, 需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走物业化管理之路, 县、乡、村要成立沼气服务站, 全面服务于沼气农户, 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产前搞好沼气池设计、建设、安装、投料、调试、确保规划合理和沼气池的质量, 产中搞好沼气池、沼气配件的维修、供应和安全使用工作, 产后搞好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及技术服务推广工作。县沼气服务站负责全县的沼气工程建设与管理, 沼气配件的统一调配和供应, 负责村级技术人员的招聘、管理与考核。村级沼气服务站直接服务于农户, 帮助用户解决具体问题。

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沼气工作的推广, 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发展沼气产业服务体系, 为我县沼气事业发展和农村能源建设作出贡献。

㈥广泛动员, 共同协作, 密切配合沼气建设不仅具有能源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且更主要的是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 应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协作、紧密配合, 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土肥、植保、粮食、卫生、环保、城乡建设等部门都来关心和支持沼气事业, 另外还需要计划、财政、税务、科技、银行、工商等部门的支持, 协同作战, 联合把关, 这样才能把文县的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搞好, 使沼气建设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㈦狠抓质量管理文县在沼气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建池质量, 达到建一个成功一个、建一片带动一方的目的, 在建设中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备料、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安装、统一技术管理的“六统一”办法, 严把沼气建设质量监督关, 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并与技工签订质量保证合同, 由乡村、农户共同监督技术员并与农户签订建池合同, 技术员负责沼气池的建池、投料、产气直到点火成功, 经农村能源管理站组织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农户签字后方能交付使用, 今后应持续坚持和完善这一质量管理机制。

㈧坚持整村推进, 开展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中坚持整村示范, 力求项目完成后的整体示范效应明显, 使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更加突出。同时坚持以沼气为纽带, 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利用, “一气” (沼气) 带“三料” (燃料、肥料、饲料) 、“三料”促“五业” (农、林、牧、副、渔) 、“五业”出“效益”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 使沼气建设在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山西农村沼气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永吉县自2003年沼气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在政府积极关注,领导高度重视下,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新能源开发、农村环境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县能源环保站通过采取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搞好宣传、任务落实,抓好示范、典型引路,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等有效措施,以每年1000户的建设速度向前推进,现共建沼气池6000户。但随着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后续管理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出现了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沼气池出料难、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已明显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后续服务质量,已成为农村沼气健康发展的关键。面对这种形势,相关部门认真思考研究,在全县范围内利用两年时间建立了26个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有效破解了当前农村沼气后续管理的难题,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1.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把重心放在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上

1.1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机制 永吉县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采取以下建设机制:一是县能源环保站委托农户建立沼气服务网点并建立由个体经营的沼气服务组织;二是服务网点沼气的生产工优先承担沼气建设任务及优先参加各种培训的激励机制;三是采取国家补助、地方投入、农户自筹的投入机制,并通过考核监督、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加强管理,完善建设机制,做到既维护了沼气农户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1.2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重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强化后续管理,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县政府把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工作之列,确定为全县农村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1.3明确目标,锐意创新

1.3.1成立了领导小组、技术组及沼气施工服务队 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农业局副局长任组长,各乡镇农业助理任副组长,能源环保站全体站员及乡镇中级沼气生产工为成员的技术组;成立了以全县初级沼气生产工为主要成员的沼气施工服务队26个。各乡镇也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县形成了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统一协调、统一行动的互动机制。

1.3.2强化沼气生产工的培训工作 县能源环保站在原有的1名沼气高级生产工、8名中级生产工的基础上,培训了174名初级生产工,培训人员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本县沼气及服务网点建设任务,而且赴农安、长白、汪清等地指导沼气建设及故障排除,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3.3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举办沼气服务网点庆典活动,邀请了吉林省电视台、江城日报社、永吉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做了相应的报道。并在县电视台录制的庆典录像中,添加了沼气安全使用常识、沼气各种配件及设备的使用内容,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进行广泛宣传培训。

1.3.4树立典型,规范服务技术 县能源环保站先后在双河镇、西阳镇两个沼气服务网点召开了由各乡镇服务网点负责人及部分沼气农户参加的沼渣沼液抽取及故障排除现场会,通过现场会,使各网点负责人掌握了沼渣沼液功能车的使用技巧,提高了各服务网点的服务水平,在沼气后续服务上,给沼气农户吃了定心丸。由县能源环保站组织,180户农户组成的参观团,参观了永吉县岔路河镇张秀江沼气配件专卖商店,该商店占地面积50平方米,各种沼气配件齐全,商店是县能源环保站年初筹划树立的典型样板,可操作性强,前景可观,现已为200个沼气农户提供了配件更换服务。这将为永吉县沼气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起到典型推动作用。

1.3.5编制各种资料,提高沼气用户安全使用常识 结合培训编制了《农村沼气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塑封的沼气安全使用常识、各种沼气配件的使用说明书,自制了沼气技术光盘,并在培训会上分发,确保建池完成后每户一套,沼气安全使用常识必须上墙。

1.3.6配备完善的服务装备,做到全方位服务 每个乡村服务网点都具有“七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进出料车库、一台进出料车、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和一名沼气生产工。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车库、有原料,力求满足沼气用户的每项服务要求。

1.3.7做好招投标,力求高质量设备全部到位 按照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内容,通过招投标,购进高质量的沼气服务设备。永吉县购进了高质量的沼气抽渣多功能车、便携式甲烷监测仪、笔式探测报警仪、沼液酸碱仪、沼液数字温度仪等设备,经过使用,效果较好。

1.3.8严格管理制度,确保服务安全有序进行 在沼气服务网点建设过程中,制定了各种管理办法,并且层层严格落实。制定了永吉县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办法;制定了永吉县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管理办法,包括“两个责任状、两个合同、两个职责”。“两个责任状”即县政府与能源环保站签订的沼气服务网点目标责任状、能源环保站与各乡镇签订的沼气服务网点目标责任状;“两个合同”即能源环保站与各乡镇签定的沼气服务网点管理合同、乡镇与本乡镇沼气服务网点负责人签定的沼气服务网点管理合同;“两个职责”即沼气生产工职责、乡村服务网点职责。所有管理办法一并纳入农村沼气项目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并且作为年终干部考核标准之一。

2.注重实效,强化服务,推进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健康有序发展

2.1提供建池施工服务 为农户提供池型选择、规划放线、开挖池坑、现场浇筑、管线铺设、设备安装、投料启动等服务。

2.2提供进出料服务 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原料配送和进出料服务。

2.3提供配件更換服务 对辖区内沼气池进行日常检查、故障诊断及排除,及时更新、更换沼气池配件,做到沼气池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确保沼气池安全使用,使农民满意。

2.4提供综合利用指导服务根据沼气农户种植情况,指导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帮助发展循环农业。

论实现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从2003年国家立项以来, 最近5年国家已经先后投入国债资金105亿元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项目涉及6 417个县次。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 2008年中央投入国债资金达25.2亿元, 投入力度逐年递增。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 截至2007年底, 全国户用沼气已达2 600多万户, 在全部适宜农户中的普及率达18.3%, 年均递增17.5%, 同时还建成了养殖场沼气工程2.6万余处。

近年来, 我国加强了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建设, 全国管理、推广、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并制定了几十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与此同时, 积极推进农村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 利用亚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和世行贷款, 开展了以沼气为纽带的沼气工程和生态家园模式建设。此外, 《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2006~2010年) 》也提出, “十一五”期间, 国家将加快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厂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 300万户, 规模化养殖厂大中型沼气工程4 000处。根据规划, 到2010年, 全国将有4 000万农户使用户用沼气, 达到适宜农户的30%左右;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4 700处左右, 达到适宜畜禽养殖场总数的39%左右。

2 当前农村沼气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家重视程度和农民认识程度之间的差距。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是国家从长远利益考虑, 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 进一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实现农村能源合理供给,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也是强化“三农”, 拉动内需的有效措施。因此, 国家对农村沼气建设给予了大力的财政扶持。除了国家财政补贴之外, 各省、市地方财政按照中央财政补贴的相应比例, 也投入部分资金。不少省份还从国家扶贫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等专项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直接补贴农户。虽然农民建池政府持续补贴, 但是农民本身要有积极性。然而, 有些地方农民建设利用沼气的热情不高, 一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不想将有限的存款投资到长远利益项目上;二是因诸多的思想顾虑、认识不够到位和其他相关因素制约。例如农民对建设沼气池作用的理解多数仅局限于“做饭、点灯”这样的日常用途上, 并未深刻认识到沼气建设对生态保护和改善、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煤炭、柴禾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生活能源价格相对低廉, 造成了人们对沼气建设认识的局限;沼气池建成的前2~3年使用率较高, 但之后的后续跟踪管理服务跟不上, 一部分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沼气池闲置[1], 从而影响以后农户建池的积极性;经济、交通、文化基础较好的地域, 一般是政府投资和重点关注的示范区域, 但是这些地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 老幼妇孺觉得没能力搞这种高技术工程;有的农民看到乡镇干部急于完成上级布置的沼气池任务, 有拖一拖想多拿点补助的想法等。

(2) 工程建设的较强技术要求与质量把关之间的差距。农村沼气池的建设经历了技术的探索、总结和提高3个阶段, 就目前而言, 沼气池建设及相关配套技术是比较完善的。一个5口之家圈养2~3头猪, 建造8m3左右的沼气池, 即可满足生活用气;“三结合”或“四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的推广, 既利用了畜禽粪便, 使之达到无害化处理, 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 美化了庭院, 提高了防疫病能力, 还解决了沼气池的安全越冬问题[2]。由于沼气池既要求有良好的气密性, 又要求有良好的抗腐蚀和坚固性, 只有进行严格和规范的施工操作, 才能达到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而我国地域辽阔, 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推广建设沼气池, 因此建筑材料质量、施工队伍水平、质量监管的力度都很难达到一致要求。

(3) 相对较高的管理要求和整体知识水平较低的使用者之间的差距。设计施工都达到要求, 这是保证沼气池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 然而合理有效使用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使用科学合理, 效益就可得到充分发挥;反之操作使用不当, 也会带来很多烦恼和不便。沼气池建造和使用的实践表明, 有气无气在于建 (建造) 、用好用差在于管 (管理) 。目前使用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池子建好后没有及时投料而导致冻裂;投料的工序、比例和操作不合理;沼气池产气一段时间后, 发生酸化不能正常运行;管道等输送气路问题等。由于沼气的使用者目前多数是农民, 沼气发酵生产的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他们来讲是个新事物, 要有一个熟悉和掌握的过程, 因此常出现沼气池建设完工后的使用“漏洞期”[3]。

3 实现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农村沼气的建设和利用一定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 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协调工作。

(1) 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需和老百姓的自身热情相统一。2008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农村沼气的支持力度和行政推广力度, 不少省市都明确下达了建沼气池的目标任务。根据相关信息报道, 2008年福建某区农村沼气示范计划建设项目1 000户, 项目拟投资300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20万元, 农户自筹180万元;湖北省老河口市2008年国家及省下达给该市6 5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 该项目分布在全市14个乡镇办、31个行政村, 平均每村建设沼气池200余个;山西某县在2007年全县13个乡镇、40个行政村已经建成沼气池680个的基础上, 2008年努力使各类沼气用户发展到4 000户;浙江省开化县某镇下达该镇36个村沼气池任务为349个。由此可见, 各级政府都把农村沼气池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这无疑对农村沼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然而, 政府在发展农村沼气事业的过程中, 应起引路、扶持、服务作用, 而不能包办代替, 只有将发展沼气变成农民的自觉需要, 才能使农村沼气事业兴旺发达。这需要对农民做细致扎实的宣传工作, 因为只有农民感到必要, 工作才会做得扎实有根, 才能将落实近期的任务和远期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实现统一, 应注重4个相结合:一是政府的目标任务制订和相关的科技人员培养相结合。二是大会总结部署与组织群众到使用沼气农户家中观摩、座谈相结合。三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贫困地区相结合。既要重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沼气建设, 更要注重贫困地区沼气发展。因为贫困地区多处山区, 交通不便, 经济落后, 能源缺乏, 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用能, 增加农民收入甚为迫切。沼气池一经建成并使用, 农户便会倍加珍惜, 精心管理。四是近期靠一部分群众示范与长远实现普及相结合。沼气推广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这样, 沼气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有序发展。

(2) 在投资上实行国家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目前, 中央财政对沼气建设的补助标准根据不同地域有所不同, 通常为每个沼气池800~1 200元, 当地政府再补一些, 农民负担的应该是少数, 因为一般建1个8m3的沼气池的建造成本约为2 500~3 000元[2]。但是政府绝不能大包大揽, 给农户造成一个错觉, 即农户自己不出钱, 政府也得建设。农民自己出一部分资金是应该的, 因为他们是受益者和财产的拥有者。

(3) 相关能源服务和管理机构必须紧密配套。虽然不少能源服务和管理机构采取企业化运作, 但是沼气工程是至上而下各级紧抓的一项利国利民工程, 加之服务站不少也享受了建站补助资金。因此, 政府部门有责任、相关能源服务和管理机构有职能和义务为辖区内沼气用户提供良好及时的技术服务和咨询, 保障用户的服务需要, 促进沼气技术服务稳定化。

(4) 沼气建设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 各级相关部门要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此, 基层行政单位在沼气建设总结动员上, 要注重调查研究, 上下联动解决实际问题, 并要求农业干部深入一线, 克服畏难情绪, 发扬“三苦”精神, 确保沼气池“建一口、成一口、用一口”。由此可见, 做好做实沼气建设, 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为民服务意识和工程质量意识, 这是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的要点, 只要用户对建池有热情, 相应的服务又到位, 沼气池肯定就能用上, 也不会出现当时用上了, 没过多久就闲置的尴尬[3]。

(5) 建池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沼气池型和大小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不能千篇一律地作完全统一的要求。在农户自愿的情况下, 只要条件能达到, 就应当允许每户或多户共建1池, 以尽量保证使用的原料充足, 最好能创造性地开展建池工作。对于农村养殖大户, 可以建大容积的沼气工程, 便于集中产气、分户供气。既可解决养殖大户粪便污染问题, 又能解决周围农户能源问题, 对此资金支持力度相应要加大。如不养畜禽或饲养规模小的农户, 因为没有稳定的粪便资源暂不适于修建沼气池[3], 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农户也不宜修建[5]。农户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中, 要首先规划好沼气池, 选择好池型, 然后对池型进行仔细地研究和分析, 取长补短, 设计出更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池型。建议乡镇及土地主管部门在审批建房宅基地时作好安排和规划, 以免今后“一池三改”, 给老百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 通过宣传普及科技、培训农民, 让农民了解实用技术和新能源使用的好处和优势。这是把目前由行政推动让农民建沼气池为主, 变为农民自己渴望建沼气池为主的主要方式之一。

摘要:在阐述我国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前提下, 就当前我国农村沼气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指导我国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韩军.农村沼气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生态环保, 2005 (5) :47.

[2]贺晓燕.山西晋中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 2005.

[3]梁赛球, 陈友良.农村户用沼气池可持续利用的研究[EB/OL].[ (2006-05-19) ]http://www.hntj.gov.cn/sxfx/syfx/200605190006.htm.

[4]王艳.新形势下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7) :228-229.

上一篇:行业类型下一篇:重组人甲状旁腺素